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74235A - 脑电神经训练设备、工作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脑电神经训练设备、工作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74235A
CN116474235A CN202310680655.7A CN202310680655A CN116474235A CN 116474235 A CN116474235 A CN 116474235A CN 202310680655 A CN202310680655 A CN 202310680655A CN 116474235 A CN116474235 A CN 116474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encephalogram
intensity
preset
user
tr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8065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74235B (zh
Inventor
韩璧丞
杨锦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ntal Flo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ntal Flo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ntal Flo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ntal Flo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8065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742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74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74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74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742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69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69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 A61B5/372Analysis of electroencephalogra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69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 A61B5/377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using evoked responses
    • A61B5/378Visual stimuli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021/0005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 A61M2021/0044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by the sight sense
    • A61M2021/005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by the sight sense images, e.g. video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syc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sychia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电子设备、脑电神经训练设备和存储介质,该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包括:确定用户的脑电水平信息所对应的阈值信息,根据阈值信息中的参考阈值得到多个脑电强度区间;启动预设的脑电训练游戏,以将脑电训练游戏的游戏画面展示给用户,并实时或定时获取用户当前的脑电强度值;根据获取的脑电强度值所属的脑电强度区间,控制游戏画面中的预设目标的动作状态。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形成闭环的脑电神经反馈干预训练,促进大脑可塑性,进而提升社交、模仿、语言、思维灵活性等能力,提高用户的社交沟通水平,能够对孤独症人员达到有效的干预效果。

Description

