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13060A - 用于车辆的装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装置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13060A
CN116513060A CN202310107441.0A CN202310107441A CN116513060A CN 116513060 A CN116513060 A CN 116513060A CN 202310107441 A CN202310107441 A CN 202310107441A CN 116513060 A CN116513060 A CN 116513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sensor unit
housing unit
opening
lin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074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巴尔扎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tte Automotiv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Witte Automotiv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2220379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22203794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tte Automotive GmbH filed Critical Witte Automotiv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6513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130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4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utside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94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covering after user, e.g. boxes, shutter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1)、特别是机动车辆的装置(2),至少包括:底座支撑件(5),其带有开口(51)和用于打开或闭合开口(51)的可动的闭合元件(9),传感器单元(6),其带有容纳此传感器单元(6)的外壳单元(8),该外壳单元被可动地布置在底座支撑件(5)中,以及连杆机构(7),其中外壳单元(8)借助于连杆机构(7)在底座支撑件(5)中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在该第二位置,带有传感器单元(6)的外壳单元(8)至少部分地突出开口(51),并且其中连杆机构(7)被设计为多连杆机构并且包括至少三个连杆(70),其中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各自铰接在外壳单元(8)和底座支撑件(5)之间,第三连杆(73)铰接在外壳单元(8)和闭合元件(9)之间。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装置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特别是机动车辆)的装置,带有可动的传感器单元。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带有这种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上述类型的装置,特别是传感器单元的延伸运动学,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其中传感器单元,例如摄像头,经由滑动导轨或滑道延伸。这种装置需要大量的安装空间,特别是较大的安装深度,并导致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装置,这种装置很简单,而且尽可能地安静。此外,还要具体说明具有这种改进装置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个目的是通过专利权利要求1的特征实现的。关于车辆,根据本发明,其目的是通过专利权利要求15的特征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车辆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带有开口和用于释放或闭合开口的可动的闭合挡板的底座支撑件,不带有外壳单元或带有至少部分包围和容纳该传感器单元并可动地被布置在底座支撑件中的外壳单元的传感器单元,以及连杆机构,其中传感器单元或外壳单元可以借助于连杆机构在底座支撑件中在第一位置(特别是传感器单元的静止位置)和第二位置(特别是传感器单元的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第二位置,传感器单元或带有传感器单元的外壳单元至少部分地伸出开口,并且其中铰接机构被设计为多连杆机构,并包括至少三个连杆,并且其中三个连杆中的两个连杆分别利用第一连杆末端以不动的方式被铰接在底座支撑件上并且利用第二连杆末端以可动的方式被铰接在外壳单元或传感器单元上,并且第三连杆铰接在外壳单元和闭合元件之间或底座支撑件和闭合元件之间。
