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37148A - 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37148A
CN116437148A CN202310239160.0A CN202310239160A CN116437148A CN 116437148 A CN116437148 A CN 116437148A CN 202310239160 A CN202310239160 A CN 202310239160A CN 116437148 A CN116437148 A CN 1164371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levision
air conditioner
user
preset
act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391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斌
石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3916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3714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37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71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24Reminder alarms, e.g. anti-loss alar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16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2Monitoring of processes or resources, e.g. detecting the failure of a recording device, monitoring the downstream bandwidth, the number of times a movie has been viewed, the storage space available from the internal hard disk
    • H04N21/44213Monitoring of end-user related data
    • H04N21/44218Detecting physical presence or behaviour of the user, e.g. using sensors to detect if the user is leaving the room or changes his face expression during a TV progr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3OS processes, e.g. booting an STB, implementing a Java virtual machine in an STB or power management in an STB
    • H04N21/4436Power management, e.g. shutting down unused components of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client for facilitating the reception of or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content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the end-user or to the client device itself, e.g.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resolving scheduling conflicts
    • H04N21/4508Management of client data or end-user data
    • H04N21/4532Management of client data or end-user data involving end-user characteristics, e.g. viewer profile, pre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04N5/57Control of contrast or brightness
    • H04N5/58Control of contrast or brightness in dependence upon ambient ligh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其中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包括:接收电视机的开启信号并控制电视机开启;获取室内环境中用户的具体信息;在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实际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获取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根据持续时间确定电视机的运行状态;控制电视机按照确定出的运行状态工作。本发明的方案,能够实现空调器与电视机的智能互联,提供一种智能家电互联的场景,提升智能化程度;根据室内环境中用户的实际情况对电视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自动调节,并可以对照明装置、窗帘等其他装置进行调节,充分保障年龄较小的儿童用户的用眼健康,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并且对于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环境调节设备的需求并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功能,更多的则是希望它们可以针对用户的实时需求进行各种形式的调整。其中环境调节设备可以是空调器等用于调节环境空气参数的家电设备。但是目前的大部分环境调节设备因为自身功能和结构的限制不能很好地诠释与其他设备互联的理念。例如,目前的空调器与室内环境中的电视机无法实现有效互联,无法根据彼此的实际状态进行智能调节,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实现空调器与电视机的智能互联,有效提升智能化程度。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根据室内环境中用户的实际情况对电视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自动调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其中空调器和电视机处于同一室内环境中,且方法包括:接收电视机的开启信号并控制电视机开启;获取室内环境中用户的具体信息,其中具体信息包括用户的实际年龄以及与电视机之间的实际距离;在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实际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获取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根据持续时间确定电视机的运行状态;以及控制电视机按照确定出的运行状态工作。
可选地,空调器设置有雷达传感器,且获取室内环境中用户的具体信息的步骤包括:利用雷达传感器检测得到具体信息;获取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的步骤包括:利用雷达传感器检测得到持续时间。
可选地,根据持续时间确定电视机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包括:判断持续时间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时间;以及若是,确定电视机进入待机状态。
