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72095A - 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72095A
CN116472095A CN202180073946.9A CN202180073946A CN116472095A CN 116472095 A CN116472095 A CN 116472095A CN 202180073946 A CN202180073946 A CN 202180073946A CN 116472095 A CN116472095 A CN 1164720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air
frame
base
bas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39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上栫秀夫
上林弘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472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720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10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filter plates, sheets or pads having plane sur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空气净化器(100)具备基座部(3)和第一过滤器(FL1)。基座部(3)具有吸入空气的吸入口(31)。第一过滤器(FL1)配置在比基座部(3)更靠空气流的下游的位置。第一过滤器(FL1)包括净化空气的净化部(90)和安装净化部(90)的过滤器框体(91)。基座部(3)包括朝向过滤器框体(91)突出的突出部(32)。突出部(32)与过滤器框体(91)相对。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气净化器中,具备垂直于地面的壳体、入风口、出风口、风扇以及两个超滤单元21。入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底部。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顶点部。通过设置于壳体的下方的风扇,从下方的入风口吸入空气,空气经过纵向延伸的壳体的内部的纵向空气通路朝向上方,从上方的出风口吹出。在地面附近以高浓度大量漂白的粉尘有效地被吸引到壳体之下,被吸入壳体内,通过设置在壳体内的可更换的超滤单元进行过滤。两个超滤单元在壳体的最下部在垂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789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气净化器中,在未适当地安装超滤单元的情况下,例如,可能在运转过程中超滤单元脱落而不能有效地执行空气的净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过滤器脱落的空气净化器。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空气净化器具备基座部和第一过滤器。基座部具有吸入空气的吸入口。第一过滤器配置在比所述基座部更靠所述空气流的下游的位置。所述第一过滤器包括:净化所述空气的净化部;以及安装所述净化部的过滤器框体。所述基座部包括朝向所述过滤器框体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过滤器框体相对。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抑制过滤器脱落的空气净化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截面图。
图3A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以及立设部的侧视图。
图3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以及立设部的俯视图。
图4A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滤光器主体的俯视图。
图4B是沿图4A的IVB-IVB线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保持部件及过滤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保持部件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座部的立体图。
图8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8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单元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单元的俯视图。
图12是放大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过滤器主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不重复说明。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方便说明,适当记载三维正交坐标系(X、Y、Z)。并且,在图中,X轴以及Y轴与水平方向平行,Z轴与铅垂方向平行。
参照图1~图1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100。首先,参照图1说明空气净化器100。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相对于空气净化器100的中心轴线AX的轴方向AD、周方向CD以及径方向RD。轴方向AD表示沿着中心轴线AX的方向,与中心轴线AX大致平行。在图1的例子中,轴方向AD与铅垂方向大致平行,周方向CD以及径方向RD与水平方向大致平行。轴方向AD与径方向RD大致正交。径方向RD只要与中心轴线AX大致正交,就能够取得绕中心轴线AX的360度中的任意方向。此外,将从轴方向AD观看对象物记载为俯视观察。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100的图。如图1所示,空气净化器100例如具有大致圆柱形状。具体而言,空气净化器100具备壳体1、基座部3、支承部件5、上部构造体7、操作面板9。
