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38645A - 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38645A
CN116538645A CN202310432363.1A CN202310432363A CN116538645A CN 116538645 A CN116538645 A CN 116538645A CN 202310432363 A CN202310432363 A CN 202310432363A CN 116538645 A CN116538645 A CN 1165386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emperature
cooling
chilled water
chil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323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强
任兆亭
石靖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3236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386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38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386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24F11/47Responding to energy cos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涉及制冷机房技术领域,用于准确计算不同运行策略下的制冷机房的能效比。该方法包括:获取制冷机房的能耗模型和用户选择的运行策略;根据运行策略,确定制冷机房的运行参数;根据逐时冷负荷、冷冻水供回水温差、冷冻水供水温度、预设冷凝负荷、冷却水供回水温差以及冷却水回水温度,确定冷冻水流量、冷冻水回水温度、第一冷凝负荷、冷却水流量以及冷却水供水温度;根据第一冷凝负荷、冷冻水流量、冷却水流量、冷却水供回水温差、冷却水回水温度以及能耗模型,计算得到制冷机房的能效比。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机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制冷机房广泛应用于商贸和民用建筑中,随着高效制冷机房系统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制冷机房的整体运行能效,项目厂商在设计阶段针对制冷机房的整体能效通常都会进行能效模拟,以便设计出能效最高的运行策略。
然而,制冷机房的能效模拟大多数都是通过预先设定的运行策略对制冷机房的能效进行模拟分析,模拟出来的结果与制冷机房的实际运行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从而无法提供精准可靠的运行策略,对制冷机房的设计存在较大的误导作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用于准确计算不同运行策略下的制冷机房的能效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制冷机房的能耗模型和用户选择的运行策略;根据运行策略,确定制冷机房的运行参数;其中,运行参数包括:逐时冷负荷、冷冻水供回水温差、冷冻水供水温度、预设冷凝负荷、冷却水供回水温差以及冷却水回水温度;根据逐时冷负荷、冷冻水供回水温差、冷冻水供水温度、预设冷凝负荷、冷却水供回水温差以及冷却水回水温度,确定冷冻水流量、冷冻水回水温度、第一冷凝负荷、冷却水流量以及冷却水供水温度;根据第一冷凝负荷、冷冻水流量、冷却水流量、冷却水供回水温差、冷却水回水温度以及能耗模型,计算得到制冷机房的能效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用户可以选择运行策略,基于用户选择的运行策略,确定制冷机房的运行参数,进而根据该运行参数,确定冷冻水流量、第一冷凝负荷、冷却水流量以及冷却水供水温度,进一步地,基于制冷机房的能耗模型、冷冻水流量、第一冷凝负荷、冷却水流量以及冷却水供水温度,计算得到制冷机房的能效比。可以理解的,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运行策略,进而可以计算得到多个制冷机房的能效比。如此,通过计算在不同运行策略下的制冷机房的能效比,可以精准指导制冷机房的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机房的能耗模型包括冷水机组的能耗模型、冷冻水泵的能耗模型、冷却水泵的能耗模型以及冷却塔的能耗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根据逐时冷负荷、冷冻水供回水温差以及冷冻水供水温度,确定冷冻水流量和冷冻水回水温度;根据冷冻水流量,计算得到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流量;根据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流量和冷冻水回水温度,计算得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供水温度;根据冷却水回水温度和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供水温度,利用能耗模型,迭代计算得到第二冷凝负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根据冷却水回水温度和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供水温度,利用能耗模型,迭代计算得到第三冷凝负荷;在第三冷凝负荷与第一冷凝负荷的相对误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将第三冷凝负荷确定为第二冷凝负荷。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供水温度满足以下关系:
其中,tchw,s,i为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供水温度;tchw,r为冷冻水回水温度;Qe,i为每台冷水机组的冷负荷率;mchwi为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流量;i=1,2,…n,n为正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冻水流量满足以下关系:
其中,mchw为冷冻水流量;Qe为逐时冷负荷;c为水的比热容;Δtchw为冷冻水供回水温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根据第二冷凝负荷,计算得到冷水机组的能耗;将冷冻水流量输入到冷冻水泵的能耗模型中,输出得到冷冻水泵的能耗;将冷却水流量输入到冷却水泵的能耗模型中,输出得到冷却水泵的能耗;将冷却水供回水温差和冷却水回水温度输入到冷却塔的能耗模型中,输出得到冷却塔的能耗;根据冷水机组的能耗、冷冻水泵的能耗、冷却水泵的能耗以及冷却塔的能耗,计算得到制冷机房的能效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运行策略包括: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以及冷却塔的台数开启策略,冷水机组的冷负荷率分配策略,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的频率控制策略,冷冻水供水温度、冷冻水供回水温差、冷却水回水温度以及冷却水供回水温差的设定策略;其中,频率控制策略包括变频控制策略和定频控制策略,设定策略包括定温控制策略和变温控制策略。
