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38807B - 数据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38807B
CN116938807B CN202311183602.0A CN202311183602A CN116938807B CN 116938807 B CN116938807 B CN 116938807B CN 202311183602 A CN202311183602 A CN 202311183602A CN 116938807 B CN116938807 B CN 1169388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gment
segment routing
bsid
data message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836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38807A (zh
Inventor
徐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8360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388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38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38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38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388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数据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处于第一AS内。该方法包括:接收处于第二AS内的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若所述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BSID相同,则根据所述BSID从本地路由表中获取匹配的BSID路由,所述BSID路由的出接口指示本地已建立的段路由策略群;从所述段路由策略群中获取匹配的段路由策略;利用所述段路由策略,在所述第一AS内,转发所述数据报文。本公开实施例中,在跨AS组网的场景下,通过BSID路由出接口找到段路由策略群,以及可以从段路由策略群选择匹配的段路由策略,以在AS内转发数据报文,不仅选择段路由策略的灵活性高,而且能够提高AS内转发路径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数据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段路由(Segment Routing,SR)技术是为支持数据报文在互联网中传输配置传输路径的技术。在一个互联网架构中,可以通过部署段路由策略(Segment Routing Policy,SR Policy)对该互联网架构的转发路径进行管理和规划。SR Policy可以用于指示转发策略,若数据报文适用于某一SR Policy指示的转发策略,互联网架构中的网络设备按照相应SR Policy指示的转发策略来转发相应数据报文。
实际实施场景中,存在跨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传输数据报文的需求。不同AS通常采用不同的路由选择算法,且各AS之间存在一些安全性要求,基于此,目前的跨AS数据报文传输支持针对特定的一个SR Policy进行数据报文传输。这样,不仅灵活性较差,而且无法基于数据报文的传输需求进行选择匹配的SR Policy,对跨AS转发路径的利用率也较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出一种数据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包含多个AS的通信网络系统中,针对包含多条转发路径的AS,通过部署本地BSID路由的出接口指示段路由策略群的,使得在该AS内转发数据报文的过程中,可以从段路由策略群中选择与数据报文的报文特征匹配的段路由策略,以及利用该段路由策略转发数据报文,从而不仅选择段路由策略的灵活性高,而且能够提高AS传输路径的利用率。
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处于第一自治系统AS内,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处于第二AS内的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所述数据报文包括报文特征和目的地址;
若所述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绑定段路由标识BSID相同,则根据所述BSID从本地路由表中获取与所述BSID匹配的BSID路由,所述BSID路由包括出接口,所述出接口指示为本地已建立的段路由策略群,所述段路由策略群内包括至少两个段路由策略;
从所述段路由策略群中获取与所述报文特征匹配的段路由策略;
利用所述段路由策略,在所述第一AS内,转发所述数据报文。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收处于第二AS内的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AS包含的至少两条转发路径,部署所述段路由策略群,所述至少两条转发路径支持转发的数据报文的报文特征各不相同,所述段路由策略群包含多条映射关系,一条映射关系表征一个段路由策略与一个报文特征的映射;
为所述段路由策略群配置所述BSID,并生成与所述BSID相匹配的所述BSID路由,所述BSID路由的出接口指示所述段路由策略群;
向段路由表生成设备发送所述BSID,以使所述段路由表生成设备将所述BSID添加至本地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段路由策略包括的段列表中,所述段路由表生成设备为以下任一:所述第二AS内第三网络设备或者网络控制器,所述第三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二AS内用于接入用户侧设备的设备。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AS包含的至少两条转发路径,部署所述段路由策略群,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两条转发路径中,每条转发路径提供的资源类型,以得到所述第一AS支持的至少两种资源类型,每种资源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相应转发路径支持的业务流量、相应转发路径支持路由服务的优先级;
对应所述至少两种资源类型,分别部署段路由策略,以得到所述段路由策略群,每个段路由策略包括与对应资源类型的匹配规则。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每条映射关系通过段路由策略的属性值表征所述段路由策略的属性值与相匹配报文特征映射,所述从所述段路由策略群中获取与所述报文特征匹配的段路由策略,包括:
从所述多条映射关系中,获取所述报文特征匹配的映射关系;
确定所述报文特征匹配的映射关系中的属性值;
将确定出的属性值对应的段路由策略确定为所述与所述报文特征匹配的段路由策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段路由策略,在所述第一AS内,转发所述数据报文,包括:
