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79536A - 新风系统、热泵水温调节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新风系统、热泵水温调节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79536A
CN116379536A CN202310489155.5A CN202310489155A CN116379536A CN 116379536 A CN116379536 A CN 116379536A CN 202310489155 A CN202310489155 A CN 202310489155A CN 116379536 A CN116379536 A CN 1163795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fresh air
mode
compens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891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世哲
刘远辉
雷朋飞
张利
吴嘉亮
付亮
凡德刚
牛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Feni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Feni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Feni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Feni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891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795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79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795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热泵水温调节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热泵控制系统领域,本方案通过对热泵单元输出的循环水进行水温调节,从而控制热泵单元输出具有相应水温的循环水,以满足不同模式下的温湿度调节,即本方案通过设置串联形式的新风系统,从而充分利用热泵单元输出的循环水的水温,即新风机单元利用相应的水温进行湿度调节,风机盘管单元则能够利用经过新风机单元后的循环水对室内回风进行冷热处理,以进行温度调节,进而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

Description

新风系统、热泵水温调节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热泵控制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系统、热泵水温调节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风系统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欢迎,新风系统能够将户外的新鲜空气通过负压方式会自动吸入室内,为室内环境通风换气,排去污染的空气,而且新风系统还具有除湿、室温调节等功能。
相关技术中,新风系统主要为并联系统,新风系统的热泵机组输出两路低温冷水,一路用于除湿,一路用于室内换热。但过低温的水进行室内换热会额外带来除湿等其他影响室内换热效果的因素,因此,为了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本领域采用在新风系统中通过添加混水中心的方式以提升水温,其中,混水中心作为一种水温混合装置,其能够将高温差小流量的热水转换成低温差大流量的循环水。但上述方式会使得新风系统更加复杂,造价高昂,且其可靠性并未得到提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热泵水温调节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为提供结构简单的新风系统,且提供有效的水温调节方案,能够梯度利用水温,实现在同一出水温度下实现温湿度的独立控制。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包括热泵单元、新风机单元、水力去耦单元和风机盘管单元,热泵单元用于控制出水温度;新风机单元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热泵单元的出水口,新风机单元用于对场所的湿度进行调节;水力去耦单元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新风机单元的出水口,水力去耦单元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管路连通热泵单元的回水口;风机盘管单元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水力去耦单元的第二出水口,且风机盘管单元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通水力去耦单元的回水口,风机盘管单元用于对场所的温度进行调节。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热泵水温调节方法,应用于如上述方面所述的新风系统,该方法包括:
根据新风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新风系统是否完成模式初始化;
若新风系统未完成模式初始化,则确定新风系统初始运行的第一目标水温;
若新风系统已完成模式初始化,则确定对新风系统中出水温度进行调节的第二目标水温;
在确定目标水温后,控制热泵单元输出对应目标水温的循环水,以辅助进行湿度调节和/或温度调节,目标水温为当前确定的第一目标水温或第二目标水温。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还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热泵水温调节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热泵水温调节方法。
