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507C - 投加填料的流化床型膜-生物反应器及水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投加填料的流化床型膜-生物反应器及水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507C
CN1164507C CNB021041806A CN02104180A CN1164507C CN 1164507 C CN1164507 C CN 1164507C CN B021041806 A CNB021041806 A CN B021041806A CN 02104180 A CN02104180 A CN 02104180A CN 1164507 C CN1164507 C CN 116450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ler
flow
reactor
bioreactor
reaction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0418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74258A (zh
Inventor
霞 黄
黄霞
莫罹
文湘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0210418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507C/zh
Publication of CN1374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74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50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0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投加填料的流化床型膜-生物反应器及水处理的方法,属于水和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流化床型膜-生物反应器,在反应池内投加有颗粒状、粉末状或块状的流动型填料或固定型填料,由导流装置将反应池分隔为升流区和降流区,膜组件放置在升流区内,在升流区的下方设有与空气供给装置相连的曝气管,在出水管路上设置有抽吸泵,并在导流装置的内、外侧和反应池内壁上设有多个旋流板;通过充分的曝气,可使反应器内的固、液、气三相达到流化状态,并在反应器内形成旋流循环。本发明与传统的膜-生物反应器相比,减少了微生物和溶解性有机物在膜表面的附着和吸附,对膜污染的防止更为有效,有效提高了对有机物去除效率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投加填料的流化床型膜-生物反应器及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及水处理方法,属于水和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是将生物反应单元与膜分离技术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的水与废水处理方法。通过膜分离可以截留微生物,实现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的分离,污染物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良好且稳定,剩余污泥产量小;且膜-生物反应器装置结构紧凑、易实现自动化控制。悬浮生长式的膜-生物反应器(无填料投加)在污水处理与回用等领域已有应用,如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与回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粪便废水的处理和垃圾渗滤液废水的处理等领域。国内外应用微生物悬浮生长的膜-生物反应器进行污水处理的专利文献,如“抽吸内置式膜-生物反应器(专利号97228698.5)”,该专利应用抽吸内置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并回用,但当有机污染物浓度较低时,悬浮生长型膜-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的降解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投加填料的流化床型膜-生物反应器,通过在反应器内投加填料,并提供充分的曝气,在气体密度差、导流板和旋流装置的作用下使反应器内的固、液、气三相达到流化状态,并在反应器内形成旋流循环,以达到促进传质,增强对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减轻膜污染和降低能耗之目的。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投加填料的流化床型膜-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池,放置在反应池内的膜组件和导流装置,空气供给装置以及进水管和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池内投加有颗粒状、粉末状或块状的流动型填料或者固定型填料,该反应池由导流装置分隔为升流区和降流区两个区,所述的膜组件放置在所述的升流区内,在升流区的下方设有与空气供给装置相连的曝气管,在出水管路上设置有抽吸泵,并在所述的导流装置的内、外侧和反应池内壁上设有多个旋流板。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的导流装置的内、外侧和反应器内壁上设有多个旋流板;所述的导流装置采用板状或筒状结构;本发明的反应池外壳呈长方形或圆柱形。
