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88498A - 一种变换器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换器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88498A
CN116488498A CN202310076382.5A CN202310076382A CN116488498A CN 116488498 A CN116488498 A CN 116488498A CN 202310076382 A CN202310076382 A CN 202310076382A CN 116488498 A CN116488498 A CN 1164884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dge
phase
unit
bridge arm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763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文忠
王晓康
李伟
刘强
李维国
邢涛
刘波
王明清
周露露
孟繁丞
刘星宇
李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Shandong Ener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Shandong Ener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Shandong Ener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Priority to CN20231007638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884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88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884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66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68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7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79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79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0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or ripp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using a single network for simultaneous distribution of power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using a single network for simultaneous distribution of ac power and of dc pow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 H02M1/123Suppression of common mode voltage or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 H02M1/126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using passive fil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换器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涉及电力电子技术控制领域。其中通过在每个长周期计算使环流预测值为环流参考值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再分为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和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以使输出电流预测值为输出电流参考值,并通过在短周期内对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和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分别进行校正,以使共模电流预测值小于共模电流参考值,并对每相相单元分别对应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和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的半桥子模块进行控制。通过分段变步长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分为多个不同寻优步长环节,在实现对变换器环流以及输出电流的精确控制的同时,可有效抑制共模电流。

Description

一种变换器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换器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
背景技术
作为区域能源互联网的核心平台,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融合了交流技术和直流技术的优势特性,依托交-直流功率的灵活转换与互通互济,在实现多元化源荷可靠接入的同时,提升了电网的灵活运行能力。MP-M2ADHC以功率切换灵活、运行损耗低及高度模块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能量路由、电网互联以及分布式能源本地消纳等交直流混合配电领域。
MP-M2ADHC不仅可以在高度网格化的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中控制功率双向流动,还可以管理潮流拥塞和解决环流问题。由于MP-M2ADHC内部交直流混合,结构复杂,采用传统的PI闭环功率控制器对MP-M2ADHC进行控制时存在参数整定繁琐、设计困难及电流跟踪不准确等问题,需研究针对MP-M2ADHC特性的先进控制策略。
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具有动态响应快、易于实现多目标控制等特点。但是传统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遍历寻优过程冗长,计算量较大,不能满足实际工程需要。针对MP-M2ADHC的多变量、强耦合特性,现有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难以适用,且无法有效抑制变换器中的共模电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换器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通过分段变步长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分为多个不同寻优步长环节,在实现对变换器环流以及输出电流的精确控制的同时,可有效抑制共模电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换器控制方法,变换器中各个相单元均包括上桥臂单元和下桥臂单元,所述上桥臂单元和所述下桥臂单元均包括依次串联的N个半桥子模块;所述上桥臂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一侧直流母线的正极连接,第二端与所述下桥臂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下桥臂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侧直流母线和第二侧直流母线的负极连接;所述上桥臂单元和所述下桥臂之间的中点与交流侧端口以及所述第二侧直流母线的正极连接;N为正整数;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在下一个长周期使所述变换器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中环流预测值为环流参考值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j=a,b,c;
基于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确定在下一个所述长周期使所述变换器的输出电流预测值为输出电流参考值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单元中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单元中的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
对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进行增减调整,以确定在下一个短周期使所述变换器的共模电流预测值小于共模电流参考值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单元中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单元中的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所述长周期为所述短周期的正整数倍;
在到下一个所述短周期时基于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对第j相所述相单元中的各个所述半桥子模块进行控制,以使所述变换器进行功率转换。
优选地,确定在下一个长周期使所述变换器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中环流预测值为环流参考值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之前,还包括:
建立环流预测模型;
获取所述变换器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当前环流,并基于所述环流预测模型确定所述变换器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在下一个所述长周期的所述环流预测值。
优选地,确定在下一个长周期使所述变换器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中环流预测值为环流参考值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包括:
S301:设定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环流目标函数最小值为无穷大;
S302:令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预测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为预设半桥子模块投入最小数量;
S303:将预测到的在下一个长周期时第j相所述相单元投入所述半桥子模块的数量为所述预测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时所述变换器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环流预测值和所述环流参考值之间的差值设定为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环流目标函数值;
S304:判断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环流目标函数值是否小于所述环流目标函数最小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305,若否,则进入步骤S306;
S305:设定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环流目标函数最小值的数值为所述环流目标函数值;
S306:判断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预测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是否为预设半桥子模块投入最大数量,若是,则进入步骤S307,若否,则将所述预测投入总数量的数值加一并返回步骤S303;
S307:将所述预测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设定为所述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
优选地,基于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确定在下一个所述长周期使所述变换器的输出电流预测值为输出电流参考值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单元中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单元中的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之前,还包括:
建立输出电流预测模型;
获取所述变换器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当前输出电流,并基于所述输出电流预测模型确定所述变换器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在下一个所述长周期的所述输出电流预测值。
优选地,基于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确定在下一个所述长周期使所述变换器的输出电流预测值为输出电流参考值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单元中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单元中的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包括:
S501:设定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输出电流目标函数最小值为无穷大;
S502:令输出电流预测寻优值为输出电流预测寻优最小值;
S503:令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单元中的预测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为所述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减去所述输出电流预测寻优值所得差值;
S504:设定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下桥臂单元中的预测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为所述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减去所述预测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所得差值;
S505:将预测到的在下一个长周期时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单元中投入所述半桥子模块的数量为所述预测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所述下桥臂单元中投入所述半桥子模块的数量为所述预测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时所述变换器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输出电流预测值和所述输出电流参考值之间的差值设定为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输出电流目标函数值;
S506:判断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输出电流目标函数值是否小于所述输出电流目标函数最小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507,若否,则进入步骤S508;
S507:设定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输出电流目标函数最小值的数值为所述输出电流目标函数值;
S508:判断所述输出电流预测寻优值是否为输出电流预测寻优最大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509,若否,则将所述输出电流预测寻优值的数值加一并返回步骤S503;
S509:将所述预测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设定为所述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将所述预测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设定为所述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
优选地,对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进行增减调整,以确定在下一个短周期使所述变换器的共模电流预测值小于共模电流参考值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单元中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单元中的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所述长周期为所述短周期的正整数倍,包括:
S601:设定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共模电流目标函数最小值为无穷大;
S602:令共模电流预测校正值为共模电流预测校正最小值;
S603:令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单元中的预测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为所述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减去所述共模电流预测校正值所得差值;
S604:设定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下桥臂单元中的预测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为所述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加上所述共模电流预测校正值所得和;
S605:将预测到的在下一个长周期时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单元中投入所述半桥子模块的数量为所述预测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所述下桥臂单元中投入所述半桥子模块的数量为所述预测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时所述变换器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共模电流预测值和所述共模电流参考值之间的差值设定为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共模电流目标函数值;
S606:判断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共模电流目标函数值是否小于所述共模电流目标函数最小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607,若否,则进入步骤S608;
S607:设定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共模电流目标函数最小值的数值为所述共模电流目标函数值;
