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27031A - 低边驱动电路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车辆 - Google Patents

低边驱动电路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27031A
CN116527031A CN202210080165.9A CN202210080165A CN116527031A CN 116527031 A CN116527031 A CN 116527031A CN 202210080165 A CN202210080165 A CN 202210080165A CN 116527031 A CN116527031 A CN 116527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module
triode
voltage signa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801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永斌
陈葆荣
杨欣
蒋锦
韩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8016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2703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9491 priority patent/WO202313816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527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270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51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 H03K17/56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K17/6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the devices being bipolar transis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06Modifications for ensuring a fully conducting st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低边驱动电路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车辆。该低边驱动电路包括开关模块、采样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和电流控制模块,其中采样模块被配置为将负载的输出电流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后输出至电流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被配置为将第一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二电压信号后输出至控制器,以指示控制器根据第二电压信号向电流控制模块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电流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控制器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开关模块的通断时长,以调节负载的输出电流大小。采用本申请的低边驱动电路,能够替代功能芯片,在实现与该功能芯片相同作用的同时,可以大幅地降低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低边驱动电路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边驱动电路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很大便利,而在汽车上设置的各种设备,可以满足不同使用需求。
目前,相关技术中低边驱动电路采用功能芯片来实现相应控制,但这种方式制造成本高昂,不利于广泛应用,严重限制了汽车量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缺陷或不足,提供一种低边驱动电路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车辆,能够实现与功能芯片相同的作用,同时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边驱动电路,所述电路包括开关模块、采样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和电流控制模块;
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负载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第二端与控制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连接;
所述采样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负载的输出电流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后输出至所述电流检测模块;
所述电流检测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二电压信号后输出至所述控制器,以指示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向所述电流控制模块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所述电流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器输出的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所述开关模块的通断时长,以调节所述负载的输出电流大小。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块包括开关管;
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负载,所述开关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的第二端。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块还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第三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第三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正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第三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放大单元;
所述放大单元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端,所述放大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二端;
所述放大单元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进行转换得到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后输出至所述控制器。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大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和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端。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大单元还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流检测模块还包括诊断单元;
所述诊断单元的第一端连接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诊断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
所述诊断单元被配置为输出电压信号,以使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电压信号识别电路运行状态。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运行状态包括所述低边驱动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正常连接、所述低边驱动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出现开路以及所述低边驱动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出现短路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在所述开路或者所述短路的情形下,所述电流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切换为断开状态,并对所述开关模块进行重新连通。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诊断单元包括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流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和启动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二端,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启动单元的第一端,所述启动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控制器输出的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所述启动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进行开闭切换,以控制所述开关模块的通断时长。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带阻三极管和第九电阻,所述启动单元包括第十电阻、第三三极管、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二电阻;
所述带阻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二端,所述带阻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带阻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均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和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和第四三极管,所述启动单元包括第十电阻、第三三极管、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二电阻;
