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18478A - 一种厂房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厂房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18478A
CN116518478A CN202310357232.1A CN202310357232A CN116518478A CN 116518478 A CN116518478 A CN 116518478A CN 202310357232 A CN202310357232 A CN 202310357232A CN 116518478 A CN116518478 A CN 116518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absorption
otter board
sliding
control panel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572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成章
郭依尚
耿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aozhuang Jinyu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aozhuang Jinyu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aozhuang Jinyu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aozhuang Jinyu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5723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184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18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184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GCLEANING OF INTERNAL OR EXTERNAL SURFACES OF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CONDUITS, e.g. WATER TUBES OR BOILERS
    • F28G1/00Non-rotary, e.g. reciprocated, appliances
    • F28G1/02Non-rotary, e.g. reciprocated, appliances having brus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厂房制冷循环装置,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通风腔,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制冷机构,所述制冷机构包括有吸热网板、加湿组件与擦拭组件,所述擦拭组件包括有控制板、升降部与平移部,多组所述控制板分别位于吸热网板两侧,所述控制板朝向吸热网板的一侧壁设置有擦拭刷,所述平移部包括有驱动件与复位件,所述驱动件与复位件分别与升降部相连接,所述驱动件与复位件相互配合用以带动所述控制板沿吸热网板表面移动的同时在水平方向往复移动,解决了现有的风扇散热方式只是加速空气的流动速度,无法对热空气进行换热制冷处理,工作人员周围环境制冷效果较差,无法起到散热效果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厂房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厂房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厂房是工业、制造业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厂房中通过流水线式的加工作业,可以生产加工出各式各样的产品。
厂房内机械设备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进而导致厂房内部温度升高,在夏季,厂房内高温现象尤为明显。厂房由于内部空间过大,不适用空调进行制冷,目前,主要通过风扇对厂房内局部进行降温进而对工作人员周围环境进行制冷降温。
但是现有的这种风扇散热的方式只是加速空气的流动速度,无法对热空气进行换热制冷处理,工作人员周围环境制冷效果较差,无法起到散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厂房制冷循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厂房制冷循环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通风腔,所述通风腔一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通风腔另一端设置有排风口,所述进风口内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制冷机构,所述制冷机构包括有吸热网板、加湿组件与擦拭组件,多组所述吸热网板位于通风腔内并列分布,所述加湿组件位于壳体内并且与吸热网板相互配合,所述加湿组件用以对吸热网板进行湿润处理,所述擦拭组件包括有控制板、升降部与平移部,多组所述控制板分别位于吸热网板两侧,所述控制板朝向吸热网板的一侧壁设置有擦拭刷,所述升降部位于通风腔内并且与控制板相连接,所述升降部用以带动控制板沿吸热网板表面移动,所述平移部包括有驱动件与复位件,所述驱动件与复位件分别与升降部相连接,所述驱动件与复位件相互配合用以带动所述控制板沿吸热网板表面移动的同时在水平方向往复移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湿组件包括有壳体内部开设的位于通风腔下方的储水腔,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位于储水腔下方的制冷器,所述制冷器内设置有冷凝管,所述通风腔顶壁固定安装有位于吸热网板正上方的洒水管,所述冷凝管的一端与储水腔连通,所述冷凝管的另一端延伸至通风腔内并且与洒水管连通,所述通风腔底壁向下开设有与储水腔连通的循环孔,多组所述循环孔分别位于吸热网板两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