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87984B - 一种双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电能交互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电能交互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87984B
CN116387984B CN202310670038.9A CN202310670038A CN116387984B CN 116387984 B CN116387984 B CN 116387984B CN 202310670038 A CN202310670038 A CN 202310670038A CN 116387984 B CN116387984 B CN 1163879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spring
plug
side wall
energy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700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87984A (zh
Inventor
张晓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aisit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aisit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aisit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aisit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7003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879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87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87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87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879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015Boards, panels, desk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04Mounting thereon of switches or of other devices in general, the switch or device having, or being without,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3/00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maintenance of boards or switchgea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4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to be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e.g. junction box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逆变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电能交互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第一变形底座,所述第一变形底座上设有控制部安装单元;所述控制部安装单元包括方位调节机构;所述方位调节机构顶部沿圆周路径滑动连接有安装筒限位机构;所述安装筒限位机构顶部设有电控安装筒,所述电控安装筒侧壁上开设有侧壁环槽;本发明不仅可以避免插接电能交互系统上的线路与周围配件的线路发生缠绕,还可以通过调节插线头安装单元的方位来提高接插线路的便利性;同时又避免了电能交互系统的接线端因距离其他电力配件过近而发生电路干扰;在提高接插线路便利性的同时,还保证了电能传输交互工作的流畅性。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电能交互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逆变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电能交互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与单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相比,双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的电能输送更大,普通的交互开关已无法满足其需求,因此,需要专用的电能交互系统进行电能交互工作。电能交互系统又叫做DC/DC转换装置,能够完全做到交流和交流之间、直流和交流之间以及直流和直流之间的电能交互。
经检索,现引证公开号为CN218603367U,公开日为2023年3月10日,名为一种航空用DC-DC电源模块的专利文献。包括航空装置和DC-DC电源模块,DC-DC电源模块位于航空装置的前侧,DC-DC电源模块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箱,安装箱的前侧设置有推动组件,安装箱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夹持组件。上述实施例解决了使用者需要用手指捏动螺栓进行安装,这无疑在安装过程中会导致使用者手指酸痛,并且如若用螺丝刀进行安装,会导致使用者需要花费自身时间去寻找或拿动螺丝刀进行安装,费时费力,增加了安装工作作业负担的问题。
但上述实施例仍然具有以下缺陷:
上述实施例的电源模块壳体无法根据安装环境以及不同型号的逆变器内部布局而发生形变,这就导致其无法在所有型号逆变器中进行安装,并且在安装完成后,其接线端难以进行角度调节,这就容易导致在插接线路时,各条线路之间相互缠绕干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电能交互系统,包括第一变形底座,所述第一变形底座上设有控制部安装单元;
所述控制部安装单元包括方位调节机构;所述方位调节机构顶部沿圆周路径滑动连接有安装筒限位机构;所述安装筒限位机构顶部设有电控安装筒,所述电控安装筒侧壁上开设有侧壁环槽,所述侧壁环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一端延伸至电控安装筒外部,且设有插线头安装单元,所述插线头安装单元上沿垂直方向等间距分布有若干组插线单元;所述第二滑块另一端延伸至电控安装筒内,且设有第二弹簧板,所述第二弹簧板上设有第五弹簧,所述第五弹簧另一端安装在电控安装筒内壁上;所述第二弹簧板远离第二滑块的一侧壁上安装有限位插杆;所述电控安装筒腔体内中心处设有筒体内柱,所述筒体内柱侧壁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组限位插孔,所述限位插杆远离第二弹簧板的一端活动插接在任意一组限位插孔内;所述筒体内柱上设有电控安装板;
所述电控安装板上安装有DC/DC转换模块,所述DC/DC转换模块包括主线路模块、MOSFET可控开关、储能模块和驱动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方位调节机构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安装在第一变形底座顶部,所述底盘顶部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中轴线与底盘中轴线重合;所述底盘底部内壁中心处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上转动连接有转套,所述转套上安装有延伸稳定杆。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滑槽远离底盘中轴线的一侧内壁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组第一卡孔;所述立柱顶部中心处安装有立柱顶盘,所述立柱顶盘侧壁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有与第一卡孔数量相同的若干组第二卡孔,每组所述第一卡孔均与相应一组第二卡孔的中轴线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筒限位机构包括上旋转柱;所述上旋转柱安装在电控安装筒底部中心处,所述上旋转柱一侧内壁上水平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上设有弹簧挤压杆,所述弹簧挤压杆另一端水平延伸上旋转柱外部;所述弹簧挤压杆位于上旋转柱内的一段杆体底部安装有第一斜面块,所述第一斜面块底部靠近第二弹簧一端的高度要高于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上旋转柱底部连通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环形滑槽内,所述第一滑块内设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顶部延伸至上旋转柱内,且滑动贴合在第一斜面块底部靠近第二弹簧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滑块底部连通有下旋转柱。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柱底部延伸至下旋转柱内,且杆体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组第二斜面块,所述第二斜面块远离升降柱一侧壁顶部的宽度要小于底部宽度;所述下旋转柱侧壁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有与第二斜面块数量相同的卡杆,所述卡杆一端位于下旋转柱内且滑动贴合在第二斜面块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卡杆上套接有第一弹簧板,所述第一弹簧板上安装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另一端安装在下旋转柱内壁上;所述卡杆远离升降柱的一端延伸至下旋转柱外部,且活动卡接在任意一组第一卡孔或第二卡孔内;所述升降柱底部端口处安装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底部安装在下旋转柱底部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插线头安装单元包括插头安装柱;所述插头安装柱安装在第二滑块上,所述插头安装柱远离第二滑块的一侧壁上开设有插线开口,所述插线开口上下两端均为开放式结构;所述插头安装柱上下两端对称安装有两组封盖;若干组所述插线单元沿垂直方向等间距排列在插线开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插线开口两侧边缘处对称设有两组圆柱状的侧防刮柱,所述侧防刮柱上沿垂直方向等间距分布有与插线单元数量相同的若干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靠近插头安装柱的一端内直径小于另一端内直径;所述穿线孔上活动卡接有卡线块。
一种双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电能交互系统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调整第一变形底座,将电能交互系统整体安装在逆变器壳体上,并将插线头安装单元移动至远离其他电力配件的一侧;
向远离筒体内柱的一侧拉动第二滑块,直至限位插杆从相应一组限位插孔中脱离;
沿侧壁环槽的路径将插线头安装单元转动至远离其他逆变器配件的一侧;
松开第二滑块,让限位插杆插接进相应一组限位插孔内;
将外部线路接线端差接在插线单元上;