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均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和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所述启动单元还包括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出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还包括过流保护模块;
所述过流保护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一端,所述过流保护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二端,所述过流保护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
所述过流保护模块被配置为当接收到所述采样模块输出的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大于预设的电压阈值时,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三电压信号,以使所述开关模块持续处于断开状态。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流保护模块包括第一电平转换单元、第二电平转换单元和第三电平转换单元;
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连接所述第三电平转换单元,所述第三电平转换单元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
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转换为第四电压信号,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第四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五电压信号后输出至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和所述第三电平转换单元,所述第三电平转换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五电压信号转换为所述第三电压信号,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未接收到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时,将所述第五电压信号转换为所述第四电压信号。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包括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和第五三极管,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包括第六三极管和第十九电阻,所述第三电平转换单元包括第二十电阻和第七三极管;
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正极,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还包括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流保护模块还包括限压单元;
所述限压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的第二端,所述限压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三端,所述限压单元的第三端接地,所述限压单元的第四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出端,所述限压单元的第五端接地;
所述限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变化,并进行分压以保护所述控制器的端口。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压单元包括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六二极管和第七二极管;
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出端,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低边驱动电路。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高边驱动电路和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的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别连接所述低边驱动电路,以及所述控制器的第四端、第五端和第六端分别连接所述高边驱动电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第二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低边驱动电路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车辆,该低边驱动电路的采样模块能够将负载的输出电流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并向电流检测模块输出第一电压信号,然后电流检测模块能够对第一电压信号进行转换,并向控制器输出转换得到的第二电压信号,使得控制器可以根据第二电压信号向电流控制模块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进而电流控制模块能够根据控制器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开关模块的通断时长,以调节负载的输出电流大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低边驱动电路中开关模块、采样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和电流控制模块这四个组成模块,能够替代功能芯片,实现与该功能芯片相同的作用,大幅地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边驱动电路的应用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边驱动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低边驱动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低边驱动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低边驱动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边驱动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边驱动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低边驱动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边驱动电路的延时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边驱动电路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边驱动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模块,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
为了便于理解,现结合图1所示的应用框图进行说明。比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边驱动电路可以应用在车辆负载的驱动电路中。示例性地,供电电源的电流经由高边驱动电路到达负载,之后再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低边驱动电路返回电源形成回路。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表示电源端的连接线路,“—·—”表示接地端的连接线路,而“—”表示控制器与高边驱动电路或者控制器与低边驱动电路的信号交互线路。实际使用时,例如控制器可以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该微控制器通过向低边驱动电路发送控制信号,进而该低边驱动电路将负载的输出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后反馈至微控制器,使得微控制器能够根据电压信号调整向该低边驱动电路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来影响负载的输出电流大小,以及根据电压信号进行故障识别,比如输出端开路、短路到地或者短路到电源等,并根据保护信息进行微控制器的端口保护,及时处理电路的异常状态,确保了安全。
请参考图2,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边驱动电路的结构框图,该低边驱动电路100包括开关模块101、采样模块102、电流检测模块103和电流控制模块104。其中,开关模块101的第一端与负载连接,开关模块101的第二端分别与采样模块102的第一端和电流检测模块103的第一端连接,采样模块102的第二端接地,电流检测模块103的第二端与控制器的第一端连接,电流控制模块104的第一端与控制器的第二端连接,电流控制模块104的第二端与开关模块101的第三端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下文中没有标注,则表示地端可以为电源的负极,比如采样模块102的第二端与电源的负极连接。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低边驱动电路100首先通过采样模块102将负载的输出电流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后输出至电流检测模块103,然后通过电流检测模块103将第一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二电压信号后输出至控制器,以指示该控制器根据第二电压信号向电流控制模块104输出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信号,进而通过电流控制模块104根据控制器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开关模块101的通断时长,以调节负载的输出电流大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低边驱动电路100中开关模块101、采样模块102、电流检测模块103和电流控制模块104这四个组成模块,能够替代功能芯片,实现与该功能芯片相同的作用,大幅地降低了制造成本。
可选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开关模块101可以包括开关管,其中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负载,开关管的第二端分别与采样模块102的第一端和电流检测模块103的第一端连接,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电流控制模块104的第二端。比如,开关管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三极管或者场效应管。以开关管是N通道场效应管为例,则开关管的第一端是指该N通道场效应管的漏极d,开关管的第二端是指该N通道场效应管的源极s,以及开关管的第三端是指该N通道场效应管的栅极g。
