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5291B -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5291B
CN114205291B CN202010908599.4A CN202010908599A CN114205291B CN 114205291 B CN114205291 B CN 114205291B CN 202010908599 A CN202010908599 A CN 202010908599A CN 114205291 B CN114205291 B CN 1142052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path
node
information
ident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085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05291A (zh
Inventor
杜宗鹏
付月霞
张晓秋
耿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0859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05291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5324 priority patent/WO2022048514A1/zh
Priority to US18/043,429 priority patent/US20230327995A1/en
Priority to EP21863579.5A priority patent/EP4210293A1/en
Publication of CN114205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5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05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52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25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for supporting services specification, e.g. SL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02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requested QoS
    • H04L45/306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the nature of the carried appl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6Routing software
    • H04L45/566Routing instructions carried by the data packet, e.g. activ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0Traffic polic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4Source routing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从第二节点接收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中包括:第一信息,第一信息表示动态负载分担请求;根据第一信息,选择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路径,并记录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包是在所述第一数据包之后的同一个流的数据包;根据所述第一标识,选择所述第一路径转发所述第二数据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网络部署了分段路由策略的场景中,可以基于动态负载分担请求,以使得网络资源和/或算力资源可以被更好的利用。

Description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应用感知网络(Application-aware Networking,APN)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网络流量的负载均衡的技术中,例如ECMP(等价负载分担)和UCMP(非等价负载分担),一般都会使用HASH技术,来将网络流量分开,使其走不同的路径/链路。具体的,网络设备会按照网络流量的特征进行HASH计算,例如按照以太网(Ethernet)报文的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或者IP报文的五元组,或者IPv6报文的源地址和流标识等信息。
ECMP指的是,如果网络中存在N条等价路径,则网络设备使用HASH计算来把流量尽量平均的分成N份,每一份走一个路径,从而让网络流量更均衡的分配在网络中。UCMP指的是,支持给这N条等价路径相关的权重,既支持每条路径走的流量(或份数)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按照每条路径的权重来确定。例如两个路径,权重是1:3,在一种实现中,网络设备会把流量平均分为四份(通过合适的HASH算法),第一条路径会走1份流量,第二条路径走3份。
但是目前的所有的HASH实现都是静态的(包括ECMP和UCMP),一但权重Weight/份数确定了,不能改变,也就是说,目前的负载分担仅支持根据静态的权值/权重参数执行,无法使用动态的权值参数。即权重的确定目前仅支持根据例如路径的带宽(静态的),但是不支持根据路径的负载(动态的)。
因为如果强行改变路径的静态Weight(权值),则会导致流量的乱序,例如,path1,2,3负载分担,权重是1:3:4,则设备具体实现一般是按照ECMP来做,把流量分成8份,1份去path1,3份去path2,4份去path3。
如果权重变了,变成2:2:4,那么一个流的流量会出现之前在path2,后来变道path1,这个流可能出现乱序,导致收端可能需要重排序,对于网络中的一些业务,例如实时性较高的业务是不合适的。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在网络部署了SR-Policy(分段路由-策略)的场景中,如何使得网络资源和/或算力资源可以被更好的利用。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包括:
从第二节点接收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第一信息,第一信息表示动态负载分担请求;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选择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路径,并记录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
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包是在所述第一数据包之后的同一个流的数据包;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选择所述第一路径转发所述第二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息,选择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路径,并记录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包括:
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一路径的动态权值,选择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路径,并记录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包为第一应用感知网络APN数据包,第二数据包为第二APN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表示流量需求;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息,选择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路径,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匹配得到路径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从所述路径集合中选择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路径。