开启电路总控制开关,电能交互系统开始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向远离筒体内柱的一侧拉动第二滑块,使得限位插杆从相应一组限位插孔中脱离,然后沿侧壁环槽的路径将插线头安装单元转动至远离其他逆变器配件的一侧,不仅可以避免插接电能交互系统上的线路与周围配件的线路发生缠绕,还可以通过调节插线头安装单元的方位来提高接插线路的便利性。同时又避免了电能交互系统的接线端因距离其他电力配件过近而发生电路干扰。在提高接插线路便利性的同时,还保证了电能传输交互工作的流畅性。
2、通过按压弹簧挤压杆,使得各组卡杆收缩至下旋转柱内,并从相应各组第一卡孔或第二卡孔内脱离,然后沿环形环槽的路径将电控安装筒旋转至远离其他电力配件的一侧。增加了电控安装筒与其他电力配件之间的空间,从而提高了电力交互系统整体安装的灵活度,同时又提高了电控安装筒的散热效果。
3、通过向内推送按压块来实现第一变形底座的形变功能,使得第一变形底座可以根据安装点的空间和位置任意调整其自身形状和周长,直至其中一组或多组可以完全贴合在逆变器的壳体上。使得电能交互系统可以在任意形状和任意布局构造的逆变器上都能进行安装,满足了电能交互系统的通用性,也提高了其兼容性。
4、通过设置侧壁环槽,使得插线头安装单元可以沿电控安装筒的外壁进行圆周运动,使得插线单元可以远离其他逆变器配件,不仅可以避免插接电能交互系统上的线路与周围配件的线路发生缠绕,还可以通过调节插线头安装单元的方位来提高接插线路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能交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变形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变形底座的仰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中心柱与按压块和伸缩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形变机构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部安装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控安装筒的剖视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位调节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位调节机构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筒限位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控安装筒的仰视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插线头安装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插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第一变形底座;110、百褶软套环;111、贯穿孔;120、第一百褶布;121、中心通孔;130、第二百褶布;140、形变机构;141、中心柱;142、伸缩孔;143、侧挡板;144、中心轴承座;145、第一弹簧;150、按压块;151、转孔;160、伸缩杆;161、杆体侧卡块;162、杆体转盘;163、转槽;170、凸出板;171、折叠固定板;172、防脱挡板;200、第二变形底座;300、控制部安装单元;310、方位调节机构;311、底盘;312、环形滑槽;313、立柱;314、转套;315、延伸稳定杆;316、第一卡孔;317、立柱顶盘;318、第二卡孔;320、上旋转柱;321、第二弹簧;322、弹簧挤压杆;323、第一斜面块;330、第一滑块;331、升降柱;340、下旋转柱;341、第三弹簧;342、第二斜面块;343、卡杆;344、第一弹簧板;345、第四弹簧;350、电控安装筒;351、侧壁环槽;360、筒体内柱;361、限位插孔;362、电控安装板;370、第二滑块;371、第二弹簧板;372、第五弹簧;373、出线口;374、限位插杆;380、导电滑环;400、插线头安装单元;410、插头安装柱;420、封盖;430、侧防刮柱;431、穿线孔;500、插线单元;510、插电座;520、插电口;530、第六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电能交互系统,包括第一变形底座100。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变形底座100顶部设有控制部安装单元300。第一变形底座100用于将控制部安装单元300固定在逆变器壳体上。
所述控制部安装单元300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插线头安装单元400,所述插线头安装单元400远离控制部安装单元300的一侧壁上沿垂直方向等间距分布有若干组插线单元500。每组所述插线单元500均与控制部安装单元300电性连接。插线头安装单元400用于安装插线单元500,插线单元500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有线连接。
所述控制部安装单元300顶部设有第二变形底座200,所述第二变形底座200的结构与第一变形底座100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二变形底座200和第一变形底座100以控制部安装单元300主体水平方向上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变形底座100包括百褶软套环110。示例性的,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百褶软套环110为圆环状结构,所述百褶软套环110四周侧壁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组贯穿孔111。所述百褶软套环110顶部开口处设有第一百褶布120,所述第一百褶布120中心处开设有中心通孔121。所述百褶软套环110底部开口处设有第二百褶布130。所述中心通孔121内设有形变机构140。所述形变机构140四周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组伸缩杆160,所述伸缩杆160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若干组杆体侧卡块161,所述杆体侧卡块161另一端为倾斜设置。