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402C - 握把 - Google Patents

握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402C
CN1164402C CNB011037687A CN01103768A CN1164402C CN 1164402 C CN1164402 C CN 1164402C CN B011037687 A CNB011037687 A CN B011037687A CN 01103768 A CN01103768 A CN 01103768A CN 1164402 C CN1164402 C CN 116440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transverse holes
axial passage
outer peripheral
peripheral ed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037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0663A (zh
Inventor
胡厚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0110376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402C/zh
Publication of CN1300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06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40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40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握把,包括一外周缘和一固接敲击工具的容室,在容室与握把外周缘间设有一轴向通道,且握把外周缘至少设有一可使握把具有缓冲工具施工时所产生的冲击力、具有消震功能的与轴向通道相连通的横向孔,该握把具有向内部些微弹性变形的能力,加强了握把向内弹力变形的变形量,利用弹力变形抵消握把内部所受到的冲击力量,使得在施工过程中不再会因施工冲击力量导致手部酥麻,具有缓冲消震的功能。

Description

握把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握把,尤其是这样一种握把,它利用手部在握持握把的过程中能通过原本内部的轴向通道,而使得握把具有向内部稍微弹性变形的能力,而横向通道则更加强了握把向内弹力变形的变形量,形成手部向握把施压的力量,利用此一弹力变形所产生的手部按压力量抵消握把内部所受到的冲击力量,从而使振动力将不会再传导至手部,故利用本发明的握把在施工过程中操作者将不再会因施工冲击力量导致手部酥麻,具有缓冲消震的功能。
榔头为一项相当公知的手动工具,其发展历史可谓相当的久远,亦因其结构简单发展空间有限,所能创作研发的领域早已被压榨得相当狭小,因此现今的榔头握把设计与早期的握把结构相比较完全没有任何进步可言,所以使用者在操作榔头施力重击的过程中,手部依然会有相当不适的酥麻感受,此点归究于榔头握把完全没有按符合榔头的施工方式加以设计,反而一直沿袭过去传统的简单握柄,完全没有经过仔细针对榔头本身的受力情形量身打造合适的握把,而导致长期忽视了传统握把的错误及不适感。
其中公知的榔头握把有木制的,或有在握把处套设一橡胶,虽可达到预期软质握把的功能,但是由于榔头的施工多为上下反覆重击的操作方式,因此握把若仅具有软质握持能力,或者较易握持,而毫无任何减震或缓冲施工的重击力量的设置,则其在握把外型不论设置得如何更加容易握持,皆形同虚设一般,因为榔头虽为前端重击,但其一体成型的结构会将如此大的振动力量传导到整体结构,所以榔头延伸的杆部会将其所受到的振动由握把散发出,因此握把若无法消弥此一振动力,即将此一力量传导至操作握持的手部,故,利用榔头施工时,手部握持握把就会有一阵阵的酥麻产生,此一缺陷不但对使用者的手部造成相当不适,亦容易使手部疲劳,或产生任何对手部及整个手臂的职业伤害,对于长期使用榔头的施工者来说不容勿视,因为一时的不适或伤害都有可能造成终身遗憾。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握把,尤其是这样一种握把,即在握把内部套设一工具的一端并结合之,在套设工具位置处与握把外缘之间设有轴向通道,另外再在握把的外缘壁面上设置横向孔,从而使握把在施工中产生冲击力时具有缓冲作用,具有消震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握把,包括一外周缘和一固接敲击工具的容室,在容室与握把外周缘间设有一轴向通道,且握把外周缘至少设有一可使握把具有缓冲工具施工时所产生的冲击力、具有消震功能的与轴向通道相连通的横向孔。
一种握把,包括一外周缘和一固接敲击工具的容室,在容室与握把外周缘间的两端分别设一有轴向通道,且握把外周缘至少设有一可使握把具有缓冲工具施工时所产生的冲击力、具有消震功能且可与其中一轴向通道相连通的横向孔。
