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33446A - 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33446A
CN116433446A CN202310666720.0A CN202310666720A CN116433446A CN 116433446 A CN116433446 A CN 116433446A CN 202310666720 A CN202310666720 A CN 202310666720A CN 116433446 A CN116433446 A CN 116433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poxy resin
intersection
solvent
index
sens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667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33446B (zh
Inventor
李元州
何立栋
卞正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Zhenzhou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Zhenzhou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Zhenzhou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Zhenzhou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6672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334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33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3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33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34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06Q50/265Personal security, identity or safe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5Improving data quality; Data cleansing, e.g. de-duplication, removing invalid entries or correcting typographical err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 G06F16/2457Query processing with adaptation to user nee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G06F18/241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relat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 e.g. parametric or non-parametric approach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8Network design, e.g. design based on topological or interconnect aspects of utility systems, piping, heating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 [HVAC] or cab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5Risk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activ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182Level alarms, e.g. alarms responsive to variables exceeding a threshol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监测技术领域,提供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接收生产任务并匹配期望生产工艺,获取粉尘产出区域和点火源分布区域以及生产溶剂基础信息;危险分级确定多级溶剂特征区域,结合点火源分布区域和粉尘产出区域分区,获取多个传感区域和多组传感指标阈值,布设传感器群得到多组监测数据,当满足多组传感指标阈值时,生成安全标识信息,解决环氧树脂涂胶车间中设置的监测标准场景适应度低,无法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实现优化监测传感器的布设并对应设置相适应的阈值,提高环氧树脂涂胶车间中设置的监测标准的场景适应度,第一时间发现车间安全隐患,保障环氧树脂涂胶的生产加工安全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监测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环氧树脂涂胶车间中的存在生产安全隐患,对环氧树脂涂胶车间进行生产安全监测,常见的,可以定期对车间进行巡查,同时,通过在车间空气中放置气体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并及时报警处理。
环氧树脂涂胶工艺中使用的化学品可能会对工人造成伤害,包括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操作人员可能接触到有害物质,如苯、甲醛以及粉尘颗粒等,存在职业健康危害;环氧树脂涂胶工艺中使用的环氧树脂、硬化剂等材料易燃,存在火灾风险,传统监测需要人为设定监测标准,且场景适应度低,无法第一时间发现车间内的安全隐患,工人的生命安全仍存在威胁。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环氧树脂涂胶车间中设置的监测标准的场景适应度低,无法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通过提供了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环氧树脂涂胶车间中设置的监测标准的场景适应度低,无法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本申请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方法,其中,应用于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系统,所述系统与环氧树脂涂胶车间的传感器群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环氧树脂涂胶车间生产任务信息,其中,所述环氧树脂涂胶车间生产任务信息包括性能需求信息;根据所述性能需求信息对生产工艺进行匹配,获取期望生产工艺;根据所述期望生产工艺,获取粉尘产出区域和点火源分布区域;根据所述期望生产工艺,获取生产溶剂基础信息,其中,所述生产溶剂基础信息包括溶剂闪点、溶剂蒸发率、溶剂类型和溶剂消耗区域;根据所述溶剂类型、所述溶剂闪点和所述溶剂蒸发率对所述溶剂消耗区域进行危险分级,确定多级溶剂特征区域;根据所述多级溶剂特征区域、所述点火源分布区域和所述粉尘产出区域进行传感监测分区,获取多个传感区域和多组传感指标阈值;通过传感器群获取所述多个传感区域的多组传感器感知数据,当满足所述多组传感指标阈值时,生成安全标识信息。
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系统,其中,所述系统与环氧树脂涂胶车间的传感器群通信连接,所述系统包括:生产任务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环氧树脂涂胶车间生产任务信息,其中,所述环氧树脂涂胶车间生产任务信息包括性能需求信息;生产工艺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性能需求信息对生产工艺进行匹配,获取期望生产工艺;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期望生产工艺,获取粉尘产出区域和点火源分布区域;溶剂基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期望生产工艺,获取生产溶剂基础信息,其中,所述生产溶剂基础信息包括溶剂闪点、溶剂蒸发率、溶剂类型和溶剂消耗区域;溶剂特征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溶剂类型、所述溶剂闪点和所述溶剂蒸发率对所述溶剂消耗区域进行危险分级,确定多级溶剂特征区域;传感监测分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级溶剂特征区域、所述点火源分布区域和所述粉尘产出区域进行传感监测分区,获取多个传感区域和多组传感指标阈值;安全标识信息生成模块,用于通过传感器群获取所述多个传感区域的多组传感器感知数据,当满足所述多组传感指标阈值时,生成安全标识信息。