可选地,如图3所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流检测模块103可以包括放大单元1031,该放大单元1031配置用于对第一电压信号进行转换得到第二电压信号后输出至控制器。其中,放大单元1031的第一端分别与开关模块101的第二端和采样模块102的第一端连接,放大单元1031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器的第一端,放大单元1031的第三端连接采样模块102的第二端。
可选地,如图4所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流检测模块103还可以包括诊断单元1032,该诊断单元1032配置用于输出电压信号,以使控制器根据电压信号识别电路运行状态。比如,电路运行状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低边驱动电路100与负载之间正常连接、低边驱动电路100与负载之间出现开路以及低边驱动电路100与负载之间出现短路中的任意一种,其中在开路或者短路的情形下,电流控制模块104控制开关模块101切换为断开状态,并对开关模块101进行重新连通。
可选地,如图5所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流控制模块104可以包括控制单元1041和启动单元1042,该控制单元1041配置用于接收控制器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该启动单元1042配置用于根据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进行开闭切换,以控制开关模块101的通断时长。其中,控制单元1041的第一端连接控制器的第二端,控制单元1041的第二端连接启动单元1042的第一端,启动单元1042的第二端连接开关模块101的第三端。
可选地,如图6所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低边驱动电路100还可以包括过流保护模块105,该过流保护模块105配置用于当接收到采样模块102输出的第一电压信号大于预设的电压阈值时,表明电路存在异常状况,此时需要将第一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三电压信号,以使开关模块101持续处于断开状态,保证设备安全。其中,过流保护模块105的第一端连接采样模块102的第一端,过流保护模块105的第二端连接采样模块102的第二端,过流保护模块105的第三端连接开关模块101的第三端。
示例性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过流保护模块105可以包括第一电平转换单元、第二电平转换单元和第三电平转换单元,该第一电平转换单元配置用于将第一电压信号转换为第四电压信号,该第二电平转换单元配置用于将第四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五电压信号后输出至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和第三电平转换单元,该第三电平转换单元配置用于将第五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三电压信号,以及该第一电平转换单元还配置用于在未接收到第一电压信号时,将第五电压信号转换为第四电压信号。其中,采样模块10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平转换单元,第一电平转换单元连接第二电平转换单元,第二电平转换单元连接第三电平转换单元,第三电平转换单元连接开关模块101的第三端。
可选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过流保护模块105还可以包括限压单元,该限压单元配置用于检测第一电压信号的变化,并进行分压以保护控制器的端口。其中,限压单元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平转换单元的第二端,限压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器的第三端,限压单元的第三端接地,限压单元的第四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出端,限压单元的第五端接地。
示例性地,请参考图7,下面对低边驱动电路100中各个组成模块或者单元的具体电路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比如,开关模块101中开关管为场效应管Q00,该场效应管Q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N通道MOS管,其根据实际负载需求选取电流等级。具体的,场效应管Q00的漏极d(对应开关模块101的第一端)连接负载,场效应管Q00的源极s(对应开关模块101的第二端)分别与采样模块102的第一端和电流检测模块103的第一端连接,而场效应管Q00的栅极g(对应开关模块101的第三端)连接电流控制模块104的第二端。
可选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低边驱动电路100还可以包括第一二极管D1,该第一二极管D1可以用于在场效应管Q00处于断开状态时为负载提供续流回路。其中,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场效应管Q00的漏极d(对应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
可选地,如图8所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开关模块101除了包括场效应管Q00之外,还可以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该第一三极管Q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NPN管,该第二三极管Q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PNP管。其中,电流控制模块104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b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b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c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e连接场效应管Q00的栅极g(对应开关管的第三端),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e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场效应管Q00的栅极g(对应开关管的第三端),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c连接电源正极,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00的栅极g(对应开关管的第三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
再如,采样模块102可以包括电阻R0,该电阻R0的第一端连接开关模块101的第二端(对应场效应管Q00的源极s),电阻R0的第二端接地。
再如,电流检测模块103中放大单元1031可以包括运算放大器U1、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其中,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对应电流检测模块103的第一端)分别与开关模块101的第二端(对应场效应管Q00的源极s)和采样模块10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正输入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采样模块102的第二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U1的负输入端和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对应电流检测模块103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器的第一端。例如,控制器的第一端为模拟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放大单元1031还可以包括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其中,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接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负输入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假设电阻R0的电压为UR0,若电阻取值RR3=RR4,RR6=RR7,则运算放大器U1的放大倍数β为RR7与RR4的比值,即β=RR7/RR4。其中,UR0为经由电阻R0的电流与电阻值RR0的乘积,而经由电阻R0的电流约等于流过场效应管Q00的电流,以及约等于负载的输出电流。
再如,电流检测模块103中诊断单元1032可以包括第八电阻R8,该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开关模块101的第一端(对应场效应管Q00的漏极d)。
可选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放大单元1031还可以包括第四电容C4,该第四电容C4用于保护电路端口。其中,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接地。
又如,电流控制模块104中控制单元1041可以包括带阻三极管Q01和第九电阻R9,启动单元1042可以包括第十电阻R10、第三三极管Q3、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二电阻R12,该第三三极管Q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PNP管。其中,带阻三极管Q01的基极b(对应电流控制模块104的第一端)连接控制器的第二端,带阻三极管Q01的发射极e接地,带阻三极管Q01的集电极c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和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b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e和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均与电源正极连接,例如电源的电压为12V,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c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对应电流控制模块104的第二端)分别与开关模块101的第三端(对应场效应管Q00的栅极g)和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接地。