部包括有通风腔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开设的控制槽,所述控制槽内转动安装有两组相对分布的螺纹杆,两组所述螺纹杆共同螺纹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沿竖直方向与控制槽滑动连接,所述控制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控制槽内的滑动板相连接,所述螺纹杆表面固定安装有同步齿盘,多组所述同步齿盘共同连接有同步带,一组所述螺纹杆延伸至壳体外侧并且连接有电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复位件包括有两组所述滑动板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开设的两两相对分布的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延伸至滑槽外侧并且与控制板固定连接,所述滑槽内固定安装有与滑块相连接的复位弹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件包括有两组所述滑动板共同转动安装的位于控制板一侧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控制板相互配合的凸轮,所述转动杆表面固定安装有旋转齿盘,所述控制槽内固定安装有与旋转齿盘啮合连接的齿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风腔底壁设置有与循环孔相互配合的除杂组件,所述除杂组件包括有通风腔底壁固定安装的挡板,所述循环孔位于挡板与吸热网板之间,所述挡板与吸热网板之间可拆卸安装有过滤垫。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风腔顶壁设置有位于洒水管两侧的导向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加湿组件、由控制板、擦拭刷、升降部、平移部组成的擦拭组件相互配合,可以对吸热网板进行冷却处理,通过吸热网板与热空气相接触进而对空气进行冷却降温处理,可以有效提高风机的制冷效果,解决了现有的风扇散热方式只是加速空气的流动速度,无法对热空气进行换热制冷处理,工作人员周围环境制冷效果较差,无法起到散热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厂房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厂房制冷循环装置中转动杆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厂房制冷循环装置中滑动板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壳体1、通风腔2、进风口21、排风口22、风机3、制冷机构4、吸热网板41、加湿组件42、储水腔421、制冷器422、冷凝管423、洒水管424、循环孔425、擦拭组件43、控制板431、擦拭刷4311、升降部432、控制槽4321、螺纹杆4322、同步齿盘4323、同步带4324、滑动板4325、电机4326、平移部433、驱动件4331、转动杆43311、凸轮43312、旋转齿盘43313、齿条43314、复位件4332、滑槽43321、复位弹簧43322、滑块43323、除杂组件5、挡板51、过滤垫52、导向板6。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厂房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开设有通风腔2,所述通风腔2一端设置有进风口21,所述通风腔2另一端设置有排风口22,所述进风口21内固定安装有风机3,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制冷机构4,所述制冷机构4包括有吸热网板41、加湿组件42与擦拭组件43,多组所述吸热网板41位于通风腔2内并列分布,所述加湿组件42位于壳体1内并且与吸热网板41相互配合,所述加湿组件42用以对吸热网板41进行湿润处理,所述擦拭组件43包括有控制板431、升降部432与平移部433,多组所述控制板431分别位于吸热网板41两侧,所述控制板431朝向吸热网板41的一侧壁设置有擦拭刷4311,所述升降部432位于通风腔2内并且与控制板431相连接,所述升降部432用以带动控制板431沿吸热网板41表面移动,所述平移部433包括有驱动件4331与复位件4332,所述驱动件4331与复位件4332分别与升降部432相连接,所述驱动件4331与复位件4332相互配合用以带动所述控制板431沿吸热网板41表面移动的同时在水平方向往复移动。
在使用时,将壳体1移动至需要制冷散热的位置,启动风机3将热空气通过进风口21吸至通风腔2内,所述加湿组件42可以在通风腔2内对吸热网板41进行自动加冷却水湿润处理,所述升降部432带动控制板431在吸热网板41两侧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控制板431在竖向移动的同时,所述驱动件4331与复位件4332相互配合推动控制板431朝向吸热网板41在水平方向进行小幅度往复移动,所述控制板431表面的擦拭刷4311插至吸热网板41表面的网眼中,擦拭刷4311可以将吸热网板41表面的冷却水倒流至网眼内,可以对吸热网板41表面的网眼进行充分的擦拭湿润处理,热空气在通风腔2内移动时穿过吸热网板41内的网眼进而在通过排风口22排出,热空气与吸热网板41相接触时,通过吸热网板41表面的水分蒸发与吸热网板41与热空气之间的热传递作用,可以对热空气进行高效的降温制冷处理,热空气转换为冷空气通过排风口22排出,可以有效提高厂房内的制冷效果。
如图1、图3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加湿组件42包括有壳体1内部开设的位于通风腔2下方的储水腔421,所述壳体1内部安装有位于储水腔421下方的制冷器422,所述制冷器422内设置有冷凝管423,所述通风腔2顶壁固定安装有位于吸热网板41正上方的洒水管424,所述冷凝管423的一端与储水腔421连通,所述冷凝管423的另一端延伸至通风腔2内并且与洒水管424连通,所述通风腔2底壁向下开设有与储水腔421连通的循环孔425,多组所述循环孔425分别位于吸热网板41两侧。
在使用时,启动制冷器422,所述冷凝管423将储水腔421内的水吸至制冷器422内进行冷却处理,制冷后的冷却时通过冷凝管423导排至洒水管424内进而排出,洒水管424将冷却水均匀的排至吸热网板41表面,冷却水在吸热网板41表面由上至下流动,可以对吸热网板41表面进行加湿处理。
