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18584B - 一种地源热泵热补偿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源热泵热补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18584B
CN116518584B CN202310115237.3A CN202310115237A CN116518584B CN 116518584 B CN116518584 B CN 116518584B CN 202310115237 A CN202310115237 A CN 202310115237A CN 116518584 B CN116518584 B CN 1165185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 source
heat
valve
ground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152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18584A (zh
Inventor
郑鹏
王亚茹
钟世欣
李建华
庄国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Wof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Wof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Wof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Wof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1523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185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18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185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185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185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6Heat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urce of low potential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20/00Solar heat coll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or environments
    • F24S20/40Solar heat collectors combined with other heat sources, e.g. using electrical heating or heat from ambient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50/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olar heat collectors
    • F24S50/4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olar heat collectors responsive to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TGEOTHERMAL COLLECTORS; GEOTHERMAL SYSTEMS
    • F24T10/00Geothermal collectors
    • F24T10/10Geothermal collectors with circulation of working fluids through underground channels, the working fluids not coming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 F24T10/13Geothermal collectors with circulation of working fluids through underground channels, the working fluids not coming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using tube assemblies suitable for insertion into boreholes in the ground, e.g. geothermal probes
    • F24T10/15Geothermal collectors with circulation of working fluids through underground channels, the working fluids not coming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using tube assemblies suitable for insertion into boreholes in the ground, e.g. geothermal probes using bent tubes; using tubes assembled with connectors or with return hea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地源热泵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源热泵热补偿系统,包括:地源热泵;地埋管,连接于地源热泵,用于第一换热液于地源热泵与地埋管之间的循环;太阳能采热单元,连接于地埋管与地源热泵之间,用于第一换热液于地源热泵和/或地埋管之间的循环;第一阀组,设置于地源热泵的进出两端,用于切断第一换热液流经于地源热泵;第二阀组,设置于太阳能采热器的进出两端,用于切断第一换热液流经太阳能采热器;泵体,设置于地源热泵、地埋管,用于驱动第一换热液的循环流动。本申请具有能够适用于长期处于寒冷地区,以降低地埋管地源热泵热失衡问题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地源热泵热补偿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源热泵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源热泵热补偿系统。
背景技术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研究和项目实施是我国地源热泵系统三种形式中开始最晚的一种,其造价和运行费用相对也较地下水地源热泵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要稍高。但这些并不妨碍地埋管地源热泵的迅速发展,原因在于地埋管地源热泵采用地埋管换热器内循环水换取土壤中贮存的温差能,没有对自然水源的开采和污染的担心,因此适用性更广,安全稳定性更高,尤其在夏热冬冷地区不失为一种新的空调冷热源。
与欧美地埋管地源热泵主要采用水平埋管式地埋管换热器、通过小型热泵机组承担别墅等小型住宅空调的方式不同,我国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主要服务对象是规模较大的多层住宅和办公建筑,地埋管换热器一般采用在一定区域内密集布置的竖直单U甚至双U形地埋管换热器群,近年来还出现了利用建筑物地基内的工程桩或灌注桩密集布置地埋管换热器群的新方式。这些密集型竖直埋管的方式虽然能较好地适应中国地少人多的国情,但是也带来了技术上的隐患,那就是地埋管换热器布置范围内的土壤热失衡问题,它已经引起了各方面对此技术长期运行效果越来越多的担心。
在冬季远大于夏季的长期处于寒冷地区环境下,使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时,地埋管换热器夏季累计向土壤的放热量与冬季从土壤的取热量并不一致,夏季空调向岩土体排放的热量远小于冬季采暖时提取的热量,那么长期运行的结果势必使岩土体温度越来越低,所能取得的热量会逐年减少,这也将降低热泵系统的运行效果,最终导致冬季地源热泵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为此,亟需提供一种地源热泵热补偿系统,具有能够适用于长期处于寒冷地区,以降低地埋管地源热泵热失衡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寒冷地区地埋管地源热泵热失衡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地源热泵热补偿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源热泵热补偿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源热泵热补偿系统,包括:
地源热泵;
地埋管,连接于地源热泵,以使第一换热液于地源热泵与地埋管之间循环;
太阳能采热单元,连接于地埋管与地源热泵之间,用于与流经地源热泵和/或地埋管的第一换热液换热;
第一阀组,设置于地源热泵的进出两端,用于切断第一换热液流经地源热泵;
第二阀组,设置于太阳能采热器的进出两端,用于切断第一换热液流经太阳能采热器;
泵体,设置于地源热泵、地埋管以及太阳能采热单元,用于驱动第一换热液的循环流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地埋管埋设于地下,而地源热泵用于连接用户,以输送热量和冷量;在夏季和冬季工作时,开启第一阀组,关闭第二阀组,使第一换热液于地埋管和地源热泵之间即可通过地埋管对地下的冷量和热量进行提取交换,从而达到可以实现对用户的热交换;在过渡季即秋季时,便不再使用地源热泵,即关闭第一阀组,开启第二阀组,使第一换热液由地埋管流至太阳能采热单元位置,将通过太阳能采热单元回收的热量通过地埋管送至地下,使地下温度得到提升,将热量直接储存与地下,形成一个大的热效应场,实现有效的热堆积,为冬季提取热量作一个有效的储存,减少土壤热失衡的影响,从而使地源热泵能效得到提升。
可选的,所述太阳能采热单元包括:
太阳能采热器,用于对第二换热液加热;
换热器,连接于太阳能采热器一侧,接收第二换热液并与流经地源热泵和/或地埋管的第一换热液进行热交换;
循环泵,用于驱动第二换热液于太阳能采热器与换热器之间流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开启第一阀组,并关闭第二阀组时,流经太阳能采热器的第二换热液将通过循环泵送至换热器,地埋管内的第一换热液也将循环的送至换热器与第二换热液进行换热,从而使再循环进入至地埋管内的第一换热液吸收热量,再通过地埋管,将热量直接储存与地下,形成一个大的热效应场,为冬季提取热量作一个有效的储存。
