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26189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26189A
CN116526189A CN202310047260.3A CN202310047260A CN116526189A CN 116526189 A CN116526189 A CN 116526189A CN 202310047260 A CN202310047260 A CN 202310047260A CN 116526189 A CN116526189 A CN 1165261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terminal
ground terminal
main body
body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472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田优斗
雨森祐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526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261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01R13/41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by frictional grip in grommet, panel or base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容易地识别连接器的朝向。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接点部在树脂主体部件的朝向后方向的面处从树脂主体部件暴露。通过将接点部向前方向按压而弹簧部弹性变形,从而接点部向前方向位移。在接点部与斜面之间不存在其他的端子。接点部位于比靠下的位置。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与以往的连接器相关的发明,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插座。该插座具备屏蔽部件、插座外壳以及多个插座端子部。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插座外壳具有长方形。多个插座端子部被插座外壳支承。多个插座端子部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对于多个插座端子部,输入输出高频信号。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屏蔽部件具有沿着插座外壳的外缘的长方形。屏蔽部件与接地电位连接。
以上的插座与插头连接。此时,插座的屏蔽部件与插头的屏蔽部件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57247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插座中,期望抑制屏蔽部件彼此的连接的可靠性的降低,并且实现插座的低高度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抑制端子彼此的连接的可靠性的降低,并且实现连接器的低高度化。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连接器具备:树脂主体部件;第一端子,其被所述树脂主体部件支承;以及第二端子,其被所述树脂主体部件支承,所述第一端子具有斜面,所述斜面朝向后上方向,并且从所述树脂主体部件暴露,所述第二端子包含:弹簧部,其沿左右方向延伸;固定部,其与所述弹簧部的左端或者右端中任意一者连结,并且被所述树脂主体部件支承;以及接点部,其与所述弹簧部的左端或者右端中任意另一者连结,所述接点部在所述树脂主体部件的朝向后方向的面处从所述树脂主体部件暴露,通过将所述接点部向前方向按压而所述弹簧部弹性变形,从而所述接点部向前方向位移,在所述接点部与所述斜面之间不存在其他的端子,所述接点部位于所述比靠下的位置。
以下,对本说明书中的部件的位置关系进行定义。第一部件至第三部件是连接器组件的结构。在本说明书中,沿前后方向排列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表示以下的状态。在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观察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时,处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双方配置于表示前后方向的任意的直线上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沿前后方向排列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表示以下的状态。在上下方向上观察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双方配置于表示前后方向的任意的直线上。在该情况下,在从与上下方向不同的左右方向观察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任意一者也可以不配置于表示前后方向的任意的直线上。此外,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也可以接触。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也可以分开。也可以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存在第三部件。该定义也适用于前后方向以外的方向。
在本说明书中,将第一部件配置于第二部件的上方是指以下的状态。第一部件的至少局部位于第二部件的正上方。因此,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重叠。该定义也适用于上下方向以外的方向。
