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89820A - 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89820A
CN116489820A CN202210051270.XA CN202210051270A CN116489820A CN 116489820 A CN116489820 A CN 116489820A CN 202210051270 A CN202210051270 A CN 202210051270A CN 116489820 A CN116489820 A CN 1164898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data
link
logical channel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512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惠英
赵亚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5127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8982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3411 priority patent/WO202313445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489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898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参数;若通信质量参数符合预设条件,则开启多径测量;其中,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与第一用户设备逻辑信道、数据链路层以及业务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本申请实施例实现了多通信链路的中继发现和测量,更好地满足业务传输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中继场景,为了提高传输速率或可靠性,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可以通过多个路径与基站或目标UE进行通信。
例如在U2N relay场景中,远端UE同时通过直接Uu链路和U2N relay的非直接通信链路与基站通信,或者远端UE同时通过多个U2N relay的非直接通信链路与基站通信。
在U2U relay场景中,2个UE同时通过直接SL链路和U2U relay的非直接通信链路通信,或者2个UE同时通过多个U2U relay的非直接通信链路通信。
对于上述U2N和U2U relay场景,现有技术尚未公开触发远端UE开启多径的发现和/或测量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参数;
若通信质量参数符合预设条件,则开启多径测量;
其中,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与第一用户设备逻辑信道、数据链路层以及业务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第一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参数;
若通信质量参数符合预设条件,则开启多径测量;
其中,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与第一用户设备逻辑信道、数据链路层以及业务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连链路的接入装置,应用于第一用户设备,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参数;
测量开启模块,用于若通信质量参数符合预设条件,则开启多径测量;
其中,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与第一用户设备逻辑信道、数据链路层以及业务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获取第一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参数,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与第一用户设备逻辑信道、数据链路层以及业务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若通信质量参数符合预设条件,则开启多径测量,可使第一UE在U2N和U2U relay场景下实现多通信链路的中继发现和测量,更好地满足业务传输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网络集中控制的通信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SideLink发现或通信的示意图;
图3为UE-to-Network Relay的示意图;
图4为UE-to-UE Relay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UE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链路的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理解,下面结合附图所阐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描述,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使用的术语“包括”以及“包含”是指相应特征可以实现为所呈现的特征、信息、数据、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实现为本技术领域所支持其他特征、信息、数据、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等。应该理解,当我们称一个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该一个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也可以指该一个元件和另一元件通过中间元件建立连接关系。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指示该术语所限定的项目中的至少一个,例如“A和/或B”可以实现为“A”,或者实现为“B”,或者实现为“A和B”。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几个名词进行介绍和解释:
1)蜂窝网络通信
传统的无线通信采用蜂窝网络通信方式,即终端和网络侧设备通过Uu接口进行上下行数据/控制信息的传输。如图1所示,终端通过Uu接口与网络侧设备(简称网络设备)连接,以接入CN核心网。
2)直接通信
直接通信是指邻近的终端可以在近距离范围内,通过直接通信链路(也称为Sidelink或者PC5)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直接通信链路也简称为直通链路。Sidelink链路对应的无线接口称为直接通信接口(也称为Sidelink接口或者PC5接口),直接通信接口也简称为直通接口。
D2D(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是指两个对等的用户节点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在由D2D通信用户组成的分布式网络中,每个用户节点都能发送和接收信号,并具有自动路由(转发消息)的功能。如图2所示,相比图1所示的系统结构图,UE1和UE2之间存在直通链路。
3)中继(Relay)
为了扩展网络覆盖,一种解决方案就是引入中继(Relay)。Relay可以是一个具有中继功能的终端。
-对于UE-to-Network Relay,Relay和网络之间的接口使用Uu接口,和被中继UE(专利中简称远端UE)之间的接口使用直接通信接口。Relay和网络之间的链路对远端UE而言,可以称为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BH)。
-对于UE-to-UE Relay,两个被中继UE可以通过中继UE进行数据传输。
4)逻辑信道
逻辑信道是MAC子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表示承载的内容是什么。逻辑信道是在物理信道上传递不同信息种类构成的信道。可以分为两类: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
5)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等。
6)网络设备,可以为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System,UMTS)下的基站(Node B,NB)、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下的演进型基站(eNodeB,eNB)或者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下的基站或控制器。
