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77540U - 水源热泵系统及其水井自清洗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源热泵系统及其水井自清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77540U
CN203177540U CN201320030221.4U CN201320030221U CN203177540U CN 203177540 U CN203177540 U CN 203177540U CN 201320030221 U CN201320030221 U CN 201320030221U CN 203177540 U CN203177540 U CN 203177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water
water inlet
valv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0302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其峰
韩东方
臧柳杨
高洪礼
赵书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University Multi Functional Design And Research Academy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UNIVERSITY MULTI-FUNCTIONAL DESIGN AND RESEARCH ACADEM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UNIVERSITY MULTI-FUNCTIONAL DESIGN AND RESEARCH ACADEMY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UNIVERSITY MULTI-FUNCTIONAL DESIGN AND RESEARCH ACADEMY
Priority to CN20132003022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775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77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7754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源热泵系统及其水井自清洗装置,提供一种能够对水井内壁的堵塞物进行在线冲洗的水井自清洗装置,同时提供一种使用该水井自清洗装置的水源热泵系统。其中水源热泵系统,包括换热装置、第一水井、第二水井、潜水泵和设置在第一水井及第二水井中的管路,所述第一水井和第二水井中的任意一个为出水井且另一个为回水井,出水井内的管路上设有水流切换阀,所述水流切换阀具有与潜水泵的出水口连通的进水口、向出水井外部供水的供水口和使用时朝向所述出水井内壁喷水的冲洗口,还具有在潜水泵泵水时仅将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供水口连通、在潜水泵停止泵水时仅将所述冲洗口与所述供水口连通的阀芯,实现了在线洗井。

Description

水源热泵系统及其水井自清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源热泵系统及其水井自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水源热泵是利用地球水资源作为冷热源并通过热泵机组进行换热的装置。地下水热泵系统是水源热泵系统的一种形式,即通常所说的深井回灌式水源热泵系统。通过建造抽水井将地下水抽出,通过二次换热或直接送至热泵机组,经提取热量或释放热量后,由回灌井灌回地下,从而实现了地下水资源的无消耗循环利用,在整个供热和供冷过程中,只从水源中吸热或者向水源中排热,并不消耗水量也不污染水。与传统暖通空调方式相比,水源热泵系统具有高效、稳定、节能、环保的显著优势。水源热泵技术的优势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使其市场价值不可限量,前景广阔。 
例如申请号为02222020.8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地源热泵空调装置,主要分三部分:第一水井、第二水井、潜水泵、管路、热泵机组和室内空调系统,实现了与地下水的热量交换。第一水井和第二水井中,一个为出水井、另一个为回水井。使用时出水井中的地下水被潜水泵抽出并经管路回灌到回水井。但是,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出水井和回水井的滤内壁会附着钙结物、藻类和胶体等堵塞物,由此造成水源供应量不足,会出现冬夏季运行不稳定,制冷热效果差的现象,并造成回水井堵塞、回水量下降,甚至灌不下去导致井水大量溢出,造成了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为防止出水井和回水井堵塞,传统做法是定期洗井,但是此顶工作费时费力费钱,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水井内壁的堵塞物进行在线冲洗的水井自清洗装置,同时提供一种使用该水井自清洗装置的水源热泵系统。 