一种握把,包括有一外周缘,握把内设有两轴向通道,且握把外周缘设有与其中一轴向通道连通的第一横向孔,以及与另一轴向通道连通的第二横向孔,且在握把外周缘第一横向孔的两侧设有第三横向孔,所述第三横向孔恰可与其中一轴向通道连通。
所述横向孔设在握把一端靠近工具的头部。
所述轴向通道为半圆形十字面。
所述轴向通道为弦月形十字面。
所述在握把外周缘第二横向孔的两侧设有第四横向孔,而第四横向孔恰与其中一轴向通道连通。
所述轴向通道分别设在握把的上、下两端。
本发明的优点是:所述握把,当手部握持着握把敲击施工时,冲击力量大多由工具及其柱体传导到握把的上、下方向,即冲击力量会由容室的工具柱体传送而出,此时手部在握持握把的过程中能通过原本内部的轴向通道而使得握把具有向内部稍微弹性变形的能力,而横向孔则更加强了握把向内弹力变形的变形量,形成手部向握把施压的力量,更通过这一弹力变形所产生的手部按压力量抵消握把内部所受到的冲击力量,从而使振动力将不会再传导至手部,故操作者在施工过程中利用本发明的握把将不再会产生因施工冲击力量导致手部酥麻,达到缓冲消震的功能。
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握把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握把的立体系统图;
图3为本发明握把第一剖面的立体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握把第二剖面的立体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握把组合结构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握把组合结构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握把受力状态的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握把的第一最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9为本发明握把的第二最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10为本发明握把的第三最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11为本发明握把的第四最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握把,为一握把10与一工具20相结合套设,从而具有缓冲减震的功能。如图1、2所示,一握把10的内部设有一容室11,该容室11主要供一工具20置入结合,其中握把10另在容室11的上下方向皆设置一轴向通道12,该轴向通道12为一透空贯穿整支握把10的凹空部位121,其主要可在手部握持中具有弹性变形,使其具有缓冲工具20的振动力的功能,在握把10外缘壁面的上、下端面分布有第一横向孔13,该第一横向孔13间隔分布在握把10的上,下表面,且第一横向孔13与轴向通道12凹空部位121的上、下端缘相连通。
握把10的左、右侧靠近上方亦设有第二横向孔14,该第二横向孔14间隔分布于握把10的左上、右上表面,且第二横向孔14与轴向通道12凹空部位121的左上及右下端缘相连通。
另外握把10的左、右侧靠近下方亦设有第三横向孔15,该第三横向孔15间隔分布于握把10的左下、右下表面,且第三横向孔15与轴向通道12凹空部位121的左下及右下端缘相连通。
最后握把10靠近于结合工具20端缘处设有一横向孔16,该端部横向孔16与轴向通道12的凹空部位121相连通。
上述的第一横向孔13、第二横向孔14、第三横向孔15及端部横向孔16的设置是根据握把10本身材质的软硬程度,来决定其设置数量的多寡,当材质属性较硬,握把10外缘分布设置的第一横向孔13、第二横向孔14及第三横向孔15则居多,以增加握把10的弹性变形能力,从而使握把10所接受的冲击力量得以消弥;反之,若握把10的材质本身已经为软性,那么握把10内部设置的具凹空部位121的轴向通道12大致足够手部握持的弹性变形能力,所以其分布设置的第一横向孔13、第二横向孔14及第三横向孔15所分布数量则较少,同样可达到消弥敲击时的振动力量。
一工具20,可为榔头等一般重击力量较高的手工具20,其一端设有一柱体21,用以结合在握把10内部所设置的容室11。
请继续参阅3图及图4所示的立体剖视图,其中图3为视图剖面线恰好剖在握把10外缘左上、右上壁面上的第二横向孔14上,由图3中可看出第二横向孔14与握把10内设的缓冲装置12相连通,因此当手部握持着握把10上、下敲击施工时,冲击力量大多传导到上、下方向的握把10,而手部在握持握把10的过程中能通过原本内部的轴向通道12而使得握把10的上、下端面具有弹性向内部些微变形的能力,而设置握把10左上、右上两侧的第二横向孔则更加强了握把10上、下端面向内弹力变形的变形量,更藉此弹力变形消弥握把10所受到的振动力,使其不会再传导至手部。
如图4所示,视图剖面线恰好剖在设置在握把10外缘上、下壁面的第一横向孔13上,由图4中可看出第一横向孔13可与握把10内设的轴向通道12相连通,因此当手部握持着握把10敲击施工时,冲击力量虽大多传导到上、下方向的握把10上,但左、右两侧的握把10仍会受力冲击力量的传导,而手部在握持握把10的过程中能通过原本内部的轴向通道12而使得握把10的左、右端面具有弹性向内部相当细微变形的能力,而设置在握把10上、下两侧的第一横向孔13则更加强了握把10左、右端面向内弹力变形的变形量,利用此弹力变形消弥握把10所受到的振动力,使其不会再传导至手部。
