CN116557491A - 轴间差速器及汽车驱动桥 - Google Patents

轴间差速器及汽车驱动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57491A
CN116557491A CN202310557009.1A CN202310557009A CN116557491A CN 116557491 A CN116557491 A CN 116557491A CN 202310557009 A CN202310557009 A CN 202310557009A CN 116557491 A CN116557491 A CN 1165574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ring
planetary
axle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570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涛
王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5700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574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574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574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4Combinations of toothed gearings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3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1Shaft support structures, e.g. partition walls, bearing eyes, casing walls or covers with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3Mounting or installation of gears or shafts in the gearboxes, e.g. methods or means for assemb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8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of gearings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轴间差速器,该轴间差速器包括:从动圆柱齿轮;行星架组,用于传动连接从动圆柱齿轮;行星轮组,包括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均为圆柱齿轮结构;以及齿圈组,包括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其中,第一行星轮啮合于第一齿圈和第二行星轮之间,第二行星轮啮合第二齿圈,第一行星轮能够驱动第一齿圈转动,第二行星轮能够驱动第二齿圈转动。采用圆柱齿轮结构,避免圆锥齿轮带来的轴间分力,同时避免轴间布置空间的增加,使轴间差速器的内部结构更为紧凑,提升了差速器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轴间差速器及汽车驱动桥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车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轴间差速器以及汽车驱动桥。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领域的发展,出现了多轴驱动的汽车,各驱动桥间由传动轴相连。为使各驱动桥有可能具有不同的输入角速度,以消除各桥驱动轮的滑动现象,可以在各驱动桥之间装设轴间差速器。
相关技术中,多采用圆锥齿轮结构用于轴间差速器。然而由于采用圆锥齿轮结构,增加轴向分力,降低了轴间差速器的可靠性,同时因圆锥齿轮轴向设置,增加轴向布置空间,导致差速器壳体的重量增加。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轴间差速器以及汽车驱动桥,以减少齿轮间的轴向分力,提高轴间差速器和汽车驱动桥的可靠性。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轴间差速器,该轴间差速器包括:从动圆柱齿轮,能够在外部驱动力的作用下绕第一轴线转动;行星架组,用于传动连接从动圆柱齿轮,包括第一行星架和第二行星架,第一行星架和第二行星架分别配置于从动圆柱齿轮在轴线上的两端;行星轮组,包括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分别沿轴线穿设于从动圆柱齿轮,第一行星轮沿轴线连接第一行星架和第二行星架,第二行星轮沿轴线连接第一行星架和第二行星架,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均为圆柱齿轮结构;以及齿圈组,包括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被配置于行星架组在轴线上相背的两端,第一齿圈用于传动连接第一输出件,第二齿圈用于传动连接第二输出件;其中,第一行星轮啮合于第一齿圈和第二行星轮之间,第二行星轮啮合第二齿圈,第一行星轮能够驱动第一齿圈转动,第二行星轮能够驱动第二齿圈转动。
