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13371A - 气相色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相色谱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413371A CN116413371A CN202211614666.7A CN202211614666A CN116413371A CN 116413371 A CN116413371 A CN 116413371A CN 202211614666 A CN202211614666 A CN 202211614666A CN 116413371 A CN116413371 A CN 1164133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n
- column
- heater
- tubular member
- rotation ax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17 gas chromatograph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016 vapo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159 carrier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34 vap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50—Conditioning of the sorbent material or stationary liquid
- G01N30/52—Physical parameters
- G01N30/54—Temperatur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38—Flow patter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06—Preparation
- G01N30/12—Preparation by evaporatio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0—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temperatur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2030/022—Column chromatography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eparation mechanism
- G01N2030/025—Gas chromatography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0—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temperature
- G01N2030/3084—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temperature ove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相色谱装置,其能够使柱温箱内的空气高效地循环。气相色谱装置(10)具备柱温箱(12)、加热器(42)、风扇(38)以及筒状构件(40)。柱温箱(12)收纳柱(24)。加热器(42)对柱温箱(12)内进行加热。风扇(38)具有在柱温箱(12)内以旋转轴线(38a)为中心地旋转的叶片(38b),向在沿着该旋转轴线(38a)的方向即轴线方向上设置的柱(24)输送风。筒状构件(40)在轴线方向上从柱(24)分离,通过沿着风扇(38)的叶片(38b)的旋转方向包围该风扇(38)的外周而收纳风扇(38)的至少局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相色谱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那样的气相色谱装置中,在柱温箱内设有用于搅拌该柱温箱内的空气的风扇。另外,在柱温箱内设有加热器和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2050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气相色谱装置中,例如在对柱温箱内进行加热时,在柱温箱的供气口和排气口封闭的状态下一并使用风扇和加热器。在该情况下,柱温箱内的空气一边循环,该空气一边被加热,因此柱温箱内被加热。另外,当柱温箱内被加热时,柱也随之被加热。
另外,例如在对柱温箱内进行冷却时,停止加热器的使用,在柱温箱的供气口和排气口开放的状态下使用风扇。在该情况下,从供气口吸入到柱温箱内的空气在柱温箱内循环,夺取该柱温箱内的热。然后,夺取了柱温箱内的热的空气从排气口排出。由此,柱温箱内被冷却。另外,当柱温箱内被冷却时,柱也随之被冷却。
这样,在气相色谱装置中,伴随着柱温箱内的加热、冷却而使用风扇,但由风扇产生的风容易在远离风扇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径向)上扩散。因此,由风扇产生的风在轴线方向上的速度分量较小,其结果为,柱温箱内的空气的循环需要时间。
