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16813A - 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16813A
CN116516813A CN202211549560.3A CN202211549560A CN116516813A CN 116516813 A CN116516813 A CN 116516813A CN 202211549560 A CN202211549560 A CN 202211549560A CN 116516813 A CN116516813 A CN 116516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sioning
template
construction
grouting
prest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495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汪明
朱永盛
姜信贺
饶胜斌
方梦杰
李标
李建泽
梁爽
郑江
刘宇龙
陈佳强
杨浪
常雪峰
赵小博
王宁吉
张银峰
李润松
敖登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Bridge Engineering Bureau Group Co Ltd
Fif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Bridge Engineering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Bridge Engineering Bureau Group Co Ltd
Fif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Bridge Engineering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Bridge Engineering Bureau Group Co Ltd, Fif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Bridge Engineering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Bridge Engineering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4956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168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16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168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工作,并进行测量放线;S2:脚手架的搭建;S3:钢筋的制作和安装;S4:模板的制作与安装;S5:混凝土的浇筑;S6:墩顶系梁预应力的施工:包括智能张拉施工和真空辅助压浆施工;S7:预埋设施的安装。本发明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和精准性,针对结构复杂,载荷要求较高桥梁墩柱,较好的完成预应力拉张和压浆施工的过程,为后续危大桥梁墩柱的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实现我国桥梁多元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Description

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规定搭设高度8m及以上,或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设计值)15kN/m²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设计值)20kN/m及以上,本段墩柱模板均超过8m,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针对桥梁方面的危大工程,在桥梁墩柱方面的施工一直是工程施工的难点,尤其是预应力张拉和压浆施工方面,是其中危险性尤为大的部分,如何安全完成桥梁墩柱危大工程的施工,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准备工作,并进行测量放线;
S2:脚手架的搭建;
S3:钢筋的制作和安装;
S4:模板的制作与安装;
S5:混凝土的浇筑;
S6:墩顶系梁预应力的施工:包括智能张拉施工和真空辅助压浆施工;
S7:预埋设施的安装。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脚手架的搭建过程分成三次,具体包括;
S31:第一次先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作业平台,第一阶段砼浇筑完成后拆除脚手架,搭设高度为6m;
S32:第二次曲线段采用盘扣式钢管脚手架搭设作业平台,搭设最终高度为墩高。左右悬挑两端采用满堂架,前后立面采用双排架;
S33:第三次墩顶系梁支架主桥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架,引桥采用盘扣式钢管脚手架搭设模板支架。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2中,盘扣式钢管脚手架的盘扣节点包括立杆和以立杆轴线为圆心的四根呈环阵列分布的水平杆,所述立杆中部固定焊接有连接盘,所述水平杆端部均设置有水平端扣接头,所述水平端扣接头上设置有插销,水平端扣接头能够嵌装在连接盘上,并通过插销与连接盘固定,相邻水平端扣接头之间还设置有与之契合匹配的斜杆端扣接头,所述斜杆端口接头上还固定有斜杆,斜杆端口接头同样通过插销与连接盘固定,所述斜杆位于相邻水平杆之间,两端分别与相邻水平杆相抵接。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模板为定型钢模板,模板之间用M18*50螺栓连接,模板随砼浇筑分阶段安装,安装时按照先外侧后里侧的顺序对称安装。每一节模板安装完成需重点检查复核组装外形线性,只有在下层模板满足设计外形几何尺寸的前提下才允许拼装上一层模板;模板通过对拉螺杆进行加固,对拉螺杆为Ф25精轧螺纹钢。对拉螺杆分内拉杆、外拉杆和斜拉杆三种。内外拉杆用于相对的两块模板对拉。内外拉杆之间通过爬锥连接。斜拉杆用于相邻模板同一高度的背带之间,防止胀模。模板背带为双拼20槽钢,沿横向布置,最底层背带距模板下口距离为30cm,每两组背带间距不大于110cm,Ф25精轧螺纹钢拉螺杆在墩柱纵、横方向分别设置,同一模板上间距为1.1米。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混凝土浇筑顺序:墩柱总体分3-4次浇筑完成,直线段一次性浇筑,曲线段两边对称浇筑,墩顶系梁一次性水平分层浇筑,两次浇筑间施工缝留置在模板水平接缝位置,并做好接缝处理,保证外观一致。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中,智能张拉施工的具体过程如下:
S611:准备工作;
S612:安装智能张拉系统,完成钢绞线的张拉,并在在10%应力张拉和100%应力张拉,持续载荷5min后分别进行记录;
S613:进行锚固。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是611主备工作包括:
S6111:张拉机具、锚具、钢绞线校验;
S6112:清点检查设备、核对千斤顶;
S6113:布置张拉控制站。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张拉系统包括两台能够与PC机无线连接的预应力智能张拉仪,所述预应力智能张拉仪通过油管和电线与智能千斤顶连接,所述智能千斤顶两端分别有固定钢绞线的工具锚和与梁体接触的限位板,安装智能张拉系统包括电线与油管连接、钢绞线、锚具、智能千斤顶的安装。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中,真空辅助压浆施工的具体过程为:
S621:压浆前的准备工作;
S622:压浆料的拌制;
S623:通过预应力智能压浆系统进行压浆;
S624:进行封锚。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预应力智能压浆系统包括安装在梁体内的预应力管道,所述预应力管道的进浆管依次连通进浆测控仪和灰浆泵;所述出浆管依次连接翻浆测控仪与低速储浆桶,所述低速储浆桶通过吸浆管与灰浆泵连接,所述进浆测控仪通过溢流管与低速储浆桶连接,低速储浆桶一侧还设置有为灰浆泵提供浆料的高速制浆机,低速储浆桶外壁上还设置有测试低速储浆桶内浆料水胶比的水胶比测试仪。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和精准性,针对结构复杂,载荷要求较高桥梁墩柱,较好的完成预应力拉张和压浆施工的过程,为后续危大桥梁墩柱的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实现我国桥梁多元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为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盘扣节点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盘扣节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智能张拉工艺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中真空辅助压浆工艺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中检孔器大样图;
图7为本发明中智能张拉系统工艺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预应力智能压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接地检测端子的安装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接地检测端子的安装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墩顶接地示意图。
其中:1—连接盘,2—插销,3—水平端扣接头,4—水平杆,5—斜杆,6-斜杆端扣接头,7—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准备工作,并进行测量放线;
S2:脚手架的搭建;
S3:钢筋的制作和安装;
S4:模板的制作与安装;
S5:混凝土的浇筑;
S6:墩顶系梁预应力的施工:包括智能张拉施工和真空辅助压浆施工;
S7:预埋设施的安装。
单墩施工顺序一般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施工直线段(直线段+部分曲线段)墩高约6m→第二阶段施工至墩顶系梁底→第三阶段施工墩顶系梁(盖梁)。P16#墩为交界墩,墩顶系梁存在高低台,第三阶段可选择浇筑两次,第一次浇筑大里程墩顶系梁,第二次浇筑小里程墩顶系梁。
第一阶段钢筋和模板安装操作平台脚手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撑采用精轧螺纹对拉固定。施工完成后,拆除第一阶段脚手架,保留顶层模板作为第二阶段的锚固端,其余模板拆除后给下一个墩柱直线段循环使用。
第二阶段钢筋和模板安装操作平台及模板支撑重新搭设承插式钢管搭设脚手架,脚手架搭设高度随墩柱施工同步增加,曲线段墩柱模板支撑采用精轧螺纹对拉锚固和满堂支撑架复合体系。施工完成后模板及支架均不拆除。
第三阶段先安装墩顶系梁底模支撑架及底模,支撑架主桥墩柱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架,北引桥采用承插式钢管支撑架,墩顶系梁模板支撑采用精轧螺纹对拉锚固和满堂支撑架复合体系。预应力施工完成后,拆除模板及支架。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具体准备工作如下:
墩柱所需资源配置按照计划进场。
对承台顶面墩身范围进行凿毛清理,用全站仪放样墩身中心点,然后弹出墩身轮廓线作为施工时钢筋安装、模板安装的依据。
在承台上搭设施工支架和施工平台,施工平台根据施工进度加高。搭设脚手架前对横桥方向两侧进行硬化,每侧各增加4.5米(P16~P18承台两端增加5.5米)浇筑20cm厚C25砼地面作为脚手架基础。因各墩柱支架基础位置地基土为黏土及素填土,搭设支架时先测其承载力,当承载力不能满足150kPa时,采用换填合格土处理,处理范围为长(7.5m)*宽(5.5m)*深(1.5m),处理完成满足承载力要求后再进行支架施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脚手架搭设建的过程。
根据墩柱外形和浇筑次数,为加快模板周转,脚手架分三次搭拆施工。
第一次先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作业平台,第一阶段砼浇筑完成后拆除脚手架,搭设高度为6m。具体布置图见附图2。
第二次曲线段采用盘扣式钢管脚手架搭设作业平台,搭设最终高度为墩高。左右悬挑两端采用满堂架,前后立面采用双排架。具体布置图见附图2。
