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71479A - 振动设备、摄像设备、振动设备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振动设备、摄像设备、振动设备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71479A
CN116471479A CN202310055669.XA CN202310055669A CN116471479A CN 116471479 A CN116471479 A CN 116471479A CN 202310055669 A CN202310055669 A CN 202310055669A CN 116471479 A CN116471479 A CN 1164714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control unit
unit
image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556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村浩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6471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714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4Computer-aided capture of images, e.g. transfer from script file into camera, check of taken image quality, advice or proposal for image composition or decision on when to take im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18Focusing ai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4Warning ind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2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the phase dif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1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the image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2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additional sensors, e.g. acceleration sensor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振动设备、摄像设备、振动设备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振动设备包括振动单元和被配置为控制振动单元的振动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振动单元以根据相对于聚焦位置的偏移量的检测结果和在连续进行自动调焦处理的模式中的预定被摄体图像的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个改变振动振幅、振动频率和振动时间中的至少一个,来改变振动单元的振动模式。

Description

振动设备、摄像设备、振动设备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振动设备、摄像设备、振动设备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经已知具有振动装置的摄像设备。日本特开2013-157953公开了一种具有用于向用户通知用于移动摄像设备以将期望被摄体放置在预设被摄体区域中的方向的触觉生成单元的摄像设备。
在日本特开2013-157953中所公开的摄像设备需要针对摄像的预先设置,并且因此难以应对摄像情形中的改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振动设备,其能够通过基于摄像状态生成各种振动来适当地向用户通知摄像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一种振动设备,其包括:振动单元;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耦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具有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进行作为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振动单元的振动的控制单元的操作。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振动单元以根据相对于聚焦位置的偏移量的检测结果和在连续进行自动调焦处理的模式中的预定被摄体图像的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个改变振动振幅、振动频率和振动时间中的至少一个,来改变所述振动单元的振动模式。具有上述振动设备的摄像设备、上述振动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有使得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控制方法的程序的存储介质也构成了本公开的另一方面。
通过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明显。在下文中,术语“单元”可以是指软件上下文、硬件上下文、或者软件和硬件上下文的组合。在软件上下文中,术语“单元”是指功能性、应用、软件模块、功能、例程、指令集或可以由可编程处理器(诸如微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PU)或特别设计的可编程装置或控制器等)执行的程序。存储器包含指令或程序,其中该指令或程序在由CPU执行时,使CPU进行与单元或功能相对应的操作。在硬件上下文中,术语“单元”是指硬件元件、电路、装配件、物理结构、系统、模块或子系统。术语“单元”可以包括机械、光学或电子组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术语“单元”可以包括有源组件(例如晶体管)或无源组件(例如电容器)。术语“单元”可以包括具有基板以及具有各种导电浓度的其他材料层的半导体装置。术语“单元”可以包括可以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以进行指定功能的CPU或可编程处理器。术语“单元”可以包括由晶体管电路或任意其他切换电路实现的逻辑元件(例如,AND(与)、OR(或))。在软件和硬件上下文的组合中,术语“单元”或“电路”是指如上所述的软件和硬件上下文的任意组合。此外,术语“元件”、“装配件”、“组件”或“装置”也可以是指与封装材料集成或不集成的“电路”。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摄像设备的外观立体图,并且图1C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振动装置的配置图。
图2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摄像系统的框图。
图3A至图3C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跟摄(follow-shot)辅助功能正在起作用的情况下的振动控制处理,并且图3D是振动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在按压释放功能按钮的情况下的振动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5A和图5B示出本实施例中的在连续AF操作期间的根据聚焦判断的振动控制处理,并且图5C是振动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6A至图6C示出本实施例中的在摄像视场角内检测到被摄体图像的情况下的振动控制处理,并且图6D是振动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给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现在将参考图1A和图1B给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摄像设备(数字照相机)1的说明。图1A是摄像设备1的正面立体图,并且图1B是摄像设备1的背面立体图。在图1B中,显示单元28是设置在摄像设备1的背面上的显示单元,并且被配置为显示图像和各种信息。触摸面板70a可以检测对显示单元28的显示面(操作面)的触摸操作。取景器外显示单元43是设置在摄像设备1的上表面上的显示单元,并且显示摄像设备1的各种设置值(诸如快门速度和F值(或光圈值)等)。
