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6294A - 通信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46294A
CN116346294A CN202111598137.8A CN202111598137A CN116346294A CN 116346294 A CN116346294 A CN 116346294A CN 202111598137 A CN202111598137 A CN 202111598137A CN 116346294 A CN116346294 A CN 1163462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data
signaling
cpe
i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981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种璟
游正朋
唐小勇
朱磊
赵立君
李颖
张鸿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hengdu I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hengdu I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hengdu I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9813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4629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4805 priority patent/WO202311635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346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62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基于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合并得到。如此,由第一设备进行第一数据的合并,并将合并后得到的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可以满足不同网络的第一数据的差异化需求。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移动边缘计算(MEC)技术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演进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具备无线网络信息应用程序接口(API)交互能力,以及计算、存储、分析功能的信息技术(IT)通用平台;依托MEC技术,可将传统外部应用拉入移动内部,更贴近用户,提供本地化服务,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发挥边缘网络的更多价值。
在当前客户前置设备(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普遍存在的行业应用场景中,CPE被用作5G信号到其他信号制式的转换网关,以满足不支持5G接入的设备能够接入到5G网络中,以及接入到基于网络切片技术构建的、专属服务的专用网络中;但在实际的业务匹配过程中,接入到CPE的网络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业务端到端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保障的差异化需求等特点。这也导致了现有CPE与终端之间的多制式网络或网络类型的差异化网络需求无法有效传递到MEC侧,MEC无法针对具体业务进行合理有效的编排,最终无法保障业务端到端的性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
向第二设备发送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基于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合并得到。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和/或第一请求;所述第一信令用于说明业务传输性能;所述第一请求根据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和/或第二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确定;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进行数据合并。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第一合并策略和/或所述第一指令,合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得到所述业务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指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设备的标识、第一网络的网络类型、本地配置标识、第二合并策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合并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应用程序的标识、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类型、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长度、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策略;
其中,所述流量比例分配类型采用数字和/或字符串的方式表示;
所述流量比例分配长度采用数字的方式表示;
所述流量比例分配策略采用字符串和/或码本索引的方式表示。
上述方案中,所述本地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根据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合并策略进行数据合并。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合并策略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指令中的第二合并策略的优先级。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设备的标识、第一网络的网络类型、第一网络的网络连接状态、应用程序的性能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周期性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
非周期性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
上述方案中,所述非周期性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包括:
确定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
上述方案中,所述传输性能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吞吐量、时延、丢包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数据为通过第一网络传输的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网络为目标设备和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网络;
所述第二网络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包括:
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基于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合并得到。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和/或第一请求;所述第一信令用于说明业务传输性能;所述第一请求根据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和/或第二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确定;
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进行数据合并。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设备的标识、第一网络的网络类型、第一网络的网络连接状态、应用程序的性能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指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设备的标识、第一网络的网络类型、本地配置标识、第二合并策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合并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应用程序的标识、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类型、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长度、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策略;
其中,所述流量比例分配类型采用数字和/或字符串的方式表示;
所述流量比例分配长度采用数字的方式表示;
所述流量比例分配策略采用字符串和/或码本索引的方式表示。
上述方案中,所述本地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根据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合并策略进行数据合并。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设备保存的第一合并策略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指令中的第二合并策略的优先级。
上述方案中,所述传输性能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吞吐量、时延、丢包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数据为通过第一网络传输的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网络为目标设备和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网络;
所述第二网络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设置在第一设备上,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基于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合并得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和/或第一请求;所述第一信令用于说明业务传输性能;所述第一请求根据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和/或第二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确定;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进行数据合并。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合并策略和/或所述第一指令,合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得到所述业务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指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设备的标识、第一网络的网络类型、本地配置标识、第二合并策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合并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应用程序的标识、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类型、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长度、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策略;