可选地,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为:
段路由策略SR Policy的标识信息;
或者,
SR Policy的段标识列表SID list的标识信息。
可选地,所述路径集合为:
SR Policy的SID list;
或者,
SR Policy的集合。
可选地,所述动态权值与以下一项或多项相关:
所述第一路径的网络可用资源信息;
所述第二路径上的目的节点了解的剩余算力信息,该第二路径的目的节点与算力提供服务器支持信息交互。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节点,包括:
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表示动态负载分担请求;
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包中包括第一路径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包是在所述第一数据包之后的同一个流的数据包;
其中,所述第一路径是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信息,选择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路径。
可选地,所述第一路径是所述第一节点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一路径的动态权值选择的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路径。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包为第一APN数据包,第二数据包为第二APN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为:
SR Policy的标识信息;
或者,
SR Policy的SID list的标识信息。
可选地,所述动态权值与以下一项或多项相关:
所述第一路径的网络可用资源;
所述第二路径上的目的节点了解的剩余算力信息,该第二路径的目的节点与算力提供服务器支持信息交互。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包的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节点,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从第二节点接收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第一信息,第一信息表示动态负载分担请求;
第一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选择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路径,并记录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包是在所述第一数据包之后的同一个流的数据包;
第二选择模块,用于第二根据所述第一标识,选择所述第一路径转发所述第二数据包。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第一节点,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包传输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包的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二节点,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表示动态负载分担请求;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包中包括第一路径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包是在所述第一数据包之后的同一个流的数据包;
其中,所述第一路径是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信息,选择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路径。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第二节点,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数据包传输的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包括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网络部署了分段路由策略(SR-Policy)的场景中,可以基于动态负载分担请求,以使得网络资源和/或算力资源可以被更好的利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APN的介绍示意图;
图2为SR-Policy的介绍示意图;
图3为SR-Policy的候选路径的介绍示意图;
图4为负载分担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包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包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10-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APN报文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包的传输装置的示意图之一;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包的传输装置的示意图之二;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节点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介绍以下技术点:
(1)算力感知网络(Computing-aware Networking,CAN)。
算力感知网络是应对算网融合发展趋势提出的新型网络架构,其基于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将动态分布的计算资源互联,通过网络、存储、算力等多维度资源的统一协同调度,使海量的应用能够按需、实时调用不同地方的计算资源,实现连接和算力在网络的全局优化,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
(2)APN的架构。
目前网络很难感知到业务,在一些5G,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边缘计算等场景中,一些关键服务质量(Critical QoS)的业务越来越多,传统的ACL,DPI都很难支撑这些业务的识别。这些的业务的需求可以是带宽,时延,抖动,和丢包率等。建议在packet中携带这些信息,来拉通网络和业务,参见图1。
(3)段路由策略(Segment Routing Policy,SR-Policy)架构。
一个SR Policy的标识是一个三元组<头端(head-end),端点(endpoint),颜色(color)>;其中color是一个数值,含义可以理解成为一种意图(intent),例如图2中的“green”和“blue”。
参见图3,一个SR Policy包含了一个或者多个候选路径(Candidate path,CP),候选路径的来源可以是手工配置的,或者是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发布的,或者是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CommunicationProtocol,PCEP)通告的,或者是网络配置协议(Network Configuration Protocol,NETCONF)通告的。
一个候选路径的唯一标识是三元组<起源协议(Protocol-Origin),发起者(originator),标识符(discriminator)>。
一个候选路径可以是显式的,或者动态的,动态是一个优化目标,以及一些限制。
一个候选路径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段列表(SID list),每个SID list包含了一个权值(weight)。
