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60141A -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360141A CN116360141A CN202310309569.5A CN202310309569A CN116360141A CN 116360141 A CN116360141 A CN 116360141A CN 202310309569 A CN202310309569 A CN 202310309569A CN 116360141 A CN116360141 A CN 1163601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display module
- layer
- ink layer
- thickn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0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0
- 239000002346 layers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MCMNRKCIXSYSNV-UHFFFAOYSA-N ZrO2 Inorganic materials O=[Zr]=O MCMNRKCIXSYSNV-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RVTZCBVAJQQJTK-UHFFFAOYSA-N oxygen(2-);zirconium(4+) Chemical compound [O-2].[O-2].[Zr+4] RVTZCBVAJQQJTK-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23 c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3 Hooke's law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928 zirco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油墨层,显示面板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弯折部以及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能够通过弯折部弯折至第一部分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油墨层层叠设置于显示面板的一侧,且油墨层同时覆盖第一部分的至少部分结构以及弯折部的至少部分结构。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油墨层同时覆盖第一部分与弯折部的至少部分结构,使得油墨层能够对弯折部起到保护作用,以此能够取消在弯折部上设置BPL胶,从而简化制程,提供制备效果。同时油墨层可以通过微型喷头打印形成,相较于BPL胶,油墨层能够具有更高的制备精度,能够减少对显示模组的制程所产生不利影响,提高显示模组的制备良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显示装置也随之发展,人们对于显示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窄边框显示装置由于其具有较大屏占比,从而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现有的窄边框显示装置仍存在制备良率不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能够提高制备良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油墨层,显示面板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弯折部以及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能够通过弯折部弯折至第一部分厚度方向上的一侧。
油墨层层叠设置于显示面板的一侧,且油墨层同时覆盖第一部分的至少部分结构以及弯折部的至少部分结构。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初始基板,初始基板具有在第一方向上依次并排设置的第一区、第三区以及第二区;
在初始基板上对应于第一区以及第三区位置处形成油墨层;
在油墨层背离初始基板的一侧且对应于第一区位置处形成偏光层;
在初始基板背离油墨层的一侧,且在第一区处形成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在第一方向上且靠近第三区的一侧具有第一边缘,偏光层在第一方向上且靠近第三区的一侧具有第二边缘,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D,D满足:D≤0.3mm;
将驱动芯片焊接于初始基板的第二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通过将油墨层同时覆盖第一部分与弯折部的至少部分结构,使得油墨层能够对弯折部起到保护作用,以此能够取消在弯折部上设置BPL胶,从而简化制程,提供制备效果。同时油墨层可以通过微型喷头打印形成,相较于BPL胶,油墨层能够具有更高的制备精度,在确保对弯折部保护作用的同时,能够减少对显示模组的制程所产生不利影响,提高显示模组的制备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显示模组在展平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在展平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在弯折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在展平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在弯折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模组在弯折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模组在展平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区域Q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模组在展平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与光学功能层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模组与牺牲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模组在展平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模组在展平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模组在展平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模组在展平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模组中油墨层制备时油墨材料与弯折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模组在展平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模组中油墨层制备时油墨材料与弯折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模组在展平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模组在弯折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与油墨层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与油墨层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模组在展平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与油墨层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7a至图27e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的过程结构示意图;
图28是相关技术中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标记说明:
10、显示面板;11、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3、弯折部;
20、油墨层;21、第一油墨部;22、第二油墨部;221、第一分部;222、镂空部;223、凹槽结构;23、第三油墨部;
30、偏光层;
40、支撑层;41、第一支撑部;42、第二支撑部;
50、光学功能层;51、第一光学部;511、限位沟道;52、第二光学部;
60、牺牲部;61、牺牲沟道;
70、BPL胶;
