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24138A - 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424138A CN116424138A CN202310526380.1A CN202310526380A CN116424138A CN 116424138 A CN116424138 A CN 116424138A CN 202310526380 A CN202310526380 A CN 202310526380A CN 116424138 A CN116424138 A CN 1164241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ameter change
- change information
- electrical parameter
- power supply
- charg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7600 charg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280 constant potential 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277 constant-current 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405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15 recomb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798 recomb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charging parameters, e.g. current, voltage or electrical charg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9—Overheat or overtemperature protec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供电配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持续获取充电桩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S2、根据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获取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S3、在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骤降且其瞬时变化量与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瞬时变化量之差大于预设的第一变化阈值时,生成保持供电信号;该方法能在出现过热保护现象时生成保持供电信号以控制充电桩保持供电状态,避免了充电桩在电动车完成充电前因误判而提前结束供电的现象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供电配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充电桩管理系统为基于物联网实现区域性检测管控和终端供电控制,通过物联网构建充电桩、服务器和用户端的通讯网络来告知用户电动车的实际充电情况,以及使运营方能基于服务器实时监控并调控充电桩的供电状态。
电动车的电源适配器一般设有过热保护功能,在触发过热保护时,现有充电桩无法继续为电动车进行充电,会误判为电动车达到充电完成的状态而向服务器申请停止供电,导致用户经常发现电动车充电未满便结束充电而产生不满。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有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以避免充电桩在电动车完成充电前因出现过热保护现象而提前结束供电的现象发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充电桩的供电状态,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持续获取所述充电桩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
S2、根据所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获取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
S3、在所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骤降且其瞬时变化量与所述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瞬时变化量之差大于预设的第一变化阈值时,生成保持供电信号。
本申请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通过获取充电桩对电动车充电产生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感知电动车的充电状态,并基于该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获取能表征电动车正常充电状态下产生的电参数变化走势的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以两者之间的变化量之差来确定电动车是否出现充电异常现象,并在出现过热保护现象时,生成保持供电信号以控制充电桩保持供电状态。
所述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其中,步骤S2包括以下子步骤:
S25、根据所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获取电参数变化特征;
S26、基于所述电参数变化特征提取对应的历史电参数变化曲线,所述历史电参数变化曲线基于至少一轮在前充电行为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建立;
S27、根据所述历史电参数变化曲线和基于步骤S1获取的所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获取所述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
本申请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利用至少一轮在前充电行为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建立历史电参数变化曲线,并利用最新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对历史电参数变化曲线进行调整以获取最符合于当前电动车充电特性的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以确保步骤S3能准确分析电动车充电状态是否出现异常。
所述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包括供电电流变化信息或供电功耗变化信息。
所述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其中,步骤S3包括:
S31、在所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骤降且其瞬时变化量与所述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瞬时变化量之差大于预设的第一变化阈值时,生成保持供电信号,并中断获取所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
S32、在中断恢复延时后恢复获取所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并结束所述保持供电信号。
所述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其中,所述中断恢复延时的时长与所述保持供电信号在一次充电过程中的生成次数负相关。
