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72778A -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72778A
CN116472778A CN202080106720.XA CN202080106720A CN116472778A CN 116472778 A CN116472778 A CN 116472778A CN 202080106720 A CN202080106720 A CN 202080106720A CN 116472778 A CN116472778 A CN 1164727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nti
carrier
type
service
random ac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67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娇娇
谢曦
常俊仁
陈磊
毛颖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472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727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于解决不同类型终端设备或不同类型业务在随机接入时的RNTI冲突。方法包括:在第一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监听第一RO关联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息PDCCH;其中,第一RNTI的计算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相关联。本申请适用于通信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小区搜索过程之后,终端设备已经与小区取得下行同步,因此终端设备可以接收下行数据。但是,终端设备只有与小区取得上行同步,才能进行上行传输。目前,终端设备通过随机接入过程(random access procedure)与小区建立连接并取得上行同步。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设备在根据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时机(PRACH occasion,RO)确定的PRACH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前导码(preamble),并尝试在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窗口检测使用该RO对应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ndom access RNTI,RA-RNTI)/消息B无线网络临时标识(message B RNTI,MSGB-RNTI)加扰的RAR。
随着用户需求的不同,当前的终端设备分为传统终端设备与低能力(reduced capability,REDCAP)终端设备。其中,REDCAP终端设备是指设备复杂度较低的用于工业无线传感器、视频监控以及可穿戴的设备。一方面,由于REDCAP终端设备的能力较现有传统终端设备的能力有所降低,当其接入网络时可能需要网络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而网络出于负载或策略的原因,可以拒绝REDCAP终端设备的接入,因此网络需要在REDCAP终端设备接入之前识别REDCAP终端设备;另一方面,由于REDCAP终端设备能力的降低,网络在为其调度资源时需要特殊处理,例如在REDCAP终端设备支持的带宽范围内为其调度资源,因此网络也需要在REDCAP终端设备接入之前识别REDCAP终端设备。
现有的用于网络识别终端设备的类型的方法中,需要REDCAP终端设备的RO和传统终端设备的RO在频域上错开以识别终端设备的类型。该方式下,根据现有的RA-RNTI/MSGB-RNTI的计算规则,REDCAP终端设备的RO和传统终端设备的RO在时域上重叠时,REDCAP终端设备的RO对应的RA-RNTI/MSGB-RNTI可能与传统终端设备的RO对应的RA-RNTI/MSGB-RNTI相同。
然而,当REDCAP终端设备的RO对应的RA-RNTI/MSGB-RNTI与传统终端设备的RO对应的RA-RNTI/MSGB-RNTI相同时,REDCAP终端设备或传统终端设备均可能先解码到不属于自己的RAR。这样,一方面将造成功率浪费,另一方面将可能导致解码其他RAR的时间与解码自己RAR的时间冲突,从而增大随机接入过程的失败概率。
类似的,网络设备在与终端设备建立例如小包传输业务时,也会在频域上错开以识别此类业务。基于与上文陈述类似的原理,随机接入过程中不同类型的业务之间也会因为RA-RNTI/MSGB-RNTI冲突而相互影响。
因此,如何避免随机接入过程中不同类型终端设备或不同类型业务之间的RNTI冲突,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随机接入方法、装置、系统,用于解决不同类型终端设备或不同类型业务在随机接入时的RNTI冲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执行该方法的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也可以为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的模块,例如芯片。下面以执行主体为终端设备为例进行描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之后,终端设备监听第一RO关联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第一RNTI的计算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相关。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由于该方案中RNTI的计算与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和/或业务类型相关,即不同的终端设备类型或者业务类型,计算RNTI的规则也不同,因此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均采用同一RNTI计算规则导致的RNTI冲突,减少了不同类型终端设备或不同类型业务在随机接入时的互相影响,提高了随机接入过程的成功率。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终端设备在第一RO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之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M。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使终端设备获知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M。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执行该方法的通信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也可以为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模块,例如芯片。下面以执行主体为网络设备为例进行描述。网络设备在第一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之后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O关联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第一RNTI的计算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相关。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由于该方案中RNTI的计算与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和/或业务类型相关,即不同的终端设备类型或者业务类型,计算RNTI的规则也不同,因此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均采用同一RNTI计算规则导致的RNTI冲突,减少了不同类型终端设备或不同类型业务在随机接入时的互相影响,提高了随机接入过程的成功率。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网络设备在第一RO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之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M。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使终端设备获知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M。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为低能力终端设备,第一业务类型业务为小包传输业务。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避免低能力终端设备与其他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之间的RNTI冲突,或者,可以避 免小包传输业务与其他业务类型业务之间的RNTI冲突,具体的技术效果分析可参考后续方法实施例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关系: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15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1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UE_type;其中,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UE_type取值为1;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service_type;其中,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service_type取值为1;其中,f_id表示第一RO的频域索引,0≤f_id<8;s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上行UL载波,当UL载波为普通上行链路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补充上行链路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均采用同一RNTI计算规则导致的RNTI冲突,减少了不同类型终端设备或不同类型业务在随机接入时的互相影响,提高了随机接入过程的成功率。具体的技术效果分析可参考后续方法实施例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时,N为大于15且小于43的整数;或者,当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时,G为大于1且小于6的整数。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在避免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均采用同一RNTI计算规则导致的RNTI冲突的同时,避免RNTI的取值超出现有技术中定义的RNTI的取值范围。具体的技术效果分析可参考后续方法实施例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关系: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31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3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14×80×8×2;其中,N为大于15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G;其中,G为大于1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2×UE_type;其中,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UE_type取值为1;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2×service_type;其中,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service_type取值为1;其中,f_id表示第一RO的频域索引,0≤f_id<8;s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UL载波,当UL载波为NUL载波时 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均采用同一RNTI计算规则导致的RNTI冲突,减少了不同类型终端设备或不同类型业务在随机接入时的互相影响,提高了随机接入过程的成功率。具体的技术效果分析可参考后续方法实施例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时,N为大于31且小于43的整数;或者,当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时,G为大于3且小于6的整数;或者,当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14×80×8×2时,N为大于15且小于27的整数;或者,当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G时,G为大于1且小于4的整数。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在避免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均采用同一RNTI计算规则导致的RNTI冲突的同时,避免RNTI的取值超出现有技术中定义的RNTI的取值范围。具体的技术效果分析可参考后续方法实施例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RNTI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关系: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47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5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14×80×8×2;其中,N为大于31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G;其中,G为大于3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4+14×80×8×2×UE_type;其中,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UE_type取值为1;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4+14×80×8×2×service_type;其中,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service_type取值为1;其中,f_id表示第一RO的频域索引,0≤f_id<8;s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UL载波,当UL载波为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均采用同一RNTI计算规则导致的RNTI冲突,减少了不同类型终端设备或不同类型业务在随机接入时的互相影响,提高了随机接入过程的成功率。具体的技术效果分析可参考后续方法实施例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RNTI为RNTI时,第一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关系: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7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0的 整数;其中,f_id表示第一RO的频域索引,M≤f_id≤15,M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s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UL载波,当UL载波为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均采用同一RNTI计算规则导致的RNTI冲突,减少了不同类型终端设备或不同类型业务在随机接入时的互相影响,提高了随机接入过程的成功率。具体的技术效果分析可参考后续方法实施例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时,N为大于7且小于35的整数;或者,当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时,G为大于0且小于5的整数。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在避免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均采用同一RNTI计算规则导致的RNTI冲突的同时,避免RNTI的取值超出现有技术中定义的RNTI的取值范围。具体的技术效果分析可参考后续方法实施例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RNTI为RNTI时,第一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关系: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23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2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14×80×8×2;其中,N为大于7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G;其中,G为大于0的整数;其中,f_id表示第一RO的频域索引,M≤f_id≤15,M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s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UL载波,当UL载波为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均采用同一RNTI计算规则导致的RNTI冲突,减少了不同类型终端设备或不同类型业务在随机接入时的互相影响,提高了随机接入过程的成功率。具体的技术效果分析可参考后续方法实施例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时,N为大于23且小于35的整数;或者,当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时,G为大于2且小于5的整数;或者,当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14×80×8×2时,N为大于7且小于19的整数;或者,当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G时,G为大于0且小于3的整数。基于本申 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在避免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均采用同一RNTI计算规则导致的RNTI冲突的同时,避免RNTI的取值超出现有技术中定义的RNTI的取值范围。具体的技术效果分析可参考后续方法实施例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关系: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39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4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14×80×8×2;其中,N为大于23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G;其中,G为大于2的整数;其中,f_id表示第一RO的频域索引,M≤f_id≤15,M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s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UL载波,当UL载波为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均采用同一RNTI计算规则导致的RNTI冲突,减少了不同类型终端设备或不同类型业务在随机接入时的互相影响,提高了随机接入过程的成功率。具体的技术效果分析可参考后续方法实施例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能力高于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能力,第二业务类型业务为第一业务类型业务之外的其他业务。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类型均采用同一RNTI计算规则导致的RNTI冲突,或者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第二业务类型业务与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均采用同一RNTI计算规则导致的RNTI冲突,减少了不同类型终端设备或不同类型业务在随机接入时的互相影响,提高了随机接入过程的成功率。具体的技术效果分析可参考后续方法实施例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执行该方法的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也可以为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的模块,例如芯片。下面以执行主体为终端设备为例进行描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之后终端设备监听第一RO关联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第一RO的频域起始标识A=M+X,X为大于7的整数,或者,X为大于23的整数,M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由于更改了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第二业务类型业务的第一RO的频域编号规则,使得不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不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O的频域参数的范围不同,因此根据RO的频域参数确定的不同的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也不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的RNTI冲突,减少了不同类型终端设备或不同类型业务在随机接入时的互相影响,提高 了随机接入过程的成功率。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终端设备在第一RO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之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M。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使终端设备获知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M。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执行该方法的通信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也可以为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模块,例如芯片。下面以执行主体为网络设备为例进行描述。网络设备在第一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之后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O关联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第一RO的频域起始标识A=M+X,X为大于7的整数,或者,X为大于23的整数,M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由于更改了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第二业务类型业务的第一RO的频域编号规则,使得不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不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O的频域参数的范围不同,因此根据RO的频域参数确定的不同的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也不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的RNTI冲突,减少了不同类型终端设备或不同类型业务在随机接入时的互相影响,提高了随机接入过程的成功率。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网络设备在第一RO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之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M。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使终端设备获知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M。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为低能力终端设备,第一业务类型业务为小包传输业务;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能力高于所述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能力,第二业务类型业务为第一业务类型业务之外的其他业务。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避免低能力终端设备与能力高于低能力设备的终端设备之间的RNTI冲突,或者,可以避免小包传输业务与其他业务类型业务之间的RNTI冲突,具体的技术效果分析可参考后续方法实施例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X为大于7且小于35的整数,或者,X为大于23且小于35的整数。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在避免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的RNTI冲突的同时,避免RNTI的取值超出现有技术中定义的RNTI的取值范围。具体的技术效果分析可参考后续方法实施例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执行该方法的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也可以为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的模块,例如芯片。