每个SR Policy会有一个激活(active)的候选路径。
(3)网络中的负载分担(Load Balance,LB)。
传统网络的负载分担可以是二层的或者三层的,三层的情况跨多个设备。
参见图4,SR给出了更好的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在节点1,节点4都会触发等价多路径(Equal-Cost Multipath Routing,ECMP),在节点1,到节点7,可以得到三条等价路径,节点4到节点7,可以得出两条等价路径。
负载分担的原理是,对于某个路由表项(例如DA=7的流量),如果存在有多条等价路径,那么对于去向节点7的流量(DA=7的所有的应用的流量),进行HASH(HASH计算对象可能是流量的五元组等),按照HASH的结果,决定下一跳发给谁。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以及它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使用“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例如A和/或B,表示包含单独A,单独B,以及A和B都存在三种情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CDMA系统可实现诸如CDMA2000、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UTRA)等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和其他CDMA变体。TDMA系统可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之类的无线电技术。OFDMA系统可实现诸如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演进型UTRA(Evolution-UTRA,E-UTRA)、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OFDM等无线电技术。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的部分。LTE和更高级的LTE(如LTE-A)是使用E-UTRA的新UMTS版本。UTRA、E-UTRA、UMTS、LTE、LTE-A以及GSM在来自名为“第三代伙伴项目”(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CDMA2000和UMB在来自名为“第三代伙伴项目2”(3GPP2)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本文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
参见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第一节点,比如网络中的头端(HeadEnd),具体步骤包括:步骤501、步骤502、步骤503和步骤504。
步骤501:从第二节点接收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表示动态负载分担请求;
可选地,第一节点上配置有path集合,支持动态负载分担,分发/更新动态权值,支持流量动态调整。
上述第二节点可以是网络中的客户端(Client),或者Client的边缘节点(Edge)。
步骤502:根据第一信息,选择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路径,并记录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
比如,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一路径的动态权值,选择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路径,并记录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
其中,动态权值(Weight Dynamic,Wd)用于动态流量的负载分担(支持APN的流量),即路径的权值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动态调整的。
例如,path1,2,3负载分担,动态权重可以是1:3:4,则设备具体实现一般是按照ECMP来做,把流量分成8份,1份去path1,3份去path2,4份去path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网络部署了SR-Policy的场景中,支持基于动态权值(Weight)的负载均衡,以使得网络资源和/或算力资源可以被更好的利用。
步骤503:从第二节点接收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包是在所述第一数据包之后的同一个流的数据包;
步骤504:根据所述第一标识,选择所述第一路径转发所述第二数据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包为第一APN数据包,第二数据包为第二APN数据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按照动态权值HASH的方式,让流量按照动态网络/算力负载情况分布得更均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包中还可以包括:第二信息,表示流量需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502可以包括:根据所述流量需求,匹配得到路径集合(也就是路径集合中的路径都满足需求);根据所述动态负载分担请求,从所述路径集合中选择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路径,也就是,根据动态负载分担请求,进行HASH运算从路径集合中选择用于转发第一数据包的第一路径。
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流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考虑动态的资源情况来进行流量的负载均衡。可选地,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HpathID)为:(1)段路由策略(SR Policy)的标识信息,该HpathID可以是一个SRv6中的BSID的格式;或者,SR Policy的段标识列表(SID list)的标识信息,该HpathID可以是一个SRv6中的Adjaency SID的格式。
可选地,所述路径集合为:SR Policy的SID list;或者,SR Policy的集合。
也就是,Path集合可以是一个SR Policy的具体的SID list,LB时选择一个SIDlist,或者Path集合也可以是SR Policy的集合,LB时选中一个SR Policy,或者更底层的,再从中选中一个SID list。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直接记录SR Policy的CP中的SID list(也可以称为HpathID)。另外,在一些特殊场景中,例如算力感知网络的多个SR Policy可以绑定在一起,做HASH的时候,本申请实施例还支持SR Policy的bundle,以及统一按照相关的动态weight,执行流量的负载分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动态权值与以下一项或多项相关:
(1)所述第一路径的网络可用资源信息,例如剩余带宽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动态权值也可以称为动态权重。
(2)所述第二路径上的目的节点了解的剩余算力信息,该第二路径的目的节点与算力提供服务器支持信息交互。
也就是,动态权值可以根据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来决策,或者也可以综合网络的情况,以及算力的情况来决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可以构建一个路径集合,根据网络资源情况确定各个路径的默认的静态权值,以及根据实时负载情况,确定各个路径的动态权值,对于某些流量(比如希望使用的DLB特性的流量),可以在数据包中说明能力和意图,第一节点可以按照动态权值进行HASH选择路径Hpath2,并记下使用的路径,该流的后续报文,直接选择Hpath2,不再进行HASH运算。
参见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二节点,比如客户端(Client),或者客户端的边缘节点(Client的Edge),具体步骤包括:步骤601、步骤602。
