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0303A - 一种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00303A
CN116400303A CN202310625219.XA CN202310625219A CN116400303A CN 116400303 A CN116400303 A CN 116400303A CN 202310625219 A CN202310625219 A CN 202310625219A CN 116400303 A CN116400303 A CN 1164003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se
sub
echo
signal
inter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252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00303B (zh
Inventor
李亚超
魏婧怡
王家东
吴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d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d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62521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003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00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03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003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03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28Details of pulse systems
    • G01S7/285Receivers
    • G01S7/292Extracting wanted echo-sign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36Means for anti-jamming, e.g. ECCM, i.e. electronic counter-counter meas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方法,包括:基于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参数设计脉内联合脉间编码波形作为雷达的发射信号;获取包括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雷达回波信号并进行分段处理;构建表示子接收窗内回波分布情况的线性方程组,并进行求解,以对分段后的回波信号进行时域滤波处理,得到各子脉冲信号的完整回波;对各子脉冲信号的完整回波进行干扰剔除,并将剩下的未被干扰的子脉冲回波进行相干叠加,得到干扰抑制后的回波信号。该方法不会存在干扰残余情况,抗干扰效果优于现有的频域滤波抗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技术;且该方法对脉内各子脉冲信号的参数没有任何限制,可以有效提升波形设计的自由度。

Description

一种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波形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射频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存储转发式的相干干扰手段对雷达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间歇采样转发干扰(interrupted-sampling repeaterjamming,ISRJ)由于干扰信号的欠采样特性与线性调频信号高的多普勒容限性,可以在雷达图像上产生分布情况可控的多假目标,从而降低雷达图像的质量并影响雷达后续的目标检测与识别。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一些对抗ISRJ的技术,例如,张建中等人在文献一《基于LFM分段脉冲压缩的抗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9》和文献二《基于脉内步进LFM波形的抗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9》中提出了利用子脉冲之间的正交性在频域构造窄带滤波器组,以提取出干扰机没有采样的信号段并进行分段脉压来实现干扰信号的抑制方法。其具体做法为:发射由频谱不重叠的子线性调频脉冲信号构成的线性调频信号或者步进线性调频信号,然后根据各子脉冲的频谱分布构造窄带滤波器组以对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频域滤波处理,从而获得各子脉冲信号的回波;接着对各段回波进行脉压并通过设置合适的干扰抑制门限来剔除被干扰段的回波。干扰剔除后再对剩下的子段回波信号进行相干叠加达到抑制干扰、检测目标的目的。
然而,由于上述两种方法都是在频域构造窄带滤波器来对各子脉冲段的回波信号进行分选识别来剔除干扰的,因此要求雷达发射脉冲信号中各子脉冲信号的频谱是可分的,这会降低雷达波形在频域的设计自由度。此外,文献一中的各子脉冲信号的频谱是紧密相邻的,这样子脉冲频谱中会存在过渡带,从而导致经过窄带滤波处理并剔除干扰段回波后,与被干扰段信号频谱相邻的子脉冲回波中仍会存在干扰残余信号。
发明内容
针对间歇采样转发干扰通过在雷达图像上产生具有欺骗性的多假目标来有效降低雷达图像的成像质量以及影响雷达后续的目标识别处理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方法,包括:
步骤1:基于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参数设计脉内联合脉间编码波形作为雷达的发射信号;
步骤2:获取包括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雷达回波信号并进行分段处理;
步骤3:构建表示子接收窗内回波分布情况的线性方程组,并进行求解,以对所述分段后的回波信号进行时域滤波处理,得到各子脉冲信号的完整回波;
步骤4:对所述各子脉冲信号的完整回波进行干扰剔除,并将剩下的未被干扰的子脉冲回波进行相干叠加,得到干扰抑制后的回波信号。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装置,包括:
波形设计模块,用于基于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参数设计脉内联合脉间编码波形作为雷达的发射信号;