壳体1例如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壳体1的原材料例如是合成树脂。合成树脂例如为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成树脂)。上部构造体7配置在壳体1的上侧内部。操作面板9配置在上部构造体7的上表面。操作面板9受理用于操作空气净化器100的输入,或者通知空气净化器100的状态。操作面板9例如包括按压开关及显示灯。
此外,空气净化器100具有用于吹出空气的吹出口11。吹出口11配置在空气净化器100的上部。具体而言,吹出口11在壳体1的上部在周方向CD上包围上部构造体7。
基座部3配置在空气净化器100的下部。具体而言,基座部3配置在壳体1的下部。基座部3例如具有大致有底圆筒形状。基座部3的原材料例如为合成树脂(例如ABS树脂)。
基座部3具有多个吸入口31。从各吸入口31吸入空气。即,从各吸入口31向空气净化器100的内部导入空气。多个吸入口31在基座部3的周面上沿着周方向CD配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空气净化器100的下方,能够有效地将空气从四方导入空气净化器100的内部。
支承部件5从基座部3的下方支承基座部3。支承部件5例如具有大致圆板形状。
图2是表示空气净化器100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空气净化器100还具备风扇13、离子发生器15、盖部件17、过滤部FL、过滤器保持部件CS。壳体1收纳风扇13、离子发生器15、盖部件17、过滤部FL以及过滤器保持部件CS。
风扇13从各吸入口31吸入空气净化器100外部的空气AR。然后,风扇13从吹出口11将由过滤部FL捕集了尘埃的空气AR吹出到空气净化器100的外部。风扇13是离心风扇。具体而言,风扇13包括电机130和叶轮131。电机130使叶轮131绕中心轴线AX旋转。叶轮131具有多个叶片。
盖部件17在风扇13的上方覆盖风扇13。盖部件17具有用于使空气AR通过的多个通风孔171。
离子发生器15产生离子。其结果,通过过滤部FL的空气AR中含有离子。然后,风扇13从吹出口11吹出含有离子的空气AR。此外,空气AR能通过离子除菌。离子发生器15配置在风扇13与过滤部FL之间。即,离子发生器15配置在比过滤部FL靠空气AR的流动的下游的位置。离子发生器15例如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离子发生器15例如包括放电电极和电源电路。
过滤部FL净化空气AR。过滤部FL配置在风扇13与基座部3之间。也就是说,过滤部FL配置在比基座部3靠空气AR的流动的下游的位置。
具体而言,过滤部FL包括第一过滤器FL1和过滤单元FL2。第一过滤器FL1可以理解为预过滤器。
过滤单元FL2净化空气AR。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单元FL2捕集空气AR所含的尘埃。过滤单元FL2配置在比基座部3靠空气AR的流动的下游的位置。
具体而言,过滤单元FL2包含第二过滤器60和框体80。
第二过滤器60净化空气AR。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器60捕集通过第二过滤器60的空气AR中含有的尘埃。另外,只要第二过滤器60净化空气AR,第二过滤器60的功能就没有特别限定。
第二过滤器60配置在比基座部3靠空气AR的流动的下游的位置。
第二过滤器60配置在比第一过滤器FL1靠空气AR的流动的下游。框体80与第二过滤器60接触并包围第二过滤器60。第二过滤器60及框体80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说明。
第一过滤器FL1净化空气AR。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器FL1捕集通过第一过滤器FL1的空气AR中含有的尘埃。另外,只要第一过滤器FL1净化空气AR,第一过滤器FL1的功能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第一过滤器FL1也可以是进行除臭的除臭过滤器。第一过滤器FL1配置在比基座部3靠空气AR的流动的下游的位置。第一过滤器FL1配置于比第二过滤器60靠空气AR流动的上游的位置。也就是说,第一过滤器FL1配置在第二过滤器60的下方。在后面详细说明第一过滤器FL1。
过滤器保持部件CS保持过滤单元FL2。过滤器保持部件CS配置在壳体1的内部。过滤器保持部件CS例如具有大致有盖四棱筒状。具体而言,过滤器保持部件CS包括框部件40和盖部件41。框部件40在周方向CD上包围第二过滤器60。框部件40例如具有大致四棱筒状。盖部件41覆盖第二过滤器60。盖部件41具有用于使空气AR通过的多个通风口191a。
框体80位于过滤器保持部件CS(具体而言为框部件40)与第二过滤器60之间的间隙,堵塞间隙。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包含尘埃的空气从过滤器保持部件CS与第二过滤器60的间隙流入壳体1的内部。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框体80具有弹性。因此,能够有效地堵塞过滤器保持部件CS与第二过滤器60之间的间隙。优选框体80的原材料是多孔性物质。多孔性物质例如是海绵。根据该优选的例子,能够更有效地堵塞过滤器保持部件CS与第二过滤器60之间的间隙。
基座部3包括基座主体30以及突出部32。基座部3优选还包括多个立设部33。例如,基座主体30、突出部32及多个立设部33是一体成形品。
基座主体30例如具有大致有底圆筒形状。并且,在基座主体30配置有多个吸入口31。此外,多个立设部33从基座主体30立设。
突出部32从基座主体30向第一过滤器FL1突出。并且,突出部32在轴方向AD上与第一过滤器FL1(具体为图4A的第一过滤器框体91)相对。因此,即使在假设未适当地安装第一过滤器FL1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突出部32支承第一过滤器FL1,并在运转中抑制第一过滤器FL1脱落。其结果,能够有效地执行空气AR的净化。此外,即使在未适当地安装第一过滤器FL1的情况下,由于通过突出部32支承第一过滤器FL1,因此,第一过滤器FL1的姿势也维持在大致恒定位置。因此,空气AR适当地通过第一过滤器FL1。其结果,能够有效地执行空气AR的净化。