10’、初始基板;11’、第一区;12’、第二区;13’、第三区;
IC、驱动芯片;
E1、第一边缘;E2、第二边缘;
M1、第一面;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厚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显示装置制备过程中,通常会将显示面板中的部分结构通过弯折等方式设置在显示装置背光侧,从而减少该部分结构对显示装置屏占比的占用,以实现窄边框效果。
在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会在显示面板中发生弯折的部分结构上设置BPL胶70(bending protection layer,保护胶),以此来降低弯折应力。但是申请人研究发现,BPL胶70的多少以及位置精度均会对封胶效果产生影响。例如,当BPL胶70较少时不能较好地起到保护作用,显示面板容易在弯折过程中产生裂纹,从而对显示装置的使用产生不利影响。当BPL胶70较多时,BPL胶70会出现爬上并覆盖其他膜层的风险,从而对后续制程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于上述问题,一方面,请参阅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0以及油墨层20,显示面板10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11、弯折部13以及第二部分12,第二部分12能够通过弯折部13弯折至第一部分11厚度方向Z上的一侧。
油墨层20层叠设置于显示面板10的一侧,且油墨层20同时覆盖第一部分11的至少部分结构以及弯折部13的至少部分结构。
显示面板10为显示模组中的最主要部分,显示面板10通常包括层叠设置的多种膜层,对于显示面板10内部的膜层结构,本申请实施不作限制。示例性地,显示面板10包括层叠设置的阵列层、发光层以及封装层等。
显示面板1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11、弯折部13以及第二部分12。显示模组至少包括展平状态以及弯折状态两种状态,图1为显示模组在展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显示模组在弯折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显示模组在由展平状态向弯折状态转换的过程中,显示面板10中的第二部分12通过弯折部13至第一部分11厚度方向Z上的一侧,即在弯折状态下,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在厚度方向Z上并排设置。
第一部分11上设置有为显示面板10提供显示效果的部分结构,在弯折状态下,第一部分11背离第二部分12的一侧为第一部分11的出光面,用于向使用者显示特定画面或视频等。
第二部分12通过弯折部13连接于第一部分11,示例性地,驱动芯片IC等控制元件可以设置在第二部分12上,驱动芯片IC包括多种类型,例如显示驱动芯片IC以及控制驱动芯片IC,显示驱动芯片IC用于存储图像数据,产生驱动电压,同时还能通过定制算法提升画质等功能。触控驱动芯片IC主要实现触控信号处理,是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的必要部件。当然,显示驱动芯片IC以及触控驱动芯片IC可以集成一体并同时设置在第二部分12上。
油墨层20层叠设置于显示面板10的一侧,即在展平状态下,油墨层20位于显示面板10在厚度方向Z上的一侧。油墨层20覆盖第一部分11的至少部分结构,即油墨层20可以仅覆盖第一部分11中的部分结构,或者油墨层20也可以覆盖第一部分11中的全部结构。同理油墨层20覆盖弯折部13的至少部分结构,即油墨层20可以仅覆盖弯折部13中的部分结构,或者油墨层20也可以覆盖弯折部13中的全部结构。
在相关技术中,油墨层20通常仅对应设置在第一部分11上,即弯折部13上通常不会设置有油墨层20。而本申请实施例将油墨层20从第一部分11延伸至弯折部13,使得油墨层20同时覆盖第一部分11与弯折部13的至少部分结构。在展开状态向弯折状态转换的过程中,位于弯折部13上的油墨层20能够对弯折部13起到保护作用。油墨层20的这种设计能够起到代替BPL胶,起到降低显示面板10出现裂纹风险的效果,从而能够取消在弯折部13上设置BPL胶。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油墨层20同时覆盖第一部分11与弯折部13的至少部分结构,使得油墨层20能够对弯折部13起到保护作用,以此能够取消在弯折部13上设置BPL胶,从而简化制程,提供制备效果。同时油墨层20可以通过微型喷头打印形成,相较于BPL胶,油墨层20能够具有更高的制备精度,在确保对弯折部13保护作用的同时,能够减少对显示模组的制程所产生不利影响,提高显示模组的制备良率。
此外,通常情况下,BPL胶的厚度同样会对弯折状态下显示模组的边框尺寸产生影响,使得边框尺寸增大。而本申请实施例在弯折部13对应位置处利用油墨层20代替BPL胶,其中油墨层20的厚度通常小于BPL胶的厚度,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弯折状态下显示模组的边框尺寸,以此提高显示效果。
具体地说,用于覆盖并保护弯折部13的结构,需要满足一定的模量要求,以满足弯折保护的需要。而BPL胶的自身模量可以满足弯折需要,因此在相关技术中会在弯折部13上设置BPL胶,从而能够在弯折过程中起到保护弯折部13的作用。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油墨层20自身的模量通常大于BPL胶,因此可以使用油墨层20来替代BPL胶,并且相较于BPL胶,油墨层20所需的厚度更小即可满足对弯折部13的保护作用,以此能够减少弯折状态下显示模组的边框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显示面板10的发光方式,本申请实施不作限制。示例性地,显示面板10可以通过驱动液晶偏转以实现显示效果,或者显示面板10可以通过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以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显示模组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部分11厚度方向Z一侧的偏光层30,偏光层30位于油墨层20背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
偏光层30用于控制特定方向振动的光线通过,以此降低反射光线对显示效果的影响,或者对于液晶显示面板10而言,可以控制显示面板10发出的光选择性地通过,以显示特定画面。
在展平状态下,偏光层30与油墨层20位于第一部分11的同一侧,在弯折状态下,偏光层30以及油墨层20中的部分结构位于第一部分11背离第二部分12的一侧。进一步地,偏光层30位于油墨层20背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并且两者均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部分11上。
在相关技术中,BPL胶与偏光层30至少部分同层设置,且两者相对位置邻接,偏光层30位于第一部分11上,BPL胶位于弯折部13上。在BPL胶制备过程中,通常通过胶阀喷嘴喷出BPL液滴,在靠近偏光层30的一侧,BPL液滴由于毛吸现象,会吸附在偏光层30中,并爬上偏光层30背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从而对偏光层30的使用效果产生影响,并且容易对后续制程产生不利影响。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先形成油墨层20,然后在油墨层20背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形成偏光层30。油墨层20中材料转移至偏光层30背离显示面板10一侧的概率较低,因此油墨层20的存在对偏光层30影响较小,并且也不会对后续制程产生不利影响,有助于提高显示模组的制备良品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显示模组还包括支撑层40,支撑层40包括第一支撑部41,第一支撑部41设置于第一部分11背离油墨层20的一侧。弯折部13位于第一部分11在第一方向X上的一侧,第一支撑部41在第一方向X上且靠近弯折部13的一侧具有第一边缘E1,偏光层30在第一方向X且靠近弯折部13的一侧具有第二边缘E2。其中,第一边缘E1与第二边缘E2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为D,D满足:D≤0.3mm。
在展平状态下,支撑层40与油墨层20分设在显示面板10的不同侧,支撑层40中的第一支撑部41设置在第一部分11,用于对第一部分11起到支撑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层40还可以包括有第二支撑部42,第二支撑部42设置在第二部分12,用于对第二部分12起到支撑作用。在弯折状态下,第一支撑部41与第二支撑部42同时位于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之间。
在展平状态下,第一部分11、弯折部13以及第二部分12在第一方向X上依次设置。第一支撑部41在第一方向X上具有两个相对的边缘,第一边缘E1为该两个边缘中相对靠近弯折部13的边缘。同理偏光层30在第一方向X上具有两个相对的边缘,第二边缘E2为该两个边缘中相对靠近弯折部13的边缘。