上述轴间差速器通过第一行星轮啮合第一齿圈以及第二行星轮啮合第二齿圈,当第一输出件和第二输出件转速相同时,第一行星轮绕第一齿圈公转,第二行星轮绕第二齿圈公转,当第一输出件和第二输出件转速不同时,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公转的同时绕不同的方向自转,使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的转速不同,以消除各桥驱动轮的滑动现象,实现轴间差速器的差速功能。采用圆柱齿轮结构,各圆柱齿轮均沿轴线设置,避免圆锥齿轮带来的轴间分力,同时避免轴间布置空间的增加,使轴间差速器的内部结构更为紧凑,提升了差速器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行星轮在轴线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第一传动件用于啮合第一齿圈,第二传动件用于啮合第二行星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行星轮在轴线上的一侧设置有第三传动件,第三传动件啮合于第二圆柱齿轮和第二齿圈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输出件和第二输出件沿第一轴线设置,第一输出件的中心轴线、第二输出件的中心轴线以及轴间差速器的中心轴线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输出件和第二输出件输出时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输出件和第二输出件的转速相同,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转速相同,第一行星轮绕第一齿圈公转,第二行星轮绕第二齿圈公转;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输出件和第二输出件转速不同,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转速不同,第一行星轮在绕第一齿圈公转的同时绕预设方向自转,第二行星轮在绕第二齿圈公转的同时绕与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自转。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驱动桥,该汽车驱动桥包括:前桥总成;后桥总成,后桥总成包括如上述的轴间差速器;以及传动轴,前桥总成通过传动轴连接于后桥总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后桥总成还包括两个驱动组件,两个驱动组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于轴间差速器的两侧,第一方向垂直于轴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驱动组件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轴间差速器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中心轴线平行于轴间差速器的中心轴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输入轴和主动圆柱齿轮,主动圆柱齿轮配置于输入轴,输入轴的中心轴线平行于轴间差速器的中心轴线,主动圆柱齿轮沿第一方向啮合从动圆柱齿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动圆柱齿轮的齿数少于从动圆柱齿轮的齿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后桥总成还包括贯通轴、轮间差速器和主动圆锥齿轮;贯通轴沿轴线连接传动轴,被配置为第一输出件;主动圆锥齿轮啮合轮间差速器,主动圆锥齿轮被配置为第二输出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的汽车驱动桥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的轴间差速器连接第二主动圆锥齿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的轴间差速器连接第二主动圆锥齿轮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二齿圈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二主动圆锥齿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汽车驱动桥1000处于汽车动力传动系的末端,用于增大由传动轴300传来的扭矩,并将动力合理地分配给不同的驱动轮,另外还承受作用于路面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垂直力、纵向力和横向力。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的汽车驱动桥的剖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汽车驱动桥1000包括前桥总成100、传动轴300和后桥总成200。前桥总成100通过传动轴300连接于后桥总成200,实现前后驱动轮的动力传输。
前桥总成100用于传递车架与前轮之间各向作用力及其所产生的弯矩和转矩,通常设置在车辆的前端。前桥总成100包括第一轮间差速器110、第一主动圆锥齿轮120以及未图示的第一轮边减速器。