可选地,在持续时间小于预设时间的情况下,确定电视机保持开启状态;检测室内环境的实际亮度;判断实际亮度是否小于等于预设亮度;以及若是,控制电视机的显示亮度降低。
可选地,在控制电视机的显示亮度降低的步骤同时还包括:控制室内环境中的照明装置开启。
可选地,在实际亮度大于预设亮度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输出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预防眼疲劳。
可选地,在控制空调器输出提示信息的步骤同时还包括:控制室内环境中的窗帘减少开启面积。
可选地,在实际年龄大于预设年龄,或者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实际距离大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控制电视机保持当前状态不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内存储有控制程序,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任一项的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具有上述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通过接收电视机的开启信号并控制电视机开启,获取室内环境中用户的具体信息,其中具体信息包括用户的实际年龄以及与电视机之间的实际距离,在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实际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获取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根据持续时间确定电视机的运行状态,控制电视机按照确定出的运行状态工作,能够实现空调器与电视机的智能互联,提供一种智能家电互联的场景,有效提升智能化程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在用户的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与电视机之间的实际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若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间,确定电视机进入待机状态;若持续时间小于预设时间,确定电视机保持开启状态,检测室内环境的实际亮度,在实际亮度是否小于等于预设亮度的情况下,控制电视机的显示亮度降低并控制室内环境中的照明装置开启;在实际亮度大于预设亮度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输出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预防眼疲劳,并控制室内环境中的窗帘减少开启面积,根据室内环境中用户的实际情况对电视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自动调节,并可以对照明装置、窗帘等其他装置进行调节,充分保障年龄较小的儿童用户的用眼健康,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装置的示意框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装置的示意性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能够实现空调器与电视机的智能互联,提供一种智能家电互联的场景,有效提升智能化程度。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接收电视机的开启信号并控制电视机开启;
步骤S104,获取室内环境中用户的具体信息;
步骤S106,在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实际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获取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
步骤S108,根据持续时间确定电视机的运行状态;
步骤S110,控制电视机按照确定出的运行状态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和下述实施例的方法均是从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装置一侧进行描述,即由控制装置执行相关步骤。并且,实现本实施例和下述实施例方案的前提是空调器与电视机实现互联,具体地,空调器和电视机之间可以设置有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装置,通过该控制装置可以接收空调器、电视机发送的信号,并可以向空调器、电视机发送信号。该控制装置可以额外独立设置,也可以设置在空调器内部。
本实施例中的电视机具有智能的特点,正是由于上文提到的其既能够向控制装置发送信号,又能够接收控制装置下发的信号。具体地,可以通过在电视机上设置控制器实现。同样地,空调器也可以设置有自身的控制器,从而既能够向控制装置发送信号,又能够接收控制装置下发的信号。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和电视机可以处于同一室内环境中。
在以上步骤中,步骤S102接收电视机的开启信号并控制电视机开启,具体地,可以通过电视机的遥控器或者电视机自身的开关按钮发送开启信号,以供控制装置接收。或者,由于本实施例的电视机与空调器实现互联,还可以通过空调器来发送电视机的开启信号,即通过空调器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步骤S104获取室内环境中用户的具体信息,其中具体信息包括用户的实际年龄以及与电视机之间的实际距离。步骤S106在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实际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获取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其中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实际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说明可能是儿童用户距离电视机过近进行观看的情况,此时获取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可以了解这种情况持续了多久。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预设年龄可以是18岁,预设距离可以是2米。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年龄和预设距离的具体数值仅为例举,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预设年龄和预设距离设置为其他数值。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空调器可以设置有雷达传感器。并且,步骤S104获取室内环境中用户的具体信息可以包括:利用雷达传感器检测得到具体信息。步骤S106获取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可以包括:利用雷达传感器检测得到持续时间。也就是说,后续可以通过空调器设置的雷达传感器获取的具体信息和持续时间来对电视机实现控制。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源于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意思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能够利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雷达传感器对室内环境中用户的具体信息和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进行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只有在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实际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才会获取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也就是说,如果实际年龄大于预设年龄,用户为成年人;或者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但是实际距离大于预设距离,用户虽然为儿童,但是观看距离较远,不影响用眼健康,以上情况都不会获取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
