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32322A - 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32322A
CN116432322A CN202310695356.0A CN202310695356A CN116432322A CN 116432322 A CN116432322 A CN 116432322A CN 202310695356 A CN202310695356 A CN 202310695356A CN 116432322 A CN116432322 A CN 1164323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uck
vehicle body
overturning
turning
upper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953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32322B (zh
Inventor
谢绍龙
张小红
叶赞行
杨云翔
唐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ling Motor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ling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ling Motor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ling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953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323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32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23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323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23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方法及系统,包括:搭建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场景,收集上车体绕翻转轴的翻转角度α;定义卡车下车体边界后收集上车体周边侧部件的三维数据;建立卡车整车位置下车体及上车体装配体,定义翻转初始位置;搭建上车体从初始位置绕翻转轴中心线旋转至翻转角度α的动态仿真轨迹线;生成间隙并输出布置报告;校核该间隙大小是否符合预期技术标准要求。本发明可以模拟校核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周边件间隙状态,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减少新开发车型开发成本的浪费和上市周期的风险。

Description

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这些年国内物流行业大力兴起,商用车每年销量也是逐年增加,以及司机年轻化逐年提升,对于商用车-卡车(轻卡、中重卡)外观要求及检修便利性尤其是机舱内要求更高,于是带翻转驾驶室卡车应运而生。
现有直瀑式轻卡、中重卡基本上驾驶室都是带翻转功能,便于机舱检查及维修;但是,设计阶段缺少系统性的驾驶室翻转过程校核,经常出现实车小批量线上试装时翻转过程与下车体周边件干涉问题,带来车身或下车体相关件模具报废新开,影响项目开发周期及投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方法及系统。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方法,其中,包括:
步骤S100:搭建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场景,其中卡车上车体包括驾驶室,下车体包括支撑上车体,其中支撑上车体包括上车体前端翻转总成和上车体后端左右上车体支撑总成,所述上车体前端翻转总成由左右支撑座和翻转轴组成,翻转轴与左右支撑座挠性连接,翻转轴上两侧各有一支撑臂与驾驶室连接;
步骤S200:收集卡车上车体绕翻转轴的翻转角度α;
步骤S300:定义卡车下车体边界,在驾驶室翻转前,收集下车体周边侧主要部件及货箱的三维数据并装配到位,作为卡车下车体边界;
步骤S400:收集卡车上车体周边侧主要部件的三维数据并装配到位;
步骤S500:根据收集到的卡车下车体边界的三维数据,基于三维制图软件建立卡车整车位置下车体装配体;
步骤S600:根据收集到的卡车上车体三维数据,基于三维制图软件建立卡车整车位置上车体装配体,定义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
步骤S700:搭建上车体从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绕翻转轴的中心线旋转至翻转角度α的动态仿真轨迹线,根据收集的卡车上车体绕翻转轴翻转角度α,结合下车体边界的三维数据,利用三维制图软件中的运动仿真模块,搭建上车体从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绕翻转轴的中心线旋转至翻转角度α的动态仿真轨迹线;
步骤S800:基于搭建的动态仿真轨迹线,在三维制图软件中生成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之间的间隙并输出布置报告;
步骤S900: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之间的间隙大小是否符合预期技术标准要求,完成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之间的间隙过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方法,通过基于3d软件建模,可以在设计初模拟校核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周边件间隙状态,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尤其适用于针对全新开发的上车体,其钣金件及外饰件模具的设计周期长,通过本发明可以减少新开发车型开发成本的浪费和上市周期的风险。