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07972A - 充电装置及手持云台套件 - Google Patents

充电装置及手持云台套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07972A
CN116507972A CN202180078548.6A CN202180078548A CN116507972A CN 116507972 A CN116507972 A CN 116507972A CN 202180078548 A CN202180078548 A CN 202180078548A CN 116507972 A CN116507972 A CN 1165079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dle head
charging device
clamping
intermediate connector
handheld cra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85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天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507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79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3/00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 F16M13/04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for supporting on, or holding steady relative to, a person, e.g. by chains, e.g. rifle butt or pistol grip supports, supports attached to the chest or hea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充电装置及手持云台套件,充电装置用于为手持云台充电,充电装置(100)包括:本体(10),安装部(20),活动连接于本体(10),本体(10)能够通过安装部(20)连接手持云台(200),在本体(10)与手持云台(200)处于连接状态下,本体(10)能够与手持云台(200)建立电连接;其中,安装部(20)能够相对于本体(10)活动,以使安装部(20)与本体(10)的相对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安装部(20)与本体(10)基本贴合;在第二状态下,安装部(20)与本体(10)相对远离,当本体(10)与手持云台(200)处于连接状态时,手持云台(200)能够远离本体(10)。

Description

充电装置及手持云台套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充电装置及手持云台套件。
背景技术
手持云台能够在拍照和摄像时提供稳定的平台,能够有效提高拍摄效果,因此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使得手持云台使用便捷,通常设计为充电式的手持云台,由于充电装置的限制,相关技术中的手持云台在充电状态下,无法拍摄,导致使用灵活性不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及手持云台套件。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装置,用于为手持云台充电,所述充电装置包括:
本体,
安装部,活动连接于所述本体,所述本体能够通过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手持云台,在所述本体与所述手持云台处于连接状态下,所述本体能够与所述手持云台建立电连接;
其中,所述安装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活动,以使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的相对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基本贴合;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相对远离,当所述本体与所述手持云台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手持云台能够远离所述本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将充电装置本体与手持云台通过安装部活动连接,安装部能够相对于本体活动,使得本体与安装部能够靠近和 远离,当本体与手持云台处于连接状态时,本体能够与手持云台建立电连接,且手持云台能够远离本体,便于手持云台在充电过程中使用。同时可以使本体能够作为手持云台的加长杆使用,如此一来,可以实现充电装置在给手持云台充电的同时,将充电装置作为手持云台的加长杆使用,提高了充电装置的使用灵活性,丰富了充电装置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手持云台套件,包括手持云台以及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
本体;
安装部,活动连接于所述本体;所述本体能够通过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手持云台,在所述本体与所述手持云台处于连接状态下,所述本体能够与所述手持云台建立电连接;
其中,所述安装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活动,以使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的相对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基本贴合;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相对远离,当所述本体与所述手持云台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手持云台能够远离所述本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持云台套件,包括手持云台和充电装置,将充电装置本体与手持云台通过安装部活动连接,安装部能够相对于本体活动,使得本体与安装部能够靠近和远离,当本体与手持云台处于连接状态时,本体能够与手持云台建立电连接,且手持云台能够远离本体。可以使本体能够作为手持云台的加长杆使用,如此一来,可以实现充电装置在给手持云台充电的同时,将充电装置作为手持云台的加长杆使用,提高了充电装置的使用灵活性,丰富了充电装置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包括:
本体;
安装部,活动连接于所述本体;所述本体能够通过所述安装部连接所 述手持云台;
其中,所述安装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活动,以使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的相对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基本贴合;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相对远离,当所述本体与所述手持云台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手持云台能够远离所述本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将充电装置本体与手持云台通过安装部活动连接,安装部能够相对于本体活动,使得本体与安装部能够靠近和远离,以使手持云台能够远离本体,便于手持云台在充电过程中使用。同时可以使本体能够作为手持云台的加长杆使用,由此,提高了充电装置的使用灵活性,丰富了充电装置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手持云台套件,包括手持云台以及充电装置,其中,所述充电装置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活动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的相对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本体与所述手持云台能够通过所述安装部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基本贴合,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相对远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持云台套件,包括手持云台和充电装置,将充电装置本体与手持云台通过安装部活动连接,安装部能够相对于本体活动,使得本体与安装部能够靠近和远离,以使手持云台能够远离本体,便于手持云台在充电过程中使用。同时可以使本体能够作为手持云台的加长杆使用,由此,提高了充电装置的使用灵活性,丰富了充电装置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 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有手持云台的充电装置处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1b为图1a所示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2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有手持云台的充电装置处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2b为图2b所示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3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容纳有手持云台的充电装置在打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纵剖视图;
图4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容纳有手持云台的充电装置在闭合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此外,“连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 描述一第一装置连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连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间接地连接至所述第二装置。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及/或、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1及/或B1,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1,同时存在A1和B1,单独存在B1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图1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有手持云台的充电装置处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1b为图1a所示状态的纵剖视图;图2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有手持云台的充电装置处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图2b为图2b所示状态的纵剖视图。请参照附图1a~附图2b,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100用于为手持云台200充电,充电装置100包括:本体10和安装部20。
安装部20活动连接于本体10,本体10能够通过安装部20连接手持云台200,在本体10与手持云台200处于连接状态下,本体10能够与手持云台200建立电连接。
具体的,本体10整体可以呈长方形、圆柱形、梭形等长形结构,以便于用户握持和携带。在本体10中可以设有充电电池11和电路板(图中未示出)等电子元器件,通过充电电池11能够为手持云台200提供电能,而通过电路板可以集中设置一些充电控制芯片。