请继续参阅图5及图6,为本发明的握把10与工具20结合状态的主视图及侧视图。
请再配合参阅图7,为本发明的握把10受力状态的侧视图,当手部握持着握把10敲击施工时,冲击力量大多由工具20及其柱体21传导到上、下方向的握把10上,即如图示中位于容室11的箭头会将冲击力量传送而出,此时手部在握持握把10的过程中能通过原本内部的轴向通道12而使得握把10具有弹性向内部些微变形的能力,第一横向孔13、第二横向孔14及第三横向孔15则加强了握把10向内弹力变形的变形量,形成手部向握把10施压的一力量,即如图示中在握把10外缘的箭头产生一握压握把10导致握把10弹性变形的力量,利用此弹力变形所产生的手部按压力量抵消握把10内部所受到的冲击力量,从而使振动力将不会再传导至手部,故操作者在施工过程中利用本发明的握把10将不再会因施工冲击力量导致手部酥麻的缺陷产生,达到缓冲消震的功能。
请再参阅图8,其主要是在握把10上设置第二横向孔14及第三拐向孔15,其中第二横向孔14及第三横向孔15分别设置在握把10的左、右两侧壁面,在握把10接近工具20的一端设置一端部横向孔16的实施例,其中当手部握持着握把10上、下敲击施工时,冲击力量大多传导到上、下方向的握把10上,而手部在握持握把10的过程中能通过原本内部的轴向通道12而使得握把10的上、下端面具有弹性向内部些微变形的能力,而设置在握把10左、右两侧的第二横向孔14及第三横向孔15则更加强了握把10上、下端面向内弹力变形的变形量,利用此弹力变形消弥握把10所受到的振动力,使其不会再传导至手部,而握把变形时受压的气体亦能分别由第二横向孔14、第三横向孔15及端部横向孔16所排出。
图9则为仅在握把10上、下壁面设置第一横向孔13,在握把10接近工具20的一端设置一端部横向孔16的实施例,因此当手部握持着握把10敲击施工时,冲击力量虽大多传导于上、下方向的握把10,但左、右两侧的握把10仍会受到冲击力量的传导,而手部在握持握把10的过程中能通过原本内部的轴向通道12而使得握把10的左、右端面具有弹性向内部相当细微变形的能力,而设置于握把10上、下两侧的第一横向孔13则更加强了握把10左、右端面向内弹力变形的变形量,利用此弹力变形消弥握把10所受到的振动力,使其不会再传导至手部,而握把变形时受压的气体亦能分别由第一横向孔13及端部横向孔16所排出。
图10则是仅在握把10接近工具20的一端设置一端部横向孔16的实施例,因此当手部握持着握把10敲击施工时,冲击力量虽大多传导到握把10的上、下方向上,但冲击力量仍会传导到握把10的左、右两侧,而手部在握持握把10的过程中能通过原本内部的轴向通道12使得握把10的左、右端面具有向内部相当细微的弹性变形的能力,当握把变形时受压的气体亦能由端部横向孔16排出。
通过图8、图9及图10不同的实施例,更能了解到该第一横向孔13、第二横向孔14及第三横向孔15可分布在握把10的上、下、左或右的各个表面,该第一横向孔13、第二横向孔14及第三横向孔15的设置是根据握10本身材质的软硬程度,来决定分布设置第一横向孔13、第二横向孔14及第三横向孔15数量的多少,当材质属性较硬,握把10外缘分布设置的第一横向孔13、第二横向孔14及第三横向孔15则较多,以增加握把10的弹性变形能力,使握把10所接受的冲击力量得以消弥;反之,若握把10的材质本身已经为软性,那么握把10内部设置的具凹空部位121的缓冲装置12已足够手部握持的弹性变形能力,所以其分布设置的第一横向孔13、第二横向孔14及第三横向孔15数量则较少,同样能达到消弥敲击时的振动力量。
请参阅图11,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为将该轴向通道12的凹空部位121的形状由弦月形改设为半圆形,其同样可使握把具有缓冲工具施工时所产生的冲击力的作用,而达到消震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之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即凡根据本发明申请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作的任何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握把,它包括一外周缘和一固接敲击工具的容室,在容室与握把外周缘间设有一轴向通道,其特征在于:握把外周缘至少设有一可使握把具有缓冲工具施工时所产生的冲击力、具有消震功能的与轴向通道相连通的横向孔。
2、一种握把,它包括一外周缘和一固接敲击工具的容室,在容室与握把外周缘间的两端分别设一有轴向通道,其特征在于:握把外周缘至少设有一可使握把具有缓冲工具施工时所产生的冲击力、具有消震功能的与其轴向通道相连通的横向孔。