第一轮间差速器110用于实现前驱动轮以不同的转速转动。第一轮间差速器110通过从动锥齿轮与第一主动圆锥齿轮120啮合,通过半轴齿轮的花键孔2与半轴的花键轴连接,半轴与第一轮边减速器连接,实现前驱动轮的动力传输。
第一主动圆锥齿轮120用于传递传动轴300与第一轮间差速器110之间的动力。
第一主动圆锥齿轮120设置有法兰结构,通过法兰结构与传动轴300螺栓连接。
后桥总成200用于传递车架和后轮之间各向作用力及其所产生的弯矩和转矩,通常设置在车辆的后端。本申请中的后桥总成200为主动桥,前桥总成100为从动桥。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桥总成200包括两个驱动组件210、轴间差速器220、贯通轴230、第二轮间差速器240、第二主动圆锥齿轮250以及未图示的第二轮边减速器。第二轮间差速器240、第二主动圆锥齿轮250与第二轮边减速器的作用机理及连接关系同上述前桥总成100中的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后桥总成200为集成式设置,使汽车驱动桥1000的传动机构的布置更加紧凑,便于降低汽车驱动桥1000的重量,实现轻量化的设计,同时降低汽车驱动桥1000的成本,有利于实现批量化生产和实际应用。
两个驱动组件210为汽车驱动桥1000提供动力,能够驱动轴间差速器220绕一轴线X1转动,轴间差速器220转动一方面带动贯通轴230转动为前桥总成100提供驱动力,另一方面带动第二主动圆锥齿轮250转动为后桥驱动轮提供动力。
贯通轴230沿轴线X1的一端连接轴间差速器220,另一端连接传动轴300,将后桥总成200产生的动力传递至前桥总成100。贯通轴230配置有法兰结构,通过法兰结构与传动轴300螺栓连接,实现将驱动组件210产生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轴300。
两个驱动组件210沿第一方向S1设置于轴间差速器220的两侧,第一方向S1垂直于轴线X1。两个驱动组件210的设置可以使两个驱动组件210同时驱动,保证车辆在正常行驶以及爬坡等各个工况下,均可保证动力或者转速始终充足,同时两个驱动组件210的设置,减少齿轮受到的径向弯矩,从而使齿轮的重量可以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驱动组件210在第一方向S1上相对轴间差速器220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两个驱动组件210的对称设置便于动力的均匀传递,使汽车驱动桥1000在第一方向S1两侧的重量平衡,提升驱动桥的稳定性。进一步到实施例中,两个驱动组件210的中心轴线平行于轴间差速器220的中心轴线,便于驱动组件210动力的传输,同时避免额外的扭矩产生,保证动力的传递以及轴间差速器220的正常运行。
结合图2所示,图2示出了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的剖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10包括电机211、输入轴212和主动圆柱齿轮213。
电机211用于汽车驱动桥1000的动力输入,通过电机211产生动力来驱动车辆行驶。通常地,电机211用于实现电能向机械能的转换,具有调速范围宽、起动转矩大、后备功率高、效率高、可靠性高等特点。
结合图1,两个驱动组件210可选用相同型号的电机211,也可选用一大一小两个电机211,在低速大扭矩的工况下大电机211工作,在高速小扭矩的工况下小电机211工作,可以保证车辆在运行时电机211始终运行在自身的高效区内;也可选用相同功率的电机211,两电机211的高效区不同,一个在低转速下保证高效区,一个在高转速下保证高效区。根据不同工况,可以选用单电机211工作,保证电机211始终处于自身的高效区间。也可以选用双电机211同时驱动,保证在各个工况下动力或转速始终充足,且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电机211运行在高效区内。
输入轴212连接于电机211,用于输入电机211的动力,输入轴212的中心轴线平行于轴间差速器220的中心轴线,以实现电机211动力的平稳输入。具体地,输入轴212为花键轴,电机211设置有花键孔,输入轴212通过花键轴连接花键孔实现与电机211的连接。通常地,花键连接受力均匀,可承受较大的载荷,具有良好的导向性,有利于电机211动力的传递。
为保证驱动组件210的长期运行,电机211与输入轴212之间还设置有轴承214。轴承214使电机211与输入轴212之间滑动阻力小、功率消耗小、减轻两者的磨损。轴承214的外径与电机211的孔径匹配,轴承214的内径与输入轴212的轴径匹配。轴承214可选用滚针轴承、滚珠轴承、滚子轴承等。
为保证输入轴212和电机211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电机211和输入轴21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卡环215和第二卡环216。具体地,第一卡环215与电机211的环槽匹配,第二卡环216与输入轴212的环槽匹配。第一卡环215和第二卡环216的设置实现了输入轴212的固定,保证动力传输的稳定。
主动圆柱齿轮213连接于输入轴212,实现将动力传输至轴间差速器220。具体地,主动圆柱齿轮213设置有花键孔,输入轴212为花键轴,输入轴212与主动圆柱齿轮213通过花键结构连接,实现动力的平稳输出。
轴间差速器220用于消除前桥总成100和后桥总成200的驱动轮的滑动现象,使前桥总成100和后桥总成200之间有可能具有不同的输入角速度,同时轴间差速器220将动力分配至贯通轴230和第二主动圆锥齿轮250,实现前桥总成100和后桥总成200的动力分配以及差速,不需再设置独立的分动器,减轻汽车驱动桥1000的重量。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轴间差速器220作详细介绍。
