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58129A -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58129A
CN116458129A CN202180074825.6A CN202180074825A CN116458129A CN 116458129 A CN116458129 A CN 116458129A CN 202180074825 A CN202180074825 A CN 202180074825A CN 116458129 A CN116458129 A CN 1164581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ode
signal
information
generali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48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美浓谷润
浦部嘉夫
岩井敬
高田智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ublication of CN116458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81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3Signal structure ensuring backward compatibility with legacy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frequency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8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allowing a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to use more than one type of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2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identifying the type of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28Variable divi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8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phase-shift key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通信装置包括:接收电路,接收与多个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模式相关的信息,该多个模式与对于多个子载波组的通用的数据信号的分配相关;以及控制电路,基于与模式相关的信息,控制被分配到多个子载波组的信号的合并。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Electronics Engineers)802.11的标准即802.11ax(以下,称为“11ax”)的后续标准,任务组(TG:Task Group)be正在筹划制定802.11be(以下,称为“11be”)的技术规格。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IEEE P802.11ax D7.0,September 2019
非专利文献2:IEEE 802.11-20/986r1,DCM for range extension in 6GHz LPI,March 2020
非专利文献3:IEEE 802.11-20/965r4,6GHz LPI Range Extension,August 2020
非专利文献4:IEEE Std 802.11,2016
非专利文献5:IEEE 802.11-19/780r0,Consideration on HARQ,May 2019
发明内容
但是,针对将无线通信中的覆盖范围(coverage)增强的方法,尚有研究的余地。
本公开的非限定性的实施例有助于提供将无线通信中的覆盖范围增加的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包括:接收电路,接收与多个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模式相关的信息,该多个模式与对于多个子载波组的通用的数据信号的分配相关;以及控制电路,基于所述与模式相关的信息,控制被分配到所述多个子载波组的信号的合并。
应予说明,这些总括性的或具体的方式可由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电脑程序或记录介质实现,也可由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电脑程序及记录介质的任意的组合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能够将无线通信中的覆盖范围增强。
将由说明书及附图清楚呈现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进一步的优点及效果。上述优点和/或效果分别由若干个实施方式以及说明书及附图所记载的特征提供,但未必需要为了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相同特征而全部提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双载波调制高效单用户物理层汇聚过程协议数据单元(DCM HE SUPPDU:Dual Carrier Modulation High Efficient Single User Physical LayerConvergence Procedure Protocol Data Unit)格式(format)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Binary Phase-Shift Keying)-DCM及BPSK-DCM-DUP(DUP:Duplicate,重复)PPDU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BPSK-DCM-DUP PPDU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非(non-)高吞吐量(HT:High Throughput)PPDU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循环缓冲器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接入点(AP:Access Point)及站点(STA:Station)的动作例的序列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AP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STA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AP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STA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11是表示广义重复模式(generalized dup mode)PPDU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Low-Density Parity-Check)的结构例1的编码率的设定例的图。
图13是表示LDPC的结构例1的RV(Redundancy Version,冗余版本)的结构例的图。
图14是表示LDPC的结构例1的RV的结构例的图。
图15是表示LDPC的结构例2的编码率的设定例的图。
图16是表示LDPC的结构例2的RV的结构例的图。
图17是表示LDPC的结构例2的RV的结构例的图。
图18是表示LDPC的结构例3的编码率的设定例的图。
图19是表示LDPC的结构例3的RV的结构例的图。
图20是表示例1的极高吞吐量(EHT:Extreme High Throughput)信号(SIG:Signal)字段(field)的一例的图。
图21是表示例2的EHT SIG字段的一例的图。
图22是表示例3的EHT重复模式(EHT dup mode)(时间重复(Time dup))的PPDU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23是表示例3的EHT SIG字段的一例的图。
图24是表示方法1的EHT SIG字段的一例的序列图。
图25是表示方法1的子信道的RV的组合的例子的图。