这种多连杆机构的特点是以低间隙的旋转接头代替导轨或槽形连杆中的销钉或滚子。利用这样的多连杆机构(也叫多连杆运动学),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滑动点和摩擦点。
此外,在三个连杆中的两个连杆的载体侧或车辆侧的这种不动的链接和在这两个连杆的外壳侧或传感器侧的可动的链接使得传感器单元的通道开口特别小。两个连杆到底座支撑件的不动的链接可以被理解为特别是第一连杆末端在底座支撑件上的不动的可枢转安装。两个连杆在外壳单元上或直接在传感器单元上的可动的链接被理解为特别是第二连杆末端在外壳单元上或在传感器单元上的可枢转安装,以及相对于底座托架或车辆外皮的可动的安装。
例如,多连杆机构可以被设计和设置成使得外壳单元在从传感器单元的静止位置进入到传感器单元的操作位置中时执行连续的弧形延伸运动。
优选的是,多连杆机构被设计和设置成使得在传感器单元或带有传感器单元的外壳单元从静止位置到操作位置的延伸运动的同时,闭合元件可以从闭合传感器单元的开口的位置移动到打开传感器单元的开口的位置。
例如,各连杆可以分别被设计为简单连杆,特别是简单杆式连杆或简单弓式连杆,每个连杆带有两个接头,其中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各自铰接在外壳单元和底座支撑件之间,第三连杆铰接在外壳单元和闭合挡板之间。
连杆机构可以被设计和设置为多连杆机构,使得传感器单元或外壳单元在从第一位置(特别是传感器单元的静止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特别是传感器单元的操作位置)时,执行组合的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以及枢转运动。
作为多连杆机构的连杆机构包括至少两个连杆,该至少两个连杆分别利用第一连杆末端铰接在底座托架上的不动的枢转轴线上,并且分别利用第二端铰接在外壳单元或传感器单元上的可动的枢转轴线上。在这种情况下,该至少两个连杆的第二连杆末端可以相对于相应相关的第一连杆末端,特别是相应的不动的第一连杆末端,在同一方向上枢转或旋转。特别是,传感器单元或带有传感器单元的外壳单元被安装在底座支撑件上,以便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相对于末端可动,特别是连续弧形可动。
本发明的优点尤其在于,带有这种带有简单和低间隙的连杆(特别是杆式连杆或支架连杆)、每个连杆带有两个接头(特别是旋转接头)的多连杆机构的装置可以实现传感器单元的精确导向和非常低的噪音运动。此外,这种装置对污染不敏感,因为避免了销钉和导轨以及滑动点和摩擦点。
根据本发明的相应的装置的进一步发展规定,多连杆机构被设计和设置成使得当从第一位置(特别是传感器单元的静止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特别是传感器单元的操作位置)时,外壳单元执行连续的延伸运动,特别是连续的弧形延伸运动。
例如,相应的连杆被设计为简单连杆,每个连杆带有两个接头。连杆是单连杆。例如,相应的连杆被形成为L形连杆、U形连杆、I形连杆或杆形或弓形连杆(也称为杆式连杆或弓式连杆)。
在另一个方面,被形成为杆状连杆或I形连杆的连杆各自只铰接到外壳单元的一侧。特别是,铰接到外壳单元的连杆被铰接到外壳的相反两侧。例如,第一连杆被铰接到外壳单元的外侧。第二连杆被铰接到外壳单元的与此外侧相反的外侧。
例如,至少两个连杆被铰接在传感器单元和底座支撑件之间,或带有传感器单元的外壳单元和底座支撑件在静止位置是平行且间隔开的。被铰接在外壳单元和闭合元件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杆例如被布置成在静止位置垂直于闭合元件的开口平面或闭合平面。此外,外壳单元可以具有弧形形状。
优选的是,传感器单元可以被布置成在静止位置大致垂直于开口。传感器单元的这种大致垂直于开口的静止位置允许将开口设计得尽可能小。例如,开口可以被设计为与传感器单元的外周面或与带有传感器单元的外壳单元的外周面相对应并带有小间隙,特别是稍大间隙。
优选的是,闭合元件可以可旋转地被布置(特别是被铰接)在底座支撑件上或外壳单元上,或直接布置在传感器单元上。
此外,闭合元件可以被弹簧偏压地保持在闭合传感器单元的开口的位置。
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直接运动耦合到其中一个连杆或经由中间连杆机构间接地运动耦合到所述连杆的驱动器,例如马达,特别是电动马达。连杆被设计为驱动连杆,并且可以直接地由驱动器(特别是机械输出,如轴或小齿轮)驱动,或间接地由中间连杆机构的驱动杠杆驱动。
在驱动器和连杆机构的连杆直接耦合的情况下,驱动器的输出轴线和被形成为驱动连杆的连杆的连杆轴线重合。换言之,输出轴线和连杆轴线被形成为同轴轴线,并位于同一旋转轴线上。在经由中间连杆机构对连杆机构的输入和连杆进行间接耦合的情况下,输入的输出轴线和连杆的连杆轴线彼此偏移。
利用直接耦合,驱动器和连杆在同一方向上移动。利用间接耦合,驱动器、中间连杆机构的驱动杠杆和被设计为驱动连杆的连杆可以在同一方向上移动。
在驱动器和连杆间接耦合的情况下,中间连杆机构被布置在驱动器和被设计为驱动连杆的连杆之间。例如,中间连杆机构可以被设计为拨动杠杆机构。特别是,其是带有死角位置的拨动机构。在传感器单元(特别是摄像头)的伸出状态(也叫操作位置)和/或缩回状态(也叫静止位置),伸出的传感器单元或缩回的传感器单元分别被牢固地固定(也叫“锁定”)。特别是,传感器单元借助于中间连杆机构被固定在其中一个其末端位置,使得此位置不能被简单地通过手或车辆振动打开或闭合。备选地,可以提供自锁齿轮来代替拨动机构。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噪音问题。此外,这种自锁齿轮箱的效率可能较低。
拨动机构的第一杠杆被设计为驱动杠杆,第二杠杆被设计为从动杠杆。驱动杠杆被耦合到驱动器,特别是其机械输出。从动杠杆继而被耦合到被设计为驱动连杆的连杆。
优选的是,拨动机构可以被设计为双稳态拨动机构。例如,双稳态拨动机构可以具有两个位置:第一稳定位置和第二稳定位置。第一稳定位置对应于传感器单元的静止位置和/或闭合元件的闭合位置。第二稳定位置对应于传感器单元的操作位置和/或闭合元件的释放位置。