其中,所述流量比例分配类型采用数字和/或字符串的方式表示;
所述流量比例分配长度采用数字的方式表示;
所述流量比例分配策略采用字符串和/或码本索引的方式表示。
上述方案中,所述本地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根据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合并策略进行数据合并。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合并策略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指令中的第二合并策略的优先级。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设备的标识、第一网络的网络类型、第一网络的网络连接状态、应用程序的性能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之一:
周期性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
非周期性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用于确定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
上述方案中,所述传输性能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吞吐量、时延、丢包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数据为通过第一网络传输的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网络为目标设备和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网络;
所述第二网络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设置在第二设备上,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基于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合并得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和/或第一请求;所述第一信令用于说明业务传输性能;所述第一请求根据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和/或第二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确定;
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进行数据合并。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处理单元,用于生成第一指令。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设备的标识、第一网络的网络类型、第一网络的网络连接状态、应用程序的性能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指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设备的标识、第一网络的网络类型、本地配置标识、第二合并策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合并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应用程序的标识、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类型、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长度、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策略;
其中,所述流量比例分配类型采用数字和/或字符串的方式表示;
所述流量比例分配长度采用数字的方式表示;
所述流量比例分配策略采用字符串和/或码本索引的方式表示。
上述方案中,所述本地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根据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合并策略进行数据合并。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设备保存的第一合并策略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指令中的第二合并策略的优先级。
上述方案中,所述传输性能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吞吐量、时延、丢包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数据为通过第一网络传输的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网络为目标设备和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网络;
所述第二网络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一通信接口;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基于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合并得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合并策略和/或所述第一指令,合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得到所述业务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通信接口,还用于:
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和/或第一请求;所述第一信令用于说明业务传输性能;所述第一请求根据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和/或第二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确定;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进行数据合并。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通信接口,还用于:
周期性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和/或,
非周期性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通信接口,还用于:
确定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设备,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第二通信接口;其中,
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基于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合并得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还用于:
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和/或第一请求;所述第一信令用于说明业务传输性能;所述第一请求根据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和/或第二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确定;
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进行数据合并。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生成第一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及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以上第一设备侧的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以上第二设备侧的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设备侧的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
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二设备侧的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方法、装置、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基于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合并得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基于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合并得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实现第一设备上进行第一数据的合并,并将合并后得到的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如此,可以满足不同网络的第一数据的差异化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MEC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MEC的主机层与系统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相关技术中CPE接入MEC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相关技术中CPE的路由方案的示意图;
图5为相关技术中网络层的IP报文头结构图;
图6(a)为相关技术中一种通过CPE前的IP五元组的示意图;
图6(b)为相关技术中另一种通过CPE后的五元组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应用实施例的业务场景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应用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相关技术中,MEC作为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Standards Institute)主导的多接入边缘计算平台标准,从最初的移动边缘计算平台演进到基于虚拟网络功能(VNF,Virtual Network Feature)的多接入边缘计算平台,通过将MEC应用、平台、资源虚拟化和服务化的方式提供更高效的业务运行服务,以满足不同业务在处理能力上的差异化需求。
相关技术中,3GPP在标准TS23.501和TS23.502对5G核心网(5GC)与MEC的结合给出如图1所示的系统框架。首先,为使能垂直行业低时延、高带宽、高可靠边缘应用,UPF下沉到园区靠近MEC,通过UPF的本地分流技术、即上行过滤器/IPv6分支点(UL-CL/IPv6 BP,Uplink Classifier/IPv6 Branching Point)将数据转发到MEC平台(MEP,MEC Platform);其次,核心网应用功能(AF,Application Function)下沉到MEC平台(MEP,MEC Platform),与核心网的网络能力开放功能(NEF,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对接,为部署于MEP上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数据流控制策略(编码策略、QoS策略、路由策略等)。
MEC平台,主要包括:MEC系统层(MEC system-level)、MEC主机层(MEC hostlevel)。ETSI定义的MEC的主机层与系统层的架构如图2所示。其中,MEC编排器(MEO,MECorchestrator)又称MEC应用编排器(MEAO,MEC application orchestrator),是MEC系统层管理的核心,支持的功能包括:
1)维护MEC系统的整体视图(即整体部署);比如MEC的主机部署、MEC的可用资源分配、可用的MEC服务的调用、系统拓扑等;
2)管理MEC应用包的上线,包括:检查应用包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确认应用规则和需求,并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应用规则和需求,若需要调整,则调整应用规则和需求以与运营商的策略相符;保存应用包的上线记录,以及为处理该应用准备虚拟基础设施管理器;
3)基于约束(比如时延、可用资源、可用服务等)为应用的初始化选择合适的MEC主机;
4)触发应用的启动和结束;
5)触发应用的按需迁移。
CPE接入MEC系统的流程如图3所示,首先,CPE通过终端路由选择策略(URSP,UERoute Selection Policy)或接入网发现和选择策略(ANDSP,Access Network Discoveryand Selection Policy)网元发现和选择路由策略。URSP在3GPP TS 23.503中定义,是一组一个或多个URSP规则,其中一个URSP规则包括URSP规则的优先级值、流量描述符等;ANDSP用于控制与非3GPP接入网络上的接入网络发现和选择相关的UE行为。其次,CPE通过ATSSS网元进行业务分流和调度。3GPP TS23.501中描述了基于非3GPP接入的ATSSS架构,ATSSS即Access Traffic Steering,Switching,Splitting,又称接入流量控制、交换和分流,是一种网络级的流量聚合技术,通过使用对用户透明的、平衡移动网络和非3GPP接入之间数据流量的方法。最后,UE通过5G物理层(PHY,Physical)、5G基站无线接入网(RAN,wirelessaccess network)传入到5G核心网,然后访问MEP上的应用服务。
5G CPE设备相当于5G工业路由器,路由方案和大多数市面上的路由器是一样的,主要涉及到网络层的IP报文转换。图4为一种5G CPE的路由方案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5GCPE一般由5G调制解调器(Modem)和5G路由器(Router)两部分组成,5G Modem负责5G UE协议栈、基带、射频处理,将5G信号转化为网口信号。5G Router负责路由功能,将5G Modem的网口数据转化为局域网内Wi-Fi、ZigBee等数据。图5为一种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网络层的IP报文头的结构示意图。
目前大多数CPE都是基于DD-WRT、Tomato、OpenWRT等第三方路由固件或衍生的修改版固件进行开发设计的。“IP五元组”包括源IP地址、源端口、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传输层协议。其中,IP报文头中的“标识(identification)”字段占16位,IP软件在存储器中维持一个计数器,每产生一个数据报,计数器就加1,并将此值赋给标识字段,标识字段用于标识属于同一IP分组的数据片,属于同一IP分组的数据片具有相同的标识字段值。边缘计算平台(MEP)收到IP流后,由于源IP地址已经进行了NAT转化,并不能从标识字段区分出CPE后端的网络类型等信息。
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5G CPE的转发方法,首先由终端A通过5G CPE向终端B发送IP报文,该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终端B的IP地址,源IP地址就是终端A的IP地址,目标MAC地址就是其CPE的端口1(Port1)的MAC地址,源MAC地址就是终端A的MAC地址;如图6(a)通过CPE前的IP五元组的示意图所示。其次,CPE收到报文,发现其目的MAC为本机Port1端口的,表明需要本机来进行进一步解析(如果目的MAC不是本机,表明直接进行二层转发,不需要再解析帧的其他内容了);再次,CPE进一步解析报文,得知帧所承载的协议类型为IPv4(协议类型值=0x800),即需要进行IPv4转发;最后,查IP转发表(FIB表,Forwarding InfoBase),得知该报文并不是发给自己的,而是需要送往出端口4(Port4,即4G/5G蜂窝网接口),因此,CPE不再继续分析IP头后面的内容;CPE将目的MAC更换成终端B的MAC,将源MAC更换成出端口4(Port4)的MAC,将源IP地址通过NAT转换为公有IP地址,并将报文从端口4(Port4)发送出去;如图6(b)通过CPE后的IP五元组的示意图所示。
在当前CPE普遍存在的行业应用场景中,CPE被用作5G信号到其他信号制式(Wi-Fi、光纤、有线、HDMI、蓝牙等)的转换网关,以满足不支持5G接入的医疗设备能够接入到5G网络中,以及接入到基于网络切片技术构建的、医疗专属服务的医疗专用网络中;但在实际的业务匹配过程中,接入到CPE的网络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Wi-Fi、光纤、有线、HDMI、蓝牙等)、业务端到端QoS保障的差异化需求等特点,如图7所示,以下提供几种业务场景:
业务场景1:通过Wi-Fi接入CPE并访问MEC上的应用服务,普遍承载的是对网络质量(吞吐量、端到端时延、服务级别协议(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保障等)要求不高的业务,比如办公自动化(OA,Office Automation)类应用、公众类应用等。
业务场景2:通过光纤或者有线接入CPE并访问MEC上的应用服务,通常是对网络质量(吞吐量、端到端时延、SLA保障等)要求较高的业务,比如医疗影像设备、医疗超声设备以及其他医学检测或监控类设备等。
业务场景3:通过蓝牙、罗拉(LORA)等接入CPE并访问MEC上的应用服务,是对时延要求很高但对吞吐量要求不高的业务,比如定位类业务、设备管控类业务等。这类业务需要实时更新位置信息或者接受指令,以保障业务执行的准确性与快速性。
业务场景4:通过网际协议安全(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虚拟专用网络(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的隧道模式接入CPE并访问MEC上的应用服务,主要是对数据安全性要求特别高的业务。
为了使能CPE可以有效支持上述所提及的四种垂直行业的业务场景,需要让MEC侧的编排器(MEAO/MEO)能够识别接入到CPE的不同业务类型或者接入网络类型,以及所接入的业务或者网络对端到端传输质量的要求(传输吞吐量、传输时延、传输SLA等);从而使得MEC的编排器(MEAO/MEO)在对MEC上应用服务进行编排时,能够保障接入到CPE的业务或网络性能的差异化要求。基于现有IP层协议实现的5G CPE而言,从技术上存在两个关键问题:
1、对于多对一的场景,例如,业务场景1、业务场景2、业务场景3的混合IP数据流。根据上述CPE的路由方法,由于IP报文头的源IP地址已经由NAT转换为公有IP地址,所以“后端接入到CPE的网络或者业务IP数据流”与“CPE接入到MEC的IP数据流”没有形成映射关系,因此,现有技术无法从CPE的5G蜂窝端口的IP数据报文中判断出该CPE接入的网络或业务类型,MEC的编排器MEAO/MEO无法动态根据接入到CPE的网络数据的优先级,以保障业务的差异化传输要求。
2、对于“一对一”的场景,例如业务场景4的单一IP数据流。根据上述CPE的VPN功能,由于IPSec VPN的隧道方式针对IP数据流(包括IP报头)加密后再封装了一个外网IP头,因此通过“IPSec VPN方式后端接入到CPE的网络(业务)IP数据流”与“CPE接入到MEC的IP数据流”也无法形成映射关系,现有技术依然无法识别接入到CPE的IPSec数据流,MEC的编排器MEAO/MEO无法动态根据接入到CPE的网络(业务)数据的优先级,以保障业务的差异化传输要求。
上述现有CPE存在的问题,会导致5G CPE与终端之间的多制式网络或网络类型的差异化网络需求无法有效传递到MEC侧,MEC业务系统的编排器MEAO/MEO无法获取网络类型(或业务类型)信息,无法针对具体业务进行合理有效的编排,最终无法保障业务端到端的性能。
基于此,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业务数据;第二设备,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基于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合并得到。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801、向第二设备发送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基于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合并得到。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设备为CPE;
所述第二设备为多接入边缘计算设备(MEC,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也可以为其他具备无线网络信息应用程序接口(API)交互能力,以及计算、存储、分析功能的信息技术(IT)的通用平台。
本申请实施例对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的名称不作限定,只要能实现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的功能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第一合并策略和/或所述第一指令,合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得到所述业务数据。
这里,所述第一合并策略为第一设备保存的本地的合并策略;所述合并策略用于指示合并第一数据的方式。所述第一数据为待上传到第二设备的数据。
第一设备接收到通过不同网络类型传输的、和/或不同业务需求的第一数据后,一种示例,第一终端根据本地的合并策略可以确定合并第一数据的方式,根据确定的合并第一数据的方式合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得到所述业务数据;
另一种示例,第一终端根据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指令,确定出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合并策略,根据第二合并策略也可以确定合并第一数据的方式,根据确定的合并第一数据的方式合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得到所述业务数据。
再一种示例,第一终端根据第一合并策略和/或第二合并策略(可以从中任选一个,也可以按照预设的不同合并策略的优先级选择一个),确定合并第一数据的方式,根据确定的合并第一数据的方式合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得到所述业务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和/或第一请求;所述第一信令用于说明业务传输性能;所述第一请求根据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和/或第二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确定;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进行数据合并。
以下对第一信令、第一请求、第一指令分别进行说明。
所述第一信令用于说明业务传输性能,也可以描述为第一网络的业务传输性能上报(PRTL,Performance reporting of traffic link to UE)。第一网络指目标设备(如医疗设备)和第一设备之间的网络。
这里,考虑到任何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信令传输时延,业务的性能指标也在实时变化中,第一设备(如CPE)向第二设备(如MEC)发送第一信令(即PRTL)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让第二设备(如MEC)快速适配第一设备(如CPE)后端网络或者业务的传输变化,二是避免过于频繁地向第一设备上传第一信令(也即PRTL),确保网络传输开销可控。即根据不同的业务需要,允许在一定范围的信令传输时延情况下,第二设备(如MEC)能够快速适配第一设备(如CPE)后端网络或者业务的传输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设备的标识、第一网络的网络类型、第一网络的网络连接状态、应用程序的性能信息。
这里,为了支持第一设备的第一信令的技术方案,需要在第一设备上行传输信令或者数据字段中反馈包含第一设备的标识、第一网络的网络类型、第一网络的网络连接状态、应用程序的性能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如表1、第一信令(即PRTL)的数据结构表所示。
Figure BDA0003432087760000151
表1
对于“CPE的标识”而言,其实现方式可以是媒体存取控制位址(MAC,Media AccessControl Address)、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Identity)、身份标识号(ID,Identity document)等描述方式。当使用MAC地址描述方式时,使用该CPE的MAC地址作为全局唯一标识符,例如“2A:DA:0B:84:03:9B”;当使用IMSI时,使用运营商提供的手机卡的IMSI作为标识符;当使用ID表述方式时,使用手机号码或CPE对应的IMEI或厂家设定的出厂编号作为标识符。