此外,假设在用户忘记配置第一过滤器FL1的情况下,即使在第二过滤器60因自重而向下方偏离的情况下,第二过滤器60也由突出部32支承。因此,能够抑制第二过滤器60掉落。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吸入口31被第二过滤器60堵塞。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空气AR从各吸入口31顺畅地导入空气净化器100的内部。另外,假设第二过滤器60掉落,则吸入口31有可能被掉落的第二过滤器60堵塞。
此外,假设由于用户对第一过滤器FL1的安装不充分,因此,即使在第一过滤器FL1因自重而向下方偏离的情况下,第一过滤器FL1也由突出部32支承。因此,能够抑制第一过滤器FL1和第二过滤器60掉落。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吸入口31被第一过滤器FL1和第二过滤器60堵塞。因此,能够将空气AR从各吸入口31顺畅地导入空气净化器100的内部。另外,假设第一过滤器FL1掉落,则吸入口31有可能被掉落的第一过滤器FL1堵塞。此外,假设第一过滤器FL1掉落,则第二过滤器60也有因自重而掉落的可能性。其结果,存在吸入口31被掉落的第一过滤器FL1和第二过滤器60堵塞的可能性。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突出部32从基座部3(具体而言是基座主体30)的中央部突出。根据该优选的例子,在从各吸入口31朝向第一过滤器FL1导入空气AR时,能够抑制空气AR向第一过滤器FL1的导入被突出部32阻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2从第一过滤器FL1的下方与第一过滤器FL1(具体为图4A的第一过滤器框体91)接触。因此,通过突出部32能够在维持第一过滤器FL1的轴方向AD的位置的状态下支承第一过滤器FL1。其结果,能够有效地抑制第一过滤器FL1脱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2的前端部32a优选包括朝向第一过滤器FL1呈凸状的曲面。根据该优选的例子,能够抑制从突出部32对第一过滤器FL1(具体为图4A的第一过滤器框体91)的物理影响。此外,假设用户在忘记配置第一过滤器FL1的情况下,即使在向下方偏离的第二过滤器60与突出部32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从突出部32对第二过滤器60的物理影响。
接下来,参照图3A及图3B,对突出部32及立设部33进行说明。图3A是表示突出部32及立设部33的侧视图。图3B是表示突出部32及立设部33的俯视图。
如图3A及图3B所示,突出部32配置在中心轴线AX上,并沿着轴方向AD延伸。此外,突出部32为大致柱状。例如,突出部32具有大致圆柱形状。另外,只要突出部32从基座主体30突出,突出部32的形状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突出部32可以具有大致圆锥台形状。此外,突出部32的数量也不限于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此外,突出部32的位置也不被限定,能够进行任意的配置。
多个立设部33沿着周方向CD隔开间隔地配置在突出部32的周面。多个立设部33分别从立设部33的前端部向基端部扩展。例如,立设部33具有大致三角形状。另外,如图3B所示,在俯视观察时,各立设部33向径方向RD外侧延伸。此外,多个立设部33中的至少两个立设部33相互不平行。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在第二过滤器60具有褶皱结构的情况下,具有如下的效果。即,假设用户在忘记配置第一过滤器FL1的情况下,即使突出部32进入了向下方偏离的第二过滤器60中的褶皱结构的峰和峰的间隙,也能够通过相互不平行的立设部33抑制第二过滤器60进一步向下方偏离。这是因为,相互不平行的立设部33作为止挡件发挥功能。
在图3B的例子中,多个立设部33中的在周方向CD上相邻的立设部33a与立设部33b相互不平行。在俯视观察时,立设部33a与立设部33b成大致直角。另外,多个立设部33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而且,例如,立设部33a与立设部33b既可以是大致锐角,也可以是大致钝角。
接下来,参照图4A及图4B,说明第一过滤器FL1。图4A是表示第一过滤器FL1的俯视图。第一过滤器FL1能够水洗。
如图4A所示,第一过滤器FL1具备第一过滤器主体90和第一过滤器框体91。在图4A中,为了便于观察图,在第一过滤器主体90上标有斜线。第一过滤器主体90相当于“净化部”的一个例子。第一过滤器框体91相当于“过滤器框体”的一个例子。
第一过滤器主体90对通过第一过滤器主体90的空气AR进行净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器主体90捕集通过第一过滤器主体90的空气AR所包含的尘埃。第一过滤器主体90使空气AR通过,并为大致片状。在图4A的示例中,第一过滤器主体90大致呈四边形。第一过滤器主体90的原材料例如为合成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器主体90能够捕集的尘埃(粒子)的最小尺寸比第二过滤器60(图2)能够捕集的尘埃(粒子)的最小尺寸大。
因此,通过第一过滤器主体90捕集尺寸较大的尘埃。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位于第一过滤器主体90的下游的第二过滤器60因尺寸较大的尘埃而堵塞。其结果,与不配置第一过滤器主体90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第二过滤器60的捕集效率的降低。由于第二过滤器60位于第一过滤器主体90的下游,因此捕集尺寸较小的尘埃。
另外,只要第一过滤器主体90净化空气AR,第一过滤器主体90的功能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第一过滤器主体90也可以具有除臭功能。
第一过滤器框体91上安装有第一过滤器主体90。第一过滤器框体91的原材料例如为合成树脂(例如,聚丙烯(PP))。作为一例,第一过滤器框体91包括大致四角环状的框部931、大致直线状的骨架部932、大致直线状的骨架部933。骨架部932和骨架部933大致正交。骨架部932从框部931的一边90a延伸到相对的另一边90b。骨架部933从框部931的一边90c延伸到相对的另一边90d。
图4B是沿图4A的IVB-IVB线的截面图。如图4B所示,突出部32在轴方向AD上从第一过滤器FL1的下方与第一过滤器框体91相对。并且,突出部32与第一过滤器框体91接触。也就是说,突出部32与第一过滤器框体91接触,而不与第一过滤器主体90接触。因此,能够防止第一过滤器主体90的破损。