第三次墩顶系梁支架主桥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架,引桥采用盘扣式钢管脚手架搭设模板支架。
(1)脚手架布设构造方案
第一次脚手架主要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脚手架高度6m。立杆纵距1.2m,横距1.2m,步距1.5m,转角和立面4-6跨设置连续剪刀撑。高度3.6米位置每隔2.4米设置1道抛撑,抛撑采用6米钢管与立面横杆扣件连接,地脚采用[10槽钢反支撑,并保证埋置深度不小于1米。
第二次脚手架采用承插型盘扣式脚手架,脚手架高度墩高。立杆钢管类型主要采用B-LG-2000(Φ48x3.2x2000mm),强度为Q345A;横向水平杆采用B-SG-900(Φ42x2.5x840mm)和纵向水平杆采用B-SG-1200(Φ42x2.5x1140mm),强度为Q235B;竖向剪刀撑采用竖向斜杆代替,竖向斜杆采用B-XG-900x1500(Φ33*2.3x1710mm),强度为Q195;水平剪刀撑采用水平斜杆代替,水平斜杆采用B-XG-1200x1500(Φ48*2.5x1921mm),强度为Q235B;立杆的纵距视场地而定分别为0.6m、0.9m、1.2m,横距为0.9m,脚手架步距为1.5m,内侧立杆中心与墩柱距离为0.5m。斜杆按照间隔2跨连续到顶连接,架体转角相邻两跨和顶层步距内每跨均需布置竖向斜杆。脚手架沿高度每间隔4个步距设置水平剪刀撑。
第三次墩顶系梁支架主桥支架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架,搭设高度根据每个墩柱心型部位至墩顶系梁底高度控制,支架步距1.1m,水平剪刀撑及竖向剪刀撑按规范要求进行布设,支架基础采用模板背肋。
①引桥墩顶系梁支架采用盘扣式钢管脚手架,搭设高度根据每个墩柱心型部位至墩顶系梁底高度控制,支架步距0.5m,支架基础为型钢架,具体布置形式详见附图3。
②脚手架搭设时作业层铺设脚手板,脚手板采用5cm厚木脚手板或挂扣式5mm厚镀锌花纹钢板。
③脚手架上下通道第一阶段采用6m定制笼梯,梯笼距脚手架1m,供施工人员上下通行,安全爬梯为拼装结构,每节长、宽、高约为2.2米。定制笼梯基础采用预埋地脚螺栓或采用相同强度膨胀螺栓固定安装基座。将笼梯首层平台安装在基座上,调好水平后锁紧紧固螺栓,安装楼梯、扶手和侧面安全网,安装完成后开始上面一层笼梯安装。笼梯与脚手架作业平台之间设置临时通道,通道两侧采用Φ48mm钢管搭设1.2m高防护栏杆,通道底部铺设5cm厚木板。
盘扣式钢管脚手架采用配套定型挂扣式钢梯,脚手架上下爬梯与架体同步搭设。通道平台满铺钢制脚手板,梯步、休息平台宽度0.9m,楼梯长1.8,高1.5m,通道护身栏杆:上部高1.2m,中部高0.6米,下设0.18m高挡脚板,梯步护手高0.9m。
④脚手架的连墙件采用Φ48mm钢管,竖向间距为3.0m,水平间距为4.5m,连墙采用扣件钢管于墩柱抱箍固定。
⑤安全网采用密度不低于2000目/100cm²密目式安全立网。
(2) 脚手架主要施工技术要求
①地基基础:第一次脚手架安装范围均位于承台范围内,地基基础满足施工要求,可在承台顶面直接搭设脚手架。
②第二次脚手架搭设部分位于承台范围以外,为了保证地基承载能力能够满足外脚手架的搭设要求(见脚手架计算书),地基需采用50cm厚合格土夯实+20cm厚C25砼垫层对基础进行补强和硬化,并在在立杆垫板下铺木板或槽钢,垫板长度不少于2跨、木板厚5cm、宽度20cm。当地基高差较大时应凿成台阶,台阶高是立杆圆盘(50cm)节点的倍数,利用立杆节点位差配合可调底座进行调整,宽同架体搭设尺寸。
③立杆设置:根据测量定位位置设置立杆,用水准仪测量高程,使底座扳手在同一水平高度,再四角挂线调整中间扳手,使立杆底端在同一水平线上;首层立杆应采用不同长度的立杆交错布置,错开立杆竖向距离不应小于50cm。
④双排脚手架宜先立内排立杆,后立外排立杆。每排立杆宜先立两头的,后立中间一根,互相看齐后立中间部分立杆。双排脚手架内、外排两立杆需与地面垂直。
⑤扫地杆:扫地杆是立杆下端绑扎的纵向和横向的水平杆,一般离下脚面不超过20cm。扫地杆是必须用扣件扣牢,约束立杆底脚所发生的位移和用来避免或减少脚手架的不均匀沉降。
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应由塔式单元扩大组合而成,且各单元见连接紧密、牢固,具备足够的稳定性。
⑦作业层脚手板设置要求:
钢脚手板的挂钩必须完全扣在水平杆上,挂钩必须处于锁住状态,作业层脚手板应满铺。
作业层的脚手板架体外侧应设挡脚板、防护栏杆,并应在脚手架外侧立面满挂阻燃密目安全网;防护上栏杆设置在离作业层高度为120cm处,防护中栏杆设置在离作业层高度为60cm处;
当脚手架作业层与墩柱外侧面间间隙较大时,应设置挂扣在连接盘上的悬挑三脚架,并应铺放能形成脚手架内侧封闭的脚手板。
⑧连墙件
连墙件采用钢管扣件,沿墩柱纵横向“十”字布置,用直角扣件与架体连接;架体每2步与墩柱连接一次,立杆圆盘距墩柱外侧30cm;
连墙件尽量设置在盘扣节点旁,如果不能,连接点至盘扣节点距离不得大于30cm;
⑨架体内封闭
脚手架的架体内立杆距墙体净距最多为30cm,如因结构设计的限制大于30cm的必须铺设站人板,站人板设置平整牢固。
脚手架施工层内立杆与建筑物之间应采用脚手片或木板进行封闭。
施工层以下脚手架每隔10m以及底部用双层水平网兜进行封闭。
(3)脚手架监测
在支架边角位置及中间按每隔5m间距设置监测剖面。每个监测剖面应布置不少于2个支架水平位移和立杆变形监测点、3个支架沉降观测点,并及时对支架进行监测。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盘扣式钢管脚手架的盘扣节点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盘扣节点包括立杆7和以立杆7轴线为圆心的四根呈环阵列分布的水平杆4,所述立杆7中部固定焊接有连接盘1,所述水平杆4端部均设置有水平端扣接头3,所述水平端扣接头3上设置有插销2,水平端扣接头3能够嵌装在连接盘1上,并通过插销2与连接盘1固定,相邻水平端扣接头3之间还设置有与之契合匹配的斜杆端扣接头6,所述斜杆端口接头3上还固定有斜杆5,斜杆端口接头3同样通过插销2与连接盘1固定,所述斜杆5位于相邻水平杆4之间,两端分别与相邻水平杆4相抵接。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钢筋的制作和安装过程:
钢筋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污、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钢筋的加工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规范要求。
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接,焊工必须持有考试合格证上岗。
