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84154B - 一种回弹补偿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弹补偿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84154B
CN116384154B CN202310590493.8A CN202310590493A CN116384154B CN 116384154 B CN116384154 B CN 116384154B CN 202310590493 A CN202310590493 A CN 202310590493A CN 116384154 B CN116384154 B CN 1163841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bound
simulation
result
compensation
st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904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84154A (zh
Inventor
王诗瑶
朱平
童钱虎
王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9049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841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84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841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841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841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2/00Shaping without cutting, by stamping, spinning, or deep-drawing
    • B21D22/02Stamping using rigid devices or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1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resses; Auxiliary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pressing
    • B30B15/26Programme control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22Moul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Mounting, Exchange, And Manufacturing Of Dies (AREA)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回弹补偿方法及相关设备。方法包括:获取冲压模具模型;利用冲压模具模型进行第一仿真模拟冲压,以获取第一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对第一自由回弹结果进行第一补偿,以获取第一补偿结果;利用冲压模具模型对第一补偿结果进行第二仿真模拟冲压,以获取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基于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建立零件的最小夹持模型,以获取夹持仿真回弹结果;对夹持仿真回弹结果进行第二补偿,以获取第二补偿结果。由此可以避免自由回弹过大而导致的夹持点强制归零现象,进而可以保证补偿基准的准确性,从而保证补偿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地,有效减少现场零件的整改次数,缩短了调试时间,节约模具成本以及人工工时。

Description

一种回弹补偿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覆盖件回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回弹补偿方法、一种回弹补偿装置、一种电子设备以及一种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作为车身生产制造的重要工装,随着对车身加工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冲压模具的制造周期和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其中,冲压回弹是影响制造周期和钣金质量的主要因素。
目前,针对冲压回弹的补偿方法一般是通过对冲压模具进行建模,并使用冲压模具模型对零件进行仿真冲压,以获得仿真冲压结果。在仿真冲压结果满足设置的回弹补偿条件时,对冲压模具模型进行初步回弹补偿,并根据初步回弹补偿结果对初步回弹补偿后的冲压模具模型进行精细回弹补偿,以获得精细回弹补偿结果。最后根据精细回弹补偿结果输出标准的回弹补偿策略,从而基于该策略指导模具生产。
然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是直接对仿真结果进行补偿处理,但是在仿真过程中存在夹持点处的自由回弹值过大的情况,若此时将夹持点夹紧或支撑会强行将零件的该点归零,从而对其他位置的回弹产生影响,导致补偿基准变形,造成补偿后加大模具的调试难度和整改次数,出现“补”不如“不补”的局面。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回弹补偿方法,包括:
获取冲压模具模型;
利用冲压模具模型进行第一仿真模拟冲压,以获取第一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
对第一自由回弹结果进行第一补偿,以获取第一补偿结果,其中,第一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包括第一自由回弹结果;
