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28716A - 鞋面及具备该鞋面的鞋子 - Google Patents

鞋面及具备该鞋面的鞋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28716A
CN116528716A CN202080107663.7A CN202080107663A CN116528716A CN 116528716 A CN116528716 A CN 116528716A CN 202080107663 A CN202080107663 A CN 202080107663A CN 116528716 A CN116528716 A CN 116528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t
lacing
portions
threading
shoe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76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千早
江口庆博
光畑佳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s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528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287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4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00Shoe lacing fasten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形成有开口(20b)的鞋面(2),其具备:第一侧缘部(20d)、第二侧缘部(20e)、从第一侧缘部(20d)朝向第二侧缘部(20e)突出的第一成形部(23)、从第二侧缘部(20e)朝向第一侧缘部(20d)突出的第二成形部(24)、以一个第一穿绳部(26a)与一个第二穿绳部(26b)作为一组的足外侧穿绳部(26)、以一个第三穿绳部(27a)与一个第四穿绳部(27b)作为一组的足内侧穿绳部(27)、以及鞋带(22)。第一成形部(23)与第二成形部(24)在前后方向上交替设置。鞋带(22)具有交替穿过第二穿绳部(26b)与第三穿绳部(27a)的第一部分(22a)、以及交替穿过第一穿绳部(26a)与第四穿绳部(27b)的第二部分(22b)。

Description

鞋面及具备该鞋面的鞋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鞋面以及具备该鞋面的鞋子。
背景技术
以往,对通过将鞋带紧绷来使鞋面紧贴于脚的鞋子进行大量开发并将其实用化。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发明,其在形成有供穿鞋人的脚插入的穿鞋口、与穿鞋口连通并从穿鞋口向前方延伸的开口、以及分别设于开口的左右侧缘部并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的多个孔的鞋面上,将鞋带交替地穿过左右的孔。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鞋带反复地朝斜后方横穿开口且同时穿过左右的孔,在脚背的上方交叉。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发明能够通过使穿过左右的孔的鞋带紧绷来使鞋面紧贴于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903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发明存在如下问题:由于鞋带在脚背的上方交叉,容易对神经较多的脚背施加压力,给穿鞋人带来过度的束缚感。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对脚背的束缚感的鞋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达成目的,本发明涉及的鞋面为形成有穿鞋口以及开口,所述开口与穿鞋口连通并从穿鞋口朝向前方延伸,该鞋面具备:第一侧缘部,其为开口的足外侧的边缘;第二侧缘部,其为开口的足内侧的边缘;第一成形部,其从第一侧缘部朝向第二侧缘部突出;第二成形部,其从第二侧缘部朝向第一侧缘部突出;足外侧穿绳部,其以设于第一成形部的一个第一穿绳部、和朝向足外侧与第一穿绳部隔开的一个第二穿绳部作为一组;足内侧穿绳部,其以设于第二成形部的一个第三穿绳部、和朝向足内侧与第三穿绳部隔开的一个第四穿绳部作为一组;以及鞋带,其穿过足外侧穿绳部与足内侧穿绳部。第一成形部与第二成形部在前后方向上交替设置。鞋带具有:第一部分,其交替穿过第二穿绳部与第三穿绳部;以及第二部分,其交替穿过第一穿绳部与第四穿绳部。
本发明涉及的鞋面发挥能够减轻对脚背的束缚感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鞋子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鞋面的俯视图,是表示拉紧鞋带前的状态的图。
图3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鞋面的俯视图,是表示从图2所示的状态下将鞋带拉紧后的状态的图。
图4为实施方式2涉及的鞋面的俯视图,是表示拉紧鞋带前的状态的图。
图5为实施方式2涉及的鞋面的俯视图,是表示从图4所示的状态下将鞋带拉紧后的状态的图。
图6为实施方式3涉及的鞋面的俯视图,是表示拉紧鞋带前的状态的图。
图7为实施方式3涉及的鞋面的俯视图,是表示从图6所示的状态下将鞋带拉紧后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鞋面及具备该鞋面的鞋子的实施例。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将俯视观察鞋子时鞋子中心轴所延伸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俯视观察鞋子时与上述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其中,鞋子中心轴是通过鞋子的中心的垂直线。