结构钢筋在K44+320线路右侧钢筋加工厂采用数控设备集中加工,钢筋进厂后先对钢筋做原材试验及焊接试件,待试验结果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墩柱钢筋的加工与安装。施工中钢筋的和机械连接件的试验直径、根数、弯曲尺寸、安装位置、搭接长度、间距等均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小于5d,单面焊不小于10d,电弧焊缝所需长度按焊缝厚度h不小于0.3d,焊缝宽度b不小于0.8d,钢筋绑扎长度不小于45d。同一断面(35d范围内)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不得大于50%。
受力主筋直径≥22mm时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加工的直螺纹丝头的长度、牙形、齿距等必须与连接套的长度、牙形、齿距一致,且经配套的量规检测合格。加工完成后的丝头安装橡胶帽,防止锈蚀。
安装接头时用管钳扳手拧紧,应使钢筋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安装后的外露螺纹不宜超过2丝,连接完成后应采用扭力扳手进行校核。
钢筋安装及临时固定:墩身钢筋根据单次施工高度分段安装连接,按照分次砼浇筑高度加1m安装。钢筋安装完成模板安装前,曲线段分肢采用对拉葫芦临时固定。
钢筋安装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技术规范执行。钢筋的交叉点采用绑丝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绑扎牢,但应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偏移,转角位置应全部绑扎。
钢筋安装完成后,经质检工程师及监理工程师检验符合规范后,方可进行模板安装。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模板制作与安装的过程,具体如下:
(1)模板构造
墩柱模板为定型钢模板,钢模板在模板厂进行加工,验收合格后进场使用。模板面板为6mm厚钢板;竖肋为10mm厚钢板,宽10cm,间距40cm;横肋为[10槽钢,间距50cm;模板法兰板为10mm厚钢板,宽10cm;模板之间用M18*50螺栓连接,模板随砼浇筑分阶段安装,安装时按照先外侧后里侧的顺序对称安装。每一节模板安装完成需重点检查复核组装外形线性,只有在下层模板满足设计外形几何尺寸的前提下才允许拼装上一层模板。
模板通过对拉螺杆进行加固,对拉螺杆为Ф25精轧螺纹钢。对拉螺杆分内拉杆、外拉杆和斜拉杆三种。内外拉杆用于相对的两块模板对拉。内外拉杆之间通过爬锥连接。斜拉杆用于相邻模板同一高度的背带之间,防止胀模。模板背带为双拼[20槽钢,沿横向布置,最底层背带距模板下口距离为30cm,每两组背带间距不大于110cm。Ф25精轧螺纹钢拉螺杆在墩柱纵、横方向分别设置,同一模板上间距为1.1米。模板平整度和垂直度等各项指标合格后将对拉螺杆和缆风绳收紧。
(2)模板清理
模板首次使用前,采用抛光机进行打磨,打磨要求为清除表面浮锈及面板氧化膜。在进行模板除锈的同时,完成一块,立即采用200目水砂纸对面板抛光打磨,要求为面板表面无锈点及氧化层斑点,面板颜色一致光滑。
完成抛光后,对模板表面的锈迹、铁屑和灰尘等污物进行清洗。模板采用洗洁精溶液清洗,清洗干净后用干净的棉纱檫干。
(3)脱模剂涂刷
涂刷工具为羊毛滚轴刷,涂刷要求为均匀一直,薄厚适中。操作要求为:以一滚轴刷脱模剂为准,反复在面板面涂刷,直至油料用完。检查标准为:目测表面脱模剂均匀,无流淌现象,用手指画过模板面,无明显油渍。
模板清理和脱模剂涂刷工作完成后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了模板安装。若模板不能及时安装应可采用塑料薄模将面板包裹密封,防止二次污染。
(4)模板安装
①模板定位
进行中心线和位置的放线,首先由控制线引测墩柱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测墩柱的边线以及模板控制线;
做好标高测量工作,用水准仪把墩柱水平标高根据实际标高的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进行找平工作,模板支承垫底部应预先找平,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即沿模板边线用1:3水泥砂浆抹找平层,宽度为100mm;
②模板支设
施工缝凿毛清理、下节钢筋验收合格、墩脚测量放样后,进行下节钢模安装。安装前根据下节墩柱高度设计钢模组合节段,使钢模安装高度与混凝土浇筑高度刚好一致,然后再根据相关模板的编号和安装顺序自下而上逐段安装,相邻两块模板侧面沿面板边缘贴双面胶带,当接缝宽度较大时用玻璃胶填充后刮平。
多数模块较重,需吊车配合安装,吊装时需严格遵守起重操作规程,必要时利用麻绳控制模板偏摆、协助模板定位,防止模板碰撞钢筋、支架。安装人员应作好自身的安全防患工作,高空作业时利用钢管支架绑好安全带。
底部第一节段模板的安装至关重要。首先进行模板的平面位置控制,使模板成型板面与设计墩柱面吻合,并利用墩柱钢筋和保护层垫块、焊接短钢筋等进行定位;然后通过垂球检测、调整模板的竖直度,按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最后检测模板顶面标高,承台面标高误差会导致模板顶面标高出现误差,应通过清理承台面一些凸起障碍或加垫薄层砂浆等措施把模板标高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待所有调整工作完成后,对第一节段模板作牢靠定位、支撑,然后再安装上面节段的模板。上面节段的模板平面位置主要通过定位销控制,竖直度、线形等主要通过垂球、尺量控制。多次使用的模板注意清理模板表面及接缝处的尘土残渣,各定位销应插入到位,连接螺栓按要求拧紧。
第二、三阶段模板安装采取结构自平衡体系,固定时上下采用Φ25精轧螺纹钢贯通对拉,模板外围背楞采用10#槽钢栓接连接。
第三阶段模板安装时主要考虑墩顶系梁(跨度5~8米左右)支撑稳定性,采用支架法。P16~P18主桥墩柱支架设计为满堂支撑架,搭设间距0.9*0.6,即横桥向间距0.9m,顺桥向间距0.6m。
③模板检查
模板及其支架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规定:
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构造简单,拆装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与安装,以及满足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等工艺要求;
A.模板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