利用冲压模具模型对第一补偿结果进行第二仿真模拟冲压,以获取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
基于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建立零件的最小夹持模型,以获取夹持仿真回弹结果;
对夹持仿真回弹结果进行第二补偿,以获取第二补偿结果。
可选地,方法还包括:
对冲压模具模型中的工具体进行初始仿真模拟冲压,以获取初始仿真模拟结果;
在初始仿真模拟结果不满足预设仿真条件的情况下,对冲压模具模型中的工具体进行局部处理,以获取处理后的工具体;
对处理后的工具体再次进行初始仿真模拟冲压,直至所获取的新的初始仿真模拟结果满足预设仿真条件为止。
可选地,预设仿真条件包括:
冲压模具模型的整体迭代次数小于预设次数阈值,其中,初始仿真模拟结果包括整体迭代次数;
在工具体成型的各个工序中,零件在放件过程中与凸模的接触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其中,初始仿真模拟结果包括接触距离;
在工具体成型的后工序中,压料板闭合时压料板对零件产生的塑性应变率小于预设应变率阈值,其中,初始仿真模拟结果包括塑性应变率;
拉延缩比为使得第二工序的压料板对零件产生的塑性变形最小的缩比值,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利用冲压模具模型对第一补偿结果进行第二仿真模拟冲压,包括:
利用基于初始仿真模拟冲压确定的拉延缩比进行第二仿真模拟冲压。
可选地,基于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建立零件的最小夹持模型,以获取夹持仿真回弹结果,包括:
根据几何尺寸公差图纸和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确定多个夹持点;
基于多个夹持点,建立最小夹持模型。
可选地,对夹持仿真回弹结果进行第二补偿包括:
根据夹持仿真回弹结果中的参数分布情况,确定第二补偿的补偿方式,其中,第二补偿的补偿方式包括全局补偿和局部补偿;
基于不同的补偿方式,获取对应的第二补偿结果。
可选地,方法还包括:基于第一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和/或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预设定位销的位置。
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回弹补偿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冲压模具模型;
第一仿真模块,用于利用冲压模具模型进行第一仿真模拟冲压,以获取第一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
第一补偿模块,用于对第一自由回弹结果进行第一补偿,以获取第一补偿结果,其中,第一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包括第一自由回弹结果;
第二仿真模块,用于利用冲压模具模型对第一补偿结果进行第二仿真模拟冲压,以获取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建立零件的最小夹持模型,以获取夹持仿真回弹结果;
第二补偿模块,用于对夹持仿真回弹结果进行第二补偿,以获取第二补偿结果。
可选地,回弹补偿装置还包括:
初始模拟模块,用于对冲压模具模型中的工具体进行初始仿真模拟冲压,以获取初始仿真模拟结果;还用于对处理后的工具体再次进行初始仿真模拟冲压,直至所获取的新的初始仿真模拟结果满足预设仿真条件为止
处理模块,用于在初始仿真模拟结果不满足预设仿真条件的情况下,对冲压模具模型中的工具体进行局部处理,以获取处理后的工具体。
可选地,第二仿真模块还用于利用基于初始仿真模拟冲压确定的拉延缩比进行第二仿真模拟冲压。
可选地,第二获取模块包括:
夹持点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几何尺寸公差图纸和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确定多个夹持点;
建模模块,用于基于多个夹持点,建立最小夹持模型。
可选地,第二补偿模块包括:
补偿方式选取模块,用于根据夹持仿真回弹结果中的参数分布情况,确定第二补偿的补偿方式,其中,第二补偿的补偿方式包括全局补偿和局部补偿;
第三补偿模块,用于基于不同的补偿方式,获取对应的第二补偿结果。
可选地,回弹补偿装置包括:预设模块,用于基于第一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和/或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预设定位销的位置。
第三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用于执行如上所述回弹补偿方法。
第四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存储介质,在存储介质上存储了程序指令,程序指令在运行时用于执行如上所述回弹补偿方法。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夹持仿真回弹结果进行补偿处理之前,先进行第一仿真模拟冲压,获取第一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接着对第一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中的第一自由回弹结果进行第一补偿,即,在对夹持仿真回弹结果进行补偿之前,先进行一轮补偿,之后可以在进行一轮补偿后的回弹结果中选取合适的夹持点建立最小夹持模型以得到夹持仿真回弹结果,进而对夹持仿真回弹结果进行回弹补偿。由此可以避免自由回弹过大而导致的夹持点强制归零现象,进而可以保证补偿基准的准确性,从而保证补偿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地,有效减少现场零件的整改次数,缩短了调试时间,节约模具成本以及人工工时。