请参见图3,远端UE通过中继UE与网络侧设备连接,其中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的链路为直通链路,中继UE和网络侧设备之间的链路为回程链路。
请参见图4,远端UE1和远端UE2通过中继UE连接,中继UE与每个远端UE之间通过直通链路连接。
对于中继场景,为了提高传输速率或可靠性,UE可以通过多个路径与基站或目标UE进行通信。例如U2N relay,remote UE同时通过直接Uu链路和U2N relay的非直接通信链路,与基站通信,或者remote UE同时通过多个U2N relay的非直接通信链路与基站通信。或者U2U relay,2个UE同时通过直接SL链路和U2U relay的非直接通信链路通信,或者2个UE同时通过多个U2U relay的非直接通信链路通信。对于U2N和U2U relay场景下,触发远端UE开启多径的发现和/或测量目前公开的资料中没有相关解决方案。
本申请提供的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通过对几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下述实施方式之间可以相互参考、借鉴或结合,对于不同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术语、相似的特征以及相似的实施步骤等,不再重复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UE,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获取第一通信链路中的通信质量参数;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与第一UE逻辑信道、数据链路层以及业务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通信链路为第一UE与目标设备间的直连链路或者非直连链路,目标设备为网络设备或第二UE。具体的,通信设备之间直接建立通信连接,不需要其他设备中继,此时的通信链路称为直连链路。非直连链路是指通信设备之间通过中继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此时的通信链路称为非直连链路。也就是说,直通链路属于直连链路中的一种情况——终端和终端直接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适用于UE与网络设备通过Uu直连链路连接的场景、UE与网络设备通过U2N relay非直连链路连接的场景、第一UE与第二UE通过SL接口或者PC5接口直连链路连接的场景、第一UE与第二UE通过U2U relay非直连链路连接的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质量参数可以包括与第一UE逻辑信道、数据链路层以及业务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具体地,与第一UE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1)第一UE的逻辑信道缓冲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LTE通信系统中,缓冲区状态报告过程用于给eNB提供UE共有多少数据存在上行的缓冲区里需要发送的信息。
2)第一UE的直通链路的逻辑信道缓冲状态报告SL BSR(Side Link BufferStatus Report);
3)第一UE的逻辑信道组的BSR;
4)第一UE的逻辑信道组的SL BSR。
与数据链路层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1)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缓存数据量;
2)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缓存数据量;
3)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缓存数据量。
与业务数据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1)业务数据的数据传输速率;
2)业务数据的丢包率;
3)业务数据的传输时延;
4)业务数据的优先级。
S102、若通信质量参数符合预设条件,则开启多径测量。
本申请实施例的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1)第一UE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BSR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
2)第一UE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SL BSR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
3)第一UE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组的BSR大于或等于第三门限;
4)第一UE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组的SL BSR大于或等于第四门限;
5)MAC层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五门限;
6)RLC层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
7)PDCP层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七门限;
8)业务数据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或等于第八门限;
9)业务数据的丢包率小于或等于第九门限;
10)业务数据的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第十门限;
11)业务数据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第十一门限。
本申请实施例对于上述各门限的大小关系和具体数值不作具体的限定。
当通信质量参数符合预设条件时,则获取第一UE和目标设备间的其他通信链路的配置信息,以接入该其他通信链路,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其他通信链路是指除第一通信链路以外的通信链路,其他通信链路的数量可以不止一条,使得第一UE可以同时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和其他通信链路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也就是说,当第一UE和目标设备的第一通信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时,获取的其他通信链路可以包括直连链路或者其他的非直连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通过获取第一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参数,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与第一用户设备逻辑信道、数据链路层以及业务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若通信质量参数符合预设条件,则开启多径测量,可使第一UE在U2N和U2U relay场景下实现多通信链路的中继发现和测量,更好地满足业务传输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预设条件是由第一用户设备逻辑信道、目标设备或者中继用户设备配置的。
具体地,当第一UE处于与网络设备直连的场景时,该预设条件可以是预先配置(例如出厂时)在第一UE中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后发送给第一UE的。
当第一UE处于与网络设备非直连(也即通过第二中继UE与网络设备连接)的场景时,该预设条件除了可以是预先配置在第一UE,或者网络设备配置后发送给第一UE的,还可以是第二中继UE配置后发送给第一UE的。
当第一UE处于U2U场景时,该预设条件可以是预先配置在第一UE的,也可以是由第一UE的对端UE配置后发送给第一UE的。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开启多径测量,包括:
S201、接收至少一个候选中继用户设备的发现消息。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UE可以通过直连接口,也即SL接口或者PC5接口发现候选中继UE。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接收中继用户设备的发现消息,适用于第一UE与目标设备间的直连或非直连的场景、也就是说,无论目标设备是网络设备还是第二UE,是直连场景还是非直连场景,在开启多径测量时都需要获得候选中继用户设备,为开启第一UE和目标设备间的新非直连链路奠定基础。
