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12552A - 一种空调器及除霜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及除霜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12552A
CN116412552A CN202111662321.4A CN202111662321A CN116412552A CN 116412552 A CN116412552 A CN 116412552A CN 202111662321 A CN202111662321 A CN 202111662321A CN 116412552 A CN116412552 A CN 1164125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ection
port
way valve
pip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623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
李松
王小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6232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125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12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125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three four-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7/00Detail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 F25B2347/02Details of defrost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除霜控制方法,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在第一管段除霜的条件下,第一四通阀导通压缩机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连通、第一连接管与压缩机的出口;第二四通阀导通第一换热器与第一管段第二连接管与第二管段;第三四通阀导通第一管段与第二连接管、第二管段与第一连接管;在第二管段除霜的条件下,第一四通阀导通压缩机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第一连接管与压缩机的出口;第二四通阀导通第一换热器与第二管段、第二连接管与第一管段;第三四通阀导通第二管段与第二连接管、第一管段与第一连接管。能够在保证室内温度的同时达到第二换热器除霜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及除霜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及除霜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器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空调器常用的主要是制热模式及制冷模式,在冬季长时间运行制热模式,很容易造成室外机的换热器出现结霜的情况,导致整个空调器制热效果不佳,特别是在北方冬季环境下,低温环境下制热效果本来就较差,若室外机的换热器在结霜,则会导致制热效果基本丧失。为了能够尽快除霜,大多数空调器采用逆循环除霜,采用逆除霜时房间内温度波动较大,导致用户体验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除霜的同时保证用户体验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及除霜控制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四通阀、压缩机、第二换热器、第一膨胀阀、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室内,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室外,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一管段及第二管段,所述第一膨胀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管上,所述第一四通阀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及出口、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及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分别与第二连接管的一端、所述第一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一四通阀的一端、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及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四通阀分别与所述第一管段远离所述第二四通阀的一端、所述第二管段远离所述第二四通阀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二四通阀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一四通阀的一端连接;
在所述第一管段除霜的条件下,所述第一四通阀导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所述第二四通阀导通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二管段;所述第三四通阀导通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一连接管;
在所述第二管段除霜的条件下,所述第一四通阀导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所述第二四通阀导通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管段、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三四通阀导通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一连接管。
