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27213A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及其缓冲器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及其缓冲器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527213A CN116527213A CN202310436965.4A CN202310436965A CN116527213A CN 116527213 A CN116527213 A CN 116527213A CN 202310436965 A CN202310436965 A CN 202310436965A CN 116527213 A CN116527213 A CN 1165272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lc
- pdcp
- layer
- pdu
- buff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102100036409 Activated CDC42 kinase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48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2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8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0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7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13 priorit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42135 Stomatitis necrotis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4 large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8585 no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1—Identifying conges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combination with information about buffer occupancy at either end or at transit n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04L49/9015—Buffering 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a linked lis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04L49/9047—Buffering arrangements including multiple buffers, e.g. buffer po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04L49/9057—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packet reassembly or resequenc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4—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intermediate stora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由通信系统中的装置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与所述装置相关联的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中,从下层接收用于RLC未确认模式UM的RLC分组数据单元PDU;识别所接收的RLC PDU是否是作为非分段RLC PDU的完整RLC PDU;在接收到的RLC PDU是完整RLC PDU的情况下,将完整RLC PDU发送到上层,而不将完整RLC‑PDU存储在缓冲器中;以及在接收到的RLC PDU是非完整RLC PDU的情况下:将所述非完整RLC PDU存储在所述缓冲器中,在非完整RLC PDU被重组成完整RLC‑PDU的情况下,将完整RLC‑PDU发送到上层,以及在基于RLC PDU序列号更新重组窗口的情况下,基于重组窗口丢弃未重组并存储在缓冲器中的非完整RLC PDU。
Description
本案是申请日为2018年4月2日、申请号为201880023557.3、发明名称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及其缓冲器控制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终端和基站的操作,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终端和基站高效管理缓冲器的方法,以及一种能够在重传期间加速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对自4G通信系统部署以来已经增加的无线数据业务的需求,已经努力开发改进的5G或预5G通信系统。因此,5G或预5G通信系统也被称为“超4G网络”或“后LTE系统”。
5G通信系统被考虑在例如60GHz频带的更高频率(毫米波)频带中实施,以便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为了降低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并增加传输距离,在5G通信系统中讨论了波束成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全维多输入多输出(Full Dimensional 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成形、大型天线技术。
此外,在5G通信系统中,基于先进小型小区、云无线电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超密集网络、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通信、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作通信、协调多点(Coordinated Multi-Points,CoMP)、接收端干扰对消等进行对系统网络改进的开发。
在5G系统中,已经开发了作为先进编码调制(Advanced Coding Modulation,ACM)的混合FSK和QAM调制(FQAM)和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liding Window SuperpositionCoding,SWSC)以及作为先进接入技术的滤波器组多载波(Filter Bank Multi Carrier,FBMC)、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和稀疏码多址(Sparse CodeMultiple Access,SCMA)。另一方面,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需要一种用于基站高效管理缓冲器的方法和一种能够加速重传的方法。
上述信息仅作为背景信息呈现,以帮助理解本公开。对于任何上述信息是否可应用为关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没有做出确定,也没有做出断言。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各方面用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和/或缺点,并且至少提供下述优点。因此,本公开的一方面用以提供一种用于高效管理缓冲器的方法及其在不同缓冲器结构中的实施方式方法。此外,本公开提出了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加速重传并高效管理缓冲器的方法,以及其在不同缓冲器结构中的实施方式方法。
问题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装置控制缓冲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与分组相关的信息存储在第一缓冲器或第二缓冲器中的至少一个中;发送基于分组而生成的数据;以及当针对数据接收到确认信号时,丢弃该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装置控制缓冲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与第一分组相关的第一信息存储在第三缓冲器中;将与第二分组相关的第二信息存储在第四缓冲器中,其中第二信息通过在获取用于发送第一分组的资源信息之前预处理第一分组而生成;识别第三缓冲器的位置信息和第四缓冲器的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信息;以及当接收到资源信息时,基于资源信息来发送与第二分组相对应的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收发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该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将与分组相关的信息存储在第一缓冲器或第二缓冲器中的至少一个中;发送基于分组而生成的数据;以及当针对数据接收到确认信号时,丢弃该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收发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该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将与第一分组相关的第一信息存储在第三缓冲器中;将第二信息存储在第四缓冲器中,第二信息与通过在获取用于发送第一分组的资源信息之前预处理第一分组而生成的第二分组相关;识别第三缓冲器的位置信息和第四缓冲器的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信息;以及当接收到资源信息时,基于资源信息来发送与第二分组相对应的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由通信系统中的装置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与所述装置相关联的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中,从下层接收用于RLC未确认模式UM的RLC分组数据单元PDU;识别所接收的RLC PDU是否是作为非分段RLC PDU的完整RLC PDU;在接收到的RLC PDU是完整RLC PDU的情况下,将完整RLC PDU发送到上层,而不将完整RLC-PDU存储在缓冲器中;以及在接收到的RLC PDU是非完整RLC PDU的情况下:将所述非完整RLC PDU存储在所述缓冲器中,在非完整RLC PDU被重组成完整RLC-PDU的情况下,将完整RLC-PDU发送到上层,以及在基于RLC PDU序列号更新重组窗口的情况下,基于重组窗口丢弃未重组并存储在缓冲器中的非完整RLC PDU。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通信系统中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收发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在与所述装置相关联的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中,从下层接收用于RLC未确认模式UM的RLC分组数据单元PDU,识别所接收的RLC PDU是否是作为非分段RLC PDU的完整RLC PDU,在接收到的RLC PDU是完整RLC PDU的情况下,将完整RLC-PDU发送到上层,而不将完整RRC-PDU存储在缓冲器中,以及在接收到的RLC PDU是非完整RLCPDU的情况下:将非完整的RLC PDU存储在缓冲器中,在非完整RLC PDU被重组成完整RLC-PDU的情况下,将完整RLC-PDU发送到上层,以及在基于RLC PDU序列号更新重组窗口的情况下,基于重组窗口丢弃未重组并存储在缓冲器中的非完整RLC PDU。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提高终端的缓冲器管理的效率并增加数据速率。
从结合附图公开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中,本公开的其他方面、优点和显著特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中,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的结构的示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无线电协议结构的示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协议结构的示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中的数据处理结构的示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当LTE系统终端在无线电链路控制(RadioLink Control,RLC)确认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示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当LTE系统终端在RLC AM模式下操作时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映射表和对应操作的示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中LTE系统终端在RLC AM模式下管理缓冲器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图9A和图9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中LTE系统终端在RLC未确认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UM)下管理缓冲器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中LTE系统终端在RLC AM模式下管理缓冲器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中LTE系统终端在RLC UM模式下管理缓冲器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当LTE系统终端在RLC A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映射表和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示图;
图13A和图13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中LTE系统终端在RLC AM模式下管理缓冲器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图14A和图14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中LTE系统终端在RLC UM模式下管理缓冲器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图15A和图15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处理结构的示图;
图1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而提出的当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在RLCA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映射表和重传加速方法的示图;
图17A和图17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中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在RLC AM模式下管理缓冲器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图18A和图18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中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在RLC UM模式下管理缓冲器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图1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框图;
图2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送和接收点(Transmissionand Reception Point,TRP)的框图;并且
图2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预处理多连接终端的数据的方法的示图。
贯穿附图,应当注意,相似的附图标记用来描绘相同或类似的元件、特征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参考附图的以下描述以帮助全面理解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它包括各种特定细节以帮助理解,但这些仅仅被视为是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描述的各种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可以省略对众所周知的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在以下描述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和词语不限于书面含义,而是仅由发明人用来使得能够清楚和一致地理解本公开。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提供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仅仅是为了说明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目的。
将理解,单数形式“一”和“该”包括复数指代物,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指示。因此,例如,对“组件表面”的引用包括对这样的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引用。
在描述本公开时,在确定并入本文的相关的众所周知的功能或配置在不必要的细节中模糊了本公开的主题的情况下,不详细描述该功能或配置。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解释,举例说明了如以下描述中使用的用于识别连接节点的术语、用于称呼网络实体的术语、用于称呼消息的术语、用于称呼网络实体之间的接口的术语和用于称呼各种标识信息的术语。因此,本公开不限于稍后将描述的术语,而是可以使用用于称呼具有同等技术含义的对象的其他术语。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解释,在本公开中使用了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LTE)标准中定义的术语和标题。然而,本公开不由该术语和标题限制,而是可以同等地应用于遵循其他标准的系统。
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有必要支持下行链路中20Gbps的峰值数据速率和上行链路中10Gbps的峰值数据速率,并且需要相当短的延迟响应时间。因此,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服务终端的情况下,相当高的发送/接收数据处理速度是必要的。因此,用于加速终端的数据处理的方法是重要的。此外,为了支持高数据速率并加快数据处理速度,高效的缓冲器管理也是重要的。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大大降低数据速率的最大原因之一是由于重传导致的时延。因此,为了支持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高数据速率,有必要加速重传。
LTE系统具有不同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处理结构的数据处理结构。具体地,在LTE系统中,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执行RLC级联功能,因此终端不能执行某个数据预处理,直到它从网络接收到上行链路传输资源。如果接收到上行链路传输源,则终端通过从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发送的PDCP分组数据单元(Packet Data Unit,PDU)的级联产生一个RLC PDU并将其发送到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层,以继续数据传输。
相反,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RLC层不具有RLC级联功能,因此终端具有一数据处理结构,其中该数据处理结构能够通过在接收到上行链路传输资源之前通过RLC层处理从PDCP层发送的PDCP PDU来产生RLC PDU并将其发送到MAC层,并且预生成MAC子报头和MAC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
