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1292B - 应力场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应力场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41292B
CN116341292B CN202310618701.0A CN202310618701A CN116341292B CN 116341292 B CN116341292 B CN 116341292B CN 202310618701 A CN202310618701 A CN 202310618701A CN 116341292 B CN116341292 B CN 1163412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measuring
stress
data
rock 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187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41292A (zh
Inventor
李春元
崔春阳
何团
郑建伟
郑伟钰
贺小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ral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neral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ral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neral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187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412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41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12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412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12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0004Force transducers adapted for mounting in a bore of the force receiving struc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9/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V1/00 - G01V8/00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力场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内多个钻孔的钻孔位置数据和每个钻孔内每个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其中,目标区域为待获取应力场的区域;获取每个测点的测点应力数据;基于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基于钻孔位置数据、每个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和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获取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基于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和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获取钻孔间的应力场。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高效的获取目标区域的应力场,且获取的应力场的精确度较高。

Description

应力场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力场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主要通过数值仿真的方法获取岩体的应力场。或者也可采用采用电磁辐射技术、微震监测等技术进行应力的区域监测,但上述方法直接获取的数据较为复杂,导致应力解析难度大,计算精度较差,得到的应力监测结果误差也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力场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高效的获取目标区域的应力场,且获取的应力场的精确度较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力场的获取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内多个钻孔的钻孔位置数据和每个所述钻孔内每个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其中,所述目标区域为待获取应力场的区域;获取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应力数据;基于所述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基于所述钻孔位置数据、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和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获取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基于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和所述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获取所述钻孔间的应力场。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目标区域内钻孔的钻孔位置数据,钻孔内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以及测点的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和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进而根据上述岩体应力数据生成钻孔间的应力场。实现岩体钻孔间应力场的高效生成。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应力数据,包括:获取多个不同测量角度下每个所述测点对应的多个测点应力数据;其中,所述测点应力数据为三维应力数据。
在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包括:基于每个所述测点在每个所述测量角度的所述测点应力数据,建立每个所述测点对应的多个测点坐标系;获取每个所述测点对应的多个所述测点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之间的多个夹角;基于每个测点对应的多个所述夹角和每个测点对应的所述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每个所述测点的所述测点岩体应力数据。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每个测点对应的在多个不同测量角度测得的多个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更为准确的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 从而根据测点岩体应力,结合钻孔位置数据和测点位置数据获取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以根据上述岩体应力数据生成钻孔间的应力场。提高获取的岩体应力的准确率,实现岩体钻孔间应力场的高效生成。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钻孔位置数据、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和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获取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包括:根据所述钻孔位置数据和所述测点位置数据,获取所述测点中相邻测点之间的距离差值;根据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获取所述相邻测点之间的测点岩体应力差值;根据所述距离差值和所述测点岩体应力差值,获取相邻测点之间的所述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并根据钻孔位置数据和测点位置数据获取不同测点之间的距离差值,从而根据不同测点间的距离差值和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数据,获取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进而根据上述岩体应力数据生成钻孔间的应力场。从而通过钻孔间应力的协同计算,实现岩体钻孔间应力场的高效生成。
在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相邻测点为同一所述钻孔中的相邻测点,和/或,所述相邻测点为分别位于所述多个钻孔中两个相邻钻孔内的测点。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目标区域中第一位置的第一单点应力数据;根据所述应力场获取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单点应力数据;基于所述第一单点应力数据和所述第二单点应力数据对所述应力场进行修正。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力场的获取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内多个钻孔的钻孔位置数据和每个所述钻孔内每个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其中,所述目标区域为待获取应力场的区域;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应力数据;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钻孔位置数据、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和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获取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和所述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获取所述钻孔间的应力场。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获取多个不同测量角度下每个所述测点对应的多个测点应力数据;其中,所述测点应力数据为三维应力数据。