另外,在柱温箱内设置多个柱的情况下等,有时增大柱温箱内的容积。在这样增大柱温箱内的容积的情况下,为了使柱温箱内的温度分布均匀,需要使柱温箱内的空气高效地循环。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柱温箱内的空气高效地循环的气相色谱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1方案是具备柱温箱、加热器、风扇以及筒状构件的气相色谱装置。所述柱温箱收纳柱。所述加热器对所述柱温箱内进行加热。所述风扇具有在所述柱温箱内以旋转轴线为中心地旋转的叶片,向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即轴线方向上设置的所述柱输送风。所述筒状构件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从所述柱分离,通过沿着所述叶片的旋转方向包围所述风扇的外周而收纳该风扇的至少局部。
本发明的第2方案是具备柱温箱、加热器、风扇以及整流构件的气相色谱装置。所述柱温箱收纳柱。所述加热器对所述柱温箱内进行加热。所述风扇具有在所述柱温箱内以旋转轴线为中心地旋转的叶片,向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即轴线方向上设置的所述柱输送风。所述整流构件将由所述风扇产生的风整流成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的风的流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柱温箱内的空气高效地循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气相色谱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局部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风扇及其周边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筒状构件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筒状构件的结构的另一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筒状构件的结构的又一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6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气相色谱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局部的概略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6的整流构件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主视图。
图8是表示图6的气相色谱装置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气相色谱装置;12、柱温箱;24、柱;38、风扇;38a、旋转轴线;38b、叶片;40、筒状构件;40a、圆筒部;40b、凸缘部;42、加热器;50、整流构件;51、通气口;54、筒状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1.气相色谱装置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气相色谱装置10的结构的一例的局部的概略剖视图。气相色谱装置10具备能够调温的柱温箱12。在柱温箱12设有供气口14和排气口16。另外,在柱温箱12设有开闭供气口14的供气风门18和开闭排气口16的排气风门20。
另外,气相色谱装置10具备试样导入部22、柱24、检测器26以及温度传感器28等,它们设于柱温箱12内。具体来说,试样导入部22和检测器26的局部设于柱温箱12内。
试样导入部22是用于向柱24导入载气和试样气体的试样导入单元,设有隔板(省略图示)。另外,在试样导入部22的内部形成有试样气化室22a。
进而,试样导入部22具备加热器(省略图示)。向试样气化室22a导入的液体试样利用该加热器而气化,成为试样气体。不过,试样不限于液体,也可以是固体或气体。
进而,气体供给流路30和分流流路32与试样气化室22a连通。气体供给流路30是用于向试样导入部22的试样气化室22a内供给载气的流路。
分流流路32是用于在通过分流导入法向柱24内导入载气和试样气体时,将试样气化室22a内的气体(载气和试样气体的混合气体)的一部分以预定的分流比向外部排出的流路。
也就是说,利用试样导入部22,使试样气体与载气一起向柱24内导入。另外,当试样气体相对于柱24导入时,在该试样气体中含有的试样成分被柱24按成分分离。此外,柱24是通用的柱。
另外,如果能够从试样导入部22向柱24导入试样,则向试样导入部22供给的试样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进而,关于试样导入部22,适当地使用适合于试样的形态的种类。例如,如果向试样导入部22供给的试样是气体,则作为试样导入部22,使用未形成试样气化室22a的种类的试样导入部。