安装部20可以与手持云台200可拆卸地连接,具体的,例如,安装部20与手持云台200的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磁吸、卡接、螺纹连接。当安装部20与手持云台200磁吸连接时,在安装部20上可以具有第一磁吸件,在手持云台20上设置第二磁吸件。当安装部20与手持云台200卡接时,在安装部20与手持云台200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卡扣, 在安装部20与手持云台200的另一个上设有卡槽,两者配合实现安装部20与手持云台200卡接。当安装部20与手持云台200螺纹连接时,安装部20上可以直接具有第一螺纹部,在手持云台200上可以具有第二螺纹部,手持云台200可以通过第二螺纹部直接与第一螺纹部螺纹连接。或者,安装部20与手持云台200通过螺钉等螺纹紧固件连接。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部20与手持云台200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上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设计其他的连接方式。
手持云台200可以包括手柄201,以及连接于手柄201一端的稳定器202。对于安装部20与手持云台200在连接状态下的相对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20的端面可以与手持云台200的手柄201上远离稳定器202的一端端面连接。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20的端面可以与手持云台200的手柄201的侧壁连接。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20的侧面可以与手持云台200的手柄的侧壁连接。甚至,安装部20可以具有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手柄201的凹陷部,手柄201的至少部分可以插入并固定于凹陷部内,实现安装部20与手持云台200的连接。由上可知,充电装置100与手持云台200的具体连接方式,以及具体连接位置可以有很多,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其中,安装部20能够相对于本体10活动,以使安装部20与本体10的相对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第一状态下,安装部20与本体10基本贴合。所谓基本贴合,是指安装部20与本体10之间具有相互接触的表面,或者,两者之间具有较小的间隙,例如安装部20与本体10之间的间隙小于5mm,如此安装部20与本体10之间的相对关系可以理解为基本贴合。
在第二状态下,安装部20与本体10相对远离,当本体10与手持云台200处于连接状态时,手持云台200能够远离本体10。便于手持云台在充电过程中使用。同时使本体10能够作为手持云台200的加长杆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20与本体10活动连接,具体可以是安装部20可以与本体10可滑动地连接。或者,安装部20可以与本体10转动连接等。只要能使得安装部20能够相对于本体10运动,而使得两者的相对位置能够发生改变,并能够使得安装部20靠近或远离本体10即可。
当充电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时,安装部20与本体10基本贴合,此时整个充电装置100的体积最小,可以便于携带。而当充电装置100处于第二状态,安装部20与本体10能够相对远离,连接于安装部20的手持云台200远离本体10,便于手持云台200在充电过程中使用。同时可以使得充电装置100作为手持云台200的加长杆使用,由此,能够在充电状态下不影响手持云台200的使用,且丰富了充电装置100的功能。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的第一状态下,安装部20与本体10基本贴合,而安装部20在本体10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本体10的横截面内。在上述的第二状态下,安装部20远离本体10,安装部20在本体10上的正投影也可以位于本体10的横截面内,尤其在充电装置100处于直立状态下,安装部20的正投影位于本体10的横截面内,可以使得手持云台200和充电装置100的重心能够尽量集中,这样一来,有利于提高充电装置100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将充电装置本体与手持云台通过安装部活动连接,安装部能够相对于本体活动,使得本体与安装部能够靠近和远离,当本体与手持云台处于连接状态时,本体能够与手持云台建立电连接,且手持云台能够远离本体,便于手持云台在充电过程中使用。同时可以使本体能够作为手持云台的加长杆使用。如此一来,可以实现充电装置在给手持云台充电的同时,将充电装置作为手持云台的加长杆使用,提高了充电装置的使用灵活性,丰富了充电装置的功能。
基于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当用户着急出门,但手持云台200电量不足时,用户可以将充电装置100与手持云台200一起携带,当到达目的地 而需要拍摄图片时,用户可以直接将手持云台200与充电装置100的安装部20连接,在连接状态下,充电装置100给手持云台200充电,用户可以将安装部20连同手持云台200沿远离本体10所在方向运动,例如滑动或转动至远离本体10。当安装部20远离本体10时,手持云台200到本体10具有一定长度的距离,由此用户可以握持住充电装置100的本体10,使得手持云台200的摄像头距离用户侧较远,在该种状况下,用户可以实现人与景的自拍合影。由于可以边充电边使用手持云台200,由此丰富了充电装置100的使用功能,以及扩大了手持云台200的使用场景。
为实现手持云台200与安装部20处于连接状态下,充电装置100的本体10能够给手持云台200供电,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如下:
手持云台200具有充电接口,安装部20具有外置电连接部,外置电连接部与本体10的充电电池电连接。在连接状态下,外置电连接部能够与充电接口对接而建立电连接。其中,外置电连接部可以包括导电触点,手持云台200的充电接口可以包括导电触针,当手持云台200与安装部20处于连接状态下,导电触点与导电触针接触而建立电连接。或者,外置电连接部包括插头,手持云台200在与安装部20连接时,手持云台200的充电接口与安装部20的插头对接而建立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手持云台200连接至安装部20的安装方向,与手持云台200的充电接口与外置电连接部的对接方向一致,由此,可以使得手持云台200在安装至安装部20的同时直接建立电连接,一步操作到位,操作简单方便。
如图1a至图2b所示,安装部20可以位于本体10的端部。更优选的,在本体10的端部可以具有与安装部20的接触面结构形状相匹配的配合部10a,安装部20与本体10处于第一状态时,配合部10a与安装部20基本贴合,在该种状态下,安装部20与本体10可以拼合形成形状规整的充电装置100,保证充电装置100的美观度。
外置电连接部可以位于本体10的端部。在此可以理解为,外置电连 接部直接设于本体10的端部,或者,外置电连接部可以通过中间连接件设于本体10的端部。而在本实施例中,外置电连接部可以位于安装部20,而安装部20可以位于本体10的端部,进而使得外置电连接部与安装部20均位于本体10的端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充电电池11设于本体10中,且安装部20需要相对于本体10靠近或远离运动,因此,当采用外置电连接部设于安装部20的方案时,外置电连接部与充电电池11之间可以通过电连接线连接,该电连接线可以足够长,以使得即使安装部20距离本体10的距离较远,也不影响外置电连接部的使用。
当然,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在连接状态下,本体10可以与手持云台200通过电连接线建立电连接。具体的,在本体10上可以具有与充电电池11电连接的电连接线,电连接线的末端可以具有插头,在手持云台200连接至安装部20的状态下,电连接线的插头可以插入手持云台200的充电接口,以使得本体10与手持云台200建立电连接。在该实施例中,手持云台200的充电接口可以位于手持云台200的手柄201端部,也可以为与手柄201的侧壁,本申请不做限定,只要能使得手持云台200在连接至安装部20的状态下,仍具有足够的空间供电连接线的插头插入手持云台200的充电接口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连接状态下,本体100与手持云台200还可以通过无线充电模块建立电连接。由此,使得本体100与手持云台200通过无线传输供电,无线传输的方式,可以避免在手持云台200上设置充电接口,降低了制造成本,电连接部不外露也降低了安全风险。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无线供电的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手持云台200与安装部20之间还可以设有到位检测开关元件,到位检测开关元件可以与无线充电模块通讯连接。到位检测开关具体可以用于检测手持云台200与安装部20是否处于连接状态,当手持云台200与安装部20处于连 接状态时,到位检测开关元件可以触发无线充电模块启动无线供电。由此,可以使得手持云台200仅在连接于充电装置100的状态下,才能启动充电功能,以便充电装置100对手持云台200过充误充。
如图1a和图2a所示,在手持云台200与本体100处于连接的状态下,本体100的长度方向可以基本沿手持云台200的手柄长度方向延伸。这样一来,可以使得充电装置100本身可以作为手持云台200的延长手柄使用。且当安装部20与本体10的相对状态为第二状态时,充电装置100的本体10、安装部20以及手持云台200的手柄201,三者可以基本位于同一直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20可以用于供手持云台200沿第一方向连接至本体10,其中,第一方向基本垂直于本体100的长度方向。具体的,手持云台200的手柄201端部可以直接沿第一方向滑入安装部20上,对应的,当需要将手持云台200从充电装置100上拆下时,可以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出安装部20。其中,第一方向基本垂直于本体100的长度方向可以理解为第一方向与本体100的长度方向的夹角小于等于5°的范围内。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20用于供手持云台200沿第二方向连接至本体10,其中,第二方向沿本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该种方式是手持云台200与本体10沿长度方向对接,当需要将手持云台200从充电装置100上拆下时,可以沿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拔出安装部20。
需要说明的是,当手持云台200沿第一方向安装至安装部20时,由于手持云台200在在使用时是直立于充电装置100上的,因此,若手持云台200与安装部20之间的连接不稳定,手持云台200容易受重力的影响而翻倒,本实施例将手持云台200沿第一方向安装至安装部20,第一方向基本垂直于本体10的长度方向的延伸方向,而对应的,手持云台200的脱离方向也基本垂直于本体10的长度方向,手持云台200的脱出方向与本体10的长度方向夹角较大。因此,在手持云台200连接于安装部20而 使用的状态下,手持云台200与本体10基本直立,此时,本体10的长度方向与重力方向基本一致,手持云台200由于脱出方向基本垂直于本体10的长度方向,进而手持云台200也不易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安装部20上脱出,从而保证了手持云台200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a所示,安装部20可以具有第一卡接部21,手持云台200具有与第一卡接部21匹配的第二卡接部22,第二卡接部22能够沿第一方向滑入第一卡接部21,以使手持云台200与本体100连接。