从所述段路由策略中获取段列表,所述段列表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AS内转发所述数据报文的转发路径,所述段列表中每个SID指示的网络设备均处于所述第一AS内;
在所述数据报文中添加所述段列表;
按照所述段列表,将所述数据报文转发到所述第一AS内的第四网络设备,所述第四网络设备为所述段列表包括的下一跳网络设备。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数据报文中添加所述段列表,包括:
在所述数据报文的报文头之后插入段路由报文头,所述段路由报文头中包括所述段列表。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数据报文中添加所述段列表,包括:
在所述数据报文的报头之前封装新数据报文头和段路由报文头,封装后的数据报文为新的数据报文,所述段路由报文头中包括所述段列表;
所述按照所述段列表,将所述数据报文转发到所述第一AS内的第四网络设备,包括:
所述按照所述段列表,将所述新的数据报文转发到所述第一AS内的第四网络设备。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报文特征包括以下任一:
所述数据报文的区分服务编码点DSCP值、所述数据报文的二层报文标签、所述数据报文的服务等级标识、所述数据报文的本地转发分类标识和所述数据报文的接入点标识。
本公开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报文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处于第一自治系统AS内,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处于第二AS内的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所述数据报文包括报文特征和目的地址;
获取模块,用于若所述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绑定段路由标识BSID相同,则根据所述BSID从本地路由表中获取与所述BSID匹配的BSID路由,所述BSID路由包括出接口,所述出接口指示为本地已建立的段路由策略群,所述段路由策略群内包括至少两个段路由策略;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从所述段路由策略群中获取与所述报文特征匹配的段路由策略;
转发模块,用于利用所述段路由策略,在所述第一AS内,转发所述数据报文。
本公开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用作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处于第一自治系统AS内,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在跨AS转发数据报文的场景中,第一AS内的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处于第二AS内的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后,在数据报文中包含的目的地址与第一网络设备的绑定段路由标识(Binding Segment Identifier,BSID)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从本地路由表中获取与所述BSID匹配的BSID路由。其中,所述BSID路由包括出接口,所述出接口指示为本地已建立的段路由策略群,所述段路由策略群内包括至少两个段路由策略。可见,在跨AS的场景中,若第一AS域内部署有至少两个段路由策略(即段路由策略群),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该段路由策略群与本地BSID路由关联,部署BSID路由的出接口指示该段路由策略群,从而在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数据报文后,能够基于BSID引流到第一AS域内的段路由策略群。进一步的,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从段路由策略群中获取与数据报文的报文特征匹配的段路由策略,进而利用段路由策略,在第一AS内转发数据报文。即,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数据报文的报文特征从段路由策略群中灵活选择段路由策略,相较于传统按照规定选择特定的段路由策略在第一AS内转发数据报文,本公开实施例,按照数据报文的报文特征匹配段路由策略,不仅选择段路由策略的灵活性高,而且能够提高AS传输路径的利用率。
本公开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的明显,或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公开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通信网络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跨AS的通信网络系统的场景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报文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存储介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以下对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技术场景进行说明。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基于互联网的通信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第四版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IPv4)技术和第六版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version 6,IPv6)技术的通信技术。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涉及跨AS的数据报文传输技术。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通信网络系统的系统架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所示的通信网络系统可以包括AS 1至AS N,N是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AS 1至AS N之间支持跨AS的数据报文传输。示例性的,以数据报文由AS 1传输到AS N为例,位于AS 1内的头节点(head point)设备在接收到来自用户边缘(customer edge,CE)设备的数据报文之后,可以首先依赖于AS 1内的转发路径进行传输,在传输到AS 1的终点节点(endpoint)设备后,进入AS 2且依赖于AS 2中的转发路径进行传输,以此类推,直到数据报文传输到AS N中的终点节点(end point)设备,AS N中的终点节点(end point)设备的地址即为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
需要指出的是,针对AS 1至AS N中的任一AS,从该AS的头节点设备至终点节点设备之间可以包含一条转发路径,也可以包含多条转发路径。例如,图1中的AS 1中,从节点设备R0至节点设备R3,可以包括两条转发路径,第一条转发路径例如可以是:R0至R1,R1至R2,R2至R3;第二条转发路径例如可以是:R0至R1,R1至R4,R4至R2,R2至R3。再如,图1中的AS N中,从节点设备R5至节点设备R7,包括一条传输路径,即,R5至R6,R6至R7。