在实际年龄大于预设年龄,或者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实际距离大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可以控制电视机保持当前状态不变。即不干涉成年用户或者观看距离合适的儿童用户的观看状态,保障这部分用户的正常观看体验。
如果室内环境中有多个用户,只要有一个用户的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实际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就获取该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如果室内环境中有多个用户的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实际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那么可以分别获取这多个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并且,符合条件的用户即使小范围移动,但只要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就可以对其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进行计时。
步骤S108根据持续时间确定电视机的运行状态,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判断持续时间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时间,并在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电视机进入待机状态。在儿童用户较近距离观看电视机的持续时间过长时,及时确定电视机进入待机状态,可以有效保障儿童用户的用眼健康,避免长时间近距离观看电视导致近视等情况发生。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预设时间可以是20分钟。上述预设时间的具体数值也仅为例举,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预设时间设置为其他数值。
正如前文提到的,室内环境中可能只有1个符合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实际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条件的用户,也可能有多个符合条件的用户。那么在只有1个用户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该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判定电视机是否需要进入待机状态。在多个用户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最长的用户判定电视机是否需要进入待机状态。
例如,预设年龄是18岁,预设距离是2米,预设时间是20分钟。如果空调器和电视机共同设置于客厅中,客厅中有1个用户,其实际年龄为10岁,小于预设年龄18岁,且与电视机之间的实际距离为1.5米,小于预设距离2米,该用户停留在距离电视机2米范围内的持续时间为25分钟,大于预设时间20分钟,那么可以确定电视机进入待机状态。
再例如,空调器和电视机共同设置于客厅中,客厅中有3个用户A、B、C,其中用户A实际年龄为20岁,大于预设年龄;用户B的实际年龄为8岁,小于预设年龄18岁,且用户B与电视机之间的实际距离为1.8米,小于预设距离2米,其停留在距离电视机2米范围内的持续时间为10分钟,小于预设时间20分钟;用户C的实际年龄为15岁,小于预设年龄18岁,且用户C与电视机之间的实际距离为1.5米,小于预设距离2米,其停留在距离电视机2米范围内的持续时间为22分钟,大于预设时间20分钟,其中用户A不符合条件不予考虑,用户B、C均符合条件,考虑持续时间较长的用户C,由于其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那么可以确定电视机进入待机状态。
在用户的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与电视机之间的实际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的前提条件下,如果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小于预设时间,可以确定电视机保持开启状态。也就是说,虽然儿童用户较近距离观看电视机,但是由于持续时间较短,不会对儿童用户造成不良影响,可以暂时不使电视机进入待机状态,而是可以使电视机保持开启状态不变。
例如,空调器和电视机共同设置于客厅中,客厅中有1个用户,其实际年龄为10岁,小于预设年龄18岁,且与电视机之间的实际距离为1.2米,小于预设距离2米,其停留在距离电视机2米范围内的持续时间为12分钟,小于预设时间20分钟,那么可以确定电视机保持开启状态。
步骤S108控制电视机按照确定出的运行状态工作,可以使得电视机的运行状态满足室内环境中用户的观看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在确定电视机进入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可以控制电视机进入待机状态。在确定电视机保持开启状态的情况下,可以控制电视机保持开启状态。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102接收电视机的开启信号之前还可以包括:接收空调器与电视机开启互联模式的触发信号。在开启互联模式之后空调器可以向控制装置发送触发信号,以供控制装置接收。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接收空调器的显示装置、语音装置、遥控器或者与空调器绑定的移动终端发送的触发信号。其中移动终端可以是便于移动的智能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本实施例之所以称之为是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除了可以利用空调器的雷达传感器检测得到的室内环境中用户的具体信息以及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进而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对电视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自动调节。即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可以体现在空调器的雷达传感器。此外,在步骤S102接收电视机的开启信号之前可以接收空调器与电视机开启互联模式的触发信号,在接收到该触发信号的情况下,再执行本实施例的相关步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空调器与电视机的智能互联。