优选的是,突出部32与第一过滤器框体91的中央部934相对。而且,突出部32与中央部934接触。中央部934是骨架部932和骨架部932的交叉部分。中心轴线AX通过中央部934。中央部934相当于“对置部”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如参照图2所说明的,优选的是,突出部32从基座部3的中央部突出,中心轴线AX通过突出部32。根据该优选的例子,具有如下的效果。
即,例如,在基座部3通过螺纹式卡合(水平旋转)安装于壳体1(例如,过滤器保持部件CS)时,即使在使基座部3绕中心轴线AX水平旋转的情况下,突出部32的位置也不会变化,或者几乎不变化。这是因为,突出部32配置在作为旋转中心的中心轴线AX上。即,突出部32几乎不改变位置,仅进行旋转。因此,与突出部32的位置随着基座部3的水平旋转而变化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第一过滤器框体91的面积。其结果,能够降低第一过滤器主体90的压力损失。另外,关于基座部3的螺纹式卡合,将在后面说明。
更优选地,第一过滤器框体91具有凹部935。凹部935配置在中央部934的下表面。凹部935向轴方向AD上侧凹陷。凹部935例如具有向轴方向AD上侧凹陷的大致碗形状(大致弯曲面)。并且,在凹部935嵌入突出部32的前端部32a。根据该优选的例子,能够抑制突出部32从中央部934偏离。因此,可以抑制突出部32从第一过滤器框体91偏离,与第一过滤器主体90接触。
如图4A及图4B所示,第一过滤器框体91还包括第一爪部936和第二爪部937。
第一爪部936从框部931的一边90c朝向框部931的外部突出。
第二爪部937配置在框部931的另一边90d。第二爪部937在截面视图中,具有大致U字形状。第二爪部937具有弹性。例如,第二爪部937构成板簧。
接着,参照图5以及图6说明过滤器保持部件CS。图5是表示过滤器保持部件CS以及过滤单元FL2的立体图。在图5中,为了易于观察附图,对框体80标注倾斜的虚线。
如图5所示,过滤器保持部件CS保持过滤单元FL2。过滤单元FL2的详细情况将后述。
过滤器保持部件CS具有大致四边形的开口PN。过滤单元FL2从开口PN露出。
过滤器保持部件CS还包括伸出部42、多个壁部43、第一卡合部44、第二卡合部45。在图5的例子中,过滤器保持部件CS包括四个壁部43。
伸出部42在轴方向AD上位于过滤器保持部件CS的与盖部件41(图2)相反的一侧。而且,伸出部42从过滤器保持部件CS的框部件40的轴方向AD下端向径方向RD外侧伸出。
多个壁部43沿着周方向CD配置于伸出部42。各壁部43从伸出部42向轴方向AD下侧突出。此外,各壁部43沿着周方向CD弯曲,具有大致圆弧形状。进一步地,在周方向CD上相邻的壁部43与壁部43之间形成有间隙46。
第一卡合部44配置在伸出部42上。第一卡合部44相对于壁部43配置在径方向RD内侧。第一卡合部44朝向轴方向AD下侧突出。第一卡合部44具有孔44a。孔44a向径方向RD外侧凹陷。
第二卡合部45配置在伸出部42上。第二卡合部45相对于壁部43配置在径方向RD内侧。第二卡合部45向轴方向AD上侧凹陷。
在此,图4A及图4B所示的第一过滤器FL1的第一爪部936与第一卡合部44卡合。具体而言,第一过滤器FL1的第一爪部936插入第一卡合部44的孔44a。而且,图4A及图4B所示的第一过滤器FL1的第二爪部937与第二卡合部45卡合。其结果,第一过滤器FL1安装于过滤器保持部件CS。在第一过滤器FL1安装于过滤器保持部件CS的状态下,第一过滤器FL1的四个角部分别位于四个间隙46。
此外,过滤器保持部件CS还包括用于安装基座部3(图1)的多个卡合部47。在图5的例子中,过滤器保持部件CS包括三个卡合部47。各卡合部47配置在壁部43。多个卡合部47例如在周方向CD上大致等间隔地配置。各卡合部47向径方向RD内侧凹陷。
图6是表示过滤器保持部件CS的侧视图。如图6表示,作为一例,过滤器保持部件CS的卡合部47具有大致L字形状。具体而言,卡合部47包括第一凹部470和第二凹部471。第一凹部470从壁部43的外表面凹陷。第一凹部470从壁部43的下端向轴方向AD上侧延伸。第二凹部471与第一凹部470的上端连续。第二凹部471沿着周方向CD延伸。第二凹部471从壁部43的外表面凹陷。
接下来,参照图7,对将基座部3安装于过滤器保持部件CS的结构(螺纹式卡合的构成)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基座部3的立体图。如图7所示,基座部3具有开口30a。开口30a朝向轴方向AD上侧开放。开口30a是大致圆形。
此外,基座部3还包括底部34、周壁部35、多个爪部36、开口缘部30b。在图7的例子中,基座部3包括三个爪部36。
底部34为大致圆板状。突出部32在底部34从基座部3的中央部突出。周壁部35沿着周方向CD延伸。此外,周壁部35从底部34向轴方向AD上侧延伸。在周壁部35配置有多个吸入口31。开口缘部30b配置在周壁部35的上端。开口缘部30b构成开口30a的边缘,具有大致圆环形状。
多个爪部36沿周方向CD配置在开口缘部30b。例如,多个爪部36沿周方向CD大致等间隔地配置。各爪部36从开口缘部30b向径方向RD内侧突出。
爪部36卡合于图5及图6所示的过滤器保持部件CS的卡合部47。其结果是,基座部3被安装于过滤器保持部件CS。
具体而言,爪部36从下方插入图6所示的过滤器保持部件CS的卡合部47的第一凹部470。并且,当基座部3沿周方向CD旋转时,爪部36进入第二凹部471。其结果是,基座部3被安装于过滤器保持部件CS。
在此,定义基座部3的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基座部3的第一状态表示基座部3相对于壳体1(图1)装卸自如的状态。具体而言,基座部3的第一状态表示基座部3相对于过滤器保持部件CS装卸自如的状态。更具体而言,基座部3的第一状态表示爪部36插入(配置)于卡合部47的第一凹部470的状态。因此,基座部3在第一状态下相对于壳体1(具体而言为过滤器保持部件CS)装卸自如。
基座部3的第二状态表示基座部3相对于壳体1(图1)不能脱离的状态。具体而言,基座部3的第二状态表示基座部3相对于过滤器保持部件CS不能脱离的状态。更具体而言,基座部3的第二状态表示爪部36进入(配置)卡合部47的第二凹部471的状态。换言之,基座部3的第二状态表示基座部3相对于第一状态大致水平地旋转后的状态。进一步换言之,基座部3的第二状态表示基座部3相对于第一状态沿周方向CD旋转的状态。因此,基座部3在第二状态下不能相对于壳体1(具体而言为过滤器保持部件CS)脱离。
接下来,参照图8A以及图8B,对突出部32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8A是表示突出部32的变形例的侧视图。图8B是表示突出部32的变形例的俯视图。以下,有时将突出部32的变形例记载为“突出部32A”。