下面以执行主体为终端设备为例进行描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第一 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之后终端设备监听第一RO关联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确定的,第二RNTI为第二RO关联的RNTI之外的取值,第二RO是为第二设备类型和/或第二业务类型配置的RO。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由于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和/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的第一RO关联的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O关联的RNTI之外的空余RNTI确定的,即用于加扰PDCCH的第一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空余RNTI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均采用同一RNTI计算规则导致的RNTI冲突,减少了不同类型终端设备或不同类型业务在随机接入时的互相影响,提高了随机接入过程的成功率。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执行该方法的通信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也可以为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模块,例如芯片。下面以执行主体为网络设备为例进行描述。网络设备在第一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O关联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所述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确定的,所述第二RNTI为第二RO关联的RNTI之外的取值,所述第二RO是为第二设备类型和/或第二业务类型配置的RO。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由于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和/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的第一RO关联的RNTI是根据第二RO关联的RNTI之外的空余RNTI确定的,即用于加扰PDCCH的第一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第二业务类型业务不用的空余RNTI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均采用同一RNTI计算规则导致的RNTI冲突,减少了不同类型终端设备或不同类型业务在随机接入时的互相影响,提高了随机接入过程的成功率。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为低能力终端设备,第一业务类型业务为小包传输业务;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能力高于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能力,第二业务类型业务为第一业务类型业务之外的其他业务。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避免低能力终端设备与能力高于低能力设备的终端设备之间的RNTI冲突,或者,可以避免小包传输业务与其他业务类型业务之间的RNTI冲突,具体的技术效果分析可参考后续方法实施例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确定的,包括: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和第三RNTI确定的,第三RNTI为根据计算规则确定和第一RO的RNTI。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在确定第一RNTI时还考虑了根据计算规则及第一RO确定的第三RNTI,因此用于加扰PDCCH的第一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空余RNTI之间的对应关系更合理和易于理解。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和第三RNTI确定的,包括:第一RNTI为第二RNTI的索引对应第三RNTI时,第二RNTI的取值。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只需确定出一个第三RNTI,就能 根据第三RNTI的取值与第二RNTI的索引的取值,确定出对应的第一RNTI,从而减少了终端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的运算量。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和第三RNTI确定的,包括:第一RNTI为第二RNTI的索引对应第三RNTI的索引时,第二RNTI的取值。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根据第二RNTI的索引与第三RNTI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RNTI,使用于确定第一RNTI的第二RNTI的取值尽量集中,从而尽可能避免第一RNTI取值范围的扩散。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关系: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47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5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14×80×8×2;其中,N为大于31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G;其中,G为大于3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4+14×80×8×2×UE_type;其中,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UE_type取值为1;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4+14×80×8×2×service_type;其中,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service_type取值为1;其中,f_id表示第一RO的频域索引,0≤f_id<8;s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上行UL载波,当UL载波为普通上行链路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补充上行链路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第三RNTI可以根据第一RO的参数确定,且第一RNTI是第一RO关联的RNTI,从而在根据计算得到的第三RNTI确定第一RNTI时,第三RNTI与第一RNTI之间的关系更明确。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随机接入可用的RNTI的集合为RNTI_S1;第二RO关联的RNTI的集合为RNTI-S2;第二RNTI的集合为RNTI-S3;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确定的,第二RNTI为第二RO关联的RNTI之外的取值,包括:RNTI-S3满足如下关系:RNTI_S3=C RNTI_S1(RNTI_S2);其中,C RNTI_S1(RNTI_S2)表示RNTI-S2在RNTI_S1中的补集。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在随机接入可用的RNTI值中确定第一RNTI,且第一RNTI是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不用的空余RNTI,从而能够避免第一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之间的冲突,同时第一RNTI是随机接入可用的RNTI。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RNTI为第二RNTI的索引对应第三RNTI时,第二RNTI的取值,包括:第一RNTI为k=RNTI_S4(m)时,RNTI_S3(k)的数值;或者,第一RNTI为k=(RNTI_S4(m)-1)时,RNTI_S3 (k)的数值;其中,RNTI_S3(k)为第二RNTI,RNTI_S3(k)∈RNTI_S3;其中k=1,…,N3,k表示集合RNTI_S3中第二RNTI的索引;N3为集合RNTI_S3包含的第二RNTI的个数;RNTI_S4(m)为第三RNTI,RNTI_S4(m)∈RNTI_S4;其中m=1,…N4,m表示集合RNTI_S4中第三RNTI的索引;N4为集合RNTI_S4包含的第三RNTI的个数。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将第二RNTI和第三RNTI的取值以及如何确定第一RNTI,以数学上集合中的元素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使确定第一RNTI的过程更加明确和直观。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RNTI为第二RNTI的索引对应第三RNTI的索引时,第二RNTI的取值,包括:第一RNTI为k=m时,RNTI_S3(k)的数值;或者,第一RNTI为k=(N3-m)时,RNTI_S3(k)的数值;其中,RNTI_S3(k)为第二RNTI,RNTI_S3(k)∈RNTI_S3;其中k=1,…,N3,k表示集合RNTI_S3中第二RNTI的索引;N3为集合RNTI_S3包含的第二RNTI的个数;m=1,…N4,m表示集合RNTI_S4中第三RNTI的索引;N4为集合RNTI_S4包含的第三RNTI的个数;第三RNTI为RNTI_S4(m),RNTI_S4(m)∈RNTI_S4。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将第二RNTI和第三RNTI的取值以及如何确定第一RNTI,以数学上集合中的元素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使确定第一RNTI的过程更加明确和直观。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方法。该通信装置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结合上述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该收发模块,用于在第一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该处理模块,用于监听第一RO关联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第一RNTI的计算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相关。
结合上述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可以为处理器,收发模块可以为收发器。
结合上述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M。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方法。该通信装置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结合上述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该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该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O关联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PDCCH;其中,第一RNTI的计算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相关。
结合上述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模块或者发送模块可以为收发器。
结合上述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M。
结合上述第七或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为低能力终端设备,第一业务类型业务为小包传输业务。
结合上述第七或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关系: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15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1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UE_type;其中,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UE_type取值为1;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service_type;其中,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service_type取值为1;其中,f_id表示第一RO的频域索引,0≤f_id<8;s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上行UL载波,当UL载波为普通上行链路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补充上行链路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
结合上述第七或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时,N为大于15且小于43的整数;或者,当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时,G为大于1且小于6的整数。
结合上述第七或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关系: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31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3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14×80×8×2;其中,N为大于15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G;其中,G为大于1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2×UE_type;其中,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UE_type取值为1;或者,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2×service_type;其中,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service_type取值为1;其中,f_id表示第一RO的频域索引,0≤f_id<8;s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UL载波,当UL载波为NUL载波时 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
结合上述第七或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时,N为大于31且小于43的整数;或者,当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时,G为大于3且小于6的整数;或者,当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14×80×8×2时,N为大于15且小于27的整数;或者,当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G时,G为大于1且小于4的整数。
结合上述第七或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RNTI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关系: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47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5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14×80×8×2;其中,N为大于31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G;其中,G为大于3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4+14×80×8×2×UE_type;其中,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UE_type取值为1;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4+14×80×8×2×service_type;其中,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service_type取值为1;其中,f_id表示第一RO的频域索引,0≤f_id<8;s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UL载波,当UL载波为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
结合上述第七或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关系: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7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0的整数;其中,f_id表示第一RO的频域索引,M≤f_id≤15,M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s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UL载波,当UL载波为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
结合上述第七或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时,N为大于7且小于35的整数;或者,当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时,G为大于0且小于5的整数。
结合上述第七或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关系: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23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 ×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2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14×80×8×2;其中,N为大于7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G;其中,G为大于0的整数;其中,f_id表示第一RO的频域索引,M≤f_id≤15,M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s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UL载波,当UL载波为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
结合上述第七或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时,N为大于23且小于35的整数;或者,当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时,G为大于2且小于5的整数;或者,当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14×80×8×2时,N为大于7且小于19的整数;或者,当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G时,G为大于0且小于3的整数。
结合上述第七或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关系: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39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4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14×80×8×2;其中,N为大于23的整数;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G;其中,G为大于2的整数;其中,f_id表示第一RO的频域索引,M≤f_id≤15,M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s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UL载波,当UL载波为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
结合上述第七或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能力高于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能力,第二业务类型业务为第一业务类型业务之外的其他业务。
其中,第七方面或第八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不同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方法。该通信装置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结合上述第九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该收发模块,用于在第一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 前导码,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该处理模块,用于监听第一RO关联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第一RO的频域起始标识A=M+X,X为大于等7的整数,或者,X为大于23的整数,M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
结合上述第九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可以为处理器,收发模块可以为收发器。
结合上述第九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M。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方法。该通信装置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结合上述第十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该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该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O关联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第一RO的频域起始标识A=M+X,X为大于7的整数,或者,X为大于23的整数,M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
结合上述第十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模块或者发送模块可以为收发器。
结合上述第十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M。
结合上述第九方面或第十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为低能力终端设备,第一业务类型业务为小包传输业务;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能力高于所述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能力,第二业务类型业务为第一业务类型业务之外的其他业务。
结合上述第九方面或第十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X为大于7且小于35的整数,或者,X为大于23且小于35的整数。
其中,第九方面或第十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中不同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方法。该通信装置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结合上述第十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该收发模块,用于在第一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 入前导码,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该处理模块,用于监听第一RO关联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息PDCCH;其中,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确定的,第二RNTI为第二RO关联的RNTI之外的取值,第二RO是为第二设备类型和/或第二业务类型配置的RO。
结合上述第十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可以为处理器,收发模块可以为收发器。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方法。该通信装置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结合上述第十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该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该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O关联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所述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确定的,所述第二RNTI为第二RO关联的RNTI之外的取值,所述第二RO是为第二设备类型和/或第二业务类型配置的RO。
结合上述第十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模块或者发送模块可以为收发器。
结合上述第十一方面或第十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为低能力终端设备,第一业务类型业务为小包传输业务;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能力高于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能力,第二业务类型业务为第一业务类型业务之外的其他业务。