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接收生产任务并匹配期望生产工艺,获取粉尘产出区域和点火源分布区域以及生产溶剂基础信息;危险分级确定多级溶剂特征区域,结合点火源分布区域和粉尘产出区域分区,获取多个传感区域和多组传感指标阈值,布设传感器群得到多组监测数据,当满足多组传感指标阈值时,生成安全标识信息,实现了优化监测传感器的布设并对应设置相适应的阈值,提高环氧树脂涂胶车间中设置的监测标准的场景适应度,第一时间发现车间内的安全隐患,保障环氧树脂涂胶的生产加工安全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方法可能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方法中获取期望生产工艺可能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方法中确定多组传感指标阈值可能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系统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生产任务接收模块100,生产工艺匹配模块200,区域确定模块300,溶剂基础信息获取模块400,溶剂特征区域确定模块500,传感监测分区模块600,安全标识信息生成模块7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环氧树脂涂胶车间中设置的监测标准的场景适应度低,无法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优化监测传感器的布设并对应设置相适应的阈值,提高环氧树脂涂胶车间中设置的监测标准的场景适应度,第一时间发现车间内的安全隐患,保障环氧树脂涂胶的生产加工安全的技术效果。
在介绍了本申请基本原理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具体介绍本申请的各种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方法,其中,应用于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系统,所述系统与环氧树脂涂胶车间的传感器群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S10:接收环氧树脂涂胶车间生产任务信息,其中,所述环氧树脂涂胶车间生产任务信息包括性能需求信息;
S20:根据所述性能需求信息对生产工艺进行匹配,获取期望生产工艺;
步骤S20包括步骤:
S21:根据环氧树脂涂胶机型号信息,采集M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记录,其中,所述M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记录包括M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和M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M≥50,M为整数;
S22:遍历所述性能需求信息发送至客户端,接收性能需求容错区间集合;
S23:根据所述性能需求容错区间集合和所述M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对所述M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进行清洗,获取N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和N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0≤N≤M,N为整数;
S24:构建偏离度评估公式:,其中,/>
Figure SMS_5
表征第k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的偏离度,/>
Figure SMS_6
表征第i个性能检测指标的权重,/>
Figure SMS_3
表征第i个性能检测指标的记录值,/>
Figure SMS_4
表征第i个性能检测指标的需求容错区间最大值,
Figure SMS_7
表征第i个性能检测指标的需求容错区间最小值,/>
Figure SMS_8
表征归一化调节系数,/>
Figure SMS_1
表征性能检测指标总数;
S25:根据所述偏离度评估公式,遍历所述N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对所述N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进行偏离度最小值筛选,获取所述期望生产工艺。
具体而言,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系统与环氧树脂涂胶车间的传感器群通信连接,所述通信连接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信号的传输交互,在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系统与环氧树脂涂胶车间的传感器群之间构成通讯网络,为进行生产安全监测提供硬件支持;
所述环氧树脂涂胶车间生产任务信息包括性能需求信息,所述性能需求信息可以是电绝缘性需求、附着力需求、耐腐蚀性需求、耐磨性需求、耐高温性需求、环氧值及羟值需求、氯含量需求、软化点需求、挥发分需求、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需求,接收环氧树脂涂胶车间生产任务信息,从客户端接收环氧树脂涂胶车间生产任务信息;
根据所述性能需求信息对生产工艺进行匹配,获取期望生产工艺,包括,所述M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记录包括M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和M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M≥50,M为整数,将所述环氧树脂涂胶机型号信息作为检索内容,设置检索符,在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系统中进行经验数据检索,检索采集M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记录;
在接收环氧树脂涂胶车间生产任务信息后,遍历所述性能需求信息发送至客户端,接收性能需求容错区间集合,所述性能需求容错区间集合包括电绝缘性需求容错区间、附着力需求容错区间、耐腐蚀性需求容错区间、耐磨性需求容错区间、耐高温性需求容错区间,所述性能需求容错区间集合为客户可接受的性能偏差,比如,耐高温性需求为380℃,一般来说,固定的耐高温性需求难以达成,制得环氧树脂涂胶成品的实际耐高温情况会上下浮动,基于此,将所述性能需求信息中的需求逐个返回至客户端,设置与耐高温性需求对应的耐高温性需求容错区间,耐高温性需求容错区间可以设置为(370℃,390℃);
所述M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中的每一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中均包括环氧树脂涂胶成品的电绝缘性能检测记录、附着力性能检测记录、耐腐蚀性能检测记录、耐磨性能检测记录、耐高温性能检测记录,
根据所述性能需求容错区间集合和所述M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对所述M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进行清洗:将所述性能需求容错区间集合作为筛选条件,对所述M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进行筛选,若第一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中的环氧树脂涂胶成品的电绝缘性能检测记录满足电绝缘性需求容错区间、附着力性能检测记录满足附着力需求容错区间、耐腐蚀性能检测记录满足耐腐蚀性需求容错区间、耐磨性能检测记录满足耐磨性需求容错区间、耐高温性能检测记录满足耐高温性需求容错区间任意一项未发生,即将第一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以及第一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从所述M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以及所述M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中删去,所述第一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为所述M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中的任意一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所述第一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为所述M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中的任意一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按照上述逻辑对所述M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进行清洗,获取N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和N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0≤N≤M,N为整数;
构建偏离度评估公式:
Figure SMS_10
,其中,/>
Figure SMS_13
表征第k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的偏离度,/>
Figure SMS_15
表征第i个性能检测指标的权重,/>
Figure SMS_11
表征第i个性能检测指标的记录值,/>
Figure SMS_12
