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5727B - 异物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异物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45727B
CN116345727B CN202310094468.0A CN202310094468A CN116345727B CN 116345727 B CN116345727 B CN 116345727B CN 202310094468 A CN202310094468 A CN 202310094468A CN 116345727 B CN116345727 B CN 1163457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rging
nfc
capacitor
signal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944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45727A (zh
Inventor
鲍立芬
刘东平
蔡晓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9446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457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45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57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457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57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08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 G01V3/1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using induction co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6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responsive to the presence of foreign objects, e.g. detection of living be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异物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终端设备包括近场通信NFC芯片、N个NFC线圈和无线充电线圈;N个NFC线圈设置在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或第三区域;N为自然数,异物检测方法包括:当终端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上时,NFC芯片向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输入第一信号;第一信号为交流信号;检测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在输入第一信号之后所形成的信号;当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存在异物,第二信号包括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在输入第一信号之后所形成的信号的叠加信号。这样,终端设备进行异物检测的准确度较高,检测范围较大。

Description

异物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异物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终端设备通常可以支持无线充电,当终端设备的电量较低时,可以通过无线充电设备为终端设备充电。在使用无线充电设备为终端设备充电时,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可能存在异物,在充电过程中该异物可能会产生涡流现象,使得异物的温度升高,影响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一些实现中,无线充电设备可以获取无线充电设备的发射端的发射功率和终端设备的接收端的接收功率,当发射功率和接收功率之间的差值大于一定值,无线充电设备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存在异物,无线充电设备停止为终端设备充电。
但是,上述实现中检测异物的方法中检测的准确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异物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终端设备通过复用NFC线圈对异物进行检测,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异物检测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近场通信NFC芯片、N个NFC线圈和无线充电线圈;N个NFC线圈设置在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或第三区域;第一区域包括无线充电线圈围成的区域内,第二区域包括与无线充电线圈重合的区域,第三区域包括在无线充电线圈围成的区域外,N为自然数,方法包括:当终端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上时,NFC芯片向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输入第一信号;第一信号为交流信号;检测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在输入第一信号之后所形成的信号;当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存在异物,第二信号包括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在输入第一信号之后所形成的信号的叠加信号。
这样,NFC线圈中输入第一信号后,NFC线圈可以发出变化的磁场,异物在变化的磁场下产生感应电流,使得异物发出磁场,且异物发出的磁场与NFC线圈的磁场方向相反,会抵消NFC发出的部分磁场;或者NFC线圈发生变化的磁场在异物上产生涡流损耗,使得输入NFC线圈的第一信号的幅值发生较大的变化,并且预设阈值是在终端设备中存在NFC线圈和金属Deco的情况下设定的,因此,当终端设备中存在NFC线圈和金属Deco时,终端设备能够准确的检测到异物,异物检测的结果受到NFC线圈和金属Deco的影响较小。此外,终端设备中的NFC线圈可以设置在靠近无线充电线圈的位置和/或无线充电线圈围成的区域外的位置,可以增大异物检测的范围,使得距离无线充电线圈较远的位置的异物也能够被检测到。因此,通过复用NFC芯片以及NFC线圈对异物检测的准确度较高。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对第二信号进行取包络和模数转换处理,得到第二信号的幅值;比较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与预设阈值的大小。这样,考虑到了异物对信号的幅值影响较大,使得终端设备进行异物检测的准确度较高。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FC芯片向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输入第一信号之前,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到来自无线充电设备的配对请求;终端设备基于配对请求与无线充电设备配对成功。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在与无线设备配对成功时进行异物检测,可以在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进行通信时,进行异物检测。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配对请求为无线充电设备在检测到无线充电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无异物时发送的。这样,在无线充电设备检测到无异物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再进行异物检测,终端设备可能检测到无线充电设备检测不到的异物,可以提升无线充电的安全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FC芯片向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输入第一信号之前,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到来自无线充电设备的异物提示;异物提示为无线充电设备在检测到无线充电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有异物时发送的。这样,当无线充电设备检测到无线充电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有异物时,终端设备可以继续进行异物检测,可以确定无线充电设备检测到的异物是否为终端设备中NFC线圈或金属Deco,提升了异物检测的准确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存在异物之后,还包括:终端设备指示无线充电设备停止充电。这样,当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存在异物时,无线充电设备停止为终端设备充电,可以减少出现存在异物时进行充电,异物的温度升高,造成安全问题的情况,提升了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模块,NFC芯片与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之间具有通信接口,终端设备指示无线充电设备停止充电,包括:NFC芯片向无线充电模块发送第一电平信号,电平信号为NFC芯片确定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大于预设阈值时发送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向无线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发送第一指示信号,第一指示信号用于指示无线充电设备停止充电。这样,终端设备中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可以与NFC芯片进行充电,不需要控制器进行进行判断,可以减少控制器的计算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和控制器,NFC芯片与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之间不具有通信接口,终端设备指示无线充电设备停止充电,包括:NFC芯片向控制器发送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控制器向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发送第三信号,第三信号为控制器确定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大于预设阈值时发送的,用于表示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存在异物;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向无线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发送第二指示信号,第二指示信号用于指示无线充电设备停止充电。这样,终端设备中控制器可以控制NFC芯片进入工作状态,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控制器复用NFC芯片和NFC线圈,不需要在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与NFC芯片之间建立通信接口。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个NFC线圈的部分与全部线圈和无线充电线圈同心设置。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更加准确的确定出处于无线充电线圈的区域内的异物,提升无线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为大于1的整数;N个NFC线圈的部分线圈与全部线圈和无线充电线圈同心设置;N个NFC线圈的另外部分线圈设置在下述一个或多个位置:无线充电线圈外围的第一方位的位置,无线充电线圈外围的第二方位的位置,无线充电线圈外围的第三方位位置,无线充电线圈外围的第四方位的位置;第一方位与第二方位、第四方位相邻,且第一方位和第三方位相对,第二方位与第一方位、第三方位相邻,且第二方位与第四方位相对。