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23884A - 3d保护薄膜的制造系统及保护薄膜的粘贴方法 - Google Patents

3d保护薄膜的制造系统及保护薄膜的粘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23884A
CN116423884A CN202210518473.5A CN202210518473A CN116423884A CN 116423884 A CN116423884 A CN 116423884A CN 202210518473 A CN202210518473 A CN 202210518473A CN 116423884 A CN116423884 A CN 1164238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film
film
detection mark
module
m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184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楠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rea Lille Co
Original Assignee
Korea Lille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rea Lille Co filed Critical Korea Lille Co
Publication of CN116423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238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8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 B32B38/1825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evices for tensioning, stretching or registration
    • B32B38/1833Positioning, e.g. registration or cen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8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 B32B38/1825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evices for tensioning, stretching or registration
    • B32B38/1833Positioning, e.g. registration or centering
    • B32B38/1841Positioning, e.g. registration or centering during laying u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7/00Producing 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D7/01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3/00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3/02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sheet or web-lik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8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 B32B38/1866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conforming the layers or laminate to a convex or concave profi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04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06T7/001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using an image reference approach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70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 G06T7/73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using feature-based methods
    • G06T7/74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using feature-based methods involving reference images or pa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3/00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3/000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2063/0008Registering, centering the lining material on the substr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1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ll layers existing as coherent layers before laminating
    • B32B37/2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ll layers existing as coherent layers before laminating involving the assembly of continuous webs only
    • B32B37/203One or more of the layers being plast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0Removing layers, or parts of layers, mechanically or chemical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204Marker
    • G06T2207/30208Marker matri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3D保护薄膜的制造系统及保护薄膜的粘贴方法。本发明的3D保护薄膜的制造系统包括:材料加工装置,分别对作为中间液晶保护薄膜的材料的中间材料、作为硬涂层面保护薄膜的材料的上层材料及作为粘合面保护薄膜的材料的下层材料进行加工,其中,硬涂层面保护薄膜形成在包括于用于保护电子设备的液晶表面的保护薄膜的中间液晶保护薄膜的上层,粘合面保护薄膜形成在中间液晶保护薄膜的下层;叠层装置,对上层材料、下层材料及中间材料进行层压以形成层压材料;形状加工装置,对层压材料进行加工以形成成型前的保护薄膜;标识形成装置,在保护薄膜上形成呈规定形状的薄膜检测标识;及成型装置,用于对保护薄膜进行成型。

Description

3D保护薄膜的制造系统及保护薄膜的粘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时的位置精度和粘贴时的便利性得到提高的3D保护薄膜的制造系统及保护薄膜的粘贴方法(A MANUFACTURING SYSTEM FOR A 3D PROTECTIVE FILM WITHIMPROVED POSITIONING PRECISION AND CONVENIENCE DURING MANUFACTURING AND AMETHOD FOR ATTACHING A PROTECTIVE FILM),更具体而言,是关于通过在保护薄膜上形成Apriltag标签等检测标识,使得对保护薄膜进行成型时,能够对位置公差进行调节,并且将与保护薄膜上形成的检测标识匹配的图像加载在智能手机的画面上,从而能够以此为基准而将保护薄膜粘贴在画面上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此期间,横跨整个行业一直持续尝试物体的三维复原,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物体的三维复原已经成为可能。其中,使用激光或图案光时虽然精度高,但具有设备昂贵、实际使用起来困难的缺点。相反,不使用人工光源的3D复原技术精度虽低于主动方式但具有设备简单的优点。
其中,因为相机的分辨率和性能的提高,使得采用相机的方法被积极研究。在该方法中就有,诸如运动恢复结构(SFM)、立体视觉(stereo vision)等方法以及空间雕刻法,所述空间雕刻法是将空间定义为体素(voxel),然后将体素投影到每张图像上,只保留能够满足颜色一致性和可视性的体素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的缺点在于当复原对象缺乏纹理或颜色几乎相近时难以应用。
另一方面,Apriltag标签(四月标签)作为用于各种任务例如增强现实、机器人工程学和相机校准的有效视觉基准,即使使用普通印刷机也可以轻松生成目标,并且通过检测软件即便有照明或视角限制,也能够用相机计算出标签的准确的3D位置、方向等。
Apriltag标签是一种二维条形码,因此在概念上虽然类似于QR码,但由于设计为用更少的数据来对有效负载(4~12位)进行编码,因此更有力且在在更宽的范围内能够被检测,并且在检出率和准确率方面能够以高精度地计算出3D位置。
