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18621A - 多联机系统和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联机系统和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18621A
CN116418621A CN202210009906.4A CN202210009906A CN116418621A CN 116418621 A CN116418621 A CN 116418621A CN 202210009906 A CN202210009906 A CN 202210009906A CN 116418621 A CN116418621 A CN 1164186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interface chip
communication
sl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0990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玉维友
李萌
黄永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0990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1862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6289 priority patent/WO202313065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418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186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2012/4026Bus for use in automation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和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该多联机系统包括主机、从机、线控器和用于传输通讯信号的载波总线;主机设置有第一通讯接口芯片,从机设置有第二通讯接口芯片,线控器设置有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和第四通讯接口芯片;主机、从机和线控器均能够向载波总线发送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或者接收来自载波总线的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线控器还能够向载波总线发送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或者接收来自载波总线的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线控器之间可以直接进行通讯,能够提高通讯效率,降低丢包率。

Description

多联机系统和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联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联机系统和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多联机系统中,主机和从机通过一套物理线缆搭建通讯信道,从机与线控器通过单独的物理线缆完成通讯,因此线控器之间要通讯,需要经过内机转发,通讯效率低、时效差且存在较高的丢包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多联机系统和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能够使得线控器之间直接进行通讯,提高通讯效率,且降低丢包风险。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
载波总线,用于传输通讯信号;
主机,所述主机设置有第一通讯接口芯片,所述主机通过所述第一通讯接口芯片向所述载波总线发送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或者接收来自所述载波总线的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
从机,所述从机设置有第二通讯接口芯片,所述从机通过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向所述载波总线发送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或者接收来自所述载波总线的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
线控器,所述线控器设置有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和第四通讯接口芯片,所述线控器通过所述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向所述载波总线发送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或者接收来自所述载波总线的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所述线控器通过所述第四通讯接口芯片向所述载波总线发送频率为F2的通讯信号或者接收来自所述载波总线的频率为F2的通讯信号;
其中,F1为第一载波频率,F2为第二载波频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系统,至少存在如下有益效果:多联机系统包括载波总线、主机、从机和线控器,载波总线用于传输通讯信号,主机、从机和线控器均接入载波总线,主机设置有第一通讯接口芯片,能够发送或者接收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从机设置有第二通讯接口芯片,能够发送或者接收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主机与从机之间可以通过载波总线进行通讯;线控器设置有第三通讯接口芯片,能够发送或者接收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线控器与从机之间可以通过载波总线进行通讯;线控器还设置有第四通讯接口芯片,能够发送或者接收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线控器与线控器之间可以通过载波总线直接进行通讯,不需要经过内机转发,提高了通讯效率,降低了丢包率。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讯接口芯片、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和所述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均连接有第一选频电阻,以使所述第一通讯接口芯片、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和所述第三通讯接口芯片能够发送或者接收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所述第四通讯接口芯片连接有第二选频电阻,以使所述第四通讯接口芯片能够发送或者接收频率为F2的通讯信号。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讯接口芯片、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芯片、所述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和所述第四通讯接口芯片均通过电容与所述载波总线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所述多联机系统包括主机、从机、线控器和用于传输通讯信号的载波总线;所述主机设置有第一通讯接口芯片,所述主机通过所述第一通讯接口芯片向所述载波总线发送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或者接收来自所述载波总线的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所述从机设置有第二通讯接口芯片,所述从机通过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向所述载波总线发送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或者接收来自所述载波总线的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所述线控器设置有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和第四通讯接口芯片,所述线控器通过所述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向所述载波总线发送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或者接收来自所述载波总线的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所述线控器通过所述第四通讯接口芯片向所述载波总线发送频率为F2的通讯信号或者接收来自所述载波总线的频率为F2的通讯信号;