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为1,终端设备包括第一NFC线圈,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一NFC匹配电路,NFC芯片包括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和第一接收端;第一NFC匹配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一电阻;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一端,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NFC线圈的一端,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另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电感的一端,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一端;第一接收端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NFC线圈的一端,第一NFC线圈的另一端接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为2,终端设备包括第二NFC线圈和第三NFC线圈,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二NFC匹配电路,NFC芯片包括第三输出端、第四输出端、第二接收端和第三接收端;第二NFC匹配电路包括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三电感、第四电感、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第三输出端连接第三电感的一端,第三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电容的一端,第七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NFC线圈的一端,第二NFC线圈的另一端接地,第八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三电感的另一端,第八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九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七电容的另一端,第九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四输出端连接第四电感的一端,第四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十电容的一端,第十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三NFC线圈的一端,第三NFC线圈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四电感的另一端,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二电容的一端连接第十电容的另一端,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接收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容的一端,第六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NFC线圈的一端;第三接收端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三电容的一端,第十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三NFC线圈的一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异物检测的装置,该异物检测的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或者芯片系统。该异物检测的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单元和显示单元。处理单元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与处理相关的任意方法。显示单元可以是显示屏等,显示单元可以基于处理单元的控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与显示相关的任意步骤。当该异物检测的装置是终端设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异物检测的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单元执行该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终端设备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一种方法。当该异物检测的装置是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处理单元执行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终端设备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一种方法。该存储单元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终端设备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示例性的,当终端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上时,NFC芯片向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输入第一信号;第一信号为交流信号;处理单元,用于检测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在输入第一信号之后所形成的信号。当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存在异物,第二信号包括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在输入第一信号之后所形成的信号的叠加信号。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用于对第二信号进行取包络和模数转换处理,得到第二信号的幅值;比较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与预设阈值的大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接收到来自无线充电设备的配对请求;基于配对请求与无线充电设备配对成功。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配对请求为无线充电设备在检测到无线充电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无异物时发送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接收到来自无线充电设备的异物提示;异物提示为无线充电设备在检测到无线充电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有异物时发送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指示无线充电设备停止充电。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FC芯片向无线充电模块发送第一电平信号,电平信号为NFC芯片确定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大于预设阈值时发送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向无线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发送第一指示信号,第一指示信号用于指示无线充电设备停止充电。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FC芯片向控制器发送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控制器向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发送第三信号,第三信号为控制器确定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大于预设阈值时发送的,用于表示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存在异物;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向无线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发送第二指示信号,第二指示信号用于指示无线充电设备停止充电。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个NFC线圈的部分与全部线圈和无线充电线圈同心设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为大于1的整数;N个NFC线圈的部分线圈与全部线圈和无线充电线圈同心设置;N个NFC线圈的另外部分线圈设置在下述一个或多个位置:无线充电线圈外围的第一方位的位置,无线充电线圈外围的第二方位的位置,无线充电线圈外围的第三方位位置,无线充电线圈外围的第四方位的位置;第一方位与第二方位、第四方位相邻,且第一方位和第三方位相对,第二方位与第一方位、第三方位相邻,且第二方位与第四方位相对。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为1,终端设备包括第一NFC线圈,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一NFC匹配电路,NFC芯片包括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和第一接收端;第一NFC匹配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一电阻;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一端,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NFC线圈的一端,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另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电感的一端,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一端;第一接收端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NFC线圈的一端,第一NFC线圈的另一端接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为2,终端设备包括第二NFC线圈和第三NFC线圈,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二NFC匹配电路,NFC芯片包括第三输出端、第四输出端、第二接收端和第三接收端;第二NFC匹配电路包括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三电感、第四电感、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第三输出端连接第三电感的一端,第三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电容的一端,第七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NFC线圈的一端,第二NFC线圈的另一端接地,第八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三电感的另一端,第八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九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七电容的另一端,第九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四输出端连接第四电感的一端,第四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十电容的一端,第十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三NFC线圈的一端,第三NFC线圈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四电感的另一端,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二电容的一端连接第十电容的另一端,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接收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容的一端,第六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NFC线圈的一端;第三接收端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三电容的一端,第十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三NFC线圈的一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代码指令,处理器用于运行代码指令,以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或者芯片系统,该芯片或者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其中,芯片中的通信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本申请中上述描述的芯片或者芯片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该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该存储器可以为芯片内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芯片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至第六方面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相对应,各方面及对应的可行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相似,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设备为终端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物与NFC发出的磁场的关系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物与NFC发出的磁场的关系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物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信号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信号包络中正弦波的和第二信号的包络中正弦波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与NFC芯片之间具有通信接口的交互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与NFC芯片之间不具有通信接口的交互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过程中无线充电设备和终端设备进行异物检测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NFC线圈可能的设置区域示意图一;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NFC线圈和无线充电线圈同心设置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NFC线圈可能的设置区域示意图二;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NFC线圈1和NFC线圈2的设置位置示意图一;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NFC线圈1和NFC线圈2的设置位置示意图二;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NFC线圈1和NFC线圈2的设置位置示意图三;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中包括第一NFC线圈时的电路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中包括第二NFC线圈和第三NFC线圈时的电路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NFC模块中包括第四NFC线圈时的电路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位置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位置、NFC线圈和无线充电线圈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金属Deco、异物、NFC线圈和无线充电线圈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温位置在无线充电设备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部分术语和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1、近场通信(n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一种近距离高频率的通信技术,使用了NFC技术的设备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当终端设备使用NFC技术时,可以用于读卡、刷卡,例如地铁卡、电梯卡等。