在一些实施例中,逐时冷负荷是基于目标建筑模拟计算得到的全年8760h的逐时冷负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采集制冷机房的运行数据;其中,运行数据包括室外湿球温度,蒸发器的蒸发温度、冷冻水供水温度、冷冻水回水温度、冷冻水流量,冷凝器的冷凝温度、冷却水供水温度、冷却水回水温度、冷却水流量,冷水机组的冷负荷、能效比、冷冻水供水温度,冷冻水泵的运行功率和冷却水流量,冷却水泵的运行功率和冷冻水流量,冷却塔的出水温度、进水温度以及运行功率;根据运行数据和最小二乘法,建立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以及冷却塔的能耗模型。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装置,该计算装置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该计算装置可以是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或者是该电子设备中的功能模块。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器,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其中,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控制器执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任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一方面所提供的任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直接加载到存储器中,并含有软件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经由计算机载入并执行后能够实现如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任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与控制器的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也可以与控制器的处理器单独封装,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中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描述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有益效果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机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机房的制冷循环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逐时冷负荷的数据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凝负荷的迭代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比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比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机房的能耗占比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制冷机房的能耗占比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制冷机房的能耗占比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机房能效比的相对误差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水机组能效比的相对误差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水机组运行能耗的相对误差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的运行能耗的相对误差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的运行能耗的相对误差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塔运行能耗的相对误差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冷却塔运行能耗的相对误差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对管线进行描述时,本申请中所用“相连”、“连接”则具有进行导通的意义。具体意义需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目前,制冷机房的能效模拟大多都是通过构建预测模型,以一设定好的运行策略进行计算,并利用模拟数据进行训练来得到模拟结果。然而,受模拟数据的制约影响,模拟结果往往缺乏真实性。同时,由于不能自定义制冷机房的运行策略,从而不能有效的指导建设制冷机房。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用户可以选择运行策略,基于用户选择的运行策略,确定制冷机房的运行参数,进而根据该运行参数,确定冷冻水流量、第一冷凝负荷、冷却水流量以及冷却水供水温度,进一步地,基于制冷机房的能耗模型、冷冻水流量、第一冷凝负荷、冷却水流量以及冷却水供水温度,计算得到制冷机房的能效比。如此,通过计算在不同运行策略下的制冷机房的能效比,可以精准指导制冷机房的设计。
图1为本申请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机房的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制冷机房100包括多个冷水机组101、分水器102(图1中未示出)、集水器103(图1中未示出)、多个冷冻水泵104、多个冷却水泵105以及多个冷却塔106。