参阅图3和图4,图3和图4示出了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的轴间差速器连接第二主动圆锥齿轮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轴间差速器220包括从动圆柱齿轮221、行星架组222、齿圈组223和行星轮组224。驱动组件210输出的动力依次经从动圆柱齿轮221、行星架组222、行星轮组224和齿圈组223分别传输至第一输出件和第二输出件。齿圈组223和行星轮组224均采用圆柱齿轮结构,各圆柱齿轮均沿轴线X1设置,避免圆锥齿轮带来的轴间分力,同时避免轴间布置空间的增加,使轴间差速器220的内部结构更为紧凑,提升了轴间差速器220的可靠性。
结合图1和图2,贯通轴230被配置为第一输出件,第二主动圆锥齿轮250被配置为第二输出件,轴间差速器220将动力分配至第一输出件230和第二输出件250,实现前桥总成100和后桥总成200的动力分配。
从动圆柱齿轮221,能够在驱动组件210的作用下绕轴线X1转动,结合图1和图2,从动圆柱齿轮221啮合主动圆柱齿轮213,实现动力和转矩的传输。采用双主动圆柱齿轮213共同驱动从动圆柱齿轮221,减少了齿轮副的径向弯矩。双主动圆柱齿轮213沿第一方向S1啮合从动圆柱齿轮221,使汽车驱动桥1000的结构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动圆柱齿轮213的齿数少于从动圆柱齿轮221的齿数,使驱动组件210与轴间差速器220之间的传动比大于1,从而轴间差速器220具有减速功能。与传统的单主动圆柱齿轮213驱动从动圆柱齿轮221相比,双主动圆柱齿轮213共同驱动从动圆柱齿轮221可实现较大的减速,保证了轴间差速器220的减速效果。
参阅图3和图4,行星架组222沿轴线X1传动连接从动圆柱齿轮221,用于传输从动圆柱齿轮221的动力。行星架组222的设置为行星轮组224提供了安装位置,并通过行星架组222将从动圆柱齿轮221的动力传输至行星轮组224。
在一些实施例中,行星架组222包括第一行星架2221和第二行星架2222,第一行星架2221与第二行星架2222分别配置于从动圆柱齿轮221在轴线X1上的两端,第一行星架2221沿轴线X1连接从动圆柱齿轮221和第二行星架2222。通过第一行星架2221连接从动圆柱齿轮221和第二行星架2222实现动力的传递,同时配置于从动圆柱齿轮221在轴线X1上的两端使行星轮组224可以与从动圆柱齿轮221连接。
具体到实施例中,从动圆柱齿轮221中心设置有花键孔,第一行星架2221的中心设置有花键轴,花键轴和花键孔沿轴线X1设置并位于同一轴线上,第一行星架2221通过花键轴连接花键孔实现与从动圆柱齿轮221的连接。花键连接使第一行星架2221受力均匀,具有良好的导向性,有利于从动圆柱齿轮221的动力的传递。
为固定从动圆柱齿轮221和第一行星架2221的相对位置,轴间差速器220设置有第三卡环225。第三卡环225设置于第一行星架2221穿过花键孔一侧的花键轴上,实现从动圆柱齿轮221的轴向限位。
第一行星架2221和第二行星架2222之间通过紧固件226进行连接。第一行星架2221在轴线X1上设置有用于紧固件226穿过的连接孔,至少部分连接孔设置于花键轴中,紧固件226依次穿过第一行星架2221、从动圆柱齿轮221和第二行星架2222,实现第一行星架2221和第二行星架2222的固定连接。具体地,紧固件226选用螺栓,螺栓的轴径与第一行星架2221的连接孔251相匹配,第二行星架2222设置有与螺栓的螺纹径相匹配的螺纹孔,实现第一行星架2221和第二行星架2222的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便于轴间差速器220的安装和后期的检修和维护。
齿圈组223,用于将行星轮组224传递的动力分别输出至第一输出件230和第二输出件250,实现驱动组件210的动力分配至前桥总成100和后桥总成200。齿圈组223的设置还实现行星轮组224绕齿圈组223进行公转,使行星轮组224可以将动力传输至齿圈组223,实现轴间差速器220内部的动力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齿圈组223包括第一齿圈2231和第二齿圈2232,第一齿圈2231和第二齿圈2232被配置于行星架组222在轴线X1上相背的两端,第一齿圈2231连接第一输出件,第二齿圈2232连接第二输出件。第一齿圈2231和第二齿圈2232均为内齿圈,使得行星轮组224绕第一齿圈2231和第二齿圈2232运动。进一步地,第一齿圈2231和第二齿圈2232的内壁设置有周向分布的圆柱齿,用于与圆柱齿轮结构的行星轮组224啮合。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齿圈2231被配置于第一行星架2221在轴线X1上背离从动圆柱齿轮221的一端,第二齿圈2232被配置于第二行星架2222在轴线X1上背离从动圆柱齿轮221的一端。第一行星架2221连接第一齿圈2231并且容纳于第一齿圈2231中,第二行星架2222连接第二齿圈2232并且容纳于第二齿圈2232中。
为减轻第一齿圈2231和第一行星架2221以及第二齿圈2232和第二行星架2222之间的磨损,第一齿圈2231和第一行星架2221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第二齿圈2232和第二行星架2222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轴承的设置使得齿圈组223和行星架组222之间滑动阻力小、功率消耗小。
结合图1,第一齿圈2231的中心在轴线X1上背离从动圆柱齿轮221的一端配置有花键孔,贯通轴230在轴线X1上至少部分设置为花键轴,通过花键轴结合花键孔,实现第一齿圈2231和贯通轴230之间的连接,保证动力的稳定传输。通过贯通轴230和传动轴300将动力传递至前桥总成100的驱动轮。