所述方法包括:
将一个所述线控器的频率为F2的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另一个所述线控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包括用于使另一个所述线控器执行相应操作的第一信令和另一个所述线控器的第一地址信息。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多联机系统包括载波总线、主机、从机和线控器,载波总线用于传输通讯信号,主机、从机和线控器均接入载波总线,主机设置有第一通讯接口芯片,能够发送或者接收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从机设置有第二通讯接口芯片,能够发送或者接收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主机与从机之间可以通过载波总线进行通讯;线控器设置有第三通讯接口芯片,能够发送或者接收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线控器与从机之间可以通过载波总线进行通讯;线控器还设置有第四通讯接口芯片,能够发送或者接收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线控器与线控器之间可以通过载波总线直接进行通讯,不需要经过内机转发,提高了通讯效率,降低了丢包率。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线控器的频率为F1的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从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包括使所述从机执行相应操作的第二信令和所述从机的第二地址信息。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从机的频率为F1的第三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机,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包括使所述主机执行相应操作的第三信令和所述主机的第三地址信息。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主机的频率为F1的第四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从机,所述第四控制信号包括使所述从机执行相应操作的第四信令和所述从机的第四地址信息。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通讯接口芯片连接有第二选频电阻,以使所述线控器能够发送或者接收频率为F2的通讯信号,所述将一个所述线控器的频率为F2的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另一个所述线控器,包括:
一个所述线控器通过所述第四通讯接口芯片,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频率调制为F2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中的第一地址信息,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另一个所述线控器;
另一个所述线控器通过所述第四通讯接口芯片,解调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和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均连接有第一选频电阻,以使所述线控器和所述从机能够发送或者接收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所述将所述线控器的频率为F1的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从机,包括:
所述线控器通过所述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频率调制为F1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中的第二地址信息,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从机,以使所述从机通过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芯片,解调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讯接口芯片和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均连接有第一选频电阻,以使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能够发送或者接收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所述将所述从机的频率为F1的第三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机,包括:
所述从机通过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将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的频率调制为F1
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中的第三地址信息,将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机,以使所述主机通过所述第一通讯接口芯片,解调所述第三控制信号。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讯接口芯片和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均连接有第一选频电阻,以使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能够发送或者接收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所述将所述主机的频率为F1的第四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从机,包括:
所述主机通过所述第一通讯接口芯片,将所述第四控制信号的频率调制为F1
根据所述第四控制信号中的第四地址信息,将所述第四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从机,以使所述从机通过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芯片,解调所述第四控制信号。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载波频率与所述第二载波频率的频率间隔大于500kHz。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地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联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联机系统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的子步骤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的子步骤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的子步骤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的子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多联机系统中的通讯网络主要为有线通讯,外机和内机通过一套物理线缆搭建通讯信道,线控器与内机之间另外通过单独的物理线缆进行通讯,即外机只和内机进行通讯,线控器也只和内机进行通讯,而在智能楼宇或智能家居系统中,线控器之间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通讯,则需要经过内机转发,通讯效率低、时效差且存在更高的丢包风险。