所述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其中,步骤S31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1、在所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骤降且其瞬时变化量与所述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瞬时变化量之差大于预设的第一变化阈值时,获取电参数瞬态变化曲线;
S312、根据所述电参数瞬态变化曲线和预设的过热保护曲线库判断是否出现过热保护现象,若判断结果为出现所述过热保护现象,则生成所述保持供电信号,并中断获取所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
所述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其中,步骤S3执行于恒流充电阶段和恒压充电阶段中;所述第一变化阈值根据充电阶段进行设定,所述恒流充电阶段的第一变化阈值小于所述恒压充电阶段的第一变化阈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充电桩的供电状态,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持续获取所述充电桩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
基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获取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
保持供电模块,用于在所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骤降且其瞬时变化量与所述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瞬时变化量之差大于预设的第一变化阈值时,生成保持供电信号。
本申请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装置通过获取充电桩对电动车充电产生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感知电动车的充电状态,并基于该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获取能表征电动车正常充电状态下产生的电参数变化走势的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以两者之间的变化量之差来确定电动车是否出现充电异常现象,并在出现过热保护现象时,生成保持供电信号以控制充电桩保持供电状态。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取指令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运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运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由上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该方法通过获取充电桩对电动车充电产生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感知电动车的充电状态,并基于该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获取能表征电动车正常充电状态下产生的电参数变化走势的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以两者之间的变化量之差来确定电动车是否出现充电异常现象,并在出现过热保护现象时,生成保持供电信号以控制充电桩保持供电状态,避免了充电桩在电动车完成充电前因误判而提前结束供电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充电桩充电过程中的各个充电阶段的电参数变化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201、获取模块;202、基准模块;203、保持供电模块;301、处理器;302、存储器;303、通信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第一方面,请参照图1,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充电桩的供电状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持续获取充电桩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
S2、根据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获取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
S3、在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骤降且其瞬时变化量与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瞬时变化量之差大于预设的第一变化阈值时,生成保持供电信号。
具体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为充电桩在启动后的电参数变化数据,可以是一类电参数在充电桩启动后关于时间的变化曲线,还可以是基于预设采集间隔采集的一类电参数数据;该电参数关联于电动车的充电状态,即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能反映电动车的充电进程、充电有效度等。
更具体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基于充电桩的输出情况直接采集所得,基于内置在充电桩的内部传感器采集获取或基于设置在充电桩的充电端上的传感器采集获取,并通过物联网的通讯网络上传至服务器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优选为装载在服务器的数据分析方法,用于同时获取多个充电桩的充电状态来分别控制各个充电桩的供电状态。
更具体地,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为对应于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电参数基准变化数据,可以是根据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匹配或预测获取的一类电参数关于时间的基准变化曲线,还可以是基于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绘制的一类电参数的预测变化曲线,其具有能与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匹配的时间节点,表征了对应电动车在充电过程中会产生的基准充电状态,即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能反映电动车的预测或理想充电进程;因此,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和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分别代表了电动车在实际充电进程中的电参数走势和在预测或理想充电进程中的电参数走势,对比两者的差异可粗略且便捷地判断电动车的充电过程是否产生异常情况,使得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能基于两者的差异性来分析电动车的充电状态,并以此为基准来控制充电桩的供电状态。
更具体地,电动车在充电过程中,根据充电时长、充电电量会产生不同的电参数变化曲线,故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能反映电动车的充电进度,故步骤S2能基于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确定电动车当前的充电进度,并匹配或预测获取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并实现时间坐标的对准,以供步骤S3进行数据分析。
