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5395B - 一种网络硬切片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硬切片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05395B
CN116405395B CN202310418632.9A CN202310418632A CN116405395B CN 116405395 B CN116405395 B CN 116405395B CN 202310418632 A CN202310418632 A CN 202310418632A CN 116405395 B CN116405395 B CN 1164053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s
user
output sub
interfac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186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05395A (zh
Inventor
曹建业
张汝云
邹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ab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ab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ab
Priority to CN20231041863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053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05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5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05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53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网络硬切片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本方法通过确定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并根据各用户需求网络带宽确定划分粒度,然后根据划分粒度确定待划分物理网络划分出的输出子接口数量以及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将待划分物理网络划分到各输出子接口,然后针对每个用户,根据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从各输出子接口中确定满足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的输出子接口,将选择出的输出子接口组成该用户的输出子接口,确定从待划分物理网络的主接口到该用户的输出子接口的待划分网络,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本方法能够根据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确定为各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更好的满足各用户的多种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硬切片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硬切片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应用网络的需求越来越丰富。
为满足这些多样化的需求,运营商可以在统一的物理网络上进行划分,构建多个专用、虚拟化、互相隔离的逻辑网络。即将统一的物理网络划分为多个虚拟的端到端的逻辑网络,这种技术被称为网络切片技术。网络硬切片是网络虚拟化和软件定义网络(SDN)领域的一个概念,通过物理分割网络资源和基础设施来创建专用而隔离的虚拟网络切片,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具体来说可包括在网络的物理层对网络进行分割,将一个大带宽的物理网络划分为多个相互隔离的小带宽的物理网络,这些划分得到的小带宽的物理网络可以组成为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然而,现有的网络硬切片技术中划分逻辑网络的最小划分粒度是固定的。虽然在现有技术中,运营商还可以将这些最小划分粒度进行组合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网络,但由于最小划分粒度是固定的,所以即使对最小划分粒度进行组合,其所能得到的划分粒度也是有限制的。
可见,现有的网络切片技术划分逻辑网络不够灵活,基于此本说明书提供一种网络硬切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网络硬切片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以部分的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说明书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网络硬切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以及待划分物理网络的总带宽;
根据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确定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划分粒度;
根据所述划分粒度,确定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划分出的输出子接口数量以及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
针对每个用户,根据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从各输出子接口中确定满足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的输出子接口;
根据选择出的输出子接口,组成该用户的输出子接口,并根据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主接口到所述输出子接口,确定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网络硬切片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切片控制单元以及切片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切片控制单元,配置为确定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以及待划分物理网络的总带宽;根据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确定所述物理网络的划分粒度;根据所述划分粒度,确定所述物理网络划分出的输出子接口数量以及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并将所述输出子接口数量、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所述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发送至所述切片处理单元;
所述切片处理单元,配置为接收所述切片控制单元发送的所述输出子接口数量、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所述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针对每个用户,根据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从各输出子接口中确定满足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的输出子接口;根据选择出的输出子接口,组成该用户的输出子接口,并根据所述物理网络的主接口到所述输出子接口,确定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可选地,所述切片处理单元配置有与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主接口连接的输入接口,与用户的终端连接的多个输出子接口以及与所述切片控制单元双向通信连接的第一控制接口。
