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3484A - 一种支撑背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撑背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03484A
CN116403484A CN202310395854.3A CN202310395854A CN116403484A CN 116403484 A CN116403484 A CN 116403484A CN 202310395854 A CN202310395854 A CN 202310395854A CN 116403484 A CN116403484 A CN 1164034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fiber
fiber layer
holes
back plate
extending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958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沙沙
王策
杨磊
青威
曾伟
罗璇
王志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9585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034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03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34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撑背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支撑背板包括平坦区和弯折区;支撑背板至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层碳纤维层,每一碳纤维层中的碳纤维均平行排列,其中一层碳纤维层中碳纤维的延伸方向与折叠轴的延伸方向垂直,另外两层碳纤维层的碳纤维延伸方向相互交叉,且另外两层中的任意一层与折叠轴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至少两层碳纤维层在弯折区设有阵列排布的通孔,且至少一层碳纤维层的通孔的其中一条边或者通孔的长轴端点与短轴端点之间的至少一条连线与所在碳纤维层的碳纤维延伸方向平行。通过在弯折区设置通孔减小支撑背板弯折时叠层之间的错动,并降低支撑背板弯折时产生的压力,从而降低支撑背板对屏幕的拉力。

Description

一种支撑背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撑背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其中,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在展开时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在折叠时具有较小的体积,具有便携的优点。因此可折叠的显示装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可折叠的显示装置是由多层不同叠层堆叠组合而成,而在弯折时,叠层与叠层之间会产生错动,假设中间发光层为弯折中性层。在可折叠的显示装置中,发光层下侧的屏幕支撑背板在弯折时会受到压力,从而对支撑背板上层的屏幕产生拉力,长期使用过程中在反复受力后屏幕会产生不可恢复的形变——折痕,这不仅影响可折叠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从而影响用户体验,也影响折叠屏幕的使用寿命。而且,为了提高支撑背板的支撑效果,支撑背板一般选择硬度较高的材料,在弯折时给屏幕的反向作用力会更大,位于上层的屏幕则容易产生折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背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减小支撑背板弯折时叠层之间的错动,并降低支撑背板弯折时产生的压力,从而进一步降低支撑背板对上层屏幕的拉力。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支撑背板,所述支撑背板包括平坦区和可沿折叠轴弯折的弯折区;所述支撑背板至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碳纤维层、第二碳纤维层和第三碳纤维层,每一碳纤维层中的碳纤维均平行排列,其中一层碳纤维层中碳纤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折叠轴的延伸方向垂直,另外两层碳纤维层的碳纤维延伸方向相互交叉,且另外两层中的任意一层与所述折叠轴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至少两层碳纤维层在所述弯折区设有阵列排布的通孔,且至少一层所述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的其中一条边与所在碳纤维层的所述碳纤维延伸方向平行;或者,各所述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包括长轴和短轴,所述长轴的端点和所述短轴的端点之间的至少一条连线与所在碳纤维层的所述碳纤维延伸方向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碳纤维层、所述第二碳纤维层在所述弯折区设有阵列排布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为矩形、菱形或者椭圆形,所述第二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为矩形、菱形或者椭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相对设置且形状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交错设置,且形状一致或形状不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碳纤维层、所述第二碳纤维层和所述第三碳纤维层在所述弯折区设有阵列排布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为矩形、菱形或者椭圆形,所述第