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21-0057586号(发明名称:一种基于利用盲水印技术的相机的定位方法和系统)中公开了一种通过计算机系统执行的定位方法,其中,所述计算机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能够执行包含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定位方法包括: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从检索图像中识别出包含不可见标记的合成图像的步骤;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基于与标记的识别标签相匹配的坐标来计算出检索图像的姿势的步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0001: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21-0057586号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在保护薄膜上形成Apriltag标签等检测标识,使得对保护薄膜进行成型时,能够对位置公差进行调节。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将与保护薄膜上形成的检测标识匹配的图像加载在智能手机等的画面上,从而能够以此为基准而将保护薄膜粘贴在画面上。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以上所提到的技术问题,其他未提及的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从下面记载中明确地理解。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结构的特征在于,包括:材料加工装置,分别对作为中间液晶保护薄膜的材料的中间材料、作为硬涂层面保护薄膜的材料的上层材料及作为粘合面保护薄膜的材料的下层材料进行加工,其中,所述硬涂层面保护薄膜形成在包括于用于保护电子设备的液晶表面的保护薄膜的所述中间液晶保护薄膜的上层,所述粘合面保护薄膜形成在所述中间液晶保护薄膜的下层;叠层装置,对所述上层材料、所述下层材料及所述中间材料进行层压以形成层压材料;形状加工装置,对所述层压材料进行加工以形成成型前的所述保护薄膜;标识形成装置,在所述保护薄膜上形成呈规定形状的薄膜检测标识;及成型装置,用于对所述保护薄膜进行成型,且在内部具有以规定形状形成的公差检测标识;基于所述成型装置的所述保护薄膜的成型是选择性地进行的,在对所述保护薄膜进行成型时,通过所述薄膜检测标识来校准所述保护薄膜的移动及位置,以提高所述保护薄膜的成型精度。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标识形成装置可在所述中间液晶保护薄膜、所述硬涂层面保护薄膜或者所述粘合面保护薄膜上印刷或者雕刻所述薄膜检测标识。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薄膜检测标识可以是Apriltag标签、Aruco标记(Arucomarker)、ARtag标签或者ARToolKit标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成型装置在内部具有以规定形状形成的公差检测标识,在对所述保护薄膜进行成型时,通过所述公差检测标识来校准所述保护薄膜的移动及位置,以提高所述保护薄膜的成型精度。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公差检测标识是Apriltag标签、Aruco标记(Arucomarker)、ARtag标签或者ARToolKit标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成型装置可包括:框架;多个模块,与所述框架结合,用于执行对所述保护薄膜的成型工程;移送部,形成在所述框架的内部,用于在所述框架的内部拾取所述保护薄膜后移动所述保护薄膜;拍摄部,与所述移送部结合,用于对所述公差检测标识或者所述薄膜检测标识进行拍摄以生成拍摄图像;及控制部,对从所述拍摄部接收的所述拍摄图像进行分析,导出安装在所述多个模块的多个部件中的一部件或者所述保护薄膜的三维位置变化值。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多个模块上可分别印刷或者雕刻有公差检测标识。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可向所述移送部传递控制信号,使得能够根据所述公差检测标识的三维位置变化值来控制所述保护薄膜的移送。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可向所述移送部传递控制信号,使得能够根据所述薄膜检测标识的三维位置变化值来控制所述保护薄膜的移送。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移送部可具有用于拾取并移动成型前的所述保护薄膜或者成型后的所述保护薄膜的机械臂。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拍摄部可包括与所述机械臂结合且对所述薄膜检测标识或者所述公差检测标识进行拍摄的机械臂摄像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液晶显示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结构包括:第一步骤,将NFC标签靠近电子设备或者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摄像头,使所述电子设备能够识别出规定的URL(Uniform Resource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URN(Uniform Resource Name:统一资源名称)或者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统一资源标识符);第二步骤,所述电子设备连接至所述URL、所述URN或者所述URI,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器上显示与薄膜检测标识匹配的图像即匹配图像,其中,所述薄膜检测标识形成在与所述电子设备匹配的保护薄膜;及第三步骤,在所述显示器的能够使所述薄膜检测标识与所述匹配图像对应的位置上粘贴所述保护薄膜。
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结构包括:第一步骤,将NFC标签靠近电子设备,使所述电子设备识别出所述NFC标签中存储的信息;第二步骤,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器上显示与薄膜检测标识匹配的图像即匹配图像,其中,所述薄膜检测标识形成在与所述电子设备匹配的保护薄膜;第三步骤,在所述显示器的能够使所述薄膜检测标识与所述匹配图像对应的位置上粘贴所述保护薄膜。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效果在于,通过在保护薄膜上形成规定的检测标识以对保护薄膜的移动及位置进行校准,并且在成型装置内的各部件上形成检测标识以对移动中的保护薄膜的位置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保护薄膜成型时的精度。
另外,本发明的效果在于,通过在智能手机等的画面上加载与形成的检测标识匹配的图像即匹配图像,且以使这样的匹配图像能够与检测标识匹配的方式进行粘贴,从而能够提高保护薄膜的粘贴准确度。
本发明的效果不局限于上述效果,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效果还包括可从本发明的详细说明或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发明结构中推导出的所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制造系统的概略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保护薄膜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保护薄膜的部分侧视图。
图5和图6是本发明多个实施例的检测标识的图像。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标识的分析图像。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型装置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型装置的后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型装置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型装置的内部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型装置的内部主视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型装置的内部后视图。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移送部的主视图。
图1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入臂部的主视图及俯视图。
图1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出臂部主视图及俯视图。
图1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入模块的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入模块的内部侧视图。
图1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入模块的一部位的放大图。
图2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入模块的内部俯视图。
图2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列模块的立体图。
图2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列模块的内部侧视图。
图2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列模块的内部俯视图。
图2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出模块的立体图。
图2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出模块的内部侧视图。
图2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出模块的一部位的放大图。
图2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出模块的内部俯视图。
图28和图2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型模块的立体图。
图3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型模块的内部侧视图。
图3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型模块的内部俯视图。
图3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对接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3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模块的内部俯视图和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材料加工装置 20:叠层装置
30:形状加工装置 40:标识形成装置
50:成型装置 60:保护薄膜
61:中间液晶保护薄膜 62:硬涂层面保护薄膜
63:粘合面保护薄膜
100:移送部
110:投入臂部 111:内侧排列杆
112:外侧排列杆 113:间距调节器
114:投入拾取器 115:内侧投入臂
116:外侧投入臂 117:投入位移传感器
120:排出臂部 121:排出拾取器
122:内侧排出臂 123:外侧排出臂
124:排出位移传感器 130:臂驱动器
131:投入电机 131a:投入移送致动体
131b:投入移送制动器 132:排出电机
132a:排出移送致动体 132b:排出移送制动器
133:臂驱动支撑部 134:臂驱动旋转电机
141:投入臂摄像头 142:排出臂摄像头
200:投入模块
210:投入薄膜移送体 220:投入盒
221:投入容纳空间 222:投入驱动器空间
223:投入盒分隔壁 224:投入盒分隔壁孔
230:投入薄膜移送支撑体 240:投入驱动器
250:投入垫 260:投入传递部