具体的,第一卡接部21包括卡接凸起,第二卡接部22包括卡接接口。可选的,第一卡接部21可以包括卡接接口,第二卡接部22包括卡接凸起。更具体的,卡接凸起可以为燕尾状凸起,卡接接口可以为燕尾槽状。由于燕尾槽和燕尾状凸起的结构特点,燕尾槽和燕尾状凸起的安装方向以及限位方向相互垂直,能够使得手持云台200沿第一方向滑入安装部20,且能够防止手持云台200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脱出安装部20,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也较为低廉。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第一卡接部21与第二卡接部22的卡接,具体的机械连接方式有很多,本申请实施例不一一描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为实现安装部20与本体10的活动连接,如图2a和图2b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装置100还可以包括:中间连接件30。中间连接件30的一侧可以与本体10活动连接,中间连接件30的另一侧可以与安装部20连接,中间连接件30能够相对于本体10运动,以使安装部20能够靠近或远离本体10。具体而言,中间连接件30的一侧可以与本体10可滑动地连接;或者,中间连接件30与本体10可转动地连接,以使得与中间连接件30连接的安装部20与本体10的相对位置关系能够发生改变。而中间连接件30可以与安装部20固定连接,或者活动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只要中间连接件30能够带动安装部20一起运动即可。在第一状态下,中间连接件30可以隐藏于本体10中,或者与本体10贴合。在第二状态下,中间连接件30可以从本体10上延伸出 来,而使得安装部20远离本体1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连接件30本身也可以为可伸缩的结构,例如,中间连接件30可以包括至少两根杆体,至少两根杆体之间可以可滑动连接,而使得用户可以将中间连接件30伸长或缩短。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装置100包括连接导线(图中未示出),连接导线用于连接充电电池11以及外置电连接部。在中间连接件30的长度方向可以具有供连接导线穿过的贯穿孔。具体的,中间连接件30可以包括空心杆体,空心杆体的空心处形成贯穿孔。连接导线从中间连接件30穿过,可以使得连接导线不外露,有利于防止线干扰。中间连接件30呈空心杆体状,可以供连接导线穿过,并且,空心结构使得整个充电装置100的重量也较低,有利于满足整个产品的轻量化要求,且当使用充电装置100作为手持云台200的延长杆时,重量较轻的充电装置100使得用户在使用手持云台200时,较为省力,用户体验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中间连接件30可以与本体20可滑动地连接,中间连接件30可以基本沿本体10的长度方向滑动。在本体20可以上具有供中间连接件30滑动的滑动腔S。该滑动腔S可以沿本体20的长度方向延伸,本体20上具有连通滑动腔S的开口,以使得中间连接件30能够从开口处滑入或滑出滑动腔S。更具体的,滑动腔S的横截面可以与中间连接件30的横截面相匹配,由此,使得中间连接件30能够在滑动腔S的引导下滑动,并且在滑动过程中不会晃动,保证操作平稳性,且提高用户操作手感。
中间连接件30与本体10之间可以具有阻尼件(图中未示出),阻尼件用于阻碍中间连接件30相对于本体10运动。具体的,阻尼件可以包括橡胶件、尼龙件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尼件可以设于滑动腔S的侧壁与中间连接体30的侧壁之间。更具体的,阻尼件可以粘接于滑动腔S的侧壁,或者滑动腔 S所对应的开口的侧壁处,中间连接件30的侧壁一直与阻尼件挤压接触,阻尼件对中间连接件30弹性抵顶,以使得中间连接件30与阻尼件之间的摩擦较大,中间连接件30必须在外力大于阻尼件与中间连接件30之间的摩擦阻力时,才能使得中间连接件30滑动。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阻尼件可以粘接于中间连接件30的外侧壁,中间连接件30在滑动过程中,阻尼件一直与滑动腔S的侧壁或滑动腔S所对应的开口处的侧壁挤压接触,阻尼件与滑动腔S的侧壁或滑动腔S所对应的开口处的侧壁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中间连接件30必须在外力大于阻尼件与滑动腔S的侧壁或滑动腔S所对应的开口的侧壁之间的摩擦阻力时,才能使得中间连接件30滑动。
由上可知,通过阻尼件可以使得中间连接件30固定在任意伸出长度,用户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将中间连接件30拉出至所需的长度,使用灵活性较高,进而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中间连接件30可以与本体10可转动地连接,当中间连接件30与本体10转动连接时,中间连接件30的一侧可以与本体10的一端铰接,中间连接件30可以相对于本体10翻转。如此,中间连接件30上与本体10转动连接的连接点可以位于中间连接件3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安装部20位于中间连接件3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
在第一状态下,中间连接件30可以与本体10的长度方向保持0°夹角,而当需要切换至第二状态下,中间连接件30可以沿远离本体10所在方向转动180°,在转动至180°之后,安装部20远离本体10,此时中间连接件30与本体10可作为手持云台200的延长杆使用。
当中间连接件30与本体10可转动连接时,阻尼件可以设于中间连接件30与本体10之间、且位于中间连接件30与本体10之间的转动连接处。通过在转动连接处设置阻尼件,可以将中间连接件30固定在任意角度,即将安装部20与手持云台200相对于本体100固定在任意角度,满足不 同使用场景下的需求,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中间连接件30与本体10之间可以具有锁定装置(图中未示出),锁定装置可以用于锁定中间连接件30与本体10之间的相对位置。举例而言,当中间连接件30相对于本体10可滑动连接时,锁定装置可以设于本体10上,且锁定装置能够锁定中间连接件30或释放中间连接件30,例如,锁定装置包括卡爪,卡爪可以沿中间连接件30的周向抱住中间连接件30,卡爪与中间连接件30的接触面之间可以具有弹性件,以提高卡爪与中间连接件30的摩擦阻力,以阻碍中间连接件30滑动。当中间连接件30相对于本体10可转动连接时,中间连接件30可以通过连接轴与本体可转动连接,在转动连接处,可以具有螺纹抵顶件,螺钉抵顶件可以设于中间连接件30,且螺纹抵顶件的末端可以用于抵顶连接轴,用户在沿第一转动方向拧动螺纹抵顶件的过程中,螺钉抵顶件所施加的预紧力可以用于抵顶连接轴,而阻碍中间连接件30相对于本体10转动。而需要转动中间连接件30时,可以沿第二转动方向拧动螺纹抵顶件,而使得螺纹抵顶件释放连接轴,中间连接件30可以相对于本体10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锁定装置的结构仅为举例,而并不能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至图2b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夹持装置40,夹持装置40可以设于本体10,用于夹持移动终端300。其中,移动终端3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机等移动终端300可以与手持云台200通讯连接,例如手机可以与手持云台200具备无线通信模块,手机上可以显示手持云台200所拍摄的图片或视频。由于手持云台200的体积限制,手持云台200上的显示屏的屏幕一般较小,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300可以将手持云台200所拍摄的图片或视频直接在手机上展现出来,使得用户能够更清楚地观看到所拍摄的图片或视频。
具体的,夹持装置40可以包括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第 一夹持部41与第二夹持部42可以相对设置,并能够围合形成供移动终端300容纳的容纳空间C。第一夹持部41和/或第二夹持部42与本体20转动连接。
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与本体20转动连接,可以使得夹持装置40能够具有不同使用状态。第一夹持部41与本体20可以可转动连接,且第一夹持部41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夹持部41与本体10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如图1a所示),在第二位置时,第一夹持部41与本体10的长度方向基本垂直(如图2a所示)。类似的,第二夹持部42可以与本体10转动连接,且第二夹持部42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在第一位置时,第二夹持部42与本体10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如图1a所示),在第二位置时,第二夹持部42与本体10的长度方向基本垂直(如图2a所示)。当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处于第一位置时,夹持装置40处于收纳状态,可以缩小充电装置100的体积,避免在需要携带充电装置100时占用空间。而在需要夹持终端设备300时,再将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展开而处于第二位置,可以将终端设备300稳定固定在充电装置100处,进一步增加了充电装置100的功能,使得充电装置100的可用性更好。
本体10上具有供第一夹持部41容纳的第一收容槽C1,当第一夹持部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夹持部41容纳于第一收容槽C1。本体10上可以具有供第二夹持部42容纳的第二收容槽C2,当第二夹持部41在第一位置时,第二夹持部42容纳于第二收容槽C2。第一收容槽C1的深度可以等于第一夹持部41的厚度,第二收容槽C2的深度可以等于第二夹持部42的厚度,这样一来,可以使得当夹持装置处于如图1a和图3a所示收纳状态时,第一夹持部41的外侧壁与本体10的外侧壁齐平,第二夹持部42的外侧壁与本体10的外侧壁齐平。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41的外侧壁也可以低于本体10的外侧壁,第二夹持部42的外侧壁 也可以低于本体10的外侧壁。
图3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容纳有手持云台的充电装置在打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纵剖视图;图4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容纳有手持云台的充电装置在闭合状态下的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纵剖视图。请参照附图3a至附图4b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装置100还可以具有内置充电功能,具体的,本体10可以具有用于容纳手持云台200的容纳腔X,在容纳腔X内可以具有用于与手持云台200电连接的内置电连接部。其中,内置电连接部可以为有线电连接部,也可以为无线电连接模块,当手持云台200容纳于容纳腔X内时,本体10可以通过充电电池11给手持云台200以有线传输或无线传输的方式供电。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0可以包括底座10a和上盖10b,底座10a和上盖10b可以围合形成容纳腔X。上盖10b可以与底座10a一侧铰接,或者,上盖10b与底座10a一侧滑动连接。充电装置100的充电电池11可以位于上盖10b,安装部20可以连接于底座10a。如图3b所示,由于手持云台200的转轴设计形式,其最低面与手柄201的最低面之间一般会具有高度差H,在本实施例中,这个高度差H可以用于提供中间连接件30的设置空间,而上盖10b通常具有一定的厚度,该厚度可以用于容纳充电电池11,这样一来,充分有效利用充电装置100的结构空间,使得结构布置合理,结构紧凑。
优选的,夹持装置40可以位于底座10a,由于底座10a一般不会运动,且底座10a由于设置安装部20,而手持云台200可以主要容纳于底座10a,因此底座10a的体积相较于上盖10b的体积会更大,因此,将夹持装置40布置于底座10a更为合理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电池11可以设于底座10a、夹持装置40也可以设于上盖10b。
如图3a和图4a所示,安装部20可以包括第一分体20a和第二分体 20b,手持云台200可以连接于第一分体20a,第一分体20a与第二分体20b在本体10的长度方向堆叠布置,且第一分体20a与第二分体20b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分体20a能够相对于第二分体20b翻转至与第二本体20b基本垂直的状态。基于该种结构,使得手持云台200可以相对于本体10基本垂直,例如可以实现竖直手握充电装置100,但手持云台200可以俯向拍摄图片或视频,进而拓宽了手持云台200的使用场景以及使用灵活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手持云台套件,包括手持云台200以及充电装置100,充电装置100包括:本体10和安装部20。
安装部20活动连接于本体10;本体10能够通过安装部20连接手持云台200,在本体10与手持云台200处于连接状态下,本体10能够与手持云台200建立电连接。