快门按钮61是用于指示摄像的操作单元,并且是在按压方向上具有两级检测单元的开关。快门按钮61在检测到第一阶段的接通时进行自动调焦(AF)操作,并且在检测到从第一阶段进一步按压快门按钮61之后的第二阶段的接通时进行摄像操作。操作按钮的自定义功能可以改变在检测到第一阶段的接通的情况下的摄像设备1的操作。例如,可以在不操作AF的情况下使得能够进行自动曝光(“AE”)。
模式开关60是用于在各种模式之间切换的操作单元。端子盖40是用于保护诸如用于将外部装置与摄像设备1连接的连接线缆的连接器等的连接器(未示出)的盖。主电子拨盘71是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旋转操作构件。旋转主电子拨盘71可以改变诸如快门速度和F值等的设置值。
电源开关72是在摄像设备1的通电和断电之间切换的操作构件。副电子拨盘73是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旋转操作构件,并且被配置为移动选择框和进给图像等。操作单元70中包括可在上、下、左、右、斜右上、斜右下、斜左下和斜左上这八个方向上操作的多向键(八向键)74,并且该多向键74被配置为提供与多向键74的按压部分相对应的操作。SET(设置)按钮75是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推式按钮,并且主要用于确定所选择的项目。
移动图像按钮76用于指示运动摄像(记录)的开始和停止。AE锁定按钮77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并且被配置为在摄像待机状态下被按压时固定曝光状态。放大按钮78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并且是被配置为在摄像模式的实时取景(“LV”)显示中接通和断开放大模式的操作按钮。在接通放大模式之后操作主电子拨盘71可以放大或缩小LV图像。在播放(或回放)模式下,主电子拨盘71用作被配置为放大播放图像以及增加放大率的放大按钮。
播放按钮79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并且是被配置为在摄像模式和播放模式之间切换的操作按钮。在摄像模式下按压播放按钮79,这将模式变换到播放模式,并且可以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记录介质200中所记录的图像中的最新图像。菜单按钮81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并且按压菜单按钮81可以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可以进行各种类型的设置的菜单画面。用户可以使用显示单元28上所显示的菜单画面、多向键74和SET按钮75等直观地进行各种类型的设置。
照相机侧通信端子10是用于与可附接到摄像设备1且可从摄像设备1拆卸的镜头单元150通信的通信端子。目镜单元16是目镜取景器(对等型取景器)的目镜,并且用户可以通过目镜单元16观看内部电子取景器(EVF)29上所显示的图像。眼睛接近检测单元57是用于检测用户的眼睛是否接近目镜单元16的眼睛接近检测传感器,并且被布置在目镜单元16内部。盖202是用于存储记录介质200的槽的盖。前把持单元90是具有使得用户易于在保持摄像设备1时用其右手把持的形状的保持单元。振动装置(振动单元)100附接到前把持单元90的内表面。
振动装置100根据下面描述的摄像状态来生成各种振动,并且使前把持单元90振动。振动装置100是诸如线性谐振致动器(LRA)型、压电元件型以及音圈(VC)马达型等的振动装置,并且可以可变地设置诸如振动强度(振幅)和振动频率等的振动参数。改变振动参数可以生成各种振动模式。振动装置100和用于控制振动装置100的振动的控制单元(系统控制单元50)构成振动设备。
快门按钮61和主电子拨盘71布置在通过用右手的小指、无名指和中指把持前把持单元90来保持摄像设备1的情况下、用右手的食指可操作的位置处。多向键74和副电子拨盘73布置在相同状态下用右手的拇指可操作的位置处。
现在将参考图1C给出作为附接到前把持单元90的振动装置100的示例的LRA型振动装置的说明。LRA型振动装置100包括振动器100a、磁体100b、弹簧100c、线圈100d和基座100e。振动器100a保持磁体100b,并且通过弹簧100c可移动地耦接到基座100e。线圈100d布置在磁体100b附近,并且电连接到电路板(未示出)。从电路板向线圈100d供给电流并且线圈100d生成电磁力,并且振动器100a由于电磁力以及与磁体100b的吸引力或排斥力而往复运动。作为结果,在图1C中的双向箭头方向上发生振动。
现在将参考图2给出摄像系统300的硬件配置示例的说明。图2是摄像系统300的框图。摄像系统300包括摄像设备(照相机主体)1和可附接到摄像设备1且可从摄像设备1拆卸的镜头单元(镜头设备)150。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该示例,并且也适用于照相机主体和镜头设备彼此集成的摄像设备。
透镜(摄像光学系统)103通常包括多个透镜,但为简单起见,本文仅示出一个透镜。镜头侧通信端子6是使得镜头单元150能够与摄像设备1通信的通信端子,并且照相机侧通信端子10是使得摄像设备1能够与镜头单元150通信的通信端子。镜头单元150经由镜头侧通信端子6和照相机侧通信端子10与系统控制单元(控制单元)50通信。镜头单元150通过内部镜头系统控制电路4经由光圈驱动电路2控制光圈光阑(光圈)5,并且经由AF驱动电路3使透镜103的位置移位以提供聚焦。
AE传感器17测量通过镜头单元150的被摄体的亮度。焦点检测单元11向系统控制单元50输出散焦量信息。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散焦量信息来控制镜头单元150并且进行相位差AF。焦点检测单元11可以使用专用相位差传感器,但不限于该示例,并且可以被配置为图像传感器22的摄像面相位差传感器。
快门101是可以在系统控制单元50的控制下自由地控制图像传感器22的曝光时间的焦平面快门。图像传感器22是包括CCD或CMOS元件等的用于将透镜103所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光电转换元件。在系统控制单元50的功能中,图像传感器22与用于控制使用图像传感器22的摄像的摄像控制单元一起构成摄像单元。A/D转换器23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A/D转换器23用于将从图像传感器22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图像处理单元24针对来自A/D转换器23的数据或来自存储器控制单元15的数据进行预定像素插值、调整大小处理(诸如缩小等)以及颜色转换处理。图像处理单元24还使用所拍摄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定计算处理。基于由图像处理单元24获取的计算结果,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曝光控制和焦点检测(距离测量)控制。作为结果,进行通过镜头(TTL)AF处理、AE处理和闪光灯预发光(EF)处理。图像处理单元24使用所拍摄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定计算处理,并且基于所获得的计算结果来进行TTL自动白平衡(AWB)处理。
来自A/D转换器23的输出数据经由图像处理单元24和存储器控制单元15或经由存储器控制单元15直接写入存储器32。存储器32存储由图像传感器22获得并由A/D转换器23转换为数字数据的图像数据以及显示单元28和EVF 29上所要显示的图像数据。存储器32具有足以存储预定数量的静止图像、预定时段的移动图像和音频数据的存储容量。存储器32也用作图像显示用的存储器(视频存储器)。