261:薄膜送料机 261a:施压送料机体
261b:送料机驱动体 261c:送料机驱动孔
261d:旋转孔 262:送料机驱动器
262a:送料机旋转体 262b:送料机凸起
262c:送料机旋转电机 271:滑动支撑体
272:薄膜送料机支撑体 272a:薄膜送料机支撑销
281:投入电离器 282:投入垫压力传感器
283:投入真空泵 290:投入外壳
300:排列模块
310:排列垫 311:激光贯通孔
320:排列驱动器 331:投光部
332:受光部 333:受光部支撑架
341:排列垫压力传感器 342:排列真空泵
350:排列外壳
400:成型模块
410:模具 420:压头
430:体积可变体 441:模具支撑部
441a:模具支撑部孔 442:模具移送电机
443:模具移送引导部 443a:第一引导移动体
443b:第二引导移动体 443c:第一引导杆
443d:第二引导杆 443e:引导主体
451:阀 452:成型泵
453:气体压力传感器 460:成型外壳
500:排出模块
510:排出盒 511:排出容纳空间
512:排出驱动器空间 513:排出盒分隔壁
514:排出盒分隔壁孔 520:排出薄膜移送支撑体
530:排出薄膜移送体 540:排出驱动器
550:排出电离器 560:排出外壳
610:上部板 620:下部板
630:框支撑部 631:主支撑体
632:辅助支撑体 710:上部模块
711:电源部 712:部模块上板
713:上部模块支撑体 720:下部模块
721:控制部 722:下部模块下板
723:下部模块支撑体 730:对接连接器
740:壳体 741:投入门
742:排列门 743:排出门
744:成型门
810:薄膜检测标识 820:公差检测标识
830:匹配图像
910:电子设备 911:显示器
920:NFC标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能够以各种不同的形态来实现,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例。而且,为了明确说明本发明,在附图中省略了与说明无关的部分,在说明书全文中,对相似的部分赋予了相似的附图标记。
在说明书全文中,当表示某些部分与另一部分“相连接(相联接、相接触、相结合)”时,既包括“直接连接”的情况,也包括中间隔着其他部件“间接连接”的情况。并且,当表示某些部分“包括”某些结构要素时,只要没有特别相反的表述,就意味着还可设置其他结构要素,而不是排除包括其他结构要素。
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说明特定的实施例,并不意于限定本发明。只要未在文脉上明确表示其他意思,则单数的表达包括复数的表达。在本说明书中,“包括”或“具有”等的术语用于指定说明书中所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运转、结构要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不应理解成提前排除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其他特征、数字、步骤、运转、结构要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制造系统的概略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保护薄膜60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910的示意图。并且,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保护薄膜60的部分侧视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制造系统包括:材料加工装置10,分别对作为中间液晶保护薄膜61的材料的中间材料、作为硬涂层面保护薄膜62的材料的上层材料、作为粘合面保护薄膜63的材料的下层材料进行加工,其中,用于保护电子设备的液晶表面的保护薄膜60包括所述中间液晶保护薄膜61、硬涂层面保护薄膜62及粘合面保护薄膜63,所述硬涂层面保护薄膜62形成在中间液晶保护薄膜61上层,所述粘合面保护薄膜63形成在中间液晶保护薄膜61下层;叠层(laminating)装置20,对上层材料、下层材料及中间材料进行层压以形成层压材料;形状加工装置30,对层压材料进行加工以形成成型前的保护薄膜60;标识形成装置40,用于在保护薄膜60形成薄膜检测标识810,所述薄膜检测标识810以规定形状形成;及成型装置50,用于对保护薄膜60进行成型。电子设备可以是具有液晶显示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此处,可以选择性地执行基于成型装置50的对保护薄膜60的成型。即,无论是否执行对保护薄膜60的成型,保护薄膜60都可具有薄膜检测标识810。并且,当执行对保护薄膜60的成型时,保护薄膜60的移动及位置可通过薄膜检测标识810得到校准,从而能够提高精度。
或者,成型装置50在内部具有以规定形状形成的公差检测标识820,当执行对保护薄膜60的成型时,保护薄膜60的移动及位置可通过公差检测标识820得到校准,从而能够提高保护薄膜60的成型精度。
由于对保护薄膜60的成型是选择性的,因此在下文中,将描述执行保护膜60的成型的实施例,以便表达所有工艺。并且,在实施例中还会说明使用了薄膜检测标识810或者公差检测标识820的对保护薄膜60的成型。
在材料加工装置10中,可分别单独加工制造上层材料、下层材料及中间材料,并通过卷对卷(Roll to Roll)加工对各材料进行加工。然而,并不限于此,可以以各种方式加工各材料。
被材料加工装置10加工后的各材料被移送至叠层装置20,在叠层装置20中,使上层材料位于中间材料的上层,并且使下层材料位于中间材料的下层,之后对上层材料、下层材料及中间材料施压,从而加工出如上所述的层压材料。
被叠层装置20加工后的层压材料被移送至形状加工装置30,在形状加工装置30中,执行对层压材料的加工,从而能够形成多个保护薄膜60,这样形成的保护薄膜60可以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在最下层的粘合面保护薄膜63之上形成有中间液晶保护薄膜61,并且在中间液晶保护薄膜61之上形成有硬涂层面保护薄膜62。
在形状加工装置30中加工形成的成型前的保护薄膜60被移送至标识形成装置40,标识形成装置40可在成型前的保护薄膜60上形成薄膜检测标识810,此时,可将薄膜检测标识810印刷在成型前的保护薄膜60的上表面。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虽然说明的是形状加工装置30中形成的保护薄膜60被移送至标识形成装置40而在保护薄膜60上形成薄膜检测标识810的例子,但不是必须限于此。
即,标识形成装置40可在中间液晶保护薄膜61、硬涂层面保护薄膜62及粘合面保护薄膜63中选择的一个上形成薄膜检测标识。此时,标识形成装置40可在如上所述的薄膜检测标识810形成对象上印刷或者雕刻薄膜检测标识810。然而,并不限于此,也可使用粘贴薄膜检测标识810等其他方式。
通过标识形成装置40形成了薄膜检测标识810的成型前的保护薄膜60被移送至成型装置50,在成型装置50中执行对本发明的保护薄膜60的成型(forming)。
在如上所述的执行加工的各装置之间可形成有用于移送各装置中形成的加工物的移送装置,此处,移送装置可具有传送带。
如上所述,在材料加工装置10、叠层装置20及形状加工装置30中按序执行工程,从而形成带有薄膜检测标识810的成型前的保护薄膜60,在对保护薄膜60进行成型时,可通过薄膜检测标识810和公差检测标识820来校准保护薄膜60的移动及位置,从而能够提高精度。下文中,详细说明薄膜检测标识810、公差检测标识820及成型装置50有关的内容。
图5和图6是本发明多个实施例的检测标识的图像。并且,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标识的分析图像。作为检测标识可使用薄膜检测标识810和公差检测标识820。关于图7在后述的拍摄图像分析中会详细说明。
此处,图5的(a)至(d)分别是表示各其他实施例的AprilTag标签的图像。并且,图6的(a)是ARToolKit标记的图像,图6的(b)是ARtag标签的图像,图6的(c)是Apriltag标签的图像,图6的(d)是Aruco标记的图像。
薄膜检测标识810可以是Apriltag标签(四月标签)、Aruco标记(Arucomarker)、ARtag标签或者ARToolKit标记。同样地,公差检测标识820可以是Apriltag标签(四月标签)、Aruco标记(Arucomarker)、ARtag标签或者ARToolKit标记。
形成在保护薄膜60的薄膜检测标识810可在用户将保护薄膜60粘贴在电子设备910的显示器911时使用。并且,这样的薄膜检测标识810会在成型装置50中被拍摄,可用于成型薄膜的成型过程中成型薄膜的位置及移动时的校准。另外,公差检测标识820可形成在成型装置50的各模块,用于成型薄膜的位置及移动时的校准。
首先,对使用了薄膜检测标识810的本发明的保护薄膜的粘贴方法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一步骤中,将NFC标签920靠近电子设备910或者使用电子设备910的摄像头,从而电子设备910能够识别出规定的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URN(Uniform Resource Name:统一资源名称)或者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统一资源标识符)。此处,电子设备910可以是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这样,本发明的保护薄膜60虽主要用于粘贴在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的显示器911,但并不限于此,可用在各种电子设备910上。
此处,能够通过摄像头识别的文字可以是表示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N(Uniform Resource Name)或者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的文字。
如图2所示,在保护薄膜60形成有薄膜检测标识810,如图3所示,当NFC标签920靠近电子设备910时,电子设备910会识别出NFC标签920中存储的信息,由此,NFC标签920中存储的URL信息会被输入至电子设备910的互联网应用(Application)中。NFC标签920可以作为套件一起封在或粘贴在产品包装上。
并且,电子设备910上可形成有摄像头,并且在产品包装、NFC标签920等上可记录有如上所述的URL(或URN或URI)。如果用户用电子设备910的摄像头应用(Application)来识别URL(或URN或URI),则电子设备910的互联网应用(Application)会识别出URL(或URN或URI)信息。
执行完第一步骤后在第二步骤中,电子设备910连接至URL(或URN或URI),使得在电子设备910的显示器911上能够显示与薄膜检测标识810匹配的图像即匹配图像830,其中,薄膜检测标识810形成在与电子设备910匹配的保护薄膜60。
用户会连接至如上所述般被互联网应用自动识别而输入的URL(或URN或URI)地址,这样连接之后,显示器911会显示出匹配图像830。
匹配图像830可以是明暗与薄膜检测标识810的形状相反的形状。即,在薄膜检测标识810的形状基础上,使亮的部分变暗而暗的部分变亮来形成匹配图像830。
执行完第二步骤后在第三步骤中,可在显示器911的能够使薄膜检测标识810与匹配图像830对应的位置上粘贴保护薄膜60。具体地,用户可将形成在中间液晶保护薄膜61下层的粘合面保护薄膜63去除,使中间液晶保护薄膜61下表面上的粘合层露出。