3、一种握把,它包括有一外周缘,握把内设有两轴向通道,其特征在于:握把外周缘设有与其中一轴向通道连通的第一横向孔,以及与另一轴向通道连通的第二横向孔,且在握把外周缘第一横向孔的两侧设有第三横向孔,所述第三横向孔恰可与其中一轴向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握把,其特征在于:横向孔设在握把一端靠近工具的头部。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握把,其特征在于:轴向通道为半圆形十字面。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握把,其特征在于:轴向通道为弦月形十字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握把,其特征在于:在握把外周缘第二横向孔的两侧设有第四横向孔,而第四横向孔恰与其中一轴向通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握把,其特征在于:轴向通道分别设在握把的上、下两端。
CNB011037687A 2001-02-14 2001-02-14 握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440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11037687A CN1164402C (zh) 2001-02-14 2001-02-14 握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11037687A CN1164402C (zh) 2001-02-14 2001-02-14 握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0663A CN1300663A (zh) 2001-06-27
CN1164402C true CN1164402C (zh) 2004-09-01

Family

ID=4653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0376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4402C (zh) 2001-02-14 2001-02-14 握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402C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0663A (zh) 2001-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5184B (zh) 用于附加手柄的减震器
EP1894681A1 (en) A Manually Operable Impact Tool and a Method for Making a Manually Operable Impact Tool
EP1212174B1 (en) Vibration dampening tool handle
US6202511B1 (en) Vibration damped hammer
US4648468A (en) Portable powered tool with vibration damping
JP2018118375A (ja) 打撃力制限及び振動緩和装置
US20140260812A1 (en) Hammer with Buffer Assembly
JP2010184338A (ja) 補助ハンドル
US20080223593A1 (en) Handle
AU2012202252A1 (en) Hammer head and handle assembly
US10093014B2 (en) Auxiliary handle
CN1607076A (zh) 辅助把手
EP3792004A3 (en) Impact tool with vibration isolation
US20040244545A1 (en) Tool handle with crawling traction fist support and hands free function
CN1164402C (zh) 握把
US20150143959A1 (en) Striking tool
CN106457542A (zh) 手持式工具机
ES2259716T3 (es) Herramienta de impacto con cabezal antiesquirlas.
CN201970283U (zh) 一种锤子
EP1862266A3 (de) Schlagende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axial beweglich gelagertem Schlagwerk
CN202137739U (zh) 一种固钉钳
WO2002018104A1 (en) Attachment for a hammer
TWI807998B (zh) 限力減震裝置
KR200347466Y1 (ko) 완충기능이 구비되는 망치
KR102379949B1 (ko) 다기능 망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901

Termination date: 201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