通常情况下,第一边缘E1通常与第一部分11和弯折部13的交界位置相对应,即在展平状态下,第一边缘E1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与第一部分11和弯折部13的交界处重叠或临近。
而在相关技术中,由于BPL胶的存在,第二边缘E2需要与第一部分11和弯折部13的交界位置存在一定间距,即第二边缘E2需要与第一边缘E1在第一方向X上存在一定的间隔,从而能够满足用于检测BPL胶的检测设备的检测需要。
具体地说,检测设备通常是通过测量光程差,从而实现厚度检测,并且检测入射光通常带有一定的角度。在相关技术中,BPL胶的制备位于偏光层30制备之后,并且BPL胶至少部分与偏光层30同层设置。结合上述内容,偏光层30的存在会遮挡部分检测光,因此设备检测能力的极限通常是第二边缘E2在0.3mm以外的地方。
进一步地,如果将第一边缘E1与第二边缘E2之间的距离压缩至0.3mm,则支撑层40中对应于弯折部13的开口会对检测出的BPL胶厚度尺寸产生影响,从而得出的BPL胶厚度尺寸并不准确,进而导致制备出的BPL胶厚度不均,厚度不均则会容易在弯折过程中出现裂纹,不利于显示模组的制备良品率。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油墨层20延伸至弯折部13,因此能够取消弯折部13上BPL胶的设置,而油墨层20的制备在偏光层30的制备之前,即使对油墨层20厚度进行检测,偏光层30也不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从而无需将第一边缘E1与第二边缘E2在第一方向X上设置较大间距,进而能够将第一边缘E1与第二边缘E2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D设置为不大于0.3mm。示例性地,D可以为0mm、0.1mm、0.15mm、0.2mm以及0.3mm中的一者。
进一步地,偏光层30通常覆盖并超出显示面板10中能够实现显示效果的区域设置,结合附图来看,图5中的标识K表示显示模组在弯折状态下边框区的相对位置,边框区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会包含第一边缘E1与第二边缘E2在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此时若第一边缘E1与第二边缘E2在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过大,则会导致边框区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过大,使得显示模组的屏占比降低,不利于最终显示效果。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边缘E1与第二边缘E2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D设置为不大于3μm,从而能够使最终显示模组成品能够具有较大屏占比,以提高显示效果,满足窄边框的需要。
此外,从图5中可以看出,由于显示模组处于弯折状态,因此油墨层20自身的厚度同样会对边框区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由于油墨层20的厚度通常小于BPL胶的厚度,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边框区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满足窄边框需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第一边缘E1与第二边缘E2在厚度方向Z上的投影重叠,即第一边缘E1与第二边缘E2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D等于0。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最终显示模组成品中的屏占比,从而提高显示效果,满足窄边框的需要。
需要说明的是,偏光层30内的材料通常为硬性材料,若偏光层30所处膜层位置相对崎岖不平,则容易导致偏光层30出现裂纹。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油墨层20需要从第一部分11延伸至弯折部13,因此油墨层20延伸路径能够对应覆盖偏光层30所在的绝大部分区域,从而确保偏光层30所处膜层结构相对平坦,有助于提高偏光层30的制备良率,提高第一边缘E1相对位置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显示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显示面板10与油墨层20之间的光学功能层50,油墨层20的折射率高于光学功能层50的折射率。其中光学功能层50覆盖第一部分11的至少部分结构,并在厚度方向Z上,光学功能层50的投影与弯折部13的投影之间不存在交叠区域。
光学功能层50可以仅对应于第一部分11设置,即光学功能层50在厚度方向Z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部分11在厚度方向Z上的投影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光学功能层50仅对应第一部分11设置时,光学功能层50在厚度方向Z上的投影可以与弯折部13在厚度方向Z上的投影抵接,或者光学功能层50在厚度方向Z上的投影也可以与弯折部13在厚度方向Z上的投影相互间隔,本申请实施例对不作限制。
光学功能层50与油墨层20均能够调节显示面板10所发出的光线,以提高显示效果。光学功能层50与油墨层20的折射率并不相同,油墨层20为高折射率层,光学功能层50为低折射率层。其中,光学功能层50与油墨层20可以彼此贴合设置,即两者之间不存在其他膜层;或者光学功能层50与油墨层20之间也可以间隔设置,即两者之间存在其他膜层。为了方便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后续以光学功能层50与油墨层20彼此贴合设置为例进行说明。
在厚度方向Z上,光学功能层50的投影与弯折部13的投影不存在交叠区域,即光学功能层50不设置与弯折部13上,光学功能层50可以仅设置在第一部分11上,或者光学功能层50也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部分11以及第二部分12上。
由于光学功能层50内的低折射率材料与油墨层20内的高折射率材料的模量存在区别,如果在弯折部13上同时设置有光学功能层50以及油墨层20的话会导致弯折性能存在差异或不匹配等问题,从而无法很好地对弯折部13起到保护以及缓解弯折应力的作用,容易出现相邻膜层分离等问题。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弯折部13上仅设置有油墨层20的部分结构,但未设置有光学功能层50,即仅通过油墨层20对弯折部13起到保护作用。这样能够降低由于不同折射率材料所导致的模量差异,以此提高对弯折部13的保护效果,提高显示模组的制备良品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油墨层20可以作为MLP(Micro Lens Panel)技术中的高折射率层,用于提高显示效果。具体地说,请参阅图8,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部分11上同时设置光学功能层50中的低折射率材料以及油墨层20中的高折射率材料,使第一部分11所发出的光线直接在光学功能层50以及油墨层20的交界面处发生折射以及反射,从而调整光线的传播路径,实现光线的聚焦,以此提高显示亮度以及显示效果。
此外,油墨层20中的高折材料与光学功能层50内的低折材料可以形成视效对比,从而能够在弯折部13边缘附近,可以清晰看出光学功能层50中部分结构的边缘位置,有利于降低制备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和图10,油墨层20延伸至第二部分12,光学功能层50包括设置在第二部分12的第一光学部51,第一光学部51背离第二部分12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限位沟道511,油墨层20截止于限位沟道511。
油墨层20从第一部分11途径弯折部13延伸至第二部分12,即在展平状态下,油墨层20在第一方向X上完全覆盖弯折部13设置。光学功能层50同时覆盖第一部分11以及第二部分12的至少部分结构,光学功能层50包括位于第二部分12上的第一光学部51,以及位于第一部分11上的第二光学部52。在展平状态下,第一光学部51与第二光学部52间隔设置,且两者在第一方向X上的最小距离不小于弯折部13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在第一光学部51背离第二部分12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沟道511,限位沟道511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示例性地,第一方向X垂直于第二方向Y。限位沟道511用于限制油墨层20在第一方向X上的边缘位置,具体地说,由于光学功能层50位于油墨层20与显示面板10之间,因此在制备时,先制备形成光学功能层50,然后在对油墨层20进行制备。