接着,使去除粘合面保护薄膜63后的保护薄膜60以粘合层朝向显示器911的方式位于显示器911上侧,并且将去除粘合面保护薄膜63后的保护薄膜60以能够使薄膜检测标识810的亮的部位与匹配图像830的暗的部位对齐或薄膜检测标识810的暗的部位与匹配图像830的亮的部位对齐的方式粘贴在显示器911上。之后,可去除形成有薄膜检测标识810的硬涂层面保护薄膜62。
下文中,对使用薄膜检测标识810的本发明保护薄膜的粘贴方法的另外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一步骤中,将NFC标签920靠近电子设备910,从而电子设备能够识别出NFC标签920中存储的信息。此处,存储在NFC标签920的信息可以是与薄膜检测标识810匹配的图像即匹配图像830,其中,薄膜检测标识810形成在与电子设备910匹配的保护薄膜60。
如图2所示,在保护薄膜60形成有薄膜检测标识810,如图3所示,当NFC标签920靠近电子设备910时,电子设备910会识别出NFC标签920中存储的信息。
执行完第一步骤后在第二步骤中,在电子设备910的显示器911上显示如上所述的匹配图像830。匹配图像830可以是在薄膜检测标识810形状基础上明暗与之相反的形状。即,在薄膜检测标识810的形状基础上,使亮的部分变暗而暗的部分变亮来形成匹配图像830。
执行完第二步骤后在第三步骤中,可在显示器911的能够使薄膜检测标识810与匹配图像830对应的位置上粘贴保护薄膜60。具体地,用户可将形成在中间液晶保护薄膜61下层的粘合面保护薄膜63去除,使中间液晶保护薄膜61下表面上的粘合层露出。
接着,使去除粘合面保护薄膜63后的保护薄膜60以粘合层朝向显示器911的方式位于显示器911上侧,并且将去除粘合面保护薄膜63后的保护薄膜60以能够使薄膜检测标识810的亮的部位与匹配图像830的暗的部位对齐或薄膜检测标识810的暗的部位与匹配图像830的亮的部位对齐的方式粘贴在显示器911上。之后,可去除形成有薄膜检测标识810的硬涂层面保护薄膜62。
下文中,对本发明的成型装置50进行说明。此处,在说明成型装置50结构时,一同说明利用薄膜检测标识810或者公差检测标识820,在成型薄膜的位置及移动时进行校准来提高制造时的保护薄膜60的位置精度,以执行组装偏差校准及工程误差校准相关的内容。
首先,对成型装置5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型装置50的主视图,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型装置50的后视图,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型装置50的俯视图。
并且,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型装置50的内部立体图,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型装置50的内部主视图,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型装置50的内部后视图。
在各图中,上部板610的方向为上,下部板620的方向为下,上下方向为垂直方向,与这样的垂直方向呈直角的方向为水平方向,下同。
如图8至图13所示,成型装置50具有:框架;多个模块,与框架结合,用于执行对保护薄膜60的成型工程;移送部100,形成在框架内部,用于在框架内部拾取保护薄膜60之后并将其移动;拍摄部,与移送部100结合,用于对公差检测标识820或者薄膜检测标识810进行拍摄以生成拍摄图像;及控制部721,对从拍摄部接收的拍摄图像进行分析,导出安装在多个模块的多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或者保护薄膜60的三维位置变化值。
框架具有上部板610和下部板620,还可具有与上部板610、下部板620结合的多个框支撑部630。并且,多个模块包括:投入模块200,结合在框架下部,用于容纳外部传递来的保护薄膜60之后通过移送部100来拾取保护薄膜60;排列模块300,结合在框架下部,用于接收由投入模块200拾取的保护薄膜60,并提供保护薄膜60层积而被移送部100排列的空间;成型模块400,结合在框架上部,用于接收由排列模块300拾取的保护薄膜60,并执行对保护薄膜60的成型;及排出模块500,结合在框架下部,用于接收并容纳成型模块400中成型后被拾取的保护薄膜60。并且,成型模块400可形成一个以上。
上部板610、下部板620可分别形成为圆盘状,在上部板610、下部板620可形成有多个框支撑部630,从而可在内部形成用于将各结构安装在框架内部的内部空间。
框架上端可结合有在内部具有空间的上部模块710,框架下端可结合有在在内部具有空间且用于支撑并放置框架的下部模块720。上部模块710的内部可形成有向移送部100、投入模块200、排列模块300、成型模块400及排出模块500等用于执行运转的各结构供电的电源部711。并且,下部模块720的内部可形成有向移送部100、投入模块200、排列模块300、成型模块400及排出模块500等用于执行运转的各结构传递控制信号以进行控制的控制部721。
为保护如上所述的框架、上部模块710及下部模块720的结合体,可形成有用于罩住框架、上部模块710及下部模块720的结合体的外部的壳体740。如上所述,可在将各结构安装在一个壳体740内的一个装置中来执行保护薄膜60的投入、排列、成型及排出各工程,因此本发明的装置能够极大地提高保护薄膜60的生产效率。
框支撑部630可具有:主支撑体631,为T字形状的杆(bar),由水平杆和垂直杆结合而成;及辅助支撑体632,为直线形杆,以平行于垂直杆的方向分别结合在T形杆的水平杆两端。此处,框支撑部630中,可将辅助支撑体632朝向框架的上部而与上部板610结合的框支撑部630称为第一框支撑部,可将辅助支撑体632朝向框架下部而与下部板620结合的框支撑部630称为第二框支撑部。
框支撑部630可以固定选自投入模块200、排列模块300、成型模块400及排出模块500中的任意一个。具体地,第一框支撑部的辅助支撑体632可以与上部板610结合且主支撑体631可以与下部板620结合,同时第一框支撑部可与安装在框架上部的成型模块400结合,此时,成型模块400的两个侧部可被第一框支撑部的辅助支撑体632支撑,且成型模块400的下部可被主支撑体631的水平杆支撑。
并且,第二框支撑部的辅助支撑体632与下部板620结合且主支撑体631与上部板610结合,同时第二框支撑部可与安装在框架下部的投入模块200结合,此时,投入模块200的两个侧部可被第二框支撑部的辅助支撑体632支撑且投入模块200的上部可被主支撑体631的水平杆支撑。以相同方式第二框支撑部可分别与排列模块300及排出模块500结合。
如上所述,各模块被各框支撑部630支撑,从而各模块可安装在一个框架,由此,能够在最小的空间内形成多个模块,进而可提高安装空间效率。
多个成型模块400分别可沿着圆盘状上部板610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设置为放射状。另外,投入模块200、排列模块300及排出模块500分别可沿着下部板620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设置为放射状。并且,以框架的周长方向为基准,在各投入模块200、排列模块300及排出模块500之间可设置有成型模块400。
具体地,从图8至图10的各门位置来看,以从上方观察本发明装置的情况为基准,在成型模块400之间可分别设置有投入模块200、排列模块300及排出模块500。这样,形成在框架上部的多个成型模块400分别与投入模块200、排列模块300及排出模块500交错设置,使得下文中说明的通过投入臂部110、排出臂部120进行的保护薄膜60的移送可以轻松执行而不受干扰。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移送部的主视图,图1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入臂部的主视图及俯视图,图1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出臂部的主视图及俯视图。此处,图15的(a)是投入臂部110的主视图,图15的(b)是投入臂部110的俯视图,图16的(a)是排出臂部120的主视图,图16的(b)是排出臂部120的俯视图。
移送部100可具有用于拾取并移动成型前的保护薄膜60或者成型后的保护薄膜60的机械臂。此处,机械臂结构可包括如下所述的投入臂部110、排出臂部120及臂驱动器130。
具体地,如图14至图16所示,移送部100可具有:投入臂部110,用于拾取保护薄膜60,并将层积在排列模块300的保护薄膜60排列起来;排出臂部120,用于拾取在成型模块400中成型的保护薄膜60;及臂驱动器130,用于使投入臂部110上下移动或者旋转,且使排出臂部120上下移动或者旋转。此处,臂驱动器130的上端可与上部板610结合,臂驱动器130的下端可与下部板620结合。
臂驱动器130可具有:投入电机131,为线性电机且与投入臂部110结合而使投入臂部110上下移动;排出电机132,为线性电机且与排出臂部120结合而使排出臂部120上下移动;臂驱动支撑部133,在框架内部沿垂直方向延伸形成,用于固定支撑投入电机131及排出电机132;及臂驱动旋转电机134,与臂驱动支撑部133下端结合而使臂驱动支撑部133旋转。
投入电机131可具有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投入移送致动体131a,排出电机132可具有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排出移送致动体132a。并且,投入臂部110可以与投入移送致动体131a结合而进行移动,排出臂部120可以与排出移送致动体132a结合而进行移动。
此处,投入移送致动体131a和排出移送致动体132a可具有磁力,投入电机131的下部可形成有利用磁力来阻止投入移送致动体131a下降的投入移送制动器131b,排出电机132的下部可形成有利用磁力来阻止排出移送致动体132a下降的排出移送制动器132b。由此,能够提前防止因投入移送致动体131a或者排出移送致动体132a急剧下降导致的移送部100损坏。
投入臂部110可具有拾取排列单元,拾取排列单元通过调节与保护薄膜60侧部接触的两侧平面的距离以排列保护薄膜60并真空吸附拾取保护薄膜60。另外,投入臂部110可具有:外侧投入臂116,与拾取排列单元的一侧结合;及内侧投入臂115,与拾取排列单元的另一侧及投入电机131结合。
拾取排列单元可具有:外侧排列杆112,形成为具有
Figure BDA0003640724070000181
字形状且垂直方向截面呈长方形的杆(bar);内侧排列杆111,是具有/>
Figure BDA0003640724070000182
字形状且垂直方向截面呈长方形的杆(bar),且形成在与外侧排列杆112相向的位置;及间距调节器113,与外侧排列杆112及内侧排列杆111结合,且长度可变而能够调节外侧排列杆112与内侧排列杆111之间的间距。此处,外侧投入臂116的一端可与外侧排列杆112结合,内侧投入臂115的一端可与内侧排列杆111结合且内侧投入臂115的另一端可与投入电机131结合。/>
并且,拾取排列单元可具有投入拾取器114,投入拾取器114形成在内侧排列杆111或者外侧排列杆112的下表面,用于真空吸附拾取保护薄膜60。以规定间距隔开的外侧排列杆112和内侧排列杆111在靠近保护薄膜60后,随着外侧排列杆112与内侧排列杆111之间的间距减小,使得外侧排列杆112、内侧排列杆111接触并施压于保护薄膜60的侧部,从而排列保护薄膜60。并且,排列后的保护薄膜60被投入拾取器114拾取后,随着内侧投入臂115的移动而移动。对此会在下文中详细说明。
排出臂部120可具有真空吸附拾取保护薄膜60的排出拾取器121。另外,排出臂部120可具有:外侧排出臂123,与排出拾取器121的一侧结合;及内侧排出臂122,与排出拾取器121的另一侧及排出电机132结合。此处,外侧排出臂123的一端可与排出拾取器121的一侧结合,内侧排出臂122的一端可与排出拾取器121的另一侧结合,内侧排出臂122的另一端可与排出电机132结合。排出臂部120移动使排出拾取器121拾取成型模块400中成型的保护薄膜60,之后保护薄膜60可向排出模块500移动。对此会在下文中详细说明。