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700中搭建上车体从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绕翻转轴的中心线旋转至翻转角度α的动态仿真轨迹线具体包括基于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建立整车坐标系,结合上车体实际翻转轨迹,采集若干位置特征绘制形成动态仿真轨迹线,便于与预期技术标准要求的样本数据做对比校核,从而获取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周边件的干涉情况,完成校核过程,使得校核结果更为直观。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位置特征包括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上车体翻转至角度α时位置,以及介于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和上车体翻转至角度α时位置之间的若干个区间样点位置,便于绘制或生成更符合实际翻转的动态仿真轨迹线。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翻转角度α的范围为35°~45°,方便维修人员售后机舱维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为上车体与下车体正常装配好时位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车体周边侧部件的三维数据包括卡车前端转向机、车架总成、前保险杠以及前延伸式梁围成的边界线,有利于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实际周边件之间的间隙大小进行校核,获取干涉情况,提高实际校核准确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具卡车上车体周边侧部件的三维数据包括卡车大灯、前端外饰以及白车身总成围成的边界线,有利于卡车上车体周边件的实际翻转过程与下车体实际周边件之间的间隙大小进行校核,获取干涉情况,提高实际校核准确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区间样点位置包含上车体翻转至角度α/4时位置、上车体翻转至角度α/2时位置、上车体翻转至角度3α/4时位置中的至少其中一种。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
构建模块,用于搭建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场景,其中卡车上车体包括驾驶室,下车体包括支撑上车体,其中支撑上车体包括上车体前端翻转总成和上车体后端左右上车体支撑总成,所述上车体前端翻转总成由左右支撑座和翻转轴组成,翻转轴与左右支撑座挠性连接,翻转轴上设有支撑臂与驾驶室连接;
第一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收集卡车上车体绕翻转轴的翻转角度α;
定义模块,用于定义卡车下车体边界,在驾驶室翻转前,收集下车体周边侧部件及货箱的三维数据并装配到位,作为卡车下车体边界;
第二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收集卡车上车体周边侧部件的三维数据并装配到位;
装配模块,用于根据卡车下车体边界的三维数据,基于三维制图软件建立卡车整车位置下车体装配体;根据卡车上车体三维数据,基于三维制图软件建立卡车整车位置上车体装配体,定义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
模拟模块,用于搭建上车体从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绕翻转轴的中心线旋转至翻转角度α的动态仿真轨迹线,根据收集的卡车上车体绕翻转轴翻转角度α,结合下车体边界的三维数据,利用三维制图软件中的运动仿真模块,搭建上车体从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绕翻转轴的中心线旋转至翻转角度α的动态仿真轨迹线;
结果输出模块,基于搭建的动态仿真轨迹线,在三维制图软件中生成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之间的间隙并输出布置报告;
装配判断模块,用于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之间的间隙大小是否符合预期技术标准要求,完成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之间的间隙过程。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卡车上车体翻转至角度α时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方法,其中,包括:
步骤S100:搭建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场景,其中卡车上车体包括驾驶室,下车体包括支撑上车体,其中支撑上车体包括上车体前端翻转总成和上车体后端左右上车体支撑总成,所述上车体前端翻转总成由左右支撑座和翻转轴组成,翻转轴与左右支撑座挠性连接,翻转轴上两侧各有一支撑臂与驾驶室连接;
步骤S200:收集卡车上车体绕翻转轴的翻转角度α;
步骤S300:定义卡车下车体边界,在驾驶室翻转前,收集下车体周边侧主要部件及货箱的三维数据并装配到位,作为卡车下车体边界;
步骤S400:收集卡车上车体周边侧主要部件的三维数据并装配到位;
步骤S500:根据收集到的卡车下车体边界的三维数据,基于三维制图软件建立卡车整车位置下车体装配体;
步骤S600:根据收集到的卡车上车体三维数据,基于三维制图软件(优选catia软件)建立卡车整车位置上车体装配体,定义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
步骤S700:搭建上车体从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绕翻转轴的中心线旋转至翻转角度α的动态仿真轨迹线,根据收集的卡车上车体绕翻转轴翻转角度α,结合下车体边界的三维数据,利用三维制图软件中的运动仿真模块,搭建上车体从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绕翻转轴的中心线旋转至翻转角度α的动态仿真轨迹线;
步骤S800:基于搭建的动态仿真轨迹线,在三维制图软件中生成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之间的间隙并输出布置报告;