本实用新型中水源热泵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源热泵系统,包括换热装置、第一水井、第二水井、潜水泵和设置在第一水井及第二水井中的管路,所述第一水井和第二水井中的任意一个为出水井且另一个为回水井,出水井内的管路上设有水流切换阀,所述水流切换阀具有与潜水泵的出水口连通的进水口、向出水井外部供水的供水口和使用时朝向所述出水井内壁喷水的冲洗口,还具有在潜水泵泵水时仅将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供水口连通、在潜水泵停止泵水时仅将所述冲洗口与所述供水口连通的阀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切换阀能够在潜水泵泵水时仅将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供水口连通实现正常供水,在潜水泵停止泵水时仅将所述冲洗口与所述供水口连通使出水井中循环管路内的水流依靠重力瞬间下降并朝向水井内壁喷出,对水井进行反冲洗,清除内壁上的堵塞物,实现在线洗井。 
所述水流切换阀具有阀腔,所述阀腔具有上腔壁、下腔壁和侧腔壁,所述阀芯是沿上下方向导向移动设置在阀腔内的活塞,所述阀腔的上腔壁和下腔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冲洗口连通的冲洗控制口和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进水控制口,所述活塞具有运动到阀腔上方而封堵所述冲洗控制口并打开所述进水控制口的供水位和运动到阀腔下方而封堵所述进水控制口并打开所述冲洗控制口的冲洗位,所述阀腔的侧腔壁与所述活塞之间具有用于保持阀腔上下连通的间隙,所述阀腔还设有与所述供水口维持连通的供水连通口。上述结构的水流切换阀通过设置进水控制口、冲洗控制口及对应的活塞,使用时只要控制活塞的位置,即可实现水流的切换,结构简单,便于管路的连接。 
所述水流切换阀包括下部分别封堵设有下透水板和上透水板的外圆筒和内圆筒,所述外圆筒上端设有具有中间开孔的环形封盖,所述内圆筒插设在所述中间开孔内且筒壁与所述环形封盖密封,所述阀腔是由所述内圆筒和外圆筒的筒壁、上透水板和下透水板围成,所述上透水板和下透水板上下间隔对应设置且均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而分别构成所述冲洗控制口和进水控制口。采用外圆筒和内圆筒插接的方式,并设置具有通孔的上透水板和下透水板,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所述内圆筒内于所述上透水板上方设有将所述内圆筒隔离为上腔室和下腔室的中间挡板,所述下腔室与所述冲洗控制口相通,所述上腔室与所述环形间隙之间设有连通通道,所述供水口是由所述上腔室的上端开口构成;所述下腔室的筒壁上设有一端开口与所述下腔室连通且另一端穿出外圆筒设置的冲洗管道,所述活塞是具有用于封堵所述冲洗控制口的上端面和用于封堵所述进水控制口的下端面的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上设有与所述上透水板和下透水板沿上下方向导向配合的导向杆。采用上述活动挡板式活塞、中间挡板和连通通道,不需要额外的控制装置即可在潜水泵向进水口泵水时依靠水流冲击带动活动挡板运动到供水位而打开进水控制口、在潜水泵停止向进水口泵水时依靠水的重力和冲击带动活动挡板运动到冲洗位,从而实现水流的自动切换,结构简单,动作可靠,维修维护成本低。 
所述第一水井与第二水井内均设有潜水泵,两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分别连通有第一水井管路和第二水井管路,第一水井管路和第二水井管路两者之间并联有用于连通两者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水井管路和第二水井管路与第一支路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且与第二支路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换热装置的机组进水管和机组出水管相通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管路是由所述第一水井管路、第二水井管路、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构成。管路采用上述结构,不但可以通过改变阀门状态实现换热装置的正常进水和出水,而且可以实现出水井、回水井的方便切换,而切换后由于改变了水流方向,同时也进一步实现了水井的自清洗。 
所述水源热泵系统具有分别用于检测换热装置中的对应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回水口温度的感温探头、与所述感温探头连接用于接收感温探头的温度信号并在温度信号达到设定时控制潜水泵和换热装置停止运行的智能控制单元。采用上述智能控制单元和感温探头,能够在温度达到设定值后自动停机,可以有效地节省潜水泵和换热装置的耗电量,提高系统的能效比。 
