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92713A - 一种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92713A
CN116392713A CN202310679422.5A CN202310679422A CN116392713A CN 116392713 A CN116392713 A CN 116392713A CN 202310679422 A CN202310679422 A CN 202310679422A CN 116392713 A CN116392713 A CN 1163927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
frequency
wave
modulation current
frequency mod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794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92713B (zh
Inventor
刘光中
韩啸
郭振伟
丰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chuang Kerui Bei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chuang Kerui Bei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chuang Kerui Bei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chuang Kerui Bei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794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927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92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92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92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927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23Interference currents, i.e. treatment by several currents summed in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8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monitoring, protecting, controlling or indicat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CMODULATION
    • H03C3/00Angle modulation
    • H03C3/02Detai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eurology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及方法,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包括第一输出单元、第二输出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输出单元用于输出第一低频调制电流;所述第二输出单元用于输出第二低频调制电流;所述第一输出单元和所述第二输出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将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和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交叉输入人体;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电场以及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电场可分别作用于人体的浅部组织;在拍频作用下,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和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交叉区域将干扰内生低频电场,所述低频电场可作用于人体的中部组织和深部组织。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能够显著提高复合波的干扰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理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干扰电治疗技术属于康复医学范畴,是康复医学中物理因子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干扰电治疗技术的原理是运用两组频率不同的中频电流,交叉进入人体,在电力线交叉的部位形成干扰场,产生一个低频的电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现有的干扰电治疗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治疗范围小,传统干扰电内生的干扰场作用区域小,集中在两组电极连线45°范围左右,其余区域无干扰效果或干扰效果不明显,如图1中阴影部分A所示。
2、干扰电的干扰场集中在深部组织,对于浅表神经或肌肉刺激效果不佳。
3、干扰生成的低频电流为正弦波,体感和疗效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及方法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包括:
第一输出单元和第二输出单元,所述第一输出单元用于输出第一低频调制电流;所述第二输出单元用于输出第二低频调制电流;其中,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频率大于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频率,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频率以及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频率均等于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与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之间的差频频率;同时,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的起始相位等于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的起始相位,且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的起始相位等于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的起始相位;
控制单元,所述第一输出单元和所述第二输出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将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和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交叉输入人体;
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电场以及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电场可分别作用于人体的浅部组织;
在拍频作用下,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和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交叉区域将干扰内生低频电场,所述低频电场可作用于人体的中部组织和深部组织。
可选地,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还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消炎镇痛处方模式、松解软化处方模式以及兴奋神经肌肉处方模式,每种处方模式均包括多个标准处方,每种标准处方根据治疗分类自动加载参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和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之间的夹角为90°。