可选地,所述切片处理单元还包含时隙交叉单元;
所述第一控制接口配置为接收所述切片控制单元发送的所述输出子接口、数量、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所述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并将接收的所述中间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所述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发送给所述时隙交叉单元;
所述时隙交叉单元,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接口发送的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所述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将输入所述切片处理单元的输入接口的待划分物理网络均等划分并连接到所述切片处理单元的各输出子接口。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端口交叉单元,所述端口交叉单元包含多个输入接口、多个输出接口以及一个第二控制接口;所述第二控制接口用于接收所述切片控制单元发送的第二连接关系,连接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所述端口交叉单元的输入接口与所述端口交叉单元的输出接口是一一对应的;
所述切片处理单元的输出子接口与所述端口交叉单元的输入接口是一一连接的。
可选地,所述切片控制单元还包括:交叉控制单元;
所述交叉控制单元,配置为向所述第一控制接口发送的第一连接关系,使控制所述端口交叉单元的输入接口与所述切片处理单元的输出子接口一一连接;配置为向所述第二控制接口发送第二连接关系,使控制所述端口交叉单元的输入接口与所述端口交叉单元的输出接口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系统包含多层,每层包含至少一个切片处理单元,每个所述切片处理单元对应一个端口交叉单元;
针对所述系统中的每层,该层的切片处理单元的输出子接口与该切片处理单元对应的端口交叉单元的输入接口连接;
针对该层的端口交叉单元的每个输出接口,该输出接口与下一层的切片处理单元的输入接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配置为确定各用户的多个需求网络带宽;针对每个需求网络带宽,根据该需求网络带宽,确定该需求网络带宽对应的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划分粒度;根据各需求网络带宽对应的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划分粒度,确定目标划分粒度;根据所述目标划分粒度确定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划分出的输出子接口数量,以及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并将所述输出子接口数量、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所述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发送至所述切片处理单元。
可选地,所述切片控制单元,配置为针对每个用户,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切片包含切片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切片处理单元中输出子接口的顺序确定所述切片处理单元中输出子接口的编号;根据所述切片处理单元中输出子接口的编号,确定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可选地,所述切片控制单元,配置为针对每个用户,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切片包含端口交叉单元;根据所述端口交叉单元中输出子接口的顺序确定所述端口交叉单元中输出接口的编号;根据所述端口交叉单元所处的层级,以及所述端口交叉单元的输出接口的编号,确定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网络硬切片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需求模块,确定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以及待划分物理网络的总带宽;
第一确定模块,根据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确定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划分粒度;
第二确定模块,根据所述划分粒度,确定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划分出的输出子接口数量以及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
切分模块,针对每个用户,根据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从各输出子接口中确定满足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的输出子接口;
结果模块,根据选择出的输出子接口,组成该用户的输出子接口,并根据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主接口到所述输出子接口,确定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训练分类模型的方法。
本说明书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方法通过确定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并根据各用户需求网络带宽确定划分粒度,然后根据划分粒度确定待划分物理网络划分出的输出子接口数量以及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将待划分物理网络划分到各输出子接口,然后针对每个用户,根据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从各输出子接口中确定满足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的输出子接口,将选择出的输出子接口组成该用户的输出子接口,确定从待划分物理网络的主接口到该用户的输出子接口的待划分网络,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本方法能够根据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确定为各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更好的满足各用户的多种需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说明书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本说明书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说明书,并不构成对本说明书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说明书中提供的一种网络硬切片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中提供的一种确定用户逻辑网络的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提供的另一种确定用户逻辑网络的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端口交叉单元的示意图;
图5为本说明书提供的另一种网络硬切片的系统示意图;