S608:判断所述共模电流预测校正值是否为共模电流预测校正最大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609,若否,则将所述共模电流预测校正值的数值加一并返回步骤S603;
S609:将所述预测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设定为所述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将所述预测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设定为所述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
优选地,在到下一个所述短周期时基于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对第j相所述相单元中的各个所述半桥子模块进行控制,以使所述变换器进行功率转换,包括:
对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单元中各个所述半桥子模块的电容电压进行排序,并基于所述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确定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待投入上桥臂半桥子模块;
对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下桥臂单元中各个所述半桥子模块的电容电压进行排序,并基于所述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确定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待投入下桥臂半桥子模块;
在到下一个所述短周期时控制第j相所述相单元中的所述待投入上桥臂半桥子模块和所述待投入下桥臂半桥子模块,以使所述变换器进行功率转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换器控制系统,变换器中各个相单元均包括上桥臂单元和下桥臂单元,所述上桥臂单元和所述下桥臂单元均包括依次串联的N个半桥子模块;所述上桥臂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一侧直流母线的正极连接,第二端与所述下桥臂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下桥臂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侧直流母线和第二侧直流母线的负极连接;所述上桥臂单元和所述下桥臂之间的中点与交流侧端口以及所述第二侧直流母线的正极连接;N为正整数;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在下一个长周期使所述变换器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中环流预测值为环流参考值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j=a,b,c;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确定在下一个所述长周期使所述变换器的输出电流预测值为输出电流参考值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单元中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单元中的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对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进行增减调整,以确定在下一个短周期使所述变换器的共模电流预测值小于共模电流参考值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单元中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单元中的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所述长周期为所述短周期的正整数倍;
控制单元,用于在到下一个所述短周期时基于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对第j相所述相单元中的各个所述半桥子模块进行控制,以使所述变换器进行功率转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换器控制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所述变换器控制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所述的变换器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变换器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涉及电力电子技术控制领域。其中通过在每个长周期计算使环流预测值为环流参考值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再分为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和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以使输出电流预测值为输出电流参考值,并通过在短周期内对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和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分别进行校正,以使共模电流预测值小于共模电流参考值,并对每相相单元分别对应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和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的半桥子模块进行控制。通过分段变步长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分为多个不同寻优步长环节,在实现对变换器环流以及输出电流的精确控制的同时,可有效抑制共模电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换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MP-M2ADHC三相拓扑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Zig-Zag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换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换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变换器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通过分段变步长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分为多个不同寻优步长环节,在实现对变换器环流以及输出电流的精确控制的同时,可有效抑制共模电流。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换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变换器中各个相单元均包括上桥臂单元和下桥臂单元,上桥臂单元和下桥臂单元均包括依次串联的N个半桥子模块;上桥臂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一侧直流母线的正极连接,第二端与下桥臂单元的第一端连接;下桥臂单元的第二端与第一侧直流母线和第二侧直流母线的负极连接;上桥臂单元和下桥臂之间的中点与交流侧端口以及第二侧直流母线的正极连接;N为正整数;方法包括:
S11:确定在下一个长周期使变换器的第j相相单元中环流预测值为环流参考值的第j相相单元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j=a,b,c;
S12:基于第j相相单元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确定在下一个长周期使变换器的输出电流预测值为输出电流参考值的第j相相单元的上桥臂单元中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与下桥臂单元中的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
S13:对第j相相单元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与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进行增减调整,以确定在下一个短周期使变换器的共模电流预测值小于共模电流参考值的第j相相单元的上桥臂单元中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与下桥臂单元中的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长周期为短周期的正整数倍;
S14:在到下一个短周期时基于第j相相单元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与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对第j相相单元中的各个半桥子模块进行控制,以使变换器进行功率转换。
考虑到因为变换器,尤其是MP-M2ADHC多端口结构复杂,且内部交直流耦合。采用传统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时,会使变换器输出精度不足,从而使谐波增加,严重时会使目标函数陷入局部最优,使得整体控制失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在减少计算量的同时,通过对多个状态变量的解耦控制,实现对MP-M2ADHC功率传输精确控制。请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MP-M2ADHC三相拓扑结构图。