总之,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通过接收电视机的开启信号并控制电视机开启,获取室内环境中用户的具体信息,其中具体信息包括用户的实际年龄以及与电视机之间的实际距离,在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实际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获取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根据持续时间确定电视机的运行状态,控制电视机按照确定出的运行状态工作,能够实现空调器与电视机的智能互联,提供一种智能家电互联的场景,有效提升智能化程度。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对上述步骤的进一步优化和配置使得实现互联的空调器与电视机实现更高的技术效果,以下结合对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执行流程的介绍对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该实施例仅为对执行流程的举例说明,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具体实施需求,对部分步骤的执行顺序、运行条件进行修改。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的详细流程图,该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接收电视机的开启信号并控制电视机开启;
步骤S204,利用空调器的雷达传感器检测得到室内环境中用户的具体信息;
步骤S206,判断实际年龄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实际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若是,执行步骤S210,若否,执行步骤S208;
步骤S208,控制电视机保持当前状态不变;
步骤S210,利用雷达传感器检测得到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
步骤S212,判断持续时间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时间,若是,执行步骤S214,若否,执行步骤S218;
步骤S214,确定电视机进入待机状态;
步骤S216,控制电视机进入待机状态;
步骤S218,确定电视机保持开启状态;
步骤S220,检测室内环境的实际亮度;
步骤S222,判断实际亮度是否小于等于预设亮度,若是,执行步骤S224,若否,执行步骤S226;
步骤S224,控制电视机的显示亮度降低,控制室内环境中的照明装置开启;
步骤S226,控制空调器输出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预防眼疲劳,控制室内环境中的窗帘减少开启面积。
在以上步骤中,首先执行步骤S202和步骤S204,接收电视机的开启信号并控制电视机开启,利用空调器的雷达传感器检测得到室内环境中用户的具体信息。其中用户的具体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实际年龄以及与电视机之间的实际距离。在步骤S204利用空调器的雷达传感器检测得到室内环境中用户的具体信息之后,可以执行步骤S206,判断实际年龄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实际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
在步骤S206的判断结果为否,即实际年龄大于预设年龄,或者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实际距离大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208,控制电视机保持当前状态不变。如果实际年龄大于预设年龄,说明用户为成年人。如果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但是实际距离大于预设距离,说明用户虽然为儿童,但是观看距离较远,不影响用眼健康。在以上情况下都不会获取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而是可以控制电视机保持当前状态不变。即不干涉成年用户或者观看距离合适的儿童用户的观看状态,保障这部分用户的正常观看体验。
在步骤S206的判断结果为是,即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实际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210,利用雷达传感器检测得到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实际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说明可能是儿童用户距离电视机过近进行观看的情况,此时获取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可以了解这种情况持续了多久。
如果室内环境中有多个用户,只要有一个用户的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实际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就获取该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如果室内环境中有多个用户的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实际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那么可以分别获取这多个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并且,符合条件的用户即使小范围移动,但只要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就可以对其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进行计时。
在步骤S210利用雷达传感器检测得到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之后,可以执行步骤S212,判断持续时间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时间,在步骤S212的判断结果为是,即持续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间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214,确定电视机进入待机状态,并接着执行步骤S216,控制电视机进入待机状态。在儿童用户较近距离观看电视机的持续时间过长时,及时控制电视机进入待机状态,可以有效保障儿童用户的用眼健康,避免长时间近距离观看电视导致近视等情况发生。
正如前文提到的,室内环境中可能只有1个符合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实际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条件的用户,也可能有多个符合条件的用户。那么在只有1个用户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该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判定电视机是否需要进入待机状态。在多个用户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最长的用户判定电视机是否需要进入待机状态。
在步骤S212的判断结果为否,即持续时间小于预设时间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218,确定电视机保持开启状态。也就是说,在用户的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与电视机之间的实际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的前提条件下,如果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小于预设时间,可以认为虽然儿童用户较近距离观看电视机,但是由于持续时间较短,不会对儿童用户造成不良影响,可以暂时不使电视机进入待机状态,而是可以使电视机保持开启状态不变。
在用户的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与电视机之间的实际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的前提条件下,如果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小于预设时间,虽然认为不会对儿童用户造成不良影响,可以使电视机保持开启状态不变,但仍可以根据室内环境的亮度情况对电视机的显示亮度,以及室内环境中的照明装置、窗帘等设备进行适宜地调节,可以充分保障用户的用眼健康。