D/A转换器19将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图像显示用的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并且将其供给到显示单元28和EVF 29。因此,写入存储器32的显示图像数据经由D/A转换器19显示在显示单元28或EVF 29上。显示单元28和EVF 29在诸如LCD或有机EL等的显示装置上显示根据来自D/A转换器19的模拟信号的信息。照相机的各种设置值(诸如快门速度和F值等)经由取景器外显示单元驱动电路44显示在取景器外显示单元43上。非易失性存储器56是诸如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等的电可擦除且可记录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56存储用于系统控制单元50的操作的常数和程序。
系统控制单元50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或电路的控制单元,并且控制整个摄像设备1。系统控制单元50根据摄像设备1的摄像状态或在用户操作上述各种操作单元的情况下使振动装置100生成振动。系统控制单元50通过执行上述记录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的程序,实现下面将要说明的根据实施例的各个处理。例如,RAM用于系统存储器52,以展开用于系统控制单元50的操作的常数和变量以及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6读出的程序等。系统控制单元50通过控制存储器32、D/A转换器19和显示单元28等来进行显示控制。系统计时器53是用于测量用于各种控制的时间和内置时钟的时间的计时器。
模式开关60、第一快门开关62、第二快门开关64和操作单元70构成了将各种操作指令输入到系统控制单元50的操作单元。模式开关60在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移动(运动)图像拍摄模式和播放模式等之间切换系统控制单元50的操作模式。静止图像拍摄模式中的模式包括自动摄像模式、自动场景判断模式、手动模式、F值(光圈值(Av))优先模式(Av模式)、快门速度优先模式(Tv模式)和程序AE模式(P模式)等。此外,存在作为用于各个摄像场景的摄像设置的各种场景模式和自定义模式。模式开关60使得用户能够在这些模式中的任意模式之间直接切换。可替代地,在模式开关60临时将模式切换到摄像模式的列表画面之后,可以用其他操作构件选择并切换所显示的多个模式中的任意一个模式。类似地,移动图像拍摄模式也可以包括多个模式。
当设置在摄像设备1的快门按钮61被操作一半或被半按压(摄像准备指令)时,第一快门开关62接通,并生成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响应于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而开始诸如AF处理、AE处理、AWB处理和EF处理等的摄像准备操作。当快门按钮61的操作完成时(即快门按钮61被完全按压(摄像指令)时),第二快门开关64接通,并生成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系统控制单元50响应于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而开始自从图像传感器22读出信号到将拍摄图像作为图像文件写入记录介质200的一系列摄像处理操作。
操作单元70包括作为用于接受来自用户的操作的输入单元的各种操作构件。操作单元70包括至少以下操作单元:快门按钮61、主电子拨盘71、电源开关72、副电子拨盘73、多向键74、SET按钮75、移动图像按钮76、AE锁定按钮77、放大按钮78、播放按钮79和菜单按钮81。
电源控制单元80包括电池检测电路、DC-DC转换器和用于切换要通电的块的切换电路等,并且检测是否安装有电池、电池的类型和电池余量。电源控制单元80基于检测结果和来自系统控制单元50的指令来控制DC-DC转换器,并且向包括记录介质200的各个单元供给必要的电压并持续必要的时段。电源单元30包括一次电池(诸如碱性电池或锂电池等)、二次电池(诸如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电池等)和AC适配器等。记录介质I/F 18是与记录介质200(诸如存储卡或硬盘驱动器等)的接口。记录介质200是诸如用于记录拍摄图像的存储卡等的记录介质,并且包括半导体存储器或磁盘等。
通信单元54无线连接或经由有线线缆连接,并且发送和接收视频和音频信号。通信单元54可以连接到无线局域网(LAN)和因特网。通信单元54可以使用Bluetooth(蓝牙)(注册商标)或蓝牙低功耗与外部装置通信。通信单元54可以发送由图像传感器22拍摄到的图像(包括LV图像)以及记录在记录介质200中的图像,并且可以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图像和各种其他信息。
朝向检测单元55检测摄像设备1相对于重力方向的朝向。基于由朝向检测单元55检测到的朝向,来判断由图像传感器22拍摄到的图像是用水平保持的摄像设备1拍摄到的图像还是用垂直保持的摄像设备1拍摄到的图像。朝向检测单元55可以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仪传感器等。摄像设备1的运动(平摇、俯仰、抬升、是否静止等)可以通过使用作为朝向检测单元55的加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仪传感器来检测。
眼睛接近检测单元57是用于检测眼睛(物体)相对于取景器的目镜单元16的接近和远离(接近检测)的眼睛接近检测传感器。系统控制单元50根据眼睛接近检测单元57所检测到的状态将显示单元28和EVF 29的状态在显示(显示状态)和非显示(非显示状态)之间切换。更具体地,至少在摄像待机状态下和在显示目的地可自动切换的情况下,将眼睛的非接近状态下的显示目的地设置为显示单元28,并且断开EVF 29的显示。在眼睛接近期间,将显示目的地设置为EVF 29,并且断开显示单元28的显示。
触摸面板70a和显示单元28可以彼此集成。例如,触摸面板70a被配置为使得透光率不干涉显示单元28的显示,并且附接到显示单元28的显示面的顶层。触摸面板70a上的输入坐标与显示单元28的显示画面上的显示坐标彼此相关联。该配置可以提供如同使用户可以直接操作显示单元28上所显示的画面一样的图形用户界面(GUI)。
现在将参考图3A至图6D给出根据该实施例的振动控制处理的说明。图3A至图3C解释了在跟摄辅助功能的操作期间的振动控制处理,并且示出摄像设备中的LV图像的显示的示例。图3D是示出在跟摄辅助功能的操作期间的振动控制处理中的振动装置100的操作的流程图。
如图3A所示,系统控制单元50通过将检测区域502叠加在LV图像上,在模糊检测的对象区域中显示检测区域502。检测区域502显示在由用户任意指定的位置(例如,初始位置为中心位置)。用户先前设置检测区域502的位置使得构图符合用户预期,并且使摄像设备1平摇使得主被摄体可以放置在该位置。因此,用户可以按预期拍摄主被摄体。模糊指示器503包括指示检测区域502的水平中心的线段5031、指示模糊量的线段5032和指示检测区域502的垂直中心的线段5033。
图3A至图3C示出在横向移动(平摇)照相机的同时在现实世界中横向移动的汽车被摄体的跟摄的显示示例,并且将给出跟摄辅助功能的操作状态的描述作为示例。
在图3A中,线段方向D=垂直,也就是说,模糊量线段的数量N=3的模糊指示器503在检测区域502的垂直方向上向右(在汽车的移动方向的一侧)显示。这指示平摇速度比主被摄体的移动速度慢,并且如果在该状态下进行释放操作,则主被摄体将会模糊。在图3A中,模糊指示器如与交通信号相关联地用红色显示,其指示模糊量大。
在图3B中,线段方向D=垂直,也就是说,模糊量线段的数量N=2的模糊指示器503在检测区域502的垂直方向上略向右(在汽车的移动方向的一侧)显示。这指示平摇速度比主被摄体的移动速度略慢,并且指示如果在该状态下进行释放操作,则主被摄体将会模糊。在图3B中,模糊指示器503如与交通信号相关联地用黄色显示,其指示模糊量是中等。
在图3C中,线段方向D=垂直,也就是说,模糊量线段的数量N=1的模糊指示器503在检测区域502的垂直方向上显示。这指示平摇速度与主被摄体的移动速度几乎相同,并且如果在该状态下进行释放操作,则主被摄体将被拍摄为静止的(跟摄将会成功)。也就是说,这显示了拍照机会(photo opportunity)。在图3C中,模糊指示器如与交通信号相关联地用绿色显示,其指示模糊量极小。
图3D示出了在跟摄辅助功能的操作期间的振动控制处理中的振动装置100的操作流程图。图3D中的各个步骤主要由系统控制单元50来执行。
首先,在步骤S3081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存在于检测区域502中的被摄体识别为主被摄体,并且检测显示单元28上的主被摄体的大小。接下来,在步骤S3082中,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所检测到的主被摄体的大小来计算指示器距离L。