脑电神经训练设备、工作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脑电技术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电子设备、脑电神经训练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孤独症人员存在镜像神经元等脑神经发育异常。目前,孤独症的干预治疗方案通常有心理疗法、药物疗法、饮食疗法等。其中,心理疗法需要不断的摸索病因,持续时间长;药物疗法容易产生不可知的负面影响;饮食疗法的效果不明显,甚至对有些人没效果。因此,亟需一种科学有效的孤独症干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脑电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旨在提高孤独症人员的社交沟通水平,对孤独症人员达到有效的干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包括:
确定用户的脑电水平信息所对应的阈值信息,根据所述阈值信息中的参考阈值得到多个脑电强度区间;
启动预设的脑电训练游戏,以将所述脑电训练游戏的游戏画面展示给所述用户,并实时或定时获取所述用户当前的脑电强度值;
根据获取的脑电强度值所属的脑电强度区间,控制所述游戏画面中的预设目标的动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目标包括胜利进度展示图像,所述根据获取的脑电强度值所属的脑电强度区间,控制所述游戏画面中的预设目标的动作状态的步骤,包括:
根据获取的脑电强度值所属的脑电强度区间,确定对应的第一速度;
控制所述胜利进度展示图像的胜利进度以所述第一速度增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阈值信息包括第一参考阈值,所述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还包括:
在连续预设次数或持续预设时长获取的脑电强度值均属于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阈值的脑电强度区间时,控制所述胜利进度展示图像的胜利进度增长预设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目标包括预设角色,所述根据获取的脑电强度值所属的脑电强度区间,控制所述游戏画面中的预设目标的动作状态的步骤,包括:
根据获取的脑电强度值所属的脑电强度区间,确定对应的角色动作;
控制所述游戏画面中的预设角色执行的确定的所述角色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的脑电强度值所属的脑电强度区间的脑电强度值越大,其对应的角色动作的难度越大或幅度越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阈值信息包括第二参考阈值,所述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还包括:
在连续预设次数或持续预设时长获取的脑电强度值均属于小于所述第二参考阈值的脑电强度区间时,执行预设提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执行预设提醒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预设目标切换至提醒状态;
和/或,在所述游戏画面中以预设的醒目显示方式展示所述用户当前的脑电强度值和各个所述脑电强度区间的图像。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脑电神经训练设备,包括脑电检测装置、显示装置,以及上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通信连接所述脑电检测装置和所述显示装置。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的技术方案,先确定用户的脑电水平信息所对应的阈值信息,以得到多个脑电强度区间,再启动预设的脑电训练游戏,以将脑电训练游戏的游戏画面展示给用户,并实时或定时获取用户当前的脑电强度值,以根据获取的脑电强度值所属的脑电强度区间,控制游戏画面中的预设目标的动作状态;用户的脑电强度值反映其注意力状态,脑电神经训练设备基于用户的注意力状态,对应控制脑电训练游戏的游戏画面中的预设目标的动作状态,进而调节游戏画面对用户的感官刺激引导,促使用户本能地调整提升专注力,即提升用户脑电强度值,如此,形成了闭环的脑电神经反馈干预训练,促进大脑可塑性,进而提升社交、模仿、语言、思维灵活性等能力,提高用户的社交沟通水平,对孤独症人员达到科学有效的干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脑电神经训练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
参阅图6,脑电神经训练设备可包括电子设备100、脑电检测装置200和显示装置300,电子设备100与脑电检测装置200、显示装置300通信连接(有线或无线)。该电子设备100为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的实施终端,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服务器及单片机等计算设备。该脑电检测装置200用于检测用户的脑电信号,该脑电检测装置200可以包括让用户佩戴在头部的佩戴设备,该佩戴设备例如可以是脑电头环、脑电帽、脑电罩等,通过使用佩戴设备进行脑电检测,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脑电检测装置200也可以是采用通过脑电电极贴在用户的头部指定位置进行检测。显示装置300可以是显示器、投影仪、平板电脑、VR设备等具有视频播放功能的显示设备。
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包括:
步骤S10,确定用户的脑电水平信息所对应的阈值信息,根据阈值信息中的参考阈值得到多个脑电强度区间;