设置室外的第二换热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段及第二管段,在第一管段除霜的条件下,压缩机的出口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换热介质通过第一四通阀进入到设置在室内的第一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换热后形成较高温高压的换热介质,再通过第二四通阀进入到第一管段内,对第一管段除霜换热后形成低温高压的换热介质,再经过第一膨胀阀节流后形成低温低压的换热介质,通过第二管段换热后形成高温低压的换热介质最终流回至压缩机中。也就是说,在第一管段除霜的条件下,第一管段与第一换热器的工作原理相同,空调器在对室内空气制热的同时还可以对第一管段除霜,即利用换热介质的余热对第一管段进行除霜,在除霜的同时能够保证室内环境温度不下降,在除霜的同时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同样的,在第二管段除霜的条件下,压缩机的出口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换热介质进入到设置在室内的第一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换热后形成较高温高压的换热介质,再进入到第二管段内,对第二管段除霜换热后形成低温高压的换热介质,再经过第一膨胀阀节流后形成低温低压的换热介质,再通过第一管段换热后形成高温低压的换热介质最终流回至压缩机中。也就是说,在第二管段除霜的条件下,第二管段与第一换热器的工作原理相同,空调器在对室内空气制热的同时还可以对第二管段除霜,即利用换热介质的余热对第二管段进行除霜,在除霜的同时能够保证室内环境温度不下降,在除霜的同时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也就是说,在第一管段除霜的条件下,空调器在对室内空气制热的同时能够对第一管段除霜。在第二管段除霜的条件下,空调器在对室内空气制热的同时能够对第二管段除霜。能够在保证室内温度的同时达到第二换热器除霜的目的。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三连接管及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一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一四通阀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第二四通阀连接,所述第二膨胀阀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管上;
在所述第一管段除霜的条件下及所述第二管段除霜的条件下,所述第二膨胀阀的开启至最大开度,所述第一膨胀阀开启至第一预设开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开度小于所述第一膨胀阀最大开度的一半;
在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的条件下,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开启至最大开度,所述第二膨胀阀开启至第二预设开度;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开度小于所述第二膨胀阀最大开度的一半。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四通阀包括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及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一管段连接,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管段连接;
在所述第一管段除霜的条件下,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
在所述第二管段除霜的条件下,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
在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的条件下,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及所述第四阀口连通。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四通阀包括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第三连接口及第四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第一管段连接,所述第四连接口与所述第二管段连接;
在所述第一管段除霜的条件下,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三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四连接口连通;
在所述第二管段除霜的条件下,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四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三连接口连通;
在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的条件下,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口连通,所述第四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口连通。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四通阀包括第一导通口、第二导通口、第三导通口及第四导通口,所述第一导通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导通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三导通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第四导通口与第一连接管连通;
在所述第一管段除霜的条件下、所述第二管段除霜的条件下及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导通口与所述第四导通口连通,所述第二导通口与所述第三导通口连通。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的条件下,所述第二四通阀分别导通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一管段、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管段导通,所述第三四通阀分别导通所第一管段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霜控制方法,应用于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四通阀、压缩机、第二换热器、第一膨胀阀、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室内,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室外,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一管段及第二管段,所述第一膨胀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管上,所述第一四通阀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及出口、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及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分别与第二连接管的一端、所述第一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一四通阀的一端、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及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四通阀分别与所述第一管段远离所述第二四通阀的一端、所述第二管段远离所述第二四通阀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二四通阀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一四通阀的一端连接;
所述除霜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除霜指令;
