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34711A - 电能表液晶屏亮度的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电能表液晶屏亮度的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34711A
CN116434711A CN202310232060.5A CN202310232060A CN116434711A CN 116434711 A CN116434711 A CN 116434711A CN 202310232060 A CN202310232060 A CN 202310232060A CN 116434711 A CN116434711 A CN 1164347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ed
voltage
signal
control
proc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320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34711B (zh
Inventor
张继鹏
林江涛
仲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3206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34711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31023206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64347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34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4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34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47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13The adjustment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the information to be displayed
    • G09G2320/062Adjustment of illumination source parame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能表液晶屏亮度的控制电路,包括:光线感应模块,提供与光线强度对应的第一电压信号;处理器,提供控制信号;背光模式切换模块,耦接于光线感应模块与处理器之间,根据第一电压信号和控制信号提供第二电压信号;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与背光模式切换模块和处理器耦接,根据第二电压信号提供电压放大信号,并将第二电压信号作为输入采样电压提供给处理器;背光驱动控制模块,耦接于处理器与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之间,根据控制信号和电压放大信号提供用于驱动背光发光单元进入不同背光模式的驱动信号;处理器根据输入采样电压更新控制信号,以此实现了一种可根据光线强度和控制信号自动对电能表液晶屏亮度实现多种控制的技术方案。

Description

电能表液晶屏亮度的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能表的液晶屏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能表液晶屏亮度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电能表采用的液晶屏采用FSTN材质点阵式LCD液晶,常规工作电压为3.0-3.3V,同时,电能表需要配置背光功能,背光颜色为白色。电能表正常使用时,在有用户触发或者系统控制时,可以通过开启\关闭背光来调节屏幕亮度,以适应各种光照强度。
常用的背光控制只有开启和关闭两种,并且只是根据用户的操作触发来判定是否开启背光,致使在一些光照强度不足的情况下,不能主动打开背光以适应环境照度;在光照强度过高的情况下,不能调节屏幕亮度以适应当前的环境照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能表液晶屏亮度的控制电路,可通过光线强度和控制信号自动对电能表液晶屏亮度实现多种控制,以实现自动调整屏幕亮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能表液晶屏亮度的控制电路,包括:
光线感应模块,用于根据光线强度,提供与所述光线强度对应的第一电压信号;
处理器,用于提供控制信号;
背光模式切换模块,耦接于所述光线感应模块与所述处理器之间,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控制信号,提供第二电压信号;
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与所述背光模式切换模块和所述处理器耦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提供电压放大信号,并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作为输入采样电压提供给所述处理器;
背光驱动控制模块,耦接于所述处理器与所述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之间,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和所述电压放大信号,提供用于驱动背光发光单元进入不同背光模式的驱动信号;
其中,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输入采样电压更新所述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背光驱动控制模块的导通和截止;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来源。
进一步地,所述光线感应模块包括:
第一电阻,其一端耦接接地;
第二电阻,其一端耦接电源电压;
光电三极管,其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耦接,其集电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及所述背光模式切换模块耦接。
进一步地,所述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包括:
采集单元,与所述背光模式切换模块和所述处理器耦接;
第一放大器,其同相输入端与所述采集单元耦接,其输出端与所述背光模式切换模块耦接;
负反馈单元,耦接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
其中,所述采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信号,输出采集电压;
所述负反馈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的信号以负反馈形式生成负反馈信号;
所述第一放大器根据所述采集电压和所述负反馈信号,输出所述电压放大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单元包括:
第三电阻,其一端与所述背光模式切换模块和所述处理器耦接;
第一电容,其一端耦接接地,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耦接。
进一步地,所述负反馈单元包括:
第四电阻,其一端耦接接地;
第五电阻,其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耦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耦接。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驱动控制模块包括:
第六电阻,其一端与所述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耦接;