所述伸缩杆160远离形变机构140的一端安装有按压块150,所述按压块150中心处开设有转孔151。所述伸缩杆160远离形变机构140的一端延伸至转孔151内,且安装有杆体转盘162,所述杆体转盘162与转孔151内壁的结合处设有扭簧。所述杆体转盘162远离伸缩杆160的一侧壁上开设有转槽163,所述杆体转盘162数量与贯穿孔111相同,且每组所述杆体转盘162均与相应一组贯穿孔111的中轴线重合。所述按压块150底部安装有凸出板170,所述凸出板170底部延伸至第二百褶布130下方,且铰接有折叠固定板171,所述凸出板170和折叠固定板171远离第二百褶布130中轴线的一侧结合处设有防脱挡板172。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所述形变机构140包括中心柱141。所述中心柱141位于中心通孔121内,所述中心柱141四周呈环形阵列分布有与伸缩杆160数量相同的若干组伸缩孔142,每组所述伸缩杆160均活动延伸至相应一组伸缩孔142内。所述伸缩孔142两侧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组侧挡板143,每组所述杆体侧卡块161均活动抵触在同一侧的一组侧挡板143远离伸缩孔142开口处的一侧壁上。所述伸缩孔142远离开口处的一侧壁上转动连接有中心轴承座144,所述中心轴承座144上安装有第一弹簧145,所述第一弹簧145另一端安装在伸缩杆160上。
首先根据电能交互系统在逆变器壳体内安装点的空间和位置,调节第一变形底座100和第二变形底座200的形状和尺寸。调节方式如下:呈90°转动其中一组或多组杆体转盘162,使得与其相应的各组杆体侧卡块161与侧挡板143脱离,然后向中心柱141一侧推送按压块150,使得按压块150带动该侧的百褶软套环110、第一百褶布120和第二百褶布130向中心柱141一侧挤压。推送完成后,松开杆体转盘162,在扭簧的作用下,使得伸缩杆160重新旋转复位,并使得相应一组杆体侧卡块161得以抵触在侧挡板143上,以此实现对按压块150的限位。并以此实现第一变形底座100的形变功能,使得第一变形底座100可以根据安装点的空间和位置任意调整其自身形状和周长,直至其中一组或多组可以完全贴合在逆变器的壳体上,再利用折叠固定板171进行安装。使得电能交互系统可以在任意形状和任意布局构造的逆变器上都能进行安装,满足了电能交互系统的通用性,也提高了其兼容性。
所述控制部安装单元300包括方位调节机构310。示例性的,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方位调节机构310安装在中心柱141顶部,所述方位调节机构310顶部沿圆周路径滑动连接有安装筒限位机构。所述安装筒限位机构顶部安装有电控安装筒350,所述电控安装筒350侧壁上开设有侧壁环槽351,所述侧壁环槽351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370,所述第二滑块370一端延伸至电控安装筒350外部,且与插线头安装单元400连接。所述第二滑块370另一端延伸至电控安装筒350内,且安装有第二弹簧板371,所述第二弹簧板371上安装有第五弹簧372,所述第五弹簧372另一端安装在电控安装筒350内壁上。所述第二滑块370位于电控安装筒350的一段主体上开设有出线口373。所述第二弹簧板371远离第二滑块370的一侧壁上安装有限位插杆374。所述电控安装筒350内安装有筒体内柱360,所述筒体内柱360中轴线与电控安装筒350中轴线重合。所述筒体内柱360侧壁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组限位插孔361,所述限位插杆374远离第二弹簧板371的一端活动插接在任意一组限位插孔361内。所述筒体内柱360上设有电控安装板362。所述筒体内柱360顶部设有导电滑环380,所述导电滑环380输入端与各组插线单元500均电性连接。
所述方位调节机构310包括底盘311。示例性的,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底盘311安装在中心柱141顶部,所述底盘311顶部开设有环形滑槽312。所述环形滑槽312中轴线与底盘311中轴线重合。所述底盘311底部内壁中心处安装有立柱313,所述立柱313上转动连接有转套314,所述转套314上安装有延伸稳定杆315。所述环形滑槽312远离底盘311中轴线的一侧内壁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组第一卡孔316。所述立柱313顶部中心处安装有立柱顶盘317,所述立柱顶盘317侧壁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有与第一卡孔316数量相同的若干组第二卡孔318,每组所述第一卡孔316均与相应一组第二卡孔318的中轴线重合。
所述安装筒限位机构包括上旋转柱320。示例性的,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上旋转柱320安装在电控安装筒350底部中心处,所述上旋转柱320一侧内壁上水平设置有第二弹簧321,所述第二弹簧321上设有弹簧挤压杆322,所述弹簧挤压杆322另一端水平延伸上旋转柱320外部。所述弹簧挤压杆322位于上旋转柱320内的一段杆体底部安装有第一斜面块323,所述第一斜面块323底部靠近第二弹簧321一端的高度要高于另一端。
所述上旋转柱320底部连通有第一滑块330,所述第一滑块330滑动连接在环形滑槽312内,所述第一滑块330内设有升降柱331,所述升降柱331顶部延伸至上旋转柱320内,且滑动贴合在第一斜面块323底部靠近第二弹簧321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滑块330底部连通有下旋转柱340,所述升降柱331底部延伸至下旋转柱340内,且杆体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组第二斜面块342,所述第二斜面块342远离升降柱331一侧壁顶部的宽度要小于底部宽度。所述下旋转柱340侧壁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有与第二斜面块342数量相同的卡杆343,所述卡杆343一端位于下旋转柱340内且滑动贴合在第二斜面块342底部。所述卡杆343上套接有第一弹簧板344,所述第一弹簧板344上安装有第四弹簧345,所述第四弹簧345另一端安装在下旋转柱340内壁上。所述卡杆343远离升降柱331的一端延伸至下旋转柱340外部,且活动卡接在任意一组第一卡孔316或第二卡孔318内。所述升降柱331底部端口处安装有第三弹簧341,所述第三弹簧341底部安装在下旋转柱340底部内壁上。