分段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包括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雷达回波信号并进行分段处理;
时域滤波处理模块,用于构建表示子接收窗内回波分布情况的线性方程组,并进行求解,以对所述分段后的回波信号进行时域滤波处理,得到各子脉冲信号的完整回波;
干扰剔除模块,用于对所述各子脉冲信号的完整回波进行干扰剔除,并将剩下的未被干扰的子脉冲回波进行相干叠加,得到干扰抑制后的回波信号。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雷达系统,包括信号发射器、信号接收器以及信号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信号发射器用于发送基于歇采样转发干扰参数设计的脉内联合脉间编码波形;
所述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包括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雷达回波信号;
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雷达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以便于后续雷达信号的进一步处理;
其中,所述雷达系统在进行波形设计和预处理时采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实现。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方法通过设计脉内联合脉间的编码波形,并对其回波信号进行时域滤波处理,实现了对抗间歇采样转发干扰。该方法由于采用了时域滤波方法来获得各子脉冲信号的回波,因此子脉冲的频谱分布情况不会影响时域滤波结果,即不会存在干扰残余情况,因而抗干扰效果优于现有的频域滤波抗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技术;且该方法对脉内各子脉冲信号的参数没有任何限制,可以有效提升波形设计的自由度。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脉内联合脉间编码信号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雷达回波信号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子脉冲回波信号分段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雷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传统雷达未经干扰抑制处理的一维距离像仿真结果图;
图8是采用文献一方案的雷达一维距离像仿真结果图;
图9是采用本发明的脉内联合脉间编码雷达的一维距离像仿真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包括:
步骤1:基于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参数设计脉内联合脉间编码信号作为雷达的发射信号。
具体的,本实施例放弃了传统雷达在一个脉冲重复周期里发射一个脉冲信号的工作模式,设计了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如图2所示,该模式要求雷达在一个脉冲重复周期内发射
Figure SMS_1
个脉冲信号/>
Figure SMS_2
。每个脉冲信号均由/>
Figure SMS_3
个子脉冲/>
Figure SMS_4
组成,其中,不同脉冲信号中子脉冲分布的顺序可以是不同的。
进一步的,子脉冲的时间宽度
Figure SMS_5
由获取的有关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采样脉冲宽度
Figure SMS_6
决定,两者的关系满足:
Figure SMS_7
此外,对于本实施例设计的脉内联合脉间编码信号,其不同脉冲之间的接收窗口
Figure SMS_8
的时间宽度/>
Figure SMS_9
也可以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取值须满足:
Figure SMS_10
其中,
Figure SMS_11
为接收窗口/>
Figure SMS_12
的子接收窗口数,/>
Figure SMS_13
为正整数。
这意味着每个接收窗口
Figure SMS_14
可以以/>
Figure SMS_15
为间隔被均分为/>
Figure SMS_16
个子接收窗口。
则一个脉冲重复周期内子接收窗口的总数
Figure SMS_17
为:
Figure SMS_18
由此,完成了脉内联合脉间的脉冲编码设计。
步骤2:获取包括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雷达回波信号并进行分段处理。
具体的,雷达基于步骤1设计的编码信号向周围环境发射信号,同时接收回波信号。
请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雷达回波信号示意图。由于雷达发射信号增加了发射脉冲的个数,各脉冲之间的间隔变小,并且每个脉冲中的子脉冲在时间上是连续分布的,这会导致同一脉冲内不同子脉冲的回波发生混叠与遮挡问题,也会导致不同脉冲的回波发生混叠问题。此外,回波信号中也包含干扰机产生的间歇采样转发干扰信号。
进一步的,在接收到回波信号后,需要对其进行分段处理。
具体的,回波的时间长度由于雷达波束宽度的限制是有限的,如图4所示,假设子脉冲
Figure SMS_20
对应的完整回波的最长持续时间为/>
Figure SMS_22
,则以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采样脉冲宽度/>
Figure SMS_23
为单位对子脉冲的回波进行等分,则回波的长度/>
Figure SMS_21
被定义为/>
Figure SMS_24
数值的向上取整,子脉冲/>
Figure SMS_25
对应的回波被等分后的第/>
Figure SMS_26
段子回波用/>
Figure SMS_19
表示。
步骤3:构建表示子接收窗内回波分布情况的线性方程组,并进行求解,以对分段后的回波信号进行时域滤波处理,得到各子脉冲信号的完整回波。
具体而言,当雷达系统参数满足一个脉冲重复周期内发射的第一个脉冲与最后一个脉冲对应于场景中心的回波相位历程差小于
Figure SMS_27
时,则我们可以认为当第一个脉冲信号与最后一个脉冲信号的形式一样时,两个脉冲信号对应的场景回波也是近似相等的。
基于上述原则,可以构建如下的
Figure SMS_28
元线性方程组来表示各子接受窗内真实回波的分布情况:
Figure SMS_29
其中,
Figure SMS_32
表示第/>
Figure SMS_34
个子接收窗口内真实接收到的回波信号,/>
Figure SMS_35
表示一个脉冲重复周期内子接收窗口的总数,/>
Figure SMS_33
表示待求解的子脉冲/>
Figure SMS_37
的完整回波经过分段后的第/>
Figure SMS_41
段子回波信号,/>
Figure SMS_42
,/>
Figure SMS_31
,/>
Figure SMS_39
表示系数,其取值为0或者1,当第/>
