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28042A - 一种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28042A
CN116528042A CN202310778920.5A CN202310778920A CN116528042A CN 116528042 A CN116528042 A CN 116528042A CN 202310778920 A CN202310778920 A CN 202310778920A CN 116528042 A CN116528042 A CN 1165280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control
address
image
remo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789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28042B (zh
Inventor
孙成智
王爱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v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v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v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v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7892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280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28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280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280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280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1Transmitting camera control signals through networks, e.g. control via the Int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detec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04L63/14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detec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by monitoring network traffic
    • H04L63/1416Event detection, e.g. attack signature det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对远端摄像机移动客户端和远端摄像机之间进行通信连接建立,生成摄像机连接通道;将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进行指令解析处理,生成摄像机控制数据;对摄像机控制数据进行指令地址提取处理,生成第一控制地址和第二控制地址;对第一控制地址进行快速确认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一控制权限;将第二控制地址分析处理生成的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与预设的标准地址入侵指数阈值进行对比,生成摄像机第二控制权限;本发明通过对远端摄像机进行控制安全性处理和图像矫正,以实现一种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消费者越来越需要远程监控系统来保护家庭和企业,同时社会团体也逐渐认识到视频监控技术在安全方面的作用,远端摄像机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安防、交通、医疗、在线教育等。并且,集人工智能技术后,其功能也更加强大,如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远程摄像机控制方法和系统存在一些限制和不足之处,传统的远程控制方案可能面临被控制入侵的安全性问题以及因远程控制延迟导致的远端视角转动的精确度丢失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以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基于端口映射技术对远端摄像机移动客户端和远端摄像机之间进行通信连接建立,生成摄像机连接通道;
步骤S2:通过摄像机连接通道将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控制模块进行指令解析处理,生成摄像机控制数据;对摄像机控制数据进行指令地址提取处理,当摄像机指令地址符合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时,则生成第一控制地址;当摄像机指令地址不符合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时,则生成第二控制地址;
步骤S3:基于地址记忆识别机制对第一控制地址进行快速确认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一控制权限;利用远程地址入侵检测公式对第二控制地址进行异常地址分析处理,生成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将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与预设的标准地址入侵指数阈值进行指数对比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二控制权限;
步骤S4: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显示模块进行实时图像采集处理,从而获取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对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生成标准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
步骤S5:对第一控制权限与第二控制权限进行并行冲突检测,生成高优先控制数据和正常控制数据,其中正常控制数据包括第一权限控制数据和第二权限控制数据;根据高优先控制数据和正常控制数据进行摄像机仿真视角移动拍摄处理,从而生成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
步骤S6:利用图像视角转动配准公式对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与标准摄像机角度图像进行角度转动配准处理,从而生成标准转动角度图像。
本发明通过获取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基于端口映射技术对远端摄像机移动客户端和远端摄像机之间进行通信连接建立,生成摄像机连接通道,可以实时地获取远端摄像机的视频流或控制命令,减少了传输延迟,提高了实时性,简化连接配置的步骤,减少了部署和设置的复杂性,通过映射指定的通信端口,可以限制对远端摄像机的访问权限,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通过摄像机连接通道将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控制模块进行指令解析处理,生成摄像机控制数据,对摄像机控制数据进行指令地址提取处理,可以确地生成控制地址,以确保摄像机按照预期进行精确的操作和运动,减少了在传输过程中的通信负载,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响应速度;通过地址记忆识别机制,可以快速对第一控制地址进行确认处理,生成第一控制权限,可以确保经过验证的控制指令能够被及时执行,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实时性,针对第二控制地址,通过远程地址入侵检测公式进行异常地址分析处理,生成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可以对可能存在的非法控制指令进行检测和分析,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根据预设的阈值来判断异常指令的严重程度,从而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可以有效识别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非法或恶意控制指令,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和抵御入侵的能力;通过使用远端摄像机内的显示模块,可以实时采集摄像机的图像数据,即时获取最新的图像内容,以应对实时监控和追踪的需求,对摄像机的第一角度图像进行预处理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准确性,消除图像中的噪声、改善对比度、颜色校正等,从而生成更清晰、更准确的标准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对第一控制权限与第二控制权限进行并行冲突检测,可以防止不同控制权限之间的冲突和争用,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将高优先控制数据与正常控制数据分开处理,确保高优先级的控制请求能够及时得到满足,适应紧急事件的需求,通过对摄像机的仿真视角移动和拍摄处理,系统可以模拟不同的视角,并生成多个角度的图像,可以提供多个角度的图像,便于后续对图像的处理;利用图像视角转动配准公式对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与标准摄像机角度图像进行角度转动配准处理,可以提高图像的角度一致性与视觉一致性,提高图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图像结果。因此,本发明的一种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根据对远端摄像机进行数据通信安全性防护以及转动视角配准,以实现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提高远端摄像机的安全性和精准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远端摄像机的控制系统,包括:
远端摄像机传输模块,用于获取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基于端口映射技术对远端摄像机移动客户端和远端摄像机之间进行通信连接建立,生成摄像机连接通道;
指令解析模块,用于通过摄像机连接通道将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控制模块进行指令解析处理,生成摄像机控制数据;对摄像机控制数据进行指令地址提取处理,当摄像机指令地址符合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时,则生成第一控制地址;当摄像机指令地址不符合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时,则生成第二控制地址;
异常地址分析模块,用于基于地址记忆识别机制对第一控制地址进行快速确认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一控制权限;利用远程地址入侵检测公式对第二控制地址进行异常地址分析处理,生成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将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与预设的标准地址入侵指数阈值进行指数对比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二控制权限;
实时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显示模块进行实时图像采集处理,从而获取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对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生成标准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
并行冲突检测模块,用于对第一控制权限与第二控制权限进行并行冲突检测,生成高优先控制数据和正常控制数据,其中正常控制数据包括第一权限控制数据和第二权限控制数据;根据高优先控制数据和正常控制数据进行摄像机仿真视角移动拍摄处理,从而生成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
角度转动配准模块,用于利用图像视角转动配准公式对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与标准摄像机角度图像进行角度转动配准处理,从而生成标准转动角度图像。
本发明通过获取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基于端口映射技术对远端摄像机移动客户端和远端摄像机之间进行通信连接建立,实现了远程控制的能力,用户可以通过传输指令远程控制摄像机的运动和功能,通过摄像机连接通道将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控制模块进行指令解析处理,生成摄像机控制数据,对摄像机控制数据进行指令地址提取处理,当摄像机指令地址符合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时,则生成第一控制地址,当摄像机指令地址不符合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时,则生成第二控制地址,可以将传输指令解析为可执行的控制数据,确保指令被正确理解和处理,从而实现准确的控制操作,基于地址记忆识别机制对第一控制地址进行快速确认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一控制权限,利用远程地址入侵检测公式对第二控制地址进行异常地址分析处理,生成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将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与预设的标准地址入侵指数阈值进行指数对比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二控制权限,可以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执行指定的操作,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同时通过异常地址分析,及时识别和防止非法入侵行为,保护远端摄像机和系统的安全,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显示模块进行实时图像采集处理,从而获取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对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生成标准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可以实现实时图像采集,使用户能够获得即时的摄像机画面,满足对实时监控和观察的需求,图像预处理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和清晰度,去除噪声和图像伪影,提供更准确的图像信息供后续处理使用,对第一控制权限与第二控制权限进行并行冲突检测,可以确保控制权限的合理分配和冲突解决,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仿真视角处理可以模拟不同的摄像机视角,使用户能够获取多个视角下的图像信息,增强远程控制的灵活性和功能性,利用图像视角转动配准公式对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与标准摄像机角度图像进行角度转动配准处理,可以将仿真角度图像与标准角度图像对齐,提供准确的图像展示和分析结果,确保图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优化图像配准质量,消除视角转动引起的图像失真或模糊,提高远程监控和图像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本发明的一种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根据对远端摄像机进行数据通信安全性防护以及转动视角配准,以实现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提高远端摄像机的安全性和精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步骤S1的详细实施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步骤S2的详细实施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步骤S3的详细实施步骤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法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附图仅为本发明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方法和/或微控制器方法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这里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个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这些术语限制。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将一个单元与另一个单元进行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背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第二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一单元。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其中一个或更多所列出的相关联项目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基于端口映射技术对远端摄像机移动客户端和远端摄像机之间进行通信连接建立,生成摄像机连接通道;
步骤S2:通过摄像机连接通道将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控制模块进行指令解析处理,生成摄像机控制数据;对摄像机控制数据进行指令地址提取处理,当摄像机指令地址符合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时,则生成第一控制地址;当摄像机指令地址不符合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时,则生成第二控制地址;
步骤S3:基于地址记忆识别机制对第一控制地址进行快速确认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一控制权限;利用远程地址入侵检测公式对第二控制地址进行异常地址分析处理,生成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将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与预设的标准地址入侵指数阈值进行指数对比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二控制权限;
步骤S4: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显示模块进行实时图像采集处理,从而获取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对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生成标准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
步骤S5:对第一控制权限与第二控制权限进行并行冲突检测,生成高优先控制数据和正常控制数据,其中正常控制数据包括第一权限控制数据和第二权限控制数据;根据高优先控制数据和正常控制数据进行摄像机仿真视角移动拍摄处理,从而生成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
步骤S6:利用图像视角转动配准公式对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与标准摄像机角度图像进行角度转动配准处理,从而生成标准转动角度图像。
