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83647A - 调试板和调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调试板和调试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483647A CN116483647A CN202310418561.2A CN202310418561A CN116483647A CN 116483647 A CN116483647 A CN 116483647A CN 202310418561 A CN202310418561 A CN 202310418561A CN 116483647 A CN116483647 A CN 1164836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interface
- time division
- division multiplexing
- ty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100402572 Arabidopsis thaliana MS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2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 G06F11/26—Functional testing
- G06F11/273—Tester hardware, i.e. output processing circuits
- G06F11/2733—Test interface between tester and unit under tes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2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 G06F11/2205—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using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hardware being tested
- G06F11/221—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using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hardware being tested to test buses, lines or interfaces, e.g. stuck-at or open line faul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9/00—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调试领域,公开了一种调试板及调试系统。所述调试板包括:被调试主体和第一信号接口;所述被调试主体上设置有符合第二信号接口对接标准的多条信号线,所述多条信号线与第一信号接口连接,连接规则满足预设的第一信号接口与第二信号接口之间的信号线映射规则。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试板可以使多种芯片的音频通信及信号传输通信均由一个接口实现对外连接,便于调试使用,方便信号传输,也能够减少接口的布设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调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调试板和调试系统。
背景技术
音频接口是连接麦克风和其他声源与计算机的设备,其在模拟和数字信号之间起到了桥梁连接的作用。现有音频接口种类繁多,不同的产品会依据其自身硬件状况使用不同的音频接口。但同时,市面上的产品中应用的音频接口的种类及数量繁多,也会给研发人员在前期调试过程中造成诸多不便。
现有技术中,针对多种多样的音频接口,研发人员在调试过程中要使用不同的接口,准备大量调试不同接口所需的材料及线束,甚至需要在调试时焊接导线来进行测试。这种调试既增加了布设成本与时间成本,又增加了调试困难,还会经常导致调试机器损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试板和调试系统,可以在不影响调试效果的前提下将多种芯片的音频通信及信号传输通信整合到一个接口,简化调试过程,减少接口的布设成本,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试板,包括:被调试主体和第一信号接口;所述被调试主体上设置有符合第二信号接口对接标准的多条信号线,所述多条信号线与第一信号接口连接,连接规则满足预设的第一信号接口与第二信号接口之间的信号线映射规则。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调试系统,包括:包括:调试主板、如上所述的调试板和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试主板,另一端连接所述调试板上的第一信号接口,用于在所述调试主板和所述调试板之间传输调试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调试板包括第一信号接口与被调试主体,被调试主体上设置有符合第二信号接口对接标准的多条信号线,所述多条信号线与第一信号接口连接,连接规则满足预设的第一信号接口与第二信号接口之间的信号线映射规则。通过预设的第一信号接口与第二信号接口之间的信号线映射规则,将相应的第二信号接口对接标准的信号线映射至第一信号接口,将不同的第二信号接口统一与第一信号接口相连,均通过第一信号接口完成调试。本方案可以将多个不同的第二信号接口均整合映射至至第一信号接口上,调试时只需根据当前第二信号接口的种类,将符合第二信号接口对接标准的信号线连接至第一信号接口的相应管脚位置即可。通过本申请上述方案可以使多种芯片的音频通信及信号传输通信均由一个接口实现对外连接,便于调试使用,方便信号传输,也能够减少接口的布设成本,保护研发资产,且通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调试板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线映射规则示意图一;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线映射规则示意图二;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线连接示意图三;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线连接示意图四;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线连接示意图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调试板,如图1、图2所示,包括:被调试主体1和第一信号接口2;