本发明所述的颗粒状、粉末状或块状的流动型填料或者固定型填料是一种具有粗糙表面、一定表面积的,可供微生物附着生长的填料;或者是一种具有粗糙表面、一定表面积的、可供微生物附着生长以及对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吸附作用的填料。
一种投加填料的流化床型膜-生物反应器的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培养及挂膜:培养水处理所需微生物,选用颗粒状、粉末状或块状的流动型填料或者固定型填料,将该填料投加到培养后的微生物混合液中,使微生物附着于填料上;
(B)采用流化床型膜-生物反应器,将挂膜后的填料投加到膜-生物反应器中;该反应器包括反应池,放置在反应池内的膜组件和导流装置,空气供给装置以及进水管和出水管,;该反应池由导流装置分隔为升流区和降流区两个区,将膜组件放置在所述的升流区内,在升流区的下方设置与空气供给装置相连的曝气管,在出水管路上设置有抽吸泵并在所述的导流装置的内、外侧和反应池内壁上设置多个旋流板;
(C)通过设置在膜组件下方的空气供给装置提供充分的曝气,在气体密度差和所述导流板的作用下使反应器内的待处理混合液呈流化状态,在反应器内循环流动,使其形成升流区和降流区,并在旋流装置的作用下形成旋流循环;
(D)反应器内的水经膜的截留作用形成膜过滤出水。
上在述方法中,步骤(A)中所述的微生物的培养也可在所述反应器内进行,然后将填料直接投加到反应器内,待挂膜完成后,再按步骤(C)进行。
本发明提出的投加填料的流化床型膜-生物反应器,其原理在于:膜-生物反应器是将膜分离技术和生物处理单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水处理装置,出水水质良好且稳定,反应器结构紧凑、易于自动化控制。从微生物的生长方式来看,生物膜法较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法对污染物质的降解效率高,更能耐受冲击负荷,尤其是在有机污染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向膜-生物反应器内投加具有粗糙表面、一定表面积的、可为微生物附着生长的填料,在填料表面可以形成稳定的生物膜。因此,投加填料的膜-生物反应器可以实现生物膜降解有机污染物质的功能,将发挥生物膜系统的优势。
膜法应用于水处理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膜污染的控制。在流化床型式的膜-生物反应器中,膜组件下方设置曝气装置,并有导流和旋流装置实现料液的旋流循环,产生的切向紊动可以减缓膜污染,增加膜的清洗周期;大量的微生物在填料上的附着生长减少了生物反应器内悬浮微生物的浓度,从而减轻了悬浮微生物在膜表面的附着和污染。另一方面,在生物膜系统进行有机物的降解时,基质传递效率和传氧效率是影响生物去除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当反应器内固、液、气三相呈流化状态在反应器流动时,可以使基质、氧、生物膜充分混合、接触,传质效率保持较高水平,将有利于生物膜降解作用的充分发挥。
应用本发明的投加填料的流化床型膜-生物反应器对水和废水进行处理时,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生物反应器内投加的填料上附着生长大量的微生物,可以充分发挥生物膜的降解作用,提高有机物去除效率,特别是适合于有机物浓度较低的情况;(2)微生物在填料上的附着生长,减少了生物反应器内的悬浮污泥量,同时填料还对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有一定吸附作用,有利于减少微生物和溶解性有机物在膜表面的附着和吸附;(3)流化床型膜-生物反应器的结构,在导流板和旋流装置的作用下可以在生物反应器内造成良好的旋流循环,有利于促进基质、微生物和氧之间的混合、接触,提高传质效率,促进生物降解作用的发挥;(4)流化床型膜-生物反应器内形成的良好旋流循环对浸没在生物反应器内的膜组件表面有一定的冲刷作用,可以减轻膜污染;(5)流化床反应器采用单边曝气,与满底曝气系统相比在保持相同曝气强度的条件下可以减少曝气量,有利于降低能量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采用的投加填料的流化床型膜-生物反应器为内置式膜-生物反应器。由反应池1、膜组件4、导流装置5、旋流装置6、空气供给装置2和进水管8、出水管3等组成,还可在出水管路上设置抽吸泵11。反应器内设置的导流装置5,将反应器分为升流区和降流区两个区。在升流区内放置所述膜组件4,在其下方设有与空气供给装置相连的曝气管9。选择适当的曝气强度,使反应器内的混合液,经反应器内的导流装置5的导流和旋流装置6的旋流作用下,形成旋流循环。该循环在膜表面产生的剪切作用可以减缓膜污染。本发明所选用的填料10可以是粒状、粉末状或者块状,表面粗糙,有机或者无机材质,能够提供一定的比表面积,可为微生物的附着生长的流动型填料或者固定型填料。流动填料应具有适当的形状和大小,当曝气强度适宜时,流动填料可以随混合液一起在反应器内流动。选择适当体积或者重量的所述填料投加到膜生物反应器中。在运行开始先挂膜,即使培养的微生物附着于填料上,当填料上的生物量测定结果保持稳定,或者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稳定时,挂膜完成,膜-生物反应器正式运行。
随着水处理的不断进行,膜阻力不断增加,表现为膜通量不断下降,和/或者膜抽吸压力不断上升。膜阻力增加到一定程度,即所述的膜抽吸压力上升或者膜通量下降到某一设计值时,进行膜污染的清洗。清洗前,先保留已附着稳定生物膜的填料。通过化学清洗恢复膜通量后,膜可以继续使用。