结合上述第十一方面或第十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确定的,包括: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和第三RNTI确定的,第三RNTI为根据计算规则与第一RO确定的RNTI。
结合上述第十一方面或第十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和第三RNTI确定的,包括:第一RNTI为第二RNTI的索引对应第三RNTI时,第二RNTI的取值。
结合上述第十一方面或第十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和第三RNTI确定的,包括:第一RNTI为第二RNTI的索引对应第三RNTI的索引时,第二RNTI的取值。
结合上述第十一方面或第十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关系: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其中,f_id表示第一RO的频域索引,0≤f_id<8;s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上行UL载波,当UL载波为普通上行链路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补 充上行链路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
结合上述第十一方面或第十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随机接入可用的RNTI的集合为RNTI_S1;第二RO关联的RNTI的集合为RNTI-S2;第二RNTI的集合为RNTI-S3;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确定的,第二RNTI为第二RO关联的RNTI之外的取值,包括:RNTI-S3满足如下关系:RNTI_S3=C RNTI_S1(RNTI_S2);其中,C RNTI_S1(RNTI_S2)表示RNTI-S2在RNTI_S1中的补集。
结合上述第十一方面或第十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RNTI为第二RNTI的索引对应第三RNTI时,第二RNTI的取值,包括:第一RNTI为k=RNTI_S4(m)时,RNTI_S3(k)的数值;或者,第一RNTI为k=(RNTI_S4(m)-1)时,RNTI_S3(k)的数值;其中,RNTI_S3(k)为第二RNTI,RNTI_S3(k)∈RNTI_S3;其中k=1,…,N3,k表示集合RNTI_S3中第二RNTI的索引;N3为集合RNTI_S3包含的第二RNTI的个数;RNTI_S4(m)为第三RNTI,RNTI_S4(m)∈RNTI_S4;其中m=1,…N4,m表示集合RNTI_S4中第三RNTI的索引;N4为集合RNTI_S4包含的第三RNTI的个数。
结合上述第十一方面或第十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RNTI为第二RNTI的索引对应第三RNTI的索引时,第二RNTI的取值,包括:第一RNTI为k=m时,RNTI_S3(k)的数值;或者,第一RNTI为k=(N3-m)时,RNTI_S3(k)的数值;其中,RNTI_S3(k)为第二RNTI,RNTI_S3(k)∈RNTI_S3;其中k=1,…,N3,k表示集合RNTI_S3中第二RNTI的索引;N3为集合RNTI_S3包含的第二RNTI的个数;m=1,…N4,m表示集合RNTI_S4中第三RNTI的索引;N4为集合RNTI_S4包含的第三RNTI的个数;第三RNTI为RNTI_S4(m),RNTI_S4(m)∈RNTI_S4。
其中,第十一方面或第十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中不同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并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之后,根据该指令执行如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结合上述第十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
结合上述第十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用于该通信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的,该通信接口可以为收发器、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
结合上述第十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其中,当该通信装置是芯片系统时,该通信装置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结合上述第十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通信装置为芯片或芯片系统时,上述通信接口可以是该芯片或芯片系统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上述处理器也可以体现为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 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其中,第十三方面至第十五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任一方面中不同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终端设备,以及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网络设备;或者包括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终端设备,以及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的网络设备;或者包括执行上述第五方面所述的方法的终端设备,以及执行上述第六方面所述的方法的网络设备。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竞争的四步随机接入形式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竞争的两步随机接入形式的示意图;
图1c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非竞争的四步随机接入形式的示意图;
图1d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非竞争的两步随机接入形式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RACH时域资源的分布示意图;
图2b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PRACH时域资源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RACH频域资源配置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AR窗口的配置示意图;
图4b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RAR窗口的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AR的MAC PDU(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为REDCAP终端设备配置独立RO频域资源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为REDCAP终端设备配置独立的RO频域资源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EDCAP终端设备的RO频域起始索引为0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EDCAP终端设备的RO频域起始索引为M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修改REDCAP终端设备的RO频域起始索引的编号规则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修改REDCAP终端设备的RO频域起始索引的编号规则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统终端设备的RNTI取值范围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划分REDCAP终端设备的RNTI取值范围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确定第一RNTI的映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确定第一RNTI的映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首先给出本申请相关技术的简要介绍如下。
1、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RA)流程:
现有技术中,在小区搜索过程之后,终端设备已经与小区取得下行同步,因此终端设备可以接收下行数据。但是,终端设备只有与小区取得上行同步,才能进行上行传输。目前,终端设备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与小区建立连接并取得上行同步。其中,可以将随机接入分为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CBRA)和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contention-Free Random Access,CFRA)。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是指,网络设备没有为终端设备分配专用的前导码(preamble)和/或PRACH资源,而是由终端设备在指定范围内随机选择前导码并发起随机接入的过程。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是指,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在指定的PRACH资源上使用指定的前导码发起的随机接入。
根据交互信息的步骤的不同,可以将随机接入分为四步随机接入(4-step random access channel,4-step RACH)和两步随机接入(2-step random access channel,2-step RACH)。两步随机接入将四步随机接入中交互信息的步骤进行了合并,比起四步随机接入减少了随机接入过程所需的步骤和时间。
图1a为基于竞争的四步随机接入形式(CBRA with 4-step RA type),包括如下四个步骤:
步骤1、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
步骤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
步骤3: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预定传输(scheduled transmission)。
步骤4: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竞争解决(contention resolution)消息。
其中,上述四个步骤发送的信息又分别被称为消息1(message1,Msg1)、消息2(message2,Msg2)、消息3(message3,Msg3)、消息4(message4,Msg4)。
图1b为基于竞争的两步随机接入形式(CBRA with 2-step RA type),包括如下两个步骤:
步骤A、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有效载荷(payload)。
步骤B、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竞争解决消息,该竞争解决消息包括RAR。
其中,上述两个步骤发送的信息又被称为消息A(messageA,MsgA)和消息B(messageB,MsgB)。MsgA承担了Msg1和Msg3的功能,MsgB承担了Msg2和Msg4的功能。
图1c为基于非竞争的四步随机接入形式(CFRA with 4-step RA type),包括如下三个步骤:
步骤0、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分配信息(RA preamble assignment)。
步骤1、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
步骤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图1d为基于非竞争的两步随机接入形式(CFRA with 2-step RA type),包括如下三个步骤:
步骤0、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和PUSCH分配信息。
步骤A、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和PUSCH有效载荷。
步骤B、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上述四种类型随机接入的具体实现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看出,上述四种类型随机接入形式中,终端设备均会在PRACH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并在发送前导码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RAR。
2、PRACH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中,承载前导码的PRACH资源的时频资源(以下简称PRACH资源)可以通过系统广播消息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1,SIB1)进行配置。具体地,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SIB1来指示终端设备可用的PRACH资源集合。其中,可用的PRACH资源集合是终端设备通过SIB1中的PRACH配置索引(PRACH-configurationindex)、消息1-频分多路复用(Msg1-FDM)、消息1-频域起始(Msg1-frequencystart)、消息A-PRACH配置索引-版本16(MsgA-PRACH-configurationIndex-r16)、消息A-PRACH-频分多路复用-版本16(MsgA-RO-FDM-r16)和消息A-PRACH-RO-频域起始(MsgA-RO-frequencystart)等参数确定的,具体的确定过程将在下文进行描述。若随机接入形式是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网络设备不指示用于发送前导码的特定PRACH资源,终端设备自己在可用的PRACH资源集合选择一个PRACH资源来发送前导码。若随机接入形式是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网络设备会在SIB1中指示用于发送前导码的某个特定的PRACH资源,终端设备会在该PRACH资源上发送前导码。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四步随机接入,PRACH时域资源通过PRACH-configurationindex参数配置,对于两步随机接入,PRACH时域资源通过MsgA-PRACH-ConfigurationIndex-r16参数配置。以下以四步随机接入为例介绍确定PRACH时域资源的具体步骤:
承载前导码的PRACH资源的时域资源可以通过SIB1中的PRACH-configurationindex(取值为0-255)进行配置。以频率范围1(frequency range,FR1)和对称频谱举例,随机接入配置(random access configurations)可以如表一所示:
表一
其中,表一中的PRACH configuration Index在RACH-ConfigGeneric中配置,取值为0到255的整数。下面以PRACH configuration Index=255为例,给出该PRACH configuration Index对应的随机接入配置的相关描述如下:
前导码格式(preamble format)为C2。由于频率为FR1,因此可以确定当前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SCS)为15kHz或30kHz。
n SFNmod1=0,是指终端设备可以在每个系统帧(system frame,SF)中发送前导码。
子帧号(subframe number)为{1,3,5,7,9},是指终端设备可以在{1,3,5,7,9}子帧上发送前导码。
起始符号(Starting symbol)为0,是指RO起始符号索引为0,即l 0=0。
一个子帧中的PRACH时隙数(number of PRACH slots within a subframe)为2,是指当SCS为15kHz时,子帧内的PRACH时隙索引 一个子帧中有一个PRACH时隙;当SCS为30kHz时,子帧内的PRACH时隙索引 一个子帧 中有两个PRACH时隙。
一个时隙中的随机接入时机次数(Number of time-domain in PRACH occasions within a PRACH slot)(记作 )为2,指的是一个PRACH时隙上有2个RO,PRACH时隙内的RO索引即
PRACH时域长度(PRACH duration)(记作 )为6,指示PRACH的时域长度为6个符号,即
现有技术中,各个RO的起始符号满足如下公式(0):
因此,将上述查表所得的各个量带入公式(0),可得:
当SCS=15kHz时, 即在子帧{1,3,5,7,9}中,每个子帧中共有2个RO,分别起始于符号{0,6},每个RO时域长度为6个符号,所以PRACH时域资源在14个符号中共占据12个符号。其中,PRACH时域资源的分布示意图参见图2a。
而当SCS=30kHz时, 即在子帧{1,3,5,7,9}中,每个子帧中共有4个RO,分别起始于符号{0,6,14,20},每个RO时域长度为6个符号,所以PRACH时域资源在28个符号中共占据24个符号。其中,PRACH时域资源的分布示意图参见图2b。
从上述结果可知,现有的某些PRACH配置索引指示的PRACH时域资源基本占据所有的时域资源,这样将导致现有的某些PRACH配置索引指示的PRACH时域资源与其他PRACH配置索引指示的PRACH时域资源必然有重叠或有重叠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使用不同的频域资源区分不同设备类型或业务类型的RO是比较合理的。
另一方面,对于四步随机接入,PRACH的频域资源通过Msg1-FDM和Msg1-frequency start参数进行配置,对于两步随机接入,PRACH的频域资源通过MsgA-RO-FDM-r16和MsgA-RO-FrequencyStart参数进行配置。以下以四步随机接入为例介绍确定PRACH频域资源的具体步骤:
参考图3,消息1-频域起始(Msg1-frequencystart)指示的是频域上最低的RO相对于物理资源块0(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0)的偏移值,PRB0指的是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BWP)中索引为0的PRB;消息1-频分多路复用(Msg1-FDM)指示的是给定的时域上频分的RO的个数,可取的值有M={1,2,4,8},即频分RO可能有1、2、4或者8个。其中,单个RO的频域资源由以下表二确定:
表二
L RA指示的是:在此RO上发送的前导码的长度。
PRACH对应的Δf RA(Δf RAfor PRACH)指示的是:PRACH的子载波间隔。
PUSCH对应的Δf(Δf forPUSCH)指示的是:PUSCH的子载波间隔。
表示PUSCH中以资源块数量表示的分配量(allocation expressed in number of resource blocks for PUSCH)。
指示的是:用于OFDM基带信号产生的参数。
通过表一中的参数可以确定PRACH时域资源,通过频域配置参数可以确定出PRACH频域资源,这样可以唯一确定出PRACH时频资源(以下简称PRACH资源)。进一步的,终端设备可以在确定出的PRACH资源上发送前导码。网络设备可以在相应的PRACH资源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前导码。进一步的,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前导码的PRACH资源的位置确定出该前导码对应的RO,从而进一步确定出该RO关联的RA-RNTI或MGSB-RNTI。
3、RAR窗口:
如上述随机接入流程部分所述,终端设备在PRACH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之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RAR。考虑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用于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而RAR通过PDSCH来承载,因此网络设备为了标识自身发送的RAR是对应终端设备在哪个RO上发送的前导码,会使用RA-RNTI或者MSGB-RNTI加扰PDCCH承载的DCI的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其中,RA-RNTI用于终端设备采用四步随机接入方式接入时加扰PDCCH承载的DCI的CRC,MSGB-RNTI用于终端设备采用两步随机接入方式接入时加扰PDCCH承载的DCI的CRC。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后续描述,可以将“加扰PDCCH承载的DCI的CRC”统一简化为“加扰PDCCH”。换言之,后续实施例中出现的“加扰PDCCH”可以理解为“加扰PDCCH承载的DCI的CRC”,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具体地,终端设备在发送了前导码之后,尝试在RAR窗口中检测相应RA-RNTI/MSGB-RNTI加扰的PDCCH。该RAR窗口由网络设备下发的参数ra-ResponseWindow进行配置。RAR窗口起始于消息2对应的PDCCH所在类型1公 共搜索空间(Type1-PDCCH common search space,Type1-PDCCH CSS)中,最早的控制资源集(control resource set,CORESET)的第一个符号,且至少起始于RO的最后一个符号之后的一个符号,即RAR窗口的起始时刻要在RO的最后一个符号之后的至少一个符号后。示例性的,RAR窗口的配置示意图可以如图4a或图4b所示。如图4a所示,RO之后PDCCH所在的Type1-PDCCH CSS set包含两个CORESET,因为第一个CORESET的第一个符号与RO之间没有间隔至少一个符号,即不满足RAR窗口的起始时刻要在RO的最后一个符号之后的至少一个符号后的条件,因此RAR窗口不能起始于第一个CORESET的第一个符号,而是顺延到第二个CORESET的第一个符号。如图4b所示,RO之后的PDCCH所在的Type1-PDCCH CSS set包含两个CORESET,因为第一个CORESET的第一个符号起始于RO的最后一个符号之后的两个符号后,即满足RAR窗口的起始时刻要在RO的最后一个符号之后的至少一个符号后的条件,因此RAR窗口起始于第一个CORESET的第一个符号。
因为终端在接收RAR时均遵守上述规则,所以多个终端可能在相同的RAR窗口中检测RAR。
4、RA-RNTI/MSGB-RNTI:
由上文可知,RA-RNTI用于终端设备采用四步随机接入方式接入时加扰PDCCH,MSGB-RNTI用于终端设备采用两步随机接入方式接入时加扰PDCCH。本申请后续实施例以网络设备仅支持四步随机接入时,终端设备只能采用四步随机接入方式接入;网络设备支持两步随机接入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接入方式选择采用四步随机接入方式接入或两步随机接入方式接入为例进行说明。此时,网络设备仅支持四步随机接入时,仅需确定RA-RNTI;网络设备支持两步随机接入时,可以确定RA-RNTI或者MSGB-RNTI。
现有技术中,RA-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公式(1):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公式(1)
现有技术中,MSGB-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公式(2):
MSGB-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 公式(2)
其中,s_id是RO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symbol)的索引(index)(0≤s_id<14);t_id是在一个系统帧中RO的第一个时隙(slot)的索引(0≤t_id<80);f_id是频域中RO的索引(0≤f_id<8);ul_carrier_id是传输前导码的上行(uplink,UL)载波,当UL载波为普通上行链路(normal uplink,NUL)载波时取0,当UL载波为补充上行链路(supplementary uplink,SUL)载波时取1。
从上述计算公式可知,s_id和t_id用于指示RO的时域位置,f_id用于指示RO的频域位置。因此,终端设备在确定用于发送前导码的RO后,可以根据上述计算公式确定该RO关联的RA-RNTI/MSGB-RNTI。而当网络设备在该RO资源上接收到前导码时,也可以根据该RO的时频位置确定该RO关联的RA-RNTI/MSGB-RNTI。
根据上述参数的取值范围,可知现有技术中,根据上述公式(1)确定出的RA-RNTI 的取值范围为十进制[1,17920],根据上述公式(2)确定出的MSGB-RNTI的取值范围为十进制[17921,35840],RA-RNTI与MSGB-RNTI的取值范围不重叠。
另外,现有技术中,RA-RNTI和MSGB-RNTI可扩展的最大取值为十六进制FFF2,对应的二进制取值包含16比特,对应十进制为65522。
5、RAR:
如图5所示,RAR的MAC PDU由负载(padding)以及一个或多个MAC子PDU(subPDU)组成,其中,任一MAC subPDU的组成包括以下情况:
-仅包括退避指示(backoff indicator,BI)的MAC子头(subheader),例如MAC子PDU1;
-仅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标识(random access preamble identifier,RAPID)的MAC子头,例如MAC子PDU2;
-包含RAPID的MAC子头和MAC RAR,例如MAC子PDU3。
由上文可知,网络设备是为了标识自身发送的RAR是对应终端设备在哪个RO上发送的前导码,使用RA-RNTI/MSGB-RNTI加扰RAR对应的PDCCH。其中,用于加扰PDCCH的RA-RNTI/MSGB-RNTI是网络设备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前导码之后,根据发送该前导码关联的RO的时频位置确定的。换言之,RO与RA-RNTI/MSGB-RNTI存在对应关系。也就是说,若终端设备在不同RO上向网络设备发送前导码,则网络设备会使用不同的RA-RNTI/MSGB-RNTI加扰向终端设备发送的包含RAR MAC PDU对应的PDCCH,其中RAR MAC PDU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与终端设备发送的前导码对应的RAPID。若不同的终端设备在同一RO上向网络设备发送不同的前导码,网络设备会使用同一RA-RNTI/MSGB-RNTI加扰向终端设备发送的包含RAR MAC PDU的PDCCH,其中RAR MAC PDU中包含与不同的终端设备发送的前导码对应的不同的RAPID。
若终端设备在RAR窗口内监听到其对应的RA-RNTI/MSGB-RNTI加扰的PDCCH,且在解码并获取该RAR MAC PDU后,读取到其中包含的RAPID与该终端设备发送的前导码对应,则认为此次随机接入成功,此时终端设备可以读取该RAPID对应的MAC RAR负载中的内容并停止监听PDCCH。如果终端设备没有得到对应的RAPID,且RAR窗口超时,则终端设备认为此次随机接入过程失败。
可见,使用不同的RO发送前导码的终端设备应该检测到使用不同RA-RNTI/MSGB-RNTI加扰的RAR MAC PDU,才能读取到其中包含的与发送的前导码对应的RAPID。
6、REDCAP终端设备:
REDCAP终端设备指的是设备复杂度较低的,用于工业无线传感器、视频监控以及可穿戴的设备。这些终端设备相对于传统终端设备可能具备以下特点:
‐收发天线数目减少;
‐终端设备带宽降低;
‐半双工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