图26是表示方法2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表的一例的图。
图27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PPDU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28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广义重复模式PPDU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29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广义重复模式PPDU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30是表示联合发送(JT:Joint Transmission)的一例的图。
图31是表示分布式(Distributed)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 Output)的一例的图。
图32是表示多用户(MU:Multi-User)DCM的PPDU格式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各实施方式。
[双载波调制(DCM:Dual Carrier Modulation)]
在11be中,例如以6GHz频段中的低功率室内(LPI:Low Power Indoor)终端的可通信范围(例如,也称为“覆盖范围”)的增强为目的,讨论了DCM(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图1表示高效单用户物理层汇聚过程协议数据单元(HE SU PPDU:High EfficientSingle User 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cedure Protocol Data Unit)格式作为DCM的帧格式的一例。
在DCM中,例如将多个(例如,全部)数据子载波分成两个。例如,将分割后的数据子载波的群组称为“子信道”。另外,在DCM中,例如对各子信道分配通用(例如,相同)的数据(载荷(payload)),并对子信道进行专用的调制映射。
例如,11be提出了两种DCM。
第一个方法是将DCM设定(换句话说,限定)为调制和编码方案(MCS)0、以及空间串流(例如,Spatial Stream(SS))数=1的方法。该方法例如被称为“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DCM”(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
第二个方法是在6GHz频段的非删余频率带宽(例如,带宽(BW:Bandwidth)或信道(channel)BW)中复制多个BPSK-DCM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发往单一的用户(或者,也被称为“终端(STA:Station)”)的方法。该方法例如被称为“BPSK-DCM-重复(DUP:duplicate)”(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3)。例如,也可以使用6GHz频段的非删余频率带宽=80/160/320MHz,分别复制带宽40/80/160MHz的BPSK-DCM的信号并进行发送。
图2是表示BPSK-DCM的帧格式(PPDU格式)的一例的图。在是BPSK-DCM的情况下,两个载荷部对应于被分成两个的数据子载波的群组。图3是表示BPSK-DCM-DUP的帧格式的一例的图。在是BPSK-DCM-DUP的情况下,对发送带宽的低位的一半部分的数据子载波应用BPSK-DCM,并复制到发送带宽的高位的一半部分。例如,可以在MCS字段中,将BPSK-DCM及BPSK-DCM-DUP的有无通知给STA。此外,MCS字段例如可以包含于图2和图3所示的极高吞吐量(EHT)-SIG字段之类的信令字段。另外,在11be的技术规格的筹划制定中,MCS字段所含的识别信息(例如,称为“MCS索引(index)”或“EHT-MCS索引”)是未决定(To Be Determined(TBD))的。
[非高吞吐量(HT)重复]
作为与DCM同样地对多个子信道分配通用的数据的方法,有“非HT重复(non-HTduplicate)”(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4)。图4是表示非HT重复的帧格式(PPDU格式)的一例的图。在非HT重复中,例如当使用40MHz以上的BW(在图4的例子中为80MHz)进行发送的情况下,BW被分割成以20MHz为单位的子信道,并对各子信道分配通用的数据。
以上,说明了通过将通用的数据分配到多个子信道来增强覆盖范围的方法的例子。
但是,6GHz频段的LPI终端通过DCM或非HT重复之类的方法获得的增益有时并不足以增强覆盖范围。
例如,6GHz频段中的LPI终端可使用的带域的发送功率密度(功率谱密度(PSD:Power Spectrum Density))小于5GHz频段中的终端可使用的带域的发送功率密度(换句话说,发送功率密度受到限制)。因此,对于覆盖范围容易变得比5GHz频段窄的6GHz频段的LPI终端,也期待实现与5GHz频段的终端相同的覆盖范围增强。换句话说,根据通信频带之类的通信状况,所期待的覆盖范围增强的方法(例如,也称为“模式”)会不同。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说明在无线通信中改善覆盖范围而提高通信质量的方法。
[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在11be中,例如讨论了“HARQ”,该“HARQ”是将产生了信号错误的信号保存至缓冲器,并通过缓冲器中保存的信号与重发信号之间的合并来提高接收质量(或者,通信质量)的技术。
对于11be中的HARQ,例如研究了被称为“增量冗余(IR:IncrementalRedundancy)”的重发方法。
图5是表示IR所使用的循环缓冲器(或者,circular buffer)的一例的图。循环缓冲器是包含编码序列的缓冲器,该编码序列由编码序列数据和对应于编码序列数据的奇偶构成。以发送块尺寸分割循环缓冲器所含的编码序列,由此,派发缓冲器索引。循环缓冲器具有如下性质,即,若缓冲器索引超过了缓冲器的末尾,则会返回缓冲器的前端。IR例如是如下方法,即,在发送侧,基于循环缓冲器中保存的编码序列的发送开始位置(例如,称为“冗余版本(RV)”),发送包含与发送次数对应的不同的奇偶比特的编码序列,并在接收侧进行合并(以下,称为“HARQ合并”),由此,提高编码增益的方法(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5)。例如,在进行产生了信号错误的信号的重发的情况下,在发送侧变更循环缓冲器的缓冲器索引(例如,RV)而发送与上一次发送的信号不同的编码序列,并在接收侧进行HARQ合并(换句话说,在无信号错误的情况下,不进行重发,循环缓冲器的RV不变更)。可以反复进行该处理直到无信号错误为止。此外,即使在反复进行重发,再次发送RV与初次发送的信号相同的编码序列的情况下,编码增益也会因时间分集而提高。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至少包含一个接入点(Access Point(AP)。或者,也称为“基站”)及一个终端(称为“站点(STA:Station)”)。例如,在下行链路(DL:DownLink)通信中,AP对应于“下行无线发送装置”,STA对应于“下行无线接收装置”。另外,在上行链路(UL:Up Link)通信中,AP对应于“上行无线接收装置”,STA对应于“上行无线发送装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例如帧(例如,PPDU)的数据部(例如,数据字段(Datafield))包含被分配由通用(或者,相同)的信息比特产生的信号的多个子载波组(或者,子信道)。将此种包含数据部的通信模式称为“广义重复模式”。另外,将广义重复模式的PPDU例如称为“广义重复模式PPDU”。
这样,在广义重复模式中,关于对于至少配置于频域的多个子信道的通用数据信号的分配,可以设定多个模式。
例如,作为广义重复模式之一,可列举将通用的非HT重复PPDU包含于两个以上的多个子信道的模式即“HT/非HT重复模式”。
另外,例如作为广义重复模式之一,可列举包含DCM的HE SU PPDU或HE扩展范围(ER:Extended Range)PPDU的模式即“HE重复模式”。
另外,例如作为广义重复模式之一,可列举包含BPSK-DCM PPDU或BPSK-DCM-DUPPPDU的模式即“EHT重复模式”。另外,在EHT重复模式中,可以包含对于多个子信道的RV的设定不同的多个模式(将在后面叙述一例)。
例如,AP可以将广义重复模式PPDU和与广义重复模式相关的控制信息一起发送给STA。STA例如可以基于与广义重复模式相关的控制信息,确定(或者,也称为“判定”、“辨别”)对STA设定的广义重复模式,并进行对于广义重复模式PPDU的接收处理。
以下,作为一例,说明在11be中由AP将广义重复模式PPDU发送至STA的方法。
图6是表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AP100及STA200的与广义重复模式PPDU的发送相关的动作例的序列图。