B.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影响结构性间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C.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杂物应清理干净。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混凝土的浇注过程,具体如下:
(1)浇筑顺序和入模方式
①浇筑顺序:墩柱总体分3-4次浇筑完成,直线段一次性浇筑,曲线段两边对称浇筑,墩顶系梁一次性水平分层浇筑。两次浇筑间施工缝留置在模板水平接缝位置,并做好接缝处理,保证外观一致。
②入模方式:混凝土用砼运输车运至现场后,对混凝土坍落度进行检测,到场的混凝土每车检测一次,检测坍落度时,必须认真观察混凝土拌合料的和易性,确保混凝土拌合料的稠度、水灰比等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国家现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有关规定,浇筑时坍落度超出规定范围的混凝土不得使用。混凝土通过输送泵输送到浇筑部位。
(2) 浇筑前检查工作
砼灌注前对模板内进行清理、冲洗干净,并将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除干净。对钢模连接件进行检查。灌注施工前和浇灌过程中,对模板、支架、脚手架、预埋件等派专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作好记录。检查内容主要有:模板的高程、位置及截面尺寸;模板、支架、支柱等结构的可靠程度;钢筋骨架的安装位置;保护层厚度,脱模剂及密封情况。
(3) 浇筑过程控制
混凝土浇注作业,应连续进行,并严格控制浇注速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指派专人对模板进行巡查,检查模板连接件和模板变化情况。并同时对模板及支架进行监测,监测频率为20~30分钟一次。如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及时停止浇筑并处理。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果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用人工将水排除。
(4) 布料和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分两个浇筑点由输送泵输送至作业面顶部,然后通过串筒溜入模内。串筒最大悬空高度2米。
混凝土振捣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人操作,混凝土振捣时,注意振捣棒的快插慢拔,振捣棒不能达到的地方应辅以小型振棒振捣或人工捣实,以免发生漏振、过振现象,保证混凝土受振均匀,外美内实。
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振捣,分层厚度不大于30㎝,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砼密实为止。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s。密实的标志是砼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不可震捣钢筋、模板。
(5) 模板拆除
因墩柱分3-4次进行施工(P16分四次,Pm02-Pm15,P17-P18分三次),因此第一次浇注部分的顶节模板不予拆除,作为锚固段,与第二次施工时模板模板进行连接。剩余的底节模板当砼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方可拆除。
模板拆除过程中严禁猛烈敲击。要轻拆轻放,防止撬坏模板和结构物,确保墩身砼表面棱角不受到损坏,拆下后及时对模板进行清理修护,妥善存放,以备下次倒用。
(6)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覆盖土工布和洒水养护。对于炎热天气浇筑的混凝土以及大面积裸露的混凝土,待收浆后及时覆盖和洒水养生,混凝土面有模板覆盖时,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持湿润。
混凝土的洒水养护时间一般为14d,可根据气温、湿度、水泥品种和掺入外加剂等情况,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办理,调整养护时间。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前,不得使其承受各种外加荷载。
(7) 施工缝处理
墩柱分段施工,砼浇筑完成强度大于2.5MPa后,水平施工缝采用人工凿毛处理。应凿除已浇筑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凝土面积不低于75%。
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存有积水。在浇筑新混凝土前,铺一层厚10mm~20mm比混凝土水胶比略高的水泥砂浆。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墩顶系梁预应力具体过程,具体包括包括智能张拉施工和真空辅助压浆施工。
其中,智能张拉施工流程如图4所示,
(1)张拉设计技术参数
本项目预应力钢绞线采用标准强度1860MPa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钢绞线规格为Φs15.2。P16~P18墩柱每束钢绞线25根,Pm02~Pm15墩柱每束钢绞线4根。张拉要求以伸长率控制为主,张拉力控制为辅,伸长量误差控制在±6%以内,且不允许断丝。
(2)原材料质量控制
①钢绞线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批钢绞线应由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绞线组成,并不得大于30t。钢绞线应从每批中任选3盘进行表面质量、直径偏差和捻距的外观检查及力学性能的试验,如每批小于3盘,应逐盘检查。力学性能的抽样检验应在选定的各盘端部正常部位截取1根试样,进行拉力(整根钢绞线的最大负荷、屈服负荷、伸长率)试验。当试验结果有1项不合格时,除该盘应判为不合格外,还应从未试验过的钢绞线盘中取2倍数量的试样进行复验。当仍有1项不合格时,则该批钢绞线应判为不合格。松弛性能可由厂方提供试验报告。
②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场时,除应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核查其锚固性能类别、型号、规格及数量外,还应按下列规定进行验收:
外观检查:应从每批中抽取10%的锚具且不少于10套,检查其外观和尺寸。如有一套表面有裂纹或超过产品标准及设计图纸规定尺寸的允许偏差,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锚具重做检查。如仍有一套不符合要求,则应逐套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
硬度检验:应从每批中抽取5%的锚具且不少于5套,对其中有硬度要求的零件做硬度试验,对多孔夹片式锚具的夹片,每套至少抽取5片。每个零件测试3点,其硬度应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如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零件重做试验。如仍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应逐个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
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当质量证明书不齐全、不正确或质量有疑点时,经上述两项试验合格后,应从同批中抽取6套锚具(夹具或连接器)组成3个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如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锚具(夹具或连接器)重做试验。如仍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该批锚具(夹具或连接器)为不合格品。对用于其它桥梁的锚具(夹具或连接器)的进场验收,其静载锚固性能可由锚具生产厂家提供试验报告。
③管道的进场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进场时除应按合同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核对其类别、型号、规格及数量外,尚应对其外观、尺寸、集中荷载下的径向刚度、荷载作用后的抗渗漏及抗弯曲渗漏等进行检验。P16~P18墩柱预应力管道采用C130塑料波纹管,Pm02~Pm15墩柱预应力管道采用JBG-74*22Z金属波纹管,检验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16)及《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T225-2020)的规定。
管道应按批进行检验。金属波纹管每批应由同一钢带生产厂生产的同一批钢带所制造的产品组成,每批数量应不超过50000m;塑料波纹管每批应由同一配方、同一生产工艺、同设备稳定连续生产的产品组成,每批数量应不超过10000m。
检验时应先进行外观质量的检验,合格后再进行其他指标的检验。当其他指标中有不合格项时,应取双倍数量的试件对该不合格项进行复验;复验仍不合格时,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3)预应力管道及钢绞线安装
预应力管道安装在砼浇筑前预埋,管道坐标符合设计要求。
安装前检查,在波纹管安装前,应仔细检查其是否有脱开、烧伤或其它伤害,如发现应及时处理或更换;
砼浇灌前,在波纹管中插入比其直径小1.0cm的软橡胶管,可以有效防止孔道漏浆堵塞。
砼浇筑过程中检查,在砼浇筑过程中,每浇筑到一定部位(按1小时砼灌筑量划分)用检孔器对该部分管道进行疏通,如发生少量漏浆可用高压水冲洗,直到将灰浆全部冲出为止,检孔器图见下图所示:
穿束前检查,在钢绞线进孔前,再一次用检孔器检查管道,此时如有堵塞现象,则需进行处理。如图6所示。
(4)预应力张拉
设计文件预应力后张法施工采用智能张拉系统,如图7所示,所述智能张拉系统包括两台能够与PC机无线连接的预应力智能张拉仪,所述预应力智能张拉仪通过油管和电线与智能千斤顶连接,所述智能千斤顶两端分别有固定钢绞线的工具锚和与梁体接触的限位板,安装智能张拉系统包括电线与油管连接、钢绞线、锚具、智能千斤顶的安装。
Pm16-Pm18当墩顶系梁混凝土养护7d后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5%,Pm02-Pm15当墩顶系梁混凝土养护7d后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按设计要求进行张拉。张拉过程中采用“双控”法(伸长量和张拉力)两端同时张拉,用标准低松弛钢绞线,张拉控制程序为0→10%σk→100σk(持荷5min)→锚固。其中σk为张拉时控制应力(包括预应力损失在内)。
张拉速率控制:张拉速率应控制在张拉控制力的10%~15%/min,对于长度大于50m的弯束或长束,张拉速率应降低,宜取张拉控制力的10%/min,并匀速加压,为确保多点张拉的同步性,可增加几个停顿点。
钢绞线伸长量控制:钢绞线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的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张拉持荷时间控制:持荷时间为稳压时间,最短不得少于5分钟。两端张拉50m以上的预应力筋宜取8分钟。
采用预应力张拉智能控制系统进行张拉,排除人为、环境因素影响,由计算机完成张拉、停顿、持荷等命令的下达,实现张拉停顿点、停顿时间、加载速率的完全同步性。
(5)预应力筋张拉注意事项
①应尽量减小力预应力筋与孔道摩擦,以免造成过大的应力损失或使构件出现裂缝、翘曲变形。
②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按设计规定进行,张拉时,千斤顶升降速度应大致相等,测量伸长的原始孔隙、伸长值等工作,千斤顶就位后,应先将主油缸少许充油,使之蹬紧,让预应力筋绷直,在预应力筋拉至规定的预应力时,应停车测原始孔隙或画线作标记。
③张拉施工时,每台智能张拉仪器应派专人值守,发现异常应立即按下“紧急停机”按钮并报告张拉操作员,待问题排除后方可继续张拉施工;张拉操作员张拉过程中不得离开控制台,发现异常立即点击软件界面“暂停张拉”,按下仪器“紧急停机”按钮,断开张拉仪电源,排查原因。
(6)滑丝及断丝问题防治与处理
①规定每束钢绞线断丝或滑丝不得超过1丝,每个断面滑丝之和不得超过1%,为防止滑丝要做好以下工作:
A.加强对设备、锚具、预应力筋的检查,千斤顶和油表需按时进行校正,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保证误差不超过规定,千斤顶的卡盘,楔块尺寸应正确,没有磨损沟槽和污物以免影响楔块和退楔。
B.锚具尺寸应正确,保证加工精度,锚环、锚塞应逐个进行尺寸检查,有同符号误差的应配套使用,亦即锚环的大小两孔和锚塞的粗细两端,有只允许同时出现误差或同时出现负误差,以保证锥度正确。
C.锚环应保证规定的硬度值,当锚塞硬度不足或不均,张拉后有可能产生内缩过大甚至滑丝。