在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每个所述测点在每个所述测量角度的所述测点应力数据,建立每个所述测点对应的多个测点坐标系;获取每个所述测点对应的多个所述测点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之间的多个夹角;基于每个测点对应的多个所述夹角和每个测点对应的所述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每个所述测点的所述测点岩体应力数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钻孔位置数据和所述测点位置数据,获取所述测点中相邻测点之间的距离差值;根据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获取所述相邻测点之间的测点岩体应力差值;根据所述距离差值和所述测点岩体应力差值,获取相邻测点之间的所述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
在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相邻测点为同一所述钻孔中的相邻测点,和/或,所述相邻测点为分别位于所述多个钻孔中两个相邻钻孔内的测点。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修正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区域中第一位置的第一单点应力数据;根据所述应力场获取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单点应力数据;基于所述第一单点应力数据和所述第二单点应力数据对所述应力场进行修正。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应力场的获取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应力场的获取方法的步骤。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力场的获取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力场的获取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力场的获取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力场的获取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力场的获取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力场的获取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可以用来实施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电子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本申请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等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也不表示先后顺序。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力场的获取方法的示意图。该方法可应用于获取矿井内岩体的应力场。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目标区域内多个钻孔的钻孔位置数据和每个钻孔内每个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
其中,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目标区域为待获取应力场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多个钻孔为目标区域内按一定的间、排距顺岩层或穿层打设的多组阵列钻孔。
步骤S102:获取每个测点的测点应力数据。
举例而言,基于应力计对每个测点的测点应力进行测量,获取每个测点对应的测点应力数据。
步骤S103:基于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
举例而言,基于每个测点对应的测点应力数据进行计算,获取每个测点的岩体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
步骤S104:基于钻孔位置数据、每个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和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获取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
举例而言,基于钻孔位置数据、每个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和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获取不同测点之间的岩体应力变化情况,从而获取不同测点之间的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
步骤S105:基于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和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获取钻孔间的应力场。
举例而言,将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以及不同测点之间的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进行融合,获取钻孔间的应力场。
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目标区域内钻孔的钻孔位置数据,钻孔内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以及测点的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和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进而根据上述岩体应力数据生成钻孔间的应力场。实现岩体钻孔间应力场的高效生成。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个测点的测点应力数据包括在多个不同测量角度测得的多个测点应力数据,从而可以根据每个测点对应的多个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作为一种示例,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力场的获取方法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201:获取目标区域内多个钻孔的钻孔位置数据和每个钻孔内每个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步骤S201可以分别采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方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此作出限定,也不再赘述。
步骤S202:获取多个不同测量角度下每个测点对应的多个测点应力数据。
其中,每个测点应力数据为三维应力数据。
举例而言,基于三维应力计对每个测点在多个不同的测量角度下进行测量,获取每个测点在多个不同测量角度下对应的三维应力数据。该三维应力数据包括三个角度上的正应力值。
其中,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不同测点对应的测量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步骤S203:基于每个测点在每个测量角度的测点应力数据,建立每个测点对应的多个测点坐标系。
举例而言,基于每个测点在每个测量角度下测得的三维应力,建立每个测量角度对应的测点坐标系,从而建立每个测点对应的多个测点坐标系。
步骤S204:获取每个测点对应的多个测点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之间的多个夹角。
作为一种示例,以一个测点对应包括第一测点坐标系和第二测点坐标系在内的两个测点坐标系为例。获取每个测点的第一测点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分别与大地坐标系的正东方向坐标轴的三个第一夹角,每个测点的第一测点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分别与大地坐标系的正北方向坐标轴的三个第二夹角,每个测点的第一测点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分别与大地坐标系垂直方向坐标轴的三个第三夹角,每个测点的第二测点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分别与大地坐标系的正东方向坐标轴的三个第四夹角,每个测点的第二测点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分别与大地坐标系的正北方向坐标轴的三个第五夹角,每个测点的第二测点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分别与大地坐标系垂直方向坐标轴的三个第六夹角,从而获取每个测点对应的多个测点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之间的多个夹角。
步骤S205:基于每个测点对应的多个夹角和每个测点对应的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
作为一种示例,以对每个测点分别在第一测量角度和第二测量角度进行测量,并基于第一测量角度测得的测点应力数据生成第一测点坐标系,基于第二测量角度测得的测点应力数据生成第二测点坐标系为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获取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
其中,、/>和/>分别为每个测点在第一测量角度下测得三维应力中x轴方向的正应力、y轴方向的正应力和z轴方向的正应力,/>、/>和/>分别为测点在第二测量角度下测得三维应力中x轴方向的正应力、y轴方向的正应力和z轴方向的正应力,/>、/>和/>分别为第一测点坐标系的各个坐标轴与大地坐标系中正东方向的夹角的余弦值,、/>和/>分别为第一测点坐标系的各个坐标轴与大地坐标系中正北方向的夹角的余弦值,/>、/>和/>分别为第一测点坐标系的各个坐标轴与大地坐标系中垂直方向的夹角的余弦值,/>、/>和/>分别为第二测点坐标系的各个坐标轴与大地坐标系中正东方向的夹角的余弦值,/>、/>和/>分别为第二测点坐标系的各个坐标轴与大地坐标系中正北方向的夹角的余弦值,/>、/>和/>分别为第二测点坐标系的各个坐标轴与大地坐标系中垂直方向的夹角的余弦值,/>、/>和/>为测点对应的测点主应力,/>、/>分别为测点对应的测点剪应力。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得到每个测点的测点主应力和剪应力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每个测点的岩体的测点岩体的主应力。