其中,被调试主体1上设置有符合第二信号接口4对接标准的多条信号线3,多条信号线3与第一信号接口2连接,连接规则满足预设的第一信号接口2与第二信号接口4之间的信号线映射规则。
本实施例中图1中的被调试主体1可以为具体的产品,如手机、电脑,也可以是电路板等具有调试需求的调试对象即可。被调试主体1在调试过程中需要与外部调试板或者调试主机等交互传输测试数据。通常,每种被测试主体1在各自技术领域内都有自己惯用的对外数据接口,即第二信号接口4,被测试主体1上设置有符合与第二信号接口4对接标准的多条信号线3(图1中以3根信号线为例),多条信号线3通过第二信号接口4对外发送和对内接收数据。例如:音频放大器(audio amplifier,AMP)、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to-DigitalConverter,ADC)、调谐器(Tuner),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等常见芯片的对外通信接口所采用的信号线的条数、信号名称均不同。
考虑到不同技术领域中的被测试主体1惯用的对外数据接口不统一,外部调试板或者调试主机同样需要配置匹配的数据接口来传输交换数据,从而给调试过程增加额外成本,本实施例对被调试主体1所使用的对外数据接口进行了同一配置,即均采用第一信号接口2连接,第一信号接口2可以是不同于上述第二信号接口4的任一种数据接口,例如Type-C接口。将第一信号接口2取代第二信号接口4而与被调试主体1的多条信号线3连接,从而为不同种类的被调试主体1配置相同的对外信号接口。
为实现不同种类的被调试主体1上原本与各自的第二信号接口4对接的多条信号线能够与统一的第一信号接口2实现对接,本实施例提供了第一信号接口2与第二信号接口4之间的信号线映射规则。基于这种信号线映射规则,原本与各自的第二信号接口4对接的多条信号线会映射到第一信号接口2的对接位置进行连接。
例如,图2中示出了图1中被调试主体1的原本使用的第二信号接口4到与当前实际所连接的第一信号接口2之间的信号线映射规则。从图中可知,第二信号接口4的三根信号线(A,B,C)与第一信号接口2的四根信号线(A’,B’,C’,D’)中的三根信号线(A’,B’,C’)具有一一对应连接的信号线映射规则。这样当将图1中的被调试主体1的三根信号线连接到第一信号接口2时,可以将原本连接到第二信号接口4中A,B,C(这里指管脚)的三根信号线,对应连接到第一信号接口2的A’,B’,C’(这里指管脚)上。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中的示意图仅为了方便理解本实施例,并不对本申请的实质内容构成任何限定。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第一信号接口2所对应的信号线数量与第二信号接口4所对应的信号线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信号线映射规则中:第一信号接口2所对接的一条信号线可以与第二信号接口4所对接的至少一条信号线具有映射关系,同理,第一信号接口2所对接的至少一条信号线可以与第二信号接口4所对接的一条信号线具有映射关系。
与相关技术相比,通过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调试板,可以将符合任一种第二信号接口对接标准多条信号线均连接至第一信号接口上。实际调试时,只需根据第二信号接口已经映射过来的连接管脚,将符合第二信号接口对接标准的信号线连接至第一信号接口的相应管脚位置即可。通过本申请上述方案使任一种被调试主体的音频通信及信号传输通信均由一个第一信号接口实现对外连接,便于调试使用及信号传输,也能够减少接口的布设成本,且通用性更强。
在以下实施方式中,将着重对第一信号接口2、第二信号接口4及信号线映射规则进行详细阐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信号接口2具有第一数量的信号管脚,第二信号接口4具有第二数量的信号管脚,第一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数量。
具体地,图2中示出了在第一信号接口2的管脚数量大于第二信号接口4的管脚数量情况下的信号线映射规则。图2中,第二信号接口4具有A、B、C,3个管脚,同时,第一信号接口2具有4个管脚,根据第一信号接口2与第二信号接口4的映射规则,将第二信号接口3的A、B、C管脚分别映射至第一信号接口2的4个管脚,则第一信号接口2中的三个管脚A’、B’、C’就具有了与第二信号接口4的3个管脚相同的管脚功能。由此可将符合第二信号接口4对接标准的多条信号线3连接至第一信号接口2。实际应用中,第一信号接口2的管脚数量可以大于第二信号接口4的管脚数量,也可以等于第二信号接口4的管脚数量。在一些调试场景中,由于需要将符合第二信号接口4对接标准的被调试主体1的多条信号线3与第一信号接口2的多个管脚一一对应连接,因此,第一信号接口2的管脚数量只有大于或等于第二信号接口4的管脚数量,才能保证第二信号接口4可以整体全部被一一映射至第一信号接口2。这样,符合第二信号接口4对接标准的多条信号线3能够与第一信号接口2成功且正确的连接,从而完成对被调试主体1的调试。
当然,在一些调试场景中,符合第二信号接口4对接标准的被调试主体1的多条信号线3中可能存在部分信号线本身就是异步传输或者存在部分对测试无用的信号线,此时可以将至少两条对接第二信号接口4的信号线均连接到第一信号接口2的一个信号管脚上进行复用,从而增加可选择的第一信号接口2种类的灵活性。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信号接口2与被调试主体1一体设置或分离设置。