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提供一种多联机系统和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能够使得线控器之间直接进行通讯,提高通讯效率,且降低丢包风险。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联机系统,该多联机系统包括主机、从机、线控器和载波总线。本发明中F1为第一载波频率,F2为第二载波频率;图2中Ra为第二选频电阻,Rb为第一选频电阻,MCU(Microcontroller Unit)为微控制单元。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系统中,载波总线用于传输通讯信号,也可以用于给主机、从机和线控器供电;主机设置有第一通讯接口芯片,来自载波总线的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可以被主机通过第一通讯接口芯片接收,主机也可以发送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到载波总线上;从机设置有第二通讯接口芯片,从机可以通过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向载波总线发送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或者接收来自载波总线的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主机与从机之间能够在载波总线上搭建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从而进行通讯;线控器设置有第三通讯接口芯片,线控器可以通过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向载波总线发送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或者接收来自载波总线的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线控器与从机之间能够在载波总线上搭建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从而进行通讯;线控器还设置有第四通讯接口芯片,线控器可以通过第四通讯接口芯片向载波总线发送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或者接收来自载波总线的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在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中,线控器可以与从机在载波总线上建立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从机与主机可以在载波总线上建立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而线控器与线控器之间能够在载波总线上搭建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从而使得线控器之间可以直接进行通讯,降低了丢包率,提高了线控器之间的通讯效率,从而提高了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多联机系统中,主机指外机,从机主要指内机,从机也包括新风机等其他非外机设备,该多联机系统可以有一台主机和多台从机,此时多联机系统即为一拖多系统,比如一台主机搭配四台从机,也可以有多台主机和多台从机,比如两台主机搭配六台从机,本实施例不对主机的数量作具体限定,主机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也不对从机的数量作具体限定,从机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讯信号的传输采用差分传输方式,即一个通讯接口芯片通过两根差分信号传输线接入载波总线,在这两根线上都传输信号,这两根线上的信号振幅相同,相位相反,在这两根线上的传输的信号就是差分信号,信号接收端可以通过比较这两个电压的差值来判断发送端发送的逻辑状态。差分传输可以有效地提高信号传输的抗干扰能力,因为一个干扰源几乎相同程度地影响差分信号对的每一端,而电压差异决定信号值,因此可以忽视在两个导体上出现的任何同样干扰,其中差分信号传输线可以采用双绞线。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可以采用RS485电源载波通讯方案,接口芯片选用TITHVD8000,但不限于该接口芯片,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案,只要能够区分不同频段的通讯信号,能够实现线控器与线控器、线控器与从机、从机与主机在同一载波总线上建立通讯信道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主机、从机和线控器都设置有微控制单元,微控制单元可以发出信令,也可以解析并执行来自其他部件的信令,从而使得多联机系统可以正常通讯,多联机系统的功能可以正常运行。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集控器可以同时控制多台内机,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线控器或者部分线控器替换为集控器,通过集控器控制内机,集控器同样设置有第三通讯接口和第四通讯接口,并接入载波总线,使得集控器和集控器之间或者集控器与线控器之间直接进行通讯,达到同样的效果,即提高通讯效率,降低丢包率。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讯接口芯片、第二通讯接口和第三通讯接口均连接有第一选频电阻,第一选频电阻可以使得第一通讯接口、第二通讯接口和第三通讯接口的选频为第一载波频率,从而使得第一通讯接口、第二通讯接口和第三通讯接口能够发送或者接收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第四通讯接口芯片连接有第二选频电阻,第二选频电阻可以使得第四通讯接口的选频为第二载波频率,从而使得第四通讯接口能够发送或者接收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讯接口芯片、第二通讯接口芯片、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和第四通讯接口芯片均通过电容与载波总线连接,使得主机、从机和线控器可以将通讯信号通过电容耦合到载波总线上,从而在载波总线上传输通讯信号。
参照图2和图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该多联机系统包括主机、从机、线控器和载波总线,其中,载波总线用于传输通讯信号,主机设置有第一通讯接口芯片,主机可以通过第一通讯接口芯片向载波总线发送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或者接收来自载波总线的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从机设置有第二通讯接口芯片,从机可以通过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向载波总线发送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或者接收来自载波总线的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主机与从机之间能够在载波总线上搭建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从而进行两者间的通讯;线控器设置有第三通讯接口芯片,线控器可以通过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向载波总线发送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或者接收来自载波总线的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线控器与从机之间能够在载波总线上搭建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从而进行通讯;线控器还设置有第四通讯接口芯片,线控器可以通过第四通讯接口芯片向载波总线发送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或者接收来自载波总线的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即线控器与线控器之间能够在载波总线上搭建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从而直接进行通讯。在一些多联机系统中,比如智能家居系统,线控器之间不可避免地需要互相交流信息,依照本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线控器与线控器进行通讯可以不经过内机转发,而是直接通过第四通讯接口进行通讯,不仅有效地降低了丢包率,同时也提高了通讯效率,减少了无用信息在多联机系统中的载波总线上的传输。