二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为矩形、菱形或者椭圆形,所述第三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为矩形、菱形或者椭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二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三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相对设置且形状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二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三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交错设置,且形状一致或形状不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纤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折叠轴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所述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为矩形,所述矩形的一条边平行于该层碳纤维层中的碳纤维延伸方向,另外两层所述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为菱形或者圆形,所述菱形的两条边或者所述椭圆形的外接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分别平行于该另外两层碳纤维层中的碳纤维的延伸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为菱形,所述菱形的顶角至少一个倒圆角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长轴所在的方向与所述折叠轴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长轴的尺寸为3mm-20mm,所述短轴的尺寸为0.1mm-0.3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沿所述长轴方向排列成行,沿所述短轴方向排列成列,相邻两行所述通孔错位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碳纤维层的相邻所述通孔之间的间距为0.1mm-1mm。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和以上所述的支撑背板,所述支撑背板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述第三碳纤维层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背板用于支撑柔性显示面板,其由依次设置的第一碳纤维层、第二碳纤维层和第三碳纤维层至少三层碳纤维层制成,碳纤维材料质轻,可以减小支撑背板的整体重量,另外碳纤维中含有纤维状材料,属于各向异性材料,不同方向力学性能不同,比如,有数据表明碳纤维材料在0°方向(是指与碳纤维延伸方向平行)拉伸强度2924MPa,在90°方向(是指与碳纤维延伸方向垂直)的拉伸强度为71MPa。由于碳纤维材料特性,其中一层碳纤维层的纤维方向垂直于折叠轴方向会在弯折时产生更大的反弹力,显示模组更不易变型。另外两层中碳纤维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且与折叠轴呈锐角或钝角,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支撑背板在弯折时产生的反弹力,从而当其用于支撑显示模组时,降低对上层显示模组的拉力,以降低显示模组由于长时间受拉力作用产生折痕的风险。进一步地,在弯折区开设通孔能够降低支撑背板的弯折难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弯折时产生的反弹力,并结合开设通孔的方向,即至少一层碳纤维层的通孔的其中一条边与其所在碳纤维层中的碳纤维延伸方向相同,或者,长轴的端点和短轴的端点之间的至少一条连线与所在碳纤维层的碳纤维延伸方向平行,能够减少切断纤维的数量,从而可使弯折区强度损失减小,从而保证支撑背板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
通过在支撑背板的弯折区设置通孔,不仅可以使支撑背板更易于实现弯折,并且在和其他叠层搭配时,减小叠层之间的错动从而减小弯折区上层叠层所受的拉力,延长上层叠层在反复受力后产生不可恢复形变的时间,从而起到减轻上层叠层的折痕的目的。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同一叠层距弯折中心距离与对应错动量大小的关系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背板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支撑背板在弯折区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支撑背板在弯折区的另一种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支撑背板在弯折区的又一种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背板的第一碳纤维层的通孔与第二碳纤维层的通孔相对设置且形状一致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背板的第一碳纤维层的通孔与第二碳纤维层的通孔交错设置且形状一致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背板的第一碳纤维层的通孔、第二碳纤维层的通孔与第三碳纤维层的通孔相对设置且形状一致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背板的第一碳纤维层的通孔、第二碳纤维层的通孔与第三碳纤维层的通孔交错设置且形状一致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平坦区10;弯折区20;折叠轴21;第一碳纤维层30;第二碳纤维层40;第三碳纤维层50;通孔60;长轴61;短轴62;碳纤维延伸方向S;夹角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可折叠的显示装置中,发光层下侧的屏幕支撑背板在弯折时会受到压力,从而对支撑背板上层的屏幕产生拉力,长期使用过程中在反复受力后屏幕会产生不可恢复的形变——折痕,这不仅影响可折叠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从而影响用户体验,也影响折叠屏幕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反复折叠容易产生折痕的问题,目前已有技术有通过在屏幕两端施加作用力,使折痕减轻,但是屏幕在长期反复受力的情况下会使表面材料发生蠕变,并且蠕变是不可逆的。