因此,有必要根据不同的数据处理结构以不同的方法来实施用于高效管理缓冲器的方法和用于加速重传的方法。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结构的示图。
参考图1,如图所示,LTE系统的无线电接入网(RAN)由演进节点(evolved node,ENB)105、110、115和120(也称为基站)、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125和服务网关(Serving-GateWay,S-GW)130组成。终端或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35通过ENB 105至120和S-GW 130接入外部网络。
在图1中,ENB 105至120对应于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的现有节点B。ENB在无线电信道上连接到UE 135,并且扮演比现有节点B更复杂的角色。在LTE系统中,由于所有用户业务包括诸如在共享信道上服务的通过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的语音(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的实时服务,所以通过合并诸如每个UE的缓冲器状态、可用传输功率状态和信道状态的状态信息来执行调度的设备是必要的,并且ENB 105至120对应于这样的调度设备。通常,一个ENB控制多个小区。例如,为了实施100Mbps的传输速度,LTE系统使用例如20MHz带宽中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作为无线电接入技术。此外,LTE系统采用确定调制方案和信道编码率以匹配终端的信道状态的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daptive Modulation&Coding,AMC)方案。S-GW 130提供数据承载,并且在MME 125的控制下生成或移除数据承载。MME控制终端的移动性管理和各种控制功能,并且连接到多个基站。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无线电协议结构的示图。
参考图2,在UE或ENB中,LTE系统的无线电协议由PDCP 205或240、RLC 210或235以及MAC 215或230组成。PDCP 205或240负责IP报头压缩/解压缩操作。PDCP的主要功能概述如下。
-报头压缩和解压缩:仅稳健报头压缩(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ROHC)
-用户数据的传递
-在无线电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确认模式(AM)的PDCP重建过程中的上层PDU的按序递送
-对于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中的分离承载(仅支持RLC AM):用于发送的PDCP PDU路由和用于接收的PDCP PDU重新排序
-在RLC AM的PDCP重建过程中的下层SDU的重复检测
-对于DC中的分离承载,在切换时PDCP SDU的重传,以及对于RLC AM,在PDCP数据恢复过程中PDCP PDU的重传
-加密和解密
-上行链路中的基于定时器的SDU丢弃
RLC 210或235重新配置具有适当大小的PDCP PDU,并且执行自动重复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操作等。RLC的主要功能概述如下。
-上层PDU的传递
-通过ARQ的纠错(仅用于AM数据传递)
-RLC SDU的级联、分段和重组(仅用于UM和AM数据传递)
-RLC数据PDU的重新分段(仅用于UM和AM数据传递)
-RLC数据PDU的重新排序(仅用于UM和AM数据传递)
-重复检测(仅用于UM和AM数据传递)
-协议错误检测(仅用于AM数据传递)
-RLC SDU丢弃(仅用于UM和AM传递)
-RLC重建
MAC 215或230连接到在一个终端中配置的几个RLC层设备,并且执行将RLC PDU复用为MAC PDU/从MAC PDU解复用RLC PDU。MAC的主要功能概述如下。
-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
-将属于一个或不同逻辑信道的MAC SDU复用为在传输信道上向/从物理层传递的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从该TB解复用该MAC SDU
-调度信息报告
-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功能(通过HARQ的纠错)
-一个UE的逻辑信道之间的优先级处理
-UE之间通过动态调度的优先级处理
-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MBMS)服务标识
-传输格式选择
-填充
物理层220或225执行上层数据的信道编码和调制,以配置OFDM符号并将其发送到无线电信道,或者执行在无线电信道上接收到的OFDM符号的解调和信道解码,以将解调和信道解码的数据传递到上层。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图。
参考图3,如图所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NR或5G)的RAN由新的无线电节点B(newradio node B,NR gNB或NR ENB)310和新的无线电核心网(new radio core network,NRCN)305组成。新的无线电用户设备(NR UE或终端)315通过NR gNB 310和NR CN 305接入外部网络。
在图3中,NRgNB 310对应于现有LTE系统的ENB。NRgNB在无线电信道上连接到NRUE 315,因此它可以提供比现有节点B的服务更优越的服务。由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在共享信道上服务所有用户业务,所以通过合并诸如每个UE的缓冲器状态、可用传输功率状态和信道状态的状态信息来执行调度的设备是必要的,并且NR gNB 310负责这一点。一个NR gNB通常控制多个小区。为了实施与现有LTE相比的超高速数据传输,NR gNB或小区可以具有现有的最大带宽或更大带宽,并且考虑到OFDM作为无线连接技术,可以另外包括波束成形技术。此外,采用确定调制方案和信道编码率以匹配UE的信道状态的AMC方案。
NR CN 305执行移动性支持、承载配置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配置的功能。NR CN负责终端移动性管理和各种各样的控制功能,并且连接到多个ENB。此外,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还可以被配置为在区域320内与现有LTE系统通信,并且NR CN通过网络接口连接到MME 325。MME连接到作为现有基站的ENB 330。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协议结构的示图。
参考图4,在UE或NR ENB中,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协议由NR PDCP 405或440、NR RLC 410或435以及NR MAC 415或430组成。NR PDCP 405或440的主要功能可以包括以下功能中的部分。
-报头压缩和解压缩:仅ROHC
-用户数据的传递
-上层PDU的按序递送
-用于接收的PDCP PDU重新排序
-下层SDU的重复检测
-PDCP SDU的重传
-加密和解密
-上行链路中的基于定时器的SDU丢弃
如上所述,对NR PDCP设备的重新排序可以意味着基于PDCP序列号(SequenceNumber,SN)对从下层接收的PDCP PDU进行重新排序。重新排序可以包括按照重新排序的顺序将数据递送到上层,通过重新排序记录丢失的PDCP PDU,给发送侧的对于丢失的PDCPPDU的状态报告,以及对丢失的PDCP PDU的重传请求。
NR RLC 410或435的主要功能可以包括以下功能中的部分。
-上层PDU的传递
-上层PDU的按序递送
-上层PDU的失序递送
-通过ARQ的纠错
-RLC SDU的级联、分段和重组
-RLC数据PDU的重新分段
-RLC数据PDU的重新排序
-重复检测
-协议错误检测
-RLC SDU丢弃
-RLC重建
如上所述,RLC NR设备的按序递送可以意味着将从下层接收的RLC SDU按序递送到上层。在一个RLC SDU被分段为几个要被接收的RLC SDU的情况下,NR RLC设备的按序递送可以包括RLC SDU的重组和递送。此外,NR RLC设备的按序递送可以包括基于RLC SN或PDCP SN对RLC PDU进行重新排序,通过重新排序记录丢失的RLC PDU,执行给发送侧的对于丢失的RLC PDU的状态报告,以及对丢失的PDCP PDU的重传请求。此外,NR RLC设备的按序递送可以包括:如果存在丢失的RLC SDU,则仅将正好在丢失的RLC SDU之前的RLC SDU按序递送到上层;如果尽管存在丢失的RLC SDU,但特定定时器已经期满,则将在定时器开始其操作之前接收到的所有RLC SDU按序递送到上层;或者尽管存在丢失的RLC SDU,但如果定时器已经期满,则将到目前为止接收到的所有RLC SDU按序递送到上层。此外,NR RLC层可以按照RLC PDU接收的顺序(不管序列号的顺序,按照它们到达的顺序)处理RLC PDU,并且可以以失序递送的方式将RLC PDU传递到PDCP设备。在分组被分段的情况下,存储在缓冲器中或稍后要被接收的分段被接收并被重新配置为要被处理并传递到PDCP设备的一个完整的RLC PDU。NR RLC层可以不包括级联功能,并且该功能可以由NR MAC层执行,或者可以由NR MAC层的复用功能代替。
如上所述,NR RLC设备的失序递送意味着以失序递送的方式将从下层接收的RLCSDU直接传递到上层的功能。如果一个RLC SDU被分段为要被接收的几个RLC SDU,失序递送可以包括RLC SDU的重组和递送、以及通过存储和排序RLC PDU的RLC SN或PDCP SN来记录丢失的RLC SDU。
NR MAC 415或430可以连接到在一个终端中配置的几个NR RLC层设备,并且NRMAC的主要功能可以包括以下功能中的部分。
-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
-MAC SDU的复用/解复用
-调度信息报告
-HARQ功能(通过HARQ的纠错)
-一个UE的逻辑信道之间的优先级处理
-UE之间通过动态调度的优先级处理
-MBMS服务标识
-传输格式选择
-填充
NR物理层420或425可以执行上层数据的信道编码和调制,以配置OFDM符号并将其发送到无线电信道,或者可以执行在无线电信道上接收到的OFDM符号的解调和信道解码,以将解调和信道解码的数据传递到上层。
图5A和图5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中的数据处理结构的示图。
参考图5A和图5B,LTE系统针对逻辑信道执行PDCP层和RLC层数据处理。也就是说,逻辑信道1 505和逻辑信道2 510具有不同的PDCP层和RLC层,并且执行独立的数据处理。此外,LTE系统将从各个逻辑信道的RLC层生成的RLC PDU传递到MAC层,以配置一个MAC PDU,并且将MAC PDU发送到接收端。在LTE系统中,PDCP层、RLC层和MAC层可以包括如上参考图2所述的功能,并且可以执行与该功能相对应的操作。
在LTE系统中,RLC层可以级联PDCP PDU。此外,在LTE系统中,在由附图标记525表示的PDCP PDU结构中,所有MAC子报头位于MAC PDU的前部,而MAC SDU部分位于MAC PDU的后部。由于上述特征,在LTE系统中,在终端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之前,RLC层不能预执行或准备数据处理。
如图5A和图5B所示,如果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530,则终端通过级联从PDCP层接收的PDCP PDU来生成RLC PDU以匹配上行链路授权。在MAC层520从基站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之后,终端执行逻辑信道优先化(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LCP),并且针对各个逻辑信道划分上行链路授权。也就是说,上行链路授权530是从基站分配给MAC层520的上行链路传输资源。如果要被级联的PDCP PDU的大小与上行链路授权的大小不匹配,则RLC层515执行分段过程,以使PDCP PDU匹配上行链路授权。终端可以针对各个逻辑信道执行上述过程,并且每个RLC设备可以使用级联的PDCP PDU来配置RLC报头,并且可以将完成的RLCPDU发送到MAC设备。
如上所述,MAC设备可以将从各个RLC层接收的RLC PDU(MAC SDU)配置为一个MACPDU,以将MAC PDU发送到物理设备。如果RLC设备执行分段操作并在RLC报头的配置期间将分段信息包括在RLC报头中,则有可能将各个级联的PDCP PDU的长度信息包括在报头中(这是为了在接收端处重组它们)。
如上所述,LTE系统的特征在于,使得RLC层、MAC层和物理层的全面数据处理从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的时间开始。
在LTE系统中,RLC层可以在RLC AM、RLC未确认模式(UM)和RLC透明模式(Transparent Mode,TM)下操作。
在RLC AM模式下,RLC层支持ARQ功能,并且发送端可以从接收端接收RLC状态报告。此外,发送端可以通过状态报告来执行未确认的RLC PDU的重传。因此,可以保证无错误的可靠数据传输,因此RLC AM模式适用于要求高可靠性的服务。
相反,在RLC UM模式下,不支持ARQ功能。因此,在RLC UM模式下,发送端不接收RLC状态报告,并且不执行重传功能。在RLC UM模式下,如果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发送端的RLC层用于级联从上层接收的PDCP PDU(RLC SDU)并将级联的PDCP PDU连续传递到下层。因此,无传输延迟的连续数据传输成为可能,因此RLC UM模式对于对传输延迟敏感的服务是有用的。在RLC模式下,RLC层将从上层接收的PDCP PDU直接发送到下层,而不执行任何处理。也就是说,在RLC层的TM模式下,来自上层的数据从RLC层透明地传递到下层。因此,当发送通过诸如公共控制信道(Common Control CHannel,CCCH)的公共信道而发送的系统信息或寻呼消息时,可以有效地使用RLC TM模式。
在本公开中,PDCP层和RLC层处理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和重传加速方法,因此现在将详细描述排除其中RLC层不执行任何处理的模式(诸如RLC TM模式)的RLC AM模式和RLC UM模式。
LTE系统的单独缓冲器结构。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当LTE系统终端在RLC AM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示图。
参考图6,根据本公开中提出的当LTE系统终端在RLC AM模式下操作时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详细映射表和对应操作。
参考图6,终端具有用于各个逻辑信道的第一缓冲器610和第二缓冲器620,并且MAC层具有第三缓冲器635。逻辑信道的第一缓冲器、第二缓冲器和第三缓冲器可以是物理上划分的缓冲器,或者物理上相同但逻辑上划分的缓冲器。在本公开中,当实际实施时,缓冲器包括物理上或逻辑上可划分的缓冲器结构,并且根据它们的角色而划分为例如第一至第三缓冲器。优选地,第一缓冲器可以是PDCP缓冲器,第二缓冲器可以是RLC缓冲器,并且第三缓冲器可以是MAC缓冲器。
第一缓冲器610可以存储进入PDCP层的IP分组(PDCP SDU)605,生成PDCP SDU的报头,并且通过将报头与PDCP SDU一起配置来生成PDCP PDU 620以在其中存储PDCP PDU。此外,所生成的PDCP PDU可以被传递到第二缓冲器625。
如果从基站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则终端通过反映各个逻辑信道的优先级或QoS将上行链路授权分发给各个逻辑信道。如果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则各个逻辑信道在RLC层中级联PDCP PDU(RLC SDU),将各个PDCP PDU(RLC SDU)的长度信息输入到RLC PDU的报头,并且配置RLC PDU 630。如果当RLC SDU级联到上行链路授权时,RLC SDU的大小彼此不精确一致,则RLC层可以执行分段操作。如果针对RLC SDU执行分段,则RLC层将分段信息输入到RLC PDU的报头。此外,RLC层可以将完成的RLC PDU发送到MAC层。
MAC层可以通过复用从不同逻辑信道接收的RLC PDU来配置一个MAC PDU 640,并且可以将MAC PDU发送到物理层。此外,对于HARQ处理,MAC层可以存储MAC PDU,并且可以执行重传,直到接收到确认(ACKnowledgement,ACK)。
下面可以参考图7描述进一步的详细内容。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当LTE系统终端在RLC AM模式下操作时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映射表和对应操作的示图。
参考图7,如果从该层接收到PDCP PDU(RLC SDU),则RLC层可以将它们存储在第二缓冲器710中。此外,RLC层可以不将PDCP PDU(RLC SDU)存储在第二缓冲器710中,而是可以记录PDCP PDU的存储地址以用于参考。
如果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的大小,则RLC层可以通过PDCP PDU(RLC SDU)的级联来配置一个RLC PDU。一旦如上所述配置了RLC PDU,RLC层可以基于RLC序号来配置映射表735,并且包括第二缓冲器的存储地址740、第一缓冲器的存储地址745、分段信息750、ACK/非确认(Non-ACKnowledgment,NACK)信息755和PDCP序号760。例如,可以记录其中存储与RLC序号1相对应的RLC PDU的第二缓冲器的地址,并且可以记录用以记录关于级联到RLCPDU的PDCP PDU的信息的、级联的PDCP PDU的第一缓冲器的存储地址745。缓冲器的地址可以作为存储地址的开始链路和结束链路而管理。此外,如果RLC层已经执行了分段操作,则分段信息750可以被记录在映射表735中。在分段信息中,与原始RLC SDU相比,如果排除RLCSDU的报头的部分,即有效载荷,与RLC SDU的最前部分一致,则“0”可以被记录为FI字段的第一比特,而如果有效载荷与最前部分不一致,则“1”可以被记录为FI字段的第二比特。如上所述,可以记录分段信息。此外,发送端的RLC层可以在从接收端的RLC层接收到RLC状态报告之后识别各个RLC序号的ACK/NACK结果,并且可以记录各个RLC序号的ACK/NACK信息755。此外,可以记录关于什么PDCP PDU被级联到与各个RLC序号相对应的RLC PDU的信息。也就是说,可以记录指示PDCP序号1和2以及PDCP序号3的一部分被级联到RLC序号1的信息。在RLC层中执行分段操作的情况下,可以在最后分段上标记关于各个分段的信息。标记最后分段的原因是为了当针对某个RLC序号接收到ACK时,识别什么PDCP序号可以被认为是ACK。也就是说,如果在发送PDCP序号3和PDCP序号4的最后分段被级联到的RLC序号2之后接收到针对RLC序号2的ACK,则RLC层可以接收针对PDCP序号3的最后分段的ACK,因此可以认为它已经接收到针对PDCP序号3和PDCP序号4的ACK。
每当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时,RLC层可以通过PDCP PDU的级联和分段来产生RLCPDU,以将RLC PDU发送到下层。此外,RLC层可以按照诸如715、720和725的适当的顺序发送和存储RLC PDU,并且可以记录所存储的信息作为诸如映射表735的映射表信息。如果在从接收端的RLC层接收的RLC状态报告中针对RLC序号1接收到NACK,则发送端的RLC层准备重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重传的上行链路授权小于在操作715开始处的上行链路授权,则发送端的RLC层执行重新分段,为分段的RLC PDU新配置报头,发送配置的RLC PDU,并且单独记录对应信息。
第一缓冲器和第二缓冲器的操作如下。
如果从上层接收到IP分组,则PDCP层可以通过将存储地址分配给IP分组来将各个IP分组存储在第一缓冲器610和705中,并且可以驱动并管理每个IP分组的PDCP丢弃定时器615。定时器值可以由网络配置。例如,当终端配置RRC连接时,定时器值可以由网络通过RRC消息而配置。如果定时器期满,则终端从第一缓冲器丢弃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 PDU或PDCP SDU。
如果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 PDU被传送到RLC层,则PDCP层可以将与PDCP PDU相对应的丢弃指示符发送到RLC层。丢弃指示符可以指示第二缓冲器的传送到RLC层的PDCPPDU的存储地址、PDCP序号或关于PDCP PDU的映射信息。此外,如果通过PDCP状态报告从接收端的PDCP层接收到关于PDCP PDU的ACK/NACK信息,则PDCP层可以从第一缓冲器丢弃确认的PDCP PDU,并且如果与丢弃的PDCP PDU相对应的未期满定时器存在,则它可以停止并丢弃定时器。
如果与从PDCP层接收的丢弃指示符相对应的PDCP PDU还没有成为RLC层中的RLCPDU的一部分或者还没有被映射到其上,则RLC层丢弃对应信息。也就是说,RLC层从第二缓冲器丢弃传递到并存储在RLC层中的PDCP PDU(RLC SDU)和相关信息、以及映射信息。如果由丢弃指示符指示的PDCP PDU已经成为RLC PDU的一部分,则RLC层不从第二缓冲器丢弃PDCP PDU和相关信息。这是因为如果已经成为RLC PDU的一部分的PDCP PDU被丢弃,RLC序号中会出现间隙,从而导致传输延迟。也就是说,接收端不能辨别对应的RLC序号是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的还是在发送端中通过丢弃指示符而丢弃。
此外,如果从接收端的RLC层接收到RLC状态报告,则RLC层可以识别每个RLC序号的ACK/NACK结果。此外,在确认的RLC PDU的情况下,RLC层可以从第二缓冲器丢弃RLC PDU,并且可以丢弃相关映射信息。此外,RLC层为否定确认的RLC PDU准备重传。如果在重传的执行期间用于重传的RLC PDU被存储在第二缓冲器中的情况下上行链路授权足够,则RLC层可以立即执行重传。此外,如果上行链路授权不足,则在操作730处,RLC层可以执行重新分段以发送RLC PDU。如果用于重传的RLC PDU没有被存储在第二缓冲器中,而先前生成的信息(报头信息和关于级联的PDCP PDU的信息)和映射信息被记录,则发送端的RLC层可以基于此动态地重新生成RLC PDU以执行重传。
