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70378B - 一种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70378B
CN116370378B CN202310341554.7A CN202310341554A CN116370378B CN 116370378 B CN116370378 B CN 116370378B CN 202310341554 A CN202310341554 A CN 202310341554A CN 116370378 B CN116370378 B CN 1163703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extract
weight
prepared
licor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415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70378A (zh
Inventor
黄福材
黄福文
蔡观妹
蔡少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iy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iy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iy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iy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4155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703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70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70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70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703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96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8/97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from algae, fungi, lichens or plants; from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8/9783Angiosperms [Magnoliophyta]
    • A61K8/9789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33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A61K8/34Alcoh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49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8/4973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with oxygen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96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8/99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from microorganisms other than algae or fungi, e.g. protozoa or bacte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61P17/16Emollients or protectives, e.g. against radi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7/00Barrier preparations; Preparations brought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skin for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external influences, e.g. sunlight, X-rays or other harmful rays, corrosive materials, bacteria or insect stings
    • A61Q17/005Antimicrobial prepa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2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for chemically bleaching or whitening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8Anti-ageing prepa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59Mixtures
    • A61K2800/592Mixtures of compounds complementing their respective fun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74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78Enzyme modulators, e.g. Enzyme agonists
    • A61K2800/782Enzyme inhibitors; Enzyme antagonis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80Process related aspects concern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osmetic composition or the storage or application thereof
    • A61K2800/85Products o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ermentation, e.g. yoghurt, beer, wi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Bird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Botany (AREA)
  • Gerontology & Geriatric Medicine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Myc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包括:促渗剂组合物、甘草提取物组合物、卡波姆、葡萄籽油、霍霍巴油、甘油、1,3‑丁二醇、黄原胶、甘露聚糖、蚕丝胶蛋白、烟酰胺、玻尿酸、聚甘油‑3二异硬脂酸酯、藻蛋白肽提取物、EDTA二钠、茶多酚、去离子水。本发明制得的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可以有效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具有抑菌消炎的效果,有效地抵抗皮肤的氧化,减缓皮肤衰老,对紫外辐射有很好的抵抗效果,大大提高了皮肤抗敏、抗氧化、抗辐射、补充胶原蛋白、增加皮肤弹性等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外部生存环境被污染和破坏的越来越严重,有毒有害污染物,例如PM2.5,对皮肤表皮造成伤害的可能性也逐渐增加。此外,长期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制品以及微创美容,对皮肤屏障的损伤也在加剧。因此,爱美人士都需要可舒缓修复皮肤的护肤品或化妆品,以修复外界环境及化学制品对人皮肤的损害。
护肤品,即保护皮肤的产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物质生活的丰富,护肤品不再是过去只有富人才用的起的东西,现如今护肤品已走进了平常百姓家,它对人们的精神和形象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护肤品具有养颜美容的功能,能增强皮肤的弹性和活力,经常使用可使人年轻和美丽。目前市面上的护肤品种类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化妆品有着不同的功效。
中国专利文献CN103284929B中公开了一种护肤品及其制备方法,该护肤品将维生素C和碳酸钙混合使用,使其混合物在护肤品中的质量百分比达到5%-10%,高浓度的核心组分既能够还原铁又能够去除铁,能有效的将储铁蛋白的铁去除,通过使用两种天然产物分两步先来还原储铁蛋白中的铁,然后沉淀皮肤中的铁,达到抗绝经后皮肤老化的目的,并且该护肤品可以有效地产生亚微米碳酸钙的粒子,同时保留维生素C的还原能力,将维生素C和碳酸钙混合后产生亚微米粒子,这些亚微米粒子既可以有效的进入到皮肤,去除皮肤中的铁,但又不会渗透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临床试验表明,这两个混合物能最佳的去除皮肤中的铁和达到防止皮肤衰老的效果,但该护肤品无法达到美白去斑的功效。
中国专利文献CN101904809B公开了一种美白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桑白皮提取物,洋甘菊提取物,红景天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甘草提取物,鸡桑提取物,熊果苷,曲酸二棕榈酸酶,烟酰胺,四氢姜黄素,保湿剂和防腐剂,该组合物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阻断黑色素运输,抑制黑色素形成。但是,其含有有机化合物曲酸二棕榈酸酶、烟酰胺,对人体有一定危害。
中国专利文献CN109498500A公开了一种活性肽抗炎修复组合物及其精华液和制备方法,该活性肽抗炎修复组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和修复受损皮肤的功效,但该活性肽抗炎修复组合物中添加了防腐剂,安全性低,已引起使用者的过敏风险。