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导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导通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连接管及所述第二管段;控制所述第三四通阀导通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一连接管;
接收第二除霜指令;
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导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导通所述第一换热器与及所述第二管段、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一管段;控制所述第三四通阀导通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一连接管。
第二方面提供的除霜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与第一方面提供的空调器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三连接管及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一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一四通阀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第二四通阀连接,所述第二膨胀阀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管上;
所述除霜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膨胀阀的开启至最大开度;
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开启至第一预设开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开度小于所述第一膨胀阀最大开度的一半。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除霜控制方法还包括:
接收制热指令;
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导通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一管段、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管段导通,控制所述第三四通阀导通所第一管段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三连接管及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一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一四通阀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第二四通阀连接,所述第二膨胀阀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管上;
在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分别导通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一管段、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管段导通,控制所述第三四通阀分别导通所第一管段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的步骤之后,所述除霜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开启至最大开度;
控制所述第二膨胀阀开启至第二预设开度;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开度小于所述第二膨胀阀最大开度的一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在第一管段除霜条件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在第二管段除霜条件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在制冷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除霜控制方法的步骤S10-步骤S52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除霜控制方法的步骤S60-步骤S82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空调器;110-第一换热器;120-第一四通阀;122-第一导通口;124-第二导通口;126-第三导通口;128-第四导通口;130-压缩机;140-第二换热器;141-第一管段;143-第二管段;150-第一膨胀阀;160-第二四通阀;162-第一阀口;164-第二阀口;166-第三阀口;168-第四阀口;170-第三四通阀;172-第一连接口;174-第二连接口;176-第三连接口;178-第四连接口;182-第一连接管;184-第二连接管;186-第三连接管;190-第二膨胀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0,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00在除霜的同时能够保证室内环境温度不下降,在除霜的同时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空调器100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空调器100常用的主要是制热模式及制冷模式,在冬季长时间运行制热模式,很容易造成室外机的换热器出现结霜的情况,导致整个空调器100制热效果不佳,特别是在北方冬季环境下,低温环境下制热效果本来就较差,若室外机的换热器在结霜,则会导致制热效果基本丧失。为了能够尽快除霜,大多数空调器100采用逆循环除霜,采用逆除霜时房间内温度波动较大,导致用户体验感较差。其他除霜方式室内温度波动相对于逆循环较小,但结构相对于复杂,导致成本较高,并且除霜效果也不尽人意。本实施例提供了的空调器100能够改善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00在运行制热模式的条件下采用分区域除霜的方式,在除霜的同时能够保证室内环境温度不下降,在除霜的同时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请参图1及图2,在图1及图2中箭头方向表示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100包括第一换热器110、第一四通阀120、压缩机130、第二换热器140、第一膨胀阀150、第二四通阀160、第三四通阀170、第一连接管182及第二连接管184,所述第一换热器110设置在室内,所述第二换热器140设置在室外,第二换热器140包括第一管段141及第二管段143,第一膨胀阀150设置在第二连接管184上,第一四通阀120分别与压缩机130的进口及出口、第一连接管182的一端及第一换热器110连通,第二四通阀160分别与第二连接管184的一端、第一换热器110远离第一四通阀120的一端、第一管段141的一端及第二管段143的一端连通,第三四通阀170分别与第一管段141远离第二四通阀160的一端、第二管段143远离第二四通阀160的一端、第二连接管184远离第二四通阀160的一端、以及第一连接管182远离第一四通阀120的一端连接。