接下来,在步骤S3083中,系统控制单元50检测在穿过检测区域502的中心的直线上的位置处的“运动矢量”。“运动矢量”是指示图像移动了多少和图像在哪个方向上移动的矢量,并且通过在某个图像与一场之前的图像之间或在任意两个图像之间进行模式匹配来检测。接下来,在步骤S3084中,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所检测的“运动矢量”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中的时间波动大的分量(或与摄像设备1的移动方向平行的分量),来计算形成模糊指示器的显示的线段的数量N。在步骤S3085中,系统控制单元50显示与运动矢量垂直的线段。
在步骤S3086中,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步骤S3084中所计算出的分量的大小来确定振动装置100的振动(振动模式)。在步骤S3087中,系统控制单元50生成在步骤S3086中确定的振动。在振动装置100能够生成的强度范围内的相对大的“运动矢量”分量(大模糊)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控制振动以使振动强度(振幅)更大并且使振动频率更高。另一方面,在小“运动矢量”分量(小模糊)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控制振动以使振动强度(振幅)更小并且使振动频率更低。振动强度由电压振幅的强度、振动脉冲(振动频率)的长度和振动时间的长度的组合来控制。可以根据摄像设备1的设置状态来适当地调整摄像设备1的壳体的大小和重量、所安装的镜头单元150的大小和重量以及连续摄像速度等。如图3C所示,在平摇速度与主被摄体的移动速度几乎相同、并且跟摄成功的情况下,不使振动装置100振动。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跟摄辅助功能的操作期间在摄像构图内(摄像范围内)检测到被摄体的模糊状态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与被摄体有关的运动矢量的大小(图像中的与被摄体有关的运动的大小)来改变振动装置100的振动模式。这里,在本实施例中,振动模式是指振动振幅、振动频率和振动时间,并且可以通过改变这些项其中至少之一来改变振动模式。例如,在运动矢量是第一运动矢量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控制振动以将振动振幅和振动频率分别改变为第一振动振幅和第一振动频率。在运动矢量是大于第一运动矢量的第二运动矢量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控制振动以将振动振幅和振动频率分别改变为第二振动振幅和第二振动频率。此时,第二振动振幅大于第一振动振幅,并且第二振动频率高于第一振动频率。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为在运动矢量是小于第一运动矢量的第三运动矢量的情况下(被摄体的运动矢量的大小小于用于判断为不存在被摄体模糊的值(阈值)),不使振动装置100振动。
如上所述,通过经由振动强度改变而将主被摄体的大模糊量、小模糊量和无模糊量的状态发送给用户,可以使用户的视觉集中在被摄体上,并且由此可以在集中在摄像动作的状态下提供跟摄辅助。
图4是示出在摄像设备1的释放按钮被半按压的情况下的振动装置100的振动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图4中的各个步骤主要由系统控制单元50来执行。在通过按压摄像设备1中的按钮来进行释放操作的情况下,按钮被配置成使得可以检测多级按压。本实施例通过完全按压能够检测两级按压的快门按钮61(第二快门开关64)来进行释放操作。
首先,在步骤S4001中,由于按钮按压操作中所谓的半按压(第一快门开关62)而生成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SW1 ON)。接下来,在步骤S4002中,系统控制单元50控制振动装置100生成根据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的生成(SW1ON)的振动。系统控制单元50响应于SW1 ON而开始诸如AF处理、AE处理、AWB处理和EF处理等的摄像准备操作,但是振动(诸如振动强度等)可以根据功能而改变。由于该振动,用户可以识别到将要通过进一步按压快门按钮61来实现释放操作的状态。
接下来,在步骤S4003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继续快门按钮61的按压(SW1ON)。在用户停止按压快门按钮61并断开SW1(SW1 OFF)的情况下,流程进入到步骤S4004。在步骤S4004中,系统控制单元50控制振动装置100以使振动停止,并且使流程返回到步骤S4001。另一方面,如果SW1 ON状态继续,则流程进入到步骤S4005。在步骤S4005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用户是否已从SW1 ON进一步按压快门按钮61并接通SW2。在SW2接通的情况下,流程进入到步骤S4006和S4007。
在步骤S4006中,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释放操作(摄像操作)。在步骤S4007中,系统控制单元50生成已被设置为释放操作的振动。例如,在设置了静音摄像(silent imaging)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快门的操作声音,并且在试图由于安静性而避免声音通知时,振动可以安静地向用户通知释放操作。可以使指示摄像准备指令的输入(SW1 ON)的在步骤S4002中生成的振动与指示释放操作的在步骤S4007中生成的振动不同(例如,在步骤S4007中生成的振动比在步骤S4002中生成的振动相对更强)。因此,用户可以根据对振动的知觉的差异来区分摄像设备1的状态。该差异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或摄像方法而任意改变。可以以摄像准备指令的输入和摄像指令的输入其中之一来驱动振动。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系统控制单元50在操作预定操作单元(诸如快门按钮61等)的状态(诸如预定操作单元被半按压或完全按压的状态等)下生成振动。本实施例描述了使用快门按钮61作为预定操作单元的示例,但是可以使用其他的两级开关。例如,在图1B中的AF ON按钮82是两级开关的情况下,AF ON按钮82的半按压可以被分配给AF ON指令,并且AFON按钮82的完全按压可以被分配给摄像指令。在这种情况下,AF ON按钮82可以被应用为预定操作单元。因此,在存在可以指示释放操作的多个按钮(操作单元)的情况下,可以响应于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摄像准备指令的输入)而生成振动。因此,在释放操作之前可以向用户通知要操作哪个按钮以使得能够进行释放操作。在该实现中,通过振动来通知通常用于快门按钮的两级开关的操作状态,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本示例。只要该开关是根据按压力生成多个类型的信号之一的具有两个或多于两个级的多级开关,就可以被应用为不发出摄像指令的操作单元,并且可以通过改变振动模式来通知设置了哪个信号生成状态。
图5A至图5C是根据在连续AF期间的聚焦判断的振动控制处理的图和流程图。摄像设备1的AF操作模式包括用于固定在生成AF操作指令的瞬间的聚焦位置的单拍AF以及用于在AF操作指令继续期间继续AF操作并使焦点位置跟随被摄体的连续AF(其也被称为伺服AF或跟踪AF)。
传统的连续AF技术具有在连续摄像(连续拍摄)操作期间使连续摄像速度(摄像)优先于聚焦的功能(也被称为释放优先模式)。即使在焦点状态与聚焦位置分离并且判断为失焦的状态下,该功能也可以提供连续摄像,但是具有拍摄散焦(失焦)图像的问题。本实施例在当前焦点位置与聚焦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小于先前任意设置的偏移量(阈值)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被判断为聚焦的状态下)生成振动。因此,在连续驱动连续聚焦的情况下(在设置了连续AF模式的情况下),例如在对移动被摄体进行摄像和跟踪时,用户可以通过振动来间歇地识别聚焦状态。即使在设置了连续AF模式的情况下,在仅在获得聚焦状态之后才使得能够进行摄像的模式(也被称为聚焦优先模式)下,用户也可以通过摄像来识别聚焦状态。因此,在一个规范中,即使设置了连续AF模式,在聚焦优先模式下也可以不通过振动来通知聚焦状态,并且在释放优先模式下也可以通过振动来通知聚焦状态。用于向用户通知聚焦状态的传统技术使用当在单拍AF中获得聚焦状态时生成声音的方法、点亮取景器中的聚焦标记的方法以及点亮指示正在进行AF操作的标记的方法。然而,在连续AF期间使用聚焦声音的通知在摄像期间使声音间歇地继续的情况下,这在摄像环境中可能不是优选的。连同传统通知一起的振动可以更可靠且安静地发送聚焦通知。特别地,用户在识别整个取景器或LV图像期间难以在视觉上确认在主被摄体的聚焦状态下的微小改变。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振动操作,用户可以在摄像期间将聚焦状态识别为非振动状态,并且将散焦水平随着振动变得更强而变得更高的散焦状态识别为振动状态。在连续AF中,可以从过去的聚焦位置预测未来的聚焦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调焦透镜驱动到与基于过去的聚焦位置所预测的当前聚焦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而检测到的散焦量被检测为在当前焦点位置和聚焦位置之间的偏移量。