投入臂部110、排出臂部120可分别具有位移传感器。具体地,在外侧投入臂116的另一端可形成有位移传感器即投入位移传感器117,在外侧排出臂123的另一端可形成有位移传感器即排出位移传感器124。投入位移传感器117向控制部721传递信号,使得控制部721能够判断投入臂部110上设置的各结构的位置,排出位移传感器124向控制部721传递信号,使得控制部721能够判断排出臂部120上设置的各结构的位置。由此,能够自动执行基于投入臂部110的保护薄膜60的拾取、排列及移动。另外,能够自动执行基于排出臂部120的保护薄膜60的拾取及移动。从而,能够自动执行保护薄膜60的各工程,进而能够连续执行保护薄膜60的成型制造。
图1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入模块200的立体图,图1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入模块200的内部侧视图,图1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入模块200的一部位的放大图。并且,图2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入模块200的内部俯视图。
如图17至图20所示,投入模块200可具有:投入盒220,具有用于容纳保护薄膜60的空间即投入容纳空间221;投入薄膜移送体210,位于投入容纳空间221内,用于放置从外部传递来的保护薄膜60后使其进行直线移动;及投入驱动器240,与投入薄膜移送体210结合且长度可变,以使投入薄膜移送体210能够进行移动。
并且,投入模块200还可具有投入外壳290,投入外壳290是具有内部空间的外壳,投入盒220可形成在投入外壳290的内部空间。此处,投入驱动器240可以是线性电机。
投入盒220还可具有投入驱动器空间222,投入驱动器空间222与投入容纳空间221相邻而成,投入驱动器240的一部位伸入投入驱动器空间222中,为了分隔投入容纳空间221和投入驱动器空间222,投入盒220还可具有投入盒分隔壁223。
并且,投入盒分隔壁223可形成有沿投入薄膜移送体210的移动方向形成的孔即投入盒分隔壁孔224。另外,投入模块200还可具有一端与投入驱动器240结合且另一端与投入薄膜移送体210结合并贯通投入盒分隔壁孔224而形成的投入薄膜移送支撑体230。投入驱动器240能够使投入薄膜移送支撑体230沿投入盒分隔壁孔224进行直线移动,由此,投入薄膜移送体210能够进行直线移动。此处,投入盒分隔壁孔224的延伸方向可以沿着与垂直方向成对角线的方向形成,由此,投入薄膜移送体210可形成为能够沿着与垂直方向成对角线的方向进行往复移动。
投入模块200还可具有:投入垫250,用于放置从投入薄膜移送体210接收的保护薄膜60后将其传递至移送部100;及投入传递部260,将位于投入薄膜移送体210的保护薄膜60向投入垫250传递。此处,投入垫250是执行真空吸附的板,因此移至投入垫250表面的保护薄膜60可被投入垫250真空吸附固定。另外,投入垫250、投入传递部260可安装在投入外壳290的内部空间。
并且,投入传递部260还可具有:薄膜送料机261,用于使位于投入薄膜移送体210的保护薄膜60滑动而移动至投入垫250;及送料机驱动器262,与薄膜送料机261结合而使薄膜送料机261移动。另外,投入模块200还可具有:滑动支撑体271,形成在投入盒220与投入垫250之间,向从投入盒220滑动至投入垫250的保护薄膜60提供滑动面;及薄膜送料机支撑体272,与投入外壳290的内侧面结合,用于支撑薄膜送料机261。
薄膜送料机261还可具有:施压送料机体261a,通过旋转运动来推动位于投入薄膜移送体210的保护薄膜60,以使保护薄膜60在通过滑动支撑体271之后移动至投入垫250;及送料机驱动体261b,一部位与施压送料机体261a结合且另外部位与送料机驱动器262结合而能够进行旋转运动。此处,施压送料机体261a与送料机驱动体261b以能够使薄膜送料机261呈
Figure BDA0003640724070000211
字形状的方式结合。
在施压送料机体261a与送料机驱动体261b的结合部位上形成有供薄膜送料机261的旋转中心轴贯通的孔即旋转孔261d,从薄膜送料机支撑体272的上部面突出的销即薄膜送料机支撑销272a以能够贯通旋转孔261d的方式形成。并且,薄膜送料机261可具有沿送料机驱动体261b的长度方向形成的孔即送料机驱动孔261c。
送料机驱动器262可具有:送料机旋转体262a,用于执行旋转且在上部面具有突出的送料机凸起262b;及送料机旋转电机262c,与送料机旋转体262a结合而向送料机旋转体262a传递旋转驱动力。并且,送料机凸起262b与送料机驱动孔261c结合,随着送料机旋转体262a沿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旋转,送料机凸起262b会沿着送料机驱动孔261c进行移动且使送料机驱动体261b旋转,进而使施压送料机体261a旋转,最终使薄膜送料机261能够进行旋转。
薄膜送料机261可在偏离投入盒220上部的位置处待机,如果用户向投入薄膜移送体210放置多个成型前的保护薄膜60,则施压送料机体261a会通过薄膜送料机261的旋转而向投入驱动器240上部移动,并且投入驱动器240运转而使投入薄膜移送体210向投入盒220的上部方向移动。
此时,投入薄膜移送体210可移动至从投入盒220上端突出一个保护薄膜60程度的位置,这样的情况下,薄膜送料机261会轻轻擦过投入盒220上端而通过,并推动相应保护薄膜60。被施压送料机体261a推动的保护薄膜60从投入盒220上端移动至滑动支撑体271之后,再从滑动支撑体271移动至投入垫250。
投入模块200还可包括:投入电离器281,是通过防止投入外壳290内部静电来防止保护薄膜60间发生静电,以使保护薄膜60通过薄膜送料机261移动时,能够使一保护薄膜60与其他保护薄膜60容易分离的电离器(ionizer);投入垫压力传感器282,与投入垫250连接,是用于测量投入垫250的真空压力的传感器;及投入真空泵283,与投入垫250连接,用于向投入垫250提供真空压力。
投入垫压力传感器282可将投入垫250的真空压力有关的信息传递给控制部721,控制部721可向投入真空泵283传递控制信号,以控制投入垫250的真空压力维持在规定范围内。
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投入模块200能够在将多个保护薄膜60容纳于投入盒220之后自动将保护薄膜60一个一个移动至投入垫250,因此能够单独自动供给用于成型的保护薄膜60,从而能够提高保护薄膜60的自动工程效率。
图2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列模块300的立体图,图2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列模块300的内部侧视图,图2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列模块300的内部俯视图。
如图21至图23所示,排列模块300可具有:排列垫310,将从投入模块200传递来的保护薄膜60放置之后,当通过移送部100排列保护薄膜60时支撑保护薄膜60;及排列驱动器320,与排列垫310的下部结合,用于移动排列垫310。并且,排列模块300还具有排列外壳350,排列外壳350是具有内部空间的外壳,排列垫310、排列驱动器320可形成在排列外壳350的内部空间。此处,排列垫310的上部面积可形成得比保护薄膜60的面积小。
通过排列驱动器320的运转,排列垫310能够进行三维移动,这样的排列驱动器320的运转可与移送部100的拾取排列单元的移动联动地进行。具体地,通过拾取排列单元的投入拾取器114而从投入垫250拾取的保护薄膜60能够随着拾取排列单元的移动而放置在排列垫310上。
此时,排列垫310进行三维移动,以能够解除拾取排列单元的拾取,即,使分离后的保护薄膜60能够放置在排列垫310上正确的位置。这样的运转可通过内置于控制部721的程序自动进行。
并且,若保护薄膜60放置在排列垫310,则在拾取排列单元中通过运转间距调节器113使得外侧排列杆112与内侧排列杆111之间的间距增大,排列垫310上升使得保护薄膜60位于外侧排列杆112与内侧排列杆111之间。此时,自然可使排列垫310进行三维移动,使得排列垫310能够位于正确的位置。
若保护薄膜60通过排列垫310的移动而位于外侧排列杆112与内侧排列杆111之间,则拾取排列单元的外侧排列杆112与内侧排列杆111之间的间距减小,保护薄膜60分别与外侧排列杆112及内侧排列杆111接触,从而执行对保护薄膜60的排列。
排列垫310可具有供通过保护薄膜60的激光束(laser beam)贯通的激光贯通孔311。并且,排列模块300还可包括:投光部331,形成在排列垫310的下部,用于向激光贯通孔311照射激光束;及受光部332,形成在排列垫310的上部,用于接收通过激光贯通孔311后的激光束。并且,受光部332可将激光束的受光信息传递至控制部721。
此处,受光部332可被与框支撑部630结合的受光部支撑架333支撑,投入臂部110能够避开与受光部332及受光部支撑架333碰撞而移动。另外,当投光部331照射激光束时,投入臂部110可自动移动至不干扰激光束的照射路径的位置。
从投光部331照射的激光束在贯通激光孔之后通过排列垫310上放置的保护薄膜60而被受光部332接收。并且,可对通过保护薄膜60的激光束的折射角进行测量,来判断是否有两张以上的保护薄膜60放置在排列垫310上。
具体地,在放置单张保护薄膜60于排列垫310的情况下激光束通过单张保护薄膜60时在受光部332测量的激光束的折射角,与在放置两张保护薄膜60于排列垫310的情况下激光束通过两张保护薄膜60时在受光部332测量的激光束的折射角相比是不同的,因此能够利用这样的折射角差异来判断排列垫310上是否放置有单张保护薄膜60。
当受光部332测量的激光束的折射角与事先存储在控制部721中的对单张保护薄膜60的激光束的折射角值即基准折射角值不同时,控制部721判断为排列垫310上放置有两张以上保护薄膜60,向警示灯、蜂鸣器等传递控制信号,由此,用户能够掌握保护薄膜60在排列垫310上的放置是否发生了异常。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发明的装置会暂时停止。
排列模块300还可包括:排列垫压力传感器341,与排列垫310连接,是用于测量排列垫310的真空压力的传感器;及排列真空泵342,与排列垫310连接,用于向排列垫310提供真空压力。排列垫压力传感器341可将排列垫310的真空压力有关的信息向控制部721传递,控制部721可向排列真空泵342传递控制信号,以控制排列垫310的真空压力维持在规定范围内。
通过如上所述结构,保护薄膜60可被排列模块300排列,并且可以确认有一个保护薄膜60位于排列垫310上,这样排列的一个保护薄膜60会被放置在成型模块400的模具410,因此能够将保护薄膜60放置在模具410上正确的位置上,由此,保护薄膜60的成型误差达到最小,并且成型后的保护薄膜60的质量得到提高。
图2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出模块500的立体图,图2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出模块500的内部侧视图,图2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出模块500的一部位的放大图。并且,图2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出模块500的内部俯视图。
如图24至图27所示,排出模块500可具有:排出盒510,具有用于容纳保护薄膜60的空间即排出容纳空间511;排出薄膜移送体530,位于排出容纳空间511内,用于放置从成型模块400传递来的保护薄膜60后使其进行直线移动;及排出驱动器540,与排出薄膜移送体530结合且长度可变,以使排出薄膜移送体530能够进行移动。此处,可以将排出盒510、排出薄膜移送体530及排出驱动器540的结合体称为排出单元。
并且,排出模块500还可具有排出外壳560,排出外壳560是具有内部空间的外壳,排出盒510可形成在排出外壳560的内部空间。此处,排出驱动器540可以是线性电机。