步骤601: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表示动态负载分担请求;
步骤602: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包中包括第一路径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包是在所述第一数据包之后的同一个流的数据包;
其中,所述第一路径是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信息,选择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路径。
可选地,所述第一路径是所述第一节点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一路径的动态权值选择的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路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包为第一APN数据包,第二数据包为第二APN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为:(1)段路由策略(SR Policy)的标识信息;或者,SR Policy的段标识列表(SID list)的标识信息。
可选地,所述路径集合为:SR Policy的SID list;或者,SR Policy的集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动态权值与以下一项或多项相关:
(1)所述第一路径的网络可用资源信息,例如剩余带宽信息;
(2)所述第二路径上的目的节点了解的剩余算力信息,该第二路径的目的节点与算力提供服务器支持信息交互。
实施例1:APP封装。
在本实施例中,网络中的Headend和Endpoint之间有多个路径,在Headend配置成了一个集合,每个条目有静态的负载分担的静态权值(Weight Static),例如根据路径的带宽情况设定;同时,配置了动态的负载分担的动态权值(Weight Dynamic),例如根据路径的带宽使用情况设定。
其中静态权值(Ws)用于普通的流量的负载分担,动态权值(Wd)用于动态流量的负载分担(支持APN的流量)。
在本实施例中,Headend监控三条路径的相关情况,根据动态的路径情况,调整动态权值。
参见图7,对于APN的流量。
步骤1:Client发出的packet携带一个动态负载分担(DLB)的请求(request),(比如携带在Service para option中),以及其他的流量需求。
步骤2:Headend节点根据流量需求,匹配到一个路径集合(path Set),然后进行HASH运算,选择一个具体的path,然后这个packet记下这个具体的path的ID(HpathID2),发到对端。
步骤3:Server收到含有HpathID2的packet,在反馈报文中写入该HpathID2。
步骤4:Client收到含有HpathID2的报文,之后在发出的报文中插入之前选择的(selected)Hpath(比如,包含在Service para option中)。
步骤5:Headend节点看到selected Hpath,不进行HASH运算,直接匹配路径转发。
实施例2:Edge节点封装。
在本实施例中,Headend和Endpoint之间有多个路径,在Headend配置成了一个集合,每个条目有静态的负载分担的静态权值(Ws),例如根据路径的带宽情况设定;同时,配置了动态的负载分担的动态权值(Wd),例如根据路径的带宽使用情况设定。
其中,静态权值(Ws)用于普通的流量的负载分担,动态权值(Wd)用于动态流量的负载分担(支持APN的流量)。
在本实施例中,Headend监控三条路径的相关情况,根据动态的路径情况,调整动态权值(Wd)。
参见图8,对于APN的流量。
步骤1:Client发送packet。
步骤2:Edge识别Client的流量,封装相关的APN信息,同时携带一个动态负载分担的request(比如携带在Service para option中)。
步骤3:Headend根据流量需求,匹配到一个path Set,然后进行HASH运算,选择一个具体的path,然后这个packet记下这个具体的path的ID(Hpath2ID),发到对端。
也就是,Headend收到动态的负载分担请求,如果能理解,会触发使用DLB的动态权值(Wd),来执行HASH选择路径。
步骤4:Server侧的Edge收到含有Hpath2ID的packet,记录相关的信息,例如五元组信息,以及Hpath2ID。
步骤5:Server反馈报文。
步骤6:Server侧的Edge识别出反馈的报文(例如通过五元组能匹配之前记录的报文),在反馈报文中写入该Hpath2ID,继续转发。
步骤7:Client侧的Edge收到含有Hpath2ID的报文,记录相关的信息,例如五元组信息,以及Hpath2ID。
步骤8:Client收到报文,并且继续发送该流的报文。
步骤9:Client侧的Edge识别这个流的报文,插入selected Hpath。
步骤10:Headend节点识别到selected Hpath,不进行HASH运算,直接匹配路径转发。
可以理解的是,Client侧的Edge和Server侧的Edge是APN的封装节点。
在APN的机制中,有两种实现:
(1)Client和Server直接支持APN的机制,执行APN的封装;
(2)Client不支持APN的机制,由Client的连接到网络的一个Edge设备识别Client的流量,并且进行APN封装,向网络提出需求,Server侧类似。这样可以不依赖于终端,能实现网络的APN升级。
可以理解的是,Edge可以认为是一个边缘的网络设备,例如一个网关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client edge和server edge收到的是普通的IPv6报文,他们要封装APN信息。
实施例3:加入算力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网络中的CAN节点通告算力能力和算力负载,这时,EndPoint 1,EndPoint 2,EndPoint 3都通告了service ID1,这时,Headend把三个SR Policy做成一个path set,因为对于一个要访问serivce1的Client,流量可以负载分担到任何一个EndPoint,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大的SR Policy,包含一些子SR Policy,具体HASH的paths,可以是以SR Policy的粒度,或者是SR Policy中的所有的SID list的粒度。
EndPoint1,EndPoint 2,EndPoint 3在BGP通告自身的能力时,通过一定的扩展,携带service ID信息,注意此时三个Endpoint的service ID都包含service ID1。
用户可以直接以Service ID1为DA(目的地址),或者在IPv6的其他位置写入ServiceID1,来表示希望接入service 1。
前述的三个SR Policy在Headend配置成了一个集合,每个条目有静态的负载分担的静态权值,比如根据网络总带宽和/或CAN节点总算力设定;同时,配置了动态的负载分担的动态权值,比如根据网络可用带宽和/或CAN节点剩余算力设定情况设定。
静态权值用于普通流量的负载分担,动态权值用于动态流量的负载分担(支持APN的流量)。
在本实施例中,Headend监控三条路径的相关情况,根据动态情况,调整Wd。
参见图9,对于APN的流量。
步骤1:Client发出的packet携带一个动态负载分担的request(比如携带在Service para option的一个扩展字段中),以及其他的流量需求。
步骤2:Headend节点根据流量需求,匹配到一个path Set,然后按照动态权值进行HASH运算,选择一个具体的path,然后这个packet记下这个具体的path的ID(Hpath2ID),发到对端(这里还有一种实现,是直接记录SR Policy中的SID list的path ID(更低层))。
此时到达服务节点,可能存在着多个SR Policy(服务节点本身也可能有多个),具体HASH的时候可能有两种实现:
1.Path set中包括多个SR policy,HASH的时候确定使用哪个SR Policy,packet会记录这个SR policy的标识,例如是一个SRv6的BSID;
2.Path Set中看到的是SR Policy中的SID list,HASH的时候确定使用哪个SIDlist,packet会记录相关的SID list对应的标识,例如可以是一个SRv6中Adjacency SID的格式。
步骤3:Server收到含Hpath2ID的packet,在反馈报文中写入该Hpath2ID。
步骤4:Client收到含有Hpath2ID的报文,之后在发出的报文中插入selectedHpath(Service para option)。
步骤5:Headend节点看到selected Hpath,不进行HASH运算,直接匹配路径转发。
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涉及的APN的相关封装扩展。