本申请方案通过对热泵单元输出的循环水进行水温调节,以满足不同模式下的温湿度调节,从而控制热泵单元输出具有相应水温的循环水,因此,本方案通过设置串联形式的新风系统,从而充分利用热泵单元输出的循环水的水温,即新风机单元利用相应的水温进行湿度调节,风机盘管单元则能够利用经过新风机单元后的循环水对室内回风进行冷热处理,以进行温度调节,进而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泵水温调节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模式下确定第二目标水温的步骤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制热模式下确定第二目标水温的步骤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而非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说明书后,应该能够想到,只要技术特征不互相矛盾,那么技术特征的任意组合均可以构成可选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表示两个及以上,“若干”表示一个及以上。
新风系统可以用于室内场所,以与室外进行通风换气,例如应用在家居场景中,可通过风机盘管单元向室内输送携带不同热量的空气,以实现温度控制。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新风系统包括热泵单元(HPU,Heat PumpUnit)、新风机单元(FAU,Fresh Air Unit)、水力去耦单元(HDU,Hydraulic DecouplingUnit)和风机盘管单元(FCU,Fan Control Unit),图中以两个风机盘管单元为例,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新风系统对于风机盘管单元的数量根据场所需要设置即可。此外,热泵单元可包括若干台热泵,同样地,新风机单元可包括若干台新风机,风机盘管单元可包括若干台风盘。需要说明的是,水力去耦单元可以是去耦罐、水力平衡罐等,从而隔离一次侧循环与二次侧循环之间的水力耦合,使其水力工况互不影响。
具体地,热泵单元用于控制出水温度,并向新风系统提供循环水,且热泵单元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通新风机单元的进水口。新风机单元可以用于对场所的湿度进行调节,如新风机单元可将未处理过的室外新风引入室内场所中,且还能利用热泵输出的循环水以及室外新风对室内环境进行湿度调节。
新风机单元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通水力去耦单元的进水口,水力去耦单元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管路连通风机盘管单元的进水口,且水力去耦单元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路连通热泵单元的进水口,此外,风即盘管单元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通水力去耦单元的回水口,即经过湿度调节处理后的循环水由水力去耦单元传输至风机盘管单元,从而可以利用循环水的余温对室内环境进行温度调节。可以理解的是,风机盘管单元包括风盘和风机,风机盘管单元可在风盘中利用循环水对室内回风进行冷热处理,并由风机以相应转速提供对应风量,从而向室内输送处理后的室内回风。
新风系统形成一种串联形式的系统,其通过热泵单元输出一路循环水,并传输至新风机单元,由新风机单元利用当前水温的循环水进行湿度调节,而且新风机单元还通过水力去耦单元连通风机盘管单元,从而使得循环水的剩余热量对室内回风进行冷热处理,进而通过风机调节风量实现温度调节。因此,新风系统能够梯度利用水温,以满足湿度调节以及温度调节的需求,且新风系统的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实现在同一出水温度下实现温湿度的独立控制。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泵水温调节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上述的新风系统中,以用于控制热泵单元输出的循环水的温度。如图2所示,热泵水温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0、根据新风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新风系统是否完成模式初始化。
可以理解的是,新风系统存在除湿、加湿、制冷、制热等运行模式,新风系统切换至上述运行模式时,其均需要进行初始化,即新风系统需要完成模式初始化后执行相应的动作。而且在新风系统的控制系统中还设置有运行参数,该运行参数用于指示新风系统是否完成模式初始化。应当想到的是,模式初始化为对设备进入工作状态的所执行的流程,例如可以是对回水循环的运行时间、启停温度、故障标志位等参数的初始化。
示例性的,控制系统通过对运行参数赋值,以表示当前的新风系统已完成模式初始化,例如,对于运行参数,赋值为1,以表示当前的新风系统已完成模式初始化;对于运行参数,赋值为0,以表示当前的新风系统未完成模式初始化。此外,在新风系统刚开机运行时,控制系统同样会通过运行参数指示新风系统已完成模式初始化。
步骤S220、若新风系统未完成模式初始化,则确定新风系统初始运行的第一目标水温。
新风系统在未完成模式初始化的情况下,控制系统以第一目标水温控制新风系统运行,即控制系统需要控制热泵单元输出温度为第一目标水温的循环水。控制系统可根据目标参数确定第一目标水温,该目标参数包括送风露点温度和换热温差,此外,该目标参数还包括室外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当新风系统未完成模式初始化,根据新风机单元的送风露点温度与预设的换热温差的差值,确定第一目标水温。在新风系统未完成模式初始化的情况下,例如,新风系统刚开机启动或者刚切换进入一个模式(如刚切换至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新风系统均需要进行相应的模式初始化。因此,在确定新风系统未完成模式初始化的情况下,对应地,第一目标水温为送风露点温度与预设的换热温差的差值,进而控制系统控制热泵单元输出第一目标水温的循环水。
需要说明的是,换热温差作为不同模式下的对水温调节时的补偿值,在不同模式下,设置有不同的具体值,而且,该值还存在相应的取值范围,对一个不同模式,设置有取值范围内的值作为换热温差。