检测器26是为了依次检测由柱24分离得到的各种成分而设置的。检测器26例如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构成。另外,温度传感器28是为了检测柱温箱12内的温度而设置的。
2.风扇及其周边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气相色谱装置10除了柱24等以外,还具备驱动部34、传递机构36、风扇38、筒状构件40以及加热器42等。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风扇38及其周边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另外,图2表示从传递机构36侧观察的风扇38等。以下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风扇38及其周边的结构进行说明。
驱动部34是通用的马达,传递机构36是将由驱动部34产生的旋转力向风扇38传递的机构。
风扇38是通用的风扇,设于柱温箱12内。另外,风扇38在柱温箱12内以旋转轴线38a为中心地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扇38是具有以旋转轴线38a为中心而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叶片38b的螺旋桨式风扇。风扇38以旋转轴线38a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此外,由于风扇38具有多个叶片38b,因此风扇38以旋转轴线38a为中心地旋转也指风扇38的叶片38b以旋转轴线38a为中心地旋转。
如图1所示,利用风扇38向在沿着旋转轴线38a的方向(轴线方向)上设置的柱24输送风。不过,在风扇38是螺旋桨式风扇的情况下,由风扇38产生的风容易在远离风扇38的旋转轴线38a的方向(径向)上扩散。
筒状构件40是为了收纳风扇38而设置的。筒状构件40通过沿着风扇38的叶片38b的旋转方向包围风扇38的外周而收纳风扇38的至少局部。筒状构件40例如由与旋转轴线38a正交的截面为圆形的圆筒状的构件构成,通过以风扇38的旋转轴线38a为中心配置于同轴上,而呈圆环状包围风扇38的外侧。风扇38的叶片38b的端部与筒状构件40的内周面接近。
不过,筒状构件40的与旋转轴线38a正交的截面不限于圆形,也可以是矩形等其他形状。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筒状构件40收纳风扇38整体。即,风扇38设置为在沿着旋转轴线38a的轴线方向上不从筒状构件40露出。
另外,筒状构件40在轴线方向上从柱24分离。也就是说,柱24在柱温箱12内配置于筒状构件40外。另外也可以说,柱24相对于筒状构件40在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具体来说,柱24在由风扇38产生的风的下游侧相对于筒状构件40隔开间隔地配置。作为安全对策,也可以在筒状构件40与柱24之间设置用于防止使用者误触碰风扇38的网或格子等。
加热器42是为了对柱温箱12内进行加热而设置的。在图1和图2所示的例子中,加热器42在筒状构件40的外周沿着风扇38的叶片38b的旋转方向设于该筒状构件40。即,加热器42通过安装于筒状构件40的外侧而与筒状构件40一体地构成。加热器42例如包括通过卷绕金属线而形成的线圈(省略图示),通过对该线圈进行通电而发热。加热器42设置为在沿着旋转轴线38a的轴线方向上不从筒状构件40露出。不过,加热器42不限于包括线圈的结构,也可以是沿着筒状构件40的外周设置有圆环状或圆弧状的发热体的结构。
在这样的气相色谱装置10中,例如在供气口14和排气口16封闭的状态下,如果并用风扇38和加热器42,则柱温箱12内的空气循环,同时该空气由加热器42加热。因而柱温箱12内被加热,柱24也同样被加热。此外,关于加热器42的控制,可以基于温度传感器28的检测温度而进行。
另一方面,在停止加热器42的使用并且供气口14和排气口16开放的状态下,当使用风扇38时,从供气口14吸入的空气在柱温箱12内循环,夺取该柱温箱12内的热。然后,夺取了柱温箱12内的热的空气从排气口16排出。因而,柱温箱12内被冷却,柱24也同样被冷却。此外,关于用于开闭供气口14和排气口16的供气风门18和排气风门20的动作,也可以基于温度传感器28的检测温度来控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如上所述筒状构件40包围风扇38的外周,因此抑制在风扇38的叶片38b的端部产生的翼尖涡流。因而,由风扇38产生的风不易在远离风扇38的旋转轴线38a方向(径向)上扩散,从而抑制该风在轴线方向上的速度分量的减少。
因而,利用筒状构件40,能够使柱温箱12内的空气高效地循环。另外,因此利用筒状构件40能够高效地进行柱温箱12内的加热或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抑制翼尖涡流的产生,也就是说,为了更高效地进行柱温箱12内的空气循环,而将风扇38配置为相对于筒状构件40不朝向由该风扇38产生的风的下游侧突出。具体来说,至少叶片38b的端部配置为相对于筒状构件40不朝向由风扇38产生的风的下游侧突出。