步骤S900: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之间的间隙大小是否符合预期技术标准要求,完成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之间的间隙过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方法,通过基于3d软件建模,可以在设计初模拟校核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周边件间隙状态,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尤其适用于针对全新开发的上车体,其钣金件及外饰件模具的设计周期长,通过本发明可以减少新开发车型开发成本的浪费和上市周期的风险。
具体的,步骤S700中搭建上车体从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绕翻转轴的中心线旋转至翻转角度α的动态仿真轨迹线具体包括基于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建立整车坐标系,结合上车体实际翻转轨迹,采集若干位置特征绘制形成动态仿真轨迹线,便于与预期技术标准要求的样本数据做对比校核,从而获取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周边件的干涉情况,完成校核过程,使得校核结果更为直观。
具体的,所述位置特征包括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上车体翻转至角度α时位置,以及介于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和上车体翻转至角度α时位置之间的若干个区间样点位置(如图2和3所示),便于绘制或生成更符合实际翻转的动态仿真轨迹线。
具体的,所述翻转角度α的范围为35°~45°,方便维修人员售后机舱维修。
具体的,所述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为上车体与下车体正常装配好时位置。
具体的,下车体周边侧部件的三维数据包括卡车前端转向机、车架总成、前保险杠以及前延伸式梁围成的边界线,有利于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实际周边件之间的间隙大小进行校核,获取干涉情况,提高实际校核准确度。
具体的,卡车上车体周边侧部件的三维数据包括卡车大灯、前端外饰以及白车身总成围成的边界线,有利于卡车上车体周边件的实际翻转过程与下车体实际周边件之间的间隙大小进行校核,获取干涉情况,提高实际校核准确度。
具体的,所述区间样点位置包含上车体翻转至角度α/4时位置、上车体翻转至角度α/2时位置、上车体翻转至角度3α/4时位置中的至少其中一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
构建模块,用于搭建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场景,其中卡车上车体包括驾驶室,下车体包括支撑上车体,其中支撑上车体包括上车体前端翻转总成和上车体后端左右上车体支撑总成,所述上车体前端翻转总成由左右支撑座和翻转轴组成,翻转轴与左右支撑座挠性连接,翻转轴上设有支撑臂与驾驶室连接;
第一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收集卡车上车体绕翻转轴的翻转角度α;
定义模块,用于定义卡车下车体边界,在驾驶室翻转前,收集下车体周边侧部件及货箱的三维数据并装配到位,作为卡车下车体边界;
第二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收集卡车上车体周边侧部件的三维数据并装配到位;
装配模块,用于根据卡车下车体边界的三维数据,基于三维制图软件建立卡车整车位置下车体装配体;根据卡车上车体三维数据,基于三维制图软件建立卡车整车位置上车体装配体,定义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
模拟模块,用于搭建上车体从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绕翻转轴的中心线旋转至翻转角度α的动态仿真轨迹线,根据收集的卡车上车体绕翻转轴翻转角度α,结合下车体边界的三维数据,利用三维制图软件中的运动仿真模块,搭建上车体从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绕翻转轴的中心线旋转至翻转角度α的动态仿真轨迹线;
结果输出模块,基于搭建的动态仿真轨迹线,在三维制图软件中生成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之间的间隙并输出布置报告;
装配判断模块,用于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之间的间隙大小是否符合预期技术标准要求,完成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之间的间隙过程。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者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施例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是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00:搭建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场景,其中卡车上车体包括驾驶室,下车体包括支撑上车体,其中支撑上车体包括上车体前端翻转总成和上车体后端左右上车体支撑总成,所述上车体前端翻转总成由左右支撑座和翻转轴组成,翻转轴与左右支撑座挠性连接,翻转轴上设有支撑臂与驾驶室连接;
步骤S200:收集卡车上车体绕翻转轴的翻转角度α;
步骤S300:定义卡车下车体边界,在驾驶室翻转前,收集下车体周边侧部件及货箱的三维数据并装配到位,作为卡车下车体边界;
步骤S400:收集卡车上车体周边侧部件的三维数据并装配到位;
步骤S500:根据卡车下车体边界的三维数据,基于三维制图软件建立卡车整车位置下车体装配体;
步骤S600:根据卡车上车体三维数据,基于三维制图软件建立卡车整车位置上车体装配体,定义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
步骤S700:搭建上车体从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绕翻转轴的中心线旋转至翻转角度α的动态仿真轨迹线,根据收集的卡车上车体绕翻转轴翻转角度α,结合下车体边界的三维数据,利用三维制图软件中的运动仿真模块,搭建上车体从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绕翻转轴的中心线旋转至翻转角度α的动态仿真轨迹线;
步骤S800:基于搭建的动态仿真轨迹线,在三维制图软件中生成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之间的间隙并输出布置报告;