如图8A及图8B所示,突出部32A还包括多个凸部37。在突出部32的前端侧,多个凸部37在突出部32的周面沿着周方向CD配置。各凸部37向径方向RD外侧突出。此外,如图8B所示,多个凸部37中的至少两个凸部37相互不平行。因此,根据变形例,例如,在第二过滤器60具有褶皱结构的情况下,具有如下的效果。即,假设在用户忘记配置第一过滤器FL1的情况下,即使在突出部32与偏离到下方的第二过滤器60中的褶皱结构的峰和峰的间隙相对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相互不平行的凸部37来抑制第二过滤器60进一步向下方的偏离。这是因为,相互不平行的凸部37作为止挡件发挥功能。
在图8B的例子中,多个凸部37中在周方向CD上相邻的凸部37a与凸部37b相互不平行。在俯视观察时,凸部37a与凸部37b大致呈直角。另外,多个凸部37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并且,例如,凸部37a与凸部37b既可以是大致锐角,也可以是大致钝角。另外,基座部3也可以不具有立设部33。
接着,参照图9~图12,说明过滤单元FL2的详细情况。图9是表示过滤单元FL2的立体图。如图9所示,过滤单元FL2包含第二过滤器60和框体80。第二过滤器60具有挠曲的大致长方体形状(例如,挠曲的大致立方体形状)。也就是说,第二过滤器60具有弯曲的大致长方体形状(例如,弯曲的大致立方体形状)。
第二过滤器60包括一对第一侧面部610、一对第二侧面部620、空气流入面部SF1、和空气流出面部SF2。第一侧面部610相当于“侧面部”的一个例子。
一对第一侧面部610在与轴方向AD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彼此相对。一对第一侧面部610沿着轴方向AD延伸。一对第一侧面部610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侧面部610朝向另一个第一侧面部610弯曲。在图9的例子中,一对第一侧面部610相互弯曲。
在本说明书中的第二过滤器60的说明中,弯曲与挠曲含义相同。
一对第二侧面部620在与轴方向AD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彼此相对。一对第二侧面部620沿着轴方向AD延伸。一对第二侧面部620与一对第一侧面部610大致正交。
空气流入面部SF1中流入空气。空气流入面部SF1与轴方向AD大致正交。此外,空气流入面部SF1与第一侧面部610和第二侧面部620大致正交。
空气从空气流出面部SF2流出。空气流出面部SF2与轴方向AD大致正交。此外,空气流出面部SF2与第一侧面部610及第二侧面部620大致正交。空气流出面部SF2在轴方向AD上与空气流入面部SF1相对。
框体80具有弹性,与第二过滤器60面接触并包围第二过滤器60。框体80例如具有大致四角环形状。框体80配置于第二过滤器60的下端部。具体而言,框体80配置于第二过滤器60的规定方向DZ的后端部。规定方向DZ与轴方向AD大致平行。具体而言,规定方向DZ表示从空气流入面部SF1朝向空气流出面部SF2的方向。
框体80的规定方向DZ上的宽度L1优选比第二过滤器60的规定方向DZ上的宽度L2小。根据该优选的例子,与框体80的宽度L1和第二过滤器60的宽度L2相等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框体80的材料使用材料。因此,能够降低过滤单元FL2的成本。
具体而言,框体80包含一对第一框体部件800和一对第二框体部件810。第一框体部件800相当于“框体部件”的一个例子。
一对第一框体部件800分别与一对第一侧面部610相对应地配置。一对第一框体部件800隔着第二过滤器60彼此相对。
第一框体部件800与弯曲的第一侧面部610接触。例如,第一框体部件800与弯曲的第一侧面部610面接触。具体而言,第一框体部件800的内表面802沿着弯曲的第一侧面部610弯曲,并与弯曲的第一侧面部610接触。例如,第一框体部件800的内表面802与弯曲的第一侧面部610面接触。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在第一框体部件800与弯曲的第一侧面部610之间产生间隙。其结果是,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包含尘埃的空气从第一框体部件800与弯曲的第一侧面部610之间流入到壳体1(图2)的内部。
而且,第一框体部件800的外表面801呈大致直线状延伸。因此,如图5表示,第一框体部件800的外表面801与过滤器保持部件CS(具体而言为框部件40)的内表面40a接触。例如,第一框体部件800的外表面801与内表面40a面接触。并且,过滤器保持部件CS(具体而言为框部件40)的内表面40a是大致平坦面。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一框体部件800与过滤器保持部件CS(具体而言为框部件40)的开口PN之间产生间隙。其结果,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包含尘埃的空气从第一框体部件800与过滤器保持部件CS(具体而言为框部件40)的开口PN之间流入壳体1(图2)的内部。
返回图9,一对第二框体部件810分别与一对第二侧面部620对应配置。一对第二框体部件810隔着第二过滤器60彼此相对。一对第二框体部件810与一对第一框体部件800大致正交。
第二框体部件810与第二侧面部620接触。例如,第二框体部件810与第二侧面部620面接触。具体而言,第二框体部件810的内表面812沿着第二侧面部620,与第二侧面部620接触。例如,第二框体部件810的内表面812与第二侧面部620面接触。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在第二框体部件810与第二侧面部620之间产生间隙。其结果是,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包含尘埃的空气从第二框体部件810与第二侧面部620之间流入到壳体1(图2)的内部。
而且,第二框体部件810的外表面811呈大致直线状延伸。因此,如图5表示,第二框体部件810的外表面811与过滤器保持部件CS(具体而言为框部件40)的内表面40a接触。例如,第二框体部件810的外表面811与内表面40a面接触。
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二框体部件810与过滤器保持部件CS(具体而言为框部件40)的开口PN之间产生间隙。其结果,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包含尘埃的空气从第二框体部件810与过滤器保持部件CS(具体而言为框部件40)的开口PN之间流入壳体1(图2)的内部。
以上,如参照图5所说明的那样,框体80的外周面(一对外表面801以及一对外表面811)与过滤器保持部件CS(具体而言为框部件40)的内表面40a接触(面接触),从而能够抑制包含尘埃的空气从框体80与过滤器保持部件CS(具体而言为框部件40)的开口PN之间流入壳体1(图2)的内部。