实施例1
图1表示实施例一的流化床型的膜-生物反应器装置,此装置由长方体反应器外壳1,空气供给装置2,采用穿孔管布气装置7,出水管3,膜组件4,导流板5,旋流装置6组成,并在反应器的出水管路上设置有抽吸泵11。反应器外壳1为空心长方体结构,其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其上侧面设有进水管8,
空气供给装置2的气体入口9处于膜组件正下方。膜组件可为帘状中空纤维膜组件、束状中空纤维膜组件、平板膜组件或管状膜组件。该装置中间设置的导流板6将装置内部分成左右两个区域,分别为升流区M2和降流区M1。出水管3与膜组件4的收集口相连。该反应器内投加有一定数量的空心圆柱状有机填料10,该填料为流动型填料。
由8流入的原水与填料10充分接触后,分布在反应器内。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经反应器内附着态和悬浮态的微生物的降解后,处理水在出水泵11的抽吸作用下,经膜组件4过滤后,从出水管3中流出。空气供给装置2由气体入口9向反应器内提供空气,曝气量为0.4m3/h。在导流板5和旋流装置6的作用下,混合液在反应器强制旋流循环。如图2所示,因曝气管设在M2区,进入反应器内的空气使M2区内的混合液由下至上形成上升流,而在M1区形成由上至下的下降流,即反应器内的混合液如箭头所指在反应器内的两区M1和M2间循环流动。在导流板5的两侧和反应器外壳1的内壁设有数个一定方向的旋流板6,其目的是使在M1和M2两区间循环的混合液产生旋流,以进一步增强料液的混合。
实施例2
图3为实施例2的投加填料的流化床型的膜-生物反应器装置。此装置由圆柱形反应器外壳1,空气供给装置2,穿孔管布气装置7,出水管3,膜组件4,导流筒5,旋流板6组成。图中,反应器上侧面设有进水管8,底部中央设有来自空气供给装置的气体入口9,9处于膜组件正下方。膜组件可为束状中空纤维膜组件或管状膜组件。该装置中部设置的导流筒将装置内部分成中心区域Q1和周边区域Q2两个区。出水管3与膜组件4的收集口相连,膜组件的收集口可以设置在膜组件的上部或者下部。该反应器内投加有一定量、一定粒径的活性炭(PAC)作为填料10,活性炭对部分的有机污染物有吸附作用。
由8流入的原水与填料10充分接触后,分布在反应器内。与上例同,原水经反应器内附着态和悬浮态的微生物的降解及活性炭的吸附后,处理水经由膜组件4过滤从出水管3中流出。空气供给装置2由气体入口9向反应器内提供空气,曝气量为0.3m3/h。该空气使反应器外壳1中的混合液强制循环。如图4所示,导流筒5是无底空心圆筒状结构,其直径小于反应器外壳1的直径,轴线与1的中心轴线一致。导流筒5将反应器内部分成中心区域Q1和周边区域Q2。因气体入口9设在反应器底部中央,进入反应器内的空气使Q1区内的混合液由下至上形成上升流,而在Q2区形成由上至下的下降流,即反应器内的混合液如箭头所指在反应器内的两区Q1和Q2间循环流动。
在导流筒5的内侧和外侧以及反应器外壳1的内壁设有数个方向一定的旋流板6,其目的是使在中心区域Q1和周边区域Q2间循环的混合液产生旋流,以进一步增强料液的混合。

Claims (5)

1.一种投加填料的流化床型膜-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池,放置在反应池内的膜组件和导流装置,空气供给装置以及进水管和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池内投加有颗粒状、粉末状或块状的流动型填料或者固定型填料,该反应池由导流装置分隔为升流区和降流区两个区,所述的膜组件放置在所述的升流区内,在升流区的下方设有与空气供给装置相连的曝气管,在出水管路上设置有抽吸泵,并在所述的导流装置的内、外侧和反应池内壁上设有多个旋流板。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投加填料的流化床型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装置采用板状或筒状结构。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投加填料的流化床型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池外壳为长方形或圆柱形。
4.一种投加填料的流化床型膜-生物反应器的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培养及挂膜:培养水处理所需微生物,选用颗粒状、粉末状或块状的流动型填料或者固定型填料,将该填料投加到培养后的微生物混合液中,使微生物附着于填料上;
(B).采用流化床型膜-生物反应器,将挂膜后的填料投加到膜-生物反应器中;该反应器包括反应池,放置在反应池内的膜组件和导流装置,空气供给装置以及进水管和出水管;该反应池由导流装置分隔为升流区和降流区两个区,将膜组件放置在所述的升流区内,在升流区的下方设置与空气供给装置相连的曝气管,在出水管路上设置有抽吸泵,并在所述的导流装置的内、外侧和反应池内壁上设置多个旋流板;
(C).通过设置在膜组件下方的空气供给装置提供充分的曝气,在气体密度差和所述导流板的作用下使反应器内的待处理混合液呈流化状态,在反应器内循环流动,使其形成升流区和降流区,并在旋流装置的作用下形成旋流循环;
(D).反应器内的水经膜的截留作用形成膜过滤出水。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投加填料的流化床型膜-生物反应器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微生物的培养可在所述反应器内进行,然后将填料直接投加到反应器内,待挂膜完成后,再按步骤(C)进行。