另一方面,风扇38也可以相对于筒状构件40朝向由风扇38产生的风的上游侧突出。不过,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在筒状构件40收纳有风扇38的局部。即,也可以是,叶片38b的端部的局部相对于筒状构件40朝向由风扇38产生的风的上游侧突出。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加热器42如上所述地设于筒状构件40的外周,因此筒状构件40介于柱24的至少局部与加热器42之间。由此抑制了由加热器42产生的辐射热向柱24的至少局部的传递。
3.筒状构件的结构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筒状构件40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筒状构件40的结构的另一例的概略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筒状构件40的结构的又一例的概略剖视图。
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筒状构件40具体来说包括圆筒部40a和凸缘部40b。圆筒部40a通过沿着风扇38的叶片38b的旋转方向包围风扇38的外周,而收纳风扇38的至少局部。
凸缘部40b设置为从圆筒部40a的由风扇38产生的风的下游侧的端部向外侧突出。凸缘部40b是与圆筒部40a配置于同轴上的圆环状的构件,其外径比圆筒部40a的外径大。在筒状构件40中,圆筒部40a和凸缘部40b可以通过将分别的构件结合而形成,也可以由一个构件形成。
具体来说,加热器42在圆筒部40a的外周沿着风扇38的叶片38b的旋转方向设于该圆筒部40a。即,加热器42通过安装于圆筒部40a的外侧而与圆筒部40a一体地构成。另外,加热器42隔着凸缘部40b与柱24相对,由此,凸缘部40b介于柱24与加热器42之间。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圆筒部40a沿着轴线方向笔直地延伸。也就是说,在轴线方向上,圆筒部40a的内径和外径不发生变化。另外,在圆筒部40a的外周,该圆筒部40a与凸缘部40b所成的角是直角。
图4所示的筒状构件40与图3所示的筒状构件40相比,与圆筒部40a和凸缘部40b的分界对应的部分的周边带有圆度。即,圆筒部40a的内周面经由弯曲面与凸缘部40b连续。此外,在图4所示的筒状构件40中,圆筒部40a和凸缘部40b由一个构件形成。
不过,在图3和图4所示的那样的筒状构件40中,在圆筒部40a的外周,该圆筒部40a与凸缘部40b所成的角也可以是钝角。即,也可以是,凸缘部40b以随着朝向顶端去而逐渐接近由风扇38产生的风的下游侧(柱24侧)的方式倾斜。不过,在该情况下,圆筒部40a与凸缘部40b所成的角为加热器42能够隔着凸缘部40b与柱24相对的程度。
进而,如图5所示,筒状构件40也可以是喇叭口形状。在筒状构件40是喇叭口形状的情况下,圆筒部40a的内径和外径随着接近由风扇38产生的风的下游侧(柱24侧)而增大。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圆筒部40a的外周,该圆筒部40a与凸缘部40b所成的角为钝角。进而,凸缘部40b以随着朝向顶端去而逐渐接近由风扇38产生的风的下游侧(柱24侧)的方式倾斜。不过,圆筒部40a与凸缘部40b所成的角为加热器42能够隔着凸缘部40b与柱24相对的程度。
另外,与图3和图4所示的例子同样地也可以是凸缘部40b沿着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结构。例如在筒状构件40是喇叭口形状的情况下,与图4所示的例子同样地,与圆筒部40a和凸缘部40b的分界对应的部分的周边也可以带有圆度。即,也可以是,圆筒部40a的内周面经由弯曲面与凸缘部40b连续。
圆筒部40a在与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介于柱24的至少局部与加热器42之间,从而抑制由加热器42产生的辐射热向柱24的传递。另外,凸缘部40b在轴线方向上介于柱24的剩余部分与加热器42之间,从而抑制由加热器42产生的辐射热相向柱24的传递。也就是说,在筒状构件40包括圆筒部40a和凸缘部40b的情况下,抑制由加热器42产生的辐射热向柱24整体的传递。
这样,如果利用筒状构件40抑制由加热器42产生的辐射热向柱24的传递,则伴随着柱温箱12内的加热而加热柱24时,能够抑制该柱24的温度产生偏差。
此外,如果筒状构件40是喇叭口形状,则能进一步抑制在风扇38的叶片38b的端部产生的翼尖涡流。也就是说,能够进一步高效地进行柱温箱12内的空气循环。因而,筒状构件40的形状优选为喇叭口形状。
另外,如果仅考虑抑制由风扇38产生的风向径向的扩散这一观点,则加热器42也可以不设于筒状构件40。例如,加热器42可以设于柱温箱12内的其他位置,也可以设于柱温箱12外。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筒状构件40中收纳有风扇38,而柱24等未收纳于筒状构件40中。在柱温箱12内,筒状构件40外比筒状构件40内明亮且宽敞,因此在筒状构件40内未收纳柱24等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柱温箱12内的作业,具体来说进行柱24的更换等。