图5示出了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二齿圈的剖视图,图6示出了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二主动圆锥齿轮的剖视图。
参阅图5,第二齿圈2232在背离从动圆柱齿轮221的轴线X1上依次设置有圆柱齿孔2232a、圆孔2232b、螺纹孔2232c和花键孔2232d。圆孔2232b、螺纹孔2232c和花键孔2232d沿轴线X1设置,且圆孔2232b、螺纹孔2232c和花键孔2232d的中心均在第二齿圈2232的中心轴线上。结合图1和图4,圆柱齿孔2232a用于与第二行星轮2242啮合,实现第二行星轮2242带动第二齿圈2232转动。圆孔2232b用于第二行星架2222穿设实现第二行星架2222与第二齿圈2232的连接,圆孔2232b的孔径与和第二行星架2222连接的轴承的外径一致。
参阅图6,第二主动圆锥齿轮250设置有花键轴252、连接孔251和圆锥齿253。连接孔251和花键轴252的中心在第二主动圆锥齿轮250的中心轴线上,连接孔251和花键轴252沿轴线X1延伸,并且连接孔251穿过花键轴252。结合图4,第二齿圈2232的中心轴线和第二主动圆锥齿轮250的中心轴线在同一轴线上。连接孔251和花键轴252均用于第二主动圆锥齿轮250和第二齿圈2232的连接。
第二齿圈2232的中心在轴线X1上背离从动圆柱齿轮221的一端配置有花键孔2232d,第二主动圆锥齿轮250在轴线X1至少部分配置为花键轴252,通过花键轴252啮合花键孔2232d,实现第二齿圈2232和第二主动圆锥齿轮250之间的连接,保证动力的稳定传输,通过第二主动圆锥齿轮250将动力传递至后桥总成200的驱动轮。
为固定第二齿圈2232和第二主动圆锥齿轮250的相对位置,第二齿圈2232和第二主动圆锥齿轮250之间还通过紧固件227连接。在轴线X1上第二主动圆锥齿轮250的中心设置有用于紧固件227穿过的连接孔251,紧固件227穿过连接孔251与第二齿圈2232的螺纹孔2232c相连,实现第二齿圈2232和第二主动圆锥齿轮250的连接和固定。具体地,紧固件227选用螺栓,螺栓的轴径与第二主动圆锥齿轮250的连接孔251的孔径相匹配。螺纹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便于安装和后期的检修和维护。
参阅图3和图4,行星轮组224用于传输行星架组222的动力至齿圈组223,行星架组222能够带动行星轮组224转动,行星轮组能够带动齿圈组223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行星轮组224包括第一行星轮2241和第二行星轮2242,第一行星轮2241和第二行星轮2242分别沿轴线X1穿设于从动圆柱齿轮221,第一行星轮2241和第二行星轮2242均为圆柱齿轮,第一行星轮2241啮合于第一齿圈2231和第二行星轮2242之间,具体地,第一行星轮2241在轴线X1上的一端啮合第一齿圈2231,第一行星轮2241在轴线X1上的另一端啮合第二行星轮2242和第二齿圈2232,第二行星轮2242啮合第二齿圈2232。第一行星轮2241能够驱动第一齿圈2231转动将动力输出至第一输出件230,第二行星轮2242能够驱动第二齿圈2232转动将动力输出至第二输出件25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行星架2221和第二行星架2222周向间隔设置有均布孔,第一行星轮2241穿过均布孔沿轴线X1连接第一行星架2221和第二行星架2222,第二行星轮2242穿过均布孔沿轴线X1连接第一行星架2221和第二行星架2222。均布孔用于行星轮组224穿过以实现行星轮组224与行星架组222的连接。均布孔的排布根据行星轮组224的分布进行设置。通过均布孔的设置实现行星轮组224和行星架组222的连接,从而使行星架组222能够带动行星轮组224转动。
行星轮组224的设置使行星架组222的动力可以分配至第一齿圈2231和第二齿圈2232,使轴间差速器220实现动力分配。同时行星轮组224的不同转动状态,使轴间差速器220实现对于前桥总成100和后桥总成200的差速功能。
通过第一行星轮2241啮合第一齿圈2231,第二行星轮2242啮合第二齿圈2232,当第一输出件230和第二输出件250转速相同时,第一行星轮2241绕第一齿圈2231公转,第二行星轮2242绕第二齿圈2232公转,当第一输出件230和第二输出件250转速不同时,第一行星轮2241和第二行星轮2242公转的同时绕不同的方向自转,使第一齿圈2231和第二齿圈2232的转速不同,以消除各桥驱动轮的滑动现象,实现轴间差速器220的差速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行星轮2241在轴线X1上的两侧设置有第一传动件2241a和第二传动件2241b,第一传动件2241a和第二传动件2241b分别配置于从动圆柱齿轮221在轴线X1上两端,其中第一传动件2241a用于啮合第一齿圈2231,第二传动件2241b用于啮合第二行星轮2242。第一传动件2241a和第二传动件2241b均为圆柱齿轮结构。