Figure SMS_43
个子接收窗口
Figure SMS_44
中存在子脉冲/>
Figure SMS_30
的完整回波经过分段后的第/>
Figure SMS_36
段子回波/>
Figure SMS_38
时,/>
Figure SMS_40
取值为1,反之则取值为0。
然后,通过求解上述线性方程组则可以得到各子脉冲对应的各段子回波信号
Figure SMS_45
最后,将各段子回波信号按顺序拼接成对应于一个子脉冲的完整回波信号,表示为:
Figure SMS_46
步骤4:对各子脉冲信号的完整回波进行干扰剔除,并将剩下的未被干扰的子脉冲回波进行相干叠加,得到干扰抑制后的回波信号。
具体的,首先以干扰机的干扰参数作为先验信息,对所述各子脉冲信号的完整回波进行干扰剔除;
然后,将剔除干扰后的回波信号进行相干叠加,得到干扰抑制后回波信号。
至此,得到了没有干扰的回波信号,用于后续雷达信号的处理。
本发明提供的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方法通过设计脉内联合脉间的编码波形,并对其回波信号进行时域滤波处理,实现了对抗间歇采样转发干扰。该方法由于采用了时域滤波方法来获得各子脉冲信号的回波,因此子脉冲的频谱分布情况不会影响时域滤波结果,即不会存在干扰残余情况,因而抗干扰效果优于现有的频域滤波抗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技术;且该方法对脉内各子脉冲信号的参数没有任何限制,可以有效提升波形设计的自由度。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雷达系统基于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装置。请参见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装置的结构框图,其包括:
波形设计模块,用于基于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参数设计脉内联合脉间编码波形作为雷达的发射信号;
分段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包括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雷达回波信号并进行分段处理;
时域滤波处理模块,用于构建表示子接收窗内回波分布情况的线性方程组,并进行求解,以对所述分段后的回波信号进行时域滤波处理,得到各子脉冲信号的完整回波;
干扰剔除模块,用于对所述各子脉冲信号的完整回波进行干扰剔除,并将剩下的未被干扰的子脉冲回波进行相干叠加,得到干扰抑制后的回波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方法,由此,该装置也可以实现较优的抗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效果,且不受脉内各子脉冲信号的参数的限制。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雷达系统。请参见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雷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信号发射器、信号接收器以及信号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信号发射器用于发送基于歇采样转发干扰参数设计的脉内联合脉间编码波形;
所述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包括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雷达回波信号;
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雷达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以便于后续雷达信号的进一步处理;
其中,所述雷达系统在进行波形设计和预处理时采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实现。详细过程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详述。
此外,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实施例还对利用本发明的脉内联合脉间编码信号的雷达系统(又称脉内联合脉间编码雷达系统)进行了一维距离像仿真,以测试其对抗间歇采样转发式干扰的对抗效果,并与背景技术中文献一的方案进行了比较,以验证本发明方案的有益效果。
请参见图7,图7是传统雷达未经干扰抑制处理的一维距离像仿真结果图。其中,干扰占空比为25%,干扰类型为重复转发干扰。从图7可以看出,由于未进行干扰抑制处理,虚线所示的多假目标干扰信号能量是明显高于目标信号能量的。
图8是采用文献一方案的雷达一维距离像仿真结果图,可以看出干扰信号能量相比与图7来说下降了很多,但是仍然存在明显的干扰残余分量。
图9为在相同干扰参数下,采用本发明的脉内联合脉间编码雷达的一维距离像仿真结果图。可以看出虚线所示的干扰信号能量得到了明显的抑制,且干扰抑制效果优于图8。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方法的步骤。详细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基于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参数设计脉内联合脉间编码信号作为雷达的发射信号;
步骤2:获取包括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雷达回波信号并进行分段处理;
步骤3:构建表示子接收窗内回波分布情况的线性方程组,并进行求解,以对所述分段后的回波信号进行时域滤波处理,得到各子脉冲信号的完整回波;
步骤4:对所述各子脉冲信号的完整回波进行干扰剔除,并将剩下的未被干扰的子脉冲回波进行相干叠加,得到干扰抑制后的回波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基于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参数设计的脉内联合脉间编码信号为:
雷达在一个脉冲重复周期内发射
Figure QLYQS_2
个脉冲信号/>
Figure QLYQS_4
,每个脉冲信号均包括/>
Figure QLYQS_6
个子脉冲/>
Figure QLYQS_3
;其中,/>
Figure QLYQS_5
表示第/>
Figure QLYQS_7
个脉冲信号,/>
Figure QLYQS_8
表示第/>
Figure QLYQS_1
个子脉冲;
且子脉冲的时间宽度
Figure QLYQS_9
与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采样脉冲宽度/>
Figure QLYQS_10
相等,不同脉冲之间的接收窗口/>
Figure QLYQS_11
的时间宽度/>
Figure QLYQS_12
满足:
Figure QLYQS_13
其中,
Figure QLYQS_14
为接收窗口/>