通过调节第一变形底座100和第二变形底座200将电能交互系统整体安装在逆变器壳体上以后,按压弹簧挤压杆322,所述第一斜面块323底部靠近第二弹簧321一端的高度要高于另一端,因此,在第一斜面块323的挤压下,升降柱331会垂直向下运动,又因为所述第二斜面块342远离升降柱331一侧壁顶部的宽度要小于底部宽度,因此在升降柱331下降的过程中,第四弹簧345会带动卡杆343整体向下旋转柱340内收缩,并最终使得卡杆343脱离相应的一组第一卡孔316或第二卡孔318。然后沿环形滑槽312的路径转动电控安装筒350,将电控安装筒350移动至空间较大的一侧。再松开弹簧挤压杆322,使得相应各组卡杆343卡接在与其相对应的各组第一卡孔316或第二卡孔318内。
向远离筒体内柱360的一侧拉动第二滑块370,使得限位插杆374从相应一组限位插孔361中脱离,然后沿侧壁环槽351的路径将插线头安装单元400转动至远离其他逆变器配件的一侧,不仅可以避免插接电能交互系统上的线路与周围配件的线路发生缠绕,还可以通过调节插线头安装单元400的方位来提高接插线路的便利性。同时又避免了电能交互系统的接线端因距离其他电力配件过近而发生电路干扰。在提高接插线路便利性的同时,还保证了电能传输交互工作的流畅性。
所述电控安装板362上安装有DC/DC转换模块,所述DC/DC转换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主线路模块、MOSFET可控开关、储能模块和驱动模块。
所述插线头安装单元400包括插头安装柱410。示例性的,如图13所示,所述插头安装柱410安装在第二滑块370上,所述插头安装柱410远离第二滑块370的一侧壁上开设有插线开口,所述插线开口上下两端均为开放式结构。所述插头安装柱410上下两端对称安装有两组封盖420。若干组所述插线单元500沿垂直方向等间距排列在插线开口内。所述插线开口两侧边缘处对称设有两组圆柱状的侧防刮柱430,所述侧防刮柱430上沿垂直方向等间距分布有与插线单元500数量相同的若干组穿线孔431,所述穿线孔431靠近插头安装柱410的一端内直径小于另一端内直径。所述穿线孔431上活动卡接有卡线块。
所述插线单元500包括插电座510。示例性的,如图14所示,所述插电座510位于插头安装柱410内,所述插电座510靠近插线开口的一侧壁上设有插电口520,所述插电座510远离插线开口的一侧壁为半球状结构,所述插电座510远离插线开口的一侧壁上呈放射状分布有若干组第六弹簧530,所述第六弹簧530另一端连接在插头安装柱410内壁上。
在进行线路插接工作时,首先打开卡线块,将线路贯穿于穿线孔431中,然后将接线头插接在插电口520内,然后关闭卡线块。当线路遭到外力拉扯时,由于穿线孔431靠近插头安装柱410的一端内直径小于另一端内直径,避免了线路与穿线孔431的端口处发生摩擦,降低了线路的损耗,并且由于各组第六弹簧530呈放射状分布,因此在线路遭受拉扯时,远离拉扯方向的一组第六弹簧530就会使得插电座510快速复位。提高了插电座510的稳定性,避免线路因外力脱落,也降低了线路的磨损。
上述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向远离筒体内柱360的一侧拉动第二滑块370,使得限位插杆374从相应一组限位插孔361中脱离,然后沿侧壁环槽351的路径将插线头安装单元400转动至远离其他逆变器配件的一侧,不仅可以避免插接电能交互系统上的线路与周围配件的线路发生缠绕,还可以通过调节插线头安装单元400的方位来提高接插线路的便利性。同时又避免了电能交互系统的接线端因距离其他电力配件过近而发生电路干扰。在提高接插线路便利性的同时,还保证了电能传输交互工作的流畅性。
2、通过按压弹簧挤压杆322,使得各组卡杆343收缩至下旋转柱340内,并从相应各组第一卡孔316或第二卡孔318内脱离,然后沿环形滑槽312的路径将电控安装筒350旋转至远离其他电力配件的一侧。增加了电控安装筒350与其他电力配件之间的空间,从而提高了电力交互系统整体安装的灵活度,同时又提高了电控安装筒350的散热效果。
3、通过向内推送按压块150来实现第一变形底座100的形变功能,使得第一变形底座100可以根据安装点的空间和位置任意调整其自身形状和周长,直至其中一组或多组可以完全贴合在逆变器的壳体上。使得电能交互系统可以在任意形状和任意布局构造的逆变器上都能进行安装,满足了电能交互系统的通用性,也提高了其兼容性。
4、当线路遭到外力拉扯时,由于穿线孔431靠近插头安装柱410的一端内直径小于另一端内直径,避免了线路与穿线孔431的端口处发生摩擦,降低了线路的损耗,并且由于各组第六弹簧530呈放射状分布,因此在线路遭受拉扯时,远离拉扯方向的一组第六弹簧530就会使得插电座510快速复位。提高了插电座510的稳定性,避免线路因外力脱落,也降低了线路的磨损。
在上述一种双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电能交互系统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用于该电能交互系统的控制方法,示例性的,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转动其中杆体转盘,直至与其相应的各组杆体侧卡块与侧挡板脱离;
向中心柱一侧推送按压块,并使得位于该侧的百褶软套环、第一百褶布和第二百褶布向中心柱一侧挤压;
松开杆体转盘,通过扭簧带动伸缩杆重新旋转复位,复位后,相应一组杆体侧卡块正好抵触在侧挡板上;
将靠近遭受挤压一侧的折叠固定板展开,然后将折叠固定板固定在逆变器壳体上;
按压弹簧挤压杆,直至各组卡杆全部收缩至下旋转柱内;
沿环形滑槽路径移动电控安装筒,直至将电控安装筒移动至远离其他电力配件的一侧;
松开弹簧挤压杆,使得各组卡杆得以卡接在各自相应的一组第一卡孔或第二卡孔内;
向远离筒体内柱的一侧拉动第二滑块,直至限位插杆从相应一组限位插孔中脱离;
沿侧壁环槽的路径将插线头安装单元转动至远离其他逆变器配件的一侧;
松开第二滑块,让限位插杆插接进相应一组限位插孔内;
将线路贯穿于线路孔,并将接线端插接在插电口上;
关闭卡线块;
开启电路总控制开关,电能交互系统开始工作。
通过设置侧壁环槽,使得插线头安装单元可以沿电控安装筒的外壁进行圆周运动,使得插线单元可以远离其他逆变器配件,不仅可以避免插接电能交互系统上的线路与周围配件的线路发生缠绕,还可以通过调节插线头安装单元的方位来提高接插线路的便利性。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电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变形底座(100),所述第一变形底座(100)上设有控制部安装单元(300);