此外,在前后方向中,将从鞋面的覆盖脚的脚后跟部的部分所在一侧的末端朝向鞋面的覆盖脚的脚尖部的部分所在一侧的末端的方向称为前方,在前后方向中,将从鞋面的覆盖脚的脚尖部的部分所在一侧的末端朝向鞋面的覆盖脚的脚后跟部的部分所在一侧的末端的方向称为后方。
此外,将脚中的标准解剖学姿势的正中侧称为足内侧,将脚中的标准解剖学姿势的正中侧的相反侧称为足外侧。即,将接近标准解剖学姿势的正中的一侧称作足内侧,将远离标准解剖学姿势的正中的一侧称作足外侧。
进一步地,在没有其他特别记载时,高度方向是指与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这两方向正交的方向;在没有其他特别记载时,厚度是指高度方向上的尺寸。
实施方式1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鞋子1的立体图。图1仅图示左脚用的鞋子1。鞋子1为左脚用和右脚用的左右对称结构,本实施方式中仅对左脚用鞋子1进行说明,省略右脚用鞋子1的说明。鞋子1例如为跑步用、步行用或登山用的鞋子、或网球或篮球等运动用的鞋子。鞋子1具备鞋面2及位于鞋面2下方的鞋底3。鞋面2覆盖脚背侧的部分。鞋底3覆盖脚底。
鞋面2具备鞋面主体20、鞋舌21、以及鞋带22。
鞋面主体20的上部形成有穿鞋口20a,其用于插入穿鞋人的脚,以及开口20b,其与穿鞋口20a连通且从穿鞋口20a向前方延伸。在鞋面主体20的开口20b的周围设有多个穿绳部25。对于开口20b周围的结构,将在后文中详细说明。
鞋舌21是用于保护穿鞋人的脚背的部件。鞋舌21在鞋面主体20的内部覆盖开口20b。鞋舌21通过缝合、熔接、粘接或这些的组合来固定于鞋面主体20。鞋面主体20及鞋舌21的材料例如为纺织物、针织物、合成皮革或树脂。特别是要求透气性及轻量性的鞋子1中,作为鞋面主体20及鞋舌21的材料优选使用织入有聚酯丝的双拉舍尔(double raschel)经编织物。另外,鞋面主体20及鞋舌21的材料并不限于示例的材料。
鞋带22是从鞋面主体20的多个穿绳部25穿过的绳状部件,其穿拆自如地穿于鞋面主体20。
鞋底3具备外底30及中底31。鞋底3通过缝合、熔接、粘接或这些的组合而固定于鞋面2。外底30下表面构成接触地面的接地面30a。中底31位于外底30的上表面,且具有缓冲性。另外,外底30可以与中底31一体形成。与外底30一体形成的中底31也称为“单鞋底”(unisole)。
鞋底3具备未图示的内底,其覆盖鞋面主体20的下侧开口。内底通过粘接或熔接固定于中底31的上表面。此外,内底通过缝合固定于上述鞋面主体20的下边缘。另外,鞋底3也可以是省略了内底的结构。此外,鞋子1可以具备鞋垫。在鞋子1具备鞋垫的情况下,鞋垫在鞋面2的内部设置于鞋底3的上方。
接着,参照图2及图3详细说明开口20b周围的结构。图2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鞋面2的俯视图,是表示拉紧鞋带22前的状态的图。图3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鞋面2的俯视图,是表示从图2所示的状态下将鞋带22拉紧后的状态的图。此外,在图2及图3中省略鞋舌21的图示。
如图2所示,鞋面2具备:前缘部20c、第一侧缘部20d、第二侧缘部20e、多个第一成形部23、多个第二成形部24、多个穿绳部25以及鞋带22。以下,在区分多个穿绳部25的情况下,称作足外侧穿绳部26、足内侧穿绳部27、脚尖侧穿绳部28、以及脚后跟侧穿绳部29。足外侧穿绳部26、足内侧穿绳部27、脚尖侧穿绳部28以及脚后跟侧穿绳部29只要能够使鞋带22穿过即可,并不限定其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上下方向上贯通鞋面主体20的贯通孔。
前缘部20c为开口20b的前侧边缘。前缘部20c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侧缘部20d为开口20b的足外侧边缘。第二侧缘部20e为开口20b的足内侧边缘。第一侧缘部20d及第二侧缘部20e沿前后方向延伸。
第一成形部23从第一侧缘部20d朝向第二侧缘部20e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成形部23与鞋面主体20一体形成,但也可以与鞋面主体20分开形成。对于第一成形部23的俯视形状,不做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圆角的矩形。第一成形部23的俯视形状也可以为多边形或半圆形。对于第一成形部23的数量,不做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三个第一成形部23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第一成形部23配置于图1所示的鞋舌21的上方。
第二成形部24从第二侧缘部20e朝向第一侧缘部20d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成形部24与鞋面主体20一体形成,但也可以与鞋面主体20分开形成。对于第二成形部24的俯视形状,不做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圆角的矩形。第二成形部24的俯视形状也可以为多边形或半圆形。对于第二成形部24的数量,不做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三个第二成形部24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第二成形部24配置于图1所示的鞋舌21的上方。第一成形部23与第二成形部24在前后方向上交替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成形部23、第二成形部24的顺序从前方向后方交替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成形部23与第二成形部24为左右对称的形状,但也可以是左右不对称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脚尖侧穿绳部28在开口20b的前方处被设置于与开口20b的左右方向的中心对应的位置。脚尖侧穿绳部28设于足外侧穿绳部26及足内侧穿绳部27的前方。对于脚尖侧穿绳部28的数量,不做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一个。