其中,安装部20能够相对于本体10活动,以使安装部20与本体10的相对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第一状态下,安装部20与本体10基本贴合。
在第二状态下,安装部20与本体10相对远离,当本体10与手持云台200处于连接状态时,手持云台200能够远离本体10。使本体10能够作为手持云台200的加长杆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20与本体10可滑动地连接,或者,安装部20与本体10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持云台200具有充电接口,所述安装部20具有外置电连接部,所述外置电连接部与所述本体10的充电电池11电连接,在所述连接状态下,所述外置电连接部能够与所述充电接口对接而建立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连接状态下,本体10与手持云台200通过电连接线建立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连接状态下,本体10与手持云台200通过无线充电模块建立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0的长度方向基本沿手持云台200的手柄201长度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0具有用于容纳手持云台200的容纳腔X,在容纳腔X内具有用于与手持云台200电连接的内置电连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20具有用于与所述手持云台200建立电连接的外置电连接部。所述安装部20位于所述本体10的端部;及/或,所述外置电连接部位于所述本体10的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置电连接部位于安装部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20用于供手持云台200沿第一方向连接至本体10,其中,第一方向基本垂直于本体10的长度方向。
或者,安装部20用于供手持云台200沿第二方向连接至本体10,其中,第二方向沿本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20与手持云台200的连接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磁吸、卡接、螺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20具有第一卡接部21,手持云台200具有与第一卡接部21匹配的第二卡接部22,第二卡接部22能够沿第一方向滑入第一卡接部21,以使手持云台200与本体1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21包括卡接接口,第二卡接部22包括卡接凸起;或者,第一卡接部21包括卡接凸起,第二卡接部22包括卡接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中间连接件30,中间连接件30的一侧与本体10活动连接,中间连接件30的另一侧与安装部20连接,中间连接件30能够相对于本体10运动,以使安装部20能够靠近或远离本体10。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充电电池11,设于本体10;
连接导线,用于连接充电电池11以及外置电连接部;在中间连接件30的长度方向具有供连接导线穿过的贯穿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连接件30包括空心杆体,空心杆体的空心处形成贯穿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连接件30与本体10可滑动地连接;或者,中间连接件30与本体10可转动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连接件30与本体10可滑动地连接,在本体10上具有供中间连接件30滑动的滑动腔S。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腔S的横截面与中间连接件30的横截面相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连接件30与本体10之间具有阻尼件,阻尼件用于阻碍中间连接件30相对于本体10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连接件30与本体10滑动连接,在本体10上具有供中间连接件30滑动的滑动腔S,阻尼件设于中间连接件30的外侧壁与滑动腔S的内侧壁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连接件30与本体10可转动地连接,阻尼件设于中间连接件30与本体10之间、且位于中间连接件30与本体10之间的转动连接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连接件30与本体10之间具有锁定装置,锁定装置用于锁定中间连接件30与本体10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连接件30基本沿本体10的长度方向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连接件30上与本体10转动连接的连接点位于中间连接件3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安装部20位于中间连接件3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夹持装置,设于本体10,用于夹持移动终端3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并能够围合形成供移动终端300容纳的容纳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和/或第二夹持部与本体10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与本体10转动连接,且第一夹持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夹持部与本体10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在第二位置时,第一夹持部与本体10的长度方向基本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0上具有供第一夹持部容纳的第一收容槽C1,当第一夹持部41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夹持部41容纳于第一收容槽C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夹持部42与本体10转动连接,且第二夹持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在第一位置时,第二夹持部与本体10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在第二位置时,第二夹持部42与本体10的长度方向基本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0上具有供第二夹持部42容纳的第二收容槽C2,当第二夹持部42在第一位置时,第二夹持部42容纳于第二收容槽C2。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夹持部容纳于第一收容槽时,第一夹持部的外侧壁与本体10的外侧壁齐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夹持部容纳于第二收容槽时,第二夹持部的外侧壁与本体10的外侧壁齐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0包括底座和上盖,底座和上盖围合形成容纳腔X。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盖与底座铰接,或者,上盖与底座滑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电池11,充电电池11位于上盖10b,安装部20连接于底座10a。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0具有夹持移动终端300的夹持装置40,夹持装置40位于底座10a。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20包括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手持云台200连接于第一分体,第一分体与第二分体在本体10的长度方向堆叠布置,且第一分体与第二分体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分体能够相对于第二分体翻转至与第二本体10基本垂直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20在本体10上的正投影位于本体10的横截面内。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充电装置,用于给手持云台200充电,包括:本体10和安装部20。
安装部20活动连接于本体10;本体10能够通过安装部20连接手持云台200。其中,安装部20能够相对于本体10活动,以使安装部20与本体10的相对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第一状态下,安装部20与本体10基本贴合。
在第二状态下,安装部20与本体10相对远离,当本体10与手持云台200处于连接状态时,手持云台200能够远离本体10。使本体10能够作为手持云台200的加长杆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装置,将充电装置本体与手持云台通过安装部活动连接,安装部能够相对于本体活动,使得本体与安装部能够靠近和远离,以使手持云台能够远离本体,使本体能够作为手持云台的加长杆使用,由此,提高了充电装置的使用灵活性,丰富了充电装置的功能。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充电装置可以至少供手持云台200放置于充电装置100内部进行充电,而并不限于手持云台200在于充电装置100的安 装部20连接时供电。本实施例中的充电装置100除在连接状态下供电的相关结构之外的其他结构特征与上述的充电装置100的结构和功能相同,具体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手持云台套件,包括手持云台200以及充电装置100,其中,充电装置100本体10和安装部20。
安装部20活动连接于本体10;本体10能够通过安装部20连接手持云台200。其中,安装部20能够相对于本体10活动,以使安装部20与本体10的相对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第一状态下,安装部20与本体10基本贴合。
在第二状态下,安装部20与本体10相对远离,当本体10与手持云台200处于连接状态时,手持云台200能够远离本体10。使本体10能够作为手持云台200的加长杆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手持云台套件,包括手持云台200和充电装置100,将充电装置本体与手持云台通过安装部活动连接,安装部能够相对于本体活动,使得本体与安装部能够靠近和远离,以使手持云台能够远离本体,使本体能够作为手持云台的加长杆使用,由此,提高了充电装置的使用灵活性,丰富了充电装置的功能。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手持云台套件中的充电装置可以至少供手持云台200放置于充电装置100内部进行充电,而并不限于手持云台200在于充电装置100的安装部20连接时供电。本实施例中的充电装置100除在连接状态下供电的相关结构之外的其他结构特征与上述的充电装置100的结构和功能相同,具体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 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6)

  1. 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为手持云台充电,所述充电装置包括:
    本体,
    安装部,活动连接于所述本体,所述本体能够通过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手持云台,在所述本体与所述手持云台处于连接状态下,所述本体能够与所述手持云台建立电连接;
