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50255A - 一种ct检查用身姿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ct检查用身姿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50255A
CN116350255A CN202310150703.1A CN202310150703A CN116350255A CN 116350255 A CN116350255 A CN 116350255A CN 202310150703 A CN202310150703 A CN 202310150703A CN 116350255 A CN116350255 A CN 1163502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adjacent
plates
rotating
fram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507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1015070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502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50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02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4Positioning of patients; Tiltable beds or the like
    • A61B6/0487Motor-assisted positio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3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2Trans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4Positioning of patients; Tiltable beds or the like
    • A61B6/0407Supports, e.g. tables or beds, for the body or parts of the bod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CT检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T检查用身姿调整装置,包括主板,所述主板顶面设置有驱动机构,且主板下方设置有抓取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上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滑轨,两个所述滑轨顶面分别固定连接于主板底面两端,且两个滑轨长侧边与主板两端平行,两个所述滑轨之间滑动连接有两个滑框,且两个滑框长侧边与主板长侧边平行,所述主板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杆。本发明中,通过将主板放置到病人上方,而后启动驱动机构带动抓取机构将病人铲入到抓取机构内部,而后依靠驱动机构调节推动机构,使推动机构调节病人身体各部分的位置,从而可针对病人各部位进行针对性调节,从而便于使用人员调节病人体位。

Description

一种CT检查用身姿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T检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T检查用身姿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CT检查是现代一种较先进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CT检查一般包括平扫CT、增强CT扫描和脑池造影CT,通过利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而后经过转化,输入计算机处理得到成像,一般CT扫描都是通过CT扫描仪进行扫描,病人需躺在CT检查床上,CT扫描仪将启动带动CT检查床进入扫描仪内部,而后扫描仪内部的X射线管将沿着CT检查床转动对需要扫描的平层进行扫描,但是,部分患者由于较小较为抗拒检查,或有一定精神疾病,例如:幽闭恐惧症、抑郁症等特殊病症而抗拒检查,导致在做CT检查时身体可能会动,而CT检查时需要患者保持不动,这部分病人自身抗拒检查时,医生一般会对病人注射镇静剂缓解其症状,而一般患者在注入镇静剂后,部分会处于昏睡状态,肌肉松弛,此时医护人员需要将病人搬运到转运床上,而后再将病人搬运到CT检查床上并调整病人体位,使病人处于平躺在CT检查床上居中的位置,而医护人员在搬运病人基本都是人工搬运,易耗费较多气力,较为不便,并且搬运后的病人体位可能手臂、腰部等处处于弯曲状态,需要医护人员手动推动调整,医护人员需要上床或围绕床边自身频繁动作以调整病人体位,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T检查用身姿调整装置,通过将主板放置到病人上方,而后启动驱动机构带动抓取机构将病人铲入到抓取机构内部,而后依靠驱动机构调节推动机构,使推动机构调节病人身体各部分的位置,从而可针对病人各部位进行针对性调节,从而便于使用人员调节病人体位。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CT检查用身姿调整装置,包括主板,所述主板顶面设置有驱动机构,且主板下方设置有抓取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上设置有推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滑轨,两个所述滑轨顶面分别固定连接于主板底面两端,且两个滑轨长侧边与主板两端平行,两个所述滑轨之间滑动连接有两个滑框,且两个滑框长侧边与主板长侧边平行,所述主板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杆,且两个连接杆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支杆,两个所述滑框的两端分别与四个支杆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主板顶面设置有U型杆,且U型杆两臂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顶面转动连接,所述主板顶面转动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U型杆一内壁中心开设有卡口,且电动推杆的活动端活动插接于卡口内部,通过将U型杆转动,将电动推杆活动端插入卡口,而后启动电动推杆带动U型杆上下移动,从而使两个连接杆通过相邻的支杆带动两个滑框在两个滑轨上相背离移动或相向移动,从而使两个滑框带动抓取机构将躺在转运床上的病人移动到抓取机构内部,并可通过两个滑框调节推动机构的位置,对抓取机构上的病人进行推动以调节病人的身位,从而使使用人员不需手动推动病人,使使用人员可以更方便的推动病人以调整病人的身位。