其中,依次连接至少一个冷水机组101、分水器102、集水器103、至少一个冷冻水泵104构成冷冻水回路;依次连接至少一个冷水机组101、至少一个冷却水泵105,至少一个冷却塔106构成冷却水回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水机组101用于对经过的冷冻水进行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冷水机组101包括压缩机11、冷凝器12、蒸发器13、以及节流装置14。其中,压缩机11、冷凝器12、蒸发器13以及节流装置14顺序连通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顺序连通仅说明各个器件之间连接的顺序关系,而各个器件之间还可以包括其他器件。例如,可以在压缩机11与冷凝器12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截止阀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11可以是离心式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等。压缩机11用于增加制冷机房内制冷剂的压力,使制冷剂在制冷机房内循环,达到制冷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器12可以为壳管式冷凝器、螺旋板式冷凝器或条形冷凝器等,冷凝器12的工作原理是从制冷压缩机出来的高压过热气态制冷剂进入冷凝器12后,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或将热量先传递给水,再由水把热量传递到周围的空气中去,制冷剂在冷凝器12中放出热量的同时自身因受冷却而凝结为液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发器13可以为壳管式蒸发器、水箱式蒸发器等,蒸发器13的工作原理是液态的制冷剂在蒸发器13内吸取被水冷却物的热能,并挥发成气态制冷剂。
在一些实施例中,节流装置14可以为热力膨胀阀。节流装置14位于冷凝器12出口与蒸发器13的入口处,用于使制冷剂的冷凝压力调降为蒸发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水器102的入口与冷水机组101的出口连通,分水器102的出口与用冷设备相连,用于向各分路分配冷冻水流量以起到均压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水器103的入口与用冷设备相连,集水器103的出口通过冷冻水泵阀门与冷冻水泵104连接,用于汇集各分路的冷冻水。其中,冻水泵阀门用于控制管路中冷冻水的流量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水器102和集水器103通过连接管路与用冷设备连接。其中,冷冻水从分水器102的出口端通过连接管路流经用冷设备,再通过管路从集水器103的入口端进入集水器103。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冷冻水泵104之间并联,冷冻水泵104的第一端与冷水机组101的入口端连接,冷冻水泵104的第二端与集水器103的出口端连接,用于循环冷冻水,使冷冻水与室内进行热交换以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从而达到降温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冷却水泵105之间并联,冷却水泵105的第一端与冷水机组101的出口端连接,冷却水泵105的第二端与冷却塔106的第一端连接。冷却水泵105用于循环冷却水,冷冻水带走室内热量之后,通过冷水机组101内的冷冻水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水。冷却水泵105将升温后的冷却水压入冷却塔106,使升温后的冷却水与大气进行热交换,进一步地,在降温后将冷却水送回冷水机组101中的冷凝器12继续进行热交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水泵105还包括冷却水泵阀门,用于控制冷却水泵阀门开度的大小来控制管路中冷却水的流量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塔106的第二端与冷水机组101的入口端相连,用于将水中的热量分散,通过空气流动散发热量使得水温得以降低,进而冷却水被回收循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装置(为便于描述,以下简称为确定装置),该确定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该确定装置可以为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或者是该电子设备中的功能模块,对此不作限定。例如,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可以是单独的一个服务器,或者,也可以是由多个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又例如,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膝上型、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以及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等终端设备。本公开对该电子设备的具体形态不作特殊限制。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进行具体介绍。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获取制冷机房的能耗模型和用户选择的运行策略。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机房的能耗模型包括冷水机组的能耗模型、冷冻水泵的能耗模型、冷却水泵的能耗模型以及冷却塔的能耗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运行策略包括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以及冷却塔的台数开启策略,冷水机组的冷负荷率分配策略,冷冻水泵、冷却水泵以及冷却塔的频率控制策略,冷冻水供水温度、冷冻水供回水温差、冷却水回水温度以及冷却水供回水温差的设定策略。其中,频率控制策略包括变频控制策略和定频控制策略,设定策略包括定温控制策略和变温控制策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运行策略还包括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以及冷却塔的设备选型。
示例性的,制冷机房包括两台冷水机组,三台冷却水泵、三台冷冻水泵以及两台冷却塔。其中,冷水机组的额定制冷量为1406kW,额定功率为22.6kW,冷冻水流量为242m3/h,冷却水流量为303m3/h。冷冻水泵的设备选型为CHP-B1,冷冻水流量为266.5m3/h,输入功率为27kW,扬程为32m,效率为75%。冷却水泵的设备选型为CWP-B1,冷却水流量为332.5m3/h,输入功率为37kW,扬程为26m,效率为85%。冷却塔的设备选型为CT-FR超低噪音横流式冷却塔,处理水量为365m3/h,每台冷却塔包括两台风机,每台风机功率为7.5kW。
用户选择的第一运行策略包括:冷水机组的台数开启策略为先启动一台冷水机组,在该冷水机组的冷负荷达到额定冷负荷时,开启另一台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以及冷却塔的台数开启策略为在冷水机组启动时,冷冻水泵、冷却水泵以及冷却塔均启动,在冷水机组关闭时,冷冻水泵、冷却水泵以及冷却塔均关闭。冷水机组的冷负荷率分配策略基于冷水机组的台数开启策略为每台冷水机组分配冷负荷率。例如,两台冷水机组同时开启,其中一台冷水机组的冷负荷率100%,另一台冷水机组承担剩余的冷负荷,冷负荷率为30%。冷冻水泵、冷却水泵以及冷却塔的频率控制策略为定频控制策略。冷冻水供水温度、冷冻水供回水温差、冷却水回水温度以及冷却水供回水温差的设定策略为定温控制策略,例如,冷冻水供水温设定值恒为7℃,冷冻水供回水温差设定值恒为5℃,冷却水回水温度设定值恒为26℃,冷却水供回水温差设定值恒为5℃。
