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78084A - 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抗震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抗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78084A
CN116378084A CN202310425035.9A CN202310425035A CN116378084A CN 116378084 A CN116378084 A CN 116378084A CN 202310425035 A CN202310425035 A CN 202310425035A CN 116378084 A CN116378084 A CN 1163780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eismic
rod
frame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250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油生
廖琼玉
卢玲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Huid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Huid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Huid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Huid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2503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780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78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780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01Flat found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8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transmission of vibrations or movements in the foundation s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地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抗震结构,包括抗震板,所述抗震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浇筑架,所述浇筑架的顶部设置有撑板,所述撑板的顶部开设有插孔,所述撑板的顶部开设有圆槽,所述撑板与浇筑架通过螺杆螺纹连接,所述抗震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槽板,所述抗震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孔板,所述抗震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拼接板。本发明需要对撑板进行安装时,通过螺杆将撑板固定在浇筑架的顶部,在抗震板的表面设置有卡槽板,拼接板可以与卡槽板的内壁卡接,拼接块可以与卡孔板的内壁卡接,从而对多个抗震板进行拼接,在抗震板的内部设置有挤压部件,在遇到震动时挤压部件会向外进行延伸。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抗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地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抗震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目前,建筑所使用的装配式地基主要在于装配的便捷性方面,在建筑时可以快速的对装配式地基进行拼接,抗震性低,遇到震动后,装配完成的地基会再地下出现倾斜的情况,导致地基上的建筑不稳定,装配式地基相互拼接的位置在受到震动后容易错开,地基上的建筑容易出现裂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抗震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抗震结构,包括抗震板,所述抗震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浇筑架,所述浇筑架的顶部设置有撑板,所述撑板的顶部开设有插孔,所述撑板的顶部开设有圆槽,所述撑板与浇筑架通过螺杆螺纹连接,所述抗震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槽板,所述抗震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孔板,所述抗震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拼接板,所述抗震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拼接块,所述抗震板的下端设置有底架,所述抗震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垂架,螺杆的顶部设置在圆孔的内部,螺杆的底部延伸至浇筑架的内部,浇筑架的中心处为开口设置,以便浇筑时的水泥可以通过开口进入到抗震板的顶部,对抗震板进行固定,底架的内壁与垂架的表面接触,所述抗震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底架的底部开设有圆孔,所述抗震板的表面开设有通孔,还包括:
挤压部件,所述挤压部件包括滑槽块,所述滑槽块与抗震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槽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圆柱杆,所述圆柱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铰接有弹性三角架,所述圆柱杆与抗震板的内壁底部通过弹力杆固定连接;
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堵板,所述堵板与抗震板的内壁接触,所述堵板的底部铰接有直角板,所述直角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垂架的底部开设有底孔,所述垂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圆板;