本发明通过获取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基于端口映射技术对远端摄像机移动客户端和远端摄像机之间进行通信连接建立,生成摄像机连接通道,可以实时地获取远端摄像机的视频流或控制命令,减少了传输延迟,提高了实时性,简化连接配置的步骤,减少了部署和设置的复杂性,通过映射指定的通信端口,可以限制对远端摄像机的访问权限,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通过摄像机连接通道将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控制模块进行指令解析处理,生成摄像机控制数据,对摄像机控制数据进行指令地址提取处理,可以确地生成控制地址,以确保摄像机按照预期进行精确的操作和运动,减少了在传输过程中的通信负载,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响应速度;通过地址记忆识别机制,可以快速对第一控制地址进行确认处理,生成第一控制权限,可以确保经过验证的控制指令能够被及时执行,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实时性,针对第二控制地址,通过远程地址入侵检测公式进行异常地址分析处理,生成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可以对可能存在的非法控制指令进行检测和分析,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根据预设的阈值来判断异常指令的严重程度,从而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可以有效识别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非法或恶意控制指令,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和抵御入侵的能力;通过使用远端摄像机内的显示模块,可以实时采集摄像机的图像数据,即时获取最新的图像内容,以应对实时监控和追踪的需求,对摄像机的第一角度图像进行预处理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准确性,消除图像中的噪声、改善对比度、颜色校正等,从而生成更清晰、更准确的标准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对第一控制权限与第二控制权限进行并行冲突检测,可以防止不同控制权限之间的冲突和争用,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将高优先控制数据与正常控制数据分开处理,确保高优先级的控制请求能够及时得到满足,适应紧急事件的需求,通过对摄像机的仿真视角移动和拍摄处理,系统可以模拟不同的视角,并生成多个角度的图像,可以提供多个角度的图像,便于后续对图像的处理;利用图像视角转动配准公式对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与标准摄像机角度图像进行角度转动配准处理,可以提高图像的角度一致性与视觉一致性,提高图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图像结果。因此,本发明的一种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根据对远端摄像机进行数据通信安全性防护以及转动视角配准,以实现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提高远端摄像机的安全性和精准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述,为本发明一种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在本实例中,所述一种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基于端口映射技术对远端摄像机移动客户端和远端摄像机之间进行通信连接建立,生成摄像机连接通道;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远端摄像机中,设置一个指令接收模块或者网络接口,用于接收来自移动客户端的指令,移动客户端通过网络连接到远端摄像机,发送指令给摄像机。指令可以通过网络协议如TCP/IP或UDP进行传输,从而获取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基于端口映射技术对远端摄像机移动客户端和远端摄像机之间进行通信连接建立,其中端口映射技术步骤包括基于端口映射技术对远端摄像机移动客户端和远端摄像机之间进行通信连接建立;在远端摄像机的网络设置中;将相应的端口映射到摄像机的内部IP地址和端口号;移动客户端通过远端摄像机的公共IP地址和映射的端口号与摄像机建立通信连接,一旦通信连接建立,使用例如网络协议如TCP或UDP在移动客户端和远端摄像机之间建立数据通道,生成摄像机连接通道。
步骤S2:通过摄像机连接通道将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控制模块进行指令解析处理,生成摄像机控制数据;对摄像机控制数据进行指令地址提取处理,当摄像机指令地址符合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时,则生成第一控制地址;当摄像机指令地址不符合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时,则生成第二控制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远端摄像机内部控制模块接收和解析来自摄像机连接通道的传输指令,接收到的指令可以是文本指令、二进制数据或其他格式,根据指令格式和协议进行解析处理,根据解析结果,将指令转换为相应的摄像机控制数据,其中摄像机控制数据包括移动、旋转、缩放等操作的参数和设置,从摄像机控制数据中提取指令地址,以确定指令的类型或功能,其中提取指令地址的方式可以是字符串匹配、二进制位解析或其他适当的方法,预设一组常用指令地址,用于识别常见的控制操作,当提取的指令地址与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匹配时,生成第一控制地址,当提取的指令地址不与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匹配时,生成第二控制地址。
步骤S3:基于地址记忆识别机制对第一控制地址进行快速确认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一控制权限;利用远程地址入侵检测公式对第二控制地址进行异常地址分析处理,生成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将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与预设的标准地址入侵指数阈值进行指数对比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二控制权限;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地址记忆识别机制对第一控制地址进行快速确认处理,其中地址记忆公式机制建立步骤包括在系统中建立一个地址记忆库,记录常用的第一控制地址,当接收到第一控制地址时,通过地址记忆库进行快速确认处理,确定该地址是否在记忆库中存在,如果第一控制地址在地址记忆库中存在,确认该地址有效,并生成摄像机第一控制权限,否则生成第二控制权限,利用远程地址入侵检测公式对第二控制地址进行异常地址分析处理,生成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将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与标准地址入侵指数阈值进行比较处理,判断异常控制地址的入侵程度,如果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大于阈值,则认为存在较高的入侵可能性,如果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小于或等于阈值,则认为入侵可能性较低,可以生成摄像机第二控制权限。
步骤S4: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显示模块进行实时图像采集处理,从而获取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对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生成标准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远端摄像机内部图像传感器开始采集图像数据,并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传输回移动客户端,从而获取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对获取到的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进行预处理,其中预处理包括图像去噪、图像增强、边缘检测、色彩校正等,生成标准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
步骤S5:对第一控制权限与第二控制权限进行并行冲突检测,生成高优先控制数据和正常控制数据,其中正常控制数据包括第一权限控制数据和第二权限控制数据;根据高优先控制数据和正常控制数据进行摄像机仿真视角移动拍摄处理,从而生成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控制权限和第二控制权限进行并行冲突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权限冲突,例如基于预设的控制规则和优先级,比较两个权限的有效性和优先级,判断是否存在冲突,如果存在冲突,根据优先级排序选择高优先控制数据和正常控制数据,根据高优先控制数据和正常控制数据,确定摄像机的仿真视角移动方式和参数,例如基于预设的移动路径、速度和加速度等进行控制,以模拟摄像机在实际场景中的视角变化,根据摄像机的仿真视角移动和拍摄参数,从远端摄像机获取相应的图像数据,对获取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整合,生成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其中图像处理包括图像拼接、图像融合、图像纠正等。
步骤S6:利用图像视角转动配准公式对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与标准摄像机角度图像进行角度转动配准处理,从而生成标准转动角度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利用图像视角转动配准公式对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与标准摄像机角度图像进行角度转动配准处理,将经过配准处理后的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与标准摄像机角度图像进行比较和融合,生成标准转动角度图像。
优选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通过用户对远端摄像机移动终端进行按键操作从而获取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
步骤S12:对远端摄像机移动客户端的路由器所在区域和远端摄像机的路由器所在的区域进行端口识别处理,得到客户端端口数据和摄像机端口数据;
步骤S13:基于端口映射规则将客户端端口数据映射至摄像机端口数据,生成客户端端访问端口数据;
步骤S14:对客户端端口访问数据进行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模拟传输处理,当数据传输成功时,则生成摄像机连接通道;当数据传输不成功时,则重复执行步骤S13直至生成摄像机连接通道。