可选的,所述太阳能采热单元包括温度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
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太阳能采热器的太阳能采热器的太阳能电池板表面温度;
控制模块,预设循环泵的运行速度为高、中、低三级,接收温度检测模块的检测温度;当接收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温度为度时,控制循环泵的运行速度为中,当接收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热量高于度时,控制循环泵的运行速度至高;当接收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热量低于度时,控制循环泵的运行速度至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太阳能采热器的太阳能电池板表面温度,然后控制模块通过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温度循环泵的运行速度,在太阳能采热器的太阳能采热器的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温度高于25度时,提高循环泵的运行速度,使太阳能采热单元内的第二换热液与地埋管内的第一换热液进行快速换热,可以使太阳能采热单元内的第二换热液温度快速的降低,从而降低太阳能采热器表面的温度,当太阳能采热器表面温度低于25度时,降低循环泵的运行速度,使太阳能采热单元内的第二换热液与地埋管内的第一换热液进行慢速换热,可以降低太阳能采热单元内的第二换热液与太阳能采热器的换热速度,从而提高太阳能采热器的表面温度,如此,使太阳能采热器的表面温度尽可能的维持在25度的理想温度,使太阳能采热器维持最高的运行效率。
可选的,所述地埋管包括多组,多组地埋管均并联设置;
各组所述地埋管的进出流道均设置有第三阀组,用于限制第一换热液进入对各第三阀组对应的地埋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多组地埋管可以实现有效的扩大地埋管的分布范围,而通过地埋管配合第三阀组实现各组地埋管的通断,可以实现多个地埋管的轮流使用,可以实现部分地埋管回路负荷时,优先使用另外部分的地埋管回路,以延长地埋管换热器的温度自然恢复时间,避免中心局部过热。
可选的,第三阀组包括:
阀体,设置于各组地埋管的进出流道中部,包括两腔室,用于实现换热流入或流出地埋管;两阀芯,竖直可运动的设置于阀体,随两阀芯向下运动能够插入两腔室内阻隔第一换热液流入或流出地埋管,随两阀芯向上运动能够脱离腔室使第一换热液流入或流出地埋管;
锁止件,设置于阀体对应两阀芯之间,随两阀芯向上运动至第一换热液流入或流出地埋管时,所述锁止件能够锁定两阀芯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通过第三阀组关闭对应的地埋管时,通过采用锁止件实现两阀芯的解锁,使两阀芯竖直向下运动即可阻断两阀体的两腔室,从而阻隔换热液流入或流出地埋管,当需要通过第三阀组开启对应的地埋管时,提升两阀芯,开启两腔室,并采用锁止件实现两阀芯此时状态的锁定,从而阻隔换热液流入或流出地埋管。
可选的,所述锁止件包括:
两锁止块,沿两阀芯的排布方向可活动的设置两阀芯之间,两锁止块的相近侧水平相对开设有V形槽;两阀芯的相近侧均设置有锁止槽,随两阀芯上升,两锁止块相互背离运动能够插设于两锁止槽;
两摆动块,设置于两阀芯之间,两摆动块的相近端相互铰接并仅能向下转动,两摆动块的背离端均插设于两锁止块的V形槽内,且两摆动块处于水平状态能够推动两锁止块运动至两锁止槽;
弹簧,设置于两摆动块之间,用于推动两摆动块保持水平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动两阀芯向上运动至两锁止槽与两锁止块对应时,推动两摆动块摆动至水平状态,两摆动块则会推动两锁止块背离运动至插设于两锁止槽内,此时实现两阀芯位置的限定,实现第三阀组的开启,当需要解锁时,按压两摆动块的铰接端,推动两锁止块趋向相近侧运动至脱离两锁止槽,然后下压两阀芯即可实现第三阀组的封闭。
可选的,所述阀体上表面对应两摆动块的铰接位置处开设有插孔,两所述阀芯的上端延伸出阀体上表面,所述锁止槽的上侧设置有过渡斜面,用于所述阀芯向下运动时推动锁止块脱离锁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解锁时,通过部件延伸至插孔内,推动两摆动块的中部向下摆动,留出两锁止块的活动余量后,向下按压两阀芯,由于设置的过渡斜面,即可实现在解锁时,使两锁止块自动退出两锁止槽,实现第三阀组的关闭。
可选的,所述阀芯均开设有液流道,液流道的上端延伸至阀芯的上表面,且随阀芯封闭腔室,地埋管的进出流道与液流道连通;
所述液流道的上端均设置控制阀,用于封闭所述液流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通过阀芯向下运动至封闭腔室后,地埋管的进出流道与液流道连通,但此时控制阀的设置,不会时地埋管内第一换热液排出,而当长时间停用地埋管时,可以开启控制阀,通过液流道将地埋管内的第一换热液排出,以达到维护地埋管的效果。
可选的,还包括排水部件,包括:
活动架,设置于第三阀组的上侧;
螺套,可转动的设置于活动架的中部;
螺柱,竖直螺纹连接于螺套,所述螺柱的下端能够螺纹连接于插孔;
连接管,竖直固定于活动架的两侧,用于与两液流道连通;
气泵,固定于活动架,连接于一连接管;