返回图9,说明第二过滤器60的第一侧面部610弯曲的原因。即,当将框体80安装于第二过滤器60时,第一侧面部610由于框体80的弹力而弯曲。例如,在将框体80卷绕于第二过滤器60时,第一侧面部610因框体80的弹力而弯曲。原因的详细情况将后述。
图10是表示过滤单元FL2的分解立体图。在图10中,表示了弯曲前的第二过滤器60。如图10所示,第二过滤器60包括第二过滤器框体630和第二过滤器主体650。另外,在图9~图11中,为了易于观察附图,对第二过滤器框体630标注点影线。
第二过滤器框体630包围第二过滤器主体650,保持第二过滤器主体650。第二过滤器框体630具有大致四棱筒状。第二过滤器框体630例如由无纺布构成。无纺布例如包含多种合成树脂。
具体而言,第二过滤器框体630包括一对第一壁部631和一对第二壁部632。第一壁部631相当于“壁部”的一例。
一对第一壁部631在与轴方向AD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彼此相对。一对第一壁部631沿着轴方向AD延伸。一对第一壁部631呈大致平板状。第一壁部631具有大致平坦的外表面631a。
一对第二壁部632在与轴方向AD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彼此相对。一对第二壁部632沿着轴方向AD延伸。一对第二壁部632与一对第一壁部631大致正交。一对第二壁部632为大致平板状。第二壁部632具有大致平坦的外表面632a。
第二过滤器主体650对空气进行净化。因此,第二过滤器主体650能够理解为“净化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器主体650捕集空气中含有的尘埃。第二过滤器主体650具有褶皱结构。例如,第二过滤器主体650具有通过对片状的过滤器滤材交替重复峰折及谷折而构成的锯齿形状。因此,第二过滤器主体650包括多个折弯元件EL。并且,第二过滤器主体650的主体流入面部SF10上显示有褶皱线PL1。此外,在第二过滤器主体650的主体流出面部SF20上,显示有褶皱线PL2。以下,将褶皱线PL1、PL2统称为褶皱线PL。
第二过滤器主体650例如是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过滤器。HEPA过滤器是例如以额定风量相对于粒径0.3μm的粒子具有99.97%以上的粒子捕集率、并且具有初始压力损失为245Pa以下的性能的空气过滤器。
具体而言,第二过滤器主体650包括一对第一主体侧面部651、一对第二主体侧面部652、主体流入面部SF10、主体流出面部SF20。第一主体侧面部651相当于“主体侧面部”的一例。
一对第一主体侧面部651在与轴方向AD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彼此相对。一对第一主体侧面部651沿着轴方向AD延伸。
一对第二主体侧面部652在与轴方向AD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彼此相对。一对第二主体侧面部652沿着轴方向AD延伸。一对第二主体侧面部652与一对第一主体侧面部651大致正交。
空气流入到主体流入面部SF10。主体流入面部SF10与轴方向AD大致正交。此外,主体流入面部SF10与第一主体侧面部651和第二主体侧面部652大致正交。
空气从主体流出面部SF20流出。主体流出面部SF20与轴方向AD大致正交。此外,主体流出面部SF20与第一主体侧面部651和第二主体侧面部652大致正交。主体流出面部SF20在轴方向AD上与主体流入面部SF10相对。
在框体80中,第一框体部件800具有外表面801和内表面802。第二框体部件810具有外表面811和内表面812。
接下来,参照图11说明过滤单元FL2的详细情况。图11是表示过滤单元FL2的俯视图。
首先,参照图11,对第二过滤器60弯曲的原因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即,第二过滤器主体650具有褶皱结构。因此,当将框体80安装于第二过滤器60时,沿着褶皱线PL的延伸方向的第一壁部631及第一主体侧面部651容易因框体80的弹力而弯曲。另一方面,与褶皱线PL大致正交的第二壁部632以及第二主体侧面部652即使在施加了框体80的弹力的情况下也不易弯曲。
以上,参照图9以及图11对第二过滤器60弯曲的原因进行了说明。但是,弯曲的原因没有特别限定,在过滤单元FL2中,第二过滤器60弯曲即可。
接着,参照图11,说明过滤单元FL2。在第二过滤器框体630,一对第一壁部631中,至少一个第一壁部631朝着另一个第一壁部631弯曲。在图11的例子中,一对第一壁部631彼此弯曲。
在第二过滤器主体650中,第一主体侧面部651与第一壁部631相对。而且,第一主体侧面部651沿弯曲的第一壁部631弯曲。弯曲的第一主体侧面部651沿着第二过滤器主体650的褶皱线PL延伸。弯曲的第一主体侧面部651与弯曲的第一壁部631接触。例如,弯曲的第一主体侧面部651与弯曲的第一壁部631面接触。另外,在图11中,为了便于观察图,隔开第一主体侧面部651与第一壁部631的间隔进行了图示。
此外,第二过滤器框体630的第一壁部631的外表面631a与框体80的第一框体部件800的内表面802接触。例如,外表面631a与内表面802面接触。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包含尘埃的空气从框体80与弯曲的第二过滤器框体630之间流入壳体1(图2)的内部。
而且,在第二过滤器主体650中,第二主体侧面部652与第二壁部632相对。而且,第二主体侧面部652与第二壁部632接触。第二主体侧面部652及第二壁部632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直线状延伸。第二主体侧面部652与第二壁部632接触。
而且,第二过滤器框体630的第二壁部632的外表面632a与框体80的第二框体部件810的内表面812接触。例如,外表面632a与内表面812面接触。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包含尘埃的空气从框体80与第二过滤器框体630之间流入壳体1(图2)的内部。
在此,如图11所示,在第二过滤器60中,第一壁部631及第一主体侧面部651构成弯曲的第一侧面部610。因此,第一侧面部610在俯视观察时弯曲。此外,在第二过滤器60中,第二壁部632及第二主体侧面部652构成第二侧面部620。因此,第二侧面部620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直线状延伸。
接着,参照图12说明第二过滤器主体650。图12是放大表示第二过滤器主体650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2中,第二过滤器主体650的主体流入面部SF10的一部分放大表示。