图6为本说明书中提供的一种网络硬切片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网络硬切片的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说明书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说明书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说明书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用户对网络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需求。例如,移动通信、智能家居、环境监测、智能农业和智能抄表等领域的用户,需要网络支持海量设备连接和频繁通信,而使用网络进行网络直播、视频回传和移动医疗的用户对网络的传输速率有着更高的要求,车联网、智能电网和工业控制等领域的用户则要求毫秒级的时延和极高的可靠性。
为满足这些多样化的需求,提供网络的运营商可以在统一的物理网络上进行划分,构建多个专用、虚拟化、互相隔离的逻辑网络,然后将各互相隔离的逻辑网络提供给各用户,以满足各用户多种多样的需求。即将统一的物理网络划分为多个虚拟的端到端的逻辑网络,这种技术被称为网络切片技术。网络硬切片是网络虚拟化和软件定义网络(SDN)领域的一个概念,通过物理分割网络资源和基础设施来创建专用而隔离的虚拟网络切片,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具体来说可包括在网络的物理层对网络进行分割,将一个大带宽的物理网络划分为多个相互隔离的小带宽的物理网络,这些划分得到的小带宽的物理网络可以组成为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然而,现有的网络硬切片技术划分逻辑网络不够灵活,基于此,本说明书提供一种网络硬切片的系统,旨在根据用户的需求灵活划分逻辑网络。
图1为本说明书中提供的一种网络硬切片的系统的示意图。
在本说明书提出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的网络硬切片系统包括切片处理单元10以及切片控制单元20。其中,切片控制单元20配置为确定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以及待划分物理网络的总带宽,然后根据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确定待划分物理网络的划分粒度,根据该划分粒度,确定待划分物理网络划分出的输出子接口数量以及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并将输出子接口数量、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发送至切片处理单元。
其中,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即各用户根据各用户自身业务需求确定的网络带宽。如,某用户需要专用于视频会议的网络,该专用于通信的网络的带宽100Mbps,则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即为100Mbps。待划分物理网络是部署在同一物理网络设施上的承载网,该承载网的带宽即待划分物理网络的总带宽。本说明书所述的划分粒度即根据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将待划分物理网络的总带宽细分后得到的各子带宽大小。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述的系统根据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细分待划分物理网络的总带宽得到的子带宽,该细分方式可以为均分,也可以为非均分。
假设待划分物理网络的总带宽为5Gbps,共有2个用户需要划分逻辑网络,用户1与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均为500Mbps,则可以将待划分物理网络的总带宽5Gbps细分为500Mbps大小的多个子带宽,具体地,将5Gbps总带宽均分为以500Mbps为单位的各子带宽,则500Mbps就是所述划分粒度。还可以将总带宽细分为比500Mbps更小的多个子带宽,如将5G总带宽均分为以100Mbps为单位的各子带宽,则100Mbps就是所述划分粒度,但所述划分粒度不能比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大。
根据该划分粒度,确定待划分物理网络划分出的输出子接口数量以及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其中,输出子接口103属于该系统中的切片处理单元10。切片处理单元10是硬件单元,配置有足够多个输出子接口103(例如,配置有一千个输出子接口、一万个输出子接口),在切片控制单元20确定待划分物理网络划分出的输出子接口数量后,为方便描述,后文将在切片控制单元20确定待划分物理网络划分出的输出子接口数量称作目标数量,从切片处理单元10的所有输出子接口103中,任选目标数量的输出子接口103,作为用于为各用户划分逻辑网络的输出子接口103,切片处理单元10中没有被选作用于为用户划分逻辑网络的输出子接口103,即剩下的输出子接口103闲置即可。为方便描述,后文将切片处理单元10中被选作用于为用户划分逻辑网络的输出子接口103称作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将切片处理单元10中没有被选作用于为用户划分逻辑网络的输出子接口103称作闲置的输出子接口。
沿用上例,当划分粒度为500Mbps时,该待划分物理网络划分出的输出子接口数量,即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为5Gbps/500Mbps=10个,各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即500Mbps;当划分粒度为100Mbps时,该待划分物理网络划分出的输出子接口数量,也即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数量为5Gbps/100Mbps=50个,各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即100Mbps。
该控制单元将该待划分物理网络划分出的输出子接口数量、以及该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发送至切片处理单元。沿用上例,当划分粒度为500Mbps时,该控制单元将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数量10个、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100Mbps以及均为500Mbps的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发送给切片处理单元。
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还包括切片处理单元10,切片处理单元10配置为接收所述切片控制单元20发送的输出子接口数量、输出子接口103的子带宽以及所述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切片处理单元10根据切片控制单元20发送的输出子接口数量以及输出子接口103的子带宽,从所有输出子接口103中确定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并确定每个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
沿用上例,当划分粒度为500Mbps时,切片处理单元确定10个输出子接口作为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各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即500Mbps。当划分粒度为100Mbps时,该切片处理单元确定50个输出子接口作为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各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即100Mbps。
针对每个用户,根据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从各输出子接口中确定满足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的输出子接口,根据选择出的输出子接口,组成该用户的输出子接口,并根据所述物理网络的主接口到所述输出子接口,确定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沿用上例,用户1与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均为500Mbps。当划分粒度为500Mbps时,切片处理单元确定10个输出子接口作为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各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即500Mbps。