在第一管段141除霜的条件下,第一四通阀120导通压缩机130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110连通、第一连接管182与压缩机130的出口;第二四通阀160导通第一换热器110与第一管段141第二连接管184与第二管段143;第三四通阀170导通第一管段141与第二连接管184、第二管段143与第一连接管182。
在第二管段143除霜的条件下,第一四通阀120导通压缩机130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110、第一连接管182与压缩机130的出口;第二四通阀160导通第一换热器110与第二管段143、第二连接管184与第一管段141;第三四通阀170导通第二管段143与第二连接管184、第一管段141与第一连接管182。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室外的第二换热器14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段141及第二管段143,在第一管段141除霜的条件下,压缩机130的出口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换热介质通过第一四通阀120进入到设置在室内的第一换热器110中,与室内空气换热后形成较高温高压的换热介质,再通过第二四通阀160进入到第一管段141内,对第一管段141除霜换热后形成低温高压的换热介质,再经过第一膨胀阀150节流后形成低温低压的换热介质,通过第二管段143换热后形成高温低压的换热介质最终流回至压缩机130中。也就是说,在第一管段141除霜的条件下,第一管段141与第一换热器110的工作原理相同,空调器100在对室内空气制热的同时还可以对第一管段141除霜,即利用换热介质的余热对第一管段141进行除霜,在除霜的同时能够保证室内环境温度不下降,在除霜的同时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同样的,在第二管段143除霜的条件下,压缩机130的出口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换热介质进入到设置在室内的第一换热器110中,与室内空气换热后形成较高温高压的换热介质,再进入到第二管段143内,对第二管段143除霜换热后形成低温高压的换热介质,再经过第一膨胀阀150节流后形成低温低压的换热介质,再通过第一管段141换热后形成高温低压的换热介质最终流回至压缩机130中。也就是说,在第二管段143除霜的条件下,第二管段143与第一换热器110的工作原理相同,空调器100在对室内空气制热的同时还可以对第二管段143除霜,即利用换热介质的余热对第二管段143进行除霜,在除霜的同时能够保证室内环境温度不下降,在除霜的同时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也就是说,在第一管段141除霜的条件下,空调器100在对室内空气制热的同时能够对第一管段141除霜。在第二管段143除霜的条件下,空调器100在对室内空气制热的同时能够对第二管段143除霜。能够在保证室内温度的同时达到第二换热器140除霜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三连接管186及第二膨胀阀190,第一换热器110远离第一四通阀120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管186与第二四通阀160连接,第二膨胀阀190设置在第三连接管186上。
在第一管段141除霜的条件下及第二管段143除霜的条件下,第二膨胀阀190的开启至最大开度,第一膨胀阀150开启至第一预设开度;其中,第一预设开度小于第一膨胀阀150最大开度的一半。
请参阅图3,在图3中箭头方向表示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空调器100处于制热模式的条件下,第一膨胀阀150的开启至最大开度,第二膨胀阀190开启至第二预设开度;其中,第二预设开度小于第二膨胀阀190最大开度的一半。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管段141除霜的条件下,通过换热介质的余热对第一管段141进行除霜,则第二膨胀阀190无需对换热介质进行节流,第二膨胀阀190的开度开到最大,使第一管段141与第一换热器110连通,均起到制热作用,对第一管段141进行除霜。第一膨胀阀150起节流作用,经过第一管段141的换热介质在第一膨胀阀150的节流后,形成低温低压的换热介质。
同样的,在第二管段143除霜的条件下,通过换热介质的余热对第二管段143进行除霜,同样第二碰撞阀无需对换热介质进行节流,第二碰撞阀的开度开到最大,使第二管段143与第一换热器110连通,均起到制热作用,对第二管段143进行除霜。第一膨胀阀150起节流作用,经过第二管段143的换热介质在第一膨胀阀150的节流后,形成低温低压的换热介质。
也就是说,在第一管段141及第二管段143除霜的条件下第二膨胀阀190不起节流作用,则第二膨胀阀190的开度开到最大,第一膨胀阀150起节流作用,则第一膨胀阀150的开度需打开的较小,不能超过第一膨胀阀150的最大开度的一半。
在本实施例中,在空调器100处于制热模式的条件下,第二四通阀160分别导通第一换热器110与第一管段141、第一换热器110与第二管段143导通,第三四通阀170分别导通所第一管段141与压缩机130的进口、第二管段143与压缩机130的进口。
在制热模式下,第一管段141及第二管段143为一个整体。在制热模式下,第一四通阀120导通压缩机130的出口及第一换热器110、第一连接管182及压缩机130的进口,第二膨胀阀190导通第一换热器110及第一管段141与第二管段143。第三四通阀170导通第一连接管182与第一管段141及第二管段143。在空调器100运行制热模式的条件下,从第一换热器110流出的低温高压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二膨胀阀190节流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换热介质,低温低压的换热介质同时流入至第一管段141及第二管段143,第一管段141及第二管段143同时对低温低压的换热介质进行换热,形成高温低压的换热介质,并通过第三四通阀170流回至压缩机130的进口。
也就是说,在制热模式下,第一管段141及第二管段143同时对换热介质进行制热,在制热模式下,第一管段141与第二管段143并联,第一管段141与第二管段143的工作原理相同。在制热模式下,第二膨胀阀190起到节流作用,第一膨胀阀150不起节流作用,则第一膨胀阀150的开度开到最大,第二膨胀阀190的开度开小,不能超过第二膨胀阀190的最大开度的一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四通阀160包括第一阀口162、第二阀口164、第三阀口166及第四阀口168,第一阀口162与第三连接管186连接,第二阀口164与第二连接管184连接,第三阀口166与第一管段141连接,第四阀口168与第二管段143连接。
在第一管段141除霜的条件下,第一阀口162与第三阀口166连通,第二阀口164与第四阀口168连通;在第二管段143除霜的条件下,第一阀口162与第四阀口168连通;第二阀口164与第三阀口166连通;在空调器100处于制热模式或制冷的条件下,第一阀口162与第三阀口166及第四阀口168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段141除霜的条件下,第一阀口162与第三阀口166连通,第二阀口164与第四阀口168连通,使第一管段141与第一换热器110连通,第一管段141与第二管段143连通。从第一换热器110流出的低温高压的换热介质进入到第一管段141中,通过换热介质的余热对第一管段141进行除霜。
同样,在第二管段143除霜的条件下,第一阀口162与第四阀口168连通,使第一管段141与第一换热器110连通,第一换热器110中流出的低温高压的换热介质进入到第二管段143中,通过换热介质的余热对第一管段141进行除霜。