图5A是在AF传感器是相位差检测类型的情况下的输出信号(焦点信号)在聚焦状态和散焦状态之间的改变以及相对于聚焦位置的偏移量的设置值的一般说明图。现在将连同图5C所示的操作流程图一起给出说明。聚焦状态由来自图5A所示的两个传感器A和B的输出信号之间的位置偏移来判断。现在假设α1(前侧)和β1(后侧)是此时被判断为失焦的相对于某个聚焦位置的偏移量(散焦量)。换句话说,在当前焦点位置从聚焦位置向前偏移、并且相对于聚焦位置的偏移量小于α1的情况下,判断为聚焦状态。在当前焦点位置从聚焦位置向后偏移、并且相对于聚焦位置的偏移量小于β1的情况下,判断为聚焦状态。这里,分别以使得α1>α2和β1>β2的位置关系的方式将α2和β2设置为用于生成振动的阈值。换句话说,设置阈值α2和β2使得在被摄体被判断为聚焦的状态下不会生成振动,但是该状态接近被摄体被判断为失焦的状态。
在图5C的步骤S5001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焦点信号是否在针对聚焦位置所预定的阈值(阈值α2和β2)范围内(振动阈值范围内)。如果焦点信号不在振动阈值范围内,则流程进行到步骤S5002,系统控制单元50使振动停止,并且流程返回到步骤S5001。另一方面,如果焦点信号在振动阈值范围内,则流程进行到步骤S5003,并且系统控制单元50生成振动。
接下来,在步骤S5004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焦点检测信号(散焦值)是否已改变。此时,通过使振动随着指示相对于聚焦位置的偏移量的散焦值变得更大(更接近阈值α2和β2或更接近散焦状态)而更强,用户可以在通过间歇改变的振动的强度来识别焦点状态改变的同时继续摄像。也就是说,在焦点状态接近散焦状态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5005,并且系统控制单元50使振动更强。另一方面,在焦点状态接近聚焦状态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5006,并且系统控制单元50使振动更弱。另一方面,如果散焦值不存在改变(或处于聚焦状态),则维持步骤S5003中所生成的振动的状态。
接下来,在步骤S5007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继续AF操作。在要继续AF操作的情况下,流程返回到步骤S5003。另一方面,在要结束AF操作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5002以使振动停止。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聚焦判断中的相对于聚焦位置的偏移量小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散焦量的改变来改变振动。系统控制单元50可以使振动随着焦点状态变得更接近散焦状态而更大,并且可以使振动随着焦点状态变得更接近聚焦状态而更小。例如,在焦点状态变得更接近聚焦状态时(在散焦量变得更小时),系统控制单元50控制振动以将振动振幅和振动频率分别改变为第三振动振幅和第三振动频率。在焦点状态变得更接近散焦状态时(在散焦量变得更大时),系统控制单元50控制振动以将振动振幅和振动频率分别改变为第四振动振幅和第四振动频率。第四振动振幅大于第三振动振幅,并且第四振动频率高于第三振动频率。
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和摄像情形(例如,随着散焦量变得更小,可以使振动更强或可以改变振动脉冲)来任意地改变通知方法。在被摄体的对比度变得更低时,聚焦判断可能不可用,并且可以生成振动以通知聚焦判断不可用。
图5B是在AF传感器是对比度检测类型的情况下的输出信号在聚焦状态和散焦状态之间的改变以及相对于聚焦值的偏移量的设置值的说明图。对根据焦点位置的对比度值的改变进行测量,并且将提供最高值的峰值位置判断为聚焦状态。此时,假设γ1是从峰值位置下降并且被判断为失焦的对比度值。γ2是在聚焦状态和散焦状态之间的满足γ1>γ2的位置,并且在对比度值峰值和γ2之间生成振动。如图5C所示,其实现方法和效果与上面相位差检测方法的实现方法和效果类似。
在摄像用的一般光学设备中,在针对聚焦位置的前侧和后侧之间景深是不同的,并且景深根据所设置的F值而不同,并且因此由于摄像设备中的摄像设置,聚焦容忍度根据拍摄图像而改变。因此,偏移量(阈值)的设置值可以根据由F值和透镜的焦距引起的景深改变而改变,或者可以在针对聚焦位置的前侧和后侧之间改变。偏移量的设置值可以预先设置到摄像设备1,或者可以由用户根据拍摄图像所需的精度来任意地设置。例如,即使是诸如智能电话等的包括摄像设备的便携式装置,也可以被类似地控制,并且可以根据用途来添加在检测到被摄体面部的情况下生成振动的操作参数。
图6A至图6C示出了在摄像构图中检测到被摄体图像的情况下的振动控制处理,并且图6D是振动控制处理的流程图。使用摄像设备1的被摄体检测技术可以判断在摄像构图中是否存在诸如人或动物的面部和身体、植物、运载工具和结构等的物体,并且计算摄像构图内的位置、大小和运动矢量。本实施例在检测到任意预设的被摄体图像的情况下生成振动,并且使得用户能够在跟踪移动被摄体的同时进行摄像期间难以观看LV图像或查看取景器的情况下,通过间歇振动识别被摄体的拍摄状态。
图6A示出了拍摄被摄体之前的LV图像(或取景器内图像)。摄像构图(框)601可以显示在用于LV图像的整个显示器上,并且在使用取景器内显示设备的情况下也可以用黑色框显示。AF框602是用于指示要操作AF的位置的指示器,并且其位置和大小可以由用户任意设置。可以通过摄像设备1自动地改变位置和大小。构图中心603指示摄像构图框的中心以用于说明。摄像构图的中心可以通过作为摄像设备1的功能的栅格线的一部分来示出。
现在将参考6B到图6D给出在检测被摄体时的振动操作的说明。图6B示出被摄体604从摄像构图601外部进入摄像构图601。图6D是在检测被摄体时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6001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已检测到被摄体。在没有检测到被摄体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6006,系统控制单元50使振动停止,并重复步骤S6001的判断。另一方面,在检测到被摄体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6002,并且系统控制单元50生成根据检测的振动。此时,被摄体604正在被摄体矢量605的方向上在摄像构图601内移动。这里,被摄体矢量指示被摄体从识别到该被摄体的某个定时起移动了多远。在图6B中,被摄体矢量605指示连接被摄体604和AF框602(的中心)的方向。矢量量根据被摄体604接近AF框602的速度而增加。
接下来,在步骤S6003中,系统控制单元50使用被摄体矢量605来判断被摄体的移动方向。这里,系统控制单元50使用被摄体矢量605来判断被摄体是正在朝向(接近)AF框602移动还是正在远离(远离或脱离)AF框602移动。
在检测到被摄体的接近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6005,并且系统控制单元50生成接近用的振动(加强)。这意味着在被摄体检测时步骤S6002中生成的振动根据矢量量而相对加强。同时,系统控制单元50控制振动以在被摄体604与AF框602之间的距离变得更短时降低振动脉冲。由于振动强度和脉冲的间歇改变,用户可以基于振动来识别被摄体604向AF框602的接近。在步骤S6005的处理结束的情况下,流程返回到步骤S6003。这里,在由摄像设备1自动设置AF框602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可以代替AF框602,判断被摄体是正在朝向还是远离作为摄像范围的中心的构图中心603移动。这是因为在AF框位置的设置中没有反映用户的意图的情况下,通常期望将被摄体放置在构图中心附近的配置。在一个配置中,用户可以设置要放置被摄体的位置。也就是说,在检测到被摄体接近摄像范围内的预定位置(AF框602的位置、摄像范围的中心和用户所设置的位置)的情况下,可以如上所述改变振动模式。