Figure QLYQS_15
的子接收窗口数,/>
Figure QLYQS_16
为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分段处理包括:
以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采样脉冲宽度
Figure QLYQS_17
为单位对子脉冲的回波进行等分,则回波的长度/>
Figure QLYQS_18
被定义为/>
Figure QLYQS_19
数值的向上取整,子脉冲/>
Figure QLYQS_20
对应的回波被等分后的第/>
Figure QLYQS_21
段子回波记为
Figure QLYQS_22
其中,
Figure QLYQS_23
为子脉冲/>
Figure QLYQS_24
对应的完整回波的最长持续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表示子接收窗内回波分布情况的线性方程组为:
Figure QLYQS_25
其中,
Figure QLYQS_37
表示第/>
Figure QLYQS_28
个子接收窗口内真实接收到的回波信号,/>
Figure QLYQS_30
表示一个脉冲重复周期/>
Figure QLYQS_34
内子接收窗口的总数,/>
Figure QLYQS_40
表示待求解的子脉冲/>
Figure QLYQS_38
的完整回波经过分段后的第/>
Figure QLYQS_39
段子回波信号,/>
Figure QLYQS_35
,/>
Figure QLYQS_36
,/>
Figure QLYQS_27
表示系数,其取值为0或者1,当第/>
Figure QLYQS_31
个子接收窗口
Figure QLYQS_29
中存在子脉冲/>
Figure QLYQS_32
的完整回波经过分段后的第/>
Figure QLYQS_33
段子回波/>
Figure QLYQS_41
时,/>
Figure QLYQS_26
取值为1,反之则取值为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包括:
以干扰机的干扰参数作为先验信息,对所述各子脉冲信号的完整回波进行干扰剔除;
将剔除干扰后的回波信号进行相干叠加,得到干扰抑制后回波信号。
6.一种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波形设计模块,用于基于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参数设计脉内联合脉间编码波形作为雷达的发射信号;
分段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包括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雷达回波信号并进行分段处理;
时域滤波处理模块,用于构建表示子接收窗内回波分布情况的线性方程组,并进行求解,以对所述分段后的回波信号进行时域滤波处理,得到各子脉冲信号的完整回波;
干扰剔除模块,用于对所述各子脉冲信号的完整回波进行干扰剔除,并将剩下的未被干扰的子脉冲回波进行相干叠加,得到干扰抑制后的回波信号。
7.一种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发射器、信号接收器以及信号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信号发射器用于发送基于歇采样转发干扰参数设计的脉内联合脉间编码波形;
所述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包括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雷达回波信号;
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雷达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以便于后续雷达信号的进一步处理;
其中,所述雷达系统在进行波形设计和预处理时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实现。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方法的步骤。
CN202310625219.XA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方法 Active CN1164003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25219.XA CN116400303B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25219.XA CN116400303B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0303A true CN116400303A (zh) 2023-07-07
CN116400303B CN116400303B (zh) 2023-08-11

Family

ID=87014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25219.XA Active CN116400303B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0030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74165A (zh) * 2023-08-25 2023-09-1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雷达协同抗干扰信号波形设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15454A (ja) * 2011-07-05 2013-01-24 Toshiba Corp レーダ装置及び干渉波除去方法
CN113138370A (zh) * 2021-04-23 2021-07-20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抗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雷达信号设计方法
CN113759321A (zh) * 2021-07-20 2021-12-0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捷变频雷达的分段脉压抗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方法
CN114252857A (zh) * 2021-12-06 2022-03-29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能量函数和带通滤波的抗间歇采样转发式干扰方法
CN114646927A (zh) * 2021-10-22 2022-06-2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脉间脉内联合跳频编码的抗雷达转发式欺骗干扰方法