在图1中,R0,R1,R2,R3,R4、R5,R6和R7,以及图1中未示出的其他AS中相关的网络设备,分别可以是路由器或交换机,还可以是服务器或者终端设备等具有转发功能的设备。其中,R0和R7在网络中的角色可以是运营商边缘(provider edge,PE)设备,R5在网络中的角色可以是AS边界路由器(AS Border Route,ASBR)。
一些实现方式中,若一个AS内包括一条转发路径,面向该转发路径可以部署SRPolicy,该SR Policy中例如可以部署该转发路径的段路由标识(Segment Identifier,SID)列表,该SID列表也可以称为段列表(Segment List)。该段列表中可以维护该转发路径的网络设备的SID,以及各个SID的路由方向。另一些实现方式中,若一个AS内包括多条转发路径,面向该多个转发路径可以部署多个SR Policy,每个SR Policy包含该SR Policy对应转发路径的段列表,该多个SR Policy为该AS包含的段路由策略群(SR Policy Group)。在数据报文传输过程中,可以通过引流的方式确定与数据报文的报文特征相匹配的SRPolicy,以及利用所确定的SR Policy对应的转发路径,在该AS内转发该数据报文。
在图1示意的跨AS场景中,各AS之间可以基于BSID进行引流。然而,现有的基于BSID引流的方式,存在本申请背景技术所述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一种数据报文传输方法,本公开实施例中,在跨AS组网的场景下,针对第一AS,通过将BSID路由出接口指示第一AS包含的SR Policy Group,使得第一AS内的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处于第二AS内的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后,通过本地BSID路由出接口获取SR Policy Group。进一步的,可以按照数据报文的报文特征,从SR Policy Group中选择匹配的SR Policy,以及利用该SR Policy在第一AS内转发数据报文。这样一来,不仅选择段路由策略的灵活性高,而且能够提高AS内转发路径的利用率。
下面结合示例来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出的数据报文传输方法。
图2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图2示意的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该第一网络设备处于第一AS内。该第一网络设备例如可以是第一AS的ASBR。该第一AS可以包含至少两条转发路径。
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S11中,接收处于第二AS内的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
其中,数据报文包括报文特征和目的地址。
一些实施例中,报文特征可以表征该数据报文所需的流量、该数据报文的字段结构、长度、服务类型、所需路由服务的优先级等特征。示例性的,报文特征可以包括以下任一:数据报文的区分服务编码点(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DSCP)值、数据报文的二层报文标签(例如802.1p)、数据报文的服务等级标识(service class)、数据报文的本地转发分类标识(te class)和数据报文的接入点标识(access point name identity,APN ID)。
一些实施例中,目的地址可以指数据报文应当转发到的,通信网络系统的目标网络设备的地址。其中,该通信网络系统即多个AS组成的数据报文转发系统,目的地址可以是按照数据报文在多个AS内的转发方向,该多个AS中最后一个AS内的用于接入用户侧设备的设备。以图1为例,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例如是R7的地址。
其中,第二AS是指与第一AS相连接的AS。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报文从第二AS向第一AS转发。处于第二AS内的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是指第二AS内,与第一网络设备相连接的网络设备。处于第二AS内的第二网络设备,例如可以是第二AS内的ASBR。
结合前述描述可知,针对任一AS,利用该AS的SR Policy在该AS内转发数据报文,示例性的,可以是根据对应SR Policy包含的段列表,在该AS内转发数据报文。有鉴于此,应理解,在执行步骤S11之前,本申请技术方案可以预先部署各个AS内包含的SR Policy,以及针对整个通信网络系统部署SR Policy。
需要指出的是,针对整个通信网络系统的SR Policy,可以是部署面向通信网络系统的端到端的SR Policy。即,面向通信网络系统的端到端的SR Policy可以指,该SRPolicy包含的段列表对应的起始地址是数据报文在通信网络系统中的起始网络设备地址(如图1中的R1),且该SR Policy包含的段列表对应的目的地址是数据报文在通信网络系统中的终止网络设备地址(如图1中的R7)。
一些实施例中,该面向整个通信网络系统的SR Policy可以是通信网络系统中的第一个AS的SR Policy。通信网络系统中的第一个AS可以指,通信网络系统中转发数据报文的第一个AS,如图1中的AS 1。而该SR Policy可以部署在第一个AS的起始网络设备,该起始网络设备可以指第一个AS中于接入用户侧设备的设备(例如PE设备),如图1中的R1。
进一步的,以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第二AS是首个AS为例,在转发数据报文的过程中,第二AS内的PE设备可以将本地SR Policy包含的段列表,添加到数据报文的报文头中,以使第二AS内的中间网络设备按照相应段列表转发数据报文,直到第二AS内的第二网络设备(例如第二AS内的ASBR)将数据报文转发到第一AS的第一网络设备(例如第一AS内的ASBR)。
在步骤S12中,若目的地址与第一网络设备的BSID相同,则根据BSID从本地路由表中获取与BSID匹配的BSID路由。
其中,BSID路由包括出接口,该出接口可以指示为本地已建立的段路由策略群,该段路由策略群内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段路由策略。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网络设备的BSID、第一AS内的BSID路由以及段路由策略群可以是步骤S11之前部署的。
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1之前,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一AS包含的至少两条转发路径,部署第一AS内的SR Policy Group。进而,为SR Policy Group配置BSID,并生成与所配置的BSID相匹配的BSID路由,使BSID路由的出接口指示SR Policy Group。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向段路由表生成设备发送该BSID,以使段路由表生成设备将该BSID添加至本地目的地址对应的SR Policy包括的段列表中。该段路由表生成设备的本地目的地址对应的SR Policy可以是指,包括第一AS和第二AS在内的通信网络系统的端到端SR Policy,该SR Policy包括的段列表对应通信网络系统的目的地址。
其中,段路由表生成设备可以为以下任一:第二AS内第三网络设备或者网络控制器,第三网络设备为第二AS内用于接入用户侧设备的设备,即可以是第二AS内的PE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AS包含的至少两条转发路径的场景下,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任意路由配置策略(例如(Flexible Algorithm,Flex-Algo))来对第一AS内的至少两条转发路径进行规划和配置,使得各条转发路径支持不同的业务流量、支持路由服务的优先级、安全等级等资源类型。进一步的,在确定第一AS内的至少两条转发路径对应的至少两种资源类型后,第一网络设备对应至少两种资源类型,可以分别部署SR Policy,以得到SRPolicy Group。其中,每个SR Policy包括与对应资源类型的匹配规则。