足外侧穿绳部26将设置在第一成形部23的一个第一穿绳部26a、和朝向足外侧与第一穿绳部26a隔开的一个第二穿绳部26b作为一组。对于足外侧穿绳部26的组数,不做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组。三组足外侧穿绳部26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设置。第一穿绳部26a与第二穿绳部26b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穿绳部26b位于比第一成形部23靠足外侧。
足内侧穿绳部27将设置在第二成形部24的一个第三穿绳部27a、和朝向足内侧与第三穿绳部27a隔开的一个第四穿绳部27b作为一组。对于足内侧穿绳部27的组数,不做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组。三组足内侧穿绳部27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设置。第三穿绳部27a与第四穿绳部27b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穿绳部27b位于比第二成形部24靠足内侧。
脚后跟侧穿绳部29设于足外侧穿绳部26及足内侧穿绳部27的后方。在本实施方式中,脚后跟侧穿绳部29在开口20b的足外侧与足内侧分别设有一个,合计共设有两个。两个脚后跟侧穿绳部29夹着开口20b设于左右对称的位置。脚后跟侧穿绳部29设于开口20b的边缘与穿鞋口20a的边缘的交界附近。
鞋带22从脚尖侧穿绳部28、足外侧穿绳部26、足内侧穿绳部27以及脚后跟侧穿绳部29穿过。虽然在图示中被省略,鞋带2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以蝴蝶结等打结。鞋带22配置于图1所示的鞋舌21的上方。鞋带22具有从第二穿绳部26b与第三穿绳部27a交替穿过的第一部分22a、以及从第一穿绳部26a与第四穿绳部27b交替穿过的第二部分22b。
第一部分22a在从脚尖侧穿绳部28朝向斜后方延伸并交替穿过第二穿绳部26b与第三穿绳部27a后,穿过足外侧的脚后跟侧穿绳部29。在如图2所示的鞋带22被拉紧前的状态下,第二穿绳部26b与第三穿绳部27a在前后方向上且在左右方向上错开配置。因此,交替穿过第二穿绳部26b与第三穿绳部27a的第一部分22a从前方朝向后方在左右方向上呈之字状延伸。
第二部分22b在从脚尖侧穿绳部28朝向后方延伸并交替穿过第一穿绳部26a与第四穿绳部27b后,穿过足内侧的脚后跟侧穿绳部29。在如图2所示的鞋带22被拉紧前的状态下,第一穿绳部26a与第四穿绳部27b在前后方向上且在左右方向上错开配置。因此,交替穿过第一穿绳部26a与第四穿绳部27b的第二部分22b从前方朝向后方在左右方向上呈之字状延伸。在鞋带22被拉紧前的状态下,第一部分22a与第二部分22b彼此不交叉。在鞋带22被拉紧前的状态下,第一部分22a中的从第二穿绳部26b与第三穿绳部27a交替穿过的部分,与第二部分22b中的从第一穿绳部26a与第四穿绳部27b交替穿过的部分相互平行。
从图2所示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那样将第一部分22a与第二部分22b向后方拉紧,使得鞋面主体20的第一侧缘部20d与第二侧缘部20e彼此靠近。由此,第二穿绳部26b与第三穿绳部27a的左右方向的距离缩短,第一穿绳部26a与第四穿绳部27b的左右方向的距离缩短。因此,交替穿过第二穿绳部26b与第三穿绳部27a的第一部分22a接近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状态,交替穿过第一穿绳部26a与第四穿绳部27b的第二部分22b接近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状态。在穿过足外侧穿绳部26与足内侧穿绳部27的鞋带22被拉紧后的状态下,第一部分22a与第二部分22b彼此不交叉。在穿过足外侧穿绳部26与足内侧穿绳部27的鞋带22被拉紧后的状态下,第一部分22a中的交替穿过第二穿绳部26b与第三穿绳部27a的部分,与第二部分22b中的交替穿过第一穿绳部26a与第四穿绳部27b的部分相互平行。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鞋面2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鞋面2具备足外侧穿绳部26,所述足外侧穿绳部26将设于第一成形部23的一个第一穿绳部26a、和朝向足外侧与第一穿绳部26a隔开的一个第二穿绳部26b作为一组。此外,鞋面2具备足内侧穿绳部27,所述足内侧穿绳部27将设于第二成形部24的一个第三穿绳部27a、和朝向足内侧与第三穿绳部27a隔开的一个第四穿绳部27b作为一组。第一成形部23与第二成形部24在前后方向交替设置,鞋带22具有从第二穿绳部26b与第三穿绳部27a交替穿过的第一部分22a、以及从第一穿绳部26a与第四穿绳部27b交替穿过的第二部分22b。根据上述结构,在图3所示的鞋带22被拉紧后的状态下,第一部分22a与第二部分22b在脚背的上方彼此不交叉。因此,与鞋带22在脚背的上方交叉的情况相比,对脚背的压力减少,能够减轻对脚背的束缚感。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足外侧穿绳部26与足内侧穿绳部27在前后方向上交替设置,足外侧穿绳部26以一个第一穿绳部26a与一个第二穿绳部26b作为一组,足内侧穿绳部27以一个第三穿绳部27a与一个第四穿绳部27b作为一组。即,在开口20b的足外侧与足内侧交替地分别设有两个穿绳部25,因此与在开口20b的足外侧与足内侧交替地分别设有一个穿绳部25的情况相比,在将鞋带22拉紧时,将第一侧缘部20d与第二侧缘部20e彼此拉近的力较强。由此,能够使鞋面2确实地紧贴于脚。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形成有第一穿绳部26a的第一成形部23与形成有第三穿绳部27a的第二成形部24在前后方向上交替地设置的结构中,第一穿绳部26a与第二穿绳部26b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且第三穿绳部27a与第四穿绳部27b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由此能够得到以下三个效果。