如图1、图2、图3、图6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升降部432包括有通风腔2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开设的控制槽4321,所述控制槽4321内转动安装有两组相对分布的螺纹杆4322,两组所述螺纹杆4322共同螺纹连接有滑动板4325,所述滑动板4325沿竖直方向与控制槽4321滑动连接,所述控制板431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控制槽4321内的滑动板4325相连接,所述螺纹杆4322表面固定安装有同步齿盘4323,多组所述同步齿盘4323共同连接有同步带4324,一组所述螺纹杆4322延伸至壳体1外侧并且连接有电机4326。
在使用时,启动电机4326带动一组螺纹杆4322转动进而带动同步齿盘4323转动,多组所述同步齿盘4323与同步带4324相互配合带动多组螺纹杆4322同步旋转进而带动滑动板4325在控制槽4321内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滑动板4325带动控制板431在吸热网板41两侧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如图1、图2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复位件4332包括有两组所述滑动板4325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开设的两两相对分布的滑槽43321,所述滑槽43321内滑动安装有滑块43323,所述滑块43323延伸至滑槽43321外侧并且与控制板431固定连接,所述滑槽43321内固定安装有与滑块43323相连接的复位弹簧43322。
所述驱动件4331推动控制板431朝向吸热网板41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滑块43323在滑槽43321内移动,当控制板431移动至一定位置后,所述复位弹簧43322推动滑块43323在滑槽43321内沿相反方向移动,所述滑块43323带动控制板431朝向远离吸热网板41方向移动。
如图1、图2、图3、图5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驱动件4331包括有两组所述滑动板4325共同转动安装的位于控制板431一侧的转动杆43311,所述转动杆43311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控制板431相互配合的凸轮43312,所述转动杆43311表面固定安装有旋转齿盘43313,所述控制槽4321内固定安装有与旋转齿盘43313啮合连接的齿条43314。
所述滑动板4325沿竖直方向移动时带动转动杆43311沿竖直方向同步移动,所述转动杆43311带动旋转齿盘43313沿齿条43314表面滚动,所述旋转齿盘43313带动转动杆43311在竖直方向移动的同时进行旋转进而带动凸轮43312转动,所述凸轮43312在转动的同时推动控制板431朝向吸热网板41方向移动进而将擦拭刷4311插至吸热网板41表面的网眼内。
如图1、图4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通风腔2底壁设置有与循环孔425相互配合的除杂组件5,所述除杂组件5包括有通风腔2底壁固定安装的挡板51,所述循环孔425位于挡板51与吸热网板41之间,所述挡板51与吸热网板41之间可拆卸安装有过滤垫52。
吸热网板41流下的水落至通风腔2底壁进而通过循环孔425重新流至储水腔421内,可以重复进行使用,所述吸热网板41可以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收集,灰尘随着水流至通风腔2底壁时,所述过滤垫52可以对水中的杂质进行高效的过滤处理。
如图3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通风腔2顶壁设置有位于洒水管424两侧的导向板6。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时,将壳体1移动至需要制冷散热的位置,启动风机3将热空气通过进风口21吸至通风腔2内,启动制冷器422,所述冷凝管423将储水腔421内的水吸至制冷器422内进行冷却处理,制冷后的冷却时通过冷凝管423导排至洒水管424内进而排出,洒水管424将冷却水均匀的排至吸热网板41表面,电机4326带动一组螺纹杆4322转动进而带动同步齿盘4323转动,多组所述同步齿盘4323与同步带4324相互配合带动多组螺纹杆4322同步旋转进而带动滑动板4325在控制槽4321内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滑动板4325带动控制板431在吸热网板41两侧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滑动板4325沿竖直方向移动时带动转动杆43311沿竖直方向同步移动,所述转动杆43311带动旋转齿盘43313沿齿条43314表面滚动,所述旋转齿盘43313带动转动杆43311在竖直方向移动的同时进行旋转进而带动凸轮43312转动,所述凸轮43312在转动的同时推动控制板431朝向吸热网板41方向移动进而将擦拭刷4311插至吸热网板41表面的网眼内,擦拭刷4311可以将吸热网板41表面的冷却水倒流至网眼内,可以对吸热网板41表面的网眼进行充分的擦拭湿润处理,热空气在通风腔2内移动时穿过吸热网板41内的网眼进而在通过排风口22排出,热空气与吸热网板41相接触时,通过吸热网板41表面的水分蒸发与吸热网板41与热空气之间的热传递作用,可以对热空气进行高效的降温制冷处理,热空气转换为冷空气通过排风口22排出,可以有效提高厂房内的制冷效果。
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7)