可选地,如图8所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041可以包括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和第四三极管Q4,该第四三极管Q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NPN管,启动单元1042可以包括第十电阻R10、第三三极管Q3、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二电阻R12,该第三三极管Q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PNP管。其中,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对应电流控制模块104的第一端)连接控制器的第二端,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和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b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接地,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e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接地,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c分别与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和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b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e和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均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c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对应电流控制模块104的第二端)分别与开关模块101的第三端(对应场效应管Q00的栅极g)和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电流控制模块104除了可以接收控制器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还可以接收控制器输出的电平信号。进一步地,当脉冲宽度调制信号速率提高或者对开关模块101的响应时间有要求时,采用图8中的低边驱动电路可以比图7中的低边驱动电路减少开关模块101的关断延迟时间,比如图9所示结果,即控制器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图8电路中开关模块101的关断响应快于图7电路。究其原因在于,带阻三极管Q01工作在饱和区时其关断速度较慢,而替换为第四三极管Q4,并相应增加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五电阻R15之后得到共射放大电路,使得第四三极管Q4可以工作在放大区,从而能够更为迅速地进行关断,同时在场效应管Q00的栅极g处增加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一电阻R1之后得到推挽缓冲级,可以增加场效应管Q00栅极电容的充放电速度,从而加快了场效应管Q00的开关速度。
可选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041还可以包括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以对保护电路端口进行保护。而启动单元1042还可以包括第四二极管D4,该第四二极管D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钳位二极管,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保护场效应管Q00的安全,避免造成损坏。其中,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控制器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出端,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接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
另如,过流保护模块105中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可以包括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和第五三极管Q5,该第五三极管Q5可以包括但不限于NPN管,第二电平转换单元可以包括第六三极管Q6和第十九电阻R19,该第六三极管Q6可以包括但不限于PNP管,第三电平转换单元可以包括第二十电阻R20和第七三极管Q7,该第七三极管Q7可以包括但不限于NPN管。实际使用时,预设的电压阈值可以为第七三极管Q7的be极电压Vbe_Q7。其中,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对应过流保护模块105的第一端)连接采样模块102的第一端,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b和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e(对应过流保护模块105的第二端)连接采样模块102的第二端,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c分别与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和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连接电源正极,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二端连接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b,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e连接电流控制模块104的第三端,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c分别与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和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二端连接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b,第七三极管Q7的发射极e连接采样模块102的第二端,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c(对应过流保护模块105的第三端)连接开关模块101的第三端(对应场效应管Q00的栅极g)。
可选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平转换单元还可以包括第五二极管D5,这样设置的好处是能够保护第六三极管Q6的安全,以防反向击穿。其中,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电流控制模块104的第三端,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e。
另如,过流保护模块105中限压单元可以包括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六二极管D6和第七二极管D7。其中,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平转换单元的第二端,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一端和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出端,例如电源管理芯片输出端的电压为5V,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接地,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二端分别与控制器的第三端和第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二端接地。例如,控制器的第三端为数字输入/输出接口,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一端的高低状态和控制信号的状态有关,即在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读取该第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一端的高低状态。
下面结合图7和图10,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边驱动电路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在第一工作阶段中,场效应管Q00、带阻三极管Q01、第三三极管Q3、第五三极管Q5、第六三极管Q6和第七三极管Q7均处于关断状态,即控制器的第二端输出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此时低边驱动电路100不工作,电流流向如图10的流向①,即负载→第一二极管D1→第八电阻R8→负载。
在第二工作阶段中,当控制器的第二端输出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使得带阻三极管Q01处于导通状态,从而第三三极管Q3导通,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二电阻R12分压,之后场效应管Q00导通以向负载提供电流回路,此时电流流向如图10的流向②,即负载→场效应管Q00→电阻R0。
在第三工作阶段中,当电阻R0处出现电流过大时,即实施过流保护,此时由于第五三极管Q5以及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b和发射极e之间电压均会变大,使得第五三极管Q5与第七三极管Q7导通,电流流向分别如图10的流向③,即负载→场效应管Q00→第十六电阻R16→第五三极管Q5,以及图10的流向④,即负载→场效应管Q00→第十六电阻R16→第七三极管Q7,此时由于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c拉低电压的影响,场效应管Q00可以及时关断。之后,由于电阻R0处没有电流存在,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电压就变为第十八电阻R18和第二十电阻R20之间节点的电压,从而维持第五三极管Q5处于导通状态,进一步维持第六三极管Q6和第七三极管Q7导通,使得场效应管Q00持续处于断开状态,保护了电路安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控制器的第一端的电压为β*Vbe_Q7,则表明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出现短路到电源的异常故障;如果控制器的第一端的电压为0,则表明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出现短路到地的异常故障;如果控制器的第一端的电压为高边驱动电路输出端的电压在第八电阻R8与电阻R0上电阻R0对应的分压电压,则表明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悬空;如果控制器的第一端的电压为高边驱动电路输出端的电压在第八电阻R8和负载电阻RL并联,再与电阻R0串联之后电阻R0对应的分压电压,则表明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负载正常连接。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1所示,该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图2~图10对应实施例中的低边驱动电路100。