第一个效果为,由于第一部分22a与第二部分22b在脚背的上方彼此不交叉,因此能够起到减少对脚背的压力的效果。第二个效果为,由于第一穿绳部26a与第二穿绳部26b在前后方向上隔开的距离以及第三穿绳部27a与第四穿绳部27b在前后方向上隔开的距离为零,因此能够增加足外侧穿绳部26及足内侧穿绳部27的组数,从而能够提高鞋带22对鞋面主体20的绑紧效果。第三个效果为,即使对图2中图示的示例进一步增加足外侧穿绳部26及足内侧穿绳部27的组数,也能够起到第一部分22a与第二部分22b彼此不交叉的效果。也就是说,由于第一穿绳部26a与第二穿绳部26b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且第三穿绳部27a与第四穿绳部27b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不仅减少了对脚背的压力以及提高了对鞋面主体20的绑紧效果,并且即使增加足外侧穿绳部26及足内侧穿绳部27的组数也能够得到第一部分22a与第二部分22b彼此不交叉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成形部23与第二成形部24与鞋面主体20一体形成,因此无需追加新的部件则能够实现鞋带22不交叉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鞋带22被拉紧的状态下,第一部分22a与第二部分22b彼此不交叉,由此,在拉紧鞋带22时第一部分22a与第二部分22b之间不产生摩擦阻力,因此鞋带22变得容易系紧。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鞋带22被拉紧的状态下,第一部分22a与第二部分22b彼此不交叉且接近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状态。由此,与鞋带22交叉的情况相比,鞋带22穿入并穿出穿绳部25时所呈的角度更大。因此,在拉紧鞋带22时,鞋带22与穿绳部25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降低,因此鞋带22变得容易系紧。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鞋带22被拉紧的状态下,第一部分22a与第二部分22b彼此不交叉,由此,与鞋带22交叉的情况相比,对脚背的压力减小,从而可以使图1所示的鞋舌21变薄或不需要鞋舌21。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鞋带22被拉紧的状态下,第一部分22a与第二部分22b彼此不交叉,因此与鞋带22交叉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鞋带22的长度。因此,能够实现鞋子1的轻量化以及减少环境负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二穿绳部26b形成于比第一成形部23靠足外侧的情况,但第二穿绳部26b也可以形成于第一成形部23。像这样,能够使第二穿绳部26b与第三穿绳部27a在左右方向上进一步靠近,由此,能够在鞋带22被拉紧的状态下,使第二穿绳部26b的位置与第三穿绳部27a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对齐。由此,第一部分22a中的从第二穿绳部26b与第三穿绳部27a交替穿过的部分呈沿前后方向笔直延伸的状态,进一步减小了拉紧鞋带22时鞋带22与穿绳部25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因此鞋带22变得更容易系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四穿绳部27b形成于比第二成形部24靠足内侧的情况,但第四穿绳部27b也可以形成于第二成形部24。像这样,能够使第一穿绳部26a与第四穿绳部27b在左右方向上进一步靠近,由此,能够在鞋带22被拉紧的状态下,使第一穿绳部26a的位置与第四穿绳部27b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对齐。由此,第二部分22b中的从第一穿绳部26a与第四穿绳部27b交替穿过的部分呈沿前后方向笔直延伸的状态,进一步减小了拉紧鞋带22时鞋带22与穿绳部25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因此鞋带22变得更容易系紧。
实施方式2
图4为实施方式2涉及的鞋面2A的俯视图,是表示拉紧鞋带22A前的状态的图。图5为实施方式2涉及的鞋面2A的俯视图,是表示从图4所示的状态下将鞋带22A拉紧后的状态的图。实施方式2涉及的鞋面2A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鞋面2的不同点在于,第一成形部23A及第二成形部24A能够伸长。使用实施方式2涉及的鞋面2A来代替实施方式1涉及的鞋面2,构成鞋子1A。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重复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第一成形部23A例如像橡胶那样具有伸缩性,能够从第一侧缘部20d朝向第二侧缘部20e伸长。如图4所示,在鞋带22A被拉紧前的状态下,第一成形部23A以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最短的方式收缩。收缩状态下的第一成形部23A的朝向足内侧的端部位于比开口20b的左右方向的中心靠足外侧。如图5所示,在鞋带22A被拉紧后的状态下,第一成形部23A伸长为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最长。伸长状态下的第一成形部23A的朝向足内侧的端部,延伸至第二侧缘部20e。
