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28589A - 一种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28589A
CN116428589A CN202310630232.4A CN202310630232A CN116428589A CN 116428589 A CN116428589 A CN 116428589A CN 202310630232 A CN202310630232 A CN 202310630232A CN 116428589 A CN116428589 A CN 116428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burner
medium
combustion chamber
perforate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302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敏
卢伟健
施敏
伍建桦
傅科为
兰钰
邹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ACADEM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ACADEM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ACADEM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ACADEMY
Priority to CN20231063023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285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28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285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02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62Mixing devices; Mixing tub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1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 F24H9/185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for air heaters
    • F24H9/1877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mbustion heating means, e.g. grates or burners
    • F24H9/1881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mbustion heating means, e.g. grates or burners using fluid fu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热水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燃烧器,包括壳体、防回火组件和多孔介质体。壳体包括上壳和与上壳连接的下壳,上壳形成有燃烧室;防回火组件包括穿孔板和堇青石板;多孔介质体、穿孔板、堇青石板在靠近下壳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于燃烧室内。本申请通过设置穿孔板和堇青石板两层防回火的结构,并且通过将第一介质的孔隙密度设置为大于第二介质的孔隙密度,以及将混合腔的横截面积设置为沿着燃烧气体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进一步加强壳防回火的效果,实现多级防回火的效果,提高燃烧器的安全性。通过设置多孔介质体,提高燃烧效率,有利于提升燃烧室的升温速率,此外,多孔介质体呈波浪形,使得燃烧器内工作时燃烧室内受热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家庭普遍采用燃气快速式热水器,该类热水器采用翅片结构进行换热,体积较大且笨重。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具有燃烧速率高、烟气中污染物排放低、燃烧极限变宽和可燃低热值燃气等优点,将该技术应用在燃气设备中能显著降低NOx、CO排放,拓宽负荷调节范围。
现有技术中,当前存在的燃烧器的火焰面不稳定,易发生回火和脱火的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器,其旨在解决现有燃烧器的火焰面不稳定,易发生回火和脱火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方案是:
一种燃烧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与所述上壳连接的下壳,所述上壳形成有燃烧室;
防回火组件,包括穿孔板和堇青石板,所述堇青石板具有不规则分布且相互连通的孔隙,所述穿孔板具有多个与所述孔隙至少部分错位分布的通孔;
多孔介质,所述多孔介质体呈波浪形;且所述多孔介质、所述穿孔板、所述堇青石板在靠近所述下壳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于所述燃烧室内。
可选地,多个所述通孔呈多行多列分布。
可选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设于所述燃烧室内并位于所述穿孔板的一侧;或者,
所述燃烧器包括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用于替换所述穿孔板。
可选地,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以及连接部,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部均位于第一平面,多个所述第二换热部均位于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且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部与多个所述第二换热部呈交错设置。
可选地,所述下壳上形成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混合腔的横截面积在所述多孔介质体朝向所述堇青石板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多孔介质体包括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所述第一介质靠近所述穿孔板设置,所述第二介质与所述第一介质连接且背离所述穿孔板,所述第一介质和所述第二介质上均形成有所述孔隙。