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电动车的充电过程一般包含三个充电阶段,分别为恒流充电阶段、恒压充电阶段和浮充充电阶段,三个阶段对应的充电桩输出的电参数(对应于电动车输入的电参数)均具有不同变化情况,使得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的在正常充电情况下的变化情况取决于充电阶段,除却充电阶段的跳变节点外,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的变化情况以及走势相对稳定,相对地,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具有与该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在正常充电情况下的近乎一致的变化情况以及走势,故可以用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和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之间的差异性来判断充电桩的充电行为是否正常;由于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仅代表了预测或理想充电进程中的电参数走势,与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会存在一定数据误差,在长时间充电后,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可能会因累计的数据误差而与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严重偏离,即两者的差异性逐步扩大,但仍保持具有近似的电参数走势变化趋势,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3通过比较两者的瞬时变化量来判断充电桩的充电行为是否正常;其中,图2中U为供电电压变化信息,I为供电电流变化信息。
更具体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骤降可能出现在充电阶段切换、电源适配器(充电器)过热保护功能启动、电参数受干扰波动、其他异常情况触发等情况下,在上述这些情况中,电源适配器过热保护功能启动会使得电动车切换为无输入状态,在该情况下,充电桩仅为电源适配器提供静态功耗所需的电量,使得该情况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的变化最为明显,即瞬时变化量为上述这些情况中最为明显的,故可在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出现骤降现象时,通过分析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瞬时变化量的大小来判断是否出过热保护现象,同时由于电动车在正常充电下也会产生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骤降的情形(如充电阶段切换),故需要结合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瞬时变化量来分析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骤降现象是否属于正常现象;故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通过计算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瞬时变化量与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瞬时变化量之差,来判断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骤降现象是否属于异常现象,并在该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变化阈值时,确定该骤降现象属于过热保护现象,以生成保持供电信号;其中,第一变化阈值可以是基于充电桩提供方根据多方实验测取而设定的电参数差值,还可以是根据上一时刻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的大小和预设百分比产生的电参数差值。
更具体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瞬时变化量可以是最近两次采集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数据的差值,还可以是基于实际采集的多个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的数据绘制的变化曲线所分析计算获取的瞬时变化梯度值。
更具体地,过热保护现象的出现表明电动车充电并未结束,为避免出现电动车切换为无输入状态导致充电桩会自行结束充电并进行费用结算,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在过热保护现象出现后,生成优先级高于结束充电行为的保持供电信号,并通过物联网的网络通讯设备发送给对应的充电桩,使该充电桩保持供电状态,以使充电桩能在电源适配器过热保护功能关闭后继续为电动车进行充电,即步骤S3相当于暂时屏蔽掉充电桩的充电结束检测功能,并生成优先级最高的保持供电信号以使充电桩保持供电。
更具体地,若用户终端能查看电动车的充电状态,则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在生成保持供电信号的同时通过物联网的网络通讯设备发送该保持供电信号给用户终端以告知用户电动车出现过热保护现象。
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通过获取充电桩对电动车充电产生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感知电动车的充电状态,并基于该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获取能表征电动车正常充电状态下产生的电参数变化走势的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以两者之间的变化量之差来确定电动车是否出现充电异常现象,并在出现过热保护现象时,生成保持供电信号以控制充电桩保持供电状态,避免了充电桩在电动车完成充电前因误判而提前结束供电的现象发生。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2包括以下子步骤:
S21、根据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获取电参数变化特征;
S22、根据电参数变化特征在预先构建的电参数变化数据库匹配提取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
具体地,基于前述内容可知,电参数的变化走势关联于不同充电阶段和充电电量(充电进度),故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能根据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电参数变化特征来确定充电阶段和充电电量以及电池特性(充电效率、总电量等);为简化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获取过程,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预先构建了包括对应于不同电池类型、不同充电效率、不同充电电量的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电参数变化数据库,以在该电参数变化数据库中筛选匹配出与电参数变化特征最为匹配的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作为后续分析的数据基础。
更具体地,电参数变化特征包括但不限于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的整体变化趋势、波动频率、波动幅度、幅值大小、平均值、均方根值中的一个或多个;由于电动车的每次的起始充电电量普遍不同,步骤S22为遍历不同的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不同部分进行特征匹配,以筛选并提取评分最高的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并实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和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时间坐标的对准(一般以充电电量表征时间坐标)。