如图2所示,针对用户1,切片处理单元10根据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103的子带宽500Mbps,以及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500Mbps,从10个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103中任选一个输出子接口9确定为满足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的输出子接口103(即图2中的输出子接口9),将选择出的输出子接口103作为该用户的输出子接口,并根据所述物理网络的主接口到所述输出子接口103,确定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具体地,将用户1的输出子接口(即输出子接口9)与用户1终端的接口连接,则将物理网络从物理网络的主接口输入切片处理单元的输入接口,被划分到用户1的输出子接口的物理网络,就是为用户1划分的逻辑网络,用户1的输出子接口与用户1终端的接口连接,使该逻辑网络可供用户1使用。
当划分粒度为100Mbps时,切片处理单元确定50个输出子接口作为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各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即100Mbps。
如图3所示,针对用户1,根据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500Mbps,以及用户1的需求网络带宽500Mbps,从50个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103中任选5个输出子接口103(即图3中的输出子接口1~5)确定为满足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的输出子接口103,将选择出的5个输出子接口103组成用户1的输出子接口103,并根据所述物理网络的主接口到该用户的输出子接口103,确定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同样,用户1终端的接口与用户1的输出子接口103连接,切片处理单元10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通过用户1的输出子接口103,输入用户1终端的接口,为用户1提供网络服务。
如图1所示,在本系统中,切片处理单元10配置有与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主接口连接的输入接口101,与用户的终端的接口连接的多个输出子接口103以及与所述切片控制单元20双向通信连接的第一控制接口102。
切片处理单元10通过第一控制接口102接收所述切片控制单元20发送的输出子接口数量、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所述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
其中,待划分物理网络通过待划分物理网络的主接口输入切片处理单元的主接口。上述为每个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与针对该用户的终端连接。
切片处理单元10还包含时隙交叉单元104。第一控制接口102配置为接收所述切片控制单元20发送的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所述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并将接收的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所述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发送给所述时隙交叉单元104。
所述时隙交叉单元104,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接口102发送的所述输出子接口103的子带宽以及所述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将输入所述切片处理单元10的输入接口101的待划分物理网络均等划分并连接到所述切片处理单元10的各输出子接口103。
所述时隙交叉单元,将配置为输入所述切片处理单元的输入接口的待划分物理网络均等划分并连接到所述切片处理单元的各非闲置输出子接口。
进一步地,在本说明书提出的另一种实施例中,若各用户拥有多个需求网络带宽,则该系统中的切片控制单元配置为确定各用户的多个需求网络带宽;针对每个需求网络带宽,根据该需求网络带宽,确定该需求网络带宽对应的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划分粒度;根据各需求网络带宽对应的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划分粒度,确定目标划分粒度;根据所述目标划分粒度确定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划分出的输出子接口数量,以及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并将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所述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发送至所述切片处理单元。其中,根据各需求网络带宽对应的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划分粒度,确定目标划分粒度,即将各需求网络带宽对应的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划分粒度中最小的划分粒度作为目标划分粒度。
例如,待划分物理网络的总带宽为1Gbps,共有三个用户分别是用户A、用户B、用户C,其中用户A的需求网络带宽为500Mbps,用户B的需求网络带宽为50Mbps,用户C的需求网络带宽为5Mbps,则用户A划分粒度是500Mbps,用户B划分粒度是50Mbps,用户C划分粒度是5Mbps,则确定目标划分粒度为5Mbps。
切片控制单元根据目标划分粒度确定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划分出的输出子接口数量即5Mbps的需求网络带宽对应的输出子接口数量为1Gbps/5Mbps=200个。
切片控制单元将将所述输出子接口数量、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所述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发送至所述切片处理单元。
切片处理单元接收所述切片控制单元发送的所述输出子接口数量、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所述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并在自身的所有输出子接口中确定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以及确定每个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然后根据输出子接口(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从各输出子接口(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中确定满足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的输出子接口;根据选择出的输出子接口,组成该用户的输出子接口,并根据所述物理网络的主接口到所述输出子接口,确定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沿用上例,切片处理单元在自身的所有输出子接口中确定200个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每个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为5Mbps。