图6C示出被摄体604正在从摄像构图601的内部向摄像构图601的外部移动。在被摄体如图6C所示正在移动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在步骤S6003中检测到被摄体的远离,并且流程进行到步骤S6004。在步骤S6004中,系统控制单元50生成远离用的振动(削弱)。这意味着在被摄体检测时在步骤S6002中生成的振动根据矢量量而相对减弱。同时,系统控制单元50控制振动以使振动脉冲随着被摄体604与AF框602之间的距离变得更长而更大。由于振动强度和脉冲的间歇改变,用户可以基于振动来识别被摄体604相对于AF框602的远离。如上面步骤S6005所述,代替AF框602,可以检测到相对于构图中心或用户所设置的位置的远离,并且可以改变振动模式。也就是说,在步骤S6003中,系统控制单元50可以检测被摄体对作为摄像范围的一部分的预定范围(AF框602的范围、摄像范围的中心以及用户所设置的范围)的接近和远离,并且在检测到接近的情况和检测到远离的情况之间如上所述改变振动模式。
接下来,在步骤S6007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已检测到被摄体。在没有检测到被摄体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6006,系统控制单元50使振动停止,并且流程返回到步骤S6001。另一方面,在检测到被摄体的情况下,流程返回到步骤S6003。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系统控制单元50在摄像视场角内检测到先前被设置为被摄体的被摄体图像(预定被摄体图像)的状态下,基于预定被摄体图像的移动方向来改变振动模式。例如,在被摄体正在远离AF框、构图的中心(摄像范围的中心)或用户所设置的范围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控制振动以将振动振幅和振动频率分别改变为第五振动振幅和第五振动频率。在被摄体正在接近AF框、构图中心或用户所设置的范围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控制振动以将振动振幅和振动频率分别改变为第六振动振幅和第六振动频率。第六振动振幅大于第五振动振幅,并且第六振动频率高于第五振动频率。系统控制单元50可以基于在摄像视场角内是否检测到预定被摄体图像来改变振动模式。
在步骤S6003中被摄体矢量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被摄体在构图中是静止的。在固定构图中,被摄体是静止的,并且例如这意味着在跟摄期间跟摄成功。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生成用于接近的振动或用于远离的振动。此时,可以以任意恒定周期来生成在第一次检测到被摄体604时的步骤S6002中的振动,以使用户识别出被摄体604在构图内保持静止。例如,在要用包括摄像设备的便携式装置(诸如智能电话等)拍摄自拍照的情况下,用户无法识别LV图像,其中在该便携式装置中,摄像设备和用于检查LV图像的显示器放置在相对侧。此时,通过进行与上述类似的控制,用户可以在不查看LV图像的情况下基于振动来识别摄像构图601中的被摄体的状态。
可以基于除了被摄体矢量以外的信息来检测被摄体的接近和远离。例如,可以基于用直线将被摄体和预定位置(诸如摄像范围的中心等)连接的矢量的方向和大小来检测被摄体的接近和远离。在矢量的大小增加的情况下检测到远离,并且在矢量的大小减少的情况下检测到接近。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设备,该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摄像设备1包括振动单元(振动装置100)和被配置为控制振动单元的振动(振动模式)的控制单元(系统控制单元50)。控制单元控制振动单元以基于摄像状态来改变振动单元的振动模式(振动振幅、振动频率和振动时间中的至少一个)。摄像状态包括被摄体的模糊状态、可以输入用于开始AF处理的指令的操作单元的操作、在正在输入AF指令期间继续AF处理的模式中的相对于聚焦位置的偏移量、以及预定被摄体图像的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个。
在上述实施例中,摄像状态例如包括检测到被摄体模糊的状态和未检测到被摄体模糊的状态。通过基于被摄体模糊的检测结果来改变振动模式,可以基于摄像状态来改变振动模式。摄像状态例如包括操作预定操作单元的状态和未操作预定操作单元的状态。通过基于操作单元是否被操作的检测结果来改变振动模式,可以基于摄像状态来改变振动模式。摄像状态例如包括聚焦判断中的偏移量小于预定阈值的状态以及偏移量大于或等于阈值的状态。通过基于偏移量的检测结果来改变振动模式,可以基于摄像状态来改变振动模式。摄像状态例如包括检测到预定被摄体图像的状态和未检测到预定被摄体图像的状态。通过基于预定被摄体图像的检测结果来改变振动模式,可以基于摄像状态来改变振动模式。
本实施例可以提供振动设备、摄像设备、振动设备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其各自可以基于摄像状态(摄像条件)生成各种振动,从而适当地向用户通知摄像状态。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说明了本公开,但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符合最广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上述实施例讨论了具有用于辅助跟摄的跟摄辅助功能的数字照相机的应用示例,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不具有跟摄辅助功能的数字照相机。例如,即使是不具有跟摄辅助功能的数字照相机在其具有连续AF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以提供使用上述振动的聚焦通知。类似地,如果其具有被摄体检测功能,则可以通过如上所述的振动来通知被摄体检测结果。类似地,如果其具有操作单元,则可以通过如上所述的振动来通知操作单元的操作状态。
如果基于上述的检测结果中的两个或多于两个类型的检测结果通过振动来通知摄像状态,则可以基于引起振动的检测结果的类型来改变振动模式。例如,通过使被摄体检测时的振动模式与连续AF中的聚焦判断时的振动模式不同,用户可以判断振动是用于通知已检测到被摄体的振动还是用于通知聚焦状态的振动。在基于三个或多于三个类型的检测结果通过振动通知摄像状态时,没有必要使所有检测结果的振动模式不同。例如,通过振动通知AF操作开始指令的定时和通过振动通知相对于聚焦位置的偏移量小(被判断为聚焦)的定时彼此几乎没有重叠,并且因此可以通过相同的振动来向用户通知摄像状态。也就是说,多个类型的检测结果可以包括三个或多于三个类型的检测结果。此时,例如,在根据第一类型的检测结果使振动单元振动的情况与基于第二类型的检测结果使振动单元振动的情况之间,振动单元的振动振幅、振动频率和振动时间全部是相同的。另一方面,控制单元可以在基于第一类型的检测结果使振动单元振动的情况与基于第三类型的检测结果使振动单元振动的情况之间,使振动振幅、振动频率和振动时间中的至少一个不同。
上述实施例说明了对数字照相机的应用示例,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本实施例。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适用于具有摄像控制功能的个人计算机、PDA、移动电话终端、便携式图像浏览器等。本实施例也适用于具有摄像控制功能的数字相框、音乐播放器、游戏机、电子书(e-book)阅读器、平板电脑终端、智能电话等。例如,平板电脑终端和智能电话广泛使用使得用户能够在拍摄图像之前通过在查看实时取景图像期间触摸要聚焦的被摄体来指示AF和AE开始(摄像准备)的配置。因此,振动通知可以通过如下操作来进行:将在显示实时取景图像时的画面的触摸联系到上述实施例中的快门按钮的半按压,并且将快门按钮的触摸联系到上述实施例中的快门按钮的全按压。一般情况下,对触摸面板的触摸不会提供操作知觉,并且因此通过振动来通知操作状态是有效的。在一些平板电脑终端和智能电话中,除了对触摸面板的触摸之外,按压时的所谓的物理按钮(诸如音量控制按钮等)可以移动机械部件、发送信号并提供摄像指令。在这种情况下,物理按钮提供操作知觉,并且因此可以通过对触摸面板进行触摸来生成振动,并且可以通过按压物理按钮而不会生成振动。