RLC层可以通过RLC状态报告来识别RLC序号的ACK/NACK的结果,识别映射表735,并且确定对应的PDCP序号760的ACK/NACK结果。如果识别出PDCP序号的ACK,RLC层可以将PDCP序号的ACK信息传递到PDCP层。PDCP层可以识别ACK信息,并且可以记录PDCP序号的ACK/NACK信息。PDCP序号的ACK信息可以在切换操作期间被使用。也就是说,当终端切换出现时,PDCP层可以按照序号的顺序从最低PDCP序号之后的确认的PDCP序号开始执行到切换的目标基站的重传。如果网络支持切换期间的选择性重传,则PDCP层可以仅向切换的目标基站重传否定确认的PDCP PDU。
图8A和图8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中LTE系统终端在RLC AM模式下管理缓冲器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参考图8A,如果从上层接收到IP分组,则终端PDCP层在操作801处操作,在操作805处接收IP分组,并且可以在操作810处通过将存储地址分配给IP分组来将各个IP分组存储在第一缓冲器中。此外,在操作815处,终端PDCP层可以驱动并管理每个IP分组的PDCP丢弃定时器。如果定时器期满,则在操作820处,终端从第一缓冲器丢弃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PDU或PDCP SDU。如果在操作825处,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 PDU被传送到RLC层,则在操作830处,PDCP层可以将与PDCP PDU相对应的丢弃指示符发送到RLC层。丢弃指示符可以指示第二缓冲器的传送到RLC层的PDCP PDU的存储地址、PDCP序号或关于PDCP PDU的映射信息。此外,如果通过PDCP状态报告从接收端的PDCP层接收到关于PDCP PDU的ACK/NACK信息,则PDCP层可以从第一缓冲器丢弃确认的PDCP PDU,并且如果存在与丢弃的PDCP PDU相对应的未期满定时器,则在操作820处,PDCP层可以停止并丢弃定时器。
参考图8B,终端层RLC在操作835处操作。如果在操作840处从PDCP层接收到丢弃指示符,则在操作840处,终端RLC层可以确定是否丢弃信息。具体地,如果在操作845处,与丢弃指示符相对应的PDCP PDU还没有成为RLC层中的RLC PDU的一部分或者还没有被映射到其上,则在操作855处,终端RLC层丢弃对应信息。丢弃指示符的内容被传递到RLC层,并且终端RLC层从第二缓冲器丢弃所存储的PDCP PDU(RLC SDU)、与此相关的信息以及映射信息。如果由丢弃指示符指示的PDCP PDU已经成为RLC PDU的一部分(845),则在操作850处,终端RLC层835不从第二缓冲器丢弃PDCP PDU和相关信息。
如果从接收端的RLC层接收到RLC状态报告,则RLC层可以识别每个RLC序号的ACK/NACK结果。此外,在操作860处的确认的RLC PDU的情况下,在操作865处,RLC层从第二缓冲器丢弃RLC PDU,并且丢弃相关映射信息。此外,在操作875处,RLC层为否定确认的RLC PDU准备重传。如果在重传的执行期间用于重传的RLC PDU被存储在第二缓冲器中的情况下上行链路授权足够,则RLC层可以立即执行重传,而如果上行链路授权不足,则RLC层可以执行重新分段以发送RLC PDU。如果用于重传的RLC PDU没有被存储在第二缓冲器中,而先前生成的信息(报头信息和关于级联的PDCP PDU的信息)和映射信息被记录,则RLC层可以基于此动态地重新生成RLC PDU以执行重传。
RLC层可以通过RLC状态报告来识别RLC序号的ACK/NACK的结果,在操作870处识别映射表信息,并且确定对应的PDCP序号的ACK/NACK结果。如果识别出PDCP序号的ACK,则RLC层可以将PDCP序号的ACK信息传递到PDCP层。PDCP层可以识别ACK信息,并且可以记录PDCP序号的ACK/NACK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当LTE系统终端在RLC A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已经提出了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PDCP层通过PDCP丢弃定时器来独立地管理第一缓冲器,并且RLC层通过RLC ACK来独立地管理第二缓冲器。
根据本公开的当LTE系统终端在RLC U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如下。
当在RLC UM模式下操作时,根据本公开的终端具有如图6所示的结构,并且以与如上参考图7描述的方式类似的方式操作。然而,不同于RLC AM模式,在RLC UM模式下不支持ARQ功能,因此不执行重传。此外,不执行RLC状态报告。因此,对于重传,没有必要记录已经发送的RLC PDU或与此相关的信息以及映射表信息。这是RLC UM模式和RLC AM模式之间的最大差异。
在本公开中,其中RLC UM模式下的LTE系统终端高效管理缓冲器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如下。
如果从上层接收到IP分组,则PDCP层可以通过将存储地址分配给IP分组来将各个IP分组存储在第一缓冲器610和705中。此外,PDCP层可以驱动并管理每个IP分组的PDCP丢弃定时器。定时器值可以由网络配置。也就是说,当终端配置RRC连接时,定时器值可以由网络通过RRC消息而配置。如果定时器期满,终端从第一缓冲器丢弃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PDU或PDCP SDU。
如果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 PDU被传送到RLC层,则PDCP层可以将与PDCP PDU相对应的丢弃指示符发送到RLC层。丢弃指示符可以指示第二缓冲器的传送到RLC层的PDCPPDU的存储地址、PDCP序号或关于PDCP PDU的映射信息。此外,如果通过PDCP状态报告从接收端的PDCP层接收到关于PDCP PDU的ACK/NACK信息,则PDCP层可以从第一缓冲器丢弃确认的PDCP PDU,并且如果与丢弃的PDCP PDU相对应的未期满定时器存在,则它可以停止并丢弃定时器。
如果从PDCP层接收到丢弃指示符,则RLC层可以丢弃信息。具体地,如果与丢弃指示符相对应的PDCP PDU还没有成为RLC层中的RLC PDU的一部分或者还没有被映射到其上,则RLC层丢弃对应信息。丢弃指示符的内容被传递到RLC层,并且RLC层从第二缓冲器丢弃所存储的PDCP PDU(RLC SDU)、与此相关的信息以及映射信息。如果由丢弃指示符指示的PDCPPDU已经成为RLC PDU的一部分,则RLC层不从第二缓冲器丢弃PDCP PDU和相关信息。这是因为如果已经成为RLC PDU的一部分的PDCP PDU被丢弃,RLC序号中会出现间隙,从而导致传输延迟。也就是说,接收端不能辨别对应的RLC序号是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的还是在发送端中通过丢弃指示符而丢弃。
此外,RLC层可以接收上行链路授权,并且可以通过PDCP PDU的级联和分段来配置RLC PDU。此外,在完成RLC PDU并将其传递到MAC层之后,RLC层从第二缓冲器丢弃RLC PDU,并且丢弃相关信息和映射信息。因此,在RLC UM模式下,RLC层发送RLC PDU,然后将它们与相关信息一起丢弃,而不将它们直接存储在第二缓冲器中。这是因为在RLC UM模式下不支持ARQ功能,因此没有必要记录用于重传的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当LTE系统终端在RLC U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已经提出了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PDCP层通过PDCP丢弃定时器来独立地管理第一缓冲器,并且RLC层根据是否发送RLC PDU来独立地管理第二缓冲器。
图9A和图9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中LTE系统终端在RLC UM模式下管理缓冲器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参考图9A,如果从上层接收到IP分组,则终端PDCP层可以在操作901处操作,在操作905处,PDCP层可以接收IP分组,并且在操作905处,终端可以通过将存储地址分配给IP分组来将各个IP分组存储在第一缓冲器中。此外,在操作915处,终端PDCP层可以驱动并管理每个IP分组的PDCP丢弃定时器。如果定时器期满,则在操作920处,终端从第一缓冲器丢弃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 PDU或PDCP SDU。如果在操作925处,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 PDU被传送到RLC层,则在操作930处,PDCP层可以将与PDCP PDU相对应的丢弃指示符发送到RLC层。丢弃指示符可以指示第二缓冲器的传送到RLC层的PDCP PDU的存储地址、PDCP序号或关于PDCP PDU的映射信息。此外,如果通过PDCP状态报告从接收端的PDCP层接收到关于PDCPPDU的ACK/NACK信息,则PDCP层可以从第一缓冲器丢弃确认的PDCP PDU,并且如果存在与丢弃的PDCP PDU相对应的未期满定时器,则在操作920处,PDCP层可以停止并丢弃定时器。
参考图9B,终端RLC层可以在操作935处操作。如果在操作940处从PDCP层接收到丢弃指示符,则终端RLC层935可以丢弃信息。具体地,如果在操作945处,与丢弃指示符相对应的PDCP PDU还没有成为RLC层中的RLC PDU的一部分或者还没有被映射到其上,则在操作955处,终端RLC层丢弃对应信息。丢弃指示符的内容被传递到RLC层,并且终端RLC层从第二缓冲器丢弃所存储的PDCP PDU(RLC SDU)、与此相关的信息以及映射信息。如果在操作945处,由丢弃指示符指示的PDCP PDU已经成为RLC PDU的一部分,则在操作950处,终端RLC层不从第二缓冲器丢弃PDCP PDU和相关信息。
RLC层可以接收上行链路授权,并且可以通过PDCP PDU的级联和分段来配置RLCPDU。在操作940处完成RLC PDU并将其传递到MAC层之后,RLC层从第二缓冲器丢弃RLC PDU,并且丢弃相关信息和映射信息。也就是说,在RLC UM模式下,RLC层发送RLC PDU,然后在操作960处将它们与相关信息一起丢弃,而不将它们直接存储在第二缓冲器中。这是因为在RLC UM模式下不支持ARQ功能,因此没有必要记录用于重传的信息。
根据本公开中提出的当LTE系统终端在RLC A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和当LTE系统终端在RLC U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PDCP层独立地管理第一缓冲器,并且RLC层独立地管理第二缓冲器。因此,其实施方式简单且不复杂。然而,为了支持高数据速率,应当考虑更优化的缓冲器管理方法。例如,如果第一缓冲器没有以高数据速率快速清空,则可能需要大的缓冲器大小来防止由于高数据速率导致的缓冲器溢出。如果为了防止缓冲器溢出而配置小定时器值,则数据可能在被发送前丢失,从而导致数据吞吐量下降。
在下文中,提出了当LTE系统终端在RLC A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和当LTE系统终端在RLC U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
在当LTE系统终端在RLC A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器不由PDCP层独立地管理,而是通过反映RLC层的RLC ACK结果而管理。此外,在当LTE系统终端在RLC U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器不由PDCP层独立地管理,而是通过反映是否发送RLC层中的RLC PDU而管理。
如果在RLC AM模式下从接收端RLC设备接收到RLC状态报告,并且接收到RLC PDU的ACK,则RLC设备不再有必要具有确认的RLC PDU、与此对应的信息以及任何更进一步的映射表信息,并且RLC设备从第二缓冲器丢弃它们是合理的。此外,如果级联到已经接收到ACK的RLC PDU的PDCP PDU存在于第一缓冲器中,则即使这样的信息也不用于重传,因此即使PDCP丢弃定时器尚未期满,RLC层也不再有必要具有它们。因此,在当根据本公开的LTE系统终端在RLC A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RLC层可能从第二缓冲器丢弃已经接收到RLC ACK的RLC PDU。此外,如果RLC层向PDCP层通知级联到RLCPDU的PDCP PDU,则从第一缓冲器丢弃对应的PDCP PDU,并且与丢弃的PDCP PDU和定时器相对应的信息被释放并丢弃。
相反,在RLC UM模式下,不支持ARQ功能,因此在RLC PDU被发送以用于重传之后,没有必要存储对应信息。因此,在发送RLC PDU之后,RLC层不将对应的RLC PDU存储在第二缓冲器中,而是丢弃相关信息(如果有的话)。此外,一旦发送了RLC PDU,即使PDCP丢弃定时器尚未期满,RLC层也不再有必要具有级联到RLC PDU的PDCP PDU。因此,在当根据本公开的LTE系统终端在RLC U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在发送RLC PDU之后,RLC层不将对应的RLC PDU存储在第二缓冲器中,而是丢弃相关信息(如果有的话)。此外,如果关于级联到RLC PDU的PDCP PDU的信息被传送到PDCP层,则即使PDCP丢弃定时器尚未期满,PDCP层也立即从第一缓冲器丢弃关于PDCP PDU的信息。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中LTE系统终端在RLC AM模式下管理缓冲器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参考图10A,如果从上层接收到IP分组,则终端PDCP层可以在操作1001处操作,在操作1005处,PDCP层可以接收IP分组,并且在操作1005处,终端可以通过将存储地址分配给IP分组来将各个IP分组存储在第一缓冲器中。此外,在操作1015处,终端PDCP层可以驱动并管理每个IP分组的PDCP丢弃定时器。如果定时器期满,则在操作1020处,终端从第一缓冲器丢弃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 PDU或PDCP SDU。如果在操作1025处,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PDU被传送到RLC层,则在操作1030处,PDCP层可以将与PDCP PDU相对应的丢弃指示符发送到RLC层。丢弃指示符可以指示第二缓冲器的传送到RLC层的PDCP PDU的存储地址、PDCP序号或关于PDCP PDU的映射信息。
此外,如果通过PDCP状态报告从接收端的PDCP层接收到关于PDCP PDU的ACK/NACK信息,则PDCP层可以从第一缓冲器丢弃确认的PDCP PDU。此外,如果存在与丢弃的PDCP PDU相对应的未期满定时器,则在操作1020处,PDCP层可以停止并丢弃定时器。此外,PDCP层可以从RLC层接收关于级联到已经接收到RLC ACK的RLC PDU的PDCP PDU的信息。由于PDCPPDU意味着它们已经被成功地传递到接收端,所以不再有必要将它们存储在第一缓冲器中,并且PDCP层丢弃它们、对应信息和映射表信息。如果存在未期满定时器,则在操作1020处,PDCP层可以停止并丢弃定时器。在基于RLC ACK来管理第一缓冲器的情况下,在切换期间根据终端的PDCP层操作来不同地管理第一缓冲器是重要的。
作为第一种情况,终端可以利用网络配置来执行PDCP层操作,其中在该网络配置中,在切换期间,在最低PDCP序号到目前为止按顺序成功传递之后,PDCP层应当再次向切换的目标基站重传PDCP PDU。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接收到关于级联到已经接收到RLC ACK的RLC PDU的PDCP PDU的信息,则PDCP层应当存储已经按照PDCP序号的顺序接收到所有ACK的最低PDCP序号。此外,针对高于最低PDCP序号的PDCP序号,即使RLC层已经接收到RLC ACK,PDCP层也不应当丢弃它们。也就是说,已经基于RLC ACK识别出其成功传递的PDCP PDU只能按照其PDCP序号的顺序而丢弃。例如,即使识别出PDCP序号1、2、3、4、5、9和10已经成功地从RLC层的RLC ACK传递,也只能从第一缓冲器丢弃PDCP序号1、2、3、4和5以及与对应的PDCPPDU相关的信息和映射信息。
作为第二种情况,终端可以利用网络配置来执行PDCP层操作,其中在该网络配置中,PDCP层应当选择性地向切换的目标基站重传到目前为止尚未成功传递的PDCP PDU。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接收到关于级联到已经接收到RLC ACK的RLC PDU的PDCP PDU的信息,则PDCP层可以从第一缓冲器丢弃与PDCP PDU相对应的信息以及映射信息,并且可以单独存储关于已经按顺序接收到ACK的PDCP序号的信息,以在切换期间使用该信息。
参考图10B,终端RLC层在操作1035处操作。如果在操作1040处从PDCP层接收到丢弃指示符,则终端RLC层可以丢弃与丢弃指示符相对应的信息。具体地,如果在操作1045处,与丢弃指示符相对应的PDCP PDU还没有成为RLC层中的RLC PDU的一部分或者还没有被映射到其上,则在操作1055处,终端RLC层丢弃对应信息。丢弃指示符的内容被传递到RLC层,并且终端RLC层从第二缓冲器丢弃所存储的PDCP PDU(RLC SDU)、与此相关的信息以及映射信息。如果由丢弃指示符指示的PDCP PDU已经成为RLC PDU的一部分(1045),则在操作1050处,终端RLC层不从第二缓冲器丢弃PDCP PDU和相关信息。
如果在操作1040处从接收端的RLC层接收到RLC状态报告,则RLC层可以识别每个RLC序号的ACK/NACK结果。此外,在操作1060处的确认的RLC PDU的情况下,在操作1065处,RLC层从第二缓冲器丢弃RLC PDU,并且丢弃相关映射信息。在操作1075处,RLC层为否定确认的RLC PDU准备重传。如果在重传的执行期间用于重传的RLC PDU被存储在第二缓冲器中的情况下上行链路授权足够,则RLC层可以立即执行重传,而如果上行链路授权不足,则RLC层可以执行重新分段以发送RLC PDU。如果用于重传的RLC PDU没有被存储在第二缓冲器中,而先前生成的信息(报头信息和关于级联的PDCP PDU的信息)和映射信息被记录,则RLC层可以基于此动态地重新生成RLC PDU以执行重传。
RLC层可以通过RLC状态报告来识别RLC序号的ACK/NACK的结果,在操作1070处识别映射表信息,并且确定对应的PDCP序号的ACK/NACK结果。如果识别出PDCP序号的ACK,则RLC层可以将PDCP序号的ACK信息传递到PDCP层。PDCP层可以识别ACK信息,并且可以使用ACK信息从第一缓冲器丢弃对应的PDCP PDU。
因此,在当LTE系统终端在RLC A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RLC层从第二缓冲器丢弃已经接收到RLC ACK的RLC PDU,向PDCP层通知级联到RLC PDU的PDCP PDU,从第一缓冲器丢弃对应的PDCP PDU,并且释放并丢弃对应信息和定时器。因此,即使利用小尺寸的缓冲器来快速清空第一缓冲器,也可以高效地管理缓冲器,因此可以最大化效率。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中LTE系统终端在RLC UM模式下管理缓冲器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参考图11A,如果从上层接收到IP分组,则终端PDCP层可以在操作1101处操作,在操作1105处,PDCP层可以接收IP分组,在操作1110处,终端可以通过将存储地址分配给IP分组来将各个IP分组存储在第一缓冲器中,并且在操作1115处,可以驱动并管理每个IP分组的PDCP丢弃定时器。如果定时器期满,则在操作1120处,终端从第一缓冲器丢弃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 PDU或PDCP SDU。如果在操作1125处,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 PDU被传送到RLC层,则在操作1130处,PDCP层可以将与PDCP PDU相对应的丢弃指示符发送到RLC层。丢弃指示符可以指示第二缓冲器的传送到RLC层的PDCP PDU的存储地址、PDCP序号或关于PDCPPDU的映射信息。此外,如果通过PDCP状态报告从接收端的PDCP层接收到关于PDCP PDU的ACK/NACK信息,则PDCP层可以从第一缓冲器丢弃确认的PDCP PDU,并且如果存在与丢弃的PDCP PDU相对应的未期满定时器,则在操作1120处,PDCP层可以停止并丢弃定时器。此外,如果从RLC层发送RLC PDU,并且RLC层将关于级联到所发送的RLC PDU的PDCP PDU的信息传递到PDCP层,则PDCP层可以从第一缓冲器丢弃关于所发送的PDCP PDU的信息,并且如果对应定时器没有期满,则PDCP层可以释放并丢弃定时器。
参考图11B,终端RLC层可以在操作1135处操作。如果在操作1140处从PDCP层接收到丢弃指示符,则终端RLC层1135可以丢弃与丢弃指示符相对应的信息。具体地,如果在操作1145处,与丢弃指示符相对应的PDCP PDU还没有成为RLC层中的RLC PDU的一部分或者还没有被映射到其上,则在操作1155处,终端RLC层丢弃对应信息。丢弃指示符的内容被传递到RLC层,并且终端RLC层从第二缓冲器丢弃所存储的PDCP PDU(RLC SDU)、与此相关的信息以及映射信息。如果在操作1145处,由丢弃指示符指示的PDCP PDU已经成为RLC PDU的一部分,则在操作1150处,终端RLC层不从第二缓冲器丢弃PDCP PDU和相关信息。
RLC层可以接收上行链路授权,并且可以通过PDCP PDU的级联和分段来配置RLCPDU。在操作1140处完成RLC PDU并将其传递到MAC层之后,在操作1160处,RLC层从第二缓冲器丢弃RLC PDU,并且丢弃相关信息和映射信息。也就是说,在RLC UM模式下,RLC层发送RLCPDU,然后将它们与相关信息一起丢弃,而不将它们直接存储在第二缓冲器中。这是因为在RLC UM模式下不支持ARQ功能,因此没有必要记录用于重传的信息。此外,在操作1165处,RLC层可以确定关于级联到所发送的RLC PDU的PDCP PDU的信息并将其传递到PDCP层,并且可以使用该信息来管理第一缓冲器。