本发明通过用户对远端摄像机移动终端进行按键操作从而获取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可以提供用户与远端摄像机之间的互动方式,使用户能够实时操控远端摄像机的功能和设置,提升用户体验和操作便捷性,对远端摄像机移动客户端的路由器所在区域和远端摄像机的路由器所在的区域进行端口识别处理,可以获取客户端和摄像机的端口数据,为后续的数据传输和连接建立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基于端口映射规则将客户端端口数据映射至摄像机端口数据,可以确保客户端与摄像机之间的数据交互,对客户端端口访问数据进行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模拟传输处理,当数据传输成功时,则生成摄像机连接通道;当数据传输不成功时,则重复执行步骤S13直至生成摄像机连接通道,可以确保数据传输的成功,最终建立摄像机与客户端之间的连接通道,有助于实现远程监控、视频传输等功能,提供给用户远端访问摄像机的能力。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例,参考图2所示,在本实例中所述步骤S1包括:
步骤S11:通过用户对远端摄像机移动终端进行按键操作从而获取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用户在远端摄像机移动终端上进行按键操作时,远端摄像机移动终端会捕捉到相应的用户输入信号,远端摄像机移动终端根据用户的操作信号,将对应的指令信息进行编码或封装,编码或封装后的指令信息通过与远端摄像机建立的连接通道发送给远端摄像机,远端摄像机通过连接通道接收到远端摄像机移动终端发送的指令信息,即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
步骤S12:对远端摄像机移动客户端的路由器所在区域和远端摄像机的路由器所在的区域进行端口识别处理,得到客户端端口数据和摄像机端口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网络扫描工具(如Nmap、ZMap等),对远端摄像机移动客户端所在的区域和远端摄像机所在的区域进行端口扫描,扫描工具会发送特定的网络消息到目标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并根据主机的响应来确定开放的端口和服务,得到客户端端口数据和摄像机端口数据。
步骤S13:基于端口映射规则将客户端端口数据映射至摄像机端口数据,生成客户端端访问端口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基于端口映射规则将客户端端口数据映射至摄像机端口数据,其中端口映射规则步骤为:
端口映射配置:在客户端和摄像机之间的网络设备或路由器上进行配置,需要将客户端的端口与摄像机的端口进行映射,可以在路由器的端口映射设置中添加一条规则,将客户端的外部端口与摄像机的内部端口关联起来;
端口映射规则设置:在路由器或网络设备的管理界面中,配置端口映射规则。
步骤S14:对客户端端口访问数据进行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模拟传输处理,当数据传输成功时,则生成摄像机连接通道;当数据传输不成功时,则重复执行步骤S13直至生成摄像机连接通道。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根据摄像机的连接协议和指令集,生成远程传输指令,指令包括连接请求、身份验证等,将生成的传输指令发送到摄像机的IP地址和端口上,使用之前通过端口映射建立起来的客户端与摄像机之间的连接通道,等待摄像机的响应,如果响应提示成功连接或其他预期的成功响应,表示数据传输成功,可以继续下一步,如果响应是连接失败或其他错误信息,表示数据传输失败,当数据传输成功时,根据摄像机的配置和连接需求,在客户端中生成摄像机连接通道,通道可以是一个数据流通道,用于实时获取摄像机的图像数据;也可以是控制通道,用于发送控制指令给摄像机,如果数据传输没有成功,说明之前建立的端口映射规则可能出现了问题,需要重新检查和调整端口映射配置,重复执行步骤S13,直到成功生成摄像机连接通道为止。
优选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通过摄像机连接通道将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控制模块进行指令分解处理,生成远端摄像机分解指令;
步骤S22:根据ASCII编码方式对远端摄像机分解指令进行编码转换处理,生成远端摄像机编码数据;对远端摄像机编码数据进行数据去噪处理,生成远端摄像机去噪数据;
步骤S23:对远端摄像机去噪数据进行控制指令信息提取处理,得到摄像机控制数据;
步骤S24:将摄像机控制数据进行地址标识处理,生成摄像机标识地址;
步骤S25:利用远端摄像机内记忆模块中的常用指令地址与摄像机标识地址进行地址匹配处理,当摄像机指令地址符合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时,则生成第一控制地址;当摄像机指令地址不符合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时,则生成第二控制地址。
本发明通过摄像机连接通道将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控制模块进行指令分解处理,可以根据指令的内容和参数,执行相关操作,并调整摄像机的状态和配置,从而提高摄像机的交互性和响应速度;通过编码转换和去噪处理,可以将远端摄像机的指令数据进行有效编码和噪声滤除,减少数据传输中的错误和噪声影响,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通过控制指令信息的提取,可以从去噪数据中准确获取摄像机的控制指令数据,有助于进一步处理和解析指令,以实现对摄像机的准确控制;地址标识处理通过为控制数据添加标识地址,能够使得摄像机的控制数据具备地址信息,以便精确指定控制的目标摄像机;通过地址匹配处理,可以根据摄像机的指令地址和常用指令地址进行匹配,从而确定第一控制地址或第二控制地址,可以确保控制指令被正确地发送给适当的执行单元,以实现对特定功能的精确控制。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例,参考图3所示,在本实例中所述步骤S2包括:
步骤S21:通过摄像机连接通道将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控制模块进行指令分解处理,生成远端摄像机分解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客户端发送的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通过连接通道传输到远端摄像机内的控制模块,远端摄像机内的控制模块接收到传输的指令后,对指令进行解析处理。这包括检查指令的完整性、解析指令的参数和数据,以及识别执行的操作,生成远端摄像机分解指令。
步骤S22:根据ASCII编码方式对远端摄像机分解指令进行编码转换处理,生成远端摄像机编码数据;对远端摄像机编码数据进行数据去噪处理,生成远端摄像机去噪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生成的远端摄像机分解指令转换为ASCII编码格式,生成远端摄像机编码数据,利用均值滤波、中值滤波、高斯滤波等去噪算法来去除信号中的噪声对远端摄像机编码数据进行数据去噪处理,生成经过噪声减少的远端摄像机数据,即远端摄像机去噪数据生成经过噪声减少的远端摄像机数据,即远端摄像机去噪数据。
步骤S23:对远端摄像机去噪数据进行控制指令信息提取处理,得到摄像机控制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从远端摄像机去噪数据中提取控制指令信息,包括解析数据的结构和格式,找到控制指令所在的位置,并提取相关的参数和数据,对提取到的控制指令信息进行解析处理。根据摄像机的通信协议和指令集,解析指令的类型、参数和含义,生成摄像机的控制数据。
步骤S24:将摄像机控制数据进行地址标识处理,生成摄像机标识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根据系统或协议要求,为摄像机控制数据附加地址标识,其中根据系统或协议要求,为摄像机控制数据附加地址标识,通过将地址标识与摄像机控制数据结合,生成摄像机的标识地址,标识地址包含了控制数据以及目标摄像机的标识信息,以便在传输过程中正确路由和交付控制数据。
步骤S25:利用远端摄像机内记忆模块中的常用指令地址与摄像机标识地址进行地址匹配处理,当摄像机指令地址符合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时,则生成第一控制地址;当摄像机指令地址不符合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时,则生成第二控制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摄像机标识地址中的指令地址与记忆模块中的常用指令地址进行匹配处理,如果摄像机标识地址中的指令地址与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匹配成功,生成第一控制地址,第一控制地址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址,如果摄像机标识地址中的指令地址与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不匹配,生成第二控制地址,第二控制地址是一个不常用地址。
优选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获取摄像机远程客户端数据;对摄像机远程客户端数据进行机器识别处理,得到远程操控机器识别码;
步骤S32:对远程操控机器识别码进行远端摄像机内的记忆模块进行数据遍历,当远程操控机器识别码遍历成功,则生成摄像机第一控制权限;当远程操控机器识别码遍历不成功,则对远程操控机器识别码进行标记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二控制权限;
步骤S33:利用远程地址入侵检测公式对第二控制地址进行入侵可疑检测处理,生成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
步骤S34:将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与预设的标准地址入侵指数阈值进行对比处理,当将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阈值大于标准地址入侵指数时,则标记为异常行为地址并进行永久地址封禁;当将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小于标准地址入侵指数阈值时,则标记为摄像机第二控制权限。