本申请实施例接收发现消息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远端UE(也即第一UE)直接接收候选中继UE的发现消息
对于方式一而言,网络环境内的所有UE都可以自主对外广播发现消息,这样当某个远端UE需要进行多径连接时,就可以直接接收其他UE的发现消息。
方式二第一UE先发送发现请求,然后接收候选中继UE发送的发现消息
第一UE向候选中继UE发送发现请求,指示候选中继UE根据接收到的发现请求,向第一UE回复发现消息。
对于方式二而言,第一UE需要先对外发送发现请求,只有接收到该发现请求的其他UE才会向第一UE回复发现消息,相比方式一能够降低其他UE的通信能耗。
S202、测量发现消息的质量。
本申请开启多径测量的方式,包括接收候选中继UE的发现消息,其目的是从候选中继UE中筛选出目标中继UE,以基于目标中继UE建立第一UE和目标设备间的新的非直连链路。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发现消息的质量可以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Sidelink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SD-RSRP)进行表征。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当第一UE处于U2N relay场景,也即目标设备为网络设备,第一通信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时,开启多径测量还包括:
测量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的质量。
通过测量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的质量,判断后续建立的多径连接是否可以包括第一UE与网络设备间的直连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UE原本处于U2N ralay场景时,说明第一UE跟网络设备间原本是通过中继UE连接的,通过测量网络设备下发的下行信号的质量,目的是如果下行信号的质量较好,则可以直接建立直连链路,通信成本更低。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测量第一UE所在的小区以及相邻小区的下行信道质量,通过测量第一UE所在小区以及相邻小区的下行信道质量,为确定链路质量更好的通信链路奠定基础。本申请实施例测量第一UE的小区和像两校区的信道质量,为网络设备为第一UE切换至通信质量更高的服务小区奠定基础。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张可选实施例,当第一UE处于U2U relay场景,也即当目标设备为第二用户设备,第一通信链路为非直连链路,开启多径测量,还包括:
指示第二用户设备开启多径测量,以及将发现的候选中继用户设备的信息以及相应的测量结果发送第一用户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UE指示第二UE通过直通接口发现候选中继UE,测量第二UE与候选中继UE间的直通链路的链路质量,以及将发现的候选中继UE以及相应的链路质量发送至第一UE。
对于U2U ralay场景,两端的任意一个UE在确定通信质量参数符合预设条件时,除了自身启动PC5接口的ralay发现和测量外,还需要对对端UE发送relay发现和测量触发信息,以触发对端UE启动PC5接口raley发现和测量。两端的UE在触发ralay发现和测量的方法相同,均为在通信质量符合预设条件时触发。两端UE需要将测量结果,也即测量的自身与候选中继UE间的直通链路的链路质量以及候选中继UE的唯一标识等信息进行交互,最终选择至少一个中继UE建立多径连接。
请参见图6,其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UE(也即图中的远端UE)和网络设备通过第一通信链路(path1)连接,可以看出第一通信链路是Uu链路,第一UE与网络设备通过直连链路通信。
远端UE的一个逻辑信道组的BSR大于预设的第三门限,启动PC5接口relay发现和测量,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采用候选中继UE主动发送发现消息。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链路的接入流程包括:
1.远端UE与网络设备间通过已经建立的path 1进行通信;
2.远端UE的一个逻辑信道组的BSR超过了配置的第三门限,确定通信质量参数符合预设条件,远端UE启动PC5接口relay发现和测量;
3.远端UE接收候选中继UE1的发现消息(relay discovery),并测量候选中继UE1发现消息的信号质量;
3a.远端UE接收候选中继UE2的发现消息,并测量候选中继UE2发现消息的信号质量;
当满足测量上报条件后,远端UE需要将相关测量结果通过path 1上报给为其服务的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根据测量结果为远端UE选择N个中继UE,例如选择UE1作为中继UE,网络设备将远端UE通过UE1与网络连接的链路添加为path2,将path2的配置信息通过path 1发送给远端UE,并且,网络设备将远端UE的配置信息发送给UE1。
远端UE与UE1建立单播SL连接,并使用网络配置建立与网络的path2连接。
应当理解的,图6所示的实施例还适用于其他条件,只是在步骤2修改为相应的条件即可。同样,图6所示的实施例也适用于多种条件的组合,例如,步骤2中远端UE需要同时满足MAC层缓存的数据量超过了配置的第五门限和业务数据的丢包率小于第九门限,远端UE启动relay发现和测量。
请参见图7,其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如图所示,与图6所示实施例中远端UE与网络设备间原本通过直连链路通信不同,图7中远端UE与网络设备基站通过中继UE1实现的indirect path连接(附图中的path1即为indirect path),业务数据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第八门限,PC5接口采用发现远端UE先发送发现请求消息,relay UE回复发现消息的方式。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链路的接入流程包括:
1.远端UE与网络设备间通过中继UE1建立path 1进行通信;
2.远端UE的业务数据的传输速率超过了配置的第八门限,远端UE启动PC5接口relay发现和测量,以及启动对Uu接口的测量;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的远端UE和网络设备间原本通过非直连链路通信,通过启动对Uu接口的测量,为后续建立远端UE和网络设备间的直连链路通信奠定基础。
3.远端UE在PC5接口发送中继发现请求消息(relay discovery request);
4.候选中继UE2收到远端UE的中继发现请求消息后,向远端UE发送中继发现消息;远端UE接收UE2的发现消息,并测量UE2的发现消息的信号质量;
5.远端UE在Uu接口测量本小区和邻小区的下行信道质量(DownLink信号)。
当满足测量上报条件后,远端UE需要将相关测量结果通过path 1上报给为其服务的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根据测量结果为远端UE选择N个中继UE和/或目标小区,例如将UE2作为中继UE,网络设备将远端UE通过中继UE2与网络连接的链路添加为path2,将path2的配置信息通过path1发送给远端UE,网络设备将远端UE的配置信息发送给UE2。远端UE与UE2建立单播SL连接,并使用网络配置建立与网络的path2连接。还比如,若通过Uu接口确定网络设备下发的下行信号质量符合预设条件,还可以建立远端UE与网络设备间的直连链路。
应当理解的是,图7所示的实施例还适用于其他条件,只是在步骤2修改为相应的条件即可。同样,图7所示的实施例也适用于多种条件的组合,例如,步骤2中远端UE需要同时满足PDCP层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七门限和业务数据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第十一门限,远端UE启动relay发现和测量。
请参见图8,其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的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如图所示,U2U relay中UE1与UE2通过PC5直接通信的path1连接,业务的丢包率要求小于第九门限,PC5接口采用UE1先发送发现请求消息,中继UE回复发现消息。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链路的接入流程包括:
1.UE1与UE2间通过直接通信链路path 1进行通信;
2.UE1发送的业务的丢包率要求小于配置的第九门限,UE1启动PC5接口relay发现和测量;
3.UE1通过path 1向UE2发送relay发现触发信息;
4.UE1在PC5接口发送中继发现请求消息;
4a.UE2收到UE1的relay发现触发消息后,在PC5接口发送中继发现请求消息;
5.候选中继UE3收到UE1的中继发现请求消息后,向UE1发送中继发现消息;UE1接收UE3的发现消息,并测量UE3发现消息的信号质量;