2、其他术语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NFC线圈和第二NFC线圈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芯片,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b-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3、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也可以为任意形式的电子设备,例如,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具有图像处理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例如,一些电子设备为:手机(mobilephone)、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系统中的终端设备,IoT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将物品通过通信技术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人机互连,物物互连的智能化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或各个网络设备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该硬件层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该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该应用层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
当终端设备的电量较低时,可以通过无线充电设备为终端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图1示出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为终端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无线充电设备102具备一定的倾斜度,终端设备101可以倚靠在无线充电设备102上。终端设备101上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端(图1中未画出),无线充电接收端中可以包括接收线圈。无线充电设备102中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端,该发射端可以包括发射线圈(图1中未画出)。终端设备101中还可以包括磁吸(图1中未画出),终端设备101可以通过磁吸精准的倚靠在无线充电设备102上,使得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的相对位置更精准。
示例性的,当无线充电设备102为终端设备101充电时,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之间产生磁场,通过该磁场进行能量的传递,从而为终端设备101充电。
如图1所示,当终端设备101倚靠在无线充电设备102上时,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可能存在异物,例如,铁片、硬币等。由于无线充电设备为终端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无线充电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产生磁场,因此,在无线充电过程中,金属异物会产生涡流现象,造成能量的损耗的同时金属异物的温度不断升高,当金属异物的温度较高时可能产生安全问题。
图1仅以终端设备101为手机,无线充电设备102为立式无线充电器为例进行说明,并不对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构成限定。
一些实现中,当无线充电设备为终端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无线充电设备可以获取无线充电设备的发射端的发射功率,并可以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接收端的接收功率。无线充电设备可以计算发射功率和接收功率之间的差值,即功率损耗,当功率损耗大于门限值时,可以确定无线充电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存在异物。
然而,一些实现中,一些终端设备中可能设置有NFC线圈和金属Deco,当使用上述实现的方法对这些终端设备进行异物检测时,可能将NFC线圈和金属Deco误检测为异物,因此,需要提高检测的门限值。但是,提高检测的门限值之后,对于不存在NFC线圈和金属Deco的终端设备进行异物检测时,检测的范围较小,可能出现漏检的情况。因此,上述实现的异物检测方法的准确度较低。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物检测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复用终端设备中的NFC线圈实现对异物的检测,例如,当终端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上时,终端设备可在NFC线圈中输入交流信号,并可以根据NFC线圈在输入交流信号之后的信号是否大于预设阈值确定确定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是否存在异物。因为NFC线圈中输入检测信号后,NFC线圈可以发出变化的磁场,异物在变化的磁场下产生感应电流,使得异物发出磁场,且异物发出的磁场与NFC线圈的磁场方向相反,会抵消NFC发出的部分磁场;或者NFC线圈发生变化的磁场在异物上产生涡流损耗,使得输入NFC线圈的检测信号发生较大的变化,并且预设阈值是在终端设备中存在NFC线圈和金属Deco的情况下设定的,因此,当终端设备中存在NFC线圈和金属Deco时,终端设备能够准确的检测到异物,异物检测的结果受到NFC线圈和金属Deco的影响较小。此外,终端设备中的NFC线圈可以设置在靠近无线充电线圈的位置和/或无线充电线圈围城的区域外的位置,可以增大异物检测的范围,使得距离无线充电线圈较远的位置的异物也能够被检测到。因此,通过复用NFC线圈对异物检测的准确度较高。
示例性的,图2和图3分别示出了异物影响NFC线圈发出的变化的磁场的两种可能的实现。
图2示出了一种异物与NFC发出的磁场的关系示意图一。图2中所示的异物可以等效为金属环,例如钥匙环等。
如图2所示,当NFC线圈发出变化的磁场(如图2中带有箭头的实线所示)时,该变化的磁场在等效金属环上产生感应电流,使得等效金属环发出磁场(如图2中带有箭头的虚线所示),等效金属环发出的磁场与NFC线圈发出的磁场的方向相反。因此,异物产生的磁场与NFC线圈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
图3示出了一种异物与NFC发出的磁场的关系示意图二。图3中所示的异物可以为块状金属异物,例如磁铁片、硬币等。
如图3所示,当NFC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如图3中带有箭头的实线所示)时,块状金属异物在该磁场的作用下可以产生涡流损耗。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进行介绍:
示例性的,图4示出了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NFC模块143,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NFC模块143中可以包括NFC芯片、NFC匹配电路和NFC线圈(图4中未画出)。NFC匹配电路可以包括下述实施例所述的第一NFC匹配电路、第二NFC匹配电路或第三NFC匹配电路。NFC线圈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NFC模块143可以用于实现NFC功能,也可以用于当终端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上时,辅助终端设备检测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是否存在异物。NFC芯片中可以包括信号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发射模块可以用于发射交流信号,接收模块可以接收NFC线圈在输入交流信号之后形成的信号,并对该信号进行处理,例如,可以对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取包络和模数转换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与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和NFC芯片通信,当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与无线充电设备中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连接时,可以向NFC芯片发送用于指示NFC芯片进行异物检测的信号。控制器还可以接收NFC芯片的检测结果,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是否存在异物。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上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有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USB接口130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一些无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电子设备100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140为电池1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141为电子设备供电。
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141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和充电管理模块140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中还可以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可以设置在充电管理模块140中,也可以设置在电源管理模块141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可以和无线充电设备中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进行通信,也可以和处理器110通信。
示例性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和NFC芯片之间可以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实现当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与无线充电发射模块配对成功时,NFC芯片向NFC线圈输入信号。
电子设备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独立实现,也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物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异物检测方法可以包括下述步骤:
S501、当终端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上时,NFC芯片向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输入第一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信号为交流信号,该交流信号的频率可以为13.56MHz。终端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上,可以为无线充电设备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无线充电设备将要为终端设备充电,也可以为无线充电设备处于为终端设备充电的过程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N个NFC线圈可以设置在终端设备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或第三区域。其中,第一区域包括无线充电线圈围成的区域内,第二区域包括与无线充电线圈重合的区域,第三区域包括在无线充电线圈围成的区域外。无线充电线圈设置的位置可以为图1所示的位置,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这样,N个NFC线圈可以设置在靠近无线充电线圈和/或无线充电线圈围成的区域之外,使得不在无线充电线圈围成的范围内的异物也能够被检测到,可以增大异物检测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NFC芯片和N个NFC线圈可以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NFC功能,NFC芯片中的可以包括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的功能可参见上述图4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终端设备中还包括NFC匹配电路,NFC匹配电路可以与N个NFC线圈连接,NFC匹配电路还可以通过NFC芯片的输出端与NFC芯片的发射模块连接。NFC芯片的输出端、NFC匹配电路以及N个NFC线圈之间的连接关系可参见下述图18-图20所示。