电子设备先获得用户的脑电水平信息,在得到用户的脑电水平信息后则执行步骤S10。其中,获得用户的脑电水平信息的方式,例如可以是:1、从用户的信息数据库中查询确定,该信息数据库中可以存储有所有用户的相关信息;2、接收从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输入装置输入的脑电水平信息,即用户或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操作人员可以主动通过输入装置输入用户的脑电水平信息;3、脑电神经训练设备启动测试脑电水平模式,以通过测试得到用户的脑电水平信息。其中,脑电水平信息可以是脑电等级、脑电评分、脑电强度等反应脑电水平的量,如以百分制为例:可将脑电评分0-19定为脑电等级1级、脑电评分20-39定为脑电等级2级、脑电评分40-59定为脑电等级3级、脑电评分60-79定为脑电等级4级、脑电评分80-100定为脑电等级5级。
电子设备中可以预先存储有脑电水平信息与阈值信息的映射关系,在得到了用户的脑电水平信息后,通过该映射关系即可确定用户的脑电水平信息所对应的阈值信息,阈值信息包括至少一个参考阈值。参考阈值可以为分数阈值、脑电强度阈值,等。用户的脑电水平信息不同,则确定的对应的阈值信息也不同,例如,以脑电水平信息是脑电等级为例,5级对应的参考阈值为第一阈值信息(如,65和45),4级对应的参考阈值为第二阈值信息(如,60和42),3级对应的参考阈值为第三阈值信息(如,55和40),2级对应的参考阈值为第四阈值信息(如,50和38),1级对应的参考阈值为第一阈值信息(如,45和35)。
在确定阈值信息后,根据该阈值信息中的参考阈值即可得到多个脑电强度区间。可选地,根据阈值信息中的参考阈值得到多个脑电强度区间的方案可以是:1、将阈值信息中的每一个参考阈值均作为一个区间分隔点,将0到预定义最大脑电强度(例如100)的脑电强度范围分隔成多个脑电强度区间,阈值信息包括N(大于1的整数)个参考阈值时,则0-100的脑电强度范围被分隔成N+1个脑电强度区间;2、将阈值信息的各个参考阈值中的某一个参考阈值(例如,最大的参考阈值、最小的参考阈值或中间的参考阈值)作为分隔点,将0-100的脑电强度范围分隔成两个脑电强度区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得到多个脑电强度区间的方案。
步骤S20,启动预设的脑电训练游戏,以将脑电训练游戏的游戏画面展示给用户,并实时或定时获取用户当前的脑电强度值;
电子设备中可存储有预先设置好的脑电训练游戏,电子设备在得到当前用户的脑电水平信息对应的多个脑电强度区间后,则启动预设的脑电训练游戏,以将脑电训练游戏的游戏画面展示给用户,例如在显示装置上显示游戏画面以展示给用户。其中,电子设备中存储的预设的脑电训练游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当预设的脑电训练游戏有多个,多个预设的脑电训练游戏可分别用于针对不同脑电水平的人群进行训练,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脑电水平信息,先确定对应的脑电训练游戏,并控制启动该确定的脑电训练游戏,这样可以提升对用户脑电训练的针对性,进而提升训练效果。在预设的脑电训练游戏启动后,电子设备实时或定时获取用户的脑电强度值,可以是电子设备实时或定时(例如,每隔0.2秒、0.5秒、0.8秒,等)去获取脑电检测装置当前检测到的脑电强度值,也可以是脑电检测装置实时或定时检测脑电检测装置的脑电强度值,并将检测到的脑电强度值反馈到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获取最新接收到的脑电强度值。
步骤S30,根据获取的脑电强度值所属的脑电强度区间,控制游戏画面中的预设目标的动作状态。
电子设备针对每一个获取的脑电强度值,将该脑电强度值与步骤S10中得到的多个脑电强度区间或阈值信息中的参考阈值进行比较,确定该脑电强度值属于哪一个脑电强度区间。电子设备根据该脑电强度值所属的脑电强度区间,即可知晓用户的注意力状态(可包括高度集中、一般集中、轻度涣散、严重涣散,等),电子设备则基于用户的注意力状态,对应调节控制脑电训练游戏的游戏画面中的预设目标的动作状态,以通过控制的游戏画面中预设目标的动作状态,以调节对用户感官刺激强度,进而引导用户本能地调整提升专注力,即提升用户脑电强度值;用户脑电强度值提升后,电子设备则获取用户提升后的脑电强度值,确定提升后的脑电强度值属于的脑电强度区间,再根据提升后的脑电强度所属的脑电强度区间,控制游戏画面中的预设目标状态的动作状态,如此,形成闭环的脑电神经反馈干预训练。
其中,游戏画面中的预设目标可以包括:游戏角色、用于展示游戏胜利进度的胜利进度展示图像、用于展示用户脑电强度值的脑电强度展示图像,等。胜利进度展示图像例如可以是,进度条、进度池、进度圈,等;脑电强度展示图像例如可为脑电强度指示条,该指示条可以显示0~100的脑电强度范围,在指示条可将各个参考阈值分别对应显示为一个分隔线,将获取的脑电强度值以对应高度的液面在指示条中显示。
本实施例的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的技术方案,先确定用户的脑电水平信息所对应的阈值信息,以得到多个脑电强度区间,再启动预设的脑电训练游戏,以将脑电训练游戏的游戏画面展示给用户,并实时或定时获取用户当前的脑电强度值,以根据获取的脑电强度值所属的脑电强度区间,控制游戏画面中的预设目标的动作状态;用户的脑电强度值反映其注意力状态,脑电神经训练设备基于用户的注意力状态,对应控制脑电训练游戏的游戏画面中的预设目标的动作状态,进而调节游戏画面对用户的感官刺激引导,促使用户本能地调整提升专注力,即提升用户脑电强度值,如此,形成了闭环的脑电神经反馈干预训练,促进大脑可塑性,进而提升社交、模仿、语言、思维灵活性等能力,提高用户的社交沟通水平,对孤独症人员达到科学有效的干预效果。