所述控制部安装单元(300)包括方位调节机构(310);所述方位调节机构(310)顶部沿圆周路径滑动连接有安装筒限位机构;所述安装筒限位机构顶部设有电控安装筒(350),所述电控安装筒(350)侧壁上开设有侧壁环槽(351),所述侧壁环槽(351)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370),所述第二滑块(370)一端延伸至电控安装筒(350)外部,且设有插线头安装单元(400),所述插线头安装单元(400)上沿垂直方向等间距分布有若干组插线单元(500);所述第二滑块(370)另一端延伸至电控安装筒(350)内,且设有第二弹簧板(371),所述第二弹簧板(371)上设有第五弹簧(372),所述第五弹簧(372)另一端安装在电控安装筒(350)内壁上;所述第二弹簧板(371)远离第二滑块(370)的一侧壁上安装有限位插杆(374);所述电控安装筒(350)腔体内中心处设有筒体内柱(360),所述筒体内柱(360)侧壁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组限位插孔(361),所述限位插杆(374)远离第二弹簧板(371)的一端活动插接在任意一组限位插孔(361)内;所述筒体内柱(360)上设有电控安装板(362);
所述电控安装板(362)上安装有DC/DC转换模块,所述DC/DC转换模块包括主线路模块、MOSFET可控开关、储能模块和驱动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电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位调节机构(310)包括底盘(311);所述底盘(311)安装在第一变形底座(100)顶部,所述底盘(311)顶部开设有环形滑槽(312);所述环形滑槽(312)中轴线与底盘(311)中轴线重合;所述底盘(311)底部内壁中心处安装有立柱(313),所述立柱(313)上转动连接有转套(314),所述转套(314)上安装有延伸稳定杆(3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电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滑槽(312)远离底盘(311)中轴线的一侧内壁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组第一卡孔(316);所述立柱(313)顶部中心处安装有立柱顶盘(317),所述立柱顶盘(317)侧壁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有与第一卡孔(316)数量相同的若干组第二卡孔(318),每组所述第一卡孔(316)均与相应一组第二卡孔(318)的中轴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电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限位机构包括上旋转柱(320);所述上旋转柱(320)安装在电控安装筒(350)底部中心处,所述上旋转柱(320)一侧内壁上水平设置有第二弹簧(321),所述第二弹簧(321)上设有弹簧挤压杆(322),所述弹簧挤压杆(322)另一端水平延伸上旋转柱(320)外部;所述弹簧挤压杆(322)位于上旋转柱(320)内的一段杆体底部安装有第一斜面块(323),所述第一斜面块(323)底部靠近第二弹簧(321)一端的高度要高于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电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旋转柱(320)底部连通有第一滑块(330),所述第一滑块(330)滑动连接在环形滑槽(312)内,所述第一滑块(330)内设有升降柱(331),所述升降柱(331)顶部延伸至上旋转柱(320)内,且滑动贴合在第一斜面块(323)底部靠近第二弹簧(321)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滑块(330)底部连通有下旋转柱(3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电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柱(331)底部延伸至下旋转柱(340)内,且杆体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组第二斜面块(342),所述第二斜面块(342)远离升降柱(331)一侧壁顶部的宽度要小于底部宽度;所述下旋转柱(340)侧壁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有与第二斜面块(342)数量相同的卡杆(343),所述卡杆(343)一端位于下旋转柱(340)内且滑动贴合在第二斜面块(342)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电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杆(343)上套接有第一弹簧板(344),所述第一弹簧板(344)上安装有第四弹簧(345),所述第四弹簧(345)另一端安装在下旋转柱(340)内壁上;所述卡杆(343)远离升降柱(331)的一端延伸至下旋转柱(340)外部,且活动卡接在任意一组第一卡孔(316)或第二卡孔(318)内;所述升降柱(331)底部端口处安装有第三弹簧(341),所述第三弹簧(341)底部安装在下旋转柱(340)底部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电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线头安装单元(400)包括插头安装柱(410);所述插头安装柱(410)安装在第二滑块(370)上,所述插头安装柱(410)远离第二滑块(370)的一侧壁上开设有插线开口,所述插线开口上下两端均为开放式结构;所述插头安装柱(410)上下两端对称安装有两组封盖(420);若干组所述插线单元(500)沿垂直方向等间距排列在插线开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电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线开口两侧边缘处对称设有两组圆柱状的侧防刮柱(430),所述侧防刮柱(430)上沿垂直方向等间距分布有与插线单元(500)数量相同的若干组穿线孔(431),所述穿线孔(431)靠近插头安装柱(410)的一端内直径小于另一端内直径;所述穿线孔(431)上活动卡接有卡线块。