目前个人护理品原料中美白去斑功效的种类众多,在中国市场的需求度因为应亚洲人审美观之因素特别被重视,但许多水溶性的酪胺酸酶抑制剂经皮吸收效果并无油溶性提取物佳,导致去斑效果和改善皮肤肤色效果不佳,同时,不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保湿、抗辐射的效果,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天然、安全、低敏且美白、抗辐射、消炎、抗氧化、保湿效果佳的化妆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可以有效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具有抑菌消炎的效果,有效地抵抗皮肤的氧化,减缓皮肤衰老,对紫外辐射有很好的抵抗效果,大大提高了皮肤抗敏、抗氧化、抗辐射、补充胶原蛋白、增加皮肤弹性等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包括:促渗剂组合物0.5-1份、甘草提取物组合物3-5份、卡波姆0.2-0.4份、葡萄籽油2-4份、霍霍巴油1-3份、甘油2-4份、1,3-丁二醇2-3份、黄原胶0.2-0.5份、甘露聚糖0.5-0.7份、蚕丝胶蛋白0.2-0.4份、烟酰胺0.2-0.5份、玻尿酸0.01-0.1份、聚甘油-3二异硬脂酸酯2-3份、藻蛋白肽提取物1-3份、EDTA二钠0.2-0.5份、茶多酚0.4-0.7份、去离子水40-60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S1.蒸汽爆破预处理:将甘草饮片装入蒸汽爆破试验台的进样筒内,通入饱和水蒸气,增压保持处理,瞬间泄压,收集汽爆预处理后的甘草饮片,干燥,粉碎,过筛,得到预处理后的甘草粉;
S2.水提取:将步骤S1制得的预处理后的甘草粉加入水中,加热至沸提取,过滤,收集滤液和固体,滤液干燥,得到水提取物;
S3.混合溶剂提取:将步骤S2制得的固体加入混合溶剂中,加热提取,过滤,收集滤液和固体,滤液中加入大豆磷脂,搅拌反应,干燥,得到提取物-磷脂复合物;
S4.培养基的制备:将步骤S3制得的固体加入水中,加入葡萄糖、蛋白胨、糖蜜、谷氨酸、酪氨酸、维生素B1、维生素B12、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锌、氯化锰、氯化铁,混合均匀,灭菌后制得发酵培养基;
S5.发酵:将活化后的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的菌种种子液接种至步骤S4制得的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制得甘草发酵产物;
S6.甘草酸-胶体银/钛的制备:将硝酸银和硝酸钛溶于水中,加热至170-200℃,加入甘草酸,搅拌反应,制得甘草酸-胶体银/钛;
S7.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的制备:将步骤S2制得的水提取物、步骤S3制得的提取物-磷脂复合物、步骤S5制得的甘草发酵产物和步骤S6制得的甘草酸-胶体银/钛混合均匀,制得甘草提取物组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中所述增压保持处理为将饱和水蒸气通入至压力达到0.3-0.7MPa,在此压力下保持40-100s;步骤S2中所述甘草粉和水的固液比为1∶5-10g/mL,所述加热至沸提取的时间为3-5h;步骤S3中所述混合溶剂为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体积比为10-15∶3-5,所述固体和混合溶剂的固液比为1∶3-5g/mL,所述滤液和大豆磷脂的质量比为100∶12-15,所述搅拌反应的时间为0.5-1h。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4中所述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步骤S3制得的固体12-15份、葡萄糖10-12份、蛋白胨3-5份、糖蜜3-5份、谷氨酸1-3份、酪氨酸2-4份、维生素B1 0.1-0.2份、维生素B12 0.1-0.2份、氯化钠1-2份、氯化钙0.5-1份、氯化镁0.1-0.3份、氯化锌0.02-0.04份、氯化锰0.02-0.04份、氯化铁0.01-0.03份和水200-300份;步骤S5中所述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的活化方法为将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接种至高氏培养基中,36-38℃,50-70r/min,活化培养12-16h,制得含菌量为108-109cfu/mL的菌种种子液,所述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的菌种种子液的接种量分别为1-2%和2-3%,所述发酵培养的条件为36-38℃,50-70r/min,发酵培养36-48h;步骤S6中所述硝酸银、硝酸钛、甘草酸的质量比为3-5∶7-10∶25-50,所述搅拌反应的时间为30-50min;步骤S7中所述水提取物、提取物-磷脂复合物、甘草发酵产物和甘草酸-胶体银/钛的质量比为3-5∶10-12∶5-7∶1-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促渗剂组合物选自薄荷醇、冰片、氮酮、月桂氮酮、油酸、N-甲基-2-吡咯烷酮、1-丁基-3-十二烷基-2-吡咯烷酮、1-己基-2-吡咯烷酮、1-月桂酰-2-吡咯烷酮、肉豆蔻酸异丙酯、油酸乙酯、己二酸二异丁酯、新型促渗剂中的至少两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促渗剂组合物包括新型促渗剂和薄荷醇,质量比为5-7∶2;所述新型促渗剂的结构如式I所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藻蛋白肽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葛仙米、螺旋藻混合干燥,粉碎制得藻粉,蒸汽爆破处理,加入水中,加入复合酶酶解,灭酶,加入乙醇,沉淀,过滤,滤液冷冻干燥,制得藻蛋白肽提取物。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葛仙米、螺旋藻的质量比为7-10∶5;所述蒸汽爆破处理的方法为:将甘草饮片装入蒸汽爆破试验台的进样筒内,通入饱和水蒸气,增压至0.3-0.5MPa,保持20-25s,瞬间泄压,重复操作1-2次,收集汽爆预处理后的藻粉;所述复合酶包括果胶酶和菠萝蛋白酶,质量比为2-3∶3-5;所述酶解的温度为40-50℃,时间为2-3h;所述加入乙醇至体系乙醇含量为70-80wt%。
本发明进一步保护一种上述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葡萄籽油、霍霍巴油、烟酰胺、玻尿酸、聚甘油-3二异硬脂酸酯加热至45-55℃,搅拌混合15-20min,制得A相;
(2)将甘油、1,3-丁二醇、蚕丝胶蛋白、甘露聚糖、茶多酚、藻蛋白肽提取物加入去离子水,40-50℃搅拌混合10-15min,制得B相;
(3)将A相和B相室温混合,加入黄原胶、促渗剂组合物、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搅拌10-15min,加入卡波姆和EDTA二钠,8000-10000r/min乳化15-20min,出料,制得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
本发明进一步保护一种上述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在抗辐射、抗氧化、抗菌消炎、美白淡斑、保湿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蒸汽爆破是采用高温高压蒸汽的瞬间释放破坏细胞壁复杂基质,改变生物大分子的理化特征,以改善物料的传质速率和化学试剂可及性,具有热动力效率高、对热敏性营养成分的保留率高、操作成本低、经济环保等优点,本发明将甘草饮片以及藻粉进行蒸汽爆破处理,破坏甘草、藻粉的纤维素内部氢键结构,降低纤维素的结晶度,溶解部分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从而使得细胞间质变得疏松,破坏了细胞壁结构,促进了活性成分溶出的通道,大大提高了甘草活性组分以及藻粉蛋白质的溶出率。
甘草主要含有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异甘草苷)及甘草多糖等成分。其中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消炎、抗菌、抗变态、抗氧化、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其抗氧化作用机制主要为清除氧自由基,但其溶解度差。甘草中三萜皂苷类成分中甘草次酸对氧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甘草酸对人类克隆癌细胞系中芳基胺N-乙酰基转移酶以及DNA加合物的形成也具有抑制作用。甘草多糖既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又能抑制多巴色素互变,具有与SOD(过氧化物歧化酶)和维生素E相似的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具有强抗氧化性,还可以起到保湿、淡化色斑的效果,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抗衰老、防紫外线、防晒、美白亮肤和祛斑的作用。甘草提取物可以通过竞争性抑制来降低酪氨酸酶的活性,将一部分酪氨酸酶从黑色素合成的催化环中带走,阻止底物与酪氨酸酶的结合,从而抑制黑色素的合成,起到了很好的美白效果。本发明首先经过蒸汽爆破处理后,使得甘草细胞壁破坏,从而促进活性组分的提取,接着采用水提取,制得溶于水的甘草组分,包括甘草多糖、甘草酸等
进一步经过乙醇-乙酸乙酯混合溶剂提取,使得大量的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等溶于有机溶剂的组分提取得到,进一步加入大豆磷脂,与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复合形成磷脂复合物后,明显增加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的吸收性能,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提高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的油水分配系数,增强其药理效应。
进一步,在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的发酵作用下,制得的甘草发酵产物含有更多的小分子寡糖、低聚糖、低聚糖、短肽、氨基酸等活性组分,以及含有蛋白肽-硒复合物,大大提高了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的抗氧化、抗辐射活性。
甘草酸-胶体银/钛的制备是将甘草酸与硝酸银和硝酸钛在水溶液中反应,通过高温下甘草酸还原银、钛,并形成胶体,制得甘草酸-胶体银/钛纳米材料,具有极好的抗氧化、抗菌消炎以及抗辐射的效果。
因此,本发明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具有很好的溶解性,低毒低致敏,具有消炎、抗菌消炎、保湿、抗变态、抗氧化、抗辐射等多种生物活性。