进一步在于:所述抓取机构包括工型板,且工型板顶面中心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顶端均与主板底面固定连接,且工型板两端均设置有滑板,两个所述滑板一侧均开设有滑口,且两个滑口内侧壁均与工型板外侧壁滑动套接,所述工型板相对两侧中心均固定连接有抵板,且两个抵板的两端均与两个滑板活动抵触,两个所述滑板底面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且两个转动板均为L型结构,两个所述转动板短臂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框,两个所述转动框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且两个转动框相背离一侧均设置有U型架,两个所述U型架的两臂一端均滑动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滑槽内部,两个所述U型架一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卡块,两个所述转动板一侧均开设有长臂一端贯穿相邻转动板顶面的L型槽,且两个L型槽内部均滑动连接有L型杆,两个所述滑板底面均开设有插口,且两个L型杆顶端活动插接于相邻插口内部,两个所述卡块活动插接于相邻L型槽短臂一端内部,L型槽短臂一端厚度等于卡块厚度与L型杆短臂的厚度,使用人员在使用时可将两个转动板转动至与相邻滑板平行,而后将两个转动框转动至与床面平行,此时两个U型架两臂一端位于相邻滑槽一端,使两个转动框可转动,而后使用人员可将两个U型架推动使两个卡块卡入两个L型槽内部,使两个U型架两臂在相邻滑槽内部滑动离开相邻滑槽一端,利用两个U型架和两个卡入相邻L型槽的卡块对相邻转动框和相邻转动板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同时,使两个卡块挤压两个L型杆上推,使两个L型杆顶端插入相邻插口内部固定两个转动板与相邻滑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使用完毕后,将两个U型架拉动,使两个U型架两臂一端复位到相邻滑槽一端并使相邻卡块脱离L型槽,从而使两个转动板和相邻转动框可以转动,而后将两个转动板相背离转动折叠,并将两个转动框相向转动折叠使其贴靠相邻转动板,而后将两个U型架滑动使其离开相邻滑槽一端,使两个转动框难以继续转动,并使两个转动框保持与相邻转动板贴靠的形态,并将两个U型架挂在工型板两端处,使U型架托住相邻因转动而折叠起来的转动板和转动框,从而便于收纳。
进一步在于:两个所述滑板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条,位于同一个滑板上的两个连接条分别位于工型板的相对两侧,四个所述连接条下方均设置有转杆,且四个转杆顶面中心均与相邻连接条底面中心转动连接,四个所述转杆顶面中心均设置有扭转弹簧,且四个扭转弹簧一端均与相邻连接条底面中心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相邻转杆顶面中心固定连接,四个所述连接条一端均开设有滑孔,且四个滑孔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四个所述滑块一侧均开设有嵌口,且四个转杆一端均活动卡接于相邻嵌口内部,四个所述滑块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回弹弹簧,且四个回弹弹簧一端均与相邻连接条底面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滑块顶端均与相邻的滑框活动抵触,所述工型板相对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四个抵块,位于工型板同一侧的四个抵块分别分布于相邻抵板两端与工型板两端处,通过抵板和工型板的两端凸起,使得两个滑板仅能在抵板与相邻工型板的端部凸起之间进行滑动,将两个转动框铺在床面上并位于病人相对两侧后,利用U型架固定转动框和相邻转动板以及滑板之间的相对位置,U型架不与床面接触,避免转动框移动时产生摩擦使卡块脱离相邻L型槽,而两个滑轨的长度大于工型板两端之间的距离,初始位置时,两个滑板位于两个滑框之间,使得驱动机构启动带动两个滑框相向移动时,可使两个滑框抵触两个滑板上的滑块顶端带动两个滑板相向移动,使两个转动框将病人铲到两个转动框顶面上,并使病人的身体中心线位于两个转动框之间,而在需要下放病人时,继续利用驱动机构使两个滑框带动两个滑板与抵板接触,使位于两个抵板两端的抵块与四个转杆一端抵触,使四个转杆脱离相邻嵌口,而后两个滑框继续相向移动,使两个滑框挤动相邻滑块下滑,并脱离相邻滑块使两个滑框位于两个滑板之间,而后滑块因回弹弹簧复位弹力进行复位,并且转杆因扭转弹簧复位弹力而一端重新卡入相邻嵌口,而后利用驱动机构带动两个滑框相背离移动即可使滑框抵触相邻滑块使两个滑板相背离移动,待两个滑板移动到工型板两端时,转杆与相邻抵块再次抵触脱离嵌口,而后两个滑框再次挤过相邻滑块,使两个滑板重新位于两个滑框之间。
进一步在于:所述抵板的长度大于连接杆的长度,且两个连接板之间的长度小于连接杆的长度,使两个滑框相向移动时可移动的距离大于两个滑板相向移动时可移动的距离,并使两个连接板不易阻挡滑框的移动轨迹。
进一步在于:两个所述转动框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气囊,且两个气囊一端均连通有导管,所述主板顶面设置有两个气泵,且两个气泵的出气端分别与相邻导管一端相连通,转动框的一侧为斜面,利用两个气泵不断对气囊进行重复注气放气的过程,使气囊膨胀,将病人皮肤、身体提起部分,而后停止注气,使气囊憋缩,在此过程中两个转动框被两个滑框带动相向移动,从而减少病人与转动框的接触,避免病人皮肤被转动框夹到床面与转动框底面处。