D.锚环有的有内部缺陷,应逐个进行检查,锚环太软或刚度不够均会引起锚塞内缩超量。
E.预应力筋使用前应按规定检查:钢丝截面要圆,粗细、强度、硬度要均匀。
F.锚具安装位置要准确:锚垫板承压面、锚环、对中套等的安装面必须与孔道中心线垂直,锚具中心线必须与孔道中心线重合。
G.千斤顶给油,回油一般应缓慢平稳进行,特别要避免大缸回油过猛,产生较大的冲击振动,易发生滑丝。
H.张拉操作要按规定进行,防止钢筋受力超限发生拉断事故。
I.在冬季施工时,特别是在负温度条件下钢丝性能发生了变化(钢丝伸长率减少,弹性模量提高,锚具变脆变硬等)故冬季施工较易产生滑丝与断丝,故预应力张拉应在正温条件下进行。
②滑丝及断丝的处理
A.滑丝处理:张拉完成后应及时在钢绞线上作好醒目标记,如发现滑丝,解决措施一般是:采用千斤顶和卸荷座,将卸荷座支撑在锚具上,用千斤顶张拉滑丝钢绞线,直至将滑丝夹片取出,换上新夹片,张拉至设计应力即可。如遇严重滑丝或滑丝过程中钢绞线受到了严重伤害,则应将锚具上的所有钢绞线全部卸荷,找出原因并解决,再重新张拉。
B.断丝的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提高其它钢丝束的控制张拉力作为补偿,但任何情况下最大超张拉力不得超过标准强度3%;换束:卸荷、松锚、换束、重新张拉至设计应力值;凡反复张拉已经超过三次,或张拉力超过钢丝的抗拉极限强度值Ryb,则整束更换。
所述真空辅助压浆施工过程,如图5所示,具体采用预应力智能压浆系统进行压紧施工,如图8所示,所述预应力智能压浆系统包括安装在梁体内的预应力管道,所述预应力管道的进浆管依次连通进浆测控仪和灰浆泵;所述出浆管依次连接翻浆测控仪与低速储浆桶,所述低速储浆桶通过吸浆管与灰浆泵连接,所述进浆测控仪通过溢流管与低速储浆桶连接,低速储浆桶一侧还设置有为灰浆泵提供浆料的高速制浆机,低速储浆桶外壁上还设置有测试低速储浆桶内浆料水胶比的水胶比测试仪。
墩顶系梁张拉完毕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同意后立即进行孔道压浆,压浆工艺具体流程为:
①压浆前的准备工作
A.切割锚外钢丝:露头锚具外部多余的预应力筋需切割,预应力筋切割后的余留长度不得超过2cm。
B.封锚:在预应力筋张拉完成后,立即用环氧树脂胶等材料进行封锚,以免冒浆而损失灌浆压力,封锚时应留排气孔,封锚胶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压浆作业。
C.冲洗孔道在压浆前应用压力水冲洗,以排除孔内杂物,保证畅通。冲洗后用空压机吹去孔内积水,但要保证孔道湿润,以使水泥浆与孔壁结合良好。在冲洗过程中如发现冒水、漏水现象,应及时堵塞漏洞。
D.采用成品压浆料,使用前送样进行试验检测,合格才能使用。
②压浆料的拌制
A.配合比经试验给出、并由试验员监控,浆体稠度宜控制在14~18s之间。
B.压浆料的拌和:先下水再下压浆料,拌和时间不少于1min且应低速搅拌。压浆前必须贮备足够浆液,低速储浆罐的储浆体积应满足所要灌注预应力管道的体积,以确保压浆的连续进行。压浆料自调制到压入管道不要超过40min。
③压浆
A.孔道压浆顺序时先下后上,要将集中在一处的孔一次压完,对曲线孔道应由最低点的压浆孔压入,有最高点排气孔排气和泌水。
B.压浆管路长度,当超过30m时,应提高压力100kpa-200kpa。每个压浆孔道两端的锚塞、进出浆口均应安装一节带阀门的短管,以备压注完毕时封闭,保持孔道中的水泥浆在有压状态下凝结。
C.预应力筋张拉后,孔道压浆应在24h内完成,否则应采取措施,确保预应力筋不出现锈蚀。
D.压浆应使用活塞式压浆泵,不得使用压缩空气。
E.冬季施工环境低于+5℃时,应采取措施。
F.为检查孔道内水泥浆的实际密度,压浆后应从检查孔抽查压浆的密实情况,如不实,应及时处理纠正。压浆时,每一个工作班应留取不少于3组70.7mm×70.7mm×70.7mm的立方体试件,标准养护28天,检查其抗压强度,作为评定浆体质量的依据。
G.孔道压浆时工人要戴防护眼镜,以免水泥浆喷伤眼睛。压浆完毕后应认真填写施工记录。
孔道压浆后应立即将梁端水泥将冲洗干净,同时清除支撑垫板、锚具及端面混凝土的污垢,并将端面混凝土凿毛,以备浇筑封端混凝土。封端混凝土的浇筑程序如下:
A.设置端部钢筋网,可将部分箍筋点焊在支撑板上。
B.封端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C.浇筑封端混凝土时,要仔细操作并认真捣实,务使锚具处的混凝土密实。
D.封端混凝土浇筑后,静置1h-2h,带模浇水养护。脱模后在常温下一般养护时间不少于7昼夜。冬季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时间增长,同时还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冻害。
实施例8: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预埋设施安装的内容,具体如下:
(1)接地预埋
设计防雷接地线主要利用墩柱主筋,墩柱钢筋安装施工完成后在墩柱-0.7m预埋接地钢板,在+0.5米处预埋接地检测端子。
墩柱顶预埋接地线端子,采用铜编织带与现浇箱梁梁地接地端连接,使箱梁与墩柱连接成闭合通路。
墩柱+0.5米处接地检测端子安装如图9,图10所示。
在墩顶支座两边和箱梁底对应位置分别预埋接地钢板,采用铜质编织带软连接将箱梁与墩柱接通。最终形成接地通路。
墩顶接地如图11所示。
(2)沉降观测预埋
根据设计要求,在墩柱上进行沉降观测点预埋。
(3)垫石、挡块钢筋预埋
根据设计要求,在墩顶位置进行垫石钢筋预埋,预埋时严格控制预埋水平位置,钢筋数量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准备工作,并进行测量放线;
S2:脚手架的搭建;
S3:钢筋的制作和安装;
S4:模板的制作与安装;
S5:混凝土的浇筑;
S6:墩顶系梁预应力的施工:包括智能张拉施工和真空辅助压浆施工;
S7:预埋设施的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脚手架的搭建过程分成三次,具体包括;
S31:第一次先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作业平台,第一阶段砼浇筑完成后拆除脚手架,搭设高度为6m;
S32:第二次曲线段采用盘扣式钢管脚手架搭设作业平台,搭设最终高度为墩高,左右悬挑两端采用满堂架,前后立面采用双排架;