因此,在当LTE系统终端在RLC U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在发送RLC PDU之后,RLC层不将对应的RLC PDU存储在第二缓冲器中,而是丢弃相关信息(如果有的话),并且将关于级联到RLC PDU的PDCP PDU的信息发送到PDCP层。即使PDCP定时器没有期满,PDCP层也会立即从第一缓冲器丢弃关于PDCP PDU的信息。
LTE系统的共享缓冲器结构。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当LTE系统终端在RLC A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映射表和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示图,并且示出了详细映射表和对应操作。
参考图12,终端具有用于每个逻辑信道的第四缓冲器。第四缓冲器可以是集成缓冲器,其中在该集成缓冲器中共享使用如图6和图7所示的第一缓冲器和第二缓冲器。优选地,第四缓冲器可以是共享缓冲器。因此,通过使用共享缓冲器,可以更高效地管理缓冲器。逻辑信道的第四缓冲器可以是物理上划分的缓冲器,或者物理上相同但逻辑上划分的缓冲器。在本公开中,当实际实施时,缓冲器包括物理上或逻辑上可划分的缓冲器结构。
第四缓冲器1205可以存储进入PDCP层的IP分组(PDCP SDU)1210,生成PDCP SDU的报头,并且通过将报头与PDCP SDU一起配置来产生PDCP PDU 1215以在其中存储所生成的PDCP PDU。此外,如果从基站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则终端通过反映每个逻辑信道的优先级或QoS来将上行链路授权分发给各个逻辑信道。如果如上所述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则RLC层将第四缓冲器中的PDCP PDU(RLC SDU)级联到各个逻辑信道,将各个PDCP PDU(RLC SDU)的长度信息输入到RLC PDU的报头,并且动态配置RLC PDU 630。如果当RLC SDU级联到上行链路授权时,RLC SDU的大小与上行链路授权不精确一致,则RLC层可以执行分段操作。如果针对RLC SDU执行分段,则RLC层将分段信息输入到RLC PDU的报头。此外,RLC层可以将完成的RLC PDU发送到MAC层。
此外,MAC层可以通过复用从不同逻辑信道接收的RLC PDU来配置一个MAC PDU,并且可以将MAC PDU发送到物理层。此外,对于HARQ处理,MAC层可以存储MAC PDU,并且可以执行其重传,直到接收到ACK。
如果上行链路授权的大小是已知的,则第四缓冲器可以通过PDCP PDU(RLC SDU)的级联来配置一个RLC PDU。在本公开中提出的当LTE系统终端在RLC A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三实施例中,在RLC PDU被配置和发送之后,RLC PDU可以不被存储用于重传。因此,在第三实施例中,在第四缓冲器中的RLC PDU的配置期间的级联的PDCP PDU的存储地址、分段信息和报头信息被记录在映射表中,并且如果重传是必要的,则参考记录的信息来动态地重新配置并发送RLC PDU。
一旦如上所述配置了RLC PDU,RLC层可以基于RLC序号来配置映射表1220。例如,为了记录关于级联到与RLC序号1相对应的RLC PDU的PDCP PDU的信息,RLC层可以记录级联的PDCP PDU的第四缓冲器的存储地址。缓冲器的地址可以由存储地址的开始链路和结束链路组成。此外,如果RLC层已经执行了分段操作,则可以记录分段信息。在分段信息中,与原始RLC SDU相比,如果排除RLC SDU的报头的部分,即有效载荷,与RLC SDU的最前部分一致,则“0”可以被记录为FI字段的第一比特,而如果有效载荷与最前部分不一致,则“1”可以被记录为FI字段的第一比特。与原始的RLC SDU相比,如果有效载荷与RLC SDU的最后部分一致,则“0”可以被记录为FI字段的第二比特,而如果有效载荷与最后部分不一致,则“1”可以被记录为FI字段的第二比特。RLC层可以如上所述记录分段信息。
此外,发送端的RLC层可以在从接收端的RLC层接收到RLC状态报告之后识别各个RLC序号的ACK/NACK结果,并且可以记录各个RLC序号的ACK/NACK。此外,RLC层可以记录关于什么PDCP PDU被级联到与各个RLC序号相对应的RLC PDU的信息。也就是说,可以记录指示PDCP序号1和2以及PDCP序号3的一部分被级联到RLC序号1的信息。在RLC层中执行分段操作的情况下,可以在最后分段上标记关于各个分段的信息。
标记最后分段的原因是为了当针对某个RLC序号接收到ACK时,识别什么PDCP序号可以被认为是ACK。也就是说,如果在发送PDCP序号3和PDCP序号4的最后分段被级联到的RLC序号2之后接收到针对RLC序号2的ACK,则RLC层可以接收针对PDCP序号3的最后分段的ACK,因此可以认为它已经接收到针对PDCP序号3和PDCP序号4的ACK。
每当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时,RLC层可以通过PDCP PDU的级联和分段来产生RLCPDU,以将RLC PDU发送到下层。此外,RLC层可以按照适当的顺序发送和存储RLC PDU。例如,RLC层可以记录该信息作为诸如映射表1220的映射表信息。如果在从接收端的RLC层接收的RLC状态报告中针对RLC序号1接收到NACK,则RLC层准备重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于重传的上行链路授权小于开始处的上行链路授权,则RLC层执行重新分段,为分段的RLC PDU新配置报头,并且发送配置的RLC PDU。此外,在操作1225处,RLC层可以单独记录关于重传的RLC PDU的信息。
第四缓冲器的操作如下。
如果从上层接收到IP分组,则PDCP层可以通过将存储地址分配给各个IP分组来将各个IP分组存储在第四缓冲器中。此外,PDCP层可以驱动并管理每个IP分组的PDCP丢弃定时器。定时器值可以由网络配置。也就是说,当终端配置RRC连接时,定时器值可以由网络通过RRC消息而配置。如果定时器期满,则终端从第四缓冲器丢弃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 PDU或PDCP SDU。如果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 PDU被传送到RLC层,则PDCP层可以将与PDCP PDU相对应的丢弃指示符发送到RLC层。丢弃指示符可以指示发送到RLC层的PDCP PDU序号或PDCP PDU的映射信息。此外,如果通过PDCP状态报告从接收端的PDCP层接收到关于PDCPPDU的ACK/NACK信息,则PDCP层可以从第四缓冲器丢弃确认的PDCP PDU,并且如果与丢弃的PDCP PDU相对应的未期满定时器存在,则它可以停止并丢弃定时器。此外,PDCP层可以从RLC层接收关于级联到已经接收到RLC ACK的RLC PDU的PDCP PDU的信息。由于PDCP PDU意味着它们已经被成功地传递到接收端,所以不再有必要将它们存储在第四缓冲器中。因此,存储在第四缓冲器中的信息可以被丢弃。具体地,可以丢弃与成功传递到接收端的PDCPPDU相对应的信息以及映射表信息,并且如果存在未期满定时器,定时器也可以被停止并丢弃。在基于RLC ACK来管理第四缓冲器的情况下,在切换期间根据终端的PDCP层操作来不同地管理第四缓冲器是重要的。
作为第一种情况,终端可以利用网络配置来执行PDCP层操作,其中在该网络配置中,在切换期间,在最低PDCP序号到目前为止按顺序成功传递之后,PDCP层应当再次向切换的目标基站重传PDCP PDU。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接收到关于级联到已经接收到RLC ACK的RLC PDU的PDCP PDU的信息,则PDCP层应当存储已经按照PDCP序号的顺序接收到所有ACK的最低PDCP序号。此外,针对高于最低PDCP序号的PDCP序号,即使RLC层已经接收到RLC ACK,PDCP层也不应当丢弃它们。也就是说,已经基于RLC ACK识别出其成功传递的PDCP PDU只能按照其PDCP序号的顺序而丢弃。例如,即使识别出PDCP序号1、2、3、4、5、9和10已经成功地从RLC层的RLC ACK传递,也只能从第四缓冲器丢弃PDCP序号1、2、3、4和5以及与对应的PDCPPDU相关的信息和映射信息。
作为第二种情况,终端可以利用网络配置来执行PDCP层操作,其中在该网络配置中,PDCP层应当选择性地向切换的目标基站重传到目前为止尚未成功传递的PDCP PDU。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接收到关于级联到已经接收到RLC ACK的RLC PDU的PDCP PDU的信息,则PDCP层可以从第四缓冲器丢弃与PDCP PDU相对应的信息以及映射信息,并且可以单独存储关于已经按顺序接收到ACK的PDCP序号的信息,以在切换期间使用该信息。
如果从PDCP层接收到丢弃指示符,则在与丢弃指示符相对应的PDCP PDU还没有成为RLC PDU的一部分或者还没有被映射到其上的状态下,RLC层可以丢弃对应信息。具体地,RLC层丢弃与传递到并存储在RLC层中的PDCP PDU(RLC SDU)相关的信息以及映射信息。如果由丢弃指示符指示的PDCP PDU已经成为RLC PDU的一部分,则RLC层不丢弃PDCP PDU和相关信息。这是因为如果已经成为RLC PDU的一部分的PDCP PDU被丢弃,RLC序号中会出现间隙,从而导致传输延迟。接收端不能辨别对应的RLC序号是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的还是在发送端中通过丢弃指示符而丢弃。
如果从接收端的RLC层接收到RLC状态报告,则RLC层可以识别每个RLC序号的ACK/NACK结果,并且在确认的RLC PDU的情况下,RLC层丢弃与此相关的映射信息。RLC层为否定确认的RLC PDU准备重传。如果在执行重传的情况下上行链路授权足够,则RLC层可以使用映射表信息动态地重新生成并重传RLC PDU,而如果上行链路授权不足,则RLC层可以在操作1225处执行重新分段,并且动态地重新生成并发送RLC PDU。
RLC层可以通过RLC状态报告来识别RLC序号的ACK/NACK的结果,识别映射表信息1220,并且确定对应的PDCP序号的ACK/NACK结果。如果识别出PDCP序号的ACK,则RLC层可以将PDCP序号的ACK信息传递到PDCP层。PDCP层可以识别ACK信息,并且可以记录每个PDCP序号的ACK/NACK信息。PDCP序号的ACK信息可以在切换期间被使用。当终端切换出现时,PDCP层可以执行到切换的目标基站的重传,从已经按照序号的顺序接收到所有ACK的最低PDCP序号之后的PDCP序号开始。如果网络支持切换期间的选择性重传,则PDCP层可以仅向切换的目标基站重传否定确认的PDCP PDU。
在根据本公开的当LTE系统终端在RLC A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四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第四缓冲器不由PDCP层独立地管理,而是通过反映RLC层的RLC ACK结果而管理。此外,在当LTE系统终端在RLC U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四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第四缓冲器不由PDCP层独立地管理,而是通过反映是否发送RLC层中的RLC PDU而管理。
如果在RLC AM模式下从接收端RLC设备接收到RLC状态报告,并且接收到RLC PDU的ACK,则RLC设备不再有必要具有与确认的RLC PDU相对应的信息以及映射表信息,并且RLC设备从第四缓冲器丢弃它们是合理的。此外,如果级联到已经接收到ACK的RLC PDU的PDCP PDU存在于第四缓冲器中,则即使这样的信息也不用于重传,因此即使PDCP丢弃定时器尚未期满,RLC层也不再有必要具有它们。
因此,在当根据本公开的LTE系统终端在RLC A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三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RLC层从映射表丢弃关于已经接收到RLC ACK的RLC PDU的信息,向PDCP层通知级联到RLC PDU的PDCP PDU,从第四缓冲器丢弃对应的PDCPPDU,释放并丢弃对应信息和定时器。
当具有如图12所示的结构的LTE系统终端在RLC U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三实施例如下。
当在RLC UM模式下操作时,根据本公开的终端具有如图12所示的结构,并且以与如上参考图12描述的方式类似的方式操作。然而,不同于RLC AM模式,在RLC UM模式下不支持ARQ功能,因此不执行重传。此外,不执行RLC状态报告。因此,没有必要记录已经发送的RLC PDU或相关信息,以及用于重传的映射表信息。这是RLC UM模式和RLC AM模式之间的最大差异。
在本公开中,其中RLC UM模式下的LTE系统终端高效管理缓冲器的方法的第三实施例如下。
如果从上层接收到IP分组,则PDCP层可以通过将存储地址分配给IP分组来将各个IP分组存储在第四缓冲器1205中。此外,PDCP层可以驱动并管理每个IP分组的PDCP丢弃定时器。定时器值可以由网络配置。例如,当终端配置RRC连接时,定时器值可以由网络通过RRC消息而配置。如果定时器期满,终端从第四缓冲器丢弃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 PDU或PDCP SDU。如果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 PDU被传送到RLC层,则PDCP层可以将与PDCP PDU相对应的丢弃指示符发送到RLC层。丢弃指示符可以指示传送到RLC层的PDCP PDU的存储地址或关于PDCP PDU的映射信息。
此外,如果通过PDCP状态报告从接收端的PDCP层接收到关于PDCP PDU的ACK/NACK信息,则PDCP层可以从第四缓冲器丢弃确认的PDCP PDU,并且如果与丢弃的PDCP PDU相对应的未期满定时器存在,则它可以停止并丢弃定时器。
如果从PDCP层接收到丢弃指示符,则RLC层可以丢弃与丢弃指示符相对应的信息。具体地,如果与丢弃指示符相对应的PDCP PDU还没有成为RLC层中的RLC PDU的一部分或者还没有被映射到其上,则RLC层丢弃对应信息。丢弃指示符的内容被传递到RLC层,并且RLC层丢弃与所存储的PDCP PDU(RLC SDU)相关的信息以及映射信息。
如果由丢弃指示符指示的PDCP PDU已经成为RLC PDU的一部分,则RLC层不丢弃相关信息。这是因为如果已经成为RLC PDU的一部分的PDCP PDU被丢弃,RLC序号中会出现间隙,从而导致传输延迟。也就是说,接收端不能辨别对应的RLC序号是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的还是在发送端中通过丢弃指示符而丢弃。
RLC层可以接收上行链路授权,并且可以通过PDCP PDU的级联和分段来配置RLCPDU。此外,在完成RLC PDU并将其传递到MAC层之后,RLC层丢弃与RLC PDU相关的信息以及映射信息。在RLC UM模式下,RLC层发送RLC PDU,然后将它们与相关信息一起丢弃,而不存储它们。这是因为在RLC UM模式下不支持ARQ功能,因此没有必要记录用于重传的信息。
在RLC UM模式下,不支持ARQ功能,因此在RLC PDU被发送以用于重传之后,没有必要存储对应信息。因此,在发送RLC PDU之后,RLC层不将对应的RLC PDU存储在第四缓冲器中,而是丢弃相关信息(如果有的话)。此外,一旦发送了RLC PDU,即使PDCP丢弃定时器尚未期满,RLC层也不再有必要将PDCP PDU级联到RLC PDU。
因此,在当根据本公开的LTE系统终端在RLC U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三实施例中,在发送RLC PDU之后,RLC层可以不将对应的RLC PDU存储在第四缓冲器和映射表中。此外,如果相关信息存在,则RLC层丢弃该信息,并且可以将关于级联到RLC PDU的PDCP PDU的信息发送到PDCP层。如果接收到关于PDCP PDU的信息,即使PDCP丢弃定时器尚未期满,PDCP层也会立即从第四缓冲器丢弃关于PDCP PDU的信息。
图13A和图13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中LTE系统终端在RLC AM模式下管理缓冲器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参考图13A,如果从上层接收到IP分组,则终端PDCP层可以在操作1301处操作,在操作1305处,PDCP层可以接收IP分组,并且在操作1310处,终端可以通过将存储地址分配给IP分组来将各个IP分组存储在第四缓冲器中。此外,在操作1315处,终端PDCP层可以驱动并管理每个IP分组的PDCP丢弃定时器。如果定时器期满,则在操作1320处,终端从第一缓冲器丢弃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 PDU或PDCP SDU。如果在操作1325处,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PDU被发送到RLC层,则在操作1330处,PDCP层可以将与PDCP PDU相对应的丢弃指示符发送到RLC层。丢弃指示符可以指示发送到RLC层的PDCP PDU序号、或关于PDCP PDU的映射信息。
此外,如果通过PDCP状态报告从接收端的PDCP层接收到关于PDCP PDU的ACK/NACK信息,则PDCP层可以从第四缓冲器丢弃确认的PDCP PDU。此外,如果存在与丢弃的PDCP PDU相对应的未期满定时器,则在操作1320处,PDCP层可以停止并丢弃定时器。此外,PDCP层可以从RLC层接收关于级联到已经接收到RLC ACK的RLC PDU的PDCP PDU的信息。由于PDCPPDU意味着它们已经被成功地传递到接收端,所以不再有必要将它们存储在第四缓冲器中,并且PDCP层可以丢弃它们。
此外,PDCP层丢弃与丢弃的PDCP PDU相对应的信息以及映射表信息。如果存在未期满定时器,则在操作1320处,PDCP层可以停止并丢弃定时器。在基于RLC ACK来管理第四缓冲器的情况下,在切换期间根据终端的PDCP层操作来不同地管理第四缓冲器是重要的。
作为第一种情况,终端可以利用网络配置来执行PDCP层操作,其中在该网络配置中,在切换期间,在最低PDCP序号到目前为止按顺序成功传递之后,PDCP层应当再次向切换的目标基站重传PDCP PDU。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接收到关于级联到已经接收到RLC ACK的RLC PDU的PDCP PDU的信息,则PDCP层应当存储已经按照PDCP序号的顺序接收到所有ACK的最低PDCP序号。此外,针对高于最低PDCP序号的PDCP序号,即使RLC层已经接收到RLC ACK,PDCP层也不应当丢弃它们。也就是说,已经基于RLC ACK识别出其成功传递的PDCP PDU只能按照其PDCP序号的顺序而丢弃。例如,即使识别出PDCP序号1、2、3、4、5、9和10已经成功地从RLC层的RLC ACK传递,也只能从第四缓冲器丢弃PDCP序号1、2、3、4和5以及与对应的PDCPPDU相关的信息和映射信息。
作为第二种情况,终端可以利用网络配置来执行PDCP层操作,其中在该网络配置中,PDCP层应当选择性地向切换的目标基站重传到目前为止尚未成功传递的PDCP PDU。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接收到关于级联到已经接收到RLC ACK的RLC PDU的PDCP PDU的信息,则PDCP层可以从第四缓冲器丢弃与PDCP PDU相对应的信息以及映射信息,并且可以单独存储关于已经按顺序接收到ACK的PDCP序号的信息,以在切换期间使用该信息。
参考图13B,终端RLC层可以在操作1335处操作。如果在操作1340处从PDCP层接收到丢弃指示符,则终端RLC层可以丢弃与丢弃指示符相对应的信息。具体地,如果在操作1345处,与丢弃指示符相对应的PDCP PDU还没有成为RLC层中的RLC PDU的一部分或者还没有被映射到其上,则在操作1355处,终端RLC层丢弃对应信息。丢弃指示符的内容被传递到RLC层,终端RLC层丢弃与所存储的PDCP PDU(RLC SDU)相关的信息以及映射信息。如果在操作1345处,由丢弃指示符指示的PDCP PDU已经成为RLC PDU的一部分,则在操作1350处,终端RLC层不丢弃与PDCP PDU相关的信息。
如果在操作1340处从接收端的RLC层接收到RLC状态报告,则RLC层可以识别每个RLC序号的ACK/NACK结果。此外,在操作1360处的确认的RLC PDU的情况下,在操作1365处,RLC层丢弃相关映射信息。在操作1375处,RLC层为否定确认的RLC PDU准备重传。如果在重传的执行期间用于重传的上行链路授权足够,则RLC层可以基于RLC PDU的映射信息以及报头信息动态地重新生成并重传RLC PDU。此外,如果上行链路授权不足,则RLC层可以在操作730处执行重新分段,以动态地生成并发送RLC PDU。RLC层可以通过RLC状态报告来识别RLC序号的ACK/NACK的结果,在操作1370处识别映射表信息,并且确定对应的PDCP序号的ACK/NACK结果。如果识别出PDCP序号的ACK,则RLC层可以将PDCP序号的ACK信息传递到PDCP层。PDCP层可以识别ACK信息,并且可以使用ACK信息从第四缓冲器丢弃对应的PDCP PDU。
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当LTE系统终端在RLC A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三实施例中,RLC层可以丢弃关于已经接收到RLC ACK的RLC PDU的信息以及映射表信息。此外,如果RLC层向PDCP层通知级联到RLC PDU的PDCP PDU,则PDCP层从第四缓冲器丢弃对应的PDCP PDU,并且释放并丢弃对应信息和定时器。因此,即使利用小尺寸的缓冲器来快速清空第四缓冲器,也可以高效地管理缓冲器,因此可以最大化效率。
图14A和图14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公开的其中LTE系统终端在RLC UM模式下管理缓冲器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参考图14A,如果从上层接收到IP分组,则终端PDCP层可以在操作1401处操作,在操作1405处,终端PDCP层可以接收IP分组,并且在操作1410处,终端可以通过将存储地址分配给IP分组来将各个IP分组存储在第四缓冲器中。此外,在操作1415处,终端PDCP层可以驱动并管理每个IP分组的PDCP丢弃定时器。如果定时器期满,则在操作1420处,终端从第四缓冲器丢弃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 PDU或PDCP SDU。如果在操作1425处,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 PDU被发送到RLC层,则在操作1430处,PDCP层可以将与PDCP PDU相对应的丢弃指示符发送到RLC层。丢弃指示符可以指示发送到RLC层的PDCP PDU序号或关于PDCP PDU的映射信息。