具体地,本申请中的模型预测主程序分为三个寻优环节,分别是长周期下的预调制环节、预测环节与短周期下的优化校正环节。模型预测主程序根据环流参考值、输出电流参考值以及共模电流参考值,在每个环节分别以环流跟随、输出电流跟随及共模电流抑制为控制目标,在每个执行周期遍历寻优子模块最优开关状态。
预调制环节以长周期步长寻优计算上桥臂单元和下桥臂单元中最优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三个相单元放分别独立计算,以准确控制变换器的三个相单元的环流,从而实现控制环流维持桥臂的功率平衡。
预测环节以预调制环节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为初始数量,只遍历此投入总数量分配至上桥臂单元以及下桥臂单元的投入数量,也即对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与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进行寻优,下一个长周期时刻输出电流能够最好地跟随输出电流参考值的最优子模块投入状态。
短周期优化校正环节以短周期为寻优步长遍历寻优以最小化共模电流为目的最优子模块投入数量,抑制共模电流,也即抑制环流二倍频及三倍频分量,从而减少桥臂能量损耗。
此外,本申请中的变换器中的上桥臂单元以及下桥臂单元直接与同一桥臂的桥臂电感和桥臂电阻串联,用以抑制系统故障时的暂态冲击电流,保护开关器件。交流侧端口与第二侧直流母线分别有滤波电感串联。此外,为保证电流质量,采用Zig-Zag变压器防止电流交流分量外溢到第二侧直流母线,能够近一步降低第二侧直流母线的直流电流谐波含量,起到滤波的作用。基于此,本申请中的变换器可以进行第一侧直流母线和第二侧直流母线之间的功率转换,可以进行第一侧直流母线和交流侧端口之间的功率转换,以及第二侧直流母线和交流侧端口之间的功率转换。请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Zig-Zag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在确定下一个长周期的环流参考值和输出电流参考值以及下一个短周期的共模电流参考值时,需要采集变换器的当前输出电流、当前环流、桥臂电流值及半桥子模块电容电压值,并传输至外环功率控制器,外环功率控制器可通过设定的端口功率参考值实时计算变换器所需要跟踪的各状态变量参考值。
为了保证变换器的桥臂功率平衡需要建立功率和(P)模型与功率差(PΔ)模型。P代表着滞留在桥臂的平均能量,会引起桥臂半桥子模块电容电压的单向变化。PΔ为臂间传输的平均功率,表示上桥臂单元和下桥臂单元之间存在的能量不平衡程度。为了保持每个半桥子模块电容的稳态功率平衡,使上下桥臂单元之间的平均电容电压偏差最小化,使变换器在稳态下以无损的理想状态传输能量,变换器内部功率平衡需要有以下约束:
综上,本申请中通过分段变步长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分为多个不同寻优步长环节,在实现对变换器环流以及输出电流的精确控制的同时,可有效抑制共模电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确定在下一个长周期使变换器的第j相相单元中环流预测值为环流参考值的第j相相单元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之前,还包括:
建立环流预测模型;
获取变换器的第j相相单元的当前环流,并基于环流预测模型确定变换器的第j相相单元在下一个长周期的环流预测值。
预调制环节根据环流参考值以长周期步长寻优计算上、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环流预测模型为共模电势驱动的单相环流状态方程:
式中Ts1为长周期寻优步长,也即长周期时长,ic,j(t+Ts1)为单相环流于(t+Ts1)时刻的环流预测值,也即第j相相单元在下一个长周期的环流预测值,ic,j(t)为单相环流于t时刻的环流预测值,也即第j相相单元的当前环流,La为桥臂电感,Ra为桥臂电阻串联,Vc,j(t)为第j相相单元的当前共模电势,Vdc1(t)为第一侧直流母线端口电压。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确定在下一个长周期使变换器的第j相相单元中环流预测值为环流参考值的第j相相单元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包括:
S301:设定第j相相单元的环流目标函数最小值为无穷大;
S302:令第j相相单元的预测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为预设半桥子模块投入最小数量;
S303:将预测到的在下一个长周期时第j相相单元投入半桥子模块的数量为预测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时变换器的第j相相单元的环流预测值和环流参考值之间的差值设定为第j相相单元的环流目标函数值;
S304:判断第j相相单元的环流目标函数值是否小于环流目标函数最小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305,若否,则进入步骤S306;
S305:设定第j相相单元的环流目标函数最小值的数值为环流目标函数值;
S306:判断第j相相单元的预测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是否为预设半桥子模块投入最大数量,若是,则进入步骤S307,若否,则将预测投入总数量的数值加一并返回步骤S303;
S307:将预测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设定为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
本实施例中,在确定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时,对预测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从小到大依次加一,以遍历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确定使第j相相单元的环流预测值为环流参考值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以保证在下一个长周期到来时,对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的半桥子模块进行控制,使环流实际值为环流参考值,以保证变换器最终的输出功率为期望功率,也即为功率参考值。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第j相相单元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确定在下一个长周期使变换器的输出电流预测值为输出电流参考值的第j相相单元的上桥臂单元中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与下桥臂单元中的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之前,还包括:
建立输出电流预测模型;
获取变换器的第j相相单元的当前输出电流,并基于输出电流预测模型确定变换器的第j相相单元在下一个长周期的输出电流预测值。
本实施例中,在建立输出电流预测模型时,采用采用改进欧拉公式将梯形公式显式化的方式建立模型,具体地,梯形公式为:
显式欧拉公式通式为:
yn+1=yn+hf(xn,yn);
定义n2(t)与n2(t+Ts1)分别为当前时刻t与下一时刻,也即下一个长
周期(t+Ts1)时刻预测的开关最优投入状态,也即当前时刻t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以及下一个长周期(t+Ts1)预测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本申请中的改进欧拉法首先采用梯形公式与显式欧拉公式分别作预测,然后将显式欧拉公式代入梯形公式等号右侧作校正,则有改进欧拉公式通式:
改进欧拉法具有2阶精度,同时它是个单步递推格式,不会造成计算量过大的问题。采用改进欧拉公式可将梯形公式显式化,比梯形公式的迭代求解过程简单,且稳定性明显高于显式、隐式欧拉公式。
基于改进欧拉优化校正首先对变换器的数学模型分别进行离散化处理,令h=Ts1,并使状态向量xi与输入向量u分别代替改进欧拉公式通式中的输出变量y与输入变量x,则有优化校正后的输出电流预测模型:
系统交流侧端口的有功功率(Pac)与无功功率(Qac)方程经两相静止坐标变换可以表示为:
其中,uac,α为两相静止坐标变换系中α相的交流电压,uac,β为两相静止坐标变换系中β相的交流电压,i为两相静止坐标变换系中α相的交流侧端口的输出电流,i为两相静止坐标变换系中β相的交流侧端口的输出电流。
由上式可得(t+Ts1)时刻系统交流侧端口的电压值:
基于此,建立在两相静止坐标变换系下交流侧端口的输出电流和直流侧端口的输出电流的输出电流预测模型,获取变换器的第j相相单元的当前输出电流,并基于输出电流预测模型确定变换器的第j相相单元在下一个长周期的输出电流预测值xi(t+Ts1),随后与输出电流参考值xi_ref进行比较。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第j相相单元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确定在下一个长周期使变换器的输出电流预测值为输出电流参考值的第j相相单元的上桥臂单元中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与下桥臂单元中的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包括:
S501:设定第j相相单元的输出电流目标函数最小值为无穷大;
S502:令输出电流预测寻优值为输出电流预测寻优最小值;
S503:令第j相相单元的上桥臂单元中的预测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为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减去输出电流预测寻优值所得差值;
S504:设定第j相相单元的下桥臂单元中的预测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为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减去预测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所得差值;
S505:将预测到的在下一个长周期时第j相相单元的上桥臂单元中投入半桥子模块的数量为预测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下桥臂单元中投入半桥子模块的数量为预测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时变换器的第j相相单元的输出电流预测值和输出电流参考值之间的差值设定为第j相相单元的输出电流目标函数值;