第一行星轮2241通过第一传动件2241a与第一齿圈2231啮合,通过第二传动件2241b和第二行星轮2242啮合,实现将第一行星轮2241的动力传输至第一齿圈2231,将第二行星轮2242的动力传输至第二齿圈2232,实现行星轮组224的动力传递至齿圈组223,进而实现轴间差速器220将动力分配至第一输出件230和第二输出件25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实现第一传动件2241a和第二传动件2241b的连接,第一行星轮2241还包括行星轮轴2241c,行星轮轴2241c沿轴线X1穿设第一传动件2241a、第二传动件2241b以及从动圆柱齿轮221,行星轮轴2241c在轴线X1上背离的两端穿过均布孔连接第一行星架2221和第二行星架2222。具体地,行星轮轴2241c在轴线X1上背离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行星架2221和第二行星架2222,行星轮轴2241c两端的轴径与第一行星架2221和第二行星架2222的均布孔的孔径相匹配,行星轮轴2241c中部的轴径与第一传动件2241a和第二传动件2241b的孔径相匹配。行星轮轴2241c的设置实现第一行星轮2241和行星架组222的连接,从而使行星架组222的动力可以传输至第一行星轮2241,带动第一行星轮2241在第一齿圈2231中进行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行星轮2241还包括轴承2241d,轴承2241d穿设于行星轮轴2241c上,在轴线X1上配置于第一传动件2241a和第二传动件2241b之间,从动圆柱齿轮221与第一行星轮2241通过轴承2241d连接。轴承2241d的设置减轻行星轮轴2241c对于从动圆柱齿轮221的磨损,减少轴间差速器220的功率损耗。轴承2241d的外径与从动圆柱齿轮221的结合孔的孔径匹配,内径与行星轮轴2241c中部的轴径匹配。轴承2241d选用滚针轴承,滚针轴承摩擦阻力小,功率消耗小,机械效率高,磨损小,使用寿命长。在其他实施例中轴承2241d还可以选用滚珠轴承、滚子轴承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行星轮2242在轴线X1上的一侧设置有第三传动件2242a,第三传动件2242a配置于第二行星轮2242在轴线X1上的一端,第三传动件2242a啮合于第一行星轮2241和第二齿圈2232之间。第三传动件2242a为圆柱齿轮结构。通过第三传动件2242a和第二齿圈2232的圆柱齿孔2232a啮合,第二行星轮2242将动力传输至第二齿圈2232,进而将动力传输至第二输出件250。第三传动件2242a通过与第一行星轮2241的第二传动件2241b啮合,当第一齿圈2231和第二齿圈2232转速不一致时,第一行星轮2241和第二行星轮2242可以绕不同的预设方向自转,实现轴间差速器220的差速功能。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传动件2241a、第二传动件2241b和第三传动件2242a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齿数、齿距等规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实现第二行星轮2242与行星架组222的连接,第二行星轮2242还包括行星轮轴2242b,行星轮轴2242b沿轴线X1穿设第三传动件2242a以及从动圆柱齿轮221,行星轮轴2242b在轴线X1上的两端连接行星架组222。具体地,行星轮轴2242b在轴线X1上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行星架2221和第二行星架2222,行星轮轴2242b两端的轴径与第一行星架2221和第二行星架2222的均布孔的尺寸相匹配,行星轮轴2242b中部的轴径与第三传动件2242a的孔径相匹配。行星轮轴2242b的设置实现第二行星轮2242和第一行星架2221以及第二行星轮2242和第二行星架2222的连接,从而使行星架组222的动力可以传输至第二行星轮2242,带动第二行星轮2242在第二齿圈2232中进行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输出件230和第二输出件250沿轴线X1设置,第一输出件230的中心轴线、第二输出件250的中心轴线以及轴间差速器220的中心轴线重合。具体来说,贯通轴230和第二主动圆锥齿轮250沿轴线X1设置,并且贯通轴230的中心轴线和第二主动圆锥齿轮250的中心轴线重合。该设置使汽车驱动桥1000的结构紧凑,便于动力的直接传送,避免额外的动力损失。同轴设置节省了前桥总成100和后桥总成200的布置空间,减轻汽车驱动桥1000的整体重量,提高传动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出件230和第二输出件250输出时第一行星轮2241和第二行星轮2242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输出件230和第二输出件250的速度相同,第一齿圈2231和第二齿圈2232转速相同,第一行星轮2241绕第一齿圈2231和第二齿圈2232公转,第二行星轮2242绕第二齿圈2232公转;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输出件230和第二输出件250速度不同,第一齿圈2231和第二齿圈2232转速不同,第一行星轮2241在绕第一齿圈2231和第二齿圈2232公转的同时绕预设方向自转,第二行星轮2242在绕第二齿圈2232公转的同时绕与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自转。
具体地,第一状态为汽车正常运行时的状态,第一齿圈2231和第二齿圈2232之间没有转速差,第一行星轮2241绕着第一齿圈2231公转,第二行星轮2242绕着第二齿圈2232公转。
第二状态为汽车在转向或打滑等路况下的状态,第一齿圈2231和第二齿圈2232之间存在转速差,第一行星轮2241在绕着第一齿圈2231公转的同时绕预设方向自转,第二行星轮2242在绕着第二齿圈2232公转的同时绕与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自转,第一行星轮2241和第二行星轮2242的自转带动第一齿圈2231和第二齿圈2232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实现轴间差速器220的差速功能。在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齿圈2231为正向旋转,与第一齿圈2231啮合的第一行星轮2241正向旋转,与第一齿圈2231啮合的第二行星轮2242反向旋转,与第二行星轮2242啮合的第二齿圈2232反向旋转,第一齿圈2231和第二齿圈2232的转动方向相反,实现第一齿圈2231和第二齿圈2232具有转速差。