    其中,所述安装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活动,以使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的相对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基本贴合;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相对远离,当所述本体与所述手持云台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手持云台能够远离所述本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可滑动地连接,或者,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云台具有充电接口,所述安装部具有外置电连接部,所述外置电连接部与所述本体的充电电池电连接,在所述连接状态下,所述外置电连接部能够与所述充电接口对接而建立电连接;
    或者,在所述连接状态下,所述本体与所述手持云台通过电连接线建立电连接;
    或者,在所述连接状态下,所述本体与所述手持云台通过无线充电模块建立电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基本沿所述手持云台的手柄长度方向延伸。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手持云台的容纳腔,在所述容纳腔内具有用于与所述手持云台 电连接的内置电连接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具有用于与所述手持云台建立电连接的外置电连接部;
    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本体的端部;
    及/或,所述外置电连接部位于所述本体的端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电连接部位于所述安装部。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用于供所述手持云台沿第一方向连接至所述本体,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基本垂直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
    或者,所述安装部用于供所述手持云台沿第二方向连接至所述本体,其中,所述第二方向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手持云台的连接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磁吸、卡接、螺纹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具有第一卡接部,所述手持云台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匹配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入所述第一卡接部,以使所述手持云台与所述本体连接。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卡接接口,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卡接凸起;或者,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卡接凸起,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卡接接口。
  12.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间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的一侧与所述本体活动连接,所述中间连接件的另一侧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中间连接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运动,以使所述安装部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本体。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充电电池,设于所述本体;
    连接导线,用于连接所述充电电池以及所述外置电连接部;在所述中间连接件的长度方向具有供所述连接导线穿过的贯穿孔。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空心杆体,所述空心杆体的空心处形成所述贯穿孔。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可滑动地连接;或者,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可转动地连接。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本体上具有供所述中间连接件滑动的滑动腔。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腔的横截面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横截面相匹配。
  18.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之间具有阻尼件,所述阻尼件用于阻碍所述中间连接件相对于所述本体运动。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滑动连接,在所述本体上具有供所述中间连接件滑动的滑动腔,所述阻尼件设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外侧壁与所述滑动腔的内侧壁之间。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阻尼件设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之间、且位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之间的转动连接处。
  21.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之间具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用于锁定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22.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基本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滑动。
  23.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上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的连接点位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
  2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夹持装置,设于所述本体,用于夹持移动终端。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并能够围合形成供所述移动终端容纳的容纳空间。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或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夹持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基本垂直。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具有供所述第一夹持部容纳的第一收容槽,当所述第一夹持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部容纳于所述第一收容槽。
  29.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夹持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基本垂直。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具 有供所述第二夹持部容纳的第二收容槽,当所述第二夹持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夹持部容纳于所述第二收容槽。
  31.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容纳于所述第一收容槽时,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外侧壁与所述本体的外侧壁齐平。
  32.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夹持部容纳于所述第二收容槽时,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外侧壁与所述本体的外侧壁齐平。
  33.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
  34.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铰接,或者,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
  35.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位于所述上盖,所述安装部连接于所述底座。
  36.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夹持移动终端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位于所述底座。
  3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所述手持云台连接于所述第一分体,所述第一分体与所述第二分体在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堆叠布置,且所述第一分体与所述第二分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分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分体翻转至与所述第二本体基本垂直的状态。
  3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或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安装部在所述本体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本体的横截面内。
  39. 一种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云台以及充电装置, 所述充电装置包括:
    本体;
    安装部,活动连接于所述本体;所述本体能够通过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手持云台,在所述本体与所述手持云台处于连接状态下,所述本体能够与所述手持云台建立电连接;
    其中,所述安装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活动,以使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的相对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基本贴合;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相对远离,当所述本体与所述手持云台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手持云台能够远离所述本体。
  40.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可滑动地连接,或者,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
  41.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云台具有充电接口,所述安装部具有外置电连接部,所述外置电连接部与所述本体的充电电池电连接,在所述连接状态下,所述外置电连接部能够与所述充电接口对接而建立电连接;
    或者,在所述连接状态下,所述本体与所述手持云台通过电连接线建立电连接;
    或者,在所述连接状态下,所述本体与所述手持云台通过无线充电模块建立电连接。