在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下,第一阀口162与第三阀口166及第四阀口168连通。在制热模式下,从第一换热器110中流出的低温高压的换热介质在第二膨胀阀190节流后,分别进入到第一管段141及第二管段143中。而在制冷模式下,从第一管段141及第二管段143中流出的低温高压的换热介质在经过第二膨胀阀190节流后,进入到第一换热器110中对室内环境制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四通阀170包括第一连接口172、第二连接口174、第三连接口176及第四连接口178,第一连接口172与第二连接管184连接,第二连接口174与第一连接管182连接,第三连接口176与第一管段141连接,第四连接口178与第二管段143连接;
在第一管段141除霜的条件下,第一连接口172与第三连接口176连通,第二连接口174与第四连接口178连通;在第二管段143除霜的条件下,第一连接口172与第四连接口178连通,第二连接口174与第三连接口176连通;在空调器100处于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的条件下,第三连接口176与第二连接口174连通,第四连接口178与第二连接口174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四通阀120包括第一导通口122、第二导通口124、第三导通口126及第四导通口128,第一导通口122与压缩机130的进口连通,第二导通口124与压缩机130的出口连通,第三导通口126与第一换热器110连通,第四导通口128与第一连接管182连通;在第一管段141除霜的条件下、第二管段143除霜的条件下及空调器100处于制热模式下,第一导通口122与第四导通口128连通,第二导通口124与第三导通口126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00的工作原理:请参阅图1,在图1中箭头方向表示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管段141除霜的条件下,第一四通阀120的第二导通口124与第三导通口126导通,第一导通口122与第四导通口128导通,第二四通阀160的第一阀口162与第三阀口166导通,第二阀口164与第四阀口168导通,第三四通阀170的第一连接口172与第三连接口176导通,第二连接口174与第四连接口178导通,第一膨胀阀150开度为第一预设开度,第二膨胀阀190的开度为最大开度。压缩机130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换热介质流入至第一换热器110中,经过第一换热器110后变成低温高压的换热介质,低温高压的换热介质进入到第一管段141中,通过换热介质的余热对第一管段141进行除霜。从第一管段141中流出的低温高压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一膨胀阀150的节流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二管段143换热后变成高温低压的换热介质流回至压缩机130中。
请参阅图2,在图2中箭头方向表示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在第二管段143除霜的条件下,第一四通阀120的第二导通口124与第三导通口126导通,第一导通口122与第四导通口128导通,第二四通阀160的第一阀口162与第四阀口168导通,第二阀口164与第三阀口166导通,第三四通阀170的第一连接口172与第四连接口178导通,第二连接口174与第三连接口176导通,第一膨胀阀150开度为第一预设开度,第二膨胀阀190的开度为最大开度。压缩机130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换热介质流入至第一换热器110中,经过第一换热器110后变成低温高压的换热介质,低温高压的换热介质进入到第二管段143中,通过换热介质的余热对第二管段143进行除霜。从第二管段143中流出的低温高压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一膨胀阀150的节流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一管段141换热后变成高温低压的换热介质流回至压缩机130中。
请参阅图3,在图3中箭头方向表示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在制热模式下,第一四通阀120的第二导通口124与第三导通口126导通,第一导通口122与第四导通口128导通,第二四通阀160的第一阀口162同时与第三阀口166及第四阀口168导通,第三四通阀170的第一连接口172同时与第三连接口176及第四连接口178导通。第一膨胀阀150开度为最大开度,第二膨胀阀190的开度为第二预设开度。压缩机130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换热介质流入至第一换热器110中,经过第一换热器110后变成低温高压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二膨胀阀190的节流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换热介质,低温低压的换热介质分别进入到第一管段141及第二管段143中,经过第一管段141或第二管段143换热后形成高温低压的换热介质流回至压缩机130中。
请参阅图4,在图4中箭头方向表示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在制冷模式下,第一四通阀120的第二导通口124与第四导通口128导通,第三导通口126与第一导通口122导通,第二四通阀160的第一阀口162同时与第三阀口166及第四阀口168导通,第三四通阀170的第一连接口172同时与第三连接口176及第四连接口178导通。第一膨胀阀150开度为最大开度,第二膨胀阀190的开度为第二预设开度。压缩机130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换热介质分别流入至第一管段141及第二管段143中,经过第一管段141及第二管段143后变成低温高压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二膨胀阀190的节流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换热介质,低温低压的换热介质进入到第一换热器110中,经过第一换热器110换热后形成高温低压的换热介质流回至压缩机130中。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00,在第一管段141除霜的条件下,压缩机130的出口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换热介质通过第一四通阀120进入到设置在室内的第一换热器110中,与室内空气换热后形成较高温高压的换热介质,再通过第二四通阀160进入到第一管段141内,对第一管段141除霜换热后形成低温高压的换热介质,再经过第一膨胀阀150节流后形成低温低压的换热介质,通过第二管段143换热后形成高温低压的换热介质最终流回至压缩机130中。也就是说,在第一管段141除霜的条件下,第一管段141与第一换热器110的工作原理相同,空调器100在对室内空气制热的同时还可以对第一管段141除霜,即利用换热介质的余热对第一管段141进行除霜,在除霜的同时能够保证室内环境温度不下降,在除霜的同时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霜控制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除霜控制方法在除霜的同时能够保证室内环境温度不下降,在除霜的同时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为了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照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除霜控制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0,接收第一除霜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140分割成第一管段141及第二管段143,第一除霜指令是指对第一管段141除霜。在接收到第一除霜指令后则需要对第一管段141进行除霜处理。