更具体地,基于前述内容可知,不同充电阶段的电参数的变化走势明显不同,因此,步骤22还可以是:根据电参数变化特征确定当前充电阶段,根据电参数变化特征和当前充电阶段在预先构建的电参数变化数据库匹配提取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在该实施方式中,步骤S22利用当前充电阶段缩小了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特征匹配范围,从而有效提高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提取速度和精准度。
更具体地,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电参数变化数据库未能提供完全匹配的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故步骤S22还可以是:根据电参数变化特征在预先构建的电参数变化数据库匹配提取匹配度最高的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并基于电参数变化特征变形调节该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或者是根据电参数变化特征确定当前充电阶段,再根据电参数变化特征和当前充电阶段在预先构建的电参数变化数据库中提取匹配度最高的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并基于电参数变化特征变形调节该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在该实施方式中,步骤S22可以根据电参数变化特征的变化趋势、波动频率、波动幅度、幅值大小、平均值、均方根值中的一个或多个变形调节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以获取尽可能与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匹配的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以确保步骤S3数据分析准确。
在一些别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2包括以下子步骤:
S23、根据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获取电参数变化特征;
S24、利用电参数变化特征调节预设的初始电参数变化曲线以获取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
具体地,基于前述内容可知,电动车的充电过程普遍分成的三个充电阶段,不同电动车的电参数走势具有相似性,因此,该实施例通过预设的、仅表征电参数走势的初始电参数变化曲线作为基础曲线,利用电参数变化特征对基础曲线进行坐标赋值,并微调初始电参数变化曲线的电参数走势即可获取匹配于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的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
更具体地,若用户终端填报了电动车类型,则预设的初始电参数变化曲线可以是在预先构建的电参数变化数据库根据电动车类型提取的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
由于不同电动车在充电过程中的电参数变化走势存在一定差异,且电池的损耗率也会影响整个充电过程的电参数变化走势,上述步骤获取的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依然不能针对性地准确反映对应电动车的预测或理想充电状态,因此,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2包括以下子步骤:
S25、根据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获取电参数变化特征;
S26、基于电参数变化特征提取对应的历史电参数变化曲线,历史电参数变化曲线基于至少一轮在前充电行为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建立;
S27、根据历史电参数变化曲线和基于步骤S1获取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获取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方式建立在服务器通过充电桩获取了同一电动车多轮次充电数据构成的历史电参数变化曲线的情况下实现,在过往时间中,电动车每次处于充电过程中的正常充电状态产生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构成了对应充电行为的历史电参数变化曲线的局部曲线,即历史电参数变化曲线为基于至少一轮在前充电行为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重组构建的能表征对应电动车充电过程中电参数变化走势的变化曲线,历史电参数变化曲线为基于不同轮次的在前充电行为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电参数变化特征匹配组合构成(相当于多个曲线匹配重组过程);为避免电池损耗影响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准度,该实施方式不以历史电参数变化曲线直接作为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而是以历史电参数变化曲线和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共同确定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即基于当前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电参数变化特征对提取的历史电参数变化曲线进行调整以及时间坐标的对准(一般以充电电量表征时间坐标)以获取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
具体地,服务器中存储有对应于不同电动车的历史电参数变化曲线,步骤S26相当于在服务器中根据电参数变化特征确定目标电动车并匹配提取对应的历史电参数变化曲线。
更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利用至少一轮在前充电行为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建立历史电参数变化曲线,并利用最新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对历史电参数变化曲线进行调整以获取最符合于当前电动车充电特性的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以确保步骤S3能准确分析电动车充电状态是否出现异常。
需要说明的是,若步骤S26未能匹配提取对应的历史电参数变化曲线,则表明该电动车尚未在服务范围内进行过充电,该情况下可以执行步骤S21-步骤S22或步骤S23-步骤24来获取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2还包括执行于步骤S22或步骤S24或步骤S27之后的子步骤:
S28、获取预设时间内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以该预设时间内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校验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若校验失败,则重新获取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
具体地,由于电参数的变化走势存在一定波动,基于电参数变化特征确定的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可能出现匹配不准确的问题,故需要利用最新产生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对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进行校验(进行曲线特征匹配或瞬时变化量的大小比较或进行数值大小的比较),以确保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为能服务于步骤S3的数据分析行为的数据。