本发明的回弹补偿方法,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说明书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回弹补偿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回弹补偿装置的示意性框图;以及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回弹补偿方法。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回弹补偿方法1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所示,方法10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获取冲压模具模型。
示例性地,可以根据冲压工艺图纸在AutoForm软件中进行工序建模,以获取冲压模具模型。
步骤S120,利用冲压模具模型进行第一仿真模拟冲压,以获取第一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
在建立了冲压模具模型后,可以运行软件进行第一次仿真模拟冲压,进而获取第一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将第一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称为模拟结果H。
步骤S130,对第一自由回弹结果进行第一补偿,以获取第一补偿结果,其中,第一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包括第一自由回弹结果。
示例性地,模拟结果H中包括零件的回弹结果,即第一自由回弹结果。可以以第一自由回弹结果为基准进行第一轮全局补偿,即第一补偿。具体地,可以使用AutoForm软件进行自动补偿,之后将自动补偿的网格导出后再导入OmniCAD软件中,使得OmniCAD软件对原始工艺型面进行驱动,并输出新的工艺型面。最后可以用icemsurf软件对前述新的工艺型面进行A面重构,最终输出第一轮补偿后的工艺型面,即第一补偿结果。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将第一补偿结果称为工艺型面b。
步骤S140,利用冲压模具模型对第一补偿结果进行第二仿真模拟冲压,以获取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
示例性地,将工艺型面b作为输入,再次导入前述步骤S110建好的冲压模具模型中,对工艺型面b进行第二仿真模拟冲压,得到第二轮仿真结果I,即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
步骤S150,基于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建立零件的最小夹持模型,以获取夹持仿真回弹结果。
示例性地,将前述步骤S140得到的第二轮仿真结果I与现场需求相结合可以确定零件的最小夹持方案,进而基于最小夹持方案可以建立零件的最小夹持模型,基于最小夹持模型,可以得到夹持仿真回弹结果J。
步骤S160,对夹持仿真回弹结果进行第二补偿,以获取第二补偿结果。
示例性地,针对前述步骤获得的夹持仿真回弹结果J可以按照前述补偿步骤进行全局补偿,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对其进行补偿,进而获取第二补偿结果,将其称为第二轮补偿后的工艺型面c。
优选地,可以将工艺型面c再次导入前述步骤S110建好的冲压模具模型中,同时结合步骤S150建立的最小夹持模型,对工艺型面c再次进行仿真模拟,进而得到回弹仿真结果K。接着判断回弹仿真结果K是否在几何尺寸公差图纸要求的公差范围内,若该回弹仿真结果K在几何尺寸公差图纸要求的公差范围内,则可以证明上述回弹补偿良好,进而结束回弹补偿。反之,若该回弹仿真结果K不在几何尺寸公差图纸要求的公差范围内,则可以证明回弹补偿效果较差,此时,可以将回弹仿真结果K作为输入,将其与步骤S150建立的最小夹持模型相结合,对回弹仿真结果K进行回弹补偿,以生成新的补偿结果,之后再判断新的补偿结果是否在几何尺寸公差图纸要求的公差范围内,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结束回弹补偿还是继续对新的补偿结果进行补偿。可以理解,上述补偿、判断过程可以重复多次进行,直至最终的补偿结果满足几何尺寸公差图纸的公差要求为止。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夹持仿真回弹结果进行补偿处理之前,先进行第一仿真模拟冲压,获取第一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接着对第一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中的第一自由回弹结果进行第一补偿,即,在对夹持仿真回弹结果进行补偿之前,先进行一轮补偿,之后可以在进行一轮补偿后的回弹结果中选取合适的夹持点建立最小夹持模型以得到夹持仿真回弹结果,进而对夹持仿真回弹结果进行回弹补偿。由此可以避免自由回弹过大而导致的夹持点强制归零现象,进而可以保证补偿基准的准确性,从而保证补偿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地,有效减少现场零件的整改次数,缩短了调试时间,节约模具成本以及人工工时。
可选地,在步骤S120之前,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对冲压模具模型中的工具体进行初始仿真模拟冲压,以获取初始仿真模拟结果。
示例性地,初始仿真模拟冲压可以是前文所述的第一仿真模拟冲压,通过阅读前文相关内容可以理解该步骤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20,在初始仿真模拟结果不满足预设仿真条件的情况下,对冲压模具模型中的工具体进行局部处理,以获取处理后的工具体。
可以理解,为了使工具体更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可以预先设置有预设仿真条件,进一步地,在初始仿真模拟结果不满足预设仿真条件的情况下,对工具体进行局部处理,进而获得处理后的工具体。可以理解,此处的局部处理可以是能够使得处理后的工具体满足预设仿真条件的任意处理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S230,对处理后的工具体再次进行初始仿真模拟冲压,直至所获取的新的初始仿真模拟结果满足预设仿真条件为止。