‐终端设备处理时间放松;
‐终端设备处理能力降低。
一方面,由于REDCAP终端设备的能力较现有传统终端设备的能力有所降低,当其接入网络时可能需要网络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而网络出于负载或策略的原因,可以拒绝REDCAP终端设备的接入,因此网络需要在REDCAP终端设备接入之前识别REDCAP终端设备;另一方面,由于REDCAP终端设备能力的降低,网络在为其调度资源时需要特殊处理,例如在REDCAP终端设备支持的带宽范围内为其调度资源,因此网络也需要在REDCAP终端设备接入之前识别REDCAP终端设备。
现有技术中,网络设备识别REDCAP终端设备有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为REDCAP终端设备配置独立的SIB1。
方案一中,网络设备为REDCAP终端设备配置独立于传统终端设备的SIB1消息。下文将REDCAP终端设备的独立SIB1记为SIB1’。该方案中,传统终端设备只需读取传统的SIB1来获取随机接入过程中所需的一些参数,REDCAP终端设备只需要读取为其单独配置的SIB1’来获取随机接入过程中所需的一些参数。
网络设备在SIB1’中可以为REDCAP终端设备配置独立的PRACH参数(其中可以包括上文介绍的PRACH频域配置参数),从而可以为REDCAP终端设备配置独立的PRACH频域资源。因此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发送的前导码所在的RO的频域资源,识别该终端设备为REDCAP终端设备或者传统终端设备。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在第一部分指示的RO时频资源上发送前导码的是传统终端设备。其中,第一部分RO时频资源是由SIB1配置的,在第二部分指示的RO时频资源上发送前导码的是REDCAP终端设备,其中,第二部分RO时频资源是由SIB1’配置的。可以看出,第一部分RO与第二部分RO均在给定时域上,但是在频域上是错开的,即REDCAP终端设备的RO频域资源是独立于传统终端设备的RO频域资源的,所以网络设备可以通过识别在频域上错开的第一部分RO和第二部分RO来识别终端设备的类型。
方案二:REDCAP终端设备与传统终端设备共享SIB1。
方案二中,传统终端设备和REDCAP终端设备共享SIB1,网络设备在共享的SIB1中为REDCAP终端设备和传统终端设备分别配置PRACH参数。在该方案下,传统终端设备和REDCAP终端设备均读取该SIB1,区别在于REDCAP终端设备可以读取SIB1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而某些传统终端设备不能读取网络设备为REDCAP终端设备配置的PRACH参数。因此,该方案中,网络设备可以在共享SIB1中为REDCAP终端设备配置独立的RO频域资源,网络设备就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发送的前导码所在的RO的频域资源,识别该终端设备为REDCAP终端设备或传统终端设备。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在给定时域上,在第一部分指示的RO时频资源上发送前导码的是传统终端设备。其中,第一部分RO时频资源是由共享SIB1中传统终端设备的PRACH参数配置的,在第二部分指示的RO时频资源上发送前导码的是REDCAP终端设备,其中,第二部分RO时频资源是由共享SIB1中REDCAP终端设备的PRACH参数配置的,可以看出,第一部分RO与第二部分RO均在给定时域上,但是在频域上是错开的,即REDCAP终端设备的RO频域资源是独立于传统终端设备的RO频域资源的,所以网络设备可以通过识别在频域上错开的第一部分RO和第二部分RO来识别终端设备的类型。
由上文描述可知,现有技术的以上两种方案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为REDCAP终 端设备配置独立的RO频域资源来识别REDCAP终端设备。但是这两种方案均存在一个问题:按照现有的计算RA-RNTI/MSGB-RNTI的公式,当REDCAP终端设备的RO和传统终端设备的RO时域位置相同,但是在频域上错开以使网络设备识别终端设备类型时,REDCAP终端设备的RO对应的RA-RNTI/MSGB-RNTI可能与传统终端设备的RO对应的RA-RNTI/MSGB-RNTI相同。而根据上文可知,当REDCAP终端设备的RO对应的RA-RNTI/MSGB-RNTI与传统终端设备的RO对应的RA-RNTI/MSGB-RNTI相同时,REDCAP终端设备或传统终端设备均可能先解码到不属于自己的RAR。这样,一方面将造成功率浪费,另一方面将可能导致解码其他RAR的时间与解码自己RAR的时间冲突,从而增大随机接入过程的失败概率。
类似的,网络设备在与终端设备建立例如小包传输业务时,也会在频域上错开以识别此类业务。基于与上文陈述类似的原理,随机接入过程中不同类型的业务之间也会因为RA-RNTI/MSGB-RNTI冲突而相互影响。
因此,如何避免随机接入过程中不同类型终端设备或不同类型业务之间的RNTI冲突及相互影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地,随着各类终端类型和/或业务类型对PRACH资源的分割,RA-RNTI/MSGB-RNTI的取值越来越多,取值范围也一步步扩展,很有可能会超过现有的RA-RNTI/MSGB-RNTI最大取值(FFF2)。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当RA-RNTI/MSGB-RNTI的取值超过现有的最大取值时,能够避免随机接入过程中不同类型终端设备或不同类型业务之间RNTI冲突的方案。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申请提出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以解决随机接入过程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者不同业务类型之间存在RNTI冲突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并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同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便于理解。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可以适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可以应用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者第五代(fifth-generation,5G)系统,或者其他面向未来的了类似新系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此外,术语“系统”可以和“网络”相互替换。
如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80。该通信系统80包括网络设备90,以及与该网络设备90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100。其中,终端设备100通过无线的方式与网络设备90相连。可选的,不同的终端设备100之间可以相互通信。终端设备100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
需要说明的是,图8仅是示意图,虽然未示出,但是该通信系统80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如该通信系统80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核心网设备连接。核心网设备与网络设备90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与网络设备90的逻辑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设备上集成了部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和部分的网络设备90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以图8所示的网络设备90与任一终端设备100进行交互为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100,用于在第一RO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该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网络设备90,用于在第一RO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并向终端设备100发送第一RO关联的第一RNTI加扰的PDCCH,其中,第一RNTI的计算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所述第一业务类型相关。终端设备100,还用于监听第一RO关联的第一RNTI加扰的PDCCH。其中,该方案的具体实现将在后续方法实施例中详细描述,在此不予赘述。由于该方案中RNTI的计算与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和/或业务类型相关,即不同的终端设备类型或者业务类型,计算RNTI的规则也不同,因此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均采用同一RNTI计算规则导致的RNTI冲突,减少了不同类型终端设备或不同类型业务在随机接入时的互相影响,提高了随机接入过程的成功率。
以图8所示的网络设备90与任一终端设备100进行交互为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100,用于在第一RO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该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网络设备90,用于在第一RO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并向终端设备100发送第一RO关联的第一RNTI加扰的PDCCH,其中,第一RO的频域起始标识A=M+X,X为大于7的整数,或者,X为大于23的整数,M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其中,该方案的具体实现将在后续方法实施例中详细描述,在此不予赘述。由于该方案更改了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第二业务类型业务的第一RO的频域编号规则,使得不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不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O的频域参数的范围不同,因此根据RO的频域参数确定的不同的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也不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的RNTI冲 突,减少了不同类型终端设备或不同类型业务在随机接入时的互相影响,提高了随机接入过程的成功率。
以图8所示的网络设备90与任一终端设备100进行交互为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100,用于在第一RO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该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网络设备90,用于在第一RO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并向终端设备100发送第一RO关联的第一RNTI加扰的PDCCH,其中,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确定的,第二RNTI为第二RO关联的RNTI之外的取值,第二RO是为第二设备类型和/或第二业务类型配置的RO。终端设备100,还用于监听第一RO关联的第一RNTI加扰的PDCCH。其中,该方案的具体实现将在后续方法实施例中详细描述,在此不予赘述。由于该方案中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和/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的第一RO关联的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O关联的RNTI之外的空余RNTI确定的,即用于加扰PDCCH的第一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空余RNTI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均采用同一RNTI计算规则导致的RNTI冲突,减少了不同类型终端设备或不同类型业务在随机接入时的互相影响,提高了随机接入过程的成功率。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90,是一种将终端设备100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设备,可以是基站(base station)、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odeB)、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也可以是完成基站部分功能的模块或单元,例如,可以是集中式单元(central unit,CU),也可以是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在本申请中,如果无特殊说明,网络设备均指无线接入网设备。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100,可以是用于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例如终端或者可用于终端中的芯片等。终端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移动终端等。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终端设备、增强现实终端设备、工业控制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90和终端设备100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90和终端设备100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90和终端设备100之间可以通过授权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网络设备90和终端设备100之间可以通过6千兆赫(gigahertz,GHz)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同时使用6GHz以下的频谱和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90和终端设备100 之间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90与终端设备100也可以称之为通信装置,其可以是一个通用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如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90和终端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终端设备1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和至少一个收发器1003。可选的,终端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1002、至少一个输出设备1004或至少一个输入设备1005。
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和收发器1003通过通信线路相连接。通信线路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处理器1001可以是通用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1001也可以包括多个CPU,并且处理器1001可以是单核处理器或多核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或用于处理数据的处理核。
存储器1002可以是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100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与处理器1001相连接。存储器1002也可以和处理器1001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10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1001来控制执行。具体的,处理器1001用于执行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
或者,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处理器1001执行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的处理相关的功能,收发器1003负责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或者计算机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收发器1003可以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或者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收发器1003包括发射机(transmitter,Tx)和接收机(receiver,Rx)。
输出设备1004和处理器10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1004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
输入设备1005和处理器10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受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1005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网络设备9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01、至少一个收发器903和至少一个网络接口904。可选的,网络设备9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902。其中,处理器901、存储器902、收发器903和网络接口904通过通信线路相连接。网络接口904用于通过链路(例如S1接口)与核心网设备连接,或者通过有线或无线链路(例如X2接口)与其它网络设备的网络接口进行连接(图9中未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另外,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和收发器903的相关描述可参考终端设备100中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和收发器100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图9所示的终端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的,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100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图9中的处理器1001的功能可以通过图10中的处理器110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9中的收发器1003的功能可以通过图10中的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等实现。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100上的包括LTE、NR或者未来移动通信等无线通信技术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100上的包括WLAN(如Wi-Fi网络),蓝牙(blue 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等无线通信技术的解决方案。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9中的存储器1002的功能可以通过图10中的内部存储器121或者外部存储器接口120连接的外部存储器等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9中的输出设备1004的功能可以通过图10中的显示屏194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9中的输入设备1005的功能可以通过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图10中的传感器模块180来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该终端设备100还可以包括音频模块170、摄像头193、按键190、SIM卡接口195、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和电池142中的一个或多个。
可以理解的是,图10所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100的具体限定。比如,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 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根据细则91更正 20.01.2021] 下面将结合图1a至图10,以图8所示的网络设备90与任一终端设备100进行交互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进行展开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下述实施例中各个网元之间的消息名字或消息中各参数的名字等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也可以是其他的名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该随机接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01-S1104:
S1101、终端设备在第一RO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相应地,网络设备在第一RO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S1102、终端设备确定第一RO关联的用于加扰PDCCH的第一RNTI。
S1103、网络设备确定第一RO关联的用于加扰PDCCH的第一RNTI。
S1104、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O关联的第一RNTI加扰的PDCCH,相应的,终端设备监听第一RO关联的第一RNTI加扰的PDCCH,以接收对应的RAR。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1101与步骤S1102之间没有必然的执行先后顺序,可以是先执行步骤S1101,再执行步骤S1102;也可以是先执行步骤S1102,再执行步骤S1101;还可以是同时执行步骤S1101与步骤S1102,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类似地,上述步骤S1101与步骤S1103之间没有必然的执行先后顺序,可以是先执行步骤S1101,再执行步骤S1103;也可以是先执行步骤S1103,再执行步骤S1101;还可以是同时执行步骤S1101与步骤S1103,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下面对步骤S1101-S1104展开进行描述。
对于上述步骤S1101,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小区可以有64个可用的前导码序列。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流程中,终端设备可以随机选择一个前导码接入;在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流程中,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网络设备指定的前导码接入。具体实现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从上文对现有技术如何确定PRACH资源的介绍中可知,在步骤S1101之前,网络设备会向终端设备发送SIB1消息,终端设备可以根据SIB1消息中的参数确定前导码对应的第一RO,具体实现可参考前述PRACH资源介绍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可以为低能力终端设备,如上述REDCAP终端设备。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可以为小包传输业务。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类型用于与第二设备类型进行区分。示例性的,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能力高于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能力。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例如可以为上述传统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业务类型用于与第二业务类型进行区分。第二业务类型业务为第一业务类型业务之外的其他业务。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业务类型业务例如可以为小包传输业务之外的其他业务。
对于上述步骤S1102和步骤S1103,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RNTI的计算 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相关。也就是说,不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不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不同,从而可以避免不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不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之间的冲突。下面分两种场景进行详细描述。
场景一,第一RO的频域起始索引A=0。
以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为REDCAP终端设备,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为传统终端设备为例,该场景包括网络设备为REDCAP终端设备和传统终端设备分别配置独立的SIB1,REDCAP终端设备只能读取为其单独配置的SIB1的情况;或者,该场景包括REDCAP终端设备与传统终端设备共享SIB1的情况。在场景一下,REDCAP终端设备的RO频域索引从0开始,即第一RO的频域起始索引A=0。
该场景下,现有技术中,REDCAP终端设备的RO关联的RNTI与传统终端设备的RO关联的RNTI可能重叠,例如:参考图12,具有相同频域索引的RO的时域位置也相同时,上述公式(1)与公式(2)中的参数s_id、t_id和f_id都相同,在ul_carrier_d也相同的情况下,基于公式(1)计算得到的REDCAP终端设备的RO关联的RA-RNTI与传统终端设备的RO关联的RA-RNTI也相同,或者基于公式(2)计算得到的REDCAP终端设备的RO关联的MSGB-RNTI与传统终端设备的RO关联的MSGB-RNTI也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网络设备仅支持四步随机接入时:
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1),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3):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15的整数,例如N=16。 公式(3)
或者,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4):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1的整数,例如G=2。 公式(4)
或者,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5):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UE_type,其中,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UE_type取值为1。公式(5)
或者,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6):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service_type;其中,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service_type取值为1。公式(6)
此外,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还可以满足上述公式(5),其中,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UE_type取值为0。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还可以满足上述公式(6),其中,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service_type取值为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式(5)中的UE_type是设备类型的代名词,上述公式(6)中的service_type是业务类型的代名词,均可以换成其它任意名词而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
在上述公式(3)至公式(6)中,f_id表示第一RO的频域索引,0≤f_id<8;s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UL载波,当UL载波为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
根据上述参数的范围,可以得出基于公式(3)、公式(4)、公式(5)和公式(6)确定的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取值范围分别为十进制[17921,+∞)、[17921,+∞)、[17921,35840]和[17921,35840]。由于根据前述公式(1)、公式(5)和公式(6)确定的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取值范围为[1,17920],由此可以得出,在网络设备仅支持四步随机接入时,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的取值没有重叠,或者,第一业务类型业务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取值没有重叠,所以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避免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之间的冲突;或者可以避免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之间的冲突。
进一步地,基于RA-RNTI的取值范围不应超过现有的RA-RNTI/MSGB-RNT最大取值(十进制65522)的考虑,上述公式(3)中,N为大于15且小于43的整数,上述公式(4)中,G为大于1且小于6的整数。
根据上述参数的范围,可以得出基于公式(3)和公式(4)确定的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取值范围分别为十进制[17921,64960]或[17921,62720]。由于根据前述公式(1)、公式(5)和公式(6)确定的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取值范围为[1,17920],由此可以得出,在网络设备仅支持四步随机接入时,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的取值没有重叠,或者,第一业务类型业务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取值没有重叠,同时,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取值范围小于现有的RA-RNTI/MSGB-RNTI最大值(十进制65522),所以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避免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之间的冲突;或者可以避免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之间的冲突。综上,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避免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均采用同一RNTI计算规则导致的RNTI冲突的同时,避免RNTI的取值超出现有技术中可定义的RNTI的取值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网络设备支持两步随机接入时:
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1),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MSGB-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 上述公式(2),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7):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31的整数,例如N=32。公式(7)
或者,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8):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3的整数,例如G=4。 公式(8)
或者,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9):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14×80×8×2,其中N为大于15的整数,例如N=16。 公式(9)
或者,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10):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G,其中G为大于1的整数,例如G=2。 公式(10)
或者,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11):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2×UE_type,其中,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UE_type取值为1。 公式(11)
或者,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12):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2×service_type;其中,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service_type取值为1。 公式(1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式(11)中的UE_type是设备类型的代名词,上述公式(12)中的service_type是业务类型的代名词,均可以换成其它任意名词而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
在上述公式(7)至公式(12)中,f_id表示第一RO的频域索引,0≤f_id<8;s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UL载波,当UL载波为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
根据上述参数的范围,可以得出基于公式(7)、公式(8)、公式(9)、公式(10)、公式(11)和公式(12)确定的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取值范围分别为[35841,+∞)、[35841,+∞)、[35841,+∞)、[35841,+∞)、[35841,53760]和[35841,53760]。由于根据前述公式(1)确定的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取值范围为[1,17920],根据前述公式(2)确定的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MSGB-RNTI的取值 范围为[17921,35840],由此可以得出,在网络设备支持两步随机接入时,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的取值,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的取值或者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MSGB-RNTI的取值均没有重叠。或者,在网络设备支持两步随机接入时,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取值,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取值或者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MSGB-RNTI的取值均没有重叠。所以,基于上述方案,可以避免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NTI(包括RA-RNTI与MSGB-RNTI)之间的冲突;或者可以避免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包括RA-RNTI与MSGB-RNTI)之间的冲突。
进一步地,基于RA-RNTI的取值范围不应超过现有的RA-RNTI/MSGB-RNTI最大取值(十进制65522)的考虑,上述公式(7)中,N为大于31且小于43的整数,上述公式(8)中,G为大于3且小于6的整数,上述公式(9)中,N为大于15且小于27的整数,上述公式(10)中,G为大于1且小于4的整数。
根据上述参数的范围,可以得出基于公式(7)、公式(8)、公式(9)和公式(10)、确定的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取值范围分别为[35841,64960]、[35841,62720]、[35841,64960]和[35841,62720]。由于根据前述公式(1)确定的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取值范围为[1,17920],根据前述公式(2)确定的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MSGB-RNTI的取值范围为[17921,35840],由此可以得出,在网络设备支持两步随机接入时,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的取值,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的取值或者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MSGB-RNTI的取值均没有重叠。或者,在网络设备支持两步随机接入时,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取值,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取值或者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MSGB-RNTI的取值均没有重叠。同时,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取值范围小于现有的RA-RNTI/MSGB-RNTI最大值。也就是说,基于上述方案,可以避免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NTI(包括RA-RNTI与MSGB-RNTI)之间的冲突;或者可以避免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包括RA-RNTI与MSGB-RNTI)之间的冲突。所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在避免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均采用同一RNTI计算规则导致的RNTI冲突的同时,避免RNTI的取值超出现有技术中定义的RNTI的取值范围。
场景二,第一RO的频域起始索引A=M,M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即,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频域起始索引为0,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索引是在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编号基础上继续编号的。
以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为REDCAP终端设备,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为传统终端设备为例,该场景包括网络设备为REDCAP终端设备和传统终端设备分别配置独立的SIB1,以及REDCAP终端设备与传统终端设备共享SIB1的情况;以上情况REDCAP 终端设备均需要获取网络设备为传统终端设备配置的频分RO的个数。例如,参考图13,传统终端设备的频分RO的个数M为8时,REDCAP终端设备的频域起始索引A等于M,为8。该场景下,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M可以取{1、2、4、8},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1),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MSGB-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2),在此不再赘述。
该场景下,由于第一RO的频域起始标识A=M,因此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频域起始标识A可以取{1、2、4、8}。当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1),或者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MSGB-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2)时,虽然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RO的频分编号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RO的频分编号不同,即公式(1)或(2)中的f_id不同,但是当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频分RO总个数超过8时,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RO关联的RNTI(包括RA-RNTI或MSGB-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RO关联的RNTI也可能重叠。或者,当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1),或者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MSGB-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2)时,虽然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O的频分编号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O的频分编号不同,即公式(1)或(2)中的f_id不同,但是当第一业务类型业务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的频分RO总个数超过8时,第一业务类型业务的RO关联的RNTI(包括RA-RNTI或MSGB-RNTI)与第一业务类型业务的RO关联的RNTI也可能重叠。例如,以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RO关联的RA-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RO关联的RA-RNTI为例,对比列表可以如表三所示,根据f_id取值的不同,将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与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两两对应。例如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1a与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1b对应,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2a与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2b对应等。从表三给出的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与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分别对应的RA-RNTI可见,两两对应的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与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RA-RNTI值相等。
表三
从表三可以看出,当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RO频分编号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RO频分编号+8,且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ul_carrier_id=0,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ul_carrier_id=1时,按照现有的计算RA-RNTI值的公式(1),二者计算得到的RA-RNTI相同。且因为,现有的计算MSGB-RNTI值的公式(2)是在公式(1)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固定值14×80×8×2,基于相似的理由,二者计算得到的MSGB-RNTI也会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网络设备仅支持四步随机接入时:
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1),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13):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7的整数,例如N=8。 公式(13)
或者,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14):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0的整数,例如G=1。 公式(14)
在上述公式(13)至公式(14)中,f_id表示第一RO的频域索引,M≤f_id≤15,M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s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UL载波,当UL载波为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
根据上述参数的范围,可以看出,上述公式(13)或者公式(14)是在公式(1)的基础上加上14×80×N或者14×80×8×G,而N、G的最小值分别为8、1,即公式(13)和公式(14)在公式(1)的基础上最小加上固定值8960,而8960与上述表三中的14×80×8×1的值相等,即抵消了表三中ul_carrier_id的不同取值对RA-RNTI的影响。因此,此时在表三列举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RA-RNTI值不再受14×80×8×ul_carrier_id的值影响而产生冲突。而场景二下,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RO频分编号是在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RO频分编号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f_id不可能相同,因此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分别确定出的RA-RNTI值也就不可能相同,即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不存在冲突的问题。基于相似的理由,第一业务类型业务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也不存在冲突的问题,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基于RA-RNTI的取值范围不应超过现有的RA-RNTI/MSGB-RNTI最大取值(十进制65522)的考虑,上述公式(13)中,N为大于7且小于35的整数,上述公式(14)中,G为大于0且小于5的整数。
根据上述参数的范围,可以得出,基于公式(13)和公式(14)确定的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最大值分别为64960和62720,可见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最大值小于现有的RA-RNTI/MSGB-RNTI的最大取值,同时,基于与上文中,上述公式(13)或者公式(14)中,N和G的最小值分别为8、1时,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不存在冲突的问题的理由,本方案中,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也不存在冲突的问题,或者,第一业务类型业务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也不存在冲突的问题。所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在避免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均采用同一RNTI计算规则导致的RNTI冲突的同时,避免RNTI的取值超出现有技术中定义的RNTI的取值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网络设备支持两步随机接入时:
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1),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MSGB-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2),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15):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23的整数,例如N=24。 公式(15)
或者,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16):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2的整数,例如G=3。 公式(16)
或者,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17):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14×80×8×2;其中,N为大于7的整数,例如N=8。 公式(17)
或者,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18):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G;其中,G为大于0的整数,例如G=1。 公式(18)
在上述公式(15)至公式(18)中,f_id表示第一RO的频域索引,M≤f_id≤15,M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s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UL载波,当UL载 波为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
根据上述参数的范围,可以看出,上述公式(15)和公式(16)是在公式(1)的基础上分别加上14×80×N或者14×80×8×G,而N、G的最小值分别为24、3,即公式(13)和公式(14)在公式(1)的基础上最小加上固定值26880。上述公式(17)和公式(18)是在公式(2)的基础上分别加上14×80×N或者14×80×8×G,而N、G的最小值分别为8、1,即上述公式(17)或者公式(18)是在公式(2)的基础上最小加上固定值8960。而公式(2)是在公式(1)的基础上加上14×80×8×2,即固定值17920。进一步地,26880=17920+8960,因此,上述公式(15)、公式(16)公式(17)和公式(18)是在公式(1)的基础上最小加上固定值8960+17920。基于与上文中说明的网络设备仅支持四步随机接入时,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避免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之间的冲突或者可以避免第一业务类型业务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之间的冲突相似的理由,网络设备支持两步随机接入时,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第一业务类型业务计算RA-RNTI时加上最小固定值8960能避免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地,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第一业务类型业务计算RA-RNTI时再加上17920能避免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MSGB-RNTI之间的冲突。综上,基于上述方案,可以避免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NTI(包括RA-RNTI与MSGB-RNTI)之间的冲突;或者可以避免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包括RA-RNTI与MSGB-RNTI)之间的冲突。