第二放大器,其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耦接,其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耦接;
通断控制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耦接,其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耦接,其输出端用于提供所述驱动信号,其第一输入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其第二输入端与其输出端之间的导通和截止。
进一步地,所述通断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通过三极管控制其第二输入端与其输出端之间的导通和截止。
进一步地,所述三极管为NPN三极管,所述通断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七电阻和第二电容;
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耦接;
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耦接;
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用于提供所述驱动信号;
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处理器耦接;
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耦接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式切换模块包括:
分压单元,用于生成固定电压信号;
第八电阻,其一端耦接电源电压;
切换芯片,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第二电压输入端、电压输出端和切换控制端,其第一电压输入端与所述光线感应模块耦接,其第二电压输入端与所述分压单元耦接,其电压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处理器和所述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耦接,其切换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处理器耦接;
其中,所述切换芯片通过所述切换控制端接收所述处理器提供的第二控制信号。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光线感应模块获取表征环境中光线强度的第一电压信号,控制背光模式切换模块响应第一电压信号和处理器的控制信号提供第二电压信号,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响应第二电压信号生成电压放大信号,同时处理器根据输入采样电压更新控制信号,背光驱动控制模块在控制信号和电压放大信号的共同作用下,为驱动背光发光单元提供不同的驱动信号以实现不同背光模式,以此实现了一种可根据光线强度和控制信号自动对电能表液晶屏亮度实现多种控制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能表液晶屏亮度的控制电路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光线感应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中包括采集单元的电路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中包括负反馈单元的电路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背光驱动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背光驱动控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背光模式切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能表液晶屏亮度的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能表液晶屏亮度的控制电路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请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能表液晶屏亮度的控制电路,包括:
光线感应模块,用于根据光线强度,提供与所述光线强度对应的第一电压信号;
处理器,用于提供控制信号;
背光模式切换模块,耦接于所述光线感应模块与所述处理器之间,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控制信号,提供第二电压信号;
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与所述背光模式切换模块和所述处理器耦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提供电压放大信号,并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作为输入采样电压提供给所述处理器;
背光驱动控制模块,耦接于所述处理器与所述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之间,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和所述电压放大信号,提供用于驱动背光发光单元进入不同背光模式的驱动信号;
其中,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输入采样电压更新所述控制信号。
本实施例中,光线感应模块可以利用感光元器件的电流与光照强度的线性关系,在相应电阻及电源电压的配合下,对外提供表征不同光线强度的电压信号即第一电压信号。比如,可以利用光电三极管的电流与光照度的正比关系,在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对应改变电路的电流,然后经过分压电阻转变为电压信号。
处理器可以采用通用处理器MCU,如采用电能表固有的通用处理器MCU,负责模式的切换控制、数据采集等功能。控制信号可以是多个子控制信号的组合,以提供不同的参数组合,实现不同的控制。比如,控制信号可以分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均可以提供高、低电平,通过高、低电平的组合,可以实现多种控制指令。
背光模式切换模块中,电路具备切换开关的功能,通过输出不同的电压信号即第二电压信号,可以实现两种工作模式,比如设定自适应或者背光特定强度常亮的工作模式。第二电压信号可以是通过背光模式切换模块自身提供的固定值的电压信号,也可以是通过切换得到的第一电压信号(即第一电压信号与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平保持一致),具体选择哪一种电压信号,需要根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决定。
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接收光线感应模块提供的电压即第二电压信号,经过放大后输出电压放大信号,同时,第二电压信号相当于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的输入电压。处理器将第二电压信号作为输入采样电压进行采集,可以实时判断当前的驱动背光发光单元的工作状态,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应的控制信号。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这里的第二电压信号可能对应为第一电压信号的自适应电压,也可能对应固定值的固定电压,因此,对应的电压放大信号也对应自适应放大电压和固定放大电压两种形式。