如图24至图27所示,排出单元也可形成2个以上。然而,下文中以一个排出单元为基准进行说明。
排出盒510还可具有排出驱动器空间512,排出驱动器空间512与排出容纳空间511相邻而成,排出驱动器540的一部位伸入排出驱动器空间512中,为了分隔排出容纳空间511和排出驱动器空间512,排出盒510还可具有排出盒分隔壁513。
并且,排出盒分隔壁513可形成有沿排出薄膜移送体530的移动方向形成的孔即排出盒分隔壁孔514。另外,排出模块500还可具有一端与排出驱动器540结合且另一端与排出薄膜移送体530结合并贯通排出盒分隔壁孔514而形成的排出薄膜移送支撑体520。排出驱动器540能够使排出薄膜移送支撑体520沿排出盒分隔壁孔514进行直线移动,由此,排出薄膜移送体530能够进行直线移动。此处,排出盒分隔壁孔514的延伸方向可以沿着与垂直方向成对角线的方向形成,由此,排出薄膜移送体530可形成为能够沿着与垂直方向成对角线的方向进行往复移动。
当排出臂部120的排出拾取器121将成型模块400中成型的保护薄膜60拾取后移动保护薄膜60而将其放置在排出薄膜移送体530上时,通过排出驱动器540的运转,排出薄膜移送支撑体520会向远离排出盒510的上端的方向移动,从而排出薄膜移送体530也会向远离排出盒的上端的方向移动,进而层积在排出薄膜移送体530上的保护薄膜60会被引入至排出容纳空间511。
排出模块500还包括排出电离器550,排出电离器550是通过防止排出外壳560内部静电来防止保护薄膜60间发生静电,以使排出至外部的保护薄膜60的层积体中的各保护薄膜60之间容易分离的电离器(ionizer)。
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由于排出模块500能够将多个保护薄膜60稳定地容纳并保管在排出盒510中,因此成型后的保护薄膜60能够被自动整理,从而能够提高保护薄膜60的自动工程效率。
图28和图2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型模块400的立体图。此处,图28是安装有压头420的状态的成型模块400的立体图,图29是拆掉压头420后的状态的成型模块400的立体图。并且,图3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型模块400的内部侧视图,图3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型模块400的内部俯视图。
如图28至图31所示,成型模块400可具有:模具410,用于对保护薄膜60进行成型;压头(press head)420,位于与模具410对应的位置,且与模具410间的距离可变;及体积可变体430,与压头420结合且具有弹性,通过气体的流入流出而体积可变。并且,成型模块400还可具有:模具移送器,与模具410结合而使模具410上下移动;及成型外壳460,是具有内部空间的外壳。此处,模具410、压头420、体积可变体430及模具移送器可形成在成型外壳460的内部空间。
并且,随着体积可变体430的体积变化,体积可变体430与位于模具410的保护薄膜60接触而对保护薄膜60施压,使得保护薄膜60能够以3D形状成型。为此,成型模块400还可包括:阀451,使从外部接收的气体选择性地通过;及成型泵452,形成在阀451和体积可变体430之间,是向流经阀451供给至体积可变体430的气体提供压力的泵。
如上所述的体积可变体430可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具体地,可由天然橡胶或者聚合物材料形成。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虽然说明的是体积可变体430由如上所述的物质形成,但不一定限于此,也可由具有弹性的其他物质形成。
并且,体积可变体430体积增加后的形状可以是棱角呈曲面的长方体形状。由此,体积增加后的体积可变体430的底面与保护薄膜60接触,当模具410上升时体积可变体430会对模具410上的保护薄膜60施压,执行冲压工程。
具体地,在体积可变体430与保护薄膜60接触前,使一部分气体流入而局部发生膨胀,之后再与保护薄膜60接触并固定保护薄膜60,在保护薄膜60与体积可变体430接触后,使剩余气体流入体积可变体430使得体积可变体430膨胀,从而可以根据具有弯曲部位等的模具410的形状来对保护薄膜60进行3D成型。
成型模块400可具有气体压力传感器453,气体压力传感器453用于测量体积可变体430内气体的压力,以控制如上所述的体积可变体430内的气体的流入流出。气体压力传感器453向控制部721传递体积可变体430内的气体压力有关的信息,控制部721向成型泵452传递控制信号,以使成型泵452能够利用相应信息来控制体积可变体430内的气体压力,即,体积可变体430内的气体量。
模具移送器可以具备:模具支撑部441,对模具410进行支撑;模具移送驱动部,与模具支撑部441结合,且对模具支撑部441传递驱动力而使模具支撑部44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以及模具移送引导部443,与模具支撑部441结合,且对模具支撑部441的上下方向移动进行引导。
模具支撑部441可以具备模具支撑部孔441a,该模具支撑部孔441a为从成型外壳460的下部向上部方向贯通模具支撑部441的孔,在模具支撑部孔441a的内侧面可以具有内螺纹。并且,模具移送驱动部可以具备:模具移送旋转体,具有在外侧面形成有外螺纹的形状,且与模具支撑部孔441a的内螺纹进行螺纹结合并执行旋转运动;以及模具移送电机442,与模具移送旋转体结合,且向模具移送旋转体传递旋转驱动力。
模具移送引导部443可以具备:板状的引导主体443e,与模具支撑部441结合;第一引导移动体443a,形成在模具移送引导主体443e的一侧,且具备第一引导孔,该第一引导孔为从成型外壳460的下部向上部方向贯通的孔;第二引导移动体443b,形成在模具移送引导主体443e的另一侧,且具备第二引导孔,该第二引导孔为从成型外壳460的下部向上部方向贯通的孔;第一引导杆443c,贯通第一引导孔而与第一引导移动体443a结合;以及第二引导杆443d,贯通第二引导孔而与第二引导移动体443b结合。这里,第一引导移动体443a和第二引导移动体443b可以具备圆柱体形状。
若模具移送旋转体通过模具移送电机442的旋转而向一个方向旋转,则模具支撑部441可以上升,且与模具支撑部441结合的引导主体443e也会上升。此时,第一引导移动体443a被第一引导杆443c引导而上升一定距离,第二引导移动体443b被第二引导杆443d引导而上升一定距离,由此模具支撑部441会向一定方向上升,最终模具410可以向一定方向上升。
另外,若模具移送旋转体通过模具移送电机442的旋转而向另一方向旋转,则模具支撑部441可以下降,且与模具支撑部441结合的引导主体443e也会下降。此时,第一引导移动体443a被第一引导杆443c引导而下降一定距离,第二引导移动体443b被第二引导杆443d引导而下降一定距离,由此模具支撑部441会向一定方向下降,最终模具410可以向一定方向下降。
在排列模块300中被投入拾取器114拾取并通过投入臂部110的移动而移动到模具410上之后的保护薄膜60,可以与投入拾取器114分离而被放置在模具410上,若保护薄膜60这样放置在模具410上,则通过基于臂驱动器130驱动的投入臂部110的移动,拾取排列单元可以向成型壳体460的外侧移动。
并且,模具支撑部441上升,从而模具410上的保护薄膜60上升,以靠近体积可变体430。此时,局部膨胀的体积可变体430与保护薄膜60接触,保护薄膜60被局部膨胀的体积可变体430加压。然后,气体向体积可变体430进一步流入,从而体积可变体430膨胀,由此实行对保护薄膜60的成型。
在对保护薄膜60完成成型之后,模具410通过模具移送器的运转而下降,从而远离体积可变体430,若模具410这样远离体积可变体430,则通过成型泵452的运转而填充到体积可变体430的气体在依次经过成型泵452和阀门451之后,向成型模块400的外部排出。
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在多个成型模块400中分别自动执行保护薄膜60的成型,因此能够大量获得已成型的保护薄膜60,并且利用体积可变体430来对保护薄膜60进行成型,因此能够以保护薄膜60具备弯折部位等的方式容易对保护薄膜60进行3D成型。
图3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对接连接器730示意图。如图32所示,投入模块200、排列模块300、成型模块400以及排出模块500可以分别具备对接连接器730,以获得供电以及接收控制信号。具体而言,可以在投入外壳290的外侧面、排列外壳350的外侧面、成型外壳460的外侧面或者排出外壳560的外侧面,形成有对接连接器730。可以通过这样形成的对接连接器730,对各个模块内所具备的各个结构传递电源或者控制信号。
壳体740可以具备能够确认框架的内部的多个门。具体而言,壳体740可以具备:投入门741,形成在与投入模块200对应的位置,且能够进行开闭而用于确认投入模块200的内部;排列门742,形成在与排列模块300对应的位置,且能够进行开闭而用于确认排列模块300的内部;排出门743,形成在与排出模块500对应的位置,且能够进行开闭而用于确认排出模块500的内部;以及成型门744,形成在与成型模块400对应的位置,且能够进行开闭而用于确认成型模块400的内部。
用户可以在开放投入门741之后,向投入盒220投入成型前的保护薄膜60的集合体。另外,用户可以在开放排出门743之后,从排出盒510排出已成型的保护薄膜60的集合体。另外,用户可以在开放排列门742之后,去除层叠有两张以上的保护薄膜60。并且,用户可以在开放成型门744之后,替换设置在成型模块400内的模具410。
图3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下部模块720的内部俯视图和侧视图。图33的(a)可以示出下部模块720的内部俯视图,图33的(b)可以示出下部模块720的内部侧视图。
如图33所示,下部模块720可以具备:板状的下部模块下板722,形成在下部板620的下部;以及下部模块支撑体723,形成在下部板620和下部模块下板722之间,且分别与下部板620和下部模块下板722结合。这里,下部模块下板722对多个下部模块支撑体723进行支撑,多个下部模块支撑体723对下部板620进行支撑,从而可以形成下部模块720的内部空间。
可以以与下部模块720相同的结构来形成上部模块710,具体而言,上部模块710可以具备:板状的上部模块上板712,形成在上部板610的上部;以及上部模块支撑体713,形成在上部模块上板712和上部板610之间,且分别与上部模块上板712和上部板610结合。这里,上部板610对多个上部模块支撑体713进行支撑,多个上部模块支撑体713对上部模块上板712进行支撑,从而可以形成上部模块710的内部空间。
下文中,对使用本发明装置的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在第一步骤中,投入臂部110移动,拾取排列单元可以拾取投入模块200中收纳的保护薄膜60。具体而言,投入臂部110随着臂驱动旋转电机134和投入电机131的运转而移动,拾取排列单元能够移动到投入薄膜移送体210上而拾取成型前的保护薄膜60。
在第二步骤中,保护薄膜60可以通过投入臂部110从投入模块200移动至排列模块300,且在排列模块300排列保护薄膜60。具体而言,投入臂部110随着臂驱动旋转电机134和投入电机131的运转而移动,从而拾取排列单元移动,进而保护薄膜60移动,这样移动的保护薄膜60可以被放置于排列垫310。然后,通过基于间距调节器113的外侧排列杆112和内侧排列杆111的运转,可以使保护薄膜60排列。
在第三步骤中,保护薄膜60可以通过投入臂部110从排列模块300移动至成型模块400,且在成型模块400对保护薄膜60进行成型。具体而言,投入臂部110随着臂驱动旋转电机134和投入电机131的运转而移动,拾取排列单元移动至排列垫310上而拾取保护薄膜60之后,投入臂部110再次移动,使保护薄膜60移动至模具410上之后,保护薄膜60被放置于模具410。然后,模具410上升,通过体积增加后的体积可变体430,可以对保护薄膜60加压而对保护薄膜60进行成型。