如图12所示,第二过滤器主体650还包括多个间隔件605。间隔件605将相互相邻的折弯元件EL的间隔保持为大致一定。间隔件605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件605也位于第二过滤器主体650的中央部A。因此,假设用户忘记配置第一过滤器FL1(图2)时,即使在第二过滤器60因自重而向下方偏离的情况下,第二过滤器主体650的中央部AA的间隔件605与突出部32(图2)接触。因此,可以抑制突出部32对第二过滤器主体650的折弯元件EL产生物理影响。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可以在各种方式中实施。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能够适当改变。例如,既可以将某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的某构成要素追加到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或者也可以从实施方式删除某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的几个构成要素。
此外,附图为了容易理解发明,将各个构成要素示意性地表示为主体,图示的各构成要素的厚度、长度、个数、间隔等从附图制作的观点出发有时也与实际不同。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各构成要素的结构是一个例子,并无特别限定,能够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这是不言而喻的。
(1)在参照图9以及图10进行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器60的第二侧面部620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直线状。但是,第二侧面部620也可以与第一侧面部610同样地弯曲。在该情况下,框体80的第二框体部件810的内表面812沿着第二侧面部620弯曲。并且,内表面812与第二侧面部620接触。例如,内表面812与第二侧面部620面接触。
具体而言,在第二过滤器60中,第二过滤器框体630的第二壁部632及第二过滤器主体650的第二主体侧面部652也可以与第一壁部631及第一主体侧面部651同样地弯曲。在该情况下,框体80的第二框体部件810的内表面812沿着第二壁部632弯曲。并且,内表面812与第二壁部632的外表面632a接触。例如,内表面812与第二壁部632的外表面632a面接触。
(2)在参照图2及图4B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2与第一过滤器FL1的第一过滤器框体91接触。但是,突出部32也可以从第一过滤器FL1分离。这种情况下,可以抑制负荷从突出部32施加于第一过滤器FL1。具体而言,突出部32从基座主体30向轴方向AD上侧突出。并且,突出部32的前端部32a在轴方向AD上与第一过滤器FL1分离。另外,这种情况下,由于老化,在第一过滤器FL1向下方挠曲时,突出部32可以与第一过滤器FL1的第一过滤器框体91接触。
(3)本申请进一步公开了以下的附记。另外,以下的附记并不限定本发明。
(附记1)
一种过滤单元,其具备:
过滤器,其净化空气;以及
框体,其具有弹性,并与所述过滤器接触并包围所述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彼此相对的一对侧面部,
所述一对侧面部中的至少一个侧面部向另一个侧面部弯曲,所述框体包括与所述弯曲的侧面部接触的框体元件,所述框体元件的内表面沿所述弯曲的侧面部弯曲,并与所述弯曲的侧面部接触,
所述框体元件的外表面呈直线状延伸。
(附记2)
如附记1所述的过滤单元,其中,所述过滤器还包括所述空气流入的空气流入面部和所述空气流出的空气流出面部,所述框体在规定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过滤器在所述规定方向上的宽度,所述规定方向表示从所述空气流入面部朝向所述空气流出面部的方向,
所述框体配置于所述过滤器的所述规定方向的后端部。
(附记3)
如附记1或附记2所述的过滤单元,其中,所述框体元件的所述外表面与空气净化器中保持所述过滤单元的过滤器保持部件的内表面接触。
(附记4)
如附记1至附记3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单元,其中,所述框体的材料是多孔性物质。
(附记5)
如附记1至附记4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单元,其中,所述过滤器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所述框体具有大致四角环形状。
(附记6)
如附记1至附记5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单元,其中,所述过滤器具备:
净化部,其具有褶皱结构,并净化所述空气;以及
通过包围所述净化部并保持所述净化部的过滤器框体,所述过滤器框体包括彼此相对的一对壁部,
所述一对壁部中的至少一个壁部朝向另一个壁部弯曲,所述净化部包括沿着所述弯曲的壁部弯曲的主体侧面部,所述弯曲的主体侧面部沿着所述净化部的褶皱线延伸,所述弯曲的壁部及所述弯曲的主体侧面部构成所述弯曲的侧面部。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提供空气净化器,具有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
3:基座部
30:基座主体
31:吸入口
32:突出部
33:立设部
60:第二过滤器
80:框体
90:第一过滤器主体(净化部)
91:第一过滤器框体(过滤器框体)
100:空气净化器
FL1:第一过滤器
FL2:过滤单元

Claims (8)

1.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基座部,其具有吸入空气的吸入口;以及
第一过滤器,其配置在比所述基座部更靠所述空气流动的下游,
所述第一过滤器具备:
净化部,其净化所述空气;以及
安装有所述净化部的过滤器框体,
所述基座部包括朝向所述过滤器框体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过滤器框体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过滤器框体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从所述基座部的中央部突出,