S506:判断第j相相单元的输出电流目标函数值是否小于输出电流目标函数最小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507,若否,则进入步骤S508;
S507:设定第j相相单元的输出电流目标函数最小值的数值为输出电流目标函数值;
S508:判断输出电流预测寻优值是否为输出电流预测寻优最大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509,若否,则将输出电流预测寻优值的数值加一并返回步骤S503;
S509:将预测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设定为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将预测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设定为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
通过对输出电流预测值进行预测,并基于输出电流预测寻优值仅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和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的调整,将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分至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和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也即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和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之和为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从而实现对输出电流的调整。
其中,输出电流预测寻优最小值可以为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2所得差值,输出电流预测寻优最大值可以为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2所得和,通过小范围寻优,进行输出电流的调整的同时,保证环流实际值为环流参考值。
可见,这样每个桥臂周期内输出电流遍历情况只有5种。Abc三个相单元中六个桥臂每个时刻待预测的子模块投入数量情况相当于有5^6种,即需要遍历15625种情况中寻优,计算量依然非常大,需要进一步优化。由于在预调制环节中已经将每个桥臂下一时刻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Nj_sum确定,所以每个相单元只需要先确定其中单个桥臂子模块投入数量的情况,另一个桥臂子模块投入数量可以直接由Nj_sum计算得出。优化后三个相单元在每个时刻总共需要遍历5^3种,即125种子模块投入情况,大大减少了计算量,可以满足实际工程需要。计算输出电流预测值与参考值的差值构建目标函数矩阵,寻找最优桥臂子模块投入数量,完成一个执行周期内的预测环节寻优计算。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对第j相相单元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与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进行增减调整,以确定在下一个短周期使变换器的共模电流预测值小于共模电流参考值的第j相相单元的上桥臂单元中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与下桥臂单元中的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长周期为短周期的正整数倍,包括:
S601:设定第j相相单元的共模电流目标函数最小值为无穷大;
S602:令共模电流预测校正值为共模电流预测校正最小值;
S603:令第j相相单元的上桥臂单元中的预测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为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减去共模电流预测校正值所得差值;
S604:设定第j相相单元的下桥臂单元中的预测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为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加上共模电流预测校正值所得和;
S605:将预测到的在下一个长周期时第j相相单元的上桥臂单元中投入半桥子模块的数量为预测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下桥臂单元中投入半桥子模块的数量为预测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时变换器的第j相相单元的共模电流预测值和共模电流参考值之间的差值设定为第j相相单元的共模电流目标函数值;
S606:判断第j相相单元的共模电流目标函数值是否小于共模电流目标函数最小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607,若否,则进入步骤S608;
S607:设定第j相相单元的共模电流目标函数最小值的数值为共模电流目标函数值;
S608:判断共模电流预测校正值是否为共模电流预测校正最大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609,若否,则将共模电流预测校正值的数值加一并返回步骤S603;
S609:将预测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设定为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将预测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设定为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
本实施例中,在对共模电流进行预测时,具体通过短周期校正环节进行预测,短周期校正环节以短周期Ts2为寻优步长计算以最小化环流二倍频分量为目的,在预测环节输出电流最优投入数量,也即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和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的基础上校正补偿最优投入数量,也即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和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即在短周期Ts2内,基于差模电流最优投入数量上,如增或减1个子模块进行寻优计算,最终调制信号以短周期Ts2为准。
例如,在短周期Ts2内,桥臂可能变化的子模块数量只有3种情况,即-1、0、1,所以并不会使变换器增加过多的开关损耗。首先以负序二倍角速度两相静止坐标变换得到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三相二倍频共模状态空间方程:
其中,ic,α为两相静止坐标系下α相的共模电流,ic,β为两相静止坐标系下β相的共模电流,ic,0为两相静止坐标系下0相的共模电流,vc,α为两相静止坐标系下α相的共模电压,vc,β为两相静止坐标系下β相的共模电压,vc,0为两相静止坐标系下0相的共模电压。
此环节以上式离散化后为预测模型,在预测环节已经计算出长周期Ts1基于差模电流预测模型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的基础上,计算三相共模二倍频电流分量与参考值之间的差值所构建的目标函数最小化,寻找最优桥臂子模块校正补偿数量,也即寻找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和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在到下一个短周期时基于第j相相单元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与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对第j相相单元中的各个半桥子模块进行控制,以使变换器进行功率转换,包括:
对第j相相单元的上桥臂单元中各个半桥子模块的电容电压进行排序,并基于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确定第j相相单元的待投入上桥臂半桥子模块;
对第j相相单元的下桥臂单元中各个半桥子模块的电容电压进行排序,并基于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确定第j相相单元的待投入下桥臂半桥子模块;
在到下一个短周期时控制第j相相单元中的待投入上桥臂半桥子模块和待投入下桥臂半桥子模块,以使变换器进行功率转换。
本实施例中,在确定了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和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之后,需在上桥臂中选择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的半桥子模块导通,以及在下桥臂中选择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的半桥子模块导通,以实现对变换器的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半桥子模块的选择时,可通过判断上下桥臂电流方向进行选择,若上桥臂电流为正,所确定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中的各个上桥臂导通的半桥子模块为上桥臂中电容电压最小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的子模块。也即当上桥臂电流为正,上桥臂单元中半桥子模块导通后电容为充电状态,因此需选择电容电压较小的子模块导通,以对电容进行充电。