在本说明书中,将第一部件配置于第二部件的上方包含第一部件的至少局部位于第二部件的正上方的情况、以及第一部件没有位于第二部件的正上方而第一部件位于第二部件的斜上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第一部件也可以不与第二部件重叠。斜上例如为左上、右上。该定义也适用于上下方向以外的方向。
在本说明书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对于第一部件的各部分像以下那样定义。第一部件的前部是指第一部件的前半部分。第一部件的后部是指第一部件的后半部分。第一部件的左部是指第一部件的左半部分。第一部件的右部是指第一部件的右半部分。第一部件的上部是指第一部件的上半部分。第一部件的下部是指第一部件的下半部分。第一部件的前端是指第一部件的靠前方的端部。第一部件的后端是指第一部件的靠后方的端部。第一部件的左端是指第一部件的靠左方的端部。第一部件的右端是指第一部件的靠右方的端部。第一部件的上端是指第一部件的靠上方的端部。第一部件的下端是指第一部件的靠下方的端部。第一部件的前端部是指第一部件的前端及其附近。第一部件的后端部是指第一部件的后端及其附近。第一部件的左端部是指第一部件的左端及其附近。第一部件的右端部是指第一部件的右端及其附近。第一部件的上端部是指第一部件的上端及其附近。第一部件的下端部是指第一部件的下端及其附近。
在将本说明书中的任意的两个部件定义为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情况下,任意的两个部件的关系如下。在本说明书中,第一部件被第二部件支承,包含将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不能移动地安装(即,固定)于第二部件这种情况、以及将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能够移动地安装于第二部件这种情况。另外,第一部件被第二部件支承包含将第一部件直接安装于第二部件这种情况、以及将第一部件经由第三部件安装于第二部件装置中情况双方。
在本说明书中,第一部件被第二部件保持,包含将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不能移动地安装(即,固定)于第二部件这种情况,不包含将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能够移动地安装于第二部件这种情况。另外,第一部件被第二部件保持包含将第一部件直接安装于第二部件这种情况、以及将第一部件经由第三部件安装于第二部件这种情况双方。
在本说明书中,“将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电连接”是指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电导通。因此,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也可以接触,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也可以不接触。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不接触的情况下,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配置有具有导电性的第三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能够抑制端子彼此的连接性的降低,并且实现连接器的低高度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连接器组件1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连接器10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连接器10的俯视图。
图4是浮动端子15l的立体图。
图5是接地端子14l的立体图。
图6是接地端子16b的立体图。
图7是图1的B-B处的剖视图。
图8是图1的C-C处的剖视图。
图9是第二连接器110的立体图。
图10是图1的A-A处的剖视图。
图11是变形例的接地端子16b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连接器组件;10...第一连接器;12...树脂主体部件;12a...突起部;12b...框部;12c...连结部;13a~13v...信号端子;14l、14r...接地端子;14la...第一部分;14lb...第二部分;14lbS、14lcS、14rbS、14rcS...斜面;14lc...第三部分;14ld、14le...连接部;15l、15r...浮动端子;16a~16d...接地端子;16ba...接点部;16bb...弹簧部;16bc...固定部;16bd...外部连接部;A1...屈曲区间;A2...直线区间;Spb、Splb...空隙;t1、t2...下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10的连接器组件1进行说明。图1是连接器组件1的立体图。
以下,如图1所示,将第二连接器110与第一连接器10排列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另外,将在第一连接器10中信号端子13a~13v(参照图2)排列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左右方向与上下方向正交。另外,将与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其中,本说明书中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定义的方向,也可以与连接器组件1的使用时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不一致。另外,在各附图中,也可以调换上方向和下方向,也可以调换左方向和右方向,也可以调换前方向和后方向。
连接器组件1例如是为了连接两个电路基板而使用的。连接器组件1具备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110。在将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110连接起来时,第二连接器110位于第一连接器10的上方。
[第一连接器的构造]