对于第一成形部23A的俯视形状,不做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圆角的矩形。第一成形部23A的俯视形状也可以为多边形或半圆形。对于第一成形部23A的数量,不做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两个第一成形部23A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设置。第一成形部23A中的足内侧的部分形成有供鞋带22A穿过的第一穿绳部26c。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成形部23A的朝向足内侧的端部向足外侧翻折,并将其以缝合等方式固定于第一成形部23A的中途部,从而形成贯通前后方向的环状的第一穿绳部26c。第一成形部23A的朝向足外侧的端部通过缝合、熔接、粘接或这些的组合而固定于第一侧缘部20d。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成形部23A与鞋面主体20分开形成,但也可以与鞋面主体20一体形成。
第二成形部24A例如像橡胶那样具有伸缩性,能够从第二侧缘部20e朝向第一侧缘部20d伸长。如图4所示,在鞋带22A被拉紧前的状态下,第二成形部24A以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最短的方式收缩。收缩状态下的第二成形部24A的朝向足外侧的端部位于比开口20b的左右方向的中心靠足内侧。如图5所示,在鞋带22A被拉紧后的状态下,第二成形部24A伸长为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最长。伸长状态下的第二成形部24A的朝向足外侧的端部,延伸至第一侧缘部20d。
对于第二成形部24A的俯视形状,不做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圆角的矩形。第二成形部24A的俯视形状也可以为多边形或半圆形。对于第二成形部24A的数量,不做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一个。第一成形部23A与第二成形部24A在前后方向上交替设置。第二成形部24A中的足外侧的部分形成有供鞋带22A穿过的第三穿绳部27c。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成形部24A的朝向足外侧的端部向足内侧翻折,并将其以缝合等方式固定于第二成形部24A的中途部,从而形成贯通前后方向的环状的第三穿绳部27c。第二成形部24A的朝向足内侧的端部通过缝合、熔接、粘接或这些的组合而固定于第二侧缘部20e。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成形部24A与鞋面主体20分开形成,但也可以与鞋面主体20一体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成形部23A、第二成形部24A的顺序从前方向后方交替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成形部23A与第二成形部24A为左右对称的形状,但也可以是左右不对称的形状。
脚尖侧穿绳部28A设于足外侧穿绳部26A及足内侧穿绳部27A的前方。在本实施方式中,脚尖侧穿绳部28A在开口20b的足外侧与足内侧分别设有一个,合计共设有两个。两个脚尖侧穿绳部28A夹着开口20b设于左右对称的位置。足外侧的脚尖侧穿绳部28A设于第一侧缘部20d与前缘部20c的交界附近。足内侧的脚尖侧穿绳部28A设于第二侧缘部20e与前缘部20c的交界附近。脚尖侧穿绳部28A只要能够使鞋带22A穿过即可,并不限定其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上下方向上贯通鞋面主体20的贯通孔。
足外侧穿绳部26A将设置在第一成形部23A的一个第一穿绳部26c、和朝向足外侧与第一穿绳部26c隔开的一个第二穿绳部26d作为一组。第一穿绳部26c只要能够使鞋带22A穿过即可,并不限定其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一穿绳部26c由第一成形部23A的一部分翻折形成。第二穿绳部26d只要能够使鞋带22A穿过即可,并不限定其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上下方向上贯通鞋面主体20的贯通孔。对于足外侧穿绳部26A的组数,不做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组。两组足外侧穿绳部26A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设置。第一穿绳部26c与第二穿绳部26d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第二穿绳部26d位于比第一成形部23A靠足外侧。
足内侧穿绳部27A将设置在第二成形部24A的一个第三穿绳部27c、和朝向足内侧与第三穿绳部27c隔开的一个第四穿绳部27d作为一组。第三穿绳部27c只要能够使鞋带22A穿过即可,并不限定其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三穿绳部27c由第二成形部24A的一部分翻折形成。第四穿绳部27d只要能够使鞋带22A穿过即可,并不限定其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上下方向上贯通鞋面主体20的贯通孔。对于足内侧穿绳部27A的组数,不做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一组。第三穿绳部27c与第四穿绳部27d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第四穿绳部27d位于比第二成形部24A靠足内侧。
脚后跟侧穿绳部29A设于足外侧穿绳部26A及足内侧穿绳部27A的后方。在本实施方式中,脚后跟侧穿绳部29A在开口20b的足外侧与足内侧分别设有一个,合计共设有两个。两个脚后跟侧穿绳部29A夹着开口20b设于左右对称的位置。脚后跟侧穿绳部29A设于开口20b的边缘与穿鞋口20a的边缘的交界附近。脚后跟侧穿绳部29A只要能够使鞋带22A穿过即可,并不限定其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上下方向上贯通鞋面主体20的贯通孔。
鞋带22A从脚尖侧穿绳部28A、足外侧穿绳部26A、足内侧穿绳部27A以及脚后跟侧穿绳部29A穿过。鞋带22A具有:交替穿过第二穿绳部26d与第三穿绳部27c的第一部分22c、交替穿过第一穿绳部26c与第四穿绳部27d的第二部分22d、以及在两个脚尖侧穿绳部28A之间延伸并连接第一部分22c与第二部分22d的第三部分22e。第三部分22e横穿开口20b并沿左右方向延伸。