更具体地,在校验失败后,重新获取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过程可以是基于最新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执行相同获取逻辑来获取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还可以是基于最新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转入其他获取逻辑来获取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如基于步骤S25-步骤27获取的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校验失败时,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可执行步骤S21-步骤S22或步骤S23-步骤S24来重新获取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包括供电电压信息、供电电流变化信息或供电功耗变化信息。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的步骤S3的数据分析基准为在出现过热保护现象时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出现骤降现象,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优选为包括供电电流变化信息或供电功耗变化信息(供电功率变化信息);基于前述内容可知,在出现过热保护现象时,充电桩仅为电源适配器提供静态功耗所需的静态电流,故供电电流会出现骤降现象,对应的供电功耗也会出现骤降现象,故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能根据供电电流变化信息或供电功耗变化信息来分析电动车是否出现过热保护现象。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3包括:
S31、在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骤降且其瞬时变化量与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瞬时变化量之差大于预设的第一变化阈值时,生成保持供电信号,并中断获取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
S32、在中断恢复延时后恢复获取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并结束保持供电信号。
具体地,在出现过热保护现象后,电源适配器一般需要经过预设时间或等待其内部温度下降至预设温度阈值后才结束过热保护功能,在该时间段内,最高优先级的保持供电信号能保证充电桩不会提前关闭,并在过热保护现象结束后及时继续对电动车进行充电;在该实施方式中,中断恢复延时的时长为囊括(大于或等于)整个过热保护现象的持续时长,在该时长下,电源适配器一般不会二次启动过热保护功能,故可中断获取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以降低传感器功耗,同时也避免该时长内采集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影响历史电参数变化曲线的构建。
更具体地,在中断恢复延时结束前,电源适配器结束过热保护功能,最高优先级的保持供电信号能使充电桩继续为电动车进行供电充电;在中断恢复延时后,需要继续监测电动车的充电状态,故步骤S32需恢复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的获取行为,并结束优先级最高的保持供电信号(同时相当于恢复了充电桩的充电结束检测功能),以使得充电桩再次在异常状态监测下继续对电动车进行充电,并在电动车完成充电时能顺利结束供电。
更具体地,若在中断恢复延时后,基于重新获取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分析出电动车仍未启动再次供电,则认为该电源适配器或电动车出现其他异常现象(如电源适配器被拔出、电源适配器断路损坏等),生成结束供电信号以结束充电桩的供电行为。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中断恢复延时的时长与保持供电信号在一次充电过程中的生成次数或充电时长负相关。
具体地,充电桩的充电结束检测功能也是基于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进行检测的,为了保证电动车充电的安全性,一般需要在电动车充电电量充满时及时结束充电桩的供电行为;因此,中断恢复延时的时长需要关于充电电量的负增长,以尽量在避免恢复获取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行为前,出现电动车过充或完全充电的情况;但在实际上,不同电动车的电池电量和损耗量难以精确测量,故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将中断恢复延时的时长设置为关于保持供电信号在一次充电过程中的生成次数或充电时长负相关;由于电动车起始充电电量难以准确获取,且会影响整个充电流程的充电时长,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断恢复延时的时长优选为与保持供电信号在一次充电过程中的生成次数负相关,即与过热保护现象出现的次数负相关;另外,恒压充电阶段和浮充充电阶段的供电功耗低于恒流充电阶段的供电功耗,其发热效率也较低,故在靠后的充电阶段的过热保护现象出现概率也更小、恢复速度也更快,设置更短时长的中断恢复延时也能囊括靠后的充电阶段的过热保护现象的持续时长。
更具体地,中断恢复延时的时长与保持供电信号在一次充电过程中的生成次数为线性关系、反比例关系、抛物线关系中的一种负相关关系,优选为线性关系。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中断恢复延时的时长的初始值为根据温度信息、充电阶段及过热保护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设定。
具体地,电源适配器的温升一般由内部充电发热以及温度信息积热引起的,温度信息为环境温度,其影响了电源适配器开启过热保护功能后温度下降的速率,故其与过热保护现象的结束节点息息相关,故中断恢复延时的时长的初始值可结合温度信息进行设定。
更具体地,基于前述内容可知,不同充电阶段触发过热保护现象的概率不同,在前阶段充电效率较高更容易触发积热而触发过热保护现象;其次,靠后的充电阶段更容易在中断恢复延时内达到充电完成的情况,故靠后阶段的可设置更小的断恢复延时的时长的初始值。
更具体地,过热保护时长可以是历史数据分析确定的过热保护现象的平均持续时长,也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电动车类型获取的过热保护时长标准值;不同电动车的电源适配器具有不同的散热结构和散热标准,基于对应电源适配器的过热保护时长设定中断恢复延时的初始值能及时恢复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的获取行为。
更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断恢复延时的时长的初始值优选为根据温度信息及过热保护时长进行设定,即综合考虑在特定温度信息条件下的过热保护现象的平均持续时长进行设定,即充分考虑对应电源适配器在相应温度信息条件下的散热效率来设定;断恢复延时的时长的初始值优选设定为对应温度信息条件下的过热保护现象的平均持续时长的1.2-2倍。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31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1、在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骤降且其瞬时变化量与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瞬时变化量之差大于预设的第一变化阈值时,获取电参数瞬态变化曲线;
S312、根据电参数瞬态变化曲线和预设的过热保护曲线库判断是否出现过热保护现象,若判断结果为出现过热保护现象,则生成保持供电信号,并中断获取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
具体地,为更清楚判断出充电过程中是否触发了过热保护现象,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基于步骤S311获取电参数瞬态变化曲线,并与常见的过热保护现象所对应的变化曲线(即来自过热保护曲线库中的过热保护曲线)进行匹配比较以验证是否真的出现过热保护现象。
