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61924A - 一种汽车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61924A
CN116361924A CN202310602445.6A CN202310602445A CN116361924A CN 116361924 A CN116361924 A CN 116361924A CN 202310602445 A CN202310602445 A CN 202310602445A CN 116361924 A CN116361924 A CN 1163619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spension
air bag
value
stiff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0244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61924B (zh
Inventor
魏益国
黄晖
段龙杨
刘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ling Motor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ling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ling Motor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ling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0244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619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61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61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61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619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8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luid dynamics, e.g. using Navier-Stokes equations o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08Flui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方法,包括通过对空气弹簧采用额定空气容量的方法进行零件台架测试,测量气囊在不同压力下的力与位移的关系曲线,以获取气囊刚度数组K;建立汽车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在仿真分析时,通过调整空气弹簧的安装长度以使空气悬架的姿态传感器角度A的相对变化值小于阈值A0,并获取满足整车姿态要求的空气悬架气囊安装长度D;根据悬架的轴荷G计算当前气囊达到静平衡所需的预载力F,并结合气囊的安装长度D和刚度数组K插值计算出气囊当前工作状态的刚度曲线以仿真空气悬架刚度和姿态的动力学特性。本申请提高了仿真效率同时满足了分析精度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悬架动力学仿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空气悬架的广泛应用,其动力学的仿真分析成为配置空气悬架汽车的研发设计的重要环节。
汽车传统悬架的弹性元件一般由螺旋弹簧或板簧构成。车辆悬架为满足不同载荷的偏频要求,悬架应在空载和满载具有不同的刚度。然而由于传统悬架弹性元件结构限制,在实现刚度变化的同时会引起悬架姿态的显著变化,从而不利于汽车的操控稳定性及乘坐舒适性。相比传统悬架,空气悬架使用气囊代替传统悬架中的弹性元件,通过控制气囊中空气的压强可实现悬架姿态和刚度的主动调节,具备姿态可调、质量轻便、减振效果好等优势,能明显提升驾乘操控性和舒适性。
现有技术中空气悬架的动力学仿真方法,一般通过测量静刚度试验得到空气弹簧在设计状态时的刚度数据,然后在仿真软件中等效为螺旋弹簧进行分析计算,此方法没有考虑空气弹簧气囊充放气对悬架刚度的影响,造成仿真结果不准确;还有一些空气悬架动力学分析方法,通过测量不同载荷下的空气弹簧刚度数据,针对车辆分析的不同载荷工况,手动切换弹簧的不同刚度数据,但这种方法模拟空气弹簧的刚度特性是离散近似值,且不能实现车辆在行程过程中动载荷变化时空气弹簧的姿态和刚度的动力学特性仿真。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仿真结果精度不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方法,包括:
通过对空气弹簧采用额定空气容量的方法进行零件台架测试,测量气囊在不同压力下的力与位移的关系曲线,以获取气囊部件在不同气压下的气囊刚度数组K;
建立汽车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所述多体动力学模型包括车身系统模型以及空气弹簧部件模型,所述空气弹簧部件模型为自定义计算子模型,在仿真分析时,通过调整空气弹簧的安装长度以使空气悬架的姿态传感器角度A的相对变化值小于阈值A0,并获取满足整车姿态要求的空气悬架气囊安装长度D;
根据悬架的轴荷G计算当前气囊达到静平衡所需的预载力F,并结合气囊的安装长度D和刚度数组K插值计算出气囊当前工作状态的刚度曲线,以仿真空气悬架刚度和姿态的动力学特性。