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目标包括胜利进度展示图像,胜利进度展示图像可以是,胜利进度条、胜利进度圈,等;上述步骤S30可包括:
步骤S31,根据获取的脑电强度值所属的脑电强度区间,确定对应的第一速度;
步骤S32,控制胜利进度展示图像的胜利进度以第一速度增长。
电子设备中可预先设置有脑电强度区间与第一速度的对应关系,在确定获取的脑电强度值属于的脑电强度区间后,根据该脑电强度区间则可确定相对应的第一速度。可选地,各个脑电强度区间分别对应不同的第一速度,脑电强度值越大的脑电强度区间(例如55~100)对应的第一速度越大,脑电强度值越小的脑电强度区间(例如0~40)对应的第一速度则越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速度可以包括正速度和负速度,如脑电强度值非常小的脑电强度区间(例如0~30)对应的第一速度为负速度。电子设备在确定了对应的第一速度后,则控制游戏画面中的胜利进度展示图像的胜利进度以该第一速度进行增长。第一速度越大,胜利进度增长越快可以更快的取得游戏胜利,第一速度越小,胜利进度增长越缓慢,取得游戏胜利就更慢,甚至游戏失败。若电子设备确定的第一速度为负速度时,则控制胜利进度展示图像的胜利进度以该第一速度进行负增长(即胜利进度减少)。
本实施例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的技术方案,电子设备根据获取的脑电强度值所属的脑电强度区间,来控制游戏画面中的胜利进度展示图像的胜利进度的增长速度。当用户的专注力越高(即注意力越集中),用户的脑电强度值就越高,属于脑电强度值越高的脑电强度区间,确定的第一速度越大,控制胜利进度展示图像的胜利进度增长越快;当用户的专注力降低,使用户的脑电强度值从较高脑电强度值的脑电强度区间,降低至较低脑电强度值的脑电强度区间时,确定的第一速度减少,控制胜利进度展示图像的胜利进度增长速度降低,胜利进度增长变得缓慢,胜利进度变慢的胜利进度展示图像对用户产生视觉感官刺激变化,从而引导用户本能地调整提升专注力,即提升用户脑电强度值,如此,形成了闭环的脑电神经反馈干预训练,促进大脑可塑性,提高用户的社交沟通水平,对孤独症人员达到科学有效的干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阈值信息包括第一参考阈值(例如55);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还可包括:在连续预设次数或持续预设时长获取的脑电强度值均属于大于等于第一参考阈值的脑电强度区间时,控制胜利进度展示图像的胜利进度增长预设量。
本实施例中,预设次数和预设时长为电子设备中预先设置好的次数和时长;例如,预设次数为20次、30次、50次等,预设时长为5秒、6秒、10秒等。当电子设备确定连续预设次数获取的脑电强度值均属于大于等于第一参考阈值(如55)的脑电强度区间,或确定连续预设时长获取的脑电强度值均属于大于等于第一参考阈值(如55)的脑电强度区间时,说明用户持续处于较高的脑电强度状态,即用户持续处于专注力较高(注意力集中)的状态,此时,电子设备则控制胜利进度展示图像的胜利进度增长预设量(例如增长5%),以此对用户产生激励,提升用户的积极性,促使用户更加主动的保持高专注力的状态,进一步提升脑电神经干预训练的效果。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还可包括:在连续预设次数或持续预设时长获取的脑电强度值均属于小于第一参考阈值的脑电强度区间时,控制胜利进度展示图像的胜利进度减少预设量。当电子设备确定连续预设次数获取的脑电强度值均属于大于等于第一参考阈值(如55)的脑电强度区间,或确定连续预设时长获取的脑电强度值均属于大于等于第一参考阈值(如55)的脑电强度区间时,说明用户持续处于较低的脑电强度状态,即用户持续处于专注力较差(注意力涣散)的状态,此时,电子设备则控制胜利进度展示图像的胜利进度减少预设量(例如增长5%),以此对用户产生提醒刺激,促使用户本能主动的提升专注力,避免用户长时间处于较低脑电强度状态,保证训练的效果。
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目标包括预设角色,预设角色可以是人物角色、动物角色、植物角色、环境角色等;上述步骤S30可包括:
步骤S33,根据获取的脑电强度值所属的脑电强度区间,确定对应的角色动作;
步骤S34,控制游戏画面中的预设角色执行的确定的角色动作。
电子设备中可预先设置有脑电强度区间与角色动作的对应关系,在确定获取的脑电强度值属于的脑电强度区间后,根据该脑电强度区间则可确定相对应的角色动作。可选地,各个脑电强度区间分别对应不同的角色动作,或者,各个脑电强度区间分别对应同一个角色动作的不同幅度或不同频率或不同活跃程度等。可选地,获取的脑电强度值所属的脑电强度区间的脑电强度值越大,其对应的角色动作的难度越大或幅度越大;例如,55~100、50~55、40~50、0~40这4个脑电强度区间对应的角色动作依次为第一舞蹈动作、第二舞蹈动作、第三舞蹈动作、第四舞蹈动作,第一舞蹈动作、第二舞蹈动作、第三舞蹈动作、第四舞蹈动作的动作难度或动作幅度依次降低。电子设备在确定了对应的角色后,则控制游戏画面中的预设角色执行该角色动作。本实施例的方案可与上述图2实施例的方案结合同时实施。
本实施例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的技术方案,电子设备根据获取的脑电强度值所属的脑电强度区间,来控制游戏画面中的预设角色执行的角色动作。当用户的专注力越高(即注意力越集中),用户的脑电强度值就越高,属于脑电强度值越高的脑电强度区间,确定的第一速度越大,控制胜利进度展示图像的胜利进度增长越快;当用户的专注力降低,使用户的脑电强度值从较高脑电强度值的脑电强度区间,降低至较低脑电强度值的脑电强度区间时,确定的角色动作的难度、幅度或活跃程度降低,对用户产生视觉感官刺激明显变化,从而引导用户本能地调整提升专注力,即提升用户脑电强度值,如此,形成了闭环的脑电神经反馈干预训练,促进大脑可塑性,提高用户的社交沟通水平,对孤独症人员达到科学有效的干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阈值信息包括第二参考阈值(例如40),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还包括:在连续预设次数或持续预设时长获取的脑电强度值均属于小于第二参考阈值的脑电强度区间时,执行预设提醒。