进一步在于:所述主板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四个连接块一侧均转动连接有支臂,四个所述支臂一侧与相邻连接块底端均开设有旋合孔,且四个支臂一侧均设置有旋合螺栓,四个所述旋合螺栓一端均与相邻的两个旋合孔旋合连接,四个所述支臂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通过将四个支臂转动,使支臂上旋合孔与连接块上旋合孔对齐,而后利用旋合螺栓旋入相邻支臂和连接块上相对齐的两个旋合孔内部,使四个支臂支撑主板,并使病人在转运床上调整好身位后可以通过四个支臂上的万向轮移动到CT检查床上,并且在CT检查床上检查完毕后,可以通过抓取机构将病人抬起,再将病人通过支臂上的万向轮移动回转运床上,在收纳时,可将四个旋合螺栓旋出部分,将四个支臂转动折放,继而将四个旋合螺栓旋入,使四个旋合螺栓托住转动后呈横平状态的支臂,而在利用抓取机构铲起病人时,四个万向轮压在床面上,使万向轮部分陷入床面下铺设的床垫里,而两个转动框底面与未被压动的床面平行,位于病人背部的稍上方处,而后通过气囊斜向挤动病人相对两侧的肉体向中心处推动,使转动框可以伸入病人身体下方,从而使转动框可将病人铲起,并通过万向轮输送病人。
进一步在于:所述L型杆短臂一端为斜面,通过斜面使L型杆短臂可以更顺畅的被卡块抵触从而上推。
进一步在于:所述推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通过安装架固定连接于一个滑轨底面中心处,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主板底面设置有固定杆,且固定杆一侧中心固定连接有旋合环,所述旋合环内侧壁与螺杆外侧壁相旋合,两个所述滑框外侧壁均滑动套接有连接框,且两个连接框相对两侧均开设有圆形孔,两个所述连接框均通过相邻的两个圆形孔与固定杆外侧壁滑动套接,两个所述连接框一侧均转动连接有推板,且两个推板一端均设置有扭簧,两个所述扭簧一端均与相邻推板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相邻连接框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框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筒体,且筒体一端连通有连接管,两个所述连接管一端分别与两个气泵出气端相连通,两个所述筒体内部均滑动套接有抵杆,且两个抵杆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两个所述复位弹簧均与相邻的抵杆外侧壁活动套接,且两个复位弹簧一端均与相邻筒体内部另一端相抵触,通过启动驱动机构,使两个滑框相向或相背离移动从而带动两个连接框移动位置,并且通过启动驱动电机带动螺杆转动调节两个连接框在相邻滑框上的位置对两个推板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通过推板推动病人身体,进行各部位的单独调节,主板为透明板,可以透过主板观察病人的体位,而后通过三通等连接件将连接管与导管和同一个气泵出气端进行连接,而后启动一个气泵时,可以通过相邻连接管对相邻筒体内部注气,使筒体顶动相邻的一个推板转动,使一个推板离开病人身体,从而通过两个滑框和螺杆控制单独一个推板对病人身体单独部分进行推动,从而精细调节病人体位,并且,在病人手臂略展开时,可在抓取机构将病人铲起时,利用两个推板将病人手臂合拢,或将病人双腿合拢。
进一步在于:所述推板一侧为斜面,且抵杆另一端为半球状结构,便于抵杆抵触推板将推板推至转动,使推板离开病人身体。
进一步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框底面位于相邻筒体的相对两侧处设置有传动带,且四个传动带内部两端均设置有转轴,转轴顶端均与相邻连接框底面转动连接,位于同一个连接框底面的两个传动带相背离一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推板位于相邻的两个限位板之间,两个所述抵杆另一端均固定套接有U型板,位于同一个连接框上的U型板的两臂一端均与相邻两个传动带的相邻一侧固定连接,位于同一个连接框上的U型板的两臂一端均位于相邻两个传动带的另一端,在抵杆顶动相邻推板转动时,抵杆通过U型板拉动两个传动带转动,使两个原本位于两个传动带一端的限位板向传动带另一端方向移动,使两个限位板脱离推板,从而使推板可以转动,在推板因扭簧复位时,抵杆因气泵未注气而被相邻的复位弹簧顶动复位,从而使抵杆拉动两个传动带转动,使两个限位板复位将相邻推板夹持固定,使两个滑框位置不动时,可以通过螺杆调节两个推板和相邻连接框在相邻滑框上滑动对病人身体进行调节,实现将病人手臂、腿部等部位利用两个推板沿滑框滑动使其并拢等精细调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将主板放置到病人上方,而后启动驱动机构带动抓取机构启动,使抓取机构将病人铲入到抓取机构内部,而后依靠驱动机构调节推动机构的位置,并启动推动机构进行自调节,使推动机构调节病人身体各部分的位置,从而可针对病人各部位进行针对性调节,从而便于使用人员调节病人体位。
2、通过转动U型杆,将电动推杆活动端插入卡口,而后启动电动推杆带动U型杆上下移动,从而使两个连接杆通过相邻的支杆带动两个滑框在两个滑轨上相背离移动或相向移动,从而使两个滑框带动抓取机构将躺在转运床上的病人铲入到抓取机构内部,并可通过两个滑框调节推动机构的位置,对抓取机构上的病人进行推动以调节病人的身位,从而使使用人员不需手动推动病人,使使用人员可以更方便的推动病人以调整病人的身位,并且可将U型杆与电动推杆拆卸转动进行折起,便于收纳;
3、通过滑动两个U型架使两个卡块卡入相邻L型槽,使两个卡块对相邻转动框和相邻转动板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同时,两个卡块挤压两个L型杆上推,使两个L型杆顶端插入相邻插口内部固定两个转动板与相邻滑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使用完毕后,将两个U型架拉动,使两个卡块脱离L型槽,而后将两个转动板相背离转动折叠,并将两个转动框相向转动折叠,再将两个U型架滑动使其离开相邻滑槽一端,使两个转动框难以继续转动,将两个U型架挂在工型板两端处,托住相邻折叠起来的转动板和转动框,便于收纳;
4、使用抓取机构时,同时利用驱动机构带动两个滑框相向移动时,通过滑框抵触相邻滑块带动两个滑板相向移动,使两个转动框将病人铲起,并使两个转动框不接触,而后待需要分离两个转动框时,利用驱动机构带动两个滑框使两个滑板继续移动部分与抵板接触,使四个转杆与相邻抵块抵触转动脱离相邻嵌口,而后滑框挤开相邻滑块,继而滑块和转杆因相邻回弹弹簧和扭转弹簧复位,而后通过驱动机构带动两个滑框相背离运动抵触两个滑板相背离移动,从而使两个转动框分离,同时利用气泵对气囊注气,使气囊膨胀撑起人体,避免人体皮肤被转动框压动而与床面摩擦;