若桥臂电流为负,确定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中的各个上桥臂导通半桥子模块为上桥臂中电容电压最大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的子模块。也即当上桥臂电流为负,上桥臂单元中子模块导通后电容为放电状态,因此需选择电容电压较大的子模块导通,以对电容进行放电。
当然,对任何一相相单元中上桥臂导通子模块或下桥臂导通子模块进行确定时均按照如上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中的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采用MP-M2ADHC实现交直流功率柔性传输,其拓扑结构高度模块化,能够通过增减接入变换器的子模块数量来满足不同的功率和电压等级要求;非隔离的结构特性节省了变换环节,从而大幅降低了损耗、减少了成本。
2、本发明采用了Zig-Zag变压器对低压直流侧端口进行滤波,防止电流的交流分量外溢到外部直流网络,大幅降低低压直流侧端口的谐波含量,起到了更好的滤波作用。
3、本发明将用于集中控制多个控制目标的模型预测控制分为多个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寻优步骤,分别控制变换器的状态变量,各环节在前一环节所得最优开关状态的基础上进行寻优补偿,大幅度降低了计算量,并且避免了多个控制目标的目标函数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从而更加快速准确对MP-M2ADHC实现功率传输柔性控制。
4、本发明采用了基于改进欧拉法的优化校正策略,可以更好地满足预测模型精确化需求,使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计算与调制更加准确,避免反馈误差逐渐增大,造成控制失稳的问题。
5、整体来看,本发明可以对MP-M2ADHC直流端口输出电流、交流端口输出电流及内部环流实现精确的解耦控制,从而快速准确地控制交直流功率柔性传输,对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灵活、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性意义。
请参照图4,图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换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变换器中各个相单元均包括上桥臂单元和下桥臂单元,上桥臂单元和下桥臂单元均包括依次串联的N个半桥子模块;上桥臂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一侧直流母线的正极连接,第二端与下桥臂单元的第一端连接;下桥臂单元的第二端与第一侧直流母线和第二侧直流母线的负极连接;上桥臂单元和下桥臂之间的中点与交流侧端口以及第二侧直流母线的正极连接;N为正整数;系统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41,用于确定在下一个长周期使变换器的第j相相单元中环流预测值为环流参考值的第j相相单元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j=a,b,c;
第二确定单元42,用于基于第j相相单元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确定在下一个长周期使变换器的输出电流预测值为输出电流参考值的第j相相单元的上桥臂单元中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与下桥臂单元中的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
第三确定单元43,用于对第j相相单元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与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进行增减调整,以确定在下一个短周期使变换器的共模电流预测值小于共模电流参考值的第j相相单元的上桥臂单元中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与下桥臂单元中的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长周期为短周期的正整数倍;
控制单元44,用于在到下一个短周期时基于第j相相单元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与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对第j相相单元中的各个半桥子模块进行控制,以使变换器进行功率转换。
对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换器控制系统的介绍请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图5,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换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存储器5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52,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变换器控制方法的步骤。
对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换器控制装置的介绍请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发明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变换器控制方法的步骤。
对于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介绍请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变换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变换器中各个相单元均包括上桥臂单元和下桥臂单元,所述上桥臂单元和所述下桥臂单元均包括依次串联的N个半桥子模块;所述上桥臂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一侧直流母线的正极连接,第二端与所述下桥臂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下桥臂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侧直流母线和第二侧直流母线的负极连接;所述上桥臂单元和所述下桥臂之间的中点与交流侧端口以及所述第二侧直流母线的正极连接;N为正整数;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在下一个长周期使所述变换器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中环流预测值为环流参考值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j=a,b,c;
基于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确定在下一个所述长周期使所述变换器的输出电流预测值为输出电流参考值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单元中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单元中的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
对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进行增减调整,以确定在下一个短周期使所述变换器的共模电流预测值小于共模电流参考值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单元中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单元中的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所述长周期为所述短周期的正整数倍;
在到下一个所述短周期时基于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对第j相所述相单元中的各个所述半桥子模块进行控制,以使所述变换器进行功率转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换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在下一个长周期使所述变换器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中环流预测值为环流参考值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之前,还包括:
建立环流预测模型;
获取所述变换器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当前环流,并基于所述环流预测模型确定所述变换器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在下一个所述长周期的所述环流预测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换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在下一个长周期使所述变换器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中环流预测值为环流参考值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包括:
S301:设定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环流目标函数最小值为无穷大;
S302:令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预测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为预设半桥子模块投入最小数量;