进一步的,根据前述对数据报文的报文特征的介绍可知,数据报文的报文特征可以表征该数据报文所需的资源信息等特征。基于此,可以认为第一AS包含的至少两条转发路径支持转发的数据报文的报文特征各不相同,且,SR Policy Group中一个SR Policy与一个报文特征的呈对应关系。那么,可以建立每个SR Policy与相应报文特征的映射关系,可见,SR Policy Group可以包含多条映射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常规的BSID引流机制中,BSID路由出接口方向为AS内包含的SRPolicy的段列表,因此,常规的基于BSID引流的机制为,支持引流到某一个特定的SRPolicy,而对于灵活选择匹配的SR Policy的实现存在一定难度。
采用本实现方式,在跨AS转发数据报文的场景中,若第一AS包含至少两条转发路径,第一AS内的第一网络设备建立SR Policy Group,且通过BSID路由的出接口指示该SRPolicy Group。这样,将SR Policy Group与本地BSID路由关联,部署BSID路由的出接口指示该SR Policy Group,从而在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数据报文后,能够基于BSID引流到第一AS域内的SR Policy Group,不再受限于某一个特定的SR Policy。
在步骤S13中,从段路由策略群中获取与报文特征匹配的段路由策略。
其中,SR Policy Group中的每个SR Policy与相匹配的报文特征存在映射关系。一种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映射关系获取与报文特征匹配的SR Policy。
示例性的,每条映射关系可以通过SR Policy的属性值表征该SR Policy的属性值与相匹配报文特征映射。进一步的,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从SR Policy Group包含的多条映射关系中,获取数据报文的报文特征匹配的映射关系,确定该报文特征匹配的映射关系中的属性值,进而,可以将确定出的属性值对应的SR Policy确定为与该报文特征匹配的SRPolicy。
其中,SR Policy的属性值可以用于标识和区分SR Policy Group中的各个SRPolicy,以及各个SR Policy对应的转发路径。SR Policy的属性值例如可以是颜色(color),SR Policy Group中SR Policy的颜色各不相同,每个SR Policy对应的路由可以着色为该SR Policy的颜色。例如,SR Policy Group包括SR Policy 100和SR Policy 200,SR Policy 100的属性值为color 100,SR Policy 200的属性值为color 200,color 100指示红色,color 200指示蓝色。
以报文特征实现为DSCP值为例,在部署SR Policy Group的过程中,SR Policy100对应的转发路径提供的资源类型,例如与DSCP 100适配,SR Policy 200对应的转发路径提供的资源类型,例如与DSCP 200适配。那么,可以认为SR Policy 100与DSCP100相匹配,SR Policy 200与DSCP200相匹配。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建立DSCP100与color 100的映射关系,以及DSCP200与color 200的映射关系。若数据报文的报文特征是DSCP200,第一网络设备在根据BSID路由出接口找到SR Policy Group之后,可以从DSCP200与color 200的映射关系中确定color 200,进而,确定与DSCP200匹配的SR Policy是SR Policy 200。
可见,采用本实现方式,在跨AS的场景,以及第一AS域内包括SR Policy Group的场景中,可以根据数据报文的报文特征从SR Policy Group中灵活选择相匹配的SRPolicy,不仅选择SR Policy的灵活性高,所选择的SR Policy与数据报文所需的资源更匹配,而且能够提高AS转发路径的利用率。
在步骤S14中,利用段路由策略,在第一AS内,转发数据报文。
具体的,第一网络设备获取到用于转发数据报文的SR Policy之后,可以从该SRPolicy中获取段列表,以及在数据报文中添加该段列表,进而,按照段列表将数据报文转发到第一AS内的第四网络设备。
如前述实施例的描述,该段列表可以用于指示在第一AS内转发数据报文的转发路径,该段列表中每个SID指示的网络设备均处于第一AS内。第四网络设备可以为该段列表包括的下一跳网络设备。
需要指出的是,BSID引流面向包括第一AS和第二AS在内的完整通信网络系统,也即,第一网络设备使用第一AS本地的BSID路由,无法获知在第一AS内的网络设备组成的转发路径。基于此,利用段路由策略,在第一AS内转发数据报文的过程中,应当将SR Policy中的段列表添加到数据报文中,使得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段列表在第一AS内转发数据报文。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在该数据报文的报文头之后插入段路由报文头,该段路由报文头中包括SR Policy中的段列表。
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在该数据报文的报头之前封装新数据报文头和段路由报文头,封装后的数据报文为新的数据报文,段路由报文头中包括段列表。进而,第一网络设备按照段列表,将该新的数据报文转发到第一AS内的第四网络设备。
可见,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跨AS的通信网络系统中,若某个AS域内包含多条转发路径,该AS对应该多条转发路径部署SR Policy Group,以及通过BSID路由的出接口指示该SR Policy Group,从而在该AS中转发数据报文的情况下,能够基于BSID引流到SR Policy Group,以及根据数据报文的报文特征从SR Policy Group中灵活选择SRPolicy。相较于传统按照规定选择特定的SR Policy,本公开实施例,按照数据报文的报文特征选择匹配的SR Policy,不仅选择SR Policy的灵活性高,而且能够提高AS转发路径的利用率。
以下结合示例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
示例性的,以应用于IPv6技术的跨AS数据报文传输为例进行介绍。其中,应用于IPv6的段路由(Segment Routing over IPv6,SRv6)是指在IPv6网络中将IPv6地址作为SID使用,基于SR技术对数据报文进行转发的通信技术。在SRv6中,SRv6 SID可以采用IPv6地址的形式实现,SRv6 SID可以不与任何网络设备的接口地址对应。
SRv6策略(SRv6 Tunnel Policy,SRv6 TE Policy)是基于SRv6技术的一种隧道引流技术。SRv6 TE Policy对应的转发路径可以通过相应转发路径的段列表指示,每个段列表中维护该转发路径第一个网络设备至终点网络设备中的端到端路径。至少两个SRv6 TEPolicy的集合组成SRv6 TE Policy Group。
图3示意了一种跨AS的通信网络系统,该通信网络系统包括AS100和AS200,其中,AS100中包括网络设备PE1、P1和ASBR1,P1为AS100中的中间网络设备;AS200中包括网络设备ASBR2、PE2、P2、P3、P4和P5,P2、P3、P4和P5为AS200中的中间网络设备。