因此,本方案中对于未完成模式初始化的新风系统,控制系统利用送风露点温度与换热温差的差值确定第一目标水温,使得新风系统以该水温运行,以满足系统运行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当新风系统切换至制热模式并未完成对应于制热模式的模式初始化,根据室外温度所位于的温度区间,确定第一目标水温。在新风系统切换至制热模式后,新风系统需要进行初始化,以运行制热模式。因此,在未完成模式初始化的情况下,控制系统需要获取室外温度,例如,可通过相应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如检测进入新风机单元的室外新风的温度,进而以室外新风的温度作为室外温度。
系统中还设置有相应的温度区间,且温度区间为关联于室外温度的区间,其还对应于出水温度,即对于当前检测到的室外温度,其处于上述的温度区间内时,以该出水温度作为第一目标水温。例如,温度区间存在多个,每个温度区间对应不同的出水温度,因此,当室外温度位于其中一个温度区间内时,对应的,第一目标出水温度为该温度区间对应的出水温度。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区间还可以是对应为变化的出水温度,例如,在一温度区间内,出水温度可以是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或升高的,即在该温度区间内,各室外温度分别对应不同的出水温度。
因此,对于制热模式的初始化,控制系统需要结合室外温度,以确定室外温度所处温度区间,并根据温度区间所对应的出水温度确定第一目标水温,以控制热泵单元输出相应水温的循环水。
步骤S230、若新风系统已完成模式初始化,则确定对新风系统中出水温度进行调节的第二目标水温。
对于新风系统来说,模式初始化已经完成的情况下,即新风系统已进入当前的运行模式,并且运行了一段时间,控制系统对出水温度进行自适应调节。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新风系统已完成模式初始化,控制系统根据送风补偿水温和温度补偿水温,确定第二目标水温。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还根据送风补偿水温或温度补偿水温,确定第二目标水温。
在一实施例中,新风系统已经完成模式初始化,即新风系统已经进入相应的运行模式,例如,当新风系统进入制冷模式并完成模式初始化,控制系统则根据送风补偿水温和温度补偿水温确定第二目标水温。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模式下确定第二目标水温的步骤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的热泵水温调节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0、在新风系统已完成对应于制冷模式的模式初始化的情况下,根据在制冷模式下的上一调节时刻输出的目标水温与第一补偿值之和,确定送风补偿水温。
步骤S320、根据在制冷模式下的上一调节时刻输出的目标水温与第二补偿值之和,确定温度补偿水温。
步骤S330、选取送风补偿水温和温度补偿水温中的最小值作为第二目标水温。
可以理解的是,在制冷模式这一工况下,新风系统需要对热泵单元的出水温度进行调节,因此控制系统可根据制冷模式下的上一调节时刻输出的目标水温与第一补偿值,确定送风补偿水温,如以两者之和作为送风补偿水温。
控制系统对于运行模式设置有相应的调节周期,在每一调节周期对应的调节时刻,控制系统均需要对新风系统进行调节,以维持新风系统的稳定运行。
其中,第一补偿值根据送风露点温度的超调量确定的,应当想到的是,送风露点温度的超调量为当前的送风露点温度与目标送风露点温度的差值,目标送风露点温度为上一调节时刻控制系统所输出的送风露点温度。
对于送风露点温度的超调量,控制系统设置有相应的取值区间,例如,当超调量小于取值区间内任一值,确定第一补偿值为第一目标值,如取值为1;当超调量位于取值区间内,确定第一补偿值为第二目标值,如取值为0;当超调量大于取值区间内任一值,确定第一补偿值为第三目标值,如取值为-1。
同样地,对于温度补偿水温,控制系统可根据上一调节时刻输出的目标水温与第二补偿值确定,如以上一调节时刻输出的目标水温与第二补偿值之和作为温度补偿水温。
其中,第二补偿值则根据室内温度的超调量确定,应当想到的是,室内温度的超调量为当前的室内温度与目标室内温度的差值,目标室内温度为当前运行模式下所需要调节的温度。
对于送风露点温度的超调量,控制系统设置有相应的取值区间,例如,当超调量小于取值区间内任一值,确定第一补偿值为第一目标值;当超调量位于取值区间内,确定第一补偿值为第二目标值;当超调量大于取值区间内任一值,确定第一补偿值为第三目标值。
进而在确定送风补偿水温和温度补偿水温后,控制系统以两者中的最小值作为第二目标水温,以控制热泵单元输出对应水温的循环水,从而满足制冷模式的需求。
因此,在模块初始化完成后,控制系统根据送风补偿水温和温度补偿水温,确定当前的出水温度,即第二目标水温,以控制热泵单元输出相应水温的循环水,而且控制方法简单,能够有效地满足制冷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当新风系统进入制热模式并完成模式初始化,控制系统则根据送风补偿水温和温度补偿水温确定第二目标水温。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制热模式下确定第二目标水温的步骤流程图,本申请的热泵水温调节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10、在新风系统已完成对应于制热模式的模式初始化情况下,根据在制热模式下的上一调节时刻输出的目标水温与第三补偿值之和,确定送风补偿水温。
步骤S420、根据在制热模式下的上一调节时刻输出的目标水温与第四补偿值之和,确定温度补偿水温。
步骤S430、选取送风补偿水温和温度补偿水温中的最大值作为第二目标水温。
可以理解的是,在制热模式这一工况下,新风系统需要对热泵单元的出水温度进行调节,因此控制系统可根据制冷模式下的上一调节时刻输出的目标水温与第三补偿值,确定送风补偿水温,如以两者之和作为送风补偿水温。
其中,第三补偿值根据送风露点温度的超调量确定的,应当想到的是,送风露点温度的超调量为当前的送风露点温度与目标送风露点温度的差值,目标送风露点温度为上一调节时刻控制系统所输出的送风露点温度。
对于送风露点温度的超调量,控制系统设置有相应的取值区间,例如,当超调量小于取值区间内任一值,确定第一补偿值为第一目标值,如取值为1;当超调量位于取值区间内,确定第一补偿值为第二目标值,如取值为0;当超调量大于取值区间内任一值,确定第一补偿值为第三目标值,如取值为-1。
同样地,对于温度补偿水温,控制系统可根据上一调节时刻输出的目标水温与第四补偿值确定,如以上一调节时刻输出的目标水温与第四补偿值之和作为温度补偿水温。
其中,第二补偿值则根据室内温度的超调量确定,应当想到的是,室内温度的超调量为当前的室内温度与目标室内温度的差值,目标室内温度为当前运行模式下所需要调节的温度。