本发明通过获取摄像机远程客户端数据并进行机器识别处理,得到远程操控机器识别码,可以精准识别操控用户的信息,从而提高远端摄像机的安全性;根据远程操控机器识别码与摄像机内部的记忆模块进行数据遍历的结果,灵活地授予不同级别的控制权限,可以确保合法用户能够获得足够的控制权限,而非法或未授权用户只能拥有受限的第二控制权限,从而保护远端摄像机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利用远程地址入侵检测公式对第二控制地址进行入侵可疑检测处理,生成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可以提高系统对潜在入侵行为的感知能力,及时发现和响应可能存在的入侵事件,通过评估入侵指数,系统管理员或安全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阻止一些可疑地址的访问、加强身份验证等,从而增强远端摄像机的安全性和抵御能力;根据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与标准地址入侵指数阈值的对比,对异常行为地址进行标记和处理,可以及时阻止潜在的入侵行为和保护系统安全,同时保障正常用户对摄像机的控制权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例,参考图4所示,在本实例中所述步骤S3包括:
步骤S31:获取摄像机远程客户端数据;对摄像机远程客户端数据进行机器识别处理,得到远程操控机器识别码;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网络通信方式获取远程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如HTTP请求、TCP/IP连接等获取到来自摄像机远程客户端的数据,对获取到的摄像机远程客户端数据进行机器识别处理,从摄像机远程客户端数据中提取出远程操控机器的识别码,其中机器识别为记录客户端所在的设备的唯一的出厂序列号。
步骤S32:对远程操控机器识别码进行远端摄像机内的记忆模块进行数据遍历,当远程操控机器识别码遍历成功,则生成摄像机第一控制权限;当远程操控机器识别码遍历不成功,则对远程操控机器识别码进行标记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二控制权限;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远程操控机器的识别码与远端摄像机内的记忆模块中的数据进行遍历匹配,如果远程操控机器的识别码成功遍历匹配到摄像机内的记忆模块中的数据,生成摄像机第一控制权限,这意味着远程操控机器具备了被控制该摄像机的权限,如果远程操控机器的识别码遍历匹配不成功,则对远程操控机器的识别码进行标记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二控制权限,第二控制权限是一个限制权限,用于处理遍历不成功的情况。
步骤S33:利用远程地址入侵检测公式对第二控制地址进行入侵可疑检测处理,生成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远程地址入侵检测公式对第二控制地址进行入侵可疑检测处理。该公式可能包括多个因素,如地址来源、操作频率、访问模式等,用于判断该地址是否存在异常或可疑情况,根据入侵可疑检测处理的结果,生成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该指数表示了第二控制地址被认为存在入侵可疑情况的程度,指数越高表示该地址越可能被入侵或存在异常情况。
步骤S34:将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与预设的标准地址入侵指数阈值进行对比处理,当将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阈值大于标准地址入侵指数时,则标记为异常行为地址并进行永久地址封禁;当将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小于标准地址入侵指数阈值时,则标记为摄像机第二控制权限。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异常控制地址的入侵指数与预设的标准地址入侵指数阈值进行对比处理,如果异常控制地址的入侵指数大于标准地址入侵指数阈值,则将该地址标记为异常行为地址,对于标记为异常行为地址的摄像机地址,实施永久地址封禁措施,包括阻止与该地址的通信、禁止对该地址进行远程操控等措施,以确保安全性,如果异常控制地址的入侵指数小于标准地址入侵指数阈值,则将该地址标记为摄像机的第二控制权限,可以被授权临时或有限度地进行远程操控。
优选地,步骤S33中的远程地址入侵检测公式具体如下:
式中,表示为入侵检测结果强度值,/>表示为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干扰程度,/>表示为入侵概率值,/>表示为摄像机的视野范围,/>表示为摄像头分辨率,/>表示为两次检测之间的时间差,/>表示为检测到的流量峰值,/>表示为摄像机上传的数据包数量,/>表示为攻击者发送的恶意数据包数量,/>表示为摄像机的远程地址,/>表示为正常流量值,/>表示为远程地址入侵异常调整值。
本发明构建了一种远程地址入侵检测公式,用于通过检测远端摄像机的流量峰值以及发送数据包的数量进行入侵判定,该远程地址入侵检测公式可以根据对摄像机噪声干扰的检测程度对入侵概率值进行调整,实现最佳的远程地址入侵检测的效率,根据入侵概率值和摄像机的远程地址来确定可能出现入侵的异常地点,从而精确确定对远端摄像机远程入侵地址的所在区域。在实际应用中,该公式可以将远端摄像机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流量峰值和上传数据包数量进行检测,同时对摄像机视野范围抖动频率进行分析判断,结合入侵概率值得出入侵检测结果的程度指数。该公式充分考虑了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干扰程度,入侵概率值/>,摄像机的视野范围/>,摄像头分辨率/>,两次检测之间的时间差/>,检测到的流量峰值/>,摄像机上传的数据包数量/>,攻击者发送的恶意数据包数量/>,摄像机的远程地址/>,正常流量值/>,远程地址入侵异常调整值/>,根据摄像机的远程地址/>与以上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一种函数关系:
通过入侵概率值与摄像机上传的数据包数量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了解摄像头远程地址的入侵概率,保证区域数据精确的情况下进行远程地址入侵检测,利用正常流量值和检测到的流量峰值,在保证数据准确的情况下减少数据冗余,节约了算力,使计算达到快速收敛,通过远程地址入侵异常调整值对远程地址入侵检测地区进行调整,更加准确的生成入侵检测结果强度值/>,提高了入侵检测结果的程度或强度生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该公式中的摄像头分辨率、两次检测之间的时间差等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适应不同的远程地址入侵检测场景,提高了算法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优选地,步骤S4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显示模块进行摄像机画面拍摄处理,获得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
步骤S42:利用滤波算法对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进行图像去噪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一角度去噪图像;
步骤S43:基于Canny算子边缘检测算法对摄像机第一角度去噪图像进行图像边缘增强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一角度增强图像;
步骤S44:将摄像机第一角度增强图像进行图像矫正处理,生成标准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
本发明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显示模块进行摄像机画面拍摄处理,可以即时了解和应对发生的事件或异常情况,帮助系统识别潜在的安全威胁、异常行为或破坏活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防护,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和效率;利用滤波算法对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进行图像去噪处理,可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质量,使得后续的图像处理和分析更加准确和可靠,使图像更加清晰、锐利,提高可视化效果,提高对目标或事件的理解和识别能力;可以从摄像机第一角度去噪图像中准确地提取出物体或场景的边缘,包括物体的轮廓和纹理边界,提高图像的可视化效果,从而突出物体的边缘信息,使目标更容易被识别和分割出来,提高了安全性和智能化的能力;将摄像机第一角度增强图像进行图像矫正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透视畸变、镜头畸变,提高图像的可视化效果和视觉感知的准确性,同时提高图像处理结果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远端摄像机上设置合适的摄像机角度和视野范围,确保所需监测区域被完整拍摄,使用摄像机内置的显示模块或通过远程访问摄像机画面,获取摄像机第一角度的原始图像,使用适当的图像滤波算法,如均值滤波、中值滤波或高斯滤波等,对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进行去噪处理,消除图像中的噪声,并保留图像的细节信息,生成去噪后的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通过调整Canny算子的参数增强或弱化边缘,生成摄像机第一角度增强图像,使用校正算法,如透视变换或校正矩阵等,对摄像机第一角度增强图像进行矫正处理,使其符合标准摄像机第一角度的几何形状和尺度,生成标准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
优选地,步骤S5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对第一控制权限进行时间标记处理,生成第一控制时间戳;对第二控制权限进行时间标记处理,从而生成第二控制时间戳;
步骤S52:将第一控制时间戳与第二控制时间戳进行时间对比处理,当第一控制时间戳等于第二控制时间戳时视为发生并行冲突,对第一控制时间戳赋予高优先级处理,生成高优先控制数据,对第二控制时间戳赋予低优先级处理,生成正常控制数据;当第一控制时间戳不等于第二控制时间戳时视为正常控制,对第一控制时间戳和第二控制时间戳进行时间排序处理,生成第一权限控制数据和第二权限控制数据;
步骤S53:根据高优先控制数据和正常控制数据对远端摄像机进行仿真视角移动拍摄处理,从而生成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