抗震部件,所述抗震部件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表面铰接有斜架,所述斜架的底部铰接有顶架,所述顶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的端部与底架的内壁通过弹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板与拼接板以抗震板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拼接块与卡孔板以抗震板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卡槽板的端部与卡孔板的端部接触,并且呈现为直角形,所述拼接块的端部与拼接板的端部接触,并且呈现为直角形,所述通孔位于抗震板的中心处。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的内壁与垂架的表面接触,所述垂架与抗震板的内部连通,所述垂架的内部小于与抗震板的连通处,所述圆板位于底孔的下端,所述插杆设置在底孔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部件包括滑孔架,所述滑孔架远离圆柱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的上下端与抗震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孔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板,滑槽块的数量设置有两个,圆柱杆的端部与两个滑槽块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滑槽块对圆弧杆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在圆柱杆的表面设置有三个弹性三角架,挤压板与堵板的表面接触时,推杆通过挤压板的收缩挤压弹性三角架相互靠拢,所述推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远离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
所述弹性三角架的底部与推板的顶部铰接,所述抗震板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滑孔架。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远离推板的一端贯穿滑孔架且延伸至立杆的外端,所述挤压板设置在滑孔架的外端,所述挤压板与堵板的表面接触,所述弹性三角架的中心处为铰接设置,所述滑槽块的上下端与抗震板的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弯杆,所述弯杆与抗震板的内壁底部铰接,所述弯杆的顶部套接挤压辊,所述弯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受力杆,所述受力杆通过弹片与抗震板的内壁底部铰接;
所述挤压辊与堵板的表面接触,所述升降板通过减震弹簧与垂架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堵板的下端设置在垂架的内部,所述堵板位于升降板远离挤压板的一端,所述升降板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插杆,两个所述插杆位于升降板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抗震部件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底架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顶部与伸缩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分离杆,所述分离杆的顶部铰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与分离杆通过弹性片铰接;
所述伸缩板为两端延伸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架的表面设置有两个斜架,所述斜架的中心处为铰接设置,所述斜架远离连接架的一端为相互分离设置,所述连接架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架以底架为中心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架的表面设置有两个斜架,两个所述斜架以连接架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移动杆远离分离杆的一端与圆板的表面接触。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需要对撑板进行安装时,通过螺杆将撑板固定在浇筑架的顶部,在抗震板的表面设置有卡槽板,拼接板可以与卡槽板的内壁卡接,拼接块可以与卡孔板的内壁卡接,从而对多个抗震板进行拼接,在抗震板的内部设置有挤压部件,在遇到震动时挤压部件会向外进行延伸,利用挤压部件相互的挤压力提高抗震板之间的稳定性,在抗震板的内部设置有支撑部件,支撑部件受到震动后向外延伸,通过圆孔插入土中对底架进行限位,避免底架受到震动后出现倾斜,在底架的内部设置有抗震部件,降低抗震板受到的震动力度。
本发明抗震板受到震动后,堵板向下移动,弹性三角架通过弹力的扩张推动推板在滑孔架的内部滑动,推板通过推杆推动挤压板向外延伸,拼接后的抗震板通过挤压板的挤压变得更加的稳定,位于端部的挤压板会与土面接触,并且利用对土面的压力挤压抗震板相互的靠近,从而增加拼接块与卡孔板之间的稳定性。
本发明升降板通过减震弹簧向下移动时,插杆通过圆孔向底架的底部外端移动,插杆便会通过减震弹簧的压力插入土中,从而对底架进行限位,避免底架受到震动后出现倾斜,导致撑板表面的建筑不稳定,堵板在向下移动时,弯杆通过弹片的压力挤压堵板产生倾斜,当堵板进入到垂架的内部后,堵板会被挤压辊挤压至与垂架的内壁接触,而堵板的顶部会与垂架的内壁底部接触,同时将升降板固定在垂架的内壁底部处,堵板的顶部与垂架的顶部接触,对抗震板的底部进行支撑,提高抗震板的稳定性。
本发明底架受到震动时,底架在上下浮动时,通过伸缩板挤压斜架进行收缩与扩张,而伸缩板向两端延伸时会挤压弹簧产生形变,降低抗震板受到的震动力度,伸缩板向两端扩张时,通过分离杆推动移动杆向圆板的一端移动,使得圆板与底孔的底部分离,以便插杆延伸至底架的外端,对底架进行固定。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浇筑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抗震板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挤压部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堵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圆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5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抗震部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图中:1、抗震板;2、底架;3、拼接块;4、浇筑架;5、拼接板;6、圆槽;7、撑板;8、插孔;9、卡孔板;10、卡槽板;11、螺杆;12、通孔;13、支撑块;14、挤压部件;15、支撑部件;16、抗震部件;17、圆孔;18、垂架;20、滑槽块;21、滑孔架;22、圆柱杆;23、推板;24、弹性三角架;25、推杆;26、弹力杆;27、挤压板;28、立柱;29、立杆;30、堵板;31、插杆;32、升降板;33、圆板;34、连接块;35、弯杆;36、直角板;37、受力杆;38、挤压辊;39、弹片;40、弹簧;41、弹性片;42、连接架;43、移动杆;44、分离杆;45、伸缩板;46、斜架;47、顶架;48、固定块。