示例性的,当终端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上时,NFC芯片的输出端输出的第一信号可以经过NFC匹配电路输入到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NFC匹配电路可以对NFC芯片输出的第一信号进行滤波等处理,减少外界噪声等对输入至NFC线圈的第一信号的影响,使得第一信号保持在原有的频率。
S502、检测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在输入第一信号之后所形成的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在输入第一信号之后所形成的信号可以为电压信号也可以为电流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NFC芯片可以包括接收端,NFC匹配电路还可以通过NFC芯片的输出端与NFC芯片的接收模块连接。NFC芯片可以通过接收端检测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在输入第一信号之后所形成的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NFC芯片的接收端、NFC匹配电路以及N个NFC线圈之间的连接关系可参见下述图18-图20所示。
示例性的,NFC芯片的接收端检测到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时,接收模块可以对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进行叠加,得到第二信号,并可以对第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二信号中的幅值的变化量。
S503、当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存在异物。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信号包括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在输入第一信号之后所形成的信号的叠加信号。第一信号的幅值可以包括载波幅值,第二信号的幅值可以包括载波幅值。
幅值的变化量可以包括叠加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预设阈值可以为表示幅值的变化量的数值,预设阈值的设定与终端设备中是否设置有金属元件有关,该金属元件可以是对NFC线圈发出的磁场产生影响的金属元件,例如金属Deco等。当终端设备中设置有金属Deco时设定的预设阈值大于终端设备中没有金属Deco时设定的预设阈值,本申请实施例对于预设阈值不做限定。
由于当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存在异物时,该异物会对输入NFC芯片的第一信号造成影响,使得输入的信号的幅值发生变化,使得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较大,因此,当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大于预设阈值时,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存在异物。
这样,终端设备复用终端设备中的NFC线圈,当终端设备无线充电时,NFC芯片可以向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输入第一信号,输入第一信号的NFC线圈发出变化的磁场,该变化的磁场会被外界存在的异物影响,例如,异物在该变化的磁场的影响下产生感应电流,并产生与该变化的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场,使得该变化的磁场被抵消一部分;或者异物在该该变化的磁场的影响下产生涡流损耗,使得NFC线圈在输入第一信号之后检测到的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较大。因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是否大于预设阈值,确定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是否存在异物。由于该预设阈值是在考虑终端设备中存在NFC线圈以及金属Deco的情况下设定的,因此,当终端设备中存在NFC线圈和金属Deco时,终端设备能够准确的检测到异物。此外,终端设备中的NFC线圈可以设置在靠近无线充电线圈的位置和/或无线充电线圈围城的区域外的位置,增大了异物检测的范围,使得不在无线充电线圈围成的范围内的异物也能够被检测到。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异物检测方法的准确度较高。
本申请实施例中,NFC芯片检测到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在输入第一信号之后所形成的信号时,可以对信号进行处理,NFC芯片获取信号以及对信号进行处理的一种可能的实现可参见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流程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的NFC天线可以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中的N个NFC线圈,或者可以为N个NFC线圈中被输入第一信号的线圈。以NFC芯片向M个NFC线圈输入第一信号为例进行说明,M为小于等于N的自然数。
如图6所示,NFC芯片通过接收端可以检测到NFC天线在输入第一信号之后所形成的M个信号时,NFC芯片中的接收模块进行叠加,得到第二信号。接收模块还可以对第二信号进行混频解调取包络处理,得到第二信号的包络信号,该包络信号可以为电压包络,也可以为电流包络,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接收模块得到第二信号的包络信号之后,可以对该包络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处理,得到第二信号的幅值。NFC芯片可以进一步的确定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
示例性的,NFC芯片检测到的M个信号可参见图7所示。图7示出了一种第一信号的示意图。图7所示的第一信号中可以包括L个包络信号,L为自然数。每个包络中可以为13.56MHz的正弦波信号,包络的幅度、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终端设备可以比较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与预设阈值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中是否存在异物。
示例性的,根据上述图2和图3所示,当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存在异物时,异物可能对抵消NFC线圈发出的部分磁场或者在NFC线圈发出的磁场的影响下产生涡流损耗。因此,在异物的影响下,第一信号的包络中的正弦波信号的一部分被吸收,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较大。
图8示出了一种第一信号包络中正弦波的和第二信号的包络中正弦波的示意图。
如图8所示,当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存在异物时,异物对输入NFC线圈的第一信号产生影响,NFC芯片输入NFC线圈的第一信号的幅值与NFC芯片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较大。
这样,由于当NFC发出的变化的磁场收到外界磁场的影响时,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较大。因此,在本申请中NFC芯片可以对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根据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是否大于预设阈值,确定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中是否存在异物。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当NFC芯片向M个NFC线圈输入第一信号时,NFC芯片通过接收端可以检测到NFC天线在输入第一信号之后所形成的M个信号时,NFC芯片可以分别对M个信号进行混频解调取包络处理和模数转换处理,得到M个幅值。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可以比较第一信号的幅值分别与M个幅值的变化量,当第一信号的幅值与M个幅值中任一个幅值的变化量大于预设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存在异物。
上述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检测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中是否存在异物的方法进行描述,然而,当终端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上时,无线充电设备也可以检测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中是否存在异物,并基于不同的检测结果向发送不同的信号。终端设备可以在接收到无线充电设备发送的信号时,执行上述异物检测的步骤。下面,对终端设备开始执行上述异物检测的步骤的可能的实现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当终端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上时,终端设备中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可以与无线充电设备中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进行通信。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NFC芯片向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输入第一信号之前,终端设备接收到来自无线充电设备的配对请求;终端设备基于配对请求与无线充电设备配对成功。
示例性的,该配对请求可以是在终端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上,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向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发送的。这样,无线充电设备可以在未进行异物检测之前向终端设备发送配对请求,无线充电设备可以和终端设备同时进行异物检测,可以减少终端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上与无线充电设备开始为终端设备充电的时间间隔。
示例性的,配对请求也可以是无线充电设备在检测到无线充电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无异物时发送的。这样,在无线充电设备检测到无异物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再进行异物检测,终端设备可能检测到无线充电设备检测不到的异物,可以提升无线充电的安全性。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NFC芯片向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输入第一信号之前,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到来自无线充电设备的异物提示。异物提示可以为无线充电设备在检测到无线充电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有异物时发送的。
示例性的,异物提示可以是在无线充电设备在检测到无线充电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有异物时,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向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发送的。
由于无线充电设备可能会将终端设备中的NFC线圈或金属Deco误检测为异物,而不为终端设备充电。这样,当无线充电设备检测到无线充电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有异物时,终端设备可以继续进行异物检测,确定无线充电设备检测到的异物是否为终端设备中NFC线圈或金属Deco,提升了异物检测的准确度。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无线充电设备进行异物检测时,可能存在漏检的情况,而继续为终端设备充电,使得无线充电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性的问题。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中存在异物时,终端设备可以指示无线充电设备停止充电。
示例性的,当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大于预设阈值时,终端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可以接收到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中存在异物的信号,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可以基于该信号向无线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发送用于指示无线充电设备停止充电的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当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与NFC芯片之间具有通信接口时,该信号可以是终端设备的NFC芯片发送的,当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与NFC芯片之间不具有通信接口时,该信号可以是终端设备的控制器发送的。