其中,预设次数和预设时长为电子设备中预先设置好的次数和时长;例如,预设次数为20次、30次、50次等,预设时长为5秒、6秒、10秒等。当电子设备确定连续预设次数获取的脑电强度值均属于小于第二参考阈值(如40)的脑电强度区间,或确定连续预设时长获取的脑电强度值均属于小于第二参考阈值(如40)的脑电强度区间时,说明用户的脑电强度持续处于较低的状态,即用户持续处于专注力较差(即注意力涣散)的状态,此时,电子设备则执行预设提醒处理,以督促用户提升专注力,避免用户较长时间处于注意力涣散的状态,而影响训练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执行预设提醒可包括:控制预设目标切换至提醒状态;例如,将胜利进度展示图像切换至醒目的颜色或醒目的形状,将预设角色切换至执行醒目的动作。
执行预设提醒也可包括:在游戏画面中以预设的醒目显示方式展示用户当前的脑电强度值和各个脑电强度区间的图像;用户当前的脑电强度值和各个脑电强度区间的图像可为指示条,该指示条可以显示0~100的脑电强度范围,在指示条显示各个脑电强度区间,用户当前的脑电强度值以对应高度的液面在指示条中显示。醒目显示方式例如为呼吸式闪烁的方式、或不断切换颜色显示的方式,等。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还可包括:在连续预设次数或持续预设时长获取的脑电强度值均属于大于等于第一参考阈值(例如55)的脑电强度区间时,控制预设角色执行预设的特殊动作。当电子设备确定连续预设次数获取的脑电强度值均属于大于等于第一参考阈值(如55)的脑电强度区间,或确定连续预设时长获取的脑电强度值均属于大于等于第一参考阈值(如55)的脑电强度区间时,说明用户持续处于较高的脑电强度状态,即用户持续处于专注力较高(注意力集中)的状态,此时,电子设备则控制预设角色执行预设的特殊动作,该特殊动作可为具有吸引用户注意力的动作,以此进一步激励用户,提升用户的积极性,促使用户更加主动的保持高专注力的状态,进一步提升脑电神经干预训练的效果。
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S10之前,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还可包括:
步骤S11,控制显示装置播放预设的脑电评估视频,采集用户在脑电评估视频的播放过程中的脑电数据;
脑电神经训练设备中可以存储有预设的脑电评估视频,例如,脑电评估视频存储在电子设备100或显示装置300中,预设的脑电评估视频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也可以是一个脑电评估视频中包括有多段不同的视频。当被测人员佩戴好脑电检测装置200后,电子设备100控制视频显示装置300播放预设的脑电评估视频,以给被测人员观看。其中,脑电评估视频可以是预制的能够给观看者带来不同脑部神经刺激的视频,从而使观看者产生脑电波变化。脑电评估视频的时长不能太短也不用很长,通常为几分钟即可,比较合适。
在脑电评估视频的播放过程中,电子设备100控制脑电检测装置200工作,以采集被测人员的脑电数据,即采集被测人员观看脑电评估视频过程中产生的脑电信号,相当于得到预设的脑电评估视频对被测人员的脑神经刺激情况。
步骤S12,根据采集到的脑电数据,确定预设的各项脑电参数的评估分数;
电子设备100中预设了多项脑电参数,都是与孤独症程度情况密切关联的脑电参数,例如,预设的各项脑电参数可以包括脑电强度、脑电峰值、社交脑反应速度、社交脑活动稳定度,等。在采集到脑电数据后,则可以根据这些脑电数据并按照预先设置好的评分规则,得到脑电数据中的每一个脑电信号的分值,进而根据各项脑电参数的确定方式分别确定各项脑电参数的评估分数。
步骤S13,综合各项脑电参数的评估分数,确定用户的脑电水平信息。
在确定了各项脑电参数的评估分数后,通过将各项脑电参数的评估分数进行综合,以确定用户的综合评估分数或脑电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3可包括:基于各项脑电参数对应的加权系数,将各项脑电参数的评估分数融合求和,生成综合评估分数;由于各项脑电参数与孤独症程度关联性大小不同,因此,电子设备100预先设定了各项脑电参数各自的加权系数(即权重比例),通过将各项脑电参数的评估分数按照各自的加权系数计算后,再全部相加,从而得到综合评估分数,通过综合评估分数确定脑电等级,将该脑电等级或该综合评估分数确定为用户的脑电水平信息。例如,脑电等级的划分分数标准,如以百分制为例:0-19分为1级、20-39分为2级、40-59分为3级、60-79分为4级、80-100分为5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2可包括:
步骤1,确定脑电数据中的每一个脑电信号的强度分值;
电子设备100中预先设置了脑电信号的强度分值的换算规则,例如,根据脑电信号的值相对标准信号值的百分比进行换算,如,脑电信号的值/标准信号值=80,脑电信号的强度分值为80分。电子设备100根据预设的换算规则,确定采集到的每一个脑电信号的强度分值。
步骤2,将脑电信号的强度分值的平均值,确定为脑电强度的评估分数;
在得到所有采集到的脑电信号的强度分值后,计算出脑电信号的强度分值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脑电强度的评估分数。