此外,如果通过PDCP状态报告从接收端的PDCP层接收到关于PDCP PDU的ACK/NACK信息,则PDCP层可以从第四缓冲器丢弃确认的PDCP PDU,并且如果存在与丢弃的PDCP PDU相对应的未期满定时器,则在操作1420处,PDCP层可以停止并丢弃定时器。此外,如果从RLC层发送RLC PDU,并且RLC层将关于级联到所发送的RLC PDU的PDCP PDU的信息传递到PDCP层,则PDCP层可以从第四缓冲器丢弃关于所发送的PDCP PDU的信息,并且如果对应定时器没有期满,则PDCP层可以释放并丢弃定时器。
参考图14B,终端RLC层可以在操作1435处操作。如果在操作1440处从PDCP层接收到丢弃指示符,则终端RLC层1435可以丢弃与在操作1440处接收到的丢弃指示符相对应的信息。具体地,如果在操作1445处,与丢弃指示符相对应的PDCP PDU还没有成为RLC层中的RLC PDU的一部分或者还没有被映射到其上,则在操作1455处,终端RLC层丢弃对应信息。丢弃指示符的内容被传递到RLC层,并且终端RLC层丢弃与所存储的PDCP PDU(RLC SDU)相关的信息以及映射信息。如果在操作1445处,由丢弃指示符指示的PDCP PDU已经成为RLC PDU的一部分,则在操作1450处,终端RLC层不丢弃与PDCP PDU相关的信息。
RLC层可以接收上行链路授权,并且可以通过PDCP PDU的级联和分段来配置RLCPDU。在操作1440处完成RLC PDU并将其传递到MAC层之后,在操作1460处,RLC层丢弃与RLCPDU相关的信息以及映射信息。在RLC UM模式下,RLC层发送RLC PDU,然后丢弃相关信息(如果有的话),而不存储它们。这是因为在RLC UM模式下不支持ARQ功能,因此没有必要记录用于重传的信息。此外,在操作1465处,RLC层可以确定并向PDCP层传递关于级联到所发送的RLC PDU的PDCP PDU的信息,并且可以使用该信息来管理第四缓冲器。
因此,在当LTE系统终端在RLC U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三实施例中,RLC层发送RLC PDU,然后丢弃相关信息(如果有的话),而不存储对应的RLCPDU。此外,RLC层可以将关于级联到RLC PDU的PDCP PDU的信息发送到PDCP层。即使PDCP定时器没有期满,PDCP层也会立即从第四缓冲器丢弃关于PDCP PDU的信息。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缓冲器结构和重传加速。
在本公开的前部分,已经提出并描述了用于在LTE系统中高效管理缓冲器的方法。在本公开的剩余部分中,提出了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高效管理缓冲器并加速重传的结构和方法。
图15A和图15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处理结构的示图。
参考图15A和图15B,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针对逻辑信道执行PDCP层和RLC层数据处理。也就是说,逻辑信道1 1505和逻辑信道2 1510具有不同的PDCP层和RLC层,并且执行独立的数据处理。此外,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将从各个逻辑信道的RLC层1515生成的RLCPDU传递到MAC层1520,以配置一个MAC PDU,并且将MAC PDU发送到接收端。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PDCP层、RLC层和MAC层可以包括如上参考图4所述的功能,并且可以执行与该功能相对应的操作。
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RLC层不级联PDCP PDU。此外,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诸如附图标记1525的MAC PDU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针对每个MAC SDU具有MAC子报头的结构,换句话说,其中MAC子报头以MAC SDU为单位重复的结构。因此,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在操作1530处,可以在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之前执行数据预处理。
例如,如果PDCP层接收到IP分组,则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终端可以在接收上行链路授权之前针对所接收的IP分组执行PDCP处理(加密)和完整性保护,并且可以通过生成PDCP报头来生成PDCP PDU。此外,终端可以通过将PDCP PDU传递到RLC层而配置RLC报头来配置RLC PDU,并且可以通过将RLC PDU传递到MAC层来预配置MAC子报头和MAC SDU。
如果终端在操作1530处接收上行链路授权,则它可以通过使MAC子报头和MAC SDU达到匹配上行链路授权的大小的程度来配置MAC PDU。相反,如果上行链路授权不足,则终端可以执行分段操作,以便填满并高效地使用传输资源。在操作1540处,终端可以更新与分段的数据相对应的RLC报头(分段的信息或长度信息)和MAC报头(L字段,长度改变)。因此,与LTE系统相比,如果假设同时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诸如操作1530和操作1545,则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在处理时间上具有大的增益,诸如附图标记1535。如果需要,或者如果在网络中配置,则RLC层和PDCP层可以使用一个公共序号。
可以针对每个逻辑信道执行预处理,并且可以由MAC层将针对每个逻辑信道预处理的RLC PDU再次预处理为MAC SDU和MAC子报头。此外,如果MAC层在操作1530处接收上行链路授权,则终端可以通过为每个逻辑信道分配上行链路授权来复用预生成的MAC SDU和MAC子报头。
在MAC层从基站接收上行链路授权之后,终端可以执行LCP,并且可以针对每个逻辑信道划分上行链路授权。此外,终端可以通过复用为每个逻辑信道生成的MAC SDU和MAC子报头来配置一个MAC PDU,并且将MAC PDU传递到物理层。如果分配给每个逻辑信道的上行链路授权不足,可以针对RLC层请求分段。因此,如果RLC层执行分段操作,则可以更新报头中包括的分段信息。此外,如果RLC层再次将更新的信息传递到MAC层,则MAC层可以更新对应的MAC报头。如上所述,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如下特征,在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之前开始PDCP层、RLC层和MAC层的数据处理。
由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上述结构,几个RLC PDU可以进入一个MAC PDU。在LTE系统中,由于RLC层具有级联功能,所以几个PDCP PDU被级联以产生要被传送到MAC层一个RLC PDU,并且一个MAC PDU通常包括与逻辑信道的数量一样多的RLC PDU(在LTE系统中,逻辑信道的数量通常约为2至4)。
然而,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RLC层不具有RLC级联功能,因此一个PDCP PDU被生成为一个RLC PDU。因此,一个MAC PDU可以包括其数量对应于IP分组(PDCP PDU)的数量乘以逻辑信道的数量的RLC PDU。通过简单的算术计算,在LTE系统中,一个MAC PDU最多可以包括大约4个RLC PDU,而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一个MAC PDU可以包括不少于500个RLC PDU。因此,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如果一个MAC PDU丢失,就有必要重传数百个RLCPDU。因此,RLC层应当重传数百个RLC PDU,这可能导致严重的传输延迟。因此,在本公开中,提出了能够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加速重传的结构和方法。
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RLC层可以在RLC确认模式(RLC AM)、RLC未确认模式(RLC UM)和RLC透明模式(RLC TM)下操作。在RMC AM模式下,RLC层支持ARQ功能,发送端可以从接收端接收RLC状态报告,并且发送端可以使用状态报告重传否定确认的RLC PDU。因此,保证了无错误的可靠数据传输。因此,RLC AM模式适用于要求高可靠性的服务。
相反,在RLC UM模式下,不支持ARQ功能。因此,在RLC UM模式下,发送端不从接收端接收RLC状态报告,并且不执行重传功能。在RLC UM模式下,如果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发送端的RLC层用于级联从上层接收的PDCP PDU(RLC SDU)并将级联的PDCP PDU连续传递到下层。因此,无传输延迟的连续数据传输成为可能,因此RLC UM模式对于对传输延迟敏感的服务是有用的。在RLC TM模式下,RLC层将从上层接收的PDCP PDU直接发送到下层,而不执行任何过程。在RLC层的TM模式下,将来自上层的数据从RLC层透明地传递到下层。因此,当发送通过诸如CCCH的公共信道而发送的系统信息或寻呼消息时,可以有效地使用RLC TM模式。
在本公开中,PDCP层和RLC层处理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和重传加速方法,因此现在将详细描述排除其中RLC层不执行任何处理的模式(诸如RLC TM模式)的RLC AM模式和RLC UM模式。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在RLC AM/TM下的缓冲器结构以及重传加速。
图1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当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在RLC A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映射表和重传加速方法的示图。
参考图16,终端具有用于各个逻辑信道的第五缓冲器和第六缓冲器。为了方便起见,图16解释了一个逻辑信道。逻辑通道的第五缓冲器和第六缓冲器可以是物理上划分的缓冲器,或者物理上相同但逻辑上划分的缓冲器。优选地,第五缓冲器可以是PDCP缓冲器,并且第六缓冲器可以是MAC缓冲器。在本公开中,当实际实施时,缓冲器包括物理上或逻辑上可划分的缓冲器结构。
终端可以存储进入PDCP层的IP分组(PDCP SDU)1610,并且可以生成PDCP SDU的报头。此外,终端可以通过将所生成的报头与PDCP SDU一起配置来产生PDCP PDU 1615,以将它们存储在第五缓冲器1605中。此外,在从基站接收上行链路授权之前,终端可以执行数据预处理。具体地,在操作1625处,终端可以通过针对第五缓冲器中的PDCP PDU生成RLC报头来配置RLC PDU 1620,针对RLC PDU(MAC SDU)配置MAC子报头,并且将MAC SDU和MAC子报头一起存储在第六缓冲器1630中。然而,如果所有PDCP PDU被预处理成MAC SDU和MAC子报头,则第六缓冲器可能需要大容量。因此,在本公开中,PDCP PDU的数据预处理可以仅被执行到由终端和网络支持的最大传输块(TB)大小。
例如,终端可以预处理数据,直到数据预处理的MAC SDU和MAC子报头的大小之和超过最大TB大小的时刻(这是因为PDECP PDU的大小是可变的,因此MAC SDU和MAC子报头的大小之和可能与最大TB大小不一致)。此外,终端可以仅将数据预处理到接近最大TB大小的程度。例如,如果数据预处理的MAC SDU和MAC子报头(被存储用于发送到第六缓冲器)的大小接近成为最大TB大小,则终端可以不再执行数据预处理。
如果在数据预处理期间生成了RLC PDU,则终端可以分配RLC序号,预处理构成RLCPDU的PDCP PDU在第五缓冲器的存储地址1655以及与RLC PDU相对应的MAC SDU和MAC子报头,并且将第六缓冲器的存储地址1660存储在映射表1650中。如有必要,终端可以存储对应的PDCP序号。然而,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如果PDCP序号和RLC序号相同,则可以省略PDCP序号或RLC序号。此外,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即使PDCP层和RLC层使用一个公共序号,也可以省略PDCP序号或RLC PDCP序号。
如果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则终端通过反映各个逻辑信道的优先级或QoS来将上行链路授权分发给各个逻辑信道。如果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1635,则终端通过使数据以来自第六缓冲器的MAC子报头和MAC SDU为单位达到对应于上行链路授权的程度来配置MACPDU 1645的一部分。此外,针对其他逻辑信道,终端可以通过复用通过上述过程而接收的MAC子报头1640和MAC SDU来完成一个MAC PDU 1645,并且可以将MAC PDU发送到物理层。
如果当针对每个逻辑信道将数据以MAC子报头和MAC SDU为单位添加到上行链路授权时,MAC子报头和MAC SDU的大小彼此不精确一致,则RLC层可以针对变得与大小不一致的最后一个RLC SDU执行分段操作。如果针对RLC SDU执行了分段,则RLC层可以将分段信息新输入并更新到RLC PDU的报头。此外,针对完成的RLC PDU,MAC层可以新更新新的MAC子报头,并且可以配置MAC子报头和MAC SDU以匹配上行链路授权。
如果RLC层执行如上所述的分段操作,则在操作1665处,关于用于分段操作的报头字段的信息可以被记录在映射表中。然而,如果不必要,则可以省略这样的记录。如上所述的RLC SDU分段操作的特征在于,使得分段的RLC PDU具有分段信息字段和包括指示分段对应于原始RLC SDU的什么位置的偏移的字段,其中分段信息字段指示在分段的RLC PDU保持相同RLC序号的状态下,分段的分段是第一个分段、中间分段还是最后分段。
如果通过从接收端的RLC层接收的RLC状态报告识别出ACK/NACK,则在操作1670处,终端可以将该信息记录在映射表中。如果有必要重传否定确认的RLC PDU,则发送端的RLC层可以通过使用映射表1650中第六缓冲器的存储地址信息访问与RLC PDU相对应的先前产生并发送的MAC SDU和MAC子报头的存储地址来立即执行重传。如果上行链路授权足够大以包括其重传应当被执行的所有RLC PDU,则可以使用存储在第六缓冲器中的MAC SDU和MAC子报头执行重传。相反,如果上行链路不能包括其重传应当被执行的所有RLC PDU,则RLC层针对最后一个MAC SDU(RLC PDU)执行分段操作,RLC报头和MAC层执行更新MAC报头以执行重传的过程。此外,如果需要一次重传几个连续的RLC PDU,则终端可以通过使用映射表1650中第六缓冲器的存储地址以小的存储器访问来执行快速重传。例如,可以通过参考几个连续的RLC PDU当中的第一个RLC PDU的开始链路和最后一个RLC PDU的结束链路,一次从第六缓冲器引入几个RLC PDU来配置MAC PDU。例如,如果需要重传RLC序号1至6,则终端可以从映射表1650识别第六缓冲器的存储地址1655,并且参考对于RLC序号1的第六缓冲器的起始链路p和RLC序号6的结束链路m使用第六缓冲器的存储地址0至m来执行重传。
在本公开提出的当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终端在RLC A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和重传加速方法的第四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在第六缓冲器中存储已经针对其执行了存储在第五缓冲器中的PDCP PDU的数据预处理的MAC子报头和MAC SDU,并且可以基于RLC序号来配置映射表以管理它们。此外,在第四实施例中,如果有必要执行重传,其特征在于,使用第六缓冲器中已经被预生成并存储的映射表信息立即执行重传,而不必要重新生成RLC报头和MAC子报头。
因此,即使有必要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执行数百个RLC PDU的重传,终端也可以使用映射表信息快速重传被数据预处理并存储在第六缓冲器中的RLC PDU,而不必要新配置数百个RLC报头和MAC子报头。如果分段操作对于每个逻辑信道是必要的,仅更新一个RLC报头和与最后一个MAC SDU相对应的一个MAC报头就足够,因此传输延迟大大降低。
第五缓冲器和第六缓冲器的操作如下。
如果从上层接收到了IP分组,则PDCP层可以通过将存储地址分配给IP分组来将各个IP分组存储在第五缓冲器1605中。此外,PDCP层可以驱动并管理每个IP分组的PDCP丢弃定时器。定时器值可以由网络配置。例如,当终端配置RRC连接时,定时器值可以由网络通过RRC消息而配置。如果定时器期满,则终端从第五缓冲器丢弃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 PDU或PDCP SDU。如果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 PDU被发送到RLC层,则PDCP层将与PDCP PDU相对应的丢弃指示符发送到RLC层。丢弃指示符可以指示发送到RLC层的PDCP PDU序号或关于PDCPPDU的映射信息。
此外,如果通过PDCP状态报告从接收端的PDCP层接收到关于PDCP PDU的ACK/NACK信息,则PDCP层可以从第五缓冲器丢弃确认的PDCP PDU。此外,如果与丢弃的PDCP PDU相对应的未期满定时器存在,则它可以停止并丢弃定时器。此外,PDCP层可以从RLC层接收关于与已经接收到RLC ACK的RLC PDU相对应的PDCP PDU的信息。由于PDCP PDU意味着它们已经被成功地传递到接收端,所以不再有必要将它们存储在第五缓冲器中。因此,对应信息和映射表信息可以被丢弃,并且如果存在未期满定时器,定时器也可以被停止并丢弃。在基于RLC ACK来管理第五缓冲器的情况下,在切换期间根据终端的PDCP层操作来不同地管理第五缓冲器是重要的。
作为第一种情况,终端可以利用网络配置来执行PDCP层操作,其中在该网络配置中,在切换期间,在最低PDCP序号到目前为止按顺序成功传递之后,PDCP层应当再次向切换的目标基站重传PDCP PDU。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接收到关于与已经接收到RLC ACK的RLCPDU相对应的PDCP PDU的信息,则PDCP层应当存储已经按照PDCP序号的顺序接收到所有ACK的最低PDCP序号。此外,针对高于最低PDCP序号的PDCP序号,即使RLC层已经接收到RLCACK,PDCP层也不应当丢弃它们。也就是说,已经基于RLC ACK识别出其成功传递的PDCP PDU只能按照其PDCP序号的顺序而丢弃。例如,即使识别出PDCP序号1、2、3、4、5、9和10已经成功地从RLC层的RLC ACK传递,也只能从第五缓冲器丢弃PDCP序号1、2、3、4和5以及与对应的PDCP PDU相关的信息和映射信息。
作为第二种情况,终端可以利用网络配置来执行PDCP层操作,其中在该网络配置中,PDCP层应当选择性地向切换的目标基站重传到目前为止尚未成功传递的PDCP PDU。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接收到关于级联到已经接收到RLC ACK的RLC PDU的PDCP PDU的信息,则PDCP层可以从第五缓冲器丢弃与PDCP PDU相对应的信息以及映射信息,并且可以单独存储关于已经按顺序接收到ACK的PDCP序号的信息,以在切换期间使用该信息。
如果从PDCP层接收到丢弃指示符,则在与丢弃指示符相对应的PDCP PDU还没有成为RLC PDU的一部分、还没有利用MAC PDU和MAC子报头执行数据预处理、或者PDCP PDU还没有被映射到其上的状态下,RLC层可以丢弃对应信息。例如,RLC层丢弃与传递到并存储在RLC层中的PDCP PDU(RLC SDU)相关的信息以及映射信息。如果由丢弃指示符指示的PDCPPDU已经成为RLC PDU的一部分,则在已经利用MAC SDU和MAC子报头执行数据预处理的情况下,RLC层不丢弃与PDCP PDU相关的信息。这是因为如果已经成为RLC PDU的一部分的PDCPPDU被丢弃,RLC序号中会出现间隙,从而导致传输延迟。
接收端不能辨别对应的RLC序号是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的还是在发送端中通过丢弃指示符而丢弃。如果从接收端的RLC层接收到RLC状态报告,则RLC层可以识别每个RLC序号的ACK/NACK结果。此外,在确认的RLC PDU的情况下,RLC层可以丢弃与此相关的映射表1650。RLC层传递关于与确认的RLC PDU相对应的PDCP PDU的信息,并且从存储确认的预处理的RLC PDU的第六缓冲器丢弃对应的MAC子报头和MAC SDU。
在否定确认的RLC PDU的情况下,RLC层准备其重传。如果在执行重传的情况下上行链路授权足够,则RLC层可以使用映射表信息参考来自第六缓冲器的MAC子报头和MACSDU来执行重传。此外,如果上行链路授权不足,则RLC层可以针对第六缓冲器中的MAC子报头以及MAC SDU中的最后一个的RLC SDU来执行重新分段,并且可以更新并重传RLC报头和MAC报头。
RLC层可以通过RLC状态报告来识别RLC序号的ACK/NACK的结果,识别映射表信息(1670),并且确定对应的PDCP序号的ACK/NACK结果。如果识别出PDCP序号的ACK,则RLC层可以将PDCP序号的ACK信息传递到PDCP层。PDCP层可以识别ACK信息,记录每个PDCP序号的ACK/NACK信息,并且使用ACK信息来丢弃第五缓冲器的PDCP PDU。PDCP序号的ACK信息可以在切换期间被使用。当终端切换出现时,PDCP层可以执行到切换的目标基站的重传,从已经按照序号的顺序接收到所有ACK的最低PDCP序号之后的PDCP序号开始。如果网络支持切换期间的选择性重传,则PDCP层可以仅向切换的目标基站重传否定确认的PDCP PDU。
在本公开提出的当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终端在RLC A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和重传加速方法的第四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第五缓冲器不由PDCP层独立地管理,而是通过反映RLC层的RLC ACK结果来管理第五缓冲器和第六缓冲器。此外,在当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终端在RLC U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和重传加速方法的第四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第五缓冲器不由PDCP层独立地管理,而是通过反映是否发送RLC层中的RLC PDU来管理第五缓冲器和第六缓冲器。