对于“网络类型”而言,其实现方式可以是索引数组、字符串数组或者Bitmap。假设CPE支持无线通信技术(Wi-Fi,Wireless Fidelity)、蓝牙、红外、窄带物联网(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High DefinitionMultimedia Interface)、光纤、VPN等网络类型。假设当前接入到CPE有包括Wi-Fi、蓝牙、光纤等3种网络;当使用数字表述方式时,比如0表示Wi-Fi,1表示蓝牙,5表示光纤,然后将0/1/5放入索引数组;当使用字符串表述方式时,可以使用“Wi-Fi”表示无线局域网Wi-Fi网络,“Bluetooth”表示蓝牙,“fiber”表示光纤,然后将“Wi-Fi、Bluetooth、fiber”放入字符串数组;当使用bitmap表述方式时,使用8位或16位的bitmap,将第0、1、5的bit位设置为1,分别表示Wi-Fi、蓝牙、光纤3中网络,其他为默认为0。
对于“网络连接状态”而言,其实现方式可以是布尔型或字符串。当使用布尔型表述方式时,可以使用1表示网络连接正常,使用0表示网络异常断开;当使用字符串表述方式时,使用“up”表示网络连接正常,使用“down”表示网络异常断开。只有当CPE的网络连接状态是正常时,才会发送STC指示,否则不发送。
对于“应用程序的性能信息”而言,至少包含应用标识、吞吐量、时延、丢包率。对于所包含的信息的详细实现方式描述如下:
对于“应用标识(appD)”而言,其实现方式是ETSI MEC协议中的应用描述appD。当使用appD表述方式时,appD的属性字段包括应用程序的身份标识(appDId)、应用程序名(appName)、应用程序提供方(appProvider)、应用程序软件版本(appSoftVersion)、应用程序版本号(appDVersion)、应用程序信息名(appInfoName)、应用程序说明(appDescription)、虚拟计算描述符(virtualComputeDescriptor)、应用程序暴露的外部接口(appExtCpd)、应用程序所需服务(appServiceRequired)、应用程序业务选项(appServiceOptional)、应用程序产生的服务(appServiceProduced)、应用程序所需功能(appFeatureRequired)、应用程序可选功能(appFeatureOptional)、传输依赖关系(transportDependencies)、应用程序路由规则(appTrafficRule)、应用程序DNS规则(appDNSRule)、应用程序延迟(appLatency)、终止应用程序实例操作的配置参数(terminateAppInstanceOpConfig)、更改应用程序实例状态的配置参数(changeAppInstanceStateOpConfig)。
对于“吞吐量”而言,表示在没有帧丢失的情况下,CPE能够接收并转发的最大数据速率,其实现方式是整数,单位是比特每秒(bps)或者比特每兆(Mbps)或者其他。
对于“时延”而言,表示从一个CPE后端接收到转发到前端出口所需要的时间,其实现方式是整数,单位是毫秒或秒,例如3ms。
对于“丢包率”而言,指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丢失报文占传输报文的百分比,其实现方式是浮点型数字表述,例如3.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周期性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
非周期性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非周期性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包括:
确定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为目标设备和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网络;例如,所述目标设备可以为医疗设备,所述第一网络为医疗设备和CPE之间的网络。所述第一网络的网络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Wi-Fi、Bluetooth、Zigbee、NB-loT、LoRa、红外网络等。
所述传输性能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吞吐量、时延、丢包率。
也即,第一信令(即PRTL)的触发策略包括周期性触发和非周期性触发两种方式。
周期性触发指:无论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是否发生变化,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可以由开发人员预先设定,或者,由应用者设定)就向第二设备(如MEC)上传一次第一信令(即PRTL),时间的周期单位可以是毫秒、秒、分、时等;
非周期性触发:为了避免频繁地向第二设备(如MEC)上传第一信令(即PRTL),导致不必要的网络资源开销,只有当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的变化超出了触发条件的阈值,才向第二设备(如MEC)发送第一信令(即PRTL)。触发条件可以使用“与(and)/或(or)”的逻辑条件进行组合。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吞吐量、时延、丢包率)变化的触发条件的实施例如下表2、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变化的触发条件表所示:
吞吐量 时延 丢包率 组合条件
触发条件A 2.1% 1.8% 3%
触发条件B 2.8% 1.3% 1%
触发条件C 3.0% 2% 1.5% 混合
表2
所述吞吐量为变化百分比阈值,记做throughput_per;
所述时延为变化百分比阈值,记做delay_per;
所述丢包率为变化百分比阈值,记做loss_per。
Figure BDA0003432087760000181
Figure BDA0003432087760000182
Figure BDA0003432087760000183
具体地,表2中的阈值可以根据业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根据表2可以得到触发条件如下所示:
触发条件A:(throughput_per>2.1%)and(delay_per>1.8%)and(loss_per>3%);
触发条件B:(throughput_per>2.8%)or(delay_per>1.3%)or(loss_per>1%);
触发条件C:(throughput_per>3.0%and delay_per>2%)or(loss_per>1.5%)。
当满足上述任一触发条件,上传第一信令。
优选地,在非周期性触发时,可以在触发条件前,加入时间窗口(例如10s)的判断,只有超过设置的时间窗口,才进行上述触发条件的判断,可以进一步避免网络传输资源开销。
时间窗口可以是固定或者变化的,当第一信令(即PRTL)触发比较频繁时,可以适当地增大时间窗口;当第一信令(即PRTL)触发比较少时,可以适当地减小时间窗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进行数据合并,也可以描述为第一网络的业务流量合并指示(STC,Strategy of traffic combination at UE)。
所述第一指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设备的标识、第一网络的网络类型、本地配置标识、第二合并策略。
其中,所述第二合并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应用程序的标识、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类型、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长度、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策略;
其中,所述流量比例分配类型采用数字和/或字符串的方式表示;
所述流量比例分配长度采用数字的方式表示;
所述流量比例分配策略采用字符串和/或码本索引的方式表示。
所述本地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根据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合并策略进行数据合并。
所述本地配置标识与第二合并策略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当本地配置标识允许第一设备(如CPE)对应用数据的合并进行本地配置的场景下,存在以下的情况与处理流程与方法,如下所示:
本地配置的优先级,高于从第二设备(如MEC)下发的配置,即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合并策略的优先级可以高于所述第一指令中的第二合并策略的优先级;
当本地配置缺失的情况下,使用第二设备(如MEC)下发的配置;
当本地配置与第二设备(如MEC)的配置同时存在时,第一设备(如CPE)使用本地配置。
具体来说,第一设备(如CPE)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指令(即STC),完成数据的合并与“多对一”映射功能,如表3、第一指令(即STC)的数据结构表所示。当第一设备(如CPE)没有收到STC时,按照默认的流量合并策略、即第一合并策略执行。
Figure BDA0003432087760000201
表3
对于“CPE的标识”和“网络类型”而言,实现方式如表1中的“CPE的标识”和“网络类型”相同,这个不再赘述。
对于“本地配置标识”而言,其实现方式可以是布尔型参数或字符串。当使用布尔型参数时,如果本地配置标识为1时,允许进行本地配置;如果本地配置标识为0时,不允许进行本地配置。当使用字符串时,如果本地配置标识为“true”时,允许进行本地配置,如果本地配置标识为“false”时,不允许进行本地配置。
对于“第二合并策略”而言,至少包含应用程序的标识、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类型、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长度、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策略。
对于“应用程序的标识(appD)”而言,实现方式如表1中的“应用程序的标识(appD)”相同,这里不再赘述。每个应用标识都对应有相应的流量比例分配参数,包括流量比例分配类型、流量比例分配长度、流量比例分配策略。
对于“流量比例分配类型(quota_type)”而言,其实现方式可以是数字或字符串。当使用数字时,如果quota_type为1表示按照时间纬度进行分配,如果quota_type为2表示按照存储空间纬度进行分配。当使用字符串时,如果quota_type为“time”表示按照时间纬度进行分配,如果quota_type为“memory”表示按照存储空间纬度进行分配。
对于“流量比例分配长度(quota_length)”而言,其实现方式可以是数字。当quota_type为1时表示分配的传输时间长度,单位可以是毫秒、秒,例如100ms、10s等。当quota_type为2时表示分配的存储空间长度,单位可以是Byte、KB、MB、GB,例如10KB、5MB等。
对于“流量比例分配策略(quota_strategy)”而言,其实现方式可以是字符串或者是比例分配码本索引,或者其他同等描述方式。在为字符串描述方式下,以quota_strategy=”App1,40%;App2,30%;App3,20%;App4,10%”为例,并且当quota_type=1与quota_length=10s的场景下,表示的是在10秒内,应用程序1传输4秒,应用程序2传输3秒,应用程序3传输2秒,应用程序4传输1秒。当在quota_type=2并且quota_length=100MB的场景下,表示的是应用程序1传输40MB数据量,应用程序2传输30MB数据量,应用程序3传输20MB数据量,应用程序4传输10MB数据量。
优选地,对于流量比例分配策略(quota_strategy)为比例分配码本索引的实施方案之下,通过码本的方式配置流量比例分配策略。该指示方式下,一个quota_strategy ID即可表示多个多路数据的流量合并策略。比如当终端上接入了3个应用程序或者网络分别是A、B、C,同时假设码本集合为8。如表4、码本索引表所示,每列代表每个业务或者网络的数据传输比例。举例说明,从表3中可以看出,当ID=0时(对应于P0所在的列),编码码本为[10 0],则表示只发送A的数据;当ID=3(对应于P3所在的列)时,编码码本为[1/3 1/3 1/3],则表示A/B/C各占发送数据的1/3;当ID=5时,编码码本为[0.7 0.1 0.2],表示A发送数据占70%,B发送数据占10%,C发送数据占20%。
P0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对应A的分配比例 1 0 0 1/3 0.2 0.7 0.34 0.4 0.5
对应B的分配比例 0 1 0 1/3 0.5 0.1 0.53 0.4 0.2