可选地,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还包括第三输出单元,所述第三输出单元用于输出第三低频调制电流;所述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的起始相位等于所述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的起始相位;其中,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频率大于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频率,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频率、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频率以及所述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频率均等于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与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之间的差频频率,且等于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与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之间的差频频率;
所述第三输出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将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以及所述第三低频调制电流交叉输入人体。
可选地,第一输出单元、第二输出单元以及第三输出单元均包括基波输出模块和调制模块;所述基波输出模块用于输出中频基波电流;所述调制模块与所述基波输出模块连接,用于对中频基波电流进行调制,以形成低频调制电流。
可选地,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和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之间的夹角为60°,且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和所述第三低频调制电流之间的夹角为60°。
可选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形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梯形波、锯齿波、指数波以及组合波中的一种;
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形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梯形波、锯齿波、指数波以及组合波中的一种;
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形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梯形波、锯齿波、指数波以及组合波中的一种。
可选地,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以及所述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输出强度按照预设周期依次节律性变化。
可选地,预设周期为3秒、6秒、9秒、12秒或15秒。
可选地,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以及所述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频率为1KHz-100KHz。
根据本发明的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波干扰治疗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方面,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电场以及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电场可分别作用于人体的浅部组织。另一方面,在拍频作用下,第一低频调制电流和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交叉区域将干扰内生低频电场,低频电场可作用于人体的中部组织和深部组织。
另外,对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频率以及相位进行限定,同时对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频率以及相位进行限定,有助于准确控制第一低频调制电流和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交叉区域干扰内生低频电场的频率,从而保证干扰内生低频电场对相应病症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较好。
因此,调制的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电场以及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电场能够完全覆盖人体的病灶区域,并作用于人体的浅部组织,从而对浅部组织起到消炎、镇痛、兴奋神经肌肉的治疗作用;同时,干扰内生低频电场可作用于人体的中部组织和深部组织,从而对中部组织和深部组织起到消炎、镇痛、兴奋神经肌肉的治疗作用,大大提高了复合波干扰治疗范围和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干扰电治疗技术的干扰区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的第一输出单元和第二输出单元的输出的两路复合波的波形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的第一输出单元和第二输出单元的输出的两路复合波的干扰场分布区域;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的第一输出单元、第二输出单元、第三输出单元输出的三路复合波的干扰场分布区域;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的第一输出单元、第二输出单元、第三输出单元输出的三路复合波的干扰示意图。
图中:1、第一输出单元;2、第二输出单元;3、第三输出单元;4、控制单元;11、第一调制波形;12、第二调制波形;13、干扰内生低频波形;21、低频调制电场区域;22、干扰内生低频电场区域;23、干扰区域;24、病灶中心。
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包括:
第一输出单元1和第二输出单元2,所述第一输出单元1用于输出第一低频调制电流;所述第二输出单元2用于输出第二低频调制电流;其中,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频率大于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频率,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频率以及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频率均等于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与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之间的差频频率;同时,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的起始相位等于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的起始相位,且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的起始相位等于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的起始相位;
控制单元4,所述第一输出单元1和所述第二输出单元2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4连接,所述控制单元4用于控制将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和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交叉输入人体;
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电场以及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电场可分别作用于人体的浅部组织;
在拍频作用下,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和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交叉区域将干扰内生低频电场,所述低频电场可作用于人体的中部组织和深部组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方面,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电场以及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电场可分别作用于人体的浅部组织。另一方面,在拍频作用下,第一低频调制电流和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交叉区域将干扰内生低频电场,低频电场可作用于人体的中部组织和深部组织。需要说明的,不同病症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复合波的干扰内生低频电场的频率。在治疗某个病症时,需要确定该病症对应的干扰内生低频电场的频率。