背光驱动控制模块在控制信号和电压放大信号的作用下,可以提供不同的电压信号。比如通过控制信号实现截止功能,假设控制信号中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背光驱动控制模块内部的导通与截止状态:当第一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背光驱动控制模块内部截止,电压放大信号无法转换为相应电压的驱动信号,此时驱动信号没有对应电压,背光发光单元不发光,为最低亮度方案的关闭亮度模式;当第一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且电压放大信号为自适应放大电压时,背光驱动控制模块内部导通,电压放大信号转换为自适应的驱动信号,驱动背光发光单元发光,为动态调整方案的自适应亮度模式;当第一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且电压放大信号为固定放大电压时,背光驱动控制模块内部导通,电压放大信号转换为固定的驱动信号,驱动背光发光单元发光,为固定亮度方案的固定亮度常亮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背光驱动控制模块的导通和截止;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来源。
本实施例中,控制信号分成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两种。控制信号可以采用高电平和低电平的形式输出,通过高、低电平的组合,可以表示多种控制指令。比如:第一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控制背光驱动控制模块内部导通;第一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控制背光驱动控制模块内部截止;在背光驱动控制模块内部导通的情况下,第二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二电压信号切换为背光模式切换模块自身提供的固定值的电压信号;在背光驱动控制模块内部导通的情况下,第二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二电压信号切换为背光模式切换模块接收的第一电压信号。此处仅为举例,具体逻辑控制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所述光线感应模块包括:
第一电阻R1,其一端耦接接地;
第二电阻R2,其一端耦接电源电压;
光电三极管V1,其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耦接,其集电极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及所述背光模式切换模块耦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为常规的电阻。核心部件为光电三极管V1,利用光电三极管V1的电流与光照度的正比关系,可以在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下,将光线照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对应改变电路的电流,然后经过分压电阻转变为电压信号。光电三极管V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组成了光线感应电路,光线照度的强度越高,光电三极管V1的导通电流越大,第二电阻R2的分压电压越高。具体实施时,光电三极管V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的型号规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取。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所述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包括:
采集单元,与所述背光模式切换模块和所述处理器耦接;
第一放大器N1,其同相输入端与所述采集单元耦接,其输出端与所述背光模式切换模块耦接;
负反馈单元,耦接于所述第一放大器N1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
其中,所述采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信号,输出采集电压;
所述负反馈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放大器N1的输出端的信号以负反馈形式生成负反馈信号;
所述第一放大器N1根据所述采集电压和所述负反馈信号,输出所述电压放大信号。
本实施例中,第一放大器N1为常规的运算放大器。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通过采集单元对背光模式切换模块输出的第二电压信号进行采集,由负反馈单元提供放大倍数,通过第一放大器N1实现对第二电压信号的放大,得到电压放大信号。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放大器N1在正常工作时是需要电源供电的,具体的供电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实施的需要进行确定。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通过运算放大器,引入负反馈电路即负反馈单元,放大了液晶驱动电流,保证输出的驱动电压与输入信号的关联性。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所述采集单元包括:
第三电阻R3,其一端与所述背光模式切换模块和所述处理器耦接;
第一电容C1,其一端耦接接地,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一放大器N1的同相输入端耦接。
本实施例中,第三电阻R3为常规的电阻,第一电容C1为常规的电容,具体型号规格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第三电阻R3与第一电容C1构成了第一放大器N1前段的采集电路,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一放大器N1及负反馈单元共同组成了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5,所述负反馈单元包括:
第四电阻R4,其一端耦接接地;
第五电阻R5,其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一放大器N1的反相输入端耦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放大器N1的输出端耦接。
本实施例中,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均为常规的电阻。第四电阻R4与第五电阻R5构成了负反馈电路,并为基于第一放大器N1的放大电路提供放大倍数,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R5/R4+1即第五电阻R5的电阻值比上第四电阻R4的电阻值后加上1。采集单元、第一放大器N1、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共同组成了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6,所述背光驱动控制模块包括:
第六电阻R6,其一端与所述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耦接;
第二放大器N2,其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耦接,其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耦接;
通断控制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耦接,其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器N2的输出端耦接,其输出端用于提供所述驱动信号,其第一输入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其第二输入端与其输出端之间的导通和截止。