具体地,如图1所示,被调试主体1与第一信号接口2共同构成调试板,第一信号接口2既可以设置在被调试主体1上固定连接,实现一体化设置;也可以将第一信号接口2与被调试主体1分离设置,从被调试主体1中引出相关信号线到单独的第一信号接口2上,可以单独对第一信号接口2进行设计,方便拆卸。具体使用中,是一体设置还是分离设置可以根据具体的调试情况与调试需求进行设计,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信号接口的管脚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信号接口的管脚数量,实现将第二信号接口完整的映射至第一信号接口,将符合第二信号接口对接标准的多条信号线全部连接至第一信号接口。使得不同的信号线均能通过第一信号接口实现统一调试,降低调试困难,节省资源。同时将第一信号接口与被调试主体的设置方式分为一体设置或分离设置,便于使用人员根据实际调试需求进行选择,更加方便调试。
在以下实施方式中,将着重对第一信号接口2与第二信号接口4之间的信号线映射规则进行具体化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信号接口包括:Type-C接口;所述第二信号接口包括:音频放大器芯片(AMP)、模拟数字转换器芯片(ADC)、调谐器芯片(Tuner),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DSP)中的任一个芯片的通信接口。
具体地,在实际调试过程中,第一信号接口2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USB接口,如Type-A、Type-B等,第二信号接口4还可以是其他种类的音频接口,本申请对此不做不做限制,只要保证第一信号接口2的管脚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信号接口4的管脚数量,第二信号接口4就可以被完全映射至第一信号接口2,使得符合第二信号接口4对接标准的多条信号线3连接至第一信号接口2,实现通过第一信号接口2对被调试主体1进行调试。
在一个例子中,当第一信号接口2为Type-C接口;第二信号接口4为音频放大器(AMP)芯片通信接口时,信号线映射规则包括:AMP芯片通信接口的四根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TDM)信号线依次对应与Type-C接口中的时分复用的位时钟、时分复用的帧时钟、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入、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出的信号线连接。
具体地,如图3所示,当第二信号接口4为将AMP芯片的通信接口时,将AMP芯片的四根TDM分别命名为TDM1、TDM2、TDM3、TDM4,根据Type-C(第一信号接口2)接口与AMP芯片的通信接口(第二信号接口4)之间的信号线映射规则,将AMP芯片的通信接口上的时分复用的位时钟、时分复用的帧时钟、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入、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出分别映射至Type-C接口。分别将AMP的TDM1、TDM2、TDM3、TDM4信号线与Type-C接口中的时分复用的位时钟、时分复用的帧时钟、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入、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出的四根信号线连接。在此实施例中,Type-C接口中的时分复用的位时钟的管脚称为TDM1_CLK,时分复用的帧时钟管脚称为TDM2_SYNC,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入的管脚称为TDM3_DATAIN、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出的管脚称为TDM4_DATAOUT。
因此,在调试过程中,AMP芯片的四根TDM信号线与Type-C接口的连接关系为:AMP的TDM1连接至Type-C的TDM1_CLK、AMP的TDM2连接至Type-C的TDM2_SYNC、AMP的TDM3连接至Type-C的TDM3_DATAIN、AMP的TDM4连接至Type-C的TDM4_DATAOUT。
在另一个例子中,当第一信号接口2为Type-C接口;第二信号接口4为模拟数字转换器(ADC)芯片通信接口时,信号线映射规则包括:ADC芯片通信接口的四根TDM2时分复用信号线依次对应与Type-C接口中的时分复用的位时钟、时分复用的帧时钟、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入、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出的信号线连接;ADC芯片通信接口的两根模拟信号屏蔽地、模拟信号左路音频、模拟信号右路音频的信号线依次对应与Type-C接口的两根模拟信号屏蔽地、模拟信号左路音频、模拟信号右路音频的信号线连接。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信号接口2为Type-C接口;第二信号接口4为ADC芯片通信接口,将ADC芯片的四根TDM分别命名为TDM5、TDM6、TDM7、TDM8。根据Type-C接口与ADC芯片的通信接口之间的信号线映射规则,将ADC芯片的通信接口上的时分复用的位时钟、时分复用的帧时钟、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入、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出、两根模拟信号屏蔽地(GND)、模拟信号左路音频(L)、模拟信号右路音频(R)分别映射至Type-C接口。在此实施例中,Type-C接口中的时分复用的位时钟的管脚称为TDM5_CLK,时分复用的帧时钟管脚称为TDM6_SYNC,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入的管脚称为TDM7_DATAIN、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出的管脚称为TDM8_DATAOUT。