如图3所示,该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00。
步骤S100,将一个线控器的第一控制信号以第二载波频率发送至另一个线控器,第一控制信号包括用于使另一个线控器执行相应操作的第一信令和另一个线控器的第一地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多联机系统中的一个线控器将第一控制信号通过载波总线发送给另一个线控器,第一控制信号的频率为第二载波频率,第一控制信号包括第一信令和第一地址信息,其中第一信令用于使另一个线控器执行相应的操作,第一地址信息是另一个线控器的地址信息,容易理解的是,第一控制信号的目的地址是另一个线控器,即目标线控器,第一控制信号携带有目标线控器的第一地址信息,线控器可以根据第一地址信息,将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另一个线控器。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用集控器代替线控器或者部分线控器,多联机系统还可以有多个集控器,在集控器与集控器之间和/或集控器与线控器之间建立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可以使得集控器与集控器直接进行通讯,集控器与线控器直接进行通讯,提高通讯效率,降低丢包率。对于包括集控器的多联机系统,本实施例提供的通讯方法依然适用,且能够达到相似的有益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得线控器与线控器之间的通讯不受影响,即不会被线控器与内机之间和内机与外机之间的通讯干扰,第一载波频率与第二载波频率之间应当具有一定的间隔,因为两个载波频率过于相近会互相干扰,本实施例中第一载波频率与第二载波频率的间隔大于500KHz,但本实施例不对间隔的频率大小作具体限制,只要能够保证第一载波频率与第二载波频率不互相干涉,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和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能够同时在载波总线上传输即可。
具体地,参照图2和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在该多联机系统中,第四通讯接口芯片连接有第二选频电阻,第二选频电阻可以将第四通讯接口芯片的选频调整为第二载波频率,以使第四通讯接口芯片可以发送或者接收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
如图4所示,图4是图3中步骤S100的子步骤流程图,步骤S100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10和步骤S120。
步骤S110,一个线控器通过第四通讯接口芯片,将第一控制信号的频率调制为第二载波频率。
步骤S120,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中的第一地址信息,将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另一个线控器。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选频电阻连接于线控器的第四通讯接口芯片,可以通过第二选频电阻,将第四通讯接口芯片的选频调整为第二载波频率,从而使得线控器可以通过第四接口芯片发送或者接收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具体地,一个线控器可以通过连接有第二选频电阻的第四通讯接口芯片,将第一控制信号的频率调制为第二载波频率,随后可以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中的第一地址信息,通过载波总线上的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将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另一个线控器,其中第一地址信息即目标线控器的地址信息,目标线控器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可以通过第四通讯芯片解调第一控制信号,从而完成线控器之间的直接通讯,提高通讯效率,有效降低丢包率,目标线控器具有控制处理器,可以解析并执行接收到的第一信令,根据实际需要,线控器可以向内机发送信令,从而使得多联机系统正常运行。
参照图5,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200。
步骤S200,将线控器的第二控制信号以第一载波频率发送至从机,第二控制信号包括使该从机执行相应操作的第二信令和该从机的第二地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多联机系统,线控器与线控器之间能够建立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而线控器与从机之间可以建立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线控器通过该通讯信道发送第一载波频率的第二控制信号至从机。第二控制信号包括第二信令和第二地址信息,第二信令用于使从机执行相应的操作,第二地址信息是目标从机的地址信息,即第二控制信息携带有从机的地址信息,从而可以根据第二地址信息,将第二控制信息发送至目标从机,第一载波频率的第二控制信号可以与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同时在载波总线上传输,提高通讯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与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可以同时在载波总线上传输,为了保证第一载波频率与第二载波频率之间不互相干涉,第一载波频率与第二载波频率的间隔应当大于500KHz,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只要两个载频的间隔能够保证第一载波频率与第二载波频率不互相干涉,都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线控器可以与从机一一匹配,即一个线控器对应一个从机,一个线控器只控制一个对应的从机,线控器的第二控制信号只发送给对应的从机;也可以通过在线控器增加软件模块,使得一个线控器连接多台从机并可以单独控制其中的一台,节省线控器的占用空间;还可以用集控器代替线控器或者代替部分线控器,集控器可以控制多台从机,比如两台、三台或者四台;可以在集控器与从机之间建立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将集控器的控制信号发送给其对应的多台从机,且线控器与线控器之间的通讯、线控器与集控器间的通讯或者集控器与集控器之间的通讯不会受到线控器与从机之间或者集控器与从机之间的通讯信号的干扰。
具体地,参照图2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和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均连接有第一选频电阻,第一选频电阻可以使得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和第三通讯接口芯片的选频为第一载波频率,从而使得线控器可以通过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发送或者接收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从机可以通过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发送或者接收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线控器与从机之间可以建立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如图6所示,图6是图5中步骤S200的子步骤流程图,步骤S200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210和步骤S220。
步骤S210,线控器通过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将第二控制信号的频率调制为第一载波频率。