驱动器经由中间连杆机构直接地或间接地移动,使得被设计为驱动连杆的连杆在静止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沿着底座托架的例如弧形、扇形或弯曲的表面(特别是导向肋)滑动。通过将中间连杆机构设计为双稳态拨动机构,该中间连杆机构可以分别被固定在其末端位置(即静止位置和操作位置)中。
此外,锁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末端止动件,用于限制带有传感器单元的外壳单元或传感器单元的延伸运动或缩回运动。
例如,至少一个连杆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出部,这些突出部形成一个末端止动件或几个,例如两个末端止动件,用于限制带有传感器单元的外壳单元或传感器单元的延伸运动或缩回运动。
另外,该至少一个末端止动件可以被设计为单独末端止动件。例如,单独末端止动件可以设置在底座支撑件上的对应止动位置,用于限制相关运动(延伸运动或缩回运动)。在特别简单实施方式中,连杆机构的被设计为驱动连杆的连杆的连杆轴承可以同时被设计为中间连杆机构的末端止动件。
此外,车辆配备有根据上述发明的装置,其中该装置被布置在例如车辆的后部区域或前部区域。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更详细的解释。
图1示意性地示出带有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车辆,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该装置带有底座支撑件和带有处于静止位置的传感器单元的外壳单元,以及用于调节带有传感器单元的外壳单元的多连杆机构,并且带有直接驱动器,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又一个示意性立体图,其中传感器单元处于静止位置中,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又一个示意性侧视图,其中传感器单元处于静止位置中,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中带有传感器单元的外壳单元处于部分伸出位置中,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又一个示意性立体图,其中带有传感器单元的外壳单元处于部分伸出位置中,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传感器单元处于部分伸出位置中,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又一个示意性侧视图,其中传感器单元处于部分伸出位置中,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其中传感器单元处于部分伸出位置中,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中带有传感器单元的外壳单元处于完全伸出位置(特别是操作位置)中,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又一个示意性立体图,其中带有传感器单元的外壳单元处于完全伸出位置(特别是操作位置)中,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传感器单元处于完全伸出位置(特别是操作位置)中,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又一个示意性侧视图,其中传感器单元处于完全伸出位置(特别是操作位置)中,
图15是带有多连杆机构且不带有传感器单元且不带有底座支撑件的外壳单元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6是带有多连杆机构且不带有传感器单元且不带有底座支撑件的外壳单元的示意性立体图,以及
图17是带有间接驱动器的装置的备选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以及
图18是处于伸出位置或操作位置的不带有底座支撑件的根据图17的装置的示意图。
对应部分在所有图中都标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示出带有根据本发明的装置2的车辆1。例如,装置2被布置在发动机引擎罩3的前面和/或行李箱盖4的后面。在所示的实施方式示例中,装置2被布置在引擎罩3上。
装置2具有闭合位置和完全打开位置,在该完全打开位置可以检测到车辆1的环境。图1示出装置2处于闭合位置。装置2被设计为预先组装好的组件单元,该组件单元可以在预先组装好的状态下被布置和固定到车辆1。
下面用三个彼此垂直的空间方向来描述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车辆1。纵向方向X基本上是水平运行的,优选地平行于与车辆1的正常行驶方向相对应的车辆的纵向方向。垂直于纵向方向X运行的横向方向Y也是水平布置在车辆1中的,并且平行于车辆的横向方向运行。竖直方向Z垂直于纵向方向X并垂直于横向方向Y运行。在车辆1中,竖直方向Z优选地平行于车辆纵向轴线。
所用的位置和方向信息,如前面、后面、上面和下面,是指以正常坐姿坐在车辆1中并向行驶方向观看的乘客的观察方向。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装置2作为组件模块的示意性侧视图。装置2的所有后续部件都是预先组装好的,以形成组件模块。
装置2包括至少一个带有例如在图7和图8中示出的可闭合的开口51的底座支撑件5,以及相对于底座支撑件5可动以打开或闭合开口51的闭合元件9(特别是闭合挡板),传感器单元6和用于相对于底座支撑件5调节传感器单元6的连杆机构7。