进一步,本发明制得了一种藻蛋白肽提取物,首先经过低压蒸汽爆破处理后,使得藻的大部分细胞壁破坏,进一步在果胶酶和蛋白酶的作用下,使得大量的藻蛋白、藻多糖溶出,乙醇沉淀藻多糖后,藻蛋白在蛋白酶的作用下酶解成小分子肽,加入化妆品组合物中,大大提高了皮肤抗敏、抗氧化、抗辐射、补充胶原蛋白、增加皮肤弹性等效果。
本发明制得的新型促渗剂,苯并异噻唑酮结构,促渗效果明显,破坏高度有序的角质层结构,增加角质层脂质的流动性,与角质层内蛋白质相互作用,且能有效地促进药物的经皮肤吸收;1,3-二氧环戊烷结构中的双氧五环易于插入到磷脂双分子层结构中去,扰乱分子层结构,从而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且制备方法简单,合成条件温和,产率高,制得的促渗剂低毒、安全、高效,与薄荷醇协同作用下,能明显促进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的透皮吸收,大大提高了效果。
本发明制得的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可以有效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具有抑菌消炎的效果,有效地抵抗皮肤的氧化,减缓皮肤衰老,对紫外辐射有很好的抵抗效果,大大提高了皮肤抗敏、抗氧化、抗辐射、补充胶原蛋白、增加皮肤弹性等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甘草饮片购于亳州市贡药饮片厂;大豆磷脂,购于广州益均明华工厂;鼠李糖乳杆菌,JYLR-005,100亿cfu/g,购于山东中科嘉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富硒酵母,购于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葛仙米,购于湖南炎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螺旋藻,购于山东博然螺旋藻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果胶酶,SDG-2408,2.5万U/g,菠萝蛋白酶,FDG-2201,10万U/g,购于夏盛(北京)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制备例1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的制备
方法如下:
S1.蒸汽爆破预处理:将甘草饮片装入蒸汽爆破试验台的进样筒内,通入饱和水蒸气至压力达到0.3MPa,在此压力下保持40s,瞬间泄压,收集汽爆预处理后的甘草饮片,干燥,粉碎,过筛,得到预处理后的甘草粉;
S2.水提取:将步骤S1制得的预处理后的甘草粉加入水中,所述甘草粉和水的固液比为1∶5g/mL,加热至沸提取3h,过滤,收集滤液和固体,滤液干燥,得到水提取物;
S3.混合溶剂提取:将步骤S2制得的固体加入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乙醇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0∶3)中,所述固体和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的固液比为1∶3g/mL,加热至70℃提取2h,过滤,收集滤液和固体,向100重量份滤液中加入12重量份大豆磷脂,搅拌反应0.5h,干燥,得到提取物-磷脂复合物;
S4.培养基的制备:将12重量份步骤S3制得的固体加入200重量份水中,加入10重量份葡萄糖、3重量份蛋白胨、3重量份糖蜜、1重量份谷氨酸、2重量份酪氨酸、0.1重量份维生素B1、0.1重量份维生素B12、1重量份氯化钠、0.5重量份氯化钙、0.1重量份氯化镁、0.02重量份氯化锌、0.02重量份氯化锰、0.01重量份氯化铁,搅拌混合20min,紫外线灭菌后,制得发酵培养基;
S5.发酵:将活化后的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的菌种种子液接种至步骤S4制得的培养基中,所述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的菌种种子液的接种量分别为1%和2%,36℃,50r/min,发酵培养36h,制得甘草发酵产物;
活化方法如下:将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接种至高氏培养基中,36℃,50r/min,活化培养12h,制得含菌量为108cfu/mL的菌种种子液;
S6.甘草酸-胶体银/钛的制备:将3重量份硝酸银和7重量份硝酸钛溶于100重量份水中,加热至170℃,加入25重量份甘草酸,搅拌反应30min,制得甘草酸-胶体银/钛;
S7.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的制备:将3重量份骤S2制得的水提取物、10重量份步骤S3制得的提取物-磷脂复合物、5重量份步骤S5制得的甘草发酵产物和1重量份步骤S6制得的甘草酸-胶体银/钛搅拌混合15min,制得甘草提取物组合物。
制备例2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的制备
方法如下:
S1.蒸汽爆破预处理:将甘草饮片装入蒸汽爆破试验台的进样筒内,通入饱和水蒸气至压力达到0.7MPa,在此压力下保持100s,瞬间泄压,收集汽爆预处理后的甘草饮片,干燥,粉碎,过筛,得到预处理后的甘草粉;
S2.水提取:将步骤S1制得的预处理后的甘草粉加入水中,所述甘草粉和水的固液比为1∶10g/mL,加热至沸提取5h,过滤,收集滤液和固体,滤液干燥,得到水提取物;
S3.混合溶剂提取:将步骤S2制得的固体加入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乙醇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5∶5)中,所述固体和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的固液比为1∶5g/mL,加热至70℃提取2h,过滤,收集滤液和固体,向100重量份滤液中加入15重量份大豆磷脂,搅拌反应1h,干燥,得到提取物-磷脂复合物;
S4.培养基的制备:将15重量份步骤S3制得的固体加入300重量份水中,加入12重量份葡萄糖、5重量份蛋白胨、5重量份糖蜜、3重量份谷氨酸、4重量份酪氨酸、0.2重量份维生素B1、0.2重量份维生素B12、2重量份氯化钠、1重量份氯化钙、0.3重量份氯化镁、0.04重量份氯化锌、0.04重量份氯化锰、0.03重量份氯化铁,搅拌混合20min,紫外线灭菌后,制得发酵培养基;
S5.发酵:将活化后的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的菌种种子液接种至步骤S4制得的培养基中,所述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的菌种种子液的接种量分别为2%和3%,38℃,70r/min,发酵培养48h,制得甘草发酵产物;
活化方法如下:将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接种至高氏培养基中,38℃,70r/min,活化培养16h,制得含菌量为109cfu/mL的菌种种子液;
S6.甘草酸-胶体银/钛的制备:将5重量份硝酸银和10重量份硝酸钛溶于100重量份水中,加热至200℃,加入50重量份甘草酸,搅拌反应50min,制得甘草酸-胶体银/钛;
S7.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的制备:将5重量份骤S2制得的水提取物、12重量份步骤S3制得的提取物-磷脂复合物、7重量份步骤S5制得的甘草发酵产物和2重量份步骤S6制得的甘草酸-胶体银/钛搅拌混合15min,制得甘草提取物组合物。
制备例3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的制备
方法如下:
S1.蒸汽爆破预处理:将甘草饮片装入蒸汽爆破试验台的进样筒内,通入饱和水蒸气至压力达到0.5MPa,在此压力下保持75s,瞬间泄压,收集汽爆预处理后的甘草饮片,干燥,粉碎,过筛,得到预处理后的甘草粉;
S2.水提取:将步骤S1制得的预处理后的甘草粉加入水中,所述甘草粉和水的固液比为1∶7g/mL,加热至沸提取4h,过滤,收集滤液和固体,滤液干燥,得到水提取物;
S3.混合溶剂提取:将步骤S2制得的固体加入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乙醇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2∶4)中,所述固体和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的固液比为1∶4g/mL,加热至70℃提取2h,过滤,收集滤液和固体,向100重量份滤液中加入13.5重量份大豆磷脂,搅拌反应1h,干燥,得到提取物-磷脂复合物;
S4.培养基的制备:将13.5重量份步骤S3制得的固体加入250重量份水中,加入11重量份葡萄糖、4重量份蛋白胨、4重量份糖蜜、2重量份谷氨酸、3重量份酪氨酸、0.15重量份维生素B1、0.15重量份维生素B12、1.5重量份氯化钠、0.7重量份氯化钙、0.2重量份氯化镁、0.03重量份氯化锌、0.03重量份氯化锰、0.02重量份氯化铁,搅拌混合20min,紫外线灭菌后,制得发酵培养基;
S5.发酵:将活化后的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的菌种种子液接种至步骤S4制得的培养基中,所述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的菌种种子液的接种量分别为1.5%和2.5%,37℃,60r/min,发酵培养42h,制得甘草发酵产物;
活化方法如下:将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接种至高氏培养基中,37℃,60r/min,活化培养14h,制得含菌量为109cfu/mL的菌种种子液;
S6.甘草酸-胶体银/钛的制备:将4重量份硝酸银和8.5重量份硝酸钛溶于100重量份水中,加热至185℃,加入37重量份甘草酸,搅拌反应40min,制得甘草酸-胶体银/钛;
S7.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的制备:将4重量份骤S2制得的水提取物、11重量份步骤S3制得的提取物-磷脂复合物、6重量份步骤S5制得的甘草发酵产物和1.5重量份步骤S6制得的甘草酸-胶体银/钛搅拌混合15min,制得甘草提取物组合物。
制备例4
与制备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由乙醇替代。
制备例5
与制备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由乙酸乙酯替代。
对比制备例1
与制备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未进行步骤S1。
具体如下:
S1.水提取:将甘草饮片打粉制得甘草粉,加入水中,所述甘草粉和水的固液比为1∶7g/mL,加热至沸提取4h,过滤,收集滤液和固体,滤液干燥,得到水提取物;
S2.混合溶剂提取:将步骤S1制得的固体加入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乙醇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2∶4)中,所述固体和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的固液比为1∶4g/mL,加热至70℃提取2h,过滤,收集滤液和固体,向100重量份滤液中加入13.5重量份大豆磷脂,搅拌反应1h,干燥,得到提取物-磷脂复合物;