上述公式的三个解即为测点的垂直主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和/>为应力张量的三个不变量,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主应力的方向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和/>为主应力的方向。
从而可以获取每个测点的垂直主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步骤S206:基于钻孔位置数据、每个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和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获取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步骤S206可以分别采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方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此作出限定,也不再赘述。
步骤S207:基于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和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获取钻孔间的应力场。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步骤S207可以分别采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方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此作出限定,也不再赘述。
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每个测点对应的在多个不同测量角度测得的多个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更为准确的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从而根据测点岩体应力,结合钻孔位置数据和测点位置数据获取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以根据上述岩体应力数据生成钻孔间的应力场。实现岩体钻孔间应力场的高效生成,并提高获取的应力场的准确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钻孔位置数据和测点位置数据获取不同测点之间的距离差值,从而根据不同测点间的距离差值和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数据,获取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作为一种示例,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力场的获取方法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301:获取目标区域内多个钻孔的钻孔位置数据和每个钻孔内每个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步骤S301可以分别采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方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此作出限定,也不再赘述。
步骤S302:获取每个测点的测点应力数据。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步骤S302可以分别采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方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此作出限定,也不再赘述。
步骤S303:基于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步骤S303可以分别采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方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此作出限定,也不再赘述。
步骤S304:根据钻孔位置数据和测点位置数据,获取测点中相邻测点之间的距离差值。
在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相邻测点为同一钻孔中的相邻测点,和/或,相邻测点为分别位于多个钻孔中两个相邻钻孔内的测点。
作为一种示例,根据位于同一钻孔中的多个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获取位于同一钻孔中相邻测点之间的距离差值。
作为另一种示例,根据钻孔位置数据获取多个钻孔中的两个相邻钻孔,根据相邻钻孔中测点内的测点位置数据,获取分别位于两个相邻钻孔内的两个相邻测点之间的距离差值。
作为又一种示例,根据位于同一钻孔中的多个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获取位于同一钻孔中相邻测点之间的距离差值;并根据钻孔位置数据获取多个钻孔中的两个相邻钻孔,根据相邻钻孔中测点内的测点位置数据,获取分别位于两个相邻钻孔内的两个相邻测点之间的距离差值。
步骤S305:根据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获取相邻测点之间的测点岩体应力差值。
作为一种示例,以相邻测点为第一侧点和第二测点,第一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为10MPa(Million Pascal,百万兆帕),第二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为5MPa为例。则第一测点和第二测点之间的测点岩体应力差值为5MPa。
步骤S306:根据距离差值和测点岩体应力差值,获取相邻测点之间的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
举例而言,根据相邻测点之间的距离差值和测点岩体应力差值,按照线性变化进行插值计算,获取相邻测点之间的各位置岩体的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
步骤S307:基于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和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获取钻孔间的应力场。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步骤S307可以分别采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方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此作出限定,也不再赘述。
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并根据钻孔位置数据和测点位置数据获取不同测点之间的距离差值,从而根据不同测点间的距离差值和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数据,获取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进而根据上述岩体应力数据生成钻孔间的应力场。从而通过钻孔间应力的协同计算,实现岩体钻孔间应力场的高效生成。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将测量获取的目标区域中任意位置的单点应力数据,与基于获取的应力场获取同一位置的单点应力数据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应力场进行修正。作为一种示例,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力场的获取方法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401:获取目标区域内多个钻孔的钻孔位置数据和每个钻孔内每个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步骤S401可以分别采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方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此作出限定,也不再赘述。
步骤S402:获取每个测点的测点应力数据。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步骤S402可以分别采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方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此作出限定,也不再赘述。
步骤S403:基于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步骤S403可以分别采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方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此作出限定,也不再赘述。
步骤S404:基于钻孔位置数据、每个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和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获取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步骤S404可以分别采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方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此作出限定,也不再赘述。
步骤S405:基于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和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获取钻孔间的应力场。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步骤S405可以分别采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方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此作出限定,也不再赘述。
步骤S406:获取目标区域中第一位置的第一单点应力数据。
举例而言,在目标区域内随机选取位置作为第一位置,采用应力解除法获取第一位置的地应力数据,并在第一位置进行打孔获取岩体样本,基于岩体样本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获取岩体的泊松比、弹性模量等数据,从而根据上述数据获取第一位置钻孔围岩的垂直主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作为第一单点应力数据。
步骤S407:根据应力场获取第一位置的第二单点应力数据。
举例而言,调取获取的应力场中第一位置的第二单点应力数据。
步骤S408:基于第一单点应力数据和第二单点应力数据对应力场进行修正。
举例而言,基于第一单点应力数据和第二单点应力数据之间的对应数值差值和方向偏差,对获取的应力场进行修正。
可以理解的是,在对岩体进行采掘的过程中可以不断重复上述步骤,以获取采掘过程中的应力变化,实现对应力场的自动修正与调整,从而获取岩体的应力场动态演变规律。