对于送风露点温度的超调量,控制系统设置有相应的取值区间,例如,当超调量小于取值区间内任一值,确定第一补偿值为第一目标值;当超调量位于取值区间内,确定第一补偿值为第二目标值;当超调量大于取值区间内任一值,确定第一补偿值为第三目标值。
进而在确定送风补偿水温和温度补偿水温后,控制系统以两者中的最大值作为第二目标水温,以控制热泵单元输出对应水温的循环水,从而满足制热模式的需求。
因此,在模块初始化完成后,控制系统根据送风补偿水温和温度补偿水温,确定当前的出水温度,即第二目标水温,以控制热泵单元输出相应水温的循环水,而且控制方法简单,能够有效地满足制热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在新风系统已完成对应于除湿模式的模式初始化的情况下,即在除湿模式这一工况下,当新风系统进入除湿模式并运行一段时间后,控制系统则对热泵的出水温度进行自适应调节,因此,在每个调节时刻确定相应的第二目标水温。
具体地,在除湿工况下,第二目标水温则是根据在除湿模式下的上一调节时刻输出的目标水温与第五补偿值之和,确定送风补偿水温。控制系统以送风补偿水温作为第二目标水温,从而控制热泵单元输出相应水温的循环水。可以理解的是,第五补偿值根据送风露点的超调量确定,同样的,对于送风露点温度的超调量,控制系统设置有相应的取值区间,例如,当超调量小于取值区间内任一值,确定第一补偿值为第一目标值;当超调量位于取值区间内,确定第一补偿值为第二目标值;当超调量大于取值区间内任一值,确定第一补偿值为第三目标值。
因此,对于除湿模式,控制系统以送风补偿水温作为第二目标水温,以控制热泵单元输出对应水温的循环水实现除湿控制。
步骤S240、在确定目标水温后,控制热泵单元输出对应目标水温的循环水,以辅助进行湿度调节和/或温度调节。
应当想到的是,目标水温为当前确定的第一目标水温或第二目标水温。可以理解的是,控制系统所确定的目标水温,则控制热泵单元输出相应温度的循环水,新风机单元可根据目标水温的循环水,对室外新风进行湿度调节,如加湿或除湿,而且在完成湿度调节后,风机盘管单元还能利用循环水的余温对室内回风进行冷热处理,当然,在进行温度调节的过程中,风机盘管单元还需要对风量进行控制,以实现温度的调节,从而实现了温度调节与热泵单元出水温度的弱相关。
可以想到的是,对于风量的控制,可以通过调节风机盘管单元的风机的转速实现,如可根据相关技术中的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实现,从而确定风机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对风机转速设置有相应的限制范围,当计算的风机转速小于限制范围内的任意数值,以限制范围内的最小值作为风机转速;当计算的风机转速大于限制范围内的任意数值,以限制范围内的最大值作为风机转速。
在新风系统未完成模式初始化的情况下,控制系统控制热泵单元输出第一目标水温的循环水,以使得新风系统以固定水温运行一段时间,从而完成模式初始化。当然,在新风系统完成模式初始化后,控制系统对循环水的水温进行调节,如输出第二目标水温,以控制热泵单元输出对应水温的循环水。
由上述方案可知,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热泵单元输出一路循环水,通过控制热泵单元的出水温度,实现在同一出水温度下对湿温度进行调节,即为新风系统提供了有效的水温调节方案,在实现温湿度的独立控制的同时,还能够对水温进行梯度利用,实现了对循环水的热量的有效利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新风系统未完成模式初始化的情况下,在确定第一目标水温之前,控制系统还需要确定当前的送风露点温度。对于送风露点温度,在确定了室外露点温度后,控制系统可根据室外露点温度与室内露点温度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的对比,确定室外环境相对于室内环境的干湿状态。可以想到的是,室内露点温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均为预设置的温度值,其用于对比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的干湿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在室外新风引入室内环境的过程中,室外新风会由于室外环境的干湿状态而影响室内环境的湿度。因此,控制系统需要判断室外环境相对于室内环境的干湿状态,若室外环境潮湿,对应地,新风系统需要对室外新风进行除湿;若室外环境干燥,对应地,新风系统需要对室外新风进行加湿。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室内露点温度以及室外露点温度的计算,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如戈夫-格雷奇(Goff-Gratch)公式;当然,其还可以是采用露点仪、露点湿度计等检测设备检测得到,并上传控制系统。
因此,在确定第一目标水温之前,控制系统通过对比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下的送风露点温度,以确定室外环境的干湿状态,进而根据不同的干湿状态,确定送风露点温度,以对室外新风进行加湿或除湿,以满足系统运行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若室外露点温度大于上限值,则确定干湿状态为潮湿状态且湿度控制模式为除湿模式。对应地,在该除湿工况下,控制系统可确定送风露点温度为上限值与预设的除湿补偿值之差。
在一实施例中,若室外露点温度小于下限值,则确定干湿状态为干燥状态且湿度控制模式的加湿模式。对应地,在该加湿工况下,控制系统可确定送风露点温度为下限值与预设的加湿补偿值之和。
在一实施例中,若室外露点温度位于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则确定干湿状态为适宜状态且湿度控制模块为暂停模式。可以理解的是,当前的室外新风是适宜的,新风机单元无需额外对室外新风进行加湿或除湿处理,因此,对应的送风露点温度为室外露点温度。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热泵水温调节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如图5所示,该设备包括处理器501、存储器502、输入装置503和输出装置504,设备中处理器5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中以一个处理器501为例;设备中的处理器501、存储器502、输入装置503和输出装置504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存储器50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热泵水温调节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5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0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热泵水温调节方法。