本实用新型中水井自清洗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井自清洗装置,所述水井自清洗装置是由水流切换阀构成,所述水流切换阀具有用于与对应的潜水泵出水口连通的进水口、用于向出水井外部供水的供水口和用于在使用时朝向出水井内壁喷水的冲洗口,还具有用于在潜水泵泵水时仅将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供水口连通、在潜水泵停止泵水时仅将所述冲洗口与所述供水口连通的阀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切换阀能够在潜水泵泵水时仅将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供水口连通实现正常供水,在潜水泵停止泵水时仅将所述冲洗口与所述供水口连通使出水井中循环管路内的水流依靠重力瞬间下降并朝向水井内壁喷出,对水井进行反冲洗,清除内壁上的堵塞物,实现在线洗井。 
所述水流切换阀具有阀腔,所述阀腔具有上腔壁、下腔壁和侧腔壁,所述阀芯是沿上下方向导向移动设置在阀腔内的活塞,所述阀腔的上腔壁和下腔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冲洗口连通的冲洗控制口和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进水控制口,所述活塞具有运动到阀腔上方而封堵所述冲洗控制口并打开所述进水控制口的供水位和运动到阀腔下方而封堵所述进水控制口并打开所述冲洗控制口的冲洗位,所述阀腔的侧腔壁与所述活塞之间具有用于保持阀腔上下连通的间隙,所述阀腔还设有与所述供水口维持连通的供水连通口。上述结构的水流切换阀通过设置进水控制口、冲洗控制口及对应的活塞,使用时只要控制活塞的位置,即可实现水流的切换,结构简单,便于管路的连接。 
所述水流切换阀包括下部分别封堵设有下透水板和上透水板的外圆筒和内圆筒,所述外圆筒上端设有具有中间开孔的环形封盖,所述内圆筒插设在所述中间开孔内且筒壁与所述环形封盖密封,所述阀腔是由所述内圆筒和外圆筒的筒壁、上透水板和下透水板围成,所述上透水板和下透水板上下间隔对应设置且均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而分别构成所述冲洗控制口和进水控制口。采用外圆筒和内圆筒插接的方式,并设置具有通孔的上透水板和下透水板,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所述内圆筒内于所述上透水板上方设有将所述内圆筒隔离为上腔室和下腔室的中间挡板,所述下腔室与所述冲洗控制口相通,所述上腔室与所述环形间隙之间设有连通通道,所述供水口是由所述上腔室的上端开口构成;所述下腔室的筒壁上设有与所述下腔室连通并穿出外圆筒设置的冲洗管道,所述活塞是具有用于封堵所述冲洗控制口的上端面和用于封堵所述进水控制口的下端面的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上设有与所述上透水板和下透水板沿上下方向导向配合的导向杆。采用上述活动挡板式活塞、中间挡板和连通通道,不需要额外的控制装置即可在潜水泵向进水口泵水时依靠水流冲击带动活动挡板运动到供水位而打开进水控制口、在潜水泵停止向进水口泵水时依靠水的重力和冲击带动活动挡板运动到冲洗位,从而实现水流的自动切换,结构简单,动作可靠,维修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水源热泵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在供冷时的系统原理图; 
图2:水流切换阀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2的A—A剖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室外换热系统,11第一水井,12第二水井,13循环管路,131第一水井管路,132第二水井管路,133第一支路,134第二支路,135第一连接管,136第二连接管,1371第一阀门,1372第二阀门,1373第三阀门,1374第四阀门,14第一潜水泵,15第二潜水泵,16排污阀门,2热泵机组,21压缩机,22蒸发器,23膨胀阀,24冷凝器,25智能控制单元,3室内空调系统,4水流切换阀,41外圆筒,411下透水板,42内圆筒,421上透水板,422中间挡板,423内圆筒开孔,43活动挡板,431导向杆,44冲洗口,45进水口,46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水源热泵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水源热泵系统,包括室外换热系统1、具有热泵机组2和室内空调系统3的换热装置。室外换热系统1包括第一水井11、第二水井12,第一水井11与第二水井12内分别设有第一潜水泵14和第二潜水泵15,在夏季工作时,第一水井11为出水井且第二水井12为回水井,出水井与回水井之间通过循环管路13连通。热泵机组2主要包括压缩机21、蒸发器22、膨胀阀23、冷凝器24及相应的连接管路,蒸发器22与冷凝器24均设有相应的机组进水管和机组出水管。 