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7所示,本发明为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抗震结构,包括抗震板1,抗震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浇筑架4,浇筑架4的顶部设置有撑板7,撑板7的顶部开设有插孔8,撑板7的顶部开设有圆槽6,撑板7与浇筑架4通过螺杆11螺纹连接,抗震板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槽板10,抗震板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孔板9,抗震板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拼接板5,抗震板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拼接块3,本发明需要对撑板7进行安装时,通过螺杆11将撑板7固定在浇筑架4的顶部,在抗震板1的表面设置有卡槽板10,拼接板5可以与卡槽板10的内壁卡接,拼接块3可以与卡孔板9的内壁卡接,从而对多个抗震板1进行拼接,在抗震板1的内部设置有挤压部件14,在遇到震动时挤压部件14会向外进行延伸,利用挤压部件14相互的挤压力提高抗震板1之间的稳定性,在抗震板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部件15,支撑部件15受到震动后向外延伸,通过圆孔17插入土中对底架2进行限位,避免底架2受到震动后出现倾斜,在底架2的内部设置有抗震部件16,降低抗震板1受到的震动力度,抗震板1的下端设置有底架2,抗震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垂架18,抗震板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3,底架2的底部开设有圆孔17,抗震板1的表面开设有通孔12,还包括:
挤压部件14,挤压部件14包括滑槽块20,滑槽块20与抗震板1的内壁固定连接,滑槽块2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圆柱杆22,圆柱杆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28,立柱28的顶部铰接有弹性三角架24,圆柱杆22与抗震板1的内壁底部通过弹力杆26固定连接;
支撑部件15,支撑部件15包括堵板30,堵板30与抗震板1的内壁接触,堵板30的底部铰接有直角板36,直角板3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板32,升降板3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31,垂架18的底部开设有底孔,垂架18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连接块34,连接块3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圆板33;
抗震部件16,抗震部件16包括连接架42,连接架42的表面铰接有斜架46,斜架46的底部铰接有顶架47,顶架4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板45,伸缩板45的端部与底架2的内壁通过弹簧40固定连接。
卡槽板10与拼接板5以抗震板1为中心对称设置,拼接块3与卡孔板9以抗震板1为中心对称设置,卡槽板10的端部与卡孔板9的端部接触,并且呈现为直角形,拼接块3的端部与拼接板5的端部接触,并且呈现为直角形,通孔12位于抗震板1的中心处。
底架2的内壁与垂架18的表面接触,垂架18与抗震板1的内部连通,垂架18的内部小于与抗震板1的连通处,圆板33位于底孔的下端,插杆31设置在底孔的上方。
挤压部件14包括滑孔架21,滑孔架21远离圆柱杆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立杆29,立杆29的上下端与抗震板1的内壁固定连接,滑孔架2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板23,推板2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杆25,本发明抗震板1受到震动后,堵板30向下移动,弹性三角架24通过弹力的扩张推动推板23在滑孔架21的内部滑动,推板23通过推杆25推动挤压板27向外延伸,拼接后的抗震板1通过挤压板27的挤压变得更加的稳定,位于端部的挤压板27会与土面接触,并且利用对土面的压力挤压抗震板1相互的靠近,从而增加拼接块3与卡孔板9之间的稳定性,推杆25远离推板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27;
弹性三角架24的底部与推板23的顶部铰接,抗震板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滑孔架21。
推杆25远离推板23的一端贯穿滑孔架21且延伸至立杆29的外端,挤压板27设置在滑孔架21的外端,挤压板27与堵板30的表面接触,弹性三角架24的中心处为铰接设置,滑槽块20的上下端与抗震板1的内壁固定连接。
支撑部件15包括弯杆35,弯杆35与抗震板1的内壁底部铰接,弯杆35的顶部套接挤压辊38,弯杆3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受力杆37,本发明升降板32通过减震弹簧向下移动时,插杆31通过圆孔17向底架2的底部外端移动,插杆31便会通过减震弹簧的压力插入土中,从而对底架2进行限位,避免底架2受到震动后出现倾斜,导致撑板7表面的建筑不稳定,堵板30在向下移动时,弯杆35通过弹片39的压力挤压堵板30产生倾斜,当堵板30进入到垂架18的内部后,堵板30会被挤压辊38挤压至与垂架18的内壁接触,而堵板30的顶部会与垂架18的内壁底部接触,同时将升降板32固定在垂架18的内壁底部处,堵板30的顶部与垂架18的顶部接触,对抗震板1的底部进行支撑,提高抗震板1的稳定性,受力杆37通过弹片39与抗震板1的内壁底部铰接;
挤压辊38与堵板30的表面接触,升降板32通过减震弹簧与垂架18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
堵板30的下端设置在垂架18的内部,堵板30位于升降板32远离挤压板27的一端,升降板32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插杆31,两个插杆31位于升降板32的端部。
实施例
与实施例1的区别特征;