用于形成油墨层20的油墨材料通常具有流动性,在油墨层20制备过程中,油墨材料会进行流动,此时由于限位沟道511的存在,限位沟道511可以阻止油墨材料继续沿第一方向X向远离第一部分11的一侧流动,从而使得油墨层20能够截止于限位沟道511中。降低油墨层20延伸至第二部分12中驱动芯片IC位置处的风险,提高显示模组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1,在制备过程中,可以在显示模组外侧额外设置有牺牲部60,牺牲部60可以连接于第一光学部51在第二方向Y上的至少一侧,牺牲部60上设置有牺牲沟道61,牺牲沟道6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部分牺牲沟道61可以与限位沟道511相连通,或者任意牺牲沟道61均与限位沟道511相隔开。在油墨层20制备过程中,部分油墨材料可以流入至限位沟道511以及牺牲沟道61中,以起到对油墨层20的限位作用。同时当油墨层20制备完成后,可以将牺牲部60以及牺牲部60上的牺牲沟道61与显示模组切割分离,以将多余的油墨材料从显示模组中转移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弯折部13沿第一方向X位于第一部分11的一侧,光学功能层50包括设置在第二部分12上的第一光学部51,在第一方向X上,油墨层20截止于第一光学部51靠近弯折部13的一端。
光学功能层50同时包括位于第二部分12上的第一光学部51以及位于第一部分11上的第二光学部52,第一光学部51与第二光学部52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在此基础上,第一光学部51在第一方向X靠近弯折部13的一端,即为第一光学部51朝向第二光学部52的边缘。
油墨层20截止于第一光学部51靠近弯折部13的一端,换言之,油墨层20的终止位置即为第一光学部51的起始位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光学部51与第二光学部52间隔设置,从而能够利用第一光学部51朝向第二光学部52的边缘对油墨层20起到限位作用,以此降低油墨材料与第二部分12上的驱动芯片IC等元件发生接触的概率,提高显示模组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油墨层20包括设置在第一部分11上的第一油墨部21,以及设置在弯折部13上的第二油墨部22,第二油墨部22的平均厚度小于第一油墨部21的平均厚度。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厚度指的是:在展平状态下在厚度方向Z上的尺寸。
第一油墨部21设置在第一部分11上,第一油墨部21中不同位置处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第一油墨部21的平均厚度可以为在展平状态下,第一油墨部21的总体积除以第一油墨部21在厚度方向Z上的投影面积。第二油墨部22设置在弯折部13上,第二油墨部22中不同位置处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第二油墨部22的平均厚度可以为在展平状态下,第二油墨部22的总体积除以第二油墨部22在厚度方向Z上的投影面积。
通常情况下,厚度越厚,其结构强度越高,弯折时所需提供的应力越大。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二油墨部22的平均厚度适度减小,使其小于第一油墨部21的平均厚度,从而在显示模组由展平状态向弯折状态转换的过程中,能够适度减少弯折应力,从而降低显示模组的弯折难度。同时由于第二油墨部22的存在,能够在弯折过程中对弯折部13起到保护作用,以此降低弯折部13出现裂纹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油墨层20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部分12上的第三油墨部23,第二油墨部22的平均厚度小于第三油墨部23的平均厚度,以降低显示模组的弯折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和图15,在由第一部分11指向第二部分12的方向上,第二油墨部22的厚度先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然后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第二油墨部22的厚度变化趋势,指的是在显示模组展平状态下,第二油墨部22在第一方向X上不同位置处的厚度变化趋势。第二油墨部22中不同位置处的厚度不完全相同,第二油墨部22在靠近第一部分11以及靠近第二部分12位置处的厚度,大于第二油墨部22在第一方向X中央位置处的厚度。
第二油墨部22的厚度可以呈梯度变化,即在由第一部分11指向第二部分12的方向上,第二油墨部22背离弯折部13的表面可以呈阶梯状结构;或者第二油墨部22的厚度也可以呈线性变化,即在由第一部分11指向第二部分12的方向上,第二油墨层20背离弯折部13的表面可以为两条相交的平面结构,或者第二油墨层20的厚度也可以呈指数变化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显示模组在由展平状态向弯折状态转换的过程中,弯折部13以及第二油墨部22在第一方向X上的中央位置通常为弯折起点,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第二油墨部22设置为在第一方向X上的两侧厚,中央薄,从而使得弯折起始点更容易弯折,从而降低弯折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形成油墨层20的油墨材料通常具有流动性,因此在形成油墨层20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微型喷头打印的方式将油墨材料滴落在特定位置,以调节油墨层20在不同位置处的厚度。具体地说,结合图16来说,当制备第二油墨部22时,可以通过微型喷头控制油墨材料在第一方向X上的滴落行数,使得对应于弯折部13在第一方向X边缘位置附近相对于发生弯折时的起始位置能够滴落更多行的油墨材料,然后油墨材料流动彼此融合,最终使得形成的第二油墨部22在第一方向X中央位置处的厚度最小,且在靠近两侧边缘位置的厚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此外,在相关技术中,用于保护弯折部13的BPL胶其不同位置处的厚度差异通常较大,因此在弯折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纹等问题。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虽然第二油墨部22在不同位置处的厚度大小并不相同,但是由于油墨层20本身厚度较小,因此第二油墨部22不同位置处的厚度差通常也较小,进而第二油墨部22因厚度不均而产生弯折裂纹的风险也较小,从而能够确保第二油墨部22对弯折部13的保护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第二油墨部22包括背离弯折部13的第一面M1,第一面M1呈弧状结构,并向靠近弯折部13的方向凸出。
第一面M1为第二油墨部22背离弯折部13的表面,在展平状态下,第一面M1与弯折部13在厚度方向Z上的距离决定了第二油墨部22的平均厚度。第一面M1呈弧状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弧状结构指的是在展平状态下,第一面M1的截面形状呈弧状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弧状结构向靠近弯折部13的方向突出,即第一面M1的中间位置低,两侧位置高,进一步地,第二油墨部22在第一方向X的中央位置处的厚度薄,其两侧位置附近的厚度大。这种设计使得弯折起始点更容易弯折,从而降低弯折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油墨层20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部分12上的第三油墨部23,第二油墨部22连接于第一油墨部21处的厚度,与第二油墨部22连接于第三油墨部23处的厚度相同。
在展平状态下,第一油墨部21、第二油墨部22以及第三油墨部23在第一方向X上依次连接。由前述内容可知,在由第一部分11指向第二部分12的方向上,第二油墨部22的厚度先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然后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二油墨部22连接于第一油墨部21的厚度,设置为与第二油墨部22连接于第三油墨部23处的厚度相同,从而尽可能使得第二油墨部22中厚度最小的位置处于第二油墨部22中央位置,从而进一步降低弯折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显示模组中,第一油墨部21与第二油墨部22连接位置处通常不会起到显示功能,该位置处即使膜层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也不会影响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因此第一油墨部21与第二油墨部22无需平稳过渡,即第二油墨部22中连接于第一油墨部21处的厚度,可以与第一油墨部21中连接于第二油墨部22处的厚度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同理第一油墨部21与第三油墨部23无需平稳过渡,即第二油墨部22中连接于第三油墨部23处的厚度,可以与第三油墨部23中连接于第二油墨部22处的厚度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7,在由第一部分11指向第二部分12的方向上,第二油墨部22的厚度先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然后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第二油墨部22的厚度变化趋势,指的是在显示模组展平状态下,第二油墨部22在第一方向X上不同位置处的厚度变化趋势。第二油墨部22中不同位置处的厚度不完全相同,第二油墨部22在靠近第一部分11以及靠近第二部分12位置处的厚度,小于第二油墨部22在第一方向X中央位置处的厚度。