此外,装置2包括外壳单元8,该外壳单元至少在某些区域包围传感器单元6。外壳单元8也被设计为用于传感器单元6的支架,也被称为传感器支架。传感器单元6被保护并被固定在外壳单元8中。外壳单元8和传感器单元6可动地被布置在底座支撑件5中。备选地,外壳单元8可以被省略,而传感器单元6可以可动地直接地被布置在底座支撑件5中或该底座支撑件上。下面将参照外壳单元8和附接到其的传感器单元6来描述本发明。
外壳单元8可以在第一位置(特别是传感器单元6的静止位置100)(例如在图2至5中显示)和第二位置(特别是传感器单元6的操作位置101)(例如在图11至14中显示)之间借助于底座支撑件5中的连杆机构7被移动,特别是伸出或反向缩回。在操作位置101中,带有传感器单元6的外壳单元8至少部分地突出开口51。
在静止位置100中,带有传感器单元6的外壳单元8在底座支撑件5中被布置在开口51后面,并借助于覆盖开口51的锁定元件9被保护。在静止位置100中,传感器单元6被布置成大致垂直于开口51。这样的布置允许小的开口51。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示例中,闭合元件9可旋转地被布置在底座支撑件5上。备选地,闭合元件9可以可旋转地被布置在外壳单元8或传感器单元6上(未详细示出)。
闭合元件9可在闭合开口51的位置103(如图2至5所示)和释放开口51的位置104(如图6至9、11至14所示)之间可动。在闭合开口51的位置103中,闭合元件9被弹簧偏压地保持。
连杆机构7特别是被设计和设置为多连杆机构,使得带有传感器单元6的外壳单元8或传感器单元6在从第一位置(特别是传感器单元6的静止位置100)移动到第二位置(特别是传感器单元6的操作位置101)时执行连续的延伸运动,特别是在开口51的方向上斜着向下和向前移动并离开开口51的弧线运动200。特别是,带有传感器单元6的外壳单元8的弧形运动200由带有相同方向感的连杆机构7的两个弧形部分运动201和202组成。连杆机构7的这些弧形部分运动201和202导致带有传感器单元6的外壳单元8或传感器单元6的连续的弧形运动200。
换言之,带有传感器单元6的外壳单元8或者备选地传感器单元6(直接)借助于连杆机构7被迫执行弧形运动,特别是在弧形截面上的运动,例如斜着向下和向前,朝向开口51并离开。在弧形运动200(如图2和8所示)中,直线运动或平移运动(特别是和与之垂直的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相结合的降低运动或提升运动)被叠加在弧形运动200上,该弧形运动由连杆机构7的两个弧形部分运动201和202组成(如图2和8所示)。带有传感器单元6的外壳单元8或单独的传感器单元6的整体运动特别是直线和旋转的延伸或缩回的组合运动。
此外,被设计为多连杆机构的连杆机构7例如可以被设计和设置成使得在传感器单元6从静止位置100到操作位置101中的延伸运动的同时,闭合元件9可以从闭合开口51的位置103被移动到释放开口51的位置104。
被设计为多连杆机构的连杆机构7也可以被设计和设置成例如在传感器单元6从操作位置101到静止位置100中的缩回运动的同时,闭合元件9可以从释放开口51的位置104被移动到闭合开口51的位置103。
连杆机构7特别是被设计为多连杆机构并且包括至少两个连杆70,该至少两个连杆中的每个被设计为带有两个接头700的单连杆,特别是旋转连杆。
该至少两个连杆70(特别是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例如各自利用第一连杆末端711或721在不动的旋转轴线713或723上被铰接在底座支撑件5上,并且各自利用第二连杆末端712或722在可动的旋转轴线714或724上被铰接在外壳单元8上。
该至少两个连杆70的第二连杆末端712和722(特别是71和72)可以相对于与相关联的第一(特别是不动的)连杆末端711或721相同的方向移动,特别是枢转。两个第二连杆末端712和722分别执行弧形部分运动201和202,该弧形部分运动分别围绕第一连杆末端711和721的不动的旋转轴线713和723在同一方向上被执行,并被叠加以形成外壳单元8的连续的弧形运动200。
被铰接在外壳单元8和底座支撑件5之间的两个连杆70(特别是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被布置成在静止位置100中平行并彼此相距一段距离。这使得设计特别紧凑。
装置2具有驱动器11,特别是电机,如电动马达(如图3和6、7所示)。第一连杆71被设计为驱动连杆。驱动器11的机械输出(例如输出小齿轮或机械输出轴)直接地耦合到第一连杆71。当驱动器11和连杆机构7的第一连杆71被直接耦合时,驱动器11的输出轴线11.1和被设计为驱动连杆的第一连杆71的连杆轴线(=不动的旋转轴线713)重合。换言之,驱动器11的输出轴线11.1和第一连杆71的不动的连杆轴线或旋转轴线713被设计为同轴轴线,并位于同一旋转轴线上。利用驱动器11和第一连杆71的这种直接耦合,驱动器11和第一连杆71围绕同一旋转轴线在相同的旋转方向204上移动,该旋转轴线对应于不动的旋转轴线713。
驱动器11的运动使得被设计为驱动连杆的第一连杆71在静止位置100和操作位置101之间沿着底座托架5的表面,例如弧形、扇形或弯曲的表面,特别是导向肋50(如图3所示)滑动。
此外,第三连杆73可以被提供。例如,第三连杆73被铰接在外壳单元8和闭合元件9之间。第三连杆73是将闭合元件9连接到外壳单元8或传感器单元6的连接连杆。第三连杆73被布置成在装置2的静止位置100(特别是闭合位置)中垂直于开口51的开口平面或闭合元件9的闭合平面。
此外,第一连杆71可以被铰接到外壳单元8的外侧。如图6所示,第二连杆72被铰接到外壳单元8的与此外侧相反的外侧。
例如,相应的连杆70可以被设计为单连杆,特别是简单杆式连杆或简单弓式连杆,每个连杆带有两个接头700。特别是,相应的连杆70可以被设计为杠杆,该杠杆在一侧或两侧上旋转地被耦合到外壳单元8。例如,被旋转地铰接在外壳单元8上的一侧上的连杆70被设计为带有作为枢轴在相反方向上倾斜的两端的简单杆。例如,在两侧上旋转地被耦合到外壳单元8的连杆70被设计为带有作为支点的两个向内倾斜的自由端的U形型材。
第一连杆71(特别是上连杆70或离开口51最远的连杆)和第二连杆72(特别是下连杆70或接近开口51的连杆)分别被铰接在外壳单元8和底座支撑件5之间。第三连杆73被铰接在外壳单元8和闭合元件9之间。