表征第i个性能检测指标的需求容错区间最大值,/>
Figure SMS_14
表征第i个性能检测指标的需求容错区间最小值,/>
Figure SMS_16
表征归一化调节系数,/>
Figure SMS_9
表征性能检测指标总数;
根据所述偏离度评估公式,遍历所述N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对所述N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进行偏离度最小值筛选,获取所述期望生产工艺,以期望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加工,为保证环氧树脂涂胶成品的质量满足预期提供支持。
如图2所示,步骤S25包括步骤:
S25A1:当N大于或等于第一数量时,将所述N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划分为L等份,获取L组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5≤L≤10,L为整数;
S25A2:根据所述偏离度评估公式并行遍历所述L组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对所述N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进行偏离度最小值筛选,获取L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和L个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
S25A3:根据所述偏离度评估公式遍历所述L个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对所述L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进行偏离度最小值筛选,获取所述期望生产工艺。
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
S25B:当N小于或等于第二数量时,重复采集环氧树脂涂胶生产记录,直到N大于第一数量时停止,其中,所述第一数量>2*所述第二数量。
具体而言,根据所述偏离度评估公式,遍历所述N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对所述N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进行偏离度最小值筛选,获取所述期望生产工艺,包括,设置第一数量、第二数量,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的数据类型均为信息熵,简单说明,若N大于或等于第一数量,处理N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和N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所需的时耗过长,不符合实际生产加工预期,需要并行,提高处理速度;若N小于或等于第二数量,N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和N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的数据量过小,直接使用N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和N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过程中会陷入局部极值或所得期望生产工艺不稳定,不符合实际生产加工预期;
在第一种情况下,设置第一数量、第二数量,当N大于或等于第一数量时,将所述N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划分为L等份,将分为L组的所述N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按照分组记为L组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其中,5≤L≤10,L为整数,以提高处理速度为目标,优选的,若N/10为整数,即将L设置为10,其次,若N/9为整数,即将L设置为9;
将所述L组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中的L个组内第一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同步代入所述偏离度评估公式并行进行偏离度评估,重复上述步骤,遍历所述L组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中的L个组内第一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L个组内第二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L个组内第三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及其他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偏离度评估得到N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对应的N个偏离度,对所述N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对应的N个偏离度进行偏离度最小值筛选,获取L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和L个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所述L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为L个组内偏离度最小值对应的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
将所述L个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同步代入所述偏离度评估公式遍历进行偏离度评估,偏离度评估得到L个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对应的L个偏离度,对所述L个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对应的L个偏离度进行偏离度最小值筛选,获取所述期望生产工艺,L个偏离度中偏离度最小值对应的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所确定的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即为期望生产工艺,对照所述环氧树脂涂胶性能进行偏离度评估,在N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中择优筛选确定期望生产工艺,保证环氧树脂涂胶成品的性能满足需求;
在第二种情况下,设置第一数量、第二数量,当N小于或等于第二数量时,N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和N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的数据量过小或重复度过高,扩大环氧树脂涂胶生产记录的采集范围(比如N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为过去一周内的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可以扩大为过去一月内的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重复采集环氧树脂涂胶生产记录,直到N大于第一数量时停止,其中,所述第一数量>2*所述第二数量,进行数量约束,为保证期望生产工艺的稳定性提供支持。
S30:根据所述期望生产工艺,获取粉尘产出区域和点火源分布区域;
S40:根据所述期望生产工艺,获取生产溶剂基础信息,其中,所述生产溶剂基础信息包括溶剂闪点、溶剂蒸发率、溶剂类型和溶剂消耗区域;
S50:根据所述溶剂类型、所述溶剂闪点和所述溶剂蒸发率对所述溶剂消耗区域进行危险分级,确定多级溶剂特征区域;
步骤S50包括步骤:
S51:将所述溶剂类型输入危险系数标定表,生成第一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其中,所述第一危险系数标定结果∈[0,1],所述第一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具有第一权重;
S52:对所述溶剂闪点的倒数进行归一化调整,生成第二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其中,所述第二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具有第二权重;
S53:对所述溶剂蒸发率进行归一化调整,生成第三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其中,所述第三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具有第三权重,所述第一权重>所述第二权重+所述第三权重;
S54:根据所述第一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和所述第一权重,所述第二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和所述第二权重,以及所述第三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和所述第三权重进行加权计算,生成危险分级特征参数;
S55:根据所述危险分级特征参数对所述溶剂消耗区域进行危险分级,划分所述多级溶剂特征区域。