如果在RLC AM模式下从接收端RLC设备接收到RLC状态报告,并且接收到RLC PDU的ACK,则RLC设备不再有必要具有与确认的RLC PDU相对应的信息以及映射表信息,并且RLC设备从第五缓冲器丢弃它们是合理的。此外,如果与已经接收到ACK的RLC PDU相对应的PDCP PDU存在于第五缓冲器中,并且数据预处理的MAC SDU和MAC子报头存在于第六缓冲器中,则这样的信息不用于重传,因此即使PDCP丢弃定时器尚未期满,RLC层也不再有必要具有它们。因此,在当根据本公开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终端在RLC A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和重传加速方法的第四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RLC层从映射表丢弃关于已经接收到RLC ACK的RLC PDU的信息,向PDCP层通知与RLC PDU相对应的PDCP PDU,从第五缓冲器丢弃对应的PDCP PDU,从第六缓冲器丢弃数据预处理的MAC子头和MAC SDU,释放并丢弃对应信息和定时器。
当具有如图16所示的结构的根据本公开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终端在RLC U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四实施例如下。
当在RLC UM模式下操作时,根据本公开的终端具有如图16所示的结构,并且以与如上参考图16描述的方式类似的方式操作。然而,不同于RLC AM模式,在RLC UM模式下不支持ARQ功能,因此不执行重传。此外,不执行RLC状态报告。因此,发送端没有必要记录已经发送的RLC PDU或相关信息、以及用于重传的映射表信息。这是RLC UM模式和RLC AM模式之间的最大差异。也就是说,在完成传输的情况下,没有必要通过用于重传的PDCP PDU、MAC SDU和MAC子报头的数据预处理来存储RLC PDU。
在本公开中,其中RLC UM模式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终端高效管理缓冲器的方法的第四实施例如下。
如果从上层接收到了IP分组,则PDCP层可以通过将存储地址分配给IP分组来将各个IP分组存储在第五缓冲器1605中。此外,PDCP层可以驱动并管理每个IP分组的PDCP丢弃定时器。定时器值可以由网络配置。例如,当终端配置RRC连接时,定时器值可以由网络通过RRC消息而配置。如果定时器期满,则终端从第五缓冲器丢弃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 PDU或PDCP SDU。如果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 PDU被发送到RLC层,则PDCP层可以将与PDCP PDU相对应的丢弃指示符发送到RLC层。丢弃指示符可以指示发送到RLC层的PDCP PDU序号或关于PDCP PDU的映射信息。此外,如果通过PDCP状态报告从接收端的PDCP层接收到关于PDCPPDU的ACK/NACK信息,则PDCP层可以从第五缓冲器丢弃确认的PDCP PDU。此外,如果与丢弃的PDCP PDU相对应的未期满定时器存在,则PDCP层可以停止并丢弃定时器。
如果从PDCP层接收到丢弃指示符,则在与丢弃指示符相对应的PDCP PDU还没有成为RLC层中的RLC PDU的一部分或者还没有被映射到其上的状态下,RLC层可以丢弃对应信息。例如,RLC层丢弃与传递到并存储在RLC层中的PDCP PDU(RLC SDU)相关的信息以及映射信息。如果由丢弃指示符指示的PDCP PDU已经成为RLC PDU的一部分,则RLC层不丢弃与由丢弃指示符指示的PDCP PDU相关的信息。这是因为如果已经成为RLC PDU的一部分的PDCPPDU被丢弃,RLC序号中会出现间隙,从而导致传输延迟。接收端不能辨别对应的RLC序号是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的还是在发送端中通过丢弃指示符而丢弃。
RLC层可以通过在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之前对PDCP PDU的数据预处理来配置RLCPDU,并且完成RLC PDU并将其传递到MAC层,以将MAC子报头和MAC SDU存储在第六缓冲器中。在完成RLC PDU并将其传递到MAC层之后,RLC层丢弃与RLC PDU相关的信息、映射信息、MAC子报头和MAC SDU。换句话说,在RLC UM模式下,RLC层发送RLC PDU,然后将它们与相关信息(如果有的话)一起丢弃,而不存储它们。这是因为在RLC UM模式下不支持ARQ功能,因此没有必要记录用于重传的信息。
在RLC UM模式下,不支持ARQ功能,因此没有必要在RLC PDU被发送之后存储对应信息以用于重传。因此,在发送RLC PDU之后,RLC层不在第六缓冲器中存储对应的RLC PDU、MAC子报头、MAC SDU和相关映射信息,而是丢弃相关信息(如果有的话)。此外,一旦发送了RLC PDU,即使PDCP丢弃定时器尚未期满,RLC层也不再有必要具有与RLC PDU相对应的PDCPPDU。
因此,在当根据本公开的LTE系统终端在RLC U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四实施例中,在发送RLC PDU之后,RLC层可以不将对应的RLC PDU、MAC子报头和MAC SDU存储在第六缓冲器和映射表中,而是可以丢弃相关信息和映射信息(如果有的话)。此外,关于与RLC PDU相对应的PDCP PDU的信息被传送到PDCP层,并且即使PDCP定时器尚未期满,PDCP层也从第五缓冲器丢弃关于PDCP PDU的信息。
终端数据预处理和重传。
如上所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将数据预处理过程应用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数据预处理过程可以与能够在一个TTI或一次传输中被最大限度地发送的数据量一样大而执行。也就是说,可以与最大允许UL授权或最大UL授权一样多地执行数据预处理。此外,执行数据预处理的时间可以包括以下情况中的一种或多种。
1.如果当前预处理的数据的量变得小于如上所述的最大允许UL授权,则数据预处理可以被执行。
2.数据预处理可以基于特定时间而周期性地执行。
3.当MAC层使用上行链路授权配置MAC PDU并将数据传递到物理层时,数据预处理可以被执行。
4.在发送新数据之后,数据预处理可以被执行。
5.如果从下层接收到执行数据预处理的指示符,则数据接收可以被执行。
在上述时间点中的一个处,终端可以执行数据预处理。此外,如果有必要,终端可以根据如上所述的几个时间点执行数据预处理。
在RLC控制在RLC层中动态生成的PDU的情况下,例如,在生成RLC状态报告(RLC状态PDU)的情况下,终端可以在数据预处理被执行的时间处首先生成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优先于其他一般RLC PDU针对RLC状态报告执行数据预处理。此外,终端还可以针对要被重传的RLC PDU优先执行数据预处理。
也就是说,在上述数据预处理被执行的时间处,终端可以按照RLC状态报告、重传的数据RLC PDU以及数据RLC PDU的顺序执行数据预处理。
终端分段执行方法。
在上述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指定终端执行分段的过程。也就是说,如果在终端为每个逻辑信道存储数据预处理的MAC SDU和MAC子报头的状态下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则终端可以考虑到逻辑信道优先级、优先级比特率(Priority Bit Rate,PBR)、数字学和TTI值而执行LCP过程,并且可以为每个逻辑信道分配上行链路授权。如果当为每个逻辑信道分配上行链路授权时,数据预处理的MAC SDU和MAC子报头单元之和的整数超过上行链路授权,则可能有必要执行分段。
分段的第一实施例如下。
在第一实施例中,RLC层可以存储用于分段的传递到MAC层的RLC PDU。MAC层可以将为每个逻辑信道分配的上行链路授权与数据预处理的MAC SDU和MAC子报头单元之和的整数进行比较,并且如果上行链路授权不足,则MAC层可以将关于与最后一个MAC SDU(RLCPDU)相对应的RLC序号的信息传递到RLC层。RLC层可以针对与传递的RLC序号相对应的RLCPDU执行分段,并且可以将分段的RLC PDU分段传递到MAC层。
MAC层可以针对传递的RLC PDU分段配置MAC子报头,并且可以执行数据复用或级联以匹配上行链路授权。RLC层可以根据上行链路授权来执行数据预处理和分段,并且在这种情况下,RLC层考虑到RLC报头的大小(考虑可以被添加到RLC报头的添加的字段,诸如分段偏移(Segmentation Offset,SO)字段)以及稍后要被更新的MAC子报头的大小而执行分段,以匹配为每个逻辑信道分配的上行链路授权的大小。
分段的第二实施例如下。
在第二实施例中,RLC层可以不存储用于分段的传递到MAC层的RLC PDU。MAC层可以将为每个逻辑信道分配的上行链路授权与数据预处理的MAC SDU和MAC子报头单元之和的整数进行比较,并且如果上行链路授权不足,则MAC层可以将关于与最后一个MAC SDU(RLC PDU)相对应的RLC序号的信息传递到RLC层。RLC层可以使用映射表信息基于PDCP PDU来动态地重新生成与传递的RLC序号相对应的RLC PDU,针对所生成的RLC PDU执行分段,并且将分段的RLC PDU段传递到MAC层。MAC层可以针对传递的RLC PDU分段配置MAC子报头,并且可以执行数据复用或级联以匹配上行链路授权。RLC层可以根据上行链路授权来执行数据预处理和分段,并且在这种情况下,RLC层考虑到RLC报头的大小(考虑可以被添加到RLC报头的添加的字段,诸如SO字段)以及稍后要被更新的MAC子报头的大小而执行分段,以匹配为每个逻辑信道分配的上行链路授权的大小。
分段的第三实施例如下。
在第三实施例中,RLC层可以不存储用于分段的传递到MAC层的RLC PDU。MAC层可以将为每个逻辑信道分配的上行链路授权与数据预处理的MAC SDU和MAC子报头单元之和的整数进行比较,并且如果上行链路授权不足,则MAC层可以将最后一个MAC SDU(RLC PDU)传递到RLC层。然后,RLC层可以针对传递的RLC PDU执行分段,并且可以将分段的RLC PDU分段传递到MAC层。MAC层可以针对传递的RLC PDU分段配置MAC子报头,并且可以执行数据复用或级联以匹配上行链路授权。RLC层可以根据上行链路授权来执行数据预处理和分段,并且在这种情况下,RLC层考虑到RLC报头的大小(考虑可以被添加到RLC报头的添加的字段,诸如SO字段)以及稍后要被更新的MAC子报头的大小而执行分段,以匹配为每个逻辑信道分配的上行链路授权的大小。
分段的第四实施例如下。
在第四实施例中,RLC层可以不存储用于分段的传递到MAC层的RLC PDU。MAC层可以将为每个逻辑信道分配的上行链路授权与数据预处理的MAC SDU和MAC子报头单元之和的整数进行比较,并且如果上行链路授权不足,则MAC层可以使用映射表将最后一个MACSDU(RLC PDU)的映射信息(例如,存储地址)传递到RLC层。然后,RLC层可以使用映射信息引入存储的RLC PDU,针对RLC PDU执行分段,并且可以将分段的RLC PDU分段传递到MAC层。MAC层可以针对传递的RLC PDU分段配置MAC子报头,并且可以执行数据复用或级联以匹配上行链路授权。
RLC层可以根据上行链路授权来执行数据预处理和分段,并且在这种情况下,RLC层考虑到RLC报头的大小(考虑可以被添加到RLC报头的添加的字段,诸如SO字段)以及稍后要被更新的MAC子报头的大小而执行分段,以匹配为每个逻辑信道分配的上行链路授权的大小。
分段的第五实施例如下。
在第五实施例中,RLC层可以不存储用于分段的传递到MAC层的RLC PDU。MAC层可以将为每个逻辑信道分配的上行链路授权与数据预处理的MAC SDU和MAC子报头单元之和的整数进行比较,并且如果上行链路授权不足,则MAC层可以使用映射表将最后一个MACSDU(RLC PDU)的映射信息(例如,存储地址)传递到RLC层。然后,RLC层可以使用传递的映射信息基于PDCP PDU来重新生成RLC PDU,针对RLC PDU执行分段,并且可以将分段的RLC PDU分段传递到MAC层。MAC层可以针对传递的RLC PDU分段配置MAC子报头,并且可以执行数据复用或级联以匹配上行链路授权。
RLC层可以根据上行链路授权来执行数据预处理和分段,并且在这种情况下,RLC层考虑到RLC报头的大小(考虑可以被添加到RLC报头的添加的字段,诸如SO字段)以及稍后要被更新的MAC子报头的大小而执行分段,以匹配为每个逻辑信道分配的上行链路授权的大小。
用于多连接的终端数据预处理执行方法。
为了在多连接或双连接环境中执行数据预处理,终端应当能够预先确定是主小区组还是辅小区组要发送PDCP层的数据。也就是说,由于在数据预处理过程中需要分配RLC序号,所以应当预先确定什么小区组要执行传输,以便执行数据预处理。在双连接环境中,用于将PDCP层数据预分配给主小区组和辅小区组的方法如下。
图2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预处理多连接终端的数据的方法的示图。
1.操作2101处的第一分配方法:如果PDCP层的数据量小于预定阈值,则终端不将PDCP层的数据预分配给主小区组和辅小区组。阈值内的数据仅在主小区组(或辅小区组)中被预处理。此外,如果PDCP层的数据量变得大于阈值,则终端不针对其量大于阈值的数据执行数据预处理,而是针对PDCP层的当前数据量对主小区组和辅小区组执行缓冲器状态报告。此外,如果针对每个小区组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则终端可以根据上行链路授权将PDCP层数据分配给主小区组和辅小区组,并且可以执行数据预处理以发送数据。阈值可以被分配为能够指示低数据速率或小数据的值,并且可以在网络(或基站)执行RRC连接配置时被配置。
2.操作2102处的第(1-1)分配方法:如果PDCP层的数据量小于预定阈值,则终端不将PDCP层的数据预分配给主小区组和辅小区组。阈值内的数据仅在主小区组(或辅小区组)中被预处理。此外,如果PDCP层的数据量变得大于阈值,则终端可以仅针对主小区组预处理与阈值一样多的数据,并且可以针对超过阈值的数据对主小区组和辅小区组执行缓冲器状态报告。此外,如果针对每个小区组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则终端可以根据上行链路授权将PDCP层数据分配给主小区组和辅小区组,并且可以执行数据预处理以发送数据。阈值可以被分配为能够指示低数据速率或小数据的值,并且可以在网络(或基站)执行RRC连接配置时被配置。
3.操作2103处的第(1-2)分配方法:如果PDCP层的数据量小于预定阈值,则终端不将PDCP层的数据预分配给主小区组和辅小区组。阈值内的数据仅在主小区组(或辅小区组)中被预处理。此外,如果PDCP层的数据量变得大于阈值,则终端可以针对主小区组预处理与阈值一样多的数据,并且可以针对辅小区组与辅小区组的可以最大限度地分配的上行链路授权的大小一样多地预处理超过阈值的数据。此外,针对剩余数据,终端可以执行缓冲器状态报告,并且如果针对每个小区组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则终端可以根据上行链路授权将PDCP层数据分配给主小区组和辅小区组,并且可以执行数据预处理以发送数据。阈值可以被分配为能够指示低数据速率或小数据的值,并且可以在网络(或基站)执行RRC连接配置时被配置。
4.操作2104处的第二分配方法:如果PDCP层的数据量小于预定阈值,则终端不将PDCP层的数据预分配给主小区组和辅小区组。阈值内的数据仅在主小区组(或辅小区组)中被预处理。此外,如果PDCP层的数据量变得大于阈值,则终端可以根据由网络或基站配置的特定分离比将PDCP层的当前整体数据预分配给主小区组和辅小区组(或者针对与阈值一样多的数据,对主小区组执行数据预处理,并且针对超过阈值的数据,在根据特定分离比将数据预分配给主小区组和辅小区组之后,执行数据预处理)。此外,针对预分配的数据,终端可以在各个小区组被分配有上行链路授权之前对各个小区组执行数据预处理。当RRC连接配置由网络(或基站)执行时,阈值可以被配置为能够指示低数据速率或小数据的值,并且当网络(或基站)考虑到网络和基站资源状况而执行RRC连接配置时,特定比率可以被配置。
在本公开中,双连接环境中的终端可以通过应用如上所述的四种方法中的一种来执行数据预处理。
其中终端的PDCP层基于阈值来确定数据量以及将数据预分配给主小区组和辅小区组的过程可以在如下所述的一个或多个时间点处开始。
1.当意图在当前预处理的数据的量变得小于能够被最大限度地分配的上行链路授权量的状态下执行数据预处理时
2.基于恒定时间而周期性地
3.在MAC层使用上行链路授权配置MAC PDU以及将数据传递到物理层时的时间处
4.发送新数据之后
5.当从下层接收到用于执行数据预处理的指示符并且意图执行数据预处理时
6.每当在PDCP层中接收到新数据时
7.当从下层接收到对主小区组和辅小区组执行数据分配的指示符时
8.当数据量变得大于PDCP层中的特定阈值时
每当将PDCP层的数据量与阈值进行比较时,PDCP层的数据量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而计算。
1.第一种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与没有被发送且没有被预处理的PDCP数据层的数据量、主小区组中没有被发送但被预处理的数据量以及辅小区组中没有被发送但被预处理的数据量之和相对应的整体数据的大小,并且将计算的值与阈值进行比较。
2.第二种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没有被发送且没有被预处理的PDCP数据层的数据量的大小,并且将计算的值与阈值进行比较。
3.第三种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没有被发送且排除与先前阈值进行比较时计算的数据而新接收的数据量的大小,并且将计算的值与阈值进行比较。
4.第四种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与主小区组中没有被发送但被预处理的数据量以及辅小区组中没有被发送但被预处理的数据量之和相对应的整体数据的大小,并且将计算的值与阈值进行比较。
使用如上所述的四种方法中的一种,可以计算要通过双连接环境中的终端与阈值进行比较的PDCP层的数据的大小。
双连接环境中的终端可以将分配连续的PDCP序号作为规则,使得当PDCP层的数据被预分配给主小区组和辅小区组时,各个小区组最大限度地具有它们。如果PDCP序号没有被分离给各个小区组,而是被分配到连续的PDCP序号的组,则当接收侧的PDCP层重新排列PDCP序号的顺序时出现的处理时间和负担可以被减少。
在用于执行双连接环境中的终端的数据预处理的方法中,可以通过将用于执行单连接环境中的终端的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应用于每个小区组来执行数据预处理。也就是说,当在各个小区组中执行数据预处理时,终端可以与最大传输块大小、最大允许UL授权或者在一个TTI中最大可发送的数据的大小一样多地执行数据预处理。也就是说,尽管与上述大小一样多地执行数据预处理,但是可以获得下一次数据传输的最大数据预处理增益。
在用于执行双连接环境中的终端的数据预处理的方法中,阈值或特定分离比可以通过RRC消息(RRCConnectionSetup或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从基站配置到终端,或者可以通过RRC消息(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而动态地重新配置。此外,为了动态分配阈值或特定分离比,可以使用新定义的PDCP控制PDU来更新阈值或特定分离比。
在用于执行双连接环境中的终端的数据预处理的方法中,基站有必要配置阈值,使得阈值变得大于主小区组的最大传输块大小、最大允许UL授权或者在一个TTI中最大可发送的数据大小。这是因为通过配置阈值使得它变得大于最大传输块大小、最大允许UL授权或者在一个TTI中最大可发送的数据大小,可以获得下一次数据传输的最大数据预处理增益。
在如上所述的双连接环境中,终端可以配置PDCP层的数据,以通过分组复制将它们发送到不同的小区组,并且该配置可以通过RRC消息或新定义的PDCP控制PDU而激活或去激活。
图17A和图17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中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在RLC AM模式下管理缓冲器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参考图17A,如果从上层接收到IP分组,则终端PDCP层可以在操作1701处操作,终端PDCP层可以在操作1705处接收IP分组,并且可以在操作1710处通过将存储地址分配给IP分组来将各个IP分组存储在第五缓冲器中。此外,在操作1715处,终端PDCP层可以驱动并管理每个IP分组的PDCP丢弃定时器。如果定时器期满,则在操作1720处,终端从第五缓冲器丢弃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 PDU或PDCP SDU。如果在操作1725处,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PDU被发送到RLC层,则在操作1730处,PDCP层可以将与PDCP PDU相对应的丢弃指示符发送到RLC层。丢弃指示符可以指示发送到RLC层的PDCP PDU序号,或关于PDCP PDU的映射信息。此外,如果通过PDCP状态报告从接收端的PDCP层接收到关于PDCP PDU的ACK/NACK信息,则PDCP层可以从第五缓冲器丢弃确认的PDCP PDU。此外,如果存在与丢弃的PDCP PDU相对应的未期满定时器,则在操作1720处,PDCP层可以停止并丢弃定时器。
此外,PDCP层可以从RLC层接收关于级联到已经接收到RLC ACK的RLC PDU的PDCPPDU的信息。由于PDCP PDU意味着它们已经被成功地传递到接收端,所以不再有必要将它们存储在第五缓冲器中,并且PDCP层可以丢弃它们。在操作1720处,PDCP层丢弃与丢弃的PDCPPDU相对应的信息以及映射表信息,并且如果存在未期满定时器,则PDCP层可以停止并丢弃定时器。在基于RLC ACK来管理第五缓冲器的情况下,在切换期间根据终端的PDCP层操作来不同地管理第五缓冲器是重要的。
作为第一种情况,终端可以利用网络配置来执行PDCP层操作,其中在该网络配置中,在切换期间,在最低PDCP序号到目前为止按顺序成功传递之后,PDCP层应当再次向切换的目标基站重传PDCP PDU。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接收到关于级联到已经接收到RLC ACK的RLC PDU的PDCP PDU的信息,则PDCP层应当存储已经按照PDCP序号的顺序接收到所有ACK的最低PDCP序号。此外,针对高于最低PDCP序号的PDCP序号,即使RLC层已经接收到RLC ACK,PDCP层也不应当丢弃它们。也就是说,已经基于RLC ACK识别出其成功传递的PDCP PDU只能按照其PDCP序号的顺序而丢弃。例如,即使识别出PDCP序号1、2、3、4、5、9和10已经成功地从RLC层的RLC ACK传递,也只能从第五缓冲器丢弃PDCP序号1、2、3、4和5以及与对应的PDCPPDU相关的信息和映射信息。