所述过滤器框体包含与所述突出部相对的对置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部具有多个所述吸入口,
所述多个吸入口沿周方向配置在所述基座部的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收容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壳体,
所述基座部在第一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壳体装卸自如,在第二状态下不能脱离所述壳体,
所述第二状态表示相对于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基座部大致水平地旋转后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部还包括:
基座主体;以及
多个立设部,从所述基座主体竖立设置,
所述多个立设部沿周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所述突出部的周面,
所述立设部从所述立设部的前端部朝向基端部扩展,
所述多个立设部中的至少2个立设部相互不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的前端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过滤器呈凸状的曲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具备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配置在比所述第一过滤器靠所述空气流的下游的位置,并净化所述空气。
CN202180073946.9A 2020-11-12 2021-11-05 空气净化器 Pending CN1164720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88911 2020-11-12
JP2020188911 2020-11-12
PCT/JP2021/040749 WO2022102530A1 (ja) 2020-11-12 2021-11-05 空気清浄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72095A true CN116472095A (zh) 2023-07-21

Family

ID=81602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3946.9A Pending CN116472095A (zh) 2020-11-12 2021-11-05 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102530A1 (zh)
CN (1) CN116472095A (zh)
TW (1) TW202218730A (zh)
WO (1) WO202210253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30584C (en) * 1993-08-23 1999-12-07 Bernard Chiu Filter air cleaner
JP4198650B2 (ja) * 2004-02-09 2008-12-17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空気調和機
WO2007035025A2 (en) * 2005-09-22 2007-03-29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6455279B2 (ja) * 2015-03-30 2019-01-23 Toto株式会社 浴室空調装置
KR20170119227A (ko) * 2016-04-18 2017-10-26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공기 청정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8730A (zh) 2022-05-16
WO2022102530A1 (ja) 2022-05-19
JPWO2022102530A1 (zh) 2022-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91205B2 (en) Air cleaner
CN111804085A (zh) 空气净化器
JP5494613B2 (ja) 集塵装置
US5080699A (en) Filter apparatus
US7655062B2 (en) Filter assembly for a vacuum cleaner
US20040118285A1 (en) Air purifier
JP2014004587A (ja) 空気処理装置
JP5494614B2 (ja) 集塵装置
EP3381537A1 (en) Filter systems with dirty air chamber spacer element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JPH01168315A (ja) 空気清浄器
JP2008018425A (ja) 集塵装置
CN116472095A (zh) 空气净化器
CN111032189B (zh) 过滤器装配件和具有过滤器装配件的空气净化器
KR20210039201A (ko) 재생 가능한 세라믹 촉매필터와 이를 포함하는 필터링 시스템 및 그 관리방법
CN213610272U (zh) 可更换滤材的空气净化机
CN219701410U (zh) 过滤装置及过滤设备
KR100580299B1 (ko) 공기청정기
KR100341724B1 (ko) 가스정화기능을 갖춘 진공청소기
JP2007029283A (ja) 空気清浄機
CN210278541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KR20220146746A (ko) 대용량 공기청정기
KR20230166797A (ko) 필터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청정기
CN115701513A (zh) 过滤单元及加湿装置
KR20230095564A (ko) 공기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청정기
KR20210131673A (ko) 공기 청정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