4.其他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气相色谱装置10的结构的一例的局部的概略剖视图。在该气相色谱装置10中,仅风扇38的周边结构与图1的例子不同,其他结构与图1的例子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在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图6的例子中,在风扇38与柱24之间设有加热器42。即,加热器42配置于由风扇38产生的风的下游侧,在更下游侧配置有柱24。加热器42例如形成为网眼状或漩涡状,以相对于风扇38的叶片38b在前方相对的方式配置。
进而,在图6的例子中,在加热器42与柱24之间设有整流构件50。整流构件50在沿着风扇38的旋转轴线38a的方向(轴线方向)上从柱24分离。在整流构件50形成有通气口51,由风扇38产生的风通过经过通气口51而被整流并向柱24引导。不过,加热器42不限于设于风扇38与整流构件50之间,也可以设于整流构件50与柱24之间或设于其他位置。
由风扇38产生的风通过经过整流构件50的通气口51而整流成以旋转轴线38a为中心的风的流动。“以旋转轴线38a为中心的风的流动”例如是指以旋转轴线38a为中心回转的风的流动,可以是呈螺旋状回转的风的流动等。
整流构件50例如是板状的构件,作为划分柱温箱12内的空间的划分壁而发挥功能。即,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利用整流构件50划分为配置有风扇38的第1空间和配置有柱24的第2空间,第1空间与第2空间经由通气口51连通。在该情况下,加热器42可以配置于第1空间,也可以配置于第2空间。不过,不限于柱温箱12内的空间被整流构件50完全划分的结构,也可以在整流构件50的周围设有其他通气口。
图7是表示图6的整流构件50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主视图。在该例中,在板状的整流构件50的中央部以风扇38的旋转轴线38a为中心呈放射状形成有多个通气口51。
多个通气口51形成为分别从整流构件50的中心部52(旋转轴线38a上的部分)呈圆弧状弯曲地延伸,由此形成为以旋转轴线38a为中心的涡状。具体来说,通过圆弧状的肋53从中心部52形成为放射状,从而在各肋53之间形成圆弧状的通气口51。
不过,整流构件50只要是能够将由风扇38产生的风整流成以旋转轴线38a为中心的风的流动的形状,则不限于图7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另外,由整流构件50生成的以旋转轴线38a为中心的风的流动相对于旋转轴线38a可以是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
图8是表示图6的气相色谱装置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在该例中,仅设有将由风扇38产生的风向整流构件50引导的筒状构件54这一点与图6的例子不同,对于其他结构与图6的例子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在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详细的说明。
筒状构件54沿着叶片38b覆盖风扇38的外周。具体来说,筒状构件54的近前侧(上游侧)的端部相对于叶片38b在径向上相对,后侧(下游侧)的端部与整流构件50接近或连接。由此,风扇38的至少局部被筒状构件54覆盖,由风扇38产生的风经由该筒状构件54内的空间(风洞)向整流构件50引导。
筒状构件54不限于覆盖风扇38的全部的结构,也可以是仅覆盖局部的结构。筒状构件54优选为相对于叶片38b的顶端接近,但不限于此,例如筒状构件54也可以沿着柱温箱12的内表面设置。另外,筒状构件54不限于圆筒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在图8的例子中,加热器42设于筒状构件54的内侧,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加热器42设于筒状构件54的外侧的结构。
5.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上述的多个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是以下方案的具体例。
(第1项)可以是,一个方案的气相色谱装置具备:
柱温箱,其收纳柱;
加热器,其对所述柱温箱内进行加热;
风扇,其具有在所述柱温箱内以旋转轴线为中心地旋转的叶片,向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即轴线方向上设置的所述柱输送风;以及
筒状构件,其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从所述柱分离,通过沿着所述叶片的旋转方向包围所述风扇的外周而收纳该风扇的至少局部。
根据第1项所述的气相色谱装置,由风扇产生的风不易在远离风扇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扩散,能够使柱温箱内的空气高效地循环。另外,在对柱温箱内进行加热或冷却时,利用风扇使柱温箱内的空气循环。因而,如果能够使柱温箱内的空气高效地循环,则能够高效地对柱温箱内进行加热或冷却。
(第2项)根据第1项所述的气相色谱装置,
也可以是,所述风扇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筒状构件不朝向由该风扇产生的风的下游侧突出。