因此,通过在屏幕两端施加作用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在弯折区20不同位置产生的错动量与距离弯折中心的距离有关,如图1所示为显示装置同一叠层距弯折中心距离与对应错动量大小的关系图,可以看出在弯折区20,距离弯折中心越远错动量越大,在达到最大值后会稍微降低,在平坦区10基本保持一致,应力主要集中在弯折区20到平坦区10过渡段,通过降低这一部分的应力值可以降低整体的错动。
基于上述原理,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支撑背板,如图2-图4所示,支撑背板包括平坦区10和可沿折叠轴21弯折的弯折区20。支撑背板至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碳纤维层30、第二碳纤维层40和第三碳纤维层50,每一碳纤维层中的碳纤维均平行排列,其中一层碳纤维层中碳纤维的延伸方向与折叠轴21的延伸方向垂直,另外两层碳纤维层的碳纤维延伸方向S相互交叉,且另外两层中的任意一层与折叠轴21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至少两层碳纤维层在弯折区20设有阵列排布的通孔60,且至少一层碳纤维层的通孔60的其中一条边与所在碳纤维层的碳纤维延伸方向S平行;或者,各碳纤维层的通孔60包括长轴61和短轴62,长轴61的端点和短轴62的端点之间的至少一条连线与所在碳纤维层的碳纤维延伸方向S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碳纤维层30、第二碳纤维层40以及第三碳纤维层50,可将其中任一层中的碳纤维延伸方向S设置为与折叠轴21方向垂直,当其中一层与折叠轴21垂直时,另外两层中的碳纤维延伸方向S则与折叠轴21呈锐角或钝角,明确出第一碳纤维层30、第二碳纤维层40和第三碳纤维层50仅是在支撑背板与显示模组配合时,第三碳纤维层50是与显示模组贴合设置的。文中附图仅以第一碳纤维层30的碳纤维延伸方向S与折叠轴21延伸方向垂直为例进行了示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文中的折叠轴21可理解为弯折区20中心线或平行于中心线的轴线,其可以为实际的轴,也可以为虚拟的轴。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背板用于支撑柔性显示面板,其由依次设置的第一碳纤维层30、第二碳纤维层40和第三碳纤维层50至少三层碳纤维层制成,碳纤维材料质轻,可以减小支撑背板的整体重量,另外碳纤维中含有纤维状材料,属于各向异性材料,不同方向力学性能不同,比如,有数据表明碳纤维材料在0°方向(是指与碳纤维延伸方向S平行)拉伸强度2924MPa,在90°方向(是指与碳纤维延伸方向S垂直)的拉伸强度为71MPa。由于碳纤维材料特性,其中一层碳纤维层的纤维方向垂直于折叠轴21方向会在弯折时产生更大的反弹力,显示模组更不易变型。另外两层中碳纤维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且与折叠轴21呈锐角或钝角,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支撑背板在弯折时产生的反弹力,从而当其用于支撑显示模组时,降低对上层显示模组的拉力,以降低显示模组由于长时间受拉力作用产生折痕的风险。进一步地,在弯折区20开设通孔60能够降低支撑背板的弯折难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弯折时产生的反弹力,并结合开设通孔60的方向,即至少一层碳纤维层的通孔60的其中一条边与其所在碳纤维层中的碳纤维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长轴61的端点和短轴62的端点之间的至少一条连线与所在碳纤维层的碳纤维延伸方向S平行,能够减少切断纤维的数量,从而可使弯折区20强度损失减小,从而保证支撑背板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可以理解的,通孔60包括长轴61或者短轴62,可以理解为通孔60为关于长轴61或者短轴62的轴对称图形,长轴61的端点是指沿长轴61所在方向与通孔60的两个交点,端轴62的端点是指沿短轴62所在方向与通孔60的两个交点,当通孔60为轴对称图形时,长轴61的端点与短轴62的端点之间的连线为平行四边形,至少一条连线与所在碳纤维层的碳纤维延伸方向S平行,也就是长轴61和短轴62与通孔60的交点的构成的内接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平行于所在碳纤维层的碳纤维延伸方向S。
通过在支撑背板的弯折区20设置通孔60,如图3所示,以通孔60为菱形示意出了通孔60的排列方式。通孔60不仅可以使支撑背板更易于实现弯折,并且在和其他叠层搭配时,减小叠层之间的错动从而减小弯折区20上层叠层所受的拉力,延长上层叠层在反复受力后产生不可恢复形变的时间,从而起到减轻上层叠层的折痕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8所示,第一碳纤维层30、第二碳纤维层40在弯折区20设有阵列排布的通孔60,第一碳纤维层30的通孔60为矩形、菱形或者椭圆形,第二碳纤维层40的通孔60为矩形、菱形或者椭圆形。