具体地,在步骤S218确定电视机保持开启状态之后,还可以执行步骤S220和步骤S222,检测室内环境的实际亮度,判断实际亮度是否小于等于预设亮度,在步骤S222的判断结果为是,即实际亮度小于等于预设亮度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224,控制电视机的显示亮度降低,控制室内环境中的照明装置开启。
如果室内环境的实际亮度小于等于预设亮度,说明室内环境中比较暗,电视机的显示亮度较亮可能导致很大的光线反差,容易对用户的视力造成不良刺激,危害健康。更严重地,可能会导致用户眼睛发酸、疼痛、视物不清甚至夜盲症。因此可以控制电视机的显示亮度降低,同时可以控制室内环境中的照明装置开启,都可以减小光线反差。优选地,可以控制电视机较近处的照明装置开启。照明装置可以与空调器、电视机通过控制装置实现互联,从而能够实现自动调节,无需浪费用户的时间和精力。
在步骤S222的判断结果为否,即实际亮度大于预设亮度的情况下,可以执行步骤S226,控制空调器输出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预防眼疲劳,控制室内环境中的窗帘减少开启面积。如果实际亮度大于预设亮度,说明室内环境中比较亮,用户看电视的过程中会被周边的环境光所影响,可能会看不清楚电视机的画面或者字幕,因此需要用户很吃力的去看电视机屏幕上显示的画面或字幕,有可能会提高用户的近视率,并且会导致用户眼疲劳,此时可以控制空调器输出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预防眼疲劳。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空调器的显示装置、语音装置或者与空调器绑定的移动终端输出提示信息。用户在接收到提示信息之后可以采取休息或者降低室内环境亮度的方式来避免眼疲劳。例如用户可以手动调节窗帘,使其开启面积减少,降低室内环境的亮度,使得亮度合适观看电视机。优选地,窗帘也可以与空调器、电视机通过控制装置实现互联,从而能够实现自动调节,无需浪费用户的时间和精力。在控制空调器输出提示信息的同时就可以控制室内环境中的窗帘减少开启面积。
总之,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在用户的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与电视机之间的实际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若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间,确定电视机进入待机状态;若持续时间小于预设时间,确定电视机保持开启状态,检测室内环境的实际亮度,在实际亮度是否小于等于预设亮度的情况下,控制电视机的显示亮度降低并控制室内环境中的照明装置开启;在实际亮度大于预设亮度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输出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预防眼疲劳,并控制室内环境中的窗帘减少开启面积,根据室内环境中用户的实际情况对电视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自动调节,并可以对照明装置、窗帘等其他装置进行调节,充分保障年龄较小的儿童用户的用眼健康,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装置,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装置300的示意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装置300的示意性架构图。如图3所示,控制装置300可以包括:处理器310以及存储器320,存储器320内存储有控制程序321,控制程序321被处理器310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任一种的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
正如上文提到的,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均是从控制装置300一侧进行描述,即由控制装置300执行相关步骤。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装置300与空调器100、电视机200数据连接,其可以布置服务器、云端等网络侧设备,通过网络获取设定空间的各项数据,并通过向空调器100、电视机200远程发送指令实现相关调节。
控制装置300也可以为各类集控设备,布置在设定空间中,并对空调器100和电视机200进行控制。控制装置300与空调器100、电视机200的数据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传输、红外传输、超声传输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300也可以作为空调器100的一部分,设置于空调器100内部,与空调器100的自身控制器数据连接,例如空调器100在内部设置专用的控制装置300,与专用于执行部件控制的控制器配合工作。
处理器310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者为数字处理单元等等。处理器310通过通信接口收发数据。存储器320用于存储处理器310执行的程序。存储器320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介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器320的组合。上述控制程序321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相应计算/处理设备或者经由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络)下载并安装到控制装置300。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0,其可以具有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装置300。也就是说,控制装置300可以不设置于空调器100的外部,而是可以设置在空调器100上。控制装置300与空调器100自身的控制器可以为同一部件,即控制装置300既用于控制空调器100自身的工作,也用于接收电视机200的信号以及向电视机200发送信号。
或者,控制装置300与空调器100自身的控制器可以为不同部件,即控制器用于控制空调器100自身的工作,控制装置300用于接收电视机200的信号以及向电视机200发送信号。但是控制装置300与控制器也实现通信,以接收空调器100自身控制器的信号以及向控制器发送信号。
如图4所示,空调器100和电视机200可以处于同一室内环境中。空调器100可以设置有雷达传感器,用于检测得到室内环境中用户的具体信息,其中具体信息包括用户的实际年龄以及与电视机200之间的实际距离。雷达传感器还可以检测得到用户停留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后续可以通过空调器100设置的雷达传感器获取的上述内容来对电视机200实现控制,调节电视机200的运行状态。
这样能够实现空调器100与电视机200的智能互联,提供一种智能家电互联的场景,有效提升智能化程度;根据室内环境中用户的实际情况对电视机200的运行状态进行自动调节,并可以对照明装置、窗帘等其他装置进行调节,充分保障年龄较小的儿童用户的用眼健康,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空调器和所述电视机处于同一室内环境中,且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电视机的开启信号并控制所述电视机开启;
获取所述室内环境中用户的具体信息,其中所述具体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的实际年龄以及与所述电视机之间的实际距离;
在所述实际年龄小于等于预设年龄,且所述实际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用户停留在所述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