可选地,所述多孔介质体包括第三介质,所述第三介质上形成有所述孔隙。
可选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隔热组件,所述隔热组件与所述燃烧室的内壁贴合,所述多孔介质体与所述隔热组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点燃件,所述点燃件安装在所述上壳内,所述隔热组件上设置有通槽,所述点燃件通过所述通槽延伸至所述燃烧室内,且所述点燃件位于所述多孔介质体的上方;
所述燃烧器还包括供气装置,所述供气装置用于提供燃烧气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燃烧器,通过设置穿孔板和堇青石板两层防回火的结构,并且通过将第一介质的孔隙密度设置为大于第二介质的孔隙密度,以及将混合腔的横截面积设置为沿着燃烧气体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进一步加强防回火的效果,实现多级防回火的效果,提高燃烧器的安全性;
2、在一个实施例中,还设有换热组件,通过设置两层平行的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能够快速带走热量,保护燃烧器的其余零部件,另外,位于第一平面的第一换热部和位于第二平面的第二换热部交替设置,使得在竖直方向上,起到阻挡燃烧室火焰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强防回火的效果。
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燃烧室内设置穿孔板,燃烧气体从穿孔板上设置的多个通孔内通过,从而使得燃烧气体能够均匀分布于燃烧室内,使得燃烧更充分;
4、在又一个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燃烧室内设置多孔介质体,提高燃烧效率,有利于提升燃烧室的升温速率,进而实现快速加热水的目的,此外,多孔介质体呈波浪形,使得燃烧器内工作时燃烧室内受热均匀;
5、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在燃烧室内设置隔热组件,一方面起到隔热的作用,能够阻止燃烧室的温度向外辐射,从而达到保护燃烧室以外的器件,另一方面,隔热组件的作用在于保温,由于多孔介质体是泡沫陶瓷材料制成,当燃烧器停止工作后,可以防止燃烧室的温度下降太快,从而防止多孔介质体出现炸裂,从而有利于提高多孔介质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燃烧器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去除供气装置的燃烧器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去除供气装置的燃烧器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去除供气装置的燃烧器另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去除供气装置的燃烧器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去除供气装置的燃烧器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上壳与换热组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去除供气装置的燃烧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燃烧器;110、壳体;111、混合腔;112、燃烧室;113、上壳;114、下壳;120、多孔介质体;121、第一介质;122、第二介质;123、第三介质;130、供气装置;140、隔热组件;141、第一隔热件;1411、安装槽;1412、通槽;142、第二隔热件;150、点燃件;160、穿孔板;170、盖体;171、通口;180、堇青石板;190、换热组件;191、第一换热部;192、第二换热部;193、连接部;194、输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居中元件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的燃烧器应用于热水器,用于对热水器中的水进行加热。多孔介质燃烧是一种在燃烧器中加入多孔介质的燃烧方式。加入多孔介质的燃烧器由于对流、导热和辐射三种换热方式的存在,使燃烧区域温度趋于均匀,保持较平稳的温度梯度。在燃烧稳定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容积热强度。与自由燃烧相比,多孔介质燃烧具有燃烧速率高、燃烧稳定性好、负荷调节范围大、积热强度大、燃烧器体积小、燃气适应性好、烟气中污染物排放低、燃烧极限变宽、可燃用热值很低的燃气等优点。
实施例一:
如图1-9所示,一种燃烧器100,包括壳体110、防回火组件和多孔介质体120。壳体110包括上壳113和与上壳113连接的下壳114,上壳113形成有燃烧室112;防回火组件包括穿孔板160和堇青石板180,堇青石板180具有不规则分布且相互连通的孔隙,穿孔板160具有多个与孔隙至少部分错位分布的通孔;多孔介质体120呈波浪形;且多孔介质体120、穿孔板160、堇青石板180在靠近下壳114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于燃烧室112内。示例性地,多孔介质体120由泡沫陶瓷制得,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多孔介质体120为氧化铝泡沫陶瓷,由于氧化铝的辐射率和导热系数相比于碳化硅要小,因此多孔介质体120选择氧化铝泡沫陶瓷,热量回流将会减少,能够更有效防止回火。
如图1、图3、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燃烧器100,通过设置穿孔板160和堇青石板180两层防回火的结构,并且通过将第一介质121的孔隙密度设置为大于第二介质122的孔隙密度,以及将混合腔111的横截面积设置为沿着燃烧气体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进一步加强壳防回火的效果,实现多级防回火的效果,提高燃烧器100的安全性。
如图1、图3、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燃烧器100,通过在燃烧室112内设置多孔介质体120,提高燃烧效率,有利于提升燃烧室112的升温速率,进而实现快速加热水的目的,此外,多孔介质体120呈波浪形,使得燃烧器100内工作时燃烧室112内受热均匀。