上述汽车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方法,一方面通过将气囊刚度记录为刚度数组K,根据空气悬架的姿态高度和预载荷通过插值得到空气弹簧的刚度曲线值,用较少的测量数据实现了空气弹簧的刚度变化的动力学特性的仿真,提高了仿真效率同时满足了分析精度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在模型利用车身与悬架连杆之间的夹角A大小实现对当前悬架姿态进行检测判断,实现悬架姿态反馈,在不同悬架载荷下,可根据悬架姿态控制要求,自动调节空气弹簧的工作高度,仿真模型与空气弹簧实际工作原理相符合,提升了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的准确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的汽车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在测量气囊在不同压力下的力与位移的关系曲线,以获取气囊部件在不同气压下的气囊刚度数组K的步骤包括:
以气囊的设计高度D0作为初始条件,调整气囊的初始空气压力,测量气囊在不同工作气压P下的位移X与载荷Y的对应值,得到刚度数组K:
Figure SMS_1
式中,X0为气囊设计高度值,Xi为气囊压缩时的高度值,Xj为气囊拉升时的高度值;Y10为空气压力为P1时且气囊在设计高度值时气囊两端的载荷值,Y1i空气压力为P1时气囊压缩时对应的载荷值,Y1j空气压力为P1时气囊拉升时对应的载荷值;同理,Y2i、Y20、Y2j分别为气囊在空气压力为P2时对应的载荷;Y3i、Y30、Y3j分别为气囊在空气压力为P3时对应的载荷;
其中,P1、P2、P3为以气囊的设计状态气压为测试中值,分别测量低压、中压、高压三种状态的气囊刚度所对应的压力。
进一步地,根据悬架的轴荷G计算当前气囊达到静平衡所需的预载力F的步骤包括:
△D=KS﹒△F
式中,△D为空气弹簧两端长度变化量,△F为空气弹簧两端载荷变化量,KS为空气弹簧的实时刚度。
进一步地,通过调整空气弹簧的安装长度以使空气悬架的姿态传感器角度A的相对变化值小于阈值A0的步骤包括:
在多体动力学模型中含有空气弹簧的悬架上设置悬架的姿态传感器,对整车模型进行静平衡仿真,检测悬架姿态传感器的角度A;
其中,检测悬架姿态传感器的角度A的方法包括:
姿态传感器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连杆与车身系统模型中的车身、以及车桥悬架连接,通过车身与悬架连杆之间的角度A大小实现对当前悬架姿态的高低进行检测判断;当车身姿态升高时,则车身与悬架连杆之间的角度A将增大;当车身姿态降低时,则车身与悬架连杆之间的角度A将减小,以根据角度A的大小检测判断当前悬架姿态。
进一步地,通过调整空气弹簧的安装长度以使空气悬架的姿态传感器角度A的相对变化值小于阈值A0的步骤包括:
根据实车空气悬架的控制原理,检测当前悬架姿态传感器的角度A与初始值的相对变化值是否超出阈值A0
若超出,则调整空气弹簧的安装长度,以使悬架姿态升高或者降低,并重新带入模型进行静平衡分析,直至使姿态传感器角度A的相对变化值小于阈值A0
进一步地,根据悬架的轴荷G计算当前气囊达到静平衡所需的预载力F,结合气囊的安装长度D和刚度数组K插值计算出气囊当前工作状态的刚度曲线的步骤包括:
结合气囊的安装长度D、预载力F以及刚度数组K插值计算出气囊当前工作状态的刚度曲线值;
其中,在气囊的刚度曲线数组中,横坐标为气囊的长度变化X,纵坐标为气囊两端的载荷力Y,通过气囊的安装长度D和预载力F分别确定刚度曲线初始点的横坐标值和纵坐标值,刚度曲线的其它数值可使用Akima插值方法得到。
进一步地,获取满足整车姿态要求的空气悬架气囊安装长度D的步骤包括:
当空气悬架的姿态符合整车姿态控制要求时,气囊的安装长度D为空气弹簧的安装长度;
其中,满足整车姿态要求时的整车姿态为:前后车轮的上点与车身轮眉的垂直间隙符合设计预设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汽车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空气悬架动力学模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值计算出气囊当前工作状态的刚度特性曲线值。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悬架的动力学仿真方法,由于对空气弹簧与悬架刚度的考虑充分导致仿真结果精度不足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方法,一方面通过将气囊刚度记录为刚度数组K,根据空气悬架的姿态高度和预载荷通过插值得到空气弹簧的刚度曲线值,用较少的测量数据实现了空气弹簧的刚度变化的动力学特性的仿真,提高了仿真效率同时满足了分析精度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在模型利用车身与悬架连杆之间的夹角A大小实现对当前悬架姿态进行检测判断,实现悬架姿态反馈,在不同悬架载荷下,可根据悬架姿态控制要求,自动调节空气弹簧的工作高度,仿真模型与空气弹簧实际工作原理相符合,提升了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的准确性。
具体的,本申请通过对空气弹簧采用额定空气容量的方法进行零件台架测试,测量气囊在不同压力下的力与位移的关系曲线,得到空气弹簧的刚度数组K。建立汽车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在仿真分析时通过对空气弹簧安装长度的调整,使空气悬架的姿态传感器角度A的相对变化值小于阈值A0,获取满足姿态要求的空气悬架气囊安装长度D;然后根据悬架的轴荷G计算当前气囊达到静平衡所需的预载力F,并结合气囊的安装长度D和刚度数组K插值计算气囊的刚度,从而实现了对空气悬架刚度和姿态的动力学特性的仿真。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汽车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方法,包括步骤S101-S103:
S101、通过对空气弹簧采用额定空气容量的方法进行零件台架测试,测量气囊在不同压力下的力与位移的关系曲线,以获取气囊部件在不同气压下的气囊刚度数组K。
具体的,运用汽车零部件动刚度试验机进行测试,在台架上安置气囊、充气泵、气压计等空气悬架系统部件。以气囊的设计高度D0作为初始条件,调整气囊的初始空气压力,测量气囊在不同工作气压P下的位移X与载荷Y的对应值,较佳的,以气囊的设计状态气压为测试中值,分别测量低压、中压、高压三种状态的气囊刚度,分别对应的压力为P1、P2、P3,记录并得到刚度数组K,
Figure SMS_2
式中,X0为气囊设计高度值,Xi为气囊压缩时的高度值,Xj为气囊拉升时的高度值;Y10为空气压力为P1时且气囊在设计高度值时气囊两端的载荷值,Y1i空气压力为P1时气囊压缩时对应的载荷值,Y1j空气压力为P1时气囊拉升时对应的载荷值;同理,Y2i、Y20、Y2j分别为气囊在空气压力为P2时对应的载荷;Y3i、Y30、Y3j分别为气囊在空气压力为P3时对应的载荷;
其中,P1、P2、P3为以气囊的设计状态气压为测试中值,分别测量低压、中压、高压三种状态的气囊刚度所对应的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以气囊的设计高度D0=250mm作为初始条件,分别测量气囊在低压P1=3bar、中压P2=5bar、高压P3=7bar三种气压状态在设计高度的载荷为3445N、6090N、9200N。通过在不同工作气压P下,对气囊两端进行加载,测量气囊的位移X与载荷Y的对应值,记录刚度数组K。
S102、建立汽车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所述多体动力学模型包括车身系统模型以及空气弹簧部件模型,所述空气弹簧部件模型为自定义计算子模型,在仿真分析时,通过调整空气弹簧的安装长度以使空气悬架的姿态传感器角度A的相对变化值小于阈值A0,并获取满足整车姿态要求的空气悬架气囊安装长度D。
具体的,当空气悬架的姿态符合整车姿态控制要求时,气囊的安装长度D为空气弹簧的安装长度;
其中,满足整车姿态要求时的整车姿态为:前后车轮的上点与车身轮眉的垂直间隙符合设计预设值。
在本实施例中,在仿真软件Adams中建立样车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对于底盘其它功能采用常规的建模方法,对于空气弹簧部件采用自定义计算子模型。
具体的,样车的多体动力学模型由车身系统、底盘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以及轮胎模型组成。在模型的车身系统中输入样车的整车质量、转动惯量、质心坐标等整车参数;在底盘系统中输入样车的弹簧刚度、衬套刚度、减震器阻尼等悬架参数;在转向系统中输入转向器传动比、转向器扭力杆刚度、方向盘转动惯量等转向系统参数;在制动系统中输入制动器摩擦系数、制动盘作用半径、制动油缸活塞面积等制动系统参数。
空气弹簧部件采用自定义计算子模型,该子模型的输入为空气弹簧两端的安装长度D,输出的弹簧两端载荷F,运用公式△D=KS﹒△F建立空气弹簧两端长度和载荷的关系计算式,式中,△D为空气弹簧两端长度变化量,△F为空气弹簧两端载荷变化量,KS为空气弹簧的实时刚度。
作为一个具体示例,在多体动力学模型Adams中含有空气弹簧的悬架上设置悬架的姿态传感器,对整车模型进行静平衡仿真,检测悬架姿态传感器的角度A;其中,检测悬架姿态传感器的角度A的方法包括:
根据实车的姿态传感器原理,在姿态传感器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连杆与车身系统模型中的车身、以及车桥悬架连接,则随着车身姿态的升高,车身与悬架连杆之间的夹角A将增大,车身姿态降低则夹角A将减小;如图2所示空气悬架动力学模型的示意图,可根据夹角A的大小对悬架姿态的高低进行检测判断。具体的,在通过车身与悬架连杆之间的角度A大小实现对当前悬架姿态的高低进行检测判断的过程中;当车身姿态升高时,则车身与悬架连杆之间的角度A将增大;当车身姿态降低时,则车身与悬架连杆之间的角度A将减小,以根据角度A的大小检测判断当前悬架姿态。
进一步地,根据实车空气悬架的控制原理,检测当前悬架姿态传感器的角度A与初始值的相对变化值是否超出阈值A0
若未超出,则执行步骤S103;
若超出,则调整空气弹簧的安装长度,以使悬架姿态升高或者降低,并重新带入模型进行静平衡分析,直至使姿态传感器角度A的相对变化值小于阈值A0
S103、根据悬架的轴荷G计算当前气囊达到静平衡所需的预载力F,并结合气囊的安装长度D和刚度数组K插值计算出气囊当前工作状态的刚度曲线,以仿真空气悬架刚度和姿态的动力学特性。
具体的,结合气囊的安装长度D、预载力F以及刚度数组K插值计算出气囊当前工作状态的刚度曲线值;
其中,在气囊的刚度曲线数组中,横坐标为气囊的长度变化X,纵坐标为气囊两端的载荷力Y,通过气囊的安装长度D和预载力F分别确定刚度曲线初始点的横坐标值和纵坐标值,刚度曲线的其它数值可使用Akima插值方法得到。
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插值计算出气囊当前工作状态的刚度特性曲线值。获取气囊的刚度曲线后,在Adams软件中可计算悬架在平跳及侧倾时的整体运动学及动力学刚度特性,从而实现了对空气悬架的动力学仿真。