在图6中,STA200例如向AP100发送包含STA200的与广义重复模式相关的能力信息(例如,称为“性能(Capability)”)的关联请求信号(S101)。STA200可以通过发送关联请求信号,请求连接于AP100。
AP100例如对于来自STA200的关联请求信号,向STA200发送关联响应信号(S102)。AP100例如可以通过发送关联响应信号,允许STA200连接于AP100。
此外,由STA200包含与广义重复模式相关的性能而发送至AP100的信号不限于关联请求信号,例如也可以是信标信号、探测响应信号(probe response signal)或重新关联信号(re-association signal)之类的其他信号。
AP100例如基于从STA200获取的该STA200的性能、和来自STA200的信号(例如,关联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例如,称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or)”)中的至少一者,决定发往STA200的发送信号的广义重复模式,并对每个子信道分派(distribute)频率资源(称为“资源单元(RU:Recourse Unit)”)或数据子载波之类的资源(S103)。
此外,“分派”也可以与对于多个子信道的“分配”、“映射”之类的其他用语相互替换。
另外,AP100例如基于对每个子信道分派的资源的信息,产生广义重复模式PPDU(S104),并向STA200发送所产生的广义重复模式PPDU(S105)。
STA200例如进行从AP100发送的广义重复模式PPDU的接收处理(S106)。例如,STA200可以基于使用广义重复模式PPDU的前导码部所含的参考信号(例如,长训练字段(LTF:Long Training Field))而获取的信道估计值、以及前导码部所含的与广义重复模式相关的控制信息,对各子信道的广义重复模式PPDU所含的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及解码。
STA200例如基于数据信号的接收处理结果而产生响应信号(应答(Acknowledge)(称为“ACK”)),并向AP100发送ACK(例如,表示有错误和无错误中的某一者的信息)(S107)。
以上,说明了AP100及STA200的与广义重复模式PPDU的发送相关的动作例。
图7是表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AP100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方框图。在图7所示的AP100(例如,相当于通信装置)中,控制部(例如,相当于控制电路)对STA200设定多个模式(例如,广义重复模式)中的某一个模式,所述多个模式(例如,广义重复模式)与对于至少配置于频域的多个子信道的通用数据信号的分配相关。发送部(例如,相当于发送电路)发送与对STA200设定的模式相关的信息、以及分配到多个子信道的信号。
图8是表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STA200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方框图。在图8所示的STA200(例如,相当于通信装置)中,接收部(例如,相当于接收电路)接收如下信息,该信息是关于与对于至少配置于频域的多个子信道的通用数据信号的分配相关的多个模式(例如,广义重复模式)中,对STA200设定的模式。控制部(例如,相当于控制电路)基于与模式相关的信息,控制分配到多个子信道的信号的合并。
[AP100的结构例]
图9是表示AP100(例如,下行无线发送装置)的结构例的方框图。图9所示的AP100例如可以包含无线接收部101、接收信号解码部102、资源分派部103、数据产生部104、数据编码部105、数据调制部106、前导码产生部107及无线发送部108。
此外,例如接收信号解码部102、资源分派部103、数据产生部104、数据编码部105、数据调制部106和前导码产生部107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包含于图7所示的控制部,无线发送部108可以包含于图7所示的发送部。
无线接收部101经由天线接收从STA200(例如,下行无线接收装置)发送的信号,并对接收信号进行下变频及模拟到数字(A/D:Analog-to-Digital)转换之类的无线接收处理。无线接收部101例如将无线接收处理后的接收信号分割成前导码部(也称为“前导码信号”)和数据部(也称为“数据信号”),并输出至接收信号解码部102。
接收信号解码部102例如可以分别对从无线接收部101输入的前导码信号及数据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例如,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之类的解调处理,提取前导码信号及数据信号分别所含的控制信号。在控制信号中,例如可以包含频率带宽(BW:bandwidth)、MCS或编码方法。
另外,接收信号解码部102例如可以使用从前导码信号获取的控制信号及信道估计信号,对FFT后的数据信号进行信道均衡,并进行解调及解码,从而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之类的错误判定。例如,在数据信号无错误(换句话说,无解码错误)的情况下,接收信号解码部102将解码后的数据信号及控制信号输出至资源分派部103。另一方面,例如在数据信号有错误的情况下,接收信号解码部102可以不输出解码后的数据信号。
资源分派部103例如基于从接收信号解码部102输入的数据信号的接收质量信息(例如,分组错误率(PER:Packet Error Rate)或RSSI等)或者STA200的性能,决定发往STA200的数据信号的广义重复模式。另外,资源分派部103例如基于所决定的广义重复模式,将子信道数、数据子载波数及频率资源(例如,RU)之类的资源分派(或者,分配或映射)给子信道。资源分派部103例如将与所分派的资源相关的信息(例如,称为“资源分派信息”)输出至数据产生部104、数据编码部105、数据调制部106及前导码产生部107。
数据产生部104例如基于从资源分派部103输入的资源分派信息,产生发送至STA200的数据序列,并将数据序列输出至数据编码部105。
数据编码部105例如基于从资源分派部103输入的资源分派信息(例如,数据子载波的分割数或数据子载波信息),按子信道分割从数据产生部104输入的数据序列及被分配的数据子载波。接着,数据编码部105例如进行每个子信道的编码,并将编码数据输出至数据调制部106。
数据调制部106例如基于从资源分派部103输入的资源分派信息(例如,调制映射信息),对从数据编码部105输入的编码数据进行调制及傅里叶逆变换(例如,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并将数据信号输出至无线发送部108。
前导码产生部107例如基于从资源分派部103输入的资源分派信息,产生前导码信号。在前导码信号中,例如可以包含与广义重复模式相关的控制信息(例如,数据子载波的分割数,即,子信道数(重复数(Number of Duplicate)(Ndup))或广义重复模式的种类等)。例如,前导码产生部107对前导码信号进行调制及IFFT处理,并将前导码信号输出至无线发送部108。
无线发送部108产生包含从数据调制部106输入的数据信号、和从前导码产生部107输入的前导码信号的无线帧(例如,也可以被称为“分组信号”或“分组”)。无线发送部108对所产生的无线帧进行数字到模拟(D/A:Digital-to-Analog)转换、变频成载波频率的上变频之类的无线发送处理,并经由天线向STA200发送无线发送处理后的信号。
<STA200的结构例>
图9是表示STA200(例如,下行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例的方框图。图9所示的STA200例如可以包含无线接收部201、前导码解调部202、数据解调部203、数据合并部204、数据解码部205、发送信号产生部206及无线发送部207。
此外,例如前导码解调部202、数据解调部203、数据合并部204、数据解码部205和发送信号产生部206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包含于图8所示的控制部,无线接收部201可以包含于图8所示的接收部。
无线接收部201经由天线接收从AP100发送的信号,并对接收信号进行下变频及A/D转换之类的无线接收处理。无线接收部201从无线接收处理后的信号提取前导码,并向前导码解调部202输出。另外,无线接收部201从无线接收处理后的信号提取数据信号,并向数据解调部203输出。
前导码解调部202对从无线接收部201输入的前导码信号进行FFT之类的解调处理,从解调后的前导码信号提取例如用于数据信号的解调及解码的控制信号(例如,BW、MCS或编码方法等)。前导码解调部202例如向数据解调部203及数据解码部205输出提取出的控制信号。另外,前导码解调部202例如基于前导码信号所含的参考信号(例如,LTF)进行信道估计,并向数据解调部203输出信道估计信息。另外,前导码解调部202例如将前导码信号所含的与广义重复模式相关的控制信息(例如,子信道数或广义重复模式的种类等)输出至数据合并部204。