用户选择的第二运行策略包括:冷水机组的冷负荷率分配策略为等冷负荷率分配策略,冷水机组的台数开启策略为基于等冷负荷率分配策略确定的能效比最高的台数开启策略。冷冻水泵的台数开启策略为满足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流量需求即可,冷却水泵的台数开启策略为需满足冷水机组的冷却水流量需求即可,冷却塔的台数开启策略为在制冷量满足用冷设备负荷需求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冷却塔台数的开启数量。冷冻水泵、冷却水泵以及冷却塔的频率控制策略为变频控制策略。冷冻水供水温度、冷冻水供回水温差、冷却水回水温度以及冷却水供回水温差的设定策略为变温控制策略,可基于制冷机房的运行工况进行实时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运行策略还包括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以及冷却塔的设备选型。
示例性的,用户选择的第三运行策略可以包括下述表1所示的冷冻水泵,下述表2所示的冷却水泵以及下述表3所示的冷却塔。
表1
表2
表3
S102、根据运行策略,确定制冷机房的运行参数。
其中,制冷机房的运行参数包括逐时冷负荷、冷冻水供回水温差、冷冻水供水温度、第一冷凝负荷、冷却水供回水温差以及冷却水回水温度。
其中,逐时冷负荷用于表征制冷机房在各个时间段的制冷量,例如,每天0点-1点的制冷量、1点-2点的制冷量……23-24点的制冷量,上述制冷量即为逐时冷负荷。
在一些实施例中,逐时冷负荷是基于目标建筑模拟计算得到的全年8760h的逐时冷负荷。例如,目标建筑是酒店建筑,如图4所示,逐时冷负荷是基于该酒店建筑模拟计算得到的全年8760h的逐时冷负荷。
S103、根据逐时冷负荷、冷冻水供回水温差、冷冻水供水温度、第一冷凝负荷、冷却水供回水温差以及冷却水回水温度,确定冷冻水流量、冷冻水回水温度、第二冷凝负荷、冷却水流量以及冷却水供水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冷凝负荷和冷却水供回水温差,确定第一冷却水流量。
其中,第一冷却水流量可以由下述公式(1)得到:
其中,mcw为冷却水流量,例如,mcw为第一冷却水流量;Qc为冷凝负荷,例如,Qc为预设冷凝负荷;c为水的比热容;Δtcw为冷却水供回水温差。
可选的,预设冷凝负荷Qc是当前逐时冷负荷的1.2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冷却水供回水温差与冷却水回水温度之和作为冷却水供水温度。其中,冷却水供水温度可以由下述公式(2)得到:
tcw,s=tcw,r+Δtcw 公式(2)
其中,tcw,s为冷却水供水温度;tcw,r为冷却水回水温度;Δtcw冷却水供回水温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步骤S103包括以下步骤:
S1031、根据逐时冷负荷、冷冻水供回水温差以及冷冻水供水温度,确定冷冻水流量和冷冻水回水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逐时冷负荷和冷冻水供回水温差,确定冷冻水流量。其中,冷冻水流量由下述公式(3)得到:
其中,mchw为冷冻水流量;Qe为逐时冷负荷;c为水的比热容;Δtchw为冷冻水供回水温差。
可以理解的,该冷冻水流量为冷冻水总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冷冻水供回水温差与冷冻水供水温度之和作为冷冻水回水温度。其中,冷冻水回水温度可以由下述公式(4)得到:
tchw,r=tchw,s+Δtchw 公式(4)
其中,tchw,r为冷冻水回水温度;tchw,s为冷冻水供水温度;Δtchw冷冻水供回水温差。
S1032、根据冷冻水流量,计算得到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用户选择的冷负荷率分配策略,确定每台冷水机组冷冻水流量的分配比例。进一步地,根据该分配比例和冷冻水流量,计算得到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流量。其中,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流量可以由下述公式(5)得到:
mchw=A1mchw1+A2mchw2+…+Aimchwi 公式(5)
其中,mchw为冷冻水总流量;A1、A2…Ai为每台冷水机组冷冻水流量的分配比例;mchw1、mchw2、…、mchwi为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流量;i=1,2,…n,n为正整数。
S1033、根据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流量和冷冻水回水温度,计算得到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供水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流量和冷冻水回水温度,计算得到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供水温度。其中,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供水温度可以由下述公式(6)得到:
其中,tchw,s,i为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供水温度;tchw,r为冷冻水回水温度;Qe,i为每台冷水机组的冷负荷率;mchwi为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流量;i=1,2,…n,n为正整数。
可以理解的,冷冻水回水温度tchw,r即为每台冷水机组的回水温度。
S1034、根据冷却水回水温度和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供水温度,利用能耗模型,迭代计算得到第二冷凝负荷。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冷却水回水温度、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供水温度、逐时冷负荷、冷冻水流量以及上述第一冷却水流量,利用冷水机组的能耗模型,得到每台冷水机组的能耗,进一步地,基于每台冷水机机组的能耗和逐时冷负荷,迭代计算得到第三冷凝负荷。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三冷凝负荷与第一冷凝负荷的相对误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将第三冷凝负荷确定为第二冷凝负荷。
可选的,预设阈值是管理人员预先设定的,对此不予限定。例如,预设阈值可以是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凝负荷与预设冷凝负荷的相对误差值可以由下述公式(7)得到:
其中,γ为第二冷凝负荷与第一冷凝负荷的相对误差值;Qc,n+1为第二冷凝负荷;Qc,n为预设冷凝负荷。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三冷凝负荷与第一冷凝负荷的相对误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将第三冷凝负荷确定为第一冷凝负荷,进而,根据重新确定的第一冷凝负荷和冷却水供回水温差,确定冷却水流量,并继续执行上述步骤S1031至步骤S1034,直至第三冷凝负荷与第一冷凝负荷的相对误差值小于预设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冷凝负荷,确定最终的冷却水流量。