综上,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当中的汽车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方法,一方面通过将气囊刚度记录为刚度数组K,根据空气悬架的姿态高度和预载荷通过插值得到空气弹簧的刚度曲线值,用较少的测量数据实现了空气弹簧的刚度变化的动力学特性的仿真,提高了仿真效率同时满足了分析精度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在模型利用车身与悬架连杆之间的夹角A大小实现对当前悬架姿态进行检测判断,实现悬架姿态反馈,在不同悬架载荷下,可根据悬架姿态控制要求,自动调节空气弹簧的工作高度,仿真模型与空气弹簧实际工作原理相符合,提升了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的准确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汽车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对空气弹簧采用额定空气容量的方法进行零件台架测试,测量气囊在不同压力下的力与位移的关系曲线,以获取气囊部件在不同气压下的气囊刚度数组K;
建立汽车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所述多体动力学模型包括车身系统模型以及空气弹簧部件模型,所述空气弹簧部件模型为自定义计算子模型,在仿真分析时,通过调整空气弹簧的安装长度以使空气悬架的姿态传感器角度A的相对变化值小于阈值A0,并获取满足整车姿态要求的空气悬架气囊安装长度D;
根据悬架的轴荷G计算当前气囊达到静平衡所需的预载力F,并结合气囊的安装长度D和刚度数组K插值计算出气囊当前工作状态的刚度曲线,以仿真空气悬架刚度和姿态的动力学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测量气囊在不同压力下的力与位移的关系曲线,以获取气囊部件在不同气压下的气囊刚度数组K的步骤包括:
以气囊的设计高度D0作为初始条件,调整气囊的初始空气压力,测量气囊在不同工作气压P下的位移X与载荷Y的对应值,得到刚度数组K:
Figure QLYQS_1
式中,X0为气囊设计高度值,Xi为气囊压缩时的高度值,Xj为气囊拉升时的高度值;Y10为空气压力为P1时且气囊在设计高度值时气囊两端的载荷值,Y1i空气压力为P1时气囊压缩时对应的载荷值,Y1j空气压力为P1时气囊拉升时对应的载荷值;同理,Y2i、Y20、Y2j分别为气囊在空气压力为P2时对应的载荷;Y3i、Y30、Y3j分别为气囊在空气压力为P3时对应的载荷;
其中,P1、P2、P3为以气囊的设计状态气压为测试中值,分别测量低压、中压、高压三种状态的气囊刚度所对应的压力。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悬架的轴荷G计算当前气囊达到静平衡所需的预载力F的步骤包括:
△D=KS﹒△F
式中,△D为空气弹簧两端长度变化量,△F为空气弹簧两端载荷变化量,KS为空气弹簧的实时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空气弹簧的安装长度以使空气悬架的姿态传感器角度A的相对变化值小于阈值A0的步骤包括:
在多体动力学模型中含有空气弹簧的悬架上设置悬架的姿态传感器,对整车模型进行静平衡仿真,检测悬架姿态传感器的角度A;
其中,检测悬架姿态传感器的角度A的方法包括:
姿态传感器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连杆与车身系统模型中的车身、以及车桥悬架连接,通过车身与悬架连杆之间的角度A大小实现对当前悬架姿态的高低进行检测判断;当车身姿态升高时,则车身与悬架连杆之间的角度A将增大;当车身姿态降低时,则车身与悬架连杆之间的角度A将减小,以根据角度A的大小检测判断当前悬架姿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空气弹簧的安装长度以使空气悬架的姿态传感器角度A的相对变化值小于阈值A0的步骤包括:
根据实车空气悬架的控制原理,检测当前悬架姿态传感器的角度A与初始值的相对变化值是否超出阈值A0
若超出,则调整空气弹簧的安装长度,以使悬架姿态升高或者降低,并重新带入模型进行静平衡分析,直至使姿态传感器角度A的相对变化值小于阈值A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悬架的轴荷G计算当前气囊达到静平衡所需的预载力F,结合气囊的安装长度D和刚度数组K插值计算出气囊当前工作状态的刚度曲线的步骤包括:
结合气囊的安装长度D、预载力F以及刚度数组K插值计算出气囊当前工作状态的刚度曲线值;
其中,在气囊的刚度曲线数组中,横坐标为气囊的长度变化X,纵坐标为气囊两端的载荷力Y,通过气囊的安装长度D和预载力F分别确定刚度曲线初始点的横坐标值和纵坐标值,刚度曲线的其它数值可使用Akima插值方法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满足整车姿态要求的空气悬架气囊安装长度D的步骤包括:
当空气悬架的姿态符合整车姿态控制要求时,气囊的安装长度D为空气弹簧的安装长度;
其中,满足整车姿态要求时的整车姿态为:前后车轮的上点与车身轮眉的垂直间隙符合设计预设值。
CN202310602445.6A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汽车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方法 Active CN1163619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02445.6A CN116361924B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汽车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02445.6A CN116361924B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汽车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61924A true CN116361924A (zh) 2023-06-30
CN116361924B CN116361924B (zh) 2023-10-20