水泵,固定于活动架,连接于另一连接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实现地埋管的抽水时,将两连接管与两阀芯的液流道连通,然后转动螺柱,使螺柱下端螺纹连接于插孔内,向下拖动两摆动块向下摆动,使两阀芯之间形成活动余量,然后,转动螺套,带动活动架向下运动,通过活动架推动两阀芯向下运动,使两阀芯阻隔腔室,并使液流道与连接管和地埋管连通,然后开启控制阀,此时,开启气泵与水泵,将空气送至地埋管内推动第一换热液从连接管另一端排出即可,当需要,重新送入第一换热液,也可以反向运作气泵与水泵,将换热液送至地埋管内将空气排出即可,正常工作时,关闭控制阀,拆解排水部件即可。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有益技术效果:
使用时,地埋管埋设于地下,而地源热泵用于连接用户,以输送热量和冷量;在夏季和冬季工作时,开启第一阀组,关闭第二阀组,使第一换热液于地埋管和地源热泵之间即可通过地埋管对地下的冷量和热量进行提取交换,从而达到可以实现对用户的热交换;在过渡季即秋季时,便不再使用地源热泵,即关闭第一阀组,开启第二阀组,使第一换热液由地埋管流至太阳能采热单元位置,将通过太阳能采热单元回收的热量通过地埋管送至地下,使地下温度得到提升,将热量直接储存与地下,形成一个大的热效应场,实现有效的热堆积,为冬季提取热量作一个有效的储存,减少土壤热失衡的影响,从而使地源热泵能效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一种地源热泵热补偿系统的主视图;
图2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另一种地源热泵热补偿系统的主视图;
图3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控制器的模块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多组地埋管布设的地源热泵热补偿系统的主视图;
图5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三阀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排水部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体现第三阀组的液流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地源采集单元;11、地源热泵;12、地埋管;13、第一循环管路;14、泵体;15、第一阀组;2、太阳能采热单元;21、太阳能采热器;22、换热器;23、第二循环管路;24、循环泵;25、控制器;251、温度检测模块;252、控制模块;3、第三循环管路;31、第二阀组;4、第四循环管路;5、第三阀组;51、阀体;511、腔室;512、容腔;513、插孔;52、阀芯;521、锁止槽;522、液流道;523、控制阀;53、锁止块;531、插接部;532、限位槽;54、摆动块;55、弹簧;6、排水部件;61、活动架;62、螺套;63、螺柱;64、连接管;65、水泵;66、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一种地源热泵热补偿系统,包括地源采集单元1以及太阳能采热单元2。
参照图1,其中,地源采集单元1包括主要地源热泵11、地埋管12以及第一循环管路13。地埋管12用于埋设于地下,地源热泵11用于与用户连接,实现将能源输出至用户,第一循环管路13包括两根,一根连接于地埋管12的输入端与地源热泵11的输出端之间,另一根连接于地埋管12的输出端与地源热泵11的输入端之间,第一循环管路13内流通第一换热液,且第一循环管路13中对应地埋管12的输出端的位置固定有泵体14,泵体14工作,可以驱动第一换热液于地埋管12与地源热泵11之间循环的流动,实现通过第一换热液配合地埋管12采集地下的热量或冷量送至地源热泵11,再由地源热泵11将能源送至用户。
参照图1,太阳能采热单元2包括太阳能采热器21,换热器22以及第二循环管路23,太阳能采热器21与换热器22串联的设置于第二循环管路23上,第二循环管路23内填充有第二换热液,且第二循环管路23上固定有循环泵24,工作时,循环泵24即可驱动第二换热液于第二循环管路23内依次流经换热器22与太阳能采热器21,从而实现通过第二换热液将太阳能采热器21采集的热量送至换热器22。
参照图1,换热器22与第一循环管路13之间还连接有第三循环管路3,第三循环管路3同样包括两根循环管,两根循环管的一端均连接于换热器22,且第三循环管路3的两根循环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循环管路13的两根循环管中部。
参照图1,第一循环管路13上对应第一循环管路13与第三循环管路3的连接部靠近地源热泵11一端设置有第一阀组15,第一阀组15包括两分别固定于第一循环管路13的两根循环管的阀门。第三循环管路3设置有第二阀组31,第二阀组31包括两分别固定于第三循环管路3的两根循环管的阀门。
参照图1,综上,在使用时,地埋管12埋设于地下,而地源热泵11用于连接用户,以输送热量和冷量;在夏季和冬季工作时,开启第一阀组15,关闭第二阀组31,使第一换热液于地埋管12和地源热泵11之间即可通过地埋管12对地下的冷量和热量进行提取交换,从而达到可以实现对用户的热交换;在过渡季即秋季时,便不再使用地源热泵11,即关闭第一阀组15,开启第二阀组31,使第一换热液由地埋管12流经太阳能采热单元2的换热器22,将通过太阳能采热单元2回收的热量通过地埋管12送至地下,使地下温度得到提升,将热量直接储存与地下,形成一个大的热效应场,实现有效的热堆积,为冬季提取热量作一个有效的储存,减少土壤热失衡的影响,从而使地源热泵11能效得到提升。