根据所述持续时间确定所述电视机的运行状态;以及
控制所述电视机按照确定出的运行状态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空调器设置有雷达传感器,且
获取所述室内环境中用户的具体信息的步骤包括:利用所述雷达传感器检测得到所述具体信息;
获取所述用户停留在所述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持续时间的步骤包括:利用所述雷达传感器检测得到所述持续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持续时间确定所述电视机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持续时间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时间;以及
若是,确定所述电视机进入待机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持续时间小于所述预设时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视机保持开启状态;
检测所述室内环境的实际亮度;
判断所述实际亮度是否小于等于预设亮度;以及
若是,控制所述电视机的显示亮度降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控制所述电视机的显示亮度降低的步骤同时还包括:
控制所述室内环境中的照明装置开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实际亮度大于所述预设亮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器输出提示信息,以提醒所述用户预防眼疲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控制所述空调器输出提示信息的步骤同时还包括:
控制所述室内环境中的窗帘减少开启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实际年龄大于所述预设年龄,或者所述实际年龄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年龄且所述实际距离大于所述预设距离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视机保持当前状态不变。
9.一种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内存储有控制程序,所述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
10.一种空调器,其具有根据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装置。
CN202310239160.0A 2023-03-13 2023-03-13 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Pending CN1164371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39160.0A CN116437148A (zh) 2023-03-13 2023-03-13 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39160.0A CN116437148A (zh) 2023-03-13 2023-03-13 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7148A true CN116437148A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89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39160.0A Pending CN116437148A (zh) 2023-03-13 2023-03-13 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3714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83539B (zh) 空调控制器、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0806708A (zh) 智能家居控制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23180B (zh) 家庭环境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831388A (zh) 智能调试亮度的方法、广告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4483851A (zh) 一种情景感知控制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10262265B (zh) 基于智能家居操作系统的室内环境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4470128A (zh) 一种亮度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EP3840367A1 (en) Television and backlight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ontrol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3940037A (zh) 空调屏显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屏显的控制装置
CN107422703B (zh)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357366B (zh) 调节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空调系统
CN111190374A (zh) 一种儿童学习监控方法、智能家居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CN116437148A (zh) 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9031960A (zh) 优先级的设定方法、智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152755A (zh)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显示灯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41078A1 (zh) 一种自动调节亮度的电视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916013A (zh) 空气调节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4100482U (zh) 自动调节设备参数的控制器
CN113357771A (zh) 基于可移动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及可移动穿戴设备
CN112291633A (zh)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屏幕亮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6566759A (zh) 空调器与电视机的互联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2213942A (zh) 智能手表的投影方法、装置、智能手表及存储介质
CN215260388U (zh) 一种与显示屏电器联动的空调
CN115560434A (zh) 空调器与显示设备的互联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8149438A (zh) 空调器所在室内环境的亮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