Family

ID=86939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02445.6A Active CN116361924B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汽车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61924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58920A1 (en) * 2006-01-11 2007-07-12 Delaney Patrick M Pneumatic vehicle stabilization system
JP2013154834A (ja) * 2012-01-31 2013-08-15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サスペンション制御装置
CN105415999A (zh) * 2015-12-29 2016-03-23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气悬架动态参数测量方法
CN109703423A (zh) * 2019-01-07 2019-05-03 唐昕 基于电流变液的车辆座椅悬架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9747367A (zh) * 2019-01-16 2019-05-14 江苏科技大学 面向极限行驶工况的汽车空气悬架系统及控制方法
WO2019218097A1 (zh) * 2018-05-14 2019-11-21 Lu Shan 汽车爆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
CN110901329A (zh) * 2019-11-06 2020-03-24 江苏科技大学 用于急行工况下车辆的空气悬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032900A (zh) * 2021-03-11 2021-06-2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考虑高度阀充、放气的空气悬架动态特性仿真方法
CN113239450A (zh) * 2021-03-11 2021-08-1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区间分析的互联空气悬架多目标优化方法
CN115097801A (zh) * 2022-05-05 2022-09-23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悬架系统硬件在环台架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DE102021127655A1 (de) * 2021-10-25 2023-04-27 Zf Cv Systems Europe Bv Verfahren zur Ermittlung der Rad- oder Achslast eines luftgefederten Fahrzeugs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58920A1 (en) * 2006-01-11 2007-07-12 Delaney Patrick M Pneumatic vehicle stabilization system
JP2013154834A (ja) * 2012-01-31 2013-08-15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サスペンション制御装置
CN105415999A (zh) * 2015-12-29 2016-03-23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气悬架动态参数测量方法
WO2019218097A1 (zh) * 2018-05-14 2019-11-21 Lu Shan 汽车爆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
CN109703423A (zh) * 2019-01-07 2019-05-03 唐昕 基于电流变液的车辆座椅悬架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9747367A (zh) * 2019-01-16 2019-05-14 江苏科技大学 面向极限行驶工况的汽车空气悬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901329A (zh) * 2019-11-06 2020-03-24 江苏科技大学 用于急行工况下车辆的空气悬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032900A (zh) * 2021-03-11 2021-06-2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考虑高度阀充、放气的空气悬架动态特性仿真方法
CN113239450A (zh) * 2021-03-11 2021-08-1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区间分析的互联空气悬架多目标优化方法
DE102021127655A1 (de) * 2021-10-25 2023-04-27 Zf Cv Systems Europe Bv Verfahren zur Ermittlung der Rad- oder Achslast eines luftgefederten Fahrzeugs