如图1、图3、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穿孔板160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呈多行多列分布。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穿孔板160呈矩形,穿孔板160上均匀分布着多个通孔,通孔呈多行多列均匀分布,设置通孔的目的在于分散燃烧气体,使燃烧气体能够通过通孔均匀分布于燃烧室112内,使得燃烧更充分。在本实施例中,通孔呈圆形,当然,在具体应用中,作为一种替代方案,通孔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通孔也可以是椭圆形、方形、异形孔等其他形状。在燃烧室112内设置穿孔板160,燃烧气体从穿孔板160上设置的多个通孔内通过,从而使得燃烧气体能够均匀分布于燃烧室112内,使得燃烧更充分。
如图1、图3、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堇青石板180由堇青石材料制得。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堇青石板180由堇青石材料制得,堇青石由于耐火性好、受热膨胀率低。需要说明的是,堇青石板180位于穿孔板160和下壳114之间,堇青石板180呈矩形,当然,在具体应用中,堇青石板180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一种替代方案,堇青石板180的形状也可以是圆角矩形、圆形、椭圆形、正多边形等形状。需要说明的是,由堇青石制成的堇青石板180上具有不规则分布且相互连通的孔隙,堇青石板180与穿孔板160间隔设置,且堇青石板180上的孔隙与穿孔板160上的通孔可以部分错位也可以完全错位,从而起到阻挡火焰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防止回火的效果。
如图1、图3、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下壳114上形成有混合腔111,混合腔111与燃烧室112连通;混合腔111的横截面积在多孔介质体120朝向堇青石板180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示例性地,壳体110包括上壳113和下壳114,上壳113与下壳114固定连接。燃烧室112形成于上壳113内,混合腔111形成于下壳114内。且上壳113大致呈矩形,下壳114从燃烧气体的入口端到上壳113的方向上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可以理解的,混合腔111的横截面积在燃烧气体的入口端到上壳113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在本实施例中,下壳114大致呈四棱锥形,当然,在具体应用中,下壳114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一种替代方案,下壳114也可以是圆锥形或三棱锥形等。可以理解的,混合腔111的形状与下壳114的外形基本一致。燃烧室112壁面由长方体空腔构成,选用石英玻璃材料,可观察燃烧室112内的燃烧情况。此外,燃烧室112前后左右壁面开有小孔,用于插入热电偶以测量气固温度,小孔用耐火纤维填充。
如图1、图3、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多孔介质体120呈波浪形。
如图1、图3、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多孔介质体120包括第一介质121和第二介质122,第一介质121靠近穿孔板160设置,第二介质122与第一介质121连接且背离穿孔板160,第一介质121和第二介质122上均形成有孔隙。示例性地,第一介质121呈波浪形,第二介质122呈波浪形,且第一介质121的上表面与第二介质122的下表面贴合,同时,第一介质121与第二介质122均固定安装于壳体110上。
如图1、图3、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介质121的孔隙密度大于第二介质122的孔隙密度。示例性地,第一介质121的孔隙密度较大,第二介质122的孔隙密度较小,孔隙密度即表示每英寸长度上的孔数,也就是说,第一介质121的孔隙孔径较小,第二介质122的孔隙孔径较大。位于上层的第二介质122的大孔径提供给混合气体提供了充足的燃烧空间,能够避免混合气体燃烧不均匀导致火焰分布不均匀;第一介质121的孔隙率较小,在总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孔隙率越小,孔的密度越大,配合较小的孔径使混合气体在下层多孔结构当中充分预热,提升焓值,提高燃烧效率。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利于防止回火。
如图1、图3、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介质121的孔隙密度为50~60PPI,第二介质122的孔隙密度为10~30PPI。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介质122选择10~30PPI的泡沫陶瓷(PPI,每英寸长度上的孔数)。可以理解地,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每英寸长度上的孔数越多,其孔径越小;反之,每英寸长度上的孔数越少,其孔径越大。并且由于氧化铝的辐射率和导热系数相比于碳化硅要小,因此第一介质121选择氧化铝泡沫陶瓷,热量回流将会减少,能够更有效防止回火。第二介质122采用孔径较大的10~30PPI的泡沫陶瓷,以提高多孔介质体120的热量回流,更有效提高火焰传播速度。
如图1、图3、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燃烧器100还包括隔热组件140,隔热组件140与燃烧室112的内壁贴合,多孔介质体120与隔热组件140连接。示例性地,隔热组件140包括第一隔热件141和第二隔热件142,第一隔热件141和第二隔热件142大致呈矩形,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热件141设有两个,第二隔热件142设有两个,两个第一隔热件141相对设置,两个第二隔热件142相对设置。也即是说,在燃烧腔呈矩形的情况下,燃烧腔的四个壁依次与第一隔热件141、第二隔热件142、第一隔热件141、第二隔热件142相贴合。第一隔热件141和第二隔热件142采用的是有氧化铝纤维防火隔板,可耐1400℃高温,作用是防止燃烧高温烧毁壳体110,防止壁面高温,保护其他零部件。另外,在燃烧器100停止工作后,隔热组件140还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让燃烧室112的温度可以缓慢下降,由于本实施例的多孔介质体120是陶瓷做的,如果温度下降太快,多孔介质体120会因为温差过大而容易出现炸裂的情况,因此,隔热组件140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使得燃烧室112内的温度可以缓慢下降,这样尽可能地保证多孔介质体120不会出现裂痕,延长多孔介质体120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燃烧器100的使用寿命。