第一连杆71(也称为上连杆)例如是简单杆式连杆,其利用第一连杆末端711被铰接到底座支撑件5,特别是底座支撑件5的上端,并且利用第二连杆末端712被铰接到外壳单元8,特别是外壳单元8的上端。第一连杆71特别是带有铰链销的平面型材或条状型材,该铰链销利用相关联的旋转轴线713和714在连杆末端711和712处在相反方向上突出。
第二连杆72(也称为中心连杆)例如是简单杆式连杆,其利用第一连杆末端721被铰接在底座支撑件5上,特别是被铰接在背向开口51的外壳末端上或底座支撑件5上的中心,并且利用第二连杆末端722被铰接在外壳单元8上,特别是被铰接在背向开口51的外壳末端或外壳单元8上的中心。第二连杆72特别是带有铰链销的线状型材或条状型材,该铰链销利用相关联的旋转轴线723和724在连杆末端721和722处在相反方向上突出。
第三连杆73(也称为下连杆或连接连杆)例如是简单杆式连杆,其利用第一连杆末端731被铰接到底座构件5,特别是底座构件5的下端,并且利用第二连杆末端732被铰接到闭合元件9,特别是闭合元件9的中心位置。
第三连杆73特别是带有铰链销的线状型材或条状型材,该铰链销在连杆末端731和732处(如图5和6所示)利用相关联的旋转轴线733和734(如图5和6所示)相反地突出。
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在装置2的静止位置100中是平行且被间隔开的。第一连杆71的长度比第二连杆72短。第二连杆72的第一连杆末端721被布置在第一连杆71的第一连杆末端711和第二连杆末端712之间,如在纵向方向X上所见。
在装置2的静止位置100中,第三连杆73被布置成大致垂直于开口51的开口平面或闭合元件9的闭合平面。第三连杆73的第一连杆末端731被布置在第二连杆72的第一连杆末端721和第二连杆末端722之间,如在纵向方向X上所见。
外壳单元8具有弧形形状。
底座支撑件5是固定的部件,其可以被安装在车辆元件上的固定的位置,例如舱盖3。底座支撑件5可以由一个或多个部件制成。
连杆机构7被设计以引导外壳单元8相对于底座构件5的运动。连杆机构7被布置在外壳单元8和底座支撑件5之间和/或外壳单元8和闭合元件9之间。
底座托架5包括前托架部分52,该前托架部分包括可闭合的开口51。此外,底座托架5可以具有后托架部分53。开口51可以借助于闭合元件9(特别是保护元件、盖子或挡板)封闭。
在图2中,闭合元件9处于闭合位置中,在该闭合位置中,闭合元件9将开口51与周围环境隔离,特别是以介质密封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闭合元件9位于开口51中,将其与开口51的内壁密封。闭合元件9可旋转地在轴承末端91处被安装在底座支撑件5(如图所示)或外壳单元8上。
传感器单元6在图2中被示出处于静止位置100中。静止位置100是在不使用时的保护位置。在此静止位置100,传感器单元6被保护在底座5内部(特别是在外壳单元8中),在开口51后面(如图2所示),并被锁定元件9覆盖。
传感器单元6可以在静止位置100和操作位置101(特别是在使用中的操作位置,如图11所示)之间移动。传感器单元6包括例如摄像头,作为用于检测和监测车辆部件周围区域的传感器。优选的是,摄像头是舱盖3上的前摄像头或行李箱盖4上的后摄像头。
为了将传感器单元6相对于底座托架5在静止位置100和操作位置101之间调节,提供了被设计为多连杆机构的连杆机构7。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带有第二连杆72和第三连杆73的装置2的又一个示意性立体图。第一连杆71仅部分地被示出。只有第一连杆71的被铰接到外壳单元8的第二末端712是可见的。导向肋50被形成在底座支撑件5的支撑壁59上,以引导第一连杆71。第一连杆71的第二连杆末端712具有例如导向辊50.1,该导向辊在传感器单元6被缩回或伸出时沿着导向肋50被引导。
为了将装置2可释放地附接到舱盖3(也称为前舱盖,如图1所示)或行李箱盖4(如图1所示),此装置2可以具有可释放的紧固构件14,特别是闩锁钩或闩锁臂。
图4在又一个立体图中从后面斜着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装置2,其中传感器单元6(如图2或6所示)处于静止位置100中。
图5在又一个侧视图中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装置2,其中传感器单元6(如图2或6所示)处于静止位置100。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带有外壳单元8的装置2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中传感器单元6处于部分伸出位置102(也称为中间位置)中。
此外,可以在底座支撑件5中提供插头开口55,用于驱动器11的连接元件15通过该插头开口突出,该连接元件特别是电气连接件(特别是用于电源的电气连接件)和/或电子连接件(特别是LAN连接件或CAN连接件或其他通信连接件)。
此外,又一个紧固构件16(特别是闩锁耳或闩锁臂或类似物)可以被提供在底座支撑件5上,以便将其以形状配合和/或力锁合的方式布置在舱盖3(也称为前舱盖,如图1所示)或行李箱盖4(如图1所示)上,并将其可拆卸地紧固。
电力驱动器11(特别是电动马达)被提供用于调节外壳单元8。驱动器11可以以受保护的方式被布置在底座托架5的作为外壳17的托架容器中或单独的子托架(特别是电气元件托架)中。
底座托架5包括前托架部分52,该前托架部分包括可由闭合元件9封闭的可封闭的开口51。此外,底座托架5包括后托架部分53。
此外,底座托架5(特别是前托架部分52)包括边缘56,该边缘围绕用于传感器单元6的开口51和用于驱动器11的托架区域57两者。圆周边缘56还可以配备有圆周密封件57,特别是圆周密封唇。例如,密封件57可以单独地被形成为密封环,或者被形成为集成的密封件57,特别是被形成到边缘56上。
底座支撑件5也可以配备有加固元件58,特别是肋、腹板、凹槽或类似物。
图7在又一个立体图中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带有外壳单元8的装置2,其中传感器单元6处于部分伸出位置102中。