5、通过启动驱动电机带动螺杆转动从而控制两个连接框和相邻推板的位置,继而通过驱动机构带动两个滑框移动以及通过螺杆转动调节两个连接框位置从而控制推板的移动方向对病人体位进行调节,而后需要单独调节病人某一部位时,可通过启动气泵带动抵杆顶开相邻推板使其偏转,并同时使抵杆拉动相邻传动带使限位板脱离相邻推板,从而使另一个未转动的推板依靠驱动机构和螺杆调节对病人体位进行细调,而后待需要推板复位时,关闭气泵,使抵杆受复位弹簧复位弹力而复位,并通过U型板拉动相邻传动带转动,使两个限位板复位将因扭簧复位弹簧复位的推板进行夹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整体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电动推杆和U型杆收纳形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中抓取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滑块、转杆和连接条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抓取机构结构爆炸图;
图9是本发明中抓取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推板和连接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筒体内部结构爆炸图。
图中:100、主板;101、旋合孔;110、连接块;120、支臂;130、万向轮;140、旋合螺栓;200、驱动机构;210、滑轨;220、滑框;230、连接杆;231、支杆;240、U型杆;241、卡口;250、电动推杆;300、抓取机构;310、工型板;311、连接板;312、抵板;313、抵块;320、滑板;321、滑口;322、插口;330、转动板;331、L型槽;332、L型杆;340、转动框;341、滑槽;350、气囊;351、导管;360、U型架;361、卡块;370、连接条;371、滑孔;380、转杆;390、滑块;391、回弹弹簧;392、嵌口;400、推动机构;410、驱动电机;420、螺杆;430、固定杆;431、旋合环;440、连接框;441、推板;450、筒体;451、连接管;452、抵杆;453、复位弹簧;460、转轴;461、传动带;462、限位板;463、U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1所示,一种CT检查用身姿调整装置,包括主板100,主板100顶面设置有驱动机构200,且主板100下方设置有抓取机构300,驱动机构200上设置有推动机构400;
驱动机构200包括两个滑轨210,两个滑轨210顶面分别固定连接于主板100底面两端,且两个滑轨210长侧边与主板100两端平行,两个滑轨210之间滑动连接有两个滑框220,且两个滑框220长侧边与主板100长侧边平行,主板100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杆230,且两个连接杆230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支杆231,两个滑框220的两端分别与四个支杆231一端转动连接,主板100顶面设置有U型杆240,且U型杆240两臂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230顶面转动连接,主板100顶面转动连接有电动推杆250,U型杆240一内壁中心开设有卡口241,且电动推杆250的活动端活动插接于卡口241内部,通过将U型杆240转动,将电动推杆250活动端插入卡口241,而后启动电动推杆250带动U型杆240上下移动,从而使两个连接杆230通过相邻的支杆231带动两个滑框220在两个滑轨210上相背离移动或相向移动,从而使两个滑框220带动抓取机构300将躺在转运床上的病人移动到抓取机构300内部,并可通过两个滑框220调节推动机构400的位置,对抓取机构300上的病人进行推动以调节病人的身位,从而使使用人员不需手动推动病人,使使用人员可以更方便的推动病人以调整病人的身位。
抓取机构300包括工型板310,且工型板310顶面中心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板311,两个连接板311顶端均与主板100底面固定连接,且工型板310两端均设置有滑板320,两个滑板320一侧均开设有滑口321,且两个滑口321内侧壁均与工型板310外侧壁滑动套接,工型板310相对两侧中心均固定连接有抵板312,且两个抵板312的两端均与两个滑板320活动抵触,两个滑板320底面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330,且两个转动板330均为L型结构,两个转动板330短臂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框340,两个转动框340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341,且两个转动框340相背离一侧均设置有U型架360,两个U型架360的两臂一端均滑动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滑槽341内部,两个U型架360一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卡块361,两个转动板330一侧均开设有长臂一端贯穿相邻转动板330顶面的L型槽331,且两个L型槽331内部均滑动连接有L型杆332,两个滑板320底面均开设有插口322,且两个L型杆332顶端活动插接于相邻插口322内部,两个卡块361活动插接于相邻L型槽331短臂一端内部,L型槽331短臂一端厚度等于卡块361厚度与L型杆332短臂的厚度,使用人员在使用时可将两个转动板330转动至与相邻滑板320平行,而后将两个转动框340转动至与床面平行,此时两个U型架360两臂一端位于相邻滑槽341一端,使两个转动框340可转动,而后使用人员可将两个U型架360推动使两个卡块361卡入两个L型槽331内部,使两个U型架360两臂在相邻滑槽341内部滑动离开相邻滑槽341一端,利用两个U型架360和两个卡入相邻L型槽331的卡块361对相邻转动框340和相邻转动板330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同时,使两个卡块361挤压两个L型杆332上推,使两个L型杆332顶端插入相邻插口322内部固定两个转动板330与相邻滑板320之间的相对位置,使用完毕后,将两个U型架360拉动,使两个U型架360两臂一端复位到相邻滑槽341一端并使相邻卡块361脱离L型槽331,从而使两个转动板330和相邻转动框340可以转动,而后将两个转动板330相背离转动折叠,并将两个转动框340相向转动折叠使其贴靠相邻转动板330,而后将两个U型架360滑动使其离开相邻滑槽341一端,使两个转动框340难以继续转动,并使两个转动框340保持与相邻转动板330贴靠的形态,并将两个U型架360挂在工型板310两端处,使U型架360托住相邻因转动而折叠起来的转动板330和转动框340,从而便于收纳。