如图1、图3、图4所示,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在燃烧室112内设置隔热组件140,一方面起到隔热的作用,能够阻止燃烧室112的温度向外辐射,从而达到保护燃烧室112以外的器件,另一方面,隔热组件140的作用在于保温,由于多孔介质体120是泡沫陶瓷材料制成,当燃烧器100停止工作后,可以防止燃烧室112的温度下降太快,从而防止多孔介质体120出现炸裂,从而有利于提高多孔介质体120的使用寿命。
如图1、图3、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隔热组件140设有安装槽1411,安装槽1411用于多孔介质体120的安装,且多孔介质体120与安装槽1411间隙配合。示例性地,安装槽1411设于第一隔热件141上,安装槽1411呈矩形,第一介质121和第二介质122通过安装槽1411与第一隔热件141固定连接。
如图1、图3、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燃烧器100还包括点燃件150,点燃件150安装在上壳113内,隔热组件140上设置有通槽1412,点燃件150通过通槽1412延伸至燃烧室112内,且点燃件150位于多孔介质体120的上方。示例性地,点燃件150的设置方便用户进行安全、快速的点火操作。在本实施例中,点燃件150可以使用电打火的方式实现打火。在本实施例中,点燃件150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点燃件150分别设置在壳体110的相对两侧。也即是说,燃烧室112内的可以是两个点燃件150一起点火,也可以是其中一个点火,另一个作为备用,防止出现其中一个点燃件150坏了的情况。如此有利于延长燃烧器100的使用寿命。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通槽1412设置在第一隔热件141上。
如图1、图3、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燃烧器100还包括供气装置130,供气装置130用于提供燃烧气体。本方案中供气装置130旨在为燃烧器100提供稳压的空气,防止进气流量发生明显波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说的燃烧气体包括甲烷和空气,也即是说,甲烷和空气在混合腔111中混合以形成燃烧气体。在混合腔111的入口处还设置有盖体170,盖体170上设置有多个通口171,多个通口171均匀分布在盖体170上,甲烷和空气通过其通口171进入混合腔111,盖体170上设置多个通口171,其目的在于空气与甲烷充分混合,使得燃烧气体能够燃烧更充分。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70的一端有开口的中空结构,通口171设置于背离开口的端面。
如图1、图3、图4所示,上述方案的燃烧器100应用装备于燃气热水器中,能够提高燃烧效能,并减轻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具体而言,燃烧气体通过混合腔111流入燃烧室112内,在燃烧室112内,多孔介质体120的设置能够大幅提升燃烧的均匀性和充分度,燃烧稳定性好,抑制了局部高温现象的产生,进而就能够有效减少CO和NOx的生成量,提高燃烧器100的燃烧效能并减轻环境污染。
如图3所示,本申请的燃烧器100工作过程:首先由供气装置130提供空气和甲烷通过盖体170上的通口171进入混合腔111内形成燃烧气体,随后燃烧气体进入燃烧室112后先经过穿孔板160上的通孔继续往上移动,然后经过第一介质121和第二介质122上的孔隙,位于多孔介质体120上方的点燃件150打火,点燃燃烧室112内的燃烧气体,此时燃烧器100开始工作。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之处在于多孔介质体120的结构不同,具体体现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多孔介质体120包括第三介质123,第三介质123上形成有孔隙。示例性地,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在于实施例一中的燃烧器100设置了双层多孔介质,而本实施例中则设置为单层多孔介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三介质123呈波浪形,波浪形的第三介质123能够使得燃烧室112的燃烧更加均匀。当然,第三介质123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一种替代方案,第三介质123的形状也可以呈平板状。
除了上述不同之外,本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100及其所属零部件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7、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之处在于在燃烧室112新增设了换热组件190,具体体现在:
如图7、8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燃烧器100还包括换热组件190,换热组件190设于燃烧室112内并位于穿孔板160的一侧。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燃烧器100同时包含穿孔板160和换热组件190,且换热组件190位于穿孔板160的下方,也就是说,相对于穿孔板160,换热组件190更靠近下壳114。当然,在具体应用中,不限于此,例如,作为一种替代方案,换热组件190也可以设置在穿孔板160的上方。
如图7、8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换热组件19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换热管,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部191、第二换热部192以及连接部193,第一换热部191和第二换热部192通过连接部193连接,多个第一换热部191均位于第一平面,多个第二换热部192均位于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平行,且多个第一换热部191与多个第二换热部192呈交错设置。示例性地,第一平面位于上层,第二平面位于下层,且第一换热部191和第二换热部192均呈圆管状,另外第一换热部191和第二换热部192都穿过上壳113且固定在上壳113中。在第一平面中,多个第一换热部191间隔设置,在第二平面中,多个第二换热部192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在竖直方向上,第一换热部191之间有空隙,而位于第二平面的第二换热部192在竖直方向上刚好位于第一换热部191之间的空隙上,以此来对燃烧室112内的火焰形成阻挡作用,防止回火。另外,连接部193是弯管,可以理解的,第一换热部191、连接部193和第二换热部192连接后整体呈U形,同时,第一换热部191与第二换热部192交错设置,也即是说,连接部193呈倾斜设置。