数据解调部203例如基于从前导码解调部202输入的控制信息及信道估计信息,对从无线接收部201输入的数据信号进行FFT、信道均衡或解调之类的处理,并将发往STA200的解调数据信号输出至数据合并部204。
数据合并部204基于从前导码解调部202输入的控制信息,判断是否对从数据解调部203输入的解码数据信号进行合并。例如,在对应于解调数据信号的通信模式与广义重复模式不同的情况下(在非广义重复模式的情况下),数据合并部204向数据解码部205输出从数据解调部203输入的解调数据信号。另一方面,例如在对应于解调数据信号的通信模式为广义重复模式的情况下,数据合并部204基于广义重复模式的种类进行数据合并,并向数据解码部205输出合并后的数据。
数据解码部205例如基于从前导码解调部202输入的控制信息,对从数据合并部204输入的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并进行CRC之类的错误判定,将表示错误判定结果的信息输出至发送信号产生部206。
发送信号产生部206基于从数据解码部205输入的表示错误判定结果的信息,产生响应信号(例如,ACK或块ACK(BA:Block ACK))。另外,发送信号产生部206例如对数据信号(例如,上行数据信号)附加前导码信号而产生无线帧(例如,分组信号),并输出至无线发送部207。
无线发送部207对从发送信号产生部206输入的无线帧进行D/A转换、变频成载波频率的上变频之类的无线发送处理,并经由天线向AP100发送无线发送处理后的信号。
[AP100及STA200的动作例]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AP100及STA200的动作例。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可对STA200设定的多个广义重复模式可以包含EHT重复模式,该EHT重复模式中,将与对于数据信号的纠错码的某一个RV对应的信号(例如,编码序列)包含于多个子信道。
例如,在EHT重复模式中,可以包含对数据子载波(或者,子信道)分配专用的RV(例如,不同的RV)的模式。换句话说,在EHT重复模式中,可以包含变更了子信道的RV的模式。
在该模式中,对于EHT重复模式PPDU,如HARQ-IR那样保存于循环缓冲器的编码序列数据中,RV不同的编码序列可以被分配到多个子信道。
图11是表示在每个子信道中包含RV不同的编码序列的EHT重复模式PPDU格式的一例的图。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多个数据子载波被分割成两个子信道,对一个子信道分配RV=0,对另一个子信道分配RV=1。通过对每个子信道分配不同的RV,接收侧(例如,STA200)能够获得由HARQ合并产生的编码增益,例如能够改善覆盖范围。
此外,例如11be的BPSK-DCM及BPSK-DCM-DUP中可使用的编码率=1/2。在此情况下,因为奇偶比特相对于数据比特的比例小,所以难以按RV发送不同的奇偶比特,因此,难以获得由HARQ合并产生的编码增益。
因此,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例如可以在上述EHT重复模式中设定比编码率=1/2小的编码率(例如,编码率=1/3或1/4)。以下,说明使用二进制卷积码(BCC:BinaryConvolutional Code)及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Low-Density Parity-Check)作为纠错码的一例的情况下的RV的结构例。
<BCC的结构例>
在使用BCC的情况下,例如AP100可以使用编码率=1/2的编码器,实现比编码率=1/2小的编码率。
例如,AP100也可以利用编码率=1/2的编码器,将数据序列编码两次,由此,实现编码率=1/4。
另外,例如AP100也可以对通过两次编码而产生的编码率=1/4的编码数据比特进行删余,实现编码率=1/3。此时,AP100例如也可以按RV变更编码数据比特的删余样式(puncturing pattern)。通过变更删余样式,容易发送不同的奇偶比特,因此,能够获得由HARQ合并产生的编码增益。
<LDPC的结构例1>
在LDPC的结构例1中,例如在将RV不同的编码序列包含于各子信道的模式的情况下(例如,也称为“有IR的情况”),通过设定(换句话说,变更)码字(例如,称为“Codeword(CW)”)长度,实现目标(或者,target)编码率。
图12是表示目标编码率=1/3的情况下的例子的图。
在LDPC中,信息比特例如是包含数据比特及缩短比特(shortened bit)的比特序列。
例如,如图12所示,基于编码率=1/2的信息比特长度=972比特而在目标编码率=1/3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循环缓冲器由信息比特(例如,972比特)和奇偶比特1、2(例如,各为972比特)构成。如图12所示,编码率=1/2(例如,无IR的情况)的CW长度为1944比特,而编码率=1/3(例如,有IR的情况)的CW长度为2916比特。
例如,如图13所示,在将规定的CW长度=1944比特作为发送单位的情况下,AP100也可以将RV=0(例如,信息比特和奇偶比特1)包含于子信道1,并将RV=1(例如,信息比特和奇偶比特2)包含于子信道2而进行发送。在此情况下,因为在多个子信道中发送通用的信息比特,所以可获得由DCM产生的增益。另外,因为在多个子信道中发送不同的RV,所以可获得由HARQ合并产生的增益。
同样地,例如基于编码率=1/2的信息比特长度=972比特而在目标编码率=1/4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循环缓冲器由信息比特(例如,972比特)和奇偶比特1、2、3(例如,各为972比特)构成。在此情况下,例如编码率=1/2(例如,无IR的情况)的CW长度为1944比特,而编码率=1/4(例如,有IR的情况)的CW长度为3888比特。此时,例如,如图14所示,在将规定的CW长度=1944比特作为发送单位的情况下,AP100也可以将RV=0(例如,信息比特和奇偶1)包含于子信道1,并将RV=1(例如,奇偶2和奇偶3)包含于子信道2而进行发送。在此情况下,因为在多个子信道中发送不同的RV,所以可获得由HARQ合并产生的增益。
<LDPC的结构例2>
在LDPC的结构例2中,例如在将RV不同的编码序列包含于各子信道的模式的情况下(在有IR的情况下),通过设定(换句话说,变更)信息比特长度,实现目标编码率。
图15是表示目标编码率为1/3的情况下的例子的图。
例如,如图15所示,基于编码率=1/2的信息比特长度=972比特而在目标编码率=1/3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循环缓冲器由信息比特(例如,648比特)和奇偶比特1、2(例如,各为648比特)构成。如图15所示,编码率=1/2(例如,无IR的情况)的信息比特长度为972比特,而编码率=1/3(例如,有IR的情况)的信息比特长度为648比特。
在LDPC的结构例2中,如图15所示,在有IR的情况下和无IR的情况下,CW长度相同。
例如,如图16所示,在将规定的CW长度(例如,1296比特)作为发送单位的情况下,AP100也可以将RV=0(例如,信息比特和奇偶比特1)包含于子信道1,并将RV=1(例如,信息比特和奇偶比特2)包含于子信道2而进行发送。在此情况下,因为在多个信道中发送通用的信息比特,所以可获得由DCM产生的增益。另外,因为在多个子信道中发送不同的RV,所以可获得由HARQ合并产生的增益。
同样地,例如基于编码率=1/2的信息比特长度=972比特而在目标编码率=1/4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循环缓冲器由信息比特(例如,486比特)和奇偶比特1、2、3(例如,各为486比特)构成。此时,例如,如图17所示,在将规定的CW长度(1296比特)作为发送单位的情况下,AP100也可以将RV=0(例如,信息比特和奇偶比特1、2)包含于子信道1,并将RV=1(例如,信息比特和奇偶1、3)包含于子信道2而进行发送。在此情况下,因为在多个子信道中发送通用的信息比特,所以可获得由DCM产生的增益。另外,因为在多个子信道中发送不同的RV,所以可获得由HARQ合并产生的增益。
<LDPC的结构例3>
在LDPC的结构例3中,例如在将RV不同的编码序列包含于各子信道的模式的情况下,通过设定(换句话说,变更)数据比特长度,实现目标编码率。
图18是表示数据比特长度的设定例的图。
如图18所示,可以使用虚拟数据比特(dummy data bit),削减信息比特所含的实质性的数据比特。例如,虚拟数据比特的全部比特也可以为0。
例如,在CW长度=1944比特的情况下,通过编码率=1/2的生成多项式获得的循环缓冲器由信息比特=972比特和奇偶比特=972比特构成。因此,例如在目标编码率为1/4的情况下,信息比特所含的数据比特可以被设定为324比特。例如,在目标编码率为1/4的情况下,通过编码率=1/2的生成多项式获得的循环缓冲器可以由信息比特(例如,972比特(数据比特(324比特)+虚拟数据比特(648)比特))和奇偶比特1、2、3(例如,各为324比特)构成。此外,在子信道所含的每个RV的编码序列中,可以不包含虚拟数据比特。
这样,在LDPC的结构例3中,通过相对于无IR的信息比特中的数据比特长度,变更有IR的情况下的信息比特中的数据比特长度,实现目标编码率。