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基于获取的第一位置的第一单点应力数据,和据应力场获取第一位置的第二单点应力数据,对应力场进行修正。以提升应力场的准确度。
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力场的获取装置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500包括:第一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目标区域内多个钻孔的钻孔位置数据和每个钻孔内每个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其中,目标区域为待获取应力场的区域;第二获取模块502,用于获取每个测点的测点应力数据;第一处理模块503,用于基于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第二处理模块504,用于基于钻孔位置数据、每个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和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获取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第三处理模块505,用于基于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和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获取钻孔间的应力场。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可以根据目标区域内钻孔的钻孔位置数据,钻孔内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以及测点的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和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进而根据上述岩体应力数据生成钻孔间的应力场。实现岩体钻孔间应力场的高效生成。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获取模块502具体用于:获取多个不同测量角度下每个测点对应的多个测点应力数据;其中,每个测点应力数据为三维应力数据。
在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第一处理模块503具体用于:基于每个测点在每个测量角度的测点应力数据,建立每个测点对应的多个测点坐标系;获取每个测点对应的多个测点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之间的多个夹角;基于每个测点对应的多个夹角和每个测点对应的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处理模块504具体用于:根据钻孔位置数据和测点位置数据,获取测点中相邻测点之间的距离差值;根据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获取相邻测点之间的测点岩体应力差值;根据距离差值和测点岩体应力差值,获取相邻测点之间的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
在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相邻测点为同一钻孔中的相邻测点,和/或,相邻测点为分别位于多个钻孔中两个相邻钻孔内的测点。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包括修正模块。作为一种示例,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力场的获取装置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600还包括修正模块606,用于获取目标区域中第一位置的第一单点应力数据;根据应力场获取第一位置的第二单点应力数据;基于第一单点应力数据和第二单点应力数据对应力场进行修正。其中,图6中的模块601~605与图5中的模块501~505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应力场的获取方法。
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应力场的获取方法。
请参见图7,图7是可以用来实施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电子设备的示意性框图。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申请的实现。
如图7所示,设备700包括计算单元7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70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7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70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703中,还可存储设备7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计算单元701、ROM 702以及RAM 703通过总线7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705也连接至总线704。
设备7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705,包括:输入单元70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70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70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707,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707允许设备70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计算单元70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计算单元70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计算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计算单元70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应力场的获取方法。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应力场的获取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7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702和/或通信单元707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设备700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 703并由计算单元70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应力场的获取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计算单元70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应力场的获取方法。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专用标准产品(ApplicationSpecific Standard Parts,ASS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System On Chip,SOC)、负载可编程逻辑设备(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用于实施本申请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或者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互联网和区块链网络。
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服务器可以是云服务器,又称为云计算服务器或云主机,是云计算服务体系中的一项主机产品,以解决了传统物理主机与VPS(VirtualPrivate Server,虚拟专用服务器)服务中,存在的管理难度大,业务扩展性弱的缺陷。服务器也可以为分布式系统的服务器,或者是结合了区块链的服务器。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明申请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应力场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内多个钻孔的钻孔位置数据和每个所述钻孔内每个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其中,所述目标区域为待获取应力场的区域;
获取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应力数据;
基于所述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
基于所述钻孔位置数据、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和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获取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
基于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和所述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获取所述钻孔间的应力场;
所述基于所述钻孔位置数据、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和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获取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钻孔位置数据和所述测点位置数据,获取所述测点中相邻测点之间的距离差值;
根据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获取所述相邻测点之间的测点岩体应力差值;
根据所述距离差值和所述测点岩体应力差值,获取相邻测点之间的所述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其中,所述相邻测点为同一所述钻孔中的相邻测点,和/或,所述相邻测点为分别位于所述多个钻孔中两个相邻钻孔内的测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应力数据,包括:
获取多个不同测量角度下每个所述测点对应的多个测点应力数据;其中,所述测点应力数据为三维应力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包括:
基于每个所述测点在每个所述测量角度的所述测点应力数据,建立每个所述测点对应的多个测点坐标系;