更具体地,过热保护曲线库中收集了各类充电桩在电源适配器触发过热保护现象时的电参数瞬态变化曲线,电参数瞬态变化曲线为基于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中骤降变化的多个数据点构成的局部信息所绘制的变化曲线,基于多个数据点构成的局部信息所绘制的变化曲线能更清楚反映出电参数的瞬态变化趋势;根据电参数瞬态变化曲线和预设的过热保护曲线库判断是否出现过热保护现象的过程为基于电参数瞬态变化曲线与预设的过热保护曲线库中的各个过热保护曲线进行重合度和偏差度比较,若预设的过热保护曲线库中存在与瞬态变化曲线之间的重合度大于预设重合度阈值且偏差度小于预设偏差阈值,则认为出现过热保护现象。
更具体地,在步骤S312中,若判断结果为未出现过热保护现象,则认为电源适配器出现过热保护以外的未知异常情况,生成停止供电信号和充电异常信号;其中,停止供电信号用于控制充电桩立即停止供电,以防止意外发生,充电异常信号则通过物联网的通讯设备发送给用户端以告知用户出现了过热保护以外的未知异常情况。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12中,若判断结果为出现过热保护现象,还可结合供电电流进行验证,即步骤S312包括:
S3121、根据电参数瞬态变化曲线和预设的过热保护曲线库判断是否出现过热保护现象,若判断结果为出现过热保护现象且供电电流小于预设电流值,则生成保持供电信号,并中断获取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
具体地,基于前述内容可知,在出现过热保护现象时,充电桩仅为电源适配器供给静态电流,因此,其产生的供电电流必然小于预设电流值(可基于常用电源适配器的静态电流进行设定,且略大于常用电源适配器的静态电流),该步骤S312在确认出现过热保护现象时根据供电电流的大小来分析相应电源适配器的过热保护功能是否运行正常。
更具体地,在步骤S3121中,若判断结果为出现过热保护现象,但供电电流大于或等于预设电流值,认为电源适配器的过热保护功能出现异常,则生成停止供电信号和充电异常信号。
在一些别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3包括:
S33、在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骤降且其瞬时变化量与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瞬时变化量之差大于预设的第一变化阈值时,生成保持时长等于上述中断恢复延时时长的保持供电信号;
S34、若在中断恢复延时时间内,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与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再次匹配,提前结束保持供电信号。
具体地,该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不中断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的获取行为,以保持时长等于上述中断恢复延时时长的保持供电信号作为最高优先级的保持供电信号来暂时屏蔽掉充电桩的充电结束检测功能,并在中断恢复延时内持续获取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进行分析以判断充电桩是否已经恢复对电动车进行充电(即分析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是否恢复至某一充电阶段的状态并与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再次匹配),并在恢复充电时,及时结束最高优先级的保持供电信号,以恢复正常的充电桩的充电结束检测功能。
更具体地,该实施方式能根据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自适应性地调节保持供电信号,以避免电动车出现过充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若在中断恢复延时时间内,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未能再次与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实现匹配,则认为出现未知异常问题,结束保持供电信号,并利用充电桩的充电结束检测功能结束供电。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3执行于恒流充电阶段和恒压充电阶段中。
具体地,浮充充电阶段的充电效率较低,相应的供电电流、供电功耗相对较低,使得浮充充电阶段一般不会触发过热保护现象,故步骤S3优选为执行于恒流充电阶段和恒压充电阶段中,在确认电动车充电进入浮充充电阶段后,可跳过步骤S3的数据分析过程,仅利用充电桩的充电结束检测功能检测电动车是否完成充电即可。
更具体地,由于步骤S2获取的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能反映电动车的预测或理想充电进程,即能初步判断出在没有出现过热保护现象的情况下进入浮充充电阶段所需的充电时长,故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能基于步骤S2获取的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设定执行步骤S3的运行时长。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变化阈值为根据充电阶段进行设定,恒流充电阶段的第一变化阈值大于恒压充电阶段的第一变化阈值。
具体地,基于图2可知,不同充电阶段的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在恒流充电阶段中,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呈缓慢上升趋势,在恒压充电阶段中,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呈类抛物线下降趋势,因此,在不同阶段触发过热保护现象时,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瞬时变化量与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瞬时变化量之差的差异较大,相应地需要设置不同的第一变化阈值,其中,恒流充电阶段的差值大于恒压充电阶段的差值,故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将恒流充电阶段的第一变化阈值大于恒压充电阶段的第一变化阈值,以更准确地区分出是否出现了过热保护现象。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变化阈值优选为根据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和预设比值进行设定;由于不同电动车电池或电源适配器的充电效率不同,按预设数值设定第一变化阈值可能会引起误判情况,因此,第一变化阈值优选为比值,如: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瞬时变化量和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瞬时变化量之差大于预设的第一变化阈值时,生成保持供电信号,其中,第一变化阈值为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瞬时变化量和预设比值的乘积。
在一些别的实时方式中,第一变化阈值还可以是根据多方实验测试而设定电参数差值。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3’、在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骤降且其瞬时变化量与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瞬时变化量之差小于预设的第一变化阈值且大于预设的第二变化阈值时,生成中断供电信号和充电异常信号,并通过通讯设备将充电异常信号发送给目标用户端;其中,第二变化阈值小于第一变化阈值;第二变化阈值也优选为根据对应于其他充电异常情况的多方实验测试而设定电参数差值。
具体地,在该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除却用于判断充电过程中是否出现过热保护现象外,还可结合第二变化阈值判断是否出现其他充电异常现象,即通过判断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是否出现较大的异常波动来感应是否出现其他充电异常现象,并在出现这类其他充电异常现象时,及时生成中断供电信号和充电异常信号。