针对用户A,用户A的需求网络带宽为500Mbps,切片处理单元从200个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中选择出500/5=100个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将选择出的这100个输出子接口组成该用户的输出子接口,并根据所述物理网络的主接口到所述输出子接口,确定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即物理网络从所述物理网络的主接口输入所述切片处理单元,经过所述切片处理单元,从该用户的输出子接口输出的,即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在如上述两个实施例所述的中,确定了为各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后,为防止将为各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分给各用户时发生错误,可以通过给各切片处理单元的输出子接口确定标识的方式区分为各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所述切片控制单元,配置为针对每个用户,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切片包含切片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切片处理单元中输出子接口的顺序确定所述切片处理单元中输出子接口的编号;根据所述切片处理单元中输出子接口的编号,确定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如上述例子中,针对用户A,按非限制的输出子接口的前后顺序对其排序为1~200号,且选择出的100个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的序号位于所有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中的前100个,则可以确定从切片处理单元的输入接口到1~100号的输出子接口流出的待划分物理网络是为用户A划分的逻辑网络。
上述实施例中,网络硬切片的系统可以为拥有不同需求网络带宽的多个用户划分逻辑网络,但实际上是将最小的需求网络带宽作为划分粒度,然后将物理网络按最细粒度切分,再将由多个最细粒度的子带宽组合得到的带宽作为其他较大需求网络粒度的用户的逻辑网络。若最小的需求网络带宽相比总带宽过小或者相对于其他用户较大的需求网络带宽也过小时,会增大网络切片的工作量,所以可以考虑将该系统分层,先粗切,满足拥有较大需求网络带宽的用户,再在已切分的子带宽基础上再细切分,降低单次切分网络的工作量。
在本说明书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网络硬切片系统还包括:端口交叉单元。如图4所示,所述端口交叉单元30包含多个输入接口301、多个输出接口302以及一个第二控制接口303。
所述第二控制接口303用于接收所述切片控制单元20发送的第二连接关系,连接输入接口301和输出接口302,所述端口交叉单元30的输入接口301与所述端口交叉单元30的输出接口302是一一对应的;所述切片处理单元10的输出子接口103与所述端口交叉单元30的输入接口301是一一连接的。
图5为本说明书中提供的另一种网络硬切片的系统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切片控制单元20还包括:交叉控制单元201。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没有画出切片控制单元20与切片处理单元10,以及切片控制单元20与端口交叉单元30之间的通信连接,实际上,切片控制单元20能够通过交叉控制单元201分别与切片处理单元10以及端口交叉单元30进行通信。在图5中也没有画出所述切片处理单元10与所述端口交叉单元30的连接关系。在本系统中,所述交叉控制单元201,配置为向所述第一控制接口102发送的第一连接关系,使控制所述端口交叉单元的输入接口301与所述切片处理单元10的输出子接口103一一连接;配置为向所述第二控制接口303发送第二连接关系,使控制所述端口交叉单元的输入接口301与所述端口交叉单元的输出接口302一一对应。
如图5所示,所述系统包含多层,每层包含至少一个切片处理单元10,每个所述切片处理单元10对应一个端口交叉单元30;针对所述系统中的每层,该层的切片处理单元10的输出子接口103与该切片处理单元对应的端口交叉单元30的输入接口301连接;针对该层的端口交叉单元30的每个输出接口302,该输出接口与下一层的切片处理单元10的输入接口101连接。
在如图5所示的网络硬切片系统中,确定网为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时,具体可以如下:切片控制单元确定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以及待划分物理网络的总带宽,根据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确定多个划分粒度,根据各划分粒度确定系统中每层切片处理单元的输出子接口数量以及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
具体地,可以将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按大小排序,将最大的需求网络带宽确定为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第一划分粒度,也即上述多层系统中的第一层中切片处理单元的输出子接口(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的数量,与输出子接口数量的子带宽,以此类推,确定每个划分粒度以及每层切片处理单元的输出子接口(非闲置的输出子接口)的数量,与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然后针对每个用户,根据所述输出子接口数量、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从各输出子接口中确定满足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的输出子接口;根据选择出的输出子接口,组成该用户的输出子接口,并根据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主接口到所述输出子接口,确定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如图5所示的系统中,所述切片控制单元20,配置为针对每个用户,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切片包含端口交叉单元;根据所述端口交叉单元中输出子接口的顺序确定所述端口交叉单元中输出接口的编号;根据所述端口交叉单元所处的层级,以及所述端口交叉单元的输出接口的编号,确定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图6为本说明书中提供的一种网络硬切片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如图6所示的网络应切片方法用于在如1所示的网络硬切片的系统中执行。
S500:确定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以及待划分物理网络的总带宽。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网络硬切片的方法,本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任意一台具有计算能力的电子设备,例如计算机、服务器等。为方便描述,本说明书中以服务器执行该网络硬切片的方法为例进行后续说明。
服务器向所述所述切片控制单元发送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以及网络切分的指令,以及待划分物理网络的总带宽。其中,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以及待划分物理网络的总带宽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解释过,在此不作赘述。
S502:根据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确定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划分粒度。
服务器通过所述切片控制单元根据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确定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划分粒度。其中,待划分物理网络的划分粒度,以及具体划分方式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解释过,在此不作赘述。