S33:第三次墩顶系梁支架主桥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架,引桥采用盘扣式钢管脚手架搭设模板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中,盘扣式钢管脚手架的盘扣节点包括立杆(7)和以立杆(7)轴线为圆心的四根呈环阵列分布的水平杆(4),所述立杆(7)中部固定焊接有连接盘(1),所述水平杆(4)端部均设置有水平端扣接头(3),所述水平端扣接头(3)上设置有插销(2),水平端扣接头(3)能够嵌装在连接盘(1)上,并通过插销(2)与连接盘(1)固定,相邻水平端扣接头(3)之间还设置有与之契合匹配的斜杆端扣接头(6),所述斜杆端口接头(3)上还固定有斜杆(5),斜杆端口接头(3)同样通过插销(2)与连接盘(1)固定,所述斜杆(5)位于相邻水平杆(4)之间,两端分别与相邻水平杆(4)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模板为定型钢模板,模板之间用M18*50螺栓连接,模板随砼浇筑分阶段安装,安装时按照先外侧后里侧的顺序对称安装,每一节模板安装完成需重点检查复核组装外形线性,只有在下层模板满足设计外形几何尺寸的前提下才允许拼装上一层模板;模板通过对拉螺杆进行加固,对拉螺杆为Ф25精轧螺纹钢,对拉螺杆分内拉杆、外拉杆和斜拉杆三种,内外拉杆用于相对的两块模板对拉,内外拉杆之间通过爬锥连接,斜拉杆用于相邻模板同一高度的背带之间,防止胀模,模板背带为双拼槽钢,沿横向布置,最底层背带距模板下口距离为30cm,每两组背带间距不大于110cm,Ф25精轧螺纹钢拉螺杆在墩柱纵、横方向分别设置,同一模板上间距为1.1米。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混凝土浇筑顺序:墩柱总体分3-4次浇筑完成,直线段一次性浇筑,曲线段两边对称浇筑,墩顶系梁一次性水平分层浇筑,两次浇筑间施工缝留置在模板水平接缝位置,并做好接缝处理,保证外观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智能张拉施工的具体过程如下:
S611:准备工作;
S612:安装智能张拉系统,完成钢绞线的张拉,并在在10%应力张拉和100%应力张拉,持续载荷5min后分别进行记录;
S613:进行锚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是611主备工作包括:
S6111:张拉机具、锚具、钢绞线校验;
S6112:清点检查设备、核对千斤顶;
S6113:布置张拉控制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张拉系统包括两台能够与PC机无线连接的预应力智能张拉仪,所述预应力智能张拉仪通过油管和电线与智能千斤顶连接,所述智能千斤顶两端分别有固定钢绞线的工具锚和与梁体接触的限位板,安装智能张拉系统包括电线与油管连接、钢绞线、锚具、智能千斤顶的安装。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真空辅助压浆施工的具体过程为:
S621:压浆前的准备工作;
S622:压浆料的拌制;
S623:通过预应力智能压浆系统进行压浆;
S624:进行封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智能压浆系统包括安装在梁体内的预应力管道,所述预应力管道的进浆管依次连通进浆测控仪和灰浆泵;所述出浆管依次连接翻浆测控仪与低速储浆桶,所述低速储浆桶通过吸浆管与灰浆泵连接,所述进浆测控仪通过溢流管与低速储浆桶连接,低速储浆桶一侧还设置有为灰浆泵提供浆料的高速制浆机,低速储浆桶外壁上还设置有测试低速储浆桶内浆料水胶比的水胶比测试仪。
CN202211549560.3A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65168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49560.3A CN116516813A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49560.3A CN116516813A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16813A true CN116516813A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06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49560.3A Pending CN116516813A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1681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55855B (zh) 一种双塔单索面矮塔斜拉桥主桥的施工工艺
CN109611102B (zh) 一种冷开挖下穿立交桥施工方法
CN110184941B (zh) 一种桥梁主塔施工方法
CN113605771B (zh) 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
CN112502041A (zh) 一种用于岩溶隧洞中现浇箱梁跨越溶腔方法
CN110939051A (zh) 一种地铁隐盖梁施工方法
CN113152262A (zh) 一种桥梁独柱墩加固施工方法
CN113202222A (zh) 用于装配式叠合梁板的施工方法
CN113216010A (zh) 波形钢腹板桥梁合龙段施工方法
CN108755394B (zh) 一种预应力筋加固桥梁异形墩柱的方法
CN117449216A (zh) 一种桥梁下横梁施工方法
CN115256615B (zh) 一种高速公路预制箱梁智能沐淋养护标准施工系统
CN111893882A (zh) 混凝土分层浇筑式的拱圈施工方法
CN104675138B (zh) 一种用于隔声降噪改造的板式阳台加固方法
CN115890877A (zh) 一种可调节的横隔板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15030064A (zh) 一种高铁高架站改建移梁施工方法
CN116516813A (zh) 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
CN114277672B (zh) 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盖梁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113338993B (zh) 一种联络通道加强环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707152B (zh) 铝合金模板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2695633A (zh) 一种用于智慧快速路的预制小箱梁预应力工程施工方法
CN111663779A (zh) 冶金工业厂房闭口施工方法
CN111691697A (zh) 一种开裂剪力墙可靠加固关键施工方法
KR20040011572A (ko) 교량의 성능개선 및 보수 보강 공법
CN221031511U (zh) 一种预应力筋张拉组合转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