可选地,如图12所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还可以包括高边驱动电路300和控制器400。其中,控制器400的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别连接低边驱动电路100,以及控制器400的第四端、第五端和第六端分别连接高边驱动电路300。
示例性地,如图13所示,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边驱动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该高边驱动电路300可以包括第一模块3001、第二模块3002和第三模块3003,其中第一模块3001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第二模块3002包括电阻r0、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二极管d4、电容c1和电容c2;以及,第三模块3003包括三极管q4、开关管q5、电阻r13、电阻r14和二极管d5。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400的第四端连接高边驱动电路300中电阻r8的第一端,即图13所示的“(1)”,控制器400的第五端连接高边驱动电路300中电阻r12的第二端,即图13所示的“(2)”,以及控制器400的第六端连接高边驱动电路300中三极管q4的输入端,即图13所示的“(3)”。另外,图13所示的端口“(4)”连接负载,“(5)表示电源。
作为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如图14所示,该车辆5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图11~图13对应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20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边驱动电路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车辆,该低边驱动电路的采样模块能够将负载的输出电流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并向电流检测模块输出第一电压信号,然后电流检测模块能够对第一电压信号进行转换,并向控制器输出转换得到的第二电压信号,使得控制器可以根据第二电压信号向电流控制模块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进而电流控制模块能够根据控制器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开关模块的通断时长,以调节负载的输出电流大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低边驱动电路中开关模块、采样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和电流控制模块这四个组成模块,能够替代功能芯片,实现与该功能芯片相同的作用,大幅地降低了制造成本。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3)

1.一种低边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开关模块、采样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和电流控制模块;
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负载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第二端与控制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连接;
所述采样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负载的输出电流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后输出至所述电流检测模块;
所述电流检测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二电压信号后输出至所述控制器,以指示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向所述电流控制模块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所述电流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器输出的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所述开关模块的通断时长,以调节所述负载的输出电流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边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开关管;
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负载,所述开关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的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边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边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还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第三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第三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正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第三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边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放大单元;
所述放大单元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端,所述放大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二端;
所述放大单元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进行转换得到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后输出至所述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边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和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边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单元还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边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还包括诊断单元;
所述诊断单元的第一端连接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诊断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
所述诊断单元被配置为输出电压信号,以使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电压信号识别电路运行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低边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运行状态包括所述低边驱动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正常连接、所述低边驱动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出现开路以及所述低边驱动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出现短路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在所述开路或者所述短路的情形下,所述电流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切换为断开状态,并对所述开关模块进行重新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低边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诊断单元包括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边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和启动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二端,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启动单元的第一端,所述启动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控制器输出的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所述启动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进行开闭切换,以控制所述开关模块的通断时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低边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带阻三极管和第九电阻,所述启动单元包括第十电阻、第三三极管、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二电阻;
所述带阻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二端,所述带阻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带阻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均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和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低边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和第四三极管,所述启动单元包括第十电阻、第三三极管、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二电阻;