本发明通过对第一控制权限进行时间标记处理,生成第一控制时间戳,对第二控制权限进行时间标记处理,从而生成第二控制时间戳,可以记录权限的获取或使用时间,提供了对权限操作进行时间追溯的功能;对第一控制时间戳和第二控制时间戳进行对比处理,可以有效地处理并行冲突和正常控制情况,通过赋予高优先级处理和生成高优先控制数据,可以解决并行冲突并保证高优先级操作的执行,同时,对正常控制情况进行时间排序处理,可以维护控制操作的顺序和正确性,有助于提高远端摄像机系统的并发性和可靠性,确保权限控制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高优先控制数据和正常控制数据进行视角移动拍摄处理,生成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能够扩展视野范围、提供更详细的视觉信息,并在视觉分析和其他领域中提供更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持,改善对目标或场景的理解和分析,提高远端摄像机系统在多角度场景下的应用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为第一控制权限和第二控制权限分别分配时间标记器,用于记录时间戳,当第一控制权限进行操作时,相应的时间标记器将记录当前时间戳并生成第一控制时间戳,当第二控制权限进行操作时,相应的时间标记器将记录当前时间戳并生成第二控制时间戳,将第一控制时间戳与第二控制时间戳进行比较,判断它们是否相等,如果第一控制时间戳等于第二控制时间戳,则意味着发生了并行冲突,在并行冲突情况下,对第一控制时间戳赋予高优先级处理,生成高优先控制数据;对第二控制时间戳赋予低优先级处理,生成正常控制数据,如果第一控制时间戳不等于第二控制时间戳,则表示正常控制状态,在正常控制状态下,对第一控制时间戳和第二控制时间戳进行时间排序处理,生成第一权限控制数据和第二权限控制数据,基于高优先控制数据和正常控制数据,通过控制逻辑,对远端摄像机进行模拟视角移动和拍摄处理,根据第一权限控制数据和第二权限控制数据,调整摄像机的角度、焦距或其他参数,以模拟生成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
优选地,步骤S6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1:利用图像视角转动配准公式对第一仿真角度图像进行动态视角校准处理,生成第一角度校准图像;利用图像视角转动配准公式对第二仿真角度图像进行动态视角校准处理,生成第二角度校准图像;
步骤S62:根据预设的标准摄像机角度图像进行图像重合处理,从而得到标准转动角度图像。
本发明通过利用图像视角转动配准公式对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进行动态视角校准处理,生成第一角度校准图像和第二角度校准图像,可以消除视角偏移、提升视角一致性,从而提高图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后续的图像分析和处理提供更可靠的数据基础;将第一角度校准图像和第二角度校准图像与预设的标准摄像机角度图像进行对齐,生成标准转动角度图像,可以提升视角一致性和可比性,以及提高远端摄像机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识别图像中的特征点或参考标记物,利用图像视角转动配准公式对第一仿真角度图像进行动态视角校准处理,使其与标准角度图像达到相似的视角,生成第一角度校准图像,类似地,对第二仿真角度图像也进行相同的步骤,使用图像视角转动配准公式进行动态视角校准处理,生成第二角度校准图像,使用图像拼接、重叠融合等图像处理技术,将第一角度校准图像和第二角度校准图像与标准摄像机角度图像进行对齐和叠加,并通过调整透明度、混合模式等参数,使得校准图像与标准摄像机角度图像在重叠区域达到最佳匹配,得到一个标准转动角度图像。
优选地,步骤S61中的摄像机图像视角转动配准公式具体如下:
式中,表示为摄像机视角校准后空间向量矩阵,/>表示为摄像机图像目标点横坐标,/>表示为摄像机图像目标点纵坐标,/>表示为摄像机焦距,/>表示为摄像机光心在图像平面上的横坐标,/>表示为摄像机光心在图像平面上的纵坐标,/>表示为摄像机绕着光轴的旋转角度,/>表示为摄像机沿着/>轴平移的距离,/>表示为摄像机沿着/>轴平移的距离,/>表示为摄像机图像参考点横坐标,/>表示为摄像机图像参考点纵坐标,/>表示为摄像机角度异常调整值。
本发明构建了一种摄像头图像视角转动配准公式,用于通过摄像机光心在图像平面的坐标以及摄像机绕着光轴的旋转角度进行角度基准调整,该图像视角转动配准公式可以根据对摄像机焦距进行调整,实现最佳的摄像机视角转动的清晰度,根据摄像机目标点空间坐标与摄像机参考点空间坐标之间的移动,从而精确对摄像机视角进行校准。在实际应用中,该公式可以将通过摄像机光心所在坐标进行摄像机目标点与摄像机参考点之间的矫正基准定位,同时对摄像机绕着光轴的旋转角度进行分析判断,结合摄像机角度异常调整值得出摄像机视角校准后空间向量矩阵。该公式充分考虑了摄像机图像目标点横坐标,摄像机图像目标点纵坐标/>,摄像机焦距/>,摄像机光心在图像平面上的横坐标/>,摄像机光心在图像平面上的纵坐标/>,摄像机绕着光轴的旋转角度/>,摄像机沿着/>轴平移的距离/>,摄像机沿着/>轴平移的距离/>,摄像机图像参考点横坐标/>,摄像机图像参考点纵坐标/>,摄像机角度异常调整值/>,根据摄像机绕着光轴的旋转角度/>与以上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一种函数关系:
通过摄像机图像目标点横坐标与摄像机图像参考点横坐标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了解摄像头转动初始点和终点坐标,保证区域数据精确的情况下进行摄像机视角校准,利用摄像机沿着轴平移的距离和摄像机沿着/>轴平移的距离,在保证数据准确的情况下减少数据冗余,节约了算力,使计算达到快速收敛,通过摄像机角度异常调整值/>对摄像头图像视角转动配准进行调整,更加准确的生成摄像机视角校准后空间向量矩阵/>,提高了摄像头图像视角转动配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该公式中的摄像机焦距、摄像机图像目标点横坐标等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适应不同的摄像头图像视角转动配准场景,提高了算法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一种远端摄像机的控制系统,包括:
远端摄像机传输模块,用于获取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基于端口映射技术对远端摄像机移动客户端和远端摄像机之间进行通信连接建立,生成摄像机连接通道;
指令解析模块,用于通过摄像机连接通道将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控制模块进行指令解析处理,生成摄像机控制数据;对摄像机控制数据进行指令地址提取处理,当摄像机指令地址符合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时,则生成第一控制地址;当摄像机指令地址不符合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时,则生成第二控制地址;
异常地址分析模块,用于基于地址记忆识别机制对第一控制地址进行快速确认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一控制权限;利用远程地址入侵检测公式对第二控制地址进行异常地址分析处理,生成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将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与预设的标准地址入侵指数阈值进行指数对比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二控制权限;
实时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显示模块进行实时图像采集处理,从而获取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对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生成标准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
并行冲突检测模块,用于对第一控制权限与第二控制权限进行并行冲突检测,生成高优先控制数据和正常控制数据,其中正常控制数据包括第一权限控制数据和第二权限控制数据;根据高优先控制数据和正常控制数据进行摄像机仿真视角移动拍摄处理,从而生成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
角度转动配准模块,用于利用图像视角转动配准公式对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与标准摄像机角度图像进行角度转动配准处理,从而生成标准转动角度图像。
本发明通过获取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基于端口映射技术对远端摄像机移动客户端和远端摄像机之间进行通信连接建立,实现了远程控制的能力,用户可以通过传输指令远程控制摄像机的运动和功能,通过摄像机连接通道将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控制模块进行指令解析处理,生成摄像机控制数据,对摄像机控制数据进行指令地址提取处理,当摄像机指令地址符合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时,则生成第一控制地址,当摄像机指令地址不符合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时,则生成第二控制地址,可以将传输指令解析为可执行的控制数据,确保指令被正确理解和处理,从而实现准确的控制操作,基于地址记忆识别机制对第一控制地址进行快速确认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一控制权限,利用远程地址入侵检测公式对第二控制地址进行异常地址分析处理,生成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将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与预设的标准地址入侵指数阈值进行指数对比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二控制权限,可以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执行指定的操作,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同时通过异常地址分析,及时识别和防止非法入侵行为,保护远端摄像机和系统的安全,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显示模块进行实时图像采集处理,从而获取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对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生成标准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可以实现实时图像采集,使用户能够获得即时的摄像机画面,满足对实时监控和观察的需求,图像预处理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和清晰度,去除噪声和图像伪影,提供更准确的图像信息供后续处理使用,对第一控制权限与第二控制权限进行并行冲突检测,可以确保控制权限的合理分配和冲突解决,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仿真视角处理可以模拟不同的摄像机视角,使用户能够获取多个视角下的图像信息,增强远程控制的灵活性和功能性,利用图像视角转动配准公式对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与标准摄像机角度图像进行角度转动配准处理,可以将仿真角度图像与标准角度图像对齐,提供准确的图像展示和分析结果,确保图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优化图像配准质量,消除视角转动引起的图像失真或模糊,提高远程监控和图像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本发明的一种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根据对远端摄像机进行数据通信安全性防护以及转动视角配准,以实现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提高远端摄像机的安全性和精准性。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申请文件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发明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基于端口映射技术对远端摄像机移动客户端和远端摄像机之间进行通信连接建立,生成摄像机连接通道;