在本实施例中,仅在第一碳纤维层30和第二碳纤维层40的弯折区20设置阵列排布的通孔60,对于整个支撑背板来说相当于开设盲孔,开设盲孔对于支撑背板整体强度的削弱更小,有利于提高支撑背板的整体强度。其中,第一碳纤维层30的通孔60的形状可以为矩形、菱形或者椭圆形,第二碳纤维层40的通孔60的形状也可以为矩形、菱形或者椭圆形,第一碳纤维层30和第二碳纤维层40中通孔60的形状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可选地,如图7所示,第一碳纤维层30的通孔60与第二碳纤维层40的通孔60相对设置且形状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两层碳纤维层的通孔60相对设置且形状一致,开孔工艺可以一次完成,提高开孔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地,第一碳纤维层30的通孔60与第二碳纤维层40的通孔60交错设置,且形状一致或形状不一致,如图8所示为第一碳纤维层30的通孔60与第二碳纤维层40的通孔60交错设置且形状一致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两层碳纤维层中的通孔60交错设置,即通孔60在支撑背板的厚度方向上存在一定的错位,使得支撑背板作为一个整体在弯折区20的弯折均一性更好,降低应力集中出现的几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6以及图9、图10所示,第一碳纤维层30、第二碳纤维层40和第三碳纤维层50在弯折区20设有阵列排布的通孔60;第一碳纤维层30的通孔60为矩形、菱形或者椭圆形,第二碳纤维层40的通孔60为矩形、菱形或者椭圆形,第三碳纤维层50的通孔60为矩形、菱形或者椭圆形。
在本实施例中,三层碳纤维层均设有通孔60,能够进一步降低支撑背板的弯折难度,从而进一步减小支撑背板弯折后产生的反弹力,从而使得支撑背板用于支撑显示模组时,对显示模组的产生的拉力较小,以降低显示模组由于长时间受拉力作用产生折痕的风险,延长显示模组在反复受力后产生不可恢复形变的时间,从而在可折叠的显示装置使用期限内减轻折痕。
可选地,如图9所示,第一碳纤维层30的通孔60、第二碳纤维层40的通孔60与第三碳纤维层50的通孔60相对设置且形状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三层碳纤维层的通孔60相对设置且形状一致,对于整个支撑背板来说相当于开设通孔60,因此,开孔工艺可以一次完成,提高开孔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地,第一碳纤维层30的通孔60、第二碳纤维层40的通孔60与第三碳纤维层50的通孔60交错设置,且形状一致或形状不一致,如图10所示为第一碳纤维层30的通孔60、第二碳纤维层40的通孔60与第三碳纤维层50的通孔60交错设置且形状一致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碳纤维层30的通孔60、第二碳纤维层40的通孔60与第三碳纤维层50的通孔60在支撑背板厚度方向上完全错开时,也相当于在支撑背板上开设盲孔,当第一碳纤维层30的通孔60、第二碳纤维层40的通孔60与第三碳纤维层50的通孔60在支撑背板厚度方向上仅部分错开时相当于在支撑背板上开设通孔60。以上两种情况均可以使支撑背板作为一个整体在弯折区20的弯折均一性更好,降低应力集中出现的几率。
且考虑到位置交错布置,需要分多次工艺进行开孔,因此可以根据碳纤维的延伸方向不同,选择不同形状的开孔类型,以减少切断碳纤维的条数,从而提高支撑背板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碳纤维的延伸方向与折叠轴2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碳纤维层的通孔60为矩形,矩形的一条边平行于该层碳纤维层中的碳纤维延伸方向S,另外两层碳纤维层的通孔60为菱形或者圆形,菱形的两条边或者椭圆形的外接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分别平行于该另外两层碳纤维层中的碳纤维的延伸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在碳纤维延伸方向S与折叠轴21垂直的该层碳纤维层开设矩形通孔60,使矩形的一条边平行于该层碳纤维层中的碳纤维的延伸方向。并在另外两层交叉设置的碳纤维层上开设菱形孔或者椭圆形孔,使菱形或者椭圆形的外接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分别平行于该两层碳纤维层中的碳纤维的延伸方向,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切断的纤维的条数,从而保证支撑背板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
此外,弯折区20开菱形孔后,剩下连接两个平坦区10的部分更容易压缩,在弯折时弯折区20向弯折中线收缩,可以减小上层堆叠受力,从而减小错动量。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通孔60为菱形,菱形的顶角至少一个倒圆角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将菱形通孔60的顶角做倒圆角设置,能够减小顶角位置处的应力集中,减小弯折区20弯折后的错动量。
可选地,如图4-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碳纤维层的通孔60包括长轴61和短轴62,比如第一碳纤维层30的通孔60与第二碳纤维层40的通孔60包括长轴61和短轴62,或者第一碳纤维层30的通孔60、第二碳纤维层40的通孔60与第三碳纤维层50的通孔60包括长轴61和短轴62。长轴61所在的方向与折叠轴21的延伸方向平行,长轴61的尺寸为3mm-20mm,短轴62的尺寸为0.1mm-0.3mm。
在本实施例中,各层碳纤维层的通孔60的长轴61所在的方向平行于折叠轴21的延伸方向,因此,能够降低该碳纤维层的弯折难度,且能够减小弯折后更容易保证该碳纤维层的平整度,有利于减轻整个显示模组的模印,达到更好的外观效果。
长轴61的尺寸为3mm-20mm,比如长轴61的尺寸可以为3.5mm、4mm、5mm、10mm、18mm、19mm、19.5mm等,短轴62的尺寸为0.1mm-0.3mm,比如短轴62的尺寸可以为0.1mm、0.15mm、0.2mm、0.25mm、0.3mm等。当通孔60的长轴61、短轴62尺寸过小时,需要开设的通孔60数量更多,增加开孔工作量。当长轴61、短轴62尺寸过大时,比如长轴61大于20mm、短轴62大于0.3mm时,对于支撑背板的强度削弱过大,大大降低支撑背板的支撑效果。
以上各实施例中,如图2、图7-图10所示,各碳纤维层的通孔60沿长轴61方向排列成行,沿短轴62方向排列成列,相邻两行通孔60错位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通孔60的阵列排布为相邻两行通孔60错位排布,使得各个通孔60相对于连接通孔60的部分对称分布,从而使得支撑背板具有更好的弯折均匀性。
进一步地,如图7-图10所示,各碳纤维层的相邻通孔60之间的间距为0.1mm-1mm,比如该间距可以为0.1mm、0.2mm、0.3mm、0.5mm、0.7mm、0.9mm、1mm等。
在本实施例中,该间距能够保证支撑背板连接相邻通孔60的部分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使得支撑背板易于弯折的同时,不易于折断。可以理解地,当该间距太小,比如小于0.1mm时,会使得支撑背板容易折断;当该间距太大比如大于1mm时,使得支撑背板弯折后具有较大的反弹力。