10.一种由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双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电能交互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调整第一变形底座,将电能交互系统整体安装在逆变器壳体上,并将插线头安装单元移动至远离其他电力配件的一侧;
向远离筒体内柱的一侧拉动第二滑块,直至限位插杆从相应一组限位插孔中脱离;
沿侧壁环槽的路径将插线头安装单元转动至远离其他逆变器配件的一侧;
松开第二滑块,让限位插杆插接进相应一组限位插孔内;
将外部线路接线端差接在插线单元上;
开启电路总控制开关,电能交互系统开始工作。
CN202310670038.9A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双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电能交互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63879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70038.9A CN116387984B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双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电能交互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70038.9A CN116387984B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双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电能交互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87984A CN116387984A (zh) 2023-07-04
CN116387984B true CN116387984B (zh) 2023-08-08

Family

ID=86961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70038.9A Active CN116387984B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双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电能交互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87984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4837A (zh) * 2017-11-13 2018-05-18 湖南湘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回收加工用高效表层剥皮机
CN108281900A (zh) * 2018-01-22 2018-07-13 湖南湘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卡接安装散热电力柜
EP3547484A1 (en) * 2018-03-30 2019-10-02 LSIS Co., Ltd. Switch assembly for a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apparatus
CN209979746U (zh) * 2019-05-13 2020-01-21 苏州笙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测量分析装置
CN211375778U (zh) * 2020-03-12 2020-08-28 扬州市鑫通交通器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人行道可变信息倒计时器
CN211480562U (zh) * 2020-01-20 2020-09-11 辽宁辽泰电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通讯干扰配电柜
CN112178386A (zh) * 2020-09-29 2021-01-05 广州正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计算机软件开发辅助显示装置
CN112291637A (zh) * 2020-10-10 2021-01-29 莱西市亨元产业互联网中心 一种高安全性5g通信基站
CN212992740U (zh) * 2020-09-01 2021-04-16 济宁市技师学院 一种便于组合使用的电气柜
CN213656126U (zh) * 2020-10-16 2021-07-09 侯林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计算机主机箱
CN215419232U (zh) * 2021-06-25 2022-01-04 双永(昆山)自动化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隔热型挡热遮板
CN215851958U (zh) * 2021-07-01 2022-02-18 成都正通航空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箱板两用拖车
CN114498391A (zh) * 2021-12-13 2022-05-13 江苏国控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双面抽屉开关柜
CN217082886U (zh) * 2022-04-26 2022-07-29 山西弘申通达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管道固定装置