以CE1向CE2转发数据报文为例,根据处理的目的可以归纳为两个处理阶段:配置路由阶段和基于配置的路由转发数据报文的阶段。以下结合该两个处理阶段对本公开实施例的示例性实现过程进行介绍。
配置路由阶段:
参考图3,CE1向CE2转发数据报文的场景中,头网络设备是AS100中的PE1,目的网络设备(即前述目的地址)是AS200中的PE2的地址300::10,即,数据报文的转发跨AS100和AS200两个AS。
在转发数据报文之前,可以预先配置数据报文在AS100和AS200中的路由信息。
再次参见图3,AS100包括一条转发路径:PE1至P1,P1至ASBR1。基于此,PE1可以配置面向通信网络系统的端到端的SRv6 TE Policy 1,即SRv6 TE Policy 1对应的目的地址是PE2。SRv6 TE Policy 1中涉及的每个网络设备的SID(例如PE1、P1和ASBR1)部署到段列表中。示例性,SRv6 TE Policy 1对应的Color属性例如是1。
AS200包括多条转发路径:例如,转发路径1:ASBR2至P2,P2至P3,P3至PE2;转发路径2:ASBR2至P4,P4至P5,P5至PE2,此处不在一一列举。相应的,针对AS200所包括的多条转发路径,ASBR2可以获取每条转发路径提供的资源类型,例如得到两种资源类型。之后,ASBR2对应其中一种资源类型部署SRv6 TE Policy 100,对应其中另一种资源类型部署SRv6 TE Policy 200。其中,SRv6 TE Policy 100的终点网络设备和SRv6 TE Policy 200的终点网络设备均是PE2。示例性的,SRv6 TE Policy 100的例如对应上述AS200中的转发路径1,相应的,SRv6 TE Policy 100包含的段列表指示上述AS200中的转发路径1;SRv6 TEPolicy 200例如对应上述AS200中的转发路径2,SRv6 TE Policy 200包含的段列表指示上述AS200中的转发路径2。
ASBR2可以设置SRv6 TE Policy 100的Color是100,SRv6 TE Policy 200的Color是200。示例性的,转发路径1例如支持DSCP值为10的数据报文的转发,那么,SRv6 TEPolicy 100与DSCP 10匹配;转发路径2例如支持DSCP值为20的数据报文的转发,那么,SRv6TE Policy 200与DSCP 20匹配。基于此,ASBR2可以建立Color 100与DSCP 10的映射关系,以及Color 200与DSCP 20的映射关系。
SRv6 TE Policy 100和SRv6 TE Policy 200例如为AS200的SRv6 TE PolicyGroup 1,本示例中,ASBR2为SRv6 TE Policy Group 1配置BSID 200::1,以及生成与BSID200::1相匹配的BSID路由,所述BSID路由的出接口指示SRv6 TE Policy Group 1。
进而,ASBR2将BSID 200::1发送到AS100内的PE1。PE1将BSID 200::1添加到前述SRv6 TE Policy 1包含的段列表中,以将该BSID 200::1作为目的地址为300::10的端到端段列表中,ASBR2的段路由标识。得到SRv6 TE Policy 1包含的段列表可以指示:PE1至P1、P1至ASBR1、ASBR1至ASBR2 BSID 200::1。
需要指出的是,SRv6 TE Policy 1的配置过程,也可以由通信网络系统的网络控制器执行,此处不限制。
转发数据报文的阶段:
在完成以上路由配置后,PE1接收到来自CE1的数据报文后,可以将SRv6 TEPolicy 1包含的段列表添加到数据报文的报文头中。之后,基于该段列表在AS100中转发该数据报文,直到ASBR1将数据报文传输到ASBR2,数据报文的转发由AS100跨到AS200。
ASBR2接收数据报文后,可以在入接口解析数据报文,以获得该数据报文的DSCP值(即数据报文的报文特征),该数据报文的DSCP值例如是10或20。另外,ASBR2数据报文的报头中的目的地址300::10查找本地SID,可以命中本地BSID路由,之后,采用本地BSID路由的出接口引流到SRv6 TE Policy Group 1。
进一步的,ASBR2根据前述DSCP值与Color的对应关系,确定数据报文的DSCP值对应的Color,例如确定数据报文的DSCP值对应Color 100,即,ASBR2可以确定SRv6 TEPolicy Group 1中与数据报文匹配的SRv6 TE Policy为SRv6 TE Policy 100。为在AS200内利用SRv6 TE Policy 100转发数据报文,ASBR2例如将指示前述转发路径1的段列表(即SRv6 TE Policy 100包含的段列表)封装到数据报文中,以使ASBR2通过查询转发路径1的段列表,在AS200内采用转发路径1转发该数据报文。其中,转发路径1的段列表的下一跳设备可以是P2。
其中,将转发路径1的段列表封装到数据报文中的具体方式,可以如前述实施例的介绍,此处不予赘述。
应理解,图3所示的通信网络系统,以及相关的转发路径是本公开的示意性实现方式,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不构成限制。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跨AS通信网络系统可以包括更多的AS,且每个AS中包含的网络设备的数量、转发路径的数量等,均可以与图3所示的不同。
可见,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在跨AS转发数据报文的场景中,若第一AS包含至少两条转发路径,第一AS内的第一网络设备建立段路由策略群,且通过BSID路由的出接口指示该段路由策略群。这样,在接收到处于第二AS内的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后,第一网络设备从本地路由表中获取与所述BSID匹配的BSID路由,以及根据BSID路由的出接口获取段路由策略群。进一步的,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从段路由策略群中获取与数据报文的报文特征匹配的段路由策略,进而利用段路由策略,在第一AS内转发数据报文。可见,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跨AS的场景中,针对第一AS,将该段路由策略群与本地BSID路由关联,部署BSID路由的出接口指示该段路由策略群,从而在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数据报文后,能够基于BSID引流到第一AS域内的段路由策略群,进而,可以根据数据报文的报文特征从段路由策略群中灵活选择段路由策略,相较于传统方法,本公开实施例,不仅选择段路由策略的灵活性高,而且能够提高AS传输路径的利用率。
对应以上数据报文传输方法的实现方式,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报文传输装置,该数据报文传输装置可以应用于图2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或者图3所示的ASBR2中,用于执行上述图2和图3示意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如图4所示,该数据报文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处于第二AS内的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所述数据报文包括报文特征和目的地址;获取模块402,用于若所述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绑定段路由标识BSID相同,则根据所述BSID从本地路由表中获取与所述BSID匹配的BSID路由,所述BSID路由包括出接口,所述出接口指示为本地已建立的段路由策略群,所述段路由策略群内包括至少两个段路由策略;所述获取模块402,还用于从所述段路由策略群中获取与所述报文特征匹配的段路由策略;转发模块403,用于利用所述段路由策略,在所述第一AS内,转发所述数据报文。
可选的,该数据报文传输装置还包括部署模块、生成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