具体而言,所述点火源包括但不限于电火花、明火,所述粉尘包括但不限于硬度调节剂粉尘、填充剂粉尘,根据所述期望生产工艺中所需要的生产材料,获取粉尘产出区域和点火源分布区域,所述粉尘产出区域为期望生产工艺中所需要的生产材料涉及调节剂粉尘、填充剂粉尘或其他粉尘所对应的区域范围,所述点火源分布区域为期望生产工艺中所需要的生产材料涉及电火花、明火或其他点火源所对应的区域范围;
所述生产溶剂包括但不限于液体催化剂、液体活性溶剂,根据所述期望生产工艺中所需要的生产材料涉及液体催化剂、液体活性溶剂等生产溶剂,确定相应的生产溶剂基础信息,所述生产溶剂基础信息包括溶剂闪点、溶剂蒸发率、溶剂类型和溶剂消耗区域,所述溶剂消耗区域即为期望生产工艺中所需要的生产材料涉及溶剂闪点、溶剂蒸发率、溶剂类型或其他溶剂消耗所对应的区域范围;
根据所述溶剂类型、所述溶剂闪点和所述溶剂蒸发率对所述溶剂消耗区域进行危险分级,确定多级溶剂特征区域,包括,所述第一危险系数标定结果∈[0,1],所述第一权重用于表征所述溶剂类型与危险级别之间的相关度(相关度计算为现有技术),所述第一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具有第一权重,所述危险系数标定表为预先设定,主要用于根据溶剂对人体的损害程度标定对应的危险系数,将所述溶剂类型输入危险系数标定表,生成第一危险系数标定结果;
所述第二权重用于表征所述溶剂闪点与危险级别之间的相关度,所述第二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具有第二权重,对所述溶剂闪点的倒数后再进行归一化调整,生成第二危险系数标定结果;所述第三权重用于表征所述溶剂蒸发率与危险级别之间的相关度,所述第三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具有第三权重,对所述溶剂蒸发率进行归一化调整,生成第三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权重>所述第二权重+所述第三权重;
使用所述第一权重对所述第一危险系数标定结果进行加权计算,使用所述第二权重对所述第二危险系数标定结果进行加权计算,使用所述第三权重对所述第三危险系数标定结果进行加权计算,对加权计算的结果进行累加得到危险分级特征参数;
由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自定义设置第一分级阈值、第二分级阈值、第三分级阈值、第四分级阈值、第五分级阈值,根据所述危险分级特征参数对所述溶剂消耗区域进行危险分级,当危险分级特征参数小于第一分级阈值时,设定Ⅰ级危险区域;将第一分级阈值到第二分级阈值之间,设定Ⅱ级危险区域;直到Ⅴ级危险区域,划分所述多级溶剂特征区域,为对存在危险的区域分级别进行生产安全监测提供支持。
S60:根据所述多级溶剂特征区域、所述点火源分布区域和所述粉尘产出区域进行传感监测分区,获取多个传感区域和多组传感指标阈值;
S70:通过传感器群获取所述多个传感区域的多组传感器感知数据,当满足所述多组传感指标阈值时,生成安全标识信息。
如图3所示,步骤S60包括步骤:
S61:对所述多级溶剂特征区域、所述点火源分布区域和所述粉尘产出区域进行区域划分,获取交集特征区域和独立特征区域;
S62:对所述交集特征区域进行传感指标联合匹配,获取第一传感指标阈值集合;
S63:对所述独立特征区域进行传感指标单独匹配,获取第二传感指标阈值集合;
S64:将所述交集特征区域和所述独立特征区域添加进所述多个传感区域;
S65:将所述第一传感指标阈值集合与所述第二传感指标阈值集合,添加进所述多组传感指标阈值。
具体而言,根据所述多级溶剂特征区域、所述点火源分布区域和所述粉尘产出区域进行传感监测分区,获取多个传感区域和多组传感指标阈值,包括,所述交集特征区域可以是所述多级溶剂特征区域与所述点火源分布区域所共有的公共区域、所述多级溶剂特征区域与所述粉尘产出区域所共有的公共区域、所述粉尘产出区域与所述点火源分布区域所共有的公共区域,对所述多级溶剂特征区域、所述点火源分布区域和所述粉尘产出区域进行区域划分,获取交集特征区域和独立特征区域;
对所述交集特征区域进行传感指标联合匹配,获取第一传感指标阈值集合;直接按照独立特征区域中的溶剂指标或点火源指标或粉尘指标,对所述独立特征区域进行传感指标单独匹配,获取第二传感指标阈值集合;将所述交集特征区域和所述独立特征区域添加进所述多个传感区域;将所述第一传感指标阈值集合与所述第二传感指标阈值集合添加进所述多组传感指标阈值,优化设置相适应的传感器检测阈值区间,提高环氧树脂涂胶车间中设置的监测标准的场景适应度,为制定最贴合环氧树脂涂胶期望生产工艺的生产安全监测方案提供支持;
在确定需要监测的指标及其对应的传感区域后,布设对应的传感器群,通过传感器群获取所述多个传感区域的多组传感器感知数据,当满足所述多组传感指标阈值时,生成安全标识信息;当不满足时,生成预警信息,触发某个传感区域就对应传感区域进行预警,为第一时间发现车间内的安全隐患,保障环氧树脂涂胶的生产加工安全。
步骤S62包括步骤:
S621:所述交集特征区域包括同属性交集特征区域和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
S622:遍历所述多级溶剂特征区域、所述点火源分布区域和所述粉尘产出区域进行敏感指标匹配,获取敏感指标分配结果;
S623:当所述交集特征区域属于所述同属性交集特征区域时,对所述同属性交集特征区域的所述敏感指标分配结果的第一敏感指标分配结果进行联合检索,获取第一事故项集;
S624:获取所述第一敏感指标分配结果在所述第一事故项集的敏感临界值,设定第一敏感指标阈值;
S625:当所述交集特征区域属于所述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对所述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的所述敏感指标分配结果的第二敏感指标分配结果进行联合检索,获取第二事故项集,其中,所述第二敏感指标分配结果为所述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的交集敏感指标;
S626:获取所述第二敏感指标分配结果在所述第二事故项集的敏感临界值,设定第二敏感指标阈值;
S627:当所述交集特征区域属于所述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对所述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的所述敏感指标分配结果的第三敏感指标分配结果进行独立检索,获取第三事故项集,其中,所述第三敏感指标分配结果为所述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的非交集敏感指标;
S628:获取所述第三敏感指标分配结果在所述第三事故项集的敏感临界值,设定第三敏感指标阈值;
S629:将所述第一敏感指标阈值、所述第二敏感指标阈值和所述第三敏感指标阈值,添加进所述第一传感指标阈值集合。
具体而言,对所述交集特征区域进行传感指标联合匹配,获取第一传感指标阈值集合,包括,所述同属性交集特征区域包括不同级别溶剂区域的交集区域、不同点火源的交集区域、不同粉尘产出区域的交集区域,所述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包括任意溶剂区域与任意点火源的交集区域、任意溶剂区域与任意粉尘产出区域的交集区域、任意点火源与任意粉尘产出区域的交集区域,所述交集特征区域包括同属性交集特征区域和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
根据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大数据信息,对所述环氧树脂涂胶的期望生产工艺对应的溶剂、点火源和粉尘及其相关数据进行检索,得到与事故项存在相关性的溶剂指标、点火源指标和粉尘指标,所述溶剂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溶剂温度、溶剂湿度、溶剂浓度、溶剂种类、溶剂毒性,遍历溶剂指标、点火源指标、粉尘指标进行敏感度系数计算,按照敏感度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并忽略敏感度系数低于敏感度阈值所对应的指标,得到敏感指标分配结果,所述敏感指标分配结果包括溶剂的敏感指标、点火源指标的敏感指标、粉尘指标的敏感指标,比如所述多级溶剂特征区域匹配所得的溶剂的敏感指标可以是温度、湿度、溶剂浓度,参考上述步骤,遍历所述多级溶剂特征区域、所述点火源分布区域和所述粉尘产出区域进行敏感指标匹配,获取敏感指标分配结果;
由于相同属性的敏感指标属性相同,当所述交集特征区域属于所述同属性交集特征区域时,对所述同属性交集特征区域的所述敏感指标分配结果的第一敏感指标分配结果进行联合检索,获取第一事故项集,所述联合检索多用于多个指标之间的交互检索分析,所述第一事故项集可以是爆炸、苯吸入对应的职业病、甲醛吸入对应的职业病、粉尘颗粒吸入对应的职业病或其他事故隐患;
所述敏感临界值为环氧树脂相关行业规范设置的临界值,获取所述第一敏感指标分配结果在所述第一事故项集的敏感临界值,设定第一敏感指标阈值,所述第一敏感指标阈值为与所述敏感指标分配结果对应的敏感指标阈值;
由于异属性的敏感指标属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照所述第一敏感指标阈值的确定步骤,针对异属性的敏感指标属性的交集部分,当所述交集特征区域属于所述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对所述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的所述敏感指标分配结果的第二敏感指标分配结果进行联合检索,获取第二事故项集,所述第二敏感指标分配结果为所述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的交集敏感指标;获取所述第二敏感指标分配结果在所述第二事故项集的敏感临界值,设定第二敏感指标阈值;
由于异属性的敏感指标属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照所述第一敏感指标阈值的确定步骤,针对异属性的敏感指标属性的交集之外的部分,当所述交集特征区域属于所述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对所述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的所述敏感指标分配结果的第三敏感指标分配结果进行独立检索,获取第三事故项集,所述第三敏感指标分配结果为所述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的非交集敏感指标;获取所述第三敏感指标分配结果在所述第三事故项集的敏感临界值,设定第三敏感指标阈值;