接下来,对第一连接器10的构造进行说明。图2是第一连接器10的立体图。图3是第一连接器10的俯视图。图4是浮动端子15l的立体图。图5是接地端子14l的立体图。图6是接地端子16b的立体图。图7是图2的B-B处的剖视图。图8是图2的C-C处的剖视图。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连接器10具备树脂主体部件12、信号端子13a~13v、接地端子14l、14r、浮动端子15l、15r以及接地端子16a~16d。
如图2所示,树脂主体部件12包含突起部12a、框部12b以及连结部12c(参照图3)。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突起部12a沿左右方向延伸。更详细地说,突起部12a具有长方体状。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突起部12a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2条长边以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2条短边。
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框部12b具有从四周包围突起部12a的环形状。框部12b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边和后边以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边和右边。而且,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突起部12a位于由框部12b围起的区域内。突起部12a不与框部12b接触。
如图3所示,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连结部12c位于突起部12a与框部12b之间,并且将突起部12a和框部12b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12c将突起部12a的下部和框部12b的下部连结。树脂主体部件12的材料为绝缘材料。树脂主体部件12的材料例如为树脂。
对于信号端子13a~13v输入输出高频信号。信号端子13a~13v被树脂主体部件12支承。更详细地说,信号端子13a~13k的局部被埋入框部12b的后边。由此,信号端子13a~13k被框部12b支承为在突起部12a的后方的区域中沿左右方向排列。信号端子13a~13k从左到右依次排成一列。信号端子13l~13v的局部被埋入框部12b的前边。信号端子13l~13v被框部12b支承为在突起部12a的前方的区域中沿左右方向排列。信号端子13l~13v位于信号端子13a~13k的前方。信号端子13l~13v从左到右依次排成一列。信号端子13a~13k是通过对棒状的金属部件实施折弯加工而制成的。信号端子13a~13k的材料例如为磷青铜等铜系材料。
浮动端子15l与包含信号端子13a~13v和接地端子14l、14r(详细情况后述说明)的第一连接器10的任意的端子都不连接。因此,浮动端子15l的电位为浮动电位。浮动端子15l被树脂主体部件12支承。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浮动端子15l覆盖突起部12a的左端部的至少局部。如图4所示,浮动端子15l包含第一部分15la、第二部分15lb、第三部分15lc和浮动突起15ld。第一部分15la覆盖突起部12a的上表面的左端部的局部和突起部12a的左表面的局部。第二部分15lb从第一部分15la向前方向延伸。第二部分15lb覆盖突起部12a的前表面的左端部的局部。第三部分15lc从第一部分15la向后方向延伸。第三部分15lc覆盖突起部12a的后表面的左端部的局部。浮动突起15ld从第一部分15la的下端向左方向延伸。浮动端子15l是通过对金属部件实施折弯加工而制成的。浮动端子15l的材料例如为磷青铜等铜系材料。此外,浮动端子15r的构造与浮动端子15l的构造左右对称,因此省略说明。
接地端子14l与接地电位连接。接地端子14l(第一端子)被树脂主体部件12支承。具体而言,接地端子14l被框部12b的左边、前边和后边支承。其中,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框部12b的左前的角部和左后的角部未被接地端子14l覆盖。接地端子14l被框部12b支承为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与浮动端子15l相对。以下,对接地端子14l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接地端子14l包含第一部分14la、第二部分14lb、第三部分14lc、连接部14ld、14le和接地突起14lf(参照图2和图3)。第一部分14la设置在框部12b的左边的左表面、上表面和右表面。如图2所示,第一部分14la的局部被埋入框部12b的左边。由此,第一部分14la在左右方向上与浮动端子15l相对。
第二部分14lb设置于框部12b的前边的左端部的前表面、上表面和后表面。第二部分14lb的局部被埋入框部12b的前边。由此,第二部分14lb在前后方向上与浮动端子15l相对。第三部分14lc设置于框部12b的后边的左端部的前表面、上表面和后表面。第三部分14lc的局部被埋入框部12b的后边。由此,第三部分14lc在前后方向上与浮动端子15l相对。
连接部14ld将第一部分14la和第二部分14lb连结。连接部14le将第一部分14la和第三部分14lc连结。接地突起14lf从第一部分14la的下端向右方向延伸。
以上的接地端子14l(第一端子)具有斜面14lbS、14lcS。斜面14lbS设置于树脂主体部件12的前边的上表面的局部和后表面的局部。斜面14lbS朝向后上方向。斜面14lbS从树脂主体部件12暴露。在本实施方式中,斜面14lbS从树脂主体部件12的前边暴露。斜面14lcS设置于树脂主体部件12的后边的上表面的局部和前表面的局部。斜面14lcS朝向前上方向。斜面14lcS从树脂主体部件12暴露。在本实施方式中,斜面14lcS从树脂主体部件12的后边暴露。接地端子14r的构造与接地端子14l的构造左右对称,因此省略说明。接地端子14l、14r是通过对金属部件实施折弯加工而制成的。接地端子14l、14r的材料例如为磷青铜等铜系材料。
接地端子16b与接地电位连接。接地端子16b(第二端子)被树脂主体部件12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地端子16b被树脂主体部件12的左前部支承。而且,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接地端子16b与接地端子14l的第二部分14lb重叠。如图6所示,接地端子16b(第二端子)包含接点部16ba、弹簧部16bb、固定部16bc和外部连接部16bd。