两个滑板320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条370,位于同一个滑板320上的两个连接条370分别位于工型板310的相对两侧,四个连接条370下方均设置有转杆380,且四个转杆380顶面中心均与相邻连接条370底面中心转动连接,四个转杆380顶面中心均设置有扭转弹簧,且四个扭转弹簧一端均与相邻连接条370底面中心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相邻转杆380顶面中心固定连接,四个连接条370一端均开设有滑孔371,且四个滑孔371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390,四个滑块390一侧均开设有嵌口392,且四个转杆380一端均活动卡接于相邻嵌口392内部,四个滑块390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回弹弹簧391,且四个回弹弹簧391一端均与相邻连接条370底面固定连接,四个滑块390顶端均与相邻的滑框220活动抵触,工型板310相对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四个抵块313,位于工型板310同一侧的四个抵块313分别分布于相邻抵板312两端与工型板310两端处,通过抵板312和工型板310的两端凸起,使得两个滑板320仅能在抵板312与相邻工型板310的端部凸起之间进行滑动,将两个转动框340铺在床面上并位于病人相对两侧后,利用U型架360固定转动框340和相邻转动板330以及滑板320之间的相对位置,U型架360不与床面接触,避免转动框340移动时产生摩擦使卡块361脱离相邻L型槽331,而两个滑轨210的长度大于工型板310两端之间的距离,初始位置时,两个滑板320位于两个滑框220之间,使得驱动机构200启动带动两个滑框220相向移动时,可使两个滑框220抵触两个滑板320上的滑块390顶端带动两个滑板320相向移动,使两个转动框340将病人铲到两个转动框340顶面上,并使病人的身体中心线位于两个转动框340之间,而在需要下放病人时,继续利用驱动机构200使两个滑框220带动两个滑板320与抵板312接触,使位于两个抵板312两端的抵块313与四个转杆380一端抵触,使四个转杆380脱离相邻嵌口392,而后两个滑框220继续相向移动,使两个滑框220挤动相邻滑块390下滑,并脱离相邻滑块390使两个滑框220位于两个滑板320之间,而后滑块390因回弹弹簧391复位弹力进行复位,并且转杆380因扭转弹簧复位弹力而一端重新卡入相邻嵌口392,而后利用驱动机构200带动两个滑框220相背离移动即可使滑框220抵触相邻滑块390使两个滑板320相背离移动,待两个滑板320移动到工型板310两端时,转杆380与相邻抵块313再次抵触脱离嵌口392,而后两个滑框220再次挤过相邻滑块390,使两个滑板320重新位于两个滑框220之间。
抵板312的长度大于连接杆230的长度,且两个连接板311之间的长度小于连接杆230的长度,使两个滑框220相向移动时可移动的距离大于两个滑板320相向移动时可移动的距离,并使两个连接板311不易阻挡滑框220的移动轨迹。
两个转动框340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气囊350,且两个气囊350一端均连通有导管351,主板100顶面设置有两个气泵,且两个气泵的出气端分别与相邻导管351一端相连通,转动框340的一侧为斜面,利用两个气泵不断对气囊350进行重复注气放气的过程,使气囊350膨胀,将病人皮肤、身体提起部分,而后停止注气,使气囊350憋缩,在此过程中两个转动框340被两个滑框220带动相向移动,从而减少病人与转动框340的接触,避免病人皮肤被转动框340夹到床面与转动框340底面处。
主板100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10,且四个连接块110一侧均转动连接有支臂120,四个支臂120一侧与相邻连接块110底端均开设有旋合孔101,且四个支臂120一侧均设置有旋合螺栓140,四个旋合螺栓140一端均与相邻的两个旋合孔101旋合连接,四个支臂120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30,通过将四个支臂120转动,使支臂120上旋合孔101与连接块110上旋合孔101对齐,而后利用旋合螺栓140旋入相邻支臂120和连接块110上相对齐的两个旋合孔101内部,使四个支臂120支撑主板100,并使病人在转运床上调整好身位后可以通过四个支臂120上的万向轮130移动到CT检查床上,并且在CT检查床上检查完毕后,可以通过抓取机构300将病人抬起,再将病人通过支臂120上的万向轮130移动回转运床上,在收纳时,可将四个旋合螺栓140旋出部分,将四个支臂120转动折放,继而将四个旋合螺栓140旋入,使四个旋合螺栓140托住转动后呈横平状态的支臂120,而在利用抓取机构300铲起病人时,四个万向轮130压在床面上,使万向轮130部分陷入床面下铺设的床垫里,而两个转动框340底面与未被压动的床面平行,位于病人背部的稍上方处,而后通过气囊350斜向挤动病人相对两侧的肉体向中心处推动,使转动框340可以伸入病人身体下方,从而使转动框340可将病人铲起,并通过万向轮130输送病人。
L型杆332短臂一端为斜面,通过斜面使L型杆332短臂可以更顺畅的被卡块361抵触从而上推。