针对处理后的工具体例如如前述仿真步骤再次进行初始仿真模拟冲压,以获得新的初始仿真模拟结果,类似地,参见步骤S220,将新的初始仿真模拟结果与预设仿真条件进行比对,若满足条件,则不对工具体进行处理。反之,若仍然不满足条件,则再次对工具体进行局部处理,并重复上述仿真、判断操作,直至最终获得的仿真结果满足预设仿真条件时停止对工具体的处理。
由此,可以使得处理后的工具体,即冲压模型与现场实际状态更相符,从而能够保证前期仿真结果的准确性,为后续的回弹补偿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可选地,预设仿真条件可以包括以下四个中的至少一个。
第一条件:冲压模具模型的整体迭代次数小于预设次数阈值,其中,初始仿真模拟结果包括整体迭代次数。
优选地,可以将预设次数阈值设置为40次。若冲压模具模型的整体迭代次数小于40次,可以证明在成型过程中没有出现问题,反之,若冲压模具模型的整体迭代次数大于或等于40次,则可以证明零件在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开裂或叠料等情况,此时需要对工具体进行调整,即前述局部处理,直至整体迭代次数达标。
第二条件:在工具体成型的各个工序中,零件在放件过程中与凸模的接触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其中,初始仿真模拟结果包括接触距离。
在该条件中,可以将预设距离阈值设置为例如3毫米等任意合理数值。若零件在放件过程中与凸模的接触距离小于3毫米,则可以证明零件在房间过程中没有出现问题,反之,若零件在放件过程中与凸模的接触距离大于或等于3毫米,则可以证明零件在房间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卡料状态,此时需要调整凸模和压料板的工具体,直至接触距离达标。
第三条件:在工具体成型的后工序中,压料板闭合时压料板对零件产生的塑性应变率小于预设应变率阈值,其中,初始仿真模拟结果包括塑性应变率。
示例性地,可以将预设应变率设置为例如0.5。若在压料板闭合时压料板对零件产生的塑性应变率小于0.5,则可以忽略塑性应变对回弹尺寸的影响,反之,若塑性应变率大于或等于0.5,则可以证明在压料过程中压料板对制件产生的塑性变形可能会影响最终的回弹尺寸,即影响回弹结果,此时需要对工具体进行局部处理,以使该项应变率达标。
第四条件:拉延缩比为使得第二工序的压料板对零件产生的塑性变形最小的缩比值。
示例性地,AutoForm软件所输出的仿真模拟结果中包括缩比,将该缩比与公式相结合可以确定缩比范围,之后在该范围内选择第二工序的压料板对制件产生塑性变形最小的缩比值,为最优缩比值。
由此,通过上述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对工具体进行相关局部处理,以使处理后的工具体更加符合现场实际状态,保证了前期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可以理解,上述四个条件均满足的情况下,工具体是最符合现场实际状态的,对应的输出的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最高。
优选地,步骤S140利用冲压模具模型对第一补偿结果进行第二仿真模拟冲压可以包括:利用基于初始仿真模拟冲压确定的拉延缩比进行第二仿真模拟冲压。
可以理解,通过前文对工具体的处理可以确定第一轮仿真中的拉延缩比,而拉延缩比仅与模具的材料特性相关,因此,在针对同一模具进行回弹补偿的过程中,拉延缩比一经确定则保持不变。
由此,可以有效控制变量,减少后续数据调试,提升回弹补偿效率。
可选地,步骤S150基于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建立零件的最小夹持模型,以获取夹持仿真回弹结果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51,根据几何尺寸公差图纸和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确定多个夹持点。
示例性地,可以通过任何途径获取零件的几何尺寸公差图纸。可以理解,在几何尺寸公差图纸中可以包括多个夹持点,但包括夹持点在零件上的位置信息。如前所述,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中包括第二回弹结果,其中,第二回弹结果包括多个点的位置信息以及对应的回弹数值。因此,可以根据几何尺寸公差图纸中标注的多个夹持点,在第二回弹结果中选择出对应的夹持点,从而也可以确定其回弹数值。优选地,在多个回弹数值中选择数值无限接近于零的3-5个夹持点。
步骤S152,基于多个夹持点,建立最小夹持模型。
进一步地,基于前述步骤选取的3-5个回弹数值无限接近于零的夹持点建立最小夹持模型。
由此,基于几何尺寸公差图纸和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共同确定多个夹持点,最终建立最小夹持模型,使得所建立的最小夹持模型更准确,为后续进行回弹补偿提供保障。
可选地,步骤S160对夹持仿真回弹结果进行第二补偿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61,根据夹持仿真回弹结果中的参数分布情况,确定第二补偿的补偿方式,其中,第二补偿的补偿方式包括全局补偿和局部补偿。
可以理解,夹持仿真回弹结果中也包含多个点以及多个点对应的回弹数值。而对于每个点的回弹数值,其大小可能是不相等的,因此可能会造成夹持仿真回弹结果中数值分布不均的情况,例如模具左侧点回弹数值均在几何尺寸公差图纸要求的公差范围内,而模具右侧点回弹数值均不在几何尺寸公差图纸要求的公差范围内。又或者,模具左右两侧点的回弹数值呈现均匀分布的情况。因此,可以基于实际获得的参数分布情况,确定对应的补偿方式。对于前述第一种情况,可以不对模具左侧点进行回弹补偿,仅对模具右侧点进行局部补偿即可。而对于第二种情况,可以对模具整体回弹数值进行全局补偿。
步骤S162,基于不同的补偿方式,获取对应的第二补偿结果。
进一步地,通过上述步骤S161可以选取对应的补偿方式,不论采用全局补偿还是局部补偿,都可以得到第二轮补偿结果。其中,全局补偿方式已经在前文进行了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局部补偿方式可以通过椭圆面映射驱动局部工艺面的方式达到补偿回弹数值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局部补偿的具体操作步骤,在此不做过多描述。
由此,可以根据回弹数值的分布情况合理选择对应的补偿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对回弹数值进行补偿,同时还能够减少数据处理量,提升补偿效率。