部署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AS包含的至少两条转发路径,部署所述段路由策略群,所述至少两条转发路径支持转发的数据报文的报文特征各不相同,所述段路由策略群包含多条映射关系,一条映射关系表征一个段路由策略与一个报文特征的映射;
生成模块,用于为所述段路由策略群配置所述BSID,并生成与所述BSID相匹配的所述BSID路由,所述BSID路由的出接口指示所述段路由策略群;
发送模块,用于向段路由表生成设备发送所述BSID,以使所述段路由表生成设备将所述BSID添加至本地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段路由策略包括的段列表中,所述段路由表生成设备为以下任一:所述第二AS内第三网络设备或者网络控制器,所述第三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二AS内用于接入用户侧设备的设备。
可选的,所述部署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两条转发路径中,每条转发路径提供的资源类型,以得到所述第一AS支持的至少两种资源类型,每种资源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相应转发路径支持的业务流量、相应转发路径支持路由服务的优先级;以及对应所述至少两种资源类型,分别部署段路由策略,以得到所述段路由策略群,每个段路由策略包括与对应资源类型的匹配规则。
可选的,每条映射关系通过段路由策略的属性值表征所述段路由策略的属性值与相匹配报文特征映射,获取模块402,还用于从所述多条映射关系中,获取所述报文特征匹配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报文特征匹配的映射关系中的属性值;将确定出的属性值对应的段路由策略确定为所述与所述报文特征匹配的段路由策略。
可选的,转发模块403,还用于从所述段路由策略中获取段列表,所述段列表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AS内转发所述数据报文的转发路径,所述段列表中每个SID指示的网络设备均处于所述第一AS内;在所述数据报文中添加所述段列表;按照所述段列表,将所述数据报文转发到所述第一AS内的第四网络设备,所述第四网络设备为所述段列表包括的下一跳网络设备。
可选的,转发模块403,还用于在所述数据报文的报文头之后插入段路由报文头,所述段路由报文头中包括所述段列表。
可选的,转发模块403,还用于在所述数据报文的报头之前封装新数据报文头和段路由报文头,封装后的数据报文为新的数据报文,所述段路由报文头中包括所述段列表;所述按照所述段列表,将所述新的数据报文转发到所述第一AS内的第四网络设备。
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报文传输装置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具有与其存储的应用程序所采用、运行或实现的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以用作图2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或者图3所示的ASBR2,以执行上述数据报文传输方法。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5包括:处理器500,存储器501,总线502和通信接口503,所述处理器500、通信接口503和存储器501通过总线502连接;所述存储器501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50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500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本公开前述图2和图3示意的任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数据报文传输方法。
其中,存储器501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503(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该系统网元与至少一个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使用互联网、广域网、本地网、城域网等。
总线502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其中,存储器501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500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前述图2和图3示意的任一实施方式揭示的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500中,或者由处理器500实现。
处理器50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50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50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公开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501,处理器500读取存储器50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具有与其采用、运行或实现的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与前述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对应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请参考图6,其示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光盘30,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即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会执行前述任意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数据报文传输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例子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只读存储器 (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光学、磁性存储介质,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具有与其存储的应用程序所采用、运行或实现的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公开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示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公开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公开的单独实施例。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公开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处于第一自治系统AS内,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处于第二AS内的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所述数据报文包括报文特征和目的地址;