将所述第一敏感指标阈值、所述第二敏感指标阈值和所述第三敏感指标阈值,添加进所述第一传感指标阈值集合,细化场景所需要的监测的指标及其阈值,在异属性情况先确定交集部分,提高异属性情况下的生产安全监测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
S627-1:获取交集特征区域的第一特征区域和第二特征区域,其中,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和所述第二特征区域具有第一交集敏感指标;
S627-2:获取所述第一特征区域的所述第一交集敏感指标的第一敏感方向;
S627-3:获取所述第一特征区域的所述第一交集敏感指标的第二敏感方向;
S627-4:当所述第一敏感方向和所述第二敏感方向属于第一方向,获取第一交集敏感指标最小值,设为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和所述第二特征区域的第一交集敏感指标阈值;
S627-5:当所述第一敏感方向和所述第二敏感方向属于第二方向,获取第一交集敏感指标最大值,设为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和所述第二特征区域的第二交集敏感指标阈值;
S627-6:当所述第一敏感方向和所述第二敏感方向属于相反方向,获取第一交集敏感指标交集区间,设为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和所述第二特征区域的第一交集敏感指标阈值,包括,当所述第一交集敏感指标交集区间为空,生成冲突区域标识,对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和所述第二特征区域进行标识,发送至客户端进行管理。
具体而言,由于异属性的敏感指标属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照所述第一敏感指标阈值的确定步骤,针对异属性的敏感指标属性的交集部分,还包括,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和所述第二特征区域具有第一交集敏感指标,获取交集特征区域的第一特征区域和第二特征区域;
所述第一敏感方向与所述第二敏感方向若满足大于某个值出现危险,属于第一方向;若满足小于某个值出现危险,属于第二方向,获取所述第一特征区域的所述第一交集敏感指标的第一敏感方向;获取所述第一特征区域的所述第一交集敏感指标的第二敏感方向;
当所述第一敏感方向和所述第二敏感方向属于第一方向,即表明大于某个值出现危险,获取第一交集敏感指标最小值,设为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和所述第二特征区域的第一交集敏感指标阈值,常见如温度超出闪点对应的限制可能诱发爆炸事故、粉尘的浓度超出粉尘浓度对应的限制可能诱发对应的职业病;当所述第一敏感方向和所述第二敏感方向属于第二方向,即表明小于某个值出现危险,获取第一交集敏感指标最大值,设为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和所述第二特征区域的第二交集敏感指标阈值;
当所述第一敏感方向和所述第二敏感方向属于相反方向,对属于相反方向对应的交集敏感指标求交集,获取第一交集敏感指标交集区间并设为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和所述第二特征区域的第一交集敏感指标阈值,比如指标U>3、指标W<5,指标U、指标W的交集为大于3且小于5;当所述第一交集敏感指标交集区间为空,生成冲突区域标识,比如指标U>5、指标W<3,指标U、指标W的交集为空,在交集存在的情况下确定交集敏感指标阈值,在交集不存在情况下进行冲突区域标识,以此对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和所述第二特征区域进行标识,发送至客户端进行管理,提高传感器数据的监测预警判断效率,为第一时间发现车间内的安全隐患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由于采用了接收生产任务并匹配期望生产工艺,获取粉尘产出区域和点火源分布区域以及生产溶剂基础信息;危险分级确定多级溶剂特征区域,结合点火源分布区域和粉尘产出区域分区,获取多个传感区域和多组传感指标阈值,布设传感器群得到多组监测数据,当满足多组传感指标阈值时,生成安全标识信息,本申请通过提供了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实现了优化监测传感器的布设并对应设置相适应的阈值,提高环氧树脂涂胶车间中设置的监测标准的场景适应度,第一时间发现车间内的安全隐患,保障环氧树脂涂胶的生产加工安全的技术效果。
2.由于采用了对多级溶剂特征区域、点火源分布区域和粉尘产出区域进行区域划分,获取交集特征区域和独立特征区域并添加进多个传感区域;对交集特征区域进行传感指标联合匹配,获取第一传感指标阈值集合并添加至进多组传感指标阈值;对独立特征区域进行传感指标单独匹配,获取第二传感指标阈值集合并添加至进多组传感指标阈值,优化设置相适应的传感器检测阈值区间,提高环氧树脂涂胶车间中设置的监测标准的场景适应度,为制定最贴合环氧树脂涂胶期望生产工艺的生产安全监测方案提供支持。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系统,其中,所述系统与环氧树脂涂胶车间的传感器群通信连接,所述系统包括:
生产任务接收模块100,用于接收环氧树脂涂胶车间生产任务信息,其中,所述环氧树脂涂胶车间生产任务信息包括性能需求信息;
生产工艺匹配模块200,用于根据所述性能需求信息对生产工艺进行匹配,获取期望生产工艺;
区域确定模块300,用于根据所述期望生产工艺,获取粉尘产出区域和点火源分布区域;
溶剂基础信息获取模块400,用于根据所述期望生产工艺,获取生产溶剂基础信息,其中,所述生产溶剂基础信息包括溶剂闪点、溶剂蒸发率、溶剂类型和溶剂消耗区域;
溶剂特征区域确定模块500,用于根据所述溶剂类型、所述溶剂闪点和所述溶剂蒸发率对所述溶剂消耗区域进行危险分级,确定多级溶剂特征区域;
传感监测分区模块600,用于根据所述多级溶剂特征区域、所述点火源分布区域和所述粉尘产出区域进行传感监测分区,获取多个传感区域和多组传感指标阈值;
安全标识信息生成模块700,用于通过传感器群获取所述多个传感区域的多组传感器感知数据,当满足所述多组传感指标阈值时,生成安全标识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环氧树脂涂胶生产记录采集模块,用于根据环氧树脂涂胶机型号信息,采集M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记录,其中,所述M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记录包括M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和M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M≥50,M为整数;
性能需求容错区间集合接收模块,用于遍历所述性能需求信息发送至客户端,接收性能需求容错区间集合;
数据清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性能需求容错区间集合和所述M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对所述M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进行清洗,获取N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和N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0≤N≤M,N为整数;
偏离度评估公式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偏离度评估公式:
Figure SMS_18
,其中,/>
Figure SMS_21
表征第k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的偏离度,/>
Figure SMS_23
表征第i个性能检测指标的权重,/>
Figure SMS_19
表征第i个性能检测指标的记录值,
Figure SMS_20
表征第i个性能检测指标的需求容错区间最大值,/>
Figure SMS_22
表征第i个性能检测指标的需求容错区间最小值,/>
Figure SMS_24
表征归一化调节系数,/>
Figure SMS_17
表征性能检测指标总数;
期望生产工艺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偏离度评估公式,遍历所述N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对所述N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进行偏离度最小值筛选,获取所述期望生产工艺。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检测记录等份模块,用于当N大于或等于第一数量时,将所述N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划分为L等份,获取L组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5≤L≤10,L为整数;
第一偏离度最小值筛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偏离度评估公式并行遍历所述L组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对所述N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进行偏离度最小值筛选,获取L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和L个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