步骤S220,根据第二控制信号中的第二地址信息,将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从机,以使从机通过第二通讯接口芯片,解调第二控制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线控器通过连接有第一选频电阻的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将第二控制信号的频率调制为第一载波频率,并通过载波总线上的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向从机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从机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可以通过第二通信接口芯片解调第二控制信号,从而完成线控器与从机之间的通讯,第二控制信号可以与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同时在载波总线上传输,提高通讯效率,从机具有控制处理器,可以解析并执行接收到的第二信令,使得多联机系统正常运行。
参照图7,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300。
步骤S300,将从机的第三控制信号以第一载波频率发送至主机,第三控制信号包括使该主机执行相应操作的第三信令和该主机的第三地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的多联机系统,主机与从机之间可以在载波总线上建立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从机可以通过该通讯信道向主机发送第三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的频率为第一载波频率,第三控制信号包括第三信令和该主机的第三地址信息,第三信令用于使该主机执行相应的操作,第三地址信息即该主机的地址信息,可以根据第三地址信息,将第三控制信号发送至该主机,第一载波频率的第三控制信号可以与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同时在载波总线上传输,提高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效率。
具体地,参照图2和图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讯接口芯片和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均连接有第一选频电阻,第一选频电阻可以使得第一通讯接口芯片和第二通讯接口芯片的选频为第一载波频率,从而使得主机可以通过第一通讯接口芯片发送或者接收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从机可以通过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发送或者接收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主机与从机之间可以建立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如图8所示,图8是图7中步骤S300的子步骤流程图,步骤S300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310和步骤S320。
步骤S310,从机通过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将第三控制信号的频率调制为第一载波频率。
步骤S320,根据第三控制信号中的第三地址信息,将第三控制信号发送至主机,以使该主机通过第一通讯接口芯片,解调第三控制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多联机系统,线控器与线控器之间可以在载波总线上建立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线控器与从机之间可以在载波总线上建立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而从机通过连接有第一选频电阻的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将第三控制信号的频率调制为第一载波频率,并根据第三地址信息,通过载波总线上的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向主机发送第三控制信号,第三地址信息即该主机的地址信息,该主机接收到第三控制信号,可以通过第一通讯接口芯片,解调第一载波频率的第三控制信号,从而完成从机与主机的通讯,主机具有控制处理器,可以解析并执行接收到的第三信令,使得多联机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第一载波频率的第三控制信号可以与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同时在载波总线上传输,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效率得以提高。
参照图9,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400。
步骤S400,将主机的第四控制信号以第一载波频率发送至从机,第四控制信号包括使该从机执行相应操作的第四信令和该从机的第四地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多联机系统,线控器与线控器之间可以建立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线控器与从机之间可以建立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主机与从机之间可以在载波总线上建立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主机可以通过该通讯信道向从机发送第四控制信号,第四控制信号的频率为第一载波频率,第四控制信号包括第四信令和该从机的第四地址信息,第四信令用于使该从机执行相应的操作,第四地址信息即该从机的地址信息,可以根据第四地址信息,将第四控制信号发送至该从机,第一载波频率的第四控制信号可以与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同时在载波总线上传输,提高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效率。
具体地,参照图2和图1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讯接口芯片和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均连接有第一选频电阻,第一选频电阻可以使得第一通讯接口芯片和第二通讯接口芯片的选频为第一载波频率,从而使得主机可以通过第一通讯接口芯片发送或者接收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从机可以通过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发送或者接收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主机与从机之间可以在载波总线上建立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
如图10所示,图10是图9中步骤S400的子步骤流程图,步骤S400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410和步骤S420。
步骤S410,主机通过第一通讯接口芯片,将第四控制信号的频率调制为第一载波频率。