上述实施例讨论了如下实现,其中设备(数字照相机)具有摄像控制功能并且包括振动单元,但是振动单元可以包括与具有摄像控制功能的设备分离的设备。例如,数字照相机的远程控制单元可以包括振动单元、振动控制单元和接收单元,并且可以基于与接收单元从数字照相机主体接收到的摄像状态有关的信息来改变振动模式。可替代地,接收单元可以从数字照相机主体接收振动模式指令(振动指令),并且设置在远程控制单元中的振动控制单元可以根据所接收到的振动模式来控制远程控制单元中的振动单元。包括振动单元和振动控制单元的分离设备不限于远程控制单元,并且可以不具有具备摄像控制功能的设备的控制功能。例如,可以通过使智能手表或附接在身体上的环形振动设备振动,来向用户给出智能电话的摄像状态的各种类型的通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提供用于从这些装置向智能电话发送与摄像有关的指令的功能。

Claims (20)

1.一种振动设备,包括:
振动单元;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其耦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具有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进行作为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振动单元的振动的控制单元的操作;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振动单元以根据相对于聚焦位置的偏移量的检测结果和在连续进行自动调焦处理的模式中的预定被摄体图像的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个改变振动振幅、振动频率和振动时间中的至少一个,来改变所述振动单元的振动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相对于所述聚焦位置的偏移量的检测结果,来改变所述振动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设备,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聚焦位置的偏移量是在连续进行所述自动调焦处理的模式中的所述聚焦位置的预测值与实际聚焦位置之间的偏移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振动模式,使得在所述偏移量小于预定量的情况下的振动振幅小于在所述偏移量等于或大于所述预定量的情况下的振动振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振动模式,使得在所述偏移量小于预定量的情况下的振动频率低于在所述偏移量等于或大于所述预定量的情况下的振动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偏移量减少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振动,以将所述振动振幅和所述振动频率分别改变为第三振动振幅和第三振动频率,
其中,在所述偏移量增加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振动,以将所述振动振幅和所述振动频率分别改变为大于所述第三振动振幅的第四振动振幅和高于所述第三振动频率的第四振动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预定被摄体图像的移动方向,来改变所述振动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预定被摄体图像是正在远离预定位置移动还是所述预定被摄体图像正在朝向所述预定位置移动,来改变所述振动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位置是自动调焦区域、摄像范围的中心和用户所设置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定被摄体图像正在远离所述预定位置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振动,以使所述振动振幅小于在所述预定被摄体图像正在朝向所述预定位置移动的情况下的振动振幅。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定被摄体图像正在远离所述预定位置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振动,以使所述振动频率高于在所述预定被摄体图像正在朝向所述预定位置移动的情况下的振动频率。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定被摄体图像正在远离摄像范围内的预定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振动,以将所述振动振幅和所述振动频率分别改变为第五振动振幅和第五振动频率,
其中,在所述预定被摄体图像正在朝向所述摄像范围内的所述预定位置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振动,以将所述振动振幅和所述振动频率分别改变为大于所述第五振动振幅的第六振动振幅和高于所述第五振动频率的第六振动频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多个类型的检测结果来使所述振动单元振动,其中所述多个类型的检测结果包括被摄体的模糊状态的检测结果、被配置为输入用于开始所述自动调焦处理的指令的操作单元的操作的检测结果、在自动调焦指令的输入时连续进行所述自动调焦处理的模式中的相对于所述聚焦位置的偏移量的检测结果、以及所述预定被摄体图像的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两个,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根据所述多个类型的检测结果中的一个检测结果改变所述振动单元的振动振幅、振动频率和振动时间中的至少一个,来改变所述振动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振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类型的检测结果包括三个或多于三个类型的检测结果,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在根据第一类型检测结果使所述振动单元振动的情况与根据第二类型检测结果使所述振动单元振动的情况之间使用所述振动单元的相同振动模式,并且所述控制单元在基于所述第一类型检测结果使所述振动单元振动的情况与基于第三类型检测结果使所述振动单元振动的情况之间使用不同的振动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振动设备接收被摄体的模糊状态的检测结果、被配置为输入用于开始所述自动调焦处理的指令的操作单元的操作的检测结果、在自动调焦指令的输入时连续进行所述自动调焦处理的模式中的相对于所述聚焦位置的偏移量的检测结果、以及所述预定被摄体图像的检测结果,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接收单元所接收到的检测结果来使所述振动单元振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振动设备的振动指令,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振动指令来使所述振动单元振动。
17.一种摄像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设备;以及
摄像单元,其包括图像传感器和摄像控制单元,所述摄像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使用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摄像,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从所述摄像单元获取与所述检测结果有关的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设备被配置为提供静音摄像。
19.一种振动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振动单元的振动振幅、振动频率和振动时间中的至少一个,以根据相对于聚焦位置的偏移量的检测结果以及在连续进行自动调焦处理的模式中的预定被摄体图像的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个来改变所述振动单元的振动振幅、振动频率和振动时间中的该至少一个;以及
根据所设置的振动单元的振动振幅、振动频率和振动时间中的该至少一个来使所述振动单元振动。