S504:根据所述划分粒度,确定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划分出的输出子接口数量以及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
服务器通过所述切片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划分粒度,确定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划分出的输出子接口数量以及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其中,具体的确定方式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解释过,在此不作赘述。
S506:针对每个用户,根据所述输出子接口数量、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从各输出子接口中确定满足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的输出子接口。
针对每个用户,服务器通过所述切片处理单元根据所述输出子接口数量、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从各输出子接口中确定满足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的输出子接口。具体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阐述,在此不做赘述。
S508:根据选择出的输出子接口,组成该用户的输出子接口,并根据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主接口到所述输出子接口,确定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服务器通过所述切片处理单元根据选择出的输出子接口,组成该用户的输出子接口,并根据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主接口到所述输出子接口,确定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从上述方法可以看出,本方法通过确定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并根据各用户需求网络带宽确定划分粒度,然后根据划分粒度确定待划分物理网络划分出的输出子接口数量以及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将待划分物理网络划分到各输出子接口,然后针对每个用户,根据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从各输出子接口中确定满足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的输出子接口,将选择出的输出子接口组成该用户的输出子接口,确定从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主接口到该用户的输出子接口的待划分网络,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本方法能够根据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确定为各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更好的满足各用户的多种需求。
当各用户拥有多个不同的需求网络带宽时,服务器通过切片控制单元,确定各用户的多个需求网络带宽;针对每个需求网络带宽,根据该需求网络带宽,确定该需求网络带宽对应的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划分粒度;根据各需求网络带宽对应的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划分粒度,确定目标划分粒度;根据所述目标划分粒度确定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划分出的输出子接口数量,以及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并将所述输出子接口数量、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所述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发送至所述切片处理单元。
再通过所述切片处理单元如上步骤S506~S508所述对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进行切分,确定为各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为了更好的区分为各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针对每个用户,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切片包含切片处理单元,服务器通过所述切片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切片处理单元中输出子接口的顺序确定所述切片处理单元中输出子接口的编号,根据所述切片处理单元中输出子接口的编号,确定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当本方法在如5所示的系统中执行时,针对每个用户,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切片包含端口交叉单元;服务器通过所述切片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端口交叉单元中输出子接口的顺序确定所述端口交叉单元中输出接口的编号;根据所述端口交叉单元所处的层级,以及所述端口交叉单元的输出接口的编号,确定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以上为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的方法,基于同样的思路,本说明书还提供了相应的训练分类模型的装置,如图7所示。
图7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网络硬切片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需求模块601,确定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以及待划分物理网络的总带宽;
第一确定模块602,根据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确定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划分粒度;
第二确定模块603,根据所述划分粒度,确定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划分出的输出子接口数量以及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
切分模块604,针对每个用户,根据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从各输出子接口中确定满足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的输出子接口;
结果模块605,根据选择出的输出子接口,组成该用户的输出子接口,并根据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主接口到所述输出子接口,确定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本说明书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可用于执行上述图6提供的一种网络硬切片的方法。
本说明书并不限制上述方法的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网络硬切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以及待划分物理网络的总带宽;
根据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确定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多个划分粒度;