如图7、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有换热组件190,通过设置两层平行的第一换热部191和第二换热部192,能够快速带走热量,保护燃烧器100的其余零部件,另外,位于第一平面的第一换热部191和位于第二平面的第二换热部192交替设置,使得在竖直方向上,起到阻挡燃烧室112火焰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强防回火的效果。
如图7、8所示,另外,在上壳113的外壁上,还缠绕有输水管194,输水管194呈螺旋状一圈一圈的缠绕于上壳113外,输水管194与换热组件190连通,并且输水管194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外部的冷水从输水管194的进水口进入,并经过换热组件190吸收燃烧室112的热量后冷水变成热水从输水管194的出水口流出。
除了上述不同之外,本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100及其所属零部件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之处在于用换热组件190替换了穿孔板160,具体体现在:
如图9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燃烧器100包括换热组件190,换热组件190用于替换穿孔板160。在实施例三中,燃烧室112内同时设置有换热组件190和穿孔板160,而在本实施例中,没有了穿孔板160,只有换热组件190。本实施例中的换热组件190结构与实施例三中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除了上述不同之外,本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100及其所属零部件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与所述上壳连接的下壳,所述上壳形成有燃烧室;
防回火组件,包括穿孔板和堇青石板,所述堇青石板具有不规则分布且相互连通的孔隙,所述穿孔板具有多个与所述孔隙至少部分错位分布的通孔;
多孔介质体,所述多孔介质体呈波浪形;且所述多孔介质体、所述穿孔板、所述堇青石板在靠近所述下壳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于所述燃烧室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孔呈多行多列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还包括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设于所述燃烧室内并位于所述穿孔板的一侧;或者,
所述燃烧器包括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用于替换所述穿孔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以及连接部,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部均位于第一平面,多个所述第二换热部均位于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且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部与多个所述第二换热部呈交错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上形成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混合腔的横截面积在所述多孔介质体朝向所述堇青石板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介质体包括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所述第一介质靠近所述穿孔板设置,所述第二介质与所述第一介质连接且背离所述穿孔板,所述第一介质和所述第二介质上均形成有所述孔隙。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介质体包括第三介质,所述第三介质上形成有所述孔隙。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还包括隔热组件,所述隔热组件与所述燃烧室的内壁贴合,所述多孔介质体与所述隔热组件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还包括点燃件,所述点燃件安装在所述上壳内,所述隔热组件上设置有通槽,所述点燃件通过所述通槽延伸至所述燃烧室内,且所述点燃件位于所述多孔介质体的上方;
所述燃烧器还包括供气装置,所述供气装置用于提供燃烧气体。
CN202310630232.4A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燃烧器 Pending CN1164285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30232.4A CN116428589A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30232.4A CN116428589A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28589A true CN116428589A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87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30232.4A Pending CN116428589A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28589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8125A (ja) * 1995-12-22 1997-07-11 Nippon Steel Corp 面燃焼バーナによる誘導加熱代替加熱炉