作为第二种情况,终端可以利用网络配置来执行PDCP层操作,其中在该网络配置中,PDCP层应当选择性地向切换的目标基站重传到目前为止尚未成功传递的PDCP PDU。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接收到关于级联到已经接收到RLC ACK的RLC PDU的PDCP PDU的信息,则PDCP层可以从第五缓冲器丢弃与PDCP PDU相对应的信息以及映射信息,并且可以单独存储关于已经按顺序接收到ACK的PDCP序号的信息,以在切换期间使用该信息。
参考图17B,终端RLC层在操作1735处操作。如果在操作1740处从PDCP层接收到丢弃指示符,则当在操作1745处,当与丢弃指示符相对应的PDCP PDU还没有成为RLC层中RLCPDU的一部分或者还没有被映射到其上时,在操作1755处,终端RLC层可以丢弃对应信息。也就是说,终端RLC层丢弃与传递到并存储在RLC层中的PDCP PDU(RLC SDU)相关的信息以及映射信息。如果在操作1745处,由丢弃指示符指示的PDCP PDU已经成为RLC PDU的一部分,则在操作1750,终端RLC层不丢弃与PDCP PDU相关的信息。
如果在操作1740处从接收端的RLC层接收到RLC状态报告,则RLC层可以识别每个RLC序号的ACK/NACK结果。此外,在操作1760处的确认的RLC PDU的情况下,在操作1765处,RLC层从预处理并存储RLC PDU/PDCP PDU的第六缓冲器丢弃与确认的RLC PDU相关的映射信息、MAC子报头和MAC SDU。相反,针对否定确认的RLC PDU,RLC层在操作1775处准备重传。
如果在重传的执行期间用于重传的上行链路授权足够,则RLC层可以使用由第六缓冲器基于RLC PDU的映射信息而数据预处理的MAC子报头和MAC SDU来快速执行重传。相反,如果上行链路授权不足,RLC层可以针对最后一个MAC子报头和MAC SDU执行重新分段,以更新RLC报头和MAC子报头,并且可以执行重传。RLC层可以通过RLC状态报告来识别RLC序号的ACK/NACK的结果,在操作1770处识别映射表信息,并且确定对应的PDCP序号的ACK/NACK结果。如果识别出PDCP序号的ACK信息,则RLC层可以将PDCP序号的ACK信息传递到PDCP层。PDCP层可以识别ACK信息,并且可以使用ACK信息从第五缓冲器丢弃对应的PDCP PDU。
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当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终端在RLC AM模式下操作时适用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和重传加速方法的第四实施例中,RLC层可以从第五缓冲器丢弃关于已经接收到RLC ACK的RLC PDU的信息以及映射表信息/数据预处理的MAC子报头和MACSDU、以及与RLC层已经通知PDCP层的RLC PDU相对应的PDCP PDU,并且释放并丢弃对应信息和定时器。因此,即使利用小尺寸以便快速清空第五缓冲器和第六缓冲器,也可以高效地管理缓冲器,因此可以最大化效率并且可以加速重传。
图18A和图18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中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在RLC UM模式下管理缓冲器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参考图18A,如果从上层接收到IP分组,则终端PDCP层可以在操作1801处操作,终端PDCP层可以在操作1805处接收IP分组,并且可以在操作1810处通过将存储地址分配给IP分组来将各个IP分组存储在第五缓冲器中。此外,在操作1815处,终端PDCP层可以驱动并管理每个IP分组的PDCP丢弃定时器。如果定时器期满,则在操作1820处,终端从第四缓冲器丢弃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 PDU或PDCP SDU。如果在操作1825处,与定时器相对应的PDCPPDU被发送到RLC层,则在操作1830处,PDCP层可以将与PDCP PDU相对应的丢弃指示符发送到RLC层。丢弃指示符可以指示发送到RLC层的PDCP PDU序号或关于PDCP PDU的映射信息。此外,如果通过PDCP状态报告从接收端的PDCP层接收到关于PDCP PDU的ACK/NACK信息,则PDCP层可以从第五缓冲器丢弃确认的PDCP PDU,并且如果存在与丢弃的PDCP PDU相对应的未期满定时器,则在操作1820处,PDCP层可以停止并丢弃定时器。此外,如果从RLC层发送RLC PDU,并且RLC层将关于级联到所发送的RLC PDU的PDCP PDU的信息传递到PDCP层,PDCP层可以从第五缓冲器丢弃关于所发送的PDCP PDU的信息,并且如果对应定时器没有期满,则PDCP层可以释放并丢弃定时器。
参考图18B,终端层在操作1835处操作。如果在操作1840从PDCP层接收到丢弃指示符,则在操作1845处,在与丢弃指示符相对应的PDCP PDU还没有成为RLC层中的RLC PDU的一部分或者还没有被映射到其上的情况下,终端RLC层可以丢弃对应信息。也就是说,在操作1855处,终端RLC层丢弃与传递到并存储在RLC层中的PDCP PDU(RLC SDU)相关的信息以及映射信息。如果在操作1845处,由丢弃指示符指示的PDCP PDU已经成为RLC PDU的一部分,则在操作1850处,终端RLC层不丢弃与PDCP PDU相关的信息。
RLC层可以在接收上行链路授权之前通过PDCP PDU的数据预处理来配置RLC PDU,并且可以完成RLC PDU并将其传递到MAC层,以将MAC子报头和MAC SDU存储在第六缓冲器中。此外,如果通过接收上行链路授权完成了RLC PDU传输,则在操作1860处,RLC层丢弃与RLC PDU相关的信息、映射信息、MAC子报头和MAC SDU(从第六缓冲器丢弃)。换句话说,在RLC UM模式下,RLC层发送RLC PDU,然后丢弃相关信息(如果有的话),而不存储RLC PDU。这是因为在RLC UM模式下不支持ARQ功能,因此没有必要记录用于重传的信息。此外,在操作1865处,RLC层可以确定关于与所发送的RLC PDU相对应的PDCP PDU的信息并将其传递到PDCP层,并且可以使用该信息来管理第五缓冲器。
因此,在当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终端在RLC UM模式下操作时的高效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第四实施例中,RLC层发送RLC PDU,然后可以丢弃第六缓冲器中的相关信息和对应的数据预处理的MAC子报头和MAC SDU(如果有的话),而不存储对应的RLC PDU。此外,在第四实施例中,RLC层可以将关于与所发送的RLC PDU相对应的PDCP PDU的信息发送到PDCP层,并且即使PDCP定时器尚未期满,PDCP层也会立即从第五缓冲器丢弃关于PDCP PDU的信息。
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提出了当终端发送数据时的缓冲器结构和重传加速方法。在本公开中,当终端接收数据时,RLC层可以具有单独缓冲器以用于存储RLCPDU。RLC PDU只能指示分段的RLC PDU段,而不能指示完整的RLC PDU(非分段的RLC PDU或不是分段的RLC PDU)。也就是说,如果RLC层在终端接收数据时接收到完整的RLC PDU,则它可以直接将它们传递到上层而不存储它们,而如果接收到RLC PDU分段,则RLC层将它们存储在单独缓冲器中以用于重组,并且如果满足特定条件,它将RLC PDU分段组合为一个完整的RLC PDU,以将完整的RLC PDU传递到上层。还没有被组合为一个完整的RLC PDU的RLCPDU分段可以全部被丢弃。特定条件可以是用于重组的定时器已经期满的情况,或者基于RLC层序号的窗口移动以触发重组的情况。
图1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框图。
参考图19,终端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处理器1910、基带处理器1920、存储器1930和控制器1940。
RF处理器1910执行用于在无线电信道上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诸如信号频带转换和放大。也就是说,RF处理器1910执行从基带处理器1920提供的基带信号到RF频带信号的上转换,以将转换的信号发送到天线,并且执行通过天线接收的RF频带信号到基带信号的下转换。例如,RF处理器1910可以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数模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DAC数模转换器)和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尽管在附图中仅示出了一个天线,但是终端可以被提供有多个天线。此外,RF处理器1910可以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1910可以执行波束成形。对于波束成形,RF处理器1910可以调整通过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而发送或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和大小。此外,RF处理器可以执行MIMO,并且可以在MIMO操作的执行期间接收几个层。RF处理器1910可以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的适当配置执行接收波束扫描,或者可以控制接收波束的方向和波束宽度,使得接收波束与发送波束同步。
基带处理器1920根据系统的物理层标准执行基带信号和比特串之间的转换。例如,在数据传输期间,基带处理器1920通过编码和调制所发送的比特串来生成复杂符号。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1920通过解调和解码从RF处理器1910提供的基带信号来恢复所接收的比特串。例如,在遵循OFDM方法的情况下,在数据传输期间,基带处理器1920通过编码和调制所发送的比特串来生成复杂符号,执行将复杂符号映射在子载波上,然后通过逆快速傅立叶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操作和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内插来配置OFDM符号。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1920以OFDM符号为单位划分从RF处理器1910提供的基带信号,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操作来恢复映射在子载波上的信号,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恢复接收的比特串。
基带处理器1920和RF处理器1910如上所述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1920和RF处理器1910可以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或收发器。此外,为了支持不同的无线电连接技术,基带处理器1920和RF处理器19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多个通信模块。此外,为了处理不同频率频带的信号,基带处理器1920和RF处理器19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不同的通信模块。例如,不同的无线电连接技术可以包括LTE网络和NR网络。此外,不同的频率频带可以包括超高频(Super High Frequency,SHF)(例如,2.5GHz或5GHz)频带和毫米波(mmWave)(例如,60GHz)频带。
存储器1930在其中存储用于终端的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以及配置信息的数据。存储器1930根据来自控制器1940的请求提供所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1940控制终端的整个操作。例如,控制器1940通过基带处理器1920和RF处理器1910发送和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1940将数据记录在存储器1930中或者从存储器1930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1940可以包括执行指令以实施多连接处理器19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其中多连接处理器19执行指令以实施多连接处理器204242。例如,控制器1940可以包括执行用于通信的控制的通信处理器(Communication Processor,CP)和控制上层的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诸如应用程序。
图2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发送和接收点(TRP)的块配置。
参考图20,基站包括RF处理器2010、基带处理器2020、收发器2030、存储器2040和控制器2050。
RF处理器2010执行用于在无线电信道上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诸如信号频带转换和放大。也就是说,RF处理器2010执行从基带处理器2020提供的基带信号到RF频带信号的上转换,以将转换的信号发送到天线,并且执行通过天线接收的RF频带信号到基带信号的下转换。例如,RF处理器2010可以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DAC和ADC。尽管在附图中仅示出了一个天线,但是第一连接节点可以被提供有多个天线。此外,RF处理器2010可以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2010可以执行波束成形。对于波束成形,RF处理器2010可以调整通过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而发送或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和大小。此外,RF处理器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层的传输来执行下MIMO操作。
基带处理器2020根据第一无线电连接技术的物理层标准执行基带信号和比特串之间的转换。例如,在数据传输期间,基带处理器2020通过编码和调制所发送的比特串来生成复杂符号。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2020通过解调和解码从RF处理器2010提供的基带信号来恢复所接收的比特串。例如,在遵循OFDM方法的情况下,在数据传输期间,基带处理器2020通过编码和调制所发送的比特串来生成复杂符号,执行将复杂符号映射在子载波上,然后通过FFT操作和CP内插来配置OFDM符号。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2020以OFDM符号为单位划分从RF处理器2010提供的基带信号,通过FFT操作来恢复映射在子载波上的信号,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恢复接收的比特串。基带处理器2020和RF处理器2010如上所述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2020和RF处理器2010可以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收发器或无线收发器。
收发器2030提供用于执行与网络中其他节点的通信的接口。
存储器2040在其中存储用于主基站的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以及配置信息的数据。具体地,存储器2040可以存储关于分配给连接终端的承载的信息和从连接终端报告的测量结果。此外,存储器2040可以存储成为确定是提供还是暂停到终端的多连接的基础的信息。此外,存储器2040根据来自控制器2050的请求提供所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2050控制主基站的整个操作。例如,控制器2050通过基带处理器2020和RF处理器2010或者通过收发器2030来发送和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2050将数据记录在存储器2040中或者从存储器2040中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2050可以包括执行指令以实施多连接处理器2052的至少一个处理器。
在解释根据本公开的方法的附图中,解释的顺序不一定对应于执行的顺序,并且过程可以按照逆序或并行执行。
此外,在解释根据本公开的方法的附图中,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题的情况下,可以仅包括组成元件的部分,而省略组成元件的其他部分。
尽管已经在说明书和附图中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并且已经使用了特定的措辞,但是这些仅仅被用作一般含义以帮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对本公开的全面理解,并且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对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除了本文公开的实施例之外,基于本公开的技术概念,各种修改是可能的。
虽然已经参考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进行各种改变。
Claims (10)
1.一种由通信系统中的装置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与所述装置相关联的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中,从下层接收用于RLC未确认模式UM的RLC分组数据单元PDU;
识别所接收的RLC PDU是否是作为非分段RLC PDU的完整RLC PDU;
在接收到的RLC PDU是完整RLC PDU的情况下,将完整RLC PDU发送到上层,而不将完整RLC-PDU存储在缓冲器中;以及
在接收到的RLC PDU是非完整RLC PDU的情况下:
将所述非完整RLC PDU存储在所述缓冲器中,
在非完整RLC PDU被重组成完整RLC-PDU的情况下,将完整RLC-PDU发送到上层,以及
在基于RLC PDU序列号更新重组窗口的情况下,基于重组窗口丢弃未重组并存储在缓冲器中的非完整RLC PDU。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层是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并且所述上层是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丢弃所述非完整PDU还包括在重组定时器到期的情况下丢弃非完整RLC PDU。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缓冲器是第一缓冲器,以及
其中,将所述完整RLC PDU发送到所述上层还包括丢弃存储在第二缓冲器中的、与所接收的RLC PDU相对应的MAC子报头和MAC服务数据单元SDU。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发送到所述上层的完整RLC PDU由所述上层重新排序。
6.一种在通信系统中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收发器;和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在与所述装置相关联的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中,从下层接收用于RLC未确认模式UM的RLC分组数据单元PDU,
识别所接收的RLC PDU是否是作为非分段RLC PDU的完整RLC PDU,
在接收到的RLC PDU是完整RLC PDU的情况下,将完整RLC-PDU发送到上层,而不将完整RRC-PDU存储在缓冲器中,以及
在接收到的RLC PDU是非完整RLC PDU的情况下:
将非完整的RLC PDU存储在缓冲器中,
在非完整RLC PDU被重组成完整RLC-PDU的情况下,将完整RLC-PDU发送到上层,以及
在基于RLC PDU序列号更新重组窗口的情况下,基于重组窗口丢弃未重组并存储在缓冲器中的非完整RLC PDU。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下层是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并且所述上层是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重组定时器到期的情况下丢弃所述非完整RLC PDU。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缓冲器是第一缓冲器,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丢弃存储在第二缓冲器中的、与所接收的RLC PDU相对应的MAC子报头和MAC服务数据单元SDU。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发送到所述上层的所述完整RLC PDU由所述上层重新排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7-0041702 | 2017-03-31 | ||
KR20170041702 | 2017-03-31 | ||
KR10-2017-0058498 | 2017-05-11 | ||
KR1020170058498A KR102293999B1 (ko) | 2017-03-31 | 2017-05-11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및 이의 버퍼 제어 방법 |