S3.培养基的制备:将13.5重量份步骤S2制得的固体加入250重量份水中,加入11重量份葡萄糖、4重量份蛋白胨、4重量份糖蜜、2重量份谷氨酸、3重量份酪氨酸、0.15重量份维生素B1、0.15重量份维生素B12、1.5重量份氯化钠、0.7重量份氯化钙、0.2重量份氯化镁、0.03重量份氯化锌、0.03重量份氯化锰、0.02重量份氯化铁,搅拌混合20min,紫外线灭菌后,制得发酵培养基;
S4发酵:将活化后的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的菌种种子液接种至步骤S3制得的培养基中,所述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的菌种种子液的接种量分别为1.5%和2.5%,37℃,60r/min,发酵培养42h,制得甘草发酵产物;
活化方法如下:将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接种至高氏培养基中,37℃,60r/min,活化培养14h,制得含菌量为109cfu/mL的菌种种子液;
S5.甘草酸-胶体银/钛的制备:将4重量份硝酸银和8.5重量份硝酸钛溶于100重量份水中,加热至185℃,加入37重量份甘草酸,搅拌反应40min,制得甘草酸-胶体银/钛;
S6.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的制备:将4重量份骤S1制得的水提取物、11重量份步骤S2制得的提取物-磷脂复合物、6重量份步骤S4制得的甘草发酵产物和1.5重量份步骤S5制得的甘草酸-胶体银/钛搅拌混合15min,制得甘草提取物组合物。
对比制备例2
与制备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未进行步骤S2。
具体如下:
S1.蒸汽爆破预处理:将甘草饮片装入蒸汽爆破试验台的进样筒内,通入饱和水蒸气至压力达到0.5MPa,在此压力下保持75s,瞬间泄压,收集汽爆预处理后的甘草饮片,干燥,粉碎,过筛,得到预处理后的甘草粉;
S2.混合溶剂提取:将步骤S1制得的预处理后的甘草粉加入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乙醇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2∶4)中,所述固体和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的固液比为1∶4g/mL,加热至70℃提取2h,过滤,收集滤液和固体,向100重量份滤液中加入13.5重量份大豆磷脂,搅拌反应1h,干燥,得到提取物-磷脂复合物;
S3.培养基的制备:将13.5重量份步骤S2制得的固体加入250重量份水中,加入11重量份葡萄糖、4重量份蛋白胨、4重量份糖蜜、2重量份谷氨酸、3重量份酪氨酸、0.15重量份维生素B1、0.15重量份维生素B12、1.5重量份氯化钠、0.7重量份氯化钙、0.2重量份氯化镁、0.03重量份氯化锌、0.03重量份氯化锰、0.02重量份氯化铁,搅拌混合20min,紫外线灭菌后,制得发酵培养基;
S4.发酵:将活化后的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的菌种种子液接种至步骤S3制得的培养基中,所述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的菌种种子液的接种量分别为1.5%和2.5%,37℃,60r/min,发酵培养42h,制得甘草发酵产物;
活化方法如下:将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接种至高氏培养基中,37℃,60r/min,活化培养14h,制得含菌量为109cfu/mL的菌种种子液;
S5.甘草酸-胶体银/钛的制备:将4重量份硝酸银和8.5重量份硝酸钛溶于100重量份水中,加热至185℃,加入37重量份甘草酸,搅拌反应40min,制得甘草酸-胶体银/钛;
S6.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的制备:将15重量份步骤S3制得的提取物-磷脂复合物、6重量份步骤S4制得的甘草发酵产物和1.5重量份步骤S5制得的甘草酸-胶体银/钛搅拌混合15min,制得甘草提取物组合物。
对比制备例3
与制备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3中未添加大豆磷脂。
具体如下:
S3.混合溶剂提取:将步骤S2制得的固体加入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乙醇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2∶4)中,所述固体和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的固液比为1∶4g/mL,加热至70℃提取2h,过滤,收集滤液和固体,滤液干燥,得到提取物。
对比制备例4
与制备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未进行步骤S3。
具体如下:
S1.蒸汽爆破预处理:将甘草饮片装入蒸汽爆破试验台的进样筒内,通入饱和水蒸气至压力达到0.5MPa,在此压力下保持75s,瞬间泄压,收集汽爆预处理后的甘草饮片,干燥,粉碎,过筛,得到预处理后的甘草粉;
S2.水提取:将步骤S1制得的预处理后的甘草粉加入水中,所述甘草粉和水的固液比为1∶7g/mL,加热至沸提取4h,过滤,收集滤液和固体,滤液干燥,得到水提取物;
S3.培养基的制备:将13.5重量份步骤S2制得的固体加入250重量份水中,加入11重量份葡萄糖、4重量份蛋白胨、4重量份糖蜜、2重量份谷氨酸、3重量份酪氨酸、0.15重量份维生素B1、0.15重量份维生素B12、1.5重量份氯化钠、0.7重量份氯化钙、0.2重量份氯化镁、0.03重量份氯化锌、0.03重量份氯化锰、0.02重量份氯化铁,搅拌混合20min,紫外线灭菌后,制得发酵培养基;
S4.发酵:将活化后的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的菌种种子液接种至步骤S3制得的培养基中,所述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的菌种种子液的接种量分别为1.5%和2.5%,37℃,60r/min,发酵培养42h,制得甘草发酵产物;
活化方法如下:将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接种至高氏培养基中,37℃,60r/min,活化培养14h,制得含菌量为109cfu/mL的菌种种子液;
S5.甘草酸-胶体银/钛的制备:将4重量份硝酸银和8.5重量份硝酸钛溶于100重量份水中,加热至185℃,加入37重量份甘草酸,搅拌反应40min,制得甘草酸-胶体银/钛;
S6.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的制备:将15重量份骤S2制得的水提取物、6重量份步骤S4制得的甘草发酵产物和1.5重量份步骤S5制得的甘草酸-胶体银/钛搅拌混合15min,制得甘草提取物组合物。
对比制备例5
与制备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5中未接种鼠李糖乳杆菌。
具体如下:
S5.发酵:将活化后的富硒酵母的菌种种子液接种至步骤S4制得的培养基中,所述富硒酵母的菌种种子液的接种量为4%,37℃,60r/min,发酵培养42h,制得甘草发酵产物。
对比制备例6
与制备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5中未接种富硒酵母。
具体如下:
S5.发酵:将活化后的鼠李糖乳杆菌的菌种种子液接种至步骤S4制得的培养基中,所述鼠李糖乳杆菌菌种种子液的接种量为4%,37℃,60r/min,发酵培养42h,制得甘草发酵产物。
对比制备例7
与制备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未进行步骤S4至S5。
具体如下:
S1.蒸汽爆破预处理:将甘草饮片装入蒸汽爆破试验台的进样筒内,通入饱和水蒸气至压力达到0.5MPa,在此压力下保持75s,瞬间泄压,收集汽爆预处理后的甘草饮片,干燥,粉碎,过筛,得到预处理后的甘草粉;
S2.水提取:将步骤S1制得的预处理后的甘草粉加入水中,所述甘草粉和水的固液比为1∶7g/mL,加热至沸提取4h,过滤,收集滤液和固体,滤液干燥,得到水提取物;
S3.混合溶剂提取:将步骤S2制得的固体加入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乙醇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2∶4)中,所述固体和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的固液比为1∶4g/mL,加热至70℃提取2h,过滤,收集滤液和固体,向100重量份滤液中加入13.5重量份大豆磷脂,搅拌反应1h,干燥,得到提取物-磷脂复合物;
S4.甘草酸-胶体银/钛的制备:将4重量份硝酸银和8.5重量份硝酸钛溶于100重量份水中,加热至185℃,加入37重量份甘草酸,搅拌反应40min,制得甘草酸-胶体银/钛;
S5.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的制备:将4重量份骤S2制得的水提取物、11重量份步骤S3制得的提取物-磷脂复合物和1.5重量份步骤S4制得的甘草酸-胶体银/钛搅拌混合15min,制得甘草提取物组合物。
对比制备例8
与制备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6中未添加硝酸银。
具体如下:
S6.甘草酸-胶体银/钛的制备:将12.5重量份硝酸钛溶于100重量份水中,加热至185℃,加入37重量份甘草酸,搅拌反应40min,制得甘草酸-胶体钛。
对比制备例9
与制备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6中未添加硝酸钛。
具体如下:
S6.甘草酸-胶体银/钛的制备:将12.5重量份硝酸银溶于100重量份水中,加热至185℃,加入37重量份甘草酸,搅拌反应40min,制得甘草酸-胶体银。
对比制备例10
与制备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未进行步骤S6。
具体如下:
S1.蒸汽爆破预处理:将甘草饮片装入蒸汽爆破试验台的进样筒内,通入饱和水蒸气至压力达到0.5MPa,在此压力下保持75s,瞬间泄压,收集汽爆预处理后的甘草饮片,干燥,粉碎,过筛,得到预处理后的甘草粉;
S2.水提取:将步骤S1制得的预处理后的甘草粉加入水中,所述甘草粉和水的固液比为1∶7g/mL,加热至沸提取4h,过滤,收集滤液和固体,滤液干燥,得到水提取物;
S3.混合溶剂提取:将步骤S2制得的固体加入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乙醇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2∶4)中,所述固体和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的固液比为1∶4g/mL,加热至70℃提取2h,过滤,收集滤液和固体,向100重量份滤液中加入13.5重量份大豆磷脂,搅拌反应1h,干燥,得到提取物-磷脂复合物;