驱动器11可以被布置在单独的外壳17(特别是部分外壳,例如单独的电气元件托架)中。带有外壳17的驱动器11可以被布置在底座托架5的托架壁59的一侧上。带有其外壳单元8的可调节的传感器单元8可以被布置在托架壁59的相反侧上。
此外,可以为驱动器11或装置2的另一部件提供又一个连接元件18,特别是电气连接件(特别是用于电源的电气连接件)和/或电子连接件(特别是LAN连接件或CAN连接件或其他通信连接件)。
图8在侧视图中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带有外壳单元8的装置2,其中传感器单元6处于部分伸出位置102中。
连杆机构7包括三个连杆71、72和73,它们在调节运动期间同时地执行其弧形部分运动201至203,弧形部分运动201和202被叠加在带有传感器单元6的外壳单元8或仅有传感器单元6的弧形运动200上。弧形部分运动203表示闭合元件9的打开运动。
导向肋50被形成在支撑壁59上,以引导第一连杆71的弧形部分运动201。第一连杆71的第二连杆末端部712具有例如导向销(未详细示出)或沿着导向肋50被引导的导向辊50.1(如图3所示)。
图9在又一个侧视图中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带有外壳单元8的装置2,其中传感器单元6处于部分伸出位置102中。第二连杆72和第三连杆73被铰接到外壳单元8的第一外壳侧81。第一连杆71用虚线示出,并被铰接到第二外壳侧82(如图10和11所示),即外壳单元8的相反侧。
图10示出带有外壳单元8的装置2的剖面图,其中传感器单元6处于半开或部分伸出位置102中。传感器单元6例如借助于驱动器11(特别是电动驱动马达)在其静止位置100(如图2至6所示)和其操作位置101(如图11至14所示)之间连续地移动。为了说明此运动所涉及的过程,部分伸出位置102被示出为快照。
驱动器11经由传动件12被运动耦合,例如经由输出轴13被运动耦合到第一连杆71。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带有外壳单元8的装置2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中传感器单元6处于完全伸出位置中,特别是处于第二位置或操作位置101中。第一连杆71具有第一突出部715,该第一突出部作为用于限制外壳单元8按照箭头200的回缩运动和延伸运动的止动件。突出部715各自抵接在底座支撑件5上的对应的末端止动件54上。
图12在又一个立体图中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带有外壳单元8的装置2,其中传感器单元6(如图11所示)处于完全伸出位置中,特别是处于第二位置或操作位置101中。闭合元件9可以进一步以弹簧预载的方式被支撑在轴承末端91的区域中。例如,弹簧元件10(特别是螺旋弹簧)可以被布置在轴承末端91的区域中。借助于弹簧元件10,闭合元件9被保持弹簧预载在装置2的静止位置100中,从而在闭合开口51的位置中,特别是被保持低噪音和无响声。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装置2的示意性侧视图,外壳单元8与传感器单元6处于完全伸出位置中,特别是处于第二位置或操作位置101中。
图14在又一个侧视图中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带有外壳单元8的装置2,其中传感器单元6处于完全伸出位置中,特别是处于第二位置或操作位置101中。
图15示出带有连杆机构7(特别是带有连杆70的多连杆机构)、不带有传感器单元6且不带有底座支撑件5的外壳单元8的示意性侧视图。第二连杆72例如可以被设计为弓式连杆。第一连杆71是被运动耦合到驱动器11的输出轴13的驱动连杆。第二连杆72和第三连杆73由于经由外壳单元8的连接而被运动耦合到第一连杆71,并被设计为输出连杆。
图16示出带有连杆机构7(特别是带有连杆70的多连杆机构)、不带有传感器单元6且不带有底座托架5的外壳单元8的示意性立体图。第二连杆72和第三连杆73被设计为弓式连杆。弓形的第二连杆72和弓形的第三连杆73的第二连杆末端722和732在两侧上被铰接到外壳单元8。它们相应的相反的第一连杆末端721和731(特别是连接连件的杆)只是被铰接到底座支撑件5(如图2和3所示)或锁定元件9。例如,闩锁舌19被提供用于可动地(特别是可旋转地)接收第一连杆末端721和731。
第一连杆71是杆式连杆,其在一侧上被铰接到外壳单元8,在另一侧上被铰接到底座支撑件5(如图2和图3所示)。
图17示出装置20的备选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该装置带有驱动器11和与连杆机构7及其连杆70的间接耦合。
装置20与之前描述的装置2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驱动器11与连杆机构7的耦合——对装置2来说是直接的,对装置20来说是间接的。在下文中,只对这些不同之处进行详细描述。装置2和20的匹配部件已经在前面参照图1至16进行了描述。
如图17所示,驱动器11经由中间连杆机构21间接地运动耦合到连杆机构7的第一连杆71,用于调节传感器单元6或带有传感器单元6的外壳单元8(如图所示)。
被设计为驱动连杆的第一连杆71通过中间连杆机构21的驱动杠杆21.1间接地被驱动。
利用驱动器11和第一连杆71经由中间连杆机构21的间接耦合,驱动器11的输出轴线11.1和第一连杆71的连杆轴线(=不动的旋转轴713)被布置成彼此偏移。
在间接耦合的情况下,驱动器11、中间连杆机构21的驱动杠杆21.1和被设计为驱动连杆的第一连杆71可以在同一方向204上移动。
在驱动器11和第一连杆71间接耦合的情况下,中间连杆机构21被布置在驱动器11和被设计为驱动连杆的第一连杆71之间。例如,中间连杆机构21可以采用拨动机构的形式。特别是,其是带有死角位置的拨动机构。
在传感器单元6的伸出状态(操作位置101,如图17所示)和/或缩回状态(静止位置100,如图2所示),其借助于拨动机构被牢固地固定(也称为“锁定”)。特别是,传感器单元6借助于中间连杆机构21被固定在其中一个其末端位置,使得此位置不能被简单地通过手或车辆振动打开或闭合。备选地,可以提供自锁齿轮箱来代替拨动机构。