步骤S420,根据第四控制信号中的第四地址信息,将第四控制信号发送至从机,以使从机通过第二通讯接口芯片,解调第四控制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主机通过连接有第一选频电阻的第一通讯接口芯片,将第四控制信号的频率调制为第一载波频率,并根据第四地址信息,通过载波总线上的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向从机发送第四控制信号,第四地址信息即该从机的地址信息,该从机接收到第四控制信号,可以通过第二通讯接口芯片,解调第四控制信息,从而完成主机与从机的通讯,从机具有控制处理器,可以解析并执行接收到的第四信令,使得多联机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且第四控制信号的频率为第一载波频率,可以与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在载波总线上同时传输,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效率得以提高。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与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互不干涉,设置两者之间的间隔大于500KHz,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当两个通讯信号的间隔大于500KHz,两个信号之间不会出现严重的干扰,可以正常地进行通讯,完成各自的通讯任务。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不对两者的间隔值作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保证第一载波频率与第二载波频率不互相干涉,使得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和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能够同时在载波总线上传输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基于图2所示出的多联机系统,通讯信号的传输方式可以是差分传输,通讯信号由两根传输线进行传输,两根传输线上的信号振幅相同,相位相反,信号接收端可以通过比较这两个电压的差值来判断发送端发送的逻辑状态,由于一个外来干扰源几乎相同程度地影响差分信号对的每一端,而电压差异决定信号值,因此可以有效减少通讯信号受到的干扰;主机设置有第一通讯接口芯片,从机设置有第二通讯接口芯片,线控器设置有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和第四通讯接口芯片,第一通讯接口芯片、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和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均连接有第一选频电阻,第一选频电阻可以使得第一通讯接口芯片、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和第三通讯接口芯片的选频为第一载波频率,主机、从机和线控器能够发送或者接收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第四通讯接口芯片连接有第二选频电阻,第二选频电阻可以使第四通讯接口芯片的选频为第二载波频率,线控器可以发送或者接收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因此线控器可以与从机在载波总线上建立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从机与主机可以在载波总线上建立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而线控器与线控器之间能够在载波总线上搭建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道,且主机、从机和线控器都各自设置有单独的微控制单元,可以产生控制信令,也可以解析并执行接收到的控制信令。第一载波频率与第二载波频率间隔大于500KHz,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与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不会互相干扰,线控器可以将第一控制信号以第二载波频率发送至另一个线控器,线控器通过第四通讯接口将第一控制信号的频率调制为第二载波频率,另一个线控器则通过第四通讯接口解调第二载波频率的第一控制信号,从而实现线控器之间的直接通讯,减少丢包率,提高通讯效率,线控器可以将第二控制信号以第一载波频率发送至从机,以使从机执行相应的操作,线控器通过第三通讯接口将第二控制信号的频率调制为第一载波频率,从机则通过第二通讯接口解调第一载波频率的第二控制信号,从而完成线控器与从机之间的通讯;从机可以将第三控制信号以第一载波频率发送至主机,以使主机执行相应的操作,从机通过第二通讯接口将第三控制信号的频率调制为第一载波频率,主机则通过第一通讯接口解调第一载波频率的第三控制信号,从而完成从机与主机的通讯;主机可以将第四控制信号发送至从机,以使从机执行相应的操作,主机通过第一通讯接口将第四控制信号的频率调制为第一载波频率,从机则通过第二通讯接口解调第一载波频率的第四控制信号,从而完成主机与从机的通讯;第一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和第二载波频率的通讯信号可以在载波总线上同时传输,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效率得以提高。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2)

1.一种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波总线,用于传输通讯信号;
主机,所述主机设置有第一通讯接口芯片,所述主机通过所述第一通讯接口芯片向所述载波总线发送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或者接收来自所述载波总线的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
从机,所述从机设置有第二通讯接口芯片,所述从机通过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向所述载波总线发送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或者接收来自所述载波总线的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
线控器,所述线控器设置有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和第四通讯接口芯片,所述线控器通过所述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向所述载波总线发送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或者接收来自所述载波总线的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所述线控器通过所述第四通讯接口芯片向所述载波总线发送频率为F2的通讯信号或者接收来自所述载波总线的频率为F2的通讯信号;
其中,F1为第一载波频率,F2为第二载波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讯接口芯片、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和所述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均连接有第一选频电阻,以使所述第一通讯接口芯片、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和所述第三通讯接口芯片能够发送或者接收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所述第四通讯接口芯片连接有第二选频电阻,以使所述第四通讯接口芯片能够发送或者接收频率为F2的通讯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讯接口芯片、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芯片、所述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和所述第四通讯接口芯片均通过电容与所述载波总线连接。
4.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包括主机、从机、线控器和用于传输通讯信号的载波总线;所述主机设置有第一通讯接口芯片,所述主机通过所述第一通讯接口芯片向所述载波总线发送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或者接收来自所述载波总线的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所述从机设置有第二通讯接口芯片,所述从机通过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向所述载波总线发送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或者接收来自所述载波总线的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所述线控器设置有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和第四通讯接口芯片,所述线控器通过所述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向所述载波总线发送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或者接收来自所述载波总线的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所述线控器通过所述第四通讯接口芯片向所述载波总线发送频率为F2的通讯信号或者接收来自所述载波总线的频率为F2的通讯信号;