5a.候选中继UE3收到UE2的中继发现请求消息后,向UE2发送中继发现消息;UE2接收中继UE3的发现消息,并测量UE3发现消息的信号质量;
6.候选中继UE4收到UE1的中继发现请求消息后,向UE1发送中继发现消息;UE1接收UE4的发现消息,并测量UE4发现消息的信号质量;
6a.UE4收到UE2的中继发现请求消息后,向UE2发送中继发现消息;UE2接收UE4的发现消息,并测量UE4发现消息的信号质量。
7.UE2将PC5发现的候选中继UE(UE3和UE4)的信息及对应的测量结果发送给UE1。
UE1根据自己和UE2的测量结果,选择N个中继UE,例如选择UE3作为中继UE,UE1将选择的中继UE信息(UE3)及对应的配置信息通过path 1发送给UE2。UE1和UE2分别与UE3建立SL连接,并通过UE3建立端到端path2。UE1与UE2同时通过path1和path2进行通信。
应当理解的是,图8所示的实施例还适用于其他条件,只是在步骤2修改为相应的条件即可。同样,图8所示的实施例也适用于多种条件的组合,例如,步骤2中远端UE需要同时满足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BSR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RLC层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以及业务数据的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第十门限,远端UE启动relay发现和测量。
如图9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用户设备,包括存储器920、收发机940、处理器910;
存储器9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收发机940,用于在处理器91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处理器910,用于读取存储器920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第一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参数;
若通信质量参数符合预设条件,则开启多径测量;
其中,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与第一用户设备逻辑信道、数据链路层以及业务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与第一用户设备逻辑信道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第一用户设备的逻辑信道缓冲状态报告BSR;
第一用户设备的直通链路的逻辑信道缓冲状态报告SL BSR;
第一用户设备的逻辑信道组的BSR;
第一用户设备的逻辑信道组的SL BSR;
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第一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BSR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
第一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SL BSR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
第一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组的BSR大于或等于第三门限;
第一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组的SL BSR大于或等于第四门限。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与数据链路层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缓存数据量;
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缓存数据量;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缓存数据量;
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MAC层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五门限;
RLC层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
PDCP层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七门限。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与业务数据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业务数据的数据传输速率;
业务数据的丢包率;
业务数据的传输时延;
业务数据的优先级;
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业务数据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或等于第八门限;
业务数据的丢包率小于或等于第九门限;
业务数据的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第十门限;
业务数据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第十一门限。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预设条件是由第一用户设备逻辑信道、目标设备或者中继用户设备配置的;
其中,第一通信链路为第一用户设备与目标设备间的直连链路或非直连链路;
当第一通信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时,第一用户设备通过中继用户设备与目标设备通信连接;
目标设备为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用户设备。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开启多径测量,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候选中继用户设备的发现消息;
测量发现消息的质量。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当目标设备为网络设备,第一通信链路为非直连链路,开启多径测量,包括:
测量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的质量。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当目标设备为第二用户设备,第一通信链路为非直连链路,开启多径测量,还包括:
指示第二用户设备开启多径测量,以及将发现的候选中继用户设备的信息以及相应的测量结果发送第一用户设备。
其中,在图9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91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10和存储器920代表的存储器920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930提供接口。收发机94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这些传输介质包括无线信道、有线信道、光缆等传输介质。处理器91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920可以存储处理器91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95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910可以是中央处埋器(C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处理器910也可以采用多核架构。
处理器910通过调用存储器920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用于按照获得的可执行指令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方法。处理器910与存储器920也可以物理上分开布置。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链路的接入装置,如图10所示,该通信链路的接入装置可以包括:参数获取模块101以及测量开启模块102,其中,
参数获取模块101,用于获取第一通信链路中的通信质量参数;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与第一UE逻辑信道、数据链路层以及业务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