下面,结合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与NFC芯片之间是否具有通信接口的两种可能的情况,对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无线充电时,异物检测的方法对应的数据流向进行说明。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图9示出了一种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与NFC芯片之间具有通信接口的交互示意图。
如图9所示,当终端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上时,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可以向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发送配对请求或异物提示,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可以接收该发送配对请求或异物提示,并向NFC芯片发送第二电平信号,NFC芯片接收到第二电平信号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异物检测步骤。
当NFC芯片确定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大于预设阈值时,NFC芯片可以向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发送第一电平信号。无线充电接收模块接收到第一电平信号,并向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发送第一指示信号,第一指示信号用于指示无线充电设备停止充电。
这样,终端设备中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可以与NFC芯片进行充电,不需要控制器进行进行判断,可以减少控制器的计算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图10示出了一种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与NFC芯片之间不具有通信接口的交互示意图。
如图10所示,当终端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上时,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可以向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发送配对请求或异物提示,无线充电接收模块接收该发送配对请求或异物提示,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可以向控制器发送用于指示无线充电设备连接成功的信号。控制器接收到用于指示无线充电设备连接成功的信号,控制器可以向NFC芯片发送用于指示NFC芯片进入工作状态的指令,NFC芯片接收到指示NFC芯片进入工作状态的指令,NFC芯片可以向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输入第一信号。
当NFC芯片得到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时,可以向控制器发送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控制器接收到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并比较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与预设阈值的大小,当控制器确定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器可以向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发送用于表示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存在异物的第三信号。无线充电接收模块接收到第三信号,并向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发送第二指示信号,第二指示信号用于指示无线充电设备停止充电。
这样,终端设备中控制器可以控制NFC芯片进入工作状态,复用NFC芯片和NFC线圈,不需要在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与NFC芯片之间建立通信接口。
上述实施例对无线充电时终端设备进行异物检测的方法进行描述,结合上述实施例所述,图11示出了一种充电过程中无线充电设备和终端设备进行异物检测的流程示意图。
S1101、无线充电发射模块进行异物检测。
示例性的,当终端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上时,无线充电模块可以进行异物检测。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无线充电设备的异物检测不做限定。
S1102、无线充电发射模块检测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是否存在异物。
示例性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检测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是否存在异物的方法可以为上述一些实现中所述的检测功率损耗的方法,或者其他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S1103、无线充电发射模块与终端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进行配对。
S1104、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判断是否配对成功。
示例性的,若无线充电发射模块与无线充电接收模块配对成功,则执行步骤S1105,若无线充电发射模块与无线充电接收模块未配对成功,则执行步骤S1103。
S1105、终端设备的NFC模块进入异物检测模式。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的NFC模块进行检测模式时,NFC芯片向NFC线圈输入信号,并检测在NFC线圈输入信号之后形成的信号,具体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S1106、终端设备判断检测结果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判断检测结果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判断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当检测结果大于预设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步骤S1109,当检测结果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步骤S1108。
S1107、无线充电设备为终端设备充电。
S1108、充电过程中终端设备得到的检测结果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终端设备判断充电过程中得到的检测结果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判断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当充电过程中终端设备得到的检测结果大于预设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步骤S1109,当充电过程中终端设备得到的检测结果大于预设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步骤S1111。
S1109、无线充电接收模块接收到存在异物的信号,并向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发送存在异物的提示。
示例性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接收到的存在异物的信号,可以是NFC芯片发送的,也可以是控制器发送的,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无线充电接收模块接收到存在异物的信号,并向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发送存在异物的提示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S1110、无线充电发射模块提示有异物,不为终端设备充电或停止为终端设备充电。
S1111、充电完成,NFC模块退出异物检测模式。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异物检测方法可以在无线充电模块未检测到异物时,进行异物的检测,可以提升无线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复用了终端设备中的N个NFC线圈进行异物检测,N个NFC线圈在终端设备中所处的区域越大,异物检测的范围越大。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N个NFC线圈可以设置在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或第三区域。图12示出了一种NFC线圈可能的设置区域示意图一。
如图12所示,曲线1和曲线2之间的区域为无线充电线圈所处的区域。第一区域可以包括曲线1围成的区域或曲线2围成的区域,第二区域可以包括曲线1和曲线2之间的区域,第三区域可以包括除曲线1围成的区域之外的区域或除曲线2围成的区域之外的区域。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个NFC线圈的部分与全部线圈和无线充电线圈同心设置。图13示出了一种NFC线圈和无线充电线圈同心设置的示意图。
示例性的,图13中的NFC线圈可以包括一个线圈,也可以包括多个线圈,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13仅以NFC线圈围成的形状与无线充电线圈围成的形状不同进行说明,并不构成限定。
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更加准确的确定出处于无线充电线圈的区域内的异物,提升无线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个NFC线圈的部分线圈与全部线圈和无线充电线圈同心设置;N个NFC线圈的另外部分线圈设置在下述一个或多个位置:无线充电线圈外围的第一方位的位置,无线充电线圈外围的第二方位的位置,无线充电线圈外围的第三方位位置,无线充电线圈外围的第四方位的位置;第一方位与第二方位、第四方位相邻,且第一方位和第三方位相对,第二方位与第一方位、第三方位相邻,且第二方位与第四方位相对。
图14示出了一种NFC线圈可能的设置区域示意图二。
如图14所示,区域1所处的位置可以表示第一方位,区域2所处的位置可以表示第二方位,区域3所处的位置可以表示第三方位,区域4和区域5所处的位置可以表示第四方位。N个NFC线圈的部分线圈可以和无线充电线圈同心设置,如图14所示的NFC线圈的位置。N个NFC线圈的另外部分线圈可以设置在区域1、区域2、区域3、区域4、区域5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更加准确的确定N个NFC线圈设置的区域内异物,增大了异物检测的范围。
结合图14所示的NFC线圈可能的设置区域,以N为2为例,对终端设备中的NFC线圈1和NFC线圈2可能存在的设置位置进行说明。
图15示出了一种NFC线圈1和NFC线圈2的设置位置示意图一。
如图15所示,NFC线圈1可以和无线充电线圈同心设置,NFC线圈2可以设置在区域1内。NFC线圈1和NFC线圈2的一端分别连接NFC匹配电路,NFC匹配电路还与NFC芯片的发射端和接收端连接。
图16示出了一种NFC线圈1和NFC线圈2的设置位置示意图二。
如图16所示,NFC线圈1可以和无线充电线圈同心设置,NFC线圈2可以设置在区域5内。NFC线圈1和NFC线圈2的一端分别连接NFC匹配电路,NFC匹配电路还与NFC芯片的发射端和接收端连接。
图17示出了一种NFC线圈1和NFC线圈2的设置位置示意图三。
如图17所示,NFC线圈1可以和无线充电线圈同心设置,NFC线圈2可以设置在区域4内。NFC线圈1和NFC线圈2的一端分别连接NFC匹配电路,NFC匹配电路还与NFC芯片的发射端和接收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N为1时,NFC线圈可以设置在如图15-图17所示的位置,与图15-16的区别是,同一个NFC线圈进行跨区域的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中包括NFC线圈的数量不同,NFC模块中对应有不同的NFC匹配电路,下面,分别以N为1和N为2为例,对NFC模块的电路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图15-17中的NFC线圈2可以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FPC)线圈、LDS(laser direct structuring,激光直接成型)线圈、PDS(printingdirect structuring,印刷直接成型)线圈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图15中的NFC线圈2可以与终端设备中的钢片共体,也可以与终端设备中的蜂窝天线共体或半共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在图15和图17中,蜂窝天线可以是终端设备的边框天线。
图18示出了一种终端设备中包括第一NFC线圈时的电路示意图。
如图18所示,NFC模块可以包括NFC芯片、第一NFC匹配电路和第一NFC线圈。其中,NFC芯片可以包括第一输出端TX1、第二输出端TX2、第一接收端RX1。第一NFC匹配电路中可以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和第一电阻R1。
如图18所示,第一输出端TX1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第一NFC线圈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容C5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第二输出端TX2连接第二电感L2的一端,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一接收端RX1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NFC线圈的一端,第一NFC线圈的另一端接地。