获取每个所述测点对应的多个所述测点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之间的多个夹角;
基于每个测点对应的多个所述夹角和每个测点对应的所述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每个所述测点的所述测点岩体应力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邻测点为同一所述钻孔中的相邻测点,和/或,
所述相邻测点为分别位于所述多个钻孔中两个相邻钻孔内的测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区域中第一位置的第一单点应力数据;
根据所述应力场获取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单点应力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单点应力数据和所述第二单点应力数据对所述应力场进行修正。
6.一种应力场的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内多个钻孔的钻孔位置数据和每个所述钻孔内每个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其中,所述目标区域为待获取应力场的区域;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应力数据;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钻孔位置数据、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和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获取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和所述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获取所述钻孔间的应力场;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钻孔位置数据和所述测点位置数据,获取所述测点中相邻测点之间的距离差值;
根据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获取所述相邻测点之间的测点岩体应力差值;
根据所述距离差值和所述测点岩体应力差值,获取相邻测点之间的所述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其中,所述相邻测点为同一所述钻孔中的相邻测点,和/或,所述相邻测点为分别位于所述多个钻孔中两个相邻钻孔内的测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多个不同测量角度下每个所述测点对应的多个测点应力数据;其中,所述测点应力数据为三维应力数据。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应力场的获取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CN202310618701.0A 2023-05-30 2023-05-30 应力场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3412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18701.0A CN116341292B (zh) 2023-05-30 2023-05-30 应力场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18701.0A CN116341292B (zh) 2023-05-30 2023-05-30 应力场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1292A CN116341292A (zh) 2023-06-27
CN116341292B true CN116341292B (zh) 2023-08-08

Family

ID=86891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18701.0A Active CN116341292B (zh) 2023-05-30 2023-05-30 应力场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4129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8718A (zh) * 2013-10-21 2014-01-22 武汉大学 采用连接杆的软岩多测点地应力测试方法
CN104132761A (zh) * 2014-08-04 2014-11-05 中国矿业大学 多点煤岩体应力实时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06814407A (zh) * 2017-01-05 2017-06-09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基于单一钻孔变形测量确定岩体三维地应力的方法
CN108693572A (zh) * 2018-03-12 2018-10-23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三维建模的地应力场反演方法
CN111881612A (zh) * 2020-08-05 2020-11-03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正应力和剪应力不同权重二维应力场反演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7086B (zh) * 2019-11-27 2020-10-09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钻孔壁面位移测量的三维地应力确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8718A (zh) * 2013-10-21 2014-01-22 武汉大学 采用连接杆的软岩多测点地应力测试方法
CN104132761A (zh) * 2014-08-04 2014-11-05 中国矿业大学 多点煤岩体应力实时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06814407A (zh) * 2017-01-05 2017-06-09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基于单一钻孔变形测量确定岩体三维地应力的方法
CN108693572A (zh) * 2018-03-12 2018-10-23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三维建模的地应力场反演方法
CN111881612A (zh) * 2020-08-05 2020-11-03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正应力和剪应力不同权重二维应力场反演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ayang Xu等.Measurement and inversion of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n a coal and rock mass with a faul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202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1292A (zh) 202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99714B (zh) 基于bim平台及测量机器人的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法
MX2015004001A (es) Propagacion de actualizaciones del plano de fractura.
AU2013389292B2 (en) Basin-to-reservoir modeling
CN104200522A (zh) 基于二维电缆数据生成三维电缆模型的方法
US11740385B2 (en)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for global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s of underground caverns
CN116151628B (zh) 隧道施工中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预警系统
CN103438872A (zh) 一种基于大坝三维前方交会测量的内外业一体化系统
CN116341292B (zh) 应力场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53365B (zh) 一种提取巷道中心线的方法及装置
CN104866682A (zh) 一种基于地面形变进行页岩气勘探区构造应力场反演的方法
CN116484186B (zh) 一种基于多场耦合的冲击地压智能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15984501A (zh) 一种地质三维模型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11190A (zh) 一种三维开挖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58335A (zh) 岩溶发育区复杂地质模型的创建方法
Vušović et al. Software solution for the mine subsidence prediction based on the stochastic method integrated with the gis
CN116433857B (zh) 一种桥梁工程地质的三维数据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CN117392270B (zh) 基于激光点云的导线拟合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CN116152326B (zh) 三维模型的距离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88514B (zh) 一种综采工作面围岩的数字孪生体构建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5775279B (zh) 点胶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151168B (zh) 一种地网等效导体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390307A (zh) 确定兴趣点信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823137A (zh) 重力工具面角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6521691A (zh) 冲击地压数据的入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24141A (zh) 一种用于野外地质填图的断层建模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