第二油墨部22的厚度可以呈梯度变化,即在由第一部分11指向第二部分12的方向上,第二油墨部22背离弯折部13的表面可以呈阶梯状结构;或者第二油墨部22的厚度也可以呈线性变化,即在由第一部分11指向第二部分12的方向上,第二油墨层20背离弯折部13的表面可以为两条相交的平面结构,或者第二油墨层20的厚度也可以呈指数变化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第二油墨部22设置为在第一方向X上的中央厚,两侧薄,从而使得在显示模组弯折状态下,显示模组的横压提升。具体地说,在显示模组弯折后,需要对显示模组进行强度测试,例如会将测试压头抵接在弯折部13与第一部分11交界位置附近,并通过测试压头向显示模组提供平行于厚度方向Z上的测试压力,当测试压力大于特定值时,显示模组会发生相对形变,此时测试压头会在第一方向X上产生位移。其中,横压指的是当测试压头在第一方向X产生位移时的对应压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油墨部22中间厚两侧薄的设计,能够使第二油墨部22中央位置处更难发生变形,从而能够提高显示模组在弯折状态下的横压,即提高显示模组在使用过程中的抗冲击能力,提高显示模组的使用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形成油墨层20的油墨材料通常具有流动性,因此在形成油墨层20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微型喷头打印的方式将油墨材料滴落在特定位置,以调节油墨层20在不同位置处的厚度。具体地说,结合图18来说,当制备第二油墨部22时,可以通过微型喷头控制油墨材料在第一方向X上的滴落行数,使得对应于弯折部13在发生弯折时的起始位置附近相对于在第一方向X两侧边缘附近能够滴落更多行的油墨材料,然后油墨材料流动彼此融合,最终使得形成的第二油墨部22在第一方向X中央位置处的厚度最大,且在靠近两侧边缘位置的厚度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第二油墨部22包括背离弯折部13的第一面M1,第一面M1呈弧状结构,并向远离弯折部13的方向凸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弧状结构向远离弯折部13的方向突出,即第一面M1的中间位置高,两侧位置低,进一步地,第二油墨部22在第一方向X的中央位置处的厚度大,其两侧位置附近的厚度薄。这种设计能够进一步提升显示模组在弯折状态下的横压,以提高显示模组的使用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或图17所示,第二油墨部22的最小厚度为H1,最大厚度为H2,H1和H2满足:H2≥H1+5μm。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油墨部22中不同位置处的厚度可以不同。当第二油墨部22在第一方向X上不同位置处的厚度呈中间薄两边厚时,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控制第二油墨部22中不同位置处的最大厚度差不小于5μm,使得第二油墨部22在第一方向X中央位置处的厚度尽可能薄,从而进一步降低显示模组的弯折难度。
当第二油墨部22在第一方向X上不同位置处的厚度呈中间厚两边薄时,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控制第二油墨部22中不同位置处的最大厚度差不小于5μm,使得第二油墨部22在第一方向X中央位置处的厚度尽可能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弯折状态下显示模组所能承受的横压大小,以此进一步提高显示模组的使用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油墨部22的最大厚度为H2可以小于第一油墨部21的平均厚度,或者第二油墨部22的最大厚度为H2也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一油墨部21的平均厚度,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只要满足第二油墨部22的平均厚度小于第一油墨部21的平均厚度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9至图21,弯折部13沿第一方向X位于第一部分11的一侧,油墨层20包括设置在弯折部13上的第二油墨部22,第二油墨部22包括多个第一分部221,多个第一分部221在第一方向X上彼此间隔设置。
在展平状态下,多个第一分部221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其中各第一分段的尺寸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并且不同相邻第一分部221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隔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多个第一分部221彼此间隔设置,因此相邻第一分部221之间可以形成间隙空间,间隙空间对应位置处显示模组的厚度尺寸通常较小,因此间隙空间的存在能够降低显示模组的弯折难度,从而有利于显示模组从展平状态快速转换为弯折状态,提高显示模组的制备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第二油墨部22对弯折部13的保护效果,需要确保多个第一分部221的间隔距离相对较小。示例性地,相邻第一分部221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5μm,以此能够在满足对弯折部13保护效果的同时,实现显示模组的快速弯折。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2,第二油墨部22设置有镂空部222,镂空部222贯穿第二油墨部22设置。
在展平状态下,镂空部222可以沿厚度方向贯穿第二油墨部22,或者镂空部222也可以沿与厚度方向相交的其他方向贯穿第二油墨部22。示例性地,在展平状态下,第二油墨部22在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呈网状结构,网状结构中的网格即对应于镂空部222的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模组在镂空部222对应位置处的厚度尺寸通常较小,因此镂空部222的存在能够降低显示模组的弯折难度,从而有利于显示模组从展平状态快速转换为弯折状态,提高显示模组的制备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3和图24,油墨层20包括设置在弯折部13上的第二油墨部22,第二油墨部22包括背离弯折部13一侧的第一面M1,第一面M1中的部分结构向内凹陷形成凹槽结构223。
凹槽结构223由第一面M1向靠近弯折部13的方向凹陷形成,在展平状态下,凹槽结构223可以沿厚度方向Z凹陷,也可以沿与厚度方向Z相交的其他方向凹陷。对于凹槽结构223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示例性地,凹槽结构223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由于凹槽结构223的存在,导致第二油墨部22中部分结构的厚度较小,从而降低显示模组的弯折难度。同时由于凹槽结构223与弯折部13之间同样存在有第二油墨部22中的部分结构,该部分结构同样可以起到保护弯折部13的作用,降低弯折部13出现裂纹的风险。
此外,在弯折过程中,由于油墨层20厚度因素的影响,第二油墨部22朝向弯折部13一侧的弯折半径与第二油墨部22背离弯折部13一侧的弯折半径并不相同。在此情况下,若第一面M1为连续平面结构,则容易在弯折过程中,使得第二油墨部22内部产生弯折应力,弯折应力的存在可能会影响第二油墨部22的结构稳定性,从而出现破损等风险。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凹槽结构223设置在第一面M1上,在弯折过程中,凹槽结构223的存在能够将第二油墨部22因变形产生的应力进行释放,从而提高第二油墨部22的结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展开状态下,对于凹槽结构223在厚度方向Z上的凹陷深度,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示例性地,凹槽结构223在厚度方向Z上的凹陷深度可以为第二油墨部22平均厚度的1/2或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油墨层20的透过率不小于90%。