可以理解地,如图4所示,当通孔60为菱形时,菱形的夹角α的角度可以根据支撑背板及整个折叠设备折叠后错动量以及显示模组受外力来确定,其中,该夹角α为锐角,假设可折叠的显示装置无折痕情况下支撑背板折叠后理论缩短量为x1,整个折叠设备错动量为x2,此时需要一个外力F将支撑背板压缩,使支撑背板区域缩短x1-x2,根据开孔行数n可以计算出每个菱形孔缩短量(x1-x2)/n。然后根据材料属性可以推算出合适的角度α。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和以上支撑背板,支撑背板用于支撑柔性显示面板,第三碳纤维层50与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支撑显示模组的支撑背板至少包括三层碳纤维层,且至少一层碳纤维层中的碳纤维延伸方向S与折叠轴21方向垂直,能够提高支撑背板弯折时给显示模组提供更大的反弹力,显示模组更不易变型,另外两层中碳纤维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且与折叠轴21呈锐角或钝角,并结合弯折区20开设通孔60的方向,即通孔60的其中一条边或者通孔60的外接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与其所在碳纤维层中的碳纤维的延伸方向相同,能够减少切断纤维的数量,从而可使弯折区20强度损失减小。
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碳纤维层50靠近支撑背板设置,当支撑背板仅在第一碳纤维层30和第二碳纤维层40开设通孔60时,即贴近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三碳纤维层50不设通孔60,远离柔性显示面板的两层开设位置相对且形状一致的通孔60或者位置交错形状一致的通孔60,还能使得贴近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三碳纤维层50表面平整度更好,有利于减轻整个显示模组的模印,达到更好的外观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显示模组。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的显示模组的支撑背板由于至少包括三层碳纤维层,且至少一层碳纤维层中的碳纤维延伸方向S与折叠轴21方向垂直,能够提高支撑背板弯折时给显示模组提供更大的反弹力,显示模组更不易变型,另外两层中碳纤维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且与折叠轴21呈锐角或钝角,并结合弯折区20开设通孔60的方向,即通孔60的其中一条边或者通孔60的外接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与其所在碳纤维层中的碳纤维的延伸方向相同,能够减少切断纤维的数量,从而可使弯折区20强度损失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支撑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背板包括平坦区和可沿折叠轴弯折的弯折区;
所述支撑背板至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碳纤维层、第二碳纤维层和第三碳纤维层,每一碳纤维层中的碳纤维均平行排列,其中一层碳纤维层中碳纤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折叠轴的延伸方向垂直,另外两层碳纤维层的碳纤维延伸方向相互交叉,且另外两层中的任意一层与所述折叠轴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
至少两层碳纤维层在所述弯折区设有阵列排布的通孔,且至少一层所述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的其中一条边与所在碳纤维层的所述碳纤维延伸方向平行;或者,各所述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包括长轴和短轴,所述长轴的端点和所述短轴的端点之间的至少一条连线与所在碳纤维层的所述碳纤维延伸方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纤维层、所述第二碳纤维层在所述弯折区设有阵列排布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为矩形、菱形或者椭圆形,所述第二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为矩形、菱形或者椭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相对设置且形状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交错设置,且形状一致或形状不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纤维层、所述第二碳纤维层和所述第三碳纤维层在所述弯折区设有阵列排布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为矩形、菱形或者椭圆形,所述第二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为矩形、菱形或者椭圆形,所述第三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为矩形、菱形或者椭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二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三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相对设置且形状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二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三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交错设置,且形状一致或形状不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折叠轴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