测量开启模块102,用于若通信质量参数符合预设条件,则开启多径测量。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与第一用户设备逻辑信道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第一用户设备的逻辑信道缓冲状态报告BSR;
第一用户设备的直通链路的逻辑信道缓冲状态报告SL BSR;
第一用户设备的逻辑信道组的BSR;
第一用户设备的逻辑信道组的SL BSR;
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第一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BSR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
第一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SL BSR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
第一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组的BSR大于或等于第三门限;
第一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组的SL BSR大于或等于第四门限。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与数据链路层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缓存数据量;
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缓存数据量;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缓存数据量;
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MAC层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五门限;
RLC层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
PDCP层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七门限。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与业务数据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业务数据的数据传输速率;
业务数据的丢包率;
业务数据的传输时延;
业务数据的优先级;
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业务数据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或等于第八门限;
业务数据的丢包率小于或等于第九门限;
业务数据的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第十门限;
业务数据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第十一门限。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预设条件是由第一用户设备逻辑信道、目标设备或者中继用户设备配置的;
其中,第一通信链路为第一用户设备与目标设备间的直连链路或非直连链路;
当第一通信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时,第一用户设备通过中继用户设备与目标设备通信连接;
目标设备为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用户设备。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测量开启模块包括:
发现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至少一个候选中继用户设备的发现消息;
质量测量单元,测量发现消息的质量。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当目标设备为网络设备,第一通信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测量开启模块还包括:
下行质量测量单元,用于测量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的质量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当目标设备为第二用户设备,第一通信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测量开启模块还包括:
测量指示单元,用于指示第二用户设备开启多径测量,以及将发现的候选中继用户设备的信息以及相应的测量结果发送第一用户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其实现原理相类似,本申请各实施例的装置中的各模块所执行的动作是与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方法中的步骤相对应的,对于装置的各模块的详细功能描述具体可以参见前文中所示的对应方法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的步骤,与相关技术相比可实现:通过获取第一通信链路中与第一UE逻辑信道、数据链路层以及业务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当通信质量参数符合预设条件时,则获取第一UE和目标设备间的其他通信链路的配置信息并接入该其他通信链路,可使第一UE同时通过第一通信链路以及其他通信链路与目标设备连接,实现多通信链路的中继发现和测量,更好地满足业务传输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及相应内容。具体的,包括:
获取第一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参数;
若通信质量参数符合预设条件,则开启多径测量;
其中,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与第一用户设备逻辑信道、数据链路层以及业务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与第一用户设备逻辑信道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第一用户设备的逻辑信道缓冲状态报告BSR;
第一用户设备的直通链路的逻辑信道缓冲状态报告SL BSR;
第一用户设备的逻辑信道组的BSR;
第一用户设备的逻辑信道组的SL BSR;
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第一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BSR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
第一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SL BSR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
第一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组的BSR大于或等于第三门限;
第一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组的SL BSR大于或等于第四门限。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与数据链路层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缓存数据量;
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缓存数据量;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缓存数据量;
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MAC层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五门限;
RLC层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
PDCP层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七门限。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与业务数据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业务数据的数据传输速率;
业务数据的丢包率;
业务数据的传输时延;
业务数据的优先级;
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业务数据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或等于第八门限;
业务数据的丢包率小于或等于第九门限;