  42.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基本沿所述手持云台的手柄长度方向延伸。
  43.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所述本体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手持云台的容纳腔,在所述容纳腔内具有用于与所述手持云台电连接的内置电连接部。
  44.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 部具有用于与所述手持云台建立电连接的外置电连接部;
    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本体的端部;
    及/或,所述外置电连接部位于所述本体的端部。
  45. 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电连接部位于所述安装部。
  46.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用于供所述手持云台沿第一方向连接至所述本体,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基本垂直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
    或者,所述安装部用于供所述手持云台沿第二方向连接至所述本体,其中,所述第二方向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47. 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手持云台的连接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磁吸、卡接、螺纹连接。
  48. 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具有第一卡接部,所述手持云台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匹配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入所述第一卡接部,以使所述手持云台与所述本体连接。
  49. 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卡接接口,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卡接凸起;或者,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卡接凸起,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卡接接口。
  50.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间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的一侧与所述本体活动连接,所述中间连接件的另一侧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中间连接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运动,以使所述安装部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本体。
  51. 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充电电池,设于所述本体;
    连接导线,用于连接所述充电电池以及所述外置电连接部;在所述中 间连接件的长度方向具有供所述连接导线穿过的贯穿孔。
  52. 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空心杆体,所述空心杆体的空心处形成所述贯穿孔。
  53. 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可滑动地连接;或者,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可转动地连接。
  54. 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本体上具有供所述中间连接件滑动的滑动腔。
  55. 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腔的横截面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横截面相匹配。
  56. 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之间具有阻尼件,所述阻尼件用于阻碍所述中间连接件相对于所述本体运动。
  57. 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滑动连接,在所述本体上具有供所述中间连接件滑动的滑动腔,所述阻尼件设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外侧壁与所述滑动腔的内侧壁之间。
  58. 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阻尼件设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之间、且位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之间的转动连接处。
  59. 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之间具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用于锁定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60. 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基本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滑动。
  61. 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上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的连接点位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
  62.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夹持装置,设于所述本体,用于夹持移动终端。
  63. 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并能够围合形成供所述移动终端容纳的容纳空间。
  64. 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或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
  65. 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夹持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基本垂直。
  66. 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具有供所述第一夹持部容纳的第一收容槽,当所述第一夹持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部容纳于所述第一收容槽。
  67. 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夹持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基本垂直。
  68. 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具有供所述第二夹持部容纳的第二收容槽,当所述第二夹持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夹持部容纳于所述第二收容槽。
  69. 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容纳于所述第一收容槽时,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外侧壁与所述本体的外侧壁齐平。
  70. 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夹持部容纳于所述第二收容槽时,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外侧壁与所述本体的外侧壁齐平。
  71. 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
  72. 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铰接,或者,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
  73. 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位于所述上盖,所述安装部连接于所述底座。
  74. 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夹持移动终端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位于所述底座。
  75.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所述手持云台连接于所述第一分体,所述第一分体与所述第二分体在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堆叠布置,且所述第一分体与所述第二分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分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分体翻转至与所述第二本体基本垂直的状态。
  76.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或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安装部在所述本体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本体的横截面内。
  77. 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安装部,活动连接于所述本体;所述本体能够通过所述安装部连接所 述手持云台;
    其中,所述安装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活动,以使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的相对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基本贴合;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相对远离,当所述本体与所述手持云台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手持云台能够远离所述本体。
  78. 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可滑动地连接,或者,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
  79. 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状态下,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基本沿所述手持云台的手柄长度方向延伸。
  80. 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或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安装部在所述本体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本体的横截面内。
  81. 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手持云台的容纳腔,在所述容纳腔内具有用于与所述手持云台的充电接口电连接的电连接部。
  82. 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本体的端部。