进一步地,基于RNTI的取值范围不应超过现有的RNTI最大取值(十进制65522)的考虑,上述公式(15)中,N为大于23且小于35的整数,上述公式(16)中,G为大于2且小于5的整数,上述公式(17)中,N为大于7且小于19的整数,上述公式(18)中,G为大于0且小于3的整数。
根据上述参数的范围,根据上述参数的范围,可以得出,基于公式(15)、(16)、(17)和公式(18)确定的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最大值分别为64960、62720、64960和62720,可见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最大值小于现有的RA-RNTI/MSGB-RNTI的最大取值,同时,基于与上文中,上述公式(15)、(16)、(17)或公式(18)中,N和G分别取最小值时,可以避免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NTI(包括RA-RNTI与MSGB-RNTI)之间的冲突的理由,本方案中,也可以避免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NTI(包括RA-RNTI与MSGB-RNTI)之间的冲突,或者,也可以避免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NTI(包括RA-RNTI与MSGB-RNTI)之间的冲突。所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在避免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均采用同一RNTI计算规则导致的RNTI冲突的同时,避免RNTI的取值超出现有技术中定义的RNTI的取值范围。
上述场景一和场景二均是示例性的提供了RA-RNTI的确定方式,其中,RA-RNTI的最大值小于现有技术提供的RA-RNTI/MSGB-RNTI可取的最大值FFF2(对应二进 制为16比特,对应十进制为65522)。但是如上文所述,随着各类终端类型和/或业务类型对PRACH资源的分割,RA-RNTI/MSGB-RNTI的取值范围很有可能会超过现有的最大取值(FFF2)。下面分别结合上述场景一和场景二,进一步给出将RNTI可取的最大值进行扩展,例如将RNTI扩展至20比特时,RA-RNTI和MSGB-RNTI的确定方式。
场景一,第一RO的频域起始标识A=0。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1),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MSGB-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2),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包括RA-RNTI或MSGB-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19):
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47的整数,例如N=48。 公式(19)
或者,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20):
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5的整数,例如G=6。 公式(20)
或者,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21):
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14×80×8×2,其中N为大于31的整数,例如N=32。 公式(21)
或者,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22):
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G,其中G为大于3的整数,例如G=4。 公式(22)
或者,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23):
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4+14×80×8×2×UE_type,其中,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UE_type取值为1。公式(23)
或者,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24):
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4+14×80×8×2×service_type,其中,第一业务类型业务的service_type取值为1。公式(24)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式(23)中的UE_type是设备类型的代名词,上述公式(24)中的service_type是业务类型的代名词,均可以换成其它任意名词而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
上述公式(19)至公式(24)中,f_id表示第一RO的频域索引,0≤f_id<8;s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第一RO的第 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UL载波索引,当UL载波为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
根据上述参数的范围,可知公式(19)、公式(20)、公式(21)、公式(22)、公式(23)和公式(24)的RNTI取值范围均为[53761,+∞)。由于根据前述公式(1)确定的RA-RNTI的取值范围为[1,17920],根据前述公式(2)确定的MSGB-RNTI的取值范围为[17921,35840],所以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NTI值,与第二终端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值及MSGB-RNTI值均没有重叠,综上,基于上述方案,可以在RA-RNTI/MSGB-RNTI最大取值进行扩展的情况下,避免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NTI(包括RA-RNTI与MSGB-RNTI)之间的冲突;或者可以避免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包括RA-RNTI与MSGB-RNTI)之间的冲突。
场景二,第一RO的频域起始标识A=M,M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
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1),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MSGB-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2),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25):
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39的整数,例如N=40。 公式(25)
或者,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26):
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4的整数,例如G=5。 公式(26)
或者,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27):
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14×80×8×2,其中,N为大于23的整数,例如N=24。 公式(27)
或者,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的计算规则可以满足如下公式(28):
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G,其中,G为大于2的整数,例如G=3。 公式(28)
在上述公式(25)至公式(28)中,f_id表示第一RO的频域索引,M≤f_id≤15,M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s_id表示第一RO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UL载波索引,当 UL载波为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
根据上述参数范围,可以看出,上述公式(25)、公式(26)、公式(27)和公式(28)是在该场景下,在公式(15)、公式(16)、公式(17)和公式(18)基础上加上固定值17920,所以基于上文陈述的该场景下,可以避免公式(15)、公式(16)、公式(17)和公式(18)对应的RA-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NTI(包括RA-RNTI与MSGB-RNTI)之间的冲突类似的理由,本方案可以避免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NTI(包括RA-RNTI与MSGB-RNTI)之间的冲突;或者可以避免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包括RA-RNTI与MSGB-RNTI)之间的冲突。
对于上述步骤S902和步骤S903,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不改变RNTI(包括RA-RNTI或MSGB-RNTI)的计算规则,而是通过调整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第一业务类型业务的频分RO的频域起始索引A,使A=M+X,M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从而避免当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RO频域索引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RO频域索引+8,且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ul_carrier_id=0,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ul_carrier_id=1时(例如表三列举的几种情况),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MSG-RNTI之间的冲突或者或者第一业务类型业务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MSGB-RNTI之间的冲突。下面分两种随机接入形式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网络设备仅支持四步随机接入时,X可以为大于7的整数。以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为REDCAP终端设备,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为传统终端设备为例,参考图14,例如X=8,M=8时,A=16。又或者,例如X=8,M=4时,A=12。
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1),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1),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时,上述公式(1)中,0≤f_id<8;计算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计算RA-RNTI时,上述公式(1)中,M+X≤f_id≤M+X+7。
根据上述参数的范围可知,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的RO频域索引最小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的RO频域最大索引+9。也就是说,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的RO频域索引不能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的RO频域索引+8,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避免例如表三列举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之间的冲突;或者可以避免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之间的冲突。
进一步地,当网络设备仅支持四步随机接入时,X可以为大于7且小于35的整数。
根据上述参数的范围可知,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的RO频域索引最小为M,即避免了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 RA-RNTI的冲突;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的RO频域索引最大为49,即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最大值为64960,在现有的RA-RNTI/MSGB-RNTI取值范围(十进制65522)之内。基于上文陈述的,X为大于7的整数时,还可以避免例如表三列举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之间的冲突的理由,本方案也可以避免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之间的冲突,或者,可以避免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之间的冲突。所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在避免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均采用同一RNTI计算规则导致的RNTI冲突的同时,避免RNTI的取值超出现有技术中定义的RNTI的取值范围。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网络设备支持两步随机接入时,X可以为大于23的整数。以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为REDCAP终端设备,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为传统终端设备为例,参考图15,例如X=24,M=8时,A=32。又或者,例如X=24,M=4时,A=28。
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1),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MSGB-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2),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1),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MSGB-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2),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或者MSGB-RNTI时,上述公式(1)或公式(2)中,0≤f_id<8;计算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或者MSGB-RNTI时,上述公式(1)中,M+X≤f_id≤M+X+7。
根据上述参数的范围可知,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的RO频域索引最小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的RO频域索引+25。也就是说,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的RO频域索引不能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的RO频域索引+8,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避免例如表三列举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或MSGB-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或MSGB-RNTI之间的冲突;或者可以避免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地,由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RO频域索引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RO频域索引+32可以推导得出,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RO对应的RA-RNTI至少是在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RO对应的MSGB-RNTI的基础上加上17920。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避免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MSGB-RNTI之间的冲突,或者可以避免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MSGB-RNTI之间的冲突。综上,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避免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 对应的RA-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NTI(包括RA-RNTI与MSGB-RNTI)之间的冲突;或者可以避免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包括RA-RNTI与MSGB-RNTI)之间的冲突。
进一步地,当网络设备支持两步随机接入时,X可以为大于23且小于35的整数。
根据上述参数的范围可知,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的RO频域索引最大为49,即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最大值为64960,在现有的RA-RNTI/MSGB-RNTI取值范围之内。基于上文陈述的,X为大于23的整数时,可以避免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NTI(包括RA-RNTI与MSGB-RNTI)之间的冲突的理由,本方案也可以避免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A-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NTI(包括RA-RNTI与MSGB-RNTI)之间的冲突,或者,可以避免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包括RA-RNTI与MSGB-RNTI)之间的冲突。所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在避免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均采用同一RNTI计算规则导致的RNTI冲突的同时,避免RA-RNTI的取值超出现有技术中定义的RNTI的取值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支持两步随机接入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MSGB-RNTI的方案,也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仅支持四步随机接入的场景下,确定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A-RNTI。且基于与上述确定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MSGB-RNTI的方案相似的理由,本方案也可以实现与确定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MSGB-RNTI的方案相似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频分RO个数M可以是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共享SIB1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从共享SIB1中读取的,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个数可以是第一业务类型业务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共享SIB1的情况下,终端设备从共享SIB1中读取的。当然,对于无法获知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个数M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如下方案: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M。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获知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M。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SIB1中,也可以独立于SIB1发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以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为传统终端设备为例,本申请实施例中,考虑到传统终端设备的RA-RNTI/MSGB-RNTI不同取值范围如图16所示,RA-RNTI取值范围为十进制[1,17920],MSGB-RNTI取值范围为十进制[17921,35840]。但是,例如传统终端设备的RA-RNTI取值范围[1,17920]中,传统终端设备根据RO配置资源得到的实际使用的RA-RNTI取值的个数远远达不到17920。例如按照传统终端设备四步随机接入的RO的配置,时域上一个帧内最多配置的RO的个数为140个,给定的时域内配 置的频分RO个数最多为8个,因此在一个帧内时频域可以配置的最多RO个数为140×8=1120,即传统终端设备的RA-RNTI的取值最多为1120个,考虑到SUL和NUL的配置传统RA-RNTI的取值最多为2240个,远远不到最大值17920。因此,传统终端设备的RNTI取值范围中,存在许多不被实际使用的“空余”取值。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方案,利用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第二业务类型业务的RA-RNTI和/或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第二业务类型业务的MSGB-RNTI的取值范围中没有使用的空余数值,通过建立一种映射机制,使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第一业务类型业务的RA-RNTI和/或MSGB-RNTI能映射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第二业务类型业务的RNTI空闲取值,从而能避免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NTI之间的冲突;或者可以避免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之间的冲突。
同时,示例性地,如图17所示,随着设备类型和业务类型对PRACH资源的分割,按照现有的划分RA-RNTI和MSGB-RNTI的方式,若在此基础上,继续划分各个设备或者业务类型对应的RA-RNTI/MSGB-RNTI,例如REDCAP终端设备的RA-RNTI和MSGB-RNTI,划分出的RA-RNTI/MSGB-RNTI取值范围可能会超过现有的RA-RNTI/MSGB-RNTI最大取值(十进制65522),进而需要对RNTI占用的比特数进行扩展,影响对PDCCH的CRC的加扰过程,增加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实现复杂度。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方案,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第一业务类型业务的RA-RNTI和/或MSGB-RNTI能映射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第二业务类型业务的RNTI空闲取值,使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第一业务类型业务的RA-RNTI和/或MSGB-RNTI不超过现有的RA-RNTI/MSGB-RNTI的取值范围。
即,对于上述步骤S902和步骤S903,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确定的,第二RNTI为第二RO关联的RNTI之外的取值,第二RO是为第二设备类型和/或第二业务类型配置的RO。下面对该实现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S1201,确定第二RO关联的RNTI之外的第二RNTI。
当前RNTI的取值范围如下表四所示,可以看出当前RNTI取值范围为十六进制0000-FFFF,包含16比特,其中RA-RNTI和/或MSGB-RNTI可以取65522个数值(十六进制0001-FFF2)。可以将RA-RNTI和/或MSGB-RNTI可用的RNTI取值集合记为RNTI_S1,满足如下关系:RNTI_S1(i)∈RNTI_S1,表示RNTI_S1(i)是RNTI_S1中的数值;其中i=1,…,N1,i表示集合RNTI_S1中数值的索引,N1为集合RNTI_S1包括的数值的个数。可选的,RNTI_S1中元素的索引可以按照元素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索引进行递增。可选的,RNTI_S1的起始索引可以为0或1,即i=1,…,N1,或者i=0,…,N1-1。
表四
第二RO关联的RNTI可以包括第二RO关联的RA-RNTI和/或第二RO关联的MSGB-RNTI。其中,第二RO为网络设备为第二设备类型和/或第二业务类型配置的RO。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RO关联的RA-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1),第二RO关联的MSGB-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2),在此不再赘述。可以将第二RO关联的RA-RNTI/MSGB-RNTI取值的集合记为RNTI_S2,满足如下关系:RNTI_S2(j)∈RNTI_S2,表示RNTI_S2(j)是RNTI_S2中的数值;其中j=1,…,N2,j表示集合RNTI_S2中数值的索引;N2为集合RNTI_S2包含的数值的个数,由第二RO的配置信息确定。RNTI_S2包含于RNTI_S1,即
第二RNTI为在RA-RNTI和/或MSGB-RNTI的取值范围的所有数值中,除去第二RO关联的RNTI的取值后的空余取值。因此可以记为RNTI_S3=C RNTI_S1(RNTI_S2),表示RNTI_S3为RNTI_S2在RNTI_S1中的补集。其中,RNTI_S3为第二RNTI的集合,满足如下关系:RNTI_S3(k)∈RNTI_S3,表示RNTI_S3(k)是RNTI_S3中的数值。其中,RNTI_S3(k)为第二RNTI的取值,k=1,…,N3,k表示集合RNTI_S3中第二RNTI的索引;N3为集合RNTI_S3包含的第二RNTI的个数。
S1202,确定第三RNTI,第三RNTI是根据计算规则和第一RO确定的RNTI。