所述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为矩形,所述矩形的一条边平行于该层碳纤维层中的碳纤维延伸方向,另外两层所述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为菱形或者圆形,所述菱形的两条边或者所述椭圆形的外接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分别平行于该另外两层碳纤维层中的碳纤维的延伸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菱形,所述菱形的顶角至少一个倒圆角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轴所在的方向与所述折叠轴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长轴的尺寸为3mm-20mm,所述短轴的尺寸为0.1mm-0.3mm。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撑背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碳纤维层的所述通孔沿所述长轴方向排列成行,沿所述短轴方向排列成列,相邻两行所述通孔错位分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背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碳纤维层的相邻所述通孔之间的间距为0.1mm-1mm。
13.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和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背板,所述支撑背板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述第三碳纤维层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设置。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310395854.3A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支撑背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4034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95854.3A CN116403484A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支撑背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95854.3A CN116403484A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支撑背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3484A true CN116403484A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08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95854.3A Pending CN116403484A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支撑背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0348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28943U (zh) 支撑背板及显示装置
US11979995B2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20230154360A1 (en) Display panel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20240045471A1 (en) Flexible display module
CN112150926A (zh) 支撑组件及柔性显示模组
CN113744632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6403484A (zh) 一种支撑背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599007A (zh) 柔性保护层及柔性显示面板
US20230247781A1 (en) Support base plate and display panel
CN11172468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908171A (zh) 可弯曲显示装置
CN113658516B (zh) 显示面板
CN115206189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CN113053255A (zh) 一种柔性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JP3107477B2 (ja) ハニカムパネル
CN112991946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48956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20725525U (zh) 一种蜂窝夹芯板
CN115394197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2411479U (zh) 可折叠支撑件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5148102B (zh) 屏体支撑件及显示模组
US12038785B2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20230114378A1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N212860737U (zh) 一种瓦楞纸板
JP3087407U (ja) ダンボール板の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