CN114966572A (zh) * 2022-05-30 2022-08-3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脉内分段lfm波形的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对抗方法
CN115267700A (zh) * 2022-08-02 2022-11-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脉内分块正交-脉间多维捷变波形信号的抗干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15454A (ja) * 2011-07-05 2013-01-24 Toshiba Corp レーダ装置及び干渉波除去方法
CN113138370A (zh) * 2021-04-23 2021-07-20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抗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雷达信号设计方法
CN113759321A (zh) * 2021-07-20 2021-12-0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捷变频雷达的分段脉压抗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方法
CN114646927A (zh) * 2021-10-22 2022-06-2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脉间脉内联合跳频编码的抗雷达转发式欺骗干扰方法
CN114252857A (zh) * 2021-12-06 2022-03-29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能量函数和带通滤波的抗间歇采样转发式干扰方法
CN114966572A (zh) * 2022-05-30 2022-08-3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脉内分段lfm波形的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对抗方法
CN115267700A (zh) * 2022-08-02 2022-11-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脉内分块正交-脉间多维捷变波形信号的抗干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ACHAO LI等: "Random Frequency Coded Waveform Optimization and Signal Coherent Accumulation Against Compound Deception Jamming", 《IEEE TRANSA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
刘智星等: "脉间-脉内捷变频雷达抗间歇采样干扰方法", 《雷达学报》, vol. 11, no. 2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74165A (zh) * 2023-08-25 2023-09-1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雷达协同抗干扰信号波形设计方法及装置
CN116774165B (zh) * 2023-08-25 2023-11-1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雷达协同抗干扰信号波形设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0303B (zh) 2023-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69948B (zh) 海杂波背景下子带自适应glrt‑ltd检测方法
EP1929327B1 (en) Signal acquisi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ltra-wideband (uwb) radar
CN109490851B (zh) 一种基于脉间伪随机码的抗干扰方法
CN116400303B (zh) 一种脉内联合脉间时域编码抗isrj的波形设计方法
WO2007055749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delobe reduction using detect-and-subtract techniques
CN110794374B (zh) 一种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参数辨识方法
CN113376601B (zh) 基于clean算法的捷变频雷达旁瓣抑制方法
CN101533092B (zh) 基于功率区分的雷达杂波与多种干扰同时抑制方法
CN110376559B (zh) 单通道雷达主瓣多源干扰分离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4578296B (zh) 基于相位编码信号的间歇采样干扰抑制方法
CN114646927A (zh) 脉间脉内联合跳频编码的抗雷达转发式欺骗干扰方法
CN114252857A (zh) 基于能量函数和带通滤波的抗间歇采样转发式干扰方法
CN109061626B (zh) 一种步进频相参处理检测低信杂比动目标的方法
CN110109075B (zh) 基于白化滤波的捷变频雷达抗干扰方法
CN114966572A (zh) 基于脉内分段lfm波形的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对抗方法
CN114428230A (zh) 子带频率编码的切片干扰抑制方法
CN116027280B (zh) 一种低峰值旁瓣频率编码雷达波形设计方法
CN116953683A (zh) 基于脉内波形认知优化设计的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抑制方法
CN113552542B (zh) 针对脉冲体制强辐射源干扰的fmcw雷达干扰抑制方法
CN113640754B (zh) 一种基于低秩稀疏模型的抗主瓣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方法
CN116243251A (zh) 一种基于波形分集与子空间投影的主瓣欺骗干扰抑制方法
CN114994616A (zh) 脉内分段掩护的抗间歇采样直接转发干扰波形设计方法
CN113176541B (zh) 一种自适应抗频谱弥散干扰方法及系统
CN112881984B (zh) 一种雷达信号抗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184876A (zh)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及波形整形的2fsk信号参数估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