对应C的分配比例 0 0 1 1/3 0.3 0.2 0.13 0.2 0.3
表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请求根据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和/或第二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确定;
所述第一请求也可以描述为业务流量合并指示(STC,Strategy of trafficcombination at UE)。
实际应用时,第一设备(如CPE)根据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并综合第一设备(如CPE)与第二设备(如MEC)之间的传输性能,主动向第二设备(如MEC)申请新的流量合并策略、即第二合并策略。即向第二设备(如MEC)发送第一请求。
所述第一请求(即TCR)的数据结构如表5、TCR的数据结构表所示。
参数名 数据类型 说明
CPE的标识 字符串 用于标识该CPE的全局唯一性
网络类型 数字或字符串 用于表示CPE与终端之间的网络类型
第二合并策略 结构体 用于主动向MEC申请新的流量合并策略
表5
对于“CPE的标识”和“网络类型”而言,实现方式如表1中的“CPE的标识”和“网络类型”相同,这个不再赘述。
对于“第二合并策略”而言,实现方式如表3中的“第二合并策略”相同,这个不再赘述。
所述第一请求(即TCR)的触发策略可以是非周期性触发方式。第一设备(如CPE)综合评估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第一设备(如CPE)与第二设备(如MEC)之间的传输性能,达到了阈值条件才会向第二设备(如MEC)发送第一请求(即TCR)。第一请求(即TCR)达到触发条件需要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1)、第一设备(如CPE)的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指标(指目标设备与第一设备之间的传输性能指标)的变化没有达到第一信令(即PRTL)的触发策略;
2)、第一设备(如CPE)与第二设备(如MEC)之间的传输指标(吞吐量、时延、丢包率)的传输性能变化达到了阈值。第一设备(如CPE)与第二设备(如MEC)之间的性能指标的变化参考第一信令(即PRTL)的触发策略,根据业务实际需要设置各个传输指标的触发阈值和触发组合,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生成第一请求。
具体来说,第一设备(如CPE)可以根据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指标、第一设备(如CPE)与第二设备(如MEC)之间传输指标的性能,综合判断生成第一请求(即TCR)。基于上述关于第一信令(即PRTL)的说明可知,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指标变化太大时会发送第一信令(即PRTL),所以生成第一请求(即TCR)主要考虑第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络性能指标变化。
生成第一请求(即TCR)的相关实施例如下所示:
1)、当第一设备(如CPE)与第二设备(如MEC)之间的时延变化太大,时延变化的百分比超过了一定阈值,第一请求(即TCR)中的quota_type设置为时间纬度,即将quota_type设置为1。当quota_strategy实现方式是字符串时,针对时延要求低的应用,其流量分配的时间比例更加少;针对时延要求高的应用,其流量分配的时间比例更加多。当quota_strategy实现方式是码本索引时,针对时延要求低的应用,其码本索引应选用时间比例更少的索引;针对时延要求高的应用,其码本索引应选用时间比例更多的索引。
2)、当第一设备(如CPE)与第二设备(如MEC)之间的吞吐量变化太大,吞吐量变化的百分比超过了一定阈值,TCR中的quota_type设置为空间纬度,即将quota_type设置为2。当quota_strategy实现方式是字符串时,针对吞吐量要求低的应用,空间分配的比例更加少;针对吞吐量要求高的应用,空间分配的比例更加多。当quota_strategy实现方式是码本索引时,针对吞吐量要求低的应用,其码本索引应选用空间比例更少的索引;针对吞吐量要求高的应用,其码本索引应选用空间比例更多的索引。
当第一设备(如CPE)与第二设备(如MEC)之间的时延和吞吐量变化都很大时,可以根据业务实际需要选择以时延指标为准或以吞吐量指标为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为通过第一网络传输的数据。
这里,所述第一网络的网络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Wi-Fi、Bluetooth、Zigbee、NB-loT、LoRa、红外网络等。
应用时,目标设备与第一设备通信,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信;
所述第一网络为目标设备和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网络;例如,所述目标设备可以为医疗设备,所述第一网络为医疗设备和CPE之间的网络。所述第一网络也可以描述为第二跳网络;相应的,所述第二跳性能指标指第二跳网络的传输性能指标;第二跳数据为第二跳网络传输的数据。
所述第二网络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也可以描述为第一跳网络。
这里,所述目标设备为实际应用所涉及到的设备,如医疗设备等。
相应的,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901、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基于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合并得到。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设备为CPE;
所述第二设备为移动边缘计算设备(MEC),也可以为其他具备无线网络信息应用程序接口(API)交互能力,以及计算、存储、分析功能的信息技术(IT)的通用平台。
本申请实施例对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的名称不作限定,只要能实现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的功能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和/或第一请求;所述第一信令用于说明业务传输性能;所述第一请求根据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和/或第二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确定;
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进行数据合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生成第一指令。
以第二设备为MEC为例,根据以上关于MEC的编排器MEO的功能描述,MEO能够获取的数据包括时延、可用MEC服务、可用MEC资源,此处的时延是第一设备(如CPE)与第二设备(如MEC)之间的时延,无法获取到第二跳业务的各个应用的具体性能指标,所以要针对第二跳业务的各个应用的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和判断,以生成第一指令(即STC)。
根据不同的业务需要,允许在一定范围的信令传输时延情况下,M-TMMM模块能够快速生成和下发第一指令(即STC),以适配第一设备(如CPE)后端网络或者业务的传输变化。当MEO获取到第二跳业务数据的性能参数后,针对时延和吞吐量的不同要求,根据业务实际需要来分配不同的流量比例。生成第一指令(即STC)的相关实施例如下所示:
对时延有要求的应用,以时间纬度为准,将quota_type设置为1。当quota_strategy实现方式是字符串时,针对时延要求低的应用,其流量分配的时间比例相对少一点;针对时延要求高的应用,其流量分配的时间比例相对多一点。当quota_strategy实现方式是码本索引时,针对时延要求低的应用,其码本索引选用时间比例更少的索引;针对时延要求高的应用,其码本索引选用时间比例更多的索引;
对吞吐量有要求的应用,以空间纬度为准,将quota_type设置为2。当quota_strategy实现方式是字符串时,针对吞吐量要求低的应用,空间分配的比例相对少一点;针对吞吐量要求高的应用,空间分配的比例相对多一点。当quota_strategy实现方式是码本索引时,针对吞吐量要求低的应用,其码本索引选用空间比例更少的索引;针对吞吐量要求高的应用,其码本索引选用空间比例更多的索引;
对时延和吞吐量都有要求的应用,根据不同业务可以优先以时延或空间指标的要求为准。
具体地规则可以预先设定并保存在第二设备中,应用时可以基于预设的规则确定出第二合并策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设备的标识、第一网络的网络类型、第一网络的网络连接状态、应用程序的性能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设备的标识、第一网络的网络类型、本地配置标识、第二合并策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合并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应用程序的标识、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类型、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长度、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策略;
其中,所述流量比例分配类型采用数字和/或字符串的方式表示;
所述流量比例分配长度采用数字的方式表示;
所述流量比例分配策略采用字符串和/或码本索引的方式表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地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根据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合并策略进行数据合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保存的第一合并策略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指令中的第二合并策略的优先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性能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吞吐量、时延、丢包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为通过第一网络传输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为目标设备和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网络;
所述第二网络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络。
关于第一信令、第一请求、第一指令的其他说明已在图8所示方法中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第一设备(如CPE)可以有效支持以上提及的四种场景(业务场景1、业务场景2、业务场景3、业务场景4),从而能够保障在上行数据的传输过程中,以及所接入到CPE的业务或者网络性能的差异化要求。
第二设备(如MEC)可有效识别到第一设备(如CPE)与终端之间的网络类型或者业务类型,以及传输性能的差异化要求,能够有效保障第一设备(如CPE)与终端之间网络或者业务的传输性能差异化需求。
上述方案提供的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及两者实现的系统架构,可运营、更安全、可落地、可演进,更加贴合垂直行业客户需求。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CPE;所述第二设备为MEC。
以下以所述第一设备为CPE、所述第二设备为MEC为例进行说明。
在不改动物理层的前提下,CPE增加或具有流量映射模块(M-TMM)、MEC的编排器MEO上增加或具有流量映射管理模块(M-TMMM)。
流量合并和映射指的是多个CPE第二跳数据到蜂窝网络的“多对一”的合并和映射功能,以下简称为“流量合并”或“流量映射”。其中,流量映射模块与流量映射管理模块的功能如下所述:
流量映射模块(M-TMM,Multiple traffic mapping module):承载于CPE之上,实现对CPE接入的多个网络或者业务数据到5G传输通道的流量合并和映射功能,通过该模块可有效保障CPE与终端之间的多个网络或者业务的传输性能保障,比如传输速率、传输时延、丢包率等关键性能指标。
流量映射管理模块(M-TMMM,Multiple traffic mapping management module):承载于MEC系统中,实现对CPE侧后端多接入网络或者业务数据的第二合并策略管理功能,通过该模块可有效决策并指导CPE后端网络或者业务的传输方法。