因此,在确定待治疗的病症以及该病症所对应的干扰内生低频电场的频率时,对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频率以及相位进行限定,同时对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频率以及相位进行限定,有助于准确控制第一低频调制电流和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交叉区域干扰内生低频电场的频率,从而保证干扰内生低频电场对相应病症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较好。
因此,调制的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电场以及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电场能够完全覆盖人体的病灶区域,并作用于人体的浅部组织,从而对浅部组织起到消炎、镇痛、兴奋神经肌肉的治疗作用;同时,干扰内生低频电场可作用于人体的中部组织和深部组织,从而对中部组织和深部组织起到消炎、镇痛、兴奋神经肌肉的治疗作用,大大提高了复合波干扰治疗范围和治疗效果。也即,该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产生的复合波可充分利用中频电场和低频电场的能量,在浅部组织、中部组织和深部组织同时产生治疗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低频调制电流和第二低频调制电流是通过采用频率在0-150Hz的低频电流对应用频率在1-100kHz的交流电流进行调制形成,与中频电流相比,其可以有效克服人体皮肤组织对低频信号的阻抗,将更多的电能通过中频信号输送至组织深部,中频信号在组织深部交叉后干扰生成低频电场,达到在组织深部进行低频电场治疗的目的。而且,第一低频调制电流和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形中既包含中频成分又包含低频成分,所以其既有中频软化瘢痕、松解粘连的治疗作用,又具有低频消炎、镇痛和兴奋神经肌肉的治疗作用,治疗效果较好。
另外,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能够实现复合波的能量分层波谱的输出,复合波的能量分层波谱作用于人体具有表里兼顾、内外兼治的技术优点。
可选地,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和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之间的夹角为90°。这不仅使得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电场和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电场能够较大范围的作用于人体的浅部组织,提升治疗效果,而且干扰内生低频电场可较大范围地作用于人体的中部组织和深部组织,较好地对中部组织和深部组织起到消炎、镇痛、兴奋神经肌肉的治疗作用。
可选地,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还包括第三输出单元3,所述第三输出单元3用于输出第三低频调制电流;所述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的起始相位等于所述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的起始相位;其中,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频率大于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频率,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频率、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频率以及所述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频率均等于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与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之间的差频频率,且等于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与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之间的差频频率。
所述第三输出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将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以及所述第三低频调制电流交叉输入人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三组低频调制电流交叉作用于人体,不仅能进一步扩大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电场、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电场以及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电场对人体浅部组织的作用范围,提升治疗效果,而且进一步扩大干扰内生低频电场对人体的中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作用范围,能够进一步提升对中部组织和深部组织起到消炎、镇痛、兴奋神经肌肉的治疗作用。
另外,对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频率以及相位进行限定,同时对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频率以及相位进行限定,并对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频率以及相位进行限定,有助于准确控制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交叉区域干扰内生低频电场的频率,从而保证干扰内生低频电场对相应病症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低频调制电流和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交叉输入人体形成的干扰内生低频电场为平面复合干扰场,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以及第三低频调制电流交叉输入人体形成的干扰内生低频电场为立体复合干扰场。相对而言,立体复合干扰场具有更大的治疗范围,能够较好地提升对中部组织和深部组织起到消炎、镇痛、兴奋神经肌肉的治疗作用。
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第三低频调制电流分别采用应用频率在0Hz-150Hz的低频电流对应用频率在1kHz-100kHz的交流电流进行调制形成。
示例性的,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与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之间的差频频率为1Hz-150Hz,且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与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之间的差频频率为1Hz-150Hz。这有助于准确地确定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以及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频率,从而较好地保证了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交叉区域干扰内生低频电场的频率,从而能够保证相应病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出单元通过两个第一电极直接与人体接触,以在两个第一电极之间形成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第二输出单元通过两个第二电极直接与人体接触,以在两个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第三输出单元通过两个第三电极直接与人体接触,以在两个第三电极之间形成第三低频调制电流。则,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电场可以完全覆盖第一电极作用区域,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电场可以完全覆盖第二电极作用区域,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电场可以完全覆盖第三电极作用区域,从而能够较全面地作用于人体的浅部组织,进而对浅部组织起到消炎、镇痛、兴奋神经肌肉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可选地,第一输出单元、第二输出单元以及第三输出单元均包括基波输出模块和调制模块;所述基波输出模块用于输出中频基波电流;所述调制模块与所述基波输出模块连接,用于对中频基波电流进行调制,以形成低频调制电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对中频基波电流进行调制形成低频调制电流,从而使得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形中既包含中频成分又包含低频成分,所以其既有中频软化瘢痕、松解粘连的治疗作用,又具有低频消炎、镇痛和兴奋神经肌肉的治疗作用,治疗效果较好。