如图8所示:抗震部件16包括固定块48,固定块48与底架2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固定块48的顶部与伸缩板45的底部固定连接,顶架4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分离杆44,分离杆44的顶部铰接有移动杆43,本发明底架2受到震动时,底架2在上下浮动时,通过伸缩板45挤压斜架46进行收缩与扩张,而伸缩板45向两端延伸时会挤压弹簧40产生形变,降低抗震板1受到的震动力度,伸缩板45向两端扩张时,通过分离杆44推动移动杆43向圆板33的一端移动,使得圆板33与底孔的底部分离,以便插杆31延伸至底架2的外端,对底架2进行固定,移动杆43与分离杆44通过弹性片41铰接;
伸缩板45为两端延伸设置。
连接架42的表面设置有两个斜架46,斜架46的中心处为铰接设置,斜架46远离连接架42的一端为相互分离设置,连接架42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架42以底架2为中心对称设置。
连接架42的表面设置有两个斜架46,两个斜架46以连接架42为中心对称设置,移动杆43远离分离杆44的一端与圆板33的表面接触。
使用时,需要对撑板7进行安装时,通过螺杆11将撑板7固定在浇筑架4的顶部,在抗震板1的表面设置有卡槽板10,拼接板5可以与卡槽板10的内壁卡接,拼接块3可以与卡孔板9的内壁卡接,从而对多个抗震板1进行拼接,在抗震板1的内部设置有挤压部件14,在遇到震动时挤压部件14会向外进行延伸,利用挤压部件14相互的挤压力提高抗震板1之间的稳定性,在抗震板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部件15,支撑部件15受到震动后向外延伸,通过圆孔17插入土中对底架2进行限位,避免底架2受到震动后出现倾斜,在底架2的内部设置有抗震部件16,降低抗震板1受到的震动力度,抗震板1受到震动后,堵板30向下移动,弹性三角架24通过弹力的扩张推动推板23在滑孔架21的内部滑动,推板23通过推杆25推动挤压板27向外延伸,拼接后的抗震板1通过挤压板27的挤压变得更加的稳定,位于端部的挤压板27会与土面接触,并且利用对土面的压力挤压抗震板1相互的靠近,从而增加拼接块3与卡孔板9之间的稳定性,升降板32通过减震弹簧向下移动时,插杆31通过圆孔17向底架2的底部外端移动,插杆31便会通过减震弹簧的压力插入土中,从而对底架2进行限位,避免底架2受到震动后出现倾斜,导致撑板7表面的建筑不稳定,堵板30在向下移动时,弯杆35通过弹片39的压力挤压堵板30产生倾斜,当堵板30进入到垂架18的内部后,堵板30会被挤压辊38挤压至与垂架18的内壁接触,而堵板30的顶部会与垂架18的内壁底部接触,同时将升降板32固定在垂架18的内壁底部处,堵板30的顶部与垂架18的顶部接触,对抗震板1的底部进行支撑,提高抗震板1的稳定性,底架2受到震动时,底架2在上下浮动时,通过伸缩板45挤压斜架46进行收缩与扩张,而伸缩板45向两端延伸时会挤压弹簧40产生形变,降低抗震板1受到的震动力度,伸缩板45向两端扩张时,通过分离杆44推动移动杆43向圆板33的一端移动,使得圆板33与底孔的底部分离,以便插杆31延伸至底架2的外端,对底架2进行固定。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抗震结构,包括抗震板(1),所述抗震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浇筑架(4),所述浇筑架(4)的顶部设置有撑板(7),所述撑板(7)的顶部开设有插孔(8),所述撑板(7)的顶部开设有圆槽(6),所述撑板(7)与浇筑架(4)通过螺杆(11)螺纹连接,所述抗震板(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槽板(10),所述抗震板(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孔板(9),所述抗震板(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拼接板(5),所述抗震板(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拼接块(3),所述抗震板(1)的下端设置有底架(2),所述抗震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垂架(18),所述抗震板(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3),所述底架(2)的底部开设有圆孔(17),所述抗震板(1)的表面开设有通孔(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挤压部件(14),所述挤压部件(14)包括滑槽块(20),所述滑槽块(20)与抗震板(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槽块(2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圆柱杆(22),所述圆柱杆(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28),所述立柱(28)的顶部铰接有弹性三角架(24),所述圆柱杆(22)与抗震板(1)的内壁底部通过弹力杆(26)固定连接;
支撑部件(15),所述支撑部件(15)包括堵板(30),所述堵板(30)与抗震板(1)的内壁接触,所述堵板(30)的底部铰接有直角板(36),所述直角板(3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板(32),所述升降板(3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31),所述垂架(18)的底部开设有底孔,所述垂架(18)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连接块(34),所述连接块(3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圆板(33);
抗震部件(16),所述抗震部件(16)包括连接架(42),所述连接架(42)的表面铰接有斜架(46),所述斜架(46)的底部铰接有顶架(47),所述顶架(4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板(45),所述伸缩板(45)的端部与底架(2)的内壁通过弹簧(40)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板(10)与拼接板(5)以抗震板(1)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拼接块(3)与卡孔板(9)以抗震板(1)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卡槽板(10)的端部与卡孔板(9)的端部接触,并且呈现为直角形,所述拼接块(3)的端部与拼接板(5)的端部接触,并且呈现为直角形,所述通孔(12)位于抗震板(1)的中心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2)的内壁与垂架(18)的表面接触,所述垂架(18)与抗震板(1)的内部连通,所述垂架(18)的内部小于与抗震板(1)的连通处,所述圆板(33)位于底孔的下端,所述插杆(31)设置在底孔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件(14)包括滑孔架(21),所述滑孔架(21)远离圆柱杆(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立杆(29),所述立杆(29)的上下端与抗震板(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孔架(2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板(23),所述推板(2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杆(25),所述推杆(25)远离推板(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27);