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均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和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低边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所述启动单元还包括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出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边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过流保护模块;
所述过流保护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一端,所述过流保护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二端,所述过流保护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
所述过流保护模块被配置为当接收到所述采样模块输出的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大于预设的电压阈值时,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三电压信号,以使所述开关模块持续处于断开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低边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保护模块包括第一电平转换单元、第二电平转换单元和第三电平转换单元;
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连接所述第三电平转换单元,所述第三电平转换单元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
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转换为第四电压信号,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第四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五电压信号后输出至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和所述第三电平转换单元,所述第三电平转换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五电压信号转换为所述第三电压信号,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未接收到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时,将所述第五电压信号转换为所述第四电压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低边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包括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和第五三极管,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包括第六三极管和第十九电阻,所述第三电平转换单元包括第二十电阻和第七三极管;
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正极,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采样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低边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还包括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低边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保护模块还包括限压单元;
所述限压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的第二端,所述限压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三端,所述限压单元的第三端接地,所述限压单元的第四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出端,所述限压单元的第五端接地;
所述限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变化,并进行分压以保护所述控制器的端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低边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单元包括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六二极管和第七二极管;
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出端,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2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至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低边驱动电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高边驱动电路和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的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别连接所述低边驱动电路,以及所述控制器的第四端、第五端和第六端分别连接所述高边驱动电路。
2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21至2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
CN202210080165.9A 2022-01-24 2022-01-24 低边驱动电路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车辆 Pending CN1165270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0165.9A CN116527031A (zh) 2022-01-24 2022-01-24 低边驱动电路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车辆
PCT/CN2022/129491 WO2023138161A1 (zh) 2022-01-24 2022-11-03 低边驱动电路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0165.9A CN116527031A (zh) 2022-01-24 2022-01-24 低边驱动电路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27031A true CN116527031A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47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80165.9A Pending CN116527031A (zh) 2022-01-24 2022-01-24 低边驱动电路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27031A (zh)
WO (1) WO20231381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7916B (zh) * 2023-12-21 2024-03-12 拓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边驱动电路以及电机驱动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8292C (zh) * 2006-11-09 2008-11-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于磁悬浮飞轮磁轴承系统的数字开关功率放大器
CN201681278U (zh) * 2010-05-14 2010-12-22 马鞍山普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燃气喷气阀的驱动电路
WO2015004911A1 (ja) * 2013-07-10 2015-01-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制御装置
EP3477842B1 (en) * 2016-06-22 2021-04-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N107493095B (zh) * 2017-08-09 2020-06-16 东南大学 硅基igbt和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混合的栅驱动系统
CN216720891U (zh) * 2021-12-28 2022-06-1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高边驱动电路及具有其的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38161A1 (zh) 2023-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3802B (zh) 一种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boost电路
CN216720891U (zh) 高边驱动电路及具有其的控制器
CN111725857B (zh) 开关驱动电路及电池控制电路
CN116527031A (zh) 低边驱动电路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车辆
CN111585252A (zh) 一种开关晶体管的过流保护电路
CN209994110U (zh) 基于nmos管的车载直流电源防反接保护电路
CN210469160U (zh) 一种新型水泵电机控制电路
CN101231412A (zh) 背光灯管开路及短路保护电路
CN110798199A (zh) Mos管驱动电路
CN110176855A (zh) 一种基于hcpl-316j的igbt驱动的有源钳位保护电路
CN109462328B (zh) 一种具有多种输入保护功能的低损耗双向开关电路
CN212277916U (zh) 开关晶体管的过流保护电路
CN211701467U (zh) 一种车载电源保护电路及电动汽车
CN201294455Y (zh) 一种用于电机控制器的电源模块和电机控制器
CN205666809U (zh) Igbt驱动保护电路
CN213937780U (zh) 一种电机缓冲控制器
CN115454192B (zh) 一种二总线电路
CN219372014U (zh) 一种具有过流保护的高边驱动电路
CN220210237U (zh) 理想二极管电路、充电电路和机器人设备
CN211296158U (zh) 大功率高效率mbus主控制器
CN211089114U (zh) 一种保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9611342U (zh) 限流保护电路、智能功率模块及电机
CN211127763U (zh) Nmos开关驱动电路及电源装置
CN214122318U (zh) 一种功放高端电流取样保护电路
CN219459034U (zh) 基于m57962al的igbt驱动与保护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