例如,如图19所示,在将规定的CW长度=648比特作为发送单位的情况下,AP100可以将RV=0(例如,信息比特和奇偶比特1)包含于子信道1,并将RV=1(例如,奇偶比特2、3)包含于子信道2而进行发送。在此情况下,因为在多个子信道中发送不同的RV,所以可获得由HARQ合并产生的增益。
以上,说明了RV的结构例。
接着,说明将RV不同的编码序列包含于各子信道的模式的例子(例如,例1~例3)。
<例1>
在EHT重复模式中,例如可以包含对于被分配到两个以上的子信道的信号(例如,编码序列)的调制映射及RV均不同的模式(以下,称为“EHT重复模式(DCM+IR)”)。换句话说,在EHT重复模式中,可以包含将BPSK-DCM或BPSK-DCM-DUP的DCM变更为DCM及IR(例如,DCM+IR)的模式。
在EHT重复模式(DCM+IR)中,例如对多个子信道中的至少一部分通用的编码序列进行不同的调制映射。另外,在EHT重复模式(DCM+IR)中,例如多个子信道包含RV不同的编码序列。
图20是表示例1中的包含EHT重复模式(DCM+IR)的控制信息的EHT-SIG的一例的图。
如图20所示,AP100例如可以将与EHT重复模式(DCM+IR)相关的控制信息通知给STA200。在与EHT重复模式(DCM+IR)相关的控制信息中,例如可以包含表示数据子载波的分割数(例如,子信道数(重复数(Ndup)))、广义重复模式的种类(此处为EHT重复模式(DCM+IR))的信息(例如,广义重复模式)、表示每个子信道的RV的信息。
此外,在图20中,表示如下情况作为一例,即,子信道数Ndup包含于多个用户(STA)通用的通用字段(common field),广义重复模式及RV包含于用户(STA)专用的用户专用字段(User specific field)。但是,包含各控制信息的字段并不限定于这些字段,各控制信息也可以包含于通用字段及用户专用字段中的至少一个字段或其他字段。
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子信道1所含的RV=0的编码序列、和子信道2所含的RV=2的编码序列的至少一部分通用。例如,可以是,在子信道1和子信道2中,编码数据比特通用,奇偶比特不同。
通过EHT重复模式(DCM+IR),例如可获得因在每个子信道中以不同的调制映射发送至少一部分通用的数据而产生的频率分集增益、和由HARQ合并(在每个子信道中发送不同的RV)产生的编码增益。
<例2>
在EHT重复模式中,例如可以包含两个以上的子信道中的RV不同的模式(以下,称为“EHT重复模式(IR)”)。换句话说,在EHT重复模式中,可以包含将BPSK-DCM或BPSK-DCM-DUP的DCM变更为IR的模式。
在EHT重复模式(IR)中,例如多个子信道包含RV不同的编码序列。另外,在EHT重复模式(IR)中,例如可以不对多个子信道进行不同的调制映射。
图21是表示例2中的包含EHT重复模式(IR)的控制信息的EHT-SIG的一例的图。
如图21所示,AP100例如可以将与EHT重复模式(IR)相关的控制信息通知给STA200。在与EHT重复模式(IR)相关的控制信息中,例如可以包含表示子信道数Ndup、广义重复模式的种类(此处为EHT重复模式(IR))的信息(广义重复模式)、表示每个子信道的RV的信息。
此外,在图21中,虽然表示如下情况作为一例,即,子信道数Ndup包含于通用字段,广义重复模式及RV包含于用户专用字段,但是包含各控制信息的字段并不限定于这些字段,各控制信息也可以包含于通用字段及用户专用字段中的至少一个字段或其他字段。
在图21所示的例子中,子信道1所含的RV=0的编码序列、和子信道2所含的RV=1的编码序列各不相同。
通过EHT重复模式(IR),例如可获得因在每个子信道中发送编码序列数据的RV而产生的频率分集增益、和由HARQ合并产生的编码增益。
<例3>
在EHT重复模式中,例如可以包含如下模式(以下,称为“EHT重复模式(时间重复)”),该模式在时域(或者,也称为“时间方向”)中,包含被分配RV不同的信号(例如,编码序列)的两个以上的子信道。
在EHT重复模式(时间重复)中,例如配置于频域(或者,也称为“频率方向”)及时域的多个子信道中,至少时域中的子信道间的RV可以不同。例如,在EHT重复模式(时间重复)中,RV不同的编码序列可以包含于频域及时域的各自不同的多个子信道。
图22是表示EHT重复模式(时间重复)的帧格式(例如,PPDU格式)的一例的图。另外,图23是表示包含EHT重复模式(时间重复)的控制信息的EHT-SIG的一例的图。
如图23所示,AP100例如可以将与EHT重复模式(时间重复)相关的控制信息通知给STA200。在与EHT重复模式(时间重复)相关的信息中,例如可以包含表示子信道数Ndup、广义重复模式的种类(此处为EHT重复模式(IR))的信息(广义重复模式)、表示每个子信道的RV的信息。
此外,在图23中,虽然表示如下情况作为一例,即,子信道数Ndup包含于通用字段,广义重复模式及RV包含于用户专用字段,但是包含各控制信息的字段并不限定于这些字段,各控制信息也可以包含于通用字段及用户专用字段中的至少一个字段或其他字段。
另外,在EHT重复模式(时间重复)中,例如,如图22所示,可以按MAC(Medium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MPDU)变更RV。STA200例如可以参照接收信号所含的各MPDU的MAC报头,在包含通用的序列编号的情况下,识别为与该MAC报头对应的MPDU所含的RV是参照通用(例如,相同)的循环缓冲器的RV的编码序列。
另外,例如也可以是,编码序列的一部分(例如,作为HARQ的重发单位的MPDU或CW)包含于时域的不同的子信道,编码序列的剩余部分包含于时域的通用的子信道(例如,频域的不同的子信道)。
通过EHT重复模式(时间重复),因为除了在频域中发送RV不同的编码序列之外,还在时域中发送RV不同的编码序列,所以能够增加HARQ合并所使用的编码序列的可发送数,从而能够提高编码增益。
此外,对于例3中的频域,例如也可以应用例1或例2中的RV的编码序列的分配例。
以上,说明了将RV不同的编码序列包含于各子信道的模式的例子。
此外,与广义重复模式相关的控制信息的通知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例1~例3中的某一个例子的基于ETH-SIG的通知的例子。以下,说明与广义重复模式相关的控制信息的通知方法的其他例子。
<方法1>
在方法1中,将用户信息(例如,用户专用字段的信息)的一部分替换为与广义重复模式相关的控制信息。
图24是表示方法1中的ETH-SIG的一例的图。
例如,在11be的BPSK-DCM及BPSK-DCM-DUP中,设定(换句话说,限制)为空间串流数=1。由此,例如在BPSK-DCM及BPSK-DCM-DUP中,因为空间串流数被固定地设定给STA200,所以与空间串流数相关的控制信息也可以不被通知给STA200。因此,如图24所示,可以基于广义重复模式的种类(例如,DCM+IR、IR或时间重复),将用户信息的一部分替换为与广义重复模式相关的控制信息。
例如,如图24所示,在EHT重复模式中,AP100及STA200可以将EHT-SIG的用户专用字段所含的时空串流数子字段(Number of Space-Time Streams subfield)(Nsts)(例如,4比特)替换为子信道数Ndup(例如,2比特)及一部分的子信道(例如,子信道1)的RV(例如,2比特)。
另外,例如,如图24所示,在EHT重复模式中,AP100及STA200可以将EHT-SIG的预留子字段(Reserved subfield)替换为重发识别符(称为“新数据指示符(NDI:New DataIndicator)”)(例如,1比特)。换句话说,STA200可以在用户专用字段(终端专用的控制字段)中的、与关于广义重复模式的信息不同的信息的字段(在图24中为Nsts或预留字段)的至少一部分,接收与广义重复模式相关的信息。
例如,在图24中,在通过广义重复模式通知EHT重复模式的情况下,STA200可以基于Nsts字段所含的子信道1的RV及子信道数Ndup、预留字段所含的重发识别符NDI、以及通过解码处理获取的循环缓冲器的长度,辨别各子信道的RV的组合。
例如,如图25所示,STA200基于与广义重复模式相关的控制信息及循环缓冲器的长度之类的来自AP100的通知信息,辨别各子信道的RV的组合。例如,在图25中,STA200可以基于通知信息,确定与子信道1不同的其他的子信道2~4的RV。此外,在图25中,L表示循环缓冲器长度,Nrv表示循环缓冲器所含的RV数。
根据方法1,AP100能够无新增信令地将与广义重复模式相关的控制信息通知给STA200,因此,能够抑制信令开销的增加。
此外,在图24中,虽然说明了Nsts字段包含RV及子信道数Ndup,且预留字段包含NDI的例子,但是Nsts字段及预留字段所含的与广义重复模式相关的控制信息并不限定于这些信息。另外,通知与广义重复模式相关的控制信息的字段并不限定于Nsts字段及预留字段,也可以是其他字段。
<方法2>
在方法2中,与MCS组合地将与广义重复模式相关的控制信息通知给STA200。
图26是表示方法2的MCS索引(例如,EHT MCS索引)与控制信息(例如,包含与广义重复模式相关的控制信息)的组合之间的关联的信息的一例的图。在图26中,例如示出以表格形式(MCS表(MCS Table))来表示关联的例子。