第一部分22c在从足外侧的脚尖侧穿绳部28A朝向斜后方延伸并交替穿过第二穿绳部26d与第三穿绳部27c后,穿过足外侧的脚后跟侧穿绳部29A。在如图4所示的鞋带22A被拉紧前的状态下,第二穿绳部26d与第三穿绳部27c在前后方向上且在左右方向上错开配置。因此,交替穿过第二穿绳部26d与第三穿绳部27c的第一部分22c从前方朝向后方在左右方向上呈之字状延伸。
第二部分22d在从足内侧的脚尖侧穿绳部28A朝向后方延伸并交替穿过第一穿绳部26c与第四穿绳部27d后,穿过足内侧的脚后跟侧穿绳部29A。如图4所示,在鞋带22A被拉紧前的状态下,第一穿绳部26c与第四穿绳部27d在前后方向上且在左右方向上错开配置。因此,交替穿过第一穿绳部26c与第四穿绳部27d的第二部分22d从前方朝向后方在左右方向上呈之字状延伸。在鞋带22A被拉紧前的状态下,第一部分22c与第二部分22d局部交叉。也就是说,在鞋带22A被拉紧前的状态下,混合存在有第一部分22c与第二部分22d彼此不交叉的部分、和第一部分22c与第二部分22d彼此交叉的部分。
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那样将第一部分22c与第二部分22d向后方拉紧,由此,第一成形部23A从第一侧缘部20d朝向第二侧缘部20e伸长,同时第二成形部24A从第二侧缘部20e朝向第一侧缘部20d伸长。由此,第二穿绳部26d与第三穿绳部27c的左右方向的距离缩短,第一穿绳部26c与第四穿绳部27d的左右方向的距离缩短。因此,交替穿过第二穿绳部26d与第三穿绳部27c的第一部分22c接近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状态,交替穿过第一穿绳部26c与第四穿绳部27d的第二部分22d接近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状态。如图4所示,在鞋带22A被拉紧前的状态下,第一部分22c与第二部分22d局部交叉,但如图5所示,在鞋带22A被拉紧后的状态下,第一部分22c与第二部分22d彼此不交叉。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成形部23A能够从第一侧缘部20d朝向第二侧缘部20e伸长,且第二成形部24A能够从第二侧缘部20e朝向第一侧缘部20d伸长。由此,能够在拉紧鞋带22A前使第一成形部23A及第二成形部24A呈收缩的状态配置,从而在穿鞋子1A时第一成形部23A及第二成形部24A不会成为阻碍。另一方面,在拉紧鞋带22A后,第一成形部23A及第二成形部24A以覆盖开口20b的方式伸长,由此,能够保护穿鞋人的脚背。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成形部23A的一部分用作第一穿绳部26c,因此无需在鞋面主体20上另外形成第一穿绳部26c。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成形部24A的一部分用作第三穿绳部27c,因此无需在鞋面主体20上另外形成第三穿绳部27c。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成形部23A及第二成形部24A由可收缩且可伸长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但也可以由具有柔韧性的可折叠材料形成。
实施方式3
图6为实施方式3涉及的鞋面2B的俯视图,是表示拉紧鞋带22B前的状态的图。图7为实施方式3涉及的鞋面2B的俯视图,是表示从图6所示的状态下将鞋带22B拉紧后的状态的图。实施方式3涉及的鞋面2B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鞋面2的不同点在于,第一穿绳部26e与第二穿绳部26f的位置关系、以及第三穿绳部27e与第四穿绳部27f的位置关系。使用实施方式3涉及的鞋面2B来代替实施方式1涉及的鞋面2,构成鞋子1B。此外,在实施方式3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重复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对于第一成形部23B的数量,不做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两个第一成形部23B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设置。对于第二成形部24B的数量,不做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两个第二成形部24B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二成形部24B、第一成形部23B的顺序从前方向后方交替设置。
足外侧穿绳部26B、足内侧穿绳部27B、脚尖侧穿绳部28B以及脚后跟侧穿绳部29B只要能够使鞋带22B穿过即可,并不限定其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上下方向上贯通鞋面主体20的贯通孔。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口20b的足外侧设有一个脚尖侧穿绳部28B。脚尖侧穿绳部28B设于足外侧穿绳部26B的前方。脚尖侧穿绳部28B设于第一侧缘部20d与前缘部20c的交界附近。
足外侧穿绳部26B将设置在第一成形部23B的一个第一穿绳部26e、和朝向足外侧与第一穿绳部26e隔开的一个第二穿绳部26f作为一组。对于足外侧穿绳部26B的组数,不做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组。两组足外侧穿绳部26B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设置。第一穿绳部26e与第二穿绳部26f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错开设置。在一组足外侧穿绳部26B中,第二穿绳部26f相对于第一穿绳部26e朝足外侧及后方隔开。第二穿绳部26f位于比第一侧缘部20d靠足外侧。