信令交互:流量映射模块被流量映射管理模块所管理,通过流量映射模块与流量映射管理模块之间的信令交互,从而实现对CPE与终端之间的网络或者业务的SLA传输性能保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跳网络指CPE与MEC之间的网络,第二跳网络指的是CPE与医疗设备之间的网络。在CPE中的流量映射模块与MEC系统中的流量映射管理模块的信令交互流程如图11所示。其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1、CPE向MEC发送第二跳网络的业务传输性能(PRTL,Performancereporting of traffic link to UE);
具体地,将接入到CPE的网络或者业务连接的实际传输性能,上报给MEC侧的流量映射管理模块。特别注意的是,接入到CPE的网络或者业务连接,指的是通过Wi-Fi、Bluetooth、HDMI、光纤、网线或者APP等方式与CPE建立的连接。
所述接入到CPE的网络指第二跳网络,如医疗设备接入到CPE的网络。
所述PRTL相当于图8和图9所示方法中的第一信令,具体已在图8和图9所示方法中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1102、CPE接收MEC发送的第二跳网络的业务流量合并指示(STC,Strategy oftraffic combination at UE);
根据CPE上报的CPE第二跳网络的业务传输性能,MEC侧的流量映射管理模块针对CPE侧的流量进行策略调度,并将策略调度内容通过该STC下发给CPE,CPE根据接收到的STC,完成数据的合并与映射功能。
所述STC相当于图8和图9所示方法中的第一指令,具体已在图8和图9所示方法中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1103、CPE向MEC发送第二跳网络的业务数据传输(DTC,Data transmissionat CPE);
CPE根据接收的第二跳网络的业务流量合并指示,完成CPE第二跳业务数据的组装与合并,完成从CPE到MEC侧的数据传输过程。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1101-1、CPE向MEC发送第二跳网络的业务流量合并请求(TCR,Trafficcombination requirement at UE);
具体地,CPE可以根据第二跳网络的传输性能,并综合第一跳网络的传输性能,主动向MEC侧的流量映射管理模块申请新的流量合并方式,以快速适配CPE后端网络或者业务的传输变化。
所述TCR相当于图8和图9所示方法中的第一请求,具体已在图8和图9所示方法中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所述步骤1102-1可以与步骤1102同时执行,也可以在1102之前或之后,这里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例、PRTL、STC、DTC、TCR,可以参考图8和图9所示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一设备侧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设置在第一设备上,如图12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1201,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基于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合并得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201,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和/或第一请求;所述第一信令用于说明业务传输性能;所述第一请求根据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和/或第二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确定;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进行数据合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第一处理单元1202,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合并策略和/或所述第一指令,合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得到所述业务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设备的标识、第一网络的网络类型、本地配置标识、第二合并策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合并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应用程序的标识、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类型、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长度、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策略;
其中,所述流量比例分配类型采用数字和/或字符串的方式表示;
所述流量比例分配长度采用数字的方式表示;
所述流量比例分配策略采用字符串和/或码本索引的方式表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地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根据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合并策略进行数据合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合并策略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指令中的第二合并策略的优先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设备的标识、第一网络的网络类型、第一网络的网络连接状态、应用程序的性能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201,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之一:
周期性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
非周期性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述第一通信单元1201,用于确定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性能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吞吐量、时延、丢包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为通过第一网络传输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为目标设备和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网络;
所述第二网络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络。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201和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202可由通信装置中的处理器结合通信接口实现。
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二设备侧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设置在第二设备上,如图13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13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基于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合并得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信单元1301,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和/或第一请求;所述第一信令用于说明业务传输性能;所述第一请求根据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和/或第二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确定;
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进行数据合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处理单元1302,用于生成第一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设备的标识、第一网络的网络类型、第一网络的网络连接状态、应用程序的性能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设备的标识、第一网络的网络类型、本地配置标识、第二合并策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合并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应用程序的标识、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类型、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长度、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策略;
其中,所述流量比例分配类型采用数字和/或字符串的方式表示;
所述流量比例分配长度采用数字的方式表示;
所述流量比例分配策略采用字符串和/或码本索引的方式表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地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根据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合并策略进行数据合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保存的第一合并策略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指令中的第二合并策略的优先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性能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吞吐量、时延、丢包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为通过第一网络传输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为目标设备和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网络;
所述第二网络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络。
实际应用时,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二通信单元1301和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302可由通信装置中的处理器结合通信接口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在进行通信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与通信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一设备侧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如图14所示,该第一设备1400包括:
第一通信接口1401,能够与第二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第一处理器1402,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1401连接,以实现与第二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一设备侧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第一存储器1403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通信接口1401,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基于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合并得到。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1402,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合并策略和/或所述第一指令,合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得到所述业务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接口1401,还用于:
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和/或第一请求;所述第一信令用于说明业务传输性能;所述第一请求根据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和/或第二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确定;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进行数据合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接口1401,还用于:
周期性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和/或,
非周期性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接口1401,还用于:
确定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处理器1402和第一通信接口1401的具体处理过程可参照上述方法理解。
当然,实际应用时,第一设备14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4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4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4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4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404。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存储器140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第一设备14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第一设备140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1402中,或者由所述第一处理器1402实现。所述第一处理器140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处理器14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所述第一处理器14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所述第一处理器140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一存储器1403,所述第一处理器1402读取第一存储器140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4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者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二设备侧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设备,如图15所示,该第二设备1500包括:
第二通信接口1501,能够与第一设备和第三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第二处理器1502,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1501连接,以实现与第一设备和第三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二设备侧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第二存储器1503上。
具体地,所述第二通信接口15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基于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合并得到。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信接口1501,还用于:
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和/或第一请求;所述第一信令用于说明业务传输性能;所述第一请求根据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和/或第二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确定;
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进行数据合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器1502,用于生成第一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通信接口1501和第二处理器1502的具体处理过程可参照上述方法理解。
当然,实际应用时,第二设备15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5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5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5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5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504。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存储器150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第二设备15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第二设备150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所述第二处理器1502中,或者由所述第二处理器1502实现。所述第二处理器150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处理器15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所述第二处理器15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DSP,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所述第二处理器150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二存储器1503,所述第二处理器1502读取第二存储器150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设备15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ASIC、DSP、PLD、CPLD、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MCU、Microprocessor、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存储器(第一存储器1403、第二存储器150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9)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
向第二设备发送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基于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合并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和/或第一请求;所述第一信令用于说明业务传输性能;所述第一请求根据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和/或第二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确定;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进行数据合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第一合并策略和/或所述第一指令,合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得到所述业务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设备的标识、第一网络的网络类型、本地配置标识、第二合并策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合并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应用程序的标识、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类型、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长度、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策略;
其中,所述流量比例分配类型采用数字和/或字符串的方式表示;
所述流量比例分配长度采用数字的方式表示;
所述流量比例分配策略采用字符串和/或码本索引的方式表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根据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合并策略进行数据合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并策略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指令中的第二合并策略的优先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设备的标识、第一网络的网络类型、第一网络的网络连接状态、应用程序的性能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周期性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
非周期性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周期性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包括:
确定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令。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性能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吞吐量、时延、丢包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为通过第一网络传输的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2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为目标设备和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网络;
所述第二网络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络。
14.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设备,包括:
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基于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合并得到。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和/或第一请求;所述第一信令用于说明业务传输性能;所述第一请求根据第一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和/或第二网络的传输性能参数确定;
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进行数据合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设备的标识、第一网络的网络类型、第一网络的网络连接状态、应用程序的性能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设备的标识、第一网络的网络类型、本地配置标识、第二合并策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合并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应用程序的标识、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类型、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长度、各应用程序的流量比例分配策略;
其中,所述流量比例分配类型采用数字和/或字符串的方式表示;
所述流量比例分配长度采用数字的方式表示;
所述流量比例分配策略采用字符串和/或码本索引的方式表示。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根据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合并策略进行数据合并。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保存的第一合并策略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指令中的第二合并策略的优先级。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性能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吞吐量、时延、丢包率。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为通过第一网络传输的数据。
23.根据权利要求15至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为目标设备和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网络;
所述第二网络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络。
2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第一设备上,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基于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合并得到。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第二设备上,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基于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合并得到。
26.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一通信接口;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基于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合并得到。
27.一种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第二通信接口;其中,
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基于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合并得到。
28.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及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4至23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9.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
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4至23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1598137.8A 2021-12-24 2021-12-24 通信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3462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8137.8A CN116346294A (zh) 2021-12-24 2021-12-24 通信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2/134805 WO2023116355A1 (zh) 2021-12-24 2022-11-28 通信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8137.8A CN116346294A (zh) 2021-12-24 2021-12-24 通信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6294A true CN116346294A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77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98137.8A Pending CN116346294A (zh) 2021-12-24 2021-12-24 通信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46294A (zh)
WO (1) WO202311635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34469A (zh) * 2023-07-21 2023-08-22 南京源兴智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LoRa节点的数据传输管理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7355A (zh) * 2016-03-23 2016-08-10 重庆秒银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合并处理系统
US10912142B2 (en) * 2016-04-01 2021-02-02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resume procedure
US11071051B1 (en) * 2020-03-12 2021-07-20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EF-assisted MEC traffic breakout
CN113517957A (zh) * 2020-04-10 2021-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harq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34469A (zh) * 2023-07-21 2023-08-22 南京源兴智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LoRa节点的数据传输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6634469B (zh) * 2023-07-21 2023-09-19 南京源兴智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LoRa节点的数据传输管理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16355A1 (zh) 2023-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83087B2 (en) Cloud based access solution for enterprise deployment
US11653248B2 (en) Terminal and QoS control method in wireless section
CN110719185B (zh) 网络切片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08585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qos flows for unstructured pdu sessions
EP2727297B1 (en) Variable-based forwarding path construction for packet processing within a network device
WO2019056883A1 (zh) 一种网络切片的部署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189905A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328936B (zh) 路由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40031928A1 (en) Network slice conn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140548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quality of ser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1174943A1 (zh) 数据转发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788241B (zh) 提供网络管理与切片管理之间的接口
US20230336377A1 (en)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etwork system
CN113824576A (zh) 切片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11406437A (zh) 多路径数据通信
WO2023116355A1 (zh) 通信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05291B (zh)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338432A (zh) 传输报文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529631B (zh) 通信系统、方法、装置、第一设备及存储介质
CA3073340C (en)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hotspot access on multi-band access point
KR20220066790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소프트웨어-정의 광역 네트워크를 구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220070736A1 (en) Traffic steering device
WO2023231779A1 (zh) 一种基于alto协议的通信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WO2023116356A1 (zh) 信息配置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232441A1 (en) Ingress gateway with data flow classification functional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