在图26所示的MCS表中,例如可以包含广义重复模式的种类(调制)、编码率、子信道数(Ndup)、各子信道的RV的组合样式之类的广义重复模式的控制信息作为调制(Modulation)的候选。此外,在MCS表中,例如也可以包含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16-正交振幅调制(QAM: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64-QAM、256-QAM、1024-QAM或4096-QAM之类的候选调制方式作为调制的候选(未图示)。换句话说,包含对于数据信号的调制方式和多个广义重复模式(例如,BPSK-DCM、BPSK-DCM-DUP)的多个候选分别可以与MCS索引(识别信息)关联。
此外,与广义重复模式关联的MCS索引可以是任意的值(在图26中,使用未决定(TBD)来表示)。例如,可以使用与11ax相同的4比特MCS索引,并利用11ax未使用的MCS12~MCS15的一部分来表示广义重复模式的各模式,或者也可以将MCS索引扩展至5比特以上,并利用MCS16以上的索引来表示广义重复模式的各模式。另外,MCS表所含的广义重复模式并不限定于图26所示的例子,可以包含其他的广义重复模式,也可以是其他的广义重复模式的组合。
例如,STA200可以接收由AP100通知的MCS索引,基于接收到的MCS索引,并参照图26所示的MCS表,辨别广义重复模式的种类、子信道数Ndup及各子信道的RV。
根据方法2,例如即使在DCM的空间串流数未被设定为1的情况下,AP100也能够利用MCS表,将与广义重复模式相关的控制信息通知给STA200。由此,AP100能够无新增信令地将与广义重复模式相关的控制信息通知给STA200,因此,能够抑制信令开销的增加。
以上,说明了与广义重复模式相关的控制信息的通知方法的例子。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STA200接收与多个广义重复模式中的对STA200设定的广义重复模式相关的控制信息,并基于接收到的与广义重复模式相关的信息,控制分配到多个子信道的信号的合并。
通过该控制,STA200例如能够根据通信频带之类的通信状况,切换所期待的覆盖范围增强的方法(例如,广义重复模式)而进行通信。另外,在广义重复模式中,STA200通过对子信道设定专用的RV,能够利用由广义重复模式产生的频率分集增益或编码增益来改善覆盖范围。由此,例如即使利用覆盖范围容易变得比5GHz频段的终端窄的6GHz频段的LPI终端可使用的频带(或者,发送功率密度会受到限制的频带),也能够实现与5GHz频段相同的覆盖范围增强。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无线通信中的通信质量。
以上,说明了本公开的各实施方式。
(其他实施方式)
(1)例如,在11be中,虽然对SU设定(换句话说,限定)DCM,但是并不限定于SU,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广义重复模式例如也可以应用于多用户发送(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或正交频分多址(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上述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调制方法、编码率及空间串流数是一例,并不受限定,也可以设定其他的值。
(3)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重发单位既可以是MPDU也可以是CW,还可以是其他的发送单位。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通知每个子信道的RV的方法,但是例如也可以将初次发送(例如,NDI=0的情况)的广义重复模式PPDU中包含的RV按子信道固定。
例如,在初次发送的广义重复模式PPDU中,子载波1可以固定地包含RV=0的编码序列,子载波2可以固定地包含RV=1的编码序列。由此,例如在初次发送的广义重复模式PPDU中,可以不包含与每个子信道的RV相关的控制信息。由此,能够削减与RV相关的信令,因此,能够改善开销。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将中间码(Midamble)包含于数据部。通过中间码,例如能够适应快衰落环境。
图27是表示包含中间码(例如,EHT-LTF)的情况下的帧格式(例如,PPDU格式)的一例的图。例如,与11ax同样地,AP100也可以在前导码部所含的多普勒字段(Doppler field)中,将中间码是否包含于数据部这一情况通知给STA200。
另外,AP100例如也可以在中间码的前后,变更数据部的RV。
另外,例如在接收信号的前导码部所含的多普勒字段=1的情况下,STA200也可以将EHT-SIG的用户专用字段所含的Nsts的至少一部分替换为中间码的周期。例如,与11ax同样地,STA200也可以将Nsts的最低位比特替换为中间码的周期(称为“中间码周期(Midambleperiodicity)”)。例如,也可以是,STA200在Nsts的最低位比特=0的情况下,替换为中间码周期=10个数据码元,在Nsts的最低位比特=1的情况下,替换为中间码周期=20个数据码元。
STA200例如能够使用中间码所含的参考信号(例如,LTF),获取追随了快衰落波动的信道估计值。
另外,例如在上述<例3>中,也可以将中间码包含在RV不同的时域的子信道之间。在此情况下,AP100例如可以利用多普勒字段来通知中间码的有无。另外,在此情况下,STA200也可以不将Nsts的一部分替换为中间码的周期。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配发送信号的RU的大小不受限定。另外,例如多个RU也可以被分配给一个STA200(例如,称为“多RU(Multi-RU)”)。
图28是表示使用大于80MHz的RU的情况下的广义重复模式PPDU格式的一例的图。另外,图29是表示使用多RU的情况下的广义重复模式PPDU格式的一例的图。
在这些情况下,STA200例如进行包含主信道的80MHz区段(segment)的接收处理。STA200基于前导码部所含的BW字段及删余信息字段(Puncturing information field)的值,确定分配给STA200的RU的大小。
例如,如图28所示,在分配给STA200的RU大于80MHz的情况下,STA200也可以进行不包含主信道的其他的80MHz区段的接收处理,并进行分配给STA200的多个RU所含的每个子信道的编码序列的HARQ合并。
另外,例如,如图29所示,在对STA200分配多RU的情况下,STA200可以按子信道数分割多RU所含的数据子载波,由此,导出各子信道所含的数据子载波数而进行HARQ合并。
(7)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多AP操作(Multi-AP operation)。图30及图31是表示多AP操作的例子的图。
例如,如图30所示,两个以上的AP100(在图30中为AP1及AP2)也可以同时向STA200发送通用的广义重复模式PPDU(在图30中,包含RV=0、2)(例如,称为“联合发送(JT)”)。由此,除了可获得由HARQ合并产生的编码增益之外,还可获得由JT产生的波束成型增益。
另外,例如,如图31所示,两个以上的AP100(在图31中为AP1及AP2)也可以同时向STA200发送包含RV不同的编码序列的广义重复模式PPDU(例如,称为“分布式(Distributed)MIMO”)。由此,通过增加用于HARQ合并的编码序列,能够提高编码增益。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进行DCM而不进行IR的广义重复模式的情况下,也可以按子信道变更BCC交织器(interleaver)及LDPC音调映射器(tone mapper)的样式。
例如,也可以在前导码部(例如,EHT-SIG)中,新增如下字段,该字段通知按子信道切换BCC交织器及LDPC音调映射器的样式。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不支持DCM的功能的STA200(或者,未激活DCM的功能的STA200)例如也可以在主信道中接收DCM信号。
作为一例,AP100可以对支持DCM的STA1和不支持DCM的STA2发送经空间复用的数据。图32是表示此情况下的MU DCM信号的PPDU格式的例子的图。
AP100例如可以发送对STA1及STA2这两者的数据应用了DCM所得的信号。STA1因为支持DCM,所以例如会在各子信道中接收从AP100发送的信号,通过提取及合并发往STA1的信号,能够获得由DCM产生的频率分集增益。另外,STA2因为不支持DCM,所以例如会在主信道中接收从AP100发送的信号,提取发往STA2的信号并进行解码。
(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对以11ax的帧格式为基础的结构例进行了说明,但应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格式并不限于11ax的格式。
(1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DL通信中的动作,但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不限于DL通信,例如可以应用于UL通信或旁链路。