1、service-para option中的PathInfoRequest,参见图10。
封装在例如DOH中(外层)或者SRH的TLV中:
Flag bit0代表要求正向信息,bit2标识是否是反馈的Bitsmap是位图,目前定义bit1是latency,bit2是pathID,bit3是HpathID。
2、Destination Options header新的option 0x3D,包括一系列的sub-type,参见图11、图12和图13。
例如,1个pathinfo的设定为sub-type 11。
当收到了需要封装转发的报文,并且看到PathInfoRequest Flag bit2=0,代表正向,则封装网络入口HpathID1。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sut-type 5,6,7,8仅包含Hpath ID信息,不包含policy的首尾地址(headend和endpoint地址),或者不包含policy的endpoint地址。
3、收集到HpathID后的用处:在client收到该报文的反馈报文之后,添加一个selectedHPath的sub-tlv到后续该流的流量中,其中主要的内容是HpathID2,这样,后续的流量就不需要封装APN的各种信息,仅仅包含这个信息就够了,达到了节省封装开销的目的,以及可以指定HASH路径的目的,例如sub-tlv type=102,参见图14。
Headend收到了这个service-para option中的selectedHPath的sub-tlv之后,直接使用其中的HpathID来引流,而不是根据APN封装的其他信息,决策怎么引流。
例如,sub-type的内容可以认为是上述selectedHPath sub-tlv的sub-sub-tlv,设为1,代表HpathID。
具体的,HpathID的格式,可以是一个类似SRv6中END.X的模式,这个END.X在该设备上唯一。
参见图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包的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节点,该装置1500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1501,用于从第二节点接收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第一信息,第一信息表示动态负载分担请求;
第一选择模块15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选择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路径,并记录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
可选地,第一选择模块1502进一步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一路径的动态权值,选择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路径。
第二接收模块1503,用于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包是在所述第一数据包之后的同一个流的数据包;
第二选择模块1504,用于第二根据所述第一标识,选择所述第一路径转发所述第二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包为第一APN数据包,第二数据包为第二APN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表示流量需求;
可选地,第一选择模块1502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匹配得到路径集合;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从所述路径集合中选择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路径。
可选地,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为:SR Policy的标识信息;或者,SR Policy的段标识列表SID list的标识信息。
可选地,所述路径集合为:SR Policy的SID list;或者,SR Policy的集合。
可选地,所述动态权值与以下一项或多项相关:所述第一路径的网络可用资源信息;所述第二路径上的目的节点了解的剩余算力信息,该第二路径的目的节点与算力提供服务器支持信息交互。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的传输装置,可以执行上述图6所示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6,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第一节点的结构图,如图16所示,第一节点1600包括:处理器1601、收发机1602、存储器1603和总线接口,其中: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节点16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上1603并可在处理器1601上运行的程序,程序被处理器1601执行时实现图15所示实施例中的各个模块的功能。
在图16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6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6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60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
处理器16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603可以存储处理器16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节点,可以执行上述图6所示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包的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二节点,该装置1700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1701,用于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表示动态负载分担请求;
第二发送模块1702,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包中包括第一路径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包是在所述第一数据包之后的同一个流的数据包;
其中,所述第一路径是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信息,选择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路径,可选地,第一路径是所述第一节点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一路径的动态权值选择的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路径。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包为第一APN数据包,第二数据包为第二APN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为:SR Policy的标识信息;或者,SR Policy的段标识列表SID list的标识信息。
可选地,所述路径集合为:SR Policy的SID list;或者,SR Policy的集合。
可选地,所述动态权值与以下一项或多项相关:所述第一路径的网络可用资源信息;所述第二路径上的目的节点了解的剩余算力信息,该第二路径的目的节点与算力提供服务器支持信息交互。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的传输装置,可以执行上述图7所示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8,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第二节点的结构图,如图18所示,第二节点1800包括:处理器1801、收发机1802、存储器1803和总线接口,其中: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节点18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上1803并可在处理器1801上运行的程序,程序被处理器1801执行时实现图17所示实施例中的各个模块的功能。