进一步的,由于太阳能采热器21的电池板的理想温度是25℃,在这个温度下太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最高,而如果温度高于25℃的时候,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反而会下降。为了统一评估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果,国际上规范太阳能电池板标准测试条件为25℃、照度1000W/m2,AM1.5标准光谱之情境。依照目前的太阳能电池板测试数据,温度每上升1℃,太阳能电池板电压就会变小,导致输出功率下降0.35%;但温度越低,输出功率反而增加。
因此,为保证太阳能采热器21的电池板维持在25℃理想温度,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可以采用以下的设置:
参照图2和图3,太阳能采集单元还包括控制器25,控制器25包括温度检测模块251以及控制模块252,温度检测模块251用于检测太阳能采热器21的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温度,控制模块252接收温度检测模块251采集的太阳能采热器21的表面温度,且控制模块252内预设有循环泵24的三种运行速度,分别为高、中、低。表示循环泵24由高到底三种运行速度,当接收到温度检测模块251检测的温度为25度时,控制循环泵24的运行速度为中,当接收温度检测模块251检测的热量高于25度时,控制循环泵24的运行速度至高;当接收到温度检测模块251检测的热量低于25度时,控制循环泵24的运行速度至低。
参照图2和图3,如此,通过温度检测模块251实现太阳能采热器21的太阳能电池板表面的温度检测,然后通过控制模块252根据温度检测模块251检测的温度而调节循环泵24的运行速度,在太阳能采热器21的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温度高于25度时,提高循环泵24的运行速度,使太阳能采热单元2内的第二换热液与地埋管12内的第一换热液进行快速换热,可以使太阳能采热单元2内的换热液温度快速的降低,从而降低太阳能采热器21的太阳能电池板表面的温度,当太阳能采热器21的太阳能电池板表面温度低于25度时,降低循环泵24的运行速度,使太阳能采热单元2内的第二换热液与地埋管12内的第一换热液进行慢速换热,可以降低太阳能采热单元2内的第二换热液与太阳能采热器21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换热速度,从而提高太阳能采热器21的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温度,如此,使太阳能采热器21的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温度尽可能的维持在25度的理想温度,使太阳能采热器21的太阳能电池板维持最高的运行效率。
进一步的,为改善减少土壤热失衡的影响,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地埋管12还可以并联的设置有多组,使多组地埋管12轮流的使用,实现部分地埋管12回路负荷时,优先使用另外部分的地埋管12回路,以延长地埋管12换热器22的温度自然恢复时间,避免中心局部过热。以下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4,地埋管12均包括多组,多组地埋管12呈圆周放射状分布,各组地埋管12的进出流道均连接有第四循环管路4,多个第四循环管路4同样包括两循环管,第四循环管路4的两循环管分别连接于第三循环管路3的两循环管,以实现第三循环管路3内的第一换热液能够通过各第四循环管路4流入或流出各组地埋管12。
参照图4,各第四循环管路4靠近第三循环管路3道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三阀组5,用于限制第三循环管路3道内的第一换热液进入各组第四循环管路4内。
参照图4,第三阀组5包括阀体51,阀体51连接于第四循环管路4靠近第三循环管路3的一端,阀体51包括两腔室511,两腔室511分别连通于第四循环管路4的两循环管。
参照图5和图6,阀体51对应两腔室511的位置均竖直滑移连接有阀芯52,两阀芯52向下运动能够阻隔第一换热液流入或流出对应的第四循环管路4,随两阀芯52向上运动能够使第一换热液流入或流出第四循环管路4,且两阀芯52向上运动能够延伸出阀体51的上侧。阀体51对应两腔室511的上侧,即两阀芯52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容腔512,容腔512内设置有锁止件,锁止件包括两锁止块53,两锁止块53沿两阀芯52的排布方向设置于容腔512内,且两锁止块53均滑移于容腔512。
参照图5和图6,锁止块53的背离侧均形成竖直截面呈V形的插接部531,且两锁止块53的插接部531的尖端背离设置,两阀芯52的相进侧均开设有锁止槽521,锁止槽521采用与锁止块53的插接部531形状相同的V形槽,当两阀芯52上升至两腔室511开启时,两锁止块53趋向背离方向运动,能够使两锁止块53的插接部531插设于两阀芯52的锁止槽521内,从而实现两锁止块53锁定两阀芯52位置。
参照图5和图6,两锁止块53之间设置有两摆动块54,两摆动块54沿两锁止块53的滑移方向排布,两摆动块54的相近一端相互铰接,且两摆动块54的中部仅能够由水平状态向下摆动。两锁止块53的相近侧均开设有竖直截面呈V形的限位槽532,两锁止块53的限位槽532弧口相对设置,两摆动块54的背离端均成型为竖直截面呈V形的插接端,两摆动块54的插接端截面同样弧口相对设置,且插接端的竖直厚度小于限位槽532的竖直高度,两摆动块54的插接端能够插设于两锁止块53的限位槽532内。
参照图5和图6,且两摆动块54处于水平状态能够推动两锁止块53运动至两锁止槽521;两摆动块54的铰接位置处下侧还竖直固定有弹簧55,常态下,弹簧55能够推动两摆动块54的铰接位置处向上摆动至水平状态。阀体51上表面中部对应两摆动块54的铰接位置处竖直开设有插孔513。