第一潜水泵14和第二潜水泵15的出水口分别连通有第一水井管路131和第二水井管路132,第一水井管路131和第二水井管路132之间并联有用于连通第一水井管路131和第二水井管路132的第一支路133和第二支路134,第一支路133与第一水井管路131和第二水井管路132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第一阀门1371和第三阀门1373,第二支路134与第一水井管路131和第二水井管路132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第二阀门1372和第四阀门1374,第一支路133和第二支路134分别设有与热泵机组2的相应机组进水管和机组出水管相通的第一连接管135和第二连接管136,循环管路13是由第一水井管路131、第二水井管路132、第一支路133、第二支路134、第一连接管135、第二连接管136、第一阀门1371、第二阀门1372、第三阀门1373和第四阀门1374构成的三合一回灌装置。在仅第一阀门1371和第四阀门1374开启时,第一水井11作为出水井;在仅第二阀门1372和第三阀门1373开启时,第二水井12作为出水井。以上两种阀门启闭组合均能够使循环管路3向热泵机组2的第一连接管135进水、从第二连接管136回水。 
出水井内的第一水井管路131上设有水流切换阀4,构成水井自清洗装置。本实施例中,水流切换阀4是活动挡板式水流切换阀,水流切换阀4具有使用时出水方向朝向出水井内壁的冲洗口44、与潜水泵的出水口连通的进水口45和向出水井外部供水的供水口46,还具有在潜水泵向进水口45泵水时仅将进水口45与供水口46连通、在潜水泵停止向进水口45泵水时仅将冲洗口44与供水口46连通的阀芯。水流切换阀4包括下部分别封堵设有下透水板411和上透水板421的外圆筒41和内圆筒42,外圆筒41上端设有中间开孔的环形封盖,内圆筒42密封插设在环形封盖的中间开孔内且外周壁与外圆筒41的内周壁构成环形间隙。上述上透水板421、下透水板411和外圆筒41的对应内周壁分别作为上腔壁、下腔壁和侧腔壁而围成水流切换阀4的阀腔。下透水板411和上透水板421上下间隔对应设置且均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上透水板421上的通孔构成与冲洗口44连通的冲洗控制口,下透水板421上的通孔构成与进水口45连通的进水控制口。内圆筒42内于上透水板421上方设有将内圆筒42隔离为上腔室和下腔室的中间挡板422,上腔室与环形间隙之间设有连通通道,本实施例中的连通通道是开设内圆筒42的上腔室筒壁上的内圆筒开孔423,构成与供水口46维持连通的供水连通口。外圆筒41和内圆筒42的筒壁上贯穿设有一端朝向出水井内壁而构成冲洗口44、另一端与下腔室连通的冲洗管道,阀芯是沿上下方向导向设置在上透水板421与下透水板411之间的活动挡板43,活动挡板43与阀腔侧侧壁之间具有空隙,供水流通过。活动挡板43上设有上下延伸的导向杆431,并导向移动插设在上透水板421与下透水板411上对应设置的导向孔内。活动挡板43具有运动到阀腔上方而封堵冲洗控制口并打开进水控制口的供水位,还具有运动到阀腔下方而封堵进水控制口并打开冲洗控制口的冲洗位,在水流向上流过下透水板411上的通孔时,活动挡板43受水流冲击向上运动到供水位而将上透水板421上的通孔封闭,在水流向下流过上透水板421上的通孔时,活动挡板43受水流冲击向下运动到冲洗位而将下透水板411上的通孔封闭。 
第一水井管路131和第二水井管路132上分别连通有向外排污的第一排污管和第二排污管并分别设有排污阀门16。 
水源热泵系统具有分别用于检测热泵机组2中的冷凝器24和蒸发器22的回水口温度的感温探头、与感温探头连接用于接收感温探头的温度信号的智能控制单元25,智能控制单元25由PLC控制器控制,并设有主机面板,能够设定冷凝器24和蒸发器22的回水口温度值,在检测到温度信号达到设定值时能够控制潜水泵和热泵机组2停止运行。 
本实用新型中水井自清洗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即上述水源热泵系统的实施例中的水井自清洗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工作方式:热泵机组2启动前,操作人员将第一阀门1371、第二阀门1372、第三阀门1373和第四阀门1374均关闭,将第一水井管路131、第二水井管路132上的排污阀门16打开,启动潜水泵先进行水井排污;确认水质清澈时停泵调整。 
夏季供冷时,关闭第一水井管路131、第二水井管路132上的排污阀门16,打开第一阀门1371和第四阀门1374,使第一水井11作为出水井处于供水状态、第二水井12作为回水井处于井水回灌状态。在主机面板上设定蒸发器22出水口温度值为7/12℃,热泵机组2在蒸发器22出水口温度高于设定值时,通过智能控制单元25连锁启动第一潜水泵14和热泵机组2,水流冲击水流切换阀4中的活动挡板43,活动挡板43上升,封堵上透水板421上的通孔,仅使进水口45与供水口46连通,第一潜水泵14从出水井中提取18℃的井水进入热泵机组2提取冷能,出水29℃回灌入回水井;当热泵机组2的蒸发器22出水口温度逐渐降低达到设定值时,热泵机组2自动停机,第一潜水泵14延时自动停机,水流切换阀4在第一潜水泵14停机时,活动挡板43下降封堵进水控制口,使供水口46与冲洗口44相通,第一水井管路131内的水流瞬间下降,对水井的内壁进行反冲洗,清除内壁上的钙结物和藻类等堵塞物,实现自动洗井功能。 