(12)本公开能够通过软件、硬件或在与硬件协作下的软件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各功能块部分地或整体地被实现为作为集成电路的LSI(Large Scale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过程也可以部分地或整体地由一个LSI或由LSI的组合控制。LSI可以由各个芯片构成,也可以是以包含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方式由一个芯片构成。LSI也可以包括数据的输入和输出。LSI根据集成度的不同,也可以称为“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系统LSI(System LSI)”、“超大LSI(Super LSI)”、“特大LSI(Ultra LSI)”。
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以由专用电路、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实现。另外,也可以利用LSI制造后能够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可以对LSI内部的电路块的连接或设定进行重新构置的可重构处理器(Reconfigurable Processor)。本公开也可以被实现为数字处理或模拟处理。
再有,如果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者其他技术的派生,出现了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也可以利用该技术来实现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应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本发明可在具有通信功能的所有种类的装置、设备、系统(总称为“通信装置”)中实施。通信装置也可以包含无线收发机(transceiver)和处理/控制电路。无线收发机也可包含接收部和发送部,或者发挥这些部分的功能。无线收发机(发送部、接收部)也可包含RF(Radio Frequency,射频)模块和一个或多个天线。RF模块也可以包含放大器、RF调制器/解调器、或类似于这些的装置。通信装置的非限定性的例子包括:电话(手机、智能手机等)、平板电脑、个人电脑(PC)(膝上型电脑、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相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码播放器(数码音频/视频播放器等)、可穿戴设备(可穿戴相机、智能手表、跟踪设备等)、游戏机、电子书阅读器、远程健康/远程医疗(远程保健/医学处方)设备、带有通信功能的交通工具或交通运输工具(汽车、飞机、轮船等)、以及上述各种装置的组合。
通信装置并不限定于可携带或可移动的装置,也包含无法携带或被固定的所有种类的装置、设备、系统,例如智能家居设备(家电设备、照明设备、智能电表或计量器、控制面板等)、自动售货机、以及其他可存在于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网络上的所有“物体(Things)”。
通信除了包含通过蜂窝系统、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系统、通信卫星系统等进行的数据通信之外,还包含通过这些系统的组合进行的数据通信。
另外,通信装置也包含与执行本公开中记载的通信功能的通信设备连接或连结的、控制器或传感器等设备。例如,包含产生执行通信装置的通信功能的通信设备所使用的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的控制器或传感器。
另外,通信装置包含与上述非限定性的各种装置进行通信或对上述各种装置进行控制的基础设施设备,例如,基站、接入点、以及其他所有的装置、设备、系统。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包括:接收电路,接收与多个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模式相关的信息,该多个模式与对于多个子载波组的通用的数据信号的分配相关;以及控制电路,基于所述与模式相关的信息,控制被分配到所述多个子载波组的信号的合并。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模式中包含第一模式,所述第一模式表示将与对于所述数据信号的纠错码的某一个冗余版本(RV)对应的信号包含于所述多个子载波组。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RV及调制映射这两者在所述多个子载波组之间不同。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RV在所述多个子载波组之间不同。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配置于时域的子载波组之间的所述RV不同。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电路在终端专用的控制字段中的、与所述与模式相关的信息不同的信息的字段的至少一部分,接收所述与模式相关的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候选分别与识别信息关联,该多个候选包含对于所述数据信号的调制方式和所述多个模式,所述接收电路接收与所述多个候选中的某一个候选关联的所述识别信息。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包括:控制电路,设定多个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模式,该多个模式与对于多个子载波组的通用的数据信号的分配相关;以及发送电路,发送与所述模式相关的信息、以及被分配到所述多个子载波组的信号。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中,通信装置接收与多个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模式相关的信息,该多个模式与对于多个子载波组的通用的数据信号的分配相关,并且,基于所述与模式相关的信息,控制被分配到所述多个子载波组的信号的合并。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中,通信装置设定多个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模式,该多个模式与对于多个子载波组的通用的数据信号的分配相关,并且,发送与所述模式相关的信息、以及被分配到所述多个子载波组的信号。
在2020年11月6日申请的特愿2020-185778的日本专利申请所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及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无线通信系统是有用的。
工业实用性
附图标记说明
100AP
101、201无线接收部
102接收信号解码部
103资源分派部
104数据产生部
105数据编码部
106数据调制部
107前导码产生部
108、207无线发送部
200STA
202前导码解调部
203数据解调部
204数据合并部
205数据解码部
206发送信号产生部

Claims (11)

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电路,接收与多个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模式相关的信息,该多个模式与通用的数据信号的分配相关;以及
控制电路,基于所述与模式相关的信息,控制信号的合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接收电路接收与所述多个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模式相关的信息,该多个模式与对于多个子载波组的所述通用的数据信号的分配相关,
所述控制电路基于所述与模式相关的信息,控制被分配到所述多个子载波组的所述信号的合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模式中包含第一模式,所述第一模式表示将与对于所述数据信号的纠错码的某一个冗余版本即RV对应的信号包含于所述多个子载波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RV及调制映射这两者在所述多个子载波组之间不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RV在所述多个子载波组之间不同。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模式中,配置于时域的子载波组之间的所述RV不同。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接收电路在终端专用的控制字段中的、与所述与模式相关的信息不同的信息的字段的至少一部分,接收所述与模式相关的信息。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多个候选分别与识别信息关联,该多个候选包含对于所述数据信号的调制方式和所述多个模式,