在将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分为多层时,根据各划分粒度的大小,确定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中每一层的划分粒度,其中,最大的划分粒度为第一层的划分粒度,依此类推;
根据各划分粒度,依次确定每一层的输出子接口数量与对应的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
针对每个用户,根据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从各输出子接口中确定满足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的输出子接口;
根据选择出的输出子接口,组成该用户的输出子接口,并根据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主接口到所述输出子接口,确定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2.一种网络硬切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切片控制单元、切片处理单元以及端口交叉单元,且所述系统为多层,每层包含至少一个切片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切片控制单元,配置为确定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以及待划分物理网络的总带宽;根据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确定所述物理网络的多个划分粒度;根据所述各划分粒度的大小,确定所述系统中每一层的划分粒度,其中,最大的划分粒度为第一层的划分粒度,依此类推;根据各划分粒度,依次确定每一层对应的切片处理单元的输出子接口数量与对应的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并将各输出子接口数量、各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所述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发送至所述切片处理单元;
所述端口交叉单元用于连接系统中的系统中各层的切片处理单元,针对所述系统中的每层,该层的切片处理单元的输出子接口与该切片处理单元对应的端口交叉单元的输入接口连接,针对该层的端口交叉单元的每个输出接口,该输出接口与下一层的切片处理单元的输入接口连接;
所述切片处理单元,配置为接收所述切片控制单元发送的所述输出子接口数量、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所述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针对每个用户,根据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从各输出子接口中确定满足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的输出子接口;根据选择出的输出子接口,组成该用户的输出子接口,并根据所述物理网络的主接口到所述输出子接口,确定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处理单元配置有与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主接口连接的输入接口,与多个输出子接口以及与所述切片控制单元双向通信连接的第一控制接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处理单元还包含时隙交叉单元;
所述第一控制接口配置为接收所述切片控制单元发送的所述输出子接口数量、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所述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并将接收的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所述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发送给所述时隙交叉单元;
所述时隙交叉单元,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接口发送的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所述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按照所述切片处理单元所在层的划分粒度,将输入所述切片处理单元的输入接口的待划分物理网络均等划分并连接到所述切片处理单元的各输出子接口。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交叉单元包含多个输入接口、多个输出接口以及一个第二控制接口;所述第二控制接口用于接收所述切片控制单元发送的第二连接关系,连接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所述端口交叉单元的输入接口与所述端口交叉单元的输出接口是一一对应的;
所述切片处理单元的输出子接口与所述端口交叉单元的输入接口是一一连接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控制单元还包括:交叉控制单元;
所述交叉控制单元,配置为向所述第一控制接口发送的第一连接关系,使控制所述端口交叉单元的输入接口与所述切片处理单元的输出子接口一一连接;配置为向所述第二控制接口发送第二连接关系,使控制所述端口交叉单元的输入接口与所述端口交叉单元的输出接口一一对应。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控制单元,配置为确定各用户的多个需求网络带宽;针对每个需求网络带宽,根据该需求网络带宽,确定该需求网络带宽对应的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划分粒度;根据各需求网络带宽对应的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划分粒度,确定目标划分粒度;根据所述目标划分粒度确定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划分出的输出子接口数量,以及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并将所述输出子接口数量、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所述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发送至所述切片处理单元。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控制单元,配置为针对每个用户,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切片包含切片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切片处理单元中输出子接口的顺序确定所述切片处理单元中输出子接口的编号;根据所述切片处理单元中输出子接口的编号,确定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控制单元,配置为针对每个用户,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切片包含端口交叉单元;根据所述端口交叉单元中输出子接口的顺序确定所述端口交叉单元中输出接口的编号;根据所述端口交叉单元所处的层级,以及所述端口交叉单元的输出接口的编号,确定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10.一种网络硬切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需求模块,确定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以及待划分物理网络的总带宽;
第一确定模块,根据各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确定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多个划分粒度;
第二确定模块,在将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分为多层时,根据各划分粒度的大小,确定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中每一层的划分粒度,其中,最大的划分粒度为第一层的划分粒度,依此类推;根据各划分粒度,依次确定每一层的输出子接口数量与对应的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