所述方法包括:
将一个所述线控器的频率为F2的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另一个所述线控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包括用于使另一个所述线控器执行相应操作的第一信令和另一个所述线控器的第一地址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线控器的频率为F1的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从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包括使所述从机执行相应操作的第二信令和所述从机的第二地址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从机的频率为F1的第三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机,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包括使所述主机执行相应操作的第三信令和所述主机的第三地址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主机的频率为F1的第四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从机,所述第四控制信号包括使所述从机执行相应操作的第四信令和所述从机的第四地址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通讯接口芯片连接有第二选频电阻,以使所述线控器能够发送或者接收频率为F2的通讯信号,所述将一个所述线控器的频率为F2的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另一个所述线控器,包括:
一个所述线控器通过所述第四通讯接口芯片,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频率调制为F2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中的第一地址信息,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另一个所述线控器;
另一个所述线控器通过所述第四通讯接口芯片,解调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和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均连接有第一选频电阻,以使所述线控器和所述从机能够发送或者接收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所述将所述线控器的频率为F1的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从机,包括:
所述线控器通过所述第三通讯接口芯片,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频率调制为F1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中的第二地址信息,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从机,以使所述从机通过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芯片,解调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讯接口芯片和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均连接有第一选频电阻,以使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能够发送或者接收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所述将所述从机的频率为F1的第三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机,包括:
所述从机通过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将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的频率调制为F1
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中的第三地址信息,将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机,以使所述主机通过所述第一通讯接口芯片,解调所述第三控制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讯接口芯片和第二通讯接口芯片均连接有第一选频电阻,以使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能够发送或者接收频率为F1的通讯信号,所述将所述主机的频率为F1的第四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从机,包括:
所述主机通过所述第一通讯接口芯片,将所述第四控制信号的频率调制为F1
根据所述第四控制信号中的第四地址信息,将所述第四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从机,以使所述从机通过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芯片,解调所述第四控制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4至9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波频率与所述第二载波频率的频率间隔大于500kHz。
CN202210009906.4A 2022-01-05 2022-01-05 多联机系统和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 Pending CN1164186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9906.4A CN116418621A (zh) 2022-01-05 2022-01-05 多联机系统和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
PCT/CN2022/096289 WO2023130657A1 (zh) 2022-01-05 2022-05-31 多联机系统和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9906.4A CN116418621A (zh) 2022-01-05 2022-01-05 多联机系统和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18621A true CN116418621A (zh) 2023-07-11

Family

ID=87048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09906.4A Pending CN116418621A (zh) 2022-01-05 2022-01-05 多联机系统和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18621A (zh)
WO (1) WO2023130657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72362A1 (en) * 2007-05-25 2010-07-08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Household gateway subsystem and digital household system based on bus
JP2014161580A (ja) * 2013-02-26 2014-09-08 Omron Corp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被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06656267A (zh) * 2017-02-15 2017-05-1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通讯装置及方法