存储器5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所记录或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5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50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503可用于向处理器501输入相应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504可用于发送或显示与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出。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泵水温调节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注意,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泵单元,所述热泵单元用于控制出水温度;
新风机单元,所述新风机单元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热泵单元的出水口,所述新风机单元用于对场所的湿度进行调节;
水力去耦单元,所述水力去耦单元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新风机单元的出水口,所述水力去耦单元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热泵单元的回水口;
风机盘管单元,所述风机盘管单元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水力去耦单元的第二出水口,且所述风机盘管单元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水力去耦单元的回水口,所述风机盘管单元用于对场所的温度进行调节。
2.一种热泵水温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新风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所述新风系统是否完成模式初始化;
若所述新风系统未完成模式初始化,则确定所述新风系统初始运行的第一目标水温;
若所述新风系统已完成模式初始化,则确定对所述新风系统中出水温度进行调节的第二目标水温;
在确定目标水温后,控制所述热泵单元输出对应所述目标水温的循环水,以辅助进行湿度调节和/或温度调节,所述目标水温为当前确定的所述第一目标水温或所述第二目标水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水温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新风系统未完成模式初始化,则确定所述新风系统初始运行的第一目标水温包括:
当所述新风系统未完成模式初始化,根据所述新风机单元的送风露点温度与预设的换热温差的差值,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水温;
或当所述新风系统切换至制热模式并未完成对应于所述制热模式的模式初始化,根据室外温度所位于的温度区间,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水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水温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当所述新风系统未完成模式初始化,根据所述新风机单元的送风露点温度与预设的换热温差的差值,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水温之前,还包括:
根据室内露点温度的上限值、下限值以及室外露点温度,确定室外环境相对于室内环境的干湿状态,以确定在所述干湿状态对应的湿度控制模式下的所述送风露点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水温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室内露点温度的上限值、下限值以及室外露点温度,确定室外环境相对于室内环境的干湿状态,以确定在所述干湿状态对应的湿度控制模式下的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包括:
若所述室外露点温度大于所述上限值,则确定所述干湿状态为潮湿状态且所述湿度控制模式为除湿模式,以确定所述送风露点温度为所述上限值与预设的除湿补偿值之差;
若所述室外露点温度小于所述下限值,则确定所述干湿状态为干燥状态且所述湿度控制模式的加湿模式,以确定所述送风露点温度为所述下限值与预设的加湿补偿值之和;
若所述室外露点温度位于所述上限值和所述下限值之间,则确定所述干湿状态为适宜状态且所述湿度控制模块为暂停模式,以确定所述送风露点温度为所述室外露点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水温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新风系统已完成模式初始化,则确定对所述新风系统中出水温度进行调节的第二目标水温包括:
当所述新风系统已完成模式初始化,根据送风补偿水温和/或温度补偿水温,确定第二目标水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泵水温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已完成对应于制冷模式的模式初始化,所述当所述新风系统已完成模式初始化,根据送风补偿水温和/或温度补偿水温,确定第二目标水温包括:
在所述新风系统已完成对应于制冷模式的模式初始化的情况下,根据在制冷模式下的上一调节时刻输出的目标水温与第一补偿值之和,确定所述送风补偿水温;
根据在制冷模式下的上一调节时刻输出的目标水温与第二补偿值之和,确定所述温度补偿水温;
选取所述送风补偿水温和所述温度补偿水温中的最小值作为所述第二目标水温;