冬季供暖时,关闭第一阀门1371和第四阀门1374,再打开第二阀门1372和第三阀门1373,使第二水井12作为出水井处于供水状态、第一水井11作为回水井处于井水回灌状态。在主机面板上设定冷凝器24出水口温度值为45/40℃,热泵机组2在冷凝器24出水口温度低于设定值时,通过智能控制单元25连锁启动第二潜水泵15和热泵机组2,第二潜水泵15从出水井中提取18℃的井水进入热泵机组2提取热能,出水7℃回灌入回水井;当冷凝器24出水口逐渐升高温度达到设定值时,热泵机组2自动停机,第二潜水泵15延时自动停机,水流切换阀4在第二潜水泵15停机时,活动挡板43下降封堵进水控制口,使供水口46与冲洗口44相通,第一水井管路131内的水流瞬间下降,对水井的内壁进行反冲洗,清除内壁上的钙结物和藻类等堵塞物,实现自动洗井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水流切换阀4中的阀芯为活动挡板,循环管路13为三合一回灌装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水流切换阀4也可以采用电磁阀门控制的阀门式水流切换阀,例如采用两位三通电磁阀并设置对应的控制器控制,在潜水泵向进水口45泵水时仅将进水口45与供水口46连通、在潜水泵停止向进水口45泵水时仅将冲洗口44与供水口46连通;三合一回灌装置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将第一水井11用作出水井,第二水井12用作回水井,采用单向的循环管路13,此时,仅设置第一潜水泵14即可。另外,上述的智能控制单元25和感温探头也是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依靠人工控制代替。当然,排污阀门16也不是必须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省去。 

Claims (10)

1.水源热泵系统,包括换热装置、第一水井、第二水井、潜水泵和设置在第一水井及第二水井中的管路,所述第一水井和第二水井中的任意一个为出水井且另一个为回水井,其特征在于:出水井内的管路上设有水流切换阀,所述水流切换阀具有与潜水泵的出水口连通的进水口、向出水井外部供水的供水口和使用时朝向所述出水井内壁喷水的冲洗口,还具有在潜水泵泵水时仅将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供水口连通、在潜水泵停止泵水时仅将所述冲洗口与所述供水口连通的阀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切换阀具有阀腔,所述阀腔具有上腔壁、下腔壁和侧腔壁,所述阀芯是沿上下方向导向移动设置在阀腔内的活塞,所述阀腔的上腔壁和下腔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冲洗口连通的冲洗控制口和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进水控制口,所述活塞具有运动到阀腔上方而封堵所述冲洗控制口并打开所述进水控制口的供水位和运动到阀腔下方而封堵所述进水控制口并打开所述冲洗控制口的冲洗位,所述阀腔的侧腔壁与所述活塞之间具有用于保持阀腔上下连通的间隙,所述阀腔还设有与所述供水口维持连通的供水连通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切换阀包括下部分别封堵设有下透水板和上透水板的外圆筒和内圆筒,所述外圆筒上端设有具有中间开孔的环形封盖,所述内圆筒插设在所述中间开孔内且筒壁与所述环形封盖密封,所述阀腔是由所述内圆筒和外圆筒的筒壁、上透水板和下透水板围成,所述上透水板和下透水板上下间隔对应设置且均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而分别构成所述冲洗控制口和进水控制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圆筒内于所述上透水板上方设有将所述内圆筒隔离为上腔室和下腔室的中间挡板,所述下腔室与所述冲洗控制口相通,所述上腔室与所述环形间隙之间设有连通通道,所述供水口是由所述上腔室的上端开口构成;所述下腔室的筒壁上设有一端开口与所述下腔室连通且另一端穿出外圆筒设置的冲洗管道,所述活塞是具有用于封堵所述冲洗控制口的上端面和用于封堵所述进水控制口的下端面的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上设有与所述上透水板和下透水板沿上下方向导向配合的导向杆。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水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井与第二水井内均设有潜水泵,两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分别连通有第一水井管路和第二水井管路,第一水井管路和第二水井管路两者之间并联有用于连通两者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水井管路和第二水井管路与第一支路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且与第二支路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换热装置的机组进水管和机组出水管相通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管路是由所述第一水井管路、第二水井管路、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水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热泵系统具有分别用于检测换热装置中的对应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回水口温度的感温探头、与所述感温探头连接用于接收感温探头的温度信号并在温度信号达到设定时控制潜水泵和换热装置停止运行的智能控制单元。