CN108386966A (zh) * 2018-03-08 2018-08-10 上海物麒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室外机连接管配对和识别卡配对的plc组网方法
CN108613258A (zh) * 2018-04-13 2018-10-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空调机组的通信方法
CN111397175A (zh) * 2020-03-30 2020-07-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种控制方式的控制设备、控制方法及空调机组
CN111442511A (zh) * 2020-04-08 2020-07-2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10148594A1 (en) * 2018-04-13 2021-05-20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System,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4900926U (zh) * 2021-05-18 2021-11-26 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 互联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94991A (ja) * 2004-03-31 2005-10-20 Hitachi Ltd 電力線搬送通信装置および電力線搬送通信方法
JP2010010779A (ja) * 2008-06-24 2010-01-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温水器用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温水器
KR100980290B1 (ko) * 2009-10-14 2010-09-07 주식회사 다원센추리 전력선 통신을 이용한 냉난방장치
KR102129294B1 (ko) * 2013-06-28 2020-07-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4949257A (zh) * 2014-03-26 2015-09-30 深圳市富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系统
CN204883353U (zh) * 2015-08-31 2015-12-16 魏歌 基于电力载波的电器控制系统
JP2018011239A (ja) * 2016-07-15 2018-01-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8397861A (zh) * 2018-04-13 2018-08-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器、空调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72362A1 (en) * 2007-05-25 2010-07-08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Household gateway subsystem and digital household system based on bus
JP2014161580A (ja) * 2013-02-26 2014-09-08 Omron Corp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被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06656267A (zh) * 2017-02-15 2017-05-1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通讯装置及方法
CN108386966A (zh) * 2018-03-08 2018-08-10 上海物麒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室外机连接管配对和识别卡配对的plc组网方法
CN108613258A (zh) * 2018-04-13 2018-10-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空调机组的通信方法
US20210148594A1 (en) * 2018-04-13 2021-05-20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System,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397175A (zh) * 2020-03-30 2020-07-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种控制方式的控制设备、控制方法及空调机组
CN111442511A (zh) * 2020-04-08 2020-07-2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4900926U (zh) * 2021-05-18 2021-11-26 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 互联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30657A1 (zh) 2023-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96483A1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中机组间的通信方法
US6516952B1 (en) Dual mode serializer-deserializer for data networks
CN104317765B (zh) 一种基于串口通讯的一对多通讯系统和实现方法
CN101086367A (zh) 一拖多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19196484A1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中机组间的通信方法
CN106200454B (zh) 一种多mcu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2331074B (zh) 空调控制的实现方法和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EP2388960B1 (en) Intelligent bus address self-configuration in a multi-module system
CN102893649A (zh) 中继装置、接收装置、发送装置、以及中继方法
CN102136928B (zh) 拓扑发现方法及装置
CN110572306B (zh) 一种具有自组网的有线智能家居系统及其自组网的方法
WO2019196477A1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机组的通信方法
CN113891183A (zh) 一种双向互动型通信波特率自适应方法
CN101631148A (zh) 串行通信协议中地址动态分配的通信方法
CN207968522U (zh) 一种实现多主通信方式的rs485总线驱动电路
CN103984306B (zh) 一种用于电源模块的通讯系统
CN207853917U (zh) 一种从机、通讯扩展卡及组网系统
CN111585791B (zh) 一种数据同步配置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6418621A (zh) 多联机系统和多联机系统的通讯方法
CN113270060A (zh) 图像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显示控制器、显示屏控制系统
CN208015725U (zh) 多联机系统
CN109474532B (zh) 一种RapidIO交换设备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3368944A (zh) 一种内存共享网络架构及其协议规范
CN113961496A (zh) 通信电路系统、方法、芯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253652A (zh) 一种机组的通信控制装置、方法和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