CN115097801A (zh) * 2022-05-05 2022-09-23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悬架系统硬件在环台架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佟雪峰;陈克;王新芳;张中生;贺鹏;: "囊式空气弹簧力学特性分析与研究",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no. 05 *
李进超;胡浩炬;: "整车姿态仿真计算与影响因素分析", 机电工程技术, no. 01 *
高扬;方宗德;祝小元;卞翔;: "汽车囊式空气弹簧变刚度特性拟合分析", 机械科学与技术, no. 0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61924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oodarzi et al.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technology and design
US5369974A (en) Suspension tester and method
US959271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tive dynamic trimming of suspension damping including negative stiffness
JPH07100404B2 (ja) 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H04504701A (ja) 陸用車輌の懸架制御のための制御装置
US20100131154A1 (en) Estimation of wheel normal force and vehicle vertical acceleration
Kumar et al. Design of LQR controller for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Zhou et al. Dynamic modeling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air spring suspension
CN116361924B (zh) 一种汽车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方法
Darling et al.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prototype active anti-roll suspension system
US6789002B1 (en) Determination of vehicle payload condition
Kanchwala et al. Pitch reduction and traction enhancement of an EV by real-time brake biasing and in-wheel motor torque control
Rehnberg et al. Ride comfort simulation of a wheel loader with suspended axles
Sreedhar et al. A simplified model of air suspension for multi body simulation of the commercial passenger vehicle
Chen et al. Stiffness-damping matching method of an ECAS system based on LQG control
JP3475154B2 (ja)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113449378A (zh) 一种基于车辆悬架变形量的横向载荷转移率计算方法
Edara et al. Heavy vehicle suspension frame durability analysis using virtual proving ground
Galvagno et al. Experimental-Numerical Correlation of a Multi-Body Model for Comfort Analysis of a Heavy Truck
JP3475153B2 (ja) 状態観測装置
Goehring et al. Driving Performance of a Commercial Vehicle With Adaptive Suspensions
Obst et al. The investigations of suspension model and its experimental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air springs of truck trailer
Suh et al. A study on the handling performances of a large-sized bus with the change of rear suspension geometry
Ammon 28 Detailed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Vehicle Dynamics
Gonera Influence of the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Load on the Damping Coefficient of Shock Absorbers in Passenger Veh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