由前述内容可知,油墨层20中的部分结构设置在第一部分11上,第一部分11上设置有为显示面板10提供显示效果的部分结构。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显示模组的最大亮度,需要提高显示模组的出光率。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对油墨层20的材料进行限制,使得油墨层20的透过率不小于90%,从而能够提高显示模组的出光率,以提高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油墨层20的固化率不小于90%。
油墨材料需要经过合适的条件固化后才能形成油墨层20,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油墨层20的固化方法不作限制,示例性地,可以采用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对油墨层20进行固化。
受到固化条件不合适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油墨层20的固化通常并不充分,从而影响油墨层20结构稳定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将油墨层20的固化率设置为不小于90%,确保制备完成后的油墨层20的形状保持良好,同时确保油墨层20能够满足弯折需要。
在一些实施例中,油墨层20包括二氧化锆。
二氧化锆简称氧化锆,其化学式为ZrO2,通过在油墨层20内设置二氧化锆,能够提高油墨层20的折射率,从而能够改变出光方向,以此提高显示亮度,降低显示模组的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油墨层20的厚度为W,W满足:5μm≤W≤30μm。
对于油墨层20不同位置处,其厚度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而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5μm≤W≤30μm指的是:对于油墨层20任一位置处的厚度尺寸均满足上述公式。即油墨层20中厚度最薄位置处的厚度需要不小于5μm,油墨层20中厚度最大位置处的厚度需要不大于30μm。
若油墨层20的厚度W过小,则在弯折过程中,油墨层20很难很好地对弯折部13起到保护作用,容易导致弯折部13出现裂纹等问题,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将厚度W设置为不小于5μm,从而确保位于弯折部13上的油墨层20能够更好地对弯折部13起到保护作用。
若油墨层20的厚度W过大,则油墨层20的存在会导致最终成品的显示模组的整体厚度增大,这样不利于使用体验,无法满足轻薄化需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将厚度W设置为不大于30μm,从而尽可能减少最终显示模组的整体厚度,满足轻薄化需要。
此外,在相关技术中,用于覆盖弯折部13的BPL胶的厚度通常为90±20μm或70±20μm。而本申请实施例将油墨层20的厚度W设置为不大于30μm,即相较于BPL胶,油墨层20的厚度更小,从而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弯折状态下显示模组的边框尺寸,以此提高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油墨层20的弹性模量为E,E满足:0.1GPa≤E≤10GPa。示例性地,E为0.1GPa、0.5GPa、1GPa、3GPa、5GPa以及10GPa中的一者。
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弹性模量指的是: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和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即符合胡克定律),其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
若油墨层20的弹性模量E过小,则在展平状态向弯折状态转换的过程中,油墨层20会产生较大的形变,从而容易相对显示面板10产生较大的偏移量,影响显示模组的制备良品率。同时由于油墨层20的厚度通常小于BPL胶的厚度,需要确保油墨层20具有较大的弹性模量,以满足其强度要求。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将油墨层20的弹性模量E设置为不小于0.1GPa,确保弯折过程中,油墨层20与显示面板10之间相对位置的可靠性,以及满足油墨层20的强度需要。
若油墨层20的弹性模量E过大,则在展平状态向弯折状态转换的过程中,油墨层20容易相对弯折部13分离。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将油墨层20的弹性模量E设置为不大于10GPa,降低油墨层20与弯折部13之间出现分离现象的概率,提高产品良品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油墨层20的粘度为μ,μ满足:10cp≤μ≤25cp。示例性地,油墨层20的粘度μ为10cp、15cp、20cp以及25cp中的一者。
若油墨层20的粘度μ过小,则容易导致油墨层20与相邻膜层之间发生分离,从而出现显示异常等问题,不利于显示模组的长期使用。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将油墨层20的粘度μ设置为不小于10cp,使得油墨层20能够与相邻膜层之间粘接紧密,以提高显示模组的使用可靠性。
在展平状态向弯折状态转换的过程中,由于膜层位置的不同,不同膜层所产生的形变量也不尽相同。此时若油墨层20的粘度μ过大,则在弯折过程中,容易导致油墨层20拉动相邻膜层出现过度变形,导致相邻膜层出现结构异常的问题。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将油墨层20的粘度μ设置为不大于25cp,从而能够降低显示模组在弯折过程中出现异常的风险。
第二方面,请参阅图2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电脑屏幕以及车载显示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显示模组指的是:在弯折状态下的显示模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的有益效果。对于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具体请参照前述对显示模组有益效果的描述。
第三方面,请参阅图26和图2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
S100:提供初始基板。
请参阅图27a,在步骤S100中,初始基板10’具有在第一方向X上依次并排设置的第一区11’、第三区13’以及第二区12’。初始基板10’对应于展平状态下的显示面板,初始基板10’的第一区11’即为显示面板中的第一部分,初始基板10’的第二区12’即为显示面板中的第二部分,初始基板10’中的第三区13’即为显示面板中的弯折部。
S110:在初始基板上对应于第一区以及第三区位置处形成油墨层。
请参阅图27b,在步骤S110中,油墨层20同时形成在第一区11’以及第三区13’上,对于油墨层20的形成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示例性地,油墨层20可以通过微型喷头打印形成,这样可以使油墨层20具有更高的制备精度。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一区11’以及第三区13’上的油墨层20厚度进行适度调节,从而满足显示模组的弯折及保护需要。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在第一区11’以及第三区13’位置处形成油墨层20外,同样还可以在第二区12’位置处形成油墨层20,即油墨层20从第一区11’经过第三区13’延伸至第二区12’位置处。
S120:在油墨层背离初始基板的一侧且对应于第一区位置处形成偏光层。
请参阅图27c,在步骤S120中,偏光层30形成在油墨层20后,油墨层20中材料转移至偏光层30背离显示面板10一侧的概率较低,因此油墨层20的存在对偏光层30影响较小,并且也不会对后续制程产生不利影响,有助于提高显示模组的制备良品率
此外,油墨层20的存在能够确保偏光层30所在膜层结构相对平坦,从而能够降低偏光层30出现裂纹的风险,提高偏光层30的制备良率。
S130:在初始基板背离油墨层的一侧,且在第一区处形成第一支撑部。
请参阅图27d,在步骤S130中,偏光层30与第一支撑部41分别形成在初始基板10’的两侧,第一支撑部41在第一方向X上且靠近第三区13’的一侧具有第一边缘E1,偏光层30在第一方向X上且靠近第三区13’的一侧具有第二边缘E2,第一边缘E1与第二边缘E2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为D,D满足:D≤0.3mm。