推动机构400包括驱动电机410,且驱动电机410通过安装架固定连接于一个滑轨210底面中心处,驱动电机410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有螺杆420,主板100底面设置有固定杆430,且固定杆430一侧中心固定连接有旋合环431,旋合环431内侧壁与螺杆420外侧壁相旋合,两个滑框220外侧壁均滑动套接有连接框440,且两个连接框440相对两侧均开设有圆形孔,两个连接框440均通过相邻的两个圆形孔与固定杆430外侧壁滑动套接,两个连接框440一侧均转动连接有推板441,且两个推板441一端均设置有扭簧,两个扭簧一端均与相邻推板441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相邻连接框440一侧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框440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筒体450,且筒体450一端连通有连接管451,两个连接管451一端分别与两个气泵出气端相连通,两个筒体450内部均滑动套接有抵杆452,且两个抵杆452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453,两个复位弹簧453均与相邻的抵杆452外侧壁活动套接,且两个复位弹簧453一端均与相邻筒体450内部另一端相抵触,通过启动驱动机构200,使两个滑框220相向或相背离移动从而带动两个连接框440移动位置,并且通过启动驱动电机410带动螺杆420转动调节两个连接框440在相邻滑框220上的位置对两个推板441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通过推板441推动病人身体,进行各部位的单独调节,主板100为透明板,可以透过主板100观察病人的体位,而后通过三通等连接件将连接管451与导管351和同一个气泵出气端进行连接,而后启动一个气泵时,可以通过相邻连接管451对相邻筒体450内部注气,使筒体450顶动相邻的一个推板441转动,使一个推板441离开病人身体,从而通过两个滑框220和螺杆420控制单独一个推板441对病人身体单独部分进行推动,从而精细调节病人体位,并且,在病人手臂略展开时,可在抓取机构300将病人铲起时,利用两个推板441将病人手臂合拢,或将病人双腿合拢。
推板441一侧为斜面,且抵杆452另一端为半球状结构,便于抵杆452抵触推板441将推板441推至转动,使推板441离开病人身体。
两个连接框440底面位于相邻筒体450的相对两侧处设置有传动带461,且四个传动带461内部两端均设置有转轴460,转轴460顶端均与相邻连接框440底面转动连接,位于同一个连接框440底面的两个传动带461相背离一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462,推板441位于相邻的两个限位板462之间,两个抵杆452另一端均固定套接有U型板463,位于同一个连接框440上的U型板463的两臂一端均与相邻两个传动带461的相邻一侧固定连接,位于同一个连接框440上的U型板463的两臂一端均位于相邻两个传动带461的另一端,在抵杆452顶动相邻推板441转动时,抵杆452通过U型板463拉动两个传动带461转动,使两个原本位于两个传动带461一端的限位板462向传动带461另一端方向移动,使两个限位板462脱离推板441,从而使推板441可以转动,在推板441因扭簧复位时,抵杆452因气泵未注气而被相邻的复位弹簧453顶动复位,从而使抵杆452拉动两个传动带461转动,使两个限位板462复位将相邻推板441夹持固定,使两个滑框220位置不动时,可以通过螺杆420调节两个推板441和相邻连接框440在相邻滑框220上滑动对病人身体进行调节,实现将病人手臂、腿部等部位利用两个推板441沿滑框220滑动使其并拢等精细调节。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四个支臂120转动,并利用旋合螺栓140旋入支臂120上旋合孔101进行固定,而后将四个万向轮130放置于床上,使病人位于主板100下方,而后将两个转动板330转动至与相邻滑板320平行,而后将两个转动框340转至与床面平行,而后滑动两个U型架360,使两个卡块361插入相邻L型槽331内部,使两个L型杆332被相邻卡块361上顶卡入相邻插口322,而后将电动推杆250转动,并将U型杆240转动,使电动推杆250活动端插入卡口241内部,并在主板100上放置两个气泵,将位于主板100同一侧的连接管451和导管351等连接件连接在同一个气泵的出气端,在主板100上设置多个控制器分别控制两个气泵、电动推杆250和驱动电机410的启闭;
启动电动推杆250将U型杆240上抬,使两个连接杆230通过支杆231拉动两个滑框220相向或相背离移动,从而使对两个推板441位置进行调节,同时可通过启动驱动电机410,利用螺杆420调节两个连接框440和相邻推板441在螺杆420上的位置,并利用气泵向任意筒体450内注气,使任意抵杆452顶动相邻推板441转动并通过U型板463拉动相邻传动带461转动,使推板441两侧限位板462脱离推板441,并使抵杆452顶动推板441转动使其脱离病人身体,而后在气泵停止注气后,推板441将因扭簧自动复位,同时抵杆452受相邻复位弹簧453复位弹力而自动复位,并拉动相邻传动带461使两个限位板462复位抵触相邻推板441两侧固定推板441位置,使用人员可通过两个滑框220和螺杆420调节推板441位置并控制推板441转动从而对病人身体各部位进行调节;
在两个滑框220受驱动机构200带动相向移动时,两个滑框220抵触相邻的滑块390带动两个滑板320相向移动,此过程中,两个气泵不断重复注气,使两个推板441不断重复转动抬起而后复位,并可利用螺杆420调节两个推板441的位置,并使两个气囊350不断顶起病人身体,从而利用两个转动框340对病人身体进行铲起时还可以不断利用两个推板441对病人身体两侧进行梳理,对病人体位进行调整,待两个转动框340将病人身体铲起后,病人的中心处位于两个转动框340之间,而后再利用驱动机构200和推动机构400对病人身体进行精细调节,而后推动主板100将病人从转运床运送到CT检查床上,而后继续利用驱动机构200带动两个滑框220相向移动,使两个滑板320与抵板312抵触,使四个转杆380脱离相邻嵌口392,而后两个滑框220挤开相邻滑块390,而后四个转杆380因相邻扭转弹簧复位卡入因回弹弹簧391复位的滑块390上的嵌口392,而后利用驱动机构200带动两个滑框220相背离运动抵触相邻滑块390带动两个滑板320相背离移动使病人落在检查床上;
而后将两个U型架360抽动,再将两个转动板330转动折叠,并将两个转动框340转动折叠,而后将两个U型架360挂在工型板310上,继而将四个支臂120转动折叠,并用旋合螺栓140托在其下方,而后将U型杆240转动,再将电动推杆250转动,使装置整体形成板状物进行收纳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CT检查用身姿调整装置,包括主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100)顶面设置有驱动机构(200),且主板(100)下方设置有抓取机构(300),所述驱动机构(200)上设置有推动机构(400);