更具体地,步骤S3和步骤S3’为并行的分析步骤,即持续根据步骤S1获取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和步骤S2获取的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进行持续性分析。
第二方面,请参照图3,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充电桩的供电状态,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201,用于持续获取充电桩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
基准模块202,用于根据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获取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
保持供电模块203,用于在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骤降且其瞬时变化量与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瞬时变化量之差大于预设的第一变化阈值时,生成保持供电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装置通过获取充电桩对电动车充电产生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感知电动车的充电状态,并基于该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获取能表征电动车正常充电状态下产生的电参数变化走势的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以两者之间的变化量之差来确定电动车是否出现充电异常现象,并在出现过热保护现象时,生成保持供电信号以控制充电桩保持供电状态,避免了充电桩在电动车完成充电前因误判而提前结束供电的现象发生。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
第三方面,请参照图4,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2,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2通过通信总线303和/或其他形式的连接机构(未标出)互连并相互通讯,存储器302存储有处理器301可执行的计算机可读取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处理器301执行该计算机可读取指令,以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的任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的任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 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d-Only Memory, 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 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该方法通过获取充电桩对电动车充电产生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感知电动车的充电状态,并基于该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获取能表征电动车正常充电状态下产生的电参数变化走势的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以两者之间的变化量之差来确定电动车是否出现充电异常现象,并在出现过热保护现象时,生成保持供电信号以控制充电桩保持供电状态,避免了充电桩在电动车完成充电前因误判而提前结束供电的现象发生。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再者,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充电桩的供电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持续获取所述充电桩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
S2、根据所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获取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
S3、在所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骤降且其瞬时变化量与所述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瞬时变化量之差大于预设的第一变化阈值时,生成保持供电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以下子步骤:
S25、根据所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获取电参数变化特征;
S26、基于所述电参数变化特征提取对应的历史电参数变化曲线,所述历史电参数变化曲线基于至少一轮在前充电行为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建立;
S27、根据所述历史电参数变化曲线和基于步骤S1获取的所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获取所述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包括供电电流变化信息或供电功耗变化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包括:
S31、在所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骤降且其瞬时变化量与所述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瞬时变化量之差大于预设的第一变化阈值时,生成保持供电信号,并中断获取所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
S32、在中断恢复延时后恢复获取所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并结束所述保持供电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断恢复延时的时长与所述保持供电信号在一次充电过程中的生成次数负相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1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1、在所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骤降且其瞬时变化量与所述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瞬时变化量之差大于预设的第一变化阈值时,获取电参数瞬态变化曲线;
S312、根据所述电参数瞬态变化曲线和预设的过热保护曲线库判断是否出现过热保护现象,若判断结果为出现所述过热保护现象,则生成所述保持供电信号,并中断获取所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执行于恒流充电阶段和恒压充电阶段中;所述第一变化阈值根据充电阶段进行设定,所述恒流充电阶段的第一变化阈值小于所述恒压充电阶段的第一变化阈值。
8.一种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充电桩的供电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持续获取所述充电桩的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
基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获取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