本实施例中,第六电阻R6为常规的电阻,第二放大器N2为常规的运算放大器。背光驱动控制模块利用第二放大器N2提供背光驱动电流即驱动信号,通过通断控制单元控制电能表的LCD液晶背光即背光发光单元的开启与否。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信号可以通过高、低电平的形式进行控制,如:当第一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通断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导通,LCD液晶背光开启;当第一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通断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截止,LCD液晶背光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通断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通过三极管控制其第二输入端与其输出端之间的导通和截止。
本实施例中,三极管可以根据第一控制信号生成用于控制其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导通与截止的控制信号,并以此控制通断控制单元中第二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导通和截止。本实施例中的三极管可以是NPN类型的三极管,也可以是PNP类型的三极管,基于三极管构建的通断控制单元的电路,根据三极管类型的不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比如,当这里的三极管采用NPN类型的三极管时,控制逻辑可以为:如果第一控制信号为高电平,则三极管的基极接收到相应的高电平后,可以促使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导通,从而让通断控制单元中第二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导通;如果第一控制信号为低电平,则三极管的基极接收到相应的低电平后,可以促使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截止,从而让通断控制单元中第二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截止。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7,所述三极管为NPN三极管V2,所述通断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七电阻R7和第二电容C2;
所述NPN三极管V2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放大器N2的输出端耦接;
所述NPN三极管V2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R7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耦接;
所述NPN三极管V2的发射极,用于提供所述驱动信号;
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处理器耦接;
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耦接接地。
本实施例中的NPN三极管V2可以采用常规的NPN类型的三极管,第七电阻R7可以采用常规的固定阻值的电阻,第二电容C2可以采用常规的电容。第六电阻R6、第二放大器N2、第七电阻R7、第二电容C2、NPN三极管V2组成了背光驱动控制模块,第二放大器N2提供了一级跟随电路,可以提高驱动的电流。第七电阻R7、第二电容C2与NPN三极管V2组成了通断控制电路。当处理器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NPN三极管V2导通,驱动背光发光单元被正常点亮。当处理器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NPN三极管V2关闭,驱动背光发光单元被关闭。背光驱动控制模块通过一级跟随电路,保证了液晶驱动的电流强度,同时接受处理器的控制,可以关闭或者开启液晶背光即控制背光发光单元的关闭与开启。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8,所述背光模式切换模块包括:
分压单元,用于生成固定电压信号;
第八电阻R8,其一端耦接电源电压;
切换芯片,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B1、第二电压输入端B2、电压输出端A和切换控制端S,其第一电压输入端B1与所述光线感应模块耦接,其第二电压输入端B2与所述分压单元耦接,其电压输出端A分别与所述处理器和所述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耦接,其切换控制端S分别与所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和所述处理器耦接;
其中,所述切换芯片通过所述切换控制端S接收所述处理器提供的第二控制信号。
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式切换模块具备切换开关功能,可以设定自适应或者背光特定强度常亮的工作模式。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输出第二控制信号后,切换芯片的切换控制端S为低电平时,背光模式切换模块切换到自适应模式,第一电压信号对应的电平从切换芯片的第一电压输入端B1输出到切换芯片的电压输出端A,得到第二电压信号,即此时的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平与第一电压信号的电平一致;切换芯片的切换控制端S为高电平时,背光模式切换模块切换到固定亮度模式,分压单元提供的固定电压信号对应的电平从切换芯片的第二电压输入端B2输出到切换芯片的电压输出端A,得到第二电压信号,即此时的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平与固定电压信号的电平一致。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9,背光模式切换模块中的分压单元可以是由第九电阻R9与第十电阻R10组成的分压电路。切换芯片、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共同组成背光模式切换模块。液晶背光二极管LED1与LED2可以视为背光发光单元。处理器包括第一输出端IO1、第二输出端IO2和电压采集端ADC;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IO1与背光驱动控制模块耦接,提供第一控制信号;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IO2与切换芯片的切换控制端S耦接;处理器的电压采集端ADC与切换芯片的电压输出端A耦接。电压采集端ADC与地GND之间还耦接有第三电容C3。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9和图10,电能表液晶屏亮度的控制电路开始工作时,处理器通过第一输出端IO1输出低电平0,第二输出端IO2输出低电平0,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截止,进入关闭模式;处理器通过电压采集端ADC获取ADC信号,处理器通过第一输出端IO1输出高电平1,第二输出端IO2输出低电平0,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导通,进入自适应模式;处理器通过电压采集端ADC获取ADC信号,判断液晶背光LED(LED1、LED2)即背光发光单元是否正常;如果判断为否,则判断液晶背光LED异常并结束控制,可以对应发出告警信息;如果判断为是,电路自适应,达到平衡状态;继续判断是否切换到常亮模式;如果否,则结束控制(保持为自适应模式);如果是,则切换到常亮模式,处理器通过第一输出端IO1输出高电平1,第二输出端IO2输出高电平1,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导通,结束控制(保持为常亮模式)。