可选地,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和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之间的夹角为60°,且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和所述第三低频调制电流之间的夹角为60°。这使得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布局比较合理,不仅增加了作用于浅部组织的电场的作用范围,又增加了交叉区域干扰内生低频电场的作用范围,能够充分利用中频和低频电场的能量,在浅部组织、中部组织和深部组织同时产生治疗作用,治疗效果较好。
可选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形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梯形波、锯齿波、指数波以及组合波中的一种;
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形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梯形波、锯齿波、指数波以及组合波中的一种;
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形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梯形波、锯齿波、指数波以及组合波中的一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形、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形以及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形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进行选择,体感较好,且疗效显著。
在其他可实施的方式中,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波形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梯形波、锯齿波、指数波以及组合波中的一种;和/或,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波形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梯形波、锯齿波、指数波以及组合波中的一种;和/或,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波形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梯形波、锯齿波、指数波以及组合波中的一种。这使得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波形较为多样化,从而针对不同的病症可以采用不同的基波波形或采用不同的调制波形,有助于提高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的治疗效果,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体感,提升患者的治疗过程的体验。
可选地,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以及所述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输出强度按照预设周期依次节律性变化。通过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输出强度按照预设周期依次节律性变化后,有助于增加交叉区域干扰内生低频电场的作用范围,从而进一步增加作用于中部组织或深部组织的范围,进一步扩展复合波干扰治疗区域并显著提高复合波干扰治疗效果。
参见图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出单元输出的第一低频调制电流为第一调制波形11,第二输出单元输出的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为第二调制波形12,第一低频调制电流和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交叉区域干扰内生低频电场为干扰内生低频波形13,干扰内生低频波形13与第一调制波形11以及第二调制波形12的波形一致。
第一调制波形11以及第二调制波形12可在电极覆盖的全部区域产生低频调制电场,该低频调制电场能够对浅部组织产生治疗作用,干扰内生低频波形13在组织内部内生干扰场,该电场对中部组织和深部组织产生治疗作用。
进一步地,参见附图4,第一低频调制电流和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低频调制电场作用于体表;其中,低频调制电场区域21显示了低频调制电场的作用位置;第一低频调制电流和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交叉区域干扰内生低频电场的作用较强,并作用在中部组织或深部组织,治疗作用较为显著;其中,干扰内生低频电场区域22显示了干扰内生低频电场的作用位置。
同时,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输出强度按照预设周期依次节律性变化后扩大的干扰区域23能进一步增加作用于中部组织或深部组织的范围,进一步扩展复合波干扰治疗区域并显著提高复合波干扰治疗效果。
同理,参加图5,图5与图4的区别之处在于,图5增加了第三输出单元用于输出第三低频调制电流,且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以及第三低频调制电流交叉输入人体,以进一步扩大干扰内生低频电场区域22以及干扰区域23,从而能够较好地发挥复合波对中部组织或深部组织的干扰治疗效果。
参照图4,病灶中心24位于第一调制低频电流和第二调制低频电流的交叉区域的中心。参照图5,病灶中心24位于第一调制低频电流、第二调制低频电流、第三调制低频电流的交叉区域的中心。
可选地,预设周期为3秒、6秒、9秒、12秒或15秒。这有助于规律性的改变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输出强度,而且,时间较短,能够扩展复合波干扰治疗区域并显著提高复合波干扰治疗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以及所述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频率为1KHz-100KHz。这有助于对中频电流进行调制,以能够对浅部组织、中部组织和深部组织同时产生治疗作用,治疗效果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治疗疾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以及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频率,从而实现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的治疗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复合波具有较好地拍频效果,使得干扰内生低频电场具有预设频率以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第一低频调制电流和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交叉输入人体时,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与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之间的差频频率不大于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频率的百分之二十。
而在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以及第三低频调制电流交叉输入人体时,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与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之间的差频频率不大于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频率的百分之二十,且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与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之间的差频频率不大于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频率的百分之二十。