1.一种厂房制冷循环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通风腔,所述通风腔一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通风腔另一端设置有排风口,所述进风口内固定安装有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制冷机构,所述制冷机构包括有吸热网板、加湿组件与擦拭组件,多组所述吸热网板位于通风腔内并列分布,所述加湿组件位于壳体内并且与吸热网板相互配合,所述加湿组件用以对吸热网板进行湿润处理,所述擦拭组件包括有控制板、升降部与平移部,多组所述控制板分别位于吸热网板两侧,所述控制板朝向吸热网板的一侧壁设置有擦拭刷,所述升降部位于通风腔内并且与控制板相连接,所述升降部用以带动控制板沿吸热网板表面移动,所述平移部包括有驱动件与复位件,所述驱动件与复位件分别与升降部相连接,所述驱动件与复位件相互配合用以带动所述控制板沿吸热网板表面移动的同时在水平方向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厂房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组件包括有壳体内部开设的位于通风腔下方的储水腔,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位于储水腔下方的制冷器,所述制冷器内设置有冷凝管,所述通风腔顶壁固定安装有位于吸热网板正上方的洒水管,所述冷凝管的一端与储水腔连通,所述冷凝管的另一端延伸至通风腔内并且与洒水管连通,所述通风腔底壁向下开设有与储水腔连通的循环孔,多组所述循环孔分别位于吸热网板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厂房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包括有通风腔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开设的控制槽,所述控制槽内转动安装有两组相对分布的螺纹杆,两组所述螺纹杆共同螺纹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沿竖直方向与控制槽滑动连接,所述控制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控制槽内的滑动板相连接,所述螺纹杆表面固定安装有同步齿盘,多组所述同步齿盘共同连接有同步带,一组所述螺纹杆延伸至壳体外侧并且连接有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厂房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包括有两组所述滑动板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开设的两两相对分布的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延伸至滑槽外侧并且与控制板固定连接,所述滑槽内固定安装有与滑块相连接的复位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厂房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有两组所述滑动板共同转动安装的位于控制板一侧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控制板相互配合的凸轮,所述转动杆表面固定安装有旋转齿盘,所述控制槽内固定安装有与旋转齿盘啮合连接的齿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厂房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腔底壁设置有与循环孔相互配合的除杂组件,所述除杂组件包括有通风腔底壁固定安装的挡板,所述循环孔位于挡板与吸热网板之间,所述挡板与吸热网板之间可拆卸安装有过滤垫。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厂房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腔顶壁设置有位于洒水管两侧的导向板。
CN202310357232.1A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厂房制冷循环装置 Pending CN1165184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57232.1A CN116518478A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厂房制冷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57232.1A CN116518478A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厂房制冷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18478A true CN116518478A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00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57232.1A Pending CN116518478A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厂房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1847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718036B (zh) 一种用于冷却塔通风的防尘装置
CN214065408U (zh) 一种冷库用冷风机
CN212431118U (zh) 水洗空气装置、空调内机及空调
CN212431120U (zh) 水洗空气装置、空调内机及空调
CN116518478A (zh) 一种厂房制冷循环装置
CN117073265A (zh) 氨制冷系统蒸发式冷凝器
CN114838436A (zh) 一种热回收空调系统
CN215724470U (zh) 一种冷库制冷设备
CN214792028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制冷压缩冷凝机组
CN213300347U (zh) 一种具有自清洗功能的蒸发式冷风机
CN112833477A (zh) 一种便于排水散热的空调
CN210922263U (zh) 一种节能风冷式冷却塔
CN113639329A (zh) 水洗空气装置、空调内机及空调
CN116972568A (zh) 一种商用冷柜冷却装置
CN214209820U (zh) 一种空调过滤网自清洁装置
CN210425384U (zh) 一种便捷除尘式冷风机
CN101713580B (zh) 由并联的空气冷却器、风和水过滤组成的蒸发式冷水机组
CN215216474U (zh) 用于中央空调滤网的防潮清理组件
CN220689423U (zh) 一种防溅水蒸发式冷凝器
CN215579913U (zh) 一种防爆正压配电柜
CN218154920U (zh) 一种双单元交叉组合蒸发式冷凝器
CN217979994U (zh) 一种冷却塔风向调节装置
CN219869210U (zh) 一种横流式玻璃钢冷却塔
CN220648693U (zh) 一种无霜式空气源热泵
CN220750246U (zh) 一种风冷洁净式恒温恒湿空调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