步骤S20,控制第一四通阀120导通压缩机130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110连通、第一连接管182与压缩机130的出口;控制第二四通阀160导通第一换热器110与第一管段141、第二连接管184及第二管段143;控制第三四通阀170导通第一管段141与第二连接管184、第二管段143与第一连接管182。
在第一管段141除霜的条件下,压缩机130的出口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换热介质通过第一四通阀120进入到设置在室内的第一换热器110中,与室内空气换热后形成较高温高压的换热介质,再通过第二四通阀160进入到第一管段141内,对第一管段141除霜换热后形成低温高压的换热介质,再经过第一膨胀阀150节流后形成低温低压的换热介质,通过第二管段143换热后形成高温低压的换热介质最终流回至压缩机130中。也就是说,在第一管段141除霜的条件下,第一管段141与第一换热器110的工作原理相同,空调器100在对室内空气制热的同时还可以对第一管段141除霜,即利用换热介质的余热对第一管段141进行除霜,在除霜的同时能够保证室内环境温度不下降,在除霜的同时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步骤S30,接收第二除霜指令。
同样的,由于第二换热器140被分割成第一管段141及第二管段143,第二除霜指令是指对第二管段143除霜。在接收到第一除霜指令后则需要对第一管段141进行除霜处理。
步骤S40,控制第一四通阀120导通压缩机130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110连通、第一连接管182与压缩机130的出口;控制第二四通阀160导通第一换热器110与及第二管段143、第二连接管184与第一管段141;控制第三四通阀170导通第二管段143与第二连接管184、第一管段141与第一连接管182。
在第二管段143除霜的条件下,压缩机130的出口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换热介质进入到设置在室内的第一换热器110中,与室内空气换热后形成较高温高压的换热介质,再进入到第二管段143内,对第二管段143除霜换热后形成低温高压的换热介质,再经过第一膨胀阀150节流后形成低温低压的换热介质,再通过第一管段141换热后形成高温低压的换热介质最终流回至压缩机130中。也就是说,在第二管段143除霜的条件下,第二管段143与第一换热器110的工作原理相同,空调器100在对室内空气制热的同时还可以对第二管段143除霜,即利用换热介质的余热对第二管段143进行除霜,在除霜的同时能够保证室内环境温度不下降,在除霜的同时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步骤S51,控制第二膨胀阀190的开启至最大开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管段141及第二管段143除霜的条件下,第二膨胀阀190不起节流作用,则第二膨胀阀190的开度开到最大。
步骤S52,控制第一膨胀阀150开启至第一预设开度;其中,第一预设开度小于第一膨胀阀150最大开度的一半。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管段141及第二管段143除霜的条件下,第一膨胀阀150起节流作用,则第一膨胀阀150的开度需打开的较小,不能超过第一膨胀阀150的最大开度的一半。
请参阅图6,步骤S60,接收制热指令。
其中,制热指令可以是自动触发的,也可以是用户触发的。
步骤S70,控制第二四通阀160导通第一换热器110与第一管段141、第一换热器110与第二管段143导通,控制第三四通阀170导通所第一管段141与压缩机130的进口、第二管段143与压缩机130的进口。
第一管段141及第二管段143为一个整体。在制热模式下,第一四通阀120导通压缩机130的出口及第一换热器110、第一连接管182及压缩机130的进口,第二膨胀阀190导通第一换热器110及第一管段141与第二管段143。第三四通阀170导通第一连接管182与第一管段141及第二管段143。在空调器100运行制热模式的条件下,从第一换热器110流出的低温高压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二膨胀阀190节流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换热介质,低温低压的换热介质同时流入至第一管段141及第二管段143,第一管段141及第二管段143同时对低温低压的换热介质进行换热,形成高温低压的换热介质,并通过第三四通阀170流回至压缩机130的进口。
步骤S81,控制第一膨胀阀150的开启至最大开度。
在制热模式下,第一膨胀阀150不起节流作用,则第一膨胀阀150的开度开到最大,第二膨胀阀190的开度开小。
步骤S82,控制第二膨胀阀190开启至第二预设开度;其中第二预设开度小于第二膨胀阀190最大开度的一半。
在制热模式下,第二膨胀阀190起到节流作用,第二膨胀阀190的开度开小,不能超过第二膨胀阀190的最大开度的一半。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100)包括第一换热器(110)、第一四通阀(120)、压缩机(130)、第二换热器(140)、第一膨胀阀(150)、第二四通阀(160)、第三四通阀(170)、第一连接管(182)及第二连接管(184),所述第一换热器(110)设置在室内,所述第二换热器(140)设置在室外,所述第二换热器(140)包括第一管段(141)及第二管段(143),所述第一膨胀阀(150)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管(184)上,所述第一四通阀(120)分别与所述压缩机(130)的进口及出口、所述第一连接管(182)的一端及所述第一换热器(110)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160)分别与第二连接管(184)的一端、所述第一换热器(110)远离所述第一四通阀(120)的一端、所述第一管段(141)的一端及所述第二管段(143)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四通阀(170)分别与所述第一管段(141)远离所述第二四通阀(160)的一端、所述第二管段(143)远离所述第二四通阀(160)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184)远离所述第二四通阀(160)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管(182)远离所述第一四通阀(120)的一端连接;
在所述第一管段(141)除霜的条件下,所述第一四通阀(120)导通所述压缩机(130)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10)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182)与所述压缩机(130)的出口;所述第二四通阀(160)导通所述第一换热器(110)与所述第一管段(141)所述第二连接管(184)与所述第二管段(143);所述第三四通阀(170)导通所述第一管段(141)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84)、所述第二管段(143)与所述第一连接管(182);