在图18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8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8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80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
处理器18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803可以存储处理器18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节点,可以执行上述图7所示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图6或图7所示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由在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闪存、ROM、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携带在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携带在核心网接口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核心网接口设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第二节点接收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表示动态负载分担请求;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一路径的动态权值,选择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路径,并记录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将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
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包是在所述第一数据包之后的同一个流的数据包;
根据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选择所述第一路径转发所述第二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为第一应用感知网络APN数据包,第二数据包为第二APN数据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表示流量需求;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息,选择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路径,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匹配得到路径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从所述路径集合中选择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为:
段路由策略SR Policy的标识信息;
或者,
SR Policy的段标识列表SID list的标识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集合为:
SR Policy的SID list;
或者,
SR Policy的集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权值与
所述第一路径的网络可用资源信息相关。
7.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表示动态负载分担请求,以使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一路径的动态权值选择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路径并记录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
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
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数据,以使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选择所述第一路径转发所述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中包括第一路径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包是在所述第一数据包之后的同一个流的数据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为第一APN数据包,第二数据包为第二APN数据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为:
SR Policy的标识信息;
或者,
SR Policy的SID list的标识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权值与所述第一路径的网络可用资源相关。
11.一种数据包的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从第二节点接收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第一信息,第一信息表示动态负载分担请求;
第一选择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一路径的动态权值,选择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路径,并记录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将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包是在所述第一数据包之后的同一个流的数据包;
第二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选择所述第一路径转发所述第二数据包。
12.一种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包传输的方法的步骤。
13.一种数据包的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表示动态负载分担请求,以使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一路径的动态权值选择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路径并记录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数据,以使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路径的标识选择所述第一路径转发所述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中包括第一路径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包是在所述第一数据包之后的同一个流的数据包。
14.一种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包传输的方法的步骤。
15.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0908599.4A 2020-09-02 2020-09-02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2052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8599.4A CN114205291B (zh) 2020-09-02 2020-09-02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PCT/CN2021/115324 WO2022048514A1 (zh) 2020-09-02 2021-08-30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8/043,429 US20230327995A1 (en) 2020-09-02 2021-08-30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EP21863579.5A EP4210293A1 (en) 2020-09-02 2021-08-30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8599.4A CN114205291B (zh) 2020-09-02 2020-09-02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5291A CN114205291A (zh) 2022-03-18