因此,如图4所示,在调试过程中,ADC芯片的四根TDM信号线、两根GND信号线、L、R信号线与Type-C接口的连接关系为:ADC的TDM5连接至Type-C的TDM5_CLK,ADC的TDM6连接至Type-C的TDM6_SYNC,ADC的TDM7连接至Type-C的TDM7_DATAIN,ADC的TDM8连接至Type-C的TDM8_DATAOUT,ADC的两根GND、L、R分别连接至Type-C的两个GND、L、R。
在另一个例子中,当第一信号接口2为Type-C接口;第二信号接口4为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通信接口时,信号线映射规则包括:DSP芯片通信接口的四根时分复用(TDM)信号线依次对应与Type-C接口中的时分复用的位时钟、时分复用的帧时钟、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入、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出的信号线连接;DSP芯片通信接口的两根集成电路总线(Inter-Integrated Circuit=IIC)的信号线依次对应与Type-C接口的集成电路总线的时钟信号、集成电路总线的数据信号的信号线连接。
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信号接口2为Type-C接口;第二信号接口4为ADC芯片通信接口,将DSP芯片的两根IIC分别命名为IIC1、IIC2,DSP芯片的四根TDM分别命名为TDM9、TDM10、TDM11、TDM12。根据Type-C接口与DSP芯片的通信接口之间的信号线映射规则,将DSP芯片的通信接口上的时分复用的位时钟、时分复用的帧时钟、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入、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出、集成电路总线的时钟信号、集成电路总线的数据信号分别映射至Type-C接口。在此实施例中,Type-C接口中的集成电路总线的时钟信号的管脚名称为IIC1_CLK,集成电路总线的数据信号的管脚名称为IIC2_DATA,时分复用的位时钟的管脚称为TDM9_CLK,时分复用的帧时钟管脚称为TDM10_SYNC,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入的管脚称为TDM11_DATAIN、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出的管脚称为TDM12_DATAOUT。
如图5所示,在调试过程中,DSP芯片的两根IIC信号线及四根TDM信号线与Type-C接口的连接关系为:DSP的IIC1连接至Type-C的IIC1_CLK,DSP的IIC2连接至Type-C的IIC2_DATA;DSP的TDM9连接至Type-C的TDM9_CLK,DSP的TDM10连接至Type-C的TDM10_SYNC,DSP的TDM11连接至Type-C的TDM11_DATAIN,DSP的TDM12连接至Type-C的TDM12_DATAOUT。
在另一个例子中,当第一信号接口2为Type-C接口;第二信号接口4为调谐器(Tuner)芯片通信接口时,信号线映射规则包括:Tuner芯片通信接口的四根时分复用(TDM)信号线依次对应与Type-C接口中的时分复用的位时钟、时分复用的帧时钟、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入、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出的信号线连接;Tuner芯片通信接口的两根集成电路总线(IIC)信号线依次对应与Type-C接口的集成电路总线的时钟信号、集成电路总线的数据信号的信号线连接。
具体地,如图6所示,当第一信号接口2为Type-C接口;第二信号接口4为Tuner芯片通信接口时,将Tuner芯片的两根IIC分别命名为IIC3、IIC4,DSP芯片的四根TDM分别命名为TDM13、TDM14、TDM15、TDM16。根据Type-C接口与Tuner芯片的通信接口之间的信号线映射规则,将Tuner芯片通信接口(第二信号接口4)上的时分复用的位时钟、时分复用的帧时钟、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入、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出、集成电路总线的时钟信号、集成电路总线的数据信号分别映射至Type-C接口(第一信号接口2)。
在此实施例中,Type-C接口中的集成电路总线的时钟信号的管脚名称为IIC3_CLK,集成电路总线的数据信号的管脚名称为IIC4_DATA,时分复用的位时钟的管脚称为TDM13_CLK,时分复用的帧时钟的管脚称为TDM14_SYNC,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入的管脚称为TDM15_DATAIN、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出的管脚称为TDM16_DATAOUT。
如图6所示,在调试过程中,Tuner芯片的两根IIC信号线及四根TDM信号线与Type-C接口的连接关系为:Tuner的IIC3连接至Type-C的IIC3_CLK,Tuner的IIC4连接至Type-C的IIC4_DATA;Tuner的TDM13连接至Type-C的TDM13_CLK,Tuner的TDM14连接至Type-C的TDM14_SYNC,Tuner的TDM15连接至Type-C的TDM15_DATAIN,Tuner的TDM16连接至Type-C的TDM16_DATAOUT。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出的管脚可以不与信号线连接,即只连接时分复用的位时钟、时分复用的帧时钟、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入、集成电路总线的时钟信号、集成电路总线的数据信号这五根信号线即可。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身请通过将AMP、ADC、Tuner,DSP等常见芯片的通信接口通过映射至第一信号接口(Type-C接口),将原本应与第二信号接口(AMP、ADC、Tuner,DSP芯片中的任一个芯片的通信接口)相连的多条信号线可以直接与第一信号接口相连,实现了将多种芯片的音频通信及信号传输通信通过一个接口实现,便于调试使用,也能够减小因为调试使用接口过多所造成的布设成本过高,保护研发资产,且通用性更强。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调试系统,包括:调试主板、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调试板和数据线;