S4.培养基的制备:将13.5重量份步骤S3制得的固体加入250重量份水中,加入11重量份葡萄糖、4重量份蛋白胨、4重量份糖蜜、2重量份谷氨酸、3重量份酪氨酸、0.15重量份维生素B1、0.15重量份维生素B12、1.5重量份氯化钠、0.7重量份氯化钙、0.2重量份氯化镁、0.03重量份氯化锌、0.03重量份氯化锰、0.02重量份氯化铁,搅拌混合20min,紫外线灭菌后,制得发酵培养基;
S5.发酵:将活化后的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的菌种种子液接种至步骤S4制得的培养基中,所述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的菌种种子液的接种量分别为1.5%和2.5%,37℃,60r/min,发酵培养42h,制得甘草发酵产物;
活化方法如下:将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接种至高氏培养基中,37℃,60r/min,活化培养14h,制得含菌量为109cfu/mL的菌种种子液;
S6.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的制备:将4重量份骤S2制得的水提取物、11重量份步骤S3制得的提取物-磷脂复合物、6重量份步骤S5制得的甘草发酵产物搅拌混合15min,制得甘草提取物组合物。
测试例1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
称取0.40g L-多巴置于200mL容量瓶中,128mg酶活为600U/mg的酪氨酸酶置于50mL容量瓶中,分别用pH=5的磷酸盐缓冲液定容,备用。配制质量浓度分别为2.0mg/mL的制备例1-5或对比制备例1-10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溶液,各移取1.0mL定容于10mL容量瓶中稀释,备用,再分别从各容量瓶中分别移取1.0mL溶液滴入试管中。按照表1进行各组溶液配制。在37℃,pH为5.0,波长为492nm的条件下,测试并记录各组溶液的OD值,按照下式计算酪氨酸酶抑制率。
表1
抑制率(%)=(ODA-ODB)-(ODc-ODD)/(ODA-ODB)×100%
式中:ODA为反应液A的吸光度;ODB为反应液B的吸光度;ODC为反应液C的吸光度;ODD为反应液D的吸光度。
结果见表2。
表2
组别 抑制率(%)
制备例1 66.7
制备例2 66.9
制备例3 67.2
制备例4 62.4
制备例5 63.1
对比制备例1 59.6
对比制备例2 61.4
对比制备例3 63.9
对比制备例4 60.2
对比制备例5 59.8
对比制备例6 60.5
对比制备例7 56.7
对比制备例8 61.9
对比制备例9 62.4
对比制备例10 58.7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制备例1-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具有较高的酪氨酸酶抑制率。
测试例2
配制质量浓度分别为2.0mg/mL的制备例1-5或对比制备例1-10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溶液,各移取1.0mL定容于10mL容量瓶中稀释。
1、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测定
取具塞试管,分别加入0.2mL10mmol/L的FeSO4-EDTA混合液,0.2mL20mmol/L的2-D-脱氧核糖溶液,0.2mL受试样品,并用PBS补充至1.8mL,最后加入0.2mL10mmol/L的过氧化氢,37℃水浴加热反应1h,以苯甲酸(1mg/mL)和抗坏血酸(1mg/mL)为对照,加入1mL10%的三氯乙酸终止反应,再加入1mL1%的硫代巴比妥酸,混匀后沸水浴中加热10min,冷却后离心取上清液,于532nm处测定吸光度。
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对照孔吸光度-样本空吸光度)/对照孔吸光度×100%
2、对过氧化氢诱导的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取小鼠的肝组织,用冷生理盐水洗净后冰浴下匀浆,制成1%悬浮液。取1mL此悬浮液,0.1mL受试样品、0.1mL 6mmol/L FeSO4、0.1mL 60mmol/L H2O2,对照组加0.1mL的PBS。37℃温育1h后,加入1mL15%三氯乙酸终止反应,以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加入1mL0.67%硫代巴比妥酸后,沸水浴15min,流水冷却,测定波长532nm处的吸光度。
脂质过氧化抑制率/%=(对照孔吸光度-样本空吸光度)/对照孔吸光度×100%
结果见表3。
表3
组别 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 脂质过氧化抑制率(%)
制备例1 84.2 72.5
制备例2 83.9 72.1
制备例3 84.5 72.9
制备例4 78.9 67.8
制备例5 77.2 67.1
对比制备例1 72.5 63.9
对比制备例2 75.9 66.8
对比制备例3 80.2 69.5
对比制备例4 74.5 65.2
对比制备例5 72.4 62.9
对比制备例6 73.8 63.4
对比制备例7 69.7 59.5
对比制备例8 74.8 65.1
对比制备例9 73.6 64.8
对比制备例10 71.2 61.4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制备例1-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
制备例6新型促渗剂的合成
合成路线如下:
制备方法如下:
将0.3mol三乙胺、0.1mol糖精钠、0.12mol2-(2-溴乙基)-1,3-二氧戊环溶于100mL甲苯中,加热至90℃,搅拌反应2h,冷却至室温,过滤,减压除去甲苯溶剂,柱层析色谱分离,制得新型促渗剂。ESI-MS计算值:C12H14NO5S(M+H)+284.05,实测值:284.1,收率为92.2%。
新型促渗剂核磁结果:1H NMR(300MHz,CDCl3)δ8.24(d,J=6.5Hz,1H),8.12(d,J=5.7Hz,1H),7.80(dd,J=6.0Hz,5.6Hz,1H),7.41(dd,J=6.1Hz,6.5Hz,1H),4.90(t,1H),3.92(t,4H),3.17(t,2H),1.89(m,2H)。
制备例7藻蛋白肽提取物的制备
方法如下:将7重量份葛仙米、5重量份螺旋藻混合干燥,粉碎,过100目筛网,制得藻粉,通入饱和水蒸气,增压至0.3MPa,保持20s,瞬间泄压,重复操作1次,收集汽爆预处理后的藻粉,加入50重量份水中,加入0.5重量份复合酶,所述复合酶包括果胶酶和菠萝蛋白酶,质量比为2∶3,40℃酶解2h,紫外线灭酶,加入乙醇至体系乙醇含量为70wt%,沉淀,过滤,滤液冷冻干燥,制得藻蛋白肽提取物。
制备例8藻蛋白肽提取物的制备
方法如下:将10重量份葛仙米、5重量份螺旋藻混合干燥,粉碎,过100目筛网,制得藻粉,通入饱和水蒸气,增压至0.5MPa,保持25s,瞬间泄压,重复操作2次,收集汽爆预处理后的藻粉,加入50重量份水中,加入0.5重量份复合酶,所述复合酶包括果胶酶和菠萝蛋白酶,质量比为3∶5,50℃酶解3h,紫外线灭酶,加入乙醇至体系乙醇含量为80wt%,沉淀,过滤,滤液冷冻干燥,制得藻蛋白肽提取物。
制备例9藻蛋白肽提取物的制备
方法如下:将8.5重量份葛仙米、5重量份螺旋藻混合干燥,粉碎,过100目筛网,制得藻粉,通入饱和水蒸气,增压至0.4MPa,保持22s,瞬间泄压,重复操作2次,收集汽爆预处理后的藻粉,加入50重量份水中,加入0.5重量份复合酶,所述复合酶包括果胶酶和菠萝蛋白酶,质量比为2.5∶4,45℃酶解2.5h,紫外线灭酶,加入乙醇至体系乙醇含量为75wt%,沉淀,过滤,滤液冷冻干燥,制得藻蛋白肽提取物。
制备例10
与制备例9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复合酶为单一的果胶酶。
制备例11
与制备例9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复合酶为单一的菠萝蛋白酶。
对比制备例11
与制备例9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未添加葛仙米。
具体如下:
将13.5重量份螺旋藻干燥,粉碎,过100目筛网,制得藻粉,通入饱和水蒸气,增压至0.4MPa,保持22s,瞬间泄压,重复操作2次,收集汽爆预处理后的藻粉,加入50重量份水中,加入0.5重量份复合酶,所述复合酶包括果胶酶和菠萝蛋白酶,质量比为2.5∶4,45℃酶解2.5h,紫外线灭酶,加入乙醇至体系乙醇含量为75wt%,沉淀,过滤,滤液冷冻干燥,制得藻蛋白肽提取物。
对比制备例12
与制备例9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未添加螺旋藻。
具体如下:
将13.5重量份葛仙米干燥,粉碎,过100目筛网,制得藻粉,通入饱和水蒸气,增压至0.4MPa,保持22s,瞬间泄压,重复操作2次,收集汽爆预处理后的藻粉,加入50重量份水中,加入0.5重量份复合酶,所述复合酶包括果胶酶和菠萝蛋白酶,质量比为2.5∶4,45℃酶解2.5h,紫外线灭酶,加入乙醇至体系乙醇含量为75wt%,沉淀,过滤,滤液冷冻干燥,制得藻蛋白肽提取物。
对比制备例13
与制备例9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未进行蒸汽爆破处理。
具体如下:
将8.5重量份葛仙米、5重量份螺旋藻混合干燥,粉碎,过100目筛网,制得藻粉,加入50重量份水中,加入0.5重量份复合酶,所述复合酶包括果胶酶和菠萝蛋白酶,质量比为2.5∶4,45℃酶解2.5h,紫外线灭酶,加入乙醇至体系乙醇含量为75wt%,沉淀,过滤,滤液冷冻干燥,制得藻蛋白肽提取物。
对比制备例14
与制备例9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未进行复合酶酶解。
具体如下:
将8.5重量份葛仙米、5重量份螺旋藻混合干燥,粉碎,过100目筛网,制得藻粉,通入饱和水蒸气,增压至0.4MPa,保持22s,瞬间泄压,重复操作2次,收集汽爆预处理后的藻粉,加入50重量份水中,45℃提取2.5h,加入乙醇至体系乙醇含量为75wt%,沉淀,过滤,滤液冷冻干燥,制得藻蛋白肽提取物。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
原料组成(重量份):促渗剂组合物0.5份、制备例1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3份、卡波姆0.2份、葡萄籽油2份、霍霍巴油1份、甘油2份、1,3-丁二醇2份、黄原胶0.2份、甘露聚糖0.5份、蚕丝胶蛋白0.2份、烟酰胺0.2份、玻尿酸0.01份、聚甘油-3二异硬脂酸酯2份、制备例7制得的藻蛋白肽提取物1份、EDTA二钠0.2份、茶多酚0.4份、去离子水40份。
所述促渗剂组合物包括制备例6制得的新型促渗剂和薄荷醇,质量比为5∶2。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葡萄籽油、霍霍巴油、烟酰胺、玻尿酸、聚甘油-3二异硬脂酸酯加热至45℃,搅拌混合15min,制得A相;
(2)将甘油、1,3-丁二醇、蚕丝胶蛋白、甘露聚糖、茶多酚、藻蛋白肽提取物加入去离子水,40℃搅拌混合10min,制得B相;