  83. 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用于供所述手持云台沿第一方向连接至所述本体,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基本垂直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
    或者,所述安装部用于供所述手持云台沿第二方向连接至所述本体,其中,所述第二方向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84. 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手持云台的连接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磁吸、卡接、螺纹连接。
  85. 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具 有第一卡接部,所述手持云台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匹配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入所述第一卡接部,以使所述手持云台与所述本体连接。
  86. 根据权利要求8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卡接接口,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卡接凸起;或者,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卡接凸起,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卡接接口。
  87. 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间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的一侧与所述本体活动连接,所述中间连接件的另一侧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中间连接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运动,以使所述安装部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本体。
  88. 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空心杆体。
  89. 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可滑动地连接;或者,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可转动地连接。
  90. 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本体上具有供所述中间连接件滑动的滑动腔。
  91. 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腔的横截面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横截面相匹配。
  92. 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之间具有阻尼件,所述阻尼件用于阻碍所述中间连接件相对于所述本体运动。
  93. 根据权利要求9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滑动连接,在所述本体上具有供所述中间连接件滑动的滑动腔,所述阻尼件设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外侧壁与所述滑动腔的内侧壁之 间。
  94. 根据权利要求9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阻尼件设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之间、且位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之间的转动连接处。
  95. 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之间具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用于锁定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96. 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基本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滑动。
  97. 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上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的连接点位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
  98. 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夹持装置,设于所述本体,用于夹持移动终端。
  99. 根据权利要求998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并能够围合形成供所述移动终端容纳的容纳空间。
  100. 根据权利要求99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或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
  101. 根据权利要求100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夹持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基本垂直。
  102. 根据权利要求10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具有供所述第一夹持部容纳的第一收容槽,当所述第一夹持部在所述第一 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部容纳于所述第一收容槽。
  103. 根据权利要求100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夹持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基本垂直。
  104. 根据权利要求10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具有供所述第二夹持部容纳的第二收容槽,当所述第二夹持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夹持部容纳于所述第二收容槽。
  105. 根据权利要求10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容纳于所述第一收容槽时,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外侧壁与所述本体的外侧壁齐平。
  106. 根据权利要求10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夹持部容纳于所述第二收容槽时,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外侧壁与所述本体的外侧壁齐平。
  107. 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
  108. 根据权利要求10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铰接,或者,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
  109. 根据权利要求10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位于所述上盖,所述安装部连接于所述底座。
  110. 根据权利要求10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夹持移动终端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位于所述底座。
  111. 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所述手持云台连接于所述第一分体,所述第一分 体与所述第二分体在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堆叠布置,且所述第一分体与所述第二分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分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分体翻转至与所述第二本体基本垂直的状态。
  112. 一种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云台以及充电装置,其中,所述充电装置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活动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的相对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本体与所述手持云台能够通过所述安装部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基本贴合,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相对远离。
  113. 根据权利要求112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滑动连接,或者,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
  114. 根据权利要求112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状态下,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基本沿所述手持云台的手柄长度方向延伸。
  115. 根据权利要求112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或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安装部在所述本体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本体的横截面内。
  116. 根据权利要求112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手持云台的容纳腔,在所述容纳腔内具有用于与所述手持云台的充电接口电连接的电连接部。
  117. 根据权利要求113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本体的端部。
  118. 根据权利要求114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用于供所述手持云台沿第一方向连接至所述本体,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基本垂直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
    或者,所述安装部用于供所述手持云台沿第二方向连接至所述本体,其中,所述第二方向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119. 根据权利要求118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手持云台的连接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磁吸、卡接、螺纹连接。
  120. 根据权利要求119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具有第一卡接部,所述手持云台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匹配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入所述第一卡接部,以使所述手持云台与所述本体连接。