请结合图26以及图28来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油墨层20延伸至第三区13’,因此相对于相关技术,能够在不增加额外工序的前提下,取消在第三区13’上设置BPL胶,简化制备工序,并且可以节省BPL胶制备完成后的等待时间,通常情况下BPL胶制备完成后需要等待七天作用才能进行下一工序,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显示模组的制备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由于取消了BPL胶的制程,无需为满足BPL胶的检测精度,将第一边缘E1与第二边缘E2在第一方向X上设置较大间距,因此能够将第一边缘E1与第二边缘E2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D减少,使其不大于3μm,有助于实现窄边框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步骤S130而言,其可以在步骤S120之后,也可以在步骤S120之前,或者在步骤S110之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S140:将驱动芯片焊接于初始基板的第二区。
请参阅图27e,在步骤S140中,驱动芯片IC的安装位于偏光片制备过程之后,即步骤S140位于步骤S120之后,并且在这两个步骤之间无需进行BPL胶的制备,以此能够减少制备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仅描述了显示模组的部分制备过程,在相邻步骤之间还可以存在其他步骤,并且在步骤S140之后还可以包括其他步骤,例如封装切割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均不作限制。
虽然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所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其他连接方式的替换等,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弯折部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能够通过所述弯折部弯折至所述第一部分厚度方向上的一侧;
油墨层,层叠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一侧,且所述油墨层同时覆盖所述第一部分的至少部分结构以及所述弯折部的至少部分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厚度方向一侧的偏光层,所述偏光层位于所述油墨层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背离所述油墨层的一侧;
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且靠近所述弯折部的一侧具有第一边缘,所述偏光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且靠近所述弯折部的一侧具有第二边缘,
其中,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D,D满足:D≤0.3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投影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油墨层之间的光学功能层,所述油墨层的折射率高于所述光学功能层的折射率;
其中,所述光学功能层覆盖所述第一部分的至少部分结,并在所述厚度方向上,所述光学功能层的投影与所述弯折部的投影之间不存在交叠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延伸至所述第二部分;
所述光学功能层包括设置在第二部分的第一光学部,所述第一光学部背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限位沟道,所述油墨层截止于所述限位沟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
所述光学功能层包括设置在第二部分上的第一光学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油墨层截止于所述第一光学部靠近所述弯折部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上的第一油墨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弯折部上的第二油墨部,所述第二油墨部的平均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油墨部的平均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第一部分指向所述第二部分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油墨部的厚度先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然后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墨部包括背离所述弯折部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面呈弧状结构,并向靠近所述弯折部的方向凸出。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上的第三油墨部;
所述第二油墨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油墨部处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油墨部连接于所述第三油墨部处的厚度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部分指向所述第二部分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油墨部的厚度先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然后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墨部包括背离所述弯折部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面呈弧状结构,并向远离所述弯折部的方向凸出。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墨部的最小厚度为H1,最大厚度为H2,H1和H2满足:H2≥H1+5μm。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所述油墨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弯折部上的第二油墨部,所述第二油墨部包括多个第一分部,多个所述第一分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设置;或者,
所述第二油墨部设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贯穿所述第二油墨部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弯折部上的第二油墨部,所述第二油墨部包括背离所述弯折部的一侧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面中的部分结构向内凹陷形成凹槽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的透过率不小于90%。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的固化率不小于90%。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包括二氧化锆。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的厚度为W,W满足:5μm≤W≤30μm。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的弹性模量为E,E满足:0.1GPa≤E≤10GPa。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的粘度为μ,μ满足:10cp≤μ≤25cp。
2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2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24.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初始基板,所述初始基板具有在第一方向上依次并排设置的第一区、第三区以及第二区;
在所述初始基板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区以及所述第三区位置处形成油墨层;
在所述油墨层背离所述初始基板的一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一区位置处形成偏光层;
在所述初始基板背离所述油墨层的一侧,且在所述第一区处形成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且靠近所述第三区的一侧具有第一边缘,所述偏光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且靠近所述第三区的一侧具有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D,D满足:D≤0.3mm;