所述接收电路接收与所述多个候选中的某一个候选关联的所述识别信息。
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电路,设定多个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模式,该多个模式与通用的数据信号的分配相关;以及
发送电路,发送信号、以及所述与模式相关的信息。
10.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信装置接收与多个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模式相关的信息,该多个模式与通用的数据信号的分配相关,并且,基于所述与模式相关的信息,控制信号的合并。
1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信装置设定多个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模式,该多个模式与通用的数据信号的分配相关,并且,发送信号、以及所述与模式相关的信息。
CN202180074825.6A 2020-11-06 2021-08-20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Pending CN1164581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85778 2020-11-06
JP2020-185778 2020-11-06
PCT/JP2021/030596 WO2022097351A1 (ja) 2020-11-06 2021-08-20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8129A true CN116458129A (zh) 2023-07-18

Family

ID=81457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4825.6A Pending CN116458129A (zh) 2020-11-06 2021-08-20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03187A1 (zh)
EP (1) EP4243356A4 (zh)
JP (1) JPWO2022097351A1 (zh)
KR (1) KR20230098794A (zh)
CN (1) CN116458129A (zh)
MX (1) MX2023004664A (zh)
WO (1) WO20220973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08508A (zh) * 2021-04-14 2022-10-18 苏州速通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穿透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09752B2 (en) * 2004-10-01 2011-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rrier incremental redundancy for packet-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6160931A (zh) * 2015-04-09 2016-1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60208B (zh) * 2016-12-29 2020-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中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EP3416322A1 (en) * 2017-06-14 2018-12-19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Reliable ultra-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JP7292972B2 (ja) 2019-05-17 2023-06-19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097351A1 (zh) 2022-05-12
MX2023004664A (es) 2023-05-19
KR20230098794A (ko) 2023-07-04
US20230403187A1 (en) 2023-12-14
EP4243356A1 (en) 2023-09-13
WO2022097351A1 (ja) 2022-05-12
EP4243356A4 (en) 2024-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6682B (zh) 一种无线mimo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
CN107113824B (zh) 在无线局域网中使用半正交多址接入的系统和方法
US9036728B2 (en) Group resource allocation techniques for IEEE 802.16M
US20220095347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persistent allocation
EP168179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924818B2 (en) Probabilistic amplitude shaping
KR20220154684A (ko) Psd(power spectral density) 제한들을 위한 phy(physical layer) 패킷 설계
US11509419B2 (en) Acknowledgement and retransmission techniques utilizing secondary wireless channel
US20240172234A1 (en) Boundary identification for probabilistic amplitude shaping
KR20220141797A (ko) 제어 시그널링을 행하는 통신 장치 및 통신 방법
CN114868352A (zh) 用于控制信令的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US2023026184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based on multi-resource unit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WO2020241183A1 (ja) 基地局、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WO2017000900A1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WO2022097351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15499089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US20240187131A1 (en) Enhanced bit mapping and encoding schemes
EP408442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xtended range communication
US20240063876A1 (en) Antenna switching in frequency bands with power spectral density (psd) limits
EP404449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plex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23500042A (ja) 制御シグナリングのための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6232552A (zh) 用于基于删截的无线通信的设备和方法
KR20220145727A (ko) 원거리 송신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TW202412498A (zh) 具有功率譜密度(psd)限制的頻帶中的天線切換
CN116746253A (zh)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