足内侧穿绳部27B将设置在第二成形部24B的一个第三穿绳部27e、和朝向足内侧与第三穿绳部27e隔开的一个第四穿绳部27f作为一组。对于足内侧穿绳部27B的组数,不做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组。两组足内侧穿绳部27B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设置。第三穿绳部27e与第四穿绳部27f在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上错开设置。在一组足内侧穿绳部27B中,第四穿绳部27f相对于第三穿绳部27e朝足内侧及前方隔开。第四穿绳部27f位于比第二侧缘部20e靠足内侧。两组足内侧穿绳部27B中位于最前方的第四穿绳部27f夹着开口20b设于与脚尖侧穿绳部28B左右对称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穿绳部26e相对于第三穿绳部27e朝向足外侧及后方隔开间隔,但第一穿绳部26e与第三穿绳部27e也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并排设置。
脚后跟侧穿绳部29B设于足外侧穿绳部26B及足内侧穿绳部27B的后方。在本实施方式中,脚后跟侧穿绳部29B在开口20b的足外侧与足内侧分别设有一个,合计共设有两个。两个脚后跟侧穿绳部29B夹着开口20b设于左右对称的位置。脚后跟侧穿绳部29B设于开口20b的边缘与穿鞋口20a的边缘的交界附近。
鞋带22B从脚尖侧穿绳部28B、足外侧穿绳部26B、足内侧穿绳部27B以及脚后跟侧穿绳部29B穿过。鞋带22B具有:交替穿过第二穿绳部26f与第三穿绳部27e的第一部分22f、交替穿过第一穿绳部26e与第四穿绳部27f的第二部分22g、以及在脚尖侧穿绳部28B与位于最前方的第四穿绳部27f之间延伸并连接第一部分22f与第二部分22g的第三部分22h。第三部分22h横穿开口20b并沿左右方向延伸。
第一部分22f在从脚尖侧穿绳部28B朝向斜后方延伸并交替穿过第三穿绳部27e与第二穿绳部26f后,穿过足外侧的脚后跟侧穿绳部29B。如图6所示,在鞋带22B被拉紧前的状态下,第二穿绳部26f与第三穿绳部27e在前后方向上且在左右方向上错开配置。因此,交替穿过第二穿绳部26f与第三穿绳部27e的第一部分22f从前方朝向后方在左右方向上呈之字状延伸。
第二部分22g在从位于最前方的第四穿绳部27f朝斜后方延伸并交替穿过第一穿绳部26e与第四穿绳部27f后,从足内侧的脚后跟侧穿绳部29B穿过。如图6所示,在鞋带22B被拉紧前的状态下,第一穿绳部26e与第四穿绳部27f在前后方向上且在左右方向上错开配置。因此,交替穿过第一穿绳部26e与第四穿绳部27f的第二部分22g从前方朝向后方在左右方向上呈之字状延伸。在鞋带22B被拉紧前的状态下,第一部分22f与第二部分22g彼此不交叉。在鞋带22B被拉紧前的状态下,第一部分22f中的从第二穿绳部26f与第三穿绳部27e交替穿过的部分,与第二部分22g中的从第一穿绳部26e与第四穿绳部27f交替穿过的部分相互平行。
从图6所示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那样将第一部分22f与第二部分22g向后方拉紧,使得鞋面主体20的第一侧缘部20d与第二侧缘部20e彼此靠近。由此,第二穿绳部26f与第三穿绳部27e的左右方向的距离缩短,第一穿绳部26e与第四穿绳部27f的左右方向的距离缩短。因此,交替穿过第二穿绳部26f与第三穿绳部27e的第一部分22f接近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状态,交替穿过第一穿绳部26e与第四穿绳部27f的第二部分22g接近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状态。在穿过足外侧穿绳部26B与足内侧穿绳部27B的鞋带22B被拉紧后的状态下,第一部分22f与第二部分22g彼此不交叉。在穿过足外侧穿绳部26B与足内侧穿绳部27B的鞋带22B被拉紧后的状态下,第一部分22f中交替穿过第二穿绳部26f与第三穿绳部27e的部分,与第二部分22g中交替穿过第一穿绳部26e与第四穿绳部27f的部分相互平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以上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仅为表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个示例的结构,可以结合其它公知技术,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省略、变更部分结构。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至3中,示出了穿绳部25为贯通孔的情况、以及穿绳部25由第一成形部23A或第二成形部24A的一部分翻折形成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穿绳部25例如还可以是扣眼、钩子状的绳结部、或金属制或树脂制的环状部件。
符号说明
1、1A、1B鞋子;2、2A、2B鞋面;3鞋底;20鞋面主体;20a穿鞋口;20b开口;20c前缘部;20d第一侧缘部;20e第二侧缘部;21鞋舌;22、22A、22B鞋带;22a、22c、22f第一部分;22b、22d、22g第二部分;22e、22h第三部分;23、23A、23B第一成形部;24、24A、24B第二成形部;25穿绳部;26、26A、26B足外侧穿绳部;26a、26c、26e第一穿绳部;26b、26d、26f第二穿绳部;27、27A、27B足内侧穿绳部;27a、27c、27e第三穿绳部;27b、27d、27f第四穿绳部;28、28A、28B脚尖侧穿绳部;29、29A、29B脚后跟侧穿绳部;30外底;30a接地面;31中底。

Claims (5)

1.一种鞋面,其形成有穿鞋口以及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穿鞋口连通并从所述穿鞋口朝向前方延伸,所述鞋面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侧缘部,其为所述开口的足外侧的边缘;
第二侧缘部,其为所述开口的足内侧的边缘;
第一成形部,其从所述第一侧缘部朝向所述第二侧缘部突出;
第二成形部,其从所述第二侧缘部朝向所述第一侧缘部突出;
足外侧穿绳部,其以设于所述第一成形部的一个第一穿绳部、和朝向足外侧与所述第一穿绳部隔开的一个第二穿绳部作为一组;