参照图5和图6,当需要开启第三阀组5时,拖动两阀芯52向上运动至两锁止槽521与两锁止块53对应时,弹簧55推动两摆动块54摆动至水平状态,两摆动块54则会推动两锁止块53背离运动至插设于两锁止槽521内,此时实现两阀芯52位置的限定,实现第三阀组5的开启;
参照图5和图6,当需要关闭第三阀组5时,首先通过插孔513插入插件,推动两摆动块54的铰接位置向下摆动,此时两摆动块54的背离两端趋向相近方向摆动,使两锁止块53之间形成活动余量,然后竖直向下按压两阀芯52,由于两阀芯52相近侧的锁止槽521与两锁止块53的插接部531形状相同,因此锁止槽521的上侧将会形成过渡斜面,此时,两阀芯52向下运动,将会同时推动两锁止块53的插接部531退出于两锁止槽521,即使两锁止块53趋向相近侧运动,然后阀芯52即可顺利的运动至阀体51腔室511的底面,从而完成腔室511的封闭,实现第三阀组5的关闭。
如此,即可实现通过第三阀组5开启或关闭对应的第四循环管路4,从而实现各组地埋管12的轮流运行。
进一步,当长时间停止一组地埋管12的运行时,为保护地埋管12或对地埋管12的维护时可以将地埋管12内的第一换热液排出,为此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的采用如下设置:
参照图7和图8,第三阀组5的两阀芯52均开设有液流道522,液流道522的下端延伸至阀芯52靠近地埋管12的一侧,当阀芯52向下运动至封闭阀体51的腔室511时,液流道522的下端将与第四循环管路4近地埋管12的一端连通,且液流道522的上端延伸至液流道522的上端。液流道522的上端还均设置控制阀523,用于封闭液流道522。在将通过阀芯52向下运动至封闭腔室511后,地埋管12的进出流道与液流道522连通,但此时控制阀523的设置,不会时地埋管12内第一换热液排出,而当长时间停用地埋管12时,可以开启控制阀523,通过液流道522将地埋管12内的第一换热液排出,以达到维护地埋管12的效果。
进一步的,为便于地埋管12内第一换热液的排出,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排水部件6,以下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7和图8,排水部件6包括活动架61,活动架61水平设置,活动架61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螺套62,螺套62的上端延伸至活动架61的上侧并固定有旋轮,螺套62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螺柱63,螺柱63的上端穿过活动架61的上侧固定有手轮,且螺柱63的下端穿过活动架61的下侧,并能够与第三阀组5阀体51上侧的插孔513配合,为进一步的提高螺柱63与插孔513配合,插孔513可以设置为与螺柱63配合的螺纹孔。
参照图7和图8,活动架61的下表面两侧均固定有连接管64,两连接管64用于与第三阀组5两阀芯52的液流道522上端连通,为提高连接管64插入阀体51的液流道522时的密封性,连接管64的下端还可以固定弹性密封环,以保证连接管64与液流道522的密封性,活动架61对应两连接管64的上端还分别固定有气泵66和水泵65。
参照图7和图8,当需要实现地埋管12的抽水时,将活动架61置于第三阀组5的阀体51上侧,将两连接管64插入两阀芯52的液流道522内,此时螺柱63将对准插孔513,然后转动螺柱63,使螺柱63下端螺纹连接于插孔513内,螺柱63转动时,由于第三阀组5的两阀芯52限制,活动架61无法向下运动,螺柱63将单独向下运动于插孔513的内螺纹配合,一方面实现活动架61与阀体51的连接,一方面随螺柱63的运动,螺柱63的下端将延伸至阀体51的容腔512内,推动两摆动块54的铰接部中心向下摆动,从而使两锁止块53之间产生余量,当螺柱63无法转动时,转动螺套62,带动活动架61向下运动,同时推动两阀芯52向下运动,实现将两阀芯52插设于阀体51的两腔室511内,断开第三循环通路的连通,此时,液流道522也将于第四循环通路连通,然后开启阀芯52上侧的控制阀523,开启气泵66与水泵65,将空气送至地埋管12内推动第一换热液从连接管64另一端排出即可;当需要,重新送入第一换热液,也可以反向运作气泵66与水泵65,将第一换热液送至地埋管12内将空气排出即可,正常工作时,关闭控制阀523,拆解排水部件6即可。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地源热泵热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源热泵(11);
地埋管(12),连接于地源热泵(11),以使第一换热液于地源热泵(11)与地埋管(12)之间循环;
太阳能采热单元(2),连接于地埋管(12)与地源热泵(11)之间,用于与流经地源热泵(11)和/或地埋管(12)的第一换热液换热;
第一阀组(15),设置于地源热泵(11)的进出两端,用于切断第一换热液流经地源热泵(11);
第二阀组(31),设置于太阳能采热器(21)的进出两端,用于切断第一换热液流经太阳能采热器(21);
泵体(14),设置于地源热泵(11)、地埋管(12)以及太阳能采热单元(2),用于驱动第一换热液的循环流动;
所述地埋管(12)包括多组,多组地埋管(12)均并联设置;
各组所述地埋管(12)的进出流道均设置有第三阀组(5),用于限制第一换热液进入对各第三阀组(5)对应的地埋管(12);
第三阀组(5)包括:
阀体(51),设置于各组地埋管(12)的进出流道中部,包括两腔室(511),用于实现换热流入或流出地埋管(12);