业务数据的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第十门限;
业务数据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第十一门限。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预设条件是由第一用户设备逻辑信道、目标设备或者中继用户设备配置的;
其中,第一通信链路为第一用户设备与目标设备间的直连链路或非直连链路;
当第一通信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时,第一用户设备通过中继用户设备与目标设备通信连接;
目标设备为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用户设备。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开启多径测量,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候选中继用户设备的发现消息;
测量发现消息的质量。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当目标设备为网络设备,第一通信链路为非直连链路,开启多径测量,包括:
测量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的质量。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当目标设备为第二用户设备,第一通信链路为非直连链路,开启多径测量,还包括:
指示第二用户设备开启多径测量,以及将发现的候选中继用户设备的信息以及相应的测量结果发送第一用户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及相应内容。具体的,包括:
获取第一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参数;
若通信质量参数符合预设条件,则开启多径测量;
其中,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与第一用户设备逻辑信道、数据链路层以及业务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与第一用户设备逻辑信道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第一用户设备的逻辑信道缓冲状态报告BSR;
第一用户设备的直通链路的逻辑信道缓冲状态报告SL BSR;
第一用户设备的逻辑信道组的BSR;
第一用户设备的逻辑信道组的SL BSR;
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第一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BSR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
第一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SL BSR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
第一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组的BSR大于或等于第三门限;
第一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组的SL BSR大于或等于第四门限。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与数据链路层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缓存数据量;
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缓存数据量;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缓存数据量;
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MAC层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五门限;
RLC层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
PDCP层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七门限。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与业务数据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业务数据的数据传输速率;
业务数据的丢包率;
业务数据的传输时延;
业务数据的优先级;
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业务数据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或等于第八门限;
业务数据的丢包率小于或等于第九门限;
业务数据的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第十门限;
业务数据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第十一门限。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预设条件是由第一用户设备逻辑信道、目标设备或者中继用户设备配置的;
其中,第一通信链路为第一用户设备与目标设备间的直连链路或非直连链路;
当第一通信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时,第一用户设备通过中继用户设备与目标设备通信连接;
目标设备为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用户设备。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开启多径测量,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候选中继用户设备的发现消息;
测量发现消息的质量。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当目标设备为网络设备,第一通信链路为非直连链路,开启多径测量,包括:
测量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的质量。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当目标设备为第二用户设备,第一通信链路为非直连链路,开启多径测量,还包括:
指示第二用户设备开启多径测量,以及将发现的候选中继用户设备的信息以及相应的测量结果发送第一用户设备。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1”、“2”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图示或文字描述以外的顺序实施。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图中通过箭头指示各个操作步骤,但是这些步骤的实施顺序并不受限于箭头所指示的顺序。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否则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场景中,各流程图中的实施步骤可以按照需求以其他的顺序执行。此外,各流程图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基于实际的实施场景,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中的部分或全部可以在同一时刻被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中的每个子步骤或者阶段也可以分别在不同的时刻被执行。在执行时刻不同的场景下,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可以根据需求灵活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限制。
以上仅是本申请部分实施场景的可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方案技术构思的前提下,采用基于本申请技术思想的其他类似实施手段,同样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畴。

Claims (18)

1.一种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参数;
若所述通信质量参数符合预设条件,则开启多径测量;