示例性的,第二电容C2和第二电感L2可以将第一输出端TX1、第二输出端TX2转为单端,使得第一输出端TX1、第二输出端TX2从第一NFC线圈的一端输入至第一NFC线圈。第一电感L1和第四电容C4构成滤波电路,对第一输出端TX1、第二输出端TX2输出的信号进行滤波,去除信号的衍生谐波。第三电容C3和第五电容C5可以用于调节第一NFC线圈的谐振频率,使得第一输出端TX1、第二输出端TX2发出的信号保持原有的频率。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阻R1组成分压电路,使得第一接收端RX1的电压小于其允许的最大电压。
示例性的,当终端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上时,NFC芯片可以通过第一输出端TX1、第二输出端TX2向第一NFC线圈输入交流信号,NFC芯片可以通过第一接收端RX1检测第一NFC线圈在输入交流信号之后所形成的信号,并可以对该信号进行处理,得到该信号的幅值,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输入信号的幅值与检测到的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是否大于预设阈值,确定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是否存在异物。
图19示出了一种终端设备中包括第二NFC线圈和第三NFC线圈时的电路示意图。
如图19所示,NFC模块可以包括NFC芯片、第二NFC匹配电路、第二NFC线圈和第三NFC线圈。其中,NFC芯片包括第三输出端TX3、第四输出端TX4、第二接收端RX2和第三接收端RX3,第二NFC匹配电路包括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
如图19所示,第三输出端TX3连接第三电感L3的一端,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第二NFC线圈的一端,第二NFC线圈的另一端接地,第八电容C8的一端连接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第九电容C9的一端连接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第四输出端TX4连接第四电感L4的一端,第四电感L4的另一端连接第十电容C10的一端,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第三NFC线圈的一端,第三NFC线圈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连接第四电感L4的另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连接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第二接收端RX2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第二NFC线圈的一端。第三接收端RX3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连接第三NFC线圈的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9中,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也可以连接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八电容C8和第十一电容C11构成滤波电路,对第三输出端TX3、第四输出端TX4输出的信号进行滤波,去除信号的衍生谐波。第七电容C7和第九电容C9用于调节第二NFC线圈的谐振频率,第十电容C10和第十二电容C12可以用于调节第三NFC线圈的谐振频率,使得第三输出端TX3、第四输出端TX4发出的信号保持原有的频率。第六电容C6和第二电阻R2组成分压电路,第十三电容C13和第三电阻R3组成分压电路,使得第三输出端TX3、第四输出端TX4的电压小于其允许的最大电压。
示例性的,当终端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上时,NFC芯片可以通过第三输出端TX3和第四输出端TX4向第二NFC线圈和第三NFC线圈分别输入交流信号,NFC芯片可以通过第二接收端RX2检测第二NFC线圈在输入交流信号之后所形成的信号,并通过第三接收端RX3检测第三NFC线圈在输入交流信号之后所形成的信号。NFC芯片可以对检测到的两个信号进行处理,得到该信号的幅值,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输入信号的幅值与检测到的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是否大于预设阈值,确定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是否存在异物。
NFC芯片可以对检测到的两个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幅值的方法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图19所示的电路也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中包括一个NFC线圈的情况。如图20所示,图20示出了另一种NFC模块中包括第四NFC线圈时的电路示意图。
如图20所示,NFC模块可以包括NFC芯片、第二NFC匹配电路和第四NFC线圈。其中,NFC芯片包括第三输出端TX3、第四输出端TX4、第二接收端RX2和第三接收端RX3,第二NFC匹配电路包括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
需要说明的是,图20所示的电路与图19所示的电路的区别在于,在图20中,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第四NFC线圈的一端,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第四NFC线圈的一端,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第四NFC线圈的另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连接第四NFC线圈的另一端。
示例性的,图20所示的电路与图18所示的电路的工作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异物检测效果,下面通过具体的例子,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异物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图21示出了一种检测位置示意图。图22示出了一种检测位置、NFC线圈和无线充电线圈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如图20所示,异物可能存在的位置包括位置1-位置15。如图21所示,位置2、位置3、位置4、位置12、位置13和位置14均处于NFC线圈的位置。
示例性的,以异物为硬币为例,当终端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上时,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对位置1-位置15中的各位置处存在硬币的情况进行检测,表1为NFC芯片检测到的幅值的变化量。
表1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阈值为150,也就是说,当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不存在异物时,NFC芯片检测到的幅值的变化量为150。根据表1所示,在位置1-位置15的任意位置存在硬币时,幅值的变化量均远远大于150,也就是说,硬币放置在位置1-位置15的任意位置均能够被终端设备检测到。
进一步的,终端设备可以对位置2和位置7处存在硬币的情况分别进行6次检测,以确定表1中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检测结果可参见表2所示。
表2
检测次数 位置2的幅值的变化量 位置7的幅值的变化量
1 18048 2272
2 16640 1888
3 16032 2176
4 17824 2208
5 16640 1952
6 17696 1856
上述表2所示的检测结果均远大于150,可以说明表1中的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较高。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中可能设置有金属装饰件,例如金属Deco。终端设备可以对设置有金属Deco的情况进行检测。图23示出了一种金属Deco、异物、NFC线圈和无线充电线圈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如图23所示,金属Deco设置在NFC线圈的上方的位置。对图23所示的异物进行检测时,检测结果可参见表3所示。
表3
变化量 加异物之前 加异物之后 差异
检测结果 小于150 448 大于298
示例性的,当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不存在异物时,NFC芯片检测到的幅值的变化量为150。根据表3所示,检测结果大于150,因此,当终端设备中存在金属Deco时,终端设备可以准确的检测到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的异物。
示例性的,当无线充电设备为终端设备充电时,无线充电设备上存在超温位置,超温位置为无线充电过程中异物温度较高的位置,且该位置处存在异物时,无线充电设备较难检测到。图24示出了一种超温位置在无线充电设备中的位置示意图。
如图24所示,超温位置可以为无线充电设备右上角的位置,异物可以放置在该超温位置。对图24所示的异物进行检测时,检测结果可参见表4所示。
表4
变化量 加异物之前 加异物之后 差异
检测结果 小于150 15584 大于15434
示例性的,当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不存在异物时,NFC芯片检测到的幅值的变化量为150。根据表3所示,检测结果远大于150,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准确的检测到无线充电设备的超温位置处存在的异物。
示例性的,分别对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存在异物和不存在异物两种情况下不同检测方式进行说明。其中,一种检测方式为通过检测NFC线圈阻抗变化的情况确定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是否存在异物,另一种检测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异物检测方法。
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的异物为环状异物,环状异物处于与图21所示的检测位置7的垂直距离为2厘米的位置。NFC线圈中输入的信号的频率为13.56MHz。终端设备可以得到下述表5和表6的结果。
表5
表6
表5中的模值表示NFC线圈的阻抗模值,如表5所示,NFC线圈的模值的变化较小,此时,通过检测阻抗变化的方法确定是否存在异物的准确度较低。然而,如表6所示,有异物时幅值的变化量远大于无异物时幅值的变化量,因此,终端设备通过检测幅值的变化量的方法可以准确的检测到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的异物。
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的异物为硬币,硬币处于与图21所示的检测位置7的垂直距离为1厘米的位置。NFC线圈中输入的信号的频率为13.56MHz。终端设备可以得到下述表5和表6的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两种可能的情况下的NFC线圈可以不同。
表9
表10
如表9所示,NFC线圈的阻值的变化较小,此时,通过检测阻抗变化的方法确定是否存在异物的准确度较低。然而,如表10所示,有异物时幅值的变化量远大于无异物时幅值的变化量,因此,终端设备通过检测幅值的变化量的方法可以准确的检测到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的异物。
进一步的,还可以对硬币、钥匙环、焊锡环、磁铁片等异物进行检测,检测的条件和结果如下述表11所示。
表11
综上所述,在无线充电设备对终端设备充电时,终端设备除了可以对终端设备附近的环状、块状、磁性异物进行检测之外,还可以检测物理上不闭合,但在NFC频段等效闭合的环状异物例如钥匙环。终端设备还可以检测到检测环状、块状或等效环状金属物品或磁性物品是否靠近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异物检测方法的准确度高、检测范围大。
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方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实现异物检测的方法的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25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2501,通信线路2504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图25中示例性的以通信接口2503为例进行说明)。
处理器25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线路2504可包括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的电路。
通信接口2503,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
可能的,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2502。
存储器25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2504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25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25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2501用于执行存储器25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异物检测方法。