所述弹性三角架(24)的底部与推板(23)的顶部铰接,所述抗震板(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滑孔架(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25)远离推板(23)的一端贯穿滑孔架(21)且延伸至立杆(29)的外端,所述挤压板(27)设置在滑孔架(21)的外端,所述挤压板(27)与堵板(30)的表面接触,所述弹性三角架(24)的中心处为铰接设置,所述滑槽块(20)的上下端与抗震板(1)的内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15)包括弯杆(35),所述弯杆(35)与抗震板(1)的内壁底部铰接,所述弯杆(35)的顶部套接挤压辊(38),所述弯杆(3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受力杆(37),所述受力杆(37)通过弹片(39)与抗震板(1)的内壁底部铰接;
所述挤压辊(38)与堵板(30)的表面接触,所述升降板(32)通过减震弹簧与垂架(18)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堵板(30)的下端设置在垂架(18)的内部,所述堵板(30)位于升降板(32)远离挤压板(27)的一端,所述升降板(32)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插杆(31),两个所述插杆(31)位于升降板(32)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部件(16)包括固定块(48),所述固定块(48)与底架(2)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48)的顶部与伸缩板(4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架(4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分离杆(44),所述分离杆(44)的顶部铰接有移动杆(43),所述移动杆(43)与分离杆(44)通过弹性片(41)铰接;
所述伸缩板(45)为两端延伸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42)的表面设置有两个斜架(46),所述斜架(46)的中心处为铰接设置,所述斜架(46)远离连接架(42)的一端为相互分离设置,所述连接架(42)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架(42)以底架(2)为中心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42)的表面设置有两个斜架(46),两个所述斜架(46)以连接架(42)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移动杆(43)远离分离杆(44)的一端与圆板(33)的表面接触。
CN202310425035.9A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抗震结构 Pending CN1163780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25035.9A CN116378084A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抗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25035.9A CN116378084A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抗震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78084A true CN116378084A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69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25035.9A Pending CN116378084A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抗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7808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378084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抗震结构
CN216787444U (zh) 一种钢结构建筑横梁连接件
CN215406550U (zh) 一种大悬挑抗震钢结构构件
CN215368927U (zh) 一种建筑工程快速搭建式防护棚
CN213143501U (zh) 一种稳定性强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外挂墙板
CN210696721U (zh) 一种新型立柱
CN211200852U (zh) 一种木质框架幕墙
CN116464049B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桩基固定装置
CN116281596B (zh) 一种舞台用的提升机以及使用方法
CN214498359U (zh) 一种土建施工用工具式脚手架连墙件
CN219773351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蜂巢板
CN220747683U (zh) 一种混凝土结构表面支撑装置
CN220926129U (zh) 一种市政房建用塔式起重机
CN217204791U (zh) 一种石材幕墙连接结构
CN216664518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预埋件
CN110649539A (zh) 一种可调节的外衬钢桥架
CN214590341U (zh) 一种新型电缆桥架
CN210316498U (zh) 脚手板托架及其与导轨连接体系
CN215055052U (zh) 一种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
CN219909548U (zh) 一种混凝土建筑屋顶的支撑结构
CN221031267U (zh) 一种脚手架的连接结构
CN219404022U (zh) 一种可快速拼接的模架
CN219341374U (zh) 一种电梯导流支撑架
CN217734774U (zh) 一种隧道工程用便于安装的脚手架
CN215378309U (zh) 一种石油化工运输用便于拼接的托盘式直通桥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