下面结合如图6所示的逻辑框图,示例性的介绍迭代计算得到第二冷凝负荷的完整流程:
S1、根据第一冷凝负荷,确定第一冷却水流量。
S2、根据逐时冷负荷、冷冻水供回水温差以及冷冻水供水温度,确定冷冻水流量和冷冻水回水温度。
S3、根据冷冻水流量,计算得到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流量。
S4、根据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流量和冷冻水回水温度,计算得到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供水温度。
S5、根据冷却水回水温度、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供水温度以及上述第一冷却水流量,迭代计算得到第三冷凝负荷。
判断第三冷凝负荷与第一冷凝负荷的相对误差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若是,则执行步骤S6。
若否,则执行步骤S7,并继续执行步骤S1至步骤S5,直至第三冷凝负荷与第一冷凝负荷的相对误差小于预设阈值。
S6、将第三冷凝负荷确定为第二冷凝负荷。
S7、将第三冷凝负荷确定为第一冷凝负荷。
S104、根据第一冷凝负荷、冷冻水流量、冷却水流量、冷却水供回水温差、冷却水回水温度以及能耗模型,计算得到制冷机房的能效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冷凝负荷,计算得到冷水机组的能耗。其中,冷水机组的能耗可以由下述公式(8)得到:
P1=Qc-Qe 公式(8)
其中,P1为冷水机组的能耗;Qc为第一冷凝负荷;Qe为逐时冷负荷。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冷冻水流量输入到冷冻水泵的能耗模型中,输出得到冷冻水泵的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冷却水流量输入到冷却水泵的能耗模型中,输出得到冷却水泵的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冷却水供回水温差和冷却水回水温度输入到冷却塔的能耗模型中,输出得到冷却塔的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冷水机组的能耗、冷冻水泵的能耗、冷却水泵的能耗以及冷却塔的能耗,计算得到制冷机房的能效比。
首先,根据冷水机组的能耗、冷冻水泵的能耗、冷却水泵的能耗以及冷却塔的能耗,计算得到制冷机房的总能耗。其中,制冷机房的总能耗可以由下述公式(9)得到:
Pa=P1+Pchw+Pcw+Pct 公式(9)
其中,Pa为制冷机房的总能耗;P1为冷水机组的能耗;Pchw为冷冻水泵的能耗;Pcw为冷却水泵的能耗;Pct为冷却塔的能耗。
进一步地,根据制冷机房的总能耗,计算得到制冷机房的能效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机房的能效比可以由下述公式(10)得到:
其中,EER为制冷机房的能效比;Qe为逐时冷负荷;Pa为制冷机房的总能耗。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基于上述用户选择的第一运行策略,可以计算得到制冷机房的第一能效比,基于上述第二运行策略,可以计算得到制冷机房的第二能效比,基于上述第三运行策略,可以计算得到制冷机房的第三能效比。其中,每个月的第三能效比大于第二能效比,第二能效比大于第一能效比。进一步地,基于图7所示的不同运行策略下的能效比,如图8所示,可以得到每个运行策略下的年均能效比。其中,第三能效比大于第二能效比,第二能效比大于第一能效比。
另外,根据冷水机组的能耗、冷冻水泵的能耗、冷却水泵的能耗以及冷却塔的能耗,得到冷水机组的能耗占制冷机房总能耗的百分比,冷冻水泵的能耗占制冷机房总能耗的百分比、冷却水泵的能耗占制冷机房总能耗的百分比以及冷却塔的能耗占制冷机房总能耗的百分比。图9示出了用户选择的运行策略为上述第一运行策略下的制冷机房的能耗占比,图10示出了用户选择的运行策略为上述第二运行策略下的制冷机房的能耗占比,图11示出了用户选择的运行策略为上述第三运行策略下的制冷机房的能耗占比。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验证上述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的准确性,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集的1000组实时运行数据,计算得到制冷机房的实际能效比与上述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得到的能效比的相对误差大多在(-5%,5%)以内,相对误差较小。
基于图5所示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用户可以选择运行策略,基于用户选择的运行策略,确定制冷机房的运行参数,进而根据该运行参数,确定冷冻水流量、第一冷凝负荷、冷却水流量以及冷却水供水温度,进一步地,基于制冷机房的能耗模型、冷冻水流量、第一冷凝负荷、冷却水流量以及冷却水供水温度,计算得到制冷机房的能效比。可以理解的,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运行策略,进而可以计算得到多个制冷机房的能效比。如此,通过计算在不同运行策略下的制冷机房的能效比,可以精准指导制冷机房的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该确定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201、采集制冷机房的运行数据。
其中,运行数据包括蒸发器的蒸发温度、冷冻水供水温度、冷冻水回水温度、冷冻水流量,冷凝器的冷凝温度、冷凝负荷、冷却水供水温度、冷却水回水温度、冷却水流量,冷水机组的冷负荷、能效比、冷冻水供水温度,冷冻水泵的运行功率和冷却水流量,冷却水泵的运行功率和冷冻水流量,冷却塔的出水温度、进水温度以及运行功率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水的比热容、运行数据中的冷冻水流量、冷冻水回水温度以及冷冻水供水温度,确定冷水机组的冷负荷。
其中,冷水机组的冷负荷可以由下述公式(11)得到:
其中,Qd为冷水机组的冷负荷;c为水的比热容;me为冷冻水流量;Te-rtn为冷冻水回水温度;Te-sup为冷冻水供水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水的比热容、运行数据中的冷却水流量、冷却水供水温度以及冷却水回水温度,确定冷水机组的冷凝负荷。
其中,冷水机组的冷凝负荷可以由下述公式(12)得到:
Qc=c×mc×(Tc-sup-Tc-rtn) 公式(12)
其中,Qc为冷水机组的冷凝负荷;mc为冷却水流量;Tc-sup为冷却水供水温度;Tc-rtn为冷却水回水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采集的运行数据会存在误差,还需要剔除异常的运行数据,使运行数据更加准确,从而降低异常数据组对建立制冷机组能耗模型的干扰,为后续提高制冷机组能耗模型的精确度奠定基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冷水机组的冷负荷、冷凝负荷以及冷水机组的运行功率,确定负荷不平衡率。在负荷不平衡率大于或者等于预设负荷不平衡率的情况下,剔除该负荷不平衡率对应的运行数据,以降低数据采集的误差。
示例性的,负荷不平衡率可以由下述公式(13)得到:
其中,Ba为负荷不平衡率;Pw为冷水机组的运行功率。