第二偏离度最小值筛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偏离度评估公式遍历所述L个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对所述L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进行偏离度最小值筛选,获取所述期望生产工艺。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环氧树脂涂胶生产记录补充模块,用于当N小于或等于第二数量时,重复采集环氧树脂涂胶生产记录,直到N大于第一数量时停止,其中,所述第一数量>2*所述第二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危险系数标定结果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溶剂类型输入危险系数标定表,生成第一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其中,所述第一危险系数标定结果∈[0,1],所述第一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具有第一权重;
第二危险系数标定结果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溶剂闪点的倒数进行归一化调整,生成第二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其中,所述第二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具有第二权重;
第三危险系数标定结果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溶剂蒸发率进行归一化调整,生成第三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其中,所述第三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具有第三权重,所述第一权重>所述第二权重+所述第三权重;
危险分级特征参数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和所述第一权重,所述第二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和所述第二权重,以及所述第三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和所述第三权重进行加权计算,生成危险分级特征参数;
多级溶剂特征区域划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危险分级特征参数对所述溶剂消耗区域进行危险分级,划分所述多级溶剂特征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区域划分模块,用于对所述多级溶剂特征区域、所述点火源分布区域和所述粉尘产出区域进行区域划分,获取交集特征区域和独立特征区域;
传感指标联合匹配模块,用于对所述交集特征区域进行传感指标联合匹配,获取第一传感指标阈值集合;
传感指标单独匹配模块,用于对所述独立特征区域进行传感指标单独匹配,获取第二传感指标阈值集合;
第一添加模块,用于将所述交集特征区域和所述独立特征区域添加进所述多个传感区域;
第二添加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传感指标阈值集合与所述第二传感指标阈值集合,添加进所述多组传感指标阈值。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交集特征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所述交集特征区域包括同属性交集特征区域和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
敏感指标匹配模块,用于遍历所述多级溶剂特征区域、所述点火源分布区域和所述粉尘产出区域进行敏感指标匹配,获取敏感指标分配结果;
第一联合检索模块,用于当所述交集特征区域属于所述同属性交集特征区域时,对所述同属性交集特征区域的所述敏感指标分配结果的第一敏感指标分配结果进行联合检索,获取第一事故项集;
第一敏感指标阈值设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敏感指标分配结果在所述第一事故项集的敏感临界值,设定第一敏感指标阈值;
第二联合检索模块,用于当所述交集特征区域属于所述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对所述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的所述敏感指标分配结果的第二敏感指标分配结果进行联合检索,获取第二事故项集,其中,所述第二敏感指标分配结果为所述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的交集敏感指标;
第二敏感指标阈值设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敏感指标分配结果在所述第二事故项集的敏感临界值,设定第二敏感指标阈值;
独立检索模块,用于当所述交集特征区域属于所述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对所述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的所述敏感指标分配结果的第三敏感指标分配结果进行独立检索,获取第三事故项集,其中,所述第三敏感指标分配结果为所述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的非交集敏感指标;
第三敏感指标阈值设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三敏感指标分配结果在所述第三事故项集的敏感临界值,设定第三敏感指标阈值;
第三添加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敏感指标阈值、所述第二敏感指标阈值和所述第三敏感指标阈值,添加进所述第一传感指标阈值集合。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交集特征区域确定模块,用于获取交集特征区域的第一特征区域和第二特征区域,其中,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和所述第二特征区域具有第一交集敏感指标;
第一敏感方向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特征区域的所述第一交集敏感指标的第一敏感方向;
第二敏感方向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特征区域的所述第一交集敏感指标的第二敏感方向;
第一交集敏感指标阈值设置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敏感方向和所述第二敏感方向属于第一方向,获取第一交集敏感指标最小值,设为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和所述第二特征区域的第一交集敏感指标阈值;
第二交集敏感指标阈值设置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敏感方向和所述第二敏感方向属于第二方向,获取第一交集敏感指标最大值,设为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和所述第二特征区域的第二交集敏感指标阈值;
客户端管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敏感方向和所述第二敏感方向属于相反方向,获取第一交集敏感指标交集区间,设为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和所述第二特征区域的第一交集敏感指标阈值,包括,当所述第一交集敏感指标交集区间为空,生成冲突区域标识,对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和所述第二特征区域进行标识,发送至客户端进行管理。
综上所述的方法的任意步骤都可作为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存储在不设限制的计算机存储器中,并可以被不设限制的计算机处理器调用识别用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一项方法,在此不做多余限制。
进一步的,综上所述的第一或第二可能不止代表次序关系,也可能代表某项特指概念。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系统,所述系统与环氧树脂涂胶车间的传感器群通信连接,包括:
接收环氧树脂涂胶车间生产任务信息,其中,所述环氧树脂涂胶车间生产任务信息包括性能需求信息;
根据所述性能需求信息对生产工艺进行匹配,获取期望生产工艺;
根据所述期望生产工艺,获取粉尘产出区域和点火源分布区域;
根据所述期望生产工艺,获取生产溶剂基础信息,其中,所述生产溶剂基础信息包括溶剂闪点、溶剂蒸发率、溶剂类型和溶剂消耗区域;
根据所述溶剂类型、所述溶剂闪点和所述溶剂蒸发率对所述溶剂消耗区域进行危险分级,确定多级溶剂特征区域;
根据所述多级溶剂特征区域、所述点火源分布区域和所述粉尘产出区域进行传感监测分区,获取多个传感区域和多组传感指标阈值;
通过传感器群获取所述多个传感区域的多组传感器感知数据,当满足所述多组传感指标阈值时,生成安全标识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性能需求信息对生产工艺进行匹配,获取期望生产工艺,包括:
根据环氧树脂涂胶机型号信息,采集M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记录,其中,所述M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记录包括M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和M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M≥50,M为整数;
遍历所述性能需求信息发送至客户端,接收性能需求容错区间集合;
根据所述性能需求容错区间集合和所述M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对所述M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进行清洗,获取N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和N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0≤N≤M,N为整数;
构建偏离度评估公式:
Figure QLYQS_1
其中,
Figure QLYQS_2
表征第k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的偏离度,/>
Figure QLYQS_3
表征第i个性能检测指标的权重,/>
Figure QLYQS_4
表征第i个性能检测指标的记录值,/>
Figure QLYQS_5
表征第i个性能检测指标的需求容错区间最大值,/>
Figure QLYQS_6
表征第i个性能检测指标的需求容错区间最小值,/>
Figure QLYQS_7
表征归一化调节系数,/>
Figure QLYQS_8
表征性能检测指标总数;
根据所述偏离度评估公式,遍历所述N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对所述N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进行偏离度最小值筛选,获取所述期望生产工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偏离度评估公式,遍历所述N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对所述N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进行偏离度最小值筛选,获取所述期望生产工艺,包括:
当N大于或等于第一数量时,将所述N条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划分为L等份,获取L组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5≤L≤10,L为整数;
根据所述偏离度评估公式并行遍历所述L组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对所述N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进行偏离度最小值筛选,获取L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和L个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
根据所述偏离度评估公式遍历所述L个环氧树脂涂胶性能检测记录对所述L条环氧树脂涂胶生产工艺记录进行偏离度最小值筛选,获取所述期望生产工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N小于或等于第二数量时,重复采集环氧树脂涂胶生产记录,直到N大于第一数量时停止,其中,所述第一数量>2*所述第二数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溶剂类型、所述溶剂闪点和所述溶剂蒸发率对所述溶剂消耗区域进行危险分级,确定多级溶剂特征区域,包括:
将所述溶剂类型输入危险系数标定表,生成第一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其中,所述第一危险系数标定结果∈[0,1],所述第一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具有第一权重;
对所述溶剂闪点的倒数进行归一化调整,生成第二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其中,所述第二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具有第二权重;
对所述溶剂蒸发率进行归一化调整,生成第三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其中,所述第三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具有第三权重,所述第一权重>所述第二权重+所述第三权重;
根据所述第一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和所述第一权重,所述第二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和所述第二权重,以及所述第三危险系数标定结果和所述第三权重进行加权计算,生成危险分级特征参数;
根据所述危险分级特征参数对所述溶剂消耗区域进行危险分级,划分所述多级溶剂特征区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级溶剂特征区域、所述点火源分布区域和所述粉尘产出区域进行传感监测分区,获取多个传感区域和多组传感指标阈值,包括:
对所述多级溶剂特征区域、所述点火源分布区域和所述粉尘产出区域进行区域划分,获取交集特征区域和独立特征区域;
对所述交集特征区域进行传感指标联合匹配,获取第一传感指标阈值集合;
对所述独立特征区域进行传感指标单独匹配,获取第二传感指标阈值集合;
将所述交集特征区域和所述独立特征区域添加进所述多个传感区域;
将所述第一传感指标阈值集合与所述第二传感指标阈值集合,添加进所述多组传感指标阈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交集特征区域进行传感指标联合匹配,获取第一传感指标阈值集合,包括:
所述交集特征区域包括同属性交集特征区域和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
遍历所述多级溶剂特征区域、所述点火源分布区域和所述粉尘产出区域进行敏感指标匹配,获取敏感指标分配结果;
当所述交集特征区域属于所述同属性交集特征区域时,对所述同属性交集特征区域的所述敏感指标分配结果的第一敏感指标分配结果进行联合检索,获取第一事故项集;
获取所述第一敏感指标分配结果在所述第一事故项集的敏感临界值,设定第一敏感指标阈值;
当所述交集特征区域属于所述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对所述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的所述敏感指标分配结果的第二敏感指标分配结果进行联合检索,获取第二事故项集,其中,所述第二敏感指标分配结果为所述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的交集敏感指标;
获取所述第二敏感指标分配结果在所述第二事故项集的敏感临界值,设定第二敏感指标阈值;
当所述交集特征区域属于所述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对所述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的所述敏感指标分配结果的第三敏感指标分配结果进行独立检索,获取第三事故项集,其中,所述第三敏感指标分配结果为所述异属性交集特征区域的非交集敏感指标;
获取所述第三敏感指标分配结果在所述第三事故项集的敏感临界值,设定第三敏感指标阈值;
将所述第一敏感指标阈值、所述第二敏感指标阈值和所述第三敏感指标阈值,添加进所述第一传感指标阈值集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交集特征区域的第一特征区域和第二特征区域,其中,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和所述第二特征区域具有第一交集敏感指标;
获取所述第一特征区域的所述第一交集敏感指标的第一敏感方向;
获取所述第一特征区域的所述第一交集敏感指标的第二敏感方向;
当所述第一敏感方向和所述第二敏感方向属于第一方向,获取第一交集敏感指标最小值,设为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和所述第二特征区域的第一交集敏感指标阈值;
当所述第一敏感方向和所述第二敏感方向属于第二方向,获取第一交集敏感指标最大值,设为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和所述第二特征区域的第二交集敏感指标阈值;
当所述第一敏感方向和所述第二敏感方向属于相反方向,获取第一交集敏感指标交集区间,设为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和所述第二特征区域的第一交集敏感指标阈值,包括,
当所述第一交集敏感指标交集区间为空,生成冲突区域标识,对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和所述第二特征区域进行标识,发送至客户端进行管理。
9.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实施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方法,所述系统与环氧树脂涂胶车间的传感器群通信连接,包括:
生产任务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环氧树脂涂胶车间生产任务信息,其中,所述环氧树脂涂胶车间生产任务信息包括性能需求信息;