7.水井自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井自清洗装置是由水流切换阀构成,所述水流切换阀具有用于与对应的潜水泵出水口连通的进水口、用于向出水井外部供水的供水口和用于在使用时朝向出水井内壁喷水的冲洗口,还具有用于在潜水泵泵水时仅将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供水口连通、在潜水泵停止泵水时仅将所述冲洗口与所述供水口连通的阀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井自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切换阀具有阀腔,所述阀腔具有上腔壁、下腔壁和侧腔壁,所述阀芯是沿上下方向导向移动设置在阀腔内的活塞,所述阀腔的上腔壁和下腔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冲洗口连通的冲洗控制口和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进水控制口,所述活塞具有运动到阀腔上方而封堵所述冲洗控制口并打开所述进水控制口的供水位和运动到阀腔下方而封堵所述进水控制口并打开所述冲洗控制口的冲洗位,所述阀腔的侧腔壁与所述活塞之间具有用于保持阀腔上下连通的间隙,所述阀腔还设有与所述供水口维持连通的供水连通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井自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切换阀包括下部分别封堵设有下透水板和上透水板的外圆筒和内圆筒,所述外圆筒上端设有具有中间开孔的环形封盖,所述内圆筒插设在所述中间开孔内且筒壁与所述环形封盖密封,所述阀腔是由所述内圆筒和外圆筒的筒壁、上透水板和下透水板围成,所述上透水板和下透水板上下间隔对应设置且均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而分别构成所述冲洗控制口和进水控制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井自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圆筒内于所述上透水板上方设有将所述内圆筒隔离为上腔室和下腔室的中间挡板,所述下腔室与所述冲洗控制口相通,所述上腔室与所述环形间隙之间设有连通通道,所述供水口是由所述上腔室的上端开口构成;所述下腔室的筒壁上设有与所述下腔室连通并穿出外圆筒设置的冲洗管道,所述活塞是具有用于封堵所述冲洗控制口的上端面和用于封堵所述进水控制口的下端面的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上设有与所述上透水板和下透水板沿上下方向导向配合的导向杆。
CN201320030221.4U 2013-01-21 2013-01-21 水源热泵系统及其水井自清洗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775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30221.4U CN203177540U (zh) 2013-01-21 2013-01-21 水源热泵系统及其水井自清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30221.4U CN203177540U (zh) 2013-01-21 2013-01-21 水源热泵系统及其水井自清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77540U true CN203177540U (zh) 2013-09-04

Family

ID=49074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030221.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77540U (zh) 2013-01-21 2013-01-21 水源热泵系统及其水井自清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77540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4323A (zh) * 2013-12-17 2014-03-19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一种高效抽灌自动转换器
CN104328821A (zh) * 2014-10-23 2015-02-04 仕玉治 一种井下电控抽水回灌两用装置
CN105180499A (zh) * 2015-09-23 2015-12-23 同济大学 一种小型可清洗式地源热泵一体机