或,在所述新风系统已完成对应于制热模式的模式初始化情况下,根据在制热模式下的上一调节时刻输出的目标水温与第三补偿值之和,确定所述送风补偿水温;
根据在制热模式下的上一调节时刻输出的目标水温与第四补偿值之和,确定所述温度补偿水温;
选取所述送风补偿水温和所述温度补偿水温中的最大值作为所述第二目标水温;
其中,所述第一补偿值和所述第三补偿值均根据送风露点温度的超调量确定,所述第二补偿值和所述第四补偿值均根据室内温度的超调量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泵水温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已完成对应于除湿模式的模式初始化,所述当所述新风系统已完成模式初始化,根据送风补偿水温和/或温度补偿水温,确定第二目标水温包括:
根据在除湿模式下的上一调节时刻输出的目标水温与第五补偿值之和,确定送风补偿水温,并以所述送风补偿水温作为所述第二目标水温;
其中,所述第五补偿值根据送风露点的超调量确定。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所述程序被一个或多个所述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所述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水温调节方法。
10.一种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水温调节方法。
CN202310489155.5A 2023-04-28 2023-04-28 新风系统、热泵水温调节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3795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89155.5A CN116379536A (zh) 2023-04-28 2023-04-28 新风系统、热泵水温调节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89155.5A CN116379536A (zh) 2023-04-28 2023-04-28 新风系统、热泵水温调节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79536A true CN116379536A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61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89155.5A Pending CN116379536A (zh) 2023-04-28 2023-04-28 新风系统、热泵水温调节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7953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32271B (zh) 用于加湿的系统及方法、设备
US8255087B2 (en) Constant air volume HVAC system with a dehumidification function and discharge air temperature control, an HVAC controller therefor and a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04501360B (zh) 空调器及其除湿控制方法
JP3545315B2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湿度制御方法
CN111955382A (zh)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控制器和空调机组
CN105387578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524390A (zh) 严密的湿度和温度控制方法
US20150060557A1 (en) Energy saving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WO2021077682A1 (zh) 用于家用电器的加湿方法、控制装置及家用电器
CN109579227B (zh) 空调及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
CN110715428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1426023A (zh)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多联机空气调节系统和存储介质
US11287147B2 (en) Air handl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13899039A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379536A (zh) 新风系统、热泵水温调节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15356B (zh) 用于家用电器的加湿方法、控制装置及家用电器
JP2002048380A (ja)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10017584B (zh) 一种设定空调器风档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器
JP3754586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6170543A (ja) 恒温・恒湿用空調システム
CN104114996A (zh) 具有对被测装置(dut)的原位温度感应的环境测试系统和方法
CN116147163A (zh) 用于空调器的加湿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
CN104534613A (zh) 一种洁净手术室专用两管制空调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963467A (zh) 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50304A (zh) 一种恒温恒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