根据本发明的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波干扰治疗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该复合波干扰治疗方法设计合理,以能够对浅部组织、中部组织和深部组织同时产生治疗作用,治疗效果较好。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还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消炎镇痛处方模式、松解软化处方模式以及兴奋神经肌肉处方模式,每种处方模式均包括多个标准处方,每种标准处方根据治疗分类自动加载参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不用的参数设置可实现消炎、镇痛、软化瘢痕、兴奋神经肌肉等不同治疗作用。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还包括显示屏单元和存储单元,存储单元和显示屏单元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显示屏单元显示处方模式,每种处方模式下包括多个标准处方。例如,存储单元存储36个标准处方,操作者只需要通过在显示屏单元上根据不同病症选择不同的标准处方的治疗分类,即可自动加载与相应病症匹配的治疗参数,操作简单快捷,具体参数参见表1。
表1
Figure SMS_1
Figure SMS_2
Figure SMS_3
参见图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通道1输出的为第二低频调制电流,通道2输出的为第一低频调制电流,通道3输出的为第三低频调制电流。其中,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波形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梯形波、锯齿波、指数波以及组合波中的一种,或者,调制波形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梯形波、锯齿波、指数波以及组合波中的一种。同时,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与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之间的差频频率为1Hz-150Hz,且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与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之间的差频频率为1Hz-150Hz。进一步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以及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输出强度按照预设周期依次节律性变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不仅显著提高低频调制电流的电场对浅部组织起到消炎、镇痛、兴奋神经肌肉的治疗作用,而且扩大干扰内生低频电场对人体的中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作用范围,显著提高干扰内生低频电场对中部组织和深部组织起到消炎、镇痛、兴奋神经肌肉的治疗作用,大大提高了复合波干扰治疗范围和治疗效果。
示例性的,第一低频调制电流和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交叉输入人体形成的干扰内生低频电场为平面复合干扰场,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以及第三低频调制电流交叉输入人体形成的干扰内生低频电场为立体复合干扰场。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输出单元和第二输出单元,所述第一输出单元用于输出第一低频调制电流;所述第二输出单元用于输出第二低频调制电流;其中,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频率大于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频率,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频率以及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频率均等于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与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之间的差频频率;同时,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的起始相位等于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的起始相位,且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的起始相位等于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的起始相位;
控制单元,所述第一输出单元和所述第二输出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将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和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交叉输入人体;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电场以及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电场可分别作用于人体的浅部组织;
在拍频作用下,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和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交叉区域将干扰内生低频电场,所述低频电场可作用于人体的中部组织和深部组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消炎镇痛处方模式、松解软化处方模式以及兴奋神经肌肉处方模式,每种处方模式均包括多个标准处方,每种标准处方可根据治疗分类自动加载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输出单元,所述第三输出单元用于输出第三低频调制电流;所述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的起始相位等于所述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的起始相位;其中,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频率大于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频率,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频率、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频率以及所述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频率均等于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与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之间的差频频率,且等于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与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之间的差频频率;
所述第三输出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将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以及所述第三低频调制电流交叉输入人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输出单元、第二输出单元以及第三输出单元均包括基波输出模块和调制模块;所述基波输出模块用于输出中频基波电流;所述调制模块与所述基波输出模块连接,用于对中频基波电流进行调制,以形成低频调制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和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之间的夹角为60°,且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和所述第三低频调制电流之间的夹角为6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形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梯形波、锯齿波、指数波以及组合波中的一种;
第二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形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梯形波、锯齿波、指数波以及组合波中的一种;