若所述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绑定段路由标识BSID相同,则根据所述BSID从本地路由表中获取与所述BSID匹配的BSID路由,所述BSID路由包括出接口,所述出接口指示本地已建立的段路由策略群,所述段路由策略群内包括至少两个段路由策略;
从所述段路由策略群中获取与所述报文特征匹配的段路由策略;
利用所述段路由策略,在所述第一AS内,转发所述数据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处于第二AS内的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AS包含的至少两条转发路径,部署所述段路由策略群,所述至少两条转发路径支持转发的数据报文的报文特征各不相同,所述段路由策略群包含多条映射关系,一条映射关系表征一个段路由策略与一个报文特征的映射;
为所述段路由策略群配置所述BSID,并生成与所述BSID相匹配的所述BSID路由,所述BSID路由的出接口指示所述段路由策略群;
向段路由表生成设备发送所述BSID,以使所述段路由表生成设备将所述BSID添加至本地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段路由策略包括的段列表中,所述段路由表生成设备为以下任一:所述第二AS内第三网络设备或者网络控制器,所述第三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二AS内用于接入用户侧设备的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AS包含的至少两条转发路径,部署所述段路由策略群,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两条转发路径中,每条转发路径提供的资源类型,以得到所述第一AS支持的至少两种资源类型,每种资源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相应转发路径支持的业务流量、相应转发路径支持路由服务的优先级;
对应所述至少两种资源类型,分别部署段路由策略,以得到所述段路由策略群,每个段路由策略包括与对应资源类型的匹配规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条映射关系通过段路由策略的属性值表征所述段路由策略的属性值与相匹配报文特征映射,所述从所述段路由策略群中获取与所述报文特征匹配的段路由策略,包括:
从所述多条映射关系中,获取所述报文特征匹配的映射关系;
确定所述报文特征匹配的映射关系中的属性值;
将确定出的属性值对应的段路由策略确定为所述与所述报文特征匹配的段路由策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段路由策略,在所述第一AS内,转发所述数据报文,包括:
从所述段路由策略中获取段列表,所述段列表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AS内转发所述数据报文的转发路径,所述段列表中每个段路由标识SID指示的网络设备均处于所述第一AS内;
在所述数据报文中添加所述段列表;
按照所述段列表,将所述数据报文转发到所述第一AS内的第四网络设备,所述第四网络设备为所述段列表包括的下一跳网络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数据报文中添加所述段列表,包括:
在所述数据报文的报文头之后插入段路由报文头,所述段路由报文头中包括所述段列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数据报文中添加所述段列表,包括:
在所述数据报文的报头之前封装新数据报文头和段路由报文头,封装后的数据报文为新的数据报文,所述段路由报文头中包括所述段列表;
所述按照所述段列表,将所述数据报文转发到所述第一AS内的第四网络设备,包括:
所述按照所述段列表,将所述新的数据报文转发到所述第一AS内的第四网络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文特征包括以下任一:
所述数据报文的区分服务编码点DSCP值、所述数据报文的二层报文标签、所述数据报文的服务等级标识、所述数据报文的本地转发分类标识和所述数据报文的接入点标识。
9.一种数据报文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处于第一自治系统AS内,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处于第二AS内的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所述数据报文包括报文特征和目的地址;
获取模块,用于若所述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绑定段路由标识BSID相同,则根据所述BSID从本地路由表中获取与所述BSID匹配的BSID路由,所述BSID路由包括出接口,所述出接口指示本地已建立的段路由策略群,所述段路由策略群内包括至少两个段路由策略;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从所述段路由策略群中获取与所述报文特征匹配的段路由策略;
转发模块,用于利用所述段路由策略,在所述第一AS内,转发所述数据报文。
10.一种电子设备,用作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处于第一自治系统AS内,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183602.0A 2023-09-14 2023-09-14 数据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9388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83602.0A CN116938807B (zh) 2023-09-14 2023-09-14 数据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83602.0A CN116938807B (zh) 2023-09-14 2023-09-14 数据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38807A CN116938807A (zh) 2023-10-24
CN116938807B true CN116938807B (zh) 2023-12-22

Family

ID=88384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83602.0A Active CN116938807B (zh) 2023-09-14 2023-09-14 数据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38807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6090A1 (zh) * 2019-01-28 2020-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跨域转发路径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2048514A1 (zh) * 2020-09-02 2022-03-1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600427A (zh) * 2019-09-04 2022-06-07 思科技术公司 跨多个域的策略平面集成