其中,数据线的一端连接调试主板,另一端连接调试板上的第一信号接口2,用于在调试主板和调试板之间传输调试信号。
具体地,调试主板可以通过数据线向调试板发送调试指令,调试板收到指令后根据指令做出相应调试并通过数据线传回调试信号。可以理解的是,数据线与调试板通过第一信号接口2实现连接。并且,数据线与第一信号接口相连的一端也为Type-C接口。
在一个例子中,数据线的两端为相同类型的传输接口或者所述数据线的两端为不同类型的传输接口。
具体地,数据线连接调试板与调试主板,且数据线通过第一信号接口2与调试板相连的一端为Type-C接口。数据线另一端则与调试主板相连接,二者既可以通过Type-C接口连接,也可以通过USB的其他类型的端口连接,如Type-A、Type-B,只要能将调试信号传回调试主板即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将预设的第一信号接口与第二信号接口之间的信号线映射规则,将第二信号接口对接标准的多条信号线连接至第一信号接口并通过数据线将调试信号传输至调试主板,极大的方便了对不同接口标准信号的的统一调试。数据线与第一信号接口相连的一端为Type-C接口,另一端可以是Type-C接口,也可以是USB其他类型的接口,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应用更加灵活。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上述各示例均为方便理解进行的举例说明,并不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构成限定。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是实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调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被调试主体和第一信号接口;
所述被调试主体上设置有符合第二信号接口对接标准的多条信号线,所述多条信号线与第一信号接口连接,连接规则满足预设的第一信号接口与第二信号接口之间的信号线映射规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接口具有第一数量的信号管脚,所述第二信号接口具有第二数量的信号管脚,所述第一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接口与所述被调试主体一体设置或分离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调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接口包括:Type-C接口;所述第二信号接口包括:音频放大器芯片、模拟数字转换器芯片、调谐器芯片及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中任一个芯片的通信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试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接口为Type-C接口;所述第二信号接口为音频放大器芯片通信接口时,所述信号线映射规则包括:
所述音频放大器芯片通信接口的四根时分复用信号线依次对应与所述Type-C接口中的时分复用的位时钟、时分复用的帧时钟、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入、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出的信号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试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接口为Type-C接口;所述第二信号接口为模拟数字转换器芯片通信接口时,所述信号线映射规则包括:
所述模拟数字转换器芯片通信接口的四根时分复用信号线依次对应与所述Type-C接口中的时分复用的位时钟、时分复用的帧时钟、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入、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出的信号线连接;
所述模拟数字转换器芯片通信接口的两根模拟信号屏蔽地、模拟信号左路音频、模拟信号右路音频的信号线依次对应与所述Type-C接口的两根模拟信号屏蔽地、模拟信号左路音频、模拟信号右路音频的信号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试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接口为Type-C接口;所述第二信号接口为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通信接口时,所述信号线映射规则包括:
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通信接口的四根时分复用信号线依次对应与所述Type-C接口中的时分复用的位时钟、时分复用的帧时钟、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入、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出的信号线连接;