CN114205291B true CN114205291B (zh) 2023-03-31

Family

ID=80491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08599.4A Active CN114205291B (zh) 2020-09-02 2020-09-02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27995A1 (zh)
EP (1) EP4210293A1 (zh)
CN (1) CN114205291B (zh)
WO (1) WO20220485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8807B (zh) * 2023-09-14 2023-12-2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439953B (zh) * 2023-12-20 2024-03-26 珠海星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等价成本多路径选择系统、方法、设备、集群以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1252A (zh) * 2013-05-14 2013-09-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路径传输的报文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034087A (zh) * 2015-03-20 2016-10-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功能链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495930A (zh) * 2018-12-20 2019-03-19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ac及系统
CN111385206A (zh) * 2018-12-29 2020-07-07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的方法、网络系统、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1307A (zh) * 2016-02-19 2016-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径转发报文方法及装置
US20170310583A1 (en) * 2016-04-22 2017-10-26 Cisco Technology, Inc. Segment routing for load balancing
US10454821B2 (en) * 2016-10-14 2019-10-22 Cisco Technology, Inc. Creating and maintaining segment routed traffic engineering policies via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1252A (zh) * 2013-05-14 2013-09-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路径传输的报文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034087A (zh) * 2015-03-20 2016-10-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功能链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495930A (zh) * 2018-12-20 2019-03-19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ac及系统
CN111385206A (zh) * 2018-12-29 2020-07-07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的方法、网络系统、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48514A1 (zh) 2022-03-10
EP4210293A1 (en) 2023-07-12
US20230327995A1 (en) 2023-10-12
CN114205291A (zh) 2022-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65595B2 (en) Forwarding entry generation method, controller, and network device
US2022020089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397188B2 (en) Access control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CN113259238B (zh) 分段标识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EP2858313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routing function activation and data transmission
EP3468258B1 (en) Data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CA3076119C (en)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1109824A1 (zh) 会话创建方法和装置、会话创建的控制方法和装置、会话创建系统、网元及存储介质
CN114205291B (zh)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34317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implement path aware networking
US11882513B2 (en) Transporting MTNC-ID over SRV6-enabled dataplane for 5G transport
EP4165904A1 (en) Access traffic management
WO2023116355A1 (zh) 通信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039791B (zh) 一种带宽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WO2022007550A1 (zh)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系统
WO2023246118A1 (zh) 报文的转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US2023019889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multicast packet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forwarding entry
WO2024066555A1 (zh)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交换芯片、通信节点及通信网络
WO2023202467A1 (zh) 网络配置方法及装置
US20220070736A1 (en) Traffic steering device
CN114006846A (zh) IPv6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