DE19723367C1 (de) * 1997-06-04 1998-11-05 Buderus Heiztechnik Gmbh Brenner für einen gasförmigen Brennstoff
KR20080074390A (ko) * 2007-02-08 2008-08-13 화이버텍 (주) 적외선 버너용 다공성 금속섬유 메디아
CN101556040A (zh) * 2009-05-15 2009-10-14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燃用液体燃料的多孔介质燃烧装置
CN101737778A (zh) * 2009-12-08 2010-06-16 东北大学 一种扩散式多孔介质气体燃料燃烧器
CN102692017A (zh) * 2011-03-25 2012-09-26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其燃烧器
CN104501162A (zh) * 2015-01-04 2015-04-08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带有堆积床结构多孔介质燃烧器
CN109185882A (zh) * 2018-09-26 2019-01-11 东北大学 一种渐扩式多孔介质燃烧器
CN110107893A (zh) * 2018-02-01 2019-08-09 青岛海尔智慧厨房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发热体、制作方法及安装有该发热体的燃烧器
CN110360558A (zh) * 2019-08-23 2019-10-22 北京泷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冷却火焰低氮燃烧装置及其燃烧方法
CN214840808U (zh) * 2021-04-29 2021-11-23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引射式多孔介质燃烧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8125A (ja) * 1995-12-22 1997-07-11 Nippon Steel Corp 面燃焼バーナによる誘導加熱代替加熱炉
DE19723367C1 (de) * 1997-06-04 1998-11-05 Buderus Heiztechnik Gmbh Brenner für einen gasförmigen Brennstoff
KR20080074390A (ko) * 2007-02-08 2008-08-13 화이버텍 (주) 적외선 버너용 다공성 금속섬유 메디아
CN101556040A (zh) * 2009-05-15 2009-10-14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燃用液体燃料的多孔介质燃烧装置
CN101737778A (zh) * 2009-12-08 2010-06-16 东北大学 一种扩散式多孔介质气体燃料燃烧器
CN102692017A (zh) * 2011-03-25 2012-09-26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其燃烧器
CN104501162A (zh) * 2015-01-04 2015-04-08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带有堆积床结构多孔介质燃烧器
CN110107893A (zh) * 2018-02-01 2019-08-09 青岛海尔智慧厨房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发热体、制作方法及安装有该发热体的燃烧器
CN109185882A (zh) * 2018-09-26 2019-01-11 东北大学 一种渐扩式多孔介质燃烧器
CN110360558A (zh) * 2019-08-23 2019-10-22 北京泷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冷却火焰低氮燃烧装置及其燃烧方法
CN214840808U (zh) * 2021-04-29 2021-11-23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引射式多孔介质燃烧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00245A (en) Infrared heater for fluid immersion apparatus
US10359213B2 (en) Method for low NOx fire tube boiler
US9182119B2 (en) Radiant burner
US4519770A (en) Firetube boiler heater system
EP0705409B1 (en) Multiple firing rate zone burner and method
US6896512B2 (en) Radiator element
CN104764017B (zh) 一种水冷式燃气燃烧器
US20040126727A1 (en) Combustion gas burner enabling multi-stage control
CN108180475A (zh) 一种轴向和径向稳燃的预混气体多孔介质燃烧器
CN207716414U (zh) 一种轴向和径向稳燃的预混气体多孔介质燃烧器
US6918759B2 (en) Premixed combustion gas burner having separated fire hole units
US7011516B2 (en) Infrared radiator embodied as a surface radiator
JP2019507861A (ja) 高強度ガス燃焼式赤外線放射器
CN116428589A (zh) 一种燃烧器
CN111102569A (zh) 一种多孔介质燃烧低氮燃气锅炉系统及换热系统
CN106402869A (zh) 一种圆柱体有序堆积的多孔介质燃烧器
CN116928668A (zh) 一种多孔介质燃烧器
CN113991153B (zh) 一种尾气燃烧器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
KR102476506B1 (ko) 연소 및 열교환 조립체와, sofc 시스템
CN220229171U (zh) 一种多孔介质燃烧器的换热结构
JP2937807B2 (ja) 予混合方式の高負荷・低公害家庭用ガスバーナー
CN111174574A (zh) 一种管式炉
JP3499174B2 (ja) 多孔性の金属繊維織造で組織された多孔体板を利用した家庭用低公害・高効率リッチ・リーン燃焼ガスバーナー
JP3488634B2 (ja) 水素表面燃焼バーナ
CN220524106U (zh) 一种具有换热的多孔介质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