在所述第二管段(143)除霜的条件下,所述第一四通阀(120)导通所述压缩机(130)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10)、所述第一连接管(182)与所述压缩机(130)的出口;所述第二四通阀(160)导通所述第一换热器(110)与所述第二管段(143)、所述第二连接管(184)与所述第一管段(141);所述第三四通阀(170)导通所述第二管段(143)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84)、所述第一管段(141)与所述第一连接管(18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三连接管(186)及第二膨胀阀(190),所述第一换热器(110)远离所述第一四通阀(120)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管(186)与所述第二四通阀(160)连接,所述第二膨胀阀(190)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管(186)上;
在所述第一管段(141)除霜的条件下及所述第二管段(143)除霜的条件下,所述第二膨胀阀(190)的开启至最大开度,所述第一膨胀阀(150)开启至第一预设开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开度小于所述第一膨胀阀(150)最大开度的一半;
在所述空调器(100)处于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的条件下,所述第一膨胀阀(150)的开启至最大开度,所述第二膨胀阀(190)开启至第二预设开度;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开度小于所述第二膨胀阀(190)最大开度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四通阀(160)包括第一阀口(162)、第二阀口(164)、第三阀口(166)及第四阀口(168),所述第一阀口(162)与所述第三连接管(186)连接,所述第二阀口(164)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84)连接,所述第三阀口(166)与所述第一管段(141)连接,所述第四阀口(168)与所述第二管段(143)连接;
在所述第一管段(141)除霜的条件下,所述第一阀口(162)与所述第三阀口(166)连通,所述第二阀口(164)与所述第四阀口(168)连通;
在所述第二管段(143)除霜的条件下,所述第一阀口(162)与所述第四阀口(168)连通;所述第二阀口(164)与所述第三阀口(166)连通;
在所述空调器(100)处于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的条件下,所述第一阀口(162)与所述第三阀口(166)及所述第四阀口(168)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四通阀(170)包括第一连接口(172)、第二连接口(174)、第三连接口(176)及第四连接口(178),所述第一连接口(172)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8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口(174)与所述第一连接管(182)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口(176)与所述第一管段(141)连接,所述第四连接口(178)与所述第二管段(143)连接;
在所述第一管段(141)除霜的条件下,所述第一连接口(172)与所述第三连接口(176)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174)与所述第四连接口(178)连通;在所述第二管段(143)除霜的条件下,所述第一连接口(172)与所述第四连接口(178)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174)与所述第三连接口(176)连通;在所述空调器(100)处于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的条件下,所述第三连接口(176)与所述第二连接口(174)连通,所述第四连接口(178)与所述第二连接口(17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四通阀(120)包括第一导通口(122)、第二导通口(124)、第三导通口(126)及第四导通口(128),所述第一导通口(122)与所述压缩机(130)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导通口(124)与所述压缩机(130)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三导通口(126)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10)连通,所述第四导通口(128)与第一连接管(182)连通;在所述第一管段(141)除霜的条件下、所述第二管段(143)除霜的条件下及所述空调器(100)处于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导通口(122)与所述第四导通口(128)连通,所述第二导通口(124)与所述第三导通口(126)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器(100)处于制热模式的条件下,所述第二四通阀(160)分别导通所述第一换热器(110)与第一管段(141)、所述第一换热器(110)与所述第二管段(143)导通,所述第三四通阀(170)分别导通所第一管段(141)与所述压缩机(130)的进口、所述第二管段(143)与所述压缩机(130)的进口。
7.一种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空调器(100),所述空调器(100)包括第一换热器(110)、第一四通阀(120)、压缩机(130)、第二换热器(140)、第一膨胀阀(150)、第二四通阀(160)、第三四通阀(170)、第一连接管(182)及第二连接管(184),所述第一换热器(110)设置在室内,所述第二换热器(140)设置在室外,所述第二换热器(140)包括第一管段(141)及第二管段(143),所述第一膨胀阀(150)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管(184)上,所述第一四通阀(120)分别与所述压缩机(130)的进口及出口、所述第一连接管(182)的一端及所述第一换热器(110)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160)分别与第二连接管(184)的一端、所述第一换热器(110)远离所述第一四通阀(120)的一端、所述第一管段(141)的一端及所述第二管段(143)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四通阀(170)分别与所述第一管段(141)远离所述第二四通阀(160)的一端、所述第二管段(143)远离所述第二四通阀(160)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184)远离所述第二四通阀(160)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管(182)远离所述第一四通阀(120)的一端连接;
所述除霜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除霜指令;
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120)导通所述压缩机(130)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10)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182)与所述压缩机(130)的出口;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160)导通所述第一换热器(110)与所述第一管段(141)、所述第二连接管(184)及所述第二管段(143);控制所述第三四通阀(170)导通所述第一管段(141)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84)、所述第二管段(143)与所述第一连接管(182);