根据第2项所述的气相色谱装置,由风扇产生的风不易在远离风扇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进一步扩散,因此能够使柱温箱内的空气更高效地循环。
(第3项)根据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气相色谱装置,
也可以是,所述加热器在所述筒状构件的外周沿着所述叶片的旋转方向设于该筒状构件。
根据第3项所述的气相色谱装置,抑制了由加热器产生的辐射热向柱的至少局部的传递。另外,如果抑制了由加热器产生的辐射热向柱的传递,则在伴随着柱温箱的加热对柱进行加热时,能够抑制该柱的温度产生偏差。
(第4项)根据第3项所述的气相色谱装置,也可以是,
所述筒状构件包括圆筒部和凸缘部,
所述圆筒部通过沿着所述叶片的旋转方向包围所述风扇的外周而收纳该风扇的至少局部,
所述凸缘部设置为从所述圆筒部的由所述风扇产生的风的下游侧的端部向外侧突出,
所述加热器在所述圆筒部的外周沿着所述叶片的旋转方向设于该圆筒部,并且隔着所述凸缘部与所述柱相对。
根据第4项所述的气相色谱装置,抑制了由加热器产生的辐射热向柱整体的传递。另外,因此在伴随着柱温箱的加热对柱进行加热时,能够进一步抑制该柱的温度产生偏差。
(第5项)根据第4项所述的气相色谱装置,
也可以是,所述筒状构件是喇叭口形状。
根据第5项所述的气相色谱装置,进一步抑制在风扇的叶片的端部产生的翼尖涡流,因此能够使柱温箱内的空气更高效地循环。
(第6项)也可以是,一个方案的气相色谱装置具备:
柱温箱,其收纳柱;
加热器,其对所述柱温箱内进行加热;
风扇,其具有在所述柱温箱内以旋转轴线为中心地旋转的叶片,向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即轴线方向上设置的所述柱输送风;以及
整流构件,其将由所述风扇产生的风整流成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的风的流动。
根据第6项所述的气相色谱装置,由风扇产生的风被整流成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风的流动,因此轴线方向上的风的比例增加,柱温箱内的空气的搅拌效率提高。其结果为,能够使柱温箱内的空气高效地循环,因此能够使柱温箱内的空气的温度分布均匀。另外,由于轴线方向上的风的比例增加,因此即使风扇的转速降低,也能够使柱温箱内的空气的温度分布均匀。因而,有助于风扇的长寿命化、低耗电化、低噪音化,并且能够提高柱温箱内的冷却效率,因此还有助于冷却时间的缩短。
(第7项)根据第6项所述的气相色谱装置,
也可以是,该气相色谱装置还具备筒状构件,该筒状构件通过沿着所述叶片的旋转方向包围所述风扇的外周而收纳该风扇的至少局部,将由所述风扇产生的风向所述整流构件引导。
根据第7项所述的气相色谱装置,能够将由风扇产生的风高效地向整流构件引导,因此能够产生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强风的流动。因而,柱温箱内的空气的搅拌效率进一步提高,能够使柱温箱内的空气更高效地循环。
(第8项)根据第6项或第7项所述的气相色谱装置,
也可以是,所述整流构件具有形成为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的涡状的通气口。
根据第8项所述的气相色谱装置,借助形成为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涡状的通气口,能够将由风扇产生的风高效地变换为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风的流动。
Claims (8)
1.一种气相色谱装置,其中,该气相色谱装置具备:
柱温箱,其收纳柱;
加热器,其对所述柱温箱内进行加热;
风扇,其具有在所述柱温箱内以旋转轴线为中心地旋转的叶片,向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即轴线方向上设置的所述柱输送风;以及
筒状构件,其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从所述柱分离,通过沿着所述叶片的旋转方向包围所述风扇的外周而收纳该风扇的至少局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相色谱装置,其中,
所述风扇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筒状构件不朝向由该风扇产生的风的下游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相色谱装置,其中,
所述加热器在所述筒状构件的外周沿着所述叶片的旋转方向设于该筒状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相色谱装置,其中,
所述筒状构件包括圆筒部和凸缘部,
所述圆筒部通过沿着所述叶片的旋转方向包围所述风扇的外周而收纳该风扇的至少局部,
所述凸缘部设置为从所述圆筒部的由所述风扇产生的风的下游侧的端部向外侧突出,
所述加热器在所述圆筒部的外周沿着所述叶片的旋转方向设于该圆筒部,并且隔着所述凸缘部与所述柱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相色谱装置,其中,
所述筒状构件是喇叭口形状。
6.一种气相色谱装置,其中,该气相色谱装置具备:
柱温箱,其收纳柱;
加热器,其对所述柱温箱内进行加热;
风扇,其具有在所述柱温箱内以旋转轴线为中心地旋转的叶片,向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即轴线方向上设置的所述柱输送风;以及