20.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制方法的程序。
CN202310055669.XA 2022-01-18 2023-01-17 振动设备、摄像设备、振动设备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4714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05861 2022-01-18
JP2022005861A JP2023104706A (ja) 2022-01-18 2022-01-18 振動装置、撮像装置、振動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71479A true CN116471479A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61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55669.XA Pending CN116471479A (zh) 2022-01-18 2023-01-17 振动设备、摄像设备、振动设备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36976B2 (zh)
JP (1) JP2023104706A (zh)
CN (1) CN11647147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08326B (zh) * 2024-01-19 2024-03-29 四川图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半球谐振陀螺的半球谐振子振动幅值控制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01549B2 (ja) 2004-06-23 2010-07-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カメラ装置およびカメラ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3157953A (ja) 2012-01-31 2013-08-15 Nikon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210314B2 (en) * 2012-01-13 2015-12-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attaching and detaching a lens apparatus and controlling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imaging apparatus controlling method, lens apparatus controlling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imaging system
JP2014164172A (ja) 2013-02-26 2014-09-08 Nikon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230024495A1 (en) * 2019-12-13 2023-01-26 Miniswys S.A. Driving-unit operation method and controller
JP2021136615A (ja) * 2020-02-27 2021-09-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20230408840A1 (en) * 2020-11-04 2023-12-21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Optical-element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mounted device
CN116491059A (zh) * 2020-11-04 2023-07-25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32095A1 (en) 2023-07-20
US11936976B2 (en) 2024-03-19
JP2023104706A (ja)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94277B2 (en) Imaging device, announc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indicating whether or not a main subject is only within a first area of an image
US8934039B2 (en) External equipment storing manipulation information and operation information and camera system using such information
US9807296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auto foc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10397482B2 (en) Imag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10075638B2 (en) Apparatus that performs zooming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CN116471479A (zh) 振动设备、摄像设备、振动设备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3452900B (zh) 摄像控制装置、其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2153276B (zh) 摄像装置
US11483466B2 (en) Imag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displaying a focusing graph to assist user during focusing operation
CN107800956B (zh) 摄像设备、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US11442244B2 (en) Imaging device
EP2753063A2 (en)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6635816B2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150508A (ja) 撮像装置
WO2020129620A1 (ja) 撮像制御装置、撮像装置、撮像制御方法
JP2018026608A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CN112040095A (zh) 电子装置、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JP2016065998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プログラム
US20230300453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7645631A (zh) 摄像装置、摄像装置的起动处理方法和记录介质
US11924549B2 (en) Imaging apparatus
US2020040415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18023086A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起動処理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の起動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23147064A (ja)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162710A (ja) 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