步骤3,基于脑电数据中的各个脑电信号的强度分值,确定脑电峰值的评估分数、社交脑反应速度的评估分数、社交脑活动稳定度的评估分数中的一个或多个。
以预设的各项脑电参数包括脑电强度、脑电峰值、社交脑反应速度和社交脑活动稳定度为例,电子设备100在得到所有采集的脑电信号的强度分值后,还确定出脑电峰值的评估分数、社交脑反应速度的评估分数、社交脑活动稳定度的评估分数。
其中,脑电峰值的评估分数的确定方式,可以是直接找到采集的所有脑电信号中的最高强度分数,将该最高强度分数确定为脑电峰值的评估分数。
社交脑反应速度的评估分数的确定方式可以为:先确定被测人员的社交脑活动初次达到预设状态(例如,优良状态,即脑电信号大小达到预设的阈值)所使用的时间,它能够体现出镜像神经元等社交脑区进入高度活跃状态的速度;再按以下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总时间-达到预设状态的时间)/总时间×100。当然,若播放的脑电评估视频为多个视频或多段视频,则按上述方法先分别计算各个视频或各段视频的评估分数,在求均值(若非整数,则可将小数点后面的数值四舍五入),得到的均值即为社交脑反应速度的评估分数。
社交脑活动稳定度指在整体评估进程中,孩子的社交脑活动的波动情况。社交脑活动稳定度的评估分数的确定方式可以为:将6-17的范围映射成为100%,通过样本标准差公式求得S,在根据计算公式:[1-(S-6)/(17-6)]*100,计算以得到社交脑活动稳定度的评估分数。其中,样本标准差公式如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采用以下方案确定用户的脑电水平信息:
接收用户的身份信息;
查询用户属性数据库以获取身份信息对应的脑电水平信息。
这种方案通常是针对有建档的用户,用户属性数据库中存储有各个历史用户的相关信息(包括身份信息和脑电水平信息,等)。对于有档案的用户,电子设备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即可从用户属性数据库中查询获取到其脑电水平信息。若查询不到用户的相关信息,则可采取其它方式确定,如采取图5实施例中的方案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的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方案,在相互之间不存在矛盾冲突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述实施例任意的进行组合或结合以构成新的实施例。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服务器等计算设备。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和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计算机程序。
在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001调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的步骤。
参阅图6,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脑电神经训练设备,包括脑电检测装置200、显示装置300,以及上述的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通信连接脑电检测装置200和显示装置300。其中,该脑电检测装置200用于检测用户的脑电信号,该脑电检测装置200可以包括让用户佩戴在头部的佩戴设备,该佩戴设备例如可以是脑电头环、脑电帽、脑电罩等,通过使用佩戴设备进行脑电检测,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脑电检测装置200也可以是采用通过脑电电极贴在用户的头部指定位置进行检测。显示装置300可以是显示器、投影仪、平板电脑、VR设备等具有视频播放功能的显示设备。
基于前述实施例所提出的计算机程序,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控制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脑电神经训练设备和存储介质,由于都能够实现上述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的步骤,因此至少具有上述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发明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用户的脑电水平信息所对应的阈值信息,根据所述阈值信息中的参考阈值得到多个脑电强度区间;
启动预设的脑电训练游戏,以将所述脑电训练游戏的游戏画面展示给所述用户,并实时或定时获取所述用户当前的脑电强度值;
根据获取的脑电强度值所属的脑电强度区间,控制所述游戏画面中的预设目标的动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目标包括胜利进度展示图像,所述根据获取的脑电强度值所属的脑电强度区间,控制所述游戏画面中的预设目标的动作状态的步骤,包括:
根据获取的脑电强度值所属的脑电强度区间,确定对应的第一速度;
控制所述胜利进度展示图像的胜利进度以所述第一速度增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信息包括第一参考阈值,所述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还包括:
在连续预设次数或持续预设时长获取的脑电强度值均属于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阈值的脑电强度区间时,控制所述胜利进度展示图像的胜利进度增长预设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目标包括预设角色,所述根据获取的脑电强度值所属的脑电强度区间,控制所述游戏画面中的预设目标的动作状态的步骤,包括:
根据获取的脑电强度值所属的脑电强度区间,确定对应的角色动作;
控制所述游戏画面中的预设角色执行的确定的所述角色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的脑电强度值所属的脑电强度区间的脑电强度值越大,其对应的角色动作的难度越大或幅度越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信息包括第二参考阈值,所述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还包括:
在连续预设次数或持续预设时长获取的脑电强度值均属于小于所述第二参考阈值的脑电强度区间时,执行预设提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预设提醒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预设目标切换至提醒状态;
和/或,在所述游戏画面中以预设的醒目显示方式展示所述用户当前的脑电强度值和各个所述脑电强度区间的图像。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的步骤。
9.一种脑电神经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脑电检测装置、显示装置,以及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通信连接所述脑电检测装置和所述显示装置。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脑电神经训练设备的工作方法的步骤。
CN202310680655.7A 2023-06-09 2023-06-09 脑电神经训练设备、工作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4742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80655.7A CN116474235B (zh) 2023-06-09 2023-06-09 脑电神经训练设备、工作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80655.7A CN116474235B (zh) 2023-06-09 2023-06-09 脑电神经训练设备、工作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74235A true CN116474235A (zh) 2023-07-25
CN116474235B CN116474235B (zh) 2023-09-12

Family

ID=87219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80655.7A Active CN116474235B (zh) 2023-06-09 2023-06-09 脑电神经训练设备、工作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7423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07128A1 (en) * 1999-07-24 2001-02-01 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Jungshin Science Game device using brain waves and gaming method therefor
CN101271639A (zh) * 2008-05-09 2008-09-24 杨杰 多媒体脑波反馈儿童学习训练方法及训练仪
KR20130005454A (ko) * 2011-07-06 2013-01-16 김태완 뉴로피드백 적용 게임을 통한 온라인 학습방법
CN108471991A (zh) * 2015-08-28 2018-08-31 艾腾媞乌有限责任公司 认知技能训练系统和程序
CN109011098A (zh) * 2018-08-01 2018-12-18 龚映清 一种主动意图视觉与动觉反馈训练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15067971A (zh) * 2022-05-18 2022-09-20 上海暖禾脑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脑电信号反馈控制虚拟对象的神经反馈系统
CN115177840A (zh) * 2022-09-07 2022-10-14 深圳市心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专注力值的目标物体运动速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07128A1 (en) * 1999-07-24 2001-02-01 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Jungshin Science Game device using brain waves and gaming method therefor
CN101271639A (zh) * 2008-05-09 2008-09-24 杨杰 多媒体脑波反馈儿童学习训练方法及训练仪