中间连杆机构21的例如被设计为拨动机构的第一杠杆形成驱动杠杆21.1。中间连杆机构21的例如被设计为拨动机构的第二杆形成输出杠杆21.2。驱动杠杆21.1被耦合到驱动器11,特别是其机械输出。输出杠杆21.2继而被耦合到被设计为驱动杠杆的第一连杆71。
优选的是,被设计为拨动机构的中间连杆机构21可以被设计为双稳态拨动机构。例如,双稳态拨动机构可以具有两个位置:第一稳定位置和第二稳定位置。第一稳定位置对应于传感器单元6的静止位置100和/或闭合元件9的锁定位置103,在图2中类似地显示。第二稳定位置对应于传感器单元6的操作位置101和/或闭合元件9的释放位置104,如图17所示。
驱动器11经由中间连杆机构21间接地运动使得被设计为驱动连杆的第一连杆71在静止位置100和操作位置101之间沿着底座支撑件5的例如弧形、扇形或弯曲的表面(特别是导向肋50)滑动。将中间连杆机构21设计为双稳态拨动机构可以使得其被固定在其每个末端位置(即静止位置100和操作位置101)中。
销钉716被提供在第一连杆71的第一连杆末端部711处,用于不动的安装在底座支撑件5中(如图17所示)。
提供轴承60用于销轴716的不动的安装。轴承60也可以被设计为单独的末端止动件61,用于限制中间连杆机构21和/或第一连杆71的运动。例如,轴承60具有至少一个径向突出部62作为单独的末端止动件61。
图18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图17的装置20,该装置不带有处于伸出位置(即操作位置101)的底座支撑件5。
附图标记一览
1车辆
2装置
3发动机舱盖
4后备箱盖板
5底座托架
6传感器单元
7连杆机构
8外壳单元
9锁定元件
10弹簧元件
11驱动器
11.1 输出轴线
12 齿轮箱
13 输出轴
14 紧固构件
15 安装托架
16 又一个紧固构件
17 外壳
18 又一个连接元件
19 闩锁舌
20 备选装置
21 中间连杆机构
21.1 驱动杠杆
21.2 输出杠杆
50 引导向肋
50.1 引导辊
51 开口
52 前托架部分
53 后托架部分
54 末端止动件
55插头开口
56 边缘
57 密封部
58 加强元件
59 支持壁
60 轴承
61 单独的末端止动件
62 径向突出部
70 连杆
700 接头
71第一连杆
711,712连杆末端
713,714旋转轴线
715 突出部
716 销钉
72 第二连杆
721,722连杆末端
723,724旋转轴线
73 第三连杆
731,732连杆末端
733,734旋转轴线
81 第一外壳侧
82 第二外壳侧
91 轴承末端
100 传感器单元的静止位置
101 传感器单元的操作位置
102 传感器单元的中间位置
103 闭合位置
104 释放位置
200外壳单元/传感器单元的弧形运动
201连杆机构的部分弧形运动
202连杆机构的部分弧形运动
203锁定元件的部分弧形运动
204旋转方向
X纵向方向
Y横向方向
Z竖直方向

Claims (15)

1.一种用于车辆(1)、特别是机动车辆的装置(2),至少包括:
底座支撑件(5),其带有开口(51)和用于打开或闭合开口(51)的可动的闭合元件(9),
传感器单元(6),其带有容纳所述传感器单元(6)的外壳单元(8),所述外壳单元被可动地布置在底座支撑件(5)中,以及
连杆机构(7),
其中外壳单元(8)能够借助于连杆机构(7)在底座支撑件(5)中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二位置中,带有传感器单元(6)的外壳单元(8)至少部分地突出开口(51),以及
其中连杆机构(7)被设计为多连杆机构并且包括至少三个连杆(70),以及
三个连杆(70)中的两个在每种情况下通过第一连杆末端(711,721)以不动的方式被铰接在底座支撑件(5)上,在每种情况下通过第二连杆末端(712,722)以可动的方式被铰接在外壳单元(8)或传感器单元(6)上,第三连杆(73)被铰接在外壳单元(8)和闭合元件(9)之间或底座支撑件(5)和闭合元件(9)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2),
其中带有第一连杆末端(711)的第一连杆(71)被铰接到底座支撑件(5)上的不动的旋转轴线(713),带有第二连杆末端(722)的第二连杆(72)被铰接到外壳单元(8)上的可动的旋转轴线(72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2),其中多连杆机构被设计和设置成使得在从传感器单元(6)的第一位置移动到传感器单元(6)的第二位置时,外壳单元(8)执行连续的延伸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2),其中多连杆机构被设计和设置成使得在从传感器单元(6)的静止位置(100)移动到传感器单元(6)的操作位置(101)时,外壳单元(8)执行连续的弧形延伸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2),其中多连杆机构被设计和设置成使得在传感器单元(6)从静止位置(100)延伸运动到操作位置(101)的同时,闭合元件(9)能够从闭合开口(51)的位置(103)移动到释放开口(51)的位置(104),或者反之,在传感器单元(6)从操作位置(101)缩回运动到静止位置(100)的同时,闭合元件(9)可以从释放开口(51)的位置(104)移动到闭合开口(51)的位置(103)。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2),其中连杆(70)各自被形成为带有两个接头(700)的单连杆(70)。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2),其中相应的连杆(70)被形成为L形连杆、U形连杆、I形连杆或杆形连杆。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2),其中被设计为杆式连杆或I形连杆的连杆(70)各自仅被铰接在外壳单元(8)的一侧上。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2),其中被铰接在外壳单元(8)和底座支撑件(5)之间的连杆(70)中的至少两个在静止位置(100)基本平行且被间隔开。