切分模块,针对每个用户,根据所述输出子接口的子带宽以及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从各输出子接口中确定满足该用户的需求网络带宽的输出子接口;
结果模块,根据选择出的输出子接口,组成该用户的输出子接口,并根据所述待划分物理网络的主接口到所述输出子接口,确定为该用户划分的逻辑网络。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CN202310418632.9A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网络硬切片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4053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18632.9A CN116405395B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网络硬切片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18632.9A CN116405395B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网络硬切片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5395A CN116405395A (zh) 2023-07-07
CN116405395B true CN116405395B (zh) 2024-02-02

Family

ID=87010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18632.9A Active CN116405395B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网络硬切片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0539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7528A (zh) * 2008-01-18 2008-07-0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聚合方法和装置
CN109217994A (zh) * 2017-06-30 2019-01-1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38498A (zh) * 2018-02-02 2019-08-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交织方法与数据解交织方法、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15632751A (zh) * 2022-09-30 2023-01-20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44955B2 (en) * 2015-08-21 2020-05-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slic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7528A (zh) * 2008-01-18 2008-07-0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聚合方法和装置
CN109217994A (zh) * 2017-06-30 2019-01-1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38498A (zh) * 2018-02-02 2019-08-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交织方法与数据解交织方法、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15632751A (zh) * 2022-09-30 2023-01-20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5395A (zh) 2023-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53700B (zh) 一种网络切片资源管理方法及设备
Bentaleb et al. SDNDASH: Improving QoE of HTTP adaptive streaming using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CN108370341B (zh) 资源配置方法、虚拟网络功能管理器和网元管理系统
US9838483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a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information concentrator
WO2017214932A1 (zh) 一种网络切片的资源管理方法和装置
US9465641B2 (en) Selecting cloud computing resource based on fault tolerance and network efficiency
WO2015101089A1 (zh) 大规模集群的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5092660A1 (en) Mapping virtual network elements to physical resources in a telco cloud environment
KR20190020073A (ko) 가속 자원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및 네트워크 기능 가상화 시스템
CN110896355A (zh) 一种网络切片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1010702A (zh) 时延敏感网络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TW200915084A (en) Allocating network adapter resources among logical partitions
CN103152210B (zh) 修复生成树协议转发状态异常的方法及堆叠设备
CN107682411A (zh) 一种大规模sdn控制器集群及网络系统
US11902109B2 (en) Method of network slic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visualization
Ghai et al. A stable matching based algorithm to minimize the end-to-end latency of edge nfv
CN108345490A (zh) 一种nfv中部署虚拟机的方法和系统
Basu et al. Drive: Dynamic resource introspection and vnf embedding for 5g using machine learning
US11979335B2 (en) Network controller
CN116405395B (zh) 一种网络硬切片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Huang et al. Digital Twin-Based Network Management for Better QoE in Multicast Short Video Streaming
CN112003685A (zh) 一种灵活以太网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Li et al. CoMan: Managing bandwidth across computing frameworks in multiplexed datacenters
CN114584515B (zh) 存储区域网络拥塞的端点通知
Kim et al. Toward Enabling Performance-Guaranteed Networking in Next-Generation Cellular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