可选地,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70,基于第一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和/或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预设定位销的位置。
如前所述第一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和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中均包括回弹结果,因此,基于回弹结果可以预设定位销的位置,使得定位销的位置不会干扰回弹结果。优选地,定位销的位置可以在回弹结果无限接近于零的位置。
由此,使得定位销的作用仅仅是定位零件,而不会干扰回弹结果,保证了后续回弹补偿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回弹补偿装置。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回弹补偿装置2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2所示,装置200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210、第一仿真模块220、第一补偿模块230、第二仿真模块240、第二获取模块250以及第二补偿模块260。
第一获取模块210,用于获取冲压模具模型;
第一仿真模块220,用于利用冲压模具模型进行第一仿真模拟冲压,以获取第一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
第一补偿模块230,用于对第一自由回弹结果进行第一补偿,以获取第一补偿结果,其中,第一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包括第一自由回弹结果;
第二仿真模块240,用于利用冲压模具模型对第一补偿结果进行第二仿真模拟冲压,以获取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
第二获取模块250,用于基于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建立零件的最小夹持模型,以获取夹持仿真回弹结果;
第二补偿模块260,用于对夹持仿真回弹结果进行第二补偿,以获取第二补偿结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3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处理器310和存储器320。其中,存储器320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310运行时用于执行如上所述回弹补偿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在存储介质上存储了程序指令,程序指令在运行时用于执行如上所述回弹补偿方法。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平板电脑的存储部件、计算机的硬盘、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便携式紧致盘只读存储器(CD-ROM)、USB存储器、或者上述存储介质的任意组合。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任意组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上述有关回弹补偿方法的相关描述可以理解回弹补偿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的具体细节以及有益效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或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回弹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冲压模具模型;
对所述冲压模具模型中的工具体进行初始仿真模拟冲压,以获取初始仿真模拟结果;
在所述初始仿真模拟结果不满足预设仿真条件的情况下,对所述冲压模具模型中的工具体进行局部处理,以获取处理后的工具体,其中,所述预设仿真条件包括:
在所述工具体成型的各个工序中,零件在放件过程中与凸模的接触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其中,所述初始仿真模拟结果包括所述接触距离;
在所述工具体成型的后工序中,压料板闭合时压料板对所述零件产生的塑性应变率小于预设应变率阈值,其中,所述初始仿真模拟结果包括所述塑性应变率;
拉延缩比为使得第二工序的压料板对所述零件产生的塑性变形最小的缩比值,中的至少一个;
对所述处理后的工具体再次进行所述初始仿真模拟冲压,直至所获取的新的初始仿真模拟结果满足所述预设仿真条件为止;
利用所述冲压模具模型进行第一仿真模拟冲压,以获取第一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
对第一自由回弹结果进行第一补偿,以获取第一补偿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包括所述第一自由回弹结果;
利用所述冲压模具模型对所述第一补偿结果进行第二仿真模拟冲压,以获取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
基于所述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建立零件的最小夹持模型,以获取夹持仿真回弹结果;
对所述夹持仿真回弹结果进行第二补偿,以获取第二补偿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弹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冲压模具模型对所述第一补偿结果进行第二仿真模拟冲压,包括:
利用基于所述初始仿真模拟冲压确定的所述拉延缩比进行所述第二仿真模拟冲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弹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建立零件的最小夹持模型,以获取夹持仿真回弹结果,包括:
根据几何尺寸公差图纸和所述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确定多个夹持点;
基于所述多个夹持点,建立所述最小夹持模型。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弹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夹持仿真回弹结果进行第二补偿,包括:
根据所述夹持仿真回弹结果中的参数分布情况,确定所述第二补偿的补偿方式,其中,所述第二补偿的补偿方式包括全局补偿和局部补偿;
基于不同的补偿方式,获取对应的第二补偿结果。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弹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和/或所述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预设定位销的位置。
6.一种回弹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冲压模具模型;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冲压模具模型中的工具体进行初始仿真模拟冲压,以获取初始仿真模拟结果;在所述初始仿真模拟结果不满足预设仿真条件的情况下,对所述冲压模具模型中的工具体进行局部处理,以获取处理后的工具体,其中,所述预设仿真条件包括:
在所述工具体成型的各个工序中,零件在放件过程中与凸模的接触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其中,所述初始仿真模拟结果包括所述接触距离;
在所述工具体成型的后工序中,压料板闭合时压料板对所述零件产生的塑性应变率小于预设应变率阈值,其中,所述初始仿真模拟结果包括所述塑性应变率;
拉延缩比为使得第二工序的压料板对所述零件产生的塑性变形最小的缩比值,中的至少一个;
第一仿真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冲压模具模型进行第一仿真模拟冲压,以获取第一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
第一补偿模块,用于对第一自由回弹结果进行第一补偿,以获取第一补偿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包括所述第一自由回弹结果;
第二仿真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冲压模具模型对所述第一补偿结果进行第二仿真模拟冲压,以获取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自由回弹仿真模拟结果,建立零件的最小夹持模型,以获取夹持仿真回弹结果;
第二补偿模块,用于对所述夹持仿真回弹结果进行第二补偿,以获取第二补偿结果。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回弹补偿方法。
8.一种存储介质,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了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运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回弹补偿方法。
CN202310590493.8A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回弹补偿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63841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90493.8A CN116384154B (zh)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回弹补偿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90493.8A CN116384154B (zh)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回弹补偿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84154A CN116384154A (zh) 2023-07-04
CN116384154B true CN116384154B (zh) 2023-10-13

Family

ID=86971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90493.8A Active CN116384154B (zh)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回弹补偿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8415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24671A1 (de) * 2003-09-11 2005-03-17 Autoform Engineering Gmbh Bestimmung eines modells einer geometrie einer blech-umformstufe
CN102411641A (zh) * 2010-09-25 2012-04-11 集美大学 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汽车覆盖件回弹误差补偿方法
CN107900255A (zh) * 2017-10-09 2018-04-13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翼子板冷冲压回弹分析及全型面补偿方法
CN113333559A (zh) * 2021-05-25 2021-09-03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utoForm软件的冲压覆盖件回弹分析及补偿方法