步骤S900: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之间的间隙大小是否符合预期技术标准要求,完成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之间的间隙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00中搭建上车体从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绕翻转轴的中心线旋转至翻转角度α的动态仿真轨迹线具体包括基于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建立整车坐标系,结合上车体实际翻转轨迹,采集若干位置特征绘制形成动态仿真轨迹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特征包括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上车体翻转至角度α时位置,以及介于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和上车体翻转至角度α时位置之间的若干个区间样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角度α的范围为35°~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为上车体与下车体正常装配好时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下车体周边侧部件的三维数据包括卡车前端转向机、车架总成、前保险杠以及前延伸式梁围成的边界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卡车上车体周边侧部件的三维数据包括卡车大灯、前端外饰以及白车身总成围成的边界线。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间样点位置包含上车体翻转至角度α/4时位置、上车体翻转至角度α/2时位置、上车体翻转至角度3α/4时位置中的至少其中一种。
9.一种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构建模块,用于搭建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场景,其中卡车上车体包括驾驶室,下车体包括支撑上车体,其中支撑上车体包括上车体前端翻转总成和上车体后端左右上车体支撑总成,所述上车体前端翻转总成由左右支撑座和翻转轴组成,翻转轴与左右支撑座挠性连接,翻转轴上设有支撑臂与驾驶室连接;
第一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收集卡车上车体绕翻转轴的翻转角度α;
定义模块,用于定义卡车下车体边界,在驾驶室翻转前,收集下车体周边侧部件及货箱的三维数据并装配到位,作为卡车下车体边界;
第二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收集卡车上车体周边侧部件的三维数据并装配到位;
装配模块,用于根据卡车下车体边界的三维数据,基于三维制图软件建立卡车整车位置下车体装配体;根据卡车上车体三维数据,基于三维制图软件建立卡车整车位置上车体装配体,定义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
模拟模块,用于搭建上车体从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绕翻转轴的中心线旋转至翻转角度α的动态仿真轨迹线,根据收集的卡车上车体绕翻转轴翻转角度α,结合下车体边界的三维数据,利用三维制图软件中的运动仿真模块,搭建上车体从卡车上车体翻转初始位置绕翻转轴的中心线旋转至翻转角度α的动态仿真轨迹线;
结果输出模块,基于搭建的动态仿真轨迹线,在三维制图软件中生成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之间的间隙并输出布置报告;
装配判断模块,用于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之间的间隙大小是否符合预期技术标准要求,完成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之间的间隙过程。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695356.0A 2023-06-13 2023-06-13 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64323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5356.0A CN116432322B (zh) 2023-06-13 2023-06-13 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5356.0A CN116432322B (zh) 2023-06-13 2023-06-13 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2322A true CN116432322A (zh) 2023-07-14
CN116432322B CN116432322B (zh) 2023-08-11

Family

ID=87091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95356.0A Active CN116432322B (zh) 2023-06-13 2023-06-13 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3232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95383A1 (en) * 1994-05-23 2005-09-08 Breed David S. Method for obtaining information about objects in a vehicular blind spot
US20050278098A1 (en) * 1994-05-23 2005-12-15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Vehicular impact reactive system and method
KR100640175B1 (ko) * 2005-11-18 2006-11-01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차량의 전복방지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3770856A (zh) * 2012-10-22 2014-05-07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校核平头货车前翻转间隙的方法