其中,所述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与第一用户设备逻辑信道、数据链路层以及业务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与第一用户设备逻辑信道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逻辑信道缓冲状态报告BSR;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直通链路的逻辑信道缓冲状态报告SL BSR;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逻辑信道组的BSR;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逻辑信道组的SL BSR;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BSR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SL BSR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组的BSR大于或等于第三门限;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组的SL BSR大于或等于第四门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数据链路层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缓存数据量;
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缓存数据量;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缓存数据量;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所述MAC层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五门限;
所述RLC层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
所述PDCP层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七门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业务数据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业务数据的数据传输速率;
业务数据的丢包率;
业务数据的传输时延;
业务数据的优先级;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业务数据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或等于第八门限;
业务数据的丢包率小于或等于第九门限;
业务数据的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第十门限;
业务数据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第十一门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是由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逻辑信道、目标设备或者中继用户设备配置的;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间的直连链路或非直连链路;
当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通信连接;
所述目标设备为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用户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多径测量,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候选中继用户设备的发现消息;
测量所述发现消息的质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设备为网络设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所述开启多径测量,包括:
测量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的质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设备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所述开启多径测量,还包括:
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开启多径测量,以及将发现的候选中继用户设备的信息以及相应的测量结果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9.一种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第一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参数;
若所述通信质量参数符合预设条件,则开启多径测量;
其中,所述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与第一用户设备逻辑信道、数据链路层以及业务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与第一用户设备逻辑信道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逻辑信道缓冲状态报告BSR;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直通链路的逻辑信道缓冲状态报告SL BSR;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逻辑信道组的BSR;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逻辑信道组的SL BSR;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BSR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SL BSR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组的BSR大于或等于第三门限;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组的SL BSR大于或等于第四门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与数据链路层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缓存数据量;
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缓存数据量;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缓存数据量;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所述MAC层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五门限;
所述RLC层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
所述PDCP层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七门限。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与业务数据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业务数据的数据传输速率;
业务数据的丢包率;
业务数据的传输时延;
业务数据的优先级;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业务数据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或等于第八门限;
业务数据的丢包率小于或等于第九门限;
业务数据的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第十门限;
业务数据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第十一门限。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是由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逻辑信道、目标设备或者中继用户设备配置的;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间的直连链路或非直连链路;
当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通信连接;
所述目标设备为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用户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开启多径测量,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候选中继用户设备的发现消息;