CN114896688A (zh) * 2022-04-22 2022-08-12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结构吸能盒的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215395B4 (de) * 2017-09-04 2022-12-1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Umformpress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24671A1 (de) * 2003-09-11 2005-03-17 Autoform Engineering Gmbh Bestimmung eines modells einer geometrie einer blech-umformstufe
CN102411641A (zh) * 2010-09-25 2012-04-11 集美大学 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汽车覆盖件回弹误差补偿方法
CN107900255A (zh) * 2017-10-09 2018-04-13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翼子板冷冲压回弹分析及全型面补偿方法
CN113333559A (zh) * 2021-05-25 2021-09-03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utoForm软件的冲压覆盖件回弹分析及补偿方法
CN114896688A (zh) * 2022-04-22 2022-08-12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结构吸能盒的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Optimization of draw bead restraining forces and drawbead design insheet metal forming process;H.N aceu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第43期);第2407-2434页 *
基于冲压CAE分析技术的发动机罩外板尺寸精度控制方法;闫巍;张健;王文瑞;王刚;李雪刚;;汽车工艺与材料(第06期);第21-26、30页 *
汽车翼子板成形仿真与回弹补偿研究;蒋磊;《汽车工艺与材料》(第11期);第8-18页 *
蒋磊.汽车翼子板成形仿真与回弹补偿研究.《汽车工艺与材料》.2022,(第11期),第8-18页. *
车门内板回弹预测与补偿技术研究;陶涛;《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第1期);第4-3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84154A (zh)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47809B2 (en) Method of modifying stamping tools for spring back compensation based on tryout measurements
JP4410833B2 (ja) スプリングバック発生原因分析方法、その装置、そ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5868428A (zh) 冲压件的回弹补偿方法
CN116384154B (zh) 一种回弹补偿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393520A (zh) 一种机器人智能化冲切工艺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5964882A (zh) 工艺参数设计优化方法、处理器及制造设备
CN112182796B (zh) 一种基于正交试验的冲压参数优化方法
CN112685947B (zh) 一种板料回弹模型参数优化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JP2003340529A (ja) プレス成形品のスプリングバック解析システム
CN116578041B (zh) 一种用于cnc控制器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16834243A (zh) 一种模具加工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83273A (zh) 一种3d打印组织预测方法
CN115049791B (zh) 结合图像处理的数控车床工件三维建模方法
CN111125879A (zh) 一种数控蒙皮拉形机数字孪生方法及装置
CN116227149A (zh) 一种模具制品配合度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3806985B (zh) 一种仿真分析方法及装置
US20230141311A1 (en) Reduction of friction within a machine tool
CN114282304A (zh) 玻璃模具的模面生成方法、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CN111390299B (zh) 一种浮动支撑摩擦片加工变形预测方法
JPH02241627A (ja) 金型生産システム
CN117648825B (zh) 一种高强度板回弹量估算方法
CN111737825A (zh) 基于高精度响应面模型的汽车覆盖件稳健设计加工方法
CN116933442B (zh) 一种冲压工艺仿真模型建模方法及相关装置
JP2005177837A (ja) 成形加工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における面形状歪み量演算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13239425B (zh) 手术器械数字化精密制造方法及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