(3)将A相和B相室温混合,加入黄原胶、促渗剂组合物、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搅拌10min,加入卡波姆和EDTA二钠,8000r/min乳化15min,出料,制得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
原料组成(重量份):促渗剂组合物1份、制备例2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5份、卡波姆0.4份、葡萄籽油4份、霍霍巴油3份、甘油4份、1,3-丁二醇3份、黄原胶0.5份、甘露聚糖0.7份、蚕丝胶蛋白0.4份、烟酰胺0.5份、玻尿酸0.1份、聚甘油-3二异硬脂酸酯3份、制备例8制得的藻蛋白肽提取物3份、EDTA二钠0.5份、茶多酚0.7份、去离子水60份。
所述促渗剂组合物包括制备例6制得的新型促渗剂和薄荷醇,质量比为7∶2。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葡萄籽油、霍霍巴油、烟酰胺、玻尿酸、聚甘油-3二异硬脂酸酯加热至55℃,搅拌混合20min,制得A相;
(2)将甘油、1,3-丁二醇、蚕丝胶蛋白、甘露聚糖、茶多酚、藻蛋白肽提取物加入去离子水,50℃搅拌混合15min,制得B相;
(3)将A相和B相室温混合,加入黄原胶、促渗剂组合物、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搅拌15min,加入卡波姆和EDTA二钠,10000r/min乳化20min,出料,制得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
原料组成(重量份):促渗剂组合物0.7份、制备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4份、卡波姆0.3份、葡萄籽油3份、霍霍巴油2份、甘油3份、1,3-丁二醇2.5份、黄原胶0.35份、甘露聚糖0.6份、蚕丝胶蛋白0.3份、烟酰胺0.35份、玻尿酸0.05份、聚甘油-3二异硬脂酸酯2.5份、制备例9制得的藻蛋白肽提取物2份、EDTA二钠0.35份、茶多酚0.5份、去离子水50份。
所述促渗剂组合物包括制备例6制得的新型促渗剂和薄荷醇,质量比为6∶2。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葡萄籽油、霍霍巴油、烟酰胺、玻尿酸、聚甘油-3二异硬脂酸酯加热至50℃,搅拌混合17min,制得A相;
(2)将甘油、1,3-丁二醇、蚕丝胶蛋白、甘露聚糖、茶多酚、藻蛋白肽提取物加入去离子水,45℃搅拌混合12min,制得B相;
(3)将A相和B相室温混合,加入黄原胶、促渗剂组合物、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搅拌12min,加入卡波姆和EDTA二钠,9000r/min乳化17min,出料,制得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
实施例4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促渗剂组合物包括单一的制备例6制得的新型促渗剂。
实施例5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促渗剂组合物包括单一的薄荷醇。
实施例6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制备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由制备例4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替代。
实施例7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制备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由制备例5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替代。
实施例8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制备例9制得的藻蛋白肽提取物由制备例10制得的藻蛋白肽提取物替代。
对比例9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制备例9制得的藻蛋白肽提取物由制备例11制得的藻蛋白肽提取物替代。
对比例1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制备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由对比例1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替代。
对比例2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制备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由对比例2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替代。
对比例3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制备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由对比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替代。
对比例4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制备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由对比例4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替代。
对比例5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制备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由对比例5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替代。
对比例6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制备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由对比例6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替代。
对比例7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制备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由对比例7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替代。
对比例8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制备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由对比例8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替代。
对比例9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制备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由对比例9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替代。
对比例10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制备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由对比例10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替代。
对比例11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制备例9制得的藻蛋白肽提取物由制备例11制得的藻蛋白肽提取物替代。
对比例12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制备例9制得的藻蛋白肽提取物由制备例12制得的藻蛋白肽提取物替代。
对比例13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制备例9制得的藻蛋白肽提取物由制备例13制得的藻蛋白肽提取物替代。
对比例14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制备例9制得的藻蛋白肽提取物由制备例14制得的藻蛋白肽提取物替代。
对比例15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未添加制备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
对比例16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未添加促渗剂组合物。
对比例17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未添加藻蛋白肽提取物。
测试例3
采用德国CK公司的MX18皮肤黑色素和血红素测试仪,对志愿者皮肤进行测试。测试指标为皮肤黑色素含量(MI值)以及皮肤亮度(L值),MI值表示黑色素指数,数值越高表示黑色素含量越高;L值表示白平衡,数值越高表示肤色越白。寻找270名志愿者,年龄在22-45岁之间,随机分为27组,每组10人,分别为实施例1-9和对比例1-17组,以及空白组。洁面后,测试其脸部的MI值和L值,实验组的受试者每天早晚洁面后使用实施例1-9和对比例1-17制得的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2mL,且在试验过程中不使用其他产品,空白组的受试者用等量清水替代,并在试验过程中不使用任何美白产品。1个月后,用皮肤黑色素和血红素测试探头对各组受试者的MI值和L值进行测量,测量时取3次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并记录,组内各受试者的测量值的平均值为该组的最终结果。
结果见表4。
本发明实施例1-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能够明显提高皮肤亮度;肌肤呈现出自然、健康的白皙状态,体现该产品良好的美白效果。
测试例4
对实施例1-9和对比例1-17制得的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进行抗炎性测试,具体采用鼠耳肿胀实验进行测试,将各实施例制得的护肤品组合物涂抹于小鼠耳部的红肿处,按照70mg/kg的涂药量进行涂抹,并肿胀抑制率结果见表5。
表5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具有明显的消炎效果。
测试例5
对实施例1-9和对比例1-17制得的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进行抗辐射实验,参照论文:唐燕,等.参芩抗辐射凝胶抗UVB辐射作用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38(3):92-95.造模过程中UVB照射30min(剂量70mJ/cm2),连续10天,累计辐射剂量为700mJ/cm2