电能表液晶屏亮度的控制电路可分为自适应、关闭、固定亮度常亮三种模式;当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IO1电平为高电平1,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IO2电平为低电平0时,电路处于自适应状态,液晶背光(LED1、LED2)发光强度根据光电三极管V1的感应信号来变化,直至发光强度与感应电压强度达到平衡;当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IO1电平为高电平1,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IO2电平为高电平1时,电路处于固定亮度常亮状态,液晶背光(LED1、LED2)发光强度根据第九电阻R9与第十电阻R10的分压值确定,电路最终的LED驱动电压为0~VCC额定电压之间的任意设定值;当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IO1电平为低电平0,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IO2电平为高电平1时,电路均处于关闭状态,液晶背光(LED1、LED2)关闭,不发出任何光,并且处理器的电压采集端ADC为固定电平Vi=VCC*R10/(R9+R10);当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IO1电平为低电平0,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IO2电平为低电平0时,电路均处于关闭状态,液晶背光(LED1、LED2)不点亮,并且处理器的电压采集端ADC为感应电平Vi=Ic*R1,其中Ic为光电三极管V1的感应电流。电路工作在自适应模式时,液晶背光(LED1、LED2)发光强度可以影响光电三极管V1的采样强度,从而改变光电三极管V1的导通电流大小;当光线强度低时,光电三极管V1的导通电流小,第二电阻R2的采集电压高,第一放大器N1放大后的电压高,经过第二放大器N2的跟随信号,LED1与LED2的驱动电压高,发光强度高;当光线强度高时,光电三极管V1的导通电流大,第二电阻R2的采集电压低,第一放大器N1放大后的电压低,经过第二放大器N2的跟随信号,LED1与LED2的驱动电压低,发光强度较低。
本申请设计了电能表LCD液晶的背光自适应驱动电路,可以在无人触发的条件下,利用光电三极管与运放电路,自动调节液晶背光LED的驱动电压,从而自动调节亮度,达到电路平衡。本申请中的电能表LCD液晶背光控制方案,可通过电路设置成自适应、关闭、固定亮度常亮三种,并且关闭与固定亮度常亮的模式可以用来检测LCD液晶背光的发光二极管是否工作正常。关闭模式可以自动关闭背光以降低电能表日常功耗。自适应模式可以在有用户触发情况下自动调节电能表的液晶背光亮度以适应环境。固定亮度常亮可以在特殊情况下,调节背光亮度到固定值,以提醒电能表的运维或者使用人员。本申请基于光电感应效应与放大电路,通过电平-驱动电压-光线-电平的循环系统,实现了电能表的液晶背光光线照度的自适应控制。电路构成清晰简便,可广泛应用于电能表等工业设备的LCD液晶背光控制。自适应控制电路的引入,可以降低环境低亮度下的液晶屏过度发光引起的功耗损失,可以缓解环境高亮度下的液晶屏亮度不足引起的目视效果不佳现象,同时可以通过与电能表的处理器MCU的配合,检测LCD液晶背光的发光二极管是否工作异常,实现背光部件异常告警的功能。
上述实施例不应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转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能表液晶屏亮度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线感应模块,用于根据光线强度,提供与所述光线强度对应的第一电压信号;
处理器,用于提供控制信号;
背光模式切换模块,耦接于所述光线感应模块与所述处理器之间,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控制信号,提供第二电压信号;
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与所述背光模式切换模块和所述处理器耦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提供电压放大信号,并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作为输入采样电压提供给所述处理器;
背光驱动控制模块,耦接于所述处理器与所述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之间,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和所述电压放大信号,提供用于驱动背光发光单元进入不同背光模式的驱动信号;
其中,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输入采样电压更新所述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背光驱动控制模块的导通和截止;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来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感应模块包括:
第一电阻,其一端耦接接地;
第二电阻,其一端耦接电源电压;
光电三极管,其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耦接,其集电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及所述背光模式切换模块耦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包括:
采集单元,与所述背光模式切换模块和所述处理器耦接;
第一放大器,其同相输入端与所述采集单元耦接,其输出端与所述背光模式切换模块耦接;
负反馈单元,耦接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
其中,所述采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信号,输出采集电压;
所述负反馈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的信号以负反馈形式生成负反馈信号;
所述第一放大器根据所述采集电压和所述负反馈信号,输出所述电压放大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单元包括:
第三电阻,其一端与所述背光模式切换模块和所述处理器耦接;
第一电容,其一端耦接接地,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耦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反馈单元包括:
第四电阻,其一端耦接接地;
第五电阻,其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耦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耦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驱动控制模块包括:
第六电阻,其一端与所述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耦接;
第二放大器,其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耦接,其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耦接;
通断控制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耦接,其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耦接,其输出端用于提供所述驱动信号,其第一输入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其第二输入端与其输出端之间的导通和截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通过三极管控制其第二输入端与其输出端之间的导通和截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为NPN三极管,所述通断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七电阻和第二电容;
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耦接;
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耦接;
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用于提供所述驱动信号;
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处理器耦接;