可能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25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25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25中的处理器2501和处理器250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如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芯片260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处理器261、通信线路262、通信接口263和存储器26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264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261中,或者由处理器261实现。处理器26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26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26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或常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晶体管逻辑器件或分立硬件组件,处理器261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处理相关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其中,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带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264,处理器261读取存储器264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处理器261、存储器264以及通信接口263之间可以通过通信线路262进行通信。
在上述实施例中,存储器存储的供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可以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其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是事先写入在存储器中,也可以是以软件形式下载并安装在存储器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例如,可用介质可以包括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或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还可以包括任何可以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目标介质。
作为一种可能的设计,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紧凑型光盘只读储存器(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RAM、ROM、EEP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盘存储设备。而且,任何连接线也可以被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无线技术(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软件,则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光盘(CD),激光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软盘和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现数据,而光盘利用激光光学地再现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单元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单元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并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并提供有相应的操作入口,供用户选择授权或者拒绝。

Claims (14)

1.一种异物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近场通信NFC芯片、N个NFC线圈和无线充电线圈;所述N个NFC线圈设置在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或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围成的区域内,所述第二区域包括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重合的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包括在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围成的区域外,N为自然数,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上时,所述NFC芯片向所述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输入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为交流信号;
检测所述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在输入所述第一信号之后所形成的信号;
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充电设备之间存在异物,所述第二信号包括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在输入所述第一信号之后所形成的信号的叠加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取包络和模数转换处理,得到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值;
比较所述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与所述预设阈值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FC芯片向所述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输入第一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来自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配对请求;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配对请求与所述无线充电设备配对成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对请求为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在检测到所述无线充电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无异物时发送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FC芯片向所述N个NFC线圈中的部分或全部线圈输入第一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来自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异物提示;所述异物提示为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在检测到所述无线充电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有异物时发送的。
6.根据权利要求1-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充电设备之间存在异物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指示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停止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模块,所述NFC芯片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之间具有通信接口,所述终端设备指示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停止充电,包括:
所述NFC芯片向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发送第一电平信号,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为所述NFC芯片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大于预设阈值时发送的;
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向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发送第一指示信号,所述第一指示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停止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和控制器,所述NFC芯片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之间不具有通信接口,所述终端设备指示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停止充电,包括:
所述NFC芯片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
所述控制器向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发送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为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幅值与第二信号的幅值的变化量大于预设阈值时发送的,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充电设备之间存在异物;
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向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发送第二指示信号,所述第二指示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停止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1-2、4、7-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NFC线圈的部分与全部线圈和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同心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2、4、7-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N个NFC线圈的部分线圈与全部线圈和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同心设置;
所述N个NFC线圈的另外部分线圈设置在下述一个或多个位置: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外围的第一方位的位置,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外围的第二方位的位置,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外围的第三方位位置,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外围的第四方位的位置;所述第一方位与所述第二方位、所述第四方位相邻,且所述第一方位和所述第三方位相对,所述第二方位与所述第一方位、所述第三方位相邻,且所述第二方位与所述第四方位相对。
11.根据权利要求1-2、4、7-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1,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一NFC线圈,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一NFC匹配电路,所述NFC芯片包括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和第一接收端;
所述第一NFC匹配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NFC线圈的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
所述第一接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NFC线圈的一端,所述第一NFC线圈的另一端接地。
12.根据权利要求1-2、4、7-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2,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二NFC线圈和第三NFC线圈,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二NFC匹配电路,所述NFC芯片包括第三输出端、第四输出端、第二接收端和第三接收端;
所述第二NFC匹配电路包括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三电感、第四电感、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所述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一端,所述第三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NFC线圈的一端,所述第二NFC线圈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八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另一端,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九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九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感的一端,所述第四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十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NFC线圈的一端,所述第三NFC线圈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感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接收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NFC线圈的一端;