本次实验中仅测试小鼠皮肤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活性。结果见表6。
表6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能明显提高皮肤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具有良好的皮肤防辐射效果。
实施例4、5与实施例3相比,促渗剂组合物包括单一的制备例6制得的新型促渗剂或薄荷醇。对比例16与实施例3相比,未添加促渗剂组合物。L值下降,MI值提高,肿胀抑制率下降,抗辐射效果下降。本发明制得的新型促渗剂,苯并异噻唑酮结构,促渗效果明显,破坏高度有序的角质层结构,增加角质层脂质的流动性,与角质层内蛋白质相互作用,且能有效地促进药物的经皮肤吸收;1,3-二氧环戊烷结构中的双氧五环易于插入到磷脂双分子层结构中去,扰乱分子层结构,从而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且制备方法简单,合成条件温和,产率高,制得的促渗剂低毒、安全、高效,与薄荷醇协同作用下,能明显促进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的透皮吸收,大大提高了效果。
实施例6、7与实施例3相比,制备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由制备例4或5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替代。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为单一的乙醇或乙酸乙酯。对比例4与实施例3相比,制备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由对比例4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替代,制备过程中未进行步骤S3。L值下降,MI值提高,肿胀抑制率下降。经过乙醇-乙酸乙酯混合溶剂提取,使得大量的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等溶于有机溶剂的组分提取得到,大大提高了黄酮类化合物等组分的提取率。
对比例3与实施例3相比,制备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由对比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替代,制备步骤S3中未添加大豆磷脂。L值下降,MI值提高,肿胀抑制率下降。本发明在有机提取物中加入大豆磷脂,与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复合形成磷脂复合物后,明显增加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的吸收性能,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提高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的油水分配系数,增强其药理效应。
实施例8、9与实施例3相比,制备例9制得的藻蛋白肽提取物由制备例10或11制得的藻蛋白肽提取物替代,制备过程中复合酶为单一的果胶酶或菠萝蛋白酶。对比例14与实施例3相比,制备例9制得的藻蛋白肽提取物由制备例14制得的藻蛋白肽提取物替代,L值下降,MI值提高,肿胀抑制率下降,抗辐射效果下降。制备过程中未添加复合酶酶解。本发明藻粉在果胶酶和蛋白酶的作用下,使得大量的藻蛋白、藻多糖溶出,乙醇沉淀藻多糖后,藻蛋白在蛋白酶的作用下酶解成小分子肽,加入化妆品组合物中,大大提高了皮肤抗敏、抗氧化、抗辐射、补充胶原蛋白、增加皮肤弹性等效果。
对比例1与实施例3相比,制备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由对比例1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替代,制备过程中未进行步骤S1。L值下降,MI值提高,肿胀抑制率下降。本发明将甘草饮片进行蒸汽爆破处理,破坏甘草的纤维素内部氢键结构,降低纤维素的结晶度,溶解部分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从而使得细胞间质变得疏松,破坏了细胞壁结构,促进了活性成分溶出的通道,大大提高了甘草活性组分的溶出率。
对比例2与实施例3相比,制备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由对比例2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替代,制备过程中未进行步骤S2。L值下降,MI值提高,肿胀抑制率下降。本发明首先经过蒸汽爆破处理后,使得甘草细胞壁破坏,从而促进活性组分的提取,接着采用水提取,制得溶于水的甘草组分,包括甘草多糖、甘草酸等。甘草中三萜皂苷类成分中甘草次酸对氧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甘草酸对人类克隆癌细胞系中芳基胺N-乙酰基转移酶以及DNA加合物的形成也具有抑制作用。甘草多糖既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又能抑制多巴色素互变,具有与SOD(过氧化物歧化酶)和维生素E相似的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具有强抗氧化性,还可以起到保湿、淡化色斑的效果,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抗衰老、防紫外线、防晒、美白亮肤和祛斑的作用。
对比例5、6与实施例3相比,制备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由对比例5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替代,制备过程中步骤S5中未接种鼠李糖乳杆菌或富硒酵母。对比例7与实施例3相比,制备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由对比例7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替代,制备过程中未进行步骤S4至S5。L值下降,MI值提高,肿胀抑制率下降,抗辐射效果下降。本发明在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的发酵作用下,制得的甘草发酵产物含有更多的小分子寡糖、低聚糖、低聚糖、短肽、氨基酸等活性组分,以及含有蛋白肽-硒复合物,大大提高了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的抗氧化、抗辐射活性。
对比例8、9与实施例3相比,制备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由对比例8或9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替代,制备过程中步骤S6中未添加硝酸银或硝酸钛。L值下降,MI值提高,肿胀抑制率下降,抗辐射效果下降。对比例10与实施例3相比,制备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由对比例10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替代,制备过程中未进行步骤S6。甘草酸-胶体银/钛的制备是将甘草酸与硝酸银和硝酸钛在水溶液中反应,通过高温下甘草酸还原银、钛,并形成胶体,制得甘草酸-胶体银/钛纳米材料,具有极好的抗氧化、抗菌消炎以及抗辐射的效果。胶体银和胶体钛的添加,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对比例15与实施例3相比,未添加制备例3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L值下降,MI值提高,肿胀抑制率下降,抗辐射效果下降。本发明制得的甘草提取物组合物具有很好的溶解性,低毒低致敏,具有消炎、抗菌消炎、保湿、抗变态、抗氧化、抗辐射等多种生物活性。
对比例11、12与实施例3相比,制备例9制得的藻蛋白肽提取物由制备例11或12制得的藻蛋白肽提取物替代,制备过程中未添加葛仙米或螺旋藻。L值下降,MI值提高,肿胀抑制率下降,抗辐射效果下降。葛仙米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可高达40%以上,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含7种人类必需氨基酸,富含多种维生素,包括VB1、VB2、VC、VE、β-胡萝卜素等。螺旋藻是富蛋白藻,含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可超60%,包括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等。此外,还含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青素、维生素、肌酸、γ-亚麻酸、泛酸钙、叶酸以及微量元素钙、铁、锌、镁等,葛仙米和螺旋藻的混合藻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酶解后的藻蛋白肽有助于促进皮肤弹性,并含有丰富的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具有较好的抗辐射效果和抗氧化性能。
对比例13与实施例3相比,制备例9制得的藻蛋白肽提取物由制备例13制得的藻蛋白肽提取物替代,制备过程中未进行蒸汽爆破处理。L值下降,MI值提高,抗辐射效果下降。本发明制得了一种藻蛋白肽提取物,首先经过低压蒸汽爆破处理后,使得藻的大部分细胞壁破坏,促进活性蛋白以及活性组分的溶出。
对比例17与实施例3相比,未添加藻蛋白肽提取物。L值下降,MI值提高,肿胀抑制率下降,抗辐射效果下降。本发明制得了一种藻蛋白肽提取物,首先经过低压蒸汽爆破处理后,使得藻的大部分细胞壁破坏,进一步在果胶酶和蛋白酶的作用下,使得大量的藻蛋白、藻多糖溶出,乙醇沉淀藻多糖后,藻蛋白在蛋白酶的作用下酶解成小分子肽,加入化妆品组合物中,大大提高了皮肤抗敏、抗氧化、抗辐射、补充胶原蛋白、增加皮肤弹性等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促渗剂组合物0.5-1份、甘草提取物组合物3-5份、卡波姆0.2-0.4份、葡萄籽油2-4份、霍霍巴油1-3份、甘油2-4份、1,3-丁二醇2-3份、黄原胶0.2-0.5份、甘露聚糖0.5-0.7份、蚕丝胶蛋白0.2-0.4份、烟酰胺0.2-0.5份、玻尿酸0.01-0.1份、聚甘油-3二异硬脂酸酯2-3份、藻蛋白肽提取物1-3份、EDTA二钠0.2-0.5份、茶多酚0.4-0.7份、去离子水40-60份;
所述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S1.蒸汽爆破预处理:将甘草饮片装入蒸汽爆破试验台的进样筒内,通入饱和水蒸气,增压保持处理,瞬间泄压,收集汽爆预处理后的甘草饮片,干燥,粉碎,过筛,得到预处理后的甘草粉;
S2.水提取:将步骤S1制得的预处理后的甘草粉加入水中,加热至沸提取,过滤,收集滤液和固体,滤液干燥,得到水提取物;