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调制波形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梯形波、锯齿波、指数波以及组合波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以及所述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输出强度按照预设周期依次节律性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预设周期为3秒、6秒、9秒、12秒或15秒。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频调制电流、所述第二低频调制电流以及所述第三低频调制电流的基波频率为1KHz-100KHz。
10.一种复合波干扰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
CN202310679422.5A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63927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79422.5A CN116392713B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79422.5A CN116392713B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92713A true CN116392713A (zh) 2023-07-07
CN116392713B CN116392713B (zh) 2023-08-25

Family

ID=87009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79422.5A Active CN116392713B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92713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15990A2 (en) * 1987-11-10 1989-05-17 Fujitsu Limited Interference canceller and method of interference cancelling
JP2003010344A (ja) * 2001-07-02 2003-01-14 Minato Ikagaku Kk 電気刺激装置
JP2006175166A (ja) * 2004-12-24 2006-07-06 Ito Choutanpa Kk 電気刺激を利用した筋肉トレーニング装置
RU2300401C1 (ru) * 2005-11-17 2007-06-1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Ураль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травматологии и ортопедии им. В.Д. Чаклина Федерального агентства по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ю и социальному развитию" Способ реабилитации больных с переломами длинных костей
RU2448744C1 (ru) * 2010-12-14 2012-04-27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Кузбас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Способ коррекции фигуры
CN107469232A (zh) * 2017-08-08 2017-12-15 江西脑调控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无电极中频电疗仪
CN108310639A (zh) * 2018-03-07 2018-07-24 北京大智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差频电刺激设备、系统及方法
CN208678168U (zh) * 2017-12-26 2019-04-02 苏州好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中频干扰电疗仪
CN215505138U (zh) * 2021-02-05 2022-01-14 天津唐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频干扰电治疗仪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15990A2 (en) * 1987-11-10 1989-05-17 Fujitsu Limited Interference canceller and method of interference cancelling
JP2003010344A (ja) * 2001-07-02 2003-01-14 Minato Ikagaku Kk 電気刺激装置
JP2006175166A (ja) * 2004-12-24 2006-07-06 Ito Choutanpa Kk 電気刺激を利用した筋肉トレーニング装置
RU2300401C1 (ru) * 2005-11-17 2007-06-1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Ураль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травматологии и ортопедии им. В.Д. Чаклина Федерального агентства по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ю и социальному развитию" Способ реабилитации больных с переломами длинных костей
RU2448744C1 (ru) * 2010-12-14 2012-04-27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Кузбас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Способ коррекции фигуры
CN107469232A (zh) * 2017-08-08 2017-12-15 江西脑调控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无电极中频电疗仪
CN208678168U (zh) * 2017-12-26 2019-04-02 苏州好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中频干扰电疗仪
CN108310639A (zh) * 2018-03-07 2018-07-24 北京大智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差频电刺激设备、系统及方法
CN215505138U (zh) * 2021-02-05 2022-01-14 天津唐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频干扰电治疗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92713B (zh) 2023-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86506B2 (en) Portable unit for treating chronic pain
US7640052B2 (en) Method of integrated proton beam and therapeutic magnetic resonance therapy
KR101057974B1 (ko) 고주파치료 및 저주파치료 기능을 동시 적용한 전기치료기
CN105744984B (zh) 电疗设备
JP7463659B2 (ja) 電気刺激装置
CN105792884A (zh) 射频热疗装置
JP5553435B2 (ja) パルス電気刺激装置
KR20240060830A (ko) 전기장 발생 장치와 그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저장 매체
CN215505138U (zh) 一种中频干扰电治疗仪
JP7169688B2 (ja) 美容に使用する複合電極パッドを用いた美容機器
CN111053973A (zh) 一种用于电刺激腹部穴位和肌肉的刺激信号控制方法
CN116392713B (zh) 一种复合波干扰治疗系统及方法
CN202191602U (zh) 生物波经络通治疗仪
CN204932608U (zh) 一种便携式可穿戴磁共振理疗保健设备
KR101289441B1 (ko) 비대칭 면적 전극패드를 구비한 간섭전류형 저주파 자극기
US8897886B2 (en) Device for electrotherapeutic treatment
TWM541866U (zh) 軟薄膜微電極裝置
CN203539901U (zh) 超声低中频电导治疗仪
Manzouri et al. A computational study to evaluate the mechanism of selectivity in interferential current therapy
CN210044701U (zh) 一种电子针灸治疗仪
CN204723603U (zh) 中低频量子磁波仪
JP5780432B2 (ja) 脳疲労及び/又はうつ治療装置の作動方法
CN200957086Y (zh) 多功能生物电治疗仪
CN205360244U (zh) 一种星状神经节刺激仪
CN208525678U (zh) 一种双频超声理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