实际使用时,电机211产生的动力带动输入轴212转动,输入轴212带动主动圆柱齿轮213转动,主动圆柱齿轮213带动从动圆柱齿轮221转动,从动圆柱齿轮221带动第一行星架2221和第二行星架2222转动,第一行星架2221和第二行星架2222转动带动第一行星轮2241绕第一齿圈2231转动以及第二行星轮2242绕第二齿圈2232转动,第一齿圈2231转动带动贯通轴230转动,贯通轴230转动带动传动轴300转动,从而将动力传输至前桥总成100以及前桥总成100的驱动轮,第二齿圈2232转动带动第二主动圆锥齿轮250转动,从而将动力传输至后桥总成200的驱动轮。
当汽车转向或者打滑时,第一齿圈2231和第二齿圈2232产生转速差,相应第一行星轮2241和第二行星轮2242发生转向相反的自转,适配于第一齿圈2231和第二齿圈2232产生的转速差,消除前桥总成100和后桥总成200的驱动轮的滑动现象,使前桥总成100和后桥总成200之间有可能具有不同的输入角速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轴间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间差速器包括:
从动圆柱齿轮,能够在外部驱动力的作用下绕一轴线转动;
行星架组,用于传动连接所述从动圆柱齿轮,包括第一行星架和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架分别配置于所述从动圆柱齿轮在所述轴线上的两端;
行星轮组,包括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和所述第二行星轮分别沿所述轴线穿设于所述从动圆柱齿轮,所述第一行星轮沿所述轴线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和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二行星轮沿所述轴线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一行星轮和所述第二行星轮均为圆柱齿轮;以及
齿圈组,包括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二齿圈被配置于所述行星架组在所述轴线上相背的两端所述第一齿圈用于传动连接第一输出件,所述第二齿圈用于传动连接第二输出件;
其中,所述第一行星轮啮合于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二行星轮之间,所述第二行星轮啮合所述第二齿圈,所述第一行星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齿圈转动,所述第二行星轮能够驱动所述第二齿圈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间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轮在所述轴线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用于啮合所述第一齿圈,所述第二传动件用于啮合所述第二行星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间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星轮在所述轴线上的一侧设置有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啮合于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第二齿圈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间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件和所述第二输出件沿所述第一轴线设置,所述第一输出件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输出件的中心轴线以及所述轴间差速器的中心轴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间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件和所述第二输出件输出时所述第一行星轮和所述第二行星轮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输出件和所述第二输出件的转速相同,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二齿圈转速相同,所述第一行星轮绕所述第一齿圈公转,所述第二行星轮绕所述第二齿圈公转;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输出件和所述第二输出件转速不同,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二齿圈转速不同,所述第一行星轮在绕所述第一齿圈公转的同时绕预设方向自转,所述第二行星轮在绕所述第二齿圈公转的同时绕与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自转。