第三RNTI是根据计算规则和第一RO确定的RNTI取值。可以将根据第一RO和计算规则确定的第三RNTI组成的集合记作RNTI_S4,第三RNTI的取值记作RNTI_S4(m),则二者满足如下关系:RNTI_S4(m)∈RNTI_S4,表示RNTI_S4(m)是RNTI_S4中的数值。其中m=1,…N4,m表示集合RNTI_S4中数值的索引;N4为集合RNTI_S4包含的数值的个数,由第一RO的配置信息确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三RNTI并不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实际使用来加扰或解扰PDCCH的RNTI,而是确定第一RO对应的第一RNTI过程中的中间参数,具体可见下文的说明。
可选的,第三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1),此时第三RNTI通过本实施例中映射机制确定的第一RNTI为第一RO关联的RA-RNTI或此时第三RNTI通过本实施例中映射机制确定的第一RNTI为第一RO关联的MSGB-RNTI。
可选的,第三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2),此时第三RNTI通过本实施例中映射机制确定的第一RNTI为第一RO关联的MSGB-RNTI。
可选的,第三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上述公式(19)-(24)中的任意一项,此时第三RNTI通过本实施例中映射机制确定的第一RNTI为第一RO关联的MSGB-RNTI。可选的,第三RNTI不属于现有的RA-RNTI/MSGB-RNTI取值范围,可以记为第三 或者第三RNTI>RNTI_S1(N1),或者第三RNTI>RNTI_S1(1)。
可选的,第三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其他公式,此时第三RNTI通过本实施例中映射机制确定的第一RNTI为第一RO关联的RA-RNTI或MSGB-RNTI。可选的,第三RNTI不属于现有的RA-RNTI/MSGB-RNTI取值范围,可以记为第三 或者第三RNTI>RNTI_S1(N1),或者第三RNTI>RNTI_S1(1)。可选的,第三RNTI与第二RO关联的RNTI存在冲突,可以记为第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1201与步骤S1202之间没有必然的执行先后顺序,可以是先执行步骤S1101,再执行步骤S1102;也可以是先执行步骤S1102,再执行步骤S1101;还可以是同时执行步骤S1101与步骤S1102,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S1203:根据第二RNTI和第三RNTI确定第一RNTI。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RNTI为第二RNTI的索引对应第三RNTI时,第二RNTI的取值。即,第一RNTI为k对应RNTI_S4(m)时,RNTI_S3(k)的数值。
其中,第二RNTI的索引为第二RNTI在集合RNTI_S3中的索引。可选的,第二RNTI的索引规则可以为按照第二RNTI从小到大的顺序,索引进行递增,或者按照第二RNTI从大到小的顺序,索引进行递增,或者从某个预设特定值开始,按照第二RNTI从小到大的顺序,索引进行递增,或者从某个预设特定值开始,按照第二RNTI从大到小的顺序,索引进行递增。可选的,索引可以依次递增,或者递增时跳过某些RNTI取值。可选的,第二RNTI的起始索引可以为0或1。即k=1,2,…,N3,或者k=0,1,…,N3-1。
通过第二RNTI的索引与第三RNTI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RNTI。
可选的,第一RNTI为第二RNTI的索引等于第三RNTI时第二RNTI的取值。即第一RNTI=RNTI_S3(k),其中k等于第三RNTI。可以记为第一RNTI为k=RNTI_S4(m)时,RNTI_S3(k)的数值。
示例性的,如图18所示,具体举例说明如下:在图18中,RA-RNTI和/或MSGB-RNTI的取值范围RNTI_S1={1,2,…65522}。第二RO关联的RNTI可以为图18中RNTI取值范围中的1、701、703和6500等值,即RNTI_S2={1,…,701,703,…6500,17918}。第二RNTI包含2、3、4、702、6502和17920等值,为在RA-RNTI/MSGB-RNTI取值范围内,除去第二RO关联的RNTI后的空余取值,即RNTI_S3=C RNTI_S1(RNTI_S2)={2,3,4,…700,702,704,…6499,6501,…17919,17920,…,65522}。第二RNTI的索引为将第二RNTI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编号时,对应的编号的数值,例如,索引1对应空余取值2,索引2对应空余取值3,索引3对应空余取值4,索引565对应空余取值702等,即RNTI_S3(1)=2,RNTI_S3(2)=3,RNTI_S3(3)=4,RNTI_S3(565)=702等。第三RNTI为例如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第一业务类型业务根据上述某一计算规则和第一RO确定,包括1、565、5400和16940等值,即RNTI_S4={1,…565,…5400,…1694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第一RNTI为第二RNTI的索引对应第三RNTI时,第二RNTI的取值,例如,当通过计算规则和第一RO确定的第三RNTI为1时,第一RNTI为第二RNTI的索引为1时对应的空余取值2,即第一RNTI=RNTI_S3(1)=2;或者,当通过算规则和第一RO确定的第三RNTI为565时,第一RNTI为第二RNTI的索引为565时对应的空余取值702,即第一RNTI=RNTI_S3(565)=702。即,第三RNTI为1时,可以映射到第二RNTI的取值2;第三RNTI为565时,可以映射到第二RNTI的取值702。
可选的,第一RNTI为第二RNTI的索引等于(第三RNTI-1)时第二RNTI的取值。即第一RNTI等于RNTI_S3(n),其中n等于(第三RNTI-1)。可以记为第一RNTI为k=(RNTI_S4(m)-1)时,RNTI_S3(k)的数值。本方案的映射方式与上 文中,第一RNTI为k=RNTI_S4(m)时,RNTI_S3(k)的数值的方案的映射方式类似,具体的示例可见上文对图18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RNTI为第二RNTI的索引对应第三RNTI的索引时,第二RNTI的取值。即,第一RNTI为k对应m时,RNTI_S3(k)的数值。
第二RNTI的索引不再赘述。第三RNTI的索引为第三RNTI在集合RNTI_S4中的索引。可选的,第三RNTI的索引规则可以为按照第三RNTI从小到大的顺序,索引进行递增,或者按照第三RNTI从大到小的顺序,索引进行递增,或者从某个预设特定值开始,按照第三RNTI从小到大的顺序,索引进行递增,或者从某个预设特定值开始,按照第三RNTI从大到小的顺序,索引进行递增。可选的,第三RNTI的起始索引可以为0或1。即m=1,2,…N4,或者m=0,1,…N4-1。
通过第二RNTI的索引与第三RNTI的索引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RNTI。
可选的,第一RNTI为第二RNTI的索引等于第三RNTI的索引时第二RNTI的取值。即第一RNTI等于RNTI_S3(k),其中k等于第三RNTI的索引。可以记为第一RNTI为k=m时,RNTI_S3(k)的数值。
示例性的,如图19所示,具体举例说明如下:在图18中,RA-RNTI和/或MSGB-RNTI的取值范围RNTI_S1={1,2,…65522}。第二RO关联的RNTI可以为图19中RNTI取值范围中的1、701、703和6500等值,即RNTI_S2={1,…,701,703,…6500,17918}。第二RNTI包含2、3、4、702、6502和17920等值,为在RA-RNTI/MSGB-RNTI取值范围内,除去第二RO关联的RNTI后的空余取值,即RNTI_S3=C RNTI_S1(RNTI_S2)={2,3,4,…700,702,704,…6499,6501,…17919,17920,…,65522}。第二RNTI的索引为将第二RNTI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编号时,对应的编号的数值,例如,索引1对应空余取值2,索引2对应空余取值3,索引3对应空余取值4,索引565对应空余取值702,即RNTI_S3(1)=2,RNTI_S3(2)=3,RNTI_S3(3)=4,RNTI_S3(565)=702等。第三RNTI为例如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第一业务类型业务根据上述某一计算规则确定的MSGB-RNTI,包括1、14、5400和16940等值,即RNTI_S4={1,14,…5400…1694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第一RNTI为第二RNTI的索引等于第三RNTI的索引时第二RNTI的取值,例如,通过计算规则和第一RO确定的第三RNTI取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编号,得到第三RNTI的索引。例如,第三RNTI为1时索引为1,第三RNTI为14时索引为2,第三RNTI为5400时索引为565,即RNTI_S4(1)=1,RNTI_S3(2)=14,RNTI_S3(565)=5400。当第三RNTI确定为1时,第三RNTI索引为1,第一RNTI为第二RNTI的索引为1时对应的空余取值2,即当第三RNTI=1时,RNTI_S4(m)中的m=1,第一RNTI=RNTI_S3(1)=2;或者,当第三RNTI确定为14时,第三RNTI索引为2,第一RNTI为第二RNTI的索引为2时对应的空余取值3,即当第三RNTI确定为14时,RNTI_S4(m)中的m=2,RNTI=RNTI_S3(2)=3;或者,当第三RNTI确定为5400时,第三RNTI索引为565,第一RNTI为第二RNTI的索引为565时对应的空余取值702,即当第三RNTI确定为5400时,RNTI_S4(m)中的m=565,RNTI=RNTI_S3(565)=702;即,第三RNTI为1时,可以映射到第二RNTI的取值2;第三RNTI为14时,可以映射到第二RNTI的取值3;第三RNTI为5400时,可以映射到第二RNTI的取值702。
可选的,第一RNTI为第二RNTI的索引等于(N3-第三RNTI的索引)时第二RNTI的取值。即第一RNTI等于RNTI_S3(N3-m),其中m为第三RNTI的索引。可以记为第一RNTI为k=(N3-m)时,RNTI_S3(k)的数值。本方案的映射方式与上文中,第一RNTI为k=m时,RNTI_S3(k)的数值的方案的映射方式类似,具体的示例可见上文对图19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集合概念也可以是数组。
本实施例通过建立映射机制,使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第一业务类型业务的第一RO相关联的第一RNTI映射于第二RO关联的RNTI之外的空余RNTI,此时,第一RO关联的用于加扰PDCCH的RNTI是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者第二业务类型业务不用的空余RNTI,从而可以避免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NTI与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RNTI之间的冲突;或者可以避免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与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之间的冲突。
此外,区别于现有技术中REDCAP终端设备的RO和传统终端设备的RO在频域上错开以识别设备类型或业务类型的方式,考虑到两步随机接入方式中,前导码和PUSCH一起发送。因此可以在PUSCH中直接携带用于指示设备类型或者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网络设备在接收到PUSCH之后,可以根据该指示信息识别设备类型或业务类型。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与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MSGB-RNTI的计算规则均可以满足上述公式(2),第二业务类型业务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MSGB-RNTI的计算规则均可以满足上述公式(2)。
其中,根据上述公式(2),当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与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RO不相同时,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RO关联的MSGB-RNTI与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RO关联的MSGB-RNTI显然不存在冲突的问题。类似的,根据上述公式(2),当第二业务类型业务与第一业务类型业务的RO不相同时,第二业务类型业务的RO关联的MSGB-RNTI与第一业务类型业务的RO关联的MSGB-RNTI显然不存在冲突的问题。
当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与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的RO相同时,此时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与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MSGB-RNTI也相同,网络设备会将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与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各自对应的RAR包含在同一RAR MAC PDU中,此时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与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均接收此RAR MAC PDU,因此不存在由于RNTI相同而解析不到不属于自己的RAR MAC PDU的问题,即不存在MSGB-RNTI冲突的问题。类似的,当第二业务类型业务与第一业务类型业务的RO相同时,第二业务类型业务的RO关联的MSGB-RNTI与第一业务类型业务的RO关联的MSGB-RNTI也不存在冲突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中对确定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值的方案的说明区分了四步随机接入和两步随机接入,是建立在网络设备包括仅支持四步随机接入的网络设备和支持两步随机接入的网络设备的基础上的。若网络设备不根据支持的随机接入形式进行划分,例如网络设备均支持两步随机接入或均仅支持四步随机接入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MSGB-RNTI的方案,也可以应用于不根据随机接入形式进行划分的网络 设备,并实现对应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确定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RNTI的方案中,f_id的最大取值是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的频分RO个数按照现有的定义,可以取{1、2、4、8}个确定的。容易理解的是,若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一业务类型业务的频分RO个数的可取值不再满足现有的定义,本申请实施例中f_id的取值范围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而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对于上述步骤S1104,终端设备在发送前导码和确定出第一RNTI后,可以在RAR窗口内监听第一RNTI加扰的PDCCH以接收对应的RAR,具体过程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设备类型或不同业务类型均采用同一RNTI计算规则导致的RNTI冲突,减少了不同类型终端设备或不同类型业务在随机接入时的互相影响,提高了随机接入的成功率。相关技术效果分析可参考上述实施例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步骤S1101至S1104中终端设备的动作可以由图9所示的终端设备100中的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步骤S1101至S1104中网络设备的动作可以由图9所示的网络设备90中的处理器901调用存储器9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网络设备执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各个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或步骤,也可以由可用于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由网络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或步骤,也可以由可用于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各种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终端设备的装置,或者为可用于终端设备的部件;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网络设备的装置,或者为可用于网络设备的部件。可以理解的是,该通信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对通信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以通信装置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为例,图20示出了一种通信装置200 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200包括收发模块2002和处理模块2001。所述收发模块2002,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用以实现收发功能,例如可以是收发电路,收发机,收发器或者通信接口。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2002,用于在第一RO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处理模块2001,用于监听第一RO关联的第一RNTI加扰的PDCCH;其中,第一RNTI的计算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所述第一业务类型相关。
可选的,收发模块2002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M。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2002,用于在第一RO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处理模块2001用于监听第一RO关联的第一RNTI加扰的PDCCH,其中,第一RO的频域起始标识A=M+X,X为大于7的整数,或者,X为大于23的整数,M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
可选的,收发模块2002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M。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2002,用于在第一RO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处理模块2001用于监听第一RO关联的第一RNTI加扰的PDCCH,其中,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确定的,第二RNTI为第二RO关联的RNTI之外的取值,第二RO是为第二设备类型和/或第二业务类型配置的RO。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20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
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通信装置200可以采用图9所示的终端设备100的形式。
比如,图9所示的终端设备100中的处理器10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终端设备1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随机接入方法。具体的,图20中的收发模块2002和处理模块2001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9所示的终端设备100中的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20中的处理模块2001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9所示的终端设备100中的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20中的收发模块20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9所示的终端设备100中的收发器1003来实现。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200可执行上述随机接入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通信装置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为例,图21示出了一种通信装置21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210包括接收模块2101和发送模块2102。所述接收模块 2101,也可以称为接收单元用以实现接收功能,例如可以是接收电路,接收机,接收器或者通信接口。所述发送模块2102,也可以称为发送单元用以实现发送功能,例如可以是发送电路,发送机,发送器或者通信接口。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收模块2101和发送模块2102也可以合一称之为收发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模块2101,用于在第一RO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发送模块2102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O关联的第一RNTI加扰的PDCCH;其中,第一RNTI的计算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相关。
可选的,发送模块2102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M。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模块2101,用于在第一RO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发送模块2102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O关联的第一RNTI加扰的PDCCH,其中,第一RO的频域起始标识A=M+X,X为大于7的整数,或者,X为大于23的整数,M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
可选的,发送模块2102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M。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模块2101,用于在第一RO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发送模块2102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O关联的第一RNTI加扰的PDCCH,其中,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确定的,第二RNTI为第二RO关联的RNTI之外的取值,第二RO是为第二设备类型和/或第二业务类型配置的RO。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21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
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通信装置210可以采用图9所示的网络设备90的形式。
比如,图9所示的网络设备90中的处理器9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9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网络设备9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随机接入方法。具体的,图21中的接收模块2101和发送模块21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9所示的网络设备90中的处理器901调用存储器9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21中的接收模块2101和发送模块21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9所示的网络设备90中的收发器903来实现。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210可执行上述随机接入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模块或单元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软件、硬件或二者结合来实现。当以上任一模块或单元以软件实现的时候,所述软件以计算机程序指令的方式存在, 并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处理器可以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指令并实现以上方法流程。该处理器可以内置于SoC(片上系统)或ASIC,也可是一个独立的半导体芯片。该处理器内处理用于执行软件指令以进行运算或处理的核外,还可进一步包括必要的硬件加速器,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PLD(可编程逻辑器件)、或者实现专用逻辑运算的逻辑电路。
当以上模块或单元以硬件实现的时候,该硬件可以是CPU、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芯片、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人工智能处理器、ASIC、SoC、FPGA、PLD、专用数字电路、硬件加速器或非集成的分立器件中的任一个或任一组合,其可以运行必要的软件或不依赖于软件以执行以上方法流程。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该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接口与存储器耦合,当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得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被执行。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的,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所述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所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 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9)