S303:将预测到的在下一个长周期时第j相所述相单元投入所述半桥子模块的数量为所述预测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时所述变换器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环流预测值和所述环流参考值之间的差值设定为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环流目标函数值;
S304:判断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环流目标函数值是否小于所述环流目标函数最小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305,若否,则进入步骤S306;
S305:设定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环流目标函数最小值的数值为所述环流目标函数值;
S306:判断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预测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是否为预设半桥子模块投入最大数量,若是,则进入步骤S307,若否,则将所述预测投入总数量的数值加一并返回步骤S303;
S307:将所述预测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设定为所述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换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确定在下一个所述长周期使所述变换器的输出电流预测值为输出电流参考值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单元中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单元中的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之前,还包括:
建立输出电流预测模型;
获取所述变换器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当前输出电流,并基于所述输出电流预测模型确定所述变换器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在下一个所述长周期的所述输出电流预测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换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确定在下一个所述长周期使所述变换器的输出电流预测值为输出电流参考值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单元中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单元中的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包括:
S501:设定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输出电流目标函数最小值为无穷大;
S502:令输出电流预测寻优值为输出电流预测寻优最小值;
S503:令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单元中的预测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为所述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减去所述输出电流预测寻优值所得差值;
S504:设定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下桥臂单元中的预测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为所述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减去所述预测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所得差值;
S505:将预测到的在下一个长周期时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单元中投入所述半桥子模块的数量为所述预测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所述下桥臂单元中投入所述半桥子模块的数量为所述预测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时所述变换器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输出电流预测值和所述输出电流参考值之间的差值设定为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输出电流目标函数值;
S506:判断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输出电流目标函数值是否小于所述输出电流目标函数最小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507,若否,则进入步骤S508;
S507:设定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输出电流目标函数最小值的数值为所述输出电流目标函数值;
S508:判断所述输出电流预测寻优值是否为输出电流预测寻优最大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509,若否,则将所述输出电流预测寻优值的数值加一并返回步骤S503;
S509:将所述预测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设定为所述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将所述预测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设定为所述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换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进行增减调整,以确定在下一个短周期使所述变换器的共模电流预测值小于共模电流参考值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单元中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单元中的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所述长周期为所述短周期的正整数倍,包括:
S601:设定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共模电流目标函数最小值为无穷大;
S602:令共模电流预测校正值为共模电流预测校正最小值;
S603:令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单元中的预测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为所述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减去所述共模电流预测校正值所得差值;
S604:设定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下桥臂单元中的预测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为所述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加上所述共模电流预测校正值所得和;
S605:将预测到的在下一个长周期时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单元中投入所述半桥子模块的数量为所述预测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所述下桥臂单元中投入所述半桥子模块的数量为所述预测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时所述变换器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共模电流预测值和所述共模电流参考值之间的差值设定为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共模电流目标函数值;
S606:判断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共模电流目标函数值是否小于所述共模电流目标函数最小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607,若否,则进入步骤S608;
S607:设定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共模电流目标函数最小值的数值为所述共模电流目标函数值;
S608:判断所述共模电流预测校正值是否为共模电流预测校正最大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609,若否,则将所述共模电流预测校正值的数值加一并返回步骤S603;
S609:将所述预测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设定为所述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将所述预测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设定为所述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变换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到下一个所述短周期时基于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对第j相所述相单元中的各个所述半桥子模块进行控制,以使所述变换器进行功率转换,包括:
对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单元中各个所述半桥子模块的电容电压进行排序,并基于所述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确定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待投入上桥臂半桥子模块;
对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下桥臂单元中各个所述半桥子模块的电容电压进行排序,并基于所述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确定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待投入下桥臂半桥子模块;
在到下一个所述短周期时控制第j相所述相单元中的所述待投入上桥臂半桥子模块和所述待投入下桥臂半桥子模块,以使所述变换器进行功率转换。
8.一种变换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变换器中各个相单元均包括上桥臂单元和下桥臂单元,所述上桥臂单元和所述下桥臂单元均包括依次串联的N个半桥子模块;所述上桥臂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一侧直流母线的正极连接,第二端与所述下桥臂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下桥臂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侧直流母线和第二侧直流母线的负极连接;所述上桥臂单元和所述下桥臂之间的中点与交流侧端口以及所述第二侧直流母线的正极连接;N为正整数;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在下一个长周期使所述变换器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中环流预测值为环流参考值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j=a,b,c;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半桥子模块投入总数量确定在下一个所述长周期使所述变换器的输出电流预测值为输出电流参考值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单元中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单元中的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对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投入数量进行增减调整,以确定在下一个短周期使所述变换器的共模电流预测值小于共模电流参考值的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单元中的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单元中的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所述长周期为所述短周期的正整数倍;
控制单元,用于在到下一个所述短周期时基于第j相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与所述下桥臂半桥子模块校正投入数量对第j相所述相单元中的各个所述半桥子模块进行控制,以使所述变换器进行功率转换。
9.一种变换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变换器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变换器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310076382.5A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变换器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 Pending CN1164884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76382.5A CN116488498A (zh)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变换器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76382.5A CN116488498A (zh)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变换器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88498A true CN116488498A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25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76382.5A Pending CN116488498A (zh)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变换器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8849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46911A (zh) * 2023-07-27 2023-08-25 成都华普电器有限公司 应用于数字化电源并联模式的电流均流分配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46911A (zh) * 2023-07-27 2023-08-25 成都华普电器有限公司 应用于数字化电源并联模式的电流均流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16646911B (zh) * 2023-07-27 2023-10-24 成都华普电器有限公司 应用于数字化电源并联模式的电流均流分配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oh et al. Analysis of multiloop control strategies for LC/CL/LCL-filtered voltage-source and current-source inverters
CN108028599B (zh) 控制三相电力转换器
US9680397B2 (en) Three-phase inver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and paralleled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thereof
CN108039821B (zh) 双有源全桥dc-dc变换器的电流应力优化双相移控制方法
CN112688587B (zh) 一种阻抗源逆变器的鲁棒预测控制方法
CN111555627B (zh) 高阶lclcl直流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CN116488498A (zh) 一种变换器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
CN115864521A (zh) 一种面向并网逆变器的动态阻尼无源化顺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CN112953287A (zh) 一种基于变摄动扩张观测器的逆变器自适应控制方法
WO2023005489A1 (zh) 开关功率放大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系统
Montero-Robina et al. Hybrid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three-level NPC rectifiers
Tiwary et al. Fuzzy logic based direct power control of dual active bridge converter
CN111181420B (zh) 一种单相Vienna整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5549504B (zh) 一种三电平储能变流器的控制方法
CN109787232B (zh) 链式svg的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混合式分散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889193A (zh) 一种直流变压器的平均电路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3904578B (zh) 单相级联h桥变流器的无权重系数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CN111756261B (zh) 一种pwm整流器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2054696A (zh) 基于最小回流功率的多电平变换器优化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953290A (zh) 一种孤岛微网中并联逆变器系统鲁棒控制方法
Feng et al. Impedance modeling and stability analysis of triple-phase-shift-based dual active bridge converter with LC filter
CN111009924A (zh) 一种单相三电平逆变器滤波电感值宽范围变化补偿方法
CN116054584A (zh) 光伏ups系统的电压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介质
CN113746344B (zh) 一种高频隔离双级式电池储能变换器的阻抗模型建模方法
Duong et al. Deadbeat Control with Current Stress Optimization for Extended Phase-Shift Modulated DAB Conver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