KR20130005454A (ko) * 2011-07-06 2013-01-16 김태완 뉴로피드백 적용 게임을 통한 온라인 학습방법
CN108471991A (zh) * 2015-08-28 2018-08-31 艾腾媞乌有限责任公司 认知技能训练系统和程序
CN109011098A (zh) * 2018-08-01 2018-12-18 龚映清 一种主动意图视觉与动觉反馈训练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15067971A (zh) * 2022-05-18 2022-09-20 上海暖禾脑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脑电信号反馈控制虚拟对象的神经反馈系统
CN115177840A (zh) * 2022-09-07 2022-10-14 深圳市心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专注力值的目标物体运动速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74235B (zh) 2023-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12675A1 (en)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device for improving attention,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7929007B (zh) 一种利用眼动追踪和智能评估技术的注意力和视觉能力训练系统及方法
Codispoti et al. Arousal and attention: Picture size and emotional reactions
US20200029889A1 (en) Biofeedback system and method
CN101198277B (zh) 用于生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监控的系统
Martinez-Conde et al. Fixational eye movements across vertebrates: comparative dynamics, physiology, and perception
CN101515199B (zh) 一种基于视线跟踪和p300脑电电位的字符输入装置
US11723568B2 (en) Mental state monitoring system
US10172530B2 (en) Biolog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biolog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CN109222950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arroll et al. Psychophysiological changes accompanying different types of arousing and relaxing imagery
JP2016002109A (ja) 活動評価装置、評価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
Bernal et al. Galea: A physiological sensing system for behavioral research in Virtual Environments
CN110302460A (zh) 一种注意力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3192601A (zh) 基于脑机接口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康复训练方法及训练任务
CN107085464A (zh) 基于p300字符拼写任务的情绪识别方法
CN116474235B (zh) 脑电神经训练设备、工作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00367789A1 (en) Wearable computing apparatus with movement sensors and methods therefor
CN116088686B (zh) 一种脑电溯源的运动想象脑机接口训练方法与系统
WO201819775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personal health and a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related dysfunctions
CN112972983A (zh) 一种智能跳绳
Widasari et al. Automatic sleep stage detection based on HRV spectrum analysis
Cheung et al. 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an exposure of pitch illusion in the simulator
CN116369920A (zh) 脑电训练设备、工作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02272693A (ja) 眼球停留関連電位解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