  1.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
    监听所述第一RO关联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所述第一RNTI的计算与所述第一设备类型和/或所述第一业务类型相关。
  2.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RO关联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的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所述第一RNTI的计算与所述第一设备类型和/或所述第一业务类型相关。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关系:
    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15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1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UE_type;其中,所述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UE_type取值为1;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service_type;其中,所述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service_type取值为1;
    其中,f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频域索引,0≤f_id<8;s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上行UL载波,当UL载波为普通上行链路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补充上行链路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关系:
    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31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3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14×80×8×2;其中,N为大于15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G;其中,G为大于1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2×UE_type;其中,所述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UE_type取值为1;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2×service_type;其中,所述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service_type取值为1;
    其中,f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频域索引,0≤f_id<8;s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UL载波,当UL载波为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关系:
    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7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0的整数;
    其中,f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频域索引,M≤f_id≤15,M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s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UL载波,当UL载波为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关系:
    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23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2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14×80×8×2;其中,N为大于7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G;其中,G为大于0的整数;
    其中,f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频域索引,M≤f_id≤15,M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s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UL载波,当UL载波为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
  7.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
    监听所述第一RO关联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的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所述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确定的,所述第二RNTI为第二RO关联的RNTI之外的取值,所述第二RO是为第二设备类型和/或第二业务类型配置的RO。
  8.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RO关联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的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所述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确定的,所述第二RNTI为第二RO关联的RNTI之外的取值,所述第二RO是为第二设备类型和/或第二业务类型配置的RO。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确定的,包括:所述第一RNTI是根据所述第二RNTI和第三RNTI确定的,所述第三RNTI为根据计算规则和所述第一RO确定的RNTI。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NTI是根据所述第二RNTI和第三RNTI确定的,包括:
    所述第一RNTI为所述第二RNTI的索引对应所述第三RNTI时,所述第二RNTI的取值。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和第三RNTI确定的,包括:
    所述第一RNTI为所述第二RNTI的索引对应所述第三RNTI的索引时,所述第二RNTI的取值。
  12. 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关系:
    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47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5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14×80×8×2;其中,N为大于31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G;其中,G为大于3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4+14×80×8×2×UE_type;其中,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UE_type取值为1;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 14×80×8×4+14×80×8×2×service_type;其中,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service_type取值为1;
    其中,f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频域索引,0≤f_id<8;s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上行UL载波,当UL载波为普通上行链路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补充上行链路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
  13.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在第一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监听所述第一RO关联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所述第一RNTI的计算与所述第一设备类型和/或所述第一业务类型相关。
  14.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RO关联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所述第一RNTI的计算与所述第一设备类型和/或所述第一业务类型相关。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关系:
    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15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1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UE_type;其中,所述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UE_type取值为1;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service_type;其中,所述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service_type取值为1;
    其中,f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频域索引,0≤f_id<8;s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上行UL载波,当UL载波为普通上行链路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补充上行链路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关系:
    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31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3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14×80×8×2;其中,N为大于15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G;其中,G为大于1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2×UE_type;其中,所述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UE_type取值为1;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2×service_type;其中,所述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service_type取值为1;
    其中,f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频域索引,0≤f_id<8;s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UL载波,当UL载波为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
  17. 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关系:
    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7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0的整数;
    其中,f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频域索引,M≤f_id≤15,M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s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UL载波,当UL载波为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
  18. 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关系:
    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23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2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14×80×8×2;其中,N为大于7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G;其中,G为大于0的整数;
    其中,f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频域索引,M≤f_id≤15,M为第二设备类型终端设备或第二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频分RO的个数;s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第一个 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UL载波,当UL载波为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
  19.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在第一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监听所述第一RO关联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的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所述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确定的,所述第二RNTI为第二RO关联的RNTI之外的取值,所述第二RO是为第二设备类型和/或第二业务类型配置的RO。
  20.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RO关联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的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所述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确定的,所述第二RNTI为第二RO关联的RNTI之外的取值,所述第二RO是为第二设备类型和/或第二业务类型配置的RO。
  21. 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确定的,包括:所述第一RNTI是根据所述第二RNTI和第三RNTI确定的,所述第三RNTI为根据计算规则和所述第一RO确定的RNTI。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NTI是根据所述第二RNTI和第三RNTI确定的,包括:
    所述第一RNTI为所述第二RNTI的索引对应所述第三RNTI时,所述第二RNTI的取值。
  23.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和第三RNTI确定的,包括:
    所述第一RNTI为所述第二RNTI的索引对应所述第三RNTI的索引时,所述第二RNTI的取值。
  24. 根据权利要求21-2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RNTI的计算规则满足如下关系:
    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其中,N为大于47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G;其中,G为大于5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N)+14×80×8×ul_carrier_id+14×80×8×2;其中,N为大于31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14×80×8×G;其中,G为大于3的整数;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4+14×80×8×2×UE_type;其中,第一设备类型终端设备对应的UE_type取值为1;
    或者,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4+14×80×8×2×service_type;其中,第一业务类型业务对应的service_type取值为1;
    其中,f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频域索引,0≤f_id<8;s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索引,0≤s_id<14;t_id表示所述第一RO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0≤t_id<80;ul_carrier_id表示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上行UL载波,当UL载波为普通上行链路N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0,当UL载波为补充上行链路SUL载波时ul_carrier_id为1。
  25.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当所述通信装置运行时,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程序,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6或7-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6或7-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6或7-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 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所述终端设备,用于在第一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
    所述网络设备,用于在所述第一RO上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RO关联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的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所述第一RNTI的计算与所述第一设备类型和/或所述第一业务类型相关联;
    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于监听所述第一RO关联的第一RNTI加扰的PDCCH。
  29. 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所述终端设备,用于在第一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第一RO对应于第一设备类型和/或第一业务类型;
    所述网络设备,用于在所述第一RO上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RO关联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的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所述第一RNTI是根据第二RNTI确定的,所述第二RNTI为第二RO关联的RNTI之外的取值,所述第二RO是为第二设备类型和/或第二业务类型配置的RO;
    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于监听所述第一RO关联的第一RNTI加扰的PDCCH。
CN202080106720.XA 2020-12-30 2020-12-30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164727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41619 WO2022141249A1 (zh) 2020-12-30 2020-12-30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72778A true CN116472778A (zh) 2023-07-21

Family

ID=82259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6720.XA Pending CN116472778A (zh) 2020-12-30 2020-12-30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45547A1 (zh)
EP (1) EP4258791A4 (zh)
CN (1) CN116472778A (zh)
WO (1) WO202214124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09979B1 (ko) * 2017-06-07 2023-03-1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랜덤 액세스 응답을 식별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0876205B (zh) * 2018-08-31 2022-02-1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Ro的指示、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基站、终端
WO2020167794A1 (en) * 2019-02-13 2020-08-20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sg-a transmission in two-step rach
CN111757488A (zh) * 2019-03-29 2020-10-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US11785648B2 (en) * 2019-08-09 2023-10-10 Intel Corporation RAR window enhancement dur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new radio (NR)-unlicensed spectrum
CN111557119B (zh) * 2020-03-09 2023-09-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58791A4 (en) 2024-03-20
US20230345547A1 (en) 2023-10-26
EP4258791A1 (en) 2023-10-11
WO2022141249A1 (zh) 2022-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3372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側とユーザー機器側の装置及び方法
US20200099494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76801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0635875B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9842953A (zh) 随机接入方法及用户设备
JP6537193B2 (ja) リソース再使用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US10693618B2 (en) Multiplexed messaging in wireless network
US9820163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418801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33366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CN108809579B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033495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to generate and process a clear to send announcement frame
CN116567850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6472778A (zh)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162816B (zh) 网络发现方法、站点及接入点
CN116671230A (zh) 功率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586882B (zh) 随机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233714B (zh) 一种lte前导分配方法和装置
EP4161159A1 (en) Enhancements for reduced capability new radio devices
US20240187967A1 (en) Enhancements for Reduced Capability New Radio Devices
US20220232634A1 (en) User device and method with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related enhancements
KR102672012B1 (ko) 성능이 감소된 엔알 장치에 의해 조기 표시를 제공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240163777A1 (en) Network slicing-based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40155587A1 (en) Random access responses with bandwidth limitation
CN115136701A (zh) 波束确定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