将驱动芯片焊接于所述初始基板的第二区。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309569.5A CN116360141A (zh) | 2023-03-27 | 2023-03-27 |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
US18/340,896 US20230333602A1 (en) | 2023-03-27 | 2023-06-26 | Display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display modul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309569.5A CN116360141A (zh) | 2023-03-27 | 2023-03-27 |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360141A true CN116360141A (zh) | 2023-06-30 |
Family
ID=86917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309569.5A Pending CN116360141A (zh) | 2023-03-27 | 2023-03-27 |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333602A1 (zh) |
CN (1) | CN116360141A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142222A1 (en) * | 2008-12-04 | 2010-06-10 | World Properties, Inc. | Light guide with refractive layer |
CN111740030A (zh) * | 2020-06-30 | 2020-10-02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
JP7100331B1 (ja) * | 2022-02-12 | 2022-07-13 |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大学 | 折り構造 |
CN114822285A (zh) * | 2022-03-31 | 2022-07-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5050793A (zh) * | 2022-06-14 | 2022-09-1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115101574A (zh) * | 2022-07-20 | 2022-09-2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5188908A (zh) * | 2022-06-27 | 2022-10-14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5331548A (zh) * | 2022-07-21 | 2022-11-11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5472092A (zh) * | 2022-09-21 | 2022-12-13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2023
- 2023-03-27 CN CN202310309569.5A patent/CN116360141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6-26 US US18/340,896 patent/US20230333602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142222A1 (en) * | 2008-12-04 | 2010-06-10 | World Properties, Inc. | Light guide with refractive layer |
CN111740030A (zh) * | 2020-06-30 | 2020-10-02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
JP7100331B1 (ja) * | 2022-02-12 | 2022-07-13 |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大学 | 折り構造 |
CN114822285A (zh) * | 2022-03-31 | 2022-07-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5050793A (zh) * | 2022-06-14 | 2022-09-1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115188908A (zh) * | 2022-06-27 | 2022-10-14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5101574A (zh) * | 2022-07-20 | 2022-09-2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5331548A (zh) * | 2022-07-21 | 2022-11-11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5472092A (zh) * | 2022-09-21 | 2022-12-13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333602A1 (en) | 2023-10-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795201B2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04321693B (zh) | 具有宽带防反射膜的显示器 | |
WO2018153079A1 (zh) | 移动终端触控显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移动终端 | |
EP2246730B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10820417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20110304572A1 (en) | Touch-sensitive display device | |
US8559111B2 (en) | Interference filter having adhesive and warp reduction grooves | |
JP5202987B2 (ja) |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
KR20100112409A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JP5657906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 |
CN111029393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 |
CN113053236B (zh) | 电子设备、显示模组及盖板 | |
US20150124182A1 (en) |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the touch panel | |
TW201940937A (zh) | 軟性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電子設備 | |
KR20040047696A (ko) | 발광관 어레이형 표시 장치 | |
CN116360141A (zh) |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 |
CN114927063A (zh) | 折叠显示装置 | |
US11917890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KR20100112413A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US20070177403A1 (en) | Prism of backlight module and structure thereof | |
US11703981B2 (en) | Touch display panel | |
TWI805225B (zh) | 顯示裝置 | |
WO2023225965A1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US20240074062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US11751342B2 (en) | Display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