  121. 根据权利要求120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卡接接口,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卡接凸起;或者,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卡接凸起,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卡接接口。
  122. 根据权利要求112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间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本体活动连接,所述中间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中间连接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运动,以使所述安装部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本体。
  123. 根据权利要求122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空心杆体。
  124. 根据权利要求122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滑动连接;或者,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可转动地连接。
  125. 根据权利要求124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滑动连接,在所述本体上具有供所述中间连接件滑动的滑动腔。
  126. 根据权利要求125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腔的横截面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横截面相匹配。
  127. 根据权利要求122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之间具有阻尼件,所述阻尼件用于阻碍所述中间连接件相对于所述本体运动。
  128. 根据权利要求127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滑动连接,在所述本体上具有供所述中间连接件滑动的滑动腔,所述阻尼件设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外侧壁与所述滑动腔的内侧壁之间。
  129. 根据权利要求127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阻尼件设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之间、且位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之间的转动连接处。
  130. 根据权利要求124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之间具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用于锁定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本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131. 根据权利要求124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基本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滑动。
  132. 根据权利要求124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上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的连接点位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
  133. 根据权利要求113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夹持装置,设于所述本体,用于夹持移动终端。
  134. 根据权利要求133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并能够围合形成供所述移动终端容纳的容纳空间。
  135. 根据权利要求134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或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
  136. 根据权利要求135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夹持部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夹持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基本垂直。
  137. 根据权利要求136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具有供所述第一夹持部容纳的第一收容槽,当所述第一夹持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部容纳于所述第一收容槽。
  138. 根据权利要求135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夹持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基本垂直。
  139. 根据权利要求138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具有供所述第二夹持部容纳的第二收容槽,当所述第二夹持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夹持部容纳于所述第二收容槽。
  140. 根据权利要求137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容纳于所述第一收容槽时,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外侧壁与所述本体的外侧壁齐平。
  141. 根据权利要求139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夹持部容纳于所述第二收容槽时,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外侧壁与所述本体的外侧壁齐平。
  142. 根据权利要求136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
  143. 根据权利要求142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铰接,或者,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
  144. 根据权利要求142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 电装置包括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位于所述上盖,所述安装部连接于所述底座。
  145. 根据权利要求142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夹持移动终端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位于所述底座。
  146. 根据权利要求113所述的手持云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所述手持云台连接于所述第一分体,所述第一分体与所述第二分体在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堆叠布置,且所述第一分体与所述第二分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分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分体翻转至与所述第二本体基本垂直的状态。
CN202180078548.6A 2021-03-31 2021-03-31 充电装置及手持云台套件 Pending CN1165079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84714 WO2022205201A1 (zh) 2021-03-31 2021-03-31 充电装置及手持云台套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7972A true CN116507972A (zh) 2023-07-28

Family

ID=83457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8548.6A Pending CN116507972A (zh) 2021-03-31 2021-03-31 充电装置及手持云台套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07972A (zh)
WO (1) WO202220520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80103B1 (ko) * 2016-04-15 2016-11-28 주식회사 구컴코퍼레이션 카메라 짐벌
CN207471091U (zh) * 2017-09-19 2018-06-0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支架装置
CN111094831A (zh) * 2018-08-27 2020-05-0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手持装置及拍摄设备
CN110850664A (zh) * 2019-11-01 2020-02-28 深圳市固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云台相机
CN212628348U (zh) * 2020-08-13 2021-02-26 济宁市海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蓝牙耳机充电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05201A1 (zh)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24431U (zh) 手持装置及拍摄设备
US7669829B2 (en) Cradle device for portable terminal
US20200280031A1 (en) Handle battery, handle battery kit and hand-held gimbal
CN109561187A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组合三轴稳定拍摄装置
CN110972491B (zh) 一种连接装置及手持云台设备
CN106764350B (zh) 一种可组合式稳定云台
CN116507972A (zh) 充电装置及手持云台套件
CN214047855U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储存盒及具有该储存盒的相机
CN206585607U (zh) 具补光灯功能的手机夹和自拍杆
EP4123772A1 (en) Backpack power supply assembly
CN210128229U (zh) 手持云台
CN209233889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组合三轴稳定拍摄装置
KR20130130921A (ko) 거치대를 구비한 휴대용 충전지
CN217603702U (zh) 一种拍摄辅助装置
CN113007545A (zh) 云台稳定器及用于稳定器本体的收纳盒
CN208094227U (zh) 可旋转无线充电的智能终端夹及三轴陀螺仪稳定器
WO2022068226A1 (en) Gimbal stabilizer
CN219106625U (zh) 一种充电头可伸缩的充电宝
KR102602283B1 (ko) 무선충전기
CN206626370U (zh) 一种可组合式稳定云台
CN219893028U (zh) 一种可分离的带支架的磁吸式无线移动电源
CN216158713U (zh) 辅助拍摄装置、稳定器及拍摄设备
CN216650204U (zh) 电子设备
CN215636406U (zh) 挂脖支架、围脖装置及拍摄装置
CN212156580U (zh) 手持云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