两阀芯(52),竖直可运动的设置于阀体(51),随两阀芯(52)向下运动能够插入两腔室(511)内阻隔第一换热液流入或流出地埋管(12),随两阀芯(52)向上运动能够脱离腔室(511)使第一换热液流入或流出地埋管(12);
锁止件,设置于阀体对应两阀芯(52)之间,随两阀芯(52)向上运动至第一换热液流入或流出地埋管(12)时,所述锁止件能够锁定两阀芯(52)的位置;
所述锁止件包括:
两锁止块(53),沿两阀芯(52)的排布方向可活动的设置两阀芯(52)之间,两锁止块(53)的相近侧水平相对开设有V形槽;两阀芯(52)的相近侧均设置有锁止槽(521),随两阀芯(52)上升,两锁止块(53)相互背离运动能够插设于两锁止槽(521);
两摆动块(54),设置于两阀芯(52)之间,两摆动块(54)的相近端相互铰接并仅能向下转动,两摆动块(54)的背离端均插设于两锁止块(53)的V形槽内,且两摆动块(54)处于水平状态能够推动两锁止块(53)运动至两锁止槽(521);
弹簧(55),设置于两摆动块(54)之间,用于推动两摆动块(54)保持水平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热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采热单元(2)包括:
太阳能采热器(21),用于对第二换热液加热;
换热器(22),连接于太阳能采热器(21)一侧,接收第二换热液并与流经地源热泵(11)和/或地埋管(12)的第一换热液进行热交换;
循环泵(24),用于驱动第二换热液于太阳能采热器(21)与换热器(22)之间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热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采热单元(2)包括温度控制器(25),所述温度控制器(25)包括:
温度检测模块(251),用于检测太阳能采热器(21)的太阳能采热器(21)的太阳能电池板表面温度;
控制模块(252),预设循环泵(24)的运行速度为高、中、低三级,接收温度检测模块(251)的检测温度;当接收到温度检测模块(251)检测的温度为25度时,控制循环泵(24)的运行速度为中,当接收温度检测模块(251)检测的热量高于25度时,控制循环泵(24)的运行速度至高;当接收到温度检测模块(251)检测的热量低于25度时,控制循环泵(24)的运行速度至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热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51)上表面对应两摆动块(54)的铰接位置处开设有插孔(513);
两所述阀芯(52)的上端延伸出阀体(51)上表面;
所述锁止槽(521)的上侧设置有过渡斜面,用于所述阀芯(52)向下运动时推动锁止块(53)脱离锁止槽(5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热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52)均开设有液流道(522),液流道(522)的上端延伸至阀芯(52)的上表面,且随阀芯(52)封闭腔室(511),地埋管(12)的进出流道与液流道(522)连通;
所述液流道(522)的上端均设置控制阀(523),用于封闭所述液流道(5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热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部件(6),包括:
活动架(61),设置于第三阀组(5)的上侧;
螺套(62),可转动的设置于活动架(61)的中部;
螺柱(63),竖直螺纹连接于螺套(62),所述螺柱(63)的下端能够螺纹连接于插孔(513);
连接管(64),竖直固定于活动架(61)的两侧,用于与两液流道(522)连通;
气泵(66),固定于活动架(61),连接于一连接管(64);
水泵(65),固定于活动架(61),连接于另一连接管(64)。
CN202310115237.3A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地源热泵热补偿系统 Active CN1165185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15237.3A CN116518584B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地源热泵热补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15237.3A CN116518584B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地源热泵热补偿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18584A CN116518584A (zh) 2023-08-01
CN116518584B true CN116518584B (zh) 2023-10-20

Family

ID=87407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15237.3A Active CN116518584B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地源热泵热补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1858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41745B1 (ko) * 2011-05-04 2011-06-16 장한기술 주식회사 솔라 싱크 지열원 히트펌프 시스템과 그 제어방법