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2),其中被铰接在外壳单元(8)和闭合元件(9)之间的连杆(70)中的至少一个被布置成在静止位置(100)基本垂直于开口(51)的开口平面或闭合元件(9)的闭合平面。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2),其中外壳单元(8)具有弧形形状。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2),其中传感器单元(6)被布置成在静止位置(100)垂直于开口(51)。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2),其中提供驱动器(11),所述驱动器直接地运动耦合到其中一个连杆(71),或经由中间连杆机构(21)间接地运动耦合到所述连杆(71)。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2),其中至少一个末端止动件(54,61)被提供用于限制外壳单元(8)和/或传感器单元(6)的延伸运动或缩回运动。
15.一种车辆(1),其带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2)。
CN202310107441.0A 2022-01-31 2023-01-31 用于车辆的装置和车辆 Pending CN1165130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2200983.5 2022-01-31
DE102022203794.4A DE102022203794A1 (de) 2022-01-31 2022-04-14 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und Fahrzeug
DE102022203794.4 2022-04-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13060A true CN116513060A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96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07441.0A Pending CN116513060A (zh) 2022-01-31 2023-01-31 用于车辆的装置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1306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17433B1 (en) Retractable outside door handle assembly for vehicle
US8243137B2 (en) Device for opening a vehicle lock and for capturing an image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US11306517B2 (en) Dual motor device with application to power cinch and latch mechanism
US6357813B1 (en) Power operated tailgate
US5213286A (en) Door for aircraft nacelle
US6145919A (en) Automatic folding armrest for sliding vehicle door
JP3586159B2 (ja)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US20140237901A1 (en) Linear center rail link structure of sliding door for vehicle
US11584451B2 (en) Vehicle having multifunctional tailgate
CN101633313A (zh) 用于车辆滑动门的燃料门联锁装置
US5979256A (en) Gear drive window wiper and multi-function electric motor
US20030140563A1 (en) Powered sliding panel with secondary articulation for a motor vehicle
US6568495B1 (en) Automotive vehicle hood system
KR20080066594A (ko) 자동차 피봇 도어의 전동 액츄에이터
CN116513060A (zh) 用于车辆的装置和车辆
CN114622790A (zh) 车辆用门装置
US7128361B2 (en) Rear trunk lid for a convertible vehicle with foldable roof
JP2004196231A (ja) 車両用自動開閉装置
US20230295965A1 (en) Lock arrangement - in particular, for an engine hood of a vehicle
JP2007261405A (ja) リンク機構
US20230242048A1 (en) Device for a vehicle and vehicle
JP4722261B2 (ja) 乗物用オープンルーフ構造
US7681938B2 (en) Convertible vehicle
US11746571B2 (en) Ratchet unit for motor vehicle flaps or motor vehicle doors
CN111140109B (zh) 用于车辆的双致动闩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