步骤S2:通过摄像机连接通道将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控制模块进行指令解析处理,生成摄像机控制数据;对摄像机控制数据进行指令地址提取处理,当摄像机指令地址符合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时,则生成第一控制地址;当摄像机指令地址不符合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时,则生成第二控制地址;
步骤S3:基于地址记忆识别机制对第一控制地址进行快速确认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一控制权限;利用远程地址入侵检测公式对第二控制地址进行异常地址分析处理,生成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将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与预设的标准地址入侵指数阈值进行指数对比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二控制权限;
步骤S4: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显示模块进行实时图像采集处理,从而获取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对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生成标准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
步骤S5:对第一控制权限与第二控制权限进行并行冲突检测,生成高优先控制数据和正常控制数据,其中正常控制数据包括第一权限控制数据和第二权限控制数据;根据高优先控制数据和正常控制数据进行摄像机仿真视角移动拍摄处理,从而生成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
步骤S6:利用图像视角转动配准公式对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与标准摄像机角度图像进行角度转动配准处理,从而生成标准转动角度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通过用户对远端摄像机移动终端进行按键操作从而获取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
步骤S12:对远端摄像机移动客户端的路由器所在区域和远端摄像机的路由器所在的区域进行端口识别处理,得到客户端端口数据和摄像机端口数据;
步骤S13:基于端口映射规则将客户端端口数据映射至摄像机端口数据,生成客户端端访问端口数据;
步骤S14:对客户端端口访问数据进行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模拟传输处理,当数据传输成功时,则生成摄像机连接通道;当数据传输不成功时,则重复执行步骤S13直至生成摄像机连接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通过摄像机连接通道将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控制模块进行指令分解处理,生成远端摄像机分解指令;
步骤S22:根据ASCII编码方式对远端摄像机分解指令进行编码转换处理,生成远端摄像机编码数据;对远端摄像机编码数据进行数据去噪处理,生成远端摄像机去噪数据;
步骤S23:对远端摄像机去噪数据进行控制指令信息提取处理,得到摄像机控制数据;
步骤S24:将摄像机控制数据进行地址标识处理,生成摄像机标识地址;
步骤S25:利用远端摄像机内记忆模块中的常用指令地址与摄像机标识地址进行地址匹配处理,当摄像机指令地址符合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时,则生成第一控制地址;当摄像机指令地址不符合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时,则生成第二控制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获取摄像机远程客户端数据;对摄像机远程客户端数据进行机器识别处理,得到远程操控机器识别码;
步骤S32:对远程操控机器识别码进行远端摄像机内的记忆模块进行数据遍历,当远程操控机器识别码遍历成功,则生成摄像机第一控制权限;当远程操控机器识别码遍历不成功,则对远程操控机器识别码进行标记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二控制权限;
步骤S33:利用远程地址入侵检测公式对第二控制地址进行入侵可疑检测处理,生成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
步骤S34:将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与预设的标准地址入侵指数阈值进行对比处理,当将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阈值大于标准地址入侵指数时,则标记为异常行为地址并进行永久地址封禁;当将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小于标准地址入侵指数阈值时,则标记为摄像机第二控制权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3中的远程地址入侵检测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表示为入侵检测结果强度值,/>表示为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干扰程度,/>表示为入侵概率值,/>表示为摄像机的视野范围,/>表示为摄像头分辨率,/>表示为两次检测之间的时间差,/>表示为检测到的流量峰值,/>表示为摄像机上传的数据包数量,/>表示为攻击者发送的恶意数据包数量,/>表示为摄像机的远程地址,/>表示为正常流量值,/>表示为远程地址入侵异常调整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显示模块进行摄像机画面拍摄处理,获得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
步骤S42:利用滤波算法对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进行图像去噪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一角度去噪图像;
步骤S43:基于Canny算子边缘检测算法对摄像机第一角度去噪图像进行图像边缘增强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一角度增强图像;
步骤S44:将摄像机第一角度增强图像进行图像矫正处理,生成标准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对第一控制权限进行时间标记处理,生成第一控制时间戳;对第二控制权限进行时间标记处理,从而生成第二控制时间戳;
步骤S52:将第一控制时间戳与第二控制时间戳进行时间对比处理,当第一控制时间戳等于第二控制时间戳时视为发生并行冲突,对第一控制时间戳赋予高优先级处理,生成高优先控制数据,对第二控制时间戳赋予低优先级处理,生成正常控制数据;当第一控制时间戳不等于第二控制时间戳时视为正常控制,对第一控制时间戳和第二控制时间戳进行时间排序处理,生成第一权限控制数据和第二权限控制数据;
步骤S53:根据高优先控制数据和正常控制数据对远端摄像机进行仿真视角移动拍摄处理,从而生成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1:利用图像视角转动配准公式对第一仿真角度图像进行动态视角校准处理,生成第一角度校准图像;利用图像视角转动配准公式对第二仿真角度图像进行动态视角校准处理,生成第二角度校准图像;
步骤S62:根据预设的标准摄像机角度图像进行图像重合处理,从而得到标准转动角度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1中的摄像头图像视角转动配准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表示为摄像机视角校准后空间向量矩阵,/>表示为摄像机图像目标点横坐标,表示为摄像机图像目标点纵坐标,/>表示为摄像机焦距,/>表示为摄像机光心在图像平面上的横坐标,/>表示为摄像机光心在图像平面上的纵坐标,/>表示为摄像机绕着光轴的旋转角度,/>表示为摄像机沿着/>轴平移的距离,/>表示为摄像机沿着/>轴平移的距离,/>表示为摄像机图像参考点横坐标,/>表示为摄像机图像参考点纵坐标,/>表示为摄像机角度异常调整值。
10.一种远端摄像机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远端摄像机传输模块,用于获取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基于端口映射技术对远端摄像机移动客户端和远端摄像机之间进行通信连接建立,生成摄像机连接通道;
指令解析模块,用于通过摄像机连接通道将远端摄像机传输指令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控制模块进行指令解析处理,生成摄像机控制数据;对摄像机控制数据进行指令地址提取处理,当摄像机指令地址符合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时,则生成第一控制地址;当摄像机指令地址不符合预设的常用指令地址时,则生成第二控制地址;