CNB021041806A 2002-03-15 2002-03-15 投加填料的流化床型膜-生物反应器及水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450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21041806A CN1164507C (zh) 2002-03-15 2002-03-15 投加填料的流化床型膜-生物反应器及水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21041806A CN1164507C (zh) 2002-03-15 2002-03-15 投加填料的流化床型膜-生物反应器及水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74258A CN1374258A (zh) 2002-10-16
CN1164507C true CN1164507C (zh) 2004-09-01

Family

ID=4740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0418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4507C (zh) 2002-03-15 2002-03-15 投加填料的流化床型膜-生物反应器及水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50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9160C (zh) * 2005-11-28 2008-10-29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流式膜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设备和废水处理方法
CN100473615C (zh) * 2006-02-10 2009-04-0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用于废水处理的一体式膜固定化生物反应器及废水处理方法
CN100431982C (zh) * 2006-12-07 2008-11-12 江南大学 一种在膜生物反应器中抑制膜污染的方法
CN101367593B (zh) * 2008-09-19 2010-06-02 浙江大学 一种酰胺类除草剂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CN101525205B (zh) * 2009-04-28 2012-07-04 北京清大国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式悬浮床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与装置
CN101654306B (zh) * 2009-09-17 2011-10-19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有机废水的高效净化方法
CN102050518B (zh) * 2009-10-27 2012-09-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内循环生物反应器中生物载体的挂膜方法
US20120279919A1 (en) * 2009-11-16 2012-11-08 Joseph Atzmon Multistage biological reactor
CN101885534B (zh) * 2010-06-24 2012-12-05 同济大学 菌藻协同低碳膜生物反应系统
CN102557193A (zh) * 2010-12-21 2012-07-11 北京坎普尔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至少两组可进行切换曝气操作膜组件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02218268A (zh) * 2011-05-10 2011-10-19 北京林业大学 复合频率超声在线控制流化床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装置与方法
CN102642916A (zh) * 2012-04-27 2012-08-22 宜兴市金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mbr膜生物反应器
CN104386775B (zh) * 2014-10-27 2016-04-13 安徽农业大学 内循环联合膜分离的吸附反应器、水处理装置
CN106554075A (zh) * 2015-09-24 2017-04-05 北京联合创业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微好氧循环流化床膜生物反应器及系统
CN105967321A (zh) * 2016-07-18 2016-09-28 广德清源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应用于含膜组件的水处理中的固定化微生物球及使用方法
CN106365304A (zh) * 2016-09-30 2017-02-01 南京大学 一种青霉素废水生物强化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7739087A (zh) * 2017-10-31 2018-02-27 安徽舜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涡流膜生物反应器污染控制装置
CN108002660B (zh) * 2017-12-29 2024-03-19 清华大学 深度废水处理系统以及污水处理方法