WO2022166691A1 (zh) * 2021-02-07 2022-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WO2022184169A1 (zh) * 2021-03-05 2022-09-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5242698A (zh) * 2021-04-22 2022-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62661A (zh) * 2020-04-16 2022-1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用于分段路由的具有不同大小的分段进行混合
CN115460123A (zh) * 2022-08-29 2022-12-0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WO2023029871A1 (zh) * 2021-08-30 2023-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报文的方法、发送报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12577B2 (en) * 2014-04-17 2018-03-06 Cisco Technology, Inc. Segment routing—egress peer engineering (SP-EPE)
US11134002B2 (en) * 2018-10-22 2021-09-28 Cisco Technology, Inc. Packet network interworking including segment routing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6090A1 (zh) * 2019-01-28 2020-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跨域转发路径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844818A (zh) * 2019-01-28 2022-08-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跨域转发路径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600427A (zh) * 2019-09-04 2022-06-07 思科技术公司 跨多个域的策略平面集成
CN115362661A (zh) * 2020-04-16 2022-1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用于分段路由的具有不同大小的分段进行混合
WO2022048514A1 (zh) * 2020-09-02 2022-03-1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2166691A1 (zh) * 2021-02-07 2022-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WO2022184169A1 (zh) * 2021-03-05 2022-09-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5242698A (zh) * 2021-04-22 2022-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29871A1 (zh) * 2021-08-30 2023-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报文的方法、发送报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460123A (zh) * 2022-08-29 2022-12-0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38807A (zh) 202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127913A1 (en) Packet Network Interworking Including Segment Routing
CN112087386B (zh) 一种报文处理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2019433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11953604B (zh) 一种为业务流提供业务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26791B (zh) 虚拟专用网络vpn业务优化方法和设备
CN111385207B (zh) 一种业务数据的转发方法、网络设备及网络系统
US11743204B2 (en) Tunnel establish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0401599B (zh) 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US10110487B1 (en) Signaling priority information for encapsulated packets
EP3322135A1 (en)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1405307B2 (en) Information transfer method and device
US20230300070A1 (en) Packet Send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2511444A (zh) 一种组播流量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US20230127464A1 (en)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network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417655B (zh) 一种数据报文转发的方法及装置
CN113726653B (zh)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726652B (zh) 一种通告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319336B (zh) 业务报文的转发方法、sr策略的发送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8270671B (zh) 一种用于对分组执行服务的设备及其方法
EP3846392B1 (en) Cross-domain bidirectional tunnel cre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6938807B (zh) 数据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42126B (zh) 广义SRv6全路径压缩方法及装置
CN114205297B (zh) 流量转发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5348202A (zh) 基于网络切片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60244A (zh) 一种传输绑定段标识bsid的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