在第四步骤中,保护薄膜60通过排出臂部120移动至排出模块500,且保护薄膜60被收纳并储存于排出模块500。具体而言,模具410下降从而模具410远离体积可变体430,之后排出臂部120随着臂驱动旋转电机134和排出电机132的运转而移动,排出拾取器121移动至模具410上而拾取已成型的保护薄膜60,排出臂部120再次移动,从而排出拾取器121将保护薄膜60移动至排出薄膜移送支撑体520上之后,保护薄膜60可以被放置于排出薄膜移送支撑体520。
对于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其余具体事项与上述的本发明的成膜制造装置相同。
下文中,详细说明通过薄膜检测标识810或者公差检测标识820来提高对保护薄膜60成型时的精度的情况。
在上述多个模块上可分别印刷或者雕刻有公差检测标识820。具体地,可在投入模块200、排列模块300、成型模块400或者排出模块500上形成有公差检测标识820。然而,并不限于此,也可采用粘贴公差检测标识820等其他方式。
另外,本发明的装置还可包括拍摄部,所述拍摄部与移送部100结合且用于拍摄公差检测标识820以生成拍摄图像。并且,当保护薄膜60在成型装置50内部移动及位于规定位置时,拍摄部会对薄膜检测标识810进行拍摄。
公差检测标识820可形成在各模块的外壳表面,例如形成在投入模块200的投入外壳290、排列模块300的排列外壳350、成型模块400的成型外壳460或排出模块500的排出外壳560的表面,或者形成在设置在各外壳内的部件的表面。
此处,可雕刻、印刷或者粘贴公差检测标识820。可将公差检测标识820通过激光等雕刻形成在各表面,或者,可将公差检测标识820印刷形成在各表面。或者,可将公差检测标识820雕刻或印刷形成在基板上,然后将基板粘贴在如上所述的各表面上,从而设置公差检测标识820。
拍摄部可包括与机械臂结合并对薄膜检测标识810或者公差检测标识820进行拍摄的机械臂摄像头。此处,机械臂摄像头可包括下述投入臂摄像头141和排出臂摄像头142。
机械臂摄像头可包括与投入臂部100结合并用于对薄膜检测标识810或者公差检测标识820进行拍摄的投入臂摄像头141。并且,机械臂摄像头可包括与排出臂部120结合并用于对薄膜检测标识810或者公差检测标识820进行拍摄的排出臂摄像头142。此处,投入臂摄像头141可与外侧投入臂116结合,排出臂摄像头142可与外侧排出臂123结合。由此,可容易用各摄像头来对薄膜检测标识810或者公差检测标识820进行拍摄。
投入臂摄像头141可360度范围地进行拍摄,同样地,排出臂摄像头142也可360度范围地进行拍摄。由此,即使投入臂部110和排出臂部120的各移动受限,投入臂摄像头141和排出臂摄像头142也能够容易对薄膜检测标识810或者公差检测标识820进行拍摄。
此处,在保护薄膜60被移送部110移动的过程中,会对公差检测标识820进行实时拍摄,而在保护薄膜60放置在下述规定部件之后,会对从移送部110分离的保护薄膜60上的薄膜检测标识810进行实时拍摄。
被投入臂摄像头141或者排出臂摄像头142拍摄而得的拍摄图像会被传递至控制部721,控制部721会对从拍摄部接收的拍摄图像进行分析,并导出薄膜检测标识810或者公差检测标识820的图像变化值,进而导出安装在多个模块的多个部件中的某一部件的三维位置变化值。
如上所述的拍摄图像可包括薄膜检测标识810的图像即薄膜检测标识图像和公差检测标识820的图像即公差检测标识图像。
控制部721向移送部传递控制信号,使得能够根据公差检测标识820的三维位置变化值来控制保护薄膜60的移送。并且,控制部向移送部传递控制信号,使得能够根据薄膜检测标识810的三维位置变化值来控制保护薄膜60的移送。并且,移送部100可根据控制信号来校准保护薄膜60的移动或者位置。
控制部721导出公差检测标识820的图像变化值,从而导出保护薄膜60的三维数值变化值或者多个模块的各自的三维数值变化值。
图7的(a)表示从成型装置50的拍摄部获得的拍摄图像,图7的(b)是表示拍摄图像中线段检测的情况的图像,图7的(c)是表示所有quad(四边形对象)检测情况的图像,图7的(d)是表示将具有有效代码制的quad从图像中提取后的情况的图像。
如图7的(a)所示,拍摄部对公差检测标识820进行拍摄而生成拍摄图像,这样的拍摄图像即薄膜检测标识图像或者公差检测标识图像被传递至控制部721。并且,如图7的(b)所示,控制部721通过在相似的像素梯度(gradients)的组(clusters)中使用最小二乘法(LSM,Least Square Method),来从薄膜检测标识图像或者公差检测标识图像中检测出线段。
接着,如图7的(c)所示,控制部721能够从图像中检测出沿梯度方向所有可能的quad,之后,如图7的(d)所示,从拍摄图像中提取出有效代码制的quad。并且,控制部721利用单应性(homograph)及本证估计(intrinsic estimation)来获得位于摄像头框架的薄膜检测标识810或者公差检测标识820的姿态,测量最外层四边形各顶点的坐标变化,从而测得三维倾斜度或位移,进而导出薄膜检测标识810或者公差检测标识820的图像变化值。
并且,分析薄膜检测标识810或者公差检测标识820的三维倾斜度或者位移,从而导出薄膜检测标识810或者各模块内形成有公差检测标识820的部件的三维位置变化值。
在成型装置50运转过程中,多个模块中的某一模块或形成在相应模块的多个部件会因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等变化及驱动时的振动累积等,导致连接部位分离,致使各部件按部位产生X、Y、Z轴的变化值,这样的情况下,公差检测标识820会产生三维倾斜或者位移。
另外,在成型装置50运转过程中,保护薄膜60放置在所述投入薄膜移送体210、排列垫310、模具410或者排出薄膜移送体530等规定部件时,可能会以不同于预定姿势的姿势放置,这样的情况下,薄膜检测标识810会产生三维倾斜或者位移。
控制部721使用规定程序分析薄膜检测标识810或者公差检测标识820的三维倾斜度或者位移,导出薄膜检测标识810或者公差检测标识820的针对各部位的三维坐标变化值,利用此来导出部件的三维位置变化值。
在所述程序中,进行了薄膜检测标识810或者公差检测标识820的针对各部位的三维坐标变化值随着薄膜检测标识810或者公差检测标识820的三维倾斜度或者位移变化而变化的模拟实验,存储针对各情况的数据。
并且,控制部对存储的数据和基于对公差检测标识图像的分析而得的针对公差检测标识820的三维倾斜度或者位移的数据进行比较,导出公差检测标识820的针对各部位的三维坐标变化值。
另外,控制部对存储的数据和基于对薄膜检测标识图像的分析而得的针对薄膜检测标识810的三维倾斜度或者位移的数据进行比较,导出薄膜检测标识810的针对各部位的三维坐标变化值。
如上所述,控制部721向移送部100传递控制信号,使得能够根据公差检测标识820的三维位置变化值来控制保护薄膜60的移送。并且,当使保护薄膜60位于上述多个模块中的某一模块内的规定部件时,移送部100能够一边调整保护薄膜60的运动偏差一边移动保护薄膜60。
具体地,当使保护薄膜60位于成型模块的模具之上时,控制部721对模具或者模具相邻的部件上形成的公差检测标识820的拍摄图像进行分析,导出模具的三维位置变化值,利用此来向移送部100传递含有针对模具位置的校准值的信息的控制信号。
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移送部100移动保护薄膜60时,或者,保护薄膜60通过移送部100被放置于模具410以外的部件即投入薄膜移送体210、排列垫310或者排出薄膜移送体530等规定部件时。
移送部100在接收到如上所述的控制信号之后,对控制信号接收前的保护薄膜60的移送路径及放置位置进行校准,之后移送保护薄膜60,从而保护薄膜60的运动偏差得到调整,由此,能够减小保护薄膜60成型相关的误差。
并且,如上所述,控制部721向移送部100传递控制信号,使得能够根据薄膜检测标识810的三维位置变化值来校准控制保护薄膜60的三维位置,即,保护薄膜60的姿势。这样的情况下,基于移送部100的驱动,投入拾取器114真空吸附并移动保护薄膜60,或者通过内侧排列杆111、外侧排列杆112的运转,使保护薄膜60的姿势得到校准。
如上所述的对拍摄图像的分析和利用此的对移送部100的驱动控制是实时的且是持续进行的,因此在上述本发明装置各模块运转的过程中也会实时且持续进行。
上述的本发明的说明仅仅是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理解可以不变更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或必要技术特征而容易变形为其他具体的方式。因此,应理解上面描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例如,以单一型说明书的各结构要素可以以分散的方式实施,同样,以分散的形式说明书的结构要素也可以以结合的形式实施。
本发明的范围由随附的权利要求书来表示,能够从权利要求书的含义及范围还有等同概念导出的所有变更方式或者变形方式被解释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Claims (15)

1.一种3D保护薄膜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
标识形成装置,在用于保护电子设备的液晶表面的保护薄膜上形成呈规定形状的薄膜检测标识;及
成型装置,用于对所述保护薄膜进行成型;
基于所述成型装置的所述保护薄膜的成型是选择性地进行的,
在对所述保护薄膜进行成型时,通过所述薄膜检测标识来校准所述保护薄膜的移动及位置,以提高所述保护薄膜的成型精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保护薄膜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材料加工装置,分别对作为中间液晶保护薄膜的材料的中间材料、作为硬涂层面保护薄膜的材料的上层材料及作为粘合面保护薄膜的材料的下层材料进行加工,其中,所述硬涂层面保护薄膜形成在包括于所述保护薄膜的所述中间液晶保护薄膜的上层,所述粘合面保护薄膜形成在所述中间液晶保护薄膜的下层;
叠层装置,对所述上层材料、所述下层材料及所述中间材料进行层压以形成层压材料;
形状加工装置,对所述层压材料进行加工以形成成型前的所述保护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保护薄膜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识形成装置在所述中间液晶保护薄膜、所述硬涂层面保护薄膜或者所述粘合面保护薄膜上印刷或者雕刻所述薄膜检测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保护薄膜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膜检测标识是Apriltag标签、Aruco标记、ARtag标签或者ARToolKit标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保护薄膜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型装置在内部具有以规定形状形成的公差检测标识,
在对所述保护薄膜进行成型时,通过所述公差检测标识来校准所述保护薄膜的移动及位置,以提高所述保护薄膜的成型精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3D保护薄膜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差检测标识是Apriltag标签、Aruco标记、ARtag标签或者ARToolKit标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3D保护薄膜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型装置包括:
框架;
多个模块,与所述框架结合,用于执行对所述保护薄膜的成型工程;
移送部,形成在所述框架的内部,用于在所述框架的内部拾取所述保护薄膜后移动所述保护薄膜;