所述第三接收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十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NFC线圈的一端。
13.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094468.0A 2023-01-13 2023-01-13 异物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Active CN1163457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4468.0A CN116345727B (zh) 2023-01-13 2023-01-13 异物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4468.0A CN116345727B (zh) 2023-01-13 2023-01-13 异物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5727A CN116345727A (zh) 2023-06-27
CN116345727B true CN116345727B (zh) 2023-11-21

Family

ID=86878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94468.0A Active CN116345727B (zh) 2023-01-13 2023-01-13 异物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45727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1639A (zh) * 2012-06-29 2012-10-3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
JP2014023012A (ja) * 2012-07-20 2014-02-03 Murata Mfg Co Ltd 通信端末
CN204408421U (zh) * 2015-01-30 2015-06-17 昆山睿翔讯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自适应匹配电路的nfc手机电路系统
CN105334539A (zh) * 2014-06-30 2016-02-17 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中实现异物检测的方法
EP3316450A1 (en) * 2015-06-25 2018-05-02 Rohm Co., Ltd.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non-contact power feeding system
CN108494073A (zh) * 2018-03-26 2018-09-04 山东大学 一种金属异物检测方法及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装置
WO2020036357A1 (ko) * 2018-08-14 2020-02-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전력 전송 시스템에서 이물질 검출을 수행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12737148A (zh) * 2020-12-23 2021-04-3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异物检测电路、无线充电系统及异物检测方法
CN114361778A (zh) * 2021-12-28 2022-04-1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Nfc天线电路、nfc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512809A (zh) * 2020-11-16 2022-05-17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928183A (zh) * 2022-05-18 2022-08-19 深圳山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实现无线充电精准定位的无线充电器和无线充电系统
CN217508769U (zh) * 2022-04-13 2022-09-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nfc天线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5398773A (zh) * 2020-03-31 2022-11-25 佳能株式会社 送电设备、受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15668415A (zh) * 2020-05-26 2023-01-31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无线功率传输系统中的异物检测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45624B2 (ja) * 2015-07-08 2021-03-17 ローム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受電装置及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DE102015213981A1 (de) * 2015-07-24 2017-01-26 Conti Temic Microelectronic Gmbh Detektion eines Fremdkörpers in einem elektromagnetischen Feld, insbesondere mit Hilfe eines NFC Chips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1639A (zh) * 2012-06-29 2012-10-3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
JP2014023012A (ja) * 2012-07-20 2014-02-03 Murata Mfg Co Ltd 通信端末
CN105334539A (zh) * 2014-06-30 2016-02-17 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中实现异物检测的方法
CN204408421U (zh) * 2015-01-30 2015-06-17 昆山睿翔讯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自适应匹配电路的nfc手机电路系统
EP3316450A1 (en) * 2015-06-25 2018-05-02 Rohm Co., Ltd.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non-contact power feeding system
CN108494073A (zh) * 2018-03-26 2018-09-04 山东大学 一种金属异物检测方法及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装置
WO2020036357A1 (ko) * 2018-08-14 2020-02-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전력 전송 시스템에서 이물질 검출을 수행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15398773A (zh) * 2020-03-31 2022-11-25 佳能株式会社 送电设备、受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15668415A (zh) * 2020-05-26 2023-01-31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无线功率传输系统中的异物检测
CN114512809A (zh) * 2020-11-16 2022-05-17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737148A (zh) * 2020-12-23 2021-04-3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异物检测电路、无线充电系统及异物检测方法
CN114361778A (zh) * 2021-12-28 2022-04-1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Nfc天线电路、nfc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7508769U (zh) * 2022-04-13 2022-09-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nfc天线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4928183A (zh) * 2022-05-18 2022-08-19 深圳山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实现无线充电精准定位的无线充电器和无线充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5727A (zh) 202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95251B2 (e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chip, and wireless charging circuit
CN107925163B (zh) 天线结构和包括天线结构的电子设备
EP3197059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im card and sd c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implementing the same
EP303822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battery
US20170154327A1 (en) Mobile Pay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EP3613102B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loop antenna
US2021020319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to external device for adjusting wireless power to be transmitted from external device on basis of proximity of external object
EP3472897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for grip recognition
KR20160041147A (ko) 제어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처리하는 전자장치
KR20150123493A (ko) 입력 처리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WO2022083551A1 (zh) 一种模拟卡的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4519485A (zh) 一种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1855477B2 (en) Method, device for charging control, wireless charging base and storage device
KR20150122476A (ko) 제스처 센서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KR20150094153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네트워크 연결 방법
EP2892004A2 (en) Interactive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20160004712A (ko) 비인가 주파수 대역에서 무선 통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는 전자장치
US1159986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selectively using coils supporting power sharing
CN116345727B (zh) 异物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150288884A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content based on recognition area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KR102607172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무선 충전 방법
US1186347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signing rate matching pattern for partial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DMRS) transmission
KR20150145774A (ko) 필기 애니메이션을 제공하는 전자장치 및 방법
CN112956240B (zh) 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KR20150128302A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 연동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