所述驱动机构(200)包括两个滑轨(210),两个所述滑轨(210)顶面分别固定连接于主板(100)底面两端,且两个滑轨(210)长侧边与主板(100)两端平行,两个所述滑轨(210)之间滑动连接有两个滑框(220),且两个滑框(220)长侧边与主板(100)长侧边平行,所述主板(100)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杆(230),且两个连接杆(230)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支杆(231),两个所述滑框(220)的两端分别与四个支杆(231)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主板(100)顶面设置有U型杆(240),且U型杆(240)两臂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230)顶面转动连接,所述主板(100)顶面转动连接有电动推杆(250),所述U型杆(240)一内壁中心开设有卡口(241),且电动推杆(250)的活动端活动插接于卡口(241)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T检查用身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机构(300)包括工型板(310),且工型板(310)顶面中心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板(311),两个所述连接板(311)顶端均与主板(100)底面固定连接,且工型板(310)两端均设置有滑板(320),两个所述滑板(320)一侧均开设有滑口(321),且两个滑口(321)内侧壁均与工型板(310)外侧壁滑动套接,所述工型板(310)相对两侧中心均固定连接有抵板(312),且两个抵板(312)的两端均与两个滑板(320)活动抵触,两个所述滑板(320)底面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330),且两个转动板(330)均为L型结构,两个所述转动板(330)短臂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框(340),两个所述转动框(340)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341),且两个转动框(340)相背离一侧均设置有U型架(360),两个所述U型架(360)的两臂一端均滑动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滑槽(341)内部,两个所述U型架(360)一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卡块(361),两个所述转动板(330)一侧均开设有长臂一端贯穿相邻转动板(330)顶面的L型槽(331),且两个L型槽(331)内部均滑动连接有L型杆(332),两个所述滑板(320)底面均开设有插口(322),且两个L型杆(332)顶端活动插接于相邻插口(322)内部,两个所述卡块(361)活动插接于相邻L型槽(331)短臂一端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CT检查用身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板(320)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条(370),位于同一个滑板(320)上的两个连接条(370)分别位于工型板(310)的相对两侧,四个所述连接条(370)下方均设置有转杆(380),且四个转杆(380)顶面中心均与相邻连接条(370)底面中心转动连接,四个所述转杆(380)顶面中心均设置有扭转弹簧,且四个扭转弹簧一端均与相邻连接条(370)底面中心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相邻转杆(380)顶面中心固定连接,四个所述连接条(370)一端均开设有滑孔(371),且四个滑孔(371)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390),四个所述滑块(390)一侧均开设有嵌口(392),且四个转杆(380)一端均活动卡接于相邻嵌口(392)内部,四个所述滑块(390)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回弹弹簧(391),且四个回弹弹簧(391)一端均与相邻连接条(370)底面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滑块(390)顶端均与相邻的滑框(220)活动抵触,所述工型板(310)相对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四个抵块(313),位于工型板(310)同一侧的四个抵块(313)分别分布于相邻抵板(312)两端与工型板(310)两端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CT检查用身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板(312)的长度大于连接杆(230)的长度,且两个连接板(311)之间的长度小于连接杆(230)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CT检查用身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动框(340)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气囊(350),且两个气囊(350)一端均连通有导管(351),所述主板(100)顶面设置有两个气泵,且两个气泵的出气端分别与相邻导管(351)一端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T检查用身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100)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10),且四个连接块(110)一侧均转动连接有支臂(120),四个所述支臂(120)一侧与相邻连接块(110)底端均开设有旋合孔(101),且四个支臂(120)一侧均设置有旋合螺栓(140),四个所述旋合螺栓(140)一端均与相邻的两个旋合孔(101)旋合连接,四个所述支臂(120)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3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CT检查用身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杆(332)短臂一端为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