6.一种汽车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驱动桥包括:
前桥总成;
后桥总成,所述后桥总成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轴间差速器;以及
传动轴,所述前桥总成通过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后桥总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总成还包括两个驱动组件,所述两个驱动组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轴间差速器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轴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轴间差速器的中心轴线。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汽车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输入轴和主动圆柱齿轮,所述主动圆柱齿轮配置于所述输入轴,所述输入轴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轴间差速器的中心轴线,所述主动圆柱齿轮沿所述第一方向啮合所述从动圆柱齿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圆柱齿轮的齿数少于所述从动圆柱齿轮的齿数。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总成还包括贯通轴、轮间差速器和主动圆锥齿轮;
所述贯通轴沿所述轴线连接所述传动轴,被配置为所述第一输出件;
所述主动圆锥齿轮啮合所述轮间差速器,所述主动圆锥齿轮被配置为所述第二输出件。
CN202310557009.1A 2023-05-17 2023-05-17 轴间差速器及汽车驱动桥 Pending CN1165574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57009.1A CN116557491A (zh) 2023-05-17 2023-05-17 轴间差速器及汽车驱动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57009.1A CN116557491A (zh) 2023-05-17 2023-05-17 轴间差速器及汽车驱动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57491A true CN116557491A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91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57009.1A Pending CN116557491A (zh) 2023-05-17 2023-05-17 轴间差速器及汽车驱动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5749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91571B2 (en) Variable ratio drive system
JP2008501920A (ja) 遊星差動伝動装置
US8795124B2 (en) Transfer gear-box
US6080077A (en) Planetary gear drive train
WO2017050101A1 (zh) 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US6726591B2 (en) Four-wheel drive system for vehicles
JP4063155B2 (ja) 車両用差動歯車装置
CN103453106A (zh) 一种差速器
US6662896B1 (en) Transmission for cars
US20050054471A1 (en) Drive axle assembly and differential
CN116557491A (zh) 轴间差速器及汽车驱动桥
CN114312269A (zh) 一种双电机无极调速电驱动桥
CN115704462A (zh) 用于车辆的传动装置以及具有这种传动装置的传动系
US20210162856A1 (en) Drive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16538257A (zh) 双速减速器及汽车驱动桥
US6523430B1 (en) Power take-off unit with gearset
CN116424033A (zh) 汽车双联驱动桥
CN221162226U (zh) 电驱桥总成和车辆
CN216708995U (zh) 一种双电机无极调速电驱动桥
CN201145020Y (zh) 外啮合行星齿轮式扭矩分配器
CN219523650U (zh) 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US20240159302A1 (en) Power Train for a Motor Vehicle
CN210397598U (zh) 行星减速装置、驱动桥总成及车辆
CN215370844U (zh) 一种差速齿轮箱
EP4238802A1 (en) Improved torque distributor system among axles of a heavy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