拍摄部,与所述移送部结合,用于对所述公差检测标识或者所述薄膜检测标识进行拍摄以生成拍摄图像;及
控制部,对从所述拍摄部接收的所述拍摄图像进行分析,导出安装在所述多个模块的多个部件中的一部件或者所述保护薄膜的三维位置变化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3D保护薄膜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模块上分别印刷或者雕刻有公差检测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3D保护薄膜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向所述移送部传递控制信号,使得能够根据所述公差检测标识的三维位置变化值来控制所述保护薄膜的移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3D保护薄膜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向所述移送部传递控制信号,使得能够根据所述薄膜检测标识的三维位置变化值来控制所述保护薄膜的移送。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3D保护薄膜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送部具有用于拾取并移动成型前的所述保护薄膜或者成型后的所述保护薄膜的机械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3D保护薄膜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拍摄部包括与所述机械臂结合且对所述薄膜检测标识或者所述公差检测标识进行拍摄的机械臂摄像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保护薄膜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液晶显示器。
14.一种保护薄膜的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骤,将NFC标签靠近电子设备或者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摄像头,使所述电子设备能够识别出规定的URL、URN或者URI;
第二步骤,所述电子设备连接至所述URL、所述URN或者所述URI,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器上显示与薄膜检测标识匹配的图像即匹配图像,其中,所述薄膜检测标识形成在与所述电子设备匹配的保护薄膜;及
第三步骤,在所述显示器的能够使所述薄膜检测标识与所述匹配图像对应的位置上粘贴所述保护薄膜。
15.一种保护薄膜的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骤,将NFC标签靠近电子设备,使所述电子设备识别出所述NFC标签中存储的信息;
第二步骤,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器上显示与薄膜检测标识匹配的图像即匹配图像,其中,所述薄膜检测标识形成在与所述电子设备匹配的保护薄膜;
第三步骤,在所述显示器的能够使所述薄膜检测标识与所述匹配图像对应的位置上粘贴所述保护薄膜。
CN202210518473.5A 2022-01-04 2022-05-12 3d保护薄膜的制造系统及保护薄膜的粘贴方法 Pending CN1164238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20001078A KR102506025B1 (ko) 2022-01-04 2022-01-04 제조 시의 위치 정밀도와 부착 시 편의성이 향상된 3d 보호필름의 제조 시스템 및 보호필름 부착방법
KR10-2022-0001078 2022-01-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23884A true CN116423884A (zh) 2023-07-14

Family

ID=81648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18473.5A Pending CN116423884A (zh) 2022-01-04 2022-05-12 3d保护薄膜的制造系统及保护薄膜的粘贴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11595A1 (zh)
EP (1) EP4205978A1 (zh)
JP (1) JP7300209B1 (zh)
KR (1) KR102506025B1 (zh)
CN (1) CN116423884A (zh)
WO (1) WO20231324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59754B2 (ja) 2020-10-14 2024-04-0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ピッキング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98529A (ja) * 2005-04-19 2006-11-02 Sony Corp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プリンタ
KR101227098B1 (ko) * 2008-03-19 2013-01-29 (주)엘지하우시스 가온, 가압된 스팀 혹은 수압을 이용한 필름성형장치 및 그 장치를 이용하여 필름을 성형하는 방법
KR100918029B1 (ko) * 2009-02-06 2009-09-18 (주)하나텍 필름 포밍장치 및 방법
JP4503689B1 (ja) * 2009-10-13 2010-07-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の連続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KR101249348B1 (ko) * 2011-04-27 2013-04-01 (주)엔에스 롤 필름 절단 가공기 및 롤 필름 절단 가공 방법
JP5733446B1 (ja) * 2014-03-26 2015-06-10 株式会社バッファロー 保護フィルムの貼付方法、保護フィルムの位置決めシステム、保護フィルム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084964B1 (ko) * 2019-06-28 2020-03-05 리얼룩앤컴퍼니 주식회사 금형 식별 기능을 구비한 3d 포밍필름 제조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3d 포밍필름 제조 방법
JP2021071448A (ja) * 2019-11-01 2021-05-06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マーカ搭載ユニット
KR102316216B1 (ko) 2019-11-12 2021-10-22 네이버랩스 주식회사 블라인드 워터마킹 기술을 이용한 카메라 기반 측위 방법 및 시스템
KR20210114573A (ko) * 2020-03-10 2021-09-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패널 합착 시스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99989A (ja) 2023-07-14
EP4205978A1 (en) 2023-07-05
US20230211595A1 (en) 2023-07-06
JP7300209B1 (ja) 2023-06-29
KR102506025B1 (ko) 2023-03-06
WO2023132413A1 (ko) 2023-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45779B (zh) 一种高精度的双工位aa装置
EP3173194B1 (en) Manipulator system, image capturing system, transfer method of object, and carrier medium
CN101163395B (zh) 搭载部件检查方法
CN101387768B (zh) 接合件贴着检查装置、安装装置和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
US20130135458A1 (en) Alignment method, transfer method and transfer apparatus
CN110364455A (zh) 芯片贴装装置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5359638B (zh) 元件保持状态检测方法及元件安装装置
CN109587969A (zh) 电子零件的安装装置和显示用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16423884A (zh) 3d保护薄膜的制造系统及保护薄膜的粘贴方法
CN110082922B (zh) 基板层叠装置、基板层叠方法及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CN103728302A (zh) 物件外观的自动检测设备
WO2008056418A1 (en) Tcp handl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ositional alignment of connecting terminals in the device
CN103379818A (zh) 抓持吸嘴以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CN104965167A (zh) 电路板自动检测设备
CN104520106A (zh) 用于使印刷版在压印滚筒上定向的方法和设备
WO2021025824A1 (en) Bridg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miconductor die transfer
TWI709835B (zh) 將部件定位在板上期望位置的方法、取放機和用於該取放機的感應器
CN204855735U (zh) 电路板自动检测设备
KR20130090878A (ko) 전자 장치를 입력 매체 및 출력 매체의 구획 내에 배치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비
WO1997022238A1 (en) Component placement machine and method of placing a component on a carrier by means of said component placement machine
CN113380661B (zh) 芯片贴装装置及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12447555B (zh) 电子零件的安装装置
CN212988284U (zh) 非接触式检测设备
CN105301670B (zh) 一种柔性防漏装多管检测装置
KR101316209B1 (ko) 플렉시블 인쇄회로기판으로의 모듈 접지장치 및 접지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