CT检查用身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400)包括驱动电机(410),且驱动电机(410)通过安装架固定连接于一个滑轨(210)底面中心处,所述驱动电机(410)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有螺杆(420),所述主板(100)底面设置有固定杆(430),且固定杆(430)一侧中心固定连接有旋合环(431),所述旋合环(431)内侧壁与螺杆(420)外侧壁相旋合,两个所述滑框(220)外侧壁均滑动套接有连接框(440),且两个连接框(440)相对两侧均开设有圆形孔,两个所述连接框(440)均通过相邻的两个圆形孔与固定杆(430)外侧壁滑动套接,两个所述连接框(440)一侧均转动连接有推板(441),且两个推板(441)一端均设置有扭簧,两个所述扭簧一端均与相邻推板(441)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相邻连接框(440)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框(440)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筒体(450),且筒体(450)一端连通有连接管(451),两个所述连接管(451)一端分别与两个气泵出气端相连通,两个所述筒体(450)内部均滑动套接有抵杆(452),且两个抵杆(452)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453),两个所述复位弹簧(453)均与相邻的抵杆(452)外侧壁活动套接,且两个复位弹簧(453)一端均与相邻筒体(450)内部另一端相抵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CT检查用身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441)一侧为斜面,且抵杆(452)另一端为半球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CT检查用身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框(440)底面位于相邻筒体(450)的相对两侧处设置有传动带(461),且四个传动带(461)内部两端均设置有转轴(460),转轴(460)顶端均与相邻连接框(440)底面转动连接,位于同一个连接框(440)底面的两个传动带(461)相背离一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462),推板(441)位于相邻的两个限位板(462)之间,两个所述抵杆(452)另一端均固定套接有U型板(463),位于同一个连接框(440)上的U型板(463)的两臂一端均与相邻两个传动带(461)的相邻一侧固定连接,位于同一个连接框(440)上的U型板(463)的两臂一端均位于相邻两个传动带(461)的另一端。
CN202310150703.1A 2023-02-21 2023-02-21 一种ct检查用身姿调整装置 Pending CN1163502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50703.1A CN116350255A (zh) 2023-02-21 2023-02-21 一种ct检查用身姿调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50703.1A CN116350255A (zh) 2023-02-21 2023-02-21 一种ct检查用身姿调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0255A true CN116350255A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17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50703.1A Pending CN116350255A (zh) 2023-02-21 2023-02-21 一种ct检查用身姿调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5025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107981A1 (en) Synchronized patient elevation and positioning apparatus for use with patient positioning support systems
CN102297323B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支架
US20090300844A1 (en) Surgical table
CN109124963A (zh) 用于结肠镜检查的辅助装置
CN107625593B (zh) 一种病人可倾斜移位的病床
CN109259944A (zh) 一种医疗用病患搬运床
CN108403353A (zh) 手术推车过床板
CN116350255A (zh) 一种ct检查用身姿调整装置
KR101679503B1 (ko) 병원용 시스템 침대
CN106943246B (zh) 一种术后病人转移担架车
CN114587830A (zh) 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
CN115300296A (zh) 一种机械臂仰俯转换治疗床
CN211986165U (zh) 一种用于肾活检的辅助枕
CN211131741U (zh) 轻滑担架
CN207429285U (zh) 术后病人转移担架车
CN113180950A (zh) 一种医疗用自动翻身护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386441A (zh) 一种医外科复健床
JPH06181952A (ja) 患者用ベッド移し替え装置
CN114028107B (zh) 妇产科用肢体辅助支撑装置
CN220632488U (zh) 小儿肾穿刺腰腹部可调节垫枕
CN219516331U (zh) 一种辅助托架
CN219962245U (zh) 一种可移动的门诊分诊台
CN218922248U (zh) 一种调节式枕头
CN210205302U (zh) 一种骨损伤辅助康复治疗装置
CN219661968U (zh) 一种方便灵活调整的兽医专用手术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