如图6所示,弹簧部16bb沿左右方向延伸。而且,弹簧部16bb包含:从固定部16bc(后述)向前方向弯曲的屈曲区间A1;以及从屈曲区间A1向右方向延伸的直线区间A2。弹簧部16bb未被树脂主体部件12支承。而且,如图8所示,弹簧部16bb的前表面不与树脂主体部件12接触。即,在弹簧部16bb的前表面的前方存在空隙Spb。由此,弹簧部16bb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挠曲地弹性变形。另外,为了使弹簧部16bb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挠曲,弹簧部16bb的前后方向的大小比弹簧部16bb的上下方向的大小小。
如图6所示,固定部16bc与弹簧部16bb的左端连结。固定部16bc从弹簧部16bb的左端向上方向突出。而且,固定部16bc被埋入框部12b。由此,固定部16bc被树脂主体部件12支承。其中,如图8所示,固定部16bc的下端部的前表面的局部和后表面的局部不与树脂主体部件12接触。即,在固定部16bc的下端部的前表面的前方存在空隙Splb。同样,在固定部16bc的下端部的后表面的后方存在空隙Splb。而且,如图7所示,固定部16bc的下端t1位于比弹簧部16bb的下端t2靠下的位置。
如图6所示,接点部16ba与弹簧部16bb的右端连结。接点部16ba从弹簧部16bb的右端部向后方向延伸。由此,如图2所示,接点部16ba在树脂主体部件12的朝向后方向的面处从树脂主体部件12暴露。在本实施方式中,接点部16ba在框部12b的前边的后表面处从树脂主体部件12暴露。另外,接点部16ba位于比斜面14lbS靠下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接点部16ba位于斜面14lbS的右下方。而且,接点部16ba位于斜面14lbS的附近。因此,在接点部16ba与斜面14lbS之间不存在其他的端子。
外部连接部16bd从固定部16bc向左方向延伸。固定部16bc和外部连接部16bd是在将第一连接器10安装于电路基板时,被给予焊锡的部分。
在以上的接地端子16b中,接点部16ba被向前方向按压而弹簧部16bb弹性变形,由此接点部16ba能够向前方向位移。接地端子16b是通过对金属部件实施折弯加工而制成的。接地端子16b的材料例如为磷青铜等铜系材料。此外,接地端子16a的构造与接地端子16b的构造前后对称,因此省略说明。接地端子16d的构造与接地端子16b的构造左右对称,因此省略说明。接地端子16c的构造与接地端子16a的构造左右对称,因此省略说明。
在以上的第一连接器10中,如图3所示,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在第一部分14la与浮动端子15l之间的区域的至少局部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连结部12c的贯通孔Hl。而且,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接地突起14lf向贯通孔Hl内突出。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浮动突起15ld向贯通孔Hl内突出。接地突起14lf与浮动突起15ld沿左右方向排列。此外,贯通孔Hr的构造与贯通孔Hl的构造左右对称,因此省略说明。
在以上的第一连接器10中,使树脂主体部件12的下表面与第一电路基板相对地将第一连接器10安装于第一电路基板(未图示)。具体而言,信号端子13a~13v、接地端子14l、14r、浮动端子15l、15r和接地端子16a~16d的局部从树脂主体部件12的底面暴露。因此,对这些部分中的各个部分涂覆焊锡。由此,信号端子13a~13v、接地端子14l、14r、浮动端子15l、15r和接地端子16a~16d中的各个端子与第一电路基板的电极连接。
[第二连接器的构造]
接下来,对第二连接器110的构造进行说明。图9是第二连接器110的立体图。
如图9所示,第二连接器110具备树脂主体部件112、信号端子113a~113v以及接地端子114l、114r。
树脂主体部件112包含底面部112a和框部112b。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框部112b具有环形状。更详细地说,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框部112b具有长方形的外缘和长方形的内缘。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框部112b的外缘和框部112b的内缘各自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2条长边和沿前后方向延伸的2条短边。如图9所示,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底面部112a将由框部112b围起的区域的上表面封堵。树脂主体部件112的材料为绝缘材料。树脂主体部件112的材料例如为树脂。
对于信号端子113a~113v输入输出高频信号。信号端子113a~113v被树脂主体部件112支承。更详细地说,信号端子113a~113k的局部被埋入框部112b的后边。信号端子113a~113k从左到右依次排成一列。信号端子113l~113v的局部被埋入框部112b的前边。信号端子113l~113v位于信号端子113a~113k的前方。信号端子113l~113v从左到右依次排成一列。信号端子113a~113k是通过对棒状的金属部件实施折弯加工而制成的。信号端子113a~113k的材料例如为磷青铜等铜系材料。
接地端子114l与接地电位连接。接地端子114l被树脂主体部件112支承。接地端子114l的局部被埋入框部112b的前边的左端部、框部112b的后边的左端部和框部112b的左边。接地端子114l是通过对金属部件实施折弯加工而制成的。接地端子114l的材料例如为磷青铜等铜系材料。此外,接地端子114r的构造与接地端子114l的构造左右对称,因此省略说明。
在以上的第二连接器110中,使树脂主体部件112的上表面与第二电路基板相对地将第二连接器110安装于第二电路基板(未图示)。具体而言,信号端子113a~113v和接地端子114l、114r的局部从树脂主体部件112的上表面暴露。因此,对这些部分中的各个部分涂覆焊锡。由此,信号端子113a~113v和接地端子114l、114r中的各个端子与第二电路基板的电极连接。