JP6858146B2 (ja) * 2018-02-20 2021-04-14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好気性生物処理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CN109179631A (zh) * 2018-08-06 2019-01-11 清华大学 可同步除磷的厌氧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
CN109264873A (zh) * 2018-12-01 2019-01-25 安徽正水务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水体土著微生物活化装置
CN109534515A (zh) * 2018-12-07 2019-03-29 大连理工大学 基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酚类污染物去除系统及方法
CN109354193A (zh) * 2018-12-14 2019-02-19 广西南宁绿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心源复合膜生物反应器及其用于污水处理的方法
CN110127934A (zh) * 2019-04-19 2019-08-16 湖北威尔达海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中水回用一体化系统
CN110606555A (zh) * 2019-10-10 2019-12-24 北京逸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br膜组件以及mbr膜生物反应器
CN111995193A (zh) * 2020-09-07 2020-11-27 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深度处理医疗废水的一体化智能化装置和方法
CN112850879B (zh) * 2021-01-07 2022-07-12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一种海水养殖废水处理和微藻培养采收的三折流板反应器
CN113273538B (zh) * 2021-06-07 2023-06-2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自净化鱼池系统
CN115818825A (zh) * 2022-10-19 2023-03-21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高效生物膜反应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74258A (zh) 2002-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4507C (zh) 投加填料的流化床型膜-生物反应器及水处理方法
CN101977853B (zh) 用于处理废水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32991B (zh) 生物过滤器装置和使用该生物过滤器装置的水处理设备
CN202297249U (zh) 内循环流化床生物反应器
CN102553450B (zh) 一种预防分置式mbr平板膜污染的方法
CN101434444B (zh)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01948173A (zh)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使用的复合填料及生物滤池结构
CN1208262C (zh) 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组合方法及其设备
CN100513336C (zh) 一种高净化功能的水处理新组合工艺
CN100337936C (zh) 改良的生物反应器
CN104773917B (zh) 一种中小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110589964A (zh) 一种内循环高效反硝化生物脱氮滤池
CN1865167A (zh) 污水生物处理反应器
CN107176768B (zh) 利用垂直流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及装置
CN2791030Y (zh) 用作水处理的微生物反应器
CN102372395A (zh) 造纸废水处理设备
CN201495154U (zh) 生物流化床与生物滤床复合式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CN210885506U (zh) 一种内循环高效反硝化生物脱氮滤池
CN201404728Y (zh) 一种浮动床过滤器
CN212610105U (zh) 一种改良sbr污水处理装置
JPS61271090A (ja) 固定化微生物による廃水の処理装置
CN1935689A (zh) 气提式内循环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装置及其方法
CN208717088U (zh) 一种优化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7738577U (zh) 垂直流悬浮床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1469553A (zh) 中水回用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901

Termination date: 2015031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