CN218224089U (zh) * 2022-09-22 2023-01-06 合肥金光冷拔型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拉丝机专用变频调速器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4837A (zh) * 2017-11-13 2018-05-18 湖南湘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回收加工用高效表层剥皮机
CN108281900A (zh) * 2018-01-22 2018-07-13 湖南湘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卡接安装散热电力柜
EP3547484A1 (en) * 2018-03-30 2019-10-02 LSIS Co., Ltd. Switch assembly for a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apparatus
CN110323752A (zh) * 2018-03-30 2019-10-11 Ls产电株式会社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开关组件
CN209979746U (zh) * 2019-05-13 2020-01-21 苏州笙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测量分析装置
CN211480562U (zh) * 2020-01-20 2020-09-11 辽宁辽泰电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通讯干扰配电柜
CN211375778U (zh) * 2020-03-12 2020-08-28 扬州市鑫通交通器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人行道可变信息倒计时器
CN212992740U (zh) * 2020-09-01 2021-04-16 济宁市技师学院 一种便于组合使用的电气柜
CN112178386A (zh) * 2020-09-29 2021-01-05 广州正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计算机软件开发辅助显示装置
CN112291637A (zh) * 2020-10-10 2021-01-29 莱西市亨元产业互联网中心 一种高安全性5g通信基站
CN213656126U (zh) * 2020-10-16 2021-07-09 侯林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计算机主机箱
CN215419232U (zh) * 2021-06-25 2022-01-04 双永(昆山)自动化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隔热型挡热遮板
CN215851958U (zh) * 2021-07-01 2022-02-18 成都正通航空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箱板两用拖车
CN114498391A (zh) * 2021-12-13 2022-05-13 江苏国控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双面抽屉开关柜
CN217082886U (zh) * 2022-04-26 2022-07-29 山西弘申通达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管道固定装置
CN218224089U (zh) * 2022-09-22 2023-01-06 合肥金光冷拔型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拉丝机专用变频调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87984A (zh)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64689U (zh) 多功能插座
CN116387984B (zh) 一种双向光伏储能逆变器电能交互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68213A (zh) 充电座
WO2021036854A1 (zh) 一种线缆内置式电动升降立柱
CN210915104U (zh) 一种线缆内置式电动升降立柱
CN108386803B (zh) 一种便于充电的具有防潮功能的安全可靠的智慧灯杆
CN114243494B (zh) 一种柜体板可分开的便于维修和安装的配电柜
CN213366977U (zh) 连接器及灯具
CN211018259U (zh) 一种结构紧凑稳固的超导限流器限流单元
CN211264493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可防尘多媒体投影仪
CN209608163U (zh) 一种建筑电气设备施工装置
CN112065751A (zh) 落地循环扇
CN217656143U (zh) 一种电工电子接线装置
CN219226783U (zh) 一种插接稳定性好的储能连接器
CN218301345U (zh) 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的光伏接线盒
CN214790986U (zh) 一种照明感应自动调光装置
CN220163705U (zh) 一种充电桩防盗装置
CN218907063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快拆式蜂鸣器
CN220253638U (zh) 一种储能高压箱用低压信号线束的夹持结构
CN212367460U (zh) 一种可安装在计算机内的网关设备
CN114843843B (zh) 一种电源插头稳固连接器
CN211930805U (zh) 一种便于充电的智能音箱
CN211790890U (zh) 一种便于携带收纳的充电器
CN117578145B (zh) 一种发电机组输出电流装置及其方法
CN116937255B (zh) 一种移动式充电桩导电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