足内侧穿绳部,其以设于所述第二成形部的一个第三穿绳部、和朝向足内侧与所述第三穿绳部隔开的一个第四穿绳部作为一组;以及
鞋带,其穿过所述足外侧穿绳部与所述足内侧穿绳部,
所述第一成形部与所述第二成形部在前后方向上交替设置,
所述鞋带具有:
第一部分,其交替穿过所述第二穿绳部与所述第三穿绳部;以及
第二部分,其交替穿过所述第一穿绳部与所述第四穿绳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穿绳部与所述第二穿绳部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
所述第三穿绳部与所述第四穿绳部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鞋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形部能够从所述第一侧缘部朝向所述第二侧缘部伸长,
所述第二成形部能够从所述第二侧缘部朝向所述第一侧缘部伸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形部及所述第二成形部与所述鞋面一体形成。
5.一种鞋子,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以及位于所述鞋面的下方的鞋底。
CN202080107663.7A 2020-12-08 2020-12-08 鞋面及具备该鞋面的鞋子 Pending CN1165287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45732 WO2022123662A1 (ja) 2020-12-08 2020-12-08 アッパー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28716A true CN116528716A (zh) 2023-08-01

Family

ID=81973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7663.7A Pending CN116528716A (zh) 2020-12-08 2020-12-08 鞋面及具备该鞋面的鞋子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32653A1 (zh)
EP (1) EP4238443A4 (zh)
JP (1) JPWO2022123662A1 (zh)
CN (1) CN116528716A (zh)
WO (1) WO202212366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72389A1 (fr) * 2004-07-02 2006-01-06 Salomon Sa Article chaussant et systeme de lacage pour un tel article
JP4293557B2 (ja) 2005-12-22 2009-07-08 株式会社ニューバランスジャパン
AT503641B1 (de) * 2007-01-31 2007-12-15 Fischer Gmbh Schnürsystem für schuhe
US11026472B2 (en) * 2016-07-22 2021-06-08 Nike, Inc. Dynamic lacing system
CA3074429A1 (en) * 2016-08-31 2018-03-22 Fit Squared Shoes, Llc Double pull squared-cord shoe closure system
CN113226103B (zh) * 2018-12-17 2023-12-26 株式会社爱世克私 鞋面的束紧结构以及鞋子
JP6788059B2 (ja) * 2019-03-29 2020-11-18 美津濃株式会社 履物の緊締構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シューズ
JP7159245B2 (ja) * 2020-06-10 2022-10-24 株式会社アシック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123662A1 (zh) 2022-06-16
US20240032653A1 (en) 2024-02-01
EP4238443A1 (en) 2023-09-06
EP4238443A4 (en) 2023-11-29
WO2022123662A1 (ja) 2022-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60268B (zh) 具有系带系统的无鞋舌鞋面
CN110799058B (zh) 具有带缆绳的横向翼片的闭合系统的鞋类物品
CN109349733B (zh) 具有分离鞋帮的鞋类物件
US9609908B2 (en) Decoupled foot stabilizer system
US8973289B2 (en) Lacing closure system for an object
EP3432749B1 (en) An article of footwear
CN105520274A (zh) 具有双层鞋帮的鞋构造
TW201628519A (zh) 具有複數個編織結構的鞋類物件
US20230157418A1 (en)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Closure System
US20220225736A1 (en) Shoe
CN116528716A (zh) 鞋面及具备该鞋面的鞋子
WO2022269882A1 (ja) シューズ
US20230115950A1 (en) Shoe component and shoe
WO2022137407A1 (ja) アッパー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靴
US20230054105A1 (en) Footwear with multiple lockdown configurations
US20240074538A1 (en) Footwear
WO2022123620A1 (ja)
CN116867396A (zh) 鞋面及具备该鞋面的鞋子
JP2022100646A (j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