保持供电模块,用于在所述实际电参数变化信息骤降且其瞬时变化量与所述基准电参数变化信息的瞬时变化量之差大于预设的第一变化阈值时,生成保持供电信号。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取指令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运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运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526380.1A CN116424138B (zh) | 2023-05-11 | 2023-05-11 | 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526380.1A CN116424138B (zh) | 2023-05-11 | 2023-05-11 | 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24138A true CN116424138A (zh) | 2023-07-14 |
CN116424138B CN116424138B (zh) | 2023-11-03 |
Family
ID=87092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526380.1A Active CN116424138B (zh) | 2023-05-11 | 2023-05-11 | 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424138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10973A (zh) * | 2020-12-29 | 2021-02-02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电压稳定的控制方法、系统、充电桩及充电站 |
JP2021029079A (ja) * | 2019-08-09 | 2021-02-25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テン | 充電制御装置および充電制御方法 |
CN113263939A (zh) * | 2021-07-19 | 2021-08-17 | 宁波均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充电桩供电方法和充电桩 |
CN113306425A (zh) * | 2021-07-09 | 2021-08-27 |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组件的温度监控系统和方法 |
CN114329378A (zh) * | 2021-12-16 | 2022-04-12 | 度普(苏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充电处理方法及装置 |
-
2023
- 2023-05-11 CN CN202310526380.1A patent/CN11642413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1029079A (ja) * | 2019-08-09 | 2021-02-25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テン | 充電制御装置および充電制御方法 |
CN112310973A (zh) * | 2020-12-29 | 2021-02-02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电压稳定的控制方法、系统、充电桩及充电站 |
CN113306425A (zh) * | 2021-07-09 | 2021-08-27 |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组件的温度监控系统和方法 |
CN113263939A (zh) * | 2021-07-19 | 2021-08-17 | 宁波均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充电桩供电方法和充电桩 |
CN114329378A (zh) * | 2021-12-16 | 2022-04-12 | 度普(苏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充电处理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24138B (zh) | 2023-11-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15679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micro short circuit of battery | |
US2023020790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lithium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with | |
US20150115969A1 (en) | Storage battery analysis system, storage battery analysis method and storage battery analysis program | |
KR101547004B1 (ko) | 배터리 잔존 수명 추정 장치 및 방법 | |
US11821959B2 (en) | Method for estimating state of health of a battery | |
CN113589174A (zh) |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电芯一致性预测方法及装置 | |
CN104656021A (zh) | 一种蓄电池剩余容量的预估方法及装置 | |
CN116908723B (zh) | 一种电池循环次数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 |
CN109037810A (zh) | 一种电池的充电方法、装置及电池系统 | |
CN112467822A (zh) | 一种电池管理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 |
CN104617344A (zh) | 缩短充电时间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0806508A (zh) | 一种基于数据的高压回路接触电阻变化的评估方法 | |
KR20220089969A (ko) | 배터리의 단락 검출 장치 및 방법 | |
CN114204626A (zh) | 充电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4137434B (zh) | 一种不间断电源设备测试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8919132B (zh) | 跟踪电池过放电的方法和装置、芯片、电池及飞行器 | |
CN117081185A (zh) |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6424138B (zh) | 基于物联网充电桩的供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US10608455B2 (en) | Quick battery charging with protection based on regulation relative state of charge | |
CN113433478A (zh) | 云端估算动力电池健康度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1273181A (zh) | 电池备电单元监测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 |
KR102699150B1 (ko) | 차량용 배터리 충전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3835036A (zh) | 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KR102215703B1 (ko) | 에너지 저장장치 잔존 수명 추정 및 적정 동작구간 설정 기술 | |
CN114089260A (zh) | 一种电量计量修正方法、装置及微网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