US20190225149A1 (en) * 2018-01-22 2019-07-25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Graded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rollover of heavy-duty truck based on time-varying interactive kalman filtering and early warning method thereof
WO2020256049A1 (ja) * 2019-06-19 2020-12-24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キャブおよび作業車両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95383A1 (en) * 1994-05-23 2005-09-08 Breed David S. Method for obtaining information about objects in a vehicular blind spot
US20050278098A1 (en) * 1994-05-23 2005-12-15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Vehicular impact reactive system and method
KR100640175B1 (ko) * 2005-11-18 2006-11-01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차량의 전복방지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3770856A (zh) * 2012-10-22 2014-05-07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校核平头货车前翻转间隙的方法
US20190225149A1 (en) * 2018-01-22 2019-07-25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Graded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rollover of heavy-duty truck based on time-varying interactive kalman filtering and early warning method thereof
WO2020256049A1 (ja) * 2019-06-19 2020-12-24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キャブおよび作業車両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新彦;刘勇;袁春元;周浩;: "侧翻工况下零转弯半径割草机ROPS动态仿真", 机械设计与制造, no. 03 *
邱雪松;王亮;黄凯歌;周玉林;: "大型重载90°/180°翻转机关键技术", 机械设计, no. 08 *
黄逸稳;卢俊康;严星;卢文轩;陈平;黄学;: "乘用车总装通过性校核研究", 汽车制造业, no. 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2322B (zh) 2023-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60693B1 (en) Method of integrating computer visualization for the design of a vehicle
JP6774433B2 (ja) 自動車群
CN102029960A (zh) 用于汽车的保险杠
EP1375314A1 (en) Modular body and fram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GB2313684A (en) Designing and manufacturing objects and their complementary objects
CN116432322B (zh) 校核卡车上车体翻转过程与下车体间隙的方法及系统
CN1776694A (zh) 用于整车运输仿真系统的商品车参数化建模方法
Dzotsenidze et al. Use of profiled tubes to create three-dimensional frame-and-panel systems for tractors and automobiles
CN111709849B (zh) 一种轻量化车身的柔性化生产系统及方法
CN200984935Y (zh) 带轴头的整体桥壳
US7133812B1 (en) Method of parametic design of an instrument panel support structure
CN114417503B (zh) 用于车辆的碳足迹估计方法和碳足迹估计系统
CN113919076A (zh) 一种汽车迎风面积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07688697B (zh) 整车模式车身弯曲模态识别方法
Takiguchi et al. The automatic aerodynamic CFD framework employing vehicle specifications at the concept stage of development
CN203472466U (zh) 用于车辆中的开口的窗户
CN112347554A (zh) 一种托架仿真分析方法及系统
CN204149762U (zh) 汽车车轮轮毂改制结构
CN117171976A (zh) 一种平台布置感知质量的虚拟验证评价方法
CN218431398U (zh) 车用转向节及其毛坯、转向总成、汽车
Cruz et al. Derivation of vehicle dimensions at the early concept stage based on occupant posture
CN116383973A (zh) 一种基于catia的轻卡车轮单侧跳动校核方法及系统
CN116451368A (zh) 一种汽车外后视镜参数化设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7094079A (zh) 汽车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98270A (zh) 一种汽车维修钣面的勾选方法及其勾选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