S202、根据运行数据和最小二乘法,建立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以及冷却塔的能耗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蒸发器的蒸发温度、冷冻水供水温度、冷冻水回水温度、冷冻水流量,冷凝器的冷凝温度、冷凝负荷、冷却水供水温度、冷却水回水温度、冷却水流量,计算得到冷水机组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
进一步地,根据冷水机组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冷水机组的冷负荷以及能效比,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冷水机组的能效比与冷水机组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之间的关系。
其中,冷水机组的能效比可以由下述公式(14)得到:
其中,COP为冷水机组的能效比;A1、B1、C1为拟合系数;PLR为冷水机组的冷负荷与冷水机组的额定负荷的比值。
示例性的,基于实际运行数据,拟合系数A为-0.6578;拟合系数B为0.8922,拟合系数C为0.3294。
进一步地,根据冷水机组的能效比和冷水机组的冷负荷,建立冷水机组的能耗模型。
其中,冷水机组的能耗模型由公式(15)得到:
其中,P为冷水机组的运行功率,也即冷水机组的运行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验证上述冷水机组的能耗模型的准确性,如图14和图1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集的1000组实时运行数据,计算得到的冷水机组的实际能效比和实际运行功率,与通过上述冷水机组的能耗模型得到的能效比和运行功率的相对误差较小。
可选的,以下对冷水机组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的计算过程具体说明:
(1)冷水机组的冷凝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冷却水供水温度与冷凝器冷凝温度的温差,和冷却水回水温度与冷凝器冷凝温度的温差,确定冷凝器对数平均温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器对数平均温差可以由下述公式(16)和(17)得到:
Δtch,c=Δtc2-Δtc1 公式(17)
其中,Δtm,c为冷凝器对数平均温差;Δtc1为冷却水回水温度与冷凝器冷凝温度的温差;Δtc2为冷却水供水温度与冷凝器冷凝温度的温差;Δtch,c为冷凝器的进出口温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冷凝负荷和冷凝器对数平均温差,确定冷凝器的换热系数。
其中,冷凝器的换热系数可以由下述公式(18)得到:
其中,KcFc为冷凝器的换热系数。
进一步地,基于冷却水流量和冷凝负荷,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冷凝器换热系数与冷却水流量和冷凝负荷之间的关系。
其中,冷凝器换热系数与冷却水流量和冷凝负荷之间的关系如下述公式(19):
KcFc=a1mc 2+b1mc×Qc+c1mc 2+d1mc+e1Qc+f1 公式(19)
其中,KcFc为冷凝器换热系数;a1,b1,c1,d1,e1,f1为拟合系数;mc为冷却水流量;Qc为冷凝负荷。
示例性的,基于实际运行数据,拟合系数a1为-0.365;拟合系数b1为-0.0111,拟合系数c1为-0.000239,拟合系数d1为69.4,拟合系数e1为1.26,拟合系数f1为-3227.177731。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冷凝器换热系数、冷凝负荷以及冷却水流量,确定冷水机组的冷凝温度。
其中,冷水机组的冷凝温度可以由下述公式(20)得到:
其中,Tc为冷水机组的冷凝温度;Tc-rtn为冷却水供水温度;Qc为冷凝负荷;ρ为水的密度;c为水的比热容;KcFc为冷凝器换热系数。
(2)冷水机组的蒸发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冷冻水供水温度与蒸发器蒸发温度的温差,合冷却水回水温度与蒸发器蒸发温度的温差,确定蒸发器对数平均温差。
其中,蒸发器对数平均温差可以由下述公式(21)和(22)得到
Δtch,e=Δte2-Δte1 公式(22)
其中,Δtm,e为蒸发器对数平均温差;Δte1为冷冻水回水温度与蒸发器蒸发温度的温差;Δte2为冷冻水供水温度与蒸发器蒸发温度的温差,Δtch,e为蒸发器的进出口温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冷负荷和蒸发器对数平均温差,确定蒸发器换热系数。
其中,蒸发器换热系数可以由下述公式(23)得到:
其中,KeFe为蒸发器换热系数。
进一步地,基于冷冻水流量和冷负荷,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蒸发器换热系数与冷冻水流量和冷凝负荷之间的关系。
其中,蒸发器换热系数与冷冻水流量和冷凝负荷之间的关系如下述公式(24):
KeFe=a2me 2+b2me×Qd+c2md 2+d2md+e2Qd+f2 公式(24)
其中,a2,b2,c2,d2,e2,f2为拟合系数。
示例性的,基于实际运行数据,拟合系数a2为-33;拟合系数b2为-0.0048,拟合系数c2为-0.000314,拟合系数d2为5010,拟合系数e2为0.675,拟合系数f2为-190311.0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蒸发器换热系数、冷凝负荷以及冷冻水流量,确定冷水机组的蒸发温度。
其中,冷水机组的蒸发温度可以由下述公式(25)得到:
其中,Te为冷水机组的蒸发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冷冻水泵的运行能耗和冷冻水流量,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冷冻水泵的运行能耗与冷冻水流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冷冻水泵的能耗模型。
其中,冷冻水泵的能耗模型由下述公式(26)得到:
其中,Pchw为冷冻水泵的运行功率,也即冷冻水泵的运行能耗;Pchw0为冷冻水泵的额定运行功率;b0,b1为常数系数;mchw为冷冻水流量;mchwe为额定冷冻水流量;n为指数。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验证上述冷冻水泵的能耗模型的准确性,如图16和图1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集的1000组实时运行数据,计算得到的冷冻水泵的实际运行功率与冷冻水泵的额定运行功率的比值,与通过上述冷冻水泵的能耗模型得到的运行功率的比值的相对误差较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冷却水泵的运行能耗和冷却水流量,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冷却水泵的运行能耗与冷却水流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冷却水泵的能耗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水泵的能耗模型由下述公式(27)得到:
其中,Pcw为冷却水泵的运行功率,也即冷却水泵的运行能耗;Pcw0为冷却水泵的额定运行功率;b0,b1为常数系数;mcw为冷却水流量;mcwe为额定冷却水流量;n为指数。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验证上述冷却水泵的能耗模型的准确性,如图16和图1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集的1000组实时运行数据,计算得到的冷却水泵的实际运行功率,与通过上述冷却水泵的能耗模型得到的能运行功率的相对误差较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同的变频控制策略,上述公式(26)和上述公式(27)中的指数n的取值也不同。其中,变频控制策略包括温差控制策略、干管压差控制策略以及最不利末端压差控制策略。
可选的,在变频控制策略为温差控制策略时,指数n为2。在变频控制策略为干管压差控制策略时,指数n为1。在变频控制策略为最不利末端压差控制策略时,指数n为1.7。
示例性的,在变频控制策略为温差控制策略时,基于实际运行策略,得到常数系数b0为-0.07271,常数系数b1为1.03675。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室外湿球温度、冷却塔的出水温度、进水温度以及运行功率,建立冷却塔的能耗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塔的能耗模型由下述公式(28)得到:
其中,Pct为冷却塔的运行功率,也即冷却塔的运行能耗,单位为kW;Pct0为冷却塔的额定功率;ΔT为实际冷却水供回水温差;ΔTe为额定冷却水供回水温差;Tapp为冷却塔的出水温度与室外湿球温度的差值;Tapp,e为冷却塔的实际出水温度与实际室外湿球温度的差值的最大值,例如,Tapp,e为5℃;Twb为室外湿球温度;Twb,e为实际室外湿球温度的最大值,例如,Twb,e为33℃;Mcw为流经冷却塔的冷却水流量;Mcw,e为冷却塔的额定处理水量;A、B、C、D、E、F、G、H、I、J、K、L、M、N为拟合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验证上述冷却塔的能耗模型的准确性,如图18和图1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集的1000组实时运行数据,计算得到的冷却塔的实际运行功率与冷却塔的额定功率的比值,与通过上述冷却塔的能耗模型得到的运行功率的比值相对误差较小。
另外,基于上述实际运行数据,得到拟合系数A为1.51801512;拟合系数B为48.87622269,拟合系数C为1.18924594,拟合系数D为-4.71025092,拟合系数E为-30.93754201,拟合系数F为-2.51164726,拟合系数G为0.40540141,拟合系数H为35.8094937,拟合系数I为--23.288038,拟合系数J为-0.88203812,拟合系数K为18.74968127,拟合系数L为-48.24202572,拟合系数M为-22.03165925,拟合系数N为19.38739468,拟合系数O为10.48545497。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建立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以及冷却塔的能耗模型之后,将全年8760h的逐时冷负荷和气象数据输入到能耗模型中,以训练能耗模型。其中,气象数据包括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
下面结合图20,示例性的介绍制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的完整流程:首先建立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以及冷却塔的能耗模型,然后获取制冷机房的能耗模型和用户选择的运行策略。根据该运行策略,确定制冷机房的运行参数,根据运行参数中的逐时冷负荷、冷冻水供回水温差、冷冻水供水温度、第一冷凝负荷、冷却水供回水温差以及冷却水回水温度,确定冷冻水流量、冷冻水回水温度、第二冷凝负荷、冷却水流量以及冷却水供水温度,进一步地,根据第二冷凝负荷、冷冻水流量、冷却水流量、冷却水供回水温差、冷却水回水温度以及能耗模型,计算得到所述制冷机房的能效比。
可以看出,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及算法步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直接加载到存储器中,并含有软件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经由计算机载入并执行后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制冷机房的能耗模型和用户选择的运行策略;
根据所述运行策略,确定所述制冷机房的运行参数;其中,所述运行参数包括:逐时冷负荷、冷冻水供回水温差、冷冻水供水温度、预设冷凝负荷、冷却水供回水温差以及冷却水回水温度;
根据所述逐时冷负荷、所述冷冻水供回水温差、所述冷冻水供水温度、第一冷凝负荷、所述冷却水供回水温差以及所述冷却水回水温度,确定冷冻水流量、冷冻水回水温度、第二冷凝负荷、冷却水流量以及冷却水供水温度;
根据所述第二冷凝负荷、所述冷冻水流量、所述冷却水流量、所述冷却水供回水温差、所述冷却水回水温度以及所述能耗模型,计算得到所述制冷机房的能效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房的能耗模型包括冷水机组的能耗模型、冷冻水泵的能耗模型、冷却水泵的能耗模型以及冷却塔的能耗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逐时冷负荷、所述冷冻水供回水温差、所述冷冻水供水温度、所述第一冷凝负荷、所述冷却水供回水温差以及所述冷却水回水温度,确定第二冷凝负荷,包括:
根据所述逐时冷负荷、所述冷冻水供回水温差以及所述冷冻水供水温度,确定所述冷冻水流量和所述冷冻水回水温度;
根据所述冷冻水流量,计算得到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流量;
根据所述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流量和所述冷冻水回水温度,计算得所述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供水温度;
根据所述冷却水回水温度和所述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供水温度,利用所述能耗模型,迭代计算得到第二冷凝负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冷却水回水温度和所述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供水温度,利用所述能耗模型,迭代计算得到第二冷凝负荷,包括:
根据所述冷却水回水温度和所述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供水温度,利用所述能耗模型,迭代计算得到第三冷凝负荷;
在所述第三冷凝负荷与所述第一冷凝负荷的相对误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将所述第三冷凝负荷确定为所述第二冷凝负荷。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台所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供水温度满足以下关系:
其中,tchw,s,i为所述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供水温度;tchw,r为所述冷冻水回水温度;Qe,i为所述每台冷水机组的冷负荷率;mchwi为所述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流量;i=1,2,…n,n为正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水流量满足以下关系:
其中,mchw为所述冷冻水流量;Qe为所述逐时冷负荷;c为水的比热容;Δtchw为所述冷冻水供回水温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冷凝负荷、所述冷冻水流量、所述冷却水流量、所述冷却水供回水温差、所述冷却水回水温度、所述冷却水流量以及所述能耗模型,计算得到所述制冷机房的能效比,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冷凝负荷,计算得到冷水机组的能耗;
将所述冷冻水流量输入到所述冷冻水泵的能耗模型中,输出得到所述冷冻水泵的能耗;
将所述冷却水流量输入到所述冷却水泵的能耗模型中,输出得到所述冷却水泵的能耗;
将所述冷却水供回水温差和所述冷却水回水温度输入到所述冷却塔的能耗模型中,输出得到所述冷却塔的能耗;
根据所述冷水机组的能耗、所述冷冻水泵的能耗、所述冷却水泵的能耗以及所述冷却塔的能耗,计算得到所述制冷机房的能效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策略包括:
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以及冷却塔的台数开启策略,所述冷水机组的冷负荷率分配策略,所述冷冻水泵和所述冷却水泵的频率控制策略,所述冷冻水供水温度、所述冷冻水供回水温差、所述冷却水回水温度以及所述冷却水供回水温差的设定策略;
其中,所述频率控制策略包括变频控制策略和定频控制策略,所述设定策略包括定温控制策略和变温控制策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逐时冷负荷是基于目标建筑模拟计算得到的全年8760h的逐时冷负荷。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或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集所述制冷机房的运行数据;其中,所述运行数据包括室外湿球温度,蒸发器的蒸发温度、冷冻水供水温度、冷冻水回水温度、冷冻水流量,冷凝器的冷凝温度、冷却水供水温度、冷却水回水温度、冷却水流量,冷水机组的冷负荷、能效比、冷冻水供水温度,冷冻水泵的运行功率和冷却水流量,冷却水泵的运行功率和冷冻水流量,冷却塔的出水温度、进水温度以及运行功率;
根据所述运行数据和最小二乘法,建立所述冷水机组、所述冷冻水泵、所述冷却水泵以及所述冷却塔的能耗模型。
CN202310432363.1A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 Pending CN1165386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32363.1A CN116538645A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32363.1A CN116538645A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38645A true CN116538645A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55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32363.1A Pending CN116538645A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3864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95747B (zh) 空调系统的能耗仿真方法、装置
US8660702B2 (en) Central cooling and circulation energy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
CN107314498A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效在线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0107989A (zh) 基于冷冻水回水温度最佳设定点的小型定频冷水机组变水温控制方法
CN109063255B (zh) 一种节能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装置及系统
JP2017101862A (ja) 熱源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08168030A (zh) 一种基于制冷性能曲线的智能控制方法
CN114353276B (zh) 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80848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free cooling and integrated free cooling
CN113739296B (zh)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空气源热泵负荷水温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631212B (zh) 一种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的节能控制方法
CN111950158A (zh) 基于序列最小二乘规划的中央空调能耗优化方法
CN111027181A (zh) 一种基于动态能效参数评估中央空调冷水主机能耗的方法
CN104236020A (zh)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806938A (zh) 制冷机房能效计算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5049141A (zh) 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制冷系统
Muraveinikov et al. Average annual efficiency evaluation in the design of life support systems
CN112560235B (zh) 热水型吸收式溴化锂制冷机组建模方法
CN116538645A (zh) 一种制冷机房的能效确定方法
WO2023169519A1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容错控制方法
CN115013938B (zh)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903712A (zh) 适用于工业制冷系统的节能优化方法及其优化控制系统
CN116007078B (zh) 一种制冷系统的运行参数获取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837831A (zh) 空调机房的选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4146529A1 (zh) 制冷机房及其能效确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