PCT/KR2018/003873 WO2018182388A1 (en) | 2017-03-31 | 2018-04-02 | Apparatus and buffer control method thereof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201880023557.3A CN110495211B (zh) | 2017-03-31 | 2018-04-02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及其缓冲器控制方法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23557.3A Division CN110495211B (zh) | 2017-03-31 | 2018-04-02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及其缓冲器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527213A true CN116527213A (zh) | 2023-08-01 |
Family
ID=62027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436965.4A Pending CN116527213A (zh) | 2017-03-31 | 2018-04-02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及其缓冲器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999019B2 (zh) |
EP (2) | EP3382961B1 (zh) |
CN (1) | CN116527213A (zh) |
WO (1) | WO201818238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044639B2 (en) * | 2016-04-21 | 2021-06-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aware handover type determination |
US10880222B2 (en) * | 2017-04-28 | 2020-12-29 | K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RLC layer status report |
CN108809542B (zh) * | 2017-05-05 | 2021-04-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10679105B (zh) * | 2017-05-24 | 2024-02-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链路控制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08401505B (zh) * | 2017-06-20 | 2021-10-15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功能配置方法及装置、消息发送方法及装置和用户设备 |
US10798607B2 (en) * | 2017-07-05 | 2020-10-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Enabling efficient handling of redundant packet copi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9019015A1 (zh) * | 2017-07-25 | 2019-01-3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19023862A1 (zh) * | 2017-07-31 | 2019-02-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11108772B (zh) * | 2017-09-22 | 2023-07-1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方法 |
WO2019086100A1 (en) * | 2017-10-30 | 2019-05-0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 method of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s device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
WO2020053646A1 (en) * | 2018-09-13 | 2020-03-19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Integrity protection for a packet data unit |
US11102678B2 (en) * | 2018-09-28 | 2021-08-24 | Mediatek Inc. |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message segmentation |
TWI743659B (zh) * | 2019-01-22 | 2021-10-21 |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 使用者設備與其上行資料傳輸方法 |
US20230224904A1 (en) * | 2022-01-13 | 2023-07-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asuring uplink latency |
CN114666836A (zh) * | 2022-03-09 | 2022-06-2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EP4307591A3 (en) * | 2022-07-11 | 2024-04-10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Uplink data duplication avoidan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30046006A (ko) | 2001-12-03 | 2003-06-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Pdcp 메시지 전송방법 |
US7079486B2 (en) * | 2002-02-13 | 2006-07-18 | Agere Systems Inc. | Adaptive threshold based jitter buffer management for packetized data |
KR100802619B1 (ko) * | 2002-11-07 | 2008-02-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링크 제어 프로토콜에 따르는 수신기에서의 알엘씨데이터 수신 윈도우 처리 방법 |
SE0303590D0 (sv) * | 2003-12-29 | 2003-12-29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ARQ in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
KR20050095419A (ko) * | 2004-03-26 | 2005-09-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패킷 망을 이용하여 음성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무선 자원을 효율적으로 사용하는 방법 |
US7787377B2 (en) * | 2006-02-03 | 2010-08-3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elective redundancy for Voice over Internet transmissions |
AU2007212804B2 (en) * | 2006-02-07 | 2012-05-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 method and nodes for providing adaptive segmentation |
KR101341697B1 (ko) | 2006-03-24 | 2013-12-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패킷을 버퍼링하는 방법 및장치 |
JP4923849B2 (ja) * | 2006-08-21 | 2012-04-2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受信装置 |
KR100996069B1 (ko) | 2006-11-27 | 2010-11-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라디오 링크 제어 계층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US20080226074A1 (en) * | 2007-03-15 | 2008-09-18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iphering packet uni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KR101513033B1 (ko) * | 2007-09-18 | 2015-04-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계층 구조에서 QoS를 보장하기 위한 방법 |
KR101488015B1 (ko) * | 2008-01-25 | 2015-01-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핸드오버 수행방법 및 데이터 생성방법 |
CN101448249B (zh) | 2008-01-25 | 2011-03-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释放服务网关缓存数据的方法 |
US8718647B2 (en) | 2008-06-20 | 2014-05-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oritizing status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729524B (zh) | 2008-11-03 | 2012-12-1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rlc实体及pdcp实体 |
CN101431700B (zh) | 2008-12-19 | 2012-03-28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输出式循环共享光分组交换网络缓存装置 |
EP2410790B1 (en) * | 2009-03-17 | 2021-11-0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data packet |
WO2010129367A2 (en) * | 2009-04-28 | 2010-11-11 | Zte (Usa) Inc. | Dedicated acknowledgement and delivery of management messag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JP5201265B2 (ja) * | 2009-05-27 | 2013-06-0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受信方法 |
CN101631353B (zh) | 2009-08-21 | 2011-08-10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状态分组数据单元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
CN101699898B (zh) | 2009-11-03 | 2012-11-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分组业务域传输分组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
US20120287790A1 (en) | 2010-01-11 | 2012-11-15 | Min Huang | Method and Apparatus |
KR101638195B1 (ko) * | 2010-02-01 | 2016-07-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링크 제어 계층 및 패킷 데이터 융합 프로토콜 계층 간의 플로우 제어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790998B (zh) | 2012-06-19 | 2015-02-1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侧装置及其缓存am业务数据的方法 |
US8988994B2 (en) * | 2013-05-16 | 2015-03-24 |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logical radio link control (RLC) and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data units (PDU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781630B2 (en) * | 2013-07-16 | 2017-10-0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segmenting and reordering a radio link control status protocol data unit and a device therefor |
EP2830352A1 (en) * | 2013-07-24 | 2015-01-28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Efficient discard mechanism in small cell deployment |
KR20230121935A (ko) | 2014-01-29 | 2023-08-21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무선 통신에서의 업링크 송신 |
CN104837163B (zh) * | 2014-02-08 | 2019-10-25 | 夏普株式会社 | 用于删除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的方法和基站 |
CN104935413B (zh) | 2014-03-19 | 2019-12-27 | 夏普株式会社 |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及其执行的方法 |
US9838282B2 (en) * | 2014-05-09 | 2017-12-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PDCP and flow control for split bearer |
US20160308776A1 (en) * | 2015-04-20 | 2016-10-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nhancements for pdcp layer |
WO2016190591A1 (en) * | 2015-05-22 | 2016-12-0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configuring uplink grants over multiple subfram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
KR102464567B1 (ko) | 2017-01-16 | 2022-11-09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9028889A1 (en) * | 2017-08-11 | 2019-02-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ODE RECEIVING TECHNIQUES WITHOUT ACCUSED RECEIVING RADIO LINK CONTROL RECEPTION |
-
2018
- 2018-04-02 WO PCT/KR2018/003873 patent/WO2018182388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4-02 CN CN202310436965.4A patent/CN116527213A/zh active Pending
- 2018-04-02 US US15/942,972 patent/US10999019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4-03 EP EP18165418.7A patent/EP3382961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4-03 EP EP19171401.3A patent/EP3537672A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9
- 2019-08-02 US US16/530,573 patent/US11469862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182388A1 (en) | 2018-10-04 |
US20180287748A1 (en) | 2018-10-04 |
US20190356429A1 (en) | 2019-11-21 |
EP3382961B1 (en) | 2023-09-13 |
EP3382961A3 (en) | 2018-12-12 |
US10999019B2 (en) | 2021-05-04 |
EP3537672A1 (en) | 2019-09-11 |
EP3382961A2 (en) | 2018-10-03 |
US11469862B2 (en) | 2022-10-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469862B2 (en) | Apparatus and buffer control method thereof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1202279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EP3769559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packet duplication 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210259036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0249658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分组数据会聚协议层处理服务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 |
US11349608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uplicate packets in next-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101953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lerating data process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6959331B2 (ja) | データ送信ノード、データ受信ノード、データ受信ノードにデータ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データ送信ノードからデータを受信するための方法 | |
JP2019533377A (ja) | トランスポートブロックにおける制御情報の効率的な多重化 | |
EP3556135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0999162B (zh) |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传送和接收重复分组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5486049A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 |
CN111316689B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
KR102354589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처리를 가속화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0495211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及其缓冲器控制方法 | |
KR102656608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노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
KR102597038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 노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