生产工艺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性能需求信息对生产工艺进行匹配,获取期望生产工艺;
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期望生产工艺,获取粉尘产出区域和点火源分布区域;
溶剂基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期望生产工艺,获取生产溶剂基础信息,其中,所述生产溶剂基础信息包括溶剂闪点、溶剂蒸发率、溶剂类型和溶剂消耗区域;
溶剂特征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溶剂类型、所述溶剂闪点和所述溶剂蒸发率对所述溶剂消耗区域进行危险分级,确定多级溶剂特征区域;
传感监测分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级溶剂特征区域、所述点火源分布区域和所述粉尘产出区域进行传感监测分区,获取多个传感区域和多组传感指标阈值;
安全标识信息生成模块,用于通过传感器群获取所述多个传感区域的多组传感器感知数据,当满足所述多组传感指标阈值时,生成安全标识信息。
CN202310666720.0A 2023-06-07 2023-06-07 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64334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66720.0A CN116433446B (zh) 2023-06-07 2023-06-07 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66720.0A CN116433446B (zh) 2023-06-07 2023-06-07 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3446A true CN116433446A (zh) 2023-07-14
CN116433446B CN116433446B (zh) 2023-09-01

Family

ID=87085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66720.0A Active CN116433446B (zh) 2023-06-07 2023-06-07 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3344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91444A (zh) * 2023-10-19 2024-01-12 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 基于工业设备运行全过程监测的粉尘涉爆风险预警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76246U (zh) * 2015-05-21 2015-08-19 河南省华西高效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CN112162537A (zh) * 2020-10-09 2021-01-01 苏宇航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化工生产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管理系统
CN113984246A (zh) * 2021-10-28 2022-01-28 安阳市蓝海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温度传感的化工安全生产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5218957A (zh) * 2022-07-15 2022-10-21 郑州万特智慧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风险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76246U (zh) * 2015-05-21 2015-08-19 河南省华西高效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CN112162537A (zh) * 2020-10-09 2021-01-01 苏宇航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化工生产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管理系统
CN113984246A (zh) * 2021-10-28 2022-01-28 安阳市蓝海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温度传感的化工安全生产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5218957A (zh) * 2022-07-15 2022-10-21 郑州万特智慧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风险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91444A (zh) * 2023-10-19 2024-01-12 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 基于工业设备运行全过程监测的粉尘涉爆风险预警系统
CN117391444B (zh) * 2023-10-19 2024-05-07 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 基于工业设备运行全过程监测的粉尘涉爆风险预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3446B (zh) 2023-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23196B (zh) 基于典型行业特征库和反窃电样本库的反窃电分析方法
CN116433446B (zh) 基于传感器数据交互的生产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1275333B (zh) 污染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4997682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施工现场安全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4674988B (zh)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空气在线监测系统
CN114004306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多维度数据的设备故障评估系统及其方法
CN114065223A (zh) 一种基于cvss的多维度软件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CN101887542A (zh) 避孕套质量信息实时监测、反馈、识别系统及其方法
CN110632546A (zh) 基于全网域证据集的电子式互感器可信度评估方法和装置
Xie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CC and CUSUM charts
CN116881749A (zh) 一种污染场地施工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9241043A (zh) 一种数据质量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6737510A (zh)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键盘智能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4648316A (zh) 基于稽查标签库的数字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6776224A (zh) 一种基于gra和聚类云模型的变压器油纸绝缘状态评估方法
CN111401794A (zh)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饲料品质控制方法
CN113449966B (zh) 一种石膏板设备巡检方法及系统
CN112732773B (zh) 一种继电保护缺陷数据的唯一性校核方法及系统
CN114819488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建筑施工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CN114167870A (zh) 气体巡检装置用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053064A (zh) 一种面向区域性地震预警系统评测方法及评测系统
CN109521312B (zh) 一种非技术线损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554850A (zh) 一种5g网络实时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1859058A (zh) 环境数据的获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0995465A (zh) 信通点位全景视图信息运维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