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通信接口的两根集成电路总线的信号线依次对应与所述Type-C接口的集成电路总线的时钟信号、集成电路总线的数据信号的信号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试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接口为Type-C接口;所述第二信号接口为调谐器芯片通信接口时,所述信号线映射规则包括:
所述调谐器芯片通信接口的四根时分复用信号线依次对应与所述Type-C接口中的时分复用的位时钟、时分复用的帧时钟、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入、时分复用的数据输出的信号线连接;
所述调谐器芯片通信接口的两根集成电路总线的信号线依次对应与所述Type-C接口的集成电路总线的时钟信号、集成电路总线的数据信号的信号线连接。
9.一种调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试主板、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试板和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试主板,另一端连接所述调试板上的所述第一信号接口,用于在所述调试主板和所述调试板之间传输调试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的两端为相同类型的传输接口或者所述数据线的两端为不同类型的传输接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18561.2A CN116483647A (zh) | 2023-04-18 | 2023-04-18 | 调试板和调试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18561.2A CN116483647A (zh) | 2023-04-18 | 2023-04-18 | 调试板和调试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83647A true CN116483647A (zh) | 2023-07-25 |
Family
ID=87211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418561.2A Pending CN116483647A (zh) | 2023-04-18 | 2023-04-18 | 调试板和调试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483647A (zh) |
-
2023
- 2023-04-18 CN CN202310418561.2A patent/CN116483647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59803B (zh) | 电子终端设备、电视终端、信号输入电路及方法 | |
US7734841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erial bus connectivity | |
US9157953B2 (en) | Test systems with cables that support multiple communications buses | |
US11403245B2 (en) | Terminal, terminal peripheral,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signal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 |
CN107506322B (zh) | 实现USB设备检测的Type-C适配器、通道控制方法 | |
CN110166867A (zh) | 数字耳机以及电子终端 | |
US7650540B2 (en) | Detecting and differentiating SATA loopback modes | |
US7945807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a plurality of I/O cards by using the GPIO and a method thereof | |
CN116483647A (zh) | 调试板和调试系统 | |
US11308016B2 (en) | USB integrated circuit | |
US20210209054A1 (en) | Cable, controller, and control method | |
KR102006068B1 (ko) | 인터페이스 변환장치 | |
US7836342B2 (en) | Providing maintenance access via an external connector | |
EP3486792A1 (en) | Circuit,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uart data signal and a usb data signal | |
CN218938947U (zh) | 基于硬件仿真加速器的jtag接口适配板及系统 | |
CN112131163A (zh) | 一种pcie资源自动拆分电路及方法 | |
CN109359074A (zh) | 一种pcie信号扩展设备及通讯测试方法 | |
TW202007997A (zh) | 半導體積體電路測試系統及其半導體積體電路測試裝置 | |
CN211087226U (zh) | 带电源管理核心电路板及基于它的应用系统 | |
CN217543833U (zh) | 音频模块、计算机主板及计算机 | |
US7625239B1 (en) | Single-to-multiple display adapter utilizing a single cable construction | |
CN118606241A (zh) | 多串口切换系统、方法、板卡及存储介质 | |
CN218647020U (zh) | 一种测试电路、电子设备和测试系统 | |
CN215912180U (zh) | 调试串口复用电路及多媒体播放设备 | |
TWI618384B (zh) | 調試數據機的裝置和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