接收第二除霜指令;
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120)导通所述压缩机(130)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10)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182)与所述压缩机(130)的出口;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160)导通所述第一换热器(110)与及所述第二管段(143)、所述第二连接管(184)与所述第一管段(141);控制所述第三四通阀(170)导通所述第二管段(143)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84)、所述第一管段(141)与所述第一连接管(18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三连接管(186)及第二膨胀阀(190),所述第一换热器(110)远离所述第一四通阀(120)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管(186)与所述第二四通阀(160)连接,所述第二膨胀阀(190)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管(186)上;所述除霜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膨胀阀(190)的开启至最大开度;
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150)开启至第一预设开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开度小于所述第一膨胀阀(150)最大开度的一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控制方法还包括:
接收制热指令;
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160)导通所述第一换热器(110)与第一管段(141)、所述第一换热器(110)与所述第二管段(143)导通,控制所述第三四通阀(170)导通所第一管段(141)与所述压缩机(130)的进口、所述第二管段(143)与所述压缩机(130)的进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三连接管(186)及第二膨胀阀(190),所述第一换热器(110)远离所述第一四通阀(120)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管(186)与所述第二四通阀(160)连接,所述第二膨胀阀(190)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管(186)上;在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160)分别导通所述第一换热器(110)与第一管段(141)、所述第一换热器(110)与所述第二管段(143)导通,控制所述第三四通阀(170)分别导通所第一管段(141)与所述压缩机(130)的进口、所述第二管段(143)与所述压缩机(130)的进口的步骤之后,所述除霜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150)的开启至最大开度;
控制所述第二膨胀阀(190)开启至第二预设开度;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开度小于所述第二膨胀阀(190)最大开度的一半。
CN202111662321.4A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空调器及除霜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64125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2321.4A CN116412552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空调器及除霜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2321.4A CN116412552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空调器及除霜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12552A true CN116412552A (zh) 2023-07-11

Family

ID=87058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62321.4A Pending CN116412552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空调器及除霜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1255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25764B (zh) 换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EP1321727A3 (en) Heat pump type air conditioner
CN110425765B (zh) 换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0940973Y (zh) 低温空气源热泵
CN105258276A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336721A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空调与热泵热水器的联合运行系统
EP4343214A1 (en) Multi-mode water-fluorine multi-split system
KR100468474B1 (ko) 냉난방시스템
CN209042809U (zh) 热泵系统及空调器
CN112594985B (zh) 一种具有双四通阀多功能多联机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
CN214469435U (zh) 一种具有冷媒回收功能的多联机系统
CN209857294U (zh) 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759157B (zh) 一次节流双级压缩热泵系统
KR20120081815A (ko) 공기 조화기
CN116412552A (zh) 一种空调器及除霜控制方法
CN213020428U (zh) 一种冷凝器热回收系统
CN210832348U (zh) 多联制冷系统
CN211372657U (zh) 空气调节系统
CN114440496A (zh) 一种空调地暖两联供空气源热泵系统
CN210220276U (zh) 可供冷风、热风、热水、冷水的系统
CN216769839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2833480A (zh) 空气调节系统
CN211372658U (zh) 空气调节系统
CN108709336A (zh) 热泵系统及空调器
CN211400358U (zh) 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