[连接器组件的构造]
接下来,对连接器组件1的构造进行说明。图10是图1的A-A处的剖视图。
如图1和图8所示,第二连接器110的框部112b被插入由第一连接器10的框部12b围起的区域。此时,第一连接器10的突起部12a被插入由第二连接器110的框部112b围起的区域。由此,信号端子13a~13v中的各个信号端子与信号端子113a~113v接触。另外,接地端子14l、14r中的各个接地端子与接地端子114l、114r接触。此时,接地端子114l、114r中的各个接地端子在斜面14lbS、14lcS、14rbS、14rcS上滑动。由此,接地端子114l、114r被导入接地端子14l、14r。此时,接地端子16a~16d弹性变形。而且,接地端子16a、16b压接于接地端子114l。接地端子16c、16d压接于接地端子114r。
其中,浮动端子15l、15r不与信号端子113a~113v和接地端子114l、114r接触。由此,在第二连接器110与第一连接器10连接的状态下,浮动端子15l、15r的电位都保持浮动电位。
[效果]
根据第一连接器10,能够抑制接地端子16b与接地端子114l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的降低,并且实现第一连接器10的低高度化。以下,将不具备接地端子16a~16d的第一连接器10作为比较例的第一连接器。在这样的比较例的第一连接器中,若实现第一连接器的低高度化,则接地端子14l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变低。在该情况下,接地端子14l不容易变形。因此,在将比较例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110连接时,即使接地端子114l与接地端子14l接触,接地端子14l也不会充分地弹性变形。因此,很难将接地端子14l和接地端子114l可靠地连接。
因此,在第一连接器10中,接地端子14l具有斜面14lbS。斜面14lbS朝向后上方向,并且从树脂主体部件12暴露。另外,斜面14lbS位于接点部16ba的下方。由此,接地端子114l在与接点部16ba接触之前,与斜面14lbS接触。于是,接地端子114l通过在斜面14lbS上滑动,而与接地端子14l对位。然后,若接地端子114l下降,则接地端子114l与接点部16ba接触。其结果是,接点部16ba被接地端子114l向前方向按压,由此弹簧部16bb弹性变形。由此,接点部16ba向前方向位移。其中,接地端子14l不变形。像以上那样,在第一连接器10中,接地端子14l实现引导功能,接地端子16b实现压接功能。因此,在第一连接器10中,即使接地端子14l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变低,接地端子14l不容易变形,也不容易阻碍接地端子14l、16b与接地端子114l之间的可靠的连接。而且,接地端子16b压接于接地端子114l,因此接地端子16b与接地端子114l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不容易降低。此外,接地端子16b包含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弹簧部16bb。因此,接地端子16b的上下方向的高度较低。因此,实现第一连接器10的低高度化。
在第一连接器10中,固定部16bc的下端t1位于比弹簧部16bb的下端t2靠下的位置。由此,在将第一连接器10安装于电路基板时,抑制对弹簧部16bb给予焊锡。其结果是,抑制弹簧部16bb借助焊锡固定于电路基板,不会阻碍弹簧部16bb的弹性变形。
根据第一连接器10,抑制焊锡向不需要焊锡的部分扩展。更详细地说,固定部16bc的下端部的前表面的局部和后表面的局部不与树脂主体部件12接触。即,如图8所示,在固定部16bc的下端部的前表面的前方存在空隙Splb。同样,在固定部16bc的下端部的后表面的后方存在空隙Splb。由此,涂覆在固定部16bc的下表面上的焊锡中的富余部分(以下,富余焊锡)被收纳于空隙Splb。因此,抑制富余焊锡向弹簧部16bb扩展。根据以上,根据第一连接器10,抑制焊锡向不需要焊锡的部分扩展。
根据第一连接器10,弹簧部16bb的前表面不与树脂主体部件12接触。由此,弹簧部16bb能够弹性变形为向前方向挠曲。
根据第一连接器10,能够抑制接地端子16b与接地端子114l的连接之间的可靠性的降低,并且实现第一连接器10的小型化。更详细地说,弹簧部16bb包含:从固定部16bc向前方向弯曲的屈曲区间A1;以及从屈曲区间A1向右方向延伸的直线区间A2。由此,能够抑制弹簧部16bb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变长,并且加长弹簧部16bb的长度。即,抑制弹簧部16bb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变长,并且弹簧部16bb容易弹性变形。因此,能够抑制接地端子16b与接地端子114l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的降低,并且实现第一连接器10的小型化。
(变形例)
以下,对变形例的接地端子16d进行说明。图11是变形例的接地端子16d的立体图。
在接地端子16d的固定部16bc设置有突起16be。突起16be从固定部16bc向后方向突出。由此,若接地端子16d被压入树脂主体部件12,则突起16be钩挂于树脂主体部件12,由此将接地端子16d牢固地固定于树脂主体部件12。
另外,通过设置突起16be,从而若接地端子16d被压入树脂主体部件12,则树脂主体部件12在前后方向上受力。由此,树脂主体部件12的长边方向为左右方向。因此,抑制树脂主体部件12的长边方向的翘曲产生。
(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连接器并不局限于第一连接器10,在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变更。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环形状不仅包含完整的环,还包含局部缺损的环。其中,在环形状中,缺损的部分相对于环所占的比例为20%以下。
此外,也可以像接地端子16d(第二端子)那样,将固定部与弹簧部的右端连结,并且将接点部与弹簧部的左端连结。此时,弹簧部包含:从固定部向前方向弯曲的屈曲区间;以及从屈曲区间向左方向延伸的直线区间。
此外,固定部16bc的下端部的前表面的局部或者后表面的局部也可以不与树脂主体部件12接触。即,只要在固定部16bc的下端部的前表面的局部的前方或者后表面的局部的后方存在空隙即可。