测量所述发现消息的质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设备为网络设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所述开启多径测量,包括:
测量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的质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设备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所述开启多径测量,还包括:
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开启多径测量,以及将发现的候选中继用户设备的信息以及相应的测量结果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17.一种通信连链路的接入装置,应用于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参数;
测量开启模块,用于若所述通信质量参数符合预设条件,则开启多径测量;
其中,所述通信质量参数包括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逻辑信道、数据链路层以及业务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关的通信质量参数。
18.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051270.XA 2022-01-17 2022-01-17 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4898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51270.XA CN116489820A (zh) 2022-01-17 2022-01-17 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CT/CN2022/143411 WO2023134459A1 (zh) 2022-01-17 2022-12-29 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51270.XA CN116489820A (zh) 2022-01-17 2022-01-17 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89820A true CN116489820A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16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51270.XA Pending CN116489820A (zh) 2022-01-17 2022-01-17 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89820A (zh)
WO (1) WO202313445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1447999A (en) * 1998-06-19 2000-01-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dapting a connection stat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519461B1 (en) * 1999-10-29 2003-02-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hannel-type switching from a common channel to a dedicated channel based on common channel load
EP2708066B1 (en) * 2011-05-12 2015-07-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in base stations, base stations, computer program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a
CN104247547B (zh) * 2012-04-20 2018-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配置方法、基站系统和用户终端
US10390206B2 (en) * 2015-02-16 2019-08-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triggering transmission of user equipment (UE)-to-network relay indication
CN110602801B (zh) * 2019-08-09 2022-04-05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配置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34459A1 (zh) 2023-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22229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ovement of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1869118B (zh) 用于执行波束测量的方法、无线设备及介质
KR102305866B1 (ko) 측정 간격 구성 방법, 장치, 기기, 단말 및 시스템
CN106688271B (zh) 用于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切换的系统和方法
CN103067132B (zh) 信道探测方法、通信方法、终端及系统
US20200100128A1 (en) Flexible Measurement Reporting in 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y Scenarios
CN104429156B (zh) 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479337A (zh) 一种链接建立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029218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ay device discovery
CN104160769A (zh) 无线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基站装置以及通信终端
CN104869527A (zh)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3133047A (zh)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3313406A (zh) 采用x2接口的信令交互完成不同小区d2d通信的方法
CN112055364A (zh) 一种网络系统分级方法及装置
CN110446274B (zh) 一种隧道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41850A (zh) 在lte系统中获取邻区负荷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633032B (zh) 传输rrc消息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
CN102986272A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基站,无线电终端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16489820A (zh) 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479223B (zh) 切换方法和装置
EP2798875B1 (en)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594656B2 (en)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selecting at least one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a coordination session
CN115589624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4390622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4642076A (zh) 一种接入回传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