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耦接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式切换模块包括:
分压单元,用于生成固定电压信号;
第八电阻,其一端耦接电源电压;
切换芯片,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第二电压输入端、电压输出端和切换控制端,其第一电压输入端与所述光线感应模块耦接,其第二电压输入端与所述分压单元耦接,其电压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处理器和所述自适应模式驱动模块耦接,其切换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处理器耦接;
其中,所述切换芯片通过所述切换控制端接收所述处理器提供的第二控制信号。
CN202310232060.5A 2023-03-10 电能表液晶屏亮度的控制电路 Active CN1164347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32060.5A CN116434711B (zh) 2023-03-10 电能表液晶屏亮度的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32060.5A CN116434711B (zh) 2023-03-10 电能表液晶屏亮度的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4711A true CN116434711A (zh) 2023-07-14
CN116434711B CN116434711B (zh) 2024-10-29

Family

ID=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33159A (ja) * 2005-11-10 2007-05-31 Sharp Corp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輝度調節方法
US20090015166A1 (en) * 2006-12-27 2009-01-15 Samsung Sdi Co., Ltd. Ambient light sensing circui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including ambient light sensing circuit
US20120194493A1 (en) * 2011-01-28 2012-08-02 Broadcom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ing an LED for Backlighting and Ambient Light Sensing
CN202796005U (zh) * 2012-08-03 2013-03-13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整背光电路
CN105469747A (zh) * 2014-08-25 2016-04-0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背光驱动电路
CN107527594A (zh) * 2017-09-22 2017-12-29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脉冲信号调整电路及液晶显示屏的背光驱动电路
CN208368126U (zh) * 2018-05-18 2019-01-11 苏州泛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亮度可调节智能黑板
CN111785218A (zh) * 2020-07-17 2020-10-16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背光亮度调节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33159A (ja) * 2005-11-10 2007-05-31 Sharp Corp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輝度調節方法
US20090015166A1 (en) * 2006-12-27 2009-01-15 Samsung Sdi Co., Ltd. Ambient light sensing circui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including ambient light sensing circuit
US20120194493A1 (en) * 2011-01-28 2012-08-02 Broadcom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ing an LED for Backlighting and Ambient Light Sensing
CN202796005U (zh) * 2012-08-03 2013-03-13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整背光电路
CN105469747A (zh) * 2014-08-25 2016-04-0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背光驱动电路
CN107527594A (zh) * 2017-09-22 2017-12-29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脉冲信号调整电路及液晶显示屏的背光驱动电路
CN208368126U (zh) * 2018-05-18 2019-01-11 苏州泛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亮度可调节智能黑板
CN111785218A (zh) * 2020-07-17 2020-10-16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背光亮度调节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0904B (zh) 调光电路
JP2003332624A (ja) 発光素子駆動装置、及び発光素子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TW200614129A (en) Light emitting element drive device and display system
CN202043348U (zh) 便于调节色温的led灯具
CN105392239B (zh) 可调节亮度的led灯具
WO2018107682A1 (zh) 一种光源亮度控制系统、光源系统及投影设备
CN116434711B (zh) 电能表液晶屏亮度的控制电路
CN112822816A (zh) 发光二极管灯串驱动控制系统
CN116434711A (zh) 电能表液晶屏亮度的控制电路
JP2004281922A (ja) 発光素子の電流制御装置
CN214125579U (zh) 一种led放大单元及包括该放大单元的调光驱动电路
CN207266350U (zh) Led调光驱动电路及led驱动装置
CN211503146U (zh) 一种可调节光度的空调壁式显示屏
CN210579360U (zh) 户外指示灯智能调光装置
CN110534055B (zh) 空调器显示板和空调器
Hung et al. Home LED light control system with automatic brightness tuning for the difference in luminous decay
CN209845383U (zh) 一种光敏led灯
US9198265B2 (e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utomatically adjusted with time
CN105263243A (zh) 一种自适应环境照度的灯具
CN203223803U (zh) 一种自适应环境照度的灯具
CN221227778U (zh) 一种畜禽养殖用调光控制器
CN102458007A (zh) 光源亮度调整电路
CN219644148U (zh) 一种背光亮度自适应电路
CN215297497U (zh) 一种背光电路及具有该背光电路的电能表
CN221227779U (zh) 一种led亮度控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