此外,也可以不设置贯通孔Hl、Hr。
此外,接地突起14lf、14rf和浮动突起15ld、15rd并不是必要的技术特征。
此外,浮动端子15l、15r也可以与电路基板的电极连接,也可以不与电路基板的电极连接。
此外,第一连接器10也可以具备信号端子13a~13k或者信号端子13l~13v中任一者。
此外,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也可以是接地端子以外的端子。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例如也可以是被施加电源电压的电源端子、供高频信号输入输出的信号端子。
此外,作为第一端子的接地端子14l和作为第二端子的接地端子16b与作为一个端子的接地端子114l接触。然而,作为第一端子的接地端子14l和作为第二端子的接地端子16b也可以与其他的端子接触。
此外,空隙Spb、Splb并不是必要的技术特征。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其具备:
树脂主体部件;
第一端子,其被所述树脂主体部件支承;以及
第二端子,其被所述树脂主体部件支承,
所述第一端子具有斜面,
所述斜面朝向后上方向,并且从所述树脂主体部件暴露,
所述第二端子包含:
弹簧部,其沿左右方向延伸;
固定部,其与所述弹簧部的左端或者右端中任意一者连结,并且被所述树脂主体部件支承;以及
接点部,其与所述弹簧部的左端或者右端中任意另一者连结,
所述接点部在所述树脂主体部件的朝向后方向的面处从所述树脂主体部件暴露,
通过将所述接点部向前方向按压而所述弹簧部弹性变形,从而所述接点部向前方向位移,
在所述接点部与所述斜面之间不存在其他的端子,
所述接点部位于比所述斜面靠下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固定部的下端位于比所述弹簧部的下端靠下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固定部的下端部的前表面的局部的前方和/或后表面的局部的后方存在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弹簧部的前表面的前方存在空隙。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弹簧部包含:从所述固定部向前方向弯曲的屈曲区间;以及从所述屈曲区间向左方向或者右方向延伸的直线区间。
CN202310047260.3A 2022-01-31 2023-01-16 连接器 Pending CN1165261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12631 2022-01-31
JP2022-012631 2022-01-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26189A true CN116526189A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94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47260.3A Pending CN116526189A (zh) 2022-01-31 2023-01-16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46357A1 (zh)
JP (1) JP2023111832A (zh)
CN (1) CN116526189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11832A (ja) 2023-08-10
US20230246357A1 (en) 2023-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80206B1 (en) High-voltage connector
US8591256B2 (en) Wire-to-board connector and wire connector
KR100997427B1 (ko) 전기커넥터
US20230042553A1 (en) Connector
US6623301B2 (en) Plug connector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11233345B2 (en) Safe, robust, compact connector
JP5315912B2 (ja) 多連装電気コネクタ
CN110867700A (zh) 电连接器
US6132258A (en) Board to 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3517618A (zh) 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116526189A (zh) 连接器
CN114079204B (zh) 连接器
CN111431000B (zh) 电连接器
CN210779301U (zh) 电连接器
KR20040098568A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WO2017064825A1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RU2251769C2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монтажная плата и многоконтактный соединитель
JP5181944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16526217A (zh) 连接器
CN219498410U (zh) 电连接器
JP724386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および該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の実装された回路基板
CN112310679B (zh) 架高型连接器
TWI661615B (zh) 車用連接器組合
CN107453102B (zh) 电连接器
CN116526173A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