整流构件,其将由所述风扇产生的风整流成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的风的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相色谱装置,其中,
该气相色谱装置还具备筒状构件,该筒状构件通过沿着所述叶片的旋转方向包围所述风扇的外周而收纳该风扇的至少局部,将由所述风扇产生的风向所述整流构件引导。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气相色谱装置,其中,
所述整流构件具有形成为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的涡状的通气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001367 | 2022-01-07 | ||
JP2022-001367 | 2022-01-07 | ||
JP2022-091311 | 2022-06-06 | ||
JP2022091311A JP2023101373A (ja) | 2022-01-07 | 2022-06-06 |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13371A true CN116413371A (zh) | 2023-07-11 |
Family
ID=87048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614666.7A Pending CN116413371A (zh) | 2022-01-07 | 2022-12-13 | 气相色谱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221289A1 (zh) |
CN (1) | CN116413371A (zh) |
-
2022
- 2022-12-13 CN CN202211614666.7A patent/CN116413371A/zh active Pending
- 2022-12-16 US US18/082,912 patent/US20230221289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221289A1 (en) | 2023-07-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674753B2 (ja) | 電動冷却剤ポンプ | |
JP5342023B2 (ja) | 暖房器具用の組み込みのバーナーを備えたドア | |
US4473000A (en) | Air blower with air directing vanes | |
EP2943726B1 (en) | Air handling unit | |
KR200484535Y1 (ko) | 흡기공을 포함하는 터보 블로워 | |
JP6378723B2 (ja) | 遠心分離機 | |
US20140092556A1 (en) | Integrated Blower Diffuser and Heat Exchanger for Electronics Enclosure | |
KR20210114300A (ko) | 에어 서큘레이터 | |
JP2008280928A (ja) | 送風装置 | |
JP2022023844A (ja) | 斜流ファンモジュール及び斜流ファン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る携帯用空気浄化機 | |
CN116413371A (zh) | 气相色谱装置 | |
JP2005246371A (ja) | 気体混合装置 | |
JP7515231B2 (ja) | 紫外線照射装置およびオゾン生成器 | |
KR910000119B1 (ko) | 발전기 냉각 시스템용 팬확산기 및 수집기와 그 조합체 | |
JP2023101373A (ja) |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装置 | |
BR9915091A (pt) | Sistema de geração de energia | |
US11255335B2 (en) | Blower assembly for use in an air hand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 |
KR101396137B1 (ko) | 환기풍력을 이용한 발전장치 | |
KR101614661B1 (ko) | 전력조절 항온 열풍기 | |
RU2049296C1 (ru) | Шахтная печь для химико-термической обработки | |
CN112392761B (zh) | 离心风机及空气调节装置 | |
EP2410258A1 (en) | Space heater of the ventilation type | |
JP6364329B2 (ja) | 送風装置 | |
KR100971196B1 (ko) | 자동차 송풍장치용 인렛링 | |
KR102420181B1 (ko) | 무냉매 냉방장치용 냉각터빈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