CN105928115A (zh) * 2016-06-21 2016-09-07 宝莲华新能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热不平衡工况下可补偿浅层地热的地热空调系统
CN106196714A (zh) * 2016-08-20 2016-12-07 河北工业大学 带有双地埋管群的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
CN110595107A (zh) * 2018-06-12 2019-12-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聚光光伏-市电联驱的光伏光热一体化双源热泵能源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13639486A (zh) * 2021-09-17 2021-11-12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光伏光热的地源热泵耦合系统
WO2022119028A1 (ko) * 2020-12-04 2022-06-09 부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태양광열 및 지열을 복합 열원으로 하는 냉난방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41745B1 (ko) * 2011-05-04 2011-06-16 장한기술 주식회사 솔라 싱크 지열원 히트펌프 시스템과 그 제어방법
CN105928115A (zh) * 2016-06-21 2016-09-07 宝莲华新能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热不平衡工况下可补偿浅层地热的地热空调系统
CN106196714A (zh) * 2016-08-20 2016-12-07 河北工业大学 带有双地埋管群的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
CN110595107A (zh) * 2018-06-12 2019-12-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聚光光伏-市电联驱的光伏光热一体化双源热泵能源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WO2022119028A1 (ko) * 2020-12-04 2022-06-09 부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태양광열 및 지열을 복합 열원으로 하는 냉난방 시스템
CN113639486A (zh) * 2021-09-17 2021-11-12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光伏光热的地源热泵耦合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18584A (zh) 202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222498B (zh) 一种地热开采地面沉降监测预警装置
CN203177540U (zh) 水源热泵系统及其水井自清洗装置
CN108518894B (zh) 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
CN116518584B (zh) 一种地源热泵热补偿系统
CN109869935B (zh) 一种地热能复合运行系统
CN103556611A (zh) 可发电的水垫塘充排水系统
CN110864472A (zh) 地源热泵供热系统
CN116447638A (zh) 一种地源热泵系统
CN207556021U (zh) 中深层地热源热泵系统
CN203240687U (zh) 用于中低层建筑地源热泵系统的集总密闭式定压膨胀装置
CN112378104B (zh) 一种储热式地热能全井段干井采热系统与应用
KR102346408B1 (ko) 냉각탑 하이브리드 기능을 갖는 지열시스템 및 이의 시공 방법
CN213777870U (zh) 一种储热式地热能全井段干井采热系统
CN201983694U (zh) 一种射流式凝汽器胶球清洗系统
CN201110651Y (zh) 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
CN201209913Y (zh) 一种地源热能循环供暖装置
CN112197609A (zh) 一种土壤源热泵系统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11400375U (zh) 地源热泵供热系统
CN205446495U (zh) 适用于石油钻机刹车系统的循环冷却水装置
CN204063681U (zh) 一种组合式内转换地源热泵
CN211424726U (zh) 地热井真空取灌系统
CN215216403U (zh) 多物联网三联供换热站
CN213714008U (zh) 一种土壤源热泵系统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
CN110748945A (zh) 一种太阳能与中深层无干扰地岩热联合供热系统
CN219976617U (zh) 建筑地能收集分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