异常地址分析模块,用于基于地址记忆识别机制对第一控制地址进行快速确认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一控制权限;利用远程地址入侵检测公式对第二控制地址进行异常地址分析处理,生成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将异常控制地址入侵指数与预设的标准地址入侵指数阈值进行指数对比处理,生成摄像机第二控制权限;
实时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通过远端摄像机内的显示模块进行实时图像采集处理,从而获取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对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生成标准摄像机第一角度图像;
并行冲突检测模块,用于对第一控制权限与第二控制权限进行并行冲突检测,生成高优先控制数据和正常控制数据,其中正常控制数据包括第一权限控制数据和第二权限控制数据;根据高优先控制数据和正常控制数据进行摄像机仿真视角移动拍摄处理,从而生成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
角度转动配准模块,用于利用图像视角转动配准公式对第一仿真角度图像和第二仿真角度图像与标准摄像机角度图像进行角度转动配准处理,从而生成标准转动角度图像。
CN202310778920.5A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65280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78920.5A CN116528042B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78920.5A CN116528042B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28042A true CN116528042A (zh) 2023-08-01
CN116528042B CN116528042B (zh) 2023-10-27

Family

ID=87392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78920.5A Active CN116528042B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28042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40272A (ja) * 2002-07-01 2004-02-05 Cosmo:Kk ネットワークカメ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US20100002071A1 (en) * 2004-04-30 2010-01-07 Grandeye Ltd. Multiple View and Multiple Object Processing in Wide-Angle Video Camera
JP2014036414A (ja) * 2012-08-10 2014-02-24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監視システム
CN107590935A (zh) * 2017-09-15 2018-01-16 中铁信安(北京)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数字摄像机入侵检测与防卫系统
KR101837184B1 (ko) * 2017-03-13 2018-03-09 (주)세인시스 스마트 기기의 앱 연동이 가능한 p2p 서버를 구비하는 보안용 dvr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7820043A (zh) * 2016-09-14 2018-03-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2126980A1 (zh) * 2020-12-15 2022-06-23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JP2022098663A (ja) * 2020-12-22 2022-07-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監視システム、監視システムの異常検知検出方法、及び監視システムの異常検知検出プログラム
WO2022178653A1 (zh) * 2021-02-23 2022-09-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芯片图像的分析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40272A (ja) * 2002-07-01 2004-02-05 Cosmo:Kk ネットワークカメ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US20100002071A1 (en) * 2004-04-30 2010-01-07 Grandeye Ltd. Multiple View and Multiple Object Processing in Wide-Angle Video Camera
JP2014036414A (ja) * 2012-08-10 2014-02-24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監視システム
CN107820043A (zh) * 2016-09-14 2018-03-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1837184B1 (ko) * 2017-03-13 2018-03-09 (주)세인시스 스마트 기기의 앱 연동이 가능한 p2p 서버를 구비하는 보안용 dvr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7590935A (zh) * 2017-09-15 2018-01-16 中铁信安(北京)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数字摄像机入侵检测与防卫系统
WO2022126980A1 (zh) * 2020-12-15 2022-06-23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JP2022098663A (ja) * 2020-12-22 2022-07-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監視システム、監視システムの異常検知検出方法、及び監視システムの異常検知検出プログラム
WO2022178653A1 (zh) * 2021-02-23 2022-09-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芯片图像的分析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崔捷;周华春;高德云;郑涛;: "基于IPv6的WSN图像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现代电子技术, no. 1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28042B (zh) 2023-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assi et al. Phantom of the adas: Securing advanced driver-assistance systems from split-second phantom attacks
CN111586361B (zh) 一种图像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US1134837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focal stacks for image-based spoof detection
CN112667717B (zh) 变电站巡检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491785B (zh) 一种人工智能图像辨识攻击防御系统
KR20040053253A (ko) 네트워크를 거쳐 생체 인식 데이터를 안전하게 전송하고인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4863506B (zh) 准入权限的验证方法、装置、系统和身份认证终端
CN112257123A (zh) 图像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8712400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US919785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dulating images for videotelephony
CN116528042B (zh) 一种远端摄像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339767A (zh) 一种信令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167778A (zh) 茶饼溯源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2018911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ly constructing a three-dimensional facial model based on two or more inputs of a two-dimensional facial image
WO2018179723A1 (ja) 顔認証処理装置、顔認証処理方法及び顔認証処理システム
US11977646B2 (en) Secure sensor arrangement
Kamal et al. A comprehensive solution for securing 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CN111343194B (zh) 一种摄像头违规识别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0199393A1 (zh) 一种防伪系统及防伪方法
KR101882299B1 (ko) Cctv 상호인증을 통한 제어권 유출을 방지하는 보안 디바이스 유닛
CN111641813B (zh) 访客引导方法、楼宇可视对讲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301693B (zh) 一种用于云平台数据的隐信道安全防御系统
CN218413521U (zh) 异常对象识别装置及系统
CN117254960B (zh) 一种从流量数据检测api接口验证风险的检测方法
KR102159188B1 (ko) 무아레 기반 융합 보안 토큰을 이용한 cctv 통제 보안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