CN107606682A (zh) * 2017-09-18 2018-01-19 河北华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百分百回灌的双向过滤地热利用供暖系统
CN108413112A (zh) * 2016-03-25 2018-08-17 朱卫清 液体中置式限量排放控制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4323A (zh) * 2013-12-17 2014-03-19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一种高效抽灌自动转换器
CN103644323B (zh) * 2013-12-17 2016-08-17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一种高效抽灌自动转换器
CN104328821A (zh) * 2014-10-23 2015-02-04 仕玉治 一种井下电控抽水回灌两用装置
CN105180499A (zh) * 2015-09-23 2015-12-23 同济大学 一种小型可清洗式地源热泵一体机
CN105180499B (zh) * 2015-09-23 2017-11-10 同济大学 一种小型可清洗式地源热泵一体机
CN108413112A (zh) * 2016-03-25 2018-08-17 朱卫清 液体中置式限量排放控制器
CN108413112B (zh) * 2016-03-25 2020-04-03 朱卫清 液体中置式限量排放控制器
CN107606682A (zh) * 2017-09-18 2018-01-19 河北华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百分百回灌的双向过滤地热利用供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77540U (zh) 水源热泵系统及其水井自清洗装置
CN201277826Y (zh) 原生污水源智能自清防堵塞热能采集器
CN112833573B (zh) 一种中深层地热能同井均衡采灌换热系统及应用
CN201724469U (zh) 一种蓄水调峰池耦合的地下水源热泵系统
CN201778329U (zh) 气动式自动控制多井降水系统
CN101701466A (zh) 一种水力自动控制管网叠压给水设备
CN207363651U (zh) 一种全自动回注水或添加剂的系统
CN101303202A (zh) 原生污水源智能自清防堵塞热能采集器
CN107476784A (zh) 一种油管产水产气的煤层气排采方法
CN209686541U (zh) 虹吸式自动排水装置
CN107618484A (zh) 基于自控净化和自动补水的集雨洗车装置
CN104481021B (zh) 一种具有自动排水功能的污水收集装置及方法
CN101825375B (zh) 一种蓄水调峰解耦回灌型地下水源热泵系统
CN103062958B (zh) 反冲洗系统
CN206486921U (zh) 一种智能环保型房屋用水系统
CN201554067U (zh) 一种水力自动控制管网叠压给水设备
CN111795518A (zh) 一种水源热泵水源侧串联节能水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0998614Y (zh) 节水型循环水自动控制无阀滤池装置
CN208186905U (zh) 地源水热井防堵塞系统装置
CN208049234U (zh) 一种室内、外液动增压消防栓
CN1312450C (zh) 变深度大径量海水抽取系统
CN201835785U (zh) 油水井自控泄压排液和把排出液体泵送到生产管道的装置
CN200979312Y (zh) 应用于水源热泵冷暖空调系统中的采灌井地面装置
CN204343436U (zh) 一种具有自动排水功能的污水收集装置
CN2643253Y (zh) 一种节能节水水源热泵空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ZHENGZHOU UNIVERSITY MULTI-FUNCTIONAL DESIGN AND R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ZHENGZHOU UNIVERSITY MULTI-FUNCTIONAL DESIGN AND RESEARCH ACADEM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50002 No. 97, Wenhua Road, Jinshui District, Henan, Zhengzhou

Patentee after: ZHENGZHOU UNIVERSITY MULTI-FUNCTIONAL DESIGN AND RESEARCH ACADEMY LTD.

Address before: 450002 No. 97, Wenhua Road, Jinshui District, Henan, Zhengzhou

Patentee before: ZHENGZHOU University MULTI FUNCTIONAL DESIGN AND RESEARCH ACADEMY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