S3.混合溶剂提取:将步骤S2制得的固体加入混合溶剂中,加热提取,过滤,收集滤液和固体,滤液中加入大豆磷脂,搅拌反应,干燥,得到提取物-磷脂复合物;所述混合溶剂为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体积比为10-15:3-5;
S4.培养基的制备:将步骤S3制得的固体加入水中,加入葡萄糖、蛋白胨、糖蜜、谷氨酸、酪氨酸、维生素B1、维生素B12、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锌、氯化锰、氯化铁,混合均匀,灭菌后制得发酵培养基;
S5.发酵:将活化后的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的菌种种子液接种至步骤S4制得的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制得甘草发酵产物;
S6.甘草酸-胶体银/钛的制备:将硝酸银和硝酸钛溶于水中,加热至170-200℃,加入甘草酸,搅拌反应,制得甘草酸-胶体银/钛;
S7.甘草提取物组合物的制备:将步骤S2制得的水提取物、步骤S3制得的提取物-磷脂复合物、步骤S5制得的甘草发酵产物和步骤S6制得的甘草酸-胶体银/钛混合均匀,制得甘草提取物组合物;
所述促渗剂组合物包括新型促渗剂和薄荷醇,质量比为5-7:2;所述新型促渗剂的结构如式I所示:
式I;
所述藻蛋白肽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葛仙米、螺旋藻混合干燥,粉碎制得藻粉,蒸汽爆破处理,加入水中,加入复合酶酶解,灭酶,加入乙醇,沉淀,过滤,滤液冷冻干燥,制得藻蛋白肽提取物;所述复合酶包括果胶酶和菠萝蛋白酶,质量比为2-3: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增压保持处理为将饱和水蒸气通入至压力达到0.3-0.7MPa,在此压力下保持40-100s;步骤S2中所述甘草粉和水的固液比为1:5-10g/mL,所述加热至沸提取的时间为3-5h;步骤S3中所述固体和混合溶剂的固液比为1:3-5g/mL,所述滤液和大豆磷脂的质量比为100:12-15,所述搅拌反应的时间为0.5-1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步骤S3制得的固体12-15份、葡萄糖10-12份、蛋白胨3-5份、糖蜜3-5份、谷氨酸1-3份、酪氨酸2-4份、维生素B1 0.1-0.2份、维生素B12 0.1-0.2份、氯化钠1-2份、氯化钙0.5-1份、氯化镁0.1-0.3份、氯化锌0.02-0.04份、氯化锰0.02-0.04份、氯化铁0.01-0.03份和水200-300份;步骤S5中所述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的活化方法为将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接种至高氏培养基中,36-38℃,50-70r/min,活化培养12-16h,制得含菌量为108-109cfu/mL的菌种种子液,所述鼠李糖乳杆菌和富硒酵母的菌种种子液的接种量分别为1-2%和2-3%,所述发酵培养的条件为36-38℃,50-70r/min,发酵培养36-48h;步骤S6中所述硝酸银、硝酸钛、甘草酸的质量比为3-5:7-10:25-50,所述搅拌反应的时间为30-50min;步骤S7中所述水提取物、提取物-磷脂复合物、甘草发酵产物和甘草酸-胶体银/钛的质量比为3-5:10-12:5-7: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葛仙米、螺旋藻的质量比为7-10:5;所述蒸汽爆破处理的方法为:将藻粉装入蒸汽爆破试验台的进样筒内,通入饱和水蒸气,增压至0.3-0.5MPa,保持20-25s,瞬间泄压,重复操作1-2次,收集汽爆预处理后的藻粉;所述酶解的温度为40-50℃,时间为2-3h;所述加入乙醇至体系乙醇含量为70-80wt%。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葡萄籽油、霍霍巴油、烟酰胺、玻尿酸、聚甘油-3二异硬脂酸酯加热至45-55℃,搅拌混合15-20min,制得A相;
(2)将甘油、1,3-丁二醇、蚕丝胶蛋白、甘露聚糖、茶多酚、藻蛋白肽提取物加入去离子水,40-50℃搅拌混合10-15min,制得B相;
(3)将A相和B相室温混合,加入黄原胶、促渗剂组合物、甘草提取物组合物,搅拌10-15min,加入卡波姆和EDTA二钠,8000-10000r/min乳化15-20min,出料,制得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在制备抗辐射、抗氧化、抗菌消炎、美白淡斑、保湿方面的护肤产品中的应用。
CN202310341554.7A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63703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41554.7A CN116370378B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41554.7A CN116370378B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70378A CN116370378A (zh) 2023-07-04
CN116370378B true CN116370378B (zh) 2023-10-13

Family

ID=86970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41554.7A Active CN116370378B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703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42569B (zh) * 2023-09-20 2023-12-15 广东顺德芳香世家天然产品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库奎果油的精油组合物及其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1825A (zh) * 2008-11-11 2009-04-08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中药单味和复方汽爆炮制处理的方法
CN101904809A (zh) * 2010-07-01 2010-12-08 北京日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美白组合物
CN115721671A (zh) * 2022-08-12 2023-03-03 李玉山 一种甘草有效成分全产业链协同提取分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1825A (zh) * 2008-11-11 2009-04-08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中药单味和复方汽爆炮制处理的方法
CN101904809A (zh) * 2010-07-01 2010-12-08 北京日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美白组合物
CN115721671A (zh) * 2022-08-12 2023-03-03 李玉山 一种甘草有效成分全产业链协同提取分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中药美白霜的制备;李楠等;《黑龙江科学》;第12卷(第4期);26,27,3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70378A (zh)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56052B1 (ko) 주름개선용 화장료 조성물
KR101423573B1 (ko) 항산화 활성을 갖는 화장료 조성물
KR20080094459A (ko) 항산화 활성을 갖는 화장료 조성물
KR20130085012A (ko) 발효물을 포함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456040B1 (ko) 미백용 화장료 조성물
CN116370378B (zh) 一种甘草提取物护肤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55328A (zh) 一种焕颜保湿修复组合物及其应用
KR100910040B1 (ko) 항산화 활성을 갖는 화장료 조성물
KR20080094456A (ko) 미백용 화장료 조성물
CN112390848A (zh) 一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珍珠粉多肽类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36676B (zh) 一种具有抗衰老功效的植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2516018B (zh) 一种具有美白、抗衰、保湿、排毒功效的富硒绿豆发酵液及其面膜组合物
CN116807952A (zh) 一种植物提取活性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43837A (zh) 一种具有美白功效的发酵中药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38123A (zh) 一种美白祛斑的中药复方提取液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
KR101521753B1 (ko) 항산화 활성을 갖는 화장료 조성물
CN110959861A (zh) 一种含有sod组份的美白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KR101725969B1 (ko) 미백효과를 가지는 복합 약재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CN114983914A (zh) 一种美白护肤品的制备方法
CN114788806A (zh) 一种具有抗氧化美白一体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发酵原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617008B (zh) 一种敏感肌修复组合物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CN114272165A (zh) 美白紧致植物精华护肤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KR101456064B1 (ko) 주름개선용 화장료 조성물
KR101521